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权力的游戏评价s05e06三傻的遭遇

1,176被浏览488,207分享邀请回答107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76被浏览488,207分享邀请回答FAN.COM(愤怒的GOT剧迷)网站的匿名投稿,经站长Angrygotfan同意黑城堡独家翻译首发,禁止转载。------------------------------------------------------------------------------------------------------------------------------------------文章来源:原文:愤怒的GOT剧迷网站匿名投稿者翻译:娜娜校对:monica0513、夏大猫子战神和雷亚·西尔维亚图by 彼得·保罗·鲁本斯男性的宰制与对女性的符号化,从神话时代到现在,似乎在某些作者手中并没有改变。——monica0513这是黯然神伤的6500字(注:英文单词),对不起,我必须要发泄出来。你是我唯一能倾诉的对象(很可悲不是吗)。本想写简短些,一下笔却意外冗长,文章潦草可能还需要你校对一下。我没有勇气上网和大家讨论,所以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希望这篇文章能有点用,哪怕一丁点都行。本文分析的是《权力的游戏》第五季第六集珊莎的改编为什么糟糕,为什么不该用强奸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改动逻辑在哪儿?我现在心情一团乱麻,自己写下的文字也不敢重读。请勇敢地说下去(注:希望站长继续大胆发表GOT批评)。我不够坚强。我很抱歉向你倾倒这些负面情绪,但你似乎能够理解。我只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的感受。从上周日以来我没睡过一个踏实觉,所以我写下的这些或许混乱不清。我需要的不是朋友或者声援,我只需要倾诉。对不起,我不会再打扰你了。如果你对506的改编也很失望、愤怒的话,那就继续愤怒吧!(注:该网站名为“愤怒的GOT剧迷“)以上内容为本文作者匿名发给网站站长的简短留言,以下是文章正文:我会用我的切身经历告诉你,为什么剧情不该用强奸戏来推动。我曾经非常热爱冰火书迷论坛。虽然从未发过帖,但我常浏览大家的帖子。尽管这里也能遇见自大无知、为强奸狡辩的大男人主义者,但也有心怀怜悯的人直言不讳地回击那些粗俗冷漠的群体,在论坛中声援像我这样没有勇气参加讨论的人。珊莎在现实中遭到一些人反感,我一点都不奇怪。她也不是我的最爱,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捕捉到了少女不成熟的一面。珊莎是一群天真女孩的真实写照,她们被所处体制和当权者残酷剥削。是的,她犯过错,但这部书的每一个角色都犯过,你就没犯过错吗?书中她受到非人折磨,可有些人还觉得不够。看呐!她“背叛”了我们的奈德,拒绝了可敬的提利昂,她该受更多羞辱。在章节讨论区、文章分析帖或同人版块,此类言论绝非少数。仅仅因为珊莎不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形象,不遵照他们那套“理所当然”的行动准则,不是他们那一类人,他们就一遍遍地把怨恨发泄在这个“懦弱”、“愚蠢”、“幼稚”的女孩身上。我了解这种人,不管怎样跟他们理论,他们只会重申珊莎多“懦弱”(在他们的辞典中“阴柔”=“软弱”),多“自私”,他们眼里的珊莎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但总有人会强烈反驳,引经据典客观评论,毕竟原著世界缤纷绚丽,角色复杂多变。我喜欢浏览粉丝从不同角度撰写的人物分析和稀奇古怪的剧情预测。小说历久弥新,这也是我爱它的原因。这曾是我的“家”,我的论坛,我的秘密花园。然后,《权力的游戏》开播了……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剧集影响开始涉足书迷论坛。这很好,我希望自己心爱的小说受到更多人追捧,好东西值得分享。时而冒出的垃圾言论也在意料之中。我到处宣传,《权力的游戏》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棒的剧集。它改编自我读过最优秀的奇幻小说。以真实历史为原型,还融合了龙、冰原狼、异鬼和魔法等元素,它将成为集政治、诡计与谋杀一体的惊悚奇幻。它将在荧幕上呈现强大的女性形象和深层角色塑造,直击剑与魔法类型下的残酷与争议。想象一下《黑道家族》、《火线重案组》与《指环王》的结合该是多火花四射。我说服大家去看,只是出于对原著和书迷论坛的热爱,即使从未参与过互动,它们依然是我的归属。现在,我不再关注任何后续了。我还恳求其他人也不要关注。但他们不理解,而我却无法解释原因。虽然最近两季不太理想,可他们觉得还蛮好看。相比原著他们更愿意选择剧集。况且我亲口说过,它改编自我读过的最优秀的小说,所以一定很棒。我活该。我阻止不了他们。而我热爱小说的原因也是迫使我沉默的枷锁。我是性暴力的牺牲品,而非幸存者。我没能挺过来,它彻底地改变了我。曾经的我与现在截然不同。那时,我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兴趣广泛而意志坚定。但我不再是那个人了。大多数时候我躲进自己的壳里:如行尸走肉,深居简出(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夸张),寡言少语又常常六神无主。我的世界里不存在“幸存”两个字。我靠奇幻文学逃避过去,但也不愿看到作者借奇幻美化现实。我不希望像我这样的弱者从小说中销声匿迹。因为我们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冰与火之歌》深知这点,并以我能认可的方式描绘了出来,对此我心怀感激。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的布蕾妮,战场上手无寸铁仍不遗余力的凯特琳,还有珊莎。是的,甚至是珊莎,历经磨难,举步维艰的同时,依旧坚守自我,不被周围的怪物同化(没错,我还喜欢珊莎桑铎的配对。内心深处我依然怀有天真期待,希望有骑士守护珊莎令其永不受伤;希望有人在乎桑铎,给予其家的温暖)。马丁下笔十分谨慎。据我所知他一直是女权主义者(但因为看到某些激进女权作家说男人称自己女权主义者伪善,所以他不再这样称呼自己(注1)——我不敢苟同。如果你依然相信平等,请大胆地使用这个名词。我们需要从更多男人口中听到这个词,尤其那些“掌权者”)。他没有回避女性遭受的虐待,没有忽视我们曾经感受的痛苦,他让你直面生活阴暗的同时亦尊重弱者。他不会跳过导致犯罪的前因后果。注1:八九十年代,马丁看过某些女权主义者的作品,里面认为男人不可能是女权主义者,说自己是的男人都是伪君子,因此他便放弃这样的自称。但他始终认为要平等看待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在性别之前,首先都是人。详情请见黑城堡第11期每日邮报的马丁采访(调取关键字1)马丁绝不会自取其辱地落入“强奸使女性觉醒爆发”的俗套。他从不会让笔下人物被强奸后还毫发无伤(再看看403D&D自作聪明的詹姆强奸瑟曦戏)。书中处理十分自然,否则我是不会看的。它不为博人眼球(个人观点,也许有人反对)。情节、角色与场景契合,没有丝毫虚饰或美化(记得书里的卡斯特堡垒吗)。总是事出有因,角色反应合情合理,绝不为了强奸而强奸,作者并未怪罪受害者。至于《权力的游戏》……506的那幕场景。现场工作人员的心血显而易见。我不怪他们,他们尽职尽责,严谨的工作态度值得称赞,特别是阿尔菲o艾伦(饰席恩)的表演(他的艾美奖在哪儿?无意冒犯,但别再提名彼特o丁拉基了)。大卫o贝尼奥夫和丹尼尔o威斯才是幕后黑手。他们浏览原著后“沉醉”在珍妮o普尔的故事里,从第二季开始就决定要加入这剧情(显然这是他们事先唯一好好考虑过的改编)。他们精心设计,甚至为了让珊莎回到临冬城而不惜推翻剧集自身逻辑。为什么小指头要去临冬城?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波顿私生子的底细?为什么他不留下守卫,或再多作停留?为什么珊莎同意回去?为什么小指头此时要把最宝贵的筹码置于危险中而不是等波顿史坦尼斯交战结束?胡说八道!编剧别有用心。如果想让索菲o特纳(饰珊莎)展示更多演技,为什么不描写珊莎羽翼渐丰逼退小指头掌控谷地,或成为临冬城的“戴兜帽的人”(注2),等等。这还不够刺激?剧中的珊莎仍然弱小,他们已经给她在君临暴动中排过近似“强奸”的戏份了(注3),若不是彼时索菲还不够十八,编剧怎会就此罢休?注2:原文为 “Hoodedman”,是指席恩在临冬城所遇到的神秘人物,目前对其真实身份有相当多的推测。注3: 第二季第六集君临暴乱,电视剧将书中珊莎差点被拉下马的剧情,改成了更耸人听闻的被殴打包围,甚至险遭强暴。他们删除了多少激动人心的桥段。北境贵族各自为营、匡扶正主有何不好?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改。更不要提删除多恩女继承人亚莲恩公主,无视任何有血有肉的多恩女性,以敷衍了事的B级动作片打女(注4),哦不,“小妞”取而代之。注4:B-movie,指低预算拍出来的影片,所以普遍布景简陋、道具粗糙,人物常缺乏质感,剧情也趋于公式化。里面的女性通常只是色情的噱头。他们费尽心思乱改,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保留珍妮的情节。那为什么不一并保留珍妮?我们见过珍妮,我记得珍妮,珍妮与我如此相似。书中的新婚之夜点到即止,文字留白,珍妮的未来已成定局。我们清楚拉姆斯是个什么货色,也能想象后续。他们本可以断在那句让臭佬帮她准备的台词,不需要正面描写。可他们还是拍了席恩伤心欲绝的神情(阿尔菲·艾伦竟连一个艾美奖提名都没有?)。至少可以保留婚礼前,珍妮乞求臭佬帮助她逃脱而被他拒绝的细节吧,起码珍妮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们让电视里的珊莎突然表现得像個个顺从的傻瓜或是无助的棋子,他们对“强奸”的态度就这么暧昧?Bryn Cogman(506编剧)接受采访时说这是珊莎自己的选择,并为此付出了成长的代价。我不怪他,他必须为自己的剧本辩解。但他的话我连一个字都不信。哪来的选择?在幕后“选”吗?他们说珊莎有筹码,还让小指头来亲自指出,证明她已经是权力游戏的玩家了。但观众丝毫没有感受到啊,我看到的只是老掉牙的换装把戏。要是换条裙子我就能重新振作那多简单!还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干吗?马丁最新发布的卷六试阅,珊莎平安地呆在谷地养精蓄锐。写作守则第一条:连续剧永远在撒谎。小指头要珊莎加入自己计划时他们已上路了,她还能选什么?她什么时候获悉的详情?难不成还能转身返回谷地?不,贝尼奥夫和威斯如此“沉醉”珍妮的情节,以至于珊莎不得不去。说小指头不知道拉姆斯的真面目只是个幌子。这根本说不通,我才不信。他们早计划好了。原谅我一连串杂乱无章的叙述,但请理解,尝试开口真的很难。珍妮没有在强奸后爆发,她没得到”精神升华”,没能翻身为游戏“玩家”,也没法战胜如此致命的打击。书中她和席恩共同受到凌虐(没错,臭佬被迫与珍妮发生了关系,但小说点到即止)。是的,珍妮的受虐多为推动席恩的试炼而非自己(她只是配角,并非人人都能成为英雄)。总有一些被无情利用后惨遭抛弃的可怜虫,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故事没有配角无法继续,珍妮就是这样的配角。但她并非臭佬觉醒的唯一理由,还有戴兜帽的人、北境贵族、芭芭蕾·达斯丁夫人等助力。正因他和珍妮同遭凌虐,臭佬才会开始同情一个从前绝不会放在眼里的“平民”(就像第一季的欧莎),进而回归自我并不惜一切赎罪(这时轮到珍妮不愿跑了)。两个伤痕累累的人试图逃离危险,希望渺茫前途多舛,但他们永远也回不去曾经了。两颗破碎的灵魂相互救赎,没有真正的英雄,唯有生活的缩影(只是想要确认自己还活着)。我知道那样的感觉,只因未知的可能而不敢逃跑,只因他人的“消遣”而不得不受人牵连,躲藏,甚至失去自我,这能叫“爆发”?(我的经历或许没有他俩那么糟糕,但绝对能产生共鸣)。这样的情节不该让对强奸模棱两可的人来改编。瑟曦希望被詹姆强暴吗?D&D与导演各执一词。珊莎有得选吗?Cogman说有(尽管他没定义这是否算强奸——当然算,哪怕从世界范围和历史标准、时代背景来看,此行为恶的本质没变。别在评论区诡辩了,强奸就是强奸)。D&D解释了吗?没有。他们没有回应网络批评,他们不回应任何舆论批评,只有干巴巴的宣传访问。只要观众继续收看,他们就用不着为任何负面影响买单。珍妮没有爆发,她受了伤。她成不了游戏的玩家。为什么要让珊莎取代珍妮?男人真的了解强奸导致的影响吗?她还要在过世双亲的床上与谋害自己家族的人发生关系。他们有出于对角色的尊重而同强奸幸存者/受害者谈过话吗?他们考虑的只是后续的剧情发展——拉姆斯是个怪物,但珊莎顽强求生,她不会被“打败”,何况她现在还有了真正仇恨他们的理由(似乎认为杀害她家人的理由还不够似的)。我打赌她还会原谅可怜的席恩,即使他摧毁了自己的家园还间接残害了她所有的故人,只因女人必须宽容,尤其像珊莎这样的传统女孩。她一点不能“蛮横”,他们也不想让她变成“泼妇”,对吧?珍妮受了伤。马丁不会容许我们忘了她。她就在那儿,在你的脑海深处,迟迟不肯褪去。我记得珍妮,珍妮与我如此相似,她受了伤。此剧塑造女性角色的方式片面又单薄,女性角色不是身强力壮耍枪舞棍,便是娇柔脆弱任人蹂躏,这和我所读过并热爱的原著小说恰恰相反。我很难在这些角色的塑造中看到任何价值。剧集视而不见的是我们女性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女性的千姿百态,不管手握利剑与否,女性都可以强大有力,女性也并非只有外表性感,才能收获自我价值、尊重和爱。以上种种在剧中无迹可寻。他们塑造的布蕾妮是个蛮子,本该属于凯特琳的好点子嫁接给了其他男性角色,因为她不过是个母亲而已。他们眼中的珊莎则永远是个受害者。不知道剧组为什么这样决定,我也疲于与之较真。强奸不是可以随便塞给剧中任何角色的内容。它毁了人的一生,它毁掉了珍妮。它不能成为复仇的动力,它是对人格的粗暴践踏。它会让人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见弃于人,肮脏可鄙。每当你结识新友,每当你试图交心,每当爱人触碰你(我现在不让任何人碰我),它都如影随形,它是你永远无法擦掉的污点。强奸无法一键删除,遭遇过的人无法回避它(我甚至看到论坛有人说“要不你还期待什么,他们又不可能让她避开强奸”来阻止批评)。珊莎会寻求复仇吗?她的理由还不够充分吗?复仇,难道这就是编剧所谓“爆发”?观众或许喜欢珊莎一刀刺死拉姆斯这样的剧情发展。但这么一来,她则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角色定位:曾经的受害人,现任的施暴者。不用再狡辩了。他们除了增添更多的消遣和荒唐的改编外已江郎才尽。有多少幸存者杀过犯人?编剧想过这个问题吗?想过他们的“杰作”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像我这样的受害者该杀了那些强奸犯吗?(我一直以为电视上的珊莎和我是不同的,就像我认为他们不会保留珍妮害怕的那些狗——我是不是还没学乖?)。杀了他只能让我感觉自己是个怪物,也改变不了我被强奸的事实。编剧不会让珊莎接下来变成书中那个意识支离破碎、身心备受折磨、惊慌失措的珍妮。那样的剧集不好看。他们对笔下的“改编”毫无敬意,仅仅是沉溺于表面的猎奇,剥夺了故事的脉络、角色的血肉,只考虑观众的娱乐消遣。我打赌,凡是对暴力受害者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描写,他们都一并删除了。杀与操之歌。盲目无知的消遣,不见丝毫深刻反思。第二季(演员索菲o特纳还是个小女孩)时,他们就策划好了,还在片场开过玩笑。索菲o特纳在采访中提到亚历克斯o格拉维斯(导演之一)告诉她珊莎第五季将会有一个“爱慕者”——他就是这么说的。索菲收到了伪造的结婚贺卡,但伊万(拉姆斯饰演者)没有收到(那就太无耻了)。他们想过自己的女性雇员中或许就有性暴力受害者吗(五人中就有一个)?他们只是觉得好玩。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曾经的遭遇,对他们而言只是笑话。笑话!在工作场合这样的行为得体吗?然而,我们看见那些本该反驳D&D的工作人员,公开在论坛、视频上附和他们,迫不及待想要继续效劳。谁又愿意为了几句公道话丢了饭碗呢?果然是专业人士啊。这些在工作场合捣腾这种垃圾的管理层需要重塑道德观。这!不!好!笑!现实里强奸案数不胜数,可他们并不重视拍摄话题的严肃性,他们的很多观众(据资料表明)可是与家人一同观看的!他们傲慢自大,看不清自己的局限(活生生的达克效应[注5])。注5:达克效应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通常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中,常常高估自己的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真正有能力的他人。珊莎做了选择。我也做过选择。14岁时我选择和一个17岁的男人约会。我选择信任他。我选择不反抗,只因他比我年长比我强壮;我选择顺从,只因怕他暴怒;我选择保持现状,只因分手会令其愤怒,再说至少他在场时我父亲打不了我了(他力气很大);我选择沉默,只因愧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可我没有选择被强奸,我没有选择被糟蹋(这些年我竭尽全力不被过去挫败),10年的暴打都比不上它对我的摧残。告诉我,珊莎究竟选择了什么?回临冬城?嫁给拉姆斯?进婚房?被强奸?她没有选择,实际上她根本没有! 是贝尼奥夫和威斯在选择,还振振有词地狡辩,还让全世界旁观。他们不是在描绘珍妮的人生。他们计划将珍妮的遭遇嫁接给珊莎。而珊莎不会被摧毁——她会振作起来——像“英雄”一样。不像我,不像珍妮,我们很弱小。我们编不出好看的电视剧。观众不会喜欢我们的故事,当然,我也不喜欢他们追捧的那种电视剧。我知道会有一幕 “令人心碎”的场景,但制作组小心翼翼地不走漏任何风声。尽管尚有疑虑,但我还是乐观地列出故事可能的发展。编剧一向爱玩自作聪明的反转,根据已知的伏笔,他们会有四种不同的故事走向。剧集已经乱七八糟了,珊莎被救也没什么不可能,我把它们列了出来。愚蠢的蜡烛计划奏效(没有陷阱的话),布蕾妮抵达现场营救珊莎。臭佬寻回自我杀了拉姆斯。珊莎自我武装在拉姆斯强奸自己前抢先了断他。“戴兜帽的人”帮忙,毕竟“北境永不遗忘”。小指头在君临挪不开身(隔着一千英里呢)时,史坦尼斯空降临冬城,新婚之夜中断(这也是我期待的)。这么多方案,这么多“糟糕但不至堕落”的方案。我认认真真地把这集看完了,毕竟这是《权力的游戏》,总会有“性与暴力”,各种形式的“性与暴力”。我满怀希望地想,从上一季以后他们不会再轻举妄动了吧?他们还是有底线的吧?他们知道会有部分观众是性暴力的受害者吧?他们知道画面效果与文字展示的区别吧?他们知道的吧?看书时你能选择跳过,没有哪句话能使你震惊,你可以自我调整阅读速度。跳读、略读。但视听与文字效果完全不同。他们知道这点的,是吧?可他们还是这样编了。我盯着屏幕,动弹不得,我从未如此全心全意期待救援的到来。肯定会有反转的,英雄登场少女获救。不然为什么安排布蕾妮的戏份?我无法移开视线,仿佛回到过去,看着那个可怜的十四岁女孩所托非人竭力挣扎。我听见珊莎尖叫席恩哭泣满目创伤。接着一切都消失在黑暗中,我凝视着荧幕上自己的脸(他们故意这样结尾)。泪水滑过脸颊,我瘫倒在那儿,止不住地颤抖。没人救她。史坦尼斯为什么没有到达临冬城?怎么可能到不了?这个场景如此荒谬,如此残暴、傲慢、居心叵测!演员也说有一场戏“令人心碎”,我却愚蠢地相信那只是宣传一贯的措辞夸张。现在我明白阿尔菲o艾伦在试图警告观众。我还算感激他对这份工作尚且怀有敬意,只是希望他可以暗示更明显些。制作班底之为什么保密——因为比起侮辱你的观众,一时的轰动更加重要。他们侮辱了我,令我心碎,那场戏令我痛苦,他们令我心如刀绞。我失眠了。一旦闭眼就会看见席恩的面孔,屏幕上我的面孔,施暴者的面孔;听见他在施暴,听见珊莎惨叫,听见自己的啜泣声。这怎会是消遣!为何小指头不能多作停留。为什么史坦尼斯没能到那儿,他应该很快就能到临冬城的吧?布蕾妮在哪儿?为什么他们要假装布蕾妮有机会营救珊莎?如果知道她最后没能获救,我是不会去看的。他们骗了我,又或者是我太过天真。这又不是我第一次做出“糟糕”的选择。但我以为他们不会越界。根本说不通啊。拉姆斯毁了珍妮,但他们不能毁了珊莎!那不是制作严谨的电视剧该有的发展。没人愿意见到珍妮后来的那个样子。我们这些可怜虫成不了英雄。本集题目“不屈不饶”,显而易见的文字游戏。“不屈”指的谁呢?除了珊莎就没有对得上号的吧? 他们不能把失贞的场景倒叙吗?想想看细节暗示足够了。他们不能跨过底线吧?他们不能赤裸裸播出来,他们看过原著,清楚拉姆斯是如何毁了珍妮。珍妮无法回避强奸。但他们不能这样对待一个有血有肉的主要角色。珍妮的遭遇是用来推动席恩的故事发展,他们说过珊莎握有主动权。他们不能为了席恩而牺牲她的角色发展。珊莎非常重要。她才走出过去的阴影,自以为安宁,还拥有自己的筹码与追随者。她不是我。她绝不会被强奸。她是我曾渴望成为的理想女性。那些人不会这样对待她的。他们是专业人士。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是吧?他们当然清楚!可他们就这样干了!标题不过是个病态的玩笑。我再次所托非人。我相信了他们,相信了这群愚昧、傲慢、自大、麻木的操你大爷的男人。我支持过他们。我曾到处宣传电视剧,向那些不知道我过去的人们宣传它,他们却用我血淋淋的伤痕“消遣”了一把。强奸毁了我的一生,我却开不了口。我告诉大家这剧改编自我读过最棒的小说,女性角色栩栩如生。如今我已丧失反对的资格,否则他们会说我骗子。文章开篇我说自己喜欢泡《冰与火之歌》书迷论坛。即使不参与讨论和互动,它们依然是我的“家”。在网络上我也恐惧社交。每次开口时我都怕大家会察觉我的过去,管我叫弱者,然后以我的逃离结束对话。我不想示弱,现实不欢迎弱者。人们会……不舒服,因为我们没有丝毫趣味可言,他们得像对待易碎品一样同我们小心周旋。我明白这点,我也不想毁了他人的乐趣,只好潜水,让位给其他人发表意见。我躲去论坛(比如维斯特洛),希望能发现像我一样焦躁愤怒,感觉受到背叛的书迷在讨论这场戏(自从506播出后,到处都能看到为强奸找借口的男尊女卑拥护者)。我之所以关注“愤怒的GOT剧迷”的推特账号,是因为他们在乎这点,也付诸了行动。但平台上总有些电视剧的拥趸,把责任推卸给受害人,为强奸犯找各种理由。他们怪书迷太敏感,稍作改动便暴跳如雷。他们引用Bryan Cogman采访时说的话,说珊莎是自讨苦吃。他们引用D&D的话,说珊莎被强暴是为了成长爆发。他们说我们愤怒的只是因为受害人是珊莎而非珍妮。他们吵得天翻地覆,闭耳塞听。结果论坛没有封禁他们,却禁了相关讨论。那些听不进意见的剧迷毁了我的秘密花园(论坛迫切需要封禁那些捣乱的账号,而不是禁止人们认真严肃的讨论)。我们的发言无足轻重,没人聆听,我也不敢与理据争。我与珍妮如此相似。原著里的情节确实令我觉得沮丧,但马丁赋予了角色深度,认真铺陈了珍妮的遭遇与影响,她受了伤。她对我来说很真实。强奸不该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手段,它不能成为英雄反败为胜的铺垫。这也是为什么剧集改动事关重大。不仅仅是因为换成了珊莎,而是我在乎珍妮以及她所代表的受害者群体。珍妮与我如此相似。我们不是被侮辱后奇迹般振作起来的虚构的女英雄,我们只是货真价实的弱者、受害者。剧集中的珊莎必须爆发,否则就不“好看”了。但这样的连续剧信口雌黄、俗不可耐。为什么编剧总喜欢陈词滥调?强奸从没让我不屈不饶,报仇雪耻。强奸我的人赢了,他快乐地结婚生子,我却是个朋友寥寥无几、消极避世的创伤后应激失调患者;曾给予我慰藉的论坛里充斥着视强奸为娱乐的观众,他们想看到更多的“露点镜头”,还恶心地开着玩笑。这不就是强奸文化吗?假如你说它不存在,就设身处地重新想想!小说和剧集都有残害孩童和屠戮平民的场面,难道现实中人们也可以笑看这一切还怪受害者“自作自受”吗?不,人们不会。就算不是被刀剑残害或推下窗口,我知道周围依旧有谋杀。你不也一样?我们都知道强奸的罪恶仍然存在。如果你没有发现身边的受害者,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信任你。当你付出行动取得信任后,你会发现,我们无处不在。每天途径你身旁的女人每五个就有一个遭受过侵害。若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堵住批评者的嘴,那你就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你不能因为我们在讨论某件你不在乎且没切身体验过的事,而为剧集找借口:这是两码事。我们争论的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剧集对强奸受害者困境的漠视,及潜伏在其背后的强奸文化。我们需要大家公开的声援,让无动于衷的人理解并重视,否则什么都不会改变。求你听一听。驻足片刻听一听我们的声音。你已经伤害到了我们。有人认为强奸只是一次性的,受害者应该尽快从阴霾中走出,它只是你人生的磨炼(如电视上展示的那样)。或许有些女性是这样的,但我从没遇到过。从我交流过且充分了解的受害者(有些还是男人)来看,他们依旧受到过去的困扰。他们还要向爱人坦白自己偶尔为什么会有些“难处”。没有谁能真正避开它。论坛上相关讨论全部被禁了,我们已无立足之地。不信你们去看,几乎所有论坛都禁止了506末尾的讨论。封禁的理由是因为会激起众怒(为什么不禁止捣乱的账号?), “讨论强奸不得体”或“话题到此为止,别再引起争论了”。恰恰因为没有到此为止,相关讨论才源源不断地出现。禁止讨论的举措是错误的,想要声援的人却被禁声,我们在为少数人的错误埋单。我想听听大家的讨论。我想看看大家的解释,解释为什么剧集改动事关重大?为什么强奸不能成为戏剧冲突的手段?为什么对象该是珍妮?或根本就不该保留这个情节?为什么这么拍是个错误?我需要D&D 意识到这些批评,哪怕就一次。你们倒是听听啊。可事实上根本无人倾听,反而怪受害者自己不站出来。受强奸文化荼毒的人在玷污我的秘密花园。强奸文化,真令人作呕。从主题板块到讨论帖,都没有封禁那些账号,为强奸找理由的人没有被大众惩罚或驱逐(我很不愿意这样评价曾为我带来慰藉与美好的乐园。尽管禁止讨论不公平,但我并不想打击所有的论坛。它们依然是我最爱消磨时光的去处,即使场面有可能失控,也希望继续开放讨论,但凡涉及私人情感,失控也是难免的。要封请封一小部分人,不要一棍子打死。让如此重要的话题渐渐悄无声息,实在令人扼腕),一切皆因强奸文化,在社会大众看来强奸不过是种娱乐。我不该这么主观评价那些决定让手下编剧保留强奸戏份,还大玩“强奸与否,下集待续”把戏的制作组,太片面了。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不过在敷衍了事。哪怕持有大笔投资。他们到底为什么看中改编这幕戏?因为马丁笔下的强奸对珍妮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与冷酷无情的始作俑者施加给她的不可挽回的伤害,能让现实中那些同样受到虐待的人产生共鸣?还是单纯因为观众会被吓一跳?为什么假装珊莎有机会获救?为什么不让史坦尼斯来临冬城?为什么要铺垫虚假的救援?为什么要这样?生硬的反转比尊重原著与观众更重要吗?为什么他们从不悔改?为什么取名“不屈不饶”?以如此病态的恶作剧嘲笑我们这样的受害者很有乐趣吗?我绝不饶恕。我再也不会看《权力的游戏》了。我曾告诉别人我爱这部垃圾剧。我曾说这是部优秀的电视剧。换来的,却是我喜爱的论坛被深受强奸文化毒害与《权力的游戏》蛊惑的群众污染。我无处可躲,我渺小卑微,我也绝非特例。他们真的不需要这样改。他们有过无数方案,却选了最坏的那套。尽管我对他们的诡计了如指掌,受到指责的却不是蓄谋已久、编剧拍摄、宣传播放的他们,而是收看剧集的我。他们就这样用《权力的游戏》回报我的期待?。我期待的是他们他妈的有点良知。我犯了错,但不会重蹈覆辙。我不是奇迹生还的英雄。我与珍妮如此相似。我再也受不了“只是娱乐啊!”的麻木不仁。别对我说什么“书里不也有强奸吗,难道你连书也不看吗?”我读过原著,如上所述,原著处理得体,作者满怀怜悯忠实呈现,没人会说珍妮自讨苦吃,没人怪罪珍妮,珍妮是令人怜惜的受害者,她受了伤。虽然D&D除了把对象改成了珊莎以外什么都没改,但珊莎不会千疮百孔,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他们还要等着她被强暴后成长爆发呢。506再次提醒我们,没人愿意看受害者的故事,因为没人喜欢弱者。这也是为何剧集改动事关重大。强奸不是件小事,对我来说不是,强奸毁了我的一辈子,和珍妮一样,我受了伤,只能苟延残喘。接下来,我要去沉浸在原著中,好彻底洗去脑海里那令人作呕的电视剧。附言:鉴于我与珍妮的强烈共鸣(马丁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不禁想象她的结局会怎样。我希望她前往黑白之殿,请求慈悲,结束痛苦。我知道这主意不算多么振奋人心。但现实中,许多受害者都会自我了断。我希望她邂逅艾莉亚,向千面之神奉上拉姆斯的名字,然后艾莉亚与娜梅莉亚一起,像拉姆斯追捕自己的姑娘们一样猎杀他。这结局不够“英勇”无畏,却富有诗意。并非人人都能成为英雄,以及电视剧曲解的反败为胜的勇士。生活不能对强奸置若罔闻。------------------------------------------------------------------------------------------------------------------------------------------欢迎浏览黑城堡官方网站:随时随地获取最新奇幻推送请扫一扫: (二维码自动识别)娜娜:黑城堡翻译组成员,英国留学中,新浪id@靡夜蔷薇monica0513:冰火書迷,珊莎粉。新浪id@monica0513夏大猫子:冰火圈男神,衣柜字幕组创始人之一,冰火贴吧前任大吧主。新浪id@猫河蓝懒100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力的游戏三傻被后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