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在旋转炮塔怎么旋转时使用的是什么动力

坦克炮塔靠什么动力转动,是电动机吗?_百度知道
坦克炮塔靠什么动力转动,是电动机吗?
二战前的坦克,因为刚刚出现,技术不完善,炮塔的转动是用人力的,靠不同齿轮的啮合来调节转速。二战中坦克大发展,同时随着装甲和火炮的增厚变大,炮塔也越来越重了,所以便有了液压助力的炮塔转动系统,依然以人力转动为主,但也出现了电机动力。二战结束后,各种电子设备的应用要求炮塔旋转要精确和快速,人力已无法满足,所以电机动力便被大量引入,坦克炮塔的转动正式进入了电时代。
采纳率:43%
液压和液力伺服电机,液压是中弹后手动时候,电动是主要,减轻乘员负担~
还有一种方法:当坦克左右履带速度不一致时,炮塔即可转动。
液压和电力传动的都有。
应该是伺服电机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电动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716|回复: 15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161精华0UID帖子金钱22954 威望0
Lv.6, 积分 3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3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36 草
坦克的炮塔驱动共三种,人力,电动,液压,其中D系大部分坦克采用了液压驱动,英美系大部分是电传动,毛子的坦克由于战时的原因实际上在IS3之前的坦克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电驱动的,其中液压驱动炮塔转速和发动机功率有关,静止状态发动机满功率运转炮塔转速最快,电驱动炮塔转速恒定,二战时炮塔转速最快的是谢尓曼,而虎式的炮塔远比游戏中转动的快,至于最慢的,你觉得手摇的T34能转多快?毛子,你特么又坑我。元首招你惹你了
(38.8 KB, 下载次数: 0)
09:09:03 上传
下载次数: 0
(33.21 KB, 下载次数: 0)
09:09:03 上传
下载次数: 0
(105.48 KB, 下载次数: 0)
09:09:02 上传
下载次数: 0
(52.52 KB, 下载次数: 0)
09:09:02 上传
下载次数: 0
(63.89 KB, 下载次数: 0)
09:09:01 上传
下载次数: 0
(41.02 KB, 下载次数: 0)
09:09:01 上传
下载次数: 0
猪是的念来过倒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9积分43454精华0UID帖子金钱19943 威望1
Lv.10, 积分 434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46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893 草
我和水晶燕看看
&我和水晶燕看看 二楼完工&
顶贴起哄看撕逼,早晚水到驴十一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161精华0UID帖子金钱22954 威望0
Lv.6, 积分 3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3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36 草
大家猜猜最后一张图是什么坦克
&但是有一点不同,就像T-34*和T-34。。。&
&当时是在二战之前,国民党从法国进口的,当时进口了好像是50辆,后来用这个坦克做到了公认的最早的步谈协作,C系1级,F系1级好像都是这个&
:F系的呗,当年卖的不要太好。。。&
:具体是那辆拖拉机呢?提示一下,在张学良的东北军里装备过&
&1级拖拉机&
第三施工队队员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2671精华0UID帖子金钱50597 威望1
二雷始终不肯放弃治疗,真是头疼!!!
Lv.8, 积分 126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329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1614 草
毕竟是毛子做的游戏,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虎式到了43年就已经过时了,开始被黑豹和虎王取代了&
:你没说到重点,虎式见过59吗,照片都没见过吧。。。&
&黑德系也太狠了,元首的表面硬化装甲呢?元首的王牌车组呢?元首的射程呢?好好的老虎被黑成狗了&
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2860精华0UID帖子金钱4961 威望0
Lv.6, 积分 28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0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别吐槽游戏狠历史
请勿喷历史会平衡
我觉得这个对子今年挂我家门口挺合适,然后把我雪藏的人力微型三轮车摆在那,再插一把珍藏的AK47,电动的哦。
&你家在哪,我去参观留念&
&丧病的反坦克锉刀&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798精华0UID帖子金钱28792 威望0
Lv.5, 积分 17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0 草
毛子不黑德根咸鱼有什么区别
【外部图片】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3276精华0UID帖子金钱5178 威望0
Lv.6, 积分 32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50 草
最后那辆车,名字叫不出来,可是车后那个板子我认识,因为我曾经打到那板子,没伤害!
&那玩意本来就只是贴图,真实的也只是铁架而已&
不灵不要钱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80积分15804精华0UID帖子金钱38304 威望4
给钱也不灵
Lv.8, 积分 158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96 积分
UID帖子威望4 多玩草1289 草
区区几段话彰显楼主知识渊博or百度大法好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10积分10精华0UID帖子金钱480 威望0
Lv.1,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89精华0UID帖子金钱619 威望0
Lv.3, 积分 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但是有一点不同,就像T-34*和T-34。。。
&请无视我&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89精华0UID帖子金钱619 威望0
Lv.3, 积分 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发错地方了(擦汗)
北区ID:cyf1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2221精华0UID帖子金钱5126 威望0
Lv.5, 积分 22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260 草
我和我的水晶燕看看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70积分8280精华0UID帖子金钱15174 威望0
Lv.7, 积分 82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0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90 草
现代坦克炮塔10秒转一周都是很难的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7135精华0UID7089093帖子金钱11362 威望5
Lv.7, 积分 71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65 积分
UID7089093帖子威望5 多玩草8 草
虎式转一圈45秒,8度/秒。。你怎么得出比游戏里快的结论?
LZ直接复制粘贴1年前的帖子,都没查过资料就发了吧。。又来误导
12:43:44 上传
12:43:44 上传
游戏里24度/秒 转一圈也就15秒。。
12:43:44 上传
你说虎式现实中比游戏快?游戏虎式炮塔中转一圈有50秒吗?
本帖最后由 吞噬狂魔 于
12:45 编辑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051精华0UID帖子金钱6755 威望-1
Lv.5, 积分 10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9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50 草
最后一个应该是法国一级雷诺吧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猴年新春勋章
猴年大吉,猴年行大运!
365天!天天有你
连续签到1年即可获得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坦克炮塔是怎么旋转的
坦克炮塔是怎么旋转的
09-12-31 &匿名提问
  基本解释: 一种全履带装甲战车,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具有优良的越野机动性、坚固的装甲防护、强火力和强大的突击能力,有的带有穿甲弹。  详细解释:英语tank的音译。亦称“ 坦克车 ”。一种全部装甲、有旋转炮塔并配有导弹等武器的履带式战车[编辑本段]坦克的发明  乘车战斗[1]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明朝戚继光等人发明的战车更是进一步将火器搬到了运载工具上,初步实现了防护、火力、机动三位一体,是历史上最接近坦克概念的武器,可以说是坦克概念的鼻祖。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 “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坦克的分类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5毫米,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定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 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  最重的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 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50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轻型坦克只有10-20吨,多为水陆两用坦克,装有85毫米口径的火炮,主要是用于空降或陆战队使用。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坦克的“陆地巡洋舰”这个雅号也是这么来的。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 60年代以后,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习惯上把在战场上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取代了传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任务的坦克,如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喷火坦克等,统称为特种坦克,多数是轻型坦克(但大部分国家,将支援作战用的轻型坦克,仍保留轻型坦克的称呼)。  同时跟战斗机一样,根据生产年代和技术水平,坦克也被分为三代。从一次大战出现坦克到二次大战中期,主流的坦克类型被称为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战中期到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称为第二代坦克;60年代-90 年代研制的坦克被称为第三代坦克(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的划分方式也是从第三代坦克开始)。  目前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主要是80年代以后研制的,其代表有:苏联/俄罗斯的T-72 / T—80、美国的MIAI / M1A2、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2、法国的勒克莱尔、以色列的梅卡瓦4和日本的90式等。  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时,最大速度72公里每小时,载有2-4名乘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 105-125毫米口径火炮,直射距离一般在米左右,射速每分钟7-10发,弹药基数为42-65发。通常采用复合装甲或贫铀装甲,部分还可以披挂外挂式反应装甲,并多数装备了导航系统、敌我识别系统、夜战系统,以及三防系统(防核/防化学/防生物)。  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 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坦克技术的提升,并伴随着坦克作战思路的改变,世界陆军开始了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德国、苏联、英国、美国为主要代表,德国将军古德里安更是机械化作战思想及战术的创始人。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 700毫米。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生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  两栖坦克两栖坦克又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备及能通过水障碍的坦克”,部份轻型坦克及经改造的中型坦克有此功能。 装甲架桥车大部分装甲架桥车需要在敌人的炮火下进行作业,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装而成,车体装有架桥装备。 扫雷坦克扫雷坦克就是装有清除地雷装置的坦克,用于战场上排雷开路任务,而扫雷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种,现在的扫雷设备大多可直接安装在战车上在必要时使用,不需额外编组。 喷火坦克喷火坦克是二战至越战时期出现的坦克衍生型,主要分别是它把主炮或机枪移除,改为射程可达数十米的火焰喷射器。但由于作战模式转变加上喷火器的使用有其限制,越战后逐渐式微,但火药技术的进步使得纵火可用火箭达成,俄罗斯曾设计了一款在T-72的底盘加上多管火箭发射器的纵火战车。 步兵坦克步兵坦克是指在现有坦克基础上加装载员舱而成的坦克,其特点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强大火力和装甲防护,又可搭载少量步兵进行突击及近战支援。目前仅见乌克兰在 T-72和T-84的基础上研制出两种现代步兵坦克。以色列也曾将多款坦克改装成可搭载步兵,但由于其以机枪代替火炮,严格来说只能称为重型步兵战车。巡航坦克 又名巡洋坦克,概念与巡洋舰相似,具有高移动速度及良好机动性,配备机枪及小口径火炮,可支援步兵进行突击或小规模侦察,亦胜任多种任务。[编辑本段]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T-34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德国坦克在二战时一般装备有大火力优势的88毫米滑膛炮,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 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 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编辑本段]坦克的成熟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KV-1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德PzkpfwIII式中型坦克、PzkpfwIV式中型坦克、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3、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95式、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可视为无旋转炮塔的坦克),如SU-76,III号突击炮、IV号突击炮,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性较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编辑本段]战后坦克的发展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现代坦克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坦克(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坦克(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坦克,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口或大口径火炮或同轴机枪。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
(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誉,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有些现代坦克的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坦克最早的时候机动性不强,但是被英军用于战场后,坦克显示了它的威力,但是随后的时间了,德国人注重研究坦克,所以德国人的坦克相当厉害,豹式坦克,虎式坦克,这下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
坦克的由来 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巨大的活动钢铁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场的“陆地巡洋舰”——坦克。它有28吨重,乘员8人,侧外呈棱形,在两侧炮塔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000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有几只信鸽,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络。 这次参战用的59辆坦克是在极其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辆进入战斗出发地,其中14辆按时出发,9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辆陷入泥潭内难以自拔,只有9辆冲进德军阵地,向纵深突进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这样几个原因。当时英国在世界称雄是靠海军,海军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舰。坦克一问世,就好比威力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和机枪都是从巡洋舰上拆下来装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坦克称为“陆地巡洋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又叫坦克呢?据说英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来人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英国是第一个使用坦克在战场上的国家,当时的坦克主要是为了克服其间,西线战场上僵持不下的壕沟战局面。但是初期坦克的表现极差,可靠性差、底盘没有独立悬吊系统十分不舒适造成官兵晕眩呕吐、操控环境非人性化,军人抱怨连连,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也开发出他们自的的坦克加入战场。只是在战争结束前并未发生多数坦克在战场上对决的场面。
在两次大战期间,坦克的运用与编组方式在各国兴起广泛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大致上分为两派,一派的意见是认为坦克应该是支援步兵的一个系统,因此需要搭配步兵部队的编制与作战型态,平均分配给步兵单位指挥调度。另外一派的意见认为坦克应该要集中起来使用,利用坦克的火力、防护与机动力的三项特性作为战场上突破与攻坚的主力角色。前一派的意见在当时占了大多数,后一派则以德国代表。
德国在初期的战果让各国领悟到坦克的运用应该加以集中,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而集中坦克使用之后,相对应的火炮支持,补给后勤和运输系统都需要跟着改变,这些在战争中学习到的经验彻底改变日后的战场型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为了对付已经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德军,减轻己方伤亡,英国人首次在战争中使用了代号为“游民”的坦克。这种坦克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车型,在两侧装有不同于现代坦克的环形履带。坦克的运用,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壕成为虚设,坦克可以轻松的突破挖有重重战壕的防线,从容的应付士兵手中的轻武器,为己方步兵突进掩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6-18毫米厚,但是当时的反坦克武器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德国人用77毫米的榴弹炮进行反坦克作战。由于坦克在当时是新式武器,不少国家没有找到应对它的办法,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坦克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坦克为首的大量机械化装备应用与战场,开辟了机械化战争的时代。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坦克为首的机械化陆军装备在每个国家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由于传统因素和军队保守人士占据着军队的主要位置,陆军的机械化革命使用无法进行下去,只有少数国家重视到了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里德尔哈特率先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一些具有思辨能力的军官敏锐的洞察到了这一点,大力建言发展机械化装备。在这一方面,德国人做的最好。德国古德里安将军通过探索坦克的作战方法,总结出了闪电战作战理论。该理论的大致内容是使用坦克、作战飞机等机械化装备,对敌方进行突然的袭击和坚决的打击,深入敌国纵深,实行包围迂回,分割和消灭敌主要作战力量,瓦解敌方的防御力量,在敌方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闪电般的击溃敌人,从而结束战争。闪电战理论的成功运用,让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在战争初期,被德国人闪击后的国家深刻的领略了德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威力。二战中,德国人的三号坦克、豹G坦克、虎式坦克享誉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坦克的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峰,在二战中,多次出现了数千辆坦克交战的战役。在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进行过激烈的坦克决战。坦克广泛的运用于还不仅局限于世界大战,在后来的局部战争中,坦克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阿以双方大量的投入了坦克和装甲车辆,进行了二战结束后较大规模的坦克交战。1991年,美国人为了将伊拉克彻底赶出科威特,在72小时的沙漠军刀地面作战之中,以坦克装甲车辆和武装直升机为主的陆军突击力量,沉重的打击了伊拉克的装甲力量,为美国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创造了条件。在这期间,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一战扬名,成为陆战战场的主角。1999年,俄罗斯当局为了彻底平定车臣反叛分子,以T-72坦克为主要的装甲突击力量为进入车臣地区,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战绩,但是坦克在城市作战中为步兵提供了绝佳的防护力。在后来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坦克不仅没有像某些人预言的失去传统地位,反而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坦克是一种装备直射火炮,拥有自行能力和防护能力的装甲战斗车辆。目前,坦克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坦克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这一期间的坦克重量多为20吨左右的轻型坦克,装甲厚度一般在6-18毫米厚,装备火炮的口径较小,代表型号有英国的游民坦克、德国的三号坦克等。第二代坦克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至50年代末期的的坦克,这期间内,人们根据坦克的重量、火力和执行的任务划分为重、中、轻三个级别的坦克。这期间的杰出代表有美国的M4谢尔曼轻型坦克、英国的马蒂尔德巡洋坦克、前苏联的T34系列坦克、德国的豹系列和虎系列坦克、前苏联的T—55坦克。通常,重量在10-20吨、装备火炮口径在85毫米左右的坦克是轻型坦克,重量在20-40吨,装备火炮口径在100毫米左右的坦克是中型坦克。重量在40-60吨,装备火炮口径在120毫米左右的坦克是重型坦克。在这期间,各国将坦克分为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像英国这样的传统殖民国家,还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第三代坦克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80年代的坦克,第三代坦克就是目前的主战坦克。60年代以后,各国把重型、中型坦克通称为主战坦克,各国根据实际需要不在发展轻型坦克。主战坦克一统坦克世界,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主要武器。第三代坦克的重量在40-60吨,通常装备120毫米口径的火炮。主战坦克(第三代坦克)的性能良好,防护力普遍提高,火力增强,代表型号有前苏联的T—62、T-72,美国的M60坦克、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英国挑战者坦克、德国豹1、豹2坦克、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日本90式主战坦克、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主战坦克已经成为衡量各国陆军战斗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一。坦克的命名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坦克是用著名军事人物来命名的,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M1艾布拉姆斯坦克、M48巴顿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前苏联的IS3斯大林重型坦克等。还有的坦克使用动物来命名的,比较著名的有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的豹系列坦克、虎式坦克和鼠式坦克,意大利的公羊坦克。(豹G中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投入使用,该型坦克的服役为德国机械化部队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服役的虎式重型坦克装备88毫米口径的火炮,正面装甲厚度进一步提升,在投入苏德战场后,苏联人发现原有的T34/76坦克已经无法从容应对,转而发展T34/85坦克。虎式坦克有一些发展型号,比如虎王系列,虎式重型坦克在著名的阿登战役中发挥了作用,虽然没有从整体上扭转德国战败的命运,但是虎式坦克已经成为二战中最经典的坦克,它成为了二战中最强坦克的代名词。鼠式坦克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坦克之最,它是纳粹德国集当时所有装甲工业精华所生产的、为挽救德国战败颓势的重型坦克。鼠式坦克长9米、宽3.67米、高3.66米,重达188吨。鼠式坦克装备150毫米口径的火炮,正面装甲达到了200毫米,后部装甲160-165毫米、侧部装甲80-180毫米、炮塔装甲240毫米、车体装甲上部装甲100毫米、底部50毫米,成员6人。鼠式坦克虽然装甲厚度大、吨位大,但是仍然有一个不错的机动能力。鼠式坦克速度在每小时20公里左右,航程在190公里,爬坡度30度、垂直过墙0.72米、涉水深2米,可越过4.5米宽的壕沟。鼠式坦克无论在火炮口径、装甲厚度、吨位上,在当时都创造了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是战争末期生产的,只生产了3辆样车,还没有来得及投入实战,德国便战败了。)前苏联、日本、瑞士在命名坦克时,通常以坦克的定型年份来确定,如前苏联的T55、T62、T72、T80、俄罗斯的T-90、日本的74式、90式主战坦克,瑞士的PZ58、PZ61、PZ68等。坦克由炮塔、车体、火控系统、武器装备、行走系统组成。炮塔是坦克的重要部分。炮塔上通常携带火炮,各式机枪烟幕弹发射器、车长观测仪、弹道计算机等重要作战设备。炮塔可以为火力提供360度的水方向射界(高低射界只有20-30度)。炮塔是提升坦克作战力的重要硬件。但是,一些国家的坦克在定型时并没有设计炮塔。瑞典的S型坦克就是一种无炮塔坦克。瑞典人根据本国狭长的地形和防卫战略射击了S型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39吨,车高仅1.9米,装备一门105毫米坦克炮。该车虽然机动射击能力较差,但是火炮身管长,初速快,达到1500米每秒。装有自动装弹机,相比于其它有炮塔坦克的每分钟8发射速,该坦克达到每分钟10-15发。看来,没有特定的标准去衡量武器装备,只有适应一个国家的实际要求和战略需要的武器,就是好武器!坦克性能的衡量指标通常有三个,即: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
在这个阶段之后坦克的编组与运用又有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派认为坦克需要步兵的协助,因此步兵需要增加机动力,这也就是机械化或者是单位的兴起。另一派认为如果步兵赶不上,那么只要坦克就可以独揽大局。后一派的意见在1973年当中失败,所以坦克还是需要和步兵相互配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KV-1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德PzkpfwIII式中型坦克、PzkpfwIV式中型坦克、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3、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95式、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 前苏联T34/85中型坦克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可视为无旋转炮塔的坦克),如SU-76,III号突击炮、IV号突击炮,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性较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坦克的设计可分为三方面:包括火力、防护力及机动力,另外还有对战场上敌军士兵的心理压力。火力是指识别、交战及毁灭目标的能力;防护力是指被敌军发现、击中、破坏的忍耐力;机动力指对战场上多种不同地型的适应能力,及战略上的运送能力。
以上三方面各自影响,例如加强装甲提高防护力后,因为重量增加而降低机动力;改用大型主炮加强火力后,会因炮塔前方装甲较弱及车体平衍而影响防护力及机动力。
根据车体重量,坦克可以划分为:
- 20吨以下
中型坦克 - 20吨至40吨
重型坦克 - 40吨至70吨
超重型坦克 - 70吨以上
两栖坦克又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备及能通过水障碍的坦克”,部份轻型坦克有此功能。装甲架桥车
大部分需要在敌人的炮火下进行作业,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装而成,车体装有架桥装备。扫雷坦克
就是装有清除装置的坦克,用于战场上排雷开路任务,而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种,现在的扫雷设备大多可直接安装在坦克上在必要时使用,不需额外编组。喷火坦克
喷火坦克是至越战时期出现的坦克衍生型,主要分别是它把主炮移除,改为射程可达数十米的。但由于作战模式转变加上的使用有其限制,越战后逐渐式微,但火药技术的进步使得纵火可用达成,俄罗斯在冷战后曾设计一款的底盘加上多连装火箭发射器的纵火坦克。000000
韩战期间,一架美军的M4A3E8正从阵地开火。
主条目:坦克炮
在战场上,操作坦克的士兵必须在保持高机动性下,做到快速识别敌我、交战及破坏不同类型的敌军目标。因此坦克上安装了精密的探测装置及火控系统、可发射多种类型弹药的主炮及用于防御敌军士兵、轻型装甲车辆及飞机的机枪。
二战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些装有武器特别的坦克,如装有火焰喷射器及多管火箭炮的版本,但随作战模式转变,越战后已没有再出现。
二战后,所有坦克都采用大口径单主炮设计,亦是高火力地面武器中的代表,可分为及,英国及印度是现时小数仍然采用线膛炮坦克的国家。现代主流的坦克炮可分为西方的120毫米口径及东方(/俄罗斯、中国)的125毫米口径。坦克炮可发射多种类型的弹药,但主要发射及高爆弹,部份滑膛炮更可发射导弹,炮管上的炮膛清除器更成为现代坦克的常见装置。
现代坦克主炮通常备有散热系统来降低发射时炮管各部份的温度以保持准确度及射程,例如在下雨时发射后炮管顶部会比底部较快散热,侧风时炮管一侧亦会较快散热于另一侧,这种金属反应会影响弹药的远程弹著点。
为了节省主炮弹药,坦克亦会装备了短距离武器以对付敌军步兵、轻型装甲车辆及小面积目标,常见的为与主炮相同指向的同轴机枪(又名并列机枪),美国及北约的为7.62或12.7毫米口径,俄罗斯的为14.5毫米口径,而部份法国坦克(如-30及AMX-40)更装有高射速20毫米炮作防御。除同轴机枪外,炮塔顶部亦装有一把或两把由车长或炮手以人手控制的防空或支援用机枪,部份国家的为遥控版本。坦克不如
坦克的防护力包括避开敌军的发现、被破坏的忍耐力及被击中后对车组人员的保护和存活能力。当一架坦克在开动引擎移动时,引擎运作的热力可轻易被红外线探察到;坦克的履带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可在空中发现,在沙漠移动时引起的沙尘亦比车体体积大数倍。
是坦克的主要弱点之一,就算是一架静止在掩体后、开动了引擎坦克在时放出热空气引至的影像反应(像海市蜃楼效应)仍可以被探察得到。坦克的动力由柴油引擎或涡轮引擎推动,运作时像一架火车头,发出的声音可在远距离上听到(涡轮引擎更为严重),气味亦可透过风向而被察觉出来。坦克在移动时亦会震动地面。由于重量大,现代坦克采用极大输出功率的引擎(1,000匹或750千瓦以上),亦导致它比周围事物发出更大的热能讯号。行动中美军的M1艾布兰亦有四次因为热能讯号而被伊军的T-72发现,当时的伊军更会在夜间完全静止以探察敌方的热能讯号。
科索沃战争中显示出经常移动的坦克有更高的存活率,当时北约空中部队最初成功破坏在战场上静止的塞尔维亚坦克,后来塞尔维亚陆军把他们的坦克不断转换阵地,存活率亦立刻提高。
两栖坦克  两栖坦克又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备及能通过水障碍的坦克”,部分轻型坦克及经改造的中型坦克有此功能。 装甲架桥车  大部分需要在敌人的炮火下进行作业,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装而成,车体装有架桥装备。 扫雷坦克  就是装有清除装置的坦克,用于战场上排雷开路任务,而扫雷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种,现在的扫雷设备大多可直接安装在战车上在必要时使用,不需额外编组。 喷火坦克  喷火坦克是至越战时期出现的坦克衍生型,主要分别是它把主炮或机枪移除,改为射程可达数十米的。但由于作战模式转变加上的使用有其限制,越战后逐渐式微,但的进步使得纵火可用火箭达成,俄罗斯曾设计了一款在T-72的底盘加上多管火箭发射器的纵火战车(Tos-1)。 步兵坦克  步兵坦克是指在现有坦克基础上加装载员舱而成的坦克,其特点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强大火力和装甲防护,又可搭载少量步兵进行突击及近战支援。目前仅见在T-72和T-84的基础上研制出两种现代步兵坦克。以色列也曾将多款坦克改装成可搭载步 兵,但由于其以机枪代替火炮,严格来说只能称为重型。 巡航坦克  又名巡洋坦克,概念与相似,具有高移动速度及良好机动性,配备机枪及小口径火炮,可支援步兵进行突击或小规模侦察,亦胜任多种任务。 主战坦克  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或“主力战车”(Main battle tank,MBT)。   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吨至7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飙涨的趋势。火炮口径目前多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开始成为许多国家设计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首选,以增强对装甲的破坏力,典型型号如前苏联的T-72、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艾布兰等。   各国坦克   一战时期 英国:Mk I坦克、Mk II坦克 法国:雷诺FT-17坦克 德国:   二战时期 德国: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豹式、、虎II(虎王) 苏联:T-26、BT-7、、KV-1、KV-2、IS-2、 日本:八九式、九四式、九五式、九七式、三式 美国:M2轻型坦克、、M3李格兰特、M4雪曼、M24霞飞、 英国:马蒂尔达系列、十字军巡洋坦克、克伦威尔坦克、A-34彗星、丘吉尔战车、M4萤火虫 法国:雷诺R35、巴塔耶B-1、索玛S-35 意大利:CV33 、L6、M13\40波兰:7TP 捷克:LT-35、LT-38瑞典:L-60、Stridsvagn m/21-29、Stridsvagn m/37、Stridsvagn m/42匈牙利:40M突朗加拿大:公羊澳大利亚:哨兵   冷战时期 美国:、M46巴顿、M47巴顿、M48巴顿、、、M551谢理登 苏联:T-44、、T-54、、T-62、、、 德国:豹1、 英国:百夫长式、酋长式、蝎式、维克斯式 法国:、AMX-30、AMX-32 中国:、、 日本:、、 北朝鲜:天马虎主战坦克 以色列:   现代 美国:M1艾布兰 俄罗斯: 英国:挑战者1、 法国: 韩国:、 日本:90式坦克、TK-X 中国:99式、MBT 2000、96G式 印度: 意大利:C1公羊坦克
 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美国坦克(20张)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二氧化碳激光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以色列坦克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履带  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6轮无履带坦克。  推进系统  坦克推进系统由动力、传动、行动和操纵等装置组成。动力装置由发动机及冷却、润滑、燃料供给、进气、排气、起动、加温等辅助系统构成,是坦克的动力源。传动装置用以将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传给主动轮(或水上推进器),并改变坦克的速度、牵引力和行驶方向,由主离合器或动液变矩器,以及前传动、变速、转向、停车制动和侧传动等机构组成。行动装置用以支承车辆,保障坦克平稳行驶和克服障碍,它包括由弹性元件、减震器等组成的悬挂装置和由履带、主动轮、负重轮、托带轮等组成的履带推进装置。操纵装置用以控制坦克推进系统各机构动作,并保障发挥技术性能,通常由泵及压气机等能源件和控制、传导、执行件等构成。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分类  ①坦克动力装置,主要采用,少数采用了燃气轮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按使用燃料种类分,有汽油机、柴油机和多种燃料发动机。按工作循环方式分,有二冲程、。按进气方式分,有非增压、增压发动机。按冷却方式分,有液冷式、风冷式发动机。按气缸排列形式分,有直列式、对置气缸式、对置活塞式、V形、X形和星形发动机等。日本坦克(20张)  ②坦克传动装置,按能量传递形式,可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体传动装置和电力传动装置三类。机械传动装置又分定轴式和行星式。液体传动装置又分动液式和动液机械式、静液式和静液机械式。按功率传递路线,又分单功率流和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前者功率经变速机构、转向机构,单路传至两侧主动轮;后者功率经变速机构和转向机构两条并联路线传递,在两侧汇流行星排汇合后再传至主动轮。  ③坦克行动装置,主要按悬挂方式,即负重轮与车体连接的方式区分,有各轮单独与车体相联的独立式、多轮组合后与车体相联的平衡式和二者兼有的混合式三种。按弹性元件,可分为机械弹簧式(包括螺旋弹簧、钢板弹簧、碟片弹簧、扭杆弹簧等)、液气弹簧式和二者兼有的复合式三种。  ④坦克操纵装置,按作用力的方式分为完全由驾驶员体力承担的直接作用式和利用机械能、液压能、气压能、电能等的助力作用式。按变档的自动化程度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后来,出现了主动防护系统如俄罗斯“窗帘”1 主动防护系统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坦克(7张)国产坦克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战斗全重4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1996年研制成功,并于199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各方面性能优异,挤入世界先进主战坦克之列。中国在坦克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超乎大多数国人想象。中国在火炮方面颇有心得,国产坦克(17张)威力之大在世界上鼎鼎有名,中国坦克可以轻松击穿美军坦克前装甲。98坦克通过了在寒带测试 ,耐受性极佳。中国人师从俄罗斯人,受益匪浅。我国的底盘就是根据T-72改的,简单实用。
坦克银河系
坦克银河系  游戏简介:在银河系中的一颗战斗星球上,有着一群智能坦克机器,它们互为两派,常常会有纠纷,于是常常是炮声隆隆,硝烟四起。   游戏操作:用键盘方向键←→控制移动,方向键↑↓控制调节角度,空格键发射。无敌小坦克
无敌小坦克  游戏简介:小坦克游戏,作者制作别具匠心,将赛车驾驶、坦克射击还有一些物理元素融合到一块,使得这款小游戏,玩起来非常可爱但不幼稚,而且一共24个挑战关卡,玩起来一点不单调。开动小坦克,消灭前方的障碍和敌人。   游戏操作:用键盘字母键W,A,S,D键开动坦克移动,鼠标控制坦克射击。2010坦克战
2010坦克战  游戏简介:2010坦克战无论是在画面、音效还是操作感上,都比上一代有很大的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就连战斗节奏也变得更加刺激和逼真,玩家不仅可以驾驶坦克攻击敌人,甚至还可以摧毁高楼大厦,另外,武器装备种类也增加了不少,将坦克全副武装,进行一场震撼心灵的世纪战争。   游戏操作:WASD键控制坦克移动,移动鼠标瞄准,左键主武器射击,【空格键】为副武器射击,【Q】切换下到主武器,鼠标滚轮切换主、副武器,【1】【2】【3】更换主武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T-34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德国坦克在二战时一般装备有大火力优势的88毫米KwK36L/56战车炮(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直至发展将小口径、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炮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