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雅克萨城之战明明胜利了还要割地

为什么雅克萨之战明明胜利了还要割地?-翥山论剑的回答-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清军明明战胜了沙俄军队,侵略军最后被围困得只剩下150多人。后沙俄政府主动派人求和,并采取妥协政策,为什么康熙却还要签署《尼布楚条约》割让尼布楚地区给沙俄?为什么历史上还说这是一个平等条约?
为什么雅克萨之战明明胜利了还要割地?
《尼布楚条约》割了部分地。《尼布楚条约》是在清俄平等对话,清朝作了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 清朝为何要让步?原因如下:尼布楚和雅克萨两城原先都是清朝领土。不过康熙初登位时,国内形势动荡,1,鳌拜专权。2,民间反清势力猖獗。3,吴三桂造反,4,郑成功余部割据台湾与满清为敌,5,朱明残余势力未灭。6,蒙古葛尔丹一心对抗满清,7西藏问题,桑吉大喇嘛不断给清政府制造麻烦。 而当时的沙俄政府,在经过彼得大帝、伊凡三世以及叶卡捷琳娜等历经发展下,国内矛盾解除,国际势力膨胀,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最强大的国家。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康熙刚刚平定了吴三桂的的叛乱,国内元气未复,一切尚在调整状态中,还不具备与沙俄抗衡的实力。于是清政府决定在雅克萨尽快脱身,以抽出精力专门对付郑氏集团和葛尔丹。另一方面,沙俄政府已经在雅克萨和尼布楚筑有坚固的城池,苦心经营多年。名义上虽然是清朝领土,由于以上各种复杂原因,沙俄已经成为这片领土的实际拥有者。不给他们在这一地区留一个落脚点基本上不可能的。于是清朝作了让步,割让部分土地给沙俄,以土地换和平。东北的和平对满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康熙皇帝最初提出的中俄边界是里雅那江(勒拿河)----贝加尔湖一线。由于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后期以及尼布楚谈判期间噶尔丹大规模东侵,占领漠北蒙古全境(1688年),直接威胁内蒙古和京城,连清朝谈判使团的来路都有被切断的危险。迫于形势,清廷不得不两次对俄国作出让步,以求尽快签订条约稳定东北边境,集中力量对付噶尔丹。最终,签订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条约(1689年)。
清廷此时的让步不同于鸦片战争后对列强的让步,一方面对俄方提出以黑龙江为界的无理要求严词拒绝、寸步不让;另一方面让出原先清朝统治较为薄弱的边远地区,划定中俄边界,稳定中俄关系,防止沙俄与噶尔丹相勾结造成毁灭性的危害。事实证明清朝的战略是成功的,条约签订之前,沙俄与噶尔丹之间使者不断,来往甚密,二者相互配合,瓜分漠北喀尔喀蒙古领地;签约后,俄罗斯在清准(噶尔)战争中保持中立,再也没有支持过噶尔丹,清朝得以顺利地击败噶尔丹,收复漠北蒙古。因此,这个条约对清朝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另外,由于当时勘测水平和范围有限,今天的西伯利亚东部勒拿河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在清朝绘制的地图上,只与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不包括库页岛)一般大小,这直接导致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对被放弃土地面积的误判,使得俄国人占了大便宜。从以后的发展来看,在沙俄支持下的蒙古不断威胁清政府的北方边疆,雍正、乾隆两朝也是冲突战争不断。1840年以后沙俄又割占了大片领土。不过,从客观上来说,清政府对沙俄也是无能为力。康熙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当后人仔细回味这段历史,却发现,这场胜利埋下了中国日后鸦片战争失败的伏笔。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但在历史上是中国东北边疆古城。17世纪,沙俄由于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对沙俄军的侵略行径,清军开始奋起反击。第一次发生在1685年的6月,当时,都统彭春率清军用“红衣大炮”围攻了雅克萨三天,使城中的俄军困顿不支,俄军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迫投降。谁料,托尔布津在得知清军撤离的消息之后,很快就背信弃义地在8月重占雅克萨,并重建雅克萨城堡。于是,清军又进行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雅克萨,虽然很快就击毙托尔布津,但却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清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之后,俄军才被迫投降。战争赢了,军事差距却在毋庸置疑,雅克萨之战最后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场胜利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么强大,相反,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清军在军备上远落后于战败的俄军。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军拥有300支火绳枪。火绳枪是一种前装滑膛火枪,在当时已经算不上先进,其射速为每分钟1-2发,射程约100米,精准度也非常有限。到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已经基本淘汰了火绳枪,配备了更为先进的燧发枪。燧发枪是欧洲列强从17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比火绳枪更为先进的新一代轻型火器,射速约为每分钟两发,射程可达300米,而且精准度也大有改进。当时清军拥有怎样的火器装备呢?清军配备有被称为“兵丁鸟枪”的火器,其性能大体和俄军的火绳枪相当。不过,其火器的数量就远逊于俄军了。前后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配备的兵丁鸟枪都不超过100支。这时候的清军配备的主要武器竟然只是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那清军是靠什么赢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呢?虽然清军拥有的火枪寥寥无几,但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其数量可观的火炮派上了用场,其中最有威力的当属20门“红衣大炮”,一举炸毁了雅克萨的木制城墙和塔楼,炸死俄军100余人。当时雅克萨城里只有3门炮,清军猛烈的炮火几乎令俄军无力还击。不过,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中,俄军将雅克萨城堡由木制结构改建成了土木混合结构。在俄军升级的防守面前,被清军视为制胜法宝的红衣大炮威力不再,未能帮助清军轻易攻下城池,清军陷入长达十个月之久的围困战。清军最后赢得胜利是靠在兵力投入上大大超过了俄军。当时,大清朝廷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建立了黑龙江水师,建造了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投入第一次雅克萨之役的清军计约3000人。第二次雅克萨之役参战人数虽相对较少,也有2100人。反观俄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在内的450人作战。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虽加强了守城兵力,但也只有826人。可以说,清军是依靠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和充足的战争供给才最终赢得了雅克萨之战。比战败还危险的胜利虽然大清王朝击败了入侵的俄国势力,但是这场胜利却蒙蔽了清朝统治者的眼睛。大清军力在战斗力上的落后被战争胜利的荣耀所掩盖。英明的康熙皇帝没有意识到这种军力上的落后已经如此严重。那么,在武器装备上已经远超清军的俄军,其武器装备水平是不是就足够先进呢?当然不是,相反,当时的俄国在欧洲列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偏于一隅的落后国家。其落后的战斗力甚至在雅克萨之战十余年后还依旧是欧洲列强的笑料。在1700年的一次与瑞典的战役中,俄国的4万大军被不足1万的瑞典军打得落花流水,伤亡人数高达1.5万之多。作为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获胜的利器——红衣大炮,也不过是欧洲的“舶来品”而已。很不幸的是,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们深深地沉浸在了战胜的喜悦之中,没能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虽然与俄国进行了战争较量,却未能对俄国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还把正在崛起的俄国当做北方边境之地的众多蛮族之一。取得这场胜利之后,清军落后的军力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几乎是停滞的,而同期的西方世界却在进行着天翻地覆的跃进式发展。待百年之后的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清朝上下只知惊呼变局,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局其实早已开始。利益不平等的平等条约大清取得这场被视为辉煌的胜利之后,于1689年和俄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虽然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但是这所谓的平等却也仅仅是指中俄两国的地位平等,而在利益的划分上却是不平等的。黑龙江流域以北的广大领土原属中国,但《尼布楚条约》中被划归沙俄,该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更让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条约是在中国取得大胜的前提下签订的。当时的大清国力不可谓不昌盛,而当时的俄国呢,则因与波兰争夺乌克兰深陷战争泥潭,与当时北欧强国瑞典的战争也一触即发,兵疲财乏,根本无力东顾。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大清却与俄国签订了这样的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充分显示了大清统治者对西方新势力崛起的无视,而这种以土地换和平的策略无疑是对侵略者的一种内在激励。
说尼布楚条约就不得不说两次雅克萨之战,雅克萨之战实际上是北上黑龙江的清朝势力同从西伯利亚南下的沙俄势力对黑龙江流域的无主之地的争夺战,而尼布楚条约本质上也是清朝和俄国瓜分无主之地的条约。清朝和沙俄对于黑龙江流域的共同点都是离本土较远,大规模调集兵力并不方便,所以当时双方参战兵力都不多,清军一共就的索伦八旗,俄军也主要都是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瓜分无主之地的条约,是因为黑龙江一带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清朝以前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管理,沙俄虽然说在万历年间就进入了黑龙江流域,但是沙俄只建立了少量的军事据点,也没有进行行政管理,所以只能说,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前,黑龙江流域是一块无主之地。所以,尼布楚条约并不存在所谓的割地,而是清朝狠狠地赚了一笔,而且由于俄国之前已经在黑龙江流域经营了六十多年,被大清给撵了出去,所以俄国至今仍然声称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最后说一句,尼布楚条约规定的是中俄的东段边界,至于中部边界是恰克图条约的事,而且恰克图条约是按照中俄势力范围划定的,并不存在谁吃亏,反正贝加尔湖一带明朝中期就被俄国人从蒙古人手里夺走了。
4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拒绝访问 | mini.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mini.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5e64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图文】雅克萨之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雅克萨之战
大小:4.6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雅克萨之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雅克萨之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全是最精锐的八旗军1、清军有两万人,清军在围攻雅克萨大半年不克,雅克萨大捷由此诞生,俄罗斯在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驻军才1万人不到,根本救援不了雅克萨。于是,俄国守军饿死一半的情况下,大获全胜,带着大炮好几百门。2、俄军只有两千人,而且是由流放犯和探险家组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俄国正规军。3、当时
采纳率:46%
俄国当时正和瑞典争夺芬兰,无暇东顾1686年夏,萨布素率领清军重新攻打雅克萨,久围不下。时彼得大帝派特使在尼布楚和中国议和,清军增兵20000。最后达成和议,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俄军撤出雅克萨,毁掉雅克萨城
人民的支持 书上都是这么说的和战术基本没关系硬磨都把俄军磨死了人多啊
一万的陆军和水师把不足一千人的沙俄土匪(是土匪不是正规军)围了一年会输才怪。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克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