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网约车补贴大战重启大战开启,烧钱还是唯一玩法吗

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前几年滴滴和快的那场疯狂之战。为了抢占市场争夺客户,滴滴快的疯狂烧钱比拼优惠力度:在那段时间乘客打网约车几乎只要一块两块,比出租车还便宜,而第一批上路的滴滴快的司机们加上平台给的优惠补贴,月入三万不是梦。这段疯狂的时光也随着滴滴和快的突然宣布合并而结束,滴滴车费也回归合理价格。
不过现在,新的网约车补大战或将重启。
据了解,日,美团打车满单奖励金额已提升至完成8单奖励60元,完成13单奖励100元,完成20单奖励150元,此外,在用车早晚高峰阶段完成订单还有额外奖励,加盟的司机还可以获得新人奖、优质服务奖、连击奖、寒冬温暖奖、工作日翻倍奖、在线时长奖等。
12月28日,美团宣布正式在美团APP上线打车入口,首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等地。在上述7座城市均已启动&美团打车用户报名&活动。只要报名用户数量达到20万人,美团打车服务就会在该城市开通。同时,用户可领取3张当地出租车起步价的等值无门槛优惠券,前五万司机注册成为车主还能获得美团打车&零抽成&特权。
除此之外,易到也将加入到此次补贴大战中。1月2日,易到宣布将平台四大车型之一的Young车型升级为易达车型,并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7个城市下调易达车型车主端佣金,佣金比例调整为5%。这5%佣金中,绝大部分为订单税金和需要向租赁公司支付的服务费用。
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平台对司机的抽成为25%左右,而美团打车在南京的抽成为8%,而降低司机佣金,相当于变相补贴。
对于这一消息,网友们普遍表示欢迎:&希望有竞争对手加入,滴滴以前还可以,但是自从一家独大以后有点流氓了,不仅提高打车费还增加隐形限制条件。滴滴之前已经烧了两年的钱,现在可能又要烧了。&
也有网友对此次补贴大战能不能打起来,能打多久存疑:&美团要能坚持半年我都佩服,不是说美团一定会失败,这么简单的商业模式比的就是谁有钱。&,&美团想打滴滴主意,慢慢地发现谁都打倒不了谁,然后滴滴和美团又合并,然后江湖又将平静。&
相关文章推荐新一轮网约车大战开启,烧钱还是唯一玩法吗?
2018年率先燃起战火的竟然是网约车领域,这一点多少让我有些始料未及。
几年前那场10亿元补贴大战貌似烧出了一个行业格局,吃掉快的和优步的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神州专车领跑第二梯队,剩下的小玩家份额少得可怜。但是这远远不是结局,今年,一场新战役已经开始了。
美团、摩拜新入坑
岁末年初盘点2017车圈大事件时,我就把美团和摩拜也杀入出行领域作为了其中一件大事。美团这个看似和网约车毫无关系的企业去年就开始在南京试点美团打车业务,而后迅速的开始向杭州、上海和北京扩张。
只不过现在做网约车不像做共享单车那般随意,推个APP街边摆几百辆车就能开张,网约车进入任何城市开展业务都需要先取得牌照。所以美团打车在北京的推进暂时踩了刹车,因为牌照还在申请中。而在上海虽然拿下了牌照,不过也被有关部门提前约见,嘱咐他们“不得搞价格战扰乱市场”。
摩拜的共享单车解决的都是最后一两公里的事儿,如果只做单车显然做不大也做不久。除了与首汽约车这些平台合作互开入口,摩拜要想在出行领域做深,自己开展出行业务也是必然选择。
摩拜先是联手了一家来自贵州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新特汽车,由对方为其打造共享版的纯电动汽车产品,不过这个车的生产是交由第三个合作伙伴一汽来完成。在量身定做的共享纯电动车下线之前,三方已经开始用一汽奔腾的电动车在贵安新区开始共享业务试运行了。
嘀嗒、易到卷土重来
1月18日嘀嗒拼车正式更名为“嘀嗒出行”,增加了网约“出租车”业务。这项业务去年10月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佛山6个城市上线了。未来嘀嗒出行只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不会涉足快车和专车领域。
同样开始把触角伸向出租车业务的还有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易到。虽说网约车诞生之初就有“革掉传统出租车的命”的架势,但是慢慢的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出行领域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司机和运营车辆,当网约车的门槛越来越高,如何争取到最多运营资源,出租车是必须团队的对象。
不过正规的出租车资源每个城市都是固定的,这么多平台加入势必就会出现争抢司机的局面,目前大家招募司机的方式都是采用各种激励措施,給司机和乘客发补贴。比如嘀嗒出行的政策就是“自由抢单不派单,零元佣金不抽成”。
资本重新涌入
这一轮网约车新战役同时伴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1月17日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专做新能源车出行的曹操专车就完成了A轮10亿元融资,估值超100亿人民币。
离开乐视漩涡的易到也表示新一轮的融资基本确定,中信银行作为投资方,具体投资金额近期公布。而去年底首汽约车也完成了B+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13亿元。
毕竟这是一个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的行业,没人愿意错过。
烧钱烧不出未来,如何留住客户和司机
但是如今的网约车行业已经受到严格监管了,烧钱补贴的场景不太可能重现。而且经过了几年前那场恶战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烧钱是烧不出用户忠诚度的。
目前美团拓展业务主要是靠针对司机的所谓的“低抽成”和“零抽成”,其他几家新接入出租车业务的平台也是在针对司机的抽成上亮出诚意。相比之下滴滴出行的高抽成似乎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而对于我们这些用户来说,更希望看到的不是块八毛的奖励,而是真正好用放心的服务。仔细回想一下最近叫车的几次让我不爽的经历,都是和监管不到位以及系统不够智能有关。
在上海,滴滴的拼车形同虚设,明明显示拼车失败但是车上却坐着至少一个同行者,原因是司机为了多赚钱同时开几个APP接单。在北京,一段不到四公里的出行却被派来一个距离我两公里远的司机,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无奈还是恢复了招手拦出租。
前不久在美国体验优步和Lyft时,最终我选择了Lyft的原因则是优步的定位实在不准,司机和我互相找不到,最后国际长途打了无数个,花的钱比直接打出租都多。
所以相比补贴和低抽成,不管是老平台还是新玩家,请多在技术升级和服务管理上做文章吧。
声明:本文由行家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AutoLab的精彩文章:新一轮网约车大战开启,烧钱还是唯一玩法吗?-最世网
:新一轮网约车大战开启,烧钱还是唯一玩法吗?
来源:最世网
时间:日 20:36
2018年率先燃起战火的竟然是网约车领域,这一点多少让我有些始料未及。
几年前那场10亿元补贴大战貌似烧出了一个行业格局,吃掉快的和优步的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神州专车领跑第二梯队,剩下的小玩家份额少得可怜。但是这远远不是结局,今年,一场新战役已经开始了。
美团、摩拜新入坑
岁末年初盘点2017车圈大事件时,我就把美团和摩拜也杀入出行领域作为了其中一件大事。美团这个看似和网约车毫无关系的企业去年就开始在南京试点美团打车业务,而后迅速的开始向杭州、上海和北京扩张。
只不过现在做网约车不像做共享单车那般随意,推个APP街边摆几百辆车就能开张,网约车进入任何城市开展业务都需要先取得牌照。所以美团打车在北京的推进暂时踩了刹车,因为牌照还在申请中。而在上海虽然拿下了牌照,不过也被有关部门提前约见,嘱咐他们“不得搞价格战扰乱市场”。
摩拜的共享单车解决的都是最后一两公里的事儿,如果只做单车显然做不大也做不久。除了与首汽约车这些平台合作互开入口,摩拜要想在出行领域做深,自己开展出行业务也是必然选择。
摩拜先是联手了一家来自贵州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新特汽车,由对方为其打造共享版的纯电动汽车产品,不过这个车的生产是交由第三个合作伙伴一汽来完成。在量身定做的共享纯电动车下线之前,三方已经开始用一汽奔腾的电动车在贵安新区开始共享业务试运行了。
嘀嗒、易到卷土重来
1月18日嘀嗒拼车正式更名为“嘀嗒出行”,增加了网约“出租车”业务。这项业务去年10月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佛山6个城市上线了。未来嘀嗒出行只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不会涉足快车和专车领域。
同样开始把触角伸向出租车业务的还有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易到。虽说网约车诞生之初就有“革掉传统出租车的命”的架势,但是慢慢的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出行领域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司机和运营车辆,当网约车的门槛越来越高,如何争取到最多运营资源,出租车是必须团队的对象。
不过正规的出租车资源每个城市都是固定的,这么多平台加入势必就会出现争抢司机的局面,目前大家招募司机的方式都是采用各种激励措施,給司机和乘客发补贴。比如嘀嗒出行的政策就是“自由抢单不派单,零元佣金不抽成”。
资本重新涌入
这一轮网约车新战役同时伴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1月17日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专做新能源车出行的曹操专车就完成了A轮10亿元融资,估值超100亿人民币。
离开乐视漩涡的易到也表示新一轮的融资基本确定,中信银行作为投资方,具体投资金额近期公布。而去年底首汽约车也完成了B+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13亿元。
毕竟这是一个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的行业,没人愿意错过。
烧钱烧不出未来,如何留住客户和司机
但是如今的网约车行业已经受到严格监管了,烧钱补贴的场景不太可能重现。而且经过了几年前那场恶战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烧钱是烧不出用户忠诚度的。
目前美团拓展业务主要是靠针对司机的所谓的“低抽成”和“零抽成”,其他几家新接入出租车业务的平台也是在针对司机的抽成上亮出诚意。相比之下滴滴出行的高抽成似乎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而对于我们这些用户来说,更希望看到的不是块八毛的奖励,而是真正好用放心的服务。仔细回想一下最近叫车的几次让我不爽的经历,都是和监管不到位以及系统不够智能有关。
在上海,滴滴的拼车形同虚设,明明显示拼车失败但是车上却坐着至少一个同行者,原因是司机为了多赚钱同时开几个APP接单。在北京,一段不到四公里的出行却被派来一个距离我两公里远的司机,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无奈还是恢复了招手拦出租。
前不久在美国体验优步和Lyft时,最终我选择了Lyft的原因则是优步的定位实在不准,司机和我互相找不到,最后国际长途打了无数个,花的钱比直接打出租都多。
所以相比补贴和低抽成,不管是老平台还是新玩家,请多在技术升级和服务管理上做文章吧。
责任编辑:
文章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管理员,24小时内为您处理
Copyright @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约车大战重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