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说句胸大就是绝味鸭脖开黄腔腔,那我道长总被摸屁股怎么办

[八卦江湖]刚看了康熙:林志玲和小S互相摸屁股
现在年轻人都爱看〈康熙来了〉,我还没看过。为了不落伍我也在网上看了一期,正好是林志玲的。那一期叫“男人心中的女神”,原来林在台湾还真是被叫作“女神”。蔡先说林拍了多少广告,然后小S一直在说自己是广告天后。蔡就损她,林顺势说自己其实接的广告不多。林好象很怕招摇,相反小S就很显摆。这两人的风格真是大相庭径。林和小S讨论她们的屁股翘不翘,然后两人互相摸,这也有点太那个了吧。林还是以优雅,知性见称呢,就当众让人家摸屁股?我越觉得林小姐是“闷烧锅”了,在金马典礼上穿浴袍就觉得她骚了。这一期放了林的很多广告,林拍的广告都什么呀。对着一瓶什么东东嗲嗲地说“才不会忘记你呢!”再把嘴巴嘟一下,让我鸡皮疙瘩掉一地。还有一个牛仔裤广告,林的舞姿也太不专业了。难道长得漂亮,怎么扭都会好看吗?接下来小S和林比撒娇。小S那不知是撒娇还是在发威,林撒娇比较女人味一点,但我听了还是寒,我是女的。只看了一期,不能评论这个节目。我觉得是比较活泼啦,但难以想象大陆的主持人也干出当众摸屁股这样的事。我觉得大家喜欢台湾的综艺节目就去看台湾的好了,如果要求大陆的综艺节目也象台湾,我不赞同。
台湾节目还脱裤子露股沟 见怪不怪的...
天涯看贴的朋友们,上上网,看看新闻,也可以赚钱哦。想不到吧!天涯看贴的朋友们,点击这里,免费注册,请点击注册/sabar/reg.asp?sj=52me1986http://www.8qu.net/register.asp?net=52me1986(八趣通宝)/newsbar/refferer.asp?52me1986(新闻时报)这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三款有奖金的实时信息免费软件,全部为30元起支付,均为绿色免安装软件,几乎不占内存,在您上网的同时轻轻松松赚钱,赶快注册吧!(其中新闻时报正开展暑期活动,注册即送两元)三个一起挂,同时得三份额外的收入,赶快注册吧~!联系QQ
台湾节目还脱裤子露股沟 见怪不怪的...----------------------------------------------------《我猜》里面也有穿三点式现身的,然后宪哥就现场评论。我觉得台湾综艺节目真素格调不高阿。一个多元化社会当然包含各种风格,容许低俗。但是低俗的东西如果成为主流,社会就出问题了。不是吗?
挺好的啊,讨厌一些整天假惺惺的人,装做道貌岸然的那些人。
不摸屁股就叫道貌岸然呀?综艺节目不开黄腔就做不下去?
作者:lovemydog 提交日期: 21:28:00
蔡先说林拍了多少广告,然后小S一直在说自己是广告天后。蔡就损她,林顺势说自己其实接的广告不多。林好象很怕招摇,相反小S就很显摆。这两人的风格真是大相庭径040不是不招摇而是为了高EQ而装低调看她出道以来为了上位炒作的新闻哪一条脱得了“显摆”二字?
作者:与卿何干 回复日期: 22:08:56 -------------------------------------------------呵呵,你还真是讨厌040。男的女的?
作者:lovemydog 回复日期: 22:19:56 
作者:与卿何干 回复日期: 22:08:56 -------------------------------------------------呵呵,你还真是讨厌040。男的女的?请看资料!
男的讨厌040和女的不同原因吧。是不是因为能看不能吃?^ ^如果她要和你ML你干不干哪?
如果你看过我发表的言论,就应该知道她绝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康熙来了 我也没看过呢,哪有看?
全民大闷锅里露股沟的那个男生还不恶心噢 “水果M”还时不时的抽他PP 每响一下 就恶心一阵 这些新人为搏出位 真是.....
真巧,我也刚刚看了那期的康熙来了。看过之后也发现040不怎么讨厌。不过作为中国人,还是要坚决抵制她!!!
其实这个样子的节目会不会真的有点低俗哦?
作者:lovemydog 回复日期: 22:33:32 
男的讨厌040和女的不同原因吧。是不是因为能看不能吃?^ ^如果她要和你ML你干不干哪?------------------------------------和一个阿姨ML?
我也看过她的这期节目,还有她和另外3位台湾名模一起在康熙的节目,老实说,发觉她其实还挺顺眼,不过还是比较讨厌她那个声音,都30几的女人了,还装什么娃娃声音,太做作了。
这期看了很久了,我觉得她还是很自然的,小S遇见谁都是要比比谁的臀翘,没什么特别意思。而且林的声音天生就是娃娃声,我觉得不是装的。我还记得林没那么红的时候和另外四个模特出了一本书到康熙做宣传,当时小S要大家配合她一起扮霹雳娇娃,当时只有林一个人配合小S和她一起踢腿。我就觉得这女人挺可爱的。我是女生,所以我并不想上她什么的。不过她做个大姐姐不是很亲切的吗。
楼主只看了一期,估计还不了解康熙这个节目的风格吧小S会跟每个来节目的女明星比的,她总希望自己更漂亮也有女星为了压倒小S,上节目之前还要花很多钱买衣服准备什么的,就是为了跟小S死拼,女星之间就是会互相比的嘛。这一期小S穿的也是很用心啊摸屁股在康熙根本就不算什么,讨论初吻还有第一次几乎每次都要,还会现场表演很多大尺度的东东,楼主看多了就习惯了
大家还在看成龙竟然还有如此尴尬经历:在酒店被gay摸大腿!八卦-明星资讯-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472,958
播放:1,443
播放:7,308
播放:1,020
播放:26,489
播放:8,580
播放:14,200
播放:31,282
播放:1,597
播放:4,153
播放:2,335
播放:3,208
播放:1,242
播放:81,178
精选视频号
播放:1,402深度宠爱:吻上巨星扑倒凯_深度宠爱:吻上巨星扑倒凯最新章节(萌萌妲)_深度宠爱:吻上巨星扑倒凯35xs_闪舞小说网
深度宠爱:吻上巨星扑倒凯内容简介:& 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3月前本类点击排行榜
排名 书名 点击
本类推荐排行榜
排名 书名 点击
本类收藏排行榜
排名 书名 点击我是小的时候参加一个朋友的十岁生日宴碰到的(我们这边小孩都要做十岁生日宴),有一个熊孩子去掀一个漂亮姐姐的裙子,至今都记得那黑色的蕾丝内裤(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穿安全裤,也很少有穿这么性感的内裤),那个漂亮姐姐本来都要动手的,可周围也有人劝着说哎呀小孩子不懂事,于是这个漂亮姐姐也没说什么,换了表情和颜悦色的拉过那个熊孩子,周围人看她表情还好也就没拦着,然后她温柔的…一把扒下了熊孩子的裤子,将熊孩子转了个身,熊孩子呆愣了5秒才反应过来捂住小JJ…熊孩子的父母开始巴拉巴拉说这个漂亮姐姐不应该,只见漂亮姐姐依然面带微笑的说:哎呀,孩子不是还小不懂事嘛,怎么会懂大庭广众之下露小JJ不好呢…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双眼冒星星,太崇拜这个漂亮姐姐了~&br&———————————————分界线——————————————————————————&br&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一觉睡起来好多赞,我上知乎的时间不多,一打开这么多赞和评论也是吓到我了。统一回复一些问题&br&1.楼主是妹纸啊妹纸!当初手抖把性别选错了,想着反正不常来应该不影响,结果被误会了,所以回忆里的熊孩子真的不是我!&br&2.那个年代应该是十几年前了,周围的女性穿的都是巨大的,能提到腰的内裤(是看人家阳台的晾衣架知道的,污力各位想太多)&br&3.关于有人说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类似回答的问题,楼主自己也很意外,因为不是段子。看来漂亮又凶悍的大姐姐和爱掀裙子的熊孩子在现实中还是很多啊,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参加了同一个生日宴遇到了同一个漂亮大姐姐?我是小孩那桌靠窗户在那一直狂吃油炸冰淇淋喝雪碧吃薯条的那个双马尾的小胖妞,欢迎来叙旧…&br&4.经各位提醒才发现回答好像跟题目“摧毁”有点不搭,在此承认错误,非常抱歉!不过后来想想熊孩子应该多少得到些教训了,于是默默安慰自己应该没有偏得太严重,好吧我其实是在狡辩 &br&&br&号来知乎浪的答主:10K赞了!破万了!你们吓到本宝宝了!&br&&br&号来知乎浪的答主:11k了,答主再写点什么,想起以前还回答了一个有关熊孩子的问题,于是就偷懒搬过来了~…答主是不是很懒啊~咩哈哈~!&br&&br&号插句话:&br&妈呀,几天不来就12k了 …答主其他回答也都基本是长篇好多字,也没见这么多赞…虽然不是很懂大家点赞的逻辑,不过答主也是很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厚爱~ &br&————————————————————————————————————————————&br&那是好久远的事了…&br&&br&当时我高二,刚发月考成绩,当时木有考好,再加上大姨妈造访…&br&所以我心情很暴躁,注意,是暴躁...&br&&br&某天下午晚自习之前去学校对面的步行街吃晚饭,然后去步行街旁边的小区散散步消消食准备回学校。&br&&br&不巧就碰上了我们学校附近小区有名的熊孩子,比如踩着滑轮摸女生的屁股然后呼啦一下跑掉,再比如骑着小自行车迅速的从女生身边掠过去掀她们的裙子。&br&虽然答主木有被摸过屁股,但闺蜜被摸过,闺蜜软妹子,当时懵逼了,答主也懵逼了,事后反应过来的闺蜜抱着我干嚎了好久…居然被一个熊孩子非礼了…&br&&br&总之特别熊…也没人管…&br&&br&平时可能就懒得和他们计较了,毕竟我不动手好多年(没错我曾经是个暴力狂,哈哈!)...但是我那天大姨妈造访啊,我那天刚拿到我那血淋淋的月考成绩啊,你丫干嘛非要撞我枪口上啊…&br&&br&当时听到背后有滑轮的声音,我猛地回头就看到熊孩子双手摆出“抓臀龙爪手”的pose 向我迅速靠近,于是我一手抓着那个摸屁股未遂的熊孩子就扔了出去...&br&&br&没错,扔了出去…如果他没穿轮滑鞋,我可能还扔不了那么远…&br&&br&卧槽!一不小心扔大力了,熊孩子摔了个狗吃屎,哭了…刚好摔在骑自行车的熊孩子旁边…&br&&br&骑自行车的熊孩子还挺有义气,看到同伴被欺负了,大吼一声就骑着自行车向我撞来,一脸视死如归…&br&&br&于是,我抬起脚,一脚蹬了过去,刚好踩在自行车前面的小铁篓上。&br&&br&卧槽,又一不小心踩大力了,铁篓子瘪了…&br&&br&但是当时我心情很不好很不好,就着那只脚一用力,愣是把自行车蹬的往后退了好几米,熊孩子二号,看着瘪掉的自行车篓,也哭了…&br&&br&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过头了,于是我上前,帮熊孩子二号把自行车铁篓子掰回原样并道了歉…&br&&br&在回学校的路上,闺蜜跟我讲说我今天简直恶魔附体太特么恐怖了,我说哪有!我又没打人,最后不是还道歉了么?&br&她说:卧槽你那哪是道歉啊,你从扔那小孩开始,就开始面无表情到恐怖了你造么!铁篓子啊!你丫一脚踩扁了,然后又一只手掰回来了!完了你那是道歉么?什么我今天心情不好对不起不要来惹我,你那一脸我想宰了你的表情吓得小朋友都不哭了好么!&br&&br&好吧,我承认我当时凶了点,但是后来就再也没见到熊孩子摸人屁股了...&br&&br&&br&如何摧毁一个熊孩纸?…让他们知道熊是要付出代价的,让他们知道大人要收拾他们是分分钟的事…&br&讲道理是没用的,能讲道理的都不会变成熊孩子…&br&他们当然知道掀女生裙子是干坏事,他们当然知道摸女生屁股是干坏事,但是好玩啊,并且干坏事没有付出任何代价,为什么不干?&br&另外,不要在看到熊孩子对别人熊的时候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要在遭遇熊孩子的时候觉得我就这样放纵下去,有种总有人会替我收拾他的想法…&br&你的每一次放纵,都只是在创造一个更熊的孩子…
我是小的时候参加一个朋友的十岁生日宴碰到的(我们这边小孩都要做十岁生日宴),有一个熊孩子去掀一个漂亮姐姐的裙子,至今都记得那黑色的蕾丝内裤(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穿安全裤,也很少有穿这么性感的内裤),那个漂亮姐姐本来都要动手的,可周围也有人劝着…
&b&没有意识到时间的价值。&/b&&br&&b&&br&通俗一点说就是:不把自己的时间当钱,也不把别人的时间当钱。&/b&&br&&br&&b&不把自己的时间当钱&/b&,总想找免费的网络资源,为此不惜花上几十分钟或者几小时,也不肯花上十几块买一本正版电子书,立刻就能阅读。几个小时以后,花钱买书的同学已经读完了可以做新的事情,而终于搞到免费资源的同学才刚刚开始阅读。日积月累,差距越来越大。&br&类似的还有:各大公共机构免费开放日,一定要去排队观看,可以省掉几十块门票钱,为此不惜排上一两个小时队,还觉得赚了天大便宜。&br&支付宝微信做地推的某几个特定日期,大型超市减免,又是一轮的排队付款热潮。&br&&br&在穷人思维者津津乐道省掉的那几十块时,珍惜时间的人已经用时间换取了知识、人脉、资产等等。&br&&br&&b&不把别人的时间当钱,(以下综合女朋友们的遭遇)&/b&&br&总是想找美女聊骚,觉得美女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跟自己聊一下呢?&br&总是想找人介绍女朋友但是不想付任何代价,无论是介绍费还是对介绍人日常的精神付出。&br&自己心理出现危机时,找朋友倾诉,一说说半天;朋友心理出现危机了呢?敷衍过去就是。&br&给网络上不认识的人留言,要求给TA个人推荐书单/公众号,这些整理起来需要花时间,但是网上的人又不认识你,为什么要给你花这么多的时间呢?因为你说了一句好人一生平安?&br&&br&以上两点本质上是一点——&b&没有意识到时间的价值&/b&。&br&&br&从前看过一个富商写过:人活到一定岁数就会明白,钱都是时间给的。&br&&br&当一个人用穷人思维思考,他看不到时间的价值。他为自己花时间省掉的钱也沾沾自喜,他为别人竟然需要付费才肯付出劳动感到愤怒。&br&&br&然后呢?他失去了自己的时间,也失去了从时间演变出来的学识、洞见、财富。&br&他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也失去了别人的真心对待、有价值信息的透露。等他人到中年时,他会发现自己没有人脉,缺乏有影响力的朋友,抱怨社会不公。&br&&br&穷人思维的持有者,他们过度看重财富的单一外部表现形式“钱”,但是无法理解财富的多样形态——个人影响力、信息获取力、人脉,更无法理解一切财富的本源——时间。
没有意识到时间的价值。
通俗一点说就是:不把自己的时间当钱,也不把别人的时间当钱。 不把自己的时间当钱,总想找免费的网络资源,为此不惜花上几十分钟或者几小时,也不肯花上十几块买一本正版电子书,立刻就能阅读。几个小时以后,花钱买书的同学已经…
谢邀,下面已经这么多答案了,可能写了也没有多少人看到。但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高中的学习经验,显然这不是题主希望看到的,高中的学习呢,简单地讲就是重复重复重复,就那么些知识点,反反复复练三年,其实收获甚微,而且,高中时外界干扰不多,可以专心学习。&br&&br&对于题主所说的长时间,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需要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把之前在Coursera看到的一些和大家分享,希望对看到的人有所帮助,并感谢&a href=&///?target=http%3A//vancexu.github.i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ancexu&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learn/learning-how-to-learn/outli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i class=&icon-external&&&/i&&/a&是UCSD开的一门课。&br&&blockquote&Whether you are an outstanding or a struggling student, “Learning How to Learn” will give you powerful mental tools that will help you learn more effectively in tough-to-master subjects. You will discover practical, immediately useful insights that will help you to more deeply master your studies.&/blockquote&--------------------&br&Week 1. 学习是什么?&br&&i&1.1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i&&br&大脑很复杂,了解一些关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减少困惑。&br&首先介绍人在学习和思考时两种不同的模式:&b&专注模式 (Focused mode) 和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b&,专注模式就是集中精力学习或理解某事,只有局部的神经链接处于激活状态,有利于你解决实际问题。比方说你熟悉四则运算,那么解决算数题的时候就主要靠那部分神经出力;而发散模式就是人脑放松的时候,神经信号可以在脑内大面积移动,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比方说你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久攻不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br&当你面对熟悉的事物时,一般处于专注模式,而当你需要新想法和办法时,或者你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某件事时就切换到发散模式,这两个模式是可以互相切换的,但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在紧张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通过洗澡、散步等让自己放松的事情主动进入发散模式来帮助加深理解。&br&打个比方,如下图,专注模式是针板密集的时候,球在局部弹来弹去,发散模式是针板稀疏的时候,球在整个桌面游走。&br&&figure&&img src=&/37e17fa3d5d60f9e8bcba3bdc7e7dc06_b.jpg& data-rawwidth=&956&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6& data-original=&/37e17fa3d5d60f9e8bcba3bdc7e7dc06_r.jpg&&&/figure&大脑是一个昂贵的器官,需要消耗同等体重躯干部分10倍的能量。而大脑中有1,000,000,000,000,000数量级的突触,这些突触连接是动态的,因此你一觉醒来之后就不是你了,你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变化。&br&&i&1.2 拖延、记忆和睡眠&/i&&br&&figure&&img src=&/ec42b4f969f150e88f576_b.jpg& data-rawwidth=&897&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7& data-original=&/ec42b4f969f150e88f576_r.jpg&&&/figure&&br&当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时,大脑中和痛苦相关的区域被激活 (insular cortex), 大脑就趋向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那么痛苦的事情。&br&&figure&&img src=&/b765be0c9_b.jpg& data-rawwidth=&1064&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4& data-original=&/b765be0c9_r.jpg&&&/figure&后面会有更多关于拖延的介绍。&br&介绍一个应对拖延症的简单办法:&b&番茄工作法 (Pomodoro)&/b&。番茄工作法由Francesco Cirillo发明,听上去很简单:&br&&ul&&li&25分钟&/li&&li&没有任何干扰&/li&&li&专心学习&/li&&/ul&最后当这25分钟结束后,你需要休息5分钟。&br&&blockquote&Practice makes permanent.&/blockquote&你需要不断的练习来增强大脑中的连接,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模式。&br&记忆分为&b&长期记忆 (Lone-term memory) 和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b&工作记忆也就是短期记忆,一般认为可以存放4块 (Chunks, 关于chunk后面会深入介绍) 信息,就像一块不太好用的黑板,不仅大小有限,而且很容易就被抹掉了,所以你需要不断重复,比如记电话号码,你需要一直重复直到你有机会把它写下来。而长期记忆的容量很大,从工作记忆转化到长期记忆需要时间以及不断的重复,这里提到了一个小技巧:&b&spaced repetition&/b&, 就是一晚上重复20遍的效果不如你每天重复几遍。&br&&b&睡眠对学习也十分重要。&/b&我们觉醒时大脑会产生有毒的物质,而睡觉时大脑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可以通过并且清理掉这些东西。睡眠的意义不止于此,它也是学习与记忆的重要的一部分。睡眠时大脑会整理你的想法和你学习的内容,不重要的记忆会被清理掉,而你想要记住的会得到加强。睡眠时大脑还可以重复你白天学习的复杂知识,对解决难题和理解知识都有帮助。在睡觉之前看的东西更容易进入你的梦境,而梦到它又有助于你对它的理解,关于睡觉对学习的作用具体可见我的另一个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整理白天学过的知识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另外,&/b&&b&锻炼身体很重要。&/b&除了散步洗澡听音乐等让你放松的方式会帮助你进入发散模式,锻炼身体能让你从之前集中精力的地方解放出来,使得发散模式有机会呈现,锻炼身体对大脑生长新的神经元有益。&br&&b&隐喻和类比是强大的学习技巧。&/b&&br&&br&Week 2. Chunking&br&&p&Chunk中文直译是“块”,在这里是指&strong&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strong&。比如字母d,o,g你可以很容易的把它们组成单词dog并在脑海中浮现狗的模样;比如拼图,鼻子眼睛耳朵背景等等,最后凑成一张图。chunk也像是把一些相近的文件做成的压缩包,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搜索。之所以关心chunk,是因为&b&chunk是已经加工好的知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会使用的东西。&/b&&/p&&p&如何形成chunk呢?&/p&&p&学一首新的吉他曲(可以视为一个chunk),通常是先完整听几遍曲子,看别人弹,然后自己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练熟,最后串起来。 学一门新语言,一般会先从基本的音节,然后把音节串成单词,熟练了再把词串成句子,还要不断的融合语音语调之类的更多的细节。 这些都是给了我们形成chunk的直观感受:由mini chunk不断拼接,直到最后在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坚固的神经通路,使我们可以不用多想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p&&p&&b&生成chunk的方法:Focus, Understand, Practice。&/b&&br&&/p&&p&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形成chunk的时候,工作记忆像一只四脚章鱼一样,在努力建立新的神经结构,分心会占用章鱼有限的四只脚使得原本的chunk很难形成。&/p&&p&接着是理解,理解像是强力胶水,能让chunk之间相互关联,使得知识更容易被想到和使用。&br&&/p&&p&最后一步就是练习,形成context(上下文),从而巩固chunk,并建立多个指向chunk的入口。&br&&/p&&p&&figure&&img src=&/f6cd77bcc2e05d39e4958_b.jpg&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f6cd77bcc2e05d39e4958_r.jpg&&&/figure&要形成上下文,得跳出原来要解决的问题,开阔思路,不断的使用相关的或不相关的chunk进行练习,&b&直到我们不仅理解了何时该使用这个chunk,还能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用它为止。&/b&Chunk告诉你如何解决问题,上下文告诉你什么时候使用chunk,以及这个chunk在整张知识图中的位置。&br&&/p&&p&&b&另外,学习时&/b&&b&不要过多的画重点&/b&,因为这可能会给你一种错觉:你记住了这些划过的内容,提倡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提炼中心思想。对于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没必要一直重复学习了,&strong&你更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你感觉最难的部分,这就叫deliberate practice&/strong&。著名的10000小时理论也十分强调deliberat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往往能把顶尖和普通的学生区分开来。&/p&&br&&p&Week 3. 拖延和记忆&/p&&p&拖延就像毒品,每次品尝一点点,虽然获取了短暂的快感,但是已经上瘾了,你的大脑慢慢建立起了稳定的神经结构,使得你再看到数学题的时候会自动产生更多的痛苦,而同时无需经过你的抵抗就让你自动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网页。如此循环,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将注意力转回原来要做的事情。&/p&&figure&&img src=&/b765be0c9_b.jpg& data-rawwidth=&1064&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4& data-original=&/b765be0c9_r.jpg&&&/figure&&p&这时,你尝试着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力去跟拖延症战斗,结果往往不理想,因为用意志力去解决问题会消耗很大脑力,所以并不是很好的策略。&/p&&p&那怎么办?用习惯,将你想靠意志力完成的事情变成靠习惯来完成。&/p&&p&&b&习惯的养成有四个部分:导火索(cue),习惯动作(routine),奖励(rewards),信念(belief)。&/b&&/p&&ol&&li&导火索就是触发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时间,地点,感受,对外界的反应,比如午饭,沙发,疲劳,互联网,短信,邮件等。导火索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做出习惯动作,它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好坏之分的是接下来的习惯动作,比如对“做数学作业”你的习惯动作是打开电脑先上会儿网,那就不好了。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到是尽可能减少危险的导火索,比如手机一震你就要看手机然后半小时回不了神,那就别带手机或者关机;一开电脑就想刷社交网络,那就断网或者别用电脑。&/li&&li&习惯动作就是你对导火索的反应,它之所以叫习惯动作,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就做了动作,比如你一要做作业就先上网玩了一会儿。很明显,这步很重要,你要重建会导致拖延的习惯动作。怎么重建?做计划,在脑中先想象自己一会儿要做的事,比如“我走进了图书馆,拿出来打印好的作业,读了第一道题,用书上例题中类似的方法和步骤解了出来,然后看第二题……”,到了真正去写作业的时候,就按照自己想象的计划做,这时候需要用一点意志力。再比如你每次学了一小时想休息一下,习惯性地刷刷朋友圈,结果停不下来了,如果做了计划,休息的时候只听某一两首歌,或者出去走一圈,就好很多。你做的计划一开始可能不能完美执行,没关系,尽力坚持就好,习惯慢慢肯定可以改过来。&/li&&li&奖励是指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每当有收获就给自己奖品,比如买点自己心仪的东西,或者毫无悔恨的放开玩等。它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是因为如果你的奖励是你非常想要得到的,比如一项荣誉,一个舍不得买的物品等,在你想到它的时候会激励你坚持下去。从来只付出不奖励自己,在养成习惯的效果上会差很多,应该善用奖励机制。&/li&&li&信念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形成新的习惯,能战胜拖延。恶疾容易复发,经常会有朋友新习惯没坚持多久就又回到老习惯的情况。别在意,要相信之前的付出是有用的,为了更好的贯彻信念,可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li&&/ol&&p&看了这么多关于通过改变习惯战胜拖延的东西,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我每次一看到数学题还是头疼要死,即使强忍着不干乱七八糟的,也完全做不进去,马上就开始拖延了,根本改不了。&/p&&p&存在痛苦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些痛苦。&b&那些不拖延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告诉自己的是:我知道你很难过,但别浪费时间,开始做一点点吧,一定会慢慢变好的。你要相信确实是有办法让情况好转的。&/b&&/p&&p&&b&一个技巧是: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Focus on process rather than product)。&/b&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他让你专注过程的25分钟。&br&&/p&&p&&b&另一个建议是做计划,weekly list of key tasks, and daily to-do list。&/b&每周对主要任务列个计划,每天再列个待办事项。&br&&/p&&p&还有三个提升效率的技巧和建议:&/p&&ol&&li&&b&最难的事情最先做。&/b&因为越难越需要最充足的脑力去战斗,而且最难的最容易拖延的事情都解决了,后面都好办。&/li&&li&&b&给自己定一个结束时间,这跟制定工作时间一样重要。&/b&比如定好下午5点以后就不学了,之后去吃去玩去运动,所以5点之前,就专注把清单上的任务一个个做下来,尽量抓紧时间多做些,5点就解放。&/li&&li&&b&遇到困难先试试再说。&/b&只要试一下,头不疼了,心不乱了,过一会儿就发现,居然做完了。&/li&&/ol&&p&一定要战胜拖延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人脑需要时间来建造神经蓝图,就像健身增肌那样。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惯性,避免拖延到最后一刻,以防在脑内搭建豆腐渣工程。建立新的习惯是战胜拖延的良方,可以从习惯的四个部分入手养成好习惯。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做好计划都是提高效率的技巧。&/p&
谢邀,下面已经这么多答案了,可能写了也没有多少人看到。但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高中的学习经验,显然这不是题主希望看到的,高中的学习呢,简单地讲就是重复重复重复,就那么些知识点,反反复复练三年,其实收获甚微,而且,高中时外界干扰不多,可以专心…
有!!!!!!!!!!!(以下6个部分,都是关于婴幼儿的)&br&&br&&strong&PART.2
学步车其实会害了婴儿&/strong&&br&&br&现在的一些搞推销的会给你说:买这个(学步车)送小宝宝最好,这是升级版,跟以前的不一样,有科学依据的,小朋友在这个升级版的学步车上走路不仅不会摔倒,学走路学的快,而且还不会像以前的学步车一样盘腿BLABLABLA(省下几千字)&br&&br&然而,事实是:&br&&br&学步车表面上看,能够让孩子尽快学会行走,父母也省了很多功夫,但是“&b&没有爬够的孩子,注意力是容易出现问题的”&/b&。过早学习行走,不是一件好事,应该让孩子“爬够”,原因如下,孩子在爬行的时候,&b&他的头是面对地面的,这个时候头、手与地面三者的角度和空间距离,正好是正确的学习&看书坐姿的角度与距离。&/b&孩子爬行的年龄,正好也是很多神经发育的年龄,孩子的爬行有利于孩子神经系统形成链接,利于今后注意力的品质提高。而“爬不够”,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b&感统失调。&/b&(“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此概念来自百度百科,原谅我懒得去翻参考文献,不好意思)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和家长会因为担心地下脏,看到孩子在地上爬,一把帮孩子抱起来并心疼的喊“哎呀乖乖~地上那么脏!”,而不让孩子在地上爬,要不天天抱着,要不就用学步车,其实并不好。而且过早的学习行走,容易让孩子脚部骨骼畸形发育,成(X型腿还是O型腿囧。我忘记了具体是哪个,好像是O型腿)&br&&br&&a href=&///?target=http%3A///0070423.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步车危害大?用还是不用?&i class=&icon-external&&&/i&&/a&(附上有关链接)&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nYmeYyQi4TzIFkIt90qCLBE4KV_6-Ba9gVeiWWPwwCa-ut-iiE6TJgtY_MnFl57SdJL30o9lPFj0JS5hSwkV9K%2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步车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附上相关链接)&br&&br&&br&&br&PART.3 婴儿用的勺子&br&&br&上个年代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用的勺子基本都是钢勺,那个时候的孩子吃饭,总是容易戳伤自己的脸。而现在,有了貌似更安全的橡胶勺子,这样孩子怎么戳都不会戳伤自己。&br&这里单单说一下钢勺的其中一个作用:钢勺戳伤孩子之后,有一个作用是源自于的&strong&痛觉&/strong&:&b&因为疼痛,让孩子在吃饭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逐渐到精准无误的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巴里面,而这个逐渐精准和不断尝试调整位置的过程,其实大大地利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b&,而那个年龄,也正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很关键的时期。&br&&br&到1 岁半左右,婴儿能够按照一定目的,进行有意识的尝试错误,改进手段的动作以解决新的问题(李红,2003)。而痛觉引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错误之后的不断调整。&br&儿童对物体的抓握(勺子),通过反复的尝试与失败提醒(痛觉),儿童在抓握摆弄物体时,够不够得着,这样的实践经验是他们理解近&strong&距离空间&/strong&,发展空间知觉的基本条件。在摆弄物体中,反复同一动作总是引起同样效果,这就使儿童获得关于实际动作跟直接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这种因果关系的认识使儿童对自己的行动后果产生预见性。&br&&br&&br&&br&PART.4 玩具&br&&br&下图婴儿玩具是干嘛的?&br&&br&&figure&&img src=&/bd9fcec8e9d602f195e3fc573daf96cd_b.png& data-rawheight=&271& data-rawwidth=&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figure&&br&&br&我们成年人会觉得这些玩具是干嘛的,感觉好无聊……&br&这个玩具你会发现,有很多种“抓”的方式。而婴儿手部神经发展最开始是&strong&只能握、抓这些动作(手指只能并用,不能分工)——然后随着细微神经发育,手指分化,能够形成更精细的抓握动作。&/strong&&br&所以这个看似无聊的玩具,其实是遵循婴儿手部神经发展规律,促进他们通过大圈、小圈、各种方式的抓握,促进baby们的&strong&手指分化&/strong&。所以这些玩具其实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是非常好的。&br&&br&下面这个玩具也是同理,通过多种孔,让婴儿可以随便抓握,以多种方式抓握,不断以各个方式尝试抓握,来达到促进细微神经发育,进而促进大脑发育,帮助婴儿五指分化。&br&&figure&&img src=&/9eace0eb03e_b.png& data-rawheight=&173& data-rawwidth=&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9&&&/figure&&br&如果你的孩子拿到这个玩具在&strong&咬&/strong&,是因为:&br&&figure&&img src=&/ca_b.jp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ca_r.jpg&&&/figure&&br&这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发展心理学》第八版,谢弗,邹泓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br&&br&&br&&figure&&img src=&/70a363ff5fe288e0c671_b.png& data-rawheight=&143& data-rawwidth=&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7& data-original=&/70a363ff5fe288e0c671_r.png&&&/figure&&br&&br&&br&咬——抓握等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概念、空间概念的训练都非常有帮助,就像评论区一位妈妈留言说的那样:现在很多大人看起来很无聊的玩具,其实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孩子很感兴趣,而且对孩子发育也很有帮助。&br&所以在婴儿早期的时候,有意注意婴儿的咬、抓握方式、五指分化,对孩子帮助非常大。&br&&br&PART.5 婴儿的原始反射&br&&br&&figure&&img src=&/741db4585ced4bd537b42d4c588035ed_b.jp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741db4585ced4bd537b42d4c588035ed_r.jpg&&&/figure&&br&&br&&br&&br&&br&正常情况下,这些原始的条件反射在几个月内会小时,因为它们受&strong&大脑低级“皮下层”区域控制&/strong&,一旦&strong&高级中枢皮层成熟,并开始控制自主行为&/strong&,&strong&皮层中枢就会失去控制作用&/strong&。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什么作用,但是对发展心理学家而言,它们是重要的&strong&诊断指标&/strong&(stirniman&stirniman,1940)。如果婴儿出生时缺少这些反射,或者这些反射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可以据此诊断婴儿的神经系统可能出现了某些病变。总而言之,一些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证明。&br&&br&&br&PART.6 婴儿的客体永存性&br&&br&&strong&客体永存性:即使看不到人和物体,也能意识到他们存在。&/strong&&br&&br&例如,七个月大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客体永存性的概念,母亲给宝宝做鬼脸,宝宝KIKIKI地笑。母亲用手把自己的脸捂住,宝宝就会以为妈妈不见了。然后妈妈把手打开,宝宝又会“KIKIKI”地笑。&br&相信这个画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就是父母捂住自己的脸,然后又打开,宝宝会笑的特别开心,因为它们还没有形成客体永存性,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也许觉得面前的一切好神奇。&br&特别可爱吧?&br&&br&&br&&br&——————————————————————————————————————————&br&【&strong&文献&解释部分&/strong&】——6.11更新&br&&br&&br&PART.2 学步车部分的文献与研究解释&br&关于相关研究:&br&陶沙、董奇等对爬行经验在婴儿迂回行为和客体永久性方面的作用作了详细的研究。迂回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空间障碍,不能直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换用间接途径达成既定目的。绕过障碍物取得物体就是一种典型的迂回行为。他们将8~11 个月的婴儿分为会爬和不会爬的两组,完成同一项测查任务;将婴儿感兴趣的玩具放置在透明有机玻璃下的中心区域,婴儿能从透明的盒子顶面看到玩具,但不能从盒子顶面直接够到玩具。而想要够取玩具就必须采取迂回行为,从正对着他但不能直接看到的开口够取盖在盒子下的小玩具。实验结果表明,会爬的婴儿在迂回任务中表现得比不会爬的婴儿更出色。研究者认为,爬行动作的获得与婴儿迂回行为的发展可能有功能上的联系,即爬行通过向婴儿提供大量的相关经验,从而促进婴儿迂回行为的发展。客体永久性指主体对客体存在与否的认识不依赖于直接感知,而形成了有关客体存在的稳定内部认识。作为婴儿认知与情绪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是婴儿期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br&&br&&strong&&em&【1】董奇,陶沙,曾琦,J J Campos. 论动作在个体发展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1997, (4):48~55&/em&&/strong&&br&&br&这里补充的是爬不够的孩子在除了注意力的以外的地方可能有的不足。&br&这里会有部分知友说:&u&那么我小时候没有爬,直接学的走,你是不是说我注意力不如别人咯?&/u&&br&&strong&解释:&/strong&第一,我们知道心理学是研究的统计学中的大概率事件,就是普遍性,除了文化心理学,其他心理学的研究很难规避&strong&个体差异&/strong&这一点;第二,&strong&同一个结果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strong&,也许没有爬够,但是在其他与注意力有关的因素,您完成的非常好,所以您的注意力并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br&&br&有知乎网友可能会说:学步车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我凭什么不用。&br&&strong&解释:&/strong&科技带来的东西未必就一定是好的,例如塑料袋。无论科技创造出了多少东西,&strong&使用科技产物的原则应该是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strong&(遵循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学步车当然可以用,在附录的两个网络链接也说的很清楚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用的过早。&br&反正题主我以后肯定不会让我侄儿侄女们用学步车的,如果有知友说:我不信~我不信~我就不信你说的这些!我就要让我孩子使用高科技!用!学!步!车!&br&我只能说:好哒~(毕竟我怂,你非要用,难道我还要和你撕逼么?)&br&&br&相关研究:&br&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不会爬、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手膝爬的 3 组8.5 个月的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发现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和手膝爬行婴儿的发展水平高于不会爬的婴儿,其中尤以爬行经验在9 周以上的婴儿表现最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爬行等运动经验与客体永久性水平的关系不仅仅来自成熟对二者的制约。爬行等运动经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另外,研究者们以发展落后的特殊婴儿作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爬行与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因果关系(董齐等,1994)。对患有脊柱裂的运动残疾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会爬之前(约12 个月),其客体永久性的水平很低;然而,在学会爬行的6 周内,他们的客体永久性达到比以前高得多的水平。对爬行动作滞后到13 个月才出现的婴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定运动经验,即1 岁内婴儿的表现并不一定随其年龄增长而提高。&br&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strong&爬行经验对儿童认知发展确有重要作用&/strong&。&br&Lepecq 等发现早期认知发展来自于感知觉,并且由于儿童动作发展不成熟,早期的认知发展是基于感知觉能力的[7]。Bertenthal 等也证实了动作与知觉的交互作用。Mark A.等发现丰富的视觉信息(光线、颜色)与自由的身体移动可以提高儿童搜索目标的成绩。Yan.Jin H.等总结了19 次研究,被试包括了年龄为4 到144 个月的1029 个儿童(男510,女519),发现年龄越大,动作对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越大;动作状态、搜索模式、动作帮助、测验条件和测验信度都是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儿童的空间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儿童的动作经验是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Eppler 等研究发现当物体的听觉和视觉信息能指导婴儿的行为时,婴儿会增加对这些信息的注意。婴儿通过爬行获得了自由移动的能力,并获得大量经验信息,这些信息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儿童的认知能力。Siegel 等的研究发现婴儿助行器敝大于利。这是因为婴儿助行器减少了儿童爬行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儿童本应获得的经验,从而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strong&可以说,儿童通过爬行获得了运动经验,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strong&&br&&br&&strong&&em&【1】Yan Jin H, Thomas, Jerry R, Downing, John H. Locomotion improves children’s spatial search: A meta-analytic review. Perceptual &Motor Skills ,): 67~82&br&【2】 Eppler, Marion A. Development of manipulatory ski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ttention.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 391~405&br&【3】Siegel, Andrea C, Burton, Roger V. Effects of baby walkers on motor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human infants. Journal of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355~361&br&【4】Mark A, Schmuckler, Hannah Y Tsang-Tong. The role of visual and body movement information in infant searc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499~510&/em&&/strong&&br&&br&关于学步车与婴儿骨骼腿型:&br&【婴儿身体发育特点】&br&婴儿骨骼软骨成分较多,与成人比,其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 5,而成人为3: 7,因此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易弯曲变形,不易骨折,可塑性强。婴儿关节结构上,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韧带较薄而且松弛,关节周围肌肉细长,故其伸展性和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其肌肉发育特点是: 先躯干肌后四肢肌,先屈肌后伸肌,先上肢肌后下肢肌,先大肌肉后小肌肉。另外,婴儿身体头占较大部分,头身比例大约1: 4,颈部肌肉较弱。&br&【学步车对婴儿的危害】&br&婴儿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是一个对自身肌肉控制的神经支配过程,由于有学步车的保护作用,婴儿在&br&不能自主控制平衡时,也不会摔倒,&strong&不利于婴儿独立行走的练习和身体肌肉的正常发育&/strong&。欧洲专家曾对190 名婴儿进行调查,&strong&发现102 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爬行、直立行走的时间普遍比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晚3 - 4 周。&/strong&&br&&br&&strong&&em&【1】吕春根. 卫生部建议“不使用学步车”童车企业当重视[J]. 玩具世界, 2011,( 10) : 29 - 31.&/em&&/strong&&br&&br&PART.3 吃饭勺子&br&&br&整理一下评论区的疑惑,大概内容如下:&br&所以就是要挨打来让痛觉刺激神经——吐槽版本&br&难道就没有想过为了刺激神经发育而戳伤自己的脸吗——找我原文纰漏版本&br&&br&那么在这里解释:&br&PART3部分,我其实就是以钢勺来介绍一下与婴儿互动中,对婴儿产生的好处,我没有说过让婴儿就是该用钢勺,或者说我没有说婴儿就是要去戳伤自己。囧&br&不过,还是希望正在当父母的知友,或者即将的父母的知友,在给孩子选用餐具的时候,安全性是肯定要考虑的,但是千万不要买太软的勺子,就是戳到一点都没感觉的勺子。&br&有一位评论区的妈妈说的那种就很好,是折中:她的孩子的勺子是头头部分有橡胶,但是戳着会不舒服,只是不会戳伤之类的。&br&其实这种勺子就比较好,因为会有不舒服【这种感觉也会帮助孩子尝试错误调整位置】,但是又保证了大家之前吐槽的安全性的问题。&br&&br&&em&&strong&PART3 参考文献:&br&【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br&【2】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br&【3】李红,何磊.心理科学进展.).315——320&br&【4】谢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strong&&br&&br&&br&&/em&&strong&&em&PART.4——6参考文献&br&【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br&【2】董奇,陶沙,曾琦,J J Campos. 论动作在个体发展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1997, (4):48~55&br&【3】李红,何磊.心理科学进展.).315——320&br&【4】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em&&/strong&&br&&br&——————————————————————————————————————————&br&(6.10更新)&br&①先给大家道歉,昨天晚上答题的时候,只是把老师上课讲的然后和自己的笔记整理了一下, 就直接答题了,偷懒没有附上参考文献,所以有很多知乎网友在评论区质疑这篇文章的&u&&strong&可靠性&/strong&&/u&。&br&非常感谢你们的指出!我这几天闲下来了就好好整理一下文献,把&strong&&u&参考文献&/u&&/strong&附上来,感兴趣的知友也可以私聊我,我把文献打包发给你们!&br&②再来就是感谢!一觉起来,真的没有想到有那么多赞!谢谢每一位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谢谢你的肯定和欣赏以及点赞。&br&③关于有知友评论说我是马后炮,我觉得你会有这种感觉,可能是源于心理学很多实验都是在&strong&已有现象&/strong&的基础上,展开做实验,然后的结果,分析。所以会给你造成马后炮的感觉吧。&br&④有网友说“&strong&完全不信&/strong&”以及吐槽我在&strong&讲“段子”,&/strong&我想说第一,也可能是我没有附上参考文献,怪&strong&自己没有严谨&/strong&;第二,心理学在国内不够普及的情况下, 容易给别人造成“&strong&我信就有不信就没有&/strong&”的误区,我们国家目前心理学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strong&反而被一些“心理鸡汤”和“玄学”妖魔化了&/strong&,我也很无奈。&br&⑤有知友说我写的这个感觉有点……不靠谱,哈哈哈。但是这就是实验心理学得出的结论呢,&strong&心理学真的不是大家想的玄学、心灵鸡汤,我们也是要和神经解剖行为实验打交道的&/strong&(好吧,我连参考文献都没录好像没资格说,哈哈哈!)然后在顺便开个小玩笑,这个问题是“&strong&有没有什么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strong&”,所以可能是大家不知道,以前也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所以突然看到会觉得我是来搞笑的吧,哈哈!&br&⑥心理学&strong&研究普遍现象&/strong&,当然我们&strong&也重视个体差异,但是更多的时候研究不能体现个体差异&/strong&。所以不再反驳或者一些知友犯了&strong&可得性偏差和幸存者偏差&/strong&然后说的言论了。&br&七:我从头到尾&strong&没有教大家要如何如何&/strong&哦,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用课堂上老师讲的&strong&借花献佛&/strong&而已。&br&⑧:再为文章中一些不合理的、太绝对化的措辞道歉!非常感谢大家!&br&&br&还有就是关于第一条,我不知道是不是全球都是这样的(为昨天说了不负责的话道歉),我也不知道我们国家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才这样的。反正很多老师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先用铅笔再用钢笔,这好像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事情了。&br&关于第二条&strong&学步车&/strong&,就要说到&strong&爬&/strong&,说到&strong&感统失调&/strong&。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现在大城市里面那些干预感统失调、和提高注意力的机构,他们其中一个干预方式就是在一个空间很大的地方,让大家爬三十分钟。大家不要因为“爬”这个字就觉得我在开黄腔啊。&br&第三条勺子的事,其实是从&strong&痛觉&/strong&的相关研究的出来的。&br&第四条玩具,我写这个只是由于上次逛超市有人问我“这些玩具是干嘛的感觉好无聊”,想起了,然后顺带答一下。我不是卖玩具的!不是推销玩具的!我也没有叫大家一定要去买!并且!我和学步车没有仇!&br&&br&最后的最后!&strong&我!真的!非常!害怕!被撕!!!&/strong&哈哈哈。&br&如果你觉得看完了觉得非常不屑一顾,&strong&请口下留情,不要浪费你的时间来和我撕逼&/strong&,因为我不喜欢撕逼,&strong&因为!我!怂!!&/strong&&br&&br&最后的最后的最后,&strong&参考文献正在补充中整理中!&/strong&谢谢大家的指出!&br&&br&再次感谢!!!&br&&br&——————————————————————————————————————————&br&(6.11更新)&br&关于参考文献和对原文当中PART.1——PART.3 不恰当的措辞已修改和完善。&br&一觉起来,已经1800+个赞了,说实话,我想去回答一个问题叫&strong&“自己回答的问题第一次破千是怎样的体验”,我要回答:我!好!方!我很焦虑!&/strong&&br&&br&我之前回答一个问题,看到赞从0慢慢到19我都会很开心很开心,现在这样反而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最初就是很单纯地发一下自己学到的东西,没想到会这样。同样也是第一次这么多人关注,看到评论区里面说“胡扯”“胡说八道”以及更难听的一些话之类的,其实挺难过的,因为我第一次被点了这么赞,所以难免会在意这些声音。&br&&br&有知友说:你应该马上去找参考文献,而不是在评论区回复“正在找”。&br&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参考文献是我一下子就能变出来的吗?我不回复“正在找”你要觉得我不负责,我回复了“正在找”你也可以挑刺。我没有找的过程哪来跟你直接翻出文献啊。&br&我觉得有时候部分知友会不会对待别人太苛刻了呢?这样的苛刻真的好吗?毕竟大家没有利益关系和竞争关系,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如果不喜欢,你可以点一下反对或者完全没有帮助啊。如果我说的有问题,你可以比较友善地讨论或者提醒我。(画外音:喂喂喂,说好的不撕呢?题主:一下没忍住囧。。。)&br&&br&同时,要谢谢知友们对我的严谨性的指出,比如因果表述不当和没有附参考文献等,确实我严谨性在第一版本做的不够,谢谢你们的指点和包容以及肯定。&br&&br&然后在这次翻文献中,自己也的确又增长了很多技能。&br&&br&还有要特别特别感谢每一位肯定这篇回答的知友,特别特别感谢鼓励我的知友,还要感谢一些私信关心我的知友,还要感谢我的同学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522e6fbc2982778bfa6eb4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522e6fbc2982778bfa6eb4f& data-hash=&522e6fbc2982778bfa6eb4f& data-title=&@胡二君& data-hovercard=&p$b$522e6fbc2982778bfa6eb4f&&@胡二君&/a& 。&br&&br&——————————————————————————————————————————&br&&br&结尾:&br&&figure&&img src=&/a1ce9d35ceb138d6cf89131_b.jp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1ce9d35ceb138d6cf89131_r.jpg&&&/figure&&br&&br&&br&&br&&br&50%的儿童能够在图中所标出的月份里面完成每一种技能,但是美中技能出现的具体时间还是有很大差别。例如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在11.1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很好的走路,90%儿童到14.9个月大能够走的不错。这种平均模式的知识对父母是有益还是有害呢?&br&&br&这就是我们心理学里面说的:&strong&&u&研究的是普遍规律,但是都存在个体差异!&/u&&/strong&&br&&br&好啦,这些东西都非常有趣,而且可能非心理学专业和没有当父母的都不知道吧。&br&&strong&&u&心理学需要普及!&/u&&/strong&&br&&br&最后!再次感谢大家!&br&——————————————————————————————————————————&br&(6.17更新)&br&&br&关于PART.1,我还是没有找到文献,所以放到最后来了。&br&以下大家看到的这个部分,是上发展心理学课的时候,老师讲过的,&strong&我是根据我的笔记搬上来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文献支持,只是听老师说过。&/strong&&br&所以看到这里的朋友,感兴趣可以继续看下去&u&(但是由于接下来的这个部分,我没有找到文献和数据支持,只是纯凭我的笔记,所以大家就随便看看吧),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点叉啦~&/u&&br&谢谢大家的指点。&br&以下是之前的原文。&br&&br&&strong&PART.1 为什么小学生都是先用铅笔,再用钢笔?/ 6~7岁的孩子用铅笔的不为多数人知道的好处&br&&br&&br&&/strong&除了大家能够想到的“方便修改”“练字”等,还有有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原因是:&br&铅笔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的力道大于钢笔写字,而&strong&小学一年级(6、7)岁&/strong&的孩子,正好是在发育细微神经细小神经。而这些神经,正好和指尖这种位置很关键。&br&孩子在用铅笔的过程中,有助于&b&刺激指部细微神经,促进神经系统发育。&/b&&br&同时,6、7岁的孩子,注意力机制仍然不够成熟,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长不能达到一节课的长度,而&b&用铅笔,通过力道,能够刺激孩子分泌出一种神经兴奋递质,保持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专注水平&/b&。&br&&br&但是在小学一年级,&strong&钢笔、中性笔、自动铅笔,可能就达不到这个好处。&/strong&&br&孩子的神经发育遵循的原则是&strong&由头到尾(cephalcaudal development)和远近发展的原则(proximodistal development)原则(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是从头到尾,和从身体中部到远端发育)&/strong&(谢弗,2013),而这个时候一年级的孩子&u&普遍正好&/u&该发育的是&strong&指部的细微神经末梢和髓鞘化&/strong&(谢弗,2013;林崇德,1995)。同时顺带一提,&strong&6、7岁&/strong&的孩子普遍&strong&注意力机制&/strong&开始完善,以及&strong&认知加工的脑机制&/strong&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strong&6、7岁&/strong&是最&strong&佳入学年龄&/strong&(《教育心理学》陈琦,2014;林崇德,1995)&br&&br&PART1 铅笔&br&这是被大家吐槽得最厉害的一个部分。&br&现在要开始正式回答修改的部分了。&br&在大家提出质疑之后,我开始了查找文献和翻阅书籍,但是没有找到,然后我发邮件给了我的导师和另一位教发展心理学的老师。我的导师告诉我她是两年前看到的这个文献,所以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文发给我了。我的另一位老师还没有回复我。&br&胡二君告诉我她以前查到过这篇文献,因为当时老师讲完她就去查了,然后才回答的上述截图中的问题。现在她还在继续帮我找ing。&br&&br&所以,我并没有找到可以支持PART.1的数据,这个部分,就如我同学的答案回答的一样,只是上课做的笔记。&br&那么关于大家的各种吐槽和质疑,我想回答一下:&br&第一个是我原文的标题引发了大家歧义“为什么先用铅笔再用钢笔”,所以评论区一些知友会说“难道40多年前的科技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了吗”之类的。&br&所以就挨着解释一下吧:&br&①我并没有表达因为有了这个研究结果,所以国家才规定“先用铅笔再用钢笔”&br&②我强调的是6、7岁的孩子,因为孩子的神经发育遵循的原则是&strong&由头到尾(cephalcaudal development)和远近发展的原则(proximodistal development)原则(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是从头到尾,和从身体中部到远端发育)&/strong&(谢弗,2013),而这个时候一年级的孩子&u&普遍正好&/u&该发育的是指部的细微神经末梢和髓鞘化(谢弗,2013;林崇德,1995)。同时顺带一提,&strong&6、7岁&/strong&的孩子普遍&strong&注意力机制&/strong&开始完善,以及&strong&认知加工的脑机制&/strong&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strong&6、7岁&/strong&是最&strong&佳入学年龄&/strong&(《教育心理学》陈琦,2014;林崇德,1995)&br&③一位知友提出了,我的表述有问题,所以我认为我的表述应该换成“铅笔对6、7岁孩子的意义”,不然的确容易让大家觉得我因果逻辑有矛盾。&br&④一位知友在评论区鼓励我说:“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在研究结果上做出的分析和讨论,所以达到的推广不够,因此很多人不知道,没接触过,才觉得不可思议不愿意相信吧。”可能也的确印证了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知识”,我觉得心理学需要推广。&br&⑤我同学的答案也说了,自动铅笔≠这里我们说的铅笔的功效&br&⑥我们强调的是6、7岁的孩子用铅笔,所以这里不讨论铅笔一直用下去之类的意思。也有人吐槽说:“一年级的孩子又不是一边用铅笔一边做笔记。”这一点,我无力反驳。&br&⑦:我从来没有说:用钢笔不好,用自动笔不好,用中性笔不好。我只是在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铅笔好。至于有知友说:“你胡说八道!我就偏要给我孩子用中性笔,铅笔是落后的”,我想说:好哒~(毕竟我怂,你非要用,难道我还要和你撕逼么?)&br&⑧PART.1原文的第一句话是&u&:“其中有一个原因是”。&/u&所以,我没有否认大家说的可以方便擦啊、便宜啊这些原因。我只是补充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原因而已,用不着因为我没有说大家都知道的可以擦之类的答案就觉得我在胡说八道。&br&&br&最后,解释完了我想解释的地方之后,由于我们没有找到直接有关的文献,所以我们打算从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再说一下:&br&我们是从儿童神经发展的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来努力再尽最大可能解释了,如果后来找到了相关文献,再补充。&br&还要再强调的是,&strong&还是希望一年级及一年级以前的孩子们先用铅笔,遵循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strong&&br&&br&&em&PART.1参考文献&br&&br&【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br&【2】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br&【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br&【4】谢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em&
有!!!!!!!!!!!(以下6个部分,都是关于婴幼儿的) PART.2 学步车其实会害了婴儿 现在的一些搞推销的会给你说:买这个(学步车)送小宝宝最好,这是升级版,跟以前的不一样,有科学依据的,小朋友在这个升级版的学步车上走路不仅不会摔倒,学走路…
我15岁在纽约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身边认识的所有的朋友(大概4,5个)非常“有默契”地一起选择了退学(我特么也不知道为啥认识的全是不爱学习的),选择提早步入社会,一度也在考虑加入他们。他们之间有的人是真的完全不是读书的材料,有些人是因为觉得社会比学校更精彩。&br&&br&我两个都不是,我承认我的一部分思想确实受了他们的影响,看到有些人在外面找了份搬家的工作,时不时拿点工资回来请客吃饭,日子似乎过得也挺不错的嘛。但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当时我刚移民到美国没多久,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非常不适应,汉堡太难吃,外国同学太难融入,对完全陌生的学校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排斥。&br&&br&当时我有一整个学期都在思想挣扎,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就是长期旷课,各种科目不及格,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低迷,也因此老师时不时就要跟我爹举行小型会议进行沟通。虽然我没有明说退学的想法,但我爹肯定知道我遇到了瓶颈。&br&&br&勉强混完那个学期,到了暑假,有一天我爹突然跟我说,这个暑假你不能回国,不能在家呆着玩,你得出去打工了。&br&&br&我听完就懵了,我才15岁你让我一个人出去打工?哪个地方敢收一个未成年童工?&br&&br&你别说,还真有。&br&哪儿呢?中餐馆。&br&可一个15岁乳臭未干的小子能干什么呢?&br&打杂。&br&&br&我问我爹,咱们家缺钱吗?&br&他说不缺。&br&我又问,那我为什么要去打这种工?那都是非法移民不入流的人干的活。&br&我爹说我知道,但你得去。&br&我不想去。说,你不讲道理,凭什么。&br&我爹说,凭我是你爹。&br&&br&接下来我爹就带着我去唐人街的介绍所,谎称我已经18。不久就找到了一份新手打杂的工作,月薪1500美元,在离纽约4个多小时的马里兰州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br&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抱着上坟的心情坐上了前往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长途巴士。&br&&br&接下来的日子简直是水深火热,暗无天日。餐馆的老板极其苛刻,什么脏话累活都扔给我(废话,干的就是打杂的),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洗碗,拖地,剁菜,搬饮料,以及频繁地炒饭,有一段时间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炒饭。中餐馆大多是小本经营,自然要做到每个员工都“物尽其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压榨你身上的所有劳动力。&br&&br&此外,我当然还要听命于其他店员的指使,哪里垃圾该倒了哪里厕所堵了,他们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我就得屁颠屁颠地去解决。店里打工的人大多来自市井,偷渡来美后没有其他的技能,只能找一个卖力气的地方混口饭吃。他们大多没有多少文化,没有绿卡,不会英文,但我是新来的,而且职位最低,自然没有地位。到了晚上下了班一群人合住在一个房间里,完全没有隐私。他们睡觉打呼,这对睡眠极浅的我来说又是一种折磨,常常整夜整夜的睡不着,第二天起来干活根本没精神又要被人骂。&br&&br&空闲的时候想起学校的环境,心里似乎隐隐地开始想念。在外地打工最要命的是一个星期才休息一天,根本来不及回纽约,于是就要一个人孤独地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呆着直到暑假结束。&br&&br&有天晚上收工后我一边洗澡一边回想自己的“人生”,我他妈一个有身份,会英文,前途一片光明的未来国家栋梁,为什么要沦落至此被一群连身份都没有的粗人颐指气使?!转念一想,不就吃点苦吗,我一大老爷们有什么忍不了的?又一想我平白无故为什么要在这看人脸色累死累活?又想起自己孤身一人在外无依无靠,一时之间悲愤交加,竟然开始嚎啕大哭,收都收不住。&br&&br&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收工后老板把我叫住,把工资递给我,让我明天就不用上班了。&br&我又懵了:我被炒了?&br&老板接着说,你干不了这活,这不是你该呆的地方,我早看出来了。&br&&br&我又悲又喜。&br&悲的是原来我心高气傲其实连打杂的活都干不好,喜的是终于要脱离苦海了。手捧着沉甸甸还带有浓浓油烟气息的工资,我坐上了回纽约的长途巴士。打开窗,闻着帝国之州弥漫着的自由空气,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摊开双手一看,以前从来没干过粗活,现在因为打杂手上全是裂开烂掉后重新长出来粉红的新皮,连指纹都磨没了,就我这手现在去犯罪都不用戴手套的。&br&摸出工资数了数,将近2000美元,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血汗钱。&br&&br&回到家一阵忐忑,以为我爹要把我收拾一顿,说了整个暑假都得打工这才过了一半就灰溜溜回来了。没想到他不但没有责怪,语气似乎还颇为赞赏地来了句,“嗯,比我预料中坚持得久”。&br&&br&我正懵的时候,他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顿让我心惊肉跳的话:&br&&b&不是每个人都得循规蹈矩地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学去公司当上班族的。只不过如果不走这条相对轻松稳定的路,那摆在大多数人眼前的选择就只有干粗活苦活累活。可是干粗活也是分人的,有的人干得了,有的人就干不了。有的人没有条件也没有选择,只能干粗活,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有的人如果明明有好的条件和机会却任性地放弃错过了,将来可是要后悔莫及的。当然,要是有人天赋异禀3岁识谱5岁编曲或者18岁就能打NBA那这些话不适用他。否则,好好读书拿个大学毕业证至少能保证你将来生活的底线不会太低,这不会让你吃亏的。&/b&&br&&br&我现在当然知道自己属于干不了粗活又不会识谱更打不了NBA的那类人了。新学期开始后我就再也不忧郁了,什么汉堡难吃同学难相处,都他妈惯的。&br&&br&经历过这么一场磨难,从此以后我是吃嘛嘛香,睡哪哪甜,看同学们个个可爱纯真,老师们个个慈眉善目。把高中落下的课补上后又顺利上完了大学,遇到挫折想放弃的时候就在脑海里回想当时打工的痛苦经历就能咬着牙坚持下去,直到现在当了个相对来说还满轻松的小白领。&br&&br&因为有那段经历,我感觉自己对事物的容忍度提升了不少,如果要在公司搬个箱子移个桌子也会乐意帮忙绝不会摆出高姿态说“It's not my job”要等别人来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顺利完成了学业,我才能找到一份相对来说不错工作。&br&&br&我不敢想象当初要是自己真的辍学了,我的英文没有质的飞跃,我现在会在哪个餐馆打杂或是哪个菜市场宰鱼的情景,到那个时候可不是“体验人生”想什么时候喊停就喊停的事儿了。那种日子将会是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每天早上睁开眼到每个夜晚闭上眼的真实生活,而且这样的生活是没有尽头的。&br&&br&我当然不是说不屑这些工作低人一等,而是我清楚意识到了自己根本干不了除了稳稳当当上完学后当上班族以外的活。事实上我也确实享受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不齿这段打杂的经历,在同学朋友们面前从来不敢提起,心里似乎觉得干了什么丢人的事。但现在回头看,我非常庆幸自己的这段“惨痛”经历让我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上弯路。&br&&br&当然,初到异国对身份的疑惑和对未来的焦虑并没有马上就被消除了。但我意识到了比解除迷茫更紧迫的事情,那就是如果真的退学后我要如何生存,之前只是在年轻的脑子里走马观灯一样想了一遍就以为看透了人生,现在有了切身体会,才知道人生不易。&br&&br&这其实也是美国的大多数第二代移民离开熟悉的母国后会面临的问题,是的新社会很难融入,英文也不好学,我见过太多不肯吃几年学习苦的“移二代”,他们到了社会上的工作几乎都离不开以下几个行业:餐馆,超市,搬家,装修,菜市场。&br&&br&我有时候去菜市场买鱼的时候,在海鲜部看到跟我同龄但似乎一脸生活的风霜的杀鱼师傅,他的活动范围就是不到10米长仅容得下一个人行走的工作台,客人选好鱼后他的工作就是去鳞,掏出内脏,切成块,然后冲洗干净递给客人,每天面无表情地重复这种动作无数遍,这个10米长的工作台就是他的生活。&br&&br&我看着他手上的动作娴熟又机械情不自禁地走神:他在杀鱼的时候想的是什么,他为什么来美国,他想歇一歇的时候能不能跟店长请个假出门买一杯奶茶,他看着人来人往衣着时尚的客人的时候会不会很期待休息日的时候换下一身腥味的工作服………… 我不敢深想。&br&&br&我再重复一遍,我绝对不是说不屑这种工作,相反,我打心眼里敬佩杀鱼的师傅能处在这样的生活里日复一日还没有发疯,可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是个热爱自由视自由如命的人,哪怕仅仅是想一想自己处在这样的方寸之地都能让我感到绝望。我绝不能让自己今后的人生局限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这就是这件事情的全部意义。&br&&br&&br&如果以后我生了个儿子说不想上学,我压根就不跟他讲道理,直接让他去体验一段他除了上学这条路以外他将可能要过的生活。如果他觉得自己干得高兴地很,那我没话说;如果他体验后觉得干不了,自然会跟当年的我一样乖乖滚回学校啃书本。&br&&br&他要是问为什么他非要去体验,我就告诉他:&br&因为我是你爹。&br&&br&&br&&br&&br&完。
我15岁在纽约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身边认识的所有的朋友(大概4,5个)非常“有默契”地一起选择了退学(我特么也不知道为啥认识的全是不爱学习的),选择提早步入社会,一度也在考虑加入他们。他们之间有的人是真的完全不是读书的材料…
总以为青春还有时间,事情推到明天做也不迟;&br&&br&总以为自己身体健壮,长期熬夜不会有任何后遗症;&br&&br&总以为人生有捷径可走,不愿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br&&br&总以为命中有所注定,用平凡庸碌的心态对待最有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那些年。&br&&br&一直抱怨过去自己没有珍惜,却也没有动力从现在开始改变。&br&&br&所谓“年少无知”,说到底就是和现在一样又颓又懒。
总以为青春还有时间,事情推到明天做也不迟; 总以为自己身体健壮,长期熬夜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总以为人生有捷径可走,不愿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 总以为命中有所注定,用平凡庸碌的心态对待最有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那些年。 一直抱怨过去自己没有珍惜,却也…
&p&&b&写在最前面的话:&/b&毋庸置疑这篇文章触痛了某些人,毕竟很多人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创造与重复假象不断地麻痹自己,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人传播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动机。我本无意撕下他们的眼罩,无奈国内反智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侵犯到了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切身利益(例子太多了,转基因食品算一个吧),总得有人站出来发声。&b&在此授权所有公众号在标明作者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此文,&/b&不用再私信询问我了,希望每一个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够理直气壮地对高唱反智主义的LOSER们说:&b&“读书无用什么的,我们自谦的时候说说而已,你们别当真了。”&/b&&/p&&br&&p&另外我在评论里看到了至少好几十次喷什么中美差距,说我只会用国外数据,没有说服力的,&b&是不是瞎?&/b&我一开始就在后面放出了国内的数据,图表清晰、格式明了,怕有人看不懂还认真地解析了数据含义,这种文章都不看完就张嘴开喷的习惯到底是跟哪学的?对喷子而言,比没受过教育更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盲目从众的人生态度。&/p&&br&&p&以下是正文,&b&3月22日&/b&的更新在最后:&/p&&br&&p&&b&反对前面的几乎所有高赞答案,这种时候熬什么心灵鸡汤,直接干货甩一脸不就好了?!&/b&&/p&&p&&figure&&img src=&/3ecdfd41a3f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br&&/p&&br&&p&&figure&&img src=&/5a3e68cc8e346b985b318a386aede12b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br&&/p&&br&&p&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和BLS,够不够清楚了?&b&(后面更新了国内数据)&/b&&/p&&br&&p&&b&Bas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earned 6x as much as people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2009: $128,000 vs. $20,000). &/b&&b&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b&&/p&&br&&p&这么清楚的问题,一张图就说明一切的问题,&b&扯什么时代变迁,扯什么人生追求,扯什么统计口径?&/b&&/p&&br&&p&我反正是越来越看不懂知乎的风气了,这题主写了这么一大段话,立场清晰,态度十足,处处暗指读书无用论,很明显他不是来虚心求教的,他是来传播观点的,说得更通俗点儿吧,&b&他是来带节奏的&/b&。带的什么节奏?就是如今中国社会上占主流的贬损知识分子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节奏,你们不认清他们问话的具体动机,答得越多,越让读者思想混乱,还自以为格调高雅,另辟蹊径。一言以蔽之,他写了那么多有的没的,就是等着你们入瓮呢。&/p&&br&&p&举个栗子,某个答主,放一张物理学家的合影,说什么受教育的追求不是为了高收入。首先你这个回答离题万里,人家问的是教育和收入的关系,问你人生境界人生追求了吗?他既然认为社会地位就是和收入挂钩,那你就向他证明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更高呗。其次,除了众多知乎er脚下踩的这片&b&神奇国土&/b&之外,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科研工作者过的跟苦行僧一样?&b&难道&/b&&b&基础科学研究者不应该是高收入群体吗?难道科学家就应该筚路蓝缕、甘于清贫,牺牲自己造福大众吗?&/b&令人庆幸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b&正常&/b&的国家,科学家们平均收入都高得很,之前知乎有一篇分析big bang theory里面四位男主角收入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他们理应收入高,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一百个杀猪卖肉和卖洗发水的舅舅都大得多。&/p&&br&&p&答主是研究public health的,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b&受&/b&&b&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b&&b&。&/b&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还能引起争议?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这样带节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p&&p&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不是由脑袋,而是由屁股决定的。&/p&&br&&br&&figure&&img src=&/7caeb120fc69fdacbcf4fa_b.pn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2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7caeb120fc69fdacbcf4fa_r.png&&&/figure&&br&&br&图来自新华网(日,数据是有点老了,后面有解释),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3%,这还不考虑到统计对象出于虚荣心的瞒报,以及国内官媒条件反射式的造假。网络没有学历门槛,所以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目了然。&p&更重要的是,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们能力极不相称的财富,这群人中有一部分掌控着社会的权柄,他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与社会认同的目的,当然也会极力贬损教育的价值。&/p&&br&&p&最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中,&b&权力和财富的大蛋糕不是通过知识能力进行分配而是更多通过血脉继承&/b&,所以authority们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符合的财富和权力。他们希望知识分子们安(gan)贫(yu)乐(yi)道(shi)、默默做(dang)贡(nu)献(cai),不吃草又可以跑得快。所以政治结构才是中国反智主义与读书无用论的最大推动力。这个问题展开了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答主有deadline,又怕被查水表,就不说得太细了。&/p&&br&&p&&b&总结一下,苍蝇不打自己不会死,虽然四面楚歌,但还是请知乎er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读书无用论,下次再碰到这些带节奏的,干货图甩他们一脸就好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是更有钱,就是更健康,就是更道德。知乎er们既然选择相信真理,就请把它大声地喊出来。&/b&&/p&&br&&p&&b&01/03/2016更新&/b&&/p&&br&&p&答主真的有deadline来临...但是眼看一千多赞受宠若惊,匆忙中回来更新一点内容。&/p&&br&&p&1.评论里最为关心的中美差距和中国数据问题,我找到了母校的统计数据,看图:&/p&&figure&&img src=&/d353dbfb5a03a5987ac3_b.pn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d353dbfb5a03a5987ac3_r.png&&&/figure&&br&&p&这是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这里面详细统计了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b&大专以上&/b&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从图中明显可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b&2.5倍的差距&/b&)。为什么没有把本科、研究生、专业人员和博士生单独细分?我的推测是,一是样本数量不多,统计难度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在中国是政治不正确,研究者为了避嫌有意隐瞒;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劳动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极大,甚至到了&b&触目惊心&/b&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罗列出来还会牵扯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隐瞒。&/p&&br&&p&然而即使如此,仅看此统计数据,也可以明显感受到&b&中国&/b&不同受教育阶级之间的收入鸿沟。赵家人再愿意轻贱读书人,阿Q们再愿意自欺欺人,他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即使在中国这样一片轻视、歧视和敌视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地方,&b&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b&。&/p&&br&&p&2.上面新华网的那张图受到了质疑,有评论认为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没30%那么多,这是肯定的,上面那张图显示的是网民比例。真实的人口-教育程度比例如下:&/p&&br&&p&&i&全国总人口为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i&&br&&/p&&br&&p&这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b&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b&。这也是读书无用论广为散布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他们当然要目标一致地&b&宣称&/b&读书无用。另外想要吐槽的一点是,在我国,&b&人口-学历比例居然一直被称作人力资源分布&/b&...可见在authority们的眼中,&b&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非一个社会学问题&/b&,这很有代表性,在这里不细说了,大家在赵老爷们心目中地位几何心中都有数。&/p&&br&&p&3.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多有市场?这个问题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设置一个survey去统计人们对读书价值的判断。但是定性地答一答还是挺随意的。用坊间流传甚广的两个小故事来展开:&/p&&br&&p&&i&a.同一件事, 博士后花了90万, 农民工190块搞定。&/i&&/p&&p&&i&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i&&i&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2、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i&&/p&&br&&p&&i&b.美国&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1feM6WJdaWXoBm1AcJaxns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UcyHzEJDzubkADiXyck2%2B2RcKTPupG8dl/3guaHdYmPkhoxnwfn%2BwV%2BrNSBtwWWYPFgLZGzVSg7dj2oeHoEzTI%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宇航员&i class=&icon-external&&&/i&&/a&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QYoe8WnwIedpXoTZdZsLm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GKkbAzSGSNFWAP904becfubMVM8NN8eX%2B4ibodTd2zQGB1/%2Bu9cJYtxnKKcN%2BDV5161v03iEY0IMDxm7iZ2BjQ%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钢笔&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3rrLfcembiVHBY%2BRpgsBU8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UcyHzEJDzubkADiXyck2%2B2RcKTPupG8dl/3guaHdYmPkhoxnwfn%2BwV%2BrNSBtwWWYPFgLZGzVSg7dj2oeHoEzTI%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圆珠笔&i class=&icon-external&&&/i&&/a&总是写不了字。美国科学家花费了10年&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oLpfKrYIwfS%2BwAKRarMJH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GKkbAzSGSNFWAP904becfubMVM8NN8eX%2B4ibodTd2zQGB1/%2Bu9cJYtxnKKcN%2BDV5161v03iEY0IMDxm7iZ2BjQ%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时间&i class=&icon-external&&&/i&&/a&100 亿美元终于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钢笔。而与此同时,&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0NWXYXb2trJJsUzY7hnhWR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GKkbAzSGSNFWAP904becfubMVM8NN8eX%2B4ibodTd2zQGB1/%2Bu9cJYtxnKKcN%2BDV5161v03iEY0IMDxm7iZ2BjQ%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联&i class=&icon-external&&&/i&&/a&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铅笔。(辟谣请戳&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美国花好几亿造出太空圆珠笔后,发现苏联航天员用铅笔」的故事真实吗? - 发明&/a&&/i&&i&)&/i&&/p&&br&&p&这两故事吧,答主是听过不下三十次了,在火车上,在小学/初中同学聚会上,从爸妈的朋友那里,从同事那里...不一枚举。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在跟你说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是用一种洋洋得意且双眼斜睨着你的秘之表情,只差指着鼻子对你说:“你们读书有什么用,越读越傻,文盲才是人类精英”了。&/p&&br&&p&不用想也知道答主对这两个故事有多么的&b&深恶痛绝&/b&。第二个故事辟谣很多,说说第一个故事,且不论联合利华可不可能摆个电风扇在生产线边上吹盒子,即使它也这么做了,那么多生产线,每一条雇佣一个工人捡箱子,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不止90万。&/p&&br&&p&读过书的人稍微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故事有多漏洞百出,可是人们就爱说呀,不仅爱说,还要煞有介事地加上个123条结论,你们这些臭老九,看了怕不怕?说回到之前提过的动机问题。这样的社会氛围、舆论导向,如果不是&b&体系高层的默许与推动&/b&,会像今天这样甚嚣尘上吗?再联想到几乎每天都发生的医闹问题、袭杀法官,这个政治体系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态度是不是一目了然?&/p&&br&&br&&b&01/03/2016 晚上更新&/b&&br&&br&&p&4.论文可以不写,知乎不敢不更...2000多赞了,实在不忍让大家失望...&/p&&br&&p&为什么要揭示道德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实在是因为“&b&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是一种流传甚广的反智主义论调&/b&,它的危害比起“读书越多赚钱越少”还尤有甚之!不少读书无用论的拥趸,尽管嘴上叫嚣学历和收入无关,实际上自己内心深处是绝不相信的,比如评论里很多知友说的:“如果土豪们觉得读书无用,为何还要花大价钱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出国深造呢?“&/p&&br&&p&然而“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这一&b&流毒&/b&,很多人不仅嘴上说,心里也还真的相信,甚至打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大旗来。这句古诗,虽然怎么看也是某位痴男怨女&b&张口就来&/b&的杰作,但在它的那个年代,我想还是可能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因为封建时代阶级壁垒森严,知识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在这里你用统治者代替读书人,用劳动人民代替屠狗辈,朴素的阶级斗争情怀就扑面而来了。到了现代、到了今天,受教育群体并非和统治阶层重合,&b&这个阶级矛盾的锅,教育不背&/b&。&/p&&br&&p&说这么多还是要上干货,为什么说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平呈正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得出来,那些谦和有礼、体恤他人、尊重差异的人,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好吧定量分析才有说服力,这里引用Richard Xavier Headley-Soto的一篇文章,他是任职于华盛顿的社会学家,他在2013年6月的这项研究数据详实(美国人的样本数据都大得不得了),逻辑清晰,结论可信。这一块内容有点复杂,咱们深入浅出,感兴趣的看原文,链接奉上:&/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鸭脖广告 开黄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