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使馆签证处什么游戏会使人自杀

|||||||||||||||||
&>>&&&&&正文
蓝鲸发明者终入狱 揭游戏为何会诱导人自杀?
  蓝鲸发明者终入狱;揭游戏为何会诱导人自杀?蓝鲸发明者终入狱。50天内完成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诱导青少年参与者自杀……“蓝鲸”死亡游戏开始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出现。昨天是互联网社会责任日,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第四次会议就抵制“蓝鲸”游戏,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探讨,全力拦截这条死亡的“蓝鲸”。
  “蓝鲸”死亡游戏是最近比较热的话题,是来自俄罗斯的死亡游戏。该游戏是通过社交群,利用青少年追求刺激的心理,诱导叛逆、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50天内完成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诱导青少年参与者自杀。所以死亡游戏不是一款游戏,是一个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危害他们生命的违法犯罪行为。“蓝鲸”死亡游戏的发起人已经被捕,可游戏没有灭绝,还在各国蔓延,在英国、阿根廷都有青少年自杀,多个国家已对家长发出相关的警告。
责任编辑:王冠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自杀游戏” 真能控制人的心理吗|徐瑞萍|蓝鲸|游戏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自杀游戏” 真能控制人的心理吗
近日,“蓝鲸”游戏成为高度警戒的网络词语。在百度以“蓝鲸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首先出现的是显眼的友情提示:“请远离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活动”。各大社交平台也挥出重拳封禁、删除以“蓝鲸”等为关键词建立的群组。“蓝鲸”游戏这个由俄罗斯一位大学生发明的死亡游戏,要求网络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种种自残行为,并最终完成自杀的任务。虽然游戏的描述令人瞠目,却被全球多个国家的青少年追随。在游戏的“蛊惑”下,已有多名青年男女心甘情愿赴死;虽然游戏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已经锒铛入狱,但仍无法阻止“蓝鲸”出没在全球诸多国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充满血腥的死亡游戏具有如此魔力?又该如何让青少年拒绝“蓝鲸”的蛊惑?
“蓝鲸”如何诱导自杀
早在2013年,“蓝鲸”游戏就现身俄罗斯网络空间。直到2016年,接二连三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才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这个游戏,并一步步地发现它血腥甚至邪恶的本质。
“蓝鲸”游戏为何有这种魔力?“‘4:20叫醒我’是游戏的另一个名字。每天早上4:20起床是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个游戏的基础。这一游戏内容从生理层面对参与者提出了要求,它对参与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心乐土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徐瑞萍说。
“蓝鲸”游戏的50项任务中,有多项都要求参与者在凌晨4:20起床。最后更是要求参与者连续19天在4:20起床,完成看恐怖影片、听音乐的任务。
徐瑞萍介绍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其最佳睡眠时间,青少年时期通常应该保持8—10小时的睡眠。睡眠过少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年轻人如果长期在4:20起床会导致精神恍惚,大脑运转变慢,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抑郁,甚至是精神异常,进而影响大脑对重大事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从现有情况看,游戏设计者利用了这点。”
对于死亡,人们通常充满敬畏和恐惧。然而,全球已有疑似超过百名青少年,在参与“蓝鲸”游戏后终结了生命。“游戏共持续50天时间,通过50个越来越冷酷的任务,让参与者逐渐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徐瑞萍说,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叫做渐进式脱敏。心理医生通常会用这种方法,帮助患者克服对某种事物的恐惧。“咨询中脱敏的对象一般是来访者恐惧的事物或画面,比如社交恐惧症,但在这个游戏中被脱敏的事物是死亡。”
在“蓝鲸”游戏中,参与者被要求接受组织者指令,观看或听组织者提供的图片、影片、音乐。徐瑞萍表示,组织者很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向参与者发送催眠暗示。“通常,外界信息无法接触到人类潜意识。但如果催眠信息超过一定量后,便有可能突破意识对信息的过滤,直接给潜意识指令。” 徐瑞萍说,这个游戏中来自组织者的指令以及大量的恐怖图片、影片、音乐很可能就是起到这种作用。死亡脱敏和催眠暗示的共同作用最终使游戏者做出极端举动。
为何受害者多为青少年
死亡游戏中生命的逝去,“蓝鲸”的蛊惑是外在原因,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则是内因。徐瑞萍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沉迷游戏,不少人中途退出游戏就是例证。“蓝鲸”的蛊惑只对那些对暗示非常敏感的一小撮人群最为奏效。而“蓝鲸”游戏的受害者多为10多岁的青少年,也并非偶然。自我认同感的缺失,使他们坠入游戏的黑暗终点。
“由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青少年会在这一阶段经历激烈的心理冲突。” 徐瑞萍解释说,在儿童时期人们会对世界形成基本的认知。但进入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开始关注精神的自我,开始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导致之前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发生巨变。“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非常不稳定。他们需要在精神层面找到自我认同感,游戏便是迎合了这种心理。” 徐瑞萍说,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是因为希望通过尝试特殊行为,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增强青少年对“蓝鲸”游戏的免疫力,便是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更多真正意义的关爱。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个性,发现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价值感。
“具体到我国情况,需注意改变功利化教育。” 徐瑞萍说,以应试、个人成功为目标的功利化教育容易使青少年陷入生命的虚无感,否定生命意义。
2016年,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提出“空心病”一词。在对大学生的日常咨询、治疗中,他发现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动力。他的调查发现,30.4%的北大新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功利化教育只追求应试,却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生命、生活本身的感受和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大学生更突出,巨大的学业压力让他们感到心理疲惫、焦虑。”徐瑞萍建议,各类学校应加强生命教育,让孩子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并努力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
不要因此误解心理学
对于“蓝鲸”游戏蛊惑心灵,也有意见不同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美国陶斯学院合作者、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顾问徐卓看来,“蓝鲸”游戏与心理学的联系并没有那么强烈。“每天有许多极端事件上演,‘蓝鲸’游戏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而且100多人自杀的样本量还不足以得出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结论。”徐卓说。他更为关心的是,公众不要因此误解心理学能控制人们去自杀。
在网络搜索,很容易找到各种吐槽文章,讲述着公众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我经常被问到,能不能读出他心里在想什么,或者心理医生会不会通过催眠骗取患者账户密码。”徐卓说。
游戏创始人的心理学背景,让“蓝鲸”与心理学似乎有了天然的联系。“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学被披上了杀人工具的外衣,能操控人去自杀。”徐卓说,心理学虽然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但公众对它的了解似乎并不深入。在人们眼里,心理学有着无所不能的魔力。“很多公众并不知道,只有在患者高度认可和配合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施催眠术。要控制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更是难上加难。”他说,对于不确定事件,人们喜欢找到一个解释,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学很容易被拿出来说事儿。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也有很大误解,认为有心理疾病才找心理医生。”徐卓说,就像定期检查身体一样,人们也需要定期让心理医生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心理干预,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心理工作者的目标之一。”
电动车分时共享试图通过口碑传播来实现场景催熟的愿望还没开始就...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发展的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工信部的...
“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句小品中的戏言,可谓是对当前游...&&&新闻热线:021-
俄罗斯死亡游戏潜入中国 游戏唆使参与者自杀
&nbsp&nbsp&nbsp&nbsp原标题 危险的蓝鲸游戏,切勿尝试&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游戏群中,一位女孩上传的自残照片。(受访网友供图)&nbsp&nbsp&nbsp&nbsp当家住杭州的周先生昨天在网上搜索了“蓝鲸游戏”这个词后,不禁再度紧张起来。因为就在上周末,他正读高一的儿子回家后告诉他,有个叫“蓝鲸”的游戏,现在很火,“从国外传来的,是一个很酷的游戏!”酷,是因为每个参与该游戏的人都必须完成50个很极端的任务,比如在手臂上用刀片刻出一条蓝鲸轮廓或者看一天的恐怖片,而其终极任务,则是让参与者自杀。&nbsp&nbsp&nbsp&nbsp昨天,腾讯QQ在其官方渠道确认并发布国内确实有人在组织和参与此类游戏,表示QQ安全团队正在进一步进行排查和打击,并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协作,及时举报。&nbsp&nbsp&nbsp&nbsp震惊:&nbsp&nbsp&nbsp&nbsp孩子回家说的酷游戏&nbsp&nbsp&nbsp&nbsp竟是唆使参与者自杀&nbsp&nbsp&nbsp&nbsp“当我一开始听闻孩子讲起这个游戏时,还真没怎么在意。”周先生一开始以为这个游戏不过是孩子们当中最新流行的游戏之一,但当儿子详细跟他说明游戏规则后,他意识到这种游戏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nbsp&nbsp&nbsp&nbsp“据儿子说,这个游戏是从国外传来的,非常酷,虽然还没有参与玩,但同学们都在谈论它。”周先生向钱报记者转述说,参与者必须完成50个非常极端的任务,比如每天凌晨4点20分起床,然后看一整天的恐怖片,在“玩”到后来,让参与者自残,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隐晦而又厌世的内容,“而这个游戏的最后,则是唆使参与者去自杀。”&nbsp&nbsp&nbsp&nbsp周先生听完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介绍后,极为吃惊,立刻劝阻孩子参与此类游戏。&nbsp&nbsp&nbsp&nbsp“这类游戏利用青少年心智不成熟,一味追求耍酷的心理,危害性和迷惑性很大。”周先生表示他不了解杭州是否已有青少年在模仿玩这种游戏,但从自家孩子的描述来看,杭州一些学校的青少年至少已知道这款游戏。&nbsp&nbsp&nbsp&nbsp爆料:&nbsp&nbsp&nbsp&nbsp曾加入一个游戏群&nbsp&nbsp&nbsp&nbsp真有人上传自残照片&nbsp&nbsp&nbsp&nbsp无独有偶,今年18岁的李越(化名)在网上和朋友交流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游戏群。&nbsp&nbsp&nbsp&nbsp出于好奇,她在几天前加入了一个“蓝鲸游戏”qq群,在这个群里面,她看到了周先生所转述的情况,并且确实有孩子上传一些自残的照片。“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在自己的手臂上用锐器割出了一条蓝鲸模样的伤口。”&nbsp&nbsp&nbsp&nbsp李越发现,参与游戏的多为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并且其中有个别参与者的言辞也偏激。与此同时,群里面还有人在不断发布“游戏指令”,要求参与者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游戏任务。&nbsp&nbsp&nbsp&nbsp“我越看越不对,就直接在群里劝告那些参与者不要再玩下去了,并和那个发布指令的人争论。”然而争论并不奏效,反而引发了一些参与者或旁观者的指责,甚至有人表示要人肉李越。她清晰地记着,在争论开始后不久,有人特地加她好友跟她私聊,说参与游戏的人自残并非是游戏组织者的过错,而是参与者自己心理有问题。&nbsp&nbsp&nbsp&nbsp正是这场争论,让李越被群主禁言了。李越发现其中很多人因觉得游戏过于极端退群,但依旧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眼看自己无力阻止,她选择了举报,“我发现自己举报的那个群,已经被取缔了。”&nbsp&nbsp&nbsp&nbsp追源:&nbsp&nbsp&nbsp&nbsp最初源自于俄罗斯&nbsp&nbsp&nbsp&nbsp游戏发明者已被捕&nbsp&nbsp&nbsp&nbsp那么这个被称为死亡游戏的“蓝鲸游戏”到底是什么来头?&nbsp&nbsp&nbsp&nbsp据报道,这种游戏最初源自于俄罗斯,参与者大多是青少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2015年。据猜测,之所以起名“蓝鲸”或许与蓝鲸搁浅自杀的行为有关。&nbsp&nbsp&nbsp&nbsp21岁的游戏发明者菲利普已于2016年底在俄罗斯被捕,他被指控在过去的三年里,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nbsp&nbsp&nbsp&nbsp不过菲利普在被捕后表示,这款游戏给予孩子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理解、沟通、温暖。&nbsp&nbsp&nbsp&nbsp李越在劝导一些孩子时也发现,一些乐于参与这个游戏的孩子,一般都存在和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的情况,“其中一个女孩,说完成最终的死亡任务,是为了惩罚父母”。&nbsp&nbsp&nbsp&nbsp虽然有人认为一些年轻人的死与这个游戏无关,但据称,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有俄罗斯媒体将该游戏的风靡和俄罗斯130名年轻人的自杀联系起来。这些年轻自杀者的共同点是,生前曾在俄罗斯一些社交网站上发布过与“蓝鲸”相关的图示。&nbsp&nbsp&nbsp&nbsp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安全隐患极大的游戏似乎在不断蔓延,英国、阿根廷等地都传出与“蓝鲸游戏”相关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另据报道,今年1月起,俄网络监管部门已收到7000多起针对“死亡组织”的投诉。&nbsp&nbsp&nbsp&nbsp专家:&nbsp&nbsp&nbsp&nbsp对组织者追责&nbsp&nbsp&nbsp&nbsp法律尚有较大难度&nbsp&nbsp&nbsp&nbsp对此,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注意到这个游戏。他觉得之所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甚至参与此类游戏,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处于追求刺激冒险和探究死亡的阶段,这是心理和生理的具体因素所致使,而且有家庭问题或自残自杀倾向的孩子,则更容易被这种游戏模式所吸引。&nbsp&nbsp&nbsp&nbsp昨天,QQ安全团队回复,称他们已在5月6日对涉及该关键词的QQ群进行排查,共对12个疑似相关群进行处理,同步启动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屏蔽。同时指出,目前“蓝鲸”话题已经在互联网多个平台不断升温。对此,他们正在进一步进行排查和打击,扩大关键词的屏蔽范围,并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协作,及时举报。“同时,我们郑重提醒:‘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我们将向司法机关举报。”&nbsp&nbsp&nbsp&nbsp记者咨询一位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他表示,目前合法的方式是网友举报,如果程序本身没有违规行为,安全软件以及市场本身就没有办法拒绝。&nbsp&nbsp&nbsp&nbsp“我们要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正确的死亡教育。”宗春山表示,目前在这方面的立法尚有空白,因而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对游戏组织者进行举证与追责。&nbsp&nbsp&nbsp&nbsp昨晚,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博也针对此情况更新了内容:为何要将自己囚禁在幽深的海底?你明明可以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捕鲸计划,已经启动……(陈伟斌)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俄罗斯死亡游戏潜入中国 游戏唆使参与者自杀
日 08:56 来源:钱江晚报
&nbsp&nbsp&nbsp&nbsp原标题 危险的蓝鲸游戏,切勿尝试&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游戏群中,一位女孩上传的自残照片。(受访网友供图)&nbsp&nbsp&nbsp&nbsp当家住杭州的周先生昨天在网上搜索了“蓝鲸游戏”这个词后,不禁再度紧张起来。因为就在上周末,他正读高一的儿子回家后告诉他,有个叫“蓝鲸”的游戏,现在很火,“从国外传来的,是一个很酷的游戏!”酷,是因为每个参与该游戏的人都必须完成50个很极端的任务,比如在手臂上用刀片刻出一条蓝鲸轮廓或者看一天的恐怖片,而其终极任务,则是让参与者自杀。&nbsp&nbsp&nbsp&nbsp昨天,腾讯QQ在其官方渠道确认并发布国内确实有人在组织和参与此类游戏,表示QQ安全团队正在进一步进行排查和打击,并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协作,及时举报。&nbsp&nbsp&nbsp&nbsp震惊:&nbsp&nbsp&nbsp&nbsp孩子回家说的酷游戏&nbsp&nbsp&nbsp&nbsp竟是唆使参与者自杀&nbsp&nbsp&nbsp&nbsp“当我一开始听闻孩子讲起这个游戏时,还真没怎么在意。”周先生一开始以为这个游戏不过是孩子们当中最新流行的游戏之一,但当儿子详细跟他说明游戏规则后,他意识到这种游戏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nbsp&nbsp&nbsp&nbsp“据儿子说,这个游戏是从国外传来的,非常酷,虽然还没有参与玩,但同学们都在谈论它。”周先生向钱报记者转述说,参与者必须完成50个非常极端的任务,比如每天凌晨4点20分起床,然后看一整天的恐怖片,在“玩”到后来,让参与者自残,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隐晦而又厌世的内容,“而这个游戏的最后,则是唆使参与者去自杀。”&nbsp&nbsp&nbsp&nbsp周先生听完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介绍后,极为吃惊,立刻劝阻孩子参与此类游戏。&nbsp&nbsp&nbsp&nbsp“这类游戏利用青少年心智不成熟,一味追求耍酷的心理,危害性和迷惑性很大。”周先生表示他不了解杭州是否已有青少年在模仿玩这种游戏,但从自家孩子的描述来看,杭州一些学校的青少年至少已知道这款游戏。&nbsp&nbsp&nbsp&nbsp爆料:&nbsp&nbsp&nbsp&nbsp曾加入一个游戏群&nbsp&nbsp&nbsp&nbsp真有人上传自残照片&nbsp&nbsp&nbsp&nbsp无独有偶,今年18岁的李越(化名)在网上和朋友交流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游戏群。&nbsp&nbsp&nbsp&nbsp出于好奇,她在几天前加入了一个“蓝鲸游戏”qq群,在这个群里面,她看到了周先生所转述的情况,并且确实有孩子上传一些自残的照片。“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在自己的手臂上用锐器割出了一条蓝鲸模样的伤口。”&nbsp&nbsp&nbsp&nbsp李越发现,参与游戏的多为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并且其中有个别参与者的言辞也偏激。与此同时,群里面还有人在不断发布“游戏指令”,要求参与者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游戏任务。&nbsp&nbsp&nbsp&nbsp“我越看越不对,就直接在群里劝告那些参与者不要再玩下去了,并和那个发布指令的人争论。”然而争论并不奏效,反而引发了一些参与者或旁观者的指责,甚至有人表示要人肉李越。她清晰地记着,在争论开始后不久,有人特地加她好友跟她私聊,说参与游戏的人自残并非是游戏组织者的过错,而是参与者自己心理有问题。&nbsp&nbsp&nbsp&nbsp正是这场争论,让李越被群主禁言了。李越发现其中很多人因觉得游戏过于极端退群,但依旧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眼看自己无力阻止,她选择了举报,“我发现自己举报的那个群,已经被取缔了。”&nbsp&nbsp&nbsp&nbsp追源:&nbsp&nbsp&nbsp&nbsp最初源自于俄罗斯&nbsp&nbsp&nbsp&nbsp游戏发明者已被捕&nbsp&nbsp&nbsp&nbsp那么这个被称为死亡游戏的“蓝鲸游戏”到底是什么来头?&nbsp&nbsp&nbsp&nbsp据报道,这种游戏最初源自于俄罗斯,参与者大多是青少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2015年。据猜测,之所以起名“蓝鲸”或许与蓝鲸搁浅自杀的行为有关。&nbsp&nbsp&nbsp&nbsp21岁的游戏发明者菲利普已于2016年底在俄罗斯被捕,他被指控在过去的三年里,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nbsp&nbsp&nbsp&nbsp不过菲利普在被捕后表示,这款游戏给予孩子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理解、沟通、温暖。&nbsp&nbsp&nbsp&nbsp李越在劝导一些孩子时也发现,一些乐于参与这个游戏的孩子,一般都存在和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的情况,“其中一个女孩,说完成最终的死亡任务,是为了惩罚父母”。&nbsp&nbsp&nbsp&nbsp虽然有人认为一些年轻人的死与这个游戏无关,但据称,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有俄罗斯媒体将该游戏的风靡和俄罗斯130名年轻人的自杀联系起来。这些年轻自杀者的共同点是,生前曾在俄罗斯一些社交网站上发布过与“蓝鲸”相关的图示。&nbsp&nbsp&nbsp&nbsp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安全隐患极大的游戏似乎在不断蔓延,英国、阿根廷等地都传出与“蓝鲸游戏”相关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另据报道,今年1月起,俄网络监管部门已收到7000多起针对“死亡组织”的投诉。&nbsp&nbsp&nbsp&nbsp专家:&nbsp&nbsp&nbsp&nbsp对组织者追责&nbsp&nbsp&nbsp&nbsp法律尚有较大难度&nbsp&nbsp&nbsp&nbsp对此,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注意到这个游戏。他觉得之所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甚至参与此类游戏,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处于追求刺激冒险和探究死亡的阶段,这是心理和生理的具体因素所致使,而且有家庭问题或自残自杀倾向的孩子,则更容易被这种游戏模式所吸引。&nbsp&nbsp&nbsp&nbsp昨天,QQ安全团队回复,称他们已在5月6日对涉及该关键词的QQ群进行排查,共对12个疑似相关群进行处理,同步启动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屏蔽。同时指出,目前“蓝鲸”话题已经在互联网多个平台不断升温。对此,他们正在进一步进行排查和打击,扩大关键词的屏蔽范围,并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协作,及时举报。“同时,我们郑重提醒:‘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我们将向司法机关举报。”&nbsp&nbsp&nbsp&nbsp记者咨询一位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他表示,目前合法的方式是网友举报,如果程序本身没有违规行为,安全软件以及市场本身就没有办法拒绝。&nbsp&nbsp&nbsp&nbsp“我们要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正确的死亡教育。”宗春山表示,目前在这方面的立法尚有空白,因而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对游戏组织者进行举证与追责。&nbsp&nbsp&nbsp&nbsp昨晚,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博也针对此情况更新了内容:为何要将自己囚禁在幽深的海底?你明明可以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捕鲸计划,已经启动……(陈伟斌)自杀式玩命游戏俄罗斯轮盘:多美国人因此毙命
来源:中商情报网 责任编辑:liuyang
俄罗斯轮盘是一种自杀式玩命游戏。参与者在左轮手枪的弹巢放入一颗或多颗子弹,之后将子弹盘旋转,然后关上。参与者轮流把手枪对着自己的头,按下扳机;直至有人中枪,或不敢按下扳机为止。
传说这种“游戏”源自十九世纪俄罗斯,由监狱的狱卒强迫囚犯进行,以作为赌博。亦有说这是源自决斗的方法。也有说是亡命之徒之间用作比拼勇气。
中曾出现不少俄罗斯轮盘游戏的情节。1978年,由罗拔·迪尼路主演的电影“猎鹿者”描述越战中美军战俘被迫进行俄罗斯轮盘,最为人所熟悉。1980年香港无线剧集“滩”内亦有许文强及冯敬尧最后以俄罗斯轮盘决斗的场面。
美国人民可以合法拥有枪械,因此间中亦有人因为玩俄罗斯轮盘而毙命。
相关内容阅读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5 邮箱:
热门调查榜
热门资讯榜
大家都爱看
日2点全区停机版本更新后,新英雄“沙漠皇帝阿兹尔”......
2014年亚运会正在韩国仁川激烈的进行当中,我们在......
车震还是车祸?……对于两男子死于车内一人全裸的消息,近......
9月22日19点,2014年第17届仁川亚运会男足F组第3轮比赛将在华城体......
9月24日(今日),8只新股开启申购。
【申购......
中国古代帝王陵寑文化中,帝王陵寑的建筑风格不外乎两种,......
深圳多名大学生为高报酬走私武器弹药入境被捕
深圳......
《中国梦之声》韩红发飙
韩红又发飙了!《中......
伊能静(资料图)
9月21日,名为“卫视大揭秘”的微......
9月20日19:00~22:00,是属于小伙伴们的战斗之夜!在战斗之......
lol全球总决赛2014赛季的比赛将于今天下午的17:00拉开战......
北京时间9月19日18时,2014第17届仁川亚运会开幕,经过1......
lol全球总决赛2014赛季小组赛第二个比赛日的比赛将于19......
中国古代帝王陵寑文化中,帝王陵寑的建筑风格不外乎两种,......
深圳多名大学生为高报酬走私武器弹药入境被捕
深圳......
《中国梦之声》韩红发飙
韩红又发飙了!《中......
9月19日晚,电影《心花路放》主创黄渤、徐峥,导演宁浩“空降”《......俄罗斯自杀游戏传入中国!看看身边的人有没有参与进来的!
参与这款网络游戏的玩家会被配置给一名“主人”,这个“主人”每天会给玩家布置一个任务,玩家须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包括在半夜醒来然后割伤自己。
当病态游戏进行到最后一天
幕后“主人”就会命令参与者
听起来荒唐是吗?可是这款游戏已成功煽动多名俄罗斯青少年结束了生命!
更可怕的是,它像瘟疫一样,已经藉由社交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提醒家长对孩子在网络上的行动多加注意。
日前,国内有网友举报称
这种邪教游戏可能已经流入中国
甚至广东!
理由是,“蓝鲸”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4:20起床。细心网友发现,在我国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了类似于 “4:20叫醒我” 的群。
两名美少女离奇跳楼
今年2月份,两名俄罗斯少女的蹊跷死亡引发网络恐慌。15岁的俄罗斯少女尤利娅,在2月的一天,突然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顶纵身跳下……
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警方随后发现,在尤利娅自杀前的一段时间,她总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发布一些诡异、阴郁的语句。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了。”
“我像一只鬼……”
就在尤利娅自杀的同一天,她的朋友——16岁的维罗妮卡也选择用“跳楼”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尤利娅和维罗妮卡,她们长得都很美,也有些像。究竟是什么让她们选择在最美好的年龄,终结自己年轻的生命?
“蓝鲸”:死亡图腾
尤利娅在INS上发布的蓝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无独有偶,维罗妮卡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类似的图片,却更加血腥。她在自己是手臂上,用刀刻下了鲸鱼……
警方发现,两人同属于一个名为“死亡小组”的网络社群,“蓝鲸”是这个群体的图腾,也是这个游戏的代号。
根据俄罗斯记者对尤利娅弟弟的采访:
一旦你加入蓝鲸,就必须要完成由组织者给你的50个任务。组织者给玩家们发布的任务有:
这些任务都充满着诡谲。而每一个“蓝鲸”成员所要完成的终极任务就是:
这听起来不可想象,但“蓝鲸”却能让俄罗斯少男少女们相继赴死……
半年致死80人
据媒体统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俄罗斯境内发生的130起少年自杀事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蓝鲸”有关。
“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都不差,但生活空虚,性格较为孤僻。”
“组织者利用了他们阴郁的心理,告诉他们,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是‘S’开头的,semiya(家庭)、Saturday (星期六), sex (性),以及,suicide(自杀)。”调查员如是说道。
这些组织者的言语充满戾气,说女孩子“肥婆”,说男孩子是“屌丝”。并质问这些青少年:“这种无聊的日子你还打算过多久?”
俄罗斯媒体RFE/RL的记者曾假扮15岁的青少年混进蓝鲸,亲身“体验”了游戏过程,下面是记者与组织者的对话。
“我要玩这个游戏。”
“你确定?参加了就没有回头路。“
“什么叫没有回头路?”
“就是说这个游戏一旦开始,就不能退出。”
“我准备好了。”
“好,从现在开始你每天都要秘密的完成一个任务。当你完成时把照片发给我证明。而在这个游戏的最后,你会死。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中途退出了呢?”
“我们知道你的所有信息,会有人去找你算账。”
随后的日子里,组织者给记者发布的自残任务被记者用PS糊弄过去,期间还被换过一次组织者(这种组织者不只一人),而发布的任务也差不多。
不过这些组织者曾经告诉假扮青少年的记者,如果有任务完成不了,自己会“帮助”她。
期间也曾有小组里的人想退出任务,但他们无一不遭受到了威胁。
于是,那些本来就抑郁孤僻的少年,在参与“蓝鲸”的活动中愈发无力,世界满是黑暗,唯一的解脱就是自杀。
“这个世界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选择另一个世界。”  
组织者落网
少男少女如着魔一般的相继自杀,甚至引起了普京的重视。由普京直属领导的FSB特勤部门参与了对“蓝鲸”的调查。并在去年逮捕了21岁的Philip Budeikin。
他被指控在过去的三年里,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  
注意他被捕前诡异的笑容……
游戏借由网络继续传播
然而,Philip Budeikin的被捕并没有减少悲剧的发生,文章开头的尤利娅和维罗妮卡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这才是一连串自杀事件背后的可怕之处:明明操纵者已经落网,但游戏好像根本停不下来。
今年1月起,俄网络监管部门已收到7000多起针对“死亡组织”的投诉,其中涉及的网站九成被关闭。为了保护孩子,俄罗斯正在组建“反蓝鲸”组织,政府也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外国社交媒体,比如脸谱和推特目前还无法控制,玩这种游戏的人数仍在快速增长。
有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有20多万人玩“蓝鲸”游戏。
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手机里
类似“蓝鲸”、 “4:20叫醒我”
等字眼的社交群,
不是开玩笑,务必警惕!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617713',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30511',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048127',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大使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