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克不及汪伦送我情Www148ffCOM安安生生的啊,保护此间148ff咋不筹备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br&&br&阅读本答案不需要任何经济学基础,请放心食用。&br&&br&&b&题主的问题【&/b&房地产、银行、贷款、政府、贫民、富民、泡沫、经济崩溃&b&】中有8个词,总结一下,变成6个关键词,这6个词可以概括成2个核心词。&/b&&br&「房地产」、「银行」、「经济崩溃」,可以概括为&b&「泡沫经济」&/b&&br&「贷款」、「政府」、「贫富差距」,可以概括为&b&「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b&&br&&br&整理总结一下,其实题主问的是&b&「什么是泡沫经济?为什么泡沫能导致经济崩溃?并且泡沫经济如何影响银行、贫富差距?」&/b&&br&&br&&br&&b&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用一个很长的故事来解释。&/b&&br&&br&======================第一段分割线==================&br&&br&&b&一,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想了解学术上的定义,推荐 &a data-hash=&334dfb5b4ffbed9b6f5025b& href=&//www.zhihu.com/people/334dfb5b4ffbed9b6f5025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钱粮胡同& data-hovercard=&p$b$334dfb5b4ffbed9b6f5025b&&@钱粮胡同&/a& 的回答。&/b&&br&戳这里&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泡沫」在经济学中有明确定义吗? - 钱粮胡同的回答&/a&,其经济学上上的定义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Fundamental Price和实际资产价格的偏差,可以定义为泡沫。&br&这位朋友的答案写的特别专业,基本能完全解释。&br&&br&如果没有经济学基础,并且不喜欢看各种图表和专业名词的话,直接看本答案即可。&br&&br&关于通货膨胀,推荐我自己的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b&二,我从另一个角度浅显易懂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b&&br&&br&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解释两个名词「&b&投机&/b&」、「&b&资产&/b&」,这两个概念会贯穿本题始终,希望首先理解。&br&&br&名词解释:&br&&blockquote&&b&投机&/b&(Speculation):&b&通过短期价格变动,获取价差套利的行为。&/b&&br&以本题中出现的「房地产」为例,房子原本是用来住的,正常买房的目的应当为获取住房的使用价值——居住(自住或者出租)。&br&而有些人买房不为了居住(包括出租),而是买入住宅之后空置持有,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后卖出,赚取差价。这种行为就是「投机」。&br&&br&又或者股票,股票的原本目的是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企业,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返还投资者企业利润(股权分红)。&br&而有些人买股票目的不是为了投资企业帮助企业发展获取分红,而是买入股票之后等待股价上涨之后卖出,赚取差价。这种行为也是「投机」。&br&&br&&b&资产(狭义的)&/b&(Asset):&b&可以以金钱价值衡量,并且可以在将来获取收益的「经济的价值」&/b&&br&定义资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可以以金钱价值衡量,例如股票、有价证券、房产、土地等。2,可以在未来获得收益,例如房屋(出租或出售),股票(股权分红或转让)等。&br&资产的价格由供需决定&b&,供给小于需求,资产价格上涨,供给大于需求,资产价格下降。&/b&后面会一直提到这个。&/blockquote&&br&&b&了解「投机」「资产」以后,开始正文。&/b&&br&&br&================第二段分割线==============&br&&br&&b&1,&/b&资产,本身作为商品,价格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买的人多,自然价格就高,买的人少,自然价格就低。从大米玉米,到衣服鞋子,再到房子车子,莫不是如此。&br&
原本购买这些商品的人,目的是在于获取他们的使用价值(房屋——居住,粮食——食用,衣服——穿。)&br&&br&&b&2,&/b&但是由于供需关系,买的人多了,价格会上涨,于是会出现一个现象「买的人多的时候价格高,买的人少的时候价格低。」&br&
于是就有人动歪点子:「我虽然对这些东西没有使用上的需求,但是我为什么不在价格低的时候买进来,然后价格高的时候再卖出去呢?」&br&&b&然而这些人的这种想法,原本就会造成需求增加,价格上升。&/b&&br&&br&&br&&b&
如果这样说很难理解,举个例子,&/b&&br&&br&
例一:原本5个人需要房子,房子一万一平,后来10个人需要房子,房子变2万一平,再后来20个人需要房子,房子4万一平。&br&
这些人买房子都是真的需要住,因此他们的需求称作「真实需求」。&br&&br&
例二:原本5个人需要房子,房子一万一平,突然有5个投机分子想:「好像大家对房子需求会增加,不如我们赶紧买,然后卖给新来的」,于是10个人(5个真要房子的,5个投机的)“需要”房子,房子2万一平。&br&
这时候,其实真正需要房子的就5个人,房子应该一万一平,但实际上卖2万一平,因此有1万的「泡沫」。&br&
然后,又来个5个真的需要房子的5个投机的,这时20个人“需要”房子(其中10个真要的,10个投机的),房子卖到4万一平。&br&&br&
对比例一和例二,可以知道,在例二中,实际需求人数为5人的时候,房子已经达到实际需求人数10人的价格。实际需求人数为10人的时候,房子已经达到实际需求人数为20人的价格。&br&&br&
因此投机分子的需求,我们称作「&b&虚假的需求&/b&」,由这个需求造成的价格的虚高,我们称作为「&b&泡沫&/b&」。&br&&br&3,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问:「&b&虽然这些人是来投机的,但是他们买来不是用来卖的吗?他们卖的时候,供给不就增加了吗?供给增加的时候,价格不就又下来了吗?&/b&」&br&&br&没错,&b&这就是泡沫最大的问题&/b&。&br&&br&只要&b&房价还在涨,这些投机者就不会卖&/b&。&br&「&b&房价年年涨,急什么,等房价到顶再卖。&/b&」&br&&br&然而供应房子的人,却不知道哪些人是真的要房子,哪些人是来投机的,因此只要有人“需要”房子,他们就要不断增加供给。&br&房子不是衣服,说造就能造出来,造房是个很费劲的工作,土地供给也不是无限的,因此房屋供给的增加并不是很快,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尤其紧张。&br&&br&反而,由于房价一直上涨。&br&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妈呀,房价一直涨,赶紧买,再不买就买不起了。」&br&投机者:「房价一直涨,我们赶紧进去赚钱!」&br&&br&于是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和投机者均大量涌入,导致需求迅速增加,而且这个增加速度远远超过房屋供给增加速度。导致房价更加上涨。&br&&br&这里也可以解释,为何我国住宅价格不断飞涨但还是供不应求,反而商铺很不好卖。&br&&b&有真实需求者,才有投机者。住宅的真实需求者非常多,所以投机空间很大,反而商铺真实需求者并不多,因此投机空间小。&/b&&br&&br&======标记-1-=======&br&&br&4,这个时候,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大家没钱了,房地产开发商没钱周转了,投机者也没钱炒房了,真实需求者也没钱买房了。&br&于是房价不再涨。&br&&br&投机者们:「房价终于到顶了!到了套利跑路的时候了!」&br&&br&于是投机者们纷纷出售手上屯着的房子。&br&这个时候,由于投机者不再买房子了,反而出来卖房子。房屋供给激增,需求暴降。&br&&br&按照供需关系,房价大跌。&br&虽然破产了一批房地产企业,少了一点GDP,但是经济还能稳定运行,没有伤筋动骨。&br&&br&&b&看到这里,肯定又有朋友要问了,「不是说没什么太大问题吗?那为什么说房价崩溃经济就崩溃了呢?」&/b&&br&&br&别急,看到这里,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br&&b&大家花的还都是自己赚来的钱对吧?&/b&&br&&br&&b&对,这就是问题,如果大家花的都是自己赚来的钱,虽然有泡沫,&/b&&b&也会导致其他消费减少,但是泡沫是有限的。&/b&&br&&b&这个时候泡沫破了,问题不严重。&/b&&br&&br&&br&&b&我们乘坐时光机回到-标记1-,故事继续。&/b&&br&&br&&br&&b&=========&/b&接着标记-1-&b&============&/b&&br&&br&&br&5,房价一直涨,投机者看到房价还在涨,继续持有。买房人看到房价一直涨,急着买。开发商看到房价越来越高,赶紧盖。&br&&br&泡沫越来越大,但是大家的钱总是有限的啊,真实需求者需要钱买房子住,投机者需要钱「进货」,房地产开发商需要钱周转(房地产开发是一个资金回笼周期特别长的行业,因此需要大量周转资金)。&br&&br&大家都没钱,怎么办?&br&&br&&b&「问银行借啊!」&/b&开发商、买房人、投机者异口同声。&br&&br&关键是银行的钱也是吸收大家存款,银行的钱也有限,银行钱也不够怎么办?&br&&br&政府:「废话!居民投资有需求,能拉动经济,印啊!房地产能拉动经济,发展房地产提高GDP啊!印钱!!!」&b&=======标记-2-======(记住这一处标记,很重要!)&/b&&br&&br&&br&6,于是政府加足马力开了印钞机,银行有了钱,房地产开发商,买房人,投机者都借到了钱。&br&&br&&br&于是房地产市场继续繁荣。&br&投机者美滋滋地看着房价涨,买房人心急如焚看着房价涨,开发商在家点票子。&br&&br&&b&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发现,前面的12345,是不是只提到「泡沫」,6是不是多了点什么?&/b&&br&&b&没错。&/b&&br&&br&&br&&b&在第6段,发生了「信用型通货膨胀」,俗称「信用膨胀」&/b&&b&。&/b&&br&&br&名词解释:&br&&blockquote&&b&信用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inflation of credit / expansion of credit&/b&&b&):由于中央银行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实行一般货币政策或者量化宽松。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证券化、贷款授信等)投放市场,使得市场中货币大量增加。&br&&br&是通货膨胀的一种。也&/b&&b&是泡沫经济、次贷危机的主因。&br&&/b&&/blockquote&&br&7,这个时候,大家不跟之前小赌小闹,开始玩大的了。&br&这叫做&b&杠杆投资。&/b&也就是大家&b&花的钱不再是自己的了&/b&,而是银行借来的。&br&&br&银行:「借给你们的钱一定要还哦!」&br&房地产开发商:「问银行借了那么多钱,房价不能降啊!降了还不起银行钱。」&br&投机客:「房价不能降啊!降了还不上银行钱了!」&br&&br&8,房价越来越高,然而大家还是就那么点钱。&br&于是更多的钱需要问银行借,原本自己拿50%,问银行借50%,后来自己拿30%,问银行借70%,再后来自己拿15%,问银行借85%。&br&&br&这叫&b&杠杆率增加。&/b&实际上就是&b&次贷&/b&(向借贷者贷出超过其还款能力的钱)。&br&&br&&br&9,由于社会资本(新发货币、社会资金)迅速流入房地产业。&br&而前面说过,房地产是一个需求越大,上涨越快的东西。&br&&br&&ul&&li&因此开发商和投机客靠着房地产的繁荣赚的盘满钵满。借钱给投机客和开发商的银行也富得流油。(投机客不光指个人,包括任何投资房地产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保险公司、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也大赚一笔(家具、钢铁、水泥)。&/li&&li&而与房地产无关的行业(例如各类制造业),因为房地产挤压消费市场,大家的钱都去买房了,开始萎缩。相关从业者相对变地贫穷&/li&&li&买房人因为房地产欠了大笔债务,可支配收入减少。&/li&&li&由于信用膨胀造成社会物价上升。(信用膨胀也是通货膨胀的一种)&/li&&/ul&&br&以上四个原因,造成&b&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b&&br&&br&&br&10,所有跟房地产无关的人:「玩个屁啊!房地产那么赚钱,我们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钱还不如买套房子放着在家睡一年。不干了!走我们也炒房子去!」&br&&br&工厂关了,来炒房了。&br&工作辞了,来炒房了。&br&&br&于是大家都加入投机客行列。&br&&br&&br&11,不识字的老奶奶都知道要买房子能赚钱了。&br&&br&&br&==============&b&结局-1-&/b&========&br&&br&「什么?!不识字的老奶奶都知道来炒房子了?看来房价应该到顶了!」投机客说,「走!跑路!」&br&&br&于是有一批投机客开始抛售房子,市场上房屋供给迅速超过需求,房价开始下降。&br&其他投机客发现房价开始跌了「赶紧跑!再不跑套住了!」&br&&br&于是供给继续增加,需求继续减少,房价开始断崖式下跌,GDP也没了。&br&&br&跑得慢的投资客:「对不起,我跑晚了,借你的钱还不上了。」&br&房地产商:「对不起,房价暴跌,卖不掉了,借你的钱还不上了。」&br&买房者:「对不起,我欠你600万,现在重新买个房子只要300万了,你的钱我也不还了。」&br&&br&银行卒。&br&&br&银行一死,经济崩溃,全国完蛋。&br&&br&&b&这叫硬着陆。&/b&&br&&br&&br&&b&参考例:&/b&&br&&b&1929年、2008年,美国。&/b&&br&&b&1997年,香港。&/b&&br&&b&==============结局-2-=========&/b&&br&&br&&br&政府:「什么?房价这么高了?」&br&&br&政府:「银行!过来!」&br&银行:「在!」&br&政府:「以后只要企业借钱目的是买地(房)的,一律不借!」&br&&br&因此需求大减,房价不再上涨。&br&投机客:「房价到顶了!跑!」&br&…………&br&以下同结局1。&br&&br&&b&这也叫硬着陆。&/b&&br&&br&&br&&b&参考例:&/b&&br&&b&&a href=&tel:&&&/a&年,日本。&/b&&br&&br&&br&&b&==============结局-3=========&/b&&br&&br&&br&政府:「什么?房价这么高了?」&br&&br&政府大喊:「以后个人欠银行钱不还,会被加入征信记录黑名单,不准坐车,不准干任何事情!」&br&买房人:「……就是说我们借的钱就算不想还也不行是吗?」&br&政府:「对!」&br&买房人:「……」&br&&br&政府大喊:「以后不准再借投资客钱!」&br&银行:「这……您看隔壁日本,当年就因为这个,最后嗝屁了……」&br&&br&政府:「我有日本政府那么蠢么?!只要不借投机客钱就行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钱继续借!」&br&银行:「那真实需求买房人呢?」&br&政府:「不光要借!还要多借!我已经告诉他们了!他们欠的钱不能不还!如果房价降了,他们的钱能还上,你们银行就不会死!」&br&银行:「高明啊!」&br&&br&政府还想清理掉投机者。&br&&br&政府大喊:「让你们投机!以后只准买一套房!限购!&br&让你们投机!以后买房5年以内想卖,交税!&br&让你们投机!以后买房不住的,交税!」&br&&br&于是再也没有投机客进入房地产了,需求减少,房价有下跌趋势。&br&但是房价下跌不是办法啊……&br&&br&于是政府大喊:「所有真正买房子住的人,你们问银行借钱,我给补贴。如果是自己住,降低首付,让银行多借钱给你们!」&br&一部分买房人:「您看,房价真的太高了,我们买不起啊……」&br&政府大喊:「不买房?!上学不买房不给上!户口不买房不给上!」&br&买房人:「好好好,我们买。」&br&&br&于是这部分买房人带来的需求填上了投机客减少的需求,没有引发投机者大规模退出导致的房价暴跌。&br&慢慢地,投机客渐渐退出,买房的都是用来住的。&br&&br&政府:「差不多了……投机客走光了吧?」&br&政府:「好了!买房人们,我也不鼓励你们买房了。」&br&&br&这个时候,需求回复到正常水平,也没有投资者去抛售房产。&br&房价不再涨了,但是买房人会按时还贷银行的贷款都能收回来。&br&房地产公司也不会因此破产,银行也安全。&br&投机带来的泡沫完全消失,虽然实体经济受到房地产冲击,但是冲击不大,很快经济回到正常轨道。&br&&br&&b&这叫软着陆。&/b&&br&&br&&br&&b&参考例:没有。&/b&&br&&b&====================================&/b&&br&&b&整个都说完了。&/b&&br&&br&&ul&&li&&b&泡沫实际上是由于「投机」带来的「虚假需求」造成的。&/b&&br&&/li&&li&&b&「泡沫」往往伴随着「信用型通货膨胀」,因此二者是密切相关的。&/b&&br&&/li&&/ul&&b&(资产泡沫和信用膨胀二者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并没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二者往往一起出现。)&/b&&br&&ul&&li&&b&贫富差距增加是主要由于 1,信用膨胀造成的通货膨胀。2,各行业投资回报率差距悬殊。&/b&&/li&&li&&b&泡沫造成经济崩溃由于1,泡沫行业过度挤压其他行业。2,泡沫崩溃导致贷款收不回来,坏账增加。银行体系崩溃,进而与银行联系的所有行业崩溃(现代经济社会,基本所有行业同银行有关联)。&/b&&/li&&li&&b&同理,大部分泡沫崩溃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信用收缩」。&/b&&/li&&/ul&&br&&br&&b&简单来说,这些就是各个名词之间的联系。&/b&&br&&br&&br&&br&而化解「泡沫」的办法就是消除这些「虚假需求」,将他们变成「真实需求」。&br&我国的政策目前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减少投机者,增加真正需求者。&br&&br&我国的目前的困境是怎么来的?&br&还记得「标记-2-」么?是因为这个。&br&因为政府最初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决策造成的。&br&所以目前的问题的起因是因为政府的错误决策,没什么可洗的。&br&&br&&br&&b&我国目前政府的套路,也能很明显看出来,是结局3里面的套路。&/b&&br&&b&&br&中国的优势正是在于强大的政府,中国能够依靠各种政策强制创造刚需,例如住房捆绑户口、住房绑定教育,并且有能力以政策手段(征信制度)强制防止信用违约。&/b&&br&&b&我们抛开这些政策合不合「道义」,显然这些制度很多都是伤害百姓基本利益的,但是在对抗泡沫中,却成了非常有力的武器。(我们这里只谈论事实,不讨论政策本身对错,希望不要就这个问题争论。)&/b&&br&&b&政府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手段能创造出「刚需」,这点在欧美日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有强大的刚需基础,是对抗泡沫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中国比当年美日香港都强的地方&/b&&br&&br&不过目前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个人认为并没有清理投机者,反而投机者从2016年开始在增加。而且目前房地产的高收益率想阻止人来投机,也不现实。君不见宁愿假离婚也要来投机?&br&中国政府虽然某些方面比较流氓,但好歹也是个原则上讲道理的政府,不像当年只要「投机倒把」一律抓起来判个「投机倒把罪」,现在的中国政府是干不出这种事情的,中国政府虽然诸多不足,但也是基本尊重市场尊重人权的,利用暴力手段防止泡沫崩溃也不现实。&br&&br&&b&因此平心而论,并不看好我国政府的「软着陆」政策,虽然我国政府目前方针很正确。&/b&&br&&br&&br&&b&这个答案比较长,不过我觉得应该可以解释题主的那一堆名词。&/b&&br&&br&&br&&br&&br&&b&另,本人不站队,就事论事,不黑政府也不赞同政府。&/b&&br&&b&别在评论里撕。&/b&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 阅读本答案不需要任何经济学基础,请放心食用。 题主的问题【房地产、银行、贷款、政府、贫民、富民、泡沫、经济崩溃】中有8个词,总结一下,变成6个关键词,这6个词可以概括成2个核心词。 「房地产」、「银行」、「经济崩…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a67c5d6e338fc3deed90e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a67c5d6e338fc3deed90e_r.jpg&&&/figure&&p&&b&&i&快速赶写论文窍门:&/i&&/b&&/p&&p&&b&第一步,先列提纲&/b&&/p&&p&写正文前先规划并写好所有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这些标题总结起来,其实是文章的总提纲,有了提纲,再让导师稍作修改,文章的整体思路就不会跑偏;&/p&&p&&b&第二步,各个击破&/b&&/p&&p&有了各级标题之后,文章就可以开始写了。但切记不要在一个标题下耗费过多的时间,写不下去了立马停掉,转战到另一个标题下,继续写,但是停掉未完工的那个位置,字体建议设置成红色,以免漏写,先挑简单的写,再写困难的,随着页面中的字数的增加,心态逐步放宽,一篇文章很快就能完成;&/p&&p&&b&第三步,巧设字体颜色&/b&&/p&&p&如上文所述,未完工前,文章要设置各种颜色,如,全部完成部分,建议设置成蓝色,未完工部分设置成红色,从参考文献抄袭部分,设置成紫色,这么一来,按住ctrl键,再滚动鼠标滚轮,缩小篇幅,纵观全文,自己的完成进度一目了然,心态好了,工作效率才能有效提升;&/p&&p&&b&第四步,巧用参考文献&/b&&/p&&p&参考文献里很多资料其实是可以照搬照抄的,但是查重又是一个很头痛的事,所以,这一块要用的巧,复制黏贴参考文献的东西后,切忌照搬照抄,一定要打乱顺序,在不破坏文章条理的情况下打乱顺序,然后在其中可以插入自己手打的原文,单句的顺序也要记得替换,如“参考文献里很多资料其实是可以照搬照抄的”,就可改为“其实参考文献里可以照搬照抄很多资料”,这么一来,人造的查重机器,一定查不出你的重复率。&/p&
快速赶写论文窍门:第一步,先列提纲写正文前先规划并写好所有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这些标题总结起来,其实是文章的总提纲,有了提纲,再让导师稍作修改,文章的整体思路就不会跑偏;第二步,各个击破有了各级标题之后,文章就可以开始写了。…
&b&第一次考试46,第二次考试92。&/b&&br&翻了个倍。(嘚瑟嘚瑟……)&br&&br&刚考完就有很多学弟学妹来问,&br&所以借着知乎写一发经验贴。&br&&br&所以跟弟弟妹妹们分享一下我这个渣渣的崛起史,&br&因为我只花了一个星期复习,&br&所以这个帖子就是&b&短平快的简单粗暴!!!短平快!!!&/b&&br&&br&&br&&br&&br&&b&以下经验贴适用:&/b&&br&&b&1.有一定word ppt excel的基础的人。&/b&&br&你要是屁都不懂可以关了,毕竟你咋考上大学的我也不太懂。&br&&br&&b&2.纯粹为了应试的人。&/b&&br&说白了,你要是真的想通过考试学到东西,一个星期基本学的快,忘得也快。&br&想学东西,就要花时间慢慢琢磨。&br&说实话,我是很有钻研精神的,但是……我他么文科生啊!!!&br&那些理科的东西,原谅臣妾,看答案我都不理解啊……&br&&br&&b&3.在一个星期能够有绝对意志力的人,能够坚持、且高效。&/b&&br&我记得因为当时只剩下了一个星期,那家伙给我急的……&br&每天上课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最后一排偷猫着一边给电脑插电一边做excel。&br&我那一个星期,基本中午午休全停,就是在图书馆坐啊坐。&br&临考前一晚也做到凌晨三点了……&br&不要怕枯燥,这些做起来,比背书快活多了……&br&&br&&br&&br&&br&好,进入正文部分!!&br&&b&1.买一本未来教育的二级考试用书。一定要未来教育!!!&/b&&br&这里面包括一本红色的教科书,和一本紫色的预测卷。&br&这是必买!!!就20块!!上网随便买还包邮!!少吃顿晚饭就够了!!&br&&br&至于两大本蓝紫色的教材(一本是公共知识,一本office用书),&br&我觉得可买可不买,看你们心情和钱包了。&br&我当时买了,信誓旦旦以为自己寒假要看教材从头开始学习啊!!&br&后来发现……我真是太年轻了。&br&&br&&b&2.把光盘先拷贝进电脑里。&/b&(说的好脏哟,奶奶的我又跑题了……)&br&然后你会发现有个界面,点预测卷。&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4b87bf47d2d4e1efe899b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4b87bf47d2d4e1efe899b_r.png&&&/figure&这是我15年买的了,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br&然后你就可以上机做题了。&br&至于怎么做,看我慢慢说。&br&&br&&b&3.拿下选择题。&/b&&br&你这一个星期,肯定不会有大块的空闲时间,因为毕竟咱们还要上课对不对。&br&好,看着我的眼睛,摸着你的良心,总有你不听的课是不是?!(说完深深的低头默哀愧疚……)&br&那些课堂而皇之你抱着电脑在那做操作题总是有点招摇不太好对不对,虽然不听课也要给老师面子对吧……&br&那你干嘛呢??&br&&br&把紫色卷子里十套卷子的选择题,&br&对着答案抄上选项,&br&&b&然后干嘛,背!!&/b&&br&&br&这个很快的,因为背选择题你只要有个大概印象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了。&br&&br&背完后怎么办,&br&上机,&b&点上面图里的【选择题单项训练】&/b&&br&然后不要看答案了,自己做一遍。&br&不用记住错题,有模糊的别猜,点跳过,&br&最后系统会把你做错的题目记忆下来,&br&后面你就&b&反复做你做错的题目&/b&就可以了……&br&&br&然后红色的教科书里也有一块选择题专项,他比紫色卷子全,多了五套,&br&以上都做完以后,你可以再回归红色书再做一遍,&br&还有错误的地方,拿荧光笔把选项涂上,反复看,反复记忆。&br&&br&我记得当时300道选择题我看了6遍……&br&记得很牢固,后来考试的时候做起来非常顺手,刷刷的……&br&不要觉得量大,真的这个非常容易!!!&br&跟你驾考的时候科目一一个样……科目一还一千多题来……而且这300道还有很多重复的……&br&&br&哦 有一个题目我拿出来额外说一下,&br&&b&是二叉树。&/b&&br&这个我一直弄不明白,那本紫蓝色的教材就派上用场了。&br&打开公共知识部分,找到二叉树,看了一下那块的知识,记了一个公式,&br&后来就通用无敌了。&br&&br&就是,你有不懂的地方,这个没法死记,必须计算的,&br&&b&回归课本!!!学习!!!背公式!!!&/b&&br&大家都是大学生,学习起来真的很容易。&br&&br&&b&4.拿下操作题。&/b&&br&(1)总共20套操作题,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b&你要保证至少全部都做过一遍!!&/b&&br&不要只做紫色的!!因为有的时候邪门了你就会抽到后十套!!那玩意就只有机上的题库有了!!&br&所以,不要侥幸,全部做一遍!!&br&(2)做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小的题目你不会,不要怕,标记下来。&b&对!!标注下来!!&/b&&br&然后平常上课,没法上机的时候,看着你的标准,回忆下,看看还能否想的起来过程,记不住别怕!!翻到后面答案,慢慢看!!慢慢回想!!&br&不要告诉我你没有什么空间记忆能力,有的步骤就那么固定几步……看过2遍后,我后来看标注都可以想象出我怎么点鼠标了都……&br&&b&(3)第二遍专项练习:&/b&&br&A.全部做完后,其实你也发现了,你的ppt基本除了最后有一些奇葩小题,都可以拿分。好,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先放一放。&br&B.然后干嘛??上机把操作题里的word单项拉出来,20套再做一遍,再进行一次标注,这次标注可以标在红色的教科书上,第二遍的时候,你基本可以明白word出来出去就那几种题型。&b&什么海报、邀请函之类的东西,来回做,基本这一块拿满分很容易。&/b&&br&C.最后,来一块大头——excel!!这一部分很多人反映,太难,其实就是因为——公式!!&br&关于这部分,我自己也确实无能为力,但是真的就是反复做,所以我建议大家先把能拿的分拿到手,这一块哪怕你有一半不会做,也能过,而且这一半有的时候你即使公式背了,考试意外太多了你可能就忘了个括号然后就完犊子了……&b&所以我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先把其他练习好,然后把excel拉出来专项,死命地练习,啥sumif sumup那些公式你会发现最后也都有套路,挑几个常考的背背,确保懂的一定会做,不懂的尽量会做。&/b&&br&我最后抽到的excel非常简单,就是几个算平均数的。&br&我还后悔我凌晨背公式背那么久,所以考试还是有运气的,大家加油哈。&br&&br&&b&5.最后临考前:&/b&&br&(1)把你选择题的错题拿出来看看。&br&(2)把上一步里我说的你们ppt中个别找不到的小题目拿出来做做,确定自己知道在哪就行。&br&(3)word excel常考点多练习。&br&(4)&b&很重要!!!&/b&一般二级考两天,如果你是第二天的话!!记得联系自己第一天考试的同学!!问问他们抽到了什么题!!题目基本在书里都能找到,翻出来自己看看,确定会。因为万一你就抽到了呢。但是,不要侥幸不要侥幸不要侥幸!!!&br&&br&&br&&br&&br&备考的那个星期,我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br&想想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还是因为心理暗示吧。&br&我那个时候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程雅楠你都第二次考了啊,80块很贵的啊可以买16个卷馍了啊,你说你还不争点气…………然后就坚持下来了。&br&&br&所以,各位加油!祝好运。&br&&br&&br&&br&&br&&br&写干货贴好累,谢谢你们的随手赞。
第一次考试46,第二次考试92。 翻了个倍。(嘚瑟嘚瑟……) 刚考完就有很多学弟学妹来问, 所以借着知乎写一发经验贴。 所以跟弟弟妹妹们分享一下我这个渣渣的崛起史, 因为我只花了一个星期复习, 所以这个帖子就是短平快的简单粗暴!!!短平快!!! 以…
&p&&b&【IOS同学看这里】&/b&&/p&&p&&b&STEP 1:下载***&/b&&/p&&p&我用的是&b&***&/b&,这款软件现在是免费的,不限时不限流量,但不知道后期会不会因为政治原因沦陷,所以我还有一款付费***留着备用(这个软件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如果***GG了,各位同学再私信我下载付费软件。&/p&&p&&b&STEP 2:下载The Economist应用&/b&&/p&&p&这里有两款软件&b&商論&/b&和&b&原版经济学人&/b&(图一),商論APP:一个月刊内可以免费看三篇,内购三个月?88、一年?300,其包含《The Economist》的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文章(不包括政治),提供英文和中文翻译(图二)。由于商論使用比较方便,账号也比较容易获取,所以不再赘述。接下来主要介绍的是如何使用&b&原版经济学人软件&/b&(The Ecommoist)(图三)。&/p&&p&如果在官网订阅,价格为?115/3个月(第一次订阅前三个月会有优惠),?800/一年,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可以考虑订阅正版。但是&b&重点&/b&就在这里了,如果资金不足的话可以众筹一个(比如三四个人买一个独立账号,而且这个账号会比官方的要便宜很多。)&/p&&p&&b&STEP 3:使用&/b&&/p&&p&&b&先使用***&/b&,打开经济学人软件,点击右上角-Accout-&b&Log in&/b&,再返回主页面即可下载期刊。&/p&&figure&&img data-rawheight=&613& src=&https://pic1.zhimg.com/e557af70dfcbd717f0e0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557af70dfcbd717f0e0_r.jpg&&&/figure&&p&&i&图一&/i&&/p&&p&&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36& src=&https://pic3.zhimg.com/26b7b38e981eee7b4ead1dfb77f098e2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6b7b38e981eee7b4ead1dfb77f098e2_r.png&&&/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36& src=&https://pic3.zhimg.com/c93dbf7b36b6f28e62b1ca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93dbf7b36b6f28e62b1ca_r.png&&&/figure&&p&&br&&i&图二&/i&&/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36& src=&https://pic2.zhimg.com/aec0e95b5d0d1cdbfe0e5019adf7acf9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ec0e95b5d0d1cdbfe0e5019adf7acf9_r.png&&&/figure&&p&&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36& src=&https://pic2.zhimg.com/abc827b144affe88f17d9f9_b.pn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bc827b144affe88f17d9f9_r.png&&&/figure&&p&&i&图三 图是之前的 懒得换最新的了&/i&&/p&&p&&br&&/p&&p&&b&【Android同学看这里】&/b&&/p&&p&先说一下,Android使用原版经济学人App比较麻烦。&/p&&p&&b&STEP 1:下载***&/b&&/p&&p&如果你有稳定的***软件就跳过此步,如果没有,请下载三个App(链接我会发到文末)。&/p&&p&&b&STEP 2:下载The Economist应用&/b&&/p&&p&在使用***后,打开谷歌商店,登录谷歌账号(账号发在文末)下载应用即可。注意,必须是在谷歌商店下载才能保证正常使用经济学人App,若在其他商店下载无法下载期刊。&/p&&p&&b&STEP 3:使用&/b&&/p&&p&在使用***后,登录账号即可。账号获取同上。&/p&&p&&br&&/p&&p&&b&注:&/b&&/p&&p&1.由于现在打击力度大,TB已经不允许出售经济学人账号,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正版经济学人,答主创建了一个QQ群:&a href=&tel:590%6&&590 5518 36&/a&,为了让账号利用率最大化,可在群里众筹购买账号(?100左右),或者使用共享账号。声明一点:&b&为了保护资源,请使用大号申请,小号一律不予通过,请各位理解。&/b&&/p&&p&2.谷歌账号和安卓系统***的软件由于政策原因不便公布,请加QQ群自取。&/p&&p&3.网上有很多经济学人PDF文档,有需要的也可以去下载,很多公众号和贴吧都会免费提供,用APP或者看文档根据个人喜好吧。&/p&&p&4.答主本意不是侵权或者传播盗版,如果你觉得这不妥就举报吧。这次是最后一次更新,更了几次实在更不动了。&/p&
【IOS同学看这里】STEP 1:下载***我用的是***,这款软件现在是免费的,不限时不限流量,但不知道后期会不会因为政治原因沦陷,所以我还有一款付费***留着备用(这个软件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如果***GG了,各位同学再私信我下载付费软件。STEP 2:下载The Econo…
&p&非常简单。&/p&&br&&p&直接百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在上面注册一个账号,系统会免费在你的账号里面充值400元,有了这400元你可以从平台上进入各大论文网站随便下论文。
如果400元不够用,还可以通过做任务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积分下论文。&/p&&br&&br&&p&卧槽,答主刚刚又试着去注册了一个,麻蛋现在送2000的积分和1000元的购买币,知网600元,万方400元。&/p&&br&&br&&p&我特么就不服了!!!!!!!!!&/p&&br&&br&&p&熊弟们,机会不容错过阿!!!!!&/p&&br&&br&&p&不管用不用赶紧去注册一个阿!!!&/p&&br&&br&&p&注册完了顺便帮忙点个赞哈,谢谢各位大大。&/p&&br&&br&&p&PS:&/p&&p&收藏已经是点赞的两倍了!!两倍了阿!!!&/p&&p&你们呐!!!!一!点!也!不!乖!!!!&/p&&p&(╯' - ')╯︵ ┻━┻ &/p&&br&&br&&br&&p&还有,评论区里面那些“保护性反对”的朋友,你们真的很有意思。&/p&&p&现在赞数都特么上万了,还保护个毛毛阿!!&/p&&p&已经人尽皆知了好嘛!!!!!!!!!!!&/p&&p&(╯' - ')╯︵ ┻━┻ &/p&&br&&br&&br&&br&&p&(如果找不到从平台进入知网的入口,那就在首页点“返回旧版”-“易文献”-“中国知网文献库”就可以了)&/p&&br&&br&&br&&p&好了,现在介绍第二种更加简单免费下论文的方法:&/p&&br&&br&&p&点进这个网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61.178.127.9%3A8080/auth/welcome.d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易瑞授权访问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p&&p&账号:bylib&/p&&p&密码:bylib&/p&&br&&br&&p&登录进去之后就可以随便下载了,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途径,不过没有了上面那个用钱买论文的快感。(;一_一)&/p&&br&&br&&p&这是个测试账号,所以你们用的时候稍微悠着点,我可不想第二天就被封了?_? ...&/p&&br&&br&&br&&p&---------------------1个月后的首次更新--------------------&br&&/p&&br&&br&&br&&p&经过大家一个月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上面的网站彻底搞崩(微笑脸)&/p&&br&&br&&p&答主现在提供第三种方法:&/p&&br&&br&&p&点进这个网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E03VcvOQS5MuSHzmWhrS0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写论文】在家如何免费下载知网文献&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p&根据里面的教程一步一步操作就行了。&/p&&br&&br&&p&这个方法是评论区大神提供的,我还没试过,试过的朋友可以给个回复。&/p&&br&&br&&p&各位各取所需吧,么么。&/p&
非常简单。 直接百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在上面注册一个账号,系统会免费在你的账号里面充值400元,有了这400元你可以从平台上进入各大论文网站随便下论文。
如果400元不够用,还可以通过做任务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积分下论文。 卧槽,答主刚刚又试着去…
我跟你说,家这种东西,是用来想想的,但,真不能回去。&br&&br&大家不要抠字眼了- -||我以为大家都懂得,我肯定不是说的全部,有空跟我讨论讨论这些现象的成因啊什么的。。。。别来跟我抠字眼,或者带着“贵父母”的态度- -||尴尬地我。。= =|||&br&&br&更新内容:&br&昨晚临睡前,一直想到知乎用户老兵尹吉先,我深深地记得这位老先生TL上的这个回答:&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ca782c965b6ec2a774ffcf932d208b4_b.png& data-rawwidth=&618& data-rawheight=&1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ca782c965b6ec2a774ffcf932d208b4_r.png&&&/figure&&br&我敢保证,如果我是尹吉先老先生的孙女,我会活得很压抑。就冲这一条问答,我也能感受到老先生的“专制”和戾气。他深深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转换成现在可以压死你的资本。是不是感觉老先生这些话似曾相识?&br&&br&&b&你对得你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老师/balabala么?&/b&&br&&br&我忽然明白我为什么能想到老先生,因为老先生就是我们这代父母的缩影。他们常用的招数,或者内心的想法,就是出自于此,他们接受了这个设定,因为在那个年代不容易,我们节衣缩食生你养你,你现在怎么可以不听我得?我们这些父母都是心理上的:“残疾人”,我们都会为人父母,或者已经为人父母很多年,但是,为人父母,不一定真的是合格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经历了资源匮乏,言论不自由,信息不通达的年代,所以在这个告诉发展的年代里,他们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追求,大部分父母除了上班就是在家洗衣做饭,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的重心就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一箱有点自己的想法,就立刻打压,他们没有自己的&b&独立人格&/b&。&br&&br&他们教育孩子的言辞肯定有“该”或者“不该”;&br&他们对孩子的追求只用两个字来限定:“稳定”。&br&&br&这不是他们自己独立想出来的,是老一辈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该”想的,如果你们想了不该想的,那怎么办,那就打,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的男孩子当年不愿意当兵,而父亲非要他去当兵。&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8b1bcaf64f26295f7ecf6cbc8fe7df4_b.png& data-rawwidth=&703& data-rawheight=&1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8b1bcaf64f26295f7ecf6cbc8fe7df4_r.png&&&/figure&&br&他根本没有问问儿子,儿子想不想,愿不愿,他想要儿子成为什么人,那儿子必须成为什么人,因为你是“我”的。重点不是,我的&b&孩子&/b&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而是&b&我的&/b&儿子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br&&br&这一点可以折射到现在很多60后父母的身上,我原来的答案之所以写了很多,就是觉得生活中有不同的有很多的例子可以去举,现在想来想去,无非本质就在这里,他们在他们应受的教育里失去了独立人格,所以我们也必须要遵循他们,因为他们那样活下来。很好。很安全。&br&&br&我深深记得我的爷爷奶奶辈,教育爸爸和姑姑们的方式就是:“你哥哥学习的时候你们不许吵闹。”“我叫你们去干吗就给我去干吗。”如果稍不顺意,那就是&b&打。&/b&快速高效。但是有趣的现象是,我的爷爷奶奶和他们的5个孩子相处地甚是融洽,我一直默默地疑问,为什么呢?后来我明白了,打多了,怕了,而且那个年代,爹娘就是家里的主力,打你你倔?行,那不给你吃的,不给你钱,你继续倔。就如同石林最后的屈服那样。因为屈服了,变成一路人了,所以很融洽了。&br&&br&事情如果一直是一辈一辈的顺延,那几乎就没有矛盾了。但是可悲又可喜的是:&br&90后出现了,90后这一代,从小可以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可以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英语,看名著,接受电视,网络的传播,而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更是思想前卫,追求梦想,想法都会更近一步。这个时候,坏了,因为你想飞了,可你的父母是不容许地。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你是离经叛道的。&br&&br&这个时候,经典语录就出来了。&br&&b&“我们那会儿都是xxx,看看你们xxxxxxx。身在福中不知福。”&/b&&br&&br&&br&在父母眼里,我们的想法都是离经叛道的。网上有个段子是说:“公务员是一个除了自己不满意但是父母,相亲对象,相亲对象父母都满意的工作。”我估计很难有人相信,在60后眼里,公务员是一个多么崇高的职业,一说谁谁谁是公务员,父母辈就会觉得这个人有钱有权有势。我们的父母,活在2016年,但是心在1996年,就算父母用着高级的苹果三星小米华为智能机,大都在混微信,QQ,天天消消乐还有“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朋友圈。尽管他们动一动手指就可以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公务员还有很多很牛逼的职业。随便上上知乎就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清华北大还有985,211,还有我们儿女们对他们的不满和期待。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宁愿去转发鸡汤和朋友圈,也不曾静静地听你讲讲,妈妈,这是我的想法,您看看。&br&&br&阻止一个人发展的,是他的环境。如果当年马云要求我们的父母去参股互联网,相信我,他们是不会去的。因为互联网是个多么“离经叛道、不正经”的职业。&br&&br&我们的父母年近50,但在独立人格方面,年龄15,这就是代沟和冲突的起源,而且没有办法更改。&br&在知乎上我看到很多问题。&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是什么时候发誓自己再也不要回到家乡小城市、农村的? - 蔡老板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想买iPhone被父亲说虚荣和浮华,我该怎么表达我只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 家庭关系&/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会采取哪些和自己父母不一样的儿童教养方式? - 家庭教育&/a&&br&&br&看到这类问题,我一直强忍着回答的冲动,我知道这些生我养我的父母,看到这些该多么难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尽力尽力的养育,却造成了两代怎么也无法沟通的局面。&br&&br&没有为什么,就像尹先生会吃馊饭,而他的孙子辈不会吃,而他肯定会腹诽这些孙子辈,而孙子辈也觉得爷爷辈不通人情一样。&br&&br&这不是个性,而是共性。而这种观念永远无法改变。&br&&br&代沟就像我们无法夺走爷爷辈的这碗馊饭一样。&br&&br&而我们的妈妈永远觉得她觉得不烫的洗澡水,我们被烫到了就是矫情一样。&br&&br&永远无法沟通和理解。&br&&br&&br&&br&我也很害怕有些孩子们能和父母达成一致,如果能达成一致,那么有两种可能:&br&第一:你被驯服了。&br&第2:你父母被驯服了。&br&&br&&br&第3:第2怎么可能,哈哈哈哈哈,你的父母怎么会被你驯服,哈哈哈哈哈哈哈。&br&&br&第二:你的父母本身就很开明。&br&&br&&br&希望和父母和谐相处的是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br&&br&&br&当然,这里只是陈述了和父母的精神沟通有差,其余的不做评价,我敢相信,父母都是爱你的。只是他们用他们的想法来爱你,然而是帮倒忙。所以在不伤害他们的前提,或者更多的是不被他们伤害的前提下。好好发展自己。不要让自己优秀而坚定的思想被抹煞。做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br&&br&END。鞠躬。&br&&br&===========第一句话坚决不会改======================================&br&&b&小学:&/b&&br&“隔壁阿姨说我不要你了就是逗你玩,你哭啥,还有脸哭,让我在人家面前咋做人?”&br&&br&“亲戚来了就叫叔叔阿姨行不行,问你考第几了学习咋样就说,不许给我不耐烦。”&br&&br&“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打你那是为你好。”&br&&br&“好好做作业,你看人家xxx家的孩子,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名。“&br&&br&“不要老看电视,有这点时间就不能看看书?”&br&&br&“好好学习,然后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上大学,上研究生,上博士,找个好工作,找个有钱人。”&br&&br&我报了电脑学习课程。我妈:“有闲工夫学那干啥,周末了,咱们该回老家了。”&br&&br&&b&初中:&/b&&br&我报了体育比赛。爸妈:“有闲工夫不好好学习,参加那干啥,那能让你多考几分?”&br&&br&和男同学顺路一起回家的时候,爸妈:“不要和男孩子玩啊,会学坏的。”&br&&br&&b&高中&/b&:&br&期中考全校18,全年级前二十有奖学金。&br&我妈出门,脸上有光,逢人便说,还不能炫耀,一定要说:“她没那么厉害啦。是运气啦。hohoho”&br&&br&期末考砸,全班18.&br&我妈:“天天就知道玩,就不知道好好学习。balabla。“&br&&br&“你们老师家在哪?我和你爸去和你们老师聊(song)一(ge)聊(li)。”我拒绝。&br&我爸妈:“这是调教你做人方式你懂不懂,你这样不会做人, 以后去社会上如何相处,以后有了对象嫁到人家家里分分钟被赶出去。balabala。”&br&&br&“不许和男孩子玩,会带坏你。”&br&&br&高中上网的时候,和一位朋友因为某些事发生了争执,都是小事。&br&父母:“早叫你别上网,不上网不就没事了?”&br&&br&高考完毕,查分当天,我要自己查。我爸坐在我身后,“你查吧。&&br&高考是你自己考得,你连独自像看看自己分数的权利都没有。&br&&br&高考完毕当天,我申请通宵玩下游戏,当天凌晨5点,我妈来到我房间:”叫你通宵玩,叫你玩这么晚了?给你睡觉去。“&br&&br&高中,有次被父母可以删了我和朋友的聊天记录,记录里包括朋友给我发过的有趣的链接,还有给我做过的一个生活祝贺视频。然后他们给我删了,是刻意删的,不是登录上去然后,直接在登录栏里删除账号并所有记录。事后我大哭,父母说:“删了你的又怎样,就是个聊天记录。删了就删了。”&br&&br&&b&大学:&/b&&br&“一部手机能花多少钱,就随便买一部吧,能打电话就行。”&br&&br&“孩子,毕业了回来考公务员吧,多稳定啊。”&br&&br&“孩子,毕业了回来吧,给你介绍xx家儿子,他家挺有钱的。”&br&&br&放假在家的时候:&br&看日语看名著看漫画看动漫,父母:“就不能看看正经书?整天看那干嘛?”&br&&br&和同学打会儿游戏,玩的正嗨的时候。父母:“老玩游戏,一个女孩玩啥游戏。看看你xxx家的女儿,人家安安静静的给洗衣做饭扫地,多乖。”&br&&br&早上不早起。父母:“天天不早起,晚上不早睡。balabala”&br&&br&&br&&br&以上场景估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我觉得会有人看了这些答案后,会觉得大家的父母是同两个人。&br&&br&=========================================================&br&90后的父母,多半都是60年代-70年代的人,这个年代人,经历了文革,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贫穷,经历了逆袭,但是他们的父母是30后或者40后。(比如我奶奶是1935年生人,爸爸是1960年生人。)30后和40后还是老一代的封建思想,很小的时候,还能见到奶奶的朋友都是裹着小脚的老太太,这类老太太的家里多半都有5-6个孩子,更甚的有9个,这时候家里的男主人就必须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压力,他必须要在每天的忙累之后,还要孩子们&b&不要烦他。&/b&(我觉得大家都会理解家里有一个小孩的感受,何况5-6个!)这个时候,这些孩子们的教育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粗暴。这些孩子们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家里的重担,他们会自己去劳动,去采野草,去做饭,去洗衣服,在想闹的时候,会被呵斥和暴揍。(&b&呵斥和暴揍的效果立竿见影。&/b&)对于父母,他们必须服从,他们必须理解,他们必须理解“老子今天已经这么累了,你们这些东西居然不理解,还闹!”&br&&br&岁月如梭,白驹过隙。(老师说这样写会加分yo)&br&&b&忆苦思甜系列:&/b&&br&“孩子啊,我们小的时候,白面都吃不上啊,你们现在有米有面有肉,你居然还有不喜欢吃的食物?胡萝卜or香菜or韭菜挺好吃的,胡萝卜有维生素,巴拉巴拉,你们这些孩子啊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br&“孩子啊,你们啊,就是懒,不早起,看看我们那会儿, 每天早起去劳动,去山上拔猪草,去喂鸡,看看你,大早上不早起,就算不拔猪草了,以后到了婆婆家,很快就被赶出去了。”&br&“孩子啊,好好考大学啊,上硕士上博士,上清华上北大。出来当公务员,或者当教师(此处职业可以换为你们爸妈的职业),多稳定啊,回来安安生生嫁给当地人,我看xx家儿子就不错。”&br&“我跟你说,就你这样,换了是我,早被你爷爷两巴掌打出去了,你还跟我说这样的话。”&br&…………&br&&b&女孩子系列:&/b&&br&&b&“&/b&女孩子就不能安静点,安安静静少说点话,天天叽叽喳喳的”&br&“女孩子就该给婆婆家洗衣做饭。”&br&“女孩子不会做饭洗碗?洗衣服?你哥哥那是男孩子,人家出去挣钱就行。”&br&…………&br&&b&瞎花钱系列:&/b&&br&“手机有什么好玩的, 能打电话就行了么,非得买智能机干啥,就知道乱花钱。“&br&“小说有什么好看的,有工夫去学学做饭,就知道花钱买书,乱花钱。”&br&“电影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贵,有工夫就好好学习,就知道乱花钱。”&br&“烘焙有啥好玩的,那么贵,有工夫就好好学做饭,就知道乱花钱。”&br&“乐器有什么好玩的,有这些工夫,出去找个兼职,就知道乱花钱。”&br&“健身干啥,那么瘦,看我们那会儿,160cm的各子,都120斤,能提两袋面上楼,看看你,肚子上一点肉都没有。就知道瞎花钱。”&br&…………&br&&br&他们把直男癌直女癌和重男轻女和控制深深地带入到了骨子里,然后重现在我们身上。不许我们有些许反抗,在他们眼里,孩子们不过是可以控制的工具,可以随便打骂,甚至是与人交往的筹码,这个不能怪他们,他们的父母眼里,他们就是一些可以随便打骂的工具,在工作场所,他们谈话的话题无非是爱人和孩子,所以让孩子去取悦别人,然后自己脸上长光,细想想,他们并不具备给你分析这张卷子你哪里错了的能力,他们能说的只是“让你不好好学习。”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你哪里不好好学习了,哪个环节差下了,只要分数差了,那就是不好好学习,和你的心情无关和你的压力无关,就是你这个人懒惰,还有你这样让我出去在话题上无法占据风头。&br&&br&这个做法可以应用在所有的行为判断上,只要你哪里出点问题,问题肯定在你自己身上。&br&&br&&b&听话:&/b&&br&我们中国式教育讲究的是服从。我们父母辈对一个孩子最高评价的评价就是:听话。中国式教育的“孝顺”,核心也是听话,古代《二十四孝》里面那些三观不正的故事让看的咂舌不已,我往往会被里面所描述的三观震惊,但是你别说这些在三线小县城里还存在,比如我的奶奶,现在还保有“在家从父,父不在从兄。”就比如,我哥哥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是我必须会洗衣做饭等多项技能,不能和父母顶嘴。我的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家是当家人,你就得听。”&br&&b&我们孝顺的核心就是:听话。不能忤逆。刚刚那些父母语录都完全都可以理解。&/b&&br&&br&&b&你只要知道,我们要求是听话。你只要想要精神自由,那么你和你的父母就是不能沟通的。我们的父母经历了贫穷,只会热爱稳定和畏缩。他们的年代甚至敢说真话和实话就得死,人人自顾不暇,这样的他们怎么会给你未来的指点,前进的正能量。&/b&&br&&br&所以大家在外你的是不是几个月不着家觉得很想念?甚至在回家的火车上就已经泪流满面?&br&所以你回到家的前三天父母是不是把你当成小公举?&br&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是不是觉得异常崩溃特别想离家出走?&br&那就对了。&br&&br&前三天是因为血缘,因为想念。&br&后面之所以冷淡,是因为,时间长了,你“不听话”的现象又出现了。&br&&br&尽管你知道,新的智能机做什么都很方便,出门不带钱就可以支付宝和微信;名著很棒,东野圭吾的名著你倒背如流,甚至你为此自学了日语;乐器很好,陶冶情操,让你在人生不如意十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生活里过的很开心;你知道旅行可以给你带来阅历;你知道公务员是什么混吃等死的工作;你知道你父母给你介绍的那家男孩子甚至连高中都没有上过,甚至在他的观念里大家只分清华北大和其他学校。但是你有苦不能说。&br&&br&你知道,一句“为你好”是360度无死角。&br&&br&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体会到“有家不能回,有家不敢回。”在深夜被角流泪的绝望。因为我们的灵魂已经不允许我们服从。当我们在打拼时在努力遥遥想念着那个故乡,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套路。家乡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无底洞。&br&&br&我完全能理解知乎上面所有这类题目,因为感同身受。家,想想就好,但是真不能回。&br&&br&&b&否则,你会因为一句”为你好“而被你的父母肆意摆弄了人生。&/b&&br&&br&&b&否则,你会体会到,身处至亲之中,却依旧孤独无比的感受。&/b&&br&&br&文笔拙劣。一点小吐槽。说出来的不及感受的、想表达的百分之一。&br&&br&END
我跟你说,家这种东西,是用来想想的,但,真不能回去。 大家不要抠字眼了- -||我以为大家都懂得,我肯定不是说的全部,有空跟我讨论讨论这些现象的成因啊什么的。。。。别来跟我抠字眼,或者带着“贵父母”的态度- -||尴尬地我。。= =||| 更新内容…
谢邀~&br&&br&&p&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团队Harreveld等人曾经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探讨矛盾感的源头。他们利用皮电测量技术测量大学生们在面对矛盾纠结情境不同的环节时的情绪生理唤起程度,&strong&发现矛盾纠结情境的确会诱发负面的情绪反应&/strong&。&/p&&p&而有趣的是,人们只有在被硬性要求对矛盾议题进行明确表态时,才有明显的情绪生理唤起。&strong&也就是说,让我们感到纠结矛盾最严重的时候,往往是必须要做&/strong&&strong&决定之时。&/strong&&/p&&br&&p&&b&一、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纠结?&/b&&/p&&p&&strong&1. 对情况的不确定&/strong&&/p&&p&Harreveld等人的研究也同时发现,需要对争议话题明确表态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对所表态的选项的确定程度更低,而选择所带来情绪生理唤起也完全是由这种不确定感引起的。因此,&strong&我们之所以纠结/矛盾/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情况掌握得不够,对选择任何一方都没有信心。&/strong&&/p&&blockquote&&p&举个栗子,某位友心人会员也曾问过:“为什么那些企业家做重大决策都可以如此坚决果断,关键是他们的决策很多时候又都是对的?而像我们,连买什么样的手机都如此地纠结许久?”&/p&&/blockquote&&p&也许就是因为企业家一生都在钻研自己的经商领域,对决策的情况相对熟悉,才不会那么“方”吧。&/p&&br&&p&&strong&2. 害怕吃后悔药&/strong&&/p&&p&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strong&人们一旦做出一种决定,就会立刻把注意力投放在已选选项的不好方面,以及放弃选项的好的方面,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对选择的“后悔”&/strong&。也就是说,行动会比不行动更容易出现“后悔”的状况。&/p&&p&这跟我们看待事物的&strong&“负面偏差”&/strong&是一致的。我们总是对自己“选错了的事情”印象比较深,而忽视那些“选对了的事情”。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开始质疑自己的决策,甚至觉得事情永远和自己的想法相反(比如,自己没看的奥运比赛的中国队都赢了),使得在决策上更加踌躇不前。&/p&&br&&p&无论是对情况的不确定,还是“认知不协调”,都会导致回避、拖延等消极应对策略(比如宁愿刷几遍里约奥运开幕式都不动笔写文章),直到下定决心痛定思痛,或者环境所迫不得不去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态。&/p&&br&&br&&br&&b&二、如何破解这种纠结的心理?&/b&&br&&br&&p&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纠结(+选择困难)星人”,到底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烦人的纠结心理呢?&/p&&br&&p&&strong&1. 觉察自己的纠结&/strong&&/p&&p&&strong&我们常常不习惯觉察自己的情绪,然而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strong&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绪,清晰地觉察它,永远是应对和改变它的第一步。知道自己处于纠结的状态中,知道自己在为什么事情纠结,知道自己纠结的点是什么……&/p&&br&&p&用“正念”的方法也许能帮到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4NTEzODUyNg%3D%3D%26mid%3Didx%3D2%26sn%3Dc0cdcc82a41f6e1ec01bb%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查看正念课&i class=&icon-external&&&/i&&/a&&/p&&p&&strong&2. 相信deadline的生产力&/strong&&/p&&p&这件事情有多重要或紧急,必须现在就开始思考吗?&strong&大部分的人对于纠结矛盾的事件都有天然的回避和拖延心理。&/strong&&/p&&p&Nohlen等人2015年研究表明,当面对矛盾议题时,大部分人会选择完成无意义的分心任务(画出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图),而非能够帮助梳理矛盾议题的任务(写出议题的正反信息)。&/p&&p&如果事情并非重要或紧急的,那么不妨先安心地把事情放在一边,不要去想它,先做其他事情,等时候到了再想吧。大脑很神奇,常常会你在做别的事情时灵光一现,找到答案。&/p&&br&&p&&strong&3. 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strong&&/p&&p&Nohlen等人的研究同时也表明,&strong&很多人在面对纠结矛盾的问题时,会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strong&(Emotion-focused coping approach),而非理性地去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coping approach)。&/p&&p&当我们脑海中拼命只想着“这件事让我很烦燥”“这件事我不喜欢”“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扰”,而不从问题本身出发去思考解决办法,这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纠结”。有可能只需要稍微思考一下,或者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能“拨开云雾见明月”了。尽量抛开情绪的影响,也许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p&&br&&p&&strong&4. 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strong&&/p&&p&丹尼尔的《思考,快于慢》中提到过人类认知加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快车道”的自动化“启发式加工”(Heuristic processing),直觉决策不费脑子,但是容易出错;另一种是“慢车道”的“系统化加工”(Systematic processing),深度分析需要耗费脑容量,但比较保险稳妥。&/p&&p&让人纠结的事情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花很大力气去解决。如果只是像文章开头列出的生活小事,不怎么重要,所费无几,那么不妨相信自己的直觉思维,即便决定做错了也不需要承担很大的后果。更有甚者,交给“选择困难终结者神器”——硬币!&/p&&br&&p&如果事情非常重要,选错了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像我这种直觉一般都会错的人),那么就必须启动系统加工了。但是对于大部分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进行非常全面的系统加工,因为那样效率太低了。&strong&我们可以进行带有“选择性偏见”的系统加工。&/strong&&/p&&p&以买电脑为例,先将我们想到的评判维度列举出来,比如品牌、价格、处理速度、便携性、硬盘大小、外观好看、别人推荐度……然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这些维度的重要性赋予权重(在计分时需要乘上权重系数),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把“候选者”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量化成数值评分(比如1~5)填充上去,最后加总一下自然就很清晰知道该选谁了。&/p&&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a462edf2dbdc_b.pn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a462edf2dbdc_r.png&&&/figure&&br&&p&&strong&5. 后悔无益&/strong&&/p&&p&还记得前面提到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吗?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接受他吧。&strong&你可以总结问题,为下一次的选择积累经验&/strong&,但是不要过分沉浸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怪圈中。&/p&&br&&br&&p&作者:婉君&/p&&p&友心人运营总监,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学士,科普作者&br&&/p&&br&&p&参考文献:&/p&&p&Armitage,C. J., & Conner, M. (2000).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A test of three key hypotheses.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6(11), .&/p&&p&Festinger, L. (1964). Conflict,decision, and dissonance (Vol. 3).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p&&p&Harreveld, F. V., Nohlen, H. U., &Schneider, I. K. (2015). Chapter five – the abc of ambivalence :affective,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attitudinalconflict.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2, 285-324.&br&&/p&&p&Harreveld, F. V., Pligt, J. V. D., &Yael, N. (2009). The agony of ambivalence and ways to resolve it: Introducingthe MAID model.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3(1), 45-61.&/p&&p&Harreveld, F.V., Rutjens, B. T.,Rotteveel, M., Nordgren, L. F., &Pligt, J. V. D. (2009). Ambivalence anddecisional conflict as a cause of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Feeling tensebefore jumping off the fen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 45(1), 167-173.&/p&&p&Luce,M. F., Bettman, J. R., & Payne, J. W. (1997). Choice processing inemotionally difficult decis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3(2), 384.&/p&&p&Newby-Clark, I. R., McGregor, I.,&Zanna, M. P. (2002). Thinking and caring about cognitive inconsistency:when and for whom does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feeluncomfortab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2),157.&/p&&p&Nohlen, H. U.,Harreveld, F.V.,Pligt, J.V.D., & Rotteveel, M. (2015). A waste of time?The preval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hoice delay in ambivalent decision-making. Under&/p&&p&review.&/p&&p&Pillaud, V., Cavazza, N., &Butera, F.(2013). The Social Value of Being Ambivalent Self-Presentational Concerns inthe Expression of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0806&/p&&p&Song, H., &Ewoldsen, D. R. (2015).Metacognitive model of ambivalence: The role of multiple beliefs and metacognitionsin creating attitude ambivalence. Communication Theory, 25(1), 23-45.&/p&&br&&p&——&/p&&p&&b&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友心人(yosumn)&/b&&/p&&p&&b&友心人,鼓励批判性思考、有趣且专业的心理学科普社区&/b&&/p&
谢邀~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团队Harreveld等人曾经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探讨矛盾感的源头。他们利用皮电测量技术测量大学生们在面对矛盾纠结情境不同的环节时的情绪生理唤起程度,发现矛盾纠结情境的确会诱发负面的情绪反应。而有趣的是,人们只…
&p&&b&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b&&/p&&br&&p&&b&前言&/b&: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p&&br&&p&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p&&br&&p&现在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p&&br&&p&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保险从业人员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p&&br&&p&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p&&br&&p&&b&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b&&/p&&br&&p&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p&&br&&p&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p&&br&&p&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嗯,别打脸了)
&/p&&p&&b&&u&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写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u&&/b&&/p&&p&&b&&u&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u&&/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ec4eeeabd5eb_b.pn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b&以下是正文:&/b& &/p&&p&-------------------------------------------------------------------------------------------------------------&/p&&br&&p&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a&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源源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p&&br&&p&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p&&br&&p&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p&&br&&p&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p&&br&&p&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p&&br&&p&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p&&br&&p&&u&&b&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b&。&/u&&/p&&br&&p&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d33b23ee4aebdbc486bc_b.pn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d33b23ee4aebdbc486bc_r.png&&&/figure&&br&&p&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p&&br&&p&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p&&br&&p&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p&&br&&p&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p&&p&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LXWLkxHE4UyerVXw9y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LXWLkxH&/span&&span class=&invisible&&E4UyerVXw9y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baf7285c0adbcb1235c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baf7285c0adbcb1235c_r.png&&&/figure&&br&&p&(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b&保监微课堂&/b&”,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p&&br&&p&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b&”,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p&&br&&p&&b&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b&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p&&br&&p&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我们保险界常说的“天条”,在国内开展的每一项保险活动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p&&br&&p&股灾之后盛传高层会将“一行三会”合并成立一个大监管,即使最后真的这样实施,保险监管毫无疑问也会是一个独立的职能。&/p&&br&&p&而我为什么要先谈保险监管?&/p&&br&&p&&b&因为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你们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b&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p&&br&&p&本来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话中的“之一”去掉的,但采用相似监管原理的欧盟Solvency II经过多年扯皮后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偿二代后发制人超车,吓得赶紧和我们同时在日实施,免得被我们抢去全球第一的美誉。&/p&&br&&p&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注:不读克洛斯,读c罗斯,官方发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b&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b&。&/p&&br&&p&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p&&br&&p&如果把中国的C-ROSS或欧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当然Solvency II允许欧洲保险公司使用监管批准的内部模型而非标准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风险,这也许再”高级“一点),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带个SP4,采用RBC类似架构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也正在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准备监管更新中,但从安装进度条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啦!&/p&&br&&p&&b&所以,不要提到中国金融业总觉得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什么纽约伦敦面前我们抬不起头,我们金融业也是有领先全球的时候!&/b&(此处应给中国保监会掌声)&/p&&br&&p&对了,全球银行业最新的监管架构巴塞尔3协议,即使在监管如此强势的中国,也得到2018年才能全面实施。我们的C-ROSS和Solvency II差不多可以认为是保险业版本的巴塞尔2.9,可是早整整两年哦。&/p&&br&&p&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这里每个项目都会牵扯复杂的算法。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贵司已经唤醒保监会的盯梢属性,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可行方法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增资、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比如创业板股票等等等等等。&/p&&br&&p&国内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信息可以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披露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p&&br&&p&看到这里,你肯定要说:贵国这种官僚机构,尼玛吹的都好听,实际做起来还不是一坨屎。&/p&&br&&p&那我还要告诉你,执行起来也不会是屎。&b&因为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由精算人员专门负责,这就是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合规性和专业性。&/b&&/p&&br&&p&在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工作及其他精算相关工作(如产品定价等)全部由精算人员执行,相关工作报告得到总精算师审阅并签名同意后还需要按期上报监管。这些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保监会相关规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不是随便张三李四都能去干的(其他金融机构倒是可以)。&/p&&br&&p&为了保证专业性,包括总精算师在内的精算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师考试并力求获得精算师认证。就专业认证难度来说,你们可要知道考出一个FSA(北美精算师认证)的时间平均是考出CFA时间的三倍。而精算师认证中的神经病,FIA(英国精算师认证)更是普遍认为难度是FSA的两倍!如此艰难的精算师考试就是为了确保精算人员能具备合格充足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各种实务问题。即使考试通过,每年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继续教育以保证精算师紧跟最新的精算技术和保险监管发展。&/p&&br&&p&你这时又嘀咕了,不就考试难一点么,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们太小看精算师的工作了,一个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监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公司管理层三重监督三重压力不说。&b&在中国,总精算师是一个如此变态的职业,监管机构有权力是可以终身追究你曾经的工作错误的!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are. &/b&&/p&&p&对的,精算师中的佼佼者,各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是有可能被终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还要为某一份20年前在某个老东家签的精算报告挨处罚,你想想平时该有多大压力啊。老板都有如此压力了,下面做小的还不加倍奉还么?&/p&&br&&p&因此,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执行人员来看,中国保险公司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p&&br&&p&甚至,大家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今年更新此文时发生的一个新闻:保监会前主席因为某些问题被撤下。但是,即使这样之后,保险监管仍然在有效运行。这就一定程度再次证明这个监管体制是可以独立于任何人可靠运行的。&/p&&br&&p&但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听这些有的没的,你们就是想知道,如果万一,如果万一保我保单的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p&&br&&p&这里需要重点澄清,你们可能经常听到一些保险代理人常说的中国保险公司不会破产这其实是错的!,&b&因为根据我国保险法,中国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b&&/p&&br&&p&&u&&b&但如果真有保险公司破产,我们还有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险你的保单安全!&/b&&/u&&/p&&br&&p&这里还要特别特别提醒一句,在中国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一定代表保险公司会倒闭。新闻里面偶尔出现几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在业内不算大新闻,实际上在起稿写这篇文章的2016年1季度末甚至有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对的,是负数,也就是技术上来说,资不抵债。但是再提醒一次,即使这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在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他们这些保险公司离真正意义的破产还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远了。因为能开保险公司的股东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保险公司牌照的人想借机掺和的也不缺钱,随时可以注资。&/p&&br&&p&说回万一保险公司走到破产这一步怎么办。汇金公司你们肯定知道,牛逼吧?证金公司你们肯定也知道,虽然傻逼但还是牛逼吧?中国还有一个与这些不同类型但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稳定的东西,由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这个中保基金或保险保障基金前身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实际是我国金融业第一个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p&&br&&p&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b&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b&。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p&&blockquote& 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blockquote&&br&&p&这个救助标准你们满意吗?我觉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萨一样。&/p&&br&&p&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国银行业同类型的保障机制 - 存款保险2015年才正式实施,每个账户赔偿50万封顶。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国内好的香港,从2001年提议成立和我们类似的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请不要和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混淆,不是一样东西),事实上还处于纸上阶段。而且鉴于目前香港立法会的特殊情况,我觉得未来5年正式推出这个东西都非常难。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p&&br&&p&救助破产保险公司并不是保险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p&&blockquote&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blockquote&&br&&p&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两次,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这个经营乱状主要是因为这两公司实际控制人各种作死。一次是为了新华保险,另一次是为了中华保险。这两次出手后保金最终都全身而退,这两家公司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经营。新华保险甚至在保金退出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p&&br&&p&所以有人说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其实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才是。&/p&&br&&p&现在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将近700亿了(16年首次撰写本回答时),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别觉得700亿少,其实非常多了!新华保险就是一个巨无霸,保金当年照样能救。再多说一句,保金前几年都觉得自己钱太多,觉得现在自己的钱足够罩你们了,因此还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费的缴纳比例。&/p&&br&&p&说到现在,你们对你们买的保单感到放心了么?&/p&&br&&p&然而,然而,偿付能力的先进性、精算师的专业性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终极大招。我先卖个关子,你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买的保单安不安全,最后能不能赔”这个话题有点认知疲劳了,我后面再放终极大招。&/p&&br&&p&我现在先切换一下,&b&&u&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保险公司。&/u&&/b&&/p&&br&&p&什么?卖保单给你的就是保险公司?&/p&&br&&p&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要经营保险业务,你如果要卖保单给自然人或企业,根据保险法,&b&你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并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p&&br&&p&&b&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国不是阿猫阿狗可以卖保险的,你必须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p&&br&&p&大家如果在携程买过机票,也许买过那些搭售航意险的机票套餐,这些航意险背后就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携程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p&&br&&p&大家如果在淘宝买过东西,付款的时候有个选项是问你要不要退运险,那么这个退运险背后也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淘宝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p&&br&&p&国外保险公司来到国内想卖保险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国保诚在中国与中信集团各出50%股份成立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的保险牌照才被允许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p&&br&&p&国内根据保险业务类别一共有4种牌照: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和财产险。其中前3种牌照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范围实际是重叠的,所以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即人身险牌照。&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只分为两种:寿险(说人身险、人寿保险也是一个意思)公司和财险公司。&/b&&/p&&br&&p&精算实际也对应分为寿险精算和财险精算。保监会也分别有人身险监管处和财产险监管处监管这两种市场。&/p&&br&&p&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中国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业务,其中由“平安保险”负责集团的保险业务,而平安保险实际再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子公司负责。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中国平安一共有持有4块牌照经营保险业务。每家子公司都需单独接受偿付能力监管,集团还有总的偿付能力监管。&/p&&br&&p&如果你买了平安的车险,那一定是“平安财险”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财产险牌照,你保险合同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u&财产险&/u&股份有限公司”的;如果你买了平安的重疾险保单,那一定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主要是团险业务,为方便讨论这里暂时忽略它俩,后面会说什么是团险业务)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人身险牌照,你保险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u&人寿保险&/u&股份有限公司”。&/p&&br&&p&所以你买了车险要理赔,冤有头债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财险”索赔,即使你找“平安人寿”,虽然他们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会理你的。&/p&&br&&p&但是财产险公司经营范围有一个特例,就是允许经营短期(即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险业务,这是和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范围重叠的,但一般来说财险公司因为管理因素很少会把这种短期人身险业务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力,所以大家购买人身险还是会去寿险公司。&/p&&br&&p&当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一块保险业务牌照,要么经营人身险,要么经营财产险。&/p&&br&&p&我还特别提到了&b&保险公司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这是因为受益于目前什么都要互联网一把,网上现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猝不及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