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口诀桩

  余习拳一年有余,方刚刚踏入门墙而已。深感此拳之博大精深非常人所能知其底蕴。此当佩服王老所创此拳,留给后人钻研修习,造福后世子孙。王老乃吾之后备学习榜样,疏不敢将其完全发扬光大之,望能继承此特殊拳学之一部分,不才尚知足矣!!
  &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是意拳最重要的,也是基础。其次要:&体认学试力&&力由试而知,由试而得&通过站桩使全身间架合理,然后学习试力,使站桩中的力量可以延伸出去,使力道活用,试力是站桩间架的延长,也是站桩所得到劲的外在表现,故站桩和试力不可分割,他们是一个整体,是有联系的。更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发力则是试力和站桩的具体表现和具体应用,在技击中,能够灵活的应用。已制敌于死地。步法则是弥补进攻时的距离远近,速度和角度变化,从而带动身体随意的运动,以控制对方,使其不能完全发挥其技。拳占三分,步占七分,故步法在技击中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可轻视之。最后形神意力要达到完全统一,方可达到技击的最佳效果。
  站桩:
  意拳桩法很多,入门应从养生桩学起。其次在学习技击桩。桩训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节,调节身体各个部分是否协调,是否得力和舒适。全身是否放松下来,意拳以一个&松&贯彻始终。初学者应该以&松&为目标。自然为本,让身体自然去调节,尤其是体内的运动,不要管它。让血液自动的去运动。这样才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和身体的规律,故:&顺则生,逆则亡&之道理。初练可假借在水中,非常的悠扬,又可假借在舒服的睡觉等等。总之可以假借种种舒服的意念。使我的精神放松,精神放松形体也自然会松下来。再有站桩时如感觉肩膀酸痛,可以把手臂放低些。只要低不过脐就可以。待手臂酸痛减小或没有的时候,在把手臂抬到原来合适的位置。再有如果还有酸痛可以继续坚持,这是一个假疲劳阶段,只要你忍过这个阶段,身体也会慢慢放松的。因为当你的手臂酸痛的时候,你最坚持不住的时候,你的身体意识也就会想办法去放松的。这也是一种反方向的放松方法。这可称为自动调节,或自动放松。但站桩不是一天就能放松下来的,要每天坚持,日久才能见到成效。
  第二阶段是摸劲,摸劲的阶段是先达到放松,然后在以技击桩站立的时候去体会全身以及脚下是否能登上劲,是否能够通过腰传导到手指上面,站桩微动的时候,全身是否能够动起来,是一个整体的动,而不是肢体的动。全身上下是否能够统一的行动。要做到:&一动无不动&千万不能用力,站桩摸劲的时候也是很放松的。可以假借你抱棵树,树底下是削尖了的。因为树削尖了就不可能稳稳的在那耸立,所以你就要用身体去抱住他,他往前倒,你的身体就要往回拽他。他往后倒,你的身体就要往前顶他,它往左你就得往右,它往右你就得往左,这就是矛盾。还有是否能体会到大气的压力,上下左右前后的压力。你可以轻轻的移动身体,看看左边有没有&东西&,右边有没有&东西&。总之要体会六面是否都有压力。慢慢体会,不能着急。最初体会不到,不要死去体会。体会不到就不要去执着。我只能简单的叙述,还有很多桩中要义,就不在这里叙述。应有老师的亲自执导才可以。这只是简单的说说,我也无法说全。
  第三个阶段是碰击,碰击要形和意形成一个统一,在上面两个阶段有一定成果后,方可练习这个步骤,不然即使练了,碰击的意识也不是真实的。这个阶段待可以做到整劲发出才可以练习。这个阶段主要是意识的训练,是假借意识的训练,虽然是假借,但是一定要做到真实,才是这个阶段要达到的。一:可以假借有个球向你撞过来,速度由自己来决定,开使应该先慢,再逐渐加快。当皮球接触到你的手臂那一瞬间时,你利用整劲发力,通过球对你的作用力,再加上你对球的作用力,把球碰击出去。因为力是相对的,所以没有外力,你的发力也是空的,所以在有外力的情况下,你自身的力才有施展的余地。还要利用吞吐劲,球碰到你的时候,你应该先吞后吐。球方能击出。就象你把皮球按到水中,突然手一抬起来,水和皮球都有作用力,最后皮球被水弹了出去。二:可以假借敌人,就是有敌人向你冲来,同理,把人碰击出去,记住是碰击而不是用力把人推出去。推出去的人和碰击出去的不一样。假借敌人可不一样,因为敌人是会动的,所以要做到真实。这种站桩叫:半站,半试,半发。要有满弓寻惊鸟的状态,时刻准备着,但是身体还不能紧,紧是由于畏敌造成的,关键是心放松。这样人才能出去,要不做到这点,人也是出不去的,意识也是不会真实的。只有真正在练拳中体会到,才能了解其中的原由。
  以上所说的站桩中的意识,不光是这些,大家可以想出很多的相同类似的意识,因人而异,可以稍加改变,但是一定要在理论正确的基础上,切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力学的道理。以后可以通过练习和研究,加深认识。在慢慢的练习和了解其他力学的应用。意拳的力是一种综合的力,而不是单一的力。如杠杆,螺旋,滑车,轮轴,争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力的应用。应慢慢加以体会,最后能达成这种综合力的运用。还要记住意拳不是光重技击,他主要以养为主,只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力量。才能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桩远远不止这三个阶段,他是永远也谈不完的一个有趣的话题。这就必须要在体会中去认识。不能凭空加以想象。这样就留于幻想当中了。留于幻想便是不真实的。偏失去了意拳的意义。&
  大家还要听从老师的指导,意拳是口传亲受才能得到的。一个好的学生,应该多问为什么,尽量问难题。老师教你的东西,你首先要去反正的辨证,为什么要这么练,这么练是对还是错。这样练对与我来说合适不合适。我应该如何去练才是比较正确的。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所以不能按照一种方法练,不能按照一个形状去练,如果这样就成了&形拳&了。要感觉自己间架是否在自身上合理,是否舒适得力。只要力学的基本理论不违背,间架的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都有变化的一些余地。不是死的。而是活学活用的。还要多去研究理论,把一个很小的问题都要问明白,问彻底,心中不能有疑团。如果实在不明,也不可强求,尽量去求证高明或者慢慢在练拳中去体会。意拳贵在坚持,应长久的去研究去练习。不能想练便练,不想练就不练。更要克服练拳中的各种困难。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意拳如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更不是三言两语几篇文章就能说明白的。大家还要去体认和研究才能得到答案,意拳是一门科学,科学本来也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应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相传,能够把意拳提高一个层次。也告慰了王老的再天之灵。
  吾之愚人,以上谈得自己站桩时的练习步骤,仅作参考。望学者加以辨证,若有不妥之处。有贤达之士能够给彼人加以指正。故不胜感激。
文章关键词: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功夫就在身边,他们都在学意拳!意拳(大成拳)站桩心得总结3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关于大成拳站桩治病效果的一点感悟一一张一凡
2015年是我人生经历中的极不平凡的一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遇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大成拳的传人王建民老师。我自小出生身体比较弱,听母亲说,吃饭几乎很少,即使是吃也是几口米饭就匆匆了事(消化功能很弱)所以加上年龄增长以及工作生活的压力,就显得身体更是不能承受这许多对健康人来说都是消耗的状态。于是我生病了。而且很严重,当时的状况,吓人的很,几乎命悬一线,医院的检查结果让人无从下手,因为生化指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症状确相当难受,后来我才知道西医的指标是滞后于症状的,当时用了好多的方法,药石针刀几乎疗效甚微,身体极度虚弱,就连走上一百米都要休息三次。其它症状就自不必说了,虽然感觉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我被病痛折磨的束手无策,注意力从医药向其它方法转移,也许是缘分,也许是运气,我结识了大成拳的站桩功,这在古代属于密不外传的功法,近些年才逐渐公开。我尝试练了几天,也许我是敏感的,第一次练习就有特殊舒服的感觉,渐渐的我发现,这个功法真的相当好,我的精神体力居然逐渐恢复,我如获至宝,所以不敢一点儿怠慢,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皆练习。
可是,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确迷茫了,原因就是身体健康水平已经不再恢复,有些病灶反应也不明原因的出现。可以说是出现了瓶颈。怎么办?身体健康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我思索分析,找不到答案,于是我想,或许可以找一位老师来才能帮助我提高,走出瓶颈。选来选去,听说山东有大成拳传人王建民先生,他是大成拳“中兴之王”王选杰先生的弟子。得到过其真传。也许他能够帮助我解决我的处境,于是,在2015年的暑假我来到山东德州,开始正规系统的学习,果然,我的选择完全是正确的,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首先,王老师对我的桩姿进行了调整,改变了我以往“死执一式”的状态,并且设计了适合我身体状况重点练习的姿势。老师看我平时静多动少,缺少体能方面的训练便让我练习“游龙穿林”动静结合以增加练功效果。重要的还有引导我怎样找到练功的感觉。讲解了许多我以往并不知道的一些站桩方面的知识(很多都非书本所见)包括他几十年的禅修方面的心得也毫无保留的讲给我。使我茅塞顿开。还嘱咐弟子来陪伴我练功,不时的亲自指导,天气不好都会教我练功,在老师的点拨下,在师兄们的帮助下,我又重新找到了练功的感觉,身体也较之之前有所提高。老师的一片苦心我感恩于心,只好用好好练功,用老师的话说:“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来回报。
后来我总结,桩功看似简单,里面确是有很多内涵,最好是有经过多年站桩实践研究,师承名家的老师加以指导,否则你的进步就真的是有限的。以我练习的经验来看,单凭自己琢磨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的。拿我举例,我初始阶段很好,可是走过初级阶段,健康状况就停滞在那里了,后来直到找到老师才帮助我得到提升,引导我们找到那种练功的感觉,不断突破自我。可能应了那句话,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说白了吧,世间很多东西都是学起来容易,掌握好了,运用自如确实很难,一方面靠学者自己刻苦努力,一方面还有名师的指点,这样方能找到并掌握功法的精髓。进而为己所用。我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为了让许多被身体疾病困扰,或者是练功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同行者能够重视老师这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千万不要闭门造车,耽误宝贵的时间。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因为我了解现在有好多靠站桩治病的同行,都是一站几个小时以上,确收获不大,时间和效率不成正比。有时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遇到王老师,可能自己会进步很快,不必要花费这么久的时间,奉劝各位,无论是养生治病还是习练武术,皆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名师的指导,正确的方法,一颗刻苦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有这样才会越走越远,走向阳光大道,最终收获健康与希望!
已投稿到:我习练站桩养生桩的漫长历程_大成拳?意拳
 当前位置: >
> 查看详情
我习练站桩养生桩的漫长历程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 12:33:36& 点击:
我习练站桩养生桩的漫长历程
&&&&&&&&&&&&&&&&&&&&&&&&&&&& ――谈我对芗老《养生桩漫谈》一文的体悟与认识
&&&&& 关于芗老意拳(大成拳)站桩的功法要领、心法秘要,先贤和老师们已经谈了很多,我也看过很多,发现都比我总结的更有文采、更能体现出拳学真相,故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在这里只向同道汇报一下自己艰辛曲折的学习养生桩之心路历程。一花一世界,一相一般若,希望我走过的弯路能给大家以参考借鉴,愿你的站桩之路不再重复我过去的错误。
&2010年,我在接触意拳(大成拳)20年之后,怀着对芗老无比崇敬的信仰,希望能得到芗老在世的亲传弟子于永年老先生一脉的指导;希望能当面聆听于老研习一生、教诲学众无数的养生桩的要义。尤其是于老这一支肩负芗老当年“养生”的重托,把养生桩的理论上升到老聃《道德经》的层面,以道学原理、从中华文化的源头诠释意拳(大成拳)养生的内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把解剖学、人体循环理论等应用到桩功解读中,让更多的人能更直观地理解和读懂芗老的拳学。特别是知道于永年老先生年逾九旬,仍然研练养生桩,日日不辍,尤其让人感佩不已!后来打听到,于永年老先生年事已高,已经不便会见、辅导求学者,这些教学重任就委托给自己的亲传弟子于冠英老师等,于是在2010年的10月,我们终于得到了于冠英老师的指导。
&下面这些文字就是我20多年来习练养生桩的过程(我还跟一位老师学过,出于对他的尊重,这篇心得里略去这一段学习的经历),重点是总结于冠英老师从道学原理方面指导我学习养生桩的心得。
一、“同于大道”是养生的捷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别人羡慕,他们性情稳定、气质优雅,做什么都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精力充沛,但是他们往往都能在不显山不漏水中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能不让人佩服。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人往往是天生就“同于大道”的人,因为他们天生就符合道纪:“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而大多数人却不是这样,很多人往往劳心竭力、身心受损也不见得就能做成事情。不幸的是我就属于这样的大多数之一,《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2500年的的老聃,给了我通过后天自我修炼,弥补某些先天不足的可能。
我初次接触王芗斋老先生的《养生桩漫谈》是在1990年。20多年来,芗老的养生桩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从我对养生桩的痴迷而言,可以说是朝夕不离、勤研不辍;如果从我学习的历程来看,那又是爱恨交加、曲折跌宕,一次次在黑暗中摸索,乃至绝望,终于盼到了阳光……
&我由于天生性格倔犟,青少年时期好学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好胜却没有正确的处世为人之道、好激动却没有正确的生活方式,这样咬牙支撑到高考之后,身体状况已经接近崩溃。上大学后,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到1990年年初,我面对满抽屉的药,几乎绝望。因为不管吃什么药,都控制不住我虚弱的身体随时都能感冒,我被没日没夜的头痛、心烦、乏力、心情低落折磨得奄奄一息。连以前最不怕的课业学习也成了巨大的心理包袱,犹如压在悟空头上的大山,而当时我不过才刚刚20岁,我该怎么办?
&&二、本来是学陈氏太极,却偶然发现了站桩的好处
&我曾经在云龙山独自一人静坐过几天,满脑子都是生与死的缠绕,在经过一番内心斗争之后,有朋友建议我学习太极拳,说太极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我二话不说决定学习太极拳,在跟刘会友老师习练陈氏太极拳套路的时候,由于我天生不善运动,手脚笨拙,协调性不好,加之当时健康状况太差,很难把动作做标准,老师便建议我下课后去体育馆外面的落地玻璃幕前面对着镜子,自己校正动作要领。
&我学习太极拳几个月后,发现身体状况改善不大,健身效果对我当时而言并不明显,我以为是自己不够用功,动作不够标准所致,所以,我谨记老师(陈氏太极名家刘会友先生)之嘱经常去玻璃幕前自己校正动作。
&我一边在玻璃幕前比划动作要领,一边思索如何做才能让我身体好起来,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如果只要保持某一个动作凝神定气站立不动,即便是几分钟时间,过后感觉都神清气爽,身体上各种的痛苦都减轻很多,比练完一路太极拳感受好多了。在经历多次重复尝试后,我确定站立比运动更适合我。就在我私自琢磨这样的想法对不对时,一次太极拳课上,刘会友老师指导已经学了几年的师兄时,说要练好太极拳还要练站功,并示范了一个站桩的姿势,我当时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中国内家武术真有站功训练。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站功,但是已经能大概明白站功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锻炼方式,既然站桩比练习套路对我更有益,这样一来,我主要就摸索着练站功了。(最近这些年才明白,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白云之上,都是蓝天”,所有的内家拳到最高境界都是一样的,陈氏太极拳的健身效果也是一流的,不是刘会友老师教的不好,而是我当时身体虚弱、精神状态差,无法精深理解老师的教诲,真是愧对师尊)。
&三、初次学站桩,迷上《养生桩漫谈》
&大约在1990年年末,跟我一起练太极拳的一位同学(至今仍是我好友)跟我分享一套复印资料――王芗斋老先生意拳(大成拳)系列著作,我于是得知王芗斋先生是将站桩公之于天下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武林界唯一公认集大成的大宗师。王老虽然是以武术家闻名于世,据说也没有正式上过什么学,但是他的著作文采飞扬、字里行间犹如潜藏着无比雄宏的力道和气场,读他的文章犹如有无形的天幕向人凌空罩来,何止是气势如虹,绝非一般文化修养者所能写就,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文章中最悠扬、最流畅、最优美的,又是最有内涵的。当时芗老的很多文章我是看不懂或者不能完全明白其内容所指的,在这些著作中我最喜欢讲述比较浅显易懂的《养生桩漫谈》。从此,我跟王老以及他所创立的养生桩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天生不喜欢跟人比划手脚,尤其厌恶打架斗殴,也许是我身体差根本就不适合打斗,也有可能是我天生是气虚型的体质,正常维持生命的能量之外,没有多余的力气跟人打斗,因此,我学太极拳、学意拳(大成拳)都是为了健身养生,所以芗老的养生桩最适合我不过了。
&这一时间我和同学一起向一位吕老师学习过站桩。他要求我们做提插桩、撑抱桩时全身放松,后脚跟要虚,也就是不要踩实,站得时间越长越好,也许是我当时初学,没有听清楚吕老师的详细讲解,反正当时就记下这么多。真是由于自己学习不用功,没有学全老师的教诲,愧对吕老师的一片弘道之心意!
&由于我当时寻求身体康复的心理非常强烈,我在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上课学习外,业余生活中就是站桩,一般是每天下午4点去校园后山的亭子旁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默对长空、独自静立在万千松涛之中,直到手脚发麻不听使唤了,才回宿舍休息。下雨天、大风天就在教室里站,其他同学不知道、不理解我在干什么,但是兄弟姐妹们从未说过什么。就这样傻站了几个月,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我的胃口大开,特别能吃,体力也逐渐好转,大约不到一年,身体已经达到我生身以来最好的状态,再也不感冒吃药了,即使偶尔受凉不适,只要站桩不到十分钟,鼻子气一通,身体一发热出汗,很快就没事了。
&四、站桩获得了健康的身体,让我十多年精力充沛地工作
&转眼是毕业,参加工作。从学校走向社会,环境迥然不同,开始几年虽然四处奔波,但是一有机会我都要站会儿桩,但是随着生活逐日复杂化,慢慢地就不能天天坚持了,当然除了生活环境的影响之外,迫使我不能坚持站桩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身体康复后,我站桩时的耐心就差多了,往往是站一会就不能静心下来,老是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有感觉了,接着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动作要领还是不够正确?回头再研读《养生桩漫谈》,发现又有很多东西不明白了,而且是更不明白,立刻惊出一头冷汗,最不能理解到位的是“松”,对自己最不能满意的也是在站桩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松”。当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还没有出现,无法就近查到需要的学习资料,出门求学又因工作条件所限不能成行。这样在不能接触到站桩方面的老师、没有人指导、自己也琢磨不清真相的情况下,加之现实生活事情一大堆干扰多,那几年几乎没有长进,站桩也是断断续续的,后来竟然到了只要一站下来,不出几分钟就心烦意乱,再长一点时间甚至有抓狂的欲念。如此下去,信心渐无、兴趣渐无,以至后来渐渐荒废了。
&虽然站桩少了,但是年这段时间扎实的站桩训练给了我一个足够健壮的身体,保证我在36岁之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尤其是1998年以来,在我作为一名图书编辑的十年期间,我策划和编辑出版了许多好书,给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益身心成长的阅读大餐,为社会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这一切都得益于芗老意拳(大成拳)养生桩。期间工作忙碌之余,我也时常想起站桩,也经常琢磨自己遇到的难题,然而,一直没有能解决这些困惑。
2006年,我因长期辛苦工作,劳心伤神,终于累病了,一贯身体状态极好的我竟然染上了很严重的丹毒。精神状态也似乎回到20岁时是样子,情绪低落,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确切说是力不从心。我猛然意识到我的生活需要重新规划,我必须把站桩捡起来,像20岁时那样从头来过,自己拯救自己。这时我的那位老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在跨进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前,一起重新研习意拳(大成拳)养生桩。令人钦佩的是我当年的这位老同学一直在研习意拳,在理论和实作方面都大有长进,也得益于意拳他的学业和事业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也许是又经过十多年的人生磨练,我更成熟一些了,这时候再读芗老的《养生桩漫谈》就比以前理解得深刻多了,加之网络提供的方便,我们可以尽情查阅与养生桩有关的所有资料,向已故大师们的视频学习,向在世的先学们请教。
&五、于冠英老师讲授的传统武学精髓、核心
&回到这篇心得体会的前面,也就是2010年深秋,在朝阳区一个公园里我和朋友终于见到了于冠英老师,他时年12岁的儿子于泽众也随行。我们一并来到公园一片幽静的空地,于老师看上去跟实际年龄偏年轻,一点也不像奔五的人,浓眉大眼,一头黝黑的头发衬托着白净而红润的面皮,一看就是传说中的得道之人!
&于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意拳(大成拳)的历史沿革、强调了老子《道德经》在意拳(大成拳)修习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讲述了王芗斋、于永年等先贤前辈的事迹,然后一边讲授拳理,一边演示站桩、试力、摩擦步、推手、健舞以及实作技巧。他的身体非常灵活,做出的动作规范而洒脱,宛如灵蛇飞舞,又如雾豹在田,直观地表达出内家武术的本来面貌。尤其是他的试力就像一叶轻舟在水上漂浮,貌似轻巧,实则内含很沉的力道,如若撞上江面的物体,必然一穿而过,犀利无比,这就是传统拳法灵与力的结合,能如此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实属难得。
&当于老师知道我们学习养生桩的目的后,他爽朗地笑了,决定从头教起,让于泽众给我们示范养生桩的动作要领,他在旁边一个细节又一个细节逐一讲解,很快两个小时过去了,于老师又让我们俩再站好桩式,他又纠正了动作,让我们再口述一遍动作要领后,才结束了这次教学。并约定每周末在这里见面,进行下面的教学。
&在随后的教学中,于老师除了反复不断地纠正我们站桩的动作之外,讲授拳理成了重点。他说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基本功,如果用时间跨度来比喻的话,站桩应该占到整个意拳(大成拳)习练过程的90%,如果没有扎实的桩功为基础,最后难以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他首先阐述了自己对中西文化差异性的见解,强调中国文化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天人合一、太极五行相生相克、互为存在条件的关系,指出站桩离不开传统哲学的指导。祖师爷芗老在《养生桩漫谈》等著作里反复阐述站桩理论思想源自《黄帝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并暗合《道德经》的基本思想,用“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来形容站桩的状态再确切不过,其实就是古代站桩的称谓。
&站桩时外人看来一动不动,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动之动,表面上不动而内在加速运动,往往站桩几分钟就心跳加速、时间再长还会出汗。于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静位运动,顾名思义,就是位置没有发生移动的运动,它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运动的高级形态。道家的站桩功就是典型的静位运动。在静止状态中(如站桩双腿不移动,双臂无动作)能使脉搏升高,摄氧量增加,从而调动全身的气机,使血流加快,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练功者的体质。
&站桩是知行合一的运动,心念和姿势同样重要,于老师反复叮咛我们站桩的心态是素朴、简单、去心机、少杂念、堕肢体、罢聪明、清心寡欲,离形去知,方可通于大道;站桩务必要做到松的境界,不但心念要松,动作姿势也要松,心身合一、内外无为了才能达到全身气血流畅,健身强体的目的。
&于老师认为,西洋文化有其好的一面,其科学技术确实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但是从养生方面来看,恰恰相反,站桩养生必须抛弃西方文化中“更高更强更快”的理念,道者反之动,养生站桩反而要求慢、静、素、朴,这正是老子《道德经》阐述的思想,也是健身理念的不二法门。
&通过于老师的教授,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过去站桩中心静不下来的毛病,除了姿势不正确造成气血不通畅而外,主要是心中杂念太多,把站桩跟工作、生活的状态没有分开,一味地追求过高的体验、神奇的感觉,结果造成本末倒置。站桩其实也是一种修炼,是一个比赛谁更“笨”,谁能做得最简洁的活动,谁的减法做得好谁就能收获站桩的好处,这恰恰是跟工作相反!于老师风趣地说:“《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如此看来人生再简单不过,其实就是做学问、干事业要学会做加法;养生站桩要学习做减法,这一加一减连小学生也明白的道理,为什么那么多人就不明白呢?”
&于冠英老师最后把于永年老先生推崇的四个字“独立守神”送给我们,他说这四个字完全能概括站桩的所有内涵,不要看这简单的四个字,“独立”二字强调站桩的姿势;“守神”二字道出了站桩的心理精神状态,真正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内涵,也就掌握了养生桩的核心要义。
于冠英老师还安排我们拜访了部分在京的意拳(大成拳)名家王玉芳老人、杨鸿晨先生、王兴玉先生、王成先生等,并得到了前辈们无私的指点,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感谢!
六、于冠英老师叮嘱我要经常温习《养生桩漫谈》
于老师要求我们以后经常温习祖师爷王芗斋的著作。我回头再看《养生桩漫谈》,又一次发现一个事实,原来该说的话芗老已经说绝了,世间再无比这更凝练、更准确、更精妙的描述:“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它异……”
&&&&&& 如今,我通过这些年的养生桩习练,不但严重困扰我健康的丹毒已经痊愈,身体状况也大为好转。人们说四十岁后是人生下半场的开始,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但是人生四十,先天精气耗损过半,很多人即使有豪情万丈,往往身体条件不允许,力不从心,如果没有正确的养生方法一切都是空谈,所幸我学习了意拳(大成拳)养生桩,我将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坚持不懈地联系站桩,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向“大道”靠近,向自我完满的靠近,向健康快乐的人生迈进。
&&&&&&&&&&&&&&&&&&&&&&&&&&&&&&&&&&&& &刘宏武
&&&&&&&&&&&&&&&&&&&&&&&&&&&&&&&&&&& 2013年春节于家中
&&友情链接
 |    |    | 
 |    |  
版权归属:大成拳?意拳网站 dcn.org
咨询热线:
联系人:于冠英老师
网站备案号: 全程网络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拳站桩的密不传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