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造句

十分钟阅读 | 毕淑敏: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幸福
佛山市图书馆
& & & &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 & & & &我最早关注到幸福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得益于一位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他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我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挺惊讶的。我们会觉得我们有很多的小目标,我们会被这个社会的大的舆论所引导,被一些潮流所裹挟。可是,你一定要清楚,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幸福。
& & & & 我刚才说过,我到40岁的时候才明白了这些事情,源于那时我看到一个小的故事:
& & & & &西方某个国家在进行的一个调查研究,题目是“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在报纸上发出了征集答案的征文,成千上万的信函就飞到了报社。报社组织了一个评选委员会,想看看民众中对于幸福、对于谁是最幸福的人有怎样的答案。
最后,按照得票的多少,第一名是给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后怀抱婴儿的妈妈;第二名是给病人治好了病后目送那个病人远去的医生;第三名是,孩子在海滩上自己筑起一个沙堡,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孩子看着自己筑起的沙堡时自得其乐的微笑;第四名是给自己的作品划上句号的作家。
& & & & &我看到这个答案以后,心里充满了悲凉。在某种程度上,这四种幸福在那个时候的我身上其实都已经历过。我有孩子,给他洗过澡,有抱过他的时候;我原来是医生,也有治好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时候;我可能没有在海滩上筑起过沙垒,但是在我们家附近工地上的沙堆挖过坑,然后看着旁边的人不小心掉进去;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写作,所以也给自己作品划上过句号。我之所以难过,是因为我集这些幸福于一身,可是我未曾感到幸福。我想,不是世界错了,是我自己错了。我对于幸福的认识和把握,对它的追求,其实有重大的误区。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写了一篇散文叫《提醒幸福》,后来收入全国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里面。
& & & & &四十不惑,中国的古话很有道理,时候不到真的不行,到了之后突然就明白了,所以我40多岁才明白了幸福。我现在看年轻时候写的日记,怎么能有那么多痛苦,但现在其实已经全忘记了。我原来觉得幸福是毫无瑕疵的,它应该没有任何阴影,应该那样纯粹和美好。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或者简单地说,幸福其实是灵魂的成就。
& & & & &我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能明白所有的困苦都是生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的。20多岁就能明白幸福该多好,你们会减少很多苦闷。当然,其实无论什么时候认识到幸福对我们如此重要都不晚,只要生命存在,我们就依然可以学习、可以成长。
& & & & &在我明白了幸福以后,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是,我觉得人生可以把握了。在此之前,我能把握的部分很少,因为心灵内部的那种无助感,那种随波逐流,那种对前程的不确定感,所以常常有一种深层的不安存在着。我现在越来越安宁了,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事情我无能为力,这些我们都不要去费气力了。
& & & & &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世界,我们把能改变的那部分尽我所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加以改变。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我心里面的稳定感就极大地增强了。我知道我一定会有灾难,因为世上不可能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也知道一定会有人性的幽暗之处在四面八方存在着,而当我把它们看得更清楚以后,我反倒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理解。我现在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但我依然对它充满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对。
& & & & &我学习心理治疗的时候是接受人本主义的流派,我特别喜欢马斯洛说过的一句话:“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我觉得人本主义流派有两大重要的出发点,一个是人性本善,另一个是人是可以改变的。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基本的出发点,第一个和我们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观点天然吻合;关于第二个,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这个世界和自己看得太悲观,我们应该对别人和自己都充满希望。我喜欢这样的一个流派。
& & & & &我当心理医生的时候,听过许多苦难、挫折、沮丧、悲哀甚至仇恨的诉说。这让我感动于人世中相依为命的信任感和生命处于困境仍寻求解脱之法的韧性。这会让我有一种很坚定的信念,即我在这种危机的时刻要和他们在一起,要尽我的力量,以我内心的温暖去帮助他们。但我仍然知道,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们自己手里,而我会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中收获的经验与之分享,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走过生命中非常泥泞而混乱的时期。当然,我也会确保自己内心的坚定,而不被那种滚滚的浊流所吞没,我们只是助人自助,最终的力量还是要来自对方的内心。
此文摘自毕淑敏的《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B821/B763/4
图书简介:
中国心灵作家毕淑敏继《你要好好爱自己》之后的修心之作。60个修心故事,给你勇气和智慧。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一键分享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不断。《中国历代绘画精粹·千里江山图》......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转眼间,2017年已接近尾声,崭新的2018年即将到来。回首这一年,我馆组织开展了多场“
佛山市图书馆向您征集“阅读改变生活”主题创意文案及海报。如果您有想法,会表达,懂设计,那就赶紧报名参加吧!
点击文末视频了解详细资讯吧!
本期线上故事会推送的是“蜂蜂之星”张馨元小朋友带来的绘本故事《最奇妙的蛋》,讲述三只母鸡比美的故事。
热!热!热!5月开始,江门的温度已经突破30℃!踏入6月,温度更是“步步高升”,最讨厌的是,雨!一!直!下!
有没有趁着车展的余热去4S店购买自己心仪的座驾呢?不过先别着急!毕竟对于我们来说买车可不是件小事,而且4S店
湛江久和医院六年来扎根粤西大地,以儒家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源头,传承并发展!
刘敬学成归国,置身投行,自有一种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意气。
当你渐渐成长,他也慢慢开始老去.6.19,父亲节,喊出对老爸的爱!
城市文化客厅——佛山市图书馆,无微不至,为您演绎阅读之美!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夜读丨毕淑敏: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
摘要:其实,幸福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主要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主观体验。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幸福可以是非常不同的,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地位、金钱、内心的一种狂热的向往、一种对于宁静生活的诉求等等。举个例子,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就是典型地只想追寻自己内心所想,对其他一切毫不在意的,在很多人看来,他抛弃了他原有的社会地位、金钱、看似和谐稳定的家庭,过着贫苦学画的日子,远不是幸福的定义,但他的内心是满足于那种状态的,这就是个人追求。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我最早关注到幸福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得益于一位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他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我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挺惊讶的。我们会觉得我们有很多的小目标,我们会被这个社会的大的舆论所引导,被一些潮流所裹挟。可是,你一定要清楚: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幸福。我刚才说过,我到40岁的时候才明白了这些事情,源于那时我看到一个小的故事:西方某个国家在进行的一个调查研究,题目是“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在报纸上发出了征集答案的征文,成千上万的信函就飞到了报社。报社组织了一个评选委员会,想看看民众中对于幸福、对于谁是最幸福的人有怎样的答案。最后,按照得票的多少:第一名是给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后怀抱婴儿的妈妈;第二名是给病人治好了病后目送那个病人远去的医生;第三名是,孩子在海滩上自己筑起一个沙堡,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孩子看着自己筑起的沙堡时自得其乐的微笑;第四名是给自己的作品划上句号的作家。我看到这个答案以后,心里充满了悲凉。在某种程度上,这四种幸福在那个时候的我身上其实都已经历过。我有孩子,给他洗过澡,有抱过他的时候;我原来是医生,也有治好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时候;我可能没有在海滩上筑起过沙垒,但是在我们家附近工地上的沙堆挖过坑,然后看着旁边的人不小心掉进去;&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写作,所以也给自己作品划上过句号。我之所以难过,是因为我集这些幸福于一身,可是我未曾感到幸福。我想,不是世界错了,是我自己错了。我对于幸福的认识和把握,对它的追求,其实有重大的误区。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写了一篇散文叫《提醒幸福》,后来收入全国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里面。四十不惑,中国的古话很有道理。时候不到真的不行,到了之后突然就明白了。所以我40多岁才明白了幸福。我现在看年轻时候写的日记,怎么能有那么多痛苦,但现在其实已经全忘记了。我原来觉得幸福是毫无瑕疵的,它应该没有任何阴影,应该那样纯粹和美好。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或者简单地说,幸福其实是灵魂的成就。我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能明白所有的困苦都是生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的。20多岁就能明白幸福该多好,你们会减少很多苦闷。当然,其实无论什么时候认识到幸福对我们如此重要都不晚。只要生命存在,我们就依然可以学习、可以成长。在我明白了幸福以后,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是:我觉得人生可以把握了。在此之前,我能把握的部分很少。因为心灵内部的那种无助感,那种随波逐流,那种对前程的不确定感,所以常常有一种深层的不安存在着。我现在越来越安宁了,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事情我无能为力,这些我们都不要去费气力了。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世界,我们把能改变的那部分尽我所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加以改变。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我心里面的稳定感就极大地增强了。我知道我一定会有灾难,因为世上不可能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也知道一定会有人性的幽暗之处在四面八方存在着,而当我把它们看得更清楚以后,我反倒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理解。我现在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但我依然对它充满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对。我学习心理治疗的时候是接受人本主义的流派,我特别喜欢马斯洛说过的一句话:“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我觉得人本主义流派有两大重要的出发点:一个是人性本善,另一个是人是可以改变的。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基本的出发点。第一个和我们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观点天然吻合。关于第二个,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这个世界和自己看得太悲观,我们应该对别人和自己都充满希望。我喜欢这样的一个流派。我当心理医生的时候,听过许多苦难、挫折、沮丧、悲哀甚至仇恨的诉说。这让我感动于人世中相依为命的信任感和生命处于困境仍寻求解脱之法的韧性。这会让我有一种很坚定的信念:即我在这种危机的时刻要和他们在一起,要尽我的力量,以我内心的温暖去帮助他们。但我仍然知道: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们自己手里。而我会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中收获的经验与之分享,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走过生命中非常泥泞而混乱的时期。当然,我也会确保自己内心的坚定,而不被那种滚滚的浊流所吞没。我们只是助人自助,最终的力量还是要来自对方的内心。(文章来源 /&毕淑敏(bishumin_xingfu))第四周&美文欣赏
第四周 美文欣赏 &
& & 黄兰惠
《毕淑敏:幸福是一种内心的》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
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
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
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
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
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
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
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我最早关注到幸福这个问题,
其实还是得益于一位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
他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我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挺惊讶的。
我们会觉得我们有很多的小目标,
我们会被这个社会的大的舆论所引导,
被一些潮流所裹挟。
可是,你一定要清楚,
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幸福。
我刚才说过,我到40岁的时候才明白了这些事情,
源于那时我看到一个小的故事:
西方某个国家在进行的一个调查研究,
题目是“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因为在报纸上发出了征集答案的征文,
成千上万的信函就飞到了报社。
报社组织了一个评选委员会,
想看看民众中对于幸福、对于谁是最幸福的人有怎样的答案。
最后,按照得票的多少,
第一名是给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后怀抱婴儿的妈妈;
第二名是给病人治好了病后目送那个病人远去的医生;
第三名是,孩子在海滩上自己筑起一个沙堡,
夕阳西下的时候,
这个孩子看着自己筑起的沙堡时自得其乐的微笑;
第四名是给自己的作品划上句号的作家。
我看到这个答案以后,心里充满了悲凉。
在某种程度上,
这四种幸福在那个时候的我身上其实都已经历过。
我有孩子,给他洗过澡,有抱过他的时候;
我原来是医生,也有治好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时候;
我可能没有在海滩上筑起过沙垒,
但是在我们家附近工地上的沙堆挖过坑,
然后看着旁边的人不小心掉进去;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写作,
所以也给自己作品划上过句号。
我之所以难过,
是因为我集这些幸福于一身,
可是我未曾感到幸福。
我想,不是世界错了,是我自己错了。
我对于幸福的认识和把握,
对它的追求,其实有重大的误区。
就在这种情况下,
我写了一篇散文叫《提醒幸福》,
后来收入全国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里面。&
四十不惑,
中国的古话很有道理,
时候不到真的不行,
到了之后突然就明白了,
所以我40多岁才明白了幸福。
我现在看年轻时候写的日记,
怎么能有那么多痛苦,
但现在其实已经全忘记了。
我原来觉得幸福是毫无瑕疵的,
它应该没有任何阴影,
应该那样纯粹和美好。
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
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
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或者简单地说,幸福其实是灵魂的成就。
我特别希望,
年轻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
能明白所有的困苦都是生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的。
20多岁就能明白幸福该多好,
你们会减少很多苦闷。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认识到幸福对我们如此重要都不晚,
只要生命存在,
我们就依然可以学习、可以成长。
在我明白了幸福以后,
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是,
我觉得人生可以把握了。
在此之前,我能把握的部分很少,
因为心灵内部的那种无助感,
那种随波逐流,
那种对前程的不确定感,
所以常常有一种深层的不安存在着。
我现在越来越安宁了,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事情我无能为力,
这些我们都不要去费气力了。
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世界,
我们把能改变的那部分尽我所能,
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加以改变。
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
我心里面的稳定感就极大地增强了。
我知道我一定会有灾难,
因为世上不可能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也知道一定会有人性的幽暗之处在四面八方存在着,
而当我把它们看得更清楚以后,
我反倒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理解。
我现在会觉得,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
但我依然对它充满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对。
我学习心理治疗的时候是接受人本主义的流派,
我特别喜欢马斯洛说过的一句话:
“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
我觉得人本主义流派有两大重要的出发点,
一个是人性本善,
另一个是人是可以改变的。
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基本的出发点,
第一个和我们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观点天然吻合;
关于第二个,
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这个世界和自己看得太悲观,
我们应该对别人和自己都充满希望。
我喜欢这样的一个流派。
我当心理医生的时候,
听过许多苦难、挫折、沮丧、悲哀甚至仇恨的诉说。
这让我感动于人世中相依为命的信任感和生命处于困境仍寻求解脱之法的韧性。
这会让我有一种很坚定的信念,
即我在这种危机的时刻要和他们在一起,
要尽我的力量,
以我内心的温暖去帮助他们。
但我仍然知道,
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
最后的决定权在他们自己手里,
而我会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中收获的经验与之分享,
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走过生命中非常泥泞而混乱的时期。
当然,我也会确保自己内心的坚定,
而不被那种滚滚的浊流所吞没,
我们只是助人自助,
最终的力量还是要来自对方的内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泥沙俱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