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族的原型是突厥,那么妖族的原型是谁呢,是契丹vs突厥么

[转载]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
1998448fǎnfānf&nbǎnp&n1985··
据刘林仙、黄国祥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长篇评书小说《薛仁贵征东》内容缩写。
(据清·如莲居士著《薛刚反唐》内容缩写)
此书为薛刚大闹花灯,打死太子,惊崩圣驾,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中兴大唐天下的全部传记。
三箭定天山将军威名千秋重
一戟安社稷英雄气概万古传
——薛仁贵庙对
83111613614683
■束手,遂各■家人数,每一人输麦一升,营运十数年,银有一十四两六钱二分,于是窑顶砌以瓴瓿,前厦列以楹题,神像补俙,焕然增新,功已告竣,略书其事,勒诸贞珉,以示来兹云尔。
大清乾隆六年二月二十日立铁笔效先刊
薛仁贵是唐朝一个大将,修仁村东有一土山,俗名白虎岗,上有仁贵贫居寒夭(窑),以及后人纪念他所建的白袍窑,是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之地,应认真保护,保护范围:残破的寒窑与砖建的白袍窑,另外村南砖塔也同样保护,在周围五公尺以内,如有兴土动工者,需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
稷山县人民委员会
公元一九六零年元月十五日& 立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据《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263~2266页。)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据《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786~2789页。)
(698)10(10)()()()()()()()
(705)(710)
(713)()20()()()
6()()()()8
10(10)()()()()
104()107005()()1.7120()
(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据《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446~2448页。)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据《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790页。)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七十四。据《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947页。)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据《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791页。)
(选自《河津县志》上卷)
83张士贵者,虢州卢氏人也。本名忽,善骑射,膂力过人。大业末,聚众为盗,攻剽城邑,远近患之,号为“忽贼”。高祖降书招怀之,士贵以所统送款,拜右光禄大夫。累有战功,赐爵新野县公。从平东都,授虢州刺史。高祖谓之曰:“欲卿衣锦昼游耳。”寻入为右武候将军。贞观七年,破反獠而还,太宗劳之曰:“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后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改封虢国公。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赞曰:五将雄雄,俱立边功。张、苏二族,功名始终。郭、薛、务挺,徼功奋命。垂则穷边,兵无常胜。
·1991911653265
·…………
(参考马雪芹《唐张士贵墓志铭考释》一文及其他资料改写)
(博文《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参考董波编辑的《虓将薛仁贵》、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之《旧唐书》《新唐书》以及部分网络资料整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p&旗人和民人当中有正常户籍的人才能参加科举,因此可以得到下列结论:&/p&&p&&b&东北地区有比例不低的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b&&/p&&p&&b&西域地区有一部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b&&/p&&p&&b&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除了在此驻防的旗人以外,本地居民不能参加科举考试。&/b&&/p&&p&&br&&/p&&p&能否参加科举由地域和户籍类型两部分决定。理论上讲科举制度只对&b&在设立学校的地区持有正常户籍的民人和旗人&/b&开放,具体而言便是实行于设立了州县的所谓“直省”地区(粗略地可以认为是所谓的“汉地”),并且只有&b&这些地区拥有正常户籍的民人&/b&(即排除以“娼、优、隶、卒”四类户籍为代表的非正常户籍)和&b&正身旗人&/b&(包括内务府包衣,排除无正身旗籍的所谓“户下人”、籍属内务府会计司的人等等)才能参加科举。&/p&&p&地域的问题很好理解:长城以内大部分省都沿袭了明代制度,设有官方的学校体制,而边疆地区大部分没有设立官学。一个人想参加科举,不是直接跑到北京考最后一道就行,而是要&b&从籍贯所属的地区&/b&(对于驻防旗人而言,就是在驻防地)&b&的官学考课开始,逐级升等应考。&/b&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官方学校,属于这个地区籍贯的人就无法进入科举体系之内。而查阅乾隆中叶成书的《钦定学政全书》可知,蒙古、西域、西藏地区大都没有设立学政,可知这些地区并不具备广泛的科举参与机制。东北地区的学政由奉天府府丞兼任,而且东北地区有汉地实行的州县体制,也设有官学;许多满人的驻防地设有学校,也就可以参加科举。&/p&&p&比较麻烦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户籍”这个概念在科举中的意义。&/p&&p&各位可能知道清朝的科举制度大体上沿袭自明朝,因而起初能够参与科举的也都是明朝统治之下,也就是长城以内的“编户齐民”——清朝政府将这种人称为“民人”,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汉人。他们是科举制度最基本的适用范围。这种人的特点是&b&拥有一份从属于某个“州”或者“县”的籍贯。&/b&18世纪前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设立了一些新的州县,许多本来没有户籍的当地人获得了州县籍贯,如果当地设有学校,也就可以入学。当然,不是所有拥有州县籍贯的人都可以考科举,还要看户籍的分类。明代禁止“娼、优、隶、卒”等贱民参与科举,清朝也沿袭了下来。有许多特殊门类的户籍,他们能否参加科举要逐条查阅《清会典》,在此略去不谈。总之,科举制度本来针对的就是持有正常户籍的民人。&/p&&p&而旗人能参加科举,始于顺治八年,是仿效汉地科举制度的结果。起初规定旗人无论童生试还是乡试都需要回京考试,这样基本上堵死了驻防旗人参与科举的可能;嘉庆时加以改革,在外地驻防的旗人可以与所在省份民人生员一体乡试,才算开了口子。旗人的户籍制度非常复杂,但正如不是所有民人都拥有正常户籍一样,我们也可以说有许多隶属于八旗体系里的人是不具备正常户籍的。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内务府会计司记档人丁,他们没有从属于某一个佐领的正常户籍,而是挂在内务府会计司之下。&b&科举制度对“正身旗人”&/b&(他们籍贯一般写成“某某旗满洲/汉军/蒙古”)&b&开放,但像这些没有正常户籍的人,也和民人中的贱籍一样,不能参与科举。&/b&这里要说明的是内务府所属包衣旗人也是正身旗人,可以参加科举,只不过内务府包衣旗人大部分不缺出路,不必来考。此外还有一点要强调:宗室(亦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兄弟的后代)在嘉庆以前不能考科举。&/p&&p&了解这两点以后,我们就可以来说边疆地区什么人能参加科举了。&/p&&p&东北地区有州县学校系统,因而拥有奉天府及周围州县籍贯的汉人可以正常参加科举。但是如果没有落籍(比如说山东籍农民偷偷进入吉林居住),就不能参加了。而对于驻防旗人而言,盛京、吉林、黑龙江一些大的驻防地设有八旗官学等供旗人就读的学校,进入这些学校的旗人当然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一点小麻烦是,他们如果要参加乡试的话,必须要到北京来考试。但如果考贡生的话则只需要来盛京。故而&b&东北地区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多&/b&——当然由于东北地区教育不发达,能考上的就很少了。而且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学校及考试制度都出现得比较晚,印象里直到18世纪最后几年才基本完备。&/p&&p&再来说西域。乾隆中叶西域底定,民间开始设立书院。十多年以后,清廷鉴于“兵民子弟读书习弓马者均有成效”,在迪化、宁边二厅设立官学,此后逐渐扩大,但学额依然很少。他们如果想要应乡试的话需要前往西安考试(乾隆四十二年谕令赏给西域来西安乡试之人驿马,不然这一趟开销太惊人了)。但要注意的是,这里针对的对象是“兵民子弟”,亦即&b&驻防旗人、绿营官兵子弟,以及遵循官府渠道来西域开垦、取得西域正式户籍的民人&/b&。当地居民(包括所谓“回人”)、民人前来垦种但并未经过官府批准者、流放至此的罪犯都不能参加科举。晚清新疆建省,但我没有读到过建省以后对科举制度的调整,暂且不谈。&/p&&p&蒙古地区有几所官学,主要接收驻防旗人子弟,但培养的学生一般参与翻译科等考试,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科举已经区别很大了。而在旗人以外,蒙古人都是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的。这里要强调一个差别:“蒙古旗人”(或者叫八旗蒙古人)是旗人,隶属旗籍,“蒙古人”则是另一种人,隶属于蒙古地区的盟旗制度。前者和其他旗人一样有在京和驻防两种情况,可以参与旗人的科举,后者则不能参与任何科举。此外,蒙古地区活动的民人如汉族商人等等,由于蒙古地区没有州县,无法落籍而不能参加科举。&/p&&p&西藏地区的人也一样,对于除了旗人以外的大多数当地居民而言,科举的大门是封闭的。直到清末赵尔丰开办新式学校,藏民才有进入官方学校系统的可能。&/p&&p&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有一种看法认为清朝的汉人地位很低,这种看法由于网上一些极端大汉族主义者的夸诞而取得了很大的影响。但事实上,对于清代西域、蒙古和西藏地区的普通人,他们实现社会流动的渠道比长城以内各省的“编户齐民”要困难得多。蒙藏地区贵族子弟可以当喇嘛,不当喇嘛往往也有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似乎没有多少改善生活状况的办法。回疆的情况更为复杂,连喇嘛也当不成。在这些地方,身份基本上只由投胎决定。相比之下,汉人中的优秀人士能够通过学校-科举机制和捐纳机制两条渠道进入政治体制,实现身份上的转换,应该说比边疆地区“身份锁定”的人们要好多了。&/p&
旗人和民人当中有正常户籍的人才能参加科举,因此可以得到下列结论:东北地区有比例不低的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西域地区有一部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除了在此驻防的旗人以外,本地居民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能否参加科举由地域和户籍类型…
哦,那我稍微说一下吧。&br&燃灯节,是西蒙古族藏族的传统宗教节日,藏文是????????????????,甘丹昂曲。西蒙古地区是叫“祖鲁节”。&br&那么关于起源我就不说了,这个百度应该就有记录了。&br&关于时间,因为日历使用习惯不同,西藏乌思藏地区以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定位燃灯节,部分的康区以及大部分安多地区都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定位燃灯节,而西蒙古人也是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定为祖鲁节。&br&拉萨的活动的话白天会有很多人去朝拜甘丹寺,晚上呢貌似大昭寺会集体点灯。而其他藏区也就差不多,会在个个城市地区县乡的寺院做点灯。在西蒙古的蒙古族也会点灯。&br&那么内地藏族学生娃娃呢,基本上就会戒酒戒肉戒烟一天;而可爱的西萌古学生兄弟们会借着祖鲁节搞个聚会…&br&其实我自己也有过好奇的,因为没有注意过,燃灯节是格鲁派的节日,那么除了格鲁派的僧俗信众会点灯纪念祖师外,其他教派的寺院僧人会怎么做?民众我感觉除了部分地区的,其他大部分信众都是无派别????????吧?
哦,那我稍微说一下吧。 燃灯节,是西蒙古族藏族的传统宗教节日,藏文是????????????????,甘丹昂曲。西蒙古地区是叫“祖鲁节”。 那么关于起源我就不说了,这个百度应该就有记录了。 关于时间,因为日历…
&p&毕竟都是突厥语族的分支语言,在一些常见名词上,读音都差不多。&/p&&p&比如两个民族的民族自称“维吾尔Uygur”“裕固Yugur”就是一个词“回鹘”,仔细理解的话,基本就处于一种,好像能听懂,但似乎又听不懂的状态。&/p&&p&而生活中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在地理上并不接壤,而且裕固族人口稀少,两个民族成员的实际接触也不多。而一般要是遇到了开始交流,往往也只能互相用汉语交流。&/p&&p&维吾尔族的一些借词,基本都来源于波斯语、阿拉伯语。而裕固族的借词,基本都来源汉语。所以在一些事物的表达上,很可能产生懂汉语的维吾尔族能靠脑补听懂裕固族的概率比裕固族听懂维吾尔语的概率高一点点。&/p&&p&&br&&/p&&p&古代突厥碑文和回鹘碑文中的一些特殊语法,比如计数方法、动词词尾缺乏人称标志等等,全世界唯有裕固语有保留。&/p&&p&也就是说,如果有学者训练依然会裕固族的裕固族使用古突厥儒尼文和古回鹘文,那么裕固族人可能就能看懂儒尼文和回鹘文个大概。而维吾尔人就不能了。&/p&&p&前些日子,我曾上传过一篇,高昌回鹘时期的《乌古斯可汗》古回鹘文的拉丁文转写,用的是古回鹘语法、字母用拉丁文,我以为维吾尔人能看懂的。结果有个维吾尔朋友看完之后只看懂了“乌古斯可汗祭拜腾格里”这几个词,还表示这一段简直是“土耳其语”。&/p&&p&其实,这只是这种拉丁文的古回鹘语内容,会给人一种“土耳其拉丁文”的感觉而已,但土耳其人也是看不懂的。不用拉丁文而直接用回鹘文的话,突厥语的各民族谁能看懂呢?只怕就只有蒙古人能看懂几个单词而已。&/p&&p&而这一段表述的东西很多,有乌古斯可汗打猎杀熊、鹿的内容,还有乌古斯可汗看到兀鹰和独角兽搏斗,射杀兀鹰和独角兽的内容。以及乌古斯可汗祭拜腾格里,说我要一个老婆,结果腾格里就给他赏赐了一个老婆,并有详细描写这个腾格里给赏赐的老婆有多漂亮的情节……&/p&&p&&br&&/p&&p&但是,裕固族却还有一大部分,是被蒙古统治后语言蒙古化了的部分。&/p&&p&裕固族一共有十大部落,完全操裕固语的只有三个部落了,这三个部落分别为药罗葛(亚拉格)、西乃蛮(萨格斯)、呼郎格。&/p&&p&这三个使用裕固语部落的氏族有:&/p&&img src=&/v2-56e9eb95e0a0f155b30f944c90b680e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19& data-rawheight=&4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9&&&p&其余七大蒙古语部落,除大头目(那颜部、蒙古语中的“官人老爷”的意思)和鄂金尼部是可考的蒙古人后裔外,其余五个部落均为蒙古语化的裕固人,这五个部落分别为:&/p&&p&东乃蛮(其实就是操蒙古语的乃蛮)、汪古、赛尔丁、浩尔开(又称罗尔部、从汪古部分离而出)、巴岳特部。&/p&&p&在元明清三朝,裕固族都被蒙古人统治,之所以仍有裕固语三个部落的遗留,是因为吐哈一带的维吾尔族(即古代畏兀儿人)在元朝时期地位超然,古回鹘文依然在畏兀儿人中流传,畏兀儿文化依然是强势文化。&/p&&p&而到了明朝之后,维吾尔人的另一股祖宗——察合台突厥人携伊斯兰教东进,武力征服了畏兀儿人,最终和畏兀儿人融合成了现代维吾尔族。而明朝之后,蒙古人的绝对优势也荡然无存,世袭统治裕固族的蒙古语“大头目”部落也不能完全统治所有裕固族。&/p&&p&所以在伊斯兰教完全征服吐哈之前,裕固族依然跟吐哈畏兀儿人有极大相似性,甚至可以视为同一个民族、裕固族在《拉失德史》中,依然曾出没在南疆劫掠南疆察合台人,还曾被萨亦德汗“圣战”过。&/p&&p&所以在相似性方面,裕固族的语言跟维吾尔族的东部方言,相似性更高。&/p&&p&当然还有一个,大伙可能有些咂舌的是,在某些方面。裕固族、东部维吾尔族和东部哈萨克族在语言方面有很大共性,因为裕固族、东部维吾尔、东部哈萨克的主要来源,都源于古代回鹘。尤其是乃蛮这个神奇的回鹘后裔部落,出现于多个民族,但在人口构成上,乃蛮人比较占优的只有哈萨克、裕固族、吉尔吉斯(柯尔克孜)三个民族。&/p&&p&当然,在没有完全伊斯兰化捣毁部落传承之前,元明时期的吐哈维吾尔族先辈,肯定也是存在乃蛮这个部落的。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就是因为《倚天屠龙记》而闻名的元末军阀察罕帖木儿,虽然他已经被蒙古族同化了,但他的出身依然很有意思,就是畏兀儿乃蛮。&/p&&p&&br&&/p&&p&至于网上一些泛泛的瞎闹,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下:&/p&&p&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诺曼人融合产生了英格兰人,但英格兰人会把所有诺曼人都认为是英格兰人吗?&/p&&p&把盎格鲁撒克逊人比作察合台人,诺曼人比作回鹘,英格兰比作维吾尔,丹麦人比作裕固族,是不是就明了了?&/p&&p&一些泛泛总是污蔑说裕固族被藏族、蒙古族、汉族的血统给“污染”了,不是纯正的回鹘后裔云云……其实古代回鹘,就一直是被藏族的祖先吐蕃、蒙古语的祖先鞑靼、汉族给“污染”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倒是古代回鹘,还真没有多少跟南疆维吾尔一样有较多印欧塔吉克人血统的……&/p&&p&民族这个东西,根本没办法区分纯不纯。但是部落、氏族是可以的。&/p&&p&古回鹘的后裔分散四面八方,而回鹘的“黄金家族”药罗葛却只有裕固族流传,裕固族的药罗葛部依然使用祖先的语言,这就够了。&/p&
毕竟都是突厥语族的分支语言,在一些常见名词上,读音都差不多。比如两个民族的民族自称“维吾尔Uygur”“裕固Yugur”就是一个词“回鹘”,仔细理解的话,基本就处于一种,好像能听懂,但似乎又听不懂的状态。而生活中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在地理上并不接壤,…
&p&走西口。&/p&&p&西口是古代著名的通道,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徙事件。从明朝中期到民国这400多年,无数的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p&&img src=&/v2-aee65bf91fd6b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1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0& data-original=&/v2-aee65bf91fd6b3_r.jpg&&&p&有首著名的民歌就叫走西口。&/p&&p&西口对应的是今天大概三个地方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p&&p&&br&&/p&&p&因为当时的长城就在那里,边关也在那里,所以进出通道。&/p&&img src=&/v2-c76ddbc07b39d87a6552d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9&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9& data-original=&/v2-c76ddbc07b39d87a6552dc_r.jpg&&&p&图中的红线即是著名的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p&&p&现在呢,有高速啊。G7,G55,G65基本上把当年这几个地方连在一起了,然后大家愉快的走高速了,谁去走那么羊肠小道呢&/p&&img src=&/v2-ab3a0ad34ac0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96& data-rawheight=&7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6& data-original=&/v2-ab3a0ad34ac0c_r.jpg&&&p&这是美丽的G7,堪比美国的66号公路&/p&&img src=&/v2-a0cea1ee6d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v2-a0cea1ee6d7_r.jpg&&&p&跟我一起唱,&/p&&blockquote&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br&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br&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br&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blockquote&&img src=&/v2-c76e2d65cb7f1ce650587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v2-c76e2d65cb7f1ce650587b_r.jpg&&&p&事实上,除了上述通道。&/p&&p&隋唐演义里,始毕可汗围困杨广的那条路,也基本上废掉了。&/p&&img src=&/v2-02c8e883a1c8aa05d02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8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v2-02c8e883a1c8aa05d02b_r.jpg&&&p&过年回家的时候,路过雁门关,依然能看到山顶上的那些被废弃的旧长城,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p&&p&见证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见证了白登之围,见证了大汉北征匈奴、吕布南下中原、孝文南下洛阳,也见证了石敬瑭割让十六州,杨家将全军覆没。&/p&&img src=&/v2-7c12bbf0caaa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33& data-rawheight=&7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3& data-original=&/v2-7c12bbf0caaab_r.jpg&&
走西口。西口是古代著名的通道,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徙事件。从明朝中期到民国这400多年,无数的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有首著名的民歌就叫走西口。西口对应的…
&figure&&img src=&/50/v2-a6df5ee2f2a6ae0b6828acf39d5492e9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0/v2-a6df5ee2f2a6ae0b6828acf39d5492e9_r.jpg&&&/figure&&p&前文:&a href=&/p/& class=&internal&&畏兀儿人的逆袭——1北元癿加思兰太师&/a&&/p&&p&&a href=&/p/& class=&internal&&畏兀儿人的逆袭——2、一半王允一半董卓&/a&&/p&&p&话说满都海夫人宣布嫁给7岁的巴图蒙克,将巴图蒙克拥立为达延汗的同时。以河套地区为大本营的癿加思兰太师和他的族弟亦思马因展开了争斗,争斗的结果是亦思马因联合蒙郭勒津部首领脱罗干,整死了癿加思兰太师。自此,癿加思兰手下的瓦剌人、畏兀儿野乜克力部、兀良哈三卫、以及永谢布十营全部归附了亦思马因,亦思马因成为了蒙古高原上实力最强大的猛男,于是亦思马因就开始自称太师。&/p&&p&所谓永谢布十营,就是阿苏特、喀喇沁、舍奴郎、孛来、当剌儿罕、失保嗔、叭儿廒、荒花旦、奴母嗔、塔不乃麻这十营部落,这些部落都是元朝上都云需总管府的驻军后裔,由于驻守云需府,所以就被称为“永谢布”。这其中有些部分的阿兵哥祖上都不是蒙古人,比如阿苏特人源于西亚的阿速人(奥塞梯人)、喀喇沁源于土库曼化的钦察部落哈剌赤,这些阿兵哥在元朝时期基本都蒙古化,成了蒙古人的一部分。在北元前期,统帅永谢布十营的阿苏特首领阿鲁台太师甚至是北元柱石一般的存在。但经过瓦剌崛起之后,永谢布十营长期就被不轨权臣把持,在癿加思兰族兄弟东迁之际,又投靠癿加思兰、亦思马因,成了癿加思兰、亦思马因的马前卒。&/p&&p&按理说,此时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的实力尚弱,亦思马因太师应该消灭他们才是,可为什么亦思马因太师却不去攻打达延汗和满都海夫人,坐视他们强大起来呢?&/p&&p&原来,亦思马因太师的老家——哈密,遇到麻烦了。&/p&&p&&br&&/p&&p&哈密此时正在被吐鲁番汗国的阿黑麻汗疯狂进攻。&/p&&p&阿黑麻汗,就是叶尔羌开国可汗萨亦德的爸爸、莫卧儿开国皇帝巴布尔的舅舅。&/p&&p&阿黑麻的爸爸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羽奴思汗,羽奴思汗晚年昏聩无能,军阀阿巴癿乞儿在南疆叛乱独立,羽奴思无法镇压。瓦剌蒙古人多次入侵蒙兀儿斯坦,羽奴思汗无法抵御。羽奴思汗热衷定居生活,蜷缩在中亚塔什干城,让所有人都看不到希望。&/p&&p&这时候,一些好战的蒙兀儿人就绑架了羽奴思汗的小儿子阿黑麻,带着阿黑麻去了吐鲁番,然后拥立阿黑麻为吐鲁番的可汗,来匡复旧日那个游牧的察合台汗国。&/p&&p&而阿黑麻也不负众望,他带着绑架他来吐鲁番的蒙兀儿人,连续多次击败了瓦剌蒙古人的入侵,最终控制了察力失(焉耆)、吐鲁番、拜城、龟兹、阿克苏和蒙兀儿斯坦草原。实力已经远超他父亲羽奴思汗了。&/p&&p&阿黑麻羽翼已丰后,开始疯狂地进攻哈密。最终,哈密被阿黑麻夺取了。&/p&&p&亦思马因太师虽然没有亲自率军去哈密迎战阿黑麻,但阿黑麻的崛起,肯定让他无法分兵他处。&/p&&p&&br&&/p&&p&就在亦思马因太师因为阿黑麻的问题无法大举进攻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的时候,满都海夫人就开始着力营建下一个根据地。&/p&&p&满都海夫人先选择了富饶的南方,向张家口一带移动。但不妙的是,我大萌发觉了满都海夫人的行进,于是大萌官兵从独石口出发,直奔满都海夫人而来。满都海夫人接到斥候通报,连忙带着达延汗往北逃跑。最终,满都海夫人选择了漠北的克鲁伦河,这里既远离大萌朝,也远离亦思马因太师。&/p&&p&在克鲁伦河站稳后,满都海夫人发现亦思马因太师居然还没有动他们,于是满都海夫人决心出手,先断亦思马因太师的羽翼,那就是先攻打亦思马因太师的盟友——土默特系统的蒙郭勒津部。&/p&&p&这一仗,满都海夫人不再用皮囊载着达延汗,而是给达延汗打造了一副小盔甲,让达延汗亲自参战。&/p&&p&在吐尔根河河畔,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的军队与蒙郭勒津人遭遇了,这一仗打得十分凶险。年幼的达延汗马匹受惊陷入河滩,幸亏部下及时将他救了出来。但这一战,蒙郭勒津人还是被击败了。&/p&&p&击败了蒙郭勒津部后,满都海夫人派人四处宣扬,这一仗是正统黄金家族后裔、全蒙古真正的可汗达延汗亲自指挥的。这一下,好多还在游移不定的蒙古部落,就纷纷来归顺了。&/p&&p&接着到了1483年,满都海夫人再次带着达延汗出征依然效力于亦思马因太师的兀良哈三卫。&/p&&p&兀良哈三卫活动于蒙古高原东部,曾经加入过明军,后来反叛明朝,游离于明朝和蒙古之间。癿加思兰太师时期,癿加思兰和亦思马因率军击败了兀良哈三卫获得了他们的臣服。由于兀良哈三卫长期游离于各势力边缘,对所谓正统大汗的号召力并不感冒,所以要取得他们的臣服,必须用武力。&/p&&p&在征讨兀良哈三卫的战争中,亦思马因太师终于忍不住了,他派兵救援兀良哈三卫。但是,此时的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已经有许多效忠的部落了,不像以前那样弱小了。&/p&&p&这一仗,兀良哈三卫和亦思马因太师的援兵全盘失败,兀良哈三卫宣布效忠达延汗。而这一战,更是让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发现了新的人才,那就是郭尔罗斯部的托郭齐,托郭齐战后立刻被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封为“少师”。&/p&&p&&br&&/p&&p&这一战后,亦思马因太师终于权衡再三,决定放弃老家哈密全力经营蒙古,集结兵马准备消灭达延汗。而达延汗这边,投靠的部落也越来越多,满都海夫人也在集结兵力,双方的决战一触即发。&/p&&p&终于在1486年,满都海夫人授意下,12岁的达延汗为名义上的指挥官,实际统帅由少师托郭齐担任,集结所有兵力和亦思马因太师决战了。&/p&&p&在托郭齐少师的指挥下,失道寡助的亦思马因太师被杀得惨败。亦思马因太师被托郭齐少师亲手射死,托郭齐发扬风格,抢了亦思马因太师的小老婆胡拉莱。另一个叫明安图的将军,剥了亦思马因太师的盔甲。&/p&&p&托郭齐少师找到了达延汗的生母,也就是被亦思马因太师霸占多年的锡吉尔夫人。托郭齐少师给她一匹马,锡吉尔夫人却哭着不敢走。托郭齐少师训斥道:“你男人孛罗忽济农对你不好吗?你儿子做了可汗你不开心吗?你的故乡察哈尔不好吗?你他妈的怎么还给别人流眼泪?”于是托郭齐抽出刀来,逼着锡吉尔夫人去见了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p&&p&见到达延汗后,托郭齐少师说:“我杀死了您的对头,我降服了您的冤家,我已经为您复了仇。”&/p&&p&锡吉尔夫人此时身边,却还有两个孩子,他们都是亦思马因太师的儿子,也是达延汗同母异父的弟弟,一个叫巴步岱,一个叫卜儿孩。&/p&&p&12岁的达延汗表情非常冷漠,下令将母亲锡吉尔夫人和这两个孩子安置到西拉木伦河,他这一辈子永远也不再见这三个人。&/p&&p&锡吉尔夫人就这么在西拉木伦河郁郁而终。巴步岱下落不明,而卜儿孩却一直努力生存,他的身上有新的故事。&/p&&p&&/p&&p&&/p&&p&&/p&
前文:话说满都海夫人宣布嫁给7岁的巴图蒙克,将巴图蒙克拥立为达延汗的同时。以河套地区为大本营的癿加思兰太师和他的族弟亦思马因展开了争斗,争斗的结果是亦思马因联合蒙郭勒…
&figure&&img src=&/50/v2-ab96bbfbe06204bacdb643af7ebd3990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50/v2-ab96bbfbe06204bacdb643af7ebd3990_r.jpg&&&/figure&&p&前文:&a href=&/p/& class=&internal&&畏兀儿人的逆袭——1北元癿加思兰太师&/a&&/p&&p&癿加思兰在实力倍增的情况下准备去北元撞运气的另外一个因素,被新的北元太师毛里孩干掉的老太师孛来的部众来投靠他了。&/p&&p&原来孛来太师的余党斡罗出率领一部分喀喇沁部蒙古人去明朝边境抢掠,没料到我大萌居然没报复他。同为蒙古人的毛里孩太师却趁机率军杀进了喀喇沁人的老营,抢光了喀喇沁蒙古人的妇孺和牲畜。斡罗出无家可归,只得率残兵败将来投靠癿加思兰了。&/p&&p&孛来太师手下的喀喇沁人,是蒙古西征后被蒙古人强行东迁做炮灰雇佣兵的的合剌赤(土库曼部落,有钦察人的血统)后裔。这些喀喇沁蒙古人天生就长得跟大多数蒙古人不一样,他们以前是说突厥语的,略带一点印欧人特征。&/p&&p&而癿加思兰是畏兀儿人,畏兀儿人虽然没有南疆察合台人(维吾尔族的另一来源)那样明显带有印欧人特征,但长相和语言方面,是靠近喀喇沁人的先辈的。可能就是这一层的关系,这些在蒙古内战中失败的喀喇沁人,就这样投靠了癿加思兰。&/p&&p&有了喀喇沁人的归顺,癿加思兰实力更加强大起来。这时候又一个好消息传来,由于毛里孩太师专横跋扈,所有人都不满。科尔沁部落出手,把毛里孩太师给刺杀了!!!&/p&&p&毛里孩太师死了,而北元大汗摩伦汗早在十年前就被毛里孩太师给杀了(真不愧是太师!),北元要群龙无主了!!!&/p&&p&北元从一开始,大汗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汉献帝,北元的强大需要各路太师、北元的内乱也都是因各路太师而起。可以说成也太师败也太师,董卓的灵魂一次次地游荡在蒙古高原上。而此时,失去了孛来太师和毛里孩太师的北元,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个像样的猛男了。&/p&&p&下图为在北元时期非常忙碌的太师之魂:&/p&&figure&&img src=&/50/v2-a58cda510c09c336fab235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50/v2-a58cda510c09c336fab2356_r.jpg&&&/figure&&p&毛里孩太师的死,让癿加思兰这个畏兀儿人更是坚定了信念。于是大约在1470年,癿加思兰太师率领数万畏兀儿、瓦剌蒙古组成的大军东迁河套,并派人联络蒙古各部,尤其是此时有潜力出新太师的科尔沁部,声称自己是为了匡复大元基业才来的。&/p&&p&&br&&/p&&p&由于癿加思兰此时手握数万由瓦剌蒙古人、喀喇沁蒙古人、畏兀儿人组成的大军,实力不可小觑。所以这个“外人”毫不费力地就获得了蒙古各部落的承认,还参与了新的蒙古赵家人代表大会,有了选举新大汗的很大投票决定权。&/p&&p&而此时,北元黄金家族中,最猛的猛男是孛罗忽,孛罗忽是脱脱不花(北元岱总汗,实际是汉语太宗的音译)的弟弟阿噶巴尔济之孙,属于元昭宗后裔。他手下有兵有将,有一定实力。&/p&&p&孛罗忽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是个不凡的男人。&/p&&p&当初,也先太师在征战各地时,俘虏了孛罗忽怀孕的母亲,孛罗忽母亲生产后。也先太师马上下令,说这个孩子要是女的,就给梳梳头发,要是个男的,给梳梳心肺。意思就是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杀掉。&/p&&p&孛罗忽的母亲非常聪明,她把孩子的小丁丁朝后按着帮孩子撒尿。也先太师的兵远远看到孛罗忽是这样撒尿的,于是都说这是个女孩,孛罗忽就幸免于难。正好也先太师手下有个忠于黄金家族的阿兵哥,这个阿兵哥就偷偷带走了孛罗忽,去了乌梁海部落,和乌梁海酋长的女儿锡吉尔定亲,然后孛罗忽才慢慢成长,成了黄金家族中仅存的能打仗的猛男。&/p&&p&&br&&/p&&p&癿加思兰假惺惺地表示,愿意拥戴孛罗忽为可汗。孛罗忽很开心,假意推辞一番,说他的叔祖满都鲁更有资格,其实这不过是装样子。然而……癿加思兰表示同意了,说满都鲁德高望重,就这么定了。&/p&&p&孛罗忽简直哑巴吃黄连,但满都鲁到底老了,心想自己还有机会,于是勉强同意了。&/p&&p&结果满都鲁被推上汗位,然后癿加思兰担任新的太师,孛罗忽被封为济农(晋王的音译,后逐渐变成蒙古内部的一个高爵)。&/p&&p&接着,癿加思兰把自己的女儿伊克哈巴尔图嫁给了满都鲁这个老头可汗,然后秘密授意让女儿去勾引孛罗忽。&/p&&p&满都鲁是个老头,孛罗忽是个年轻的套马汉子啊,这个任务癿加思兰的女儿完成的很顺利。&/p&&p&然后,汗廷内部风言风语,终于有一天,有大臣告发孛罗忽和新王妃私通了!&/p&&p&满都鲁大汗很生气,觉得派人去质问孛罗忽。&/p&&p&这时候,癿加思兰太师王允附体,他秘会了孛罗忽,说哎呀我闺女当初就中意你啊。可是可汗看上了啊,你要是告诉可汗说这事儿是我闺女主动的,那可汗不得杀了我全家啊。&/p&&p&癿加思兰哭得十分伤心,仿佛他这个董卓跟王允一样委屈。&/p&&figure&&img src=&/50/v2-6efbd9cf8ff14c5fc78e85e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3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figure&&p&孛罗忽体内的男儿血性忽然就膨胀了,他决心负全部责任。等满都鲁的使者到了后,孛罗忽不由分说把使者轰了出去。表示伊克哈巴尔图这个维吾尔妹子我喜欢,咋了!!&/p&&p&&br&&/p&&p&北元大汗满都鲁非常生气,但他无兵无将啊,他只能找来癿加思兰太师,说岳父太师,你说这孛罗忽无视我可汗权威,还性骚扰你的女儿我的王妃,你得帮本可汗做主啊!&/p&&p&癿加思兰太师表示,愿意率军为可汗除此逆贼。&/p&&p&于是,癿加思兰太师亲自率军,打着北元大汗满都鲁的旗号,杀向了孛罗忽的大帐。孛罗忽被杀得措手不及,逃出生天后的孛罗忽就一蹶不振,郁郁而终了。&/p&&p&而此时,癿加思兰的族弟亦思马因正式出现在史料中,他在史书中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臣服癿加思兰的永谢布蒙古人,杀进了孛罗忽的大帐,抢走了孛罗忽的老婆锡吉儿夫人。&/p&&p&呜呼!孛罗忽一个蒙古的济农,喜欢维吾尔女人。亦思马因一个维吾尔人,喜欢孛罗忽的蒙古人遗孀……&/p&&p&而此时,锡吉尔夫人已经给孛罗忽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巴图蒙克。这个孩子的幼年跟父亲一样悲惨,出生后没几年父亲逃往不知所踪、母亲被人掳走。幼年的他被一个不负责任的仆人巴海抚养,因为孛罗忽惨败后不知所踪,巴海对孛罗忽的这个儿子也不怎么照顾,结果导致年幼的巴图蒙克浑身是病。&/p&&p&这时候,有一个唐古特人(可能是藏族,也可能是党项人的残余)叫铁木耳·哈达克,铁木耳·哈达克听说巴海虐待的这个孩子是黄金家族的孛罗忽济农的孩子后,忽然感觉自己可以干一件大事了。&/p&&p&于是,铁木耳·哈达克带着兄弟们把巴海打了一顿,把年幼的巴图蒙克带走了,并用各种手段不遗余力地给巴图蒙克治病,然后等待时机。&/p&&p&&br&&/p&&p&&br&&/p&&p&孛罗忽势力的完蛋,预示着此时北元黄金家族,几乎再无武力可言。于是,癿加思兰太师从王允摇身一变,又变回了董卓,告诉满都鲁说你这个可汗太老了,年迈无能啊,我选了一个叫斡赤来的年轻人当可汗,你让贤吧。&/p&&p&北元大汗满都鲁懵逼了,他此时才发现了癿加思兰的真面目,可惜他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实力。满都鲁总算还有一些忠心的士兵和部众,在这些人的保护下,满都鲁逃出了癿加思兰控制的河套地区,但他到底老了,没过一年就病逝了。&/p&&p&而这时候,癿加思兰和他的族弟亦思马因却因为不明原因起了矛盾,两人开始互相撕逼。这就给满都鲁的残部给了喘息之际。&/p&&p&而满都鲁的残部,是谁控制着呢?正是满都鲁的另一个年轻的妻子——满都海夫人。&/p&&figure&&img src=&/50/v2-8d4e9d801ed2ea60ed249fce38c6a25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5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figure&&p&满都海夫人是土默特部出身,在满都鲁死前她默默无闻,满都鲁死后没有留下子嗣,眼看北元汗廷要散伙的时候。满都海夫人挺身而出,她告诉部众们,如果现在散伙,那么成吉思汗的基业就真的永远要完蛋了。&/p&&p&大伙都说,哎呀黄金家族都绝嗣了,你一个女人,难道还想继承成吉思汗的基业不成?&/p&&p&满都海夫人说不急,我给大伙见一个人。&/p&&p&接着,唐古特人铁木耳·哈达克带着年幼的巴图蒙克出现了,满都海夫人告诉大家,这个小孩就是孛罗忽济农的儿子巴图蒙克,是真正的黄金家族后裔。&/p&&p&于是大伙就只能打消了散伙的念头,但说实话。一个是弱女子,一个是小孩,没有人对他们的未来抱有希望。&/p&&p&然而,满都海夫人的下一步行动,却让汗廷的人有了跟着她混的决心了。在满都海夫人宣布抚养巴图蒙克后,一部分阿失帖木儿的残部瓦剌蒙古人向汗廷杀了来,满都海夫人没有学她那个只会逃跑的亡夫,而是领着小孩巴图蒙克,组织汗廷的残余人马,向来犯的瓦剌人主动发动了进攻,结果瓦剌人就这样败给了满都海夫人这个女人手里。&/p&&p&这一战后,满都海夫人名声大战,满都海夫人毕竟是老可汗的遗孀,她手里有汗廷的一切器物和仪仗。如果此时,谁能获得满都海夫人的归顺,就会获得一切称汗的硬件设施。而满都海夫人又战胜了瓦剌人,武力逼迫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就有人想到了求婚……&/p&&p&科尔沁的首领,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的后裔,他第一个出来,向满都海夫人唱情歌:&/p&&p&“我给你点燃香火,我帮你指点牧场。”&/p&&p&满都海夫人表示不行。&/p&&p&然而,科尔沁的首领找了很多德高望重的贵族,一个个跑来当媒婆,劝满都海夫人从了科尔沁首领。这逼婚逼得非常紧,满都海夫人被逼急了,立刻指着当时年仅七岁的巴图蒙克,说老娘要跟他结婚,成吉思汗的社稷、合撒儿的后裔休想染指。&/p&&p&于是,七岁的巴图蒙克就娶了满都海夫人,满都海夫人将巴图蒙克扶上了汗位,汗号“达延汗”,意思就是大元汗。由于年幼继位,所以我大萌称其为“小王子”。&/p&&p&而这时候,有消息传来了,那就是癿加思兰和亦思马因两人大撕逼有了结果,亦思马因联合土默特的蒙郭勒津部首领脱罗干,整死了癿加思兰。亦思马因自称太师,他手下有十几万瓦剌蒙古、永谢布蒙古、喀喇沁蒙古、兀良哈蒙古人、野乜克力畏兀儿人。控制的土地东到兀良哈、西到哈密,比满都海夫人和小王子达延汗势力雄厚多了。&/p&
前文:癿加思兰在实力倍增的情况下准备去北元撞运气的另外一个因素,被新的北元太师毛里孩干掉的老太师孛来的部众来投靠他了。原来孛来太师的余党斡罗出率领一部分喀喇沁部蒙古人去明朝边境抢掠,没料到我大萌居然没报…
&figure&&img src=&/50/v2-979f408ac47e4bfdc612b2_b.jpg& data-rawwidth=&1456&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6& data-original=&/50/v2-979f408ac47e4bfdc612b2_r.jpg&&&/figure&&p&虽然在脱古思帖木儿死后,明代蒙古已经放弃汉式年号,所以一般都认为北元亡于脱古思帖木儿。但实际而言,明代蒙古的“元朝”情结依然留存,比如也先就曾自称“大元天圣可汗(我大萌故意记载为“大元田盛可汗”以降低其档次)”,中兴蒙古的达延汗,其汗号“达延”其实还是汉语“大元”的音译。所以俺这里继续把明代蒙古称为北元。&/p&&p&俺们都知道,高昌回鹘后裔为主体的畏兀儿人在元代非常活跃,但到了明代,畏兀儿人似乎就不见了踪影。只能在各种史料的边缘找到只字片语的记载,比如维吾尔族的史书《拉失德史》中就出场了一个畏兀儿人,还是个一出场就战死的龙套。而大萌官方文献中,畏兀儿人更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龙套。&/p&&p&但是!&/p&&p&明代畏兀儿并非消沉,而是真出了些猛男的,这群猛男,就是曾经把持北元朝政的亦思马因太师家族。&/p&&p&&br&&/p&&p&亦思马因家族的“一代目”,是亦思马因太师的族兄癿加思兰。&/p&&p&癿加思兰出身于明朝内藩——哈密卫。&/p&&p&哈密卫本为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盘踞之地,在明朝推翻元朝后,兀纳失里的弟弟安克帖木儿投降明朝,被封为忠顺王。其地被明朝设置为哈密卫,并由畏兀儿人马哈麻火者担任指挥。兹后安克帖木儿的后裔就世袭统治哈密,做明朝西北屏障。&/p&&p&但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瓦剌首领也先开始执掌北元国政,也先就是那个在土木堡抓了明英宗的男人。他通过武力逼迫、联姻等各种手腕,收服了明朝的关西诸卫(如哈密卫一样,多数为蒙古族、裕固族),但是关西诸位中最强的哈密,却依然忠于大萌。&/p&&p&也先不能忍。&/p&&p&尤其不能忍的是,他姐姐弩温答施丽是老哈密王的老婆,这个姐姐居然不向着蒙古,而是忠于大萌朝……&/p&&p&于是也先派兵打了哈密,并把他姐姐弩温答施丽和老哈密王的儿子扶持为新的哈密王。结果也先觉得姐姐也不靠谱,一股脑儿把姐姐和新哈密王一起“请”到了蒙古高原,哈密陷入了群龙无主的境地。&/p&&p&等到也先和明朝开始大撕逼,弩温答施丽和新哈密王才回到哈密。也先死后,哈密重新归顺大萌,但哈密王却绝嗣了……&/p&&p&绝嗣了……&/p&&p&于是,弩温答施丽老公的弟弟的外孙、畏兀儿人把塔木儿就被拥立为新的哈密王。新的哈密王,不是蒙古黄金家族,而是畏兀儿人,这就引起了不轨军阀的注意。&/p&&p&而这个不轨军阀,正是癿加思兰。&/p&&p&癿加思兰,是畏兀儿野乜克力部首领,哈密卫的军阀。这个癿加思兰就开始宣布,新哈密王不是蒙古黄金家族,而且大明朝皇帝也没册封,新哈密王是非法的!&/p&&p&于是癿加思兰开始作乱。&/p&&p&弩温答施丽赶紧上书大萌朝,说皇帝啊赶紧派人册封啊,再不册封癿加思兰就要翻天了。&/p&&p&于是我大萌朝派了贺玉去册封。&/p&&p&贺玉走到西宁,听说哈密很乱,忽然就不敢去了……&/p&&p&尼玛……&/p&&p&哈密的使者苦儿努海牙苦苦哀求,说贺大人赶紧去哈密册封啊,癿加思兰不敢动你的。然而贺玉还是不敢去……&/p&&p&消息传到中央,我大萌刀枪不入的明英宗皇帝勃然大怒,下令逮捕贺玉,改派李珍,让李珍会和关西七卫中的安定卫、罕东卫的裕固族、蒙古族士兵前去哈密册封。&/p&&p&安定卫是裕固族“大头目”部落所在,“大头目”部落是从元朝以后取代药罗葛部落统治裕固族的部落,是蒙古黄金家族卜烟帖木儿的后裔,属于裕固族中说蒙古语的部分。&/p&&p&现任安定王阿儿察告诉李珍,尼玛哈密太乱了,打死我我也不敢带兵帮你去册封啊。虽然哈密卫和安定卫的百姓都是畏兀儿人,但不一样啊。我部下叫撒里畏兀儿,都是信佛的。哈密的有信摩尼的有信真主的,太乱了好可怕,我去了他们肯定说我们撒里畏兀儿人要干涉人家的内政了。于是阿儿察建议让李珍独自去,因为李珍是大萌来的,没人敢动。&/p&&p&这话谁信啊。&/p&&p&于是,李珍也怂了。&/p&&p&贺玉、李珍不敢去哈密册封,使得现任畏兀儿族哈密王一直处于非法状态,这就给癿加思兰的叛乱制造了口实。&/p&&p&结果就是,癿加思兰攻破了哈密。弩温答施丽带着新哈密王逃到了甘肃的苦峪。&/p&&p&然而,毕竟这个新哈密王,是弩温答施丽的小叔子的外孙,不是亲外孙,两人矛盾重重。逃到了苦峪还明争暗斗,最终不但没能收复哈密,在弘治年间,这个畏兀儿系的哈密王后裔还被反贼杀死再次导致哈密王绝嗣。最终明朝名臣马文升不得不挑选了既可以说是蒙古人也可以说是裕固族的卜烟帖木儿后裔陕巴做了新的哈密王,可这个裕固族做国王的新哈密,传了两代就被吐鲁番汗国吞并了,这都是后话不提了,咱就说癿加思兰。&/p&&p&&br&&/p&&p&话说癿加思兰攻破哈密后,开始招降纳叛,无论是畏兀儿人还是蒙古人,他都欢迎。于是他的实力不断增长,实力的增长使得癿加思兰有了更大的野心。&/p&&p&&br&&/p&&p&这时候,蒙古高原上的北元政坛风云突变,也先被刺杀后,北元新的强人是哈喇沁部的首领孛来,孛来和翁牛特部首领毛里孩不卯,两人明争暗斗。毛里孩最终干掉了孛来,当了新的太师。就在毛里孩和孛来争斗的时候,继承了瓦剌首领的也先之子——阿失帖木儿觉得蒙古太乱了,他想去远方玩一玩。&/p&&p&于是,阿失帖木儿带着瓦剌兵,忽然出现在了中亚,席卷了中亚最强国——月即别汗国(金帐汗国分支)的所有城市,导致月即别汗国的游牧部落认为他们的大汗阿布勒海尔汗是个怂货,于是游牧派就分裂出了哈萨克汗国。但是,大伙别只看见了阿失帖木儿嘚瑟,他这个远征,虽然极大地破坏了月即别汗国,给中亚人带来新一轮的蒙古恐惧,但也让自己损失惨重。&/p&&p&到底多惨重呢,反正阿失帖木儿手下的大将拜亦撒哈平章,可能不满阿失帖木儿不要命的远征,叛离了阿失帖木儿,投靠了哈密的癿加思兰。&/p&&p&这一股瓦剌人的投靠,使得畏兀儿大军阀癿加思兰实力更是猛增,根据蒙古人的史料记载,癿加思兰此时已经拥兵四万,完全有在史册上留一笔的实力了。&/p&&p&于是癿加思兰也觉得,世界这么大,他也想去看看。他留下拜亦撒哈平章驻守哈密,自己率领主力人马向东迁徙,准备干涉北元的朝政了。&/p&&p&究竟癿加思兰如何干涉北元朝政,切看下回分解。&/p&
虽然在脱古思帖木儿死后,明代蒙古已经放弃汉式年号,所以一般都认为北元亡于脱古思帖木儿。但实际而言,明代蒙古的“元朝”情结依然留存,比如也先就曾自称“大元天圣可汗(我大萌故意记载为“大元田盛可汗”以降低其档次)”,中兴蒙古的达延汗,其汗号“…
&p&&/p&&img src=&/v2-c360be5cb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v2-c360be5cb5_r.jpg&&&p&
——————————《黄金史》&/p&&p&认真脸……&/p&&p&根据蒙古文文献的记载,明英宗就是个刀枪不入的怪物……&/p&&p&&br&&/p&&p&&/p&&p&&br&&/p&&p&俺溜了……………………&/p&&p&&/p&
——————————《黄金史》认真脸……根据蒙古文文献的记载,明英宗就是个刀枪不入的怪物……
俺溜了……………………
&p&蒙古人很强大,曾经所向披靡,使得世界生灵涂炭。但更黑的满清阉割了蒙古,使它无害化了,而其手段就是喇嘛教,即藏传佛教。&/p&&p&&b&《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衰落中的蒙古游牧社会”中说:&/b&&/p&&p&&br&&/p&&p&“在十九世纪,王朝已经完全控制了蒙古人,清朝政府不再害怕他们。甚至人口实际上也在衰减,主要原因之一是僧侣制度和性病。藏医用汞来治疗蒙古人中间的性病,但是这种疾病仍然蔓延并继续造成损失。”&/p&&p&&br&&/p&&p&&b&冯玉祥《我的生活》“赴俄途中”一章讲述1926年经过外蒙古的经历,说:&/b&&/p&&p&&br&&/p&&p&“其次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i&(编者注:此处引用的蒙古人口有误,但原则没错)&/i&。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i&(编者注:只有少数地区如此严格)&/i&。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p&&p&&br&&/p&&p&“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p&&p&&br&&/p&&p&“其时蒙古喇嘛教领袖即是活佛,名哲布尊丹巴。在过去,活佛的地位等于专制时代的皇帝,一切生死予夺之权都归他一人掌握。他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任何的顾忌。每年各地的王公及其眷属要来朝拜一次;王公的眷属中有年轻貌美可使活佛中意的,活佛便有权强她留在宫内,与他们做‘欢喜佛’。王公们一则忧于他的淫威,二则恐怕也已积久成习,视为当然,对此横行,丝毫不加反抗。”&/p&&p&&br&&/p&&p&“这位活佛因淫欲无度,不但患有花柳病,烂塌了鼻子,而且闹得身体虚弱达于极点,两眼渐致失明,甚至坐着不动时,也须人扶持。”&/p&&p&&br&&/p&&p&冯玉祥感叹,“革命后的蒙古政府对社会旧有制度及习尚,颇有一种大刀阔斧的革命精神,一方面打倒了活佛的权威,一方面努力于破除迷信的工作。社会上顽固分子,即喇嘛阶级,虽然仍旧保持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但大多数青年都已不受其害,其已为喇嘛者,亦多已还俗,各理生业。同时新政府对于破除迷信的工作极是努力,初时当然颇遇阻力,但政府不顾一切,经过一时期快刀斩乱麻的干法,收效已大有可观。”&/p&&p&&br&&/p&&p&这也是后来冯玉祥“中原毁佛”的由来。1927年,冯玉祥在河南废寺逐僧,将大相国寺改成市场。并发动全省毁佛运动,所有比丘、比丘尼一律驱逐。所有寺产没收,寺院改为学校,或作救济院、图书馆,或成为娱乐场所。继河南之后,直、鲁、秦等各行省,也都纷纷跟从,华北佛教因此几乎衰绝。&/p&&p&&br&&/p&&p&&b&一九四○年七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的《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题纲》中说:&/b&&/p&&p&&br&&/p&&p&“蒙古民族于元时信奉喇嘛教,满清政府曾利用喇嘛教来毒害蒙古民族。当时满清政府极力提倡喇嘛教,建立寺院,尊重活佛,优待喇嘛,赐与特权,使蒙古民族迷信喇嘛达于极点,喇嘛在蒙古人口中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的惊人数目,遂影响到蒙古人口锐减、性病激增、生产停滞、民族意识消沉等种种严重恶果。”&/p&&p&&br&&/p&&p&&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年性病防治回顾》中说:&/b&&/p&&p&&br&&/p&&p&建国初期“民族地区的性病流行更为严重......内蒙古个别地区的梅毒患病率高达48%。”&/p&&p&&br&&/p&&p&&b&好医生论坛的《全国及各地皮肤性病科的历史及现状》中,这样介绍内蒙的情况:&/b&&/p&&p&&br&&/p&&p&“解放前,内蒙牧区是以蒙医药防病治病为主,城市医院很少,无皮肤科设置及专业医生。解放初期,牧区性病严重流行,人民政府采取重要防治措施,于1950年成立性病防治所......自年的15年中全区累计检查性病患者130万人次,治疗病人18.7万人次,性病患病率由最初的59%至1965年已降到0.5~2.4%。” &/p&&p&&br&&/p&&p&&b&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编写的《蒙古族通史》中说:&/b&&/p&&p&&br&&/p&&p&对付蒙古人,满清优待、收买蒙古贵族和上层喇嘛:王公贵族赐予各等爵位,在政治和经济上享有特权和优厚待遇,还有满蒙联姻;上层喇嘛享有与王公同等特权和礼遇,赐予活佛、大国师等各种封号。&/p&&p&&br&&/p&&p&同时,对蒙古实行封禁政策:在蒙古各地设旗,但是禁止各旗往来;严格限制蒙古人和汉人往来,限制蒙古人学习汉文化,使蒙古人封闭落后。&/p&&p&&br&&/p&&p&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大力推广藏传佛教(黄教):满清利用蒙古人信仰黄教的特点,封赏哲卜尊丹巴为大喇嘛,后进一步控制哲卜尊丹巴和其他活佛的转世。同时,大力兴建寺庙,鼓励蒙古人出家当喇嘛。&/p&&p&&br&&/p&&img src=&/v2-9ae8aba3b44a9e9cc831d4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ae8aba3b44a9e9cc831d41_r.jpg&&&p&&br&&/p&&p&喇嘛被免除兵役、徭役和税赋,等于是鼓励蒙古老百姓放弃生产、生活,出家当喇嘛。&/p&&p&&br&&/p&&img src=&/v2-372db2b2d0ee0a40cf484f3adcebb16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72db2b2d0ee0a40cf484f3adcebb160_r.jpg&&&p&&br&&/p&&p&喇嘛教的流行,造成蒙古人口锐减。 &/p&&p&&br&&/p&&img src=&/v2-03cb85ccee66c9bf13ee2d9c488c10d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03cb85ccee66c9bf13ee2d9c488c10d7_r.jpg&&&p&&br&&/p&&p&就这样,一代天骄,曾经统治世界的蒙古族后人,差点因为喇嘛教被灭族。 &/p&&p&&br&&/p&&p&然而,现在很多假冒的仁波切们又成了净化心灵、法力无边的上师。历史真有趣。&/p&&p&&br&&/p&&p&资料来源于网络 &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xNTUwMzg3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460f1ac3d007eee8c0c7e9%26chksm%3Da0e18fffc5f41cfe4f0b7dc1aae1eee7f1%26mpshare%3D1%26scene%3D2%26srcid%3D1030P8dXn6IiEhMeFeEuJN1N%26from%3Dtimeline%26pass_ticket%3D8kQ6YbCula761u3v6g2KFFavlWB8oW7dyZJBvDVVY%252BVt7PYeqM7YPP9%252FVkheRz03%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满清毁灭蒙古人的方法:喇嘛教&i class=&icon-external&&&/i&&/a&&/p&
蒙古人很强大,曾经所向披靡,使得世界生灵涂炭。但更黑的满清阉割了蒙古,使它无害化了,而其手段就是喇嘛教,即藏传佛教。《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衰落中的蒙古游牧社会”中说: “在十九世纪,王朝已经完全控制了蒙古人,清朝政府不再害怕他们。甚…
&p&&b&本回答涉及到内蒙古蒙古族的部分是针对本问题下某位擅长摔锅的内蒙古蒙古族的。请看好,针对他这个人的回答!看好针对二字!为了便于争论,我把这些话分成几个部分把。终于用上电脑了,哈哈哈。&/b&&/p&&p&看了刚刚一位内蒙人的回答。大概意思就是外蒙仇华都是汉族人的造成。举了很多例子。看起来倒是各种委屈甚至公允。倒是可以迷惑不少人。只是略不值得推敲。。比如什么过度放牧是笑话根本不可能这样的事也就不提了。单纯针对她说所有的错都是汉族人干的这一点。&/p&&p&我在六年前写过一个帖子。在天涯,有空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名字叫也谈蒙古,我在蒙古的生活。里面有谈过这个成因。&/p&&p&在这里我也稍微说一下吧。&/p&&p&&b&第一部分&/b&,蒙古国整体的客观环境。首先看地缘,作为从中国独立的一块土地,人口又如此稀少,天然的会对中国有抵触抗拒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独蒙古国有,中国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心态。毕竟我们太大了,人口又太多了。这种如山的压力不是我们卖卖萌说自己无害就可以让别人放心拥抱你的。&/p&&p&PS,为什么对俄罗斯他们会少有这种心态?因为俄罗斯人口太少,矿产太多。&/p&&p&&b&第二部分&/b&
历史上追随苏联的国策,对中国各种论战,中国当年比较穷。为了证明独立的合理性,把满清的残酷统治挂在墙上写在书里,时刻提醒自己。就像我们对侵华日军的铭记一样,铭记在心里。但是不同的是,他们把蒙元的残酷统治选择性忘记了。只记得曾经长江放羊牧马南海了和满清民国的时候我们怎么怎么欺负他们了。在一点上,去蒙古国的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很多内容,我不多啰嗦了。&/p&&p&&b&第三部分&/b&,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时候,倒爷们在整个东欧中亚乃至蒙古国的形象都不好。当然,我们当时的温州皮鞋啥的不仅仅是在骗外国人,也在骗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被自己人骗了,会骂几句浙江奸商王八蛋。所有的浙江人要背锅。而他们被骗了,骂的就是中国奸商王八蛋。所有的中国人都要背锅。&br&另外请记得我们中国当时的情形。我们在95年以前也很穷。除了那些素质低的倒爷还有大批的穿着打扮很差不注意一不好的习惯的民工游荡在前苏地区。。这都在当时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不好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要扭转过来,会很慢。而且往往会有很长时间的滞后性。所以至今我们依然在扭转这种刻板印象,但是好消息是,正在逐步变好。&/p&&p&&b&第四部分&/b&。另外呢,这位内蒙古的朋友把自己摘的一干二净,让我颇为惊诧。要知道在蒙古国蒙古人中有一句俗话,说的是蒙古国最坏的是蒙古华侨,中国人中最坏的是内蒙古人。呵呵。&/p&&p&&b&在这里我要加上一句话,我并不认同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客观上在蒙古国流传很广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b&&/p&&p&&br&我曾经碰过很多次,我用蒙语打招呼他们认为我是内蒙人对我恶语相向,但是我说我是中国人不是南蒙古人的时候又要认我做哥哥学汉语。。。&br&我也曾经问过原因,大概说是当年苏联刚刚完蛋那会很多内蒙人在蒙古借着同为蒙古人的身份和语言优势在蒙古国干过不少不厚道的事。举个例子,大概就是说要羊约定好时间什么等牧民千辛万苦喊到边境买家又消失了。等羊掉膘快不行了又冒出来另外一个合伙的联手用极低的价格收货。这样几次下来蒙古人就回过了味。内蒙古人坏这种印象也就变成了他们的标签。&/p&&p&&b&第五部分,&/b&因为蒙古国经济的原因,在蒙古国外资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以中日韩为最多。我们可以用民国北洋时候中国情景下来思考。蒙古人有自豪于自己祖先的辉煌和现实中的矿藏。他们认为自己起码也应该是一个&b&小号的沙特&/b&。就像他们自己歌中唱的,我们是坐在金子上的穷光蛋。可是现实是并没有。这些矿藏和祖先荣耀并不能给现实中的生活带来富裕。政府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外资中,除了对他们刻意奉承的韩国,和老牌的发达国家日本。那么占据最大份额而又比较好欺负的中资,自然就成了民众怒火的发泄口,政府在其中也乐见其成掩盖自己的无能。这种事情我们在历史上屡见不鲜。&/p&&p&&b&第六部分 &/b&而游牧民族又特别有一种喜欢挑衅或者说作死的心态,比如在乌兰巴托的酒吧,蒙古人就以挑衅外国人为乐。显示自己强大和够男人。这种心态甚至连女人都有。我以前一个蒙古国的朋友,女的。有一年到中国来玩。我们碰到卖切糕的。她看到少数民族很稀罕就要上去买切糕。我赶快拉住她,告诉她当时切糕的秘密和花头。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都告诉你了自然就不会去碰这个东西了敬而远之是我们的正常心态。但是她的表现就截然不同,很蒙古。一定要上去买上一块看看他们到底能拿自己怎么着!!!我也挺无语。。&/p&&p&最后也没啥,我用维语友好的打过招呼哈啦几句之后。卖切糕的巴郎子送了一块给她尝尝。&/p&&p&这种喜欢挑衅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提现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中。直接表现就是在挑衅中国上,一次胜利就会感觉整个国家都打了鸡血,精神起来,顿时觉得自己萌萌哒牛逼的很,所以这个国家被中国俄罗斯包在中间,还是要找所谓的第三邻国,和印度一拍即合我就是要恶心你中国完全不考虑他的体量。我们难以理解,在早些年挑衅中国一次邀请了大和尚去蒙古国导致一片哀嚎之后,在前两年又再一次挑衅邀请和尚去了。二连再次升级改造,再次一片哀嚎。很难理解,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心理很正常。不爱挑衅还配做游牧民族么?可能这就是他们的心态吧。&/p&&p&手机打字累的很,我休息一下,有空再更。。。&/p&&p&&br&&/p&&p&下午继续&/p&&p&话说回来,中国人如果说自己就完全没有问题。那显然也是有失公允的。&br&至少在十年前,我也经常看到很多中国人带着一种优越感在蒙古国。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也深刻的影响着这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像我们在国内所厌烦的那些韩国人。真的很相似。面对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他们很多人尽情的表现着自己的优越感。我知道他们很多人只是没有习惯于做一个眼界宽阔的世界人并非有意或者刻意的歧视,但是显然受到歧视的人并不会这么觉得。是的,这种优越感还是会狠狠的刺痛别人的心。&/p&&p&&br&&/p&&p&另外呢还曾经有一个案子也比较出名。就是一个国内建筑队在蒙古国盖完房子以后。把一个女的糊在了墙内。具体的内容可以百度,这个案子挺有名。我也忘记了关键词是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翻。&/p&&p&综合来说,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责任。谁也别说谁更黑。蒙古人在博物馆教科书中大量的反清内容真的假的一大堆。蒙古人的民间传说中各种睿智老人捉弄蛮横不讲理的hujaa的小故事也大堆。&/p&&p&&br&&/p&&p&所以我这个回答就是针对那个叫nara的!!别把所有锅都甩到我们头上。内蒙古在外蒙做的黑历史也不是没有。&/p&&p&不用把锅都往汉族人身上甩的一干二净。当然这么多年汉族人也不是白白干净的很。&/p&&p&我只是看不惯某个答主的甩锅大法罢了。&/p&&p&不管是中国倒爷不守规矩的商人和农民工还是蒙古极端份子,又或者有意无意的蒙古舆论导向,又或者是当年在蒙古国骗过羊的蒙古族人。今天中蒙这种关系,哪一边都不是白莲花大白兔。都各有黑点。别装大白兔。&/p&&p&汉族人也不用大喊什么口号我们也不是白白的,而且我们有我们星辰大海的梦想,作为蒙古人也自然有他们草原帝国的野望。每个国家都有这种对自己来说美好的愿望。所以也没必要觉得人家不配。&/p&&p&人要是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所以你有梦想,人家蒙古人也有梦想。很正常。&/p&
本回答涉及到内蒙古蒙古族的部分是针对本问题下某位擅长摔锅的内蒙古蒙古族的。请看好,针对他这个人的回答!看好针对二字!为了便于争论,我把这些话分成几个部分把。终于用上电脑了,哈哈哈。看了刚刚一位内蒙人的回答。大概意思就是外蒙仇华都是汉族人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004 人关注
303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匈奴 突厥 契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