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steam上好玩的游戏的什么游戏……

如果你想在Steam免费发布游戏,那么你必须知道…… | indienova 独立游戏
夜神不说话 @indienova
如果你想在Steam免费发布游戏,那么你必须知道&&
[1] 有些事情需要说在最前面。这不止是一篇针对“有发布免费游戏想法”独立游戏作者的劝告文,也一篇对我们吃了就睡工作室上一部游戏制作发行的总结,我会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告诉大家,如果像我们一样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这样还不够定位明确,那么我还可以把立意再浓缩一些:这是一部讲述我们如何悲惨的软文。阅读这篇文章会浪费您接下来的十分钟人生,如果您并不介意的话,那么就来陪我唠一会儿吧。
[2] 文中所提的免费游戏意指没有商业内购的完全免费游戏,并不是商业上常说的p2w机制免费游戏。
猜猜看一款独立游戏从制作到上架需要多少钱?几千?几万?十几万?几十万?随便猜一个,猜错了不要紧……哦,对不起我忘了,这不是一篇演讲稿。没有人会请一个失败的独立游戏作者去进行演讲的,这个垃圾作者的垃圾作品甚至都没有办法进入steam销量榜。必须承认,我们不是优秀的独立作者——我和我的小团队都只是来自普通大学的普通学生——这些大学里甚至不会开设游戏制作的专业,连介绍游戏是如何介绍的课程都不会有。我是夜神,一个来自普通学校的普通大三学生,没去过985,旁听过211,白天上课睡大觉,晚上开始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着四个网络认识的小伙伴组建了听起来就很不靠谱的吃了就睡工作室,花了十四个月做出来一款看上去就不靠谱的免费游戏《拯救大魔王2》。《拯救大魔王2》上架五个月,玩家数量八万人,截止写稿时间总收入四百八十美元。五个人,十四个月,分四百八十美元。哇,好棒棒哦,平均每人每天创造财富一块钱呢!颗粒无收。话题回到制作经费的问题上。一款独立游戏从制作到上架需要多少钱?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花了三十万。另一位朋友半年内花掉二十万,游戏至今才只完成一个雏形。我很惊讶,一脸不可思议地对他们说,“嘿,老兄,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吗?我以为我已经算多的了,我只花掉一万八!”这句话的时间没记错是在去年的年底,在那之后,我第一次接触到两个词,一个叫“时间成本”,一个叫“人力成本”。我不是一个卖惨的人,我是的的确确只花掉一万八的。我花一万八买了各种软件的授权、一些相关的教材和案例、并且配置了用于开发的一台电脑主机。其他地方就没有再花钱了。朋友的状况和我们的状况自然不一样。他们需要支付各项运营成本、生活支出、合伙人工资,等等等等。我的小伙伴们并没有要求我支付劳务,我自己也是没有劳务的——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叫做用爱发电。这里所说的用爱发电当然不是什么贬义词——我周围的一众小圈子(大多是来自66RPG的朋友们)都如我们一般没有劳务,全凭兴趣做游戏。他们勤勉而刻苦,每个月每个星期花费大把的时间在游戏的制作上。完成后的作品被作者带着成就感地挂上6R的发布页,向世界宣告,“看,这是我们的作品。”这些作品自然都是免费的,《拯救大魔王2》也是他们的一员。小圈子有小圈子的好,也有小圈子的局限性。6R的小圈子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梦想家,充满了对铜臭味的鄙视,我们的初衷都只是为了制作一款好玩的游戏,稍微有点起色,又多上一个梦想,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游戏。然后也就止步于此了。不求名不求利,但求构造一个“在我手中的梦想世界”,一座近乎虚幻的象牙塔。当然了,象牙塔内偶尔有浑水摸鱼的低劣作者,但是全素材自制的原创者也不在少数,这个现状不在这里展开赘述。创作游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你需要灵感,需要人手,需要时间,需要构思,需要磨合,需要沟通,需要制作,需要反馈,需要修改,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重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有在Steam免费发布游戏的想法。但是世事无绝对,还是有这么一批人的,这些人主要就是来源于象牙塔当中。或者曾经在象牙塔待过,现在还对象牙塔心存幻想。是时候点题了。如果你是一个完成游戏创作的独立游戏制作人,你决定在Steam(或者其他发布平台)免费上架你的游戏,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或者说,你应当避免走入怎样的误区?OK我承认这样装大头不是一个好的做法,但是姑且让我以一个“老前辈”的姿态来分析几句——毕竟国内真正做过“免费游戏”的团队,可能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你应当知道的第一点,你的所作所为并不会被太多人认可。上文说过,制作游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你用热情做润滑剂,这个过程可能变得开心有趣,如果你的热情不够,这个过程则会变得枯燥而苦涩。但是总而言之你无法回避做游戏辛苦的事实,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个是“痛并快乐着”一个是“痛而且不快乐”。你的游戏是有价值的,各项成本的堆砌造就了你游戏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二十万,可以是三十万,也可以是一百万,但是他绝对不可能是0。你的“免费”意图会让与你同行的独立游戏开发者认为你是一个疯子、傻子、呆子,有人会认为你是一个精神失常的富二代,有人认为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的神经病,也有人认为你是一个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智障白痴。好吧我承认最后一个可能是事实。(对夜呆这个称呼我已经不反驳了)总的来说,并不会有很多制作人赞同你的做法,甚至说,赞同你做法的制作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制作人会建议你,宁可定个最便宜的价格(steam/ app store销售最低价为6元)然后日常打折都不要免费。你可能会说,我做游戏又不是为了这些制作人,我是为了我的玩家诶。那么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玩家”并不会认同你这样的做法,认同你做法的玩家都是路人玩家。路人玩家路过瞥上一眼,哦,这里有个免费游戏啊,来玩玩。玩家数量+1,玩几分钟完了该骂骂该喷喷。路人玩家不会在意制作组的现状近况未来发展,当然了他们也没必要在意。他们严格,挑剔,甚至刁钻,比起某榴社区下清一色的一片“楼主好人”,Steam免费玩家更倾向于给你的游戏玩上5分钟,然后写上一连串的批评语甚至问候你亲人的话。你并不能说他们是错的,因为玩家的确有评判游戏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在你的免费游戏下体现,就成为了一种不认可。这种情况是令人伤心的,但是却是一定会出现的。你又说了,我不在乎,我不在乎那群路人玩家,我就是为了让喜爱我的核心玩家群能免费玩到我的游戏,他们也肯定会认可我的!是的,我的朋友,他们会认可你。“制作人先生乃当世豪杰,免费出游戏给我们玩,他一定很有钱。”哇哦,这可不是一句笑话,我的玩家群里就有人讲过类似的话,甚至还不止一个——连你的核心玩家都会认为你是一个“富人”,一个“不缺钱”的人。然而事实上我却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穷学生,为了做游戏我连兼职的时间都挤不出:)当然了,除开上述的群体外还有一群人,他们是核心玩家当中能够完全理解你的一批,你可以相信他们会毫无保留地认可你。这也可以说是免费策略下的意外之喜了——你收获了一小撮最忠心的玩家。但是,问题又来了,他们认可了之后,你如何继续做出让他们认可的新游戏呢?继续用爱发电吗?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了。你应当知道的第二点,你的免费策略并不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宣传效果。在《拯救大魔王2》发售前一天的晚上,我的朋友最后一次来劝我,让我不要免费,收费6元。我对他们说,我免费的目的不是为了钱,我只是想要我的作品被更多人知道。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只可惜,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你决定免费发行一款游戏,那么你必须认识到一点——至少在Steam——你的免费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用户流量!在游戏上架的前一个星期,你的游戏在Steam上的推广靠的是可能出现的首页推荐,如果你经营得当,那么获得热门新品推荐也会让你的用户流量增加。但是,请记住,首页推荐和热门新品都是给既成功者的正反馈,如果你已经爬上了通往成功的台阶,那么steam会给你一个助力;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最开始的新品上架你会获得一个固定的小条条,以及每个人固定拥有的5次曝光机会外,你能靠的只有口口相传!或者是Up主的试玩实况。我是非常感谢陆夫人的,他是我最尊敬的Up主。萍水相逢,却愿意试玩魔王并且发了特别有趣的实况。陆夫人试玩王二的游戏实况收获了8.0万的视频播放点击,而《拯救大魔王2》的总游戏下载次数也只有不过8.2万人次。当然了,没有Up主的视频转化率能达到百分之百,那么或许我们可以取个半值——四万。也就是说,八万二的魔王玩家中,可能有四万都是来自夫人的粉丝。(有朋友说对任何Up主来说50%的转化率都太高了,那么我们可以算10~30%的转化,如此一来也有1~2w的转化量,依旧对游戏的宣传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总之这个恩我一辈子不会忘。)然而,Up主的宣传毕竟是少数,有Up主宣传的免费游戏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你有幸邀请到一位愿意支持你创作的Up,这是你三世修来的福气。如果找遍全网,也只获得一些空头支票,或者连空头支票都无法获得,也不要灰心——这才是社会的常态。我们都是小角色。那么,没有Up主宣传推广的免费游戏与没有Up主宣传的付费游戏相比,差距如何呢?你可能会说,那当然是免费游戏多啦,不要钱诶,大家不都抢着玩嘛?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你必须面对的——这样做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流量。我们对比分析了免费游戏列表后20页与付费买断列表后20页发现,至少在steam平台,免费作品的自然曝光率和付费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差距,并且因为免费游戏无法入库,低价付费作品相比免费游戏有着可以喜加一的天然优势,在曝光率的竞争上,低价付费作品比免费作品还要更加占有。总结下来一句话,在Steam,你免费给你带来的曝光度,与你收6元给你带来的流量相比,后者,可能还要更大一些。&&你应当知道的第三点,一旦你决定免费,你就要做好颗粒无收的准备。你可能会告诉我,就像从前的我告诉前来劝阻我的朋友一样,“虽然游戏免费,但是我可以在下面放上一些捐助性质的DLC,玩家玩过游戏之后自然会来支持我们。”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它也是最初支撑着我坚持免费模式的理由。那是一篇讲述国外桃子园的文章,收获时节,果园主人在果园外放了一个钱箱和一个告示牌,牌子上说果园里的桃子几多钱一个,过路人中如果有想要桃子的自己摘,摘完了自觉将应交的钱放入钱箱当中……事实证明,假的,假的,都是假的!不要期望着你的玩家中有多少人会主动对你的工作进行捐赠,更不要指望说你可以通过不更改游戏内容的DLC创造营收。不存在的。《拯救大魔王2》五个月四百八十美金的收入就是例子——八万两千多玩家,愿意吃完桃子再付账的伙计只有不到0.1%。吃完桃子再付账?不存在的。不止如此,他们中的一小部分甚至还会骂你种桃子不甜。这就是我要说的第四点了。你应当知道的第四点,免费玩家并不都像你想的那样友好。我知道,所有的免费游戏作者都是奔着服务玩家去的。他们不在乎赚钱与否不在乎亏本与否,不在乎是否可以通过DLC创造收入,他们就在乎有没有更多的玩家喜欢他们的游戏。你们是这样,我也是这样。但是这个世界真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的——免费玩到游戏的玩家并不会对你的免费感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心安理得地玩着你免费发布的游戏,那其中更是有一部分人边玩边啐,“什么垃圾桃子,涩的。”然后冲过来把你的果园砸了。免费群体的通病在于,他们中的有些人,总把自己当大爷。在他们眼中,一切服务都应该是免费的,并且免费的服务下还应有五星的质量保证。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你的好意,稍有不爽就把你双手捧过来的一颗诚心扔到地上,踩上两脚,不够,再补上一刀。这部分人并不是Steam的主要用户,你在Steam的付费游戏下绝对看不见他们的评论,但是他们却是实打实的存在的——他们存在于Steam的免费游戏列表,他们评论着各式各样的免费游戏。他们大骂p2w游戏是业界耻辱,又一边辱骂完全免费游戏质量如何如何不堪。他们是毒瘤。或许我还可以为你列举第五点第六点第七点,不过我觉得没有必要了。四点就足够了。我想,这四点微小的经验,足以把你从“免费发布”的幻想中拉出来了。缺少认可,宣传无路,收入几乎为零,来自四面八方的扎心的评论无时无刻不在痛击你的灵魂。即使这样你还想着免费发布游戏吗?即使这样你还是认为,免费发布游戏是一种好的方法吗?醒醒吧,我的朋友。用爱发电发不长久的。你必须找到可以让你和你的团队为了这个理想不断奋斗的理由。这个理由绝对不是因为有一堆白吃白喝还骂你的免费用户。……既成尸体的免费游戏制作人不会站出来告诉你象牙塔外的世界有多么危险的,因为他们已经死了。已经封王的独立游戏制作人告诉你这个世界危险的本质你也无法听见的,因为他们已经站到了高处,他们的声音传不到你的心里。那就让我这个半死不死的免费游戏制作人来讲讲这些事情吧————如果不是因为我还尚在象牙塔,单单《拯救大魔王2》这一部作品的惨淡成绩就足以让我跳天台。我不想在离开象牙塔之后真的去跳天台。更不想见到其他怀揣着梦想的独立游戏制作人跳天台。愿世界上所有认真做游戏的游戏制作人,都能得到世人的认可。愿世界上所有认真做游戏的游戏制作人,都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啊,对了,我们的新作品《拯救大魔王:重生》于今早上架了Steam青睐之光,这是一个讲述遭遇不平等对待的异族奋起反抗,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个故事,或者对我们的游戏充满希望,那就为我们投上您宝贵的一票吧。青睐之光地址: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日志
参与此日志的讨论
已加入华人绿光页面: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div id="success-message" data-notify-position="top-right" data-notify-type="success" data-notify-msg=" 消息已经成功发送!">
<div id="failed-message" data-notify-position="top-right" data-notify-type="error" data-notify-msg=" 操作失败!请通知管理人员。">(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167被浏览108,561分享邀请回答577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在一周内让你的游戏有资格登上Steam
IndieACE椰岛游戏Wesley
[摘要]椰岛游戏的《汐》刚刚通过Steam的青睐之光,获准可在Steam上发售。从10月23日提交申请到10月30日绿光通过,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工作室的创始人Wesley在本文分享了他们做青睐之光的整个过程。最近我们的游戏《汐》刚刚通过Steam的青睐之光,获准可在Steam上发售。从10月23日提交申请到10月30日绿光通过,只花了一周的时间。近来希望到Steam上发布游戏的团队越来越多,为了给大家的绿光之路做些参考,我们和各位分享一下做青睐之光的整个过程。在一切开始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区的Steam用户到底有多少?这是个关键的问题,无论是卖游戏还是拉选票,我们都应该先算算这个重要的总数。其实Steamspy上是可以查到答案的:Steam全球总用户数大约是1亿4千200万左右,2周内活跃的用户是2900万,而中国区用户占全球用户的4.29% 。那么我们可以推算出,中国区的Steam用户大约是:总数在600万左右,活跃用户120万左右。数字上看起来很可观:假如我们能把游戏卖给其中的一半用户,那对一个国产单机作品来说,就是极其优秀的成绩了&#8212;&#8212;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Steam中国区的大量用户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区的用户数排在全球前五,但人均游戏保有数量却很可怜:中国区Steam用户大约有600万,每人平均只拥有6.65款游戏,只有美国区的零头(美区是36.35款、俄区18.21款);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大量的中国区用户把他的游戏时间贡献给了极少数的几款大型在线游戏(例如Dota2、CS等),他们是不爱买新游戏的,更何况是一款小规模国产独立游戏。所以,目前如果要做一款卖得不错的Steam游戏,一定要做全球玩家都有可能买账的那种,否则销量会非常有限。同样的,在我们为游戏申请绿光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样的用户生态,虽然中国区用户数量可观,但基本上可以认为,大量的用户无法在绿光上投票(或投票意愿不足),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只拥有1、2款大型在线游戏且只玩它们的玩家(不关心绿光游戏、投票可能性低);所有游戏都是通过其他渠道购买CD Key而非直接在Steam上支付的玩家(没权限);只玩Steam上F2P游戏的玩家(没权限)……Steam官方定义了一个Limited User Accounts的概念,简单来说,没在Steam上花过钱,就没资格在绿光上投票,这也让在Steam绿光上大量刷票变得很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实际上要做的是:把在Steam上买过游戏、并且愿意发现新游戏的玩家们找出来,打动他们投票。目前这不算难。进入绿光排名前100的游戏,都会成为被青睐的候选游戏,有可能最终通过绿光。而进入前100大约需要500~1000票左右,这个数量的投票,通过在中文Steam社区中宣传,是很容易拿到的。但我不建议你用非常偷懒的方式,草草准备材料、随便发个帖子就不管了,虽然在如今国内团队作品还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这样做事可能也会奏效,但如果你从绿光阶段,就开始认真思考和你的目标用户群、整理和准备宣传材料、给后续的测试和推广探路…这对于你更具体的理解你的目标用户,是很有帮助的,也会帮在之后节省很多时间。所以我建议至少先认真地准备以下内容:1,游戏预告视频:常见的做法是准备一个表现游戏氛围的视频,以及一个表现游戏玩法的视频;这是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认真修改、呈现你游戏中最吸引人的部分:美术很好?玩法有意思?氛围独特?……你的卖点一定要在视频里交代清楚;关于怎么做视频,大量的游戏和电影预告片提供了极佳的范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Steam绿光的视频链接用的是YouTube,考虑到国内的网络状况,建议你做一个英文版视频传YouTube用于海外宣传、做一个中文版视频放在国内视频网站给国内玩家看。2,挑选过的游戏截图,图要尽量好看。挑选的原则和视频是一样的:呈现你的卖点。3,可读性比较强的游戏介绍、团队介绍。找表达能力好的人来写,别写废话和陈词滥调。写好以后把它翻译成英文,让英语为母语的游戏玩家修改好,今后都可以作为游戏的英文介绍材料使用;另外,也建议准备俄语、葡萄牙语的版本,因为Steam上真的有很多来自俄罗斯和巴西的活跃玩家。4,建议建立一个团队公用的Steam账号,花250人民币购买Steam Greenlight Submission Fee,以开通在greenlight提交产品的资格(顺便说一句,这个费用最后会由Steam捐给儿童慈善机构,所以单纯想捐钱的玩家也可以买一买,当是给G胖积点德= =);团队作品的提交统一用这个账号,方便管理。5,强烈建议在绿光页面设置好你的Google Analytics ID,这样你就能在整个绿光进行的过程中,统计各宣传渠道的实际效果,这个统计结果能给你很多宣传上的启发,在今后作为一个重要参考。6,把现有的材料,如图片、视频、介绍……等等,整理成一个宣传包,方便在宣传的时候发给媒体以及合作伙伴使用,一些常用的材料放到这个包里去,可以减少别人的工作量和沟通成本(比如可编辑格式的团队和游戏logo、900×500大小的游戏标题图、游戏海报、绿光链接二维码等等…);以团队的身份写好宣传文案的模板,方便在宣传开始后发布到各个平台和社区,注意根据各平台和社区的属性与气场对材料内容进行增减。保留模板的好处是以后也可以重复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变化。在这个准备阶段很多杂活可以顺便干掉了:在此时预先整理好今后各种常见场景(如微信、媒体、微博等)的常用材料,可以大大节省你今后的时间;可能你的游戏官网也可以在这个阶段顺手建设一下,Steam有一个官方的绿光Widget生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生成的小牛皮癣,挂在你的游戏网站上;和App Store不一样,Steam不会给申请绿光的游戏排榜单,游戏只会按照提交时间顺序展示在最近提交列表中,所以在你按下绿光的提交按钮之前,请反复检查你的材料已经完备、可以见人了。不要忽视青睐之光的自然流量,这些流量来自Steam社区中最活跃的用户,这群人喜欢有事没事就到绿光上看看有什么新游戏,好内容能为你赢得不少这群人的投票,但敷衍了事的材料是会被喷的。汐因为准备得比较充分还被一个陌生人夸了一下,还有一些小语种玩家主动发私信说可以帮忙翻译游戏。绿光页面准备好之后,就到了安利阶段。我个人不建议简单粗暴地到Steam社区各个群组里发Key拉票、或者采用只要投票就送游戏的方式拉票。首先,在Valve爸爸的眼皮底下发Key,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直接因此而申请失败;另一个原因,是这样发Key很难统计到底应该发给谁,一个路人路过的时候随手点了个Yes,你要怎么给他送Key?用这种方式也会丧失一个利用绿光宣传期来验证和接触目标用户的机会。所以大家要发key的话,还是在SteamCN这种民间社区做,不建议去Steam平台的社区组里发。回到之前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可能会为我们的游戏投票?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迹可循的。在申请绿光之前,我到Steamspy上查过中国区近期占有份额排名靠前的游戏,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类:经典的大型在线游戏(Dota2、CS)、地球人都在玩的主机游戏(GTA、街霸、老滚)、好玩的Free2Play游戏(Unturned、Clicker Heroes)、耐玩的独立游戏(以撒系列、战斗砖块剧场、饥荒)……最后那个种类是最有意思的,这类游戏在一般人群中知名度不算高,但是除了Steam官方的打折和推荐之外,大量的普通中国玩家,是通过谁的安利开始玩这些独立游戏的?(一般玩家发现游戏的渠道是什么?)我们随手在微博上搜一下“以撒的结合”,出来的第一个结果是这样的:没错就是活跃在各个视频网站的up主和游戏解说们…实际上,很多玩家都是通过他们的安利,接触到战斗砖块剧场、监狱建筑师、以撒的结合等等热门独立游戏的。从Steamspy的统计来看,这些游戏在中国拥有数量可观的玩家。于是绿光宣传应该找谁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了,我们最后是通过这几个渠道做的:1,核心玩家关注的媒体和社区(机核网、VGTime等)2,玩单机游戏(尤其是Steam游戏)的玩家常去的地方(SteamCN、杉果、游民星空等)3,游戏解说4,Steam热门游戏的贴吧再加上我们特地选在GDC China举办期间申请绿光,汐在这几天中会有很多线下演示和试玩的机会。我们印了一些宣传卡片,逢人就发,邀请前来试玩的游戏从业者们用自己的Steam账号投个票,还是很简单的。汐能在7天之内通过绿光,得益于这种短时间内集中的投票宣传。通过绿光时汐在Steam青睐之光上的排名情况是这样的,总共收获约一万票,赞成票数是四千多因为之前设置了Google Analytics,现在我们就能看出来自哪里的用户贡献最大。首先是SteamCN,聚集了数量可观的Steam正版活跃用户,基本上不会出现我在上面列举的账号无法投票的情况。建议大家把论坛帖子的内容写得尽量充实,把游戏截图和内的视频贴上去,显示出充分的诚意。然后是机核网,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机核网的用户质量极高,是页面停留时间最长、跳出率最低的一批用户。这大概因为机核听众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汐这个游戏了,今年5月机核网5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汐就在活动现场展出过;汐的开发者廖轶也曾经在机核的gamejam纪录片中出镜。机核的老司机们对开发者和游戏都相对熟悉,这种情况下,得到赞成票的机会也更大。所以,建议各位开发者在游戏的展示和宣传上千万不要害羞和拖延,在游戏开发阶段,找个适当的时候,拿出来给玩家看一看,无论是参加玩家集会也好、征集玩家测试也好……都是一个观察玩家行为、改善游戏设计的机会,又能够在受众那里提前建立熟悉感,对之后的各种安利行为大有裨益。最后要感谢游戏解说们在社交媒体上帮忙安利。其实不仅是解说,建议大家平时多留意游戏玩家群体中的活跃用户,尤其是那些掌握着话语渠道的朋友们:微博KOL、播客主持人、相关公众号主人……等等。如果有机会,把你的游戏给他们玩一玩、和他们当面聊一聊,或许会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收获。可能有人要问,那到底要怎么认识这些人呢…我只能说,调性相近的人终究会认识、需求强烈的时候必定要认识、如果你为人靠谱游戏好玩,总是会认识同样好玩的人、或者你也可以像Daniel Cook那样写一手好文章,全世界就都会喜欢你……这部分的事情,应该归于游戏本身以及团队成员的天然属性,而不是当做游戏宅天然不擅长的社交工作来做。因为你最容易调动的发声渠道,总是和你的气场调性、你的所知所长高度相关。想想你需要的资源和你自身之间,究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联系起来,有时候你就会豁然开朗。总而言之,Steam绿光的安利和其他所有的安利的思路是相似的,遵循同样的主线:给产品定位&#8212;&#8212;合理推测目标受众&#8212;&#8212;找到他们的所在地及影响他们的关键人物&#8212;&#8212;直接沟通和接触&#8212;&#8212;充分地准备宣传方案&#8212;&#8212;启动并监控效果&#8212;&#8212;有节奏的调整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传播路径,但无论是Galgame、恐怖游戏还是硬核动作游戏……如果你本身就是此类游戏的忠实爱好者,你一定清楚用户的喜好、也明白能在哪里找到他们;如果你恰好不是相应游戏的爱好者,也可以通过询问和调查迅速地了解。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现在,迅速抓住一个社群的核心点并不是难事。本来Steam的绿光如何做这件事,不需要用差不多4000字的篇幅来写,写一些小Tips可能也能满足需求了。但是把整个过程和思路分享出来,是希望给大家更多别的启发,顺便探讨一下像我们这样没钱也没资源的独立团队,在宣传上还有什么可能性。如果你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心得或者个人经历过的案例,欢迎直接在下方评论和我们做更多交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anisz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eam好玩的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