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第六章刷书点以哪个版本/楞伽经第六章刷书点以哪个版本

非常严重的疑问,一般人可能回答不了 - 格鲁主论坛 - 格鲁修学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还是叫离言
宗大师这个授记很多地方都提到,但是我倒是第一看到说楞伽经里面提到。
敢问楼主有几个版本的汉文楞伽经、??
据我所知楞伽经有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北魏菩提流支的译本《入楞伽经》10卷、实叉难陀的译本《大乘入楞伽经》7卷。而且原来欧阳竟无大师的支那内学院嗨有过一个校勘本,是参照日人的梵文本校订的,莆田广化寺有,师兄要真想把这个问题搞得清楚个人建议先把这几个版本的书都看完再说
这个问题终于有人提出来了,期待...:victory:
原帖由 羊雍嘉措 于
11:18 发表 http://www.gelu.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敢问楼主有几个版本的汉文楞伽经、??
据我所知楞伽经有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北魏菩提流支的译本《入楞伽经》10卷、实叉难陀的译本《大乘入楞伽经》7卷
这三本中好像也没有那个授记
没什么严重的
谁说的有道理我就服谁.不妨碍你继续考证的:lol
谁能推出更好的我服谁.鼓励你继续考证:handshake
还有许多的授记.请你继续考证:time:
有什么发现请发到这里,因为我可以看到.谢谢
最后,请不要随便用 好像 似乎 草草 粗略 大概之类的词语.谢谢
对佛,法 僧的信心更重要是来自三宝传下来的教授,学佛能依靠善知识的指导,从戒定慧入手,听闻,思维,起修,这才是学佛的目的,不然,学佛学成了考古学专家,成了历史学专家,成了文言文专家,这不应该是广大学佛人的意愿吧!
“非常严重的疑问”未免过重了吧? 这本是个不值得太耗费费心思琢磨的问题。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倒是应该多着重用功于学习效仿祖师菩萨们的忘我舍身为利有情的行愿菩提行经上来。如果为此而对圣教法疑心障信的,那就:lol :lol 了!
各种版本的广、中、略《宗喀巴大师传纪》有许多传承,另外还有共传和密传的区别等。楼主所举例之大师传纪文句应该是源自
《与遍主至尊上师能仁金刚持体性无别之宗喀巴大师传。殊妙庄严宝鬘》。作者是色拉麦扎仓洛桑赤列南杰仁波切所造,文中所载“由汉文所翻译《楞伽经》中所授记等等”,正如前面师兄所言,《楞伽经》仅汉译本就有很多种,而且据俺寡闻所知许多汉译大乘经典目录与藏译甘珠尔(大藏经)目录及名称相差甚远,有些内容亦大相径庭,但这似乎也没影响汉藏两地古今大德的教证功德事业。
至于这个所谓“汉译本《楞伽经》”是哪个版本?是否包含有佛陀对宗喀巴大师的授记?我觉得这都不重要,起码可以证实的诸多经典里佛陀对宗大师的太多的授记足以证明文殊护主宗喀巴大师的缘起。
正所谓:啃蔗嚼蔗皮,索糖全无义;探理趣边支,何言得受益?
[ 本帖最后由 yamandaga 于
13:51 编辑 ]
估计这个问题无解了
:lol 提出问题有解就答呗,又给上升到高度了
没关注过这个问题。对此问题的真实性,也不作置评。
因为对大师的信心,本来不必建立在授记、神通等事迹。
哪位考证清楚了,麻烦在版上告诉一声啊。
不知道有没有搞藏汉对译经典版本学的人。
藏文的《入楞伽经》,已有电子档可以看,不过我没有看过,因而也不知道是(假如是从汉文翻译过来的)从哪个版本翻译的。
有人曾说:&倒是喇荣自己,对“不符莲师授记”的大问题装聋作哑,连一个解释都没有!&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11672&extra=page%3D1(8楼)
怎么这个&不符佛陀授记&的大问题,也连一个解释也没有呀?
看来数落起别人时都挺容易的,轮到自己就不一样了:lol
[ 本帖最后由 妙韵持莲 于
01:40 编辑 ]
查看完整版本:楞伽经哪个版本最善?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修法都是不一样的
一切都是循环而已
净空法师,现年八十岁,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二月生于安徽庐江 。少年时求学于国立第三中学及南京市立第一中学,四九年到台湾,服务于 实践学社,公余之时研习经史哲学...
曾经在图书馆看过一本钟泰的《庄子发微》,竖版的,一寸多厚,在书店一直没找到,不推荐初学者看。
1、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
外表都一样,内心世界一样,佛佛道同。不同的是:释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现在佛;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现在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
答: 属相的搭配宜忌有哪些?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查看: 1057|回复: 5
【惊天真相】《楞伽经》反复诽谤释迦佛为外道!
测试一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真种, 积分 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 积分
《楞伽经》反复诽谤释迦佛为外道
  在《楞伽经》中反复诽谤说,在迦旃延“佛”灭后,会有释迦等诸外道出世。提请注意,《楞伽经》伪作者在宣扬真常唯心、如来藏等婆罗门外道教义的同时,还不忘反复诽谤释迦佛为外道。
  1、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涅槃之后,将有释种悉达多等外道出世
  比如:
  ★“于我涅槃后。释种悉达多。毗纽大自生。外道等俱出。”(实叉难陀译《楞伽经》)
  ★“释种悉达他。八臂及自在。如是等外道。我灭出于世。”(菩提留支译《楞伽经》)
  其中,悉达多或译悉达他,即释迦佛出家前为太子时之名。
  根据梵文原本又译为:
  ★“在我涅槃后,会出现释迦王子悉达多,毗湿奴、毗耶娑、大自在天和诸外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宝生译注《梵汉对勘入楞伽经》)
  又比如:
  ★“释子悉达多。步多五髻者。口力及聪慧。亦于未来出。”(实叉难陀译《楞伽经》)
  ★“悉达他释种。浮单陀五角。口力及黠慧。我灭后出世。”(菩提留支译《楞伽经》)
  根据梵文原本又译为:
  ★“此后会出现释迦王子悉达多、菩丹多、五髻、语力和梅达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宝生译注《梵汉对勘入楞伽经》)
  再比如:
  ★“我释迦灭后(注:显为误译,应作我灭后当有释迦)。当有毗耶娑。迦那梨沙婆。劫比罗等出。”(实叉难陀译《楞伽经》)
  ★“毗耶娑迦那。及于梨沙婆。迦毗罗释迦。我入涅槃后。未来世当有。如是等出世。”(菩提留支译《楞伽经》)
  根据梵文原本又译为:
  ★“在我涅槃后,会出现毗耶娑、迦那陀、利舍跋、迦比罗和释迦导师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宝生译注《梵汉对勘入楞伽经》)
  特别注意,上述《楞伽经》中与释迦并列的梨沙婆、毗湿奴、毗耶娑等,无一例外都是印度已有的著名外道。然而,佛绝不可能把其他佛与外道并列起来说,释迦佛也不可能说在他灭度后当有弥勒、裸形、顺世等外道出世。
  2、《楞伽经》诽谤说,释迦佛所说“我闻如是”之法将惑乱于世间
  ★“我灭百年后……谈论戏笑法。长行与解释。我闻如是等。迷惑于世间。”(实叉难陀译《楞伽经》)
  ★“我灭后百年……话笑本如是。长行及子注。子注复重作。种种说无量。如是我闻等。迷没诸世间。”(菩提留支译《楞伽经》)
  《楞伽经》把释迦佛所说“我闻如是”之法与诸外道法并列,并诽谤说此等诸外道法迷惑于世间,使世间陷入混乱之中。
摘自:天鉴悲智最新力作《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经论辨异:《楞伽经》玩弄“自”不是“我”的文字游戏
  ★“如我所说诸法无我。以诸法中无有我性故说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如来句义应知亦然。大慧。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非无自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楞伽经》)
  实际上,佛陀所说诸法无我,即是诸法无自性,诸法无我=诸法无自性。
  比如:
  “无有如是少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相应部》)
  根本不存在常、恒、永住、不生不灭的自性,乃至一分一毫之少分亦不存在。
  伪作《楞伽经》者,只是以文字游戏割裂“自我”,玩弄“自”不是“我”的鬼把戏。无论把“我”换成“自”,还是换成真心、真我、如来等予以乔装,亦必堕于萨迦耶邪见之中,皆为子虚乌有的妄想法。
  假若谁要真的相信,牛无马性却有常住牛性、马无牛性却有常住马性,那智商可真被誓把一干眼盲者绕进无间地狱的伪作《楞伽经》者忽悠归零了。
摘自:天鉴悲智最新力作《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经论辨异:《楞伽经》堕萨迦耶邪见之我所见
  ★“一切法本来不生,未有诸缘而先有体。”(《楞伽经》)
  离于五阴名色等诸缘,而先有常住体性,则五阴为我所、五阴外有我,已堕萨迦耶邪见之我所见。
摘自:天鉴论坛如实知见置顶帖《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经论辨异:《楞伽经》编造声闻意识分别想灭
  ★“大慧,八地菩萨、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分别想灭。”(《楞伽经》)
  即便是诸佛,若非入于灭尽定中,意识分别想念,亦绝无可能暂灭。
  而声闻阿罗汉有慧解脱与俱解脱之分,甚至有未证初禅之慧解脱阿罗汉。
  比如:
  “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比丘答言不也……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杂阿含经》)
  可见,慧解脱阿罗汉除非命终入无余涅槃,否则,绝无暂灭意识分别想念之可能。
摘自:天鉴论坛如实知见置顶帖《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经论辨异:《楞伽经》胡扯所有诸圣弟子不食段食
  ★“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于凡夫段食。况食血肉不净之食。”(《楞伽经》)
  狂吹习惯了,习而不察,才会胡扯所有诸圣弟子不饮不食、不吃不喝,即不食段食。所谓段食,即分段饮食,旧译抟食或团食。不仅人类与猪狗等傍生皆段食,欲界诸天亦皆段食,故而称为段食天,或抟食天。
摘自:天鉴论坛如实知见置顶帖《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电子书免费下载
手机上,pdf电子书推荐使用Foxit PDF(福昕手机版);chm电子书推荐使用“开卷有益”最新版阅读。
(CHM电子书假若打开看不到内容,可在文件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属性——最下面“解除锁定”)
(67.61 KB, 下载次数: 26)
09:55 上传
站长推荐 /1
历来,有志修真证道者,皆以出家为首选。然而,在当代社会,出家并非人人适合的途径,更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在家修行,则诸多阻挠与困难,时间难以保证,虽云“红尘炼性”,但容易流于业余。而大道家园则提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修行的平台,可以为真正有志者提供“法、财、侣、地、时”。
Powered by苹果楞伽经下载 , 最新版楞伽经iPad|iPhone手机版免费下载-PP助手官网
当前位置:
& 苹果版楞伽经下载
楞伽经软件截图楞伽经下载信息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楞伽经更新日志
楞伽经相关资讯
楞伽经使用技巧
下载楞伽经的人还喜欢
应用下载排行榜1
46 万下载2
40 万下载3
36 万下载4
36 万下载5
35 万下载6
25 万下载7
17 万下载8
PP苹果助手:love25ppcom
扫一扫安装PP助手iOS版有读楞伽经的师兄吗?有好的注解版本可以推荐吗?
我的图书馆
有读楞伽经的师兄吗?有好的注解版本可以推荐吗?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疏:大慧菩萨闻佛偈答百八句已,向佛请法;请问各识有几种生住灭?佛云有二种生住灭,非意识思量所能知之。 &&识谓了别,于自境能知了别故名为识。是故八识心王各各皆有了别性,然了别之法相各不相同。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意识了别五尘细相及诸法尘,亦了别定境幽闲法尘,末那了别意识之分别及于五尘作极劣之了别,阿赖耶识唯了别末那之作意及思心所,不于六尘境起诸分别了别,故名无分别心。以八识心王各皆有其了别作用,故名为识,于自住境能了别故。 &&此八种识皆各有二种生,二种住,二种灭;次句当说。 &&「诸识有二种生:诸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诸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诸流注灭及相灭。」 疏︰《「八种识各有二种生起之现象:识种流注生起及流注相之生起。各有二种住持︰流注过程中之住持及流注过程中之流注相住持。各有二种灭:识种流注灭尽及识种流注相灭已不起。」》 &&流注生者,谓识种流注之作用生起运作。流注相生者,谓识种流注之法相生起。譬如于水塔下接一水管,令水流注于其下之容器中,是名流注;识种之流注亦似水之流注。&&譬如水塔之水流注于其下之密闭容器中,于容器另接一水管回到水塔,复于水塔上装置一马达,将容器内之水抽回水塔,使水塔中之水可以永续不断地流注于容器之内,因为水流之流注现象持续运作,故使密闭容器之动作设施可以持续作用,此名水之流注产生作用。水塔譬如阿赖耶识,其下之容器譬如眼识;水之流注作用开始,譬如眼识种子之流注生--眼识现行不断;容器之动作设施开始运作,譬如眼识开始作用--分别色尘。 &&于一切种智上说:前六识之现起,必须根尘触三法和合,方能现起,谓前六识之现起,必须六根六尘接触,方能由阿赖耶识中现起。亦有经说︰「根尘触三和合生眼识乃至意识。」意谓必须眼根(扶尘根及胜义根)不坏,外有色尘与眼根相触,眼识方能于其中现起;若缺其一,则眼识不得于其中现行。&&然眼识--能见之心--于眼根与色尘相触时之现行运作,非单依此三条件即能成办;眼识非单依此三条件即能凭空而有,须由阿赖耶识将其所蕴眼识种子流注于眼根与色尘相触之处,方有眼识之现行;是故能见之心乃依他起--缘起性空--非本自有。此眼识种子即如每一滴水:因有一滴又一滴之水相续流过,故使容器中之工作装置产生作用;若唯有第一滴水,即不能令工作装置产生作用;眼识种子亦复如是:必须前眼识种子现行,随即开避其位时,后 眼识种子立即于同一位置现行,第三第四以后之眼识种子悉皆如此现行,悉于现行后立即落谢,回到阿赖耶识中,前后相继不断,方能成就眼识之分别功能。此即是一切种智中所说之开导依--等无间缘依。眼识如是,耳鼻舌身识乃至意识--空明觉知心--悉皆如是,皆须依于根尘触及阿赖耶识方能现行作用。然眼识之现行尚须有末那之作意及空明……等,共须九缘方能现行,前辑中已曾说之,此处唯述分别识现行之基本要件,用明流注生之道理。&&识种流注之道理,唯至佛地方能具足了知,法云大士所不能自知,皆须从佛受学方得知之,而亦不能验证,须至成佛方能验证之,是故佛云:「非思量所知。」一切有情阿赖耶识中,悉皆蕴藏无量无数之八识种子及习气种子,复含藏有限之欲爱色爱有爱种子(极精进之见道者可于一至四生修断故)。种子亦名为界,非色,不可见,唯能于行蕴中证知其存在,而不能逐一种子检视,故云非思量所知。&&佛说有情心中闪过一念之间即有九十剎那,每一剎那中之识种变易生灭为九百次,迅速非常。灯泡之光明,每秒有六十次闪烁,吾人已不能眼见分明,何况一念之中有八万一千次之识种生灭,迅速非常,大神通之证量者尚不能知,何况一般人?是故古今皆有愚痴无闻佛子,错将生灭相续之意识--空明觉知心--误认为不生不灭之中道心,背理违教,不解佛意。 &&前六识如是有识种流注生起,则此流注现象将有维持连续运作之一段时间,此段时间维持流注现象不断,即名为流注住。此类流注住现象皆有断灭之时,如眠熟、闷绝、死亡、及灭尽定、无想定中;此五位中,前六识之识种流注暂断,故体非真常,有断时 故。以此故知空明觉知寂而常观之定心乃是生灭之法,非恒,非常住者;藏密应成派诸中观师们,应尽早扬弃此心,另觅空性心,方能于证得阿赖耶识空性心后,现起真正之中观般若。若效法宗喀巴及月称「菩萨」否定有阿赖耶识者,岂唯丧失人身?未来无量世中尚须次第轮转三涂,受尽苦毒,云何奢言即身成佛? &&流注之现象生起时,则有流注之法相生起,名为流注相生。譬如吾人眼根接触外色尘,由末那作意起思心所,故阿赖耶识流注眼识种子于根尘接触处,现起眼识,名为流注生;流注生之现象连续不断,故眼识能分别色彩明暗,有此分别作用相续存在,故吾人觉知有眼识之用,是名流注相生。&&「流注住及相住」,此谓六地以下菩萨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皆未断尽者,及未至究竟佛地之等觉以下菩萨无始无明未断尽者,悉有流注住及相住。 &&一念无明未断尽者,犹有眠梦;既有梦境,则有流注生及相生,则有流注住及相住,相续不断。依较浅之层次而言:睡熟无梦之际,意识已断,故无觉知,无流注生,亦无流注相生,无觉知心可分别五尘境故。彼时若闹铃大作,既无意识知其大响,云何能闻能知?无法不能生用故;彼时阿赖耶识仍依不坏之根身继续变现内相分声尘于心中,闹铃大作时,阿赖耶亦如实将彼大声变现于心中,末那了别其异于平常之微声,而不能知其意义,乃起作意受想及思心所,欲起意识灵觉之心而作进一步之详细分别,阿赖耶依于末那之思,遂流注意识觉知种子于意根与法尘触处;意识现起后仍不能单独分别之,乃欲起耳识共同分别,阿赖耶又依末那之思,复流注耳识种子于耳根与声尘触处,吾人乃能了别,如是闹铃声响。 &&一切有情睡醒后,因于流注生而有灵觉了知之作用--六识现行运作;直至再度睡着为止,其间之流注相皆不断灭;以流注相不灭不断故,有六尘相与「我」相应。直至晚上眠熟,觉知心之我已灭,方不与六尘相相应,方便说为流注灭及流注相灭。然此仍非佛所说之流注灭及相灭,何以故?谓仍有自心流注故。&&何谓自心流注?谓有等流也。&&等流之意有二︰&&一者谓眼识种子由阿赖耶识中流注至眼识现行处后,随即开避其位而回到阿赖耶识中,引导次一眼识种子由阿赖耶识中继于其位现起,一进一出相等流注;一念之间有八万一千识种流注而出,同时有八万一千识种流回阿赖耶识,以此成就世出世间法之熏习作用,此名等流流注。 &&二者此种等流之流注,必须同一种流类;譬如前眼识种子不能成为后耳识种子之开导依--不能引生后耳识种;唯能引生后眼识种。唯有同一类种子之前后现行时,方能互相引生,同等流类之流注,即名为等流。 &&等流种之流注现象不唯醒时有,睡时亦有,名为自心流注;乃至二乘无学入无余涅盘之中,仍有自心流注。 & &有情眠熟之时,不因眠熟或长时昏迷三年而使其烦恼业种消灭坏灭,为有自心流注,故能使其等流种于阿赖耶识中流注不断而不坏灭,唯是不于三界中现行尔。一旦醒觉,又复于三界中现行。阿罗汉入涅盘前,若曾闻善知识说第一义谛实相之法,心中微有一丝欣乐,虽未回心大乘而仍然入无余涅盘;但因已曾熏闻实相之法,则此无漏法种既已启动,仍将于无余涅盘性之异熟识中自心流注,有朝一日必使此一无漏法种起用,令末那识种现行,则必忽然渐生中阴;中阴身具已,便因欣乐实相究竟之法,而复受生,永于三界之中行菩萨道直至成佛。是故无余涅盘之中亦有自心流注,而无流注相生。 凡夫有情不解此理,偷偷造诸恶业,以为人皆不知(其实鬼神皆知);殊不知造恶业后,其业种落谢回到根本识中,永持不坏,为有自心流注故;唯有其后就彼恶业善为忏悔补救,方能经由新善业之熏习转换旧恶业种子而消除,是故龙树菩萨偈曰︰「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即是此意。 &&修行人若了知此理,则能历缘对境令诸烦恼种子现行--起于贪瞋;随之以如理作意之思惟观察,修正身口意三行,则能使已出现之染污种子转换为清净无漏之识种而回入阿赖耶中;佛子知已,若能如实精进修行,则名已知熏习正理,名为如实修行者。 &&等流之流注生及相生,于三界中,皆非唯有一识有之,乃是诸识同时有之。譬如眼识流注生及相生时,同时必有意识及末那识之流注生及相生,否则眼识不起流注生及相生,末那及意识乃是眼识之俱有依(增上缘)故。然此三识之流注生及相生,非唯阿赖耶识中流注三识种子而已,尚须有阿赖耶识之自心种子流注生及相生,方能成就前述三识之流注生及相生而有其用;然此正理唯有真悟佛子悟后随大善知识熏闻之后,方能知之;知已随即能予证验无讹。 &&前六识流注相,于眠熟闷绝等位不现行时,末那识及阿赖耶识之流注生及流注相生皆不中断,继续现行,唯有真悟之人能知能证能检验之。此二识之流注生及相生,于眠熟位及闷绝位如是,于正死位及二无心定中悉亦如是,仍有流注生及相生。无余涅盘位之阿罗汉根本识中仍有自心流注,尚不得谓为流注灭及相究竟灭。 &&《阿含经》及诸大乘经中,皆说阿罗汉辟支佛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既然永尽不起,即不可能因于烦恼复生世间诸念,故得妄想妄念永断不生,名为断尽一念无明,身心永灭,舍报必入无余涅盘。然此乃谓二乘无学之「人我」烦恼永尽无余,但仍有「法我」烦恼不断--岂唯不断,抑且尚未相应--是故入涅盘后永不出生于三界之中。然于无余涅盘位中,尚有法我--无始无明尘沙惑未破未断,是故八识种皆于无余涅盘位之异熟识中自心流注不断。 &&无始无明上烦恼,自无量劫来不曾与有情之灵知心相应,二乘无学回心大乘入六住位,寻觅空性心时仍未能相应;觅得空性心异熟识时亦未相应,虽入七住贤位,犹不知晓无始无明名义也。须至有朝一日起心探索:我既已悟得如来藏,应与诸佛相等,云何我犹未能如佛智慧深远无穷无尽?此时方起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修、得、果、断、智、证……等上烦恼,此时方与无始无明--所知障上烦恼--相应。&&菩萨七住已明真心--证得如来藏;然有菩萨依明心功德进修,直至九地犹未曾眼见佛性者,此时为求眼见佛性而入十地,便与无始无明中之见性上烦恼相应;直至眼见佛性后方破此一上烦恼而入十地。然而此时虽得授佛职位,而其自心之八识种中尚有流注生及相生存在,尚有部份尘沙无明未曾断尽,须至最后身菩萨位,于人间大悟成佛时,尘沙无明上烦恼才完全断尽,此时流注现象已灭,一切法种不进不出,无有变异,不复受熏习,现大功能,应物现形悉无遮障,方得名为断尽异熟生死变易生死;从此第八净识中一切种子永不变易,无有异熟故。&&此处应述异熟及变易生死二种法相,则于后述经文可免误解。 &&异熟之义有三︰一者异时而熟,二者异类而熟,三者变异而熟。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