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自己合适的扎西老师太极拳培训班老师

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这个共同的话题: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就此话题我谈些自己修炼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与朋友们共勉、交流。
& 首先,我想说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练好呢?答案是有的:《拳论》云:“着熟渐悟懂劲,懂劲后阶及神明。”当然,好是有层次的,是相对的,是无止境的。
太极拳如何才能练好呢?我以为有三个关键:一、明白;二、正确;三、持恒。明白就是明白地练与练得明白。正确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方法。持恒就是能做到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今天咱们重点聊聊有关明白的话题
&一、什么是明白?第一是自己心里明白。这就是要明白太极拳的道与理。从思想认识上明白了太极拳中的道理,才能明白地去练,也就是道理入心。第二是自己身上明白。这就是常说的体认功夫。只是心里明白还不行,太极拳
重要的是身上明白,也就是功夫上身。第三是让别人明白。修炼太极拳仅能自己明白还不能算是真明白,还必须做到能让别人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只有由拳入道、拳道通一才能练好太极拳。因此,拳也如道一样,具
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质。这也是“练太极拳容易,练好太极拳难”的原因。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一定要能明白地去说“说不清”,去道“道不明”。比如太极拳讲“中正安舒”。“中正”从形体上好讲清,可“安舒”就
很难用语言文字说清道明。因为“安舒”是一种个人的体会;是一种不易言表的滋味;是一种自我追求的境界。“安舒”对每一个人而言会有不同的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这种自知并非虚幻空无,而是真切实有;不是
想当然、误以为,而是可以检验、可以评价,且可以展示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双方比手时,虽然能用力顶住或大力推出对手,但对方却摇头叹气,心中不服;相反,如果能用太极内功,虽不发放,而对手却能心悦诚服。让别人
明白就是能把对与错、好与坏展示给对方;用别人的明白来检验和衡量自己的明白。
太极拳修炼是完全个性化的东西;自我感受、独知自乐是太极拳修炼的特点之一。但是要把祖宗留下的太极拳真功传承下去,就必须能做到不但自己明白,还要让别人明白。不但自我能独知自乐,要通过传承,让别人也能乐在
其中。这样也就是进入了众知众乐的境界。
& & & & & & &&
& 二、明白什么?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三件事。第一,为什么练太极拳?第二,练太极拳是谁练谁?第三,练好太极拳的三个核心要点。
第一,为什么练太极拳?有朋友说练拳是为了健身养生;有朋友说是为了技击防身。诚然,练好太极拳既能防身,也能养生。但这只是修炼太极拳的作用及效果。那么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归根结底,一句话:改变自
我。修炼太极拳能使人的身心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修炼的过程就是用太极阴阳学说改造自我与改变自我的过程。从而使我由生活中的常人复归而成为阴阳相济的太极人。
改变自我的关键是自我习惯的改变。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多年养成的习惯,与太极拳的习惯要求是相悖的。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用局部去完成某个动作;而太极拳则要求周身要一动无有不动,要总须完整
一气的整体运动。右手拿杯子时常人只需用右手去握住杯子就可以了,而不用考虑此刻右手与左手,甚至与腰和脚有什么联系。然而,太极拳修炼者右手拿杯子时,就必须要让左手,甚至要让腰、脚、腿以至周身内外全部协调
一致,共同完成这个右手拿杯的简单动作。因此,修炼太极拳就要逐步地克服改变旧的习惯;重新建立起太极拳所要求的新的习惯系统。
改变旧有习惯的关键是改变态度。我们清楚地知道,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认识。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态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极拳修
炼也不例外。用太极拳的态度去修炼,你将看到一个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有内有外,且有虚有实的阴阳对立与阴阳统一,并阴阳互转的完整世界。
而改变态度的关键在于心的改变。通过心的改变,你会改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会由表及里、求本溯源;你会重新认识并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太极拳的修为归根结底是心的改变。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心若
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将跟着改变。让我们用太极拳修炼去改变心态、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向太极拳修为的最高
境界一无反顾地迈进、迈进再迈进。
练好太极拳必须要明白的第二个问题:到底是谁练谁?很多练拳多年的朋友对此的回答是:“我练拳!”而我的答案是:“拳练我!”我认为想练好太极拳,并迈入太极拳的核心大门,必须经由“我练拳”转入到“拳练我”的
境界中才有可能。这个看似简单或无所谓的问题,恰恰是令许多朋友苦练数十载却不入门而深感困惑和苦恼的症结所在。从表象上看,每天都在盘拳走架,难道不是我在练拳吗?“我练拳”似乎是无可非议!但是用太极阴阳学
说的实质去剖析我与拳之间的深层内在关系,就会清晰地发现,要想练好太极拳,在太极拳的修为中登堂入室,就必须迈入“拳练我”的境界之中。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剖一下我与拳的深层内在关系。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主观世界,即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身心思想和行动;另一部分则是客观世界,即人身之外的客观存在。这客观世界是在遵循自然的
本源,不加以任何伪装或修饰而自主存在着;同时,它不以任何外界意志而转移或变化。对于这两部分,到底有无主次之分呢?谁是主?谁是次?谁决定谁?谁服从谁?这个结论似乎很明确:客观为主,主观为次;客观决定主
观,主观服从客观;主观必须依照客观的需要去调整、改变自己。在人类生存的哲学中,既然如此,那么在太极拳修为中,剖析我与太极拳的内在关系时,同样应该如此。在拳与我的关系中,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修炼者的
意志为转移和变化的。因此,在我与拳的关系中,就应该以拳为主。而修炼者是自我主观存在。我是有形体、有思维、有意识、有感悟而存在的自我主体。学过哲学,我们都知道:当主观违背客观时就会失败;主观和客观一致
时才会成功。同样,在太极拳修为中我是次要的,拳是主要的;拳不变,而我要变。我的改变不是以自我主观意志为准,而必须遵从拳的道法要求为则。只有这样,在太极拳修为中,人随拳练,以拳练人,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练
成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的太极拳人。
& 为了能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我与拳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围绕太极拳修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剖析。我们知道太极拳的重要之处在于“内”字。太极拳是以内为主的内家拳。而内字的关键是意。因此,“用意不用力”,“
意气君骨肉臣”,“变转虚实须留意”等等都凸显了意是修炼太极拳的核心内容。所以,练好太极拳就必须要在意上下功夫。对意的认识、掌握和调控直接反映练家太极功夫的深浅与高下。而正确地把握太极拳意的内涵,就必
须从深入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我与拳的关系入手。因为意是分阴阳、内外与主次的。太极拳所言之意是由两部分组成,即我意和拳意。我意即自我主观的意会与意识。这种主观之意会指挥着我,按照我想、我要、我认为去行为运
动。而拳意即客观的存在、客观的需要与客观的意志。拳意即是按自然法则而客观存在的意志,它不以我意的干扰而改变。这样,在太极拳修炼中,必须要做到:我意随拳意,拳意领我意;从而做到我随拳动,拳领我行;拳意
为主,我意为随;进而做到以拳意为我意。 & & & & & &&
& 在平日盘拳走架中要正确地分清我意和拳意。比如做拳架起势,许多练拳者,甚至老师在教学生时,都要求起时要把意念集中在左手或右手的指尖,由指尖引领至肘尖;落时要把意念集中在肘尖,以肘尖引领至指尖。当然,
如果用我练拳,以我意为主,此意之运用不能称错。然而,这还是停留在以我为主,以自己为中心的范围。长此下去,只能是不断地实我、强我、固我,在有我的圈子里打转转;而无法进入太极拳修为所求的虚我、舍我而无我
的高层境地。
如何才能以拳意为主呢?或有朋友问:拳意看不见、摸不着,到底有没有呢?她到底藏在何方?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拳意在你的身外,拳意即身外意。拳意上在天,下在地,就在你身外的空间里。仍以起势为例,当你垂手
站立、平心静气后,切忌不要以我要用手指领手臂缓缓堋起的意念来指挥起的动作;而是我平心静气,毫无动意,是身外天上有一无形之绳索牵着我的整个手臂向上抬起;我是不得不顺其意而被动的缓抬臂膀。此时之意即是拳
意。我之动是依拳意而动;是被动。我随拳动,拳为主,拳意即我意。此刻,拳主我次;拳重我轻;拳实我虚;拳我相合;我即拳,拳即我;有拳有我,无我无拳。
& 由此可见,在太极拳修炼中只有由我练拳进入到拳练我的境界中,才能做到以拳练我,使我由大变小,由重变轻,由实变虚,由浓变淡,由固变舍,从而迈进太极拳修为中舍我无我的清静虚空的圣殿之门。
& 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的第三件事:练好太极拳的三个核心要点。
练太极拳有很多具体而重要的内容,比如:松柔、动静、虚实等等。这些元素都不可否认地说是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重要不等于核心。如果深问一下:为什么要松柔?动静相因与虚实相伴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很好
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清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松柔、动静与虚实等是太极拳修炼的内容和过程,而不是太极拳修炼的目的。依师所言,修炼太极拳所能达到的结果有三:守中、均整、灵变。可以说,中、整、变才是修
炼太极拳要达到的目标,是练好太极拳的标准,也是修炼太极拳的核心要点。
关于“中”在太极拳道和太极心法中多有论述。在此想再次强调:中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太极拳的修练过程,可以说都是时时处处围绕着中字进行的。离开中这个核心法则,就偏离了太极拳修为的正确轨道;离开中这个核心
法则,就失去了练好太极拳的标准;离开中这个核心法则,就会好坏不分、真假不辨,虽然整日刻苦盘拳修炼,到头来结果只能是糊涂地练,练得更糊涂。
关于中,我想再重申两点:一、中就是太极。道家云:中者,极也。极就是顶点、尽头。中就是一切事物所要追寻而达到的顶端目标。我们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宇宙万物生变的规律。一生二,
二即阴和阳。仅有阴阳还不是事物演变运化的终极。阴阳相生、相克、相合变转、相济而中,即二生三;所生之三,才是宇宙万物运变的终极目标;万物均由三而生。换言之,三即中,就是万物则由阴阳冲合而中所生。这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不是三生四的根本所在。就如一对男女之合,无论生出多少个子女均是一代人。
二、中就是好。地处华夏中原的河南,当地方言就是把好说成中。如果你问河南老乡,一件事好了没有,他会明确地回答你:中了,即好了;不中,就是不行,不好。河南不但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连方言
都处处体现中华民族之中道。从好字的构造也不难看出,好就是中的深层道理。好字,左边为女,右边为子,左阴右阳,男女相抱;即阴阳相合才有好。因此,太极拳要练得好,就必须以阴阳相济而中作为标准法则。可以说不
在求中上下功夫,是无法练好太极拳的。
关于“整”,如果说中是心灵深处的法则,则整即是具体完美的展现。整是太极拳的根本。修炼太极拳就必须做到:完整一气。何谓太极拳所言之完整呢?简单说就是阴阳、虚实、动静、内外、开合、正反等等,把相互对立的
两个部分相合而统一。太极拳修炼中处处都要求协调而完整。一举动周身即要“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上下左右皆然,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太极拳前辈孙禄堂精辟地指出:开合即太极。可见,太极拳不管有多少招多少式,不外乎一开一合,一蓄一发。可以说,将两个对立的部分统一集合,就是太极拳所求之完整。
关于整,有诸多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的层次。在这里仅围绕太极拳求整中容易出现偏颇的两点关键点浅谈个人之见。其一,整的可分性。由分别不同的部分相合统一才有整。因此,分是整的前提;没有分就没有整。拳论所说:“动
之则分”,“虚实宜分清”都是要求我们要知分、能分、会分。太极拳所求之整,是分而合,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合而统一。比如我们都知道太极拳内劲要整;劲不整发不出人。所以,修炼太极拳都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整劲。可
是许多朋友追寻多年,一整就僵,周身铁板一块。表面看问题出在整上;究其根源,问题实则在分上。分不清是问题的关键。暂不论形与意之分,即便身体本身也做不到分而不同。如筋骨与皮肉一定要分清,一紧一松,骨肉不
连;如果筋骨与皮肉连不可分,就必然周身铁板一块,无法分而合之以求完整。
其二。整的不可分性。虽然太极拳所求之整是分而合,但要切记,拳中所言之分,是分清而非分离,是分别而非分家。恰恰相反,太极拳之整是周身一家,是总须完整一气。有朋友问,既然阴阳合而相济就是整,把整分成两部
分,是不是一个阴一个阳?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不是。那么,把整分开两部分之结果会是什么?我可以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一个整分成了两个整。太极拳所求之整,一定是由两个对立的且不可分离或分家的部分相济而成。有松
必有紧,有虚必有实,有刚必有柔,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正如一块磁铁,无论分割多少部分,都是有S极也有N极。想把S极与N极各个独立分开的方法是痴人做梦,完全不可能。老子云:“柔弱天下莫柔弱于水”。水是无
形的,能散能聚;当散则散,当聚则聚。可是,谁能用刀把水劈断呢?水虽柔弱,但其分而合,合而分的完整特性,就如同太极拳之特性;把太极拳形容为行云流水,再恰当不过了。
关于“变”,如果说中是不二法则,整是拳之根本,则变就是拳之灵魂。中也好,整也罢,离开了变,中与整则僵而无魂。一粒麦种,虽然中而整,但放在仓库里,它只能是磨面粉的原料;可是把它埋在土地里,在水、肥、阳
光适宜的条件下,就会生根发芽,长出新的麦穗。这粒种子一活一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所以,变才是产生生命的活力。同样,太极拳能在瞬间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完全是在中和整的前提下,“因敌变化示神奇”的
让我们再来剖析一下太极图,更会一目了然地发现:整个太极图清晰地揭示了中、整、变的全部内涵。黑鱼和白鱼互抱而合,无过不及,相济而中;黑白对立,头尾相接,不同而合,统一完整;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互转
,阴阳相变。这幅太极图中阴阳黑白鱼守中、完整、互变,显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无限生命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总结出:练好太极拳就要紧紧地围绕中、整、变这三个目标去修为。这不但可以使我们在养生和技击上结出硕果,更能使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太极阴阳学说,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感悟。
用太极之道修正自己,这样才能让生命在无为的精神世界中得到无限的升华。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_百度知道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
我有更好的答案
导引术的话,所以武当太极拳是首选;练拳目的是技击防身的话,忽雷太极拳,孙氏太极拳,陈氏炮锤等最易见效;练拳目的是塑形美体健身的话,杨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舒展大方,用力均衡也是首选可按照练拳目的、身体情况等选择自己合适的拳法。练拳目的是学习气功,也容易上手;想要全方位学习太极拳的话,陈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是首选,和式太极拳是首选;至于武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本人了解不多;身体素质比较弱,或者腰腿不利,而要想学习太极拳的话,武当太极拳气感最好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选择一位好的太极拳老师_百度知道
如何选择一位好的太极拳老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考察时候最好有人陪同。)二。在请不到名师的时候也可以跟公园里面的老人学习。四,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三,不要好高骛远。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太极拳并愿意为之付出。也不要一味执着于请来名师教学,当地的武馆等。(注意:考察时候务必注意人身安全,当地的武术学校!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实地考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所谓的太极大师,网络搜索。网络搜索是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面的。可以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集自己选中老师的知名度,擅长领域,偏僻的武馆就不要去了,有水平的老师也不会在偏僻的地方做生意选择好的太极拳老师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教育方式等,当地的寺庙宫观有打太极拳的道士僧人,亲自去考察是最佳的选择。比如当地的公园有带打太极的老师:一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广场舞 | |美食 | |拳馆|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内容正文
初学和式太极拳该怎么入门?如何练习和式太极拳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拳是中国武术的瑰宝,不仅有健身,,技击于一体,深受广大拳迷的喜爱。和式太极拳是众多太极拳最为受欢迎的一派,那么对于初学和式太极拳该怎么入门?如可以请教一位专业的老师、掌握其套路、散手练习,对抗,布膜固气等。还有和式太极拳于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与技击相一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等练习特点方法,还必须掌握其练习要素,接下来就让太极拳小编来告诉你如何才能练好和式太极拳呢?初学和式太极拳该怎么入门?初学第一,需要一个好的老师。入门的老师。第二,和式太极拳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应该从基本功,比如踢腿,压腿,开肩,增加柔韧性,站桩加强腿部力量训练。这就是所谓的通用基本训练。第三,和式太极拳的专项基本训练,各个门派有自己的练习方式,以我所在的门派为例,有通臂功,动功,步法训练,桩功(和第一个桩功不同的是一个训练腿部力量,一个注重意念,如果冬天可以在室外站到全身发热就不错了,如果出汗更好)。第四,套路第五,现在你应该经过2到3年的训练了。应该从内心对太极拳有所感悟,更深入一点,或者遇到好的老师.你应该基本了解太极拳的理念。第六,你现在面临选择,继续套路和功法练习,到此为止----如果你的目的是健身的话。或者,技击才是你的目标,那么你需要开始新的练习。第七,推手,听劲练习,抖大杆,我所在的门派会练习拍沙袋,练习透劲。第八,散手练习,对抗,布膜固气。怎样练习和式太极拳一、放松1.体松这个要求,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部位要放松。身体各关节,部位的肌肉群不紧张,肢体在受外力时,各关节自如转动,而不是使身体成为僵硬的整体。2.精神放松放松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肢体有意识地、能动地松弛,无论什么情况,精神都不紧张,心中自然,无论发生何事,泰然处置,从容应对。二、浑圆等你的身体能够自然放松之后,就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解决浑圆的问题。所谓浑圆,就是浑厚、圆活、饱满。在练拳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沉稳的内劲在里面。三、旋转和式太极拳是圆运动,但这个圆不是平面的圆,而是立体圆,是以脊柱为中轴的公转(源动腰脊、旋腰转胯)和上下肢自身的自转(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腿)相结合的旋转,即所谓的螺旋运动。初学和式太极拳的3大要素1.先下后上上下相随,周身协调,重心稳定,虚实分明,是和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和式太极拳教学应遵循先教下肢动作,再教上肢动作,最后进行上下肢协调配合练习的原则。在套路教学前,先要求学生上体正直安舒,两手背后,腿屈到所要求的程度。按开步、弓腿、倒重撇脚尖、收腿上步、开步的顺序练习下肢“进”步;按退步、移重心、并步、并步、退步的顺序进行下肢“退”步的练习,以及侧行步,虚步练习等等。体会腿的虚实转换和下肢肌肉的本体感觉。然后进行“拳”“勾”“掌”等手型和“抱”“分”“搂”“推”等上肢练习,体会手臂圆活自然的运行路线。在各单势教学中,只要先把下肢动作抓好,把转移重心,步法变换弄懂,再把上肢动作分解教会学生,最后完成上下肢完整动作的协调配合,再强调以腰的旋转带动腿的运动。这样由脚而腿而腰再上肢,完成一个单势动作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2.粗讲精练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和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教学初期,教师如果过分地追求动作规范,过分地强调动作细节,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得越细,学生越不容易接受,常常顾此失彼,不知所措,渐渐地畏难泄气,对练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对初学者,开始的教学易粗不易细,先让学生粗略地掌握动作概貌,熟练后再细抠动作。也就是说,得天独厚记学生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运行方向等动作,外形上大体规范,能把动作比划下来。待动作熟练后,再进一步要求呼吸、意念、连贯、协调等。如教授“左云手”时,只要学生能比划出侧行步的重心交替,常握翻常开步时机和云手的路线即可,百对以腰带臂,眼随手动,呼吸配合等细节暂不做过高要求。同时也应注意,在这种先粗后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大致上会比划动作时,及时细抠动作,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难以改正。3.形神合一“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是练拳人的口禅。在和式太极拳教学中,教师应先把外形教好,再进行精气神的练习,最后形神合一;先把单势动作教好,再要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只有把整个动作学会练熟,才能使精气神贯注到每个细小动作中,用意识引导动作,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达到圆活自然,协调完整之目的。如“搂膝拗步”一势的教学,先让学生看示范,用心记,再随教师做模仿练习。待动作熟练后,就要求学生用想象引导动作。想象先行的手搂掉对方踢来的腿脚,另一手则用力推对方一掌,以拳架促进内神,再配以搂吸推呼的呼吸配合,使做出的动作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结语:总而言之,对和式太极拳的初学者,只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手段,必须重视上述的练习及要素,和式太极拳教学由繁到简,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做为一个武者,你应该学习宽容,除非生命受到实质的威胁,绝不滥用武力。
相关章节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一天练几遍合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