想问一下,生存挑战怎么血小板怎样才能降低低对方的战

&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知识点 & “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习题详情
17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5.5%
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 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 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 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材料 2: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 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 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 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的原则。(8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依据材料知“低碳生活”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可见,公民构 建“低碳生活”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据此可以对接 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即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 则。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主要考察你对“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与“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相似的题目: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一次倾心的交谈,总理对每一个现实而直言的话题都回答得认真而坦诚。他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1)“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这里的“权利”是指哪些权利?(4分)材料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生产生活尽职尽责,但也不乏一些腐败分子,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并被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实质是变机构反腐为全民倡廉,即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公民该怎样行使监督权?(6分)材料三:2004年以来,郴州市扫黑大队大队长李日华与涉黑团伙成员李杨林等人互相勾结,李杨林等人利用李日华的特殊身份,在郴州城区及永兴县大肆开设赌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两年后的日,李日华被郴州市北湖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0年。近期打黑涉黑案件都深刻说明:公共权力,切莫滥用,政府依法行政意义重大。(3)试述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8分)&&&&
下列事件你认为应该找政府解决的是&&&&①在路上遇见车祸时&②对投资股票还是保险自己迟迟拿不定主意&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产品的研发进展太慢&④某超市的鸭蛋蛋黄太红,怀疑是红心鸭蛋①③①②④②③④①④
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施行,新条例自2007年草案首次审议以来,广征民意,多次修改,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为同一部行政法规两次征求意见的立法项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①政府机关的工作热情和办事效率在不断提高&&②我国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③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④政府坚持对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①②①④②③③④
“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 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 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 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材料 2: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 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 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 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的原则。(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材料 1: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 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 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 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材料 2: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 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 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 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的原则。(8分)”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面临时代挑战的数学教师自我生存和发展策略研究
面临时代挑战的数学教师自我生存和发展策略研究一、新形势下数学教师生存能力的基本构成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调整、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实际,数 学教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生存能力。 首先,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需要,也是数学教师生存的必须。 一是要有教育教学十项能力,即:驾驭教材能力,设计教案能力,课程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班级组 织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活动能力,运用教育技术能力,心理引导能力,测评教学效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二是课堂教学十项技能,即:组织教学技能,实施教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讲解技能,启发诱导技能,演示 技能,导入技能,归纳总结技能,反馈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等。 其次,由于学科教学是数学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 做到低起点, 大容量,快节奏,轻负荷,高效率。 “低起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从极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 “大容量, 快节奏”就是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符合高考的要求; “轻负荷,高效率”则是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一式(启发式)二主(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三结合(讲与练结合、点与面结合、 教法与学法结合) ,切实落实“备、教、改、导、练、考、评、结”等八大环节。 在教学目标上,既传授知识,又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双基为本,补缺补差,因材施教,整体提高,满足当前中考、高考的需要。 在教学能力上力求有“磁力” 、 “渗透力”和“推动力” 。 “磁力”是指重视教学中的趣味性、 启发性而产生的对学生的吸引力。 “渗透力”是指使学生听课能听得入耳、入脑、用心, 能激活学生的旧知识, 消化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推动力” 即启发学生多重思维,推动学生去探索。 然后,二期课改的推进,要求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了拓展课和研究型课程的地位,形成了国家 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使课程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求课程内 容力求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一方面要使国家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 要积极开发本土化的校本课程,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且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 供的仅仅只是“范例性”知识,随着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深入,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授受知 识的主体,而这种知识是生成式的、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同所有教师一样, 数学教师还应具备与之相应的三种能力: 1.课程实施的能力。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课程观,实施新课程。它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的改革, 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 它倡导全能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等一系列的新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观念正逐渐的深入人心。但是,在鲜活的课程实 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改革甚至放弃已经烂熟的自动化了的教学程式,主动寻求并积极内化适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实 施理念,缘于惰性,教师已有的伦理本位、科目本位、社会本位、教师本位以及精英主义的教育思想必然会汇成一 股逆流。同时,缘于新课程强调顺应学生的自由天性,迎合他们发展各异的兴趣爱好,弘扬学习方法的改造与能力 的培养,学生家长会把这种观念等同于是对孩子的天然放纵。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克服自身的惰性和来自家长的压 力,具有较强的课程实施能力,重视对课程实施的研究,认真分析阻碍自己实施课程的制约因素,摸索出适合自己 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方法,方能保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2.驾驭教学方法的能力。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 将学习看作是统一、共性的活动,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知识 灌输”的方式,甚至是进行个人学习方式的复制和迁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要 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责任和义务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活动方式。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通 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 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事实上,每一位学生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 符合他的背景、风格和习惯,其学习效果就会好。实践证明,具体体验型的学生一般不喜欢理论性较强的讲授和阅1 读,而更喜欢人际间的活动,如小组练习、模拟、相互反馈等;反思观察型学生偏爱讲授和其他接受性学习方式, 不太习惯过多的人际互动;抽象概括型学生喜欢进行案例分析和理论性阅读,不太习惯体验性活动;积极试验性学 生喜欢作试验,参与小组讨论,对别人的反馈比较重视,不太喜欢抽象的理论灌输。教师只有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 习惯;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变换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效 果好,而且能使学习过程有节奏感,不显得单调、乏味,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教师教学行 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正是二期课改的重点。作为数学教师,要灵活选择、善于变换教学方法,具备驾 驭教学方法的能力。 3.汲取新知识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统天下,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 、 “封闭式”权力型控制 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 “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便成为了学生教育生活的全部内容, 教师的嘴巴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脑袋是知识的水桶,鲜活的教育生活被异化成毫无人气的知识传承流水线,学 生的灵性与创造性消失殆尽。新课程观把教育置于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他实际生存的世界之中去体验、感悟、 反省、批判、创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教师走下神坛,进入新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和学 生一起求知,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一起解决问题,共对问题情景,共赴教学目标,教师作为知识资源受到学生 的检索与提取。所以,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 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只有具备汲取新知识的 能力和海纳百川般的知识气度,才能容纳学生各种创新思想的萌芽,才会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新形势下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及其要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 识――教学思维能力。 1.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及其组成部分 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对象(学生) 、 数学教学内容(教材) 、数学教学环境(课堂)等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数学教师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 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更“着重于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的思维,而不是只针对于教师本 身或者学科内容的思维。 ” 国外研究者把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分成六个部分,即理解、变换、讲授、评估、反思和新的理解。理解是指对 要讲授的一系列数学概念进行批判性理解的过程; 变换是指教师从个人对要讲授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转变为如何促进 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认识过程;讲授是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它包含了各种教学行为,如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进 行清晰的解释,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评估或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包括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实时操作 式的评估和更为正规的测试和评估程序;反思意味着需要评估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如此下来,教师就发展了对数 学教学内容的新的理解。 2.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的特性 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教学思维的发展性。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与能力,并在生理、心理的 其他侧面得到迅速成长,但彼此间的成长速率并不相同,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共性的普遍认识,而应更深入了解各个 学生的特殊性,在充分肯定教学活动规范性质的同时应区分在各种思想方法或认知策略之间是“因人而异”的,认 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因时而异”的。 (2)教学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赖于经验,因为经验具有局限性与偶然性,属 于认识的低水平。凭借外显的过于划一的教学目标会低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掩盖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刻性。只有建 立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 质量。 (3)教学思维的社会性。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即现代教育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和高度组织 化了的社会行为。每个数学教师都是作为“教育共同体”的一员从事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又必 定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材和一定的考核方法等)约束下进行的。同时,数学教师的教学(育) 也肩负着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的社会成员。 (4)教学思维的教育性。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学思维能力,不仅是进行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教育(学)的保 证,更是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的活力的重要方面。2 3.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之中。其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众所周知,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有众多不同的口号,如 60 年代的“新数 运动” 、70 年代的“回到基础” 、80 年代的“问题解决” ,以及现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大众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现 代化”等。对于每一个数学教师而言,面对如此多的口号,应当作出自己的理性的判断,才能不成为这些时髦口号 的不自觉的俘虏。 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数学方面”和“教育方面”之间的矛盾。前者是指数学教育应当正确地体现数学的本 质,后者则是指数学教育应当充分体现教育的社会目标并符合教育的规律。这实质上反映了数学教育哲学的问题。 通过学习,数学教师应对以下问题发展和提高理性认识。 ①数学哲学:数学是什么?如何解释其本质?提出过哪些数学哲学? ②学习的本质: 数学学习理论的基础由哪些哲学假说或可能隐含的假说所构成?应采纳哪些认识论和学习论? ③教育目的: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提的目的?建立在什么价值标准上的目的?这个目的使谁受益, 谁受损? ④教学的本质: 数学教学依据什么哲学假说或可能隐含的假说?这些假说可靠吗?为达到数学教育目的应采用 何种方法?这些方法和目的一致吗? (2)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之间是互为提高、密不可分的。 作为数学教师个体而言,不仅要关注数学教育的宏观研究,如数学教育的一般理论、课程整体设计等,更要重视数 学教学的微观研究,这也不仅仅是一堂课的设计、一类题的求解等,而是指理论指导下的微型调查、微型实验,进 行个案研究。如弗赖登塔尔的许多实验就是通过个案调查,用儿童的草稿纸作证据来阐述数学教育的某些原理。再 如范?希尔关于几何学习的“五个水平”理论对中国是否适用?教师提问后应给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才会真正引 起学生的思考?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究竟存在多大的差异?什么原因?何时产生明显差异?等等。 这些调查或实验 都要精心设计,才会有科学根据, 具有说服力。 通过这样的调查或实验,也能使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进行数学教育的微观研究,可以从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数学教育(学)基本原则、数 学心理学与教材教法、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等方面加以考虑。数学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选 题,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能对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思维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三、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交 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并最终通过人际关系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表现出来。人际交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只有善于交往,才能实现互助和合作, 促成能力的互补和发展。只有善于交往,才能满足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需要。 根据目前的教育形势和学校、家长、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以及数学学科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数学 教师会与学生、家长打交道,善于沟通,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并减少来自于教育教学之外的 干扰。能与领导、同事协调好关系,才能获得工作上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一位教师,只有建立起和谐、协调的人 际关系,才能营造出适于职业生存,充分施展才华和报复的人文环境。 1、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1)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健全的人格、以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去感染学生、 去熏陶学生。 (2)要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需要良好的同事关系,需要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需要上下级 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 (3)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实践大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 沟通。 (4)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的过程,就是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就要与众多的人打交道,就要面 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教师,就不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合作,这对自身 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5)教师也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当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心情就显得愉快。教师都希望得 到友谊、获得尊重,赢得群体的接纳。如果一个人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感到失衡、压抑、孤独,影响身心健3 康,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2、现代教师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交往双方不能平等相待,而 是居高临下,动辄训人,不尊重他人人格,有谁愿意与你来往?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里说的平等,是 政治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在一个学校里,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职员工之间,在政治上、在人格上都 是平等的。 平等是相对的,是现实的。人总是有差别,不论从身体素质还是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来说都是这样。例如,你 不能强求工资、福利一律拉平,也不能指望在评优、评先、提干中有绝对的平等,除了社会的复杂性外,也不可能 有绝对公平的评价标准。 平等也是有前提的。如果一个人不尊重别人而希望别人尊重他,不好好工作而希望得到高报酬,不看自己工作 的好坏,贡献的大小,见到别人评上先进、评上高级职称等,就眼红,就说不平等,这是不顾客观现实而追求不对 称的平等,有损自己的人格。 (2)相容原则。相容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大度,有气量,能克己容人。常言道:律己当严,对人要宽。 “宰 相肚里能撑船” ,如果交往双方能做到相互忍让,人际关系就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讲宽容,要善于异中求同,异外求同。俗话说,人以和为贵。水和火是最不能相容的。但是,汉代的刘向有个 重要见解:君子欲和人,譬如水火不相能然,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有些分歧是不能消除的,它们尖 锐对立如同水火,但是,如果能找到一只鼎隔在其间,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作用,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么,势如 水火的分歧也能调和。 讲相容,必须谦让、忍耐,哪怕自己有理,必要时也要让人,给人机会。 讲相容,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设身置地,将心比心,大事认真,小事糊涂。 讲相容,不是不讲原则。相容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不讲民主,只讲服从,不算相容。相容既尊重 自我,也不轻他人。相容讲宽宏大量、克制忍让,也要讲原则,一味迁就,软弱可欺,同样不能算相容。相容显示 了一个人的自信,胆小怕事、息事宁人、盲目从众、随波逐流,都是不讲原则的相容。 (3)互利原则。互利和互助是紧密联系的,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互助互利,使双方都得到合理的、适度的利益 或一定的精神满足。讲互利,要反对违法乱纪的互利,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讲互利,不能 仅仅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互利不是简单的物质交换。 3、教师职业主要的人际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 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 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 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 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 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只有去理解学生、体谅学生,以他们的苦为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成 长和全面发展,学生会从心底里接受你,有助于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你事业成功。另外,你体谅学生的苦衷,你就 会尽力去除那些能导致他苦衷的局限和管理方法,有利于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如果在教书时,只认教科书和大纲,容不得质疑;如果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学和管理方法, 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唯一正确或唯一必须信守 的,那就不叫宽容。如果面对性格迥异学生,只以自己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 、 “怪孩子” ,那就不具备宽容精神。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成就我们的事业。 教师要学会敬畏。首先,教师要敬畏真理。学校是传达真理的地方,教师信仰真理的态度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真理有时可能在学生手中,教师对真理的虔诚是不问真理的出处的。敬畏真理,师生间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才可能变为现实。其次,教师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华,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 命体,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智慧有个性有灵气,即使你看到个别的学生再厌恶,你也应把他视为生命。敬畏生命才 能真正地爱每个孩子,理解他,与他沟通,将他与某种工具某种物件或机器区别开来,善待生命,不要去践踏他、4 折磨他、摧残他。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 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 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 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 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 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 竞争的交往机制。 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 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 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 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3)教师与领导的关系。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如果一位教师 同时又是领导,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 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 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 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 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 (4)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取得家庭的紧密配合。教师与家长交往,首先,必须积极 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 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 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 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 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教师人际关系障碍的消除 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人 带来烦恼和困惑。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价值观――要充分认识,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才能生存。人与人之间应该 是真诚、友善、开放、互助的关系,而不是猜疑、敌对、封闭、妒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需要取长补短,个人的发 展要受到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制约。 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不断地完善自己, 以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 真挚的情感、风趣的言谈、得体的举止,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 挖掘彼此的长处和优势――要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非绝对的。他人的长处,可能正是自己的短处。 不要因为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工作岗位的差异,就拒绝交往。如教师和工人,在文化水平上,教师可能有优势, 但在生活实践经验上就可能比不上工人。只要彼此有真诚交往的愿望,就会在更多的方面求得认同,取得友谊和共 同的进步。 学会调适情绪――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适当运用心境迁移的办法,逐渐调适到积极的状态;当情绪处于膨 胀状态时,不要让他廉价发泄,而是让他稳定下来,引导向更高的层次升华;当心理一时失去平衡时,要善于自找 理由安慰自己,使情绪得到缓解。 和谐、协调的教师人际关系,是打造这样一支队伍的基础。如何处理教师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需要全体教 职员工共同探讨和实践。我们相信,只要大家本着平等、相容、互惠、互助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和谐、协调 的人际关系,营造充分尊重个性发展、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再创学校新的辉煌。5 四、数学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却是不争的 事实,它不仅妨碍了教师本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成了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 素。 1、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的适应问题。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在从事教师工作,但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更有甚者看 不起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由此也必然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没有积极地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差;有 些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体会不到师生情感相通的乐趣;有些教师工作中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 目标,混日子心理严重,得过且过。 (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经常表现为情绪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在课堂上为一点小事 大动肝火,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惩罚。这种放纵自己消极情绪的做法只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使自己一遇 到不如意的情况就采取这种冲动的方式。同时,这种做法根本就于事无补,它只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怕或无能, 进而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3)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有些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对 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凡此种种,往往是与教师的不良性格和缺陷性 人格有关,诸如偏狭、嫉妒、多疑、神经质,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4)工作中的认知偏差。有些教师基于某些片面的认识而形成了一些认知偏差。诸如学习好的学生品德也好, 学习差的学生什么都差;对学生不要心慈手软,不严管不成器;等等。这些偏差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 观和教育观,是完美主义倾向、以偏概全倾向的反映。 (5)缺乏自信。这是不少中年教师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由于教育教学理念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年教师多 年来形成的教育教学思想、方式突然惨遭淘汰,甚至成了批判的对象,马上再学习又觉得自己接受能力差,所以对 自己缺乏自信。 (6)消极逆反。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已老化,但还总觉得自己有了够用的一桶水,用不着再学什么,缺少上 进的动力;还有的人总认为改革是为了折腾大伙。这种逆反心理使其对各项工作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也会直接影 响工作态度和效果。 (7)推卸责任。随着学校管理模式和手段的不断完善,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细致。当某些工作没有 做好时,有些教师总是要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缺少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 (8)不善合作。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些教师与领导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由于竞 争的因素,一些教师与同事之间缺乏互惠合作;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一些教师仍以“师者唯上”的观念来对待学 生,不善于与学生平等合作。 (9)骄傲自大。看到同事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有的教师缺乏清醒的自我了解和谦虚的态度,常拿自己的优 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随之而来的自大心理会阻碍他们的进步。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本人对教学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缺乏正确 的定位,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教师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面对社会, 面对学校,面对学生,面对自己,才不至于在教育的发展中被淘汰。 2、数学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1)数学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状态。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虚拟教学即远距离教学,学生 在网上学习知识,且前景较为乐观。但这种网上学习最大且无法解决的弊端,就是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需 要无法获得满足,因此必须与定期面授相结合,以弥补不足,可见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有人做过研究调查, 证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否渊博; 而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如 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学科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品质,其中热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 师施教的前提,爱生不仅表现在爱几个尖子生,更要以宽大的胸怀热爱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教师爱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另外教师爱学生,会引起师生感情上的 交流与共鸣,学生总会用爱来回报教师的爱,会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体验,他们不仅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 信赖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还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当自己在逃避学习或违背要求时, 会由衷地感到不安。6 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气氛的重要条件。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教 师愉快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而且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谐、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 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而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如果教师 心境不佳,喜怒无常,其不良的情绪会引起学生烦燥紧张、冷漠压抑,既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 造性地学习;如果教师由于青少年的敌视和挑衅、吵闹或捣乱而导致课堂上情绪失控,训斥或谩骂学生,或者把自 己在家庭生活及社会交往方面产生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学生,那么这种充满火药味的气氛只能窒息学生的智慧火花,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抗拒和抵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异常。所以,教师要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高高兴 兴生活在青少年中间,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感染和影响学生。 (2)教师要有耐挫折能力。社会的竞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成功的机遇,更多的是无法回避的心理负重和挑 战。人们所患的心理疾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复杂。这就要求社会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耐挫力,在遇到挫折 和打击的情况下,尤其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意想不到的打击时,能处变不惊、从容冷静,而非悲观消沉、一蹶 不振。教师心理挫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工作的不顺利。如教师与领导、与同事间、与学生间的矛盾;自身教育教 学工作的不胜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他们带来的冲击等,皆可造成心理挫折。一般来说,挫折承受能力强的 人,往往挫折表现得要小,消极影响也小。而挫折承受能力弱的人,则在挫折面前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 的异常。因此,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团中央对全国近 10 个省市 2 万多名 学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有 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 ,4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坚 强” 。可见,在耐挫折与磨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面对现实,面对新形势,教师必须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样 不仅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勇于战胜挫折,增强自信心,在挫 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进步。 (3)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教师的个性化是学生个性形 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个性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及与学生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个性总是或 多或少地带有教师个性的痕迹。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 何惩罚与奖励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修养自己的个性,达到以自己良好个性培养学 生良好个性的目的。教师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对领导与同事的友 好协作精神,有一定的心理容量,乐观开朗,经常以良好的心境对待人与事,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坚 强、自信,人际关系和谐,言行符合年龄特征和职业要求。教师只有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 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并收到良好效果。 3、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素质提高 托尔斯泰说过: “埋头从事脑力劳动,四肢不活动,是一件极痛苦的事。 ”教师属脑力劳动者,肩负着繁重的教 学任务,每周少则十几节课,多则二十几节课,还要伏案备课,批改作业。这种长期过分单调刻板的工作方式,很 容易导致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入抑制,许多老师常常感到心情烦躁,爱发脾气,头疼、失眠等。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 盾还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最终导致心态失衡。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说: “怒伤肝” 、 “忧伤肺” 、 “恐伤胃” 、 “思伤脾”等,是说人的情绪失常会引起各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心血管疾病、胃溃疡、糖尿病、 不育症、性功能衰退、癌症等都和人的情绪状况有很大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和雷赫曾编制了一份《社会再 适应比率量表》 ,列举了43种事件对个人产生心理压力的指数。他们认为,一个人在一年内的心理压力累加指数 如果达到150分以上,其后两年内就有93%的患病可能性;若一年内累加指数超过300分,患病的可能性上 升为79%。由此可见心理压力累加指数的警戒值为150分。减轻心理压力是所有教师不应该忽视的,维护和提 高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必要。为此要作到以下几点: (1)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基础。教师不合 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直接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 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的认知主要有:①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工 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自己是不得已当上了教师, 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 ②有错误的学生观。 认为学生都是难管的, 故意与教师作对的,是被家长宠坏的。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一律看成是本性的顽劣,而不是看成偶尔的过失和 成长中的问题;把学生看作是可以任由教师随意摆布的附属品,没有把他们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主体。③不合理 的认知还表现在教师的不正确的人才观和评价观上。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因而平时对他们 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认为他们不会有出息,就打心眼里看不上他们。由此在平时的言行中也7 不自觉地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种种不合理的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 重视并予以改变。 (2)除消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积极的教师情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建立积极的情感,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 对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如前所述,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表明,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教师的不良情绪的任意发泄有关。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首先,要有知足长乐的思想。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应本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去 尽力而为。其次,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经常取决于我们能看到什么, 从而感受到什么。对于学生的顽皮、学习成绩差,我们要看到,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错误,活泼好 动是他们的本性, 学习成绩不好是现阶段学生努力不够造成的。 若经我们的正确启发和引导, 是可以改变的。 再次, 与人相处时宜心理换位。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与他人发生矛盾,人际矛盾冲突也易造成人伤心、气愤等不良情绪,若 不及时消除,会导致过激言行,进一步激化双方的关系。改变这种不利境地的最理智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试着 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去感受,就会发现你与对方都有各自的道理,本不该相互敌视。 (3)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从一个人的常见的行为方式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心理是否健康,而一个人的性格是 否健康是他心理健康与否的最主要的标志。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到他的职业适应水平,而且还决定他个人的 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应具有如下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交际、合作、乐于助人、责任 心强、情绪稳定、热情、健谈、诚实可信、敢于创新、想像力丰富、聪慧、善于接受新事物、宽容、自信、勤奋和 意志坚强等。在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狭隘、嫉妒、没有主见、没有责任心、抑郁孤僻等不良性格,注 意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多观察,多实践,多磨炼自己。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 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 烈的知识经济时代,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 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教师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问 题,而且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这一话题是值得关注的 (4)教师应注意随时转换学习和活动的内容,使受到抑制的脑细胞重新兴奋起来,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 理和情绪。国外关于人的工作效率周期的研究发现,在一天24小时中,凌晨2-4点是工作效率最低点,以后逐 渐上升,上升9-10点达到最高峰。下午14-15点下降到一天中工作效率的平均值,以后又逐渐上升,在1 9点左右形成第二个高峰,但其效率要低于第一个高峰。然后在22点后下降到平均值以下,直到2-4点降至最 低点。遵循这个规律,合理安排作息和科学用脑对心理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五、数学名师的成功经验及背景研究 1.声名显赫顾泠沅 1967 年,顾泠沅同志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青浦县莲盛乡最基层的农村学校任教。他教过中学、 小学,也教过幼儿园。他没有一味埋怨农村教育的艰辛,扎根农村,默默耕耘,为大面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倾注 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聪明才智。十年浩劫之后,面对青浦县中学毕业生数学成绩 1/4 零分的灾难性现状,时任数学 教师、教研员的顾泠沅同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毅力,领导教改实验小组,经过 3 年调查、1 年筛选经 验、3 年实验、8 年推广,使全县数学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进入全市的先进行列;并取得了单科突破、 各科迁移、诸育并进、整体受益的效果。1986 年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同年,美国“掌握学习”的倡导者布卢姆 来沪听了青浦经验介绍后说: “你在东方做了十年,我在西方做了 40 年,所得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 ”嗣后,国家 教委组织专家组对青浦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青浦实验小组“面对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不埋怨客观条件差,不丧 失前进的信心,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思想的干扰,也不采取违背教育的做法,提出从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 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 “教育思想端正、成果显著,经验内容十分丰富” 。 1992 年在上海召开全国推广现场会,国家教委肯定青浦经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并由办公厅正 式发文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研究成果获全国首届教育科研一等奖。1994 年上海市委党史 研究室以“耕耘者的风范”的长篇人物叙事编入《上海改革开放风云录》 。1996 年顾老师应邀首次代表我国出席在 西班牙召开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8) 。在会上作了“青浦经验――一个基于中国当代水平的数学教育改革 报告”的系统讲演,深得同行的赞誉。至此,他已经全国,乃至全世界声名显赫的名师。8 1998 年,因工作需要,顾泠沅调离青浦,走上了上海教育科研的领导岗位,进一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顾泠沅的成功,是以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为基础,以科研为突破的,成名成家得宜于为教育科研的奋 斗以及所取得的成功。 2.扎实从教仇炳生 1962 年,仇炳生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南京师大附中; 1977 年、1978 年,他两次获得南京市教育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0 年,他荣获南京市行知教学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1992 年,他被南京市教育局聘为南京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并续聘至今; 1996 年,他被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称号; 1997 年,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2001 年,他的教育教学生涯整整满四十年。这四十年中,他历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南京市中数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中数会理事,现任南京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这一个个数字连成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达四十年的教学生涯, 这一个个荣誉的光环串起的则是他四十年教坛 辛勤耕耘的一步步坚实的足迹。 仇炳生老师的成绩就是在普通的数学教学做出的, 他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四十年的教学生涯, 他用 “心” 教学,坚持求真、求善、求美: (1)求真――对教育的辨证思考 在热热闹闹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今天流行这个“法” ,明天风靡那种“模式” ,然而不管教坛刮的是东南风还是 西北风,仇老师总是力求以科学的态度去辨证地认识,既认真学习又不媚俗,不盲从。比如有人妄自菲薄,总觉得 中国的教育这也不如外国,那也比不上西方;也有人盲目自大,关门教学。而仇老师则认为 ,虽然中外教育在观念 和方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东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强的互补性。他对于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流行一时的一 些教育教学理论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我国早期引进的夸美纽斯的课堂教学形式,虽然效益较高,但教学的个性化不能很好地体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推行的凯洛夫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后来也被否定了。但许多教师上公开课基本上还是 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只不过现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布鲁姆的“知识原则”,考虑的是知识级别――识记,了解,理解和应用。现在人们则提出“能力”向它挑战。 赞可夫的“高难度”原则,十分重视对儿童智力的开发。但教育能一味追求高难度吗?应该有个度,更不能拔苗助 长。 仇老师认为,对诸如“挫折教育” 、 “ 赏识教育”等都要辩证地看待,他们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因环境的变化,对象的变化而确定其侧重点,过分 强调哪一个都是不合适的。 国外也有很多专家提出要向中国学习。对此,仇老师并没有盲目欣喜,而是冷静地认为我们“应该思考一下”: 我们自己对我国教育的基本评价是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才适合我们的国情?应走什么样的道路,才有利于我国教育事 业的发展,才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的数学教学,有人认为是“知识窄,基础实,试题难,训练严” 。仇 老师则认为,我们的数学教育是重模仿,轻创造;重知识,轻应用;重基础,轻能力,而且是过分重视基础,所谓的能力 也是模仿解过的题型的解题“能力” 。 独立地思考分析,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求真,则是数学王国的魅力所在。数学世界从它的公理开 始直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都是不允许撒一句谎, 说一句假话的。 即便是错一个正负号都不行。 因为数学一说假话, 马上就演算不下去,整个数学世界的建筑就会轰然倒塌。作为一位数学特级教师,仇炳生老师在教育观念上辨证思 考的忠诚和严肃的态度,一如他所遨游的数学王国的公正和严谨。 2。求善――学生主动是教改成功的重要标志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支撑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国民素质教育成为历史的必然。素质教育向 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有一个完善的认知结构,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有积极创新的精 神,有自我激励、勇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此,仇老师认为,学生是否 主动是衡量教改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主动?9 教育学家把纪律分成外部强迫的纪律和内部自律的纪律两种。从我国教育实践的总体上看,对外部纪律强调有 余,对纪律的自制目的重视不足。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创新的火花也将被熄灭,这就 根本谈不上主动。这种情形是仇老师最深恶痛绝的。那么,课堂上学生活跃地用“是” 、 “不是” , “对” 、 “不对”与 老师呼应,甚至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对答如流,这种热烈气氛,是否就表明学生主动了呢?仇老师认为,活跃与主动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 “主动应包括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思维上的主动,还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主动(包括看书和做练习的主 动)” 。 他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学生本人才是他完成认知过程的主体。 认知结构的构建、学习目标的完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努力实现;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外 部条件,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手段与方法。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 的体验实践和主动参与。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所获得的东西是表面的、浅层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中给学生的“主体表现”留有空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 程,弄清每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创新的机会。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仇老师看来,教育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变革,如果教 师没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教改是进行不下去的。他说,他常听一些老师说“我都讲过了” ,但是学生 就是不会;高考卷子一拿到手,老师很高兴,这些题都讲过了,但是学生仍然考不好。他们甚至感叹自己越教越不会教 了。什么原因?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将一道题做出十多种解法,但这不是学生的。仇老师指出,这里关键就是一个关系没 搞清,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是外因,教师的作用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他说,有些课看上去好像很好,那是老师看上去讲得很好,有很多新题目, 很多新内容,但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如何呢?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虽然没有上完,但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 学生反而得到的更多。 有了正确的观念,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 ,要确 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意义 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学习,去发展。仇老师说,这个情境应该是宽松的。他说在一个气氛紧张的 课堂里学习,学生的思维能不受约束吗?他主张上课可以轻松一些,随意一些。课堂教学应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精 心设计的问题的探讨中,不断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喜悦,体会主动探索的甘甜。仇老师的一节关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课, 何丽延老师听后印象特别深,从中得到很大启发。问题是这样的: 仇老师还主张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时 ,既要关注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例如“研究性学习”,重在参与, 学生不一定要拿出成果来,只要参与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哪怕是失败了也是十分可贵的。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的问题,仇老师早在八十年代就非常形象地把它概括为“摘果子”原理。 《从“跳起 来摘果子”谈起》这篇文章,谈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主动发展的问题。文中指出“跳起来摘果子”含义有三个, 其一是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果子”的价值,激起“摘果子”的欲望,即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其二,是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让他们明白,要摘到“果子”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学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到“果子”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进而诱发他们进一步“摘果子”的欲望;其三, 摘“果子”的关键是“跳”,只有既想跳又会跳的人,才能摘到 预想的“果子” 。 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摘果子的兴趣和欲望,还要指导学生“跳”,精心设计“跳”的过程(包括“起跳”的高 度, “跳”的次数及“跳”的梯度等),并在“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跳”的基本方法,即在进行思维训练中,注意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拟定问题的三度(即难度、深度和梯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思维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求美――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真谛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 ” ( 《数 学是什么?》美国数学家 Richard Courant 和 Herbert Robbins 著)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说得好: “如果一个数学家不具备诗人的某种气质,他就永远休 想成为一个大数学家。 ”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则断言: “薛定谔仅仅是为了追求具有数学优美的方程式而发现 了波动方程。 ”在常常担任学校合唱指挥的仇老师眼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造就的无10 限的真的世界,这个世界与仅用了五条线和一些蝌蚪状的音符造出的那个无限的、美的音乐的世界一样令人着迷。 数学是美的,可是在许多的数学课堂上,数学是单调的数字,是干巴巴的公式,是枯燥的演算。而在仇老师的课堂 上,他总是引导学生去体验数学的美,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因为他深知, “中学数学学习在人的一生中 或许只占小小的一页,但它所能产生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学生走出校门后,他的思维能力如何,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这才是衡量一位数学教师成就的试金石。 ”每当置身仇老师的数学课堂,看他自如地舞动粉笔,就像在挥动指挥棒 一样,引领着学生们遨游在数学的王国中,人们不由得感叹:好一个数学王国的指挥家! “也许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再也遇不到他那样的老师了,但他教给我的思维方法将一直照亮我的学习研究道 路。 ”这是一位毕业多年的校友对仇老师的数学课的真情回味。 ??我们组许多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都颇具特色,值得研究,特别是在退休的老教师中蕴 藏丰富的资源值得挖掘。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组就在仇老师的主持下,总结了十六句话, 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既是我们组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组的目标和追求: 紧扣教学大纲, 扎实打好基础; 减轻过重负担, 关心学生成长; 讲究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思维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 尊重认知规律, 教师重在引导; 学生主动学习, 师生教学相长; 课内带动课外, 课外促进课内; 拔尖团结协作, 辅导细致耐心。 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湛的学术造诣、高明的教育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成就了仇炳生老师这样的教育名家。 这一切得宜于他的求实作风,得宜于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六、如何做新形式下的优秀数学教师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随着新课程实施进展,教师定义的内涵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 越来越体现着复杂性与人文性,同时也越来越个性化。教师角色既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同时 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 行为的认识。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及从学校教育自身的体系特征来看,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扮演的角色主要 有这样几个方面: (1)教育劳动主体与合作者。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作为个体的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是师生这一共生体 中主要方面。教师本身受社会的委托,按照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其目标就是使学 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个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很多方面如知识内容、进度、方式等都处于主 导地位。尤其是对于学生非知识的诸多因素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教书育人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 合工程“。完成这样的事业和“工程” ,决不是某一个教师单独劳动就可以完成的。这项工程是一个集体中融合着 个体的劳动。 所以,在需要个性化劳动的同时,还需要教师个体有着良好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只有依靠这样的合作, 才能顺利实现期望中的学生应该达到的培养目标,才能完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个实现系统工程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重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又要善于做这个集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这种认识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 观念上的差异。传统教育认为教师个人是学校“建筑的砖块” ,往往着眼于教师个人,突出强调了教师个人的“表 范作用” 。相反却忽略甚至否定教师集体的作用。现代教育主张,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个体作用,更要充 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整体作用。基于以上这种观念的差异,就要求现代的教师,在承接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好的 理解这种辨证关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身在教育集体中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在人类进步与社会形态的演化中,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生活生产知识。这些知识也 是人类赖以生存进步的食粮。但是,这些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需要依靠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从事 者来实现, “五千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唯一教育传后代”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无论作为个体还是集体,都必然担 负着这样的责任。在传统中,教师可以夸张地说是知识的代表,或者说是拥有者,就如同一门专业技能。学生失去 了教师,就意味着失去了接触知识的途径。而现代的事实是:知识完全可以被记录在多种载体上,学生完全可以尝 试自己去获得知识。此时的教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体现着引导者的作用。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教11 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拥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系统的知识与切身的生存境况结合起 来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懂得知识,还要拥有必要的生存能力和 很好的引导能力。重要的是不仅教会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终身 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3)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新课程,在重视传统知识继承的同时,还侧重于在知识传承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身 的智力因素得到最大可能的开发和提高。 而教师就要适应这种悄然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当今世界激烈竞争中对人 力资源开发高度重视的现实。作为学生,每个个体的身上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潜能。在百科全书式 的知识已经过时、百科全书比人老得更快的大变革年代里,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而需要“唤醒未被知晓 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 。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 学生传递人类已经获得的间接经验, 而且要重视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 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 创造知识能力的提高,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 人员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础。没有知识的 传授,开发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发兴趣、引发好奇等诸多的引导作用。 通过揭示新思想、 新知识的科学性、 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炽热追求和钻研精神。 再次,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智力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起到服务作用。他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多 种形式为学生智力开发创造条件,发挥服务功能。而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学术造诣等更可以对学生起 到示范、楷模作用。 (4)学生未来的引导者。现在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即时性教育,转变成了一种前瞻性教育。这种前瞻性教 育,已经不仅仅是提供满足当前社会活动的人才,而是把目标定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求。现代教育一个重 要的功能就是为尚未存在的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合格公民,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以上的几种角色要求之外,还必须 从事未来生活设计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就要将未来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要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 预测,通过所设计的教育计划、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按照所设计的目标发展。使之不仅能够科学地预见未来、适 应未来,还能大胆地构想未来、创造未来。未来教育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 调发展,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对于把未来引进课堂,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因为,今天接受教育的学生, 是要去融入未来的社会,当前的教育与未来的社会的时间距离会是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段(一般假定 为 10 年)放到过去的社会发展状况中,可能会相对短暂。但是,如果衡量现代的社会发展可以说这十年的时间里, 社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状况、科学技术、意识观念、新领域等多方面。这样比较起 来, 真的应该使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种感觉: 学生此时接受的教育已经相对落后于未来的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来教育当前的学生,那么,当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到未来的社会中,他们所有知 识当中的 90%已经属于无用的垃圾。这在我们目前教师所接受的曾经院校教育可以得到一个佐证:例如数学教师, 在学校中接受的高等数学等知识内容,现在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绝对是一种垃圾知识,根本没有利用的价值。 (5)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在当前中国特定的 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国度所面临的世界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品质存在着很大的特有品质或者说是独特性。 而这些特有的品质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功。当前的事实是:青少年学生当中有心理障 碍、心理偏离的比例日益增加。脆弱、孤独、随意、偏执、自大、基本生存能力降低等等在学生中带有很大的普遍 性。一名高中学生还需要父母来帮助完成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内容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的现象。遇到挫折就采取偏激 的方式来处理,由此遇到的麻烦也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 迫切要求现代教师要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职责。 (6)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学生集体形态从属于学校集体形态,是学校集体系 统的一个子系统。学校集体是通过班级、团队的组织关系而结成的共同活动群体,是有一定目标、成员心理上团结 一致的集合体,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集体区别于学校非正式团体,它有一定组织机构和领导人员。 组织机构和领导人员是学生集体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最 基本的就是确定和实现学生集体的目标。为此,教师就要合理组织和使用人力,在集体中建立一定的管理系统,协 调各方面的关系,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心理气氛, 并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 建立健全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 教师在学生集体形成之前,要进行“设计” ,形成观念上的蓝图,然后将其物化为现实的学生集体组织,并且要采12 取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学生集体影响每 个成员。 (7)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 教师也是社会人,不仅生活在学校的小范围,而且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发生交往关系。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呈现了开放化、社会化的趋势。现代教育已成为开放性教 育,现代教师社会化进程也日益加快。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学校围墙,加强与社区、家庭的联系, 构建三结合、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8)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者。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 想目标。教育现代化是古往今来的伟大事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作为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主体的教师,应当以教育现代化为己任,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9)做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首先必须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 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其次,要增强教育改革意识,批判、改革陈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 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 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使现行的英才教育机制、为少数拔尖学生服务的教育机制真正转 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机制,实现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再次,要树立面向未来、创造未来的价值观念。 以上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此外教师还拥有着其他的众多的角色。 如:学校管理与学生集体以及班级集体内部个性关系的协调者、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媒介、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者等 等。但是,无论有多少种角色,其核心理念只有一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主旨只有一个:服务学生,教导 学生运用个性品质服务社会。 2.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期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无论是在目标、 体系、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等方面都作了浓笔重墨。要把握好这一点,教师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 (1)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要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 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当前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 题。如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 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培养。 有差异而无差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异,不能完美主义地只用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更 不能要求学生处处学老师那样,没有失误。事实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仅年龄不一样,其心理发展表现出差异。即 使同一年龄的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些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如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成 绩有优良中差之别,反映能力有快,有慢,有人内向,有人活泼开朗,有人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有人表现出很 强的学术成就??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因材施教的根本前提,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 点。 (2)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现了时代要求。课程目标应由: “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课程设计应由“给 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拥有知识更有价值。因 此,实施新课程要彻底改革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倡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新课程观要求就是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 “教”服务于“学” ,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最后达到学生带着知识走向教师、家长、社会??,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 为了实现这一转化,我认为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做好这样几件事: ①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 动手,参与实质性的教学活动。13 ②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等,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 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结论教学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 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 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 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过程。 由此看出,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原理、法则、 定理、规律的掌握不是通过自己思维过程获得的,那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地机械学习。 重视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 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5)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和任教师灌输,这是传统教学的表征。现代教学 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存在两个过程。一种认识过程,是智力活动;另一种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 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 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工作。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 生情感共鸣, 知情和谐。 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建立相互尊重信任, 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问题。 (6)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学是 一种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学创造性,可以体现在教材处理创造性上;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性上; 体现在个性化教学风格上,另外,还体现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体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 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兼容并存,构建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 (7)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而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存在的 信息交流方式也有所不同 .以讨论法为主的交流方式,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 ,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 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 组成网络, 形成信息交流量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 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 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总之, 要使新课程能有效实施, 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新课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 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 努力实践,唯其如此,新课程才能焕发出创新教育的活力 3.创新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角色要求 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它的核心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学生对世界的各种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象物理、化学那样,对各个实验、现象及变化规律进行探索、猜想、 推理和研究。这就要我们数学教 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把我们现在所处的角色和 地位从旧的传统观念更新和转换。这里包括思想观念系统的更新、教学方法系统的更新。 (1)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是创新改革的大前提:树立新形势下的师生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过去的 传统教育中,教师思想长期以来,积沉了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在课堂教育中的表现,就是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 性思维的多向发散,盛行“填鸭式”讲授法,对学生的发言,想法,不予重视,这种师生关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14 思维的发展。为此,我校部分教师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探索,现已初具模式,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先预习、自学, 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气氛活跃,生动活泼,积极性高。这就建立了双重主体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互相理解,共享课堂成果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2)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确立新的目标观念,新的人才观念,新的质量观念,新的学生观念。现在我们的 目标就是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只看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还有大量的学生将走向社会,还要适应社会的生存 能力,所以创新教育是发展学生独特的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因此,要围绕这个宗旨,转 变“学生观” ,面向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克服某些偏见、偏爱,人为的优劣,让他们有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力, 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3)教师能力系统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保障。现在的创新教育是突破原有的“教师――教材――学生”这个 固定的模式。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大胆“肢解”教材、重组内容,将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效率,这必然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创造 性教育教学的能力。还包括设计新颖、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学生创造能力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案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出发,利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深入过程出发,创造适当的教学情景,通过点拨、讨论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具 体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求知,开发潜能,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的目的。作 为教师还有不断追求新知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比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是不可能培养出游泳健将来的。教学也 一样,没有亲身体验过创造工作的教师,是决不可能去启发、引导、帮助、鉴别他的学生的创造活动的。这样,教 师必须从以前“教书匠”的角色中跳出来,成为科研、创新、置身于教改的研究者,不断地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 经验,提炼出可供借鉴、推广的、有实用价值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4)方法系统的角色更新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数学教育是教师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方法,采用各种先 进的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思维能力活动的教学,它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 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与我校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求知”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突破传统 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教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产生疑虑,提出问题,探 索、思考、实践、应用的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探明解题思路,完 善解题方法。把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探究,找出最佳解题方案;鼓励学生对同一知识,从不同 角度,发掘新奇思路、新见解。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创新学习的启蒙者,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知识更新学习,以崭新的角色去 培养一代新人。 4.未来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四类具有重要价值的能力 ①具有永恒价值的基础能力。未来教师应具有六种相对永恒价值的能力。它们是:获取情报的能力;清晰的思 考能力;有效的语言文字交流能力;了解人和社会的能力;了解人的环境的能力;个人生存能力。 ②具有发展价值的“扩展能力” 。主要由以下能力组成:确认和发现信息的能力;信息选择和简化的能力;对 信息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处理和保存信息并应用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实际上是获取新知识、扩充新知识、更新新 知识的能力。 ③具有高效价值的创造力。主要包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于认识发展科学技术 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解决和有多种答案的探索性问题的能力;善于在已有信息基础上进行假 设的能力;善于把相反或近乎没有联系的观念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使学生迅速地增长才 干的能力。 ④具有“临床”价值的实践能力。未来的教师要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从学生身上诊断、分析其发展状况, 像开处方一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假设,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核心能力 21 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 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应具备以下五种核心能力: ①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 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15 力或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反思教育的能力。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 各种新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学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 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 、 “怎么教” ,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 。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③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 世纪 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 谁不学会基于资源拓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 者。 ④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 21 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 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 世 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 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 创造出新的生活、 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 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⑤心理辅导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 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 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才能降低尿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