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 战争雷霆陆战 陆战 武器 设置上 的观瞄标尺节 子菜单的默认设置的值 十字准星偏了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欢迎来到&兵器小知识&&小站:豪兮,叹我中国军魂,八十余载钢铸破,为华夏万里长青。&&&你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投稿”链接&&也可以访问站长的人人主页@吉利古&&感谢陆海空武警国防生以及军工支持&友情小站:天之魄海之魂http://zhan.renren.com/lantianjiaozi&兵器小知识http://zhan.renren.com/wuqizhishi&松枝绿+橄榄绿http://zhan.renren.com/lvzhixiaoxiong欢迎您的投稿关注
【读图:我们的弹道导弹能打多远?】
【读图:我们的弹道导弹能打多远?】我国弹道导弹的射程一直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张图片就是我国现役弹道导弹数量与射程覆盖范围示意图。图中包含东风-31A,东风-21等多款我国现役的陆基洲际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
狙击课堂(1)-测距
以前给大家讲过 这个狙击游戏,不过这个只是一个网页试玩版,但是实际上它有PC完整版的,先看看界面
相对于网页的demo版本,它增加了教程,提供了三种弹药的射击模拟,还新增了移动靶的射击,另外提供三种靶子:人形靶、方形靶、12英寸人头靶,用飘动的旗子代替了简易气象站等等,很多新内容。总之是个仿真度极高的射击软件。这种好东西我会到处乱说我有吗?想要的你们懂的,什么&赵哥好人,一生平安&是起码的礼貌吧...
还是根据它提供的教程先讲测距,然后讲弹道学,今天只上图,那些密位(mil)啊、角分(moa)啊,自己翻以前的日志去,实在懒得再讲了...
先看椭圆密位点瞄准镜,这里它将密位翻译成秒弧度,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椭圆本身就占了四分一个密位,测距时要把这个考虑进去。
圆密位点瞄准镜
密位线瞄准镜
角分线瞄准镜,它翻译成分角
下面是测距公式
然后是实例
靶子高30英寸,在密位瞄准镜中读数约1.7个密位(6个角分moa),用公式:30&27.778&1.7=490.2,误差10码。或者把英寸折算成码,然后用公式:码&1000&密位读数=距离,结果是一样的。如果折算成角分,就用公式:30英寸&100&6角分=500码。
下次提供弹道学教程部分
瞄具中的世界(5)—机械瞄具
机械瞄具是枪械最传统、最常用的瞄具,也是可靠性最高的瞄具。这个...玩过使命召唤6的都知道,核弹爆炸后产生核电磁脉冲(EMP),光电瞄具都报废了机械瞄具都是由准星和照门(标尺)两部分构成的,如下图所示,左上角为81式自动步枪的照门,右下角为准星。
准星和照门之间的直线构成枪的瞄准线,也叫瞄准基线,它俩之间的距离就是瞄准基线长度,一般来说瞄准基线越长,枪的精度越高。简单叙述下原理:子弹出膛后的弹道都是近似抛物线,如果直接用枪管(火身轴线)瞄准目标射击,就会打近打低。
所以为了命中目标,必须将枪口抬高,使准星和照门构成的瞄准线与火身轴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既瞄准角。
上图中α角即瞄准角,机械瞄具的原理就是通过调整照门的高度h来调整瞄准角α,h越大α越大,子弹落点也就越远,这样通过调整照门高度即可射击不同距离的目标。机械瞄具不论照门调节方式如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缺口式和觇孔式两种。实际这两种分类是按照瞄具的照门来进行区分的,因为它们的准星几乎都是直立的金属立柱。缺口式瞄具,典型的如下图,81式自动步枪的瞄具。
缺口式瞄具是几何形状对称的缺口式照门和柱状准星构成,使用时使准星位于缺口中央,准星尖端与缺口上端平齐,此时准星尖端即为瞄准点。缺口式瞄具在瞄准时要注意视力回溯,要把焦点对焦在准星和照门上,主要看清准星和照门之间的平正关系,而目标反而是比较模糊的。如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准星,而远处迷彩通信车是比较模糊的,准星位于缺口正中间,与缺口左右距离相等并且上端与缺口平齐,这是缺口式瞄具的正确瞄准方法。缺口式瞄具的好处就是视野比较开阔,有利于捕捉运动目标和概略射击,而且熟练掌握枪支特性的射手还可以睁开双眼瞄准,在实战中反应速度较快(81式自动步枪的准星护圈,缺口和照门护板构成的孔,两者之间只要大概对齐就进行概略瞄准,近战反应快)。相对觇孔式瞄具,它的瞄准基线短,同时由于原理上的不同,它的精度相对觇孔式瞄具要差。
另外,缺口式瞄具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会产生虚光,使射手不容易看清缺口的实际位置,造成瞄准偏差,下图,这是没有强光下的瞄准情况
在强光下,照门右侧明显发白,如下图,如果用虚光瞄准,会使弹着点偏向虚光方向。
觇孔式瞄具,是由一个圆孔状照门和准星构成,其原理是:当人的眼睛从一个小孔中看出去时,会很自然地将瞳孔中央移至小孔的中央,以求得最大的透光量。如此一来,人眼和觇孔的位置可说是固定了(当然随每人生理不同而有少许差距),再加上前准星,形成3点一线,就可以很容易地瞄准。 典型觇孔式瞄具,如下图95式自动步枪瞄具
在游戏里截图可以看的清楚些,下图是M4A1使用觇孔瞄具的画面。
使用觇孔式瞄具时,要使准星位置觇孔正中央,并使准星护圈与觇孔构成同心圆,此时准星尖端即为瞄准点。觇孔式瞄具的好处是,瞄准基线长,精度高,同时不用进行视力回溯,直接看清目标即可射击。缺点就是视野狭窄,射击运动目标时受很大影响,同时直径较小的觇孔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透光量小,几乎无法使用(95式自动步枪为适应夜战,安装了一个带夜光点柱状照门,和准星护圈上左右两个夜光点构成倒三角瞄准)。机械瞄具精度有限,首先,它受人眼视力影响较大。在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人眼最多也就能看清三到四百米左右的人体目标。在600米左右,人体目标的宽度比准星柱还要窄,几乎很难用机械瞄具瞄准,志愿军的狙击手张桃芳曾经创造过用机械瞄具狙杀800米目标的记录,属于完全的小概率事件。其次,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准星和照门平正关系,也会使子弹有很大偏差,根据公式:子弹偏差量=准星在照门内偏差量&射击距离&瞄准基线长。也就是说假设使用81式自动步枪(瞄准基线315毫米)射击100米外的目标,如果射手没有对齐准星和照门,那么每偏差1毫米,实际弹着点就要偏差31.7毫米。所以使用机械瞄具如果想提高精度,必须看清准星和照门的平正关系。机械瞄具在修正上,主要是修正通过标尺修正距离。比如81式自动步枪的照门上有5个刻度分划,分别代表100到500米的射击距离,目标距离100米,就用标尺1射击,以此类推。但是使用百米作为修正间隔还是会造成很大误差的,比如目标距离250米,使用标尺3射击,子弹在250米距离上弹道高21厘米,直接瞄准会打高。使用标尺2射击,弹道高-18厘米,直接瞄准又会打低,如果目标在掩体后,使用这个标尺瞄准观察窗露出的目标头部射击,会直接打到掩体上。机械对射手的要求很高,射手要对目标距离有很好的判断,同时在非整数距离上要适当提高或降低瞄准点。通常,射击不是整数距离的目标时,使用大于实际距离的标尺分划,瞄准目标下沿进行射击,因为如果选择小于实际距离的标尺分划进行射击的话,必须抬高瞄准点,那就有可能被准星挡住,看不见目标了...此外,可以通过掌握手中武器的直射距离来来进行不用距离目标的射击,直射就是指在整个标尺距离内,瞄准线上的弹道高不超过目标高度的射击,这个标尺距离叫直射距离。这比较抽象,具体距离来讲,我们用81式自动步枪进行射击,调整到标尺3的情况下,弹道最大高度是33厘米,也就是说,在300米的距离内我们用标尺3瞄准33厘米高的目标下沿进行射击都会击中目标,那么在标尺3下33厘米高的目标直射距离就是300米。81式自动步枪对人头目标高(30厘米)的直射距离是200米,对人胸目标高(50厘米)的直射距离是300米,半身目标高(100厘米)的直射距离是400米。再具体点说就是,我们要射击目标头部,那么我们用标尺2瞄准脖子,在整个200米得距离上我们都会击中目标头部,而不会打高。至于风偏,在横和风下(横向越4米每秒的风),就记住口诀:一百二百不用修,三百瞄耳线,四百瞄边缘。其他情况下修正,就完全靠射手的经验了,一般来说,气温特别高时要适当降低瞄准点,气温特别低时要适当抬高瞄准点,目标面向我们运动时要适当降低瞄准点,背向运动时要适当抬高瞄准点,至于这个适当就要靠经验了...就是靠子弹打出来的。
瞄具中的世界(4)-KBU88狙击步枪瞄具简介
这次介绍88式狙击步枪的瞄具国产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
88式5.8mm狙击步枪所配用的白光瞄准镜,用于对800m距离内的重要目标实施昼、夜间精确瞄准和战场观察,同时能够对宽约0.5m的目标进行简易测距。该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9倍可调,出瞳直径大于4mm,放大倍率为4倍时,视场9&;放大倍率为9倍时,视场3&。具体分划如下图
垂直方向上有7个&&&形箭标,每个箭标&顶端为瞄准点。100m、200m合用一个瞄准点,使用第一个&形标记瞄准,300~800m距离上每100m有一个单独瞄准点,依次使用余下6个&形标记瞄准,下图中标有数字1、2的既100、200米瞄准用&形标记,标有4的用于瞄准400米目标,依次类推。每个&形标记旁边有两条水平短线,是测距分划,用于对800米内0.5米宽(一个成年男性的肩宽)目标进行概略测距。在数字4的&形标记左右各有两条带刻度的线段,既密位线,以标号4的&形标记尖端为起点,左右各5个密位,用于测距和修正。这个瞄具的好处是除100、200米合用一个标准标记外,其余没间隔100米有一个独立的瞄准标记,这样大大缩短射手的距离修正时间,不用转动修正手轮,直接用相应距离的&形标记瞄准即可射击,缺点就是精度不够,因为100的间隔距离对于自动步枪标尺修正来说是够用的,但是对于狙击步枪来说还是太大,不能修正25米、50米这样的间隔,对精确射击影响很大。
下面,重点讲解如何利用该瞄具测距,密位测距前面几个帖子已经讲的很详细了,这里重点讲解利用测距分划进行概略测距。每个&标志旁边有两条对称的测距分划线,分划线最外侧两个端点的宽度分别表示在该距离下,0.5米目标的宽度。举例来说标号1、2的&形标记两侧的测距分划线两端如何正好和一个0.5米的目标等宽,则该目标距离我们100米,如果目标与瞄准分划线内侧的两个端点平齐,则距离200米。如下图,黄色靶子宽0.5米,刚好与1、2百米测距划分线内侧两个端点等宽,则距离200米。使用1、2百米&射击标记瞄准。下图中,0.5米宽目标刚好与第二条测距分划线等宽,则距离我们300米,用第二个&瞄准。
下图中,0.5米宽目标刚好与标号4的测距分划线等宽,则目标距离我们400米,用400米&形标记瞄准射击,依次类推。
看美国大兵手持哪款枪
SCAR突击步枪  环球网中心日消息:由于频繁参与反恐战争,美军单兵装备成本不断上升。美国大兵手中的武器也是不断与时更新。SCAR枪族均要求采用伸缩式或折叠式枪托。SCAR系统要求坚固耐用、高可靠性、容易控制全自动射击、低故障率、人机工程极好、耐腐蚀,能够在不润滑的情况下射击(理想要求)或至少是在最少润滑的情况下射击(最低要求),并只需要很低的维护工作量。
加长枪管的P90冲锋枪
FN SPR狙击步枪
浓烟中的美国狙击手
在伊拉克执行战斗任务的美军狙击手
和M1式加兰德步枪(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约翰&伽兰德(john c. garand )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为伽兰德步枪。1936年1月9日,美军开始装备m1伽兰德,历经二战和朝鲜战争,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伽兰德近1000万支。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
M1式加兰德步枪 - 规格参数
类型:半自动步枪
口径:7.62 毫米
弹药:M1906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7.62&63mm步枪弹)
弹仓容量:8发
枪机:导气式, 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1.1 米
枪管长度:610 毫米
初速:865 米/秒
空枪重:4.37 公斤
枪口动能:3597 J
有效射程:730 米
瞄准工具:片状准星,觇孔式照门
产量:550万
M1式加兰德步枪 - 研制历史
1920年加兰德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也译为:春田兵工厂)开始设计半自动步枪(子弹自动装填上膛)。1929年样枪送交阿伯丁试验场参加美国军方新式步枪选型试验,通过对比试验,1932年加兰德设计的自动装填步枪被选中。其间,美国军械委员会指令更改样枪的口径为7毫米(.276口径),中选后又遭到军方否决,仍然被要求采用7.62毫米口径(.30口径)。
经过进一步改进,1936年正式定型命名为&美国.30口径M1式步枪&,简称为M1步枪,一般加上设计师的姓氏而称为&M1式加兰德步枪&。1937年投产,成为美国军队制式装备,用以取代美国陆军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手动后拉式枪机)。M1式加兰德步枪是枪械历史上第一种大量生产进入现役的半自动(自动装填子弹)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投产之后最初生产和装备军队的速度都十分缓慢,随着美国于1941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兰德步枪产量猛增,它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Greatest battle implement ever devised)。
M1式加兰德步枪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越战初期,美军及南越部队仍有小量装备的M1加兰德。一直到1957年,M14自动步枪列装后,M1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的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M1加兰德步枪的特色。M1加兰德亦是很多国家的军队装备,直至今天仍可发现M1加兰德的踪影。
M1式加兰德步枪 - 设计特点
最初的M1式加兰德步枪采用的导气装置在枪管上并无导气孔而是在枪口装一个套筒式的枪口罩,当弹头被推出膛口时,部分火药燃气通过枪管端面与枪口罩之间的空隙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向后运动。这种导气方式的缺点是活塞筒与枪口罩连接不牢固,刺刀装配不稳,准星移动影响精度。1939年伽兰德重新设计了步枪的导气装置,改成为在枪管下方开导气孔的导气装置。从1940年秋天开始,所有新生产的M1步枪均采用新的导气装置。之前已经生产且已经装备部队的5万支M1步枪多被改装成新的导气装置。美国士兵不知道,他们所熟悉的M1步枪并不是最初定型的M1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导气管位于枪管下方。击锤打击击针使枪弹击发后,部分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靠近末端处一导气孔进入一个小活塞筒内,推动活塞和机框向后运动。枪机上的导向凸起沿机框导槽滑动,机框后坐时带动枪机上的两个闭锁突笋从机匣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回转实现解锁,枪机后坐过程中完成抛弹壳动作同时压倒击锤成待击状态。枪机框尾端撞击机匣后端面,由复进簧驱使开始复进。机框导槽导引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带动枪机转动,直至两个闭锁突笋进入闭锁位置。复进过程中完成子弹上膛,枪机闭锁。机框继续复进到位,枪又成待击状态。相对于同时代的后拉式枪机步枪(手动装填子弹),M1加兰德步枪的射击速度有了质的提高。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压制手动装填子弹的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弹夹有双园开口和单开口两种,双园开口的不论上下都可以装入弹仓,单开口只能开口向上装入弹仓。每发子弹的弹底抵在漏弹夹后壁上,弹壳底部的拉壳沟槽卡入漏夹的内筋中,假如有一发子弹的弹头伸出则其他子弹无法装入,由于弹夹子弹外露,有时子弹不一定对齐双园开口,为了使子弹对齐开口士兵装弹的时候往往在钢盔上磕几下使之对齐。当一次压入弹仓的弹夹在子弹打光之前再次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作为半自动步枪,弹仓容量还嫌太少。
M1式加兰德步枪 - 生产数量
1936年正式定型命名为&美国.30口径M1式步枪&,简称为M1步枪,加上设计师的姓氏而称为&M1式加兰德步枪&。
1937年投产,该年8月,首批M1步枪出品,取代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机成为美国军队制式装备。最初仅春田兵工厂生产, 1937年产量为945支,1938年产量为5879支,直到1940年1月才提高到日产20支。
1940年增加了温彻斯特公司作为M1步枪的生产承包商。春田兵工厂(36~45年)大约生产了3,526,922支,温彻斯特公司(40~45年)共生产了513,880支,二战结束时两家公司共生产了超过400万支M1步枪。
朝鲜战争爆发后,春田兵工厂重新生产M1步枪,至战争结束,又生产了168,500支。另外,陆军军械部还委托了其他三家公司生产(搞笑的是竟然找了家生产收割机的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IHC),但数量极小。
春田兵工厂直到56年仍在生产,但也逐步减产。
1957年5月17日,M14式被美军正式采用,自此M1步枪正式停产。总产量方面,百度给出的是约550万,维基给出的是约540万,而我从上面的数据算出来的总数是421万,差了120万的数量,估计网站上的数据包括各种衍生型。
M1式加兰德步枪 - 衍生类型
M1式加兰德步枪有多种衍生型,包括加装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型及没有服役的测试型号,当中狙击步枪型包括M1C(又名M1E7)及M1D(又名M1E8)。
M1C在1944年6月取代M1903A4成为美国陆军制式狙击步枪。将原本M1加兰德改为M1C需要加装镜座、瞄准镜及改装机匣,而由于M1加兰德采用顶端漏夹装埴,镜座安装在机匣顶部左则。因为改装M1加兰德成为M1C需要大量时间及工序,结果春田兵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推出简化版本,名为M1D。M1D装有改良的机匣及镜座。
M1C及M1D在韩战时期大量装备美军部队,在195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亦以M1C作制式狙击步枪,而其后美国海军亦有采用改为7.62 x 51 NATO的M1加兰德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有两种比较有趣但没有服役的改装型号,M1E5及T26又名&坦克手加兰德&(Tanker Garand),。M1E5装有折叠枪托,T26&坦克手加兰德&装有18寸短枪管及标准固定枪托,其实&坦克手加兰德&从来没有服役过,只是民间市场在二战后为了增加销售额而改装而成。其中没有服役的改装型号如T20E2,T20E2特别之处在于它采用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弹匣,更可改变射击模式为半自动或全自动。
在1950年代,意大利贝瑞塔受到北约指示,以美国政府在二战时运给意大利的温彻斯特生产工具来生产M1加兰德步枪,意大利名为&M1952&,其后更衍生出BM-59系列。丹麦军队装备意大利制加兰德步枪名为Gv M/50,其后被Gv m/75及Gv m/66(HK G3)取代。
M1式加兰德步枪 - 狙击类型
M1式加兰德步枪除标准步枪外,最主要的衍生型是狙击型,这是在二战末期针对美军要求而生产的。当时兵工厂试验了两种加装瞄准镜的型号,分别为M1E7和M1E8。美国陆军在1944年6月M1E7被重新命名为M1C并被正式采用为标准的制式狙击步枪,计划取代M1903A4狙击步枪,但在二战末期只有少量M1C狙击步枪发放到前线部队中使用。而M1E8(重新命名为M1D)虽然是与M1E7同时研制。
但在1944年9月才被正式采用,而且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装备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在1951年正式采用M1C作为他们的制式狙击步枪,并在朝鲜战争期间广泛使用。
区分M1C与M1D的简单方法是看瞄准镜的安装方式。M1C使用的镜架用销子和螺丝固定在机匣左侧,而M1D则是把瞄准镜座安装在一个枪管衬套的左侧上。
这两种安装方式都使瞄准镜偏左,不影响装填/抛壳,也不妨碍使用原来的机械瞄具。M1D的方式只是增加一个枪管衬套,不需要改造机匣,因此对步枪本身的改动较小。与传言的相反,M1步枪的狙击型不是用精挑细选出最准确的步枪来改造的,仅仅是给普通的量产型步枪加上瞄准镜而矣。
由于在二战期间没有大量生产和使用,因此M1C和M1D直到朝鲜战争才成为制式狙击步枪。
通过朝鲜战场的实战检验发现,M1C和M1D从400至600码射程内的命中率很高,但远了就不行。当然只有2.5倍的瞄准镜是制约有效射程一个因素,此外美军没有为狙击手配发比赛弹,而只是使用标准的普通弹,这样也影响了这些狙击武器的有效性。
M1C狙击步枪通常使用2.5倍的M73&莱曼-阿拉斯加(Lyman Alaskan)&或M81或M82瞄准镜,采用Griffin & Howe的瞄准镜架,后来许多翻新的M1C改用2.5倍的M84式瞄准镜。
在195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翻修了部分现役的M1C狙击步枪,采用了Stith-Kollmorgen公司生产的4倍瞄准镜,这种瞄准镜在1954年被海军陆战队重新命名为4XD型瞄准镜,经此改进的M1C狙击步枪被称为MC-1或MC1952狙击步枪,但很少被发现在战斗中使用。
M1D狙击步枪最初使用春田兵工厂生产的瞄准镜架及M82瞄准镜,后改为M84瞄准镜。后来改用的瞄准镜是Weaver K4,这是在1960年代初期生产的4倍商业瞄准镜,更换这种瞄准镜的M1D是由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使用的,并改用K4瞄准镜时专用镜架。
有许多M1式狙击步枪安装了一种通过刺刀卡笋固定的喇叭形消焰器,或安装一种通过导气箍固定的开叉形消焰器。
M1式狙击步枪被美国和其他同盟国使用了很长时间。这些步枪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仍有少量作为剩余物资卖给外国政府。有时候民间射击管理计划(Civilian Marksmanship Program)也销售这些步枪。有一些M1D狙击步枪是在民间用USGI或商业部件改装的,而部分真正的原装枪的价格特别高。&
M1式加兰德步枪 - 重大影响
M1式加兰德步枪投产之后最初生产和装备军队的速度都十分缓慢,随着美国于1941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兰德步枪产量猛增,除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外,1940年,美国政府增加了温彻斯特公司作为M1步枪的生产承包商。1945年8月M1步枪停产时,两家公司共生产了超过400万支M1步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重新生产M1步枪。到朝鲜战争结束后,新生产了16万支M1步枪。之后直到1956年仍在生产M1步枪,但逐步减产。1957年,M14式7.62mm步枪被美军正式采用,自此M1步枪正式停产。
M1式加兰德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它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在太平洋岛屿、东南亚丛林、非洲沙漠、欧洲战场,M1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多数战场上都有过出色表现,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
美军士兵对M1非常喜爱,美军的报告称:&制式步枪(M1步枪)在朝鲜半岛充分的发挥了性能,受到了部队的好评。这一称赞并不是光来自于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而是来自美军全军的。M1步枪出色地通过所有极限环境下的考验,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希望装备M1步枪,从未提出过要进一步改进之类的建议。&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M1式加兰德步枪根据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提供给许多美国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盟友装备军队。伽兰德曾经在M1步枪上增加了快慢机,改用20发弹匣供弹。M14自动步枪列装后,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的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加兰德步枪的特色,很多部件直接来自M1步枪。
1944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加兰德步枪的基础上,加装2.5倍瞄准镜、枪口消焰器、腮垫等专用附件,命名为M1C/D狙击步枪。计划取代M1903A4狙击步枪,在二战末期只有少量M1C狙击步枪发放到前线部队中使用。瞄准镜偏左安装,即不影响从上方装填/抛壳,也不妨碍使用机械瞄具。
战后,根据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提供给许多美国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盟友装备军队,包括丹麦、智利、希腊、土耳其、菲律宾、突尼斯、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中国台湾。前几年在海地发生的武装冲突中仍然可以看到M1伽兰德步枪的身影,这些是台湾在多年前卖给海地的。
八十代后期和九十年代早期,大量的M1步枪进口回美国的民用市场,像韩国、菲律宾、土耳其和其他国家都在卖出他们的库存M1式加兰德步枪。
俄美混血步枪
1981年8月,苏联武器研制专家在&生产一种效能超过AK-74自动步枪0.5倍的新型武器&课题试验设计工作框架内,提出了代号为&阿巴坎&的新武器构想,开始研制前景自动武器样品。而制成品仿佛是AK-74与美国M-16的混合体----AEK-971型5.45x39MM口径步枪、&&
AEK-971型5.45x39MM口径步枪分解状态
AEK-971步枪部件非常简化
土5.56毫米SIG SG550狙击步枪
该枪是在SG550的基础上与特种警察部队密切合作研制的半自动狙击步枪。
由于采用了重型锤锻枪管和低后座技术,加上使用高灵敏度的两道火扳机,
保证了精确射击。半自动功能使得射手在最短的时间里实施连续射击。该枪
带有可调节的支架及折叠枪托,握把的倾角可以调整并配有调节的靠手。望
远瞄准镜的角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射手能够自然贴腮。该枪无
机械瞄准具。该枪有两种口径,发射5.56&45mm NATO弹的为SG550-1,发
射.223雷明登弹的为SG550-2。
口径型号 5.56&45mm NATO .223雷明登
全长 1130mm / 905mm
枪管长 650 mm
全枪高 285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254mm
空枪重 7.02 kg
瞄准基线长 540 mm
发射方式单发
弹匣容量 5,20,30
SIG SHR 970 战术步枪
口径型号 7.62mm NATO (.308Win) ant .300 Win magnumNEgk
全长(枪托展开) 1143 mm
枪管长 609 mm
空枪重 4.43 kg
容弹量 4 (.308 win) or 3 (.300 win mag)
XM25/M25 狙击步枪
XM25/M25狙击步枪是M21狙击步枪的改进型,由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开发的狙击步枪,
主要供应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海军海豹突击队,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将XM25/M25列为
轻型狙击步枪,作为M24 SWS的辅助狙击步枪。M25保留有许多M21的特征,比赛级的
M14,麦克米伦的玻璃纤维枪托,及特别设计的导气活塞。
M25目前已经在一些枪展上露过面了,不过有关M25的资料并不多,据说在美国陆军和
海军的文件中已引用过M25的名称,其中有文件指出M25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表现良好,
估计已经正式装备部队。在民间M25的售价近4000美元
口径 7.62&51mm
全长(枪托展开) 1125 mm
枪管长 639 mm
空枪重 4.9 kg
最大有效射距 900m
Walther WA2000
华瑟WA2000型狙机枪,是由卡尔.华瑟公司针对反恐怖警察部队所开发出来的一种半自动狙击枪。
WA2000的特色,就在于它那特殊的外型。这种步枪的枪机容纳部藏在枪托之内,形成一种所谓的
犊牛式步枪,而这种步枪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改变枪管长度的前提下缩短枪枝的全长。由于
WA2000才用了这种设计,因此即使它的枪管长达650mm,全长也不过只有905mm而已,和
H&K公司的PSG1比较,两者同样具有650mm长的枪管,然而PSG1的总长度却长达1208mm。
将总长度缩短的好处,除了便于搬运之外,在进行狙击时也可以减少被人发现的机会。
WA2000的枪托上具有拇指开孔的设计,而开孔的后方即为弹匣的所在位置。弹匣是属于可拆卸式,
如果是7.62mmx51口径的WA2000的话,那么弹匣的容量便是6发,而如果是点300温撤斯特囗径的话,
那么弹匣的容量为5发。
WA2000的扳机扣压力量可以在1.2kg~1.5kg之间进行调整,而且在扳机的扣动方式上,包括了单段与
双段扣动两种类型。在瞄准具方面,对外销售的WA2000附有2.5~10x56可变式倍率的施密特&班特型
瞄准镜。之后,WA2000又径过了枪托、枪囗防火帽、枪管以及双脚架等方面的改良,而改良后的产品
改为采用价格较为便宜的固定倍率施密特&班特瞄准镜,这种瞄准镜包括了100m~300m与100m~500m
射程两种类型。另外,WA2000的脸颊托片以及枪托底板等部分,都是才用固定式的设计。
口径 - 300 Winchester, .308 (7.62x51mm NATO) or 7.5x51mm
全长 - 905mm
枪管长 - 650mm
全重 - 6.950kg
弹匣容量 - 5(300 Winchester) , 6(7.62x51mm NATO)
最大射程 - 1000m
前苏联SVD狙击步枪――德拉戈诺夫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实际是AK47突击步枪的放大型,
只能单发射击,击发和发射机构比较简单。从1959年研制到1963年装备部队,经历了4年
时间。结构特点 SVD狙击步枪采用活塞短行程式,其气体活塞系统与AK47不同。在AK47
上,活塞和枪机框成一整体,而SVD上的气体活塞单独地位于活塞简中,并可纵向运动。
枪管不能更换,内膛镀铬,有4条膛线,导程320mm。枪口装有瓣形消焰器,长70mm,
有5个开槽,其中3个位于上部,2个位于下部。消焰器前端呈链状,构成一个斜面,将一部
分火药燃气挡住并使之向后喷射,以减弱枪的后坐。在枪口消焰器上装有刺刀座。保险杆
在机匣的右侧。当其处于保险位置时,关闭枪矾的拉机柄槽,防止污物进入机匣内部。这个
保险好还可作为枪机卡笋,当枪处于保险状态时,枪机不能开锁。所有操作元件如保险秆、
扳机、拉机柄和弹匣卡笋等,射手冬天戴手套都能操作
全枪的人机工效性非常出色。该枪质量相当轻,连同瞄准镜和10发弹匣在内,全枪质量才
4.55kg。装弹以后的全枪质心差不多在弹匣上方部位。瞄准装置 SVD狙击步枪上有两种
不同的瞄准装置,一是弧形表尺与圆柱准星组成的机械瞄具,表尺分划从0到1200m每100m
一个分划,瞄准基线长587mm。另一种瞄具,也是主瞄具,是放大4倍的PSO&l型瞄准镜,
视场6度,物镜直径30mm,安装在机匣左侧。瞄准镜座的安装不影响射手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机械瞄具。PSO&l瞄准镜内部的分划板可用于测距。当射手捕捉到位于水平线和测距曲线之间
1.7m高的目标时,他可以在测距曲线上部的一个分划上看到相应的目标距离。此时,射手只
要调整距离调节手轮就可以将弹道修正到测定的距离上,从而达到非常高的命中概率。距离调
节手轮调整距离可达1000m,误差正负lm。在瞄具内部分划板上除主分划外,在铅垂方向下方
还有3个分划,每100m一个分划。所以,用PSO&l瞄准镜瞄准,最大射程可达1300m。瞄具
上有光源,可在夜间照亮分别板。另外,瞄准镜上还有一种可旋转的红外滤光器,用以过滤夜间
的外部红外光源。射击性能将SVD狙击步枪架在步枪架座上对600m距离上的目标射击,所发
射的枪弹先是7.62&54R苏制钢壳全被甲弹,弹头质量9.73g,初速800m/s,然后是匈牙利
的同口径铜弹壳全被甲弹,弹头质量也是9.72g,初速860m/so苏制原型弹5发一组的散布圆
直径38cm,匈牙利枪弹的散布与之相当。可打150发枪弹而不发生装填故障。主要缺点制造工
艺复杂,枪弹太重。例如机匣、枪机框和枪机是由锤锻毛坯车铣而成的;枪管、活塞和活塞扦加
工也很费事。改进型命名为SVD&S,其主要改进之处是:枪管壁有所加厚,以增强长时间射击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机匣强度增加,以便更好地固定光学瞄具;枪托改为折叠式,其上装有塑料
贴腮板和抵肩板;前护木由两块对称的枪管护板组成,其上有散热孔。主要性能诸元全枪长
1225mm 空枪质量 4.35kg 弹匣容弹量10发枪管长 620mm (含枪口制退器)
全长 1,220 mm
含PSО-1瞄准镜全宽 88 mm
含PSО-1瞄准镜全高 230 mm
枪管长 620 mm
初速 830m/s
枪口动能 3303
最大杀伤射程 3,800 m
瞄具射程机械瞄具 1,200 m
光学瞄准镜 1,300 m
夜视瞄准镜 300 m
容弹量 10 rdsp
含PSО-1瞄准镜和空弹匣重 4.3 kg (9.4 lb)
不含瞄准镜重 3.7 kg
奥地利Steyr AMR 5075 原型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
口径 15.2mm Steyr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传动方式后作力自动上弹
携带长度 1200毫米
重量 18公斤
战斗长度 1800毫米
弹基数 5发可替换弹夹
Steyr Scout Tactical (Austria)
原产地 : 奥地利
  制造商 : Steyr
  口径 : 7.62mm 北约弹
  容弹量 : 10 发!
  最大备弹量: 60
  重量(EMPTY) : 3.3 kg
  初速度 : 2800 英尺/秒
枪口动能 : 2200 焦耳特殊武器功能:2.25/6倍放大杀伤力:68装甲修正:0.09弹夹更换速度:2.22秒射速:0.79发/秒
德国毛瑟 SP66 式 7.62mm 狙击步枪
产品名称: 毛瑟 SP66 式 7.62mm 狙击步枪 Mauser SP66 7.62mm Sniping Riflec
生产单位: 德国奥伯恩多夫-毛瑟有限公司(毛瑟公司) Mauser-Werke Oberndorf GmbH, DEx
毛瑟SP66式7.62mm狙击步枪是德国毛瑟公司专门为军队狙击手和治安部门设计和生产的单发装填步枪,
其外形与运动步枪相似。该枪除德国军队和警察外,至少还有12个国家装备此枪。
毛瑟SP66式狙击步枪采用毛瑟98式狙击步枪短枪机系统。拉机柄在枪机前部、闭锁突笋的后方,
与普通狙击步枪相比,枪机行程缩短了90mm。这样,可以增加枪管长度而不增加全枪长,由于枪身
缩短,使得全枪质量有所减小。枪身后部凸出零件少,打开枪机时射手无需偏头瞄准;枪机开锁时,机
体向后伸出量小,不影响射手瞄准。枪管为重型,枪口装有消焰/制退器。供弹装置为整体式弹仓,但
必须从上面压弹。
机匣上加工有楔形导轨,以便安装红外探照灯。枪托为木制,其表面有波纹,颈部有孔,以便拇指握持。
枪托长度和贴腮板可调,托底板为橡胶,不管射手的胳膊长短,握持都很舒服。下护木宽大,左撇子射手
也可握持射击。加上小握把,更增加了握持射击的稳定性。
击针簧簧力很强,击针打击底火的速度非常快,枪机闭锁时间比毛瑟98式狙击步枪缩短了50%。该枪
的扳机力和行程都可调整,扳机上还配有10mm宽的扳机护圈,射手戴手套时也可射击。{K61os 2.瞄准装置
该枪装有两种瞄准具座,一种安装蔡司ZA1.5~6&42mm变焦距望远瞄准镜;另一种安装夜视瞄准具。
该枪使用为其特制的7.62mm狙击步枪弹,也可发射0.300in温彻斯特马格努姆枪弹。
性能数据j!ih
口径――――7.62mm
初速――――850m
有效射程――――800m
自动方式――――手动
供弹方式――――弹仓
容弹量――――3发
全枪长――――1110mm
含制退器――――730mm
不含制退器――――650mm
全枪质量(含瞄准镜)――――6.12kg
瞄准装置――――望远瞄准镜,夜视瞄准具
配用弹种――――7.62&51,mm狙击步枪弹,0.300in温彻斯特马格努姆枪弹
美国陆军 M24 SWS
由于M16式5.56mm步枪明显不适用于远距离精确射击,即使重枪管型M16A2式步枪亦如此。
因此,美国陆军在M14式7.62mm步枪退居二线以后很长时间内,仍然保留M21式步枪作为狙击
武器。但是到80年代中期,陆军可用于服役的M1式步枪已消耗殆尽,维修越来越困难。于是,陆军在
与海军陆战队合作研制新的狙击步枪的同时,还向工业部门征集新枪方案。
参加陆军招标并竞争的M24式狙击步枪样枪,有奥地利施泰尔-曼利夏公司的SSG狙击步枪和美国雷
明顿武器公司以民用型700式步枪枪机和M/40 X式步枪传统击发机构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步枪。在选
型试验中,两种样枪500m内的精度大致相当,但是在700m距离上,雷明顿样枪精度较好,因而中选。
1987年8月,雷明顿武器公司得到了生产500支M24式7.62mm狙击步枪和附属装置的订单。1988
年11月,M24狙击步枪开始在陆军步兵营、特种部队和别动队中服役,军方已确定的采购数量为2510支。
目前,该枪仍由雷明顿武器公司生产,并装备美国部队。
1.结构特点
M24式狙击步枪是美国第一种专门研制的狙击武器系统,它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闭锁稳定性好,结构简单,
枪体与枪机配合紧密,因而精度较好。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洛伊波尔德-史蒂文斯M3式超级望远瞄准镜,放大率为10倍。该瞄准镜有测距分划,一个点对应
0.75密位。可调整风偏和高低。此外还备有机械瞄准具,以备瞄准镜损坏时使用。
口径型号 7.62 mm NATO M118式7.62&51,mm特种弹头比赛弹`p
全长(枪托展开) 1092~1161mm
枪管长 610 mm
膛线 5条,右旋,缠距286mm
空枪重 5.27kg
枪口初速 792m/s
容弹量 5发
最大有效射距 800m
美国M40A1 式 7.62mm 狙击步枪
M40A1式7.62mm步枪是由雷明顿武器公司在M700式民用步枪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种狙击步枪,
现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
该枪是一种采用转闩式枪机的非自动武器,采用重枪管和木制枪托,用弹仓供弹,弹仓为整体式。扳机护圈
前边嵌有卡笋,用于分解枪机。弹仓底盖前部的卡笋则用于卸下托弹板和托弹簧。
2.瞄准装置\\2W7
该枪装有永久固定式瞄准镜,放大率为10倍。
3.弹药6.&j_9
该枪使用北约7.62mm枪弹。
口径型号 7.62&51,mm
全长(枪托展开) 1117 mm
枪管长 610 mm
膛线 12条右旋
空枪重 6.57kg
枪口初速 777m
最大有效射距 914
前南斯拉夫M76 式 7.92mm 狙击步枪
M76式7.92mm狙击步枪是前南斯拉夫参照前苏联的AKM突击步枪于70年代中期研制的,
后用它逐步取代了前南斯拉夫40年代末生产的发射7.92mm毛瑟枪弹的M48式弹
仓式步枪和M69式弹仓式狙击步枪。该枪现仍在生产,供出口。
该枪还有发射前苏联M1908/30式7.62&54,mmR枪弹和北约7.62mm枪弹的变型枪。
M76式狙击步枪的基本结构与AKM步枪大致相同,其明显的区别是:口径改为7.92mm;
由单、连发射击方式改为单发射击方式;枪管加长到550mm。另外,该枪采用10发装可卸
式弹匣供弹。枪口部有消焰器,枪管下有刺刀座。
2.瞄准装置
该枪除采用普通机械瞄准具外,还装有放大率4倍的光学瞄准镜。对30cm高的头像靶作用距离为
320m,对50cm高的胸靶为400m,对150cm高的移动靶为620m。有效距离为800m。
枪上也可装夜视瞄准具。
该枪使用7.92mm毛瑟枪弹。
口径――――7.92mm
初速――――720m/s
有效射程――――1000m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10发
全枪长――――1135mm
枪管长――――550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4.2kg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和光学瞄准镜
配用弹种――――7.92&57,mm毛瑟枪弹
巴雷特M98狙击步枪
M98是巴雷特公司第一次生产出中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比赛级的高精度枪管,
枪管前方有一个小型的V形制退器,机匣顶部有安装瞄准镜的RIS导轨。上机匣为铝合金,下机匣
为钢制件,枪托为玻璃纤维材料,护木则是聚甲醛树脂制品。
Barrett 的最新产品为M98A,M98A改为使用.338 Lapua Magnum 口径,为Barrett第一支中口径狙
击枪。.338 Lapua Magnum比起7.62mm NATO 更优胜,在 .50 和 7.62 之间。.338 比7.62 850m
的射程长了550m,即1400m,而穿透力则是7.62的一倍,对於风偏影响亦减少40%。M98A主要是
设计为一支反生物狙击枪,但亦有能力作为反物质狙击枪。
口径型号 .338 Lapua Magnum
全长(枪托展开) 1175 mm
枪管长 610 mm
空枪重 7.0kg
最大有效射距 1400m
俄罗斯 SVU Ots-03AS
俄罗斯7.62毫米SVU狙击步枪该枪是&德拉贡诺夫&7.62毫米狙击步枪(SVD)的改进型,
主要用于满足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安全部队及内务部特殊下属单位的需要。在1994年车臣战争初期,
首次投入使用。其基型枪配装折叠式机械瞄准具,而安装PSO-1光学瞄准镜和两脚架的被称为
Ots-03AS型,后者不带两脚架时空枪重4.41千克。
与SVD相比,SVU最大的变化就是去掉了枪托,以托板代替,扳机前移到了弹匣前面,枪管前方
装有起消焰和抑制作用的圆筒装置。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闭锁。自动装填,弹匣容弹量为10发。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全枪
长仅900毫米。枪管的膛线为4条右旋膛线,缠距254毫米,初速830米/秒。可以配装标准刺刀.
口径 7.62 x 54 mm
全长(枪托展开)900mm
枪管长 520 mm
膛线4条右旋膛线,缠距254毫米
空枪重4.41 kg
最大有效射距 1100 m
美国陆军的M82A1M SASR(Special Application Sniper Rifles,特种用途狙击步枪)是根据美国
陆军提供的反馈意见进行的改进,陆军已正式命名为XM107,并拟装备部队,提高陆军狙击小组的
远程打击能力。事实上,XM107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投入使用,由于仍未正式在全军采用,因此
目前只称为XM。目前美军已经装备了约有200支XM107。从巴雷特M82A1演变为陆军的M82A1M之
间有一系列微不足道的改进,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原来的瞄准镜座改为一段M1913导轨。
XM107/M82A1M还包括有:折叠两脚架、枪托上的后单脚架、枪托上的后握把、带双室型制退器的
比赛级枪管、镀铬弹膛、折叠式准星和照门、10发盒型弹匣和特种橡胶后座垫
XM107计划是美国陆军在199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的,在美国陆军的申请报告中,XM107将会作为一
种远程的反器材武器系统,作为当时配备的M24 7.62mm狙击武器系统的补充,以提高狙击小组的作
战能力。尽管当时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采用巴雷特M82A1多年,但仍未有正式的军方命名,
M82A1是巴雷特公司本身的名字。
目前XM107系统仍在改进,在本宁堡进行&士兵增强计划&的研究人员正在试验一种新的消声/消焰器,
他们在消声器市场上调查了很长时间,找出能有效抑制枪口焰和枪声的产品。另一项正在进行的改进是
优化XM107的瞄准装置,XM107目前所使用的是Leupold的白光瞄准镜,夜间会使用AN/PVS-10夜视瞄
准镜,现在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增加士兵传感器,以提高XM107在夜间使用的能力。
另外,弹道工程师也在发展XM107的新弹药。目前正在研制MARK211(Mk211)弹,这是一种多用途
反器材弹药,虽然Mk211对付各类不同目标的效果都很好,但研究计划人员也在为XM107发展一种新的
专门人员杀伤弹,新的弹药将是比赛级精度的.50BMG普通弹头,目前命名为XM1022远程战术狙击弹药。
Mk211与XM1022的弹道接近,以减少狙击手在更换弹药后要重新计算弹道的麻烦,可以即时瞄准射击。
在概述XM107的重要性时,陆军发言人说:&它使得我们能够对2000米外的人员和器材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这是一件可怕的武器。它的精确度小于1个密位。弹头在1000米处的下落正好是1米。我们原计划能对付
1,500米外的人员目标,而对于车辆目标则延伸至2,000米。但我们有一些有趣的数据表明这件武器实际上
有能力射击2,000米外的目标。&
全长 1447.8 mm
枪管长 736.7 mm
枪管缠距 381 mm
枪重 12.9 kg(28.5 磅)
弹匣容量 10
匈牙利猎豹 M1 式 12.7mm 狙击步枪 GEPARD M1(B)
这种M1式12.7mm大口径远射程狙击步枪是应匈牙利武装部队的要求,由伊斯特万&费尔基
工程师设计的。
该枪用于摧毁堑壕或建筑物中的重要目标、轻型装甲和直升机等目标。匈牙利军方已购买数百支
装备部队。该枪还向其他国家出口。
1式狙击步枪为单发射击武器,结构简单。射击精度高,后坐力小。试验表明M,在100m距离上,
5发弹的散布可小于20mm。
该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钢制管状机匣,枪机头部有两个闭锁突笋。枪机体与小握把、击锤式击发机构,
单发发射机构联成一个整体。射击时,先取下握把-枪机组件,将弹装入弹膛,再将握把-枪机组件横向
插入机匣并前推,然后向下转动握把使它呈垂直状态,此时闭锁突笋卡入枪管节套的槽内,枪处于待击状态。
射击完毕后按相反方向转动握把,将枪机连同弹壳一起从机匣中取出。
枪口上装有一个类似于坦克炮炮口制退器的枪口制退器。该装置能使后坐力减少约60%。枪托后部的简单
的机械式缓冲器可进一步吸收剩余后坐能量。
该枪配有可调式两脚架,也可采用标准的ПКМ机枪三脚架。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望远光学瞄准镜或夜视瞄准具,安装在机匣前上方的基座上。
该枪配用B-32式12.7mm穿甲燃烧弹和BZT-44式12.7mm穿甲燃烧曳光弹。
口径――――12.7mm
初速――――870m/s
对人员――――1200m
对轻型装甲车――――2000m
枪口动能――――17181J
自动方式――――非自动
全枪长――――1500mm
枪管长――――1100mm
全枪质量――――15.0kg
对轧制均质钢――――装甲板侵彻深度
100m处――――30mm 600m处――――15mm
瞄准装置――――光学瞄准镜或夜视瞄准具Uxqg
配用弹种――――B-32式12.7mm穿甲燃烧弹,BZT-44式12.7mm穿甲燃烧曳光弹
B-32式穿甲燃烧弹――――47g
弹头质量――――Z6 BZT-44式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头质量――――44g
HK33/SG1狙击步枪
HK33/SG1狙击步枪与G3/SG1一样,是在HK33步枪中选取高精度枪管,配上两脚架、
枪托贴腮板和望远瞄准镜而成的,扳机力同样可调。但HK33/SG1有一点与G3/SG1不一样,
就是它保留了半自动选择,是一支半自动的狙击步枪.
口径型号 5.56 x 45 mm
全长(枪托展开) 920 mm
空枪重 4.84 kg
枪口初速 920 m/s
最大有效射距 600
HS Precision Pro 2000 HTR (Heavy Tactical Rifle) :重量战术步枪
2000型HTR(Heavy Tactical Rifle&&重型战术步枪)是HS精确(Precision)公司在
M24 SWS上轻量化的狙击步枪,有三种口径。虽然说是重型步枪,但却比M24 SWS还轻。
在重型枪管上刻槽可能是减重的主要手段。
口径型号 7.62 mm NATO, .300 Win Mag, .338 Lapuab
全长(枪托展开) 1130 mm
枪管长 610 mm
膛线 4条右旋
空枪重 4.8 - 5.1 kg
美国M21 式狙击步枪
1968年9月,美国陆军部指示陆军装备器材司令部提供1,800支带可调测距瞄准镜,
能精确瞄准射击的M14式步枪送到在越南的美军战斗部队中去。1969年,在越美军得
到了这种精确瞄准射击的M14式步枪。此枪过去叫M14式7.62mm国家比赛步枪,
装备部队后才被称为M21式7.62mm狙击步枪。
该枪多年来一直作为制式狙击步枪装备美军,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被M24式
7.62mm狙击步枪所取代,但其他某些国家仍装备有此枪.
口径型号 7.62 mm
全长(枪托展开) 1120 mm
枪管长 639 mm
膛线 4条右旋
空枪重 5.11 kg
最大有效射距 800m
中国88C式中型坦克
&88C式中型坦克Type 88 Medium Tank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88C型坦克是88C式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我国国防工作者历经8年的艰苦奋战而自行研制的准三代主战坦克,在新一代主战坦克大量装备之前是解放军的主战装备。88C坦克是中国坦克发展的一次飞跃,在一种坦克上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大口径火炮、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模块复合装甲和外挂装甲等多种先进技术。在其外型尺寸、火炮与85ⅡM基本相同,坦克全长10.65米,宽3.3米,高2.3米,战斗全重约41.5吨,乘员3人。88C型坦克采用方形焊接炮塔取代中国坦克传统的铸造炮塔;炮塔两侧各有6具烟幕发射器,但配置方式与88B不同,为两排配置,内侧4具,外侧2具;88B采用105毫米线膛炮,而88C则采用125毫米滑膛炮。这三点是区分88B与88C最明显的外部特征。
总体布局 坦克采用传统的总体布局方式和全焊接常规炮塔结构,在车体左侧是驾驶舱,战斗舱位于坦克的中部,前面与驾驶舱相通,后部与动力舱用隔板隔离。战斗舱内装有武器系统(主炮、弹药、自动装弹机和辅助武器)、火控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低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为2名乘员,车长位于炮塔右侧可作360&旋转的指挥塔下方,车长的舱门盖上安装有昼夜二合一周视镜。炮长位于炮塔的左侧,其前方安装有昼夜瞄准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用四连杆机构保证镜炮同步,可在计算机的协调下,使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在车长指挥塔和炮长舱口后部中央是弹壳抛出窗。炮塔尾部中央有横风传感器。动力舱位于车体后部,舱内安装有推进系统。主要部件有发动机、弹性联轴节、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及传动装置等。这些部件均置于动力舱的前部和下部,传动装置上面是动力装置的散热与冷却系统。舱内还装有独立的自动灭火系统。
武器系统 88C型主战坦克的火炮是一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火炮俯仰角为&4&~12&,其身管上带有五段多层轻质合金结构的气隙式热护套和低压引射式炮膛抽烟装置。在炮口上端装有射瞄基准装置,身管具备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能力,这对战时抢修具有重要意义。该炮炮钢采用电渣重熔冶炼技术,身管采用液压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后,大大提高了炮管的抗疲劳强度、磨损寿命和防腐蚀能力,战技性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从外形看,该炮与俄式2A46M型火炮非常相似。其配备的弹种包括: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破甲弹和多用途杀伤榴弹,其药筒均为半可燃式,采用分装式定角自动装填。分装式药简和弹丸上下叠放于弹匣内,弹匣呈放射状平放在可相对炮塔转动的弹架上,弹药基数为41发。 88C型坦克采用的是经过改进的第三代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既优于俄军现役T&72/80/90系列坦克所用的BM&13、BM&17、BM&32、BM&42型弹,也优于美军的M828A1和SM829E2型贫铀穿甲弹,与美军最新的M946型弹威力大致相当,能够击穿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装甲。另外还可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系列贫铀穿甲弹,其威力可使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种坦克能够经受得住88C的致命一击,即使是采用了贫铀装甲的美军M1A1/A2主战坦克也不例外。为提高88C型坦克的远距离攻击和反直升机能力,88C型主战坦克列装了国产化的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使得88C的火力打击纵深更加宽阔。
88C型主战坦克装有一部机电一体化控制的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可自动或降级使用人工装填,送弹方式为分装式。该系统有故障自检功能,并能自动选择弹种,完成输弹、装弹、发射等一系列动作,战斗射速可达8发/分。其自动装弹系统由旋转输弹机(旋转弹舱)、弹盒提升机、推弹机、火炮电机闭锁器、系统配电盒和操纵台等诸元组成。旋转输弹机安装在炮塔吊篮底板下方,在其内可装弹22发,击发后的药筒底壳由抛壳机抛出车外。旋转输弹机内的弹药用完后,需人工往里补弹。但此类苏式自动装弹机在坦克中弹后容易将炮塔内弹药诱暴。
88C型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有: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弹药基数为500发;一挺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250发,该机枪能与主炮随动并同轴共用一个射瞄系统。
火控系统 在火控系统上,88C型主战坦克采用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与88B坦克的火控系统基本相同,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并同时具有稳像式火控和自动装表简易火控两种工作状态。并设有允许射击门,先进的火控系统具备了车长超越炮长调炮和射击功能,使坦克无论在昼夜均具有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在2000米距离上对运动目标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坦克从搜索、发现、跟踪瞄准到射击目标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88C型主战坦克的夜视器材采用的是第二代像增强式观瞄仪,由于中国热成像观瞄仪已投入批量生产,估计在后期装备部队的88C型主战坦克上,装备炮长热成像观瞄仪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防护系统 在防护性能上,科研人员对88C型坦克的防护重量比与坦克全重进行了优化设计,模块装甲与外挂装甲相结合,使该型坦克重量虽轻却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88C的车体由国产新型装甲钢板焊接而成,车体首上甲板采用新型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有8毫米可拆卸式多层夹布橡胶屏蔽裙板,能有效的防止破甲弹击穿车体侧装甲。炮塔为模块式焊接结构,外型低矮,装甲倾斜角度合理,有较强的结构防护能力。在炮塔前半部火炮护盾的左右,各有两块可更换式复合装甲块,其固定方式与85ⅡM略有不同。车体首上甲板和炮塔前部采用的是我国研制的新型间隙式复合装甲,其防护效能优于世界著名的英国&乔巴姆&装甲,该复合装甲的面板、背板为高抗弹性不等厚度的均质装甲钢板,夹层是由少量非金属材料和一层超高硬度装甲钢板组成。炮塔正面和顶部装甲厚度比铸钢结构的88A/B型主战坦克有较大的加强。据估计,炮塔正面装甲防动能穿甲弹的能力接近600毫米,防破甲弹水平大于900毫米,且必要时还可在车首和炮塔上披挂附加装甲或安装反应装甲来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这样在中国周边地区尚无一种坦克能够以常规弹药击穿88C的正面装甲。炮塔两侧栅栏前部各有6具84式76毫米电动烟幕弹发射 器,配有多功能宽频谱干扰弹。另外,88C型主战坦克的车体外表喷有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具有一定的低探测伪装功能。量产型的88C型主战坦克在炮塔上还安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机,可有效地干扰并压制敌方的红外半主动制导反坦克导弹,使88C型坦克初具光电对抗能力。 推进系统 在推进系统上,88C型采用V型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额定功率为536千瓦(730马力),单位功率13千瓦/吨(17.6马力/吨)。坦克的最高时速为57公里,从0.32公里的加速时间为14秒,此外,在车体右侧后部有两个圆形孔是发动机的排气孔和热烟幕喷射孔,这样就使88C具备有了2套烟幕伪装系统。
88C的传动装置为液压换档的行星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1个倒档。在液压系统失灵后,也可转换为机械操作,转向操纵为液压助力的双杆式(85Ⅱ M为方向盘式),悬挂装置采用不等刚性高强度、高韧性扭杆辅以无油润滑摩擦片式减晨器。车体每侧有6个直径为670毫米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挂胶托带轮,在第1、2、6负重轮处装有摩擦减震器,诱导轮在前,在左诱导轮的曲轮内装有里程、速度传感器,主动轮后置。履带采用单销高强度金属履带板时,主动轮的轮齿数为13个,在换装双销挂胶式屉带时主动轮的轮齿数为12个。 车内还装有功率为10千瓦的发电机和4块低温起动型蓄电池,通信电台为1公里,通信距离为25~30公里。在炮塔尾部另有供坦克用的全套潜渡装置,在车体尾部有2个200升附加油桶。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88C型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和防护性能上要优于俄军T&72和T&80的早期型号,在机动性上与T&72大致相当,其总体性能在T&72之上,具有抗衡T&80U/90、M60A1、&豹&Ⅱ等世界一流坦克的能力。并能在多种复杂战术背景下遂行战斗任务。基本实现了设计人员以赶超T&72为目标的设计思想。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如M1A2、&豹&ⅡA5/A6、&勒克莱尔&和日本90式相比,88C型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上毫不逊色,但在通信指挥系统、火控系统、动力传动装置、机部件可靠性、制造加工工艺水平和使用维修性上与上述先进坦克尚有一定差距。不过只要升级火控系统,就足以抗衡周边地区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做到&以小搏大,以轻搏重&。在中国目前的工业和经济水平下,大量装备第三代主战坦克是不现实的。用88C坦克与第三代主战坦克形成一定比例&高&低&搭配,不失为一种快速省钱地提高装甲部队战斗力的方式。
中国88B式中型坦克
&88B式中型坦克Type 88 Medium Tank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88B主战坦克是在88B式坦克的基础上,经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较好的防护力和机动性。与88B式坦克相比,88B最主要的改进是用先进的212型下反稳定像式火控系统,替代了88B式的37A简易火控系统。   88B从坦克外表看,88B式和88B式极为相似,但仔细看后会发现,88B式坦克在火炮护盾左侧装有瞄准镜,而在88B坦克上,该镜已被取消(保留了右侧的并列机枪);88B式炮塔两侧各有4具烟幕发射弹,两排配置,每排2具,而88B炮塔两侧各有6具烟幕发射弹,三排配置,每排2具。这是区分88B式和88B式主战坦克最明显的外部特征。88B总体布局 88B式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38吨,坦克全长9.328米,车体宽3.372米,车高2.29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坦克车体为轧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装甲钢铸造结构。采用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后置的总体布置方式。在车体前左侧的驾驶室内安装有驾驶操纵装置、观察装置、检测装置、指示装置和可调式驾驶座椅等。车体中部的战斗舱内安装有武器系统(主炮、弹药和辅助武器)、火控系统、通信系统及低压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等。舱内有3名乘员,车长位于炮塔左侧指挥塔下方、炮长位于车长前方,装填手位于炮塔的右侧。在坦克后部的动力舱内安装有坦克发动机、弹性联轴节、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和侧传动系统等。 武器系统 88B装有一门105毫米线膛炮。俯仰角为-5&~+18&,主炮身管上装有轻质合金热护套,在身管中部有抽烟装置。配备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初速和最大射程分别为1455米/秒(6000米)、1173米/秒(8200米)、731米/秒(9500米),战斗射速为7发/分,弹药基数为45发。与88B式坦克不同,88B坦克重新设计了整车的炮弹架和弹架油箱,这样既可配备标准的105毫米坦克弹药,也能配备新型大长径比的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使用新型弹种时,88B式主战坦克的主炮在2000米距离上可击穿&豹&Ⅱ、M1和T&72M的前装甲,就穿甲威力而言,已接近西方120毫米坦克炮的水平。虽然;无法在有效距离上击穿M1A1/A2和&豹&ⅡA6的前装甲,但如果战术运用得当,仍然可以在左右两侧和后方对M1A1/A2和&豹&ⅡA6进行致命的一击。
88B火控系统 88B采用212型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创造,该系统由炮长昼夜观瞄、侧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车长独立周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和炮控分系统组成。车长可超越炮长指挥火炮。与88B式坦克的简易火控的控制方式不同,88B的光学瞄准镜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使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镜。由于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能稳定的火控系统;88B无论昼夜均可在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实施精确射击,且射击反应时间极短。另外,该火控系统也可降级使用,即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使用;当自动装表系统出现故障后,可用人工装定表尺方式进行瞄准射击。与国外同类型的火控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瞄准镜用一个光学元件使瞄准镜直接在高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都能稳定。到目前为止,在国外尚未见到类似结构原理的稳定线瞄准的火控系统。该火控系统结构简单、原理新颖、且技术成熟、工艺性好、无技术难点、适合于国内的生产水平,因而造价低廉。通过多次实弹射击实验及其它考核,证明其功能稳定、齐全、工作可靠、操作简便。从稳像式火控系统的部件和总体性能来看,似乎低于美军M1坦克和德军&豹&Ⅱ坦克的FLT2型火控系统,但经过实际的打靶结果来看,却不亚于上述两型火控系统。
88B防护性能 在防护性能上,88B的首上甲板可在需要时披挂新型复合装甲块来加强正面防护,车体两侧的屏蔽橡胶裙板也能有效地防御破甲弹的攻击,与59、69和79式坦克相比,88B的装甲防护水平提高了不少,但装甲钢铸造炮塔的防护能力与自身的火炮威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在炮塔上披挂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不论对付穿甲弹还是破甲弹的能力都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坦克炮塔两侧各有4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抛射距离为100米,齐射时可形成弧度为120&、正面长度为120~150毫米的烟幕带,坦克外表还涂有防红外迷彩漆,战斗舱内安装的超压式集体三防装置和能防止二次效应的低压自动灭火抑爆系统都进一步强化了88B的防护性能。
88B推进系统 在推进系统上,88B的动力装置采用一台12150ZL型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536千瓦(730马力),标定转速2000圈/分。单位功率14.1千瓦/吨(19.45马力/吨)。坦克的最高时速为57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传动装置与变速操纵装置为机械式,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二级行星式,主离合器与转向操纵为机械液压助力式,这种机械可保证一旦液压机构失灵,能立即转换为机械操纵。悬挂装置采用不等刚性扭杆辅以无油润摩擦减震器。车体每侧有6个直径为670毫米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和3个挂胶托带轮,在第1、2、6负重轮处装有摩擦减震器,诱导轮在前,在左诱导轮内装有里程、速度传感器,主动轮后置。履带采用单销高强度金属履带板,也可换装双销挂胶式履带。 88B的车内还装有功率为10千瓦的发电机和4块低温起动型蓄电池,通信电台1部,通信距离为20~25公里。在炮塔尾部有供坦克用的全套潜渡装置,车体尾部另有2个200升附加油桶
88B从技术水平上讲,88B式主战坦克的综合性能优于以美国M60系列、德国&豹&1系列、法国AMX&30系列和日本的74式坦克为代表的西方第二代主战坦克。单从火力上讲,88B已具备抗衡世界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能力,但就整体技术水平来看,与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已经停产。88B的性能在我军装备的主战坦克中属于中等水平,在应付周边事态时,就作战对象而言,88B足以对对手给以致命的一击。
中国85式中型坦克
&85式中型坦克Type 85 Medium Tank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85-Ⅱ式主战坦克(外贸) 是以80-Ⅱ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该坦克战斗全重39.5吨,弹药基数为48发。主要改进有:炮塔由铸造改为焊接结构并采用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传动装置方面,采用了新型液压换挡的行星式变速箱,并将转向操纵机构的操纵杆改为方向盘,操纵轻便灵活。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从而使坦克具有了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该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瞄准线独立稳定原理,由独立稳定测距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复合双向稳定器、控制盒及侧倾斜、横风、炮塔角速度等传感器等组成,并设置允许射击门。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约需6秒钟。火炮的身管加长,火炮威力进一步提高。发射的长杆式尾翼稳定高密度合金穿甲弹能击穿1000米距离上北约三层重型靶或150毫米/65度均质靶;发射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可穿透178毫米/60度均质靶;碎甲弹可使50~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内表面产生5公斤重的崩落碎片;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20米。发动机功率加大为800马力,发动机辅助系统也作了相应的改进。85-ⅡM式主战坦克(外贸) 是80式车族的最新型号。装有先进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炮管上装有轻质合金热护套。坦克上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可自动选择弹种,完成输弹、装填、发射一系列动作,以提高装弹速度。坦克的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具有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另外,还装有性能先进的像增强器观瞄仪,具有良好的夜战能力。坦克战斗全重41吨。设计过程中,每一辆坦克的防护/重量比与坦克的全重都采用了优化设计,因此坦克具有较高的防护力。动力装置为730马力的水冷式涡轮增压V-12柴油发动机,坦克最大速度为57.25公里/小时,能在高原、沙漠、寒冷地区战斗。悬挂系统采用扭杆式并辅以高性能减震器,负重轮为6对,履带为可挂胶的高强度金属履带。坦克还装有三防、浮渡、潜渡、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和设备。电台为889B型,通信距离为20~25公里。
85-ⅡM主战坦克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            41吨 乘员              3人 长(炮向前)          10.28米 宽(含侧裙板)         3.45米 高(至炮塔顶)         2.30米 主炮口径            125毫米 最大容弹量           40发 最大仰角           +14度/-6度 最大俯角          -4.5度/-0.5度 机枪              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                  7.62毫米机枪一挺 最大输出功率          730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          57.25千米/小时 最大爬坡度           40度 越壕宽             2.7米 过垂直墙高           0.8米 涉水深             1.4米 通信电台            889B型 通信距离            20-25千米 三防   有  热烟幕  有  烟幕弹 有
  85-III型主战坦克(外贸)是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承袭了85-IIM主战坦克的优长,在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火控系统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更加适于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要求。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安装了新型动力装置,战斗全重42.5吨,发动机功率735千瓦(1000马力).其单位功率已由国产80式坦克的14.1千瓦/吨提高到17.3千瓦/吨,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的这一指标已接近德国的"豹-2"坦克(20千瓦/吨)和美国的M1A1坦克(19.6千瓦/吨),并且比英国的"挑战者"(14.4千瓦/吨)和俄罗斯的T-80(14.1千瓦/吨要高.其公路最大速度大65公里/小时.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的传动部分也做了较大改进,采用液压控制和行星齿轮箱,使*作能力进一步改善.驾驶员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3种方式*作.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采用整装式动力装置,便于维修.在战场上,可以在40分钟内拆装完毕.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聚能装药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的初速为1730米/秒,发射速度8发/分.由于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仅有3人,弹药携带量由85坦克的40发增加到42发.该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采用稳像式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使坦克具备了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而且反映时间短.此外,采用适应夜战的第二代激光夜视仪,使坦克的夜战能力得以提高.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外形低矮,高度只有2200毫米,比德国的"豹2"(2480毫米),美国的M1A1(2885毫米),日本的90式(2300毫米)等坦克的车身都要低. 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可挂复合装甲块.该坦克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并有三防和灭火抑报爆装置,可使坦克在被击中后的60毫秒内扑灭车内的火焰.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讲解范文,以后需要的.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要领
科目:单兵徒手队列动作目的:使同志们了解和掌握单兵徒手队列动作的动作要领及其组织训练方法,克服自由散慢现象,养成良好的军人姿态。内容:一、立正、稍息跨立二、停止间转法三、脱帽、戴帽四、敬礼、礼毕五、坐下起立、蹲下、起立六、齐步与立定、正步与立定、跑步与立定七、步法交换八、行进间转法时间:大约xx课时地点:在xx训练场方法:由我讲解与同志们共同实施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力求每个动作做到熟练,准确和有力,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自觉克服天气对训练的不良影响。
下面进行一个训练内容立正、稍息、跨立。
1.立正、稍息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口令:立正动作要领:立正时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扰自然微曲,头要正,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口令:稍息要领:稍息时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脚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
3、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于体操、执勤、航艇上站立等场合,可与立正互换。口令:跨立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背后,左手握右手腕,右手手指并扰自然弯曲,手心向后。
第二训练内容停止间转法
停止间转法,是停止间变换方向的方法。分为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必要时也可半面向左转和半面向右转。
口令:向右---转要领:以右脚跟为轴,右脚跟和左脚掌前部分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转90度,身体重心落于右脚,左脚取捷径,迅速靠扰右脚,成立正姿势。
口令:向左---转要领:以左脚跟为轴,左脚跟和右脚掌前部分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左转90度,身体重心落于左脚,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扰右脚,成立正姿势。
口令:向后---转要领: 向后转的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4.半面向右转
口令:半面向右转要领:按向右转的动作要领转45度。
5.半面左后转
口令:半面向左转要领:按向左转的动作要领转45度。
第三个训练内容脱帽、戴帽
口令:脱帽、戴帽脱帽,戴帽应用于队列生活中,如集合、军容风纪检查礼仪性场合等。要领:脱帽时,双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两侧将帽取下,置于左小臂,帽徽向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帽墙前端中央处,小臂略成水平,右手放下。戴帽时,双手捏帽檐或帽前端两侧,将帽迅速戴正。
第四个训练内容敬礼、礼毕
敬礼分举手礼和注目礼,不戴帽着装时也可以敬礼。口令:敬礼,向左看一敬礼,礼毕
1、举手礼:
要领: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扰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戴无檐帽时,微接太阳穴上方帽墙下沿),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略成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
2、注目礼:
要领:面向受礼都成立正姿势,同时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左右转头角度不超过45度)。
要领:行举手礼者,将手放下,行注目礼者,头转正。行进间(跑步时换齐步)转头向受礼者行举手礼(手随头移动),待受礼者还礼后礼毕。
第五个训练内容坐下、起立、蹲下、起立
1、坐下、起立
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
2、蹲下、起立
右脚后退半步,臀部坐在右脚跟上(膝盖不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
全身协调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势。
第六个训练内容齐步与立定,正步与立定、跑步与立定
1.齐步行进与立定
齐步是军人常用的步法,一般用于队列整齐行进。口令:齐步----走,立----定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扰,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屈,小臂自然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距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步&122步。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2.正步行进与立定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它礼节性场合。口令:正步---走,立---定。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约7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向前摆臂时,肘部弯屈,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两脚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3.跑步前进与立定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进。口令:跑步----走,立----定要领:听到预令&跑步&,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走&的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地,两脚挺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听到&立定&的口令,再跑2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第七个训练内容步法变换
步法变化,口令下到左脚,右脚换。1、齐步、正步下到左脚,右脚换。2、齐步换跑步,听到预令,&跑步&,两手迅速握掌提到腰际,两手臂前后自然摆动,听到动令&走&,即换跑步进行。跑步换齐步,听到预令&齐步&行进速度放慢,继续向前跑两步,听到动令&走&的口令后,换齐步行进。
第八个训练内容行进间变换行进间转法
行进间转法是行进间变换方向的方法
1、齐步、跑步和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走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2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左),约45度,身体向右(左)转90度,左(右)脚不转动,同时,出向右(左)转走的要领转45度。半面向右(左)转,按向右(左)转的要领转45度。以上是单兵徒手队列动作的整体动作要领。
便步用于行军,操练后恢复体力及其它场合。口令:便步一走要领:用适当的步速、步幅行进,两臂自然摆,上体保持良好姿态。
踏步与立定: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停止间口令:踏步一步,立定行进间口令:踏跳,立定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走或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继续踏2步,再换齐步或跑步行进。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踏1步,右脚靠扰左脚,原地成立正定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2步,再按上述要领进行)。
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置(限于5步以内应用)1、右(左)跨步口令:右(左)跨x步一步,后退x步一步要领:向前移步时,应按单数要领行进。向前1步时,用正步,不摆臂,向前3、5步时按齐步走的要领进行,向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1步靠脚1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班队列动作综合练习指挥程序
进场:班成纵队,班长位于队列中央前,跑步带入场地。整队:整理服装、整齐,报数。向首长报告:&首长同志,班队列动作综合练习操作(考核)准备完毕,应到XX人,实到XX人。请指示,班长XXX&。下达课目:&稍息&。&课目:班队列动作综合联系&,班长还礼后,下达:&稍息&口令。
一、班的队形
宣布:&第一个训练内容:班的队形&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依次下达:&立正&(1)&向右看----齐&(2)&向前---看&的口令。班长半面向左转,跑步进到横队右侧3---5步处,向右后转,依次下达(3)&向右----转&(4)&向前对正&的口令。班长半面向右转,跑步进到班纵队左侧中央前5---7步处,向左后转,依次下达:(5)&向左---转&(6)&稍息&的口令。
二、集合、解散
宣布:&第二个训练内容:集合、解散&。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依次下达:&立正&&解散&的口令。&全班注意&的口令,而后向左或向右转,位于预定队形中央前3---5步处,依次下达&成班纵队集合&(7)&解散&的口令。班长发出:&全班注意&的口令,而后向右或向左转,位于预定队形中央前5---7步处,依次下达:&成班横队集合&(8)&稍息&的口令。
三、整齐、报数
宣布:&第三个训练内容:整齐、报数&。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下达&立正&的口令,而后向左转、齐步进到基准兵正前方,向右转,对正基准兵后下达:第一名,向前一步-----走的口令,对其实施纠正。班长向右转,齐步回到横队中央前,向左转,对全班依次下达:向右看---齐、(9)&向前--看&的口令。班长向左转,齐步进到第二名战士的正前方,向右转与其对正,而后从第二名战士起以跨步变位,逐一实施纠正。班长半面向左转,跑步进到半横队右侧3---5步处,向右后转,左跨半步,由右至左依次纠正足跟线,右跨一步,由右至左依次纠正胸线。班长半面向右转,跑步进到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向左后转,依次下达:&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看---齐&、&向前---看&&以xxx同志为基准,向中看齐&、&向前---看&的口令。班长依次下达:&报数&、&稍息&的口令。
四、出列、入列
宣布:&第四个训练内容:出列、入列。&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依次下达:&立正&&xxx同志、出列&、&入列&、&稍息&的口令。
五、行进与停止
宣布:&第五个训练内容:行进与停止。&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下达&立正&的口令,班长向右后转,跑步进到适当位置,向左后转。班长依次下达:&齐步---走&、&立---定&、&向后---转&、&齐步---走&&立---定&向后一转的口令(班长随分队的行进变换方向)。班长依次下达:&正步走&、&立定&、&向后一转&正步走&立定&、向后一转的口令(班长随分队的行进变换方向)。班长依次下达:&跑步走&、&立定&向后一转&跑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随分队的行进变换方向)。班长跑步进到班横队后侧中央前5---7步处,半面向右转,依次下达:&向后转&,&稍息&的口令。
六、队形变换
宣布:&第六个训练内容:队形变换&。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下达:&立正&的口令。班长向左跨步,进到预定队形中央前5---7步处,下达:&成班二列横队走&的口令。班长向右跨步,进到预定队形中央前5---7步处,下达:&间隔2步,向左离开&、&成班横队走&的口令。半长半面向走转,跑步进到班横队右侧3---5步处,向右后转,下达:向右转的口令。班长左跨半步,下达:&成班二路纵队走&的口令。班长下达:&距离两步,向后离开&的口令。班长右跨半步,下达:&成班纵队走&的口令。班长半面向右转,跑步进到纵队中央前5---7步处,向左后转,依次下达:&向左转&&稍息&&立正&的口令。班长向左后转,跑步进到适当的位置,向左后转,依次下达:&齐步走&&向右转走&&向左转走&&立定&&稍息&的口令。
七、方向变换
宣布:&第七个训练内容:方向变换&。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下达:&立定&的口令。班长向右转,跑步进到横队左前方适当位置(预定班横队中央前),向左转,依次下达:&左转弯,齐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向左转,跑步进到横队右前方适当的位置(预定班横队中央前),向后转,依次下达:&右转弯,齐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向右后转,跑步进到横队走前方适当位置(预定班横队中央前),向左后转,依次下达:&齐步走&&左转弯走&&前进&&右转弯走&&前进&&立定&的口令。班长位于班横队中央前5---7步处,下达:&向右转&的口令。而后向左后转,跑步进到班纵队左侧前适当位置,向右后转,依次下达:&左转弯,齐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沿班纵队左侧前跑步到队列左侧适当位置,向后转,依次下达:&左后转弯,齐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向左转,跑步进到班纵队右侧前适当位置,向后转,依次下达:&右转弯、齐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沿纵队右侧跑步进到班纵队右后侧适当位置,向后转,依次下达:&右后转弯走,齐步走&&立定&的口令。班长半面向右转,跑步进到班纵队左侧适当位置,向左后转,依次下达:&齐步走&&左转弯走&&左后转弯走&&右转弯走&&右后转弯走&&立定&&向左转&&向右(左、中)看齐&&向前看&&稍息&的口令。操练(考核)结束。下达:&立定&口令。向首长汇报:&首长同志,半队列动作综合练习(考核)完毕,请指示,班长xxx&。整队带出场地,班长调整为纵队,而后进至班纵队前3---5步处,跑步带出场地。
在40x30米的场地内完成。操练结束要回到起始位置。从下达科目至操练结束,时间不超过14分钟。
中国80式主战坦克
&80式主战坦克&  Type 80 MBT&  研制单位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生产单位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现状 生产&  装备情况 装备中国部队&
特性  该坦克从1974年着手新部件的研制,1980年开始整车研制,年共研制样车12辆,累计行驶里程近100000km,其中包括国家定型试验累计50000km以上,经历了严寒、湿热、高原、沙漠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严格考核。试验证明该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灵活的机动性和坚固的防护力,完全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使用要求。识别特征 车体前上装甲明显倾斜,中部安装有防浪板。炮塔位于车体中部上方,动力舱在车体后部。与59式、69式不同,80式坦克左侧最后一个负重轮无发动机排气管。车体后方常安装附加油箱和自救木。&  炮塔近乎半球型,填装手转塔在炮塔顶部右侧,外装一挺12.7mm高射机枪。105mm火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炮塔两侧及后部安装有储物筐。炮塔两侧各有四个烟幕弹发射器。&  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第一、二负重轮之间和第二、三负重轮之间有较大间隙。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有托带轮。行动装置上部有裙防护板。&
配置  该坦克在总体布置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布置形式,坦克前部为驾驶舱,中部为战斗舱,后部为动力传动舱。&  驾驶舱位于车辆的左前侧,驾驶员盲区较小,便于观察。&  在驾驶舱内安装有供驾驶员驾驶车辆用的操纵装置、观察装置、检测装置、指示装置以及驾驶椅。&  操纵装置有油门操纵装置、机油泵起动按钮、起动电机起动按钮、空气瓶开关、燃油系统放气开关、手摇柴油泵等。这些装置及开关根据人机工程要求得到合理的布局,使得操作方便、舒适。&  观察装置在驾驶员的前方,布置有观察镜。在气候合适的白天行军或训练时,可以打开驾驶窗盖将驾驶椅调到较高位置上开窗驾驶。当有风沙或寒冷阴雨时,可把档风罩装上。当投入战斗需关窗驾驶时,白天可利用安装在驾驶员前部的2个84式坦克观察镜观察,夜间可更换为微光驾驶仪。&  检测装置有发动机油温表、水温表、油压表、排气温度表、液压油油压表、电流表、电压表、摩托小时计、时钟、航向仪、发动机转速表和里程表等。&  指示装置有炮位指示灯、空气滤清器阻力指示器、油量指示器、防原子自动报警剂量仪等。&  驾驶椅为前后、高低有级可调式,靠背也可根据驾驶员的需要前后调节,这样可满足开窗、闭窗以及不同身材驾驶员的需要。&  除上述装置外,驾驶舱内还放置有三防保护面具、饮水壶、电路保护装置等。&  在驾驶舱右侧安装有前组油箱、弹架油箱、蓄电池室及弹药等。&  战斗舱位于坦克的中部,它包括了车体中段和炮塔体构成的全部空间。在战斗舱内主要安装有武器系统(包括主要武器、弹药、火控系统、辅助武器)、通信设备及灭火抑爆系统等。&  车工位于炮塔左侧可360&旋转的指挥塔下方,炮长位于车长前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的右侧。&  动力传动舱位于坦克后部,舱内主要安装有推进系统,主要部件有发动机、弹性联轴节、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机、制动器及侧传动。这些部件均布置在动力传动舱前部和下部,传动装置上面是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各大部件是分别安装后通过联接装置构成一体的,这种组装形式有利于维修保养。一般情况下通过可掀起的油、水散热器,乘员可以接近各大部件,以便进行检查和维修。为了更换部件,可将动力传动舱上顶甲板拆下。&  动力装置进气系统中的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榆出端的右侧翼子板上。常温或高温下通过顶盖上的时气口进气,天气寒冷时,可以通过动力舱内进气。只需打开空气滤清器上方顶盖即可方便地进行维修保养。&
1.主要武器  主要武器是1门83式105mm线膛炮,俯仰范围为-5&~+18&,可360&旋转,在身管上装有的热护套可保护身乏因受热不均而变形弯曲,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该炮身管采用了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结构,这对战时抢修具有重要意义。&  该炮全重1950kg,身管采用自紧工艺,可发射中国制造的弹药,也可发射北约标准的105mm坦克炮弹。
2.弹药  该炮配备的弹药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破甲弹(HEAT)和碎甲弹(HESH),初速分别为.5和731.5m/s,最大射程分别为和9500m,千米立靶精度分别为0.2m&0.2m、0.23m&0.23m和0.2m&0.2m。射速为7发/min。&  炮弹安置为前组油箱弹架19发,中组弹架18发,右侧甲板4发,左侧甲板1发,炮塔内2发,总共44发。
3.辅助武器  在装填手门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弹药为500发,射速70发/min,初速825m/s,有效射程1600m,表尺射程3300m。&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雷霆日系陆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