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出现没有炮塔铣床的坦克吗

未来的坦克还有炮塔吗?多炮塔坦克的兴衰之路
一、多炮塔神教的凋零(渣战绩)
法国的2C、英国的独立号都未能参加战斗
▲入侵挪威的NbFz5型坦克
德国仅有的3辆NbFz5型坦克参与了入侵挪威的战斗,一辆因机械故障被迫自爆,余下的两辆在1941年后参与了对苏联的战斗,被全部击毁。
▲图为北非战场上英国第1皇家坦克团的MK1坦克
英国的MK1坦克在北非对战意大利军队时表现尚可。当然,面对意大利军队拥有诸多段子的战斗力,任何一种坦克都能取得不错的战果。
▲在搭载M35布瑞达20毫米高射机关炮的AS42巡逻车支援下作战的意大利军队,看起来很生猛,当然啦,其真实战斗力么……呵呵。
至于苏联嘛,仅有的T100坦克和SMK坦克(一说各1辆)被一同编入了同一坦克连,战争中SMK坦克深陷泥潭被俘,T100坦克同样深陷泥潭,被抢救回来之后装上了130毫米海军舰炮,摇身一变成了SU-100Y自行火炮,该火炮至今仍在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展出。
▲库宾卡战车博物馆内的SU100Y自行火炮
排除了上面这几种坦克之后,真正大规模前线作战的就只有T28和T35两种多炮塔坦克啦。
1939年底,苏芬“冬季战争”爆发,拥有108辆T-28的“基洛夫”重坦克旅被作为主力直接攻击芬兰军队的“曼纳海姆防线”。可是表现简直惨不忍睹,书写了多炮塔战车史上最悲情的一页——在战争中108辆坦克在战斗中累计损失高达482辆次(含修复后返回战场的),平均每辆被击毁4.5次。苏芬战争“基洛夫”旅的失败彻底摧毁了步兵中央突破神话,以及作为这种神话支撑的多炮塔坦克。
▲被芬兰军队俘获的T-28,注意车上的万字符(1918年—1945年,芬兰军队与纳粹德国使用同样的标志)和芬兰迷彩
而另一种苏联给予厚望的T-35坦克也表现糟糕,到日,T35一共生产了61辆(含2辆原型车),在拉瓦罗斯卡亚筑垒地域阻击战中,装备T35的苏军第34坦克师的所有T35坦克就都丧失了战斗力。另外T35也没有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后来的照片也都是1948年的补拍。
▲被德军击毁的T-35重型坦克,该坦克装甲最厚处为35毫米,在1941年已经难以抗衡大多数反坦克炮的攻击。
事实证明,多炮塔坦克由于结构复杂导致其异常脆弱,难以统一指挥,多个炮塔和过多人员需要大量分散的装甲板加以保护,造成重量急剧增加,推进系统负担增大。
体型巨大无法集中配置防护措施,成员驾驶条件恶劣,且造价通常为其他坦克的四到五倍,可以简单计算的一笔账目就是,用相同的钱装备1辆5具炮塔的坦克呢还是装备5辆单炮塔坦克,显然后者更为灵活机动且便于生产。
新型反坦克炮的出现,更加加速了多炮塔“恐龙”的灭绝,所有T-28和T-35均在1942年退出一线部队。
▲目前幸存于世的T-35只有一辆,陈列于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从坦克的三大特性来看:坦克是火力、机动力、放火力的统一,不能光为了某一性能,而牺牲其他的性能,多炮塔坦克过多的强调火力,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红色警戒》中大家用的顺手的坦克肯定是犀牛坦克(机动、防护、火力三者最有效平衡)而不是天启坦克(虽然火力和防护较强,但机动能力较差)。
二战后期坦克的发展更表明了坦克本身就可以作为拦截突破者最有力的武器,承担起动态防御任务。
▲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表明坦克的作战形态已经彻底更新
就在T-28从芬兰前线黯然败退的同一年,天才设计师科什金另起炉灶设计的一种全新中型坦克在哈尔科夫制造厂启动了量产,它就是一代经典T-34,良好的战场通用性能使其产量达到8万辆之多……
▲T34系列一共生产了84070辆,其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虽然多炮塔坦克没落了,但整个二战期间,苏德双方奔驰在铁路线上的几十列装甲列车却延续着多炮塔战车的光荣和梦想。
二、多炮塔神教的复兴
二战后多炮塔一度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越战开始,美军发现战争已经不是二战时坦克与坦克之间正面大集群对抗,敌人变成了不断从四面八方跃出的手持RPG的越南人,在视野不佳的丛林地带,一个炮塔转得再快也不能兼顾四方,美国及其盟友纷纷改装自己的装甲车辆,使之具备向四面八方观察和开火的能力,恢复了多炮塔的特征。图为越战时的M113装甲车,车上安装了多个机枪塔。
现代坦克都是沿用了二战时期大规模坦克集群作战的思路而设计,而实际上坦克所处环境已经越来越多的转向城市战、游击战。在现代城市战这种立体空间作战中,坦克炮本身的射速和转速对于移动中的敌军士兵基本无可奈何,巷战中地面部队的推进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当今世界主力坦克的设计都是以冷战时期大规模装甲冲突为构想研发的,面对今天的城市游击战时往往力不从心
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控武器站开始出现在装甲车辆上,这实际上是一种布局灵活的无人炮塔,在一定程度上,它为多炮塔的复兴创造了技术条件,今天的战车完全可以使用无人炮塔,炮塔的损坏和更换,也可以使用模块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配备不同的火炮配置。
无人炮塔已经成了世界各国争相在坦克上安装的新玩具,图中是美国M1A2坦克的巷战附加组件,其中一个遥控武器站和装填手舱盖上的有防盾的7.62机枪实际上就相当于两个副炮塔,可以全向射击,及时消灭躲藏在阴暗角落里的RPG射手。
▲德国的“城市豹”,专为巷战研发改进,上部装有遥控武器站
所以个人认为,尽管多炮塔坦克已经在二战退出了世界舞台,但随着世界战争形势由之前冷战时期设想的两大集团大规模正面冲突转向反恐和游击战,装备多个遥控小口径炮塔的坦克应该会重新回归并发挥独有的作用,成为城市战中的攻坚利器。
多炮塔可以同时对付四周各处的游击队员,而且可以装备多门曲射武器(如榴弹炮,迫击炮等),对敌目标形成立体打击。
值得一看的是当今多炮塔的巨兽——约旦“约巴龙”自行火箭炮,在巨大的拖车上装了4座多联火箭发射器,威武霸气又带着科幻的既视感。
三、未来的坦克进化
也许今天的坦克又在渐渐走向多炮塔化,那么多炮塔之后更进一步的形态呢?小编认为最终将进化为垂直导弹发射战车。
航空母舰的威力展示之前,大舰巨炮主义是世界海军发展的主流,然而事实上海军舰艇从最初巨型战舰的几十上百个炮塔演变为今天驱逐舰的单一主炮。
如同战舰的演化史,在今天单一的坦克主炮似乎已经成为理所当然,二战之后主力舰艇的火炮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垂直发射器,或许最终炮塔结构坦克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坦克将不再有硕大的可旋转主炮,装备垂直发射装置的坦克将会成为主流,在保证车身低矮的同时拥有全向攻击能力,当然用于自卫的无人炮塔仍可能作为辅助火力装备在坦克上。
▲小编心中的未来坦克,装备垂直发射小型导弹,前部有自卫机枪
陆地“多炮塔神教”的兴衰之路系列终于写完啦,最大的感想就是武器的发展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再高精尖,技术再先进,如果不能适应所在时代的战场需求,大规模装备只能是劳民伤财而已。多炮塔坦克的凋零正是因为战场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致使本来先进且造价高昂的多炮塔坦克陷入了无用武之地。
而一款成功的武器,如同AK47和T34一样,正是因为其适合当时战场环境的需要,简单便宜找准需求,谁都用着顺手,才造就了这两种武器的传奇。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很多道理也是如此。
▲良好的环境实用性及简便的保养造就了一代传奇AK47
但是多炮塔寄托了人们对力量的期望,是工业时代塑造的特殊审美价值,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超出人类的日常经验。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电子是如何在那宽度只有几十纳米的量子隧道中奔流的,也不想去思考激光怎样在硬盘上纳米级别的凹凸上读取二进制数据。
▲芯片等电子产品的运作往往不能在人的脑海中形成直观地理解
更多人会选择能够亲眼见到的力臂运动、蒸汽喷射、弹簧往复;会去追忆那些更光辉,更为简单而能够理解的时代的技术,庞大的机械往复运转,电动机的尖啸中炮塔一同指向九点钟方向。
全体都有,放!千亿炮塔,千亿星辰!
于是,各种多炮塔装备依然在《星球大战》《钢铁苍穹》《命令与征服》等电影游戏当中频频出现,显然在网络时代和虚拟空间里,多炮塔神教定将继续“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极限战警2》里面的多炮塔坦克
▲《灭国战争》游戏中的“审判者”机动突击平台
▲模友YY的多炮塔坦克模型
(关注微信公众号:军事黑科技 获取最新资讯)
钻地弹,先穿透掩体再炸,不要以为有掩体就安全。
更多GIF动图,请关注后回复“现代武器1"
就可获得,更有多达200张武器动图看个够!
微信必读推荐!
★中国何时才能有?完虐“阿帕奇”的重型武直最早竟研发于40年前
★只要七分钟,朝鲜全境就在它面前"走光"
★察打一体机彩虹5号是如何追赶上美军“捕食者”的?
★老司机带你了解我国首枚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发射始末
★在军售这件事上,台湾竟屡屡重蹈印度阿三的覆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量子防务业务涉及军工领域,军民高精武器、技术均在市场大力推广
为军中技术、产品融于民用市场做不懈努力。
今日搜狐热点未来会出现没有炮塔的坦克吗?-周志宏glee的回答-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未来会出现没有炮塔的坦克吗?
再小的炮塔它也是炮塔,没有炮塔那就是把炮直接装在车体上,炮是不能动的,只能靠车体自身的动作来控制炮的方向和俯仰角度,这种设计早就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设计了。问问题的人是指无人炮塔?那应该是个趋势。未来的坦克炮塔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灵活。但炮塔上集成的东西大致是不会少的: 比如瞄准和观测设备、比如各种传感器、比如主动防御系统,当然还会有炮和弹药等等。因此炮塔不会做的太小。其实我觉得未来的坦克趋势是乘员越来越少,两个,一个,甚至完全无人和智能化,变成一个陆地无人战车,或者叫战车机器人。无论怎么变,炮塔总是在的。
瑞典S主战坦克是当今世界最有特色的坦克之一。它是目前惟一无炮塔坦克,火炮的方向调整由车体转动和液气悬挂系统调整来实现。由于火炮固定安装,因此坦克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只能短停射击,而且只有改变坦克方向才能转移火力,难以对付突然出现的侧后方向的目标,此乃S坦克固有缺点。但由于火炮固定,可较容易实现自动装填,因此火炮射速快,达到10—15发/分,还可减少1名乘员(只有3人)。30年来瑞典陆军始终选择组合动力作为S坦克的发动机是由于坦克对发动机有较高的多方面要求。它要求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扭矩特性、冷起动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其他性能。坦克发动机使用轼率范围较宽,而且坦克大部分时间是在低功率工部分下行驶,这就要求发动机具有很好的部分功率油耗特性。而无论是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都不能全面地满足坦克战术使用的要求。S坦克采用组合动力,可以说是一种折衷方案。s型坦克按照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坦克,而是坦克歼击车。它产生的背景是冷战时期,为了歼灭大量的苏联坦克而研制的。它几乎只有歼击坦克的功能(依托林海雪原的地形,进行防御性的任务),和真正的坦克相比,在战场突击、掩护步兵、巷战等方面较弱。冷战结束后,这样单一任务的坦克已经不再合适了。另外现在的坦克战非常强调运动中歼敌,也就是在敌我双方都高速行驶的时候开炮击毁对方。而s型坦克的火炮必须靠改变车身方向才能对准敌方目标,这样无法一边正常行驶,一边开炮。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有这个先例,也就判了无炮塔坦克的死刑!以后不会有无炮塔的主战坦克的!
不请自来的??关于未来坦克我作为一个只关注军事不发表意见的伪军迷,本来是不适合发表想法,但是毕竟是幻想的事物,说说自己的妄想又不用负责,顶多图个乐,借这个问题讨论一下下一代或者未来坦克发现路线,大家轻喷,多谢了。坦克的基本构架坦克的几大基本标准,组成了它的基本构架,机动、火力、防护、信息化是最为人熟知的四大标尺,衡量坦克是否优秀基本都是参考这四个数据来断定的,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本人的未来坦克幻想,并以此回答问题,也算是给自己个答案与念想。一,动力以目前世界发动机的技术概念来讲,依然脱离不了,在坦克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最为重要的指标。那么未来坦克的动力,必然有三种趋势;一是追求最大输出功率,二是发动机小型化,三是研发新种类发动机。第一类最省时省力省财,也是大多数国家的追求;第二类是从战斗机得来的灵感,小型化,可以多装一台发动机,只要电子系统控制得当一边履带一台动力,自然比现代坦克快;第三类则是比较梦幻的了,我说的这种发动机并不是说当代输出方式的发动机,而是新能源发动机或者说是新动力输出方式的发动机,新能源发动机是这类里面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因为这个领域大家都研究了很久,出成果不难,至于核动力的……大家度娘苏联核动力坦克就知道为什么我不提了,??;新动力输出方式发动机就更加没谱啦,人类至今发现可用的能源就没有超脱现有的输出方式的,更不要提技术成熟的可靠发动机了,这个太未来,就不谈了。总的来说,个人倾向未来坦克采取发动机小型化或者新能源,毕竟更加稳妥现实。二,火力现代主战坦克的口径都是120与125毫米之中选一个,所用的技术没有代差,只有工艺以及技术种类有差别,再一个就是选用的弹种不同,基本上务实一点的吹破牛皮都不会说是一炮几辆同代主战坦克,除了隔壁的棒子和大和,因此未来主战坦克的火力变更也逃不出三个基本选择;更换更大的口径,研发新弹种,以及区别与当代的新型坦克炮。毛熊的阿玛塔号称第四代主战坦克选用就是更大口径的140毫米滑膛炮,口径即是正义,这句话放到现在依然不过时,毛子的电子信息技术劣势是传统,这种体现火力的杀器,丝毫不含糊,口径的加大代表穿深的质变,只要配合适合的弹种,能击穿所有三代主战坦克并不夸张,但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小,炮塔虽然是更加智能化的无人炮塔,可是140毫米的巨炮让阿玛塔的高度比所有三代主战都高一大截,这表示受弹面反而比三代主战大,即便有主动防御系统,可那是防RPG和攻顶导弹用的,炮弹的速度可不是它能拦截的,如果在信息化和防护方面没有跨代的领先,现代主战坦克的猎歼一体化的火控系统与125毫米贫铀穿甲弹,能让大口径的优势荡然无存,这从侧面其实已经反映出120-140毫米已是口径的极限,变更大口径意义不大。第二个选择不言而喻,理同前面的说辞,技术大家都有,能跨代的弹种,真的没怎么听说过,而且适配同口径的火炮,能想象得到的弹种都不会出现一力降十会,一炮毁所有,因而我不怎么认同研发新弹种,毕竟我们已经运用了人类已知所有元素来研发弹种了。最后的选择我想认同但不敢认同,目前已知的在研的新炮种比较成熟的就是电磁炮,它以初速度惊人毁伤威力大弹头质量小而闻名遐迩,但它是为了舰炮而研发的,它的总体积太大了,又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且维护复杂困难,本身坦克就这么大,一台发动机已经是醉了,再来些发电机和电磁设备,那更是不用说,炮、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坦克车身的融合也是前所未有的课题,相比传统的滑膛炮、膛线炮,电磁炮就是像未来穿越回来的武器,可遇不可求啊,除非动力输出端是核动力,可是……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已发现第四代坦克的火力方面已经不是未来研发最重点了,更多还是其他方面的变革,要不然鹰酱也不会准备把现有的艾布拉姆斯M1A2升级为M1A2 SEP V2,尽管造价逼近战机的几千万,却只升级电子系统不升级火力。这不代表不用更新迭代,新一代主战坦克所要面对的威胁不仅仅只是敌方坦克,更多的是城市战争和空中威胁,这就要求主战坦克火力多样化,加装综合武器遥控塔,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升级新一代激光武器加强软杀伤,防空导弹也是不二选择,减少空中威胁,等等其他方面的火力强化也是新一代坦克的必然趋势。三,防护主战坦克发展到现在,防护已经是极尽所能,有被动防御和主动防御两个板块。被动防御又叫物理防御,大部分主战坦克都是复合反应装甲,配合炮塔外形来增加换算成垂直均质钢板厚度值,这个方面下一代或者未来坦克变化不大,一样的道理,人类极限,没有新物质出现或者说新装甲研发缓慢,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前有瑞典抛砖引玉,后有我们发扬光大;瑞典最新研制的坦克外表光洁有涂层,造型靠拢隐形战机各种棱角,这引申出了一个概念,利用外形和涂层以及发动机降温降噪来减少雷达探测距离,完成静默突袭,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噱头,但我觉得未必,现代战争的模式和探测仪器的发展都给坦克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坦克陆战地位受到了巨大威胁,但战争依然无法脱离陆战,那么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就依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至少近50年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就是保持坦克不惧所有威胁攻城略地的无上战力,那么作为新一代主战坦克,既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劣势,那就发挥自己的优势。说到这就要说说防护的另一面盾,主动防御系统;主动防御系统是坦克面对城市战争和空中打击而催生的一种防御手段,也是下一代主战坦克必装的防御系统之一,它的作用类似导弹防御系统,在来袭RPG和空对地导弹击中自己之前,发射爆破物,于车身前几米出提前引爆威胁物,之所以会有这个防御系统被研发,其实也是突出了当代坦克的无奈,那就是空天一体化的探测系统和C4ISR数据链信息处理系统,使得坦克这种陆地巨兽犹如脱光的美女,暴露在所有敌方视野之中,一旦被点灯,必死无疑,能逃出生天算是奇迹了,这也因此使得主动防御系统如今成了下一代主战坦克一大防御板块。正如前文所说,锲型外形加上隐身涂层,再配合主动防御系统,完成战略战术突袭任务简直了,爆炸伤害好吗;如此防护下,强力袭击,全无后顾之忧,底气十足,完成闪电战不是梦。四,信息化这里的信息化并不单单指的某个电子设备,而是整个系统。不管是猎歼一体还是红外以及夜间探测,都是为了能电灯并消灭敌方而存在的;车载探测雷达,地面雷达,空中预警机,太空卫星,也是为了能电灯并消灭敌方而存在的,因此我们的下一代坦克除了自身探测设备的升级,更应该成为整个军方信息收集过滤并处理的一个节点,能保全自己并为胜利做出强有力的支持。这方面我很迷,所以有些观点略显陈旧,说法很大众,但我希望更进一步;比如说使用AI辅助车组乘员判断局势和处理各种情况,用AR技术来优化战术动作和简化操作程序,用触摸屏的操作台,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以上也是喜爱科幻的我的一种野望吧,中国军工也请超前一回吧??。五,其他我心目下一代主战坦克造型科幻,其实是为战斗力服务的,在这小节,说说半埋式武器站和坦克更加激进外形的一些想法。前文已经说过了我的一些关于外形所带来的战术,那么半埋武器站或者说装备内置就很有必要了,这样即漂亮,又能达到战术要求,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外形,如果可以更加放肆设计,车体不一定局限在传统造型,可以利用仿生学来重新构建车体外形设计,类似机械狗可以行进在任何地域地貌,履带与机械足臂结合,这样的全地形通行,能更加完美执行静默突袭的战术要求,达到战役预期,当然了,毕竟来自于我的YY,也许未来会实现吧。结语其实作为一个坦克世界的玩家,是知道很早以前就有无炮塔的坦克的,但大多数无炮塔坦克都是作为反坦克歼击车来使用,比如美国的E系列,德国的绯迪南,苏联的su-85以及后续型号,瑞典的Strv系列,都是经典坦克。但新时代的技术进步以及战场模式使得坦克不可能站桩输出了,再者车体肯定比炮塔转向慢的,我认为大概率不会有这样的设计出现了。结束之前希望有人喜欢我的幻想设计,谢啦。
17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中国未来坦克无炮塔:1人打仗1人开车军情-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1,020
播放:1,090
播放:2,387
播放:4,533
播放:5,129
播放:5,136
播放:2,845
播放:3,489
播放:4,975
播放:10,445
播放:23,984
精选视频号
播放:1,145鎮ㄧ殑浣嶇疆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炮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