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这么火 国内外的娱乐小型运载火箭 产业化现在都是怎么玩儿的

IP这么火,看看国内外泛娱乐产业现状
我的图书馆
IP这么火,看看国内外泛娱乐产业现状
&随着近两年IP概念越来越火爆,泛娱乐化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和媒介的关注。泛娱乐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以IP(知识产权)为核心,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粉丝经济。目前在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的引领下,国内泛娱乐产业生态链已经初步构建。
泛娱乐产业概述
在泛娱乐产业,IP居于产业链最顶端,高人气的文学作品、动漫、影视作品、游戏、综艺节目等都是优质IP。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的连接融合现象明显。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综艺节目等娱乐形式不再孤立发展,而是可以协同打造同一个优质IP,构建一个泛娱乐产业新生态。其中文学、动漫提供丰富的原创IP资源;影视则作为这一链条中的放大器,将粉丝数量成倍放大;同时影视和游戏也是目前IP的最佳变现渠道,可以反哺其他几个环节,当然其中环节上下游关系可相互改变。
泛娱乐产业价值链:
资料来源:DataEye数据中心
文学——泛娱乐IP的核心来源,网络文学IP价值凸显,网文市场再起航
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与传统文学并不对立,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是,网络文学更加开放,其作者可以是任何人,内容多样,形式不受限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表现出极强的IP效应,实现了从网络文学作品向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其他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展现出了巨大增值空间。目前网络文学IP的价值正在被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所关注,其粉丝效应也正促进着整个泛娱乐行业的繁荣。
动漫:不可忽视的IP资源库,二次元市场开启助力国漫IP价值提升
动漫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又允许天马星空,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相比,最能够跨过亚文化的限制,与观众跨区域进行对话,天然就是全球市场,是IP最好的载体之一。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可以衍生出电影、游戏、玩具等形式,而全产业链的格局可以使得动漫IP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原创动漫的用户覆盖的大幅度的增长,《尸兄》、《十万个为什么》等优质国漫产品脱颖而出。伴随着泛娱乐浪潮,在游戏、电影市场日益成熟和资本的驱动下,优质国漫IP的价值日益凸显,动漫IP全产业链经营的黄金时代悄然到来,原创国漫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影视:行业高速增长,IP粉丝放大器作用凸显,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
截止日,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为313.40亿元,同比增长51.77%,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296亿元的票房,中国电影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IP电影的大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IP电影的票房火爆,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IP类资源,也使得电影成为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近期以《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为首的电视剧集收视大热,影视则作为IP粉丝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游戏:手游市场持续升温,成为IP主要变现渠道之一。截止2015年6月,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09.3亿元人名币,同比增长67.2%,而用户规模达到3.66亿,已经超过PC端游和网页游戏用户。移动游戏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规模持续上升,已经成为整个游戏行业的主要驱动力。
2015年在手游领域,IP正逐渐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胜负手。以《花千骨》为代表的影视IP席卷手游市场,“影游互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将影视IP手游作品推向了高潮。端游厂商也纷纷将经典端游IP移植成手游,以《天龙八部3D》、《梦幻西游》、《热血传奇》等为代表的端游移植作品热度与品质俱佳,钱景大好。高速增长的移动游戏市场正成为IP主要变现渠道之一。
国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
国际上并没有提“泛娱乐”这个概念,而是归类为文化产业,国际上文化产业注重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在美国,迪士尼动漫IP化运营和好莱坞续集大片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日本,动漫IP全产业链运营成就动漫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迪士尼:IP运作铸就娱乐王国
美国迪士尼以动漫文化为起点,主营业务涵盖动漫、影视、游戏、图书、主题公园和众多特许经营产品等各种文化领域,成功打造成世界文化企业标杆。纵观迪斯尼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迪斯尼从一家动画电影的制片公司发展为全球娱乐王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旗下IP资源的精心经营。一方面,依托于创意团队,制作出精良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对内容产品进行反复开发利用,形成“轮次收入”。最终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
迪士尼以IP为核心的产业链布局:
好莱坞续集大片自成“IP”
目前全球前50大卖座影片中有34部属于“续集片”或“系列片”。这些续集大片主要是由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索尼、迪士尼和环球)拍摄制作和发行。对好莱坞巨头电影公司来说,续集片是更加保险的投资,续集电影无论在粉丝基础、观众接受度、品牌内容影响力上,都比原创电影更具优势。全球票房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续集电影占比通常超过50%,从2014年全球票房来看,票房收入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续影片占比高达63%。
日本:立足全球市场的动漫大国
日本文化产业主要以动漫为起点,通过融合影视、游戏、图书、杂志及与动漫有关的衍生品等文化领域,发展成为其国民经济最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动漫作品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的6成,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动漫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其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值得我国泛娱乐产业借鉴。日本动漫产业链包括: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深度开发,极具品牌价值的可以开发具备混合消费模式的主题园区或主题店。
日本动漫产业链
国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
“泛娱乐”一词自从2014年初被文化部产业报告收录以后,迅速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一大趋势。如今国内泛娱乐产业,IP电影、IP游戏井喷,网络文学IP、动漫IP市场群雄割据,热门综艺节目、舞台剧、网络剧、经典音乐也开始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内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泛娱乐产业链,加强内容与平台融合,打造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
腾讯:以IP授权为核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开展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
2011年腾讯首次提出“泛娱乐”概念;2012年腾讯正式推出泛娱乐战略,设立互动娱乐事业群,旗下涵盖腾讯游戏、文学、腾讯动漫、“腾讯电影+”多个互动娱乐实体业务平台,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综合互动娱乐体验。
目前在网络游戏领域,腾讯游戏无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都是当仁不让领头羊;在文学领域,随着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的整合,网络文学市场呈现阅文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动漫领域,腾讯动漫拥有PC站(腾讯动漫ac.qq.com,入股B站www.bilibili.com)、腾讯动漫APP、H5产品,并且与手机QQ合作开发QQ动漫,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次元文化承载平台;在影视领域,腾讯互娱推出“腾讯电影+”计划,投资了华谊兄弟、柠萌影业等,并成立了腾讯影业,开始系统布局影视业务。
腾讯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阿里:以资本为纽带整合IP资源,同时依靠优酷土豆、新浪微博、九游UC、阿里文学、歌华有线等内容分发平台和手机、电视盒子等终端平台,围绕电商核心优势,打造泛娱乐全产业链生态圈。
阿里巴巴内容领域部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阿里巴巴通过资本手段以收购、参股以及业务合作等方式全面渗透到内容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对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内容资源的全覆盖。其中影视领域,阿里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先后收购了文化中国(改名阿里影业),投资了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
文学领域,阿里巴巴整合了淘宝阅读、UC书城、书旗小说等渠道能力,成立了阿里文学;音乐领域,阿里巴巴先后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开始参与音乐版权争夺;动漫领域,阿里巴巴参股的优酷土豆领投AcFun5000万美元A轮融资。
阿里巴巴内容分发平台部署:阿里除了不断地布局内容产出的上游,其对下游的渠道建设也是相当的积极。在视频网站方面,阿里巴巴入股了优酷土豆,为阿里影业、娱乐宝投资的内容找到播放平台;在电视端和家庭数字娱乐方面,阿里巴巴先后斥资入股华数传媒和歌华有线进军有线电视、OTTTV服务领域;在移动
游戏分发方面,阿里巴巴旗下拥有九游UC平台;
网络文学渠道方面,阿里文学除旗下淘宝阅读、UC书城、书旗小说三大移动平台之外,还试图建立开放的文学产业生态,利用在影视和游戏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天下书盟、微博有书、塔读文学等达成了培育顶级文学IP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院线端,淘宝电影已经接入时光网、格瓦拉、网票网、蜘蛛网、himovie六家支持在线选座的订票网站,其投资的美团网旗下还有猫眼电影平台;在智能终端方面,阿里巴巴已经通过搭载YUNOS系统的天猫魔盒试水OTTTV终端市场,还斥资36亿元入股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魅族科技。
阿里巴巴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百度:加大影视、文学等内容产业的投入,利用百度大数据助力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
在泛娱乐产业布局中,BAT殊途同归,影视、文学一个都不能少。在影视方面,旗下视频平台爱奇艺介入内容制作领域,大投入制作自制剧、自制综艺节目;同时,成立爱奇艺影业,参与电影投资;此外还入股华策影视,推动百度游戏、百度文学的IP向影视作品的衍生。在文学方面,百度整合旗下“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成立百度文学,加快内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百度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此外,小米、360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切入泛娱乐产业,加大内容产业的投资。小米一方面收购多看阅读,投资华策影视、爱奇艺、优酷以强化内容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引入新浪前总编辑陈彤负责小米内容投资和运营,并牵头小米首期10亿美元内容投资计划,彰显小米对内容领域的重视。360与光线成立合资公司,切入上游内容制作领域,同时发力在线视频领域,探索网络院线和版权收费模式。&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IP这么火,国内外的娱乐产业现在都是怎么玩儿IP的?
在泛娱乐产业,IP居于产业链最顶端,高人气的文学作品、动漫、影视作品、游戏、综艺节目等都是优质IP。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综艺节目等娱乐形式不再孤立发展,其中文学、动漫提供丰富的原创IP资源;影视则作为这一链条中的放大器,将粉丝数量成倍放大;同时影视和游戏也是目前IP的最佳变现渠道,可以反哺其他几个环节,当然其中环节上下游关系可相互改变。
泛娱乐产业价值链:
文学——泛娱乐IP的核心来源,网络文学IP价值凸显,网文市场再起航
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与传统文学并不对立,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表现出极强的IP效应,实现了从网络文学作品向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其他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有巨大增值空间。
动漫:不可忽视的IP资源库,二次元市场开启助力国漫IP价值提升
动漫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又允许天马星空,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相比,最能够跨过亚文化的限制,与观众跨区域进行对话,天然就是全球市场,是IP最好的载体之一。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可以衍生出电影、游戏、玩具等形式,而全产业链的格局可以使得动漫IP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影视:行业高速增长,IP粉丝放大器作用凸显,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
据艺恩数据显示,截止11月24日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超390亿元,在12月初即将首次迈进400亿线大关,中国电影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IP电影的大热,使得电影成为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近期以《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为首的电视剧集收视大热,影视则作为IP粉丝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游戏:手游市场持续升温,成为IP主要变现渠道之一
截止2015年6月,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09.3亿元,同比增长67.2%,而用户规模达到3.66亿,已经超过PC端游和网页游戏用户。移动游戏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规模持续上升,已经成为整个游戏行业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在手游领域,IP正逐渐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胜负手。以《花千骨》为代表的影视IP席卷手游市场,“影游互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将影视IP手游作品推向了高潮。端游厂商也将经典端游IP移植成手游,以《天龙八部3D》、《梦幻西游》、《热血传奇》等作品钱景大好。移动游戏市场正成为IP主要变现渠道之一。
国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
国际上并没有提“泛娱乐”这个概念,而是归类为文化产业,国际上文化产业注重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在美国,迪士尼动漫IP化运营和好莱坞续集大片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日本,动漫IP全产业链运营成就动漫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迪士尼:IP运作铸就娱乐王国
美国迪士尼以动漫文化为起点,主营业务涵盖动漫、影视、游戏、图书、主题公园和众多特许经营产品等各种文化领域,成功打造成世界文化企业标杆。纵观迪斯尼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迪斯尼从一家动画电影的制片公司发展为全球娱乐王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旗下IP资源的精心经营。一方面,依托于创意团队,制作出精良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对内容产品进行反复开发利用,形成“轮次收入”。最终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
迪士尼以IP为核心的产业链布局:
好莱坞:续集大片自成“IP”
目前全球前50大卖座影片中有34部属于“续集片”或“系列片”。这些续集大片主要是由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索尼、迪士尼和环球)拍摄制作和发行。对好莱坞巨头电影公司来说,续集片是更加保险的投资,续集电影无论在粉丝基础、观众接受度、品牌内容影响力上,都比原创电影更具优势。全球票房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续集电影占比通常超过50%,从2014年全球票房来看,票房收入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续影片占比高达63%。
日本:立足全球市场的动漫大国
日本文化产业主要以动漫为起点,通过融合影视、游戏、图书、杂志及与动漫有关的衍生品等文化领域,发展成为其国民经济最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动漫作品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的6成,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动漫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其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值得我国泛娱乐产业借鉴。日本动漫产业链包括: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深度开发,极具品牌价值的可以开发具备混合消费模式的主题园区或主题店。
国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
“泛娱乐”一词自从2014年初被文化部产业报告收录以后,迅速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一大趋势。如今国内泛娱乐产业,IP电影、IP游戏井喷,网络文学IP、动漫IP市场群雄割据,热门综艺节目、舞台剧、网络剧、经典音乐也开始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内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泛娱乐产业链。
腾讯:以IP授权为核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开展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2011年腾讯首次提出“泛娱乐”概念;2012年腾讯正式推出泛娱乐战略,设立互动娱乐事业群,旗下涵盖腾讯游戏、文学、腾讯动漫、“腾讯电影+”多个互动娱乐实体业务平台,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综合互动娱乐体验。
目前在网络游戏领域,腾讯游戏无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都是当仁不让领头羊;在文学领域,随着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的整合,网络文学市场呈现阅文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动漫领域,腾讯动漫拥有PC站(腾讯动漫,入股B站)、腾讯动漫APP、H5产品,并且与手机QQ合作开发QQ动漫,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次元文化承载平台;在影视领域,腾讯互娱推出“腾讯电影+”计划,投资了华谊兄弟、柠萌影业等,并成立了腾讯影业,开始系统布局影视业务。
腾讯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阿里巴巴:以资本为纽带整合IP资源,同时依靠优酷土豆、新浪微博、九游UC、阿里文学、歌华有线等内容分发平台和手机、电视盒子等终端平台,围绕电商核心优势,打造泛娱乐全产业链生态圈。
阿里巴巴内容领域部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阿里巴巴通过资本手段以收购、参股以及业务合作等方式全面渗透到内容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对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内容资源的全覆盖。其中影视领域,阿里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先后收购了文化中国(改名阿里影业),投资了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文学领域,阿里巴巴整合了淘宝阅读、UC书城、书旗小说等渠道能力,成立了阿里文学;音乐领域,阿里巴巴先后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开始参与音乐版权争夺;动漫领域,阿里巴巴参股的优酷土豆领投AcFun 5000万美元A轮融资。
阿里巴巴内容分发平台部署:阿里除了不断地布局内容产出的上游,其对下游的渠道建设也是相当的积极。在视频网站方面,阿里巴巴入股了优酷土豆,为阿里影业、娱乐宝投资的内容找到播放平台;在电视端和家庭数字娱乐方面,阿里巴巴先后斥资入股华数传媒和歌华有线进军有线电视、OTTTV服务领域;在移动游戏分发方面,阿里巴巴旗下拥有九游UC平台;网络文学渠道方面,阿里文学除旗下淘宝阅读、UC书城、书旗小说三大移动平台之外,还试图建立开放的文学产业生态,利用在影视和游戏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天下书盟、微博有书、塔读文学等达成了培育顶级文学IP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院线端,淘宝电影已经接入时光网、格瓦拉、网票网、蜘蛛网、himovie六家支持在线选座的订票网站,其投资的美团网旗下还有猫眼电影平台;在智能终端方面,阿里巴巴已经通过搭载YUNOS系统的天猫魔盒试水OTTTV终端市场,还斥资36亿元入股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魅族科技。
阿里巴巴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百度:加大影视、文学等内容产业的投入,利用百度大数据助力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在泛娱乐产业布局中,BAT殊途同归,影视、文学一个都不能少。在影视方面,旗下视频平台爱奇艺介入内容制作领域,大投入制作自制剧、自制综艺节目;同时,成立爱奇艺影业,参与电影投资;此外还入股华策影视,推动百度游戏、百度文学的IP向影视作品的衍生。在文学方面,百度整合旗下“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成立百度文学,加快内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百度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此外,小米、360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切入泛娱乐产业,加大内容产业的投资。小米一方面收购多看阅读,投资华策影视、爱奇艺、优酷以强化内容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引入新浪前总编辑陈彤负责小米内容投资和运营,并牵头小米首期10亿美元内容投资计划,彰显小米对内容领域的重视。360与光线成立合资公司,切入上游内容制作领域,同时发力在线视频领域,探索网络院线和版权收费模式。
今年十一,先玩为敬
就让我们一起去
爸爸去哪儿·京郊大地庄园(通州宋庄)
趣玩艺术,感受自然
体验《爸爸去哪儿》的无限乐趣吧
10月1日起,开启试营业
国庆七天乐,每天玩不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得IP者得天下?泛娱乐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如何突围|同程|老人|旅游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得IP者得天下?泛娱乐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如何突围
  前段时间,韩国电影《釜山行》刷遍了我们的朋友圈,该片不仅成为韩国今年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也在中国、美国等地备受好评。不少网友看过之后感叹:韩国电影已甩开我们几光年,去往遥远的猎户星座了。相比韩国电影《釜山行》的风光,国产电影不仅在“保护月”里表现惨淡,还在难得的火热暑假档遭遇“寒冬”。问答网站“知乎”上,甚至有匿名评论称“我们想保护一下他们,他们却喂我们吃屎……”简单粗暴地表述了:国产电影烂片迭出,这个众人皆知的事实。
  据统计:同比去年报收的18.5亿元,今年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票房累计“缩水”近2.8亿元,止步于15.8亿元,为内地国庆档票房首次下跌。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国庆档接连放哑炮,票房成绩离预期差距很远。
  中国文化创意市场面临拐点
  全球文化产业盛行之时,我们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一现象颇为反常。当今全球堪称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走路、吃饭、睡觉前甚至你坐在马桶上都在娱乐,可能是听歌、看电影、看直播、看真人秀……在美国,动漫IP化运营和好莱坞续集大片模式疯狂捞金;在日本,动漫IP全产业链运营成就动漫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市场需求等都将文化创意产业推向了风口浪尖,而我国十三五规划也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多重利好之下,文化创意产业本应大有燎原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一直没有一个现象级的产品出来,并不是因为缺乏市场与资本,其根源在于没有一个良性产业生态系统。
  “IP囤积大潮”下,市场 回报 却喜忧参半
  近年来,投资圈流行着一个唯IP论逻辑:“IP自带的话题和粉丝量可以减少宣传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既然热门IP就意味着令人垂涎的粉丝经济回报,自然地,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加入“IP囤积大潮”。各类游戏公司、影视公司、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IP产业,自主创作、投资、收购等诸多方式皆有。国内IP供不应求的现状,让人不禁好奇:这些大热的IP改编成产品后,结果如何?投入产出比是否让人满意?
  从去年8月至今年3月,短短半年时间,某厂商一口气推出《热血传奇手机版》、《传奇世界H5之王者归来》、《传奇世界》、《沙巴克传奇》、《我们的传奇》5部“传奇”IP游戏。连死忠粉都忍不住质疑“圈钱”、“赶工”,从而并不买账。拥有超级IP的 《大话西游3》票房远未达到预期,其口碑更是一泻千里。
  诸多现象表明:厂家选一个好的IP粗制滥造一番,然后拿到市场打着观众的情怀牌大捞特捞。这种方式恐难以为继,毕竟,再好的IP也经不起糟蹋,消费者也不是傻子。
  可见,IP已不再是制造商涉足文创和泛娱乐产业的奇迹的药引。不少人开始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IP,自己高价抢来的IP究竟价值几何,变现路在何方?别人的金库,你的手雷,差距背后,症结究竟是什么?
  无独有偶,产品企业也在为如何寻找辨别优质IP、如何进一步合作而头痛。
  众筹Bigger大会欲为行业破谜题
  今年以来,大型影视娱乐公司陆续转向了精品化战略,发行产品数量减少,大发行签约产品越来越谨慎。企业老板有意拿IP合作,众所周知,好IP是一种稀缺资源。老板们愿意为拿到好IP付出高额费用。但当今市面上充斥着短时间的炒作起来的作品,往往只是一时效应,难以持久。
  在当前这个越来越追求“私人订制”的大众消费时代,电影观众还有“为什么IP概念这么火热获得了这么多投资,但我们依然要看烂片?”的绝望呐喊,消费者之无奈可见一斑。
  如果有这样一种模式能解决上述困境:既能帮助IP方高效、安全地实现价值变现,也能为产品方对接IP资源保驾护航,还能为新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的迫切需求及时得到回应和满足,实现多方共赢。这将会对中国文化创意市场造成革命性的影响与改变。
  10 月19日,2 016 京东众筹B igger大会 将于上海 拉开序幕 。 我们或许能够从本次大会上寻找答案。
  据了解,Bigger大会此前已在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举办。其中,去年11月“创×造”为主题的Bigger大会吸引了海内外逾百个创意创新型企业参与,重新定义众筹为新场景解决方案,树立了国内众筹大会的风向标。自2014年7月上线以来,京东产品众筹总筹资额超过29亿元,千万级项目超过50个,稳坐国内第一大产品众筹平台宝座。
  据悉,即将召开的2016京东众筹Bigger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IP授权方、品牌商、众筹行业人士将齐聚一堂,包括知名民谣乐队组合好妹妹乐队、奥运冠军王皓等文娱体育界名人,也将出席并共同探讨IP能够与众筹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展望中国文创产业未来发展之路。IP+产品究竟该怎么玩?最强平台+最热趋势这样一个极大的脑洞即将开启。
“独角兽”们接二连三遭遇“C轮劫”,投资人该怎么办?
今天的大数据应用还只是开端,再过不了多少年,大数据将不再只是...
陈大年穿着有领T恤、百慕达短裤和球鞋出现,个子异常高大,阳光,...IP这么火,国内外的娱乐产业现在都是怎么玩儿IP的?
虎嗅注:近两年IP概念越来越火爆,泛娱乐化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和媒介的关注。泛娱乐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以IP(知识产权)为核心,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粉丝经济。目前在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的引领下,国内泛娱乐产业生态链已经初步构建。在泛娱乐产业,IP居于产业链最顶端,高人气的文学作品、动漫、影视作品、游戏、综艺节目等都是优质IP。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综艺节目等娱乐形式不再孤立发展,其中文学、动漫提供丰富的原创IP资源;影视则作为这一链条中的放大器,将粉丝数量成倍放大;同时影视和游戏也是目前IP的最佳变现渠道,可以反哺其他几个环节,当然其中环节上下游关系可相互改变。  泛娱乐产业价值链:文学——泛娱乐IP的核心来源,网络文学IP价值凸显,网文市场再起航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与传统文学并不对立,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表现出极强的IP效应,实现了从网络文学作品向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其他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有巨大增值空间。  动漫:不可忽视的IP资源库,二次元市场开启助力国漫IP价值提升动漫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又允许天马星空,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相比,最能够跨过亚文化的限制,与观众跨区域进行对话,天然就是全球市场,是IP最好的载体之一。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可以衍生出电影、游戏、玩具等形式,而全产业链的格局可以使得动漫IP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影视:行业高速增长,IP粉丝放大器作用凸显,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据艺恩数据显示,截止11月24日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超390亿元,在12月初即将首次迈进400亿线大关,中国电影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IP电影的大热,使得电影成为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近期以《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为首的电视剧集收视大热,影视则作为IP粉丝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游戏:手游市场持续升温,成为IP主要变现渠道之一截止2015年6月,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09.3亿元,同比增长67.2%,而用户规模达到3.66亿,已经超过PC端游和网页游戏用户。移动游戏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规模持续上升,已经成为整个游戏行业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在手游领域,IP正逐渐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胜负手。以《花千骨》为代表的影视IP席卷手游市场,“影游互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将影视IP手游作品推向了高潮。端游厂商也将经典端游IP移植成手游,以《天龙八部3D》、《梦幻西游》、《热血传奇》等作品钱景大好。移动游戏市场正成为IP主要变现渠道之一。  国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国际上并没有提“泛娱乐”这个概念,而是归类为文化产业,国际上文化产业注重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在美国,迪士尼动漫IP化运营和好莱坞续集大片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在日本,动漫IP全产业链运营成就动漫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迪士尼:IP运作铸就娱乐王国美国迪士尼以动漫文化为起点,主营业务涵盖动漫、影视、游戏、图书、主题公园和众多特许经营产品等各种文化领域,成功打造成世界文化企业标杆。纵观迪斯尼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迪斯尼从一家动画电影的制片公司发展为全球娱乐王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旗下IP资源的精心经营。一方面,依托于创意团队,制作出精良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对内容产品进行反复开发利用,形成“轮次收入”。最终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  迪士尼以IP为核心的产业链布局:好莱坞:续集大片自成“IP”  目前全球前50大卖座影片中有34部属于“续集片”或“系列片”。这些续集大片主要是由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索尼、迪士尼和环球)拍摄制作和发行。对好莱坞巨头电影公司来说,续集片是更加保险的投资,续集电影无论在粉丝基础、观众接受度、品牌内容影响力上,都比原创电影更具优势。全球票房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续集电影占比通常超过50%,从2014年全球票房来看,票房收入位居前列的影片中续影片占比高达63%。日本:立足全球市场的动漫大国日本文化产业主要以动漫为起点,通过融合影视、游戏、图书、杂志及与动漫有关的衍生品等文化领域,发展成为其国民经济最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动漫作品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的6成,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动漫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其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值得我国泛娱乐产业借鉴。日本动漫产业链包括: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深度开发,极具品牌价值的可以开发具备混合消费模式的主题园区或主题店。  国内泛娱乐产业现状与分析“泛娱乐”一词自从2014年初被文化部产业报告收录以后,迅速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一大趋势。如今国内泛娱乐产业,IP电影、IP游戏井喷,网络文学IP、动漫IP市场群雄割据,热门综艺节目、舞台剧、网络剧、经典音乐也开始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内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泛娱乐产业链。  腾讯:以IP授权为核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开展电影、音乐、动漫等多领域、跨平台的商业拓展。2011年腾讯首次提出“泛娱乐”概念;2012年腾讯正式推出泛娱乐战略,设立互动娱乐事业群,旗下涵盖腾讯游戏、文学、腾讯动漫、“腾讯电影+”多个互动娱乐实体业务平台,致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网络游戏、文学、动漫、戏剧、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综合互动娱乐体验。  目前在网络游戏领域,腾讯游戏无论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都是当仁不让领头羊;在文学领域,随着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的整合,网络文学市场呈现阅文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动漫领域,腾讯动漫拥有PC站(腾讯动漫,入股B站)、腾讯动漫APP、H5产品,并且与手机QQ合作开发QQ动漫,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次元文化承载平台;在影视领域,腾讯互娱推出“腾讯电影+”计划,投资了华谊兄弟、柠萌影业等,并成立了腾讯影业,开始系统布局影视业务。  腾讯的“泛娱乐”战略布局:阿里巴巴:以资本为纽带整合IP资源,同时依靠优酷土豆、新浪微博、九游UC、阿里文学、歌华有线等内容分发平台和手机、电视盒子等终端平台,围绕电商核心优势,打造泛娱乐全产业链生态圈。  阿里巴巴内容领域部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阿里巴巴通过资本手段以收购、参股以及业务合作等方式全面渗透到内容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对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内容资源的全覆盖。其中影视领域,阿里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先后收购了文化中国(改名阿里影业),投资了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文学领域,阿里巴巴整合了淘宝阅读、UC书城、书旗小说等渠道能力,成立了阿里文学;音乐领域,阿里巴巴先后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开始参与音乐版权争夺;动漫领域,阿里巴巴参股的优酷土豆领投AcFun 5000万美元A轮融资。  阿里巴巴内容分发平台部署:阿里除了不断地布局内容产出的上游,其对下游的渠道建设也是相当的积极。在视频网站方面,阿里巴巴入股了优酷土豆,为阿里影业、娱乐宝投资的内容找到播放平台;在电视端和家庭数字娱乐方面,阿里巴巴先后斥资入股华数传媒和歌华有线进军有线电视、OTTTV服务领域;在移动游戏分发方面,阿里巴巴旗下拥有九游UC平台;网络文学渠道方面,阿里文学除旗下淘宝阅读、UC书城、书旗小说三大移动平台之外,还试图建立开放的文学产业生态,利用在影视和游戏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天下书盟、微博有书、塔读文学等达成了培育顶级文学IP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院线端,淘宝电影已经接入时光网、格瓦拉、网票网、蜘蛛网、himovie六家支持在线选座的订票网站,其投资的美团网旗下还有猫眼电影平台;在智能终端方面,阿里巴巴已经通过搭载YUNOS系统的天猫魔盒试水OTTTV终端市场,还斥资36亿元入股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魅族科技。  阿里巴巴的“泛娱乐”战略布局:百度:加大影视、文学等内容产业的投入,利用百度大数据助力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在泛娱乐产业布局中,BAT殊途同归,影视、文学一个都不能少。在影视方面,旗下视频平台爱奇艺介入内容制作领域,大投入制作自制剧、自制综艺节目;同时,成立爱奇艺影业,参与电影投资;此外还入股华策影视,推动百度游戏、百度文学的IP向影视作品的衍生。在文学方面,百度整合旗下“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成立百度文学,加快内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百度的“泛娱乐”战略布局:此外,小米、360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切入泛娱乐产业,加大内容产业的投资。小米一方面收购多看阅读,投资华策影视、爱奇艺、优酷以强化内容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引入新浪前总编辑陈彤负责小米内容投资和运营,并牵头小米首期10亿美元内容投资计划,彰显小米对内容领域的重视。360与光线成立合资公司,切入上游内容制作领域,同时发力在线视频领域,探索网络院线和版权收费模式。汪祥斌:Dataeye创始人,本文系Dataeye泛娱乐化分析系列之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3231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DataEye创始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龙果产业链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