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记得费耀这个五子良将之首,将来该怎么设计技能

三国后期的武将排名,不知道有谁知道?三国后期第一名将是谁?最厉害的!_百度知道
三国后期的武将排名,不知道有谁知道?三国后期第一名将是谁?最厉害的!
也就是已经做了五子良将的张郃,魏延,街亭之战战败的赵云,还有姜维,邓艾,文鸳,排个名……
最好安三国志来说……把三国志中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进去……
我有更好的答案
魏延之才应该是被三国演义埋没了的 但是刘备欣赏他 任他为汉中太守,魏延才华也被后人所惋惜和谈论 说其实死的最冤的人 也许他的子午谷奇谋真能一统天下呢 谁也说不准 就其军事才能来看 应该算名将 但是比起姜维我认为稍逊色文鸳:就三国演义上记载的事迹只能算勇将,曾扬言,说大话也是有资本的张合,其中有一次 已经战胜邓艾 即将成功,且野心勃勃,其军事才能不用多说,且张合出战 曹丕曾送十里之遥 可见张合确实魏国大将 但是 说到决胜千里 尚不如姜维邓艾钟会等 应该只能算勇将 而不能算帅将魏延,但是由于蜀主无能召回姜维 导致最终没能成功 就蜀国当时的国情来说可以说 兵力国力都很衰落加上蜀末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 就姜维一人之力 领导蜀国差点灭了强大的魏国 这一条来说
姜维应该是第一了 但是姜维也曾败在邓艾之手 所以 姜维邓艾应该并列第一 但从大局观看 邓艾曾夸赞姜维 兵在夜而不惊 将闻变而不乱 深的诸葛真传 外加姜维若无无能的刘婵羁绊 灭魏可能性大于90% 当属第一钟会:灭蜀功臣:诸葛曾夸 昔日张翼德大战张合 人皆惊惧 今日一见 方信其勇:若是成则得天下 事不成 则退守西蜀 也不失为刘备也从三国演义来看姜维 邓艾 钟会 3个人是蜀国末期时代的蜀魏3杰 姜维带领衰落的蜀国 九伐中原,不能算帅将赵云
要是从历史上说呢?最好按照三国志来说……还有把什么街亭之战啊,五子良将啊这些统统算进去……
那魏延应该往前排 应该在钟会之后 魏延官拜丞相司马、凉州刺史。汉中太守 镇北将军 又献子午谷奇谋 刘备任命他的时候他来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 愿为陛下拒之 偏将十万之众至 请为大王吞之。后来战功累累 大败魏国名将郭淮 费耀 后来有人认为 蜀国五虎是没有赵云的 而是魏延
那张郃呢?
张合历史和演义差不多
你看过三国志张郃传吗?我感觉历史上的张郃和演义里的差很多,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演义里的张合和三国志里的张合都很吊
采纳率:60%
邓艾、姜维,故将其排在姜维之上,所以诸葛尚当排第二,如张颌,比之赵云怀抱阿斗突围长坂坡并不逊色!  第五邓忠,初生牛犊不怕虎,战姜维几十回合不分胜负!  若论谋略。个人以为:三国后期  第一武将当属文鸯。 三国后期武将较前期逊色不少,但仍有几名突出的大将、邓忠、文鸯等将领,张颌、姜维、文鸯;而且文鸯激战半夜时间后尚能与邓艾战平,可见此人武力在邓艾之上!  第二当属诸葛尚,一人战败邓忠和师纂联手,而邓忠曾和姜维大战几十合不分胜败,难分轩轾。我个人心中杜预第一、钟会第二,,令人悲叹,可惜遇到克星邓艾,、魏延、关兴!此人单骑战退上百魏将,从容而去,文武全才,竭智九伐中原、魏延、关兴、羊祜、陆抗诸人各有千秋,志气高大,英风锐气、邓忠、诸葛尚等人的武力,数次战平邓艾,败逃途中轻易击毙郭淮,且年级较姜维大,姜维又有战平邓艾的记录!  第三为邓艾邓士载,此人和姜维数次交手战平,念及邓艾谋略略胜姜维半筹,杜预、钟会!  第四当属姜维姜伯约、张苞、邓艾,很高兴为你解答、张苞、王双等人虽在后期出现过,但都死的比较早,这里着重探讨邓艾、姜维、王双你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卫星定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1262|回复: 1
姜邓斗智(兼略谈演义对他们的艺术描写)
主题帖子积分
翰林院编修
从六品上奉议郎, 积分 133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12 积分
从六品上奉议郎, 积分 133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1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日出印象 于
09:33 编辑
先在这里讲清楚, 红字是标题, 主要是总结他们双方用的是什么计谋, 蓝字引文是邓艾, 绿字引文是姜维, 若没有太多时间看的话可以只看黑字的点评。
外国人眼中《三国演义》不止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有时更可以当成兵书来看, 比较出名的例子就是清人读后参考了周瑜借曹操之手除掉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二人这个虛构的战例, 结果借明主崇贞之手除掉累败自己的名将袁崇煥, 令明室自毀长城。因此, 《三国演义》有的不止是勇将们的单挑, 更多的是各个谋士他们之间的计策大斗法。诸葛亮未出山前主要战场是中原, 因此出彩的也就是贾诩、荀彧、陈宫、郭嘉、田丰他们, 孔明被三顾请出后, 罗贯中所希望塑造的智慧的化身这个主角登场后, 与他交手的对象就是智谋之辈周瑜、曹操和司马懿, 通过这些战例来突出孔明的叡智。孔明死后因主要战斗落在魏蜀战场中, 因此主角也就变成姜维和邓艾了。
姜维这个后期的主角之一, 也就是一些评书中所称的天水骐麟儿, 一登场就被安排识破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 借整个天水郡无人看破来反衬姜维的慧眼。若说识破诸葛亮之谋只因其料不到天水郡有强者的话, 那么孔明在得到兵败回来赵云及其乡人对姜维的评价后还是要兵败城下就再没有甚么借口了。古代民间喜欢重义的剧情, 所以关平和岳云, 你们只好由亲生儿子变成义子了。姜维的又是甚么义? 继承孔明的遗志北伐光复中兴蜀汉, 报其演义中他师父孔明的知遇之恩。
由于《三国演义》不是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 就这样, 一个悲剧英雄的剧情就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了。附带一提, 罗贯中的中心思想就是赞同其所谓的九犯中原, 所以演义中的北伐不能像历史中那样的解读, 基本是正确的, 这可以从姜维与反对者的对答中看出玄机(姜维的反驳就是驳至异议者无法再反驳, 这与正史中不同), 好像张翼在(卷之二十二 姜维洮西败魏兵)中谏曰:“吾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久远征,伐空劳民力。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结果姜维答其承孔明遗志以继续中兴汉室的大业, 不趁司马师死司马昭根基不稳而用兵更待何时就把张翼说至默然而退。这与蜀汉国力已不足让其北伐有什么关系? 答非所问, 但张翼就是默然而退。因此姜维的大义恐怕就是书中的主旋律之一了。
所以也就顶多可以说其不同时发展经济导致蜀汉国力一项中挑其小毛病, 在蜀民皆有菜色(见卷之二十三 孙琳废吴主孙亮 中的薛翊所见所闻)和廖化忠言相谏下(见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洮阳大战 姜维一怒下留廖化守汉中没带上他一同参战)还是不顾国民经济继续用兵年年。
邓艾, 这个日后姜维的平生劲敌, 更是唐宋武庙能排进供奉、《百将传》怎样排也必定榜上有名的魏名将, 第一次在演义中亮相时倒是借被迫逃亡的夏侯霸口中点出其出身和其所长---通晓地理。这点不但可以在其胜仗中看出来(最经典的还是早已料到姜维的下次出征的驻扎地, 令人预先挖地洞以袭营!), 连长期驻守西线的名将陈泰在听过邓艾的行军布局后就慨叹自己还不如驻防不久的邓艾这样明料陇右的地理。他人生的颠峰之作灭蜀之役, 靠的也就是其偷渡阴平小路, 可谓他把此项运用至极致。惜因其当局者迷和口吃(更贴切是不懂政治), 看不出如司马昭和刘寔口中所讲: 伐蜀之路对他和钟会来说是一条不归路。
《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 所以就没有交代其在淮南对屯田的独到见解而被司马懿赏识, 正式亮相时已是兖州刺史, 领军以《孙子兵法》所述的疾如风那样的速度增援司马师, 最终助其讨斩毌丘俭。其军事才华当然被赏识而被调往西线防御累次北伐的姜维(其实是罗贯中为了让剧情更紧凑精采而把早已在西线的邓艾写成参与平淮南后才被调任), 就这样, 两个后期的主角正式交锋了。
先由他们没有直接交手的战例开始说起, 从中看看他们懂的谋略:
姜维投降后所立的第一功, 此招厉害之处是无论成功与否必定能打击敌军战力, 最后也得到天水:
孔明遂同姜维归寨,升帐商议取天水、上邽之计。维曰:“天水城中,尹赏、梁绪与某至厚,当写密书二封射入城中,不问应与不应,自然乱矣。”孔明从之。姜维写了二封密书,拴在箭上,纵马直至城下,射入城中。小校拾得,呈与马遵。遵大疑,与夏侯楙商议曰:“梁绪、尹赏与姜维结连,欲为内应,都督宜早决之。可杀梁绪、尹赏,以除内变之祸。”赏知此消息,乃与梁绪曰:“不如纳城降蜀,以图进用。”是夜,夏侯楙数次使人请梁、尹二人说话。二人被屈迫事急,遂披挂上马,各执兵器,引本部军来杀夏侯楙、马遵,一面令人大开城门降蜀。因此夏侯楙、马遵引数百人出西门,弃城投羌胡城而去。(卷之十九 孔明以智伏姜维)
至于邓艾此例虽然不太明显, 不过按毛点评, 邓艾也算是和之前司马懿以蜀降人句安退孔明一样, 再有鉴他选党均而最终达到目的以及看出蜀汉君臣不足必然内变(卷之二十三 司马昭弑杀曹髦), 也可以算邓艾懂得此计的过中道理。
二人商议退兵之策。望曰:“近日蜀主刘禅宠幸中贵黄皓,日夜以酒色为乐。可用间谍之计,使刘禅诏回姜维,此围可解。”艾问众谋士曰:“谁可入蜀中交通黄皓耶?”言未毕,一人应曰:“某愿往之。”艾视之,乃襄阳党均也。艾大喜,即令党均赍金宝玩好,径入成都,结连黄皓,布散流言,说姜维怨望天子,不久要弃兵投魏。于是成都人人所说皆同。黄皓奏知后主,即遣人星夜诏姜维回朝。(卷之二十三 姜维祁山战邓艾)
诈退至设伏点围歼
诸葛亮得到三郡后再败曹真, 其后曹真从郭淮计向长期与魏友好的羌求助, 羌国王彻里吉就派出其越吉元帅和雅丹丞相精锐铁甲车助战, 起初关兴、张苞和马岱一交锋即大败而回, 其后孔明观阵见铁车连络不绝、人马纵横、往来驰骤, 由此得知战斗力不俗, 正面交锋纵胜付出的代价也不少。但孔明观后便说量此小阵何难破之, 向马岱和张翼交代计策后就问姜维如何可破铁甲车, 对羌人了解的姜维就道出关键所在:“羌胡之人,惟恃拙勇而已,岂知子牙之术乎?”(卷之十九 孔明大破铁车兵)
子牙就是姜尚姜子牙, 至于何解姜维在此提及姜子牙呢? 原来就是拿以前周军后退以伏兵击破商纣战车的战例来指出可以智轻取之。结果孔明军也确实是由姜维且战且退引诱铁甲车至埋伏地点击破:
于是姜维连日引兵搦战,番兵来迎,蜀兵便退……忽听得前面鼓角齐鸣,喊声大震,番兵径往前奔,急然山崩地陷,番兵俱落于坑中;背后铁车正行得紧溜,急难收救,并拥而来,自相践踏。后面番兵急要回时,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军万弩齐发;背后姜维、马岱、张翼,三路兵杀到。铁车兵大乱。 (卷之十九 孔明大破铁车兵)
那邓艾又有无这样的战例呢? 答案是有的, 而且还是关键性的战役中凭此获胜。邓艾偷渡阴平小路后欲抢占川中要地绵竹, 先锋邓忠和师纂被诸葛瞻父子所败, 发降书的使者又被斩, 邓艾大怒后还是纳监军丘本诈败至设伏地点奇计击破。得胜后诸葛瞻不待吴援军至再出关一战, 结果邓艾无需丘本再提议, 用同样的计策将其计杀:
瞻遂令彭和赍书杀出,往东吴求救去了。瞻与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诸葛尚与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邓艾见兵出,便撤军退。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马而死。(卷之二十四 诸葛瞻大战邓艾)
战略分析天下形势
维奏曰;“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来赚夏侯霸,霸因此投降。目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国势渐危。臣在汉中历有年矣,粮足支用数年,人强马壮,军器皆整。臣正欲奏请陛下以图进取,幸夏候霸归降,可作乡导官。……袆又曰:“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等皆不如丞相多矣;丞相尚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等耶?不如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勿望侥幸以决成败也。如一举不成,悔之何及?”维又曰:“吾世居陇上,深知羌胡之心及西方风俗。吾今若往,外结羌胡,内招庶民,虽未能克复中原,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维曰:“可遣使先去羌胡处通盟,然后出西平,近雍州。先筑二城于曲山之下,令兵守之,以为掎角之势。我等尽发粮草于川口.依丞相旧制,次第进兵。”(卷之二十二 姜维大战牛头山)
从姜维的上表来看, 他很清楚曹魏上层互斗, 再加上得响导夏侯霸来投, 以及可以得到羌胡之助, 粮草充足下可以再次北伐, 所以就选定近羌胡的曲山以为掎角之势。战略上来说是可行的。值得注意的是与我上文所述, 费祎与姜维一辩后最终以姜维理信服之。
至于邓艾在战略上的眼光, 其平蜀后上表予司马昭中可见一二:
臣艾窃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兵不可便用,宜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治,为军旅要用,并造舟船,预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徒,则于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今可封刘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室。爵其子为公卿,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愚见以闻。(卷之二十四 邓艾钟会大争功)
当中除了东吴会望风而从似不太可能发生外(大臣还有丁奉、陆抗、陆凯等, 就算是暴君孙皓也尚未达至闻风即降, 不过宣示恩德瓦解吴人作战斗心功效或多或少总是有的), 休养生息以盐钱所得作军费, 在益州坐船以水军顺流而下, 日后晋平吴之役也证明了确是这路水师建奇功。
当然, 有人或会讽邓艾不懂自保之道, 也正如罗贯中在(卷之二十四 姜维一计害三贤)后引用了陈寿在《三国志 魏书二十八》对邓艾的评论: 邓艾矫然强壮,立功于事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知远乎诸葛恪而不能自见?此盖古人所谓目论者也。
不错, 教司马昭立刘禅作扶风王, 司马昭不疑你邓艾有自专之心才怪, 事实上也已私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和王颀等各领州郡, 再加上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连司马昭其后的诏书意思也不再遵从, 不懂自保之道不死才怪? 王翦当初受命领秦国倾国之师六十万大军, 出发前希望秦王政在他得胜后厚赏田宅, 不是贪财, 原因他自己也说了, 就算事成灭楚, 朝中恐怕有谣言传他欲自立, 但临行前还欲望封这点钱财(与楚国国库相比), 让秦王政知道他无太大野心。最终当然也没得像邓艾一样的下场。出征前爰邵对邓艾的解梦说其“但可惜蹇滞不能还”不是借口, 只因有人(相国参军刘寔)一早已看出邓艾和钟会此行有去无回(见卷之二十四 钟会邓艾取汉中), 梦只是告知自己做事行为而引发的未来结果而不是由梦来决定。
不过姜维在这方面也是哥儿俩大家莫笑对方, 知道黄皓让其退兵并欲以阎宇代维, 在郤正相劝下还是上奏刘禅请杀黄皓, 结果也不用我多说, 在郤正相劝下避祸沓中屯田去也。(见卷之二十四 姜维避祸屯田计)
其实姜维和邓艾的第一次轻劲不是(卷之二十二 姜维洮西败魏兵)中的狄道之战中邓艾疑敌计而退兵, 实际上在夏侯霸因司马氏夺权被迫入蜀时已先输一阵, 姜维问夏侯霸魏中有何人物, 答曰钟会和邓艾并指明其能, 结果姜维笑曰“量此孺子何足道哉”, 日后轻敌下被打败, 咎由自取。附带一提, 罗本中夏侯霸其后再提醒姜维“某忠言耳,将军勿疑”一句被毛纶父子删去。(见卷之二十二 姜维大战牛头山)
战术上邓艾点评姜维的不智
陈泰曰:“公言虽善,但时有不同,势有不等故也。今姜维引兵深入重地,正欲与我兵交锋原野,以求一战之利。似当深沟高垒,避其锐气。若与决战,使称其意,固不可也。然吾料姜维,今洮水得胜,必进东南,据洛阳,取积谷之所,招羌胡之众,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吾兵之大患也。若如此,则宜守之。今彼不知此道,却围狄道城,其城垣高地峻,急且难攻,安能便得?空劳兵费力矣。故知姜维无谋之士也!吾今乘高附峻,陈兵于项岭,然后进兵击之,蜀兵必大败也。此所谓‘客主不同,时势有异’焉。”艾大喜,起身拜谢曰:“将军之谋,洞贯邓艾肺腑,真妙算也!”(卷之二十二 姜维洮西败魏兵)
罗本中该段与毛本有很大的分别: 罗本中姜维虽然被调往西线助战, 但他也很懂人情世故, 先自谦年幼不谙军事并向大家请教。参谋楚彝却抛出腐儒之论, 说己方刚败只宜坚守待敌自乱(当时蜀军内部军心不稳?)才是万全之计, 当然只换来邓艾的冷笑。陈泰就很有见地的反驳换来邓艾的大起遇知音之感, 也很快的组织了暗兵退敌, 可见邓艾其实也早有退敌之计; 毛本中却变成阵泰向从来未驻守过陇西的邓艾求教退敌之策。两本中所不同的地方就是邓艾的识见还是没有太大的分别, 就只有可怜的知将陈泰这样莫名其妙的由英雄所见略同变成求教之人。
该段毛本基本就是把罗本的话精简删减, 唯一删得有价值的就是把邓艾初来军营的头衔中的安西将军删去, 原因就是邓艾退走蜀军后才被迁作安西, 本是安西还怎样再因功迁官?
所谓的据洛阳不知是印刷出错还是罗贯中看错字, 不过是栎阳这地名的误写, 可见《三国志 魏书 陈泰传》他本人的原话, 所以该段删去也不是最理想。
疑兵计退敌(自退)
(邓艾)遂先拔二十队之兵,每队五十人,尽带旌旗鼓角烽火之类,日伏夜行,去狄道城东南高山深谷之中埋伏,为暗兵之势;只待兵来,一齐鸣吹角为应,夜则举火放炮以惊之……维大惊曰:“向者夏侯将军言邓艾若领兵,难以伐魏。今日果然领兵而来,如之奈何?”遂请夏侯霸商议此事。霸曰:“邓艾自幼深明兵法,善晓地利。今领兵到,休容立得脚稳,便可击之。”……且说姜维引军来迎魏兵,行不到五里,忽然东南一声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维纵马看时,只见周围皆是魏军旗号。维大惊曰:“中邓艾之计矣!”……维退入剑阁之时,方知火鼓二十余处,皆虚设也;再欲提兵回,军已归心似箭。维亦收心而还(卷之二十二 姜维洮西败魏兵)
当时姜维于洮西击破雍州刺史王经并进围狄道, 不过其城垣高地峻不宜攻破, 所以陈泰和邓艾一致决定进击解围, 探知正兵攻来蜀军欲先下手为强, 但就这样被暗兵疑兵退却了。两人交锋姜维先败一仗。这里要注意的反而是毛纶父子到底改得好不好? 毛本删改成:“维大惊,遂请夏侯霸商议”, 惊可以是指很多事情, 包括围城间忽敌援军火速来增援; 若依罗本, 姜维大概已被看成狂妄胆小之辈了。先是不放对方在眼内, 怎料对方一来就怕敌军难以对付, 若是视对方为一个劲敌的话当初的态度就不该如此。至于狂妄部分这里还不明显, 但到了(卷之二十三 邓艾段谷破姜维)时就更突出了, 且看姜维的自思:“吾深得武侯传授,天下无敌,不想中原亦有此人,吾与邓艾誓不两立!”
自以天下无敌, 毛本此句当然也删了, 罗本不太成熟的地方就是人物情绪波伏太大, 就算是诸葛亮这次静智谋之士也有被敌惹至大怒的时候, 其它人就好像姜维这样态度好像坐过山车, 忽惊忽狂这样的大转变, 若是妄夫还好, 但姜维这样的智勇双全之辈还是被改成只因一时轻敌被耍的好了。不过, 姜维日后也有报仇的机会:
时右将军阎字,身无寸功,只因倚傍黄皓,遂得重职;听知姜维被困,乃说皓来奏后主曰:“今姜维累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后主允其言,急遣使赍诏,宣姜维班师还朝。维在祁山正攻打寨栅,忽一日三道诏至,宣维班师还朝。维只得遵命,先令洮阳兵退,次后维与张翼徐徐而退。艾一夜只听的鼓角喧天,不知何意。平明只落空寨,人报蜀兵尽退。艾疑有计,不敢追袭。(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洮阳大战)
姜维忽然不知情况下被诏还, 但对手是与他旗鼓相当的邓艾, 一般人的班师恐怕会引来追击, 结果反用当初老对手之谋来个鼓角喧天让邓艾摸不清其真正意图才徐徐退兵。
战略上总结双方利弊
整体来说, 洮西之战是大胜后小挫, 退兵只是其个人计谋上的得失对国家无损, 因此被封作大将军后又从钟题北伐。不过最难得的却是邓艾因功被封作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并没沉醉在自己的胜利中, 反而是冷静向驻守西线的高级将领指出姜维不久肯定再出兵的五条理由:
蜀兵虽退,终有乘胜之势;吾兵终有弱败之实,共必出一也。蜀兵皆是孔明教演精锐之兵,队伍容易调遣,兼人马整齐,将士雄烈;吾将不时更换,军又训练不熟,甲仗未完,所事不备,其必出二也。蜀人多以舡行;吾军皆在旱地,劳逸不同,其必出三也。狄道、陇西、祁山、南安四处皆是守战之地,不知蜀人来攻何处,或声乐击西,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蜀兵一处而来,以一分敌四分,其必出四也。若蜀兵自南安、陇西,而可取羌胡之谷为食。若出祁山,熟麦千顷为之悬饵,蜀人以此图之,其必出五也。姜维乃孔明弟子,有谋者也,必然又出矣。(卷之二十三 邓艾段谷破姜维)
先分析了己方不足后再分析对敌有利的因素, 包括战力上、行军上、防御上和补给上, 结果这姜维反驳固守者的言论只在文字用语中不同, 意思完全不谋而合:
彼有洮西一败,挫尽锐气;吾兵虽迫,不曾损伤,今若进兵,一可胜也。吾兵船载而进,不致劳困;彼兵皆从旱地来迎,二可胜也。吾兵久经训练之众,彼皆乌合之徒,不曾有法度,三可胜也。彼军须各守备,军力分开;吾兵一处而去,彼安能救之?四可胜也。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五可胜也。不就此时伐魏,更待何时耶?(卷之二十三 邓艾段谷破姜维)
观察入微并料到对方后着, 攻敌致敌无法反击
姜维前一次所败是轻敌成份居多, 但很快他就从邓艾于祁山所立的九寨, “势如长蛇,首尾相顾”看出其真正本领, 并慨叹其“所为,不在吾师之下也”, 也知道“夏侯霸之言,信不诬矣”, 因此这里已不复有轻视这个劲敌的可能性, 所言他自己也在第三次犯中原时自言:“吾平生不服天下之人,累中此人(邓艾)之计,誓必报恨以雪前耻也!”(见卷之二十三 姜维长城战邓艾)
姜维此次出兵因被邓艾祁山九寨所阻, 结果令人虚张他的旗号, 每日令百余骑出哨, 一回换一番衣甲旗号, 按青、黄、赤、白、黑五方旗帜相换以示兵多, 他自己却领大军偷出董亭袭南安。如果只是普通军师或许只是在狐疑何解蜀兵连日不来搦战, 就算料到或许姜维暗中攻打其它地方, 但未必能猜中到底攻击何地。而且自己也不是有十足把握把主力从要地抽调去寻找敌军纵影。但姜维偏偏遇上一个太强的对手:
艾凭高望毕,慌入帐与陈泰曰:“姜维不在此间,必取董亭袭南安去了。出寨哨马只是这几匹,更换衣甲,往来哨探骤跃,其马皆困乏,主将必无能者。将军可引一军攻之,必然取胜。若打破寨栅,便引兵袭董事之路,先断姜维之后。蜀兵之势必崩矣。吾当先引一军,去救南安。有一条路径取武城山,若先占此山头,姜绍必取上邽。上邽有一谷,名曰段谷,地狭山险,正好埋伏。彼来争武城山时,吾先伏两军于段谷,破维必矣。”泰曰:“吾守陇西二三十年,未尝如此明察地理。公之所言,真神算也!公可速去,吾自攻此处寨栅。”(卷之二十三 邓艾段谷破姜维)
眼力敏锐至看出哨兵骤跃导致马力困乏就不止猜到他们不过是更換不同颜色的衣甲, 最重要的是其主帅无能, 因此姜维断不在祁山! 更厉害的是已料到姜维攻打的地方就是从董亭攻南安, 到了这一步, 普通的将领就已是停留在引军援救南安或从背后追击姜维军, 但这样做一般来说己军伤亡也较大。能打奇袭或施水火计之类才能已少胜多及降低己方伤亡率, 但姜维军早已走了多时恐怕不能抢在他前头打埋伏了, 那么, 就是要自己制造设伏点迫其无法不走至你的埋伏圈。说来简单但实际执行上就非困难了, 原因名将可从守陇西多年的陈泰的自叹看出条件, 也就是需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才能赶敌自投, 由武城山至上邽再到段谷, 恐怕大家就算拿着地图来沉思对策也没有邓艾这么的明察, 也证明了当初夏侯霸言其对地理的熟悉, 所言非虚。
夏侯霸在进军南安的路上也提醒姜维, 邓艾或已有防备, 但姜维还是对敌估计不足, 以为魏人只会防备蜀军累出之地祁山, 结果被屯于武城山的邓艾军所阻, 攻不进又无法立寨, 被迫改攻上邽, 结果在段谷被大破, 此役战果也很可观, 姜维军被三路夹攻大败“弃甲抛戈,丢旗撇鼓,各逃性命者,不可胜数”、祁山大寨被陈泰攻破导致鲍素阵亡、张嶷援救被包围的姜维, 在断后时被魏军乱箭射死。蜀军伤亡重令姜维也效法诸亮自贬为后将军。
姜维有无这样的看准时机呢? 有, 当然有, 姜维初登场不但识破其计, 演义更替他安排了一幕直接攻诸葛亮于不备的好戏, 这也是智谋近妖的孔明少数吃亏战绩之一。
维曰:“赵云败去,孔明必自来也。某料孔明必疑我军在城中,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某引一军伏于城东,如彼兵到则截之;太守与梁虔、尹赏各引一军,城外伏之;梁绪率百姓在城上守御。”于是姜维分拨已定……孔明传令曰:“凡攻城池,以初到之日,激励三军,鼓噪直上;若侯日久,急难破矣。汝等诸将,当激励三军,不可失此机会。”于是大军径到城下。因见城上旗帜整齐,不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天,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孔明曰:“兵不在多,似此人之调遣。真将才也。”遂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嗟叹不己,折了一阵(卷之十九 孔明智伏姜维)
首先分析赵云败退后诸葛亮必定亲来, 他谨慎疑魏军屯于城内, 所以可以大胆以百姓充守兵, 他自己在城东守候伏击时机, 马遵等人在城外和应。诸葛亮军来到城下是传令激励三军下攻城的, 孔明军纪严明, 对周遭环境是有防备的, 但不过最后还是姜维守至半夜被突袭, 时机看得非常准。要知道, 孔明经常来个反劫营, 不久后曹真就这样被打败一次, 但姜维还是成功了。
邓艾于段谷是一环扣一环迫姜维自己走进设伏点, 尽管姜维没有这样的精采战例, 不过他也有一剑封喉的狠招。趁司马昭欲对付邓艾, 借卫瓘收邓艾以正反情, 就算计策不成也可以迫邓艾杀卫瓘, 不论成败也必能削弱魏军实力, 就算有无人识破也没关系:
却说姜维与钟会曰:“可先令监军卫瓘收艾。艾若杀瓘,反情实矣。将军却起兵讨之,此正道也。”会大喜,遂令卫瓘引数十人,入成都收邓艾。瓘手下人止之曰:“此是钟司徒令邓征西杀将军,以正反情耳。切不可行。”瓘曰:“吾自有计。”遂发檄文二三十道……比及鸡鸣,得见檄文者,皆拜于卫瓘马下。此时邓艾在府中未起。瓘引数十人突入,大呼曰:“奉诏收艾父子!”艾大惊,滚下床来。瓘缚于车上。(卷之二十四 姜维一计害三贤)
小结: 第一次姜维或因轻敌而败(但这根本不是借口), 算上陈泰和邓艾英雄所见略同其洮西胜后不据栎阳东争关陇却攻险城狄道, 姜维三次交手中全败。
智谋上双方有让敌自乱、诈退围歼、战略分析天下大势、疑兵计、分析敌我双方利弊、观察入微并料到对方后着、攻敌致敌无法反击姜维趁司马昭讨伐诸葛诞之时再次出兵, 攻击地点与傅佥所见一样, 取骆谷度沈岭, 烧魏军粮草屯驻地长城。与战洮西前一样事前准确分析形势; 邓艾增援镇守长城的司马望后, 先迫姜维退却, 邓艾在探明地势后曰:“我等且不可战,只宜固守。待关中兵至时,蜀兵粮草皆尽,三面攻之,无不胜也。今遣长子邓忠相助守城。”及差人于司马昭处求救。姜维后来下战书予邓艾, 邓艾假装答应后诸多理由不出, 姜维此时也看出邓艾的如意算盘。不过后来传来司马昭杀诸葛诞的消息迫姜维退兵, 魏军一众欲追击, 但邓艾也同时识破姜维必有后着而不出兵, 后来哨兵也证实了骆谷道狭窄处地满柴草准备烧追击的魏军。能看破自己也要先懂计策, 这又再次引证邓艾是懂得诈退设伏。
这战邓艾和姜维各自识破对方所想, 谁也没吃谁的亏。
邓艾的地理与姜维的诈降
书中多次的重复邓艾深明地理, 连他死后的赞诗也曰: 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不过我没见过邓艾像诸葛或司马那样的晓天文)得意作恐怕就算居然料到姜维会出兵祁山并预先在他的设寨地点挖了地道, 姜维是何等精明的人物? 但还是事前不知蜀军驻寨地的地脉下面已是中空导致蜀兵初期被杀得洮散, 唯独后来姜维临危不定传令妄动者斩来隐定局面, 并再令以弓弩射击敌军, 魏军十余次冲击皆被射回后不由令邓艾叹曰:“兵不致乱,难以退之。”
所以姜维事后还是自言“吾不明地脉之故也”。
此时邓艾在祁山寨中整点陇右之兵,忽流星马到,报说蜀兵见下三寨于谷口。艾听知,遂登高看了,回寨升帐,大喜曰:“不出吾之所料也!”原来邓艾先度了地脉,故留蜀兵下寨之地。地中自祁山寨直至蜀寨,早挖了地道,待蜀兵至时,于中取事。此时姜维至谷口,分作三寨,地道正在左寨之中,此乃王含、蒋斌之寨。右寨是蒋舒、傅佥屯扎。初到之日,方才安排鹿角寨栅,四门未立。魏寨中邓艾唤子邓忠,同师纂各引一军为左右冲击;却唤副将郑伦引五百掘子军,于当夜二更,径从地道直至左营,于帐后地下拥出。王含、蒋斌立营未了,恐魏兵劫寨,不敢解甲而寝。但闻中军大乱,急绰兵器上的马时,寨外邓忠引兵杀到。内外夹攻,王、蒋二将奋死抵不住,弃寨而走。(卷之二十三 姜维祁山战邓艾)
至于姜维, 他运用得最精采的毕竟就是诈降计。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受阻于郝昭镇守的陈仓城和被王双杀败一阵, 这时姜维就献计以打破被动局面:
孔明见折二将,张嶷又被打伤,即唤姜维曰:“陈仓道口这条路不可行之,别求何策?”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霍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却统大军去袭祁山,某却如此如此用计,可捉曹真也。” ……真唤费耀商议曰:“今姜维暗献密书,令吾如此如此。”耀曰:“请葛亮多谋,姜维计广,善能用人,恐其中有诈。”(卷之二十 诸葛亮二山祁山)
此诈计虽好, 不过连费耀也瞒不过, 只怕也骗不了邓艾, 何况他也确实知道诈降计骗不了姜维, 有姜维般的洞察力。王瓘已有必死之心, 司马懿也多次因手下欲战而被迫出击, 所以是邓艾无法阻止其报国立功之心只好让他实行。(顺道又郁闷一下, 老罗又犯人物喜怒失常的毛病, 邓艾明知此计瞒不过姜维还喜什么? 毛本改得对, 笑曰还差不多, 有嘉许但不同意的意思)
艾视之,乃参军王瓘也。艾展开计策观讫,大喜曰:“此计虽妙,只恐瞒不过姜维。”瓘曰:“愿舍—命以报司马公之恩。”艾曰:“汝心志若坚,必然成功。”……霸谏曰:“都督何故准信王瓘之言也?我在魏虽不深知备细,未闻王瓘是王经之侄。其中多诈,特请察焉。”维大笑曰:“王瓘我非不识也。我已知其诈,故分其兵势,将计就计而行。”霸曰:“公试言之。”维曰:“司马昭奸雄过干曹操,既杀王经,夷其三族,安肯存亲侄于关外领兵也?故知其诈矣。今仲权国舅之见,与我暗合。”此时姜维不出斜谷,却令人于路暗伏,以防王瓘奸细。不旬日,果然伏军捉得王瓘回报邓艾下书人来见。(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弃车大战)
不过就算邓艾也运用诈降计, 他也未必能取得如姜维般的战绩, 只因他连和他不相伯仲的钟会也成功骗过, 当然, 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性格, 邓艾可没钟会那样的野心:
会曰:“伯约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国家全军在吾,今日至此,犹为速也。”会甚奇之,下座相拜。待为上宾。会顾左右曰:“据伯约之才,真乃中州之名士,公休、太初等皆不可及也。”维说会曰:“闻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甘心事之。如邓士载,决以死战,安肯降耶?”会遂折箭为誓,与维结为兄弟,情爱甚密,此时钟会中了姜维之计,不受维印,仍令照旧领兵。(卷之二十四 邓艾钟会大争功)
尽管司马昭一早预料就算钟会反也必定不成功, 只因姜维已有一死报国之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以就算想不到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一样会照样实行其复国大计。
(邵)悌曰:“今主公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愚料会志大心高,若专独权,恐有不然。何不使人同领其职?”昭大笑曰:“吾岂不知耶?”悌曰:“主公既知,何使其独权无疑也?”……蜀灭之后,降者无非蜀人也。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盖心胆已破之故也。若蜀一破,民心恐惧,不敢再反;将士各有思归,谁肯顺彼也?若有异心,自取灭族。此言,则吾与汝知之,切不可泄漏耳。”(卷之二十三 姜维避祸屯田计)及(卷之二十四 钟会邓艾取汉中)
从计行声东击西或围魏求赵
邓艾在料到蜀军营地后暗中挖下地道得以再胜姜维一次, 可能就这样骄傲自满起来, 其后居然犯下一个严重的失误, 那就是扬短击长与得到孔明真传的姜维斗八阵, 幸得与崔州平和石广元谈论过八阵的司马望解围救出邓艾, 邓艾终于第一次败给姜维了。
维曰:“虽然不差,汝敢与吾八阵相围吗?”艾曰:“有何不敢。”于是,两军各依队伍而进。艾在中军调遣。初时两军冲突,变法不曾错动,只见两军左右躲闪。忽然姜维到中间把旗一招,遂变成“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核心,四面八方喊声大震。艾不知其阵,心下大惊,但见周围皆是蜀兵,浙渐逼近。艾引众将冲突不出,只听的外面众叫曰:“邓艾早降!勿得延迟!”艾仰天长叹曰:“我一时自逞其能,不想中姜维之计矣!”(卷之二十三 姜维祁山战邓艾)
输急了, 结果从司马望的计策, 也就是明斗阵暗偷袭, 玩声东击西一招, 但又被姜维识破, 再败一仗。
艾拜谢曰:“我虽学得阵法,实不知此变也。公既知此法,复夺祁山寨栅,如何?”望曰:“我之所学,瞒不过姜维。此人武艺精熟,深得武侯兵法。来日我于阵上与他斗阵法,你却引一军暗袭祁山之后。两下混战,可夺旧寨也。”于是使人下战书,搦姜继来日斗阵法……维大笑曰:“汝赚吾在此布阵,却教邓艾袭吾山后,是否?”望大惊,却欲进兵混战,被维以鞭稍一指,两翼兵先出,杀的那魏兵弃盔抛甲、撇戟丢戈,大败而散,各逃性命。(卷之二十三 姜维祁山战邓艾)
兵败后邓艾和司马望最终商量出散布谣言令黄皓奏请刘禅诏还姜维以退敌, 前文让敌自乱一项已分析过, 不再重复。
不过, 姜维一样有过从部下计谋但反被将计就计的时候, 所以若说邓艾应失分的话姜维也一样是:
霸曰:“若等羌胡兵到,麹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然尽来麹山攻打,又断粮道,雍州之城定然空虚。将军可引兵径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郭淮、陈泰必回救之,此围自解矣,乃困魏救汉之法也,魏兵两头不能救应,则雍州可得耳。”维喜曰:“此计最善!”……(陈泰)乃与郭淮曰:“蜀兵大队在后,不来救者,为羌胡之兵来迟也。若羌胡兵齐备到来,必径取雍州也。今李歆若告急于姜维,维料吾大兵皆在麹山,必抄牛头山袭吾之后也。将军可引一军,去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吾分兵一半,径出牛头山击之。彼若知粮道已断,必然自走矣。”(卷之二十二 姜维大战牛头山)
围魏救赵其实本质上也是让敌模错方向而达到己方的目的, 但姜维日后终于运用成功了, 当然, 对手诸葛绪比起陈泰和郭淮来说得差远。
维进退无路,长叹曰:“天丧我也!”副将宁随曰:“魏兵虽断阴平桥头,雍州必然兵少。将军若从孔函谷径取雍州,诸葛绪必撤阴平之兵以救雍州,将军却引兵回过桥头,飞奔剑门关守之,则汉中可复矣。” 维从之,即发兵入孔函谷,诈取雍州。细作报知诸葛绪,绪大惊曰:“雍州是吾合守之地,倘有疏失,朝廷必然问罪。”急撒大兵从南路去救雍州,只留些小兵守桥头。姜维入北道,约行三十里里,料魏兵已起行,乃勒回兵,后队作前锋,径到桥头,果然魏兵大队已去,只有些小兵把桥,被维一阵杀散,尽烧其寨栅。诸葛绪听知桥头火起,复引兵回时,姜维已过了半日,因此不敢追之。(卷之二十四 姜维大战剑门关)
小结: 能料到姜维这一智谋水平的智将会在哪里驻寨并预先挖地道, 邓艾地理水平之强太可怕了。其后算上邓艾同意行司马望之计的话, 姜维扳回两仗, 但交手总成绩还是二比四落后。邓艾和司马望退走蜀军不算是邓艾在计谋较劲中胜姜维一仗。小心谨慎下还是百密一疏
司马昭弑曹髦后姜维趁机再北伐, 不过先评评这回的题目, 罗本中的弃车是指放弃粮车以装载茅草与硫黄焰硝等引火之物火烧邓艾军, 一早已卸装走粮米; 毛本变成弃粮, 主动用粮米烧邓艾吗? 真是……
邓艾在祁山寨中练人马, 探子回报蜀军杀来后聚诸将商议, 前文也说了王瓘献诈降计称自己是王经之侄, 邓艾自己也料到式许骗不过姜维, 但因其誓死之心而让他一试。
姜维识破后诈作对来降的王瓘推心置腹让他押运粮车, 再截获书信, 把王瓘中的“约于某处,何日可令人来迎接。”一句改成“八月十五日,望邓将军自率大兵,于斜谷外墵山谷中接应粮草车辆;可先与姜维恋住交锋,免生意外。”邓艾也如书中所讲的去做, 到了该晚:
至八月十五日,邓艾引五万精兵径望墵山谷中来,远远使人凭高眺探,只见无数粮车接连不断,从山凹中而出。艾勒马望之,果然皆是魏军。艾手下副将言曰:“天己昏暮,可速接出谷口。”艾曰:“前面山势掩映,倘有伏兵,急难退步,只可在此等候。”正言间,忽两骑马骤至,报曰:“王将军因将粮草过界,背后人马赶来,望早救应。”艾不知是计,急催兵前进。时值初更,只听的山后喊动。东方月上,皎如白日,艾不顾车仗,只道王瓘在山后厮杀,径奔过山后时,忽报树林后有一彪军摆开。艾大惊,只见傅佥纵马大叫曰:“邓艾匹夫!已中吾主将之计,何不早早下马受死!”(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弃车大战)
他也已很小心怕有伏兵, 怎料姜维令人扮作魏军细作, 邓艾来到时催促他快点自投罗网, 最后迫得邓艾撇了坐马混进步越岭逃脱。胜邓艾后姜维“维令得胜之兵接王瓘粮车”以夺回粮米这蜀军命脉, 不过不只抢不到, 更料不到王瓘果真视死如归, 不打算由北面退兵反而有种的从栈道攻向汉中罢了。
瓘叱左右放火烧车,于是尽烧粮草车辆,火光突起,烈焰烧空。瓘大叫曰:“事已急矣!汝等三军可宜死战!”乃提兵望西杀出,一应车辆尽皆烧着。背后姜维三路追赶。维只道王瓘舍命撞回魏国,不想杀回汉中旧路而去。瓘因兵少,只恐追兵赶上,遂将栈道并各关隘尽皆烧毁。姜维不追魏兵者,恐汉中有失,遂提兵连夜投小路来追杀王瓘。(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弃车大战)
做成的恶果就是需要后方再运送物资并重修栈道, 不能再乘胜追击, 这就是姜维的不小心, 但还是有谨慎的时候, 可从认真的查探与蜀有杀父之仇的夏侯霸是否真心来降一事中看出:
霸大败而走,折兵太半;寻思无计,遂投汉中来降后主。有人报与姜维,维心不信,令人体访得实,方教入城。拜见已毕,霸哭告前事。维曰:“昔日微子去周,成万古之名。汝若匡扶汉室,有何不可?”遂设宴相待。(卷之二十二 姜维大战牛头山)
(识破)一反己(敌)军常态出奇不意 和 以地理知识占险攻敌之不备
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 姜维重修好栈道并得到大小车辆与船只运来的补给物资, 一切器物皆齐全下, 再次出击。今次姜维满怀信心, 可能是最近连胜回邓艾后重拾信心, 而且今次还打算打破蜀军长期以来攻有粮米备的城市, 一反传统达至攻敌不备, 何况以前他也有这样的先例计果司马昭于铁笼山:
霸曰:“来日出战,再诈败而走,却用埋伏之计,必然胜矣。”维曰:“昭乃仲达之子,岂不知兵法?若地势掩映,必不肯追。吾见魏兵累次断吾粮道,今却用此计诱之,可斩徐质矣。”……人报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大用木牛流马,搬运粮革,以为久计,只待羌胡策应。昭唤徐质曰:“昔日全胜者,乃断彼粮道也。今蜀兵在铁笼山后运粮,汝今夜引五千精兵断其粮道,蜀兵自退矣。”当日初更,徐质引兵望铁笼山而来,果见百余蜀兵驱驾百余头木牛流马,装载粮草而来。徐质当先拦住,一声喊起,魏兵掩杀过去。蜀兵尽弃粮草而走。质分兵一半,押送粮革回寨,自引一半兵追来。迫不到十里,前面车仗横截去路。质令军士下马,拆开车仗,忽两边火起。质复上马而回,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火光迸起。质等冒烟突火而走。忽一声炮响,两路兵杀出,左乃廖化,右乃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霸将魏兵衣甲马匹,令蜀兵穿了,马就令骑坐,张打魏兵旗号,从小路径奔回魏寨来。魏兵见本部兵回,开门放入,蜀兵就寨中杀起。司马昭大惊,急上马走时,前面廖化杀来。昭不能前进,急退时,姜维引兵从小路杀到。昭四下无路,只待上铁笼山据守。(卷之二十二 姜维计困司马昭)
从与夏侯霸的对答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信息, 那就是诈败设伏这一招对一般略通兵法的将领就没用, 因地势关系他们未必还会继续追击, 所以就把目标锁定有勇无谋的徐质。自以为夺下蜀军粮草立下一功之时怎料自己早已身陷包围圈内, 被姜维一枪刺毙后蜀军马上将魏兵衣甲马匹穿上, 打着魏军旗号回到司马昭寨去, 魏军不知情况下开门被蜀军杀过措手不及, 四方八面包围下迫司马昭自投险地铁笼山。
本来扮敌军劫寨一计可以又是姜维另一个亮点, 怎料其后马上被郭淮和陈泰用回此计击破他, 掌握度还不够高, 得分后又失回分?
却说郭淮听知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欲提兵来救。陈泰曰:“姜维会合羌胡兵,欲先取南安。今羌胡兵已到,将军若撤兵去救,羌胡兵必乘虚袭其后也。可先令人诈降羌胡,于中取事。先退了此兵,方可去救司马将军也。”郭淮从之……陈泰从后面杀来,郭淮从左边杀来,羌胡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无数,生者尽降。饿何烧戈自刎而死。郭淮、陈泰引兵径杀入羌胡寨中。迷当大王急出帐上马时,被魏军擒之,来见郭淮。淮慌下马,亲去其缚,用好言抚慰曰:“朝廷知汝忠义,欲并力灭寇,今何故助蜀人耶?”迷当惭愧伏罪。淮令迷当招安羌胡兵回,重加赏赐,死者葬埋。淮说迷当曰:“公若肯为前部去解铁笼山之围,退了蜀兵,吾奏准天子,自有厚赠。”迷当从之,遂引羌胡兵在前,魏兵在后,径奔铁笼山来。时值三更,先令人报知姜维。维大喜,教请入相见。 却说魏兵多半杂在羌胡部内,行到蜀寨前,维令大兵皆在寨外屯住。迷当引百余人到中军帐前,维、霸二人出迎。魏将不等迷当开言,就从背后杀将起来。(卷之二十二 姜维计困司马昭)
陈泰首先劝郭淮先用诈降计击破姜维的外援羌兵后再解司马昭之围, 郭淮同意后陈泰引羌将俄何烧弋自投陷坑里, 灭掉这部羌军后乘胜再擒羌王迷当。郭淮选择的不是杀了迷当而是说之以理、动之以利, 把敌人羌军变成己方的盟军, 更混杂在其中。选择的时机更要命, 三更天正黑、人还半醒状态下突然由盟军变成敌军下, 结果蜀兵被杀得四纷五落各自逃生, 连主帅姜维也手无器械, 走急了连箭也丢落, 最后只馀下空弓一副。铁笼山之战先胜后败。
铁笼山之战虽然被郭淮和陈泰击败, 不过利用敌方的惯性思维下一反常态可收奇效却是一个不变的事实, 所以连识兵的司马昭也差点命丧铁笼山, 也怪不得姜维临行前满怀信心的说“此番不胜真可羞耳”, 他也没说错, 若魏军主帅是司马望的话阳之战姜维可再胜一仗, 可惜的是他的对手是邓艾, 他今番被将计就计后还折了夏侯霸导致蜀军军心中动摇, “真可羞耳”。
司马望曰:“姜维多计,莫非虚取洮阳而实取祁山乎?”邓艾曰:“今姜维实出洮阳也。”望曰:“公何以知之?”艾曰:“向者姜维累出吾有粮之地;今洮阳无粮,维必料吾只守祁山、不守洮阳,故径取洮阳。如得此城,屯粮积草,结连羌胡,以图久计耳。”望曰:“若此,如之奈何?”艾曰:“可尽撤此处之兵,分为两路,去救洮阳。离洮阳二十五里有侯河小城,乃洮阳咽喉之路。公引一军伏于洮阳,偃旗息鼓,大开四门,如此如此行之。我却引一军伏侯河,必捉姜维、夏候霸也。”……维曰:“五七番出师,皆取有粮之地、利战之所,魏人探揣知吾意矣。吾料洮阳空城,魏人不作准备,今却一鼓而取,乃攻其无备也。若得洮阳,深沟高垒,先运汉中粮草尽屯于内,然后外结羌胡,水陆转运,以为久计。此番不胜,真可羞耳!”霸曰:“此妙论也,我当为前部,公为后应。”……霸未信,自纵马于城南视之,只见城后老小无数,皆望西北而逃。霸大喜曰:“此空城耳!”遂当先杀入。方到瓮城边,忽然一声炮响,城上鼓角齐鸣,旌旗遍竖,拽起吊桥。霸大惊曰:“误中计矣!”慌欲退时,城上矢石如雨。可怜夏侯霸同五百军,皆死于城下,身上乱箭如柴。……随后姜维引接应兵到,杀退司马望,就傍城下寨。是夜二更,邓艾自侯河城内暗引一军潜地杀入蜀寨。蜀兵大乱,维禁止不住。城上锣鼓喧天,司马望引军杀出。两下夹攻,蜀兵大败而走。维左冲右突,死战得脱,退二十余里,收聚败兵,下寨已毕。蜀军听知夏侯霸阵亡,心中摇动。(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洮阳大战)
姜维攻下洮阳后打算屯积粮草并连结羌胡以图久计, 但邓艾在解司马望之疑时就一早看破姜维的如意算盘, 而且还来个将计就计: 分两路军队, 司马望领一路赶回洮阳并反用空城计, 暗兵设伏射杀进城的蜀军。但这路暗军其实又只是明兵, 真正的奇兵却是看准时机的邓艾, 二更时份由咽喉之地侯河小城出击“潜地杀入蜀寨”的另一路魏军。姜维今仗连输两阵, 一是自以为能骗过所有魏军包括邓艾, 结果被攻其不备的却是他本人; 二是傍城下寨被城外的邓艾军劫寨成功。
这里要顺道一提中反空城计的夏侯霸, 尽管他不信魏军早已弃城, 但司马望指挥下四门无驻兵, 只有逃命的百姓在逃, 查探后还是找不到破绽下的他不由得不满心欢喜, 就这样一马当先的冲进瓮城。(瓮城, 又称作月城或曲池, 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并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 多呈半圆形, 只有少数呈方形或矩形。作用就是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 守军便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怎料一到瓮城边, 吊桥就被拽起, 就这样留下五百多头[箭猪]。
姜维当然也有试过料敌之去向并抢先占有险地达到奇兵的效果, 运用此计时对手正是不服孔明遗命的蜀名将魏延, 而且在保密方面也有思量过, 以“讨贼”名义让寻常百姓不致大惊小怪导致漏风声:
回报曰:“烧栈道者乃是魏延。”仪大惊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后必反,今果然如此!今断其归路,如之奈何?”费袆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诬我等造反,故烧绝栈道也。我等亦当表奏天子,陈魏延之反情,然后图之。”姜维曰:“此间有一小径,名槎山,虽然崎岖险峻,可以抄出栈道之后。”众皆从之,一面写表飞奏去讫,一面将人马望槎山小道进发。凡遇乡民,佯言“讨贼”。……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兵屯于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久计;不忆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在南谷之后。仪恐汉中有失,却教先锋何平引三千兵,依孔明所遗密计而行。(卷之二十一 武侯遗计斩魏延)
互相看破对方企图
洮阳兵败后姜维欲退不能先以“胜负乃兵家之常事”安抚一下众人情绪, 接着下达言退者斩的军令来统一整体思想。张翼进言祁山空虚可以先在这里拖住邓艾而他他自己取祁山大寨, 接着便可直指长安令邓艾不能走。姜维同意后连日与邓艾交锋数十余合, 不分胜负, 后蜀军更搦战三天邓艾按兵不动, 最终邓艾终于想通蜀军战败还不退的原因了, 那就是分兵偷袭祁山, 结果他率精兵三千火速救援驻守祁山大寨的师纂。
张翼进言曰:“魏兵皆在此处,祁山必然空虚。将军整兵与邓艾交锋,攻打洮阳、侯河。某引一军取祁山,取了祁山九寨,便驱兵向长安,使邓艾不能走。”维从之……两阵对圆,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回本阵,收兵退去。次日,姜维又引兵搦战,邓艾按兵不出。连搦三日,姜维令军辱骂。邓艾在侯河城内寻思曰:“蜀人被吾大杀了一阵,全然不退,连日反来搦战,必分兵去袭祁山寨也。守寨将师纂兵少智寡,必然败矣。吾当亲往救之。”(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洮阳大战)
二更时份邓艾军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准备夜战, 蜀军诸将纷纷欲战但姜维冷静的止住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待邓艾走后姜维就判断出邓艾夜战是虚救祁山是实, 于是也命傅佥守寨自己同样引三千援救张翼。
是夜二更,姜维正在寨中设计,忽听的寨外喊声震地,鼓角喧天,人报邓艾引三千精兵夜战。诸将欲出,维止之曰:“勿得妄动。”且说邓艾引兵至蜀寨前哨探了一遍,乘势去救祁山,邓忠入城。此时姜维唤诸将曰:“邓艾虚作夜战之势,必然去救祁山寨矣。”乃唤傅佥分付曰:“汝守此寨,勿轻与敌。”于是姜维亦引三千兵来助张翼。翼正到祁山攻打,守寨将师纂兵少,支持不住。看看待破,忽然邓艾兵至,冲杀了一阵,蜀兵大败,把张翼隔在山那边,绝了归路。正慌忙之间,忽听的喊声大震,鼓角齐鸣,只见魏兵纷纷倒退。左右报曰:“大将军姜伯约杀到!”翼大喜,驱兵相应,两下夹攻。邓艾折了一阵,急退上祁山寨不出。姜维令蜀兵四下攻围。(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洮阳大战)
正当姜维围攻祁山大寨之时, 黄皓欲用他的亲信阎宇代替姜维, 结果向刘禅谗言令其一日三诏宣其班师。前文已述, 姜维用回邓艾故计疑兵计下退兵, 邓艾摸不清其目的也就按兵不动。
这里就用毛评本的点评总结一下: 洮阳之出,维以为非艾之所料,而艾则知其料我之不料也;祁山之救,维知为艾之所料,而艾则不知其料我之能料也。至于后主之召回,不独维不料之,艾亦不料之矣。智者之智,常出于智者之意外;愚者之愚,亦出于智者之意外。读书至此,能不为之慨然!
不过邓艾根本没有像姜维事前那样估计对方猜不到自己的意图, 邓艾只是想增援祁山寨, 力保不失就已经达到目的; 姜维事前亦没有想用两面夹击的意图, 只因根本无法和张翼联络。奴果说邓艾中两面夹击的话, 那张翼自己首先就中了, 其后姜维自己也是被邓文这样夹击。
小结: 接应王瓘时被假扮细作的蜀军骗进伏击点也一同算上的话, 纳王瓘用诈降计的祁山一战邓艾连输两仗, 双方四比四打平。但洮阳大战姜维又败回两阵兼折了夏侯霸, 其后互相看破对方所图, 不过姜维无奈退军时用疑兵计退军又胜一场。
智谋上双方有诈降计、从计行声东击西或围魏求赵、小心谨慎(但姜维不谨慎的时候也很多)、一反常态攻敌不备、以地理知识占险攻敌之不备。姜维也同时有扮敌劫寨一计, 但其后马上被人以同样招式所破, 地理知识方面以邓艾较强; 运用诈降计上姜维则较邓艾优胜。姜维九犯中原后斩黄皓不成只好纳郤正之议到沓中避祸, 邓艾令细作相了姜维在沓中路下的四十余营的地形, 画成图本并写成一表奏知曹奂。荀勗借机言刘禅溺于酒色惟用黄皓专政, 大臣皆有惑乱之意, 兼且姜维在沓中屯田, 可以大举伐蜀, 以邓文这世之良才配合钟会作副将, 大事无不成矣。就这样, 一支由征西将军邓艾统率关外陇右十余万加上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关中二三十万精兵的伐蜀大军, 准备发动灭蜀战役。
评价伐蜀之战前姜维的战略部署
姜维被迫到沓中避难, 临行前他调整了蜀汉的防御部署, 也就是把防线收缩至汉(今陕西勉县东)、乐(今陕西城固东)二城, 分別在南郑东西两旁, 为汉中的桥头堡。汉寿在梓潼郡境内, 其西是剑阁。关隘众说纷纭, 一般意见就是阳安关口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
维遂还汉中,聚诸将曰:“吾累出师因粮不足,未能成功。今吾提兵八万,往沓中种麦,以为屯田,后图进取。因汝等久战劳苦,把关生受,不如敛兵聚谷,退守汉中二城。魏兵千里运粮,经涉山岭,自然疲乏,疲乏必自退矣。吾却引兵自后击之,无有不胜。”遂命胡济屯汉寿城,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蒋舒、傅佥同守关隘。维分拨已毕,自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以为久计。(卷之二十三 姜维避禍屯田计)
到底姜维这样的部署是对还是错呢? 罗本经常引用史家之言评论人和事, 就像上文列出引用《三国志 魏书卷二十八》那样评价邓艾和钟会, 其实蜀如诸葛亮和吴如吕蒙一样试过, 连《后汉书》也引用过, 见荀彧一例。即使是一件事好像曹操放关公归刘, 就算当中对比正史, 加插了很多小插曲比如诛文丑、回避牌、程昱说关羽三罪以致众怒等等, 整体上无损曹操放关羽而体現出霸王的气度, 所以也引用了裴松之对曹操评论。回归正传,姜维这次的部署与正史无异, 中间的枝节不影响整体发展, 所以也可以借鉴一下历代学者和史家对其退保汉、乐二城的评论:
姜维自弃险要以开狡焉启疆之心,书此为亡蜀张本。《资治通鉴》卷77高贵乡公甘露三年 胡三省注
(姜维)外户不守而却屯以引敌且欲俟其退而出搏之,真开门揖盗之见。刘友益以为维之失计,汉所以亡,良然。《三国志集解 姜维传》注引《通鉴辑览》
蜀之门户,汉中而已。汉中之险在汉,魏则阳平而已。武侯之用蜀也,固阳平之围守,而分二城,以严前后之防。其守也,使之不可窥而后;其攻也,使之不能御,此敌所以畏之如虎也。今姜维之退屯汉寿也,撤汉中之备,而为行险侥幸之计。则根本先扰矣!异时钟会长驱而入,汉中曾无一人之守,而敌已欣然得志。初不必邓艾之出江油,而蜀已不支,不待知者而后能见,呜呼!姜维亡蜀也殆哉!《蜀鉴》卷三 李子文论
姜维退保汉、乐二城,故钟会如履无人之墟。《山堂考索 前集》卷58《地理门》“江淮襄阳巴蜀”条
他们的评论恐怕主要建基于王平拒曹爽十万的那次了, 虽然演义无提及, 不过王平却的确守险就迫退魏军, 纵邓艾和钟会不是曹爽, 但军事水平姜维也远高于王平, 而且看看钟会在攻汉乐二城前对已放弃大军屯驻的南郑关也差点被领五百兵出击的守将卢逊所杀, 假如重重关卡置重兵的话钟会肯定不可能如入无人之境, 由魏蜀边境度过几百里攻下汉中, 那么钟会的粮草供应恐怕不能与姜维在剑阁对峙这么久, 邓艾也成了正的绝地危师, 蜀亡虽是大形势但也未必会是公元263年的事。所以这次不但未见姜维之智反见其短。
先说钟会大军,迤逦望汉中进发。前军先锋许仪,要立头功,先望西而入。前至南郑道口,有一关,名曰南郑关,过即汉中矣……关前有一木桥,桥下是大涧。当日听知魏兵齐来抢关,逊急令军士装起武侯所遗连弩:其弩一张发十矢。比及预备方了,许仪兵齐来抢关。忽然梆子响处,矢石如雨。仪急退时,早射倒数十骑。魏兵大败……径来视之,果然弩箭一齐射下。会拨马便回,关上卢逊引五百军杀将下来。会拍马过桥,桥上土塌,陷住马蹄,争些儿掀下马来。马挣不起,会步行跑下桥时,卢逊赶上一枪刺来,被魏兵中荀恺回身一箭,射卢逊落马。钟会大呼曰:“乘势抢关。”此时蜀兵五百人在关前,因此关上不敢放箭,被钟会杀散,夺了山关。(卷之二十四 钟会邓艾取汉中)
艾遂遣雍州刺史诸葛绪,引兵一万五千,乃先断姜维归路;次遣天水太守王颀,引兵一万五千,从左攻沓中;陇西太守牵弘,引兵一万五千,从右攻沓中;又遣金城太守杨欣,引兵一万五千,前于甘松,邀姜维于后。艾自引兵三万,往来接应……遂催兵追之。又赶到十里,鼓声大震,一枝兵截住去路,旗上大书“征西将军邓艾”六字。两军混战,蜀兵人困马乏,强与力生军交战,威风已挫。维抖擞精神,与艾战十余合,不分胜负。后面锣鼓又鸣,维急退时,后军报说:“甘松诸寨,尽被金城太守杨欣烧毁,却引兵杀来。”维令副将虚立旗号,与邓艾相拒……比及回到半路,蜀兵被邓艾杀败,大兵尽回,将姜维困住……维首尾不能相顾,遂收兵要夺汉中。远哨马报说:“雍州史诸葛绪,已断了归路。”维乃据山险下寨。魏兵屯于阴平桥头。维进退无路,长叹曰:“天丧我也!”(卷之二十四 钟会邓艾取汉中 和 姜维大战剑门阁)
按司马昭事前的伐蜀战略部署, 都督关外陇上的征西将军邓艾为牵制姜维的总指挥, 统领陇右各郡太守和雍州刺史, 务必把姜维困死于沓中使其无法救援汉中这魏伐蜀的必经之路; 都督关中的镇西将军钟会领兵二三十万从骆谷三路空虚之地袭汉中。因此邓艾此战的目的, 把姜维军全灭固然是百二分; 在沓中与姜维对峙至蜀亡也是一百分; 拖至钟会军攻破汉中也是八十分; 让姜维突围回汉中坚守导致最终无功就是不合格。
邓艾先后以王颀和牵弘交战, 他自己随后的生力军再拖住姜维, 杨欣再烧甘松大寨迫其后退, 姜维不得不退的情况下蜀军就被数面夹击大败。不过真正最后的杀着是攻阴平桥头断其归路的诸葛绪, 姜维就因此概叹“天丧我也!”。幸好如前文所述, 从副将宁随计, 诈攻诸葛绪的雍州反围魏救赵下攻破守兵大部被撒的桥头。邓艾在将领安排上有没有错呢? 他自己一定要在主战场上拖住姜维军, 无法抽身; 王颀、牵招和杨欣又是否一定智谋上远胜中计的诸葛绪呢? 不清楚, 演义怱怱而过的小角色, 因此, 若此战邓艾有已死的陈泰或未被诏拜作卫将军的司马望把守最后一关, 他们未必中计让姜维成功逃脱。反过来说, 邓艾手中的烂牌就这么多, 已经是最大程度上发挥迟他们的作用了。
维引兵望洮水而走。张翼、夏候霸左右两军,掠边杀魏兵之后。维将近水,大呼将士曰:“事急矣!诸将何不效力!”众将一齐杀回,魏兵大败。翼、霸二人从后杀来,把魏兵围在垓心。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杀死无数牙将。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太半,逼入洮水者无数,斩首万级,垒尸数里。(卷之二十二 姜维洮西败魏兵)
姜维也有用过此计的时候, 就是邓艾增援前用韩信故智背水列再加上数面夹击, 在洮西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不过背水列阵要看对手, 陈余、王经之流固然可胜, 但只要是名将级的水平比方黄忠和赵云, 激励不了士气反而变成投水自杀, 演义中的汉中之战时徐晃就是这样的反例子。所以兵书要活用, 还要看对手(知己知彼), 否则战场上就变成赵括、马谡之流。
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日韩信用兵,背水为阵,此按孙子兵法‘至之死地而后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陈余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忠与云曰:“今徐晃恃勇而来,且休与敌;待日暮锐气挫动,你我分兵两路击之可也。”云曰:“然。”各引一军据住寨栅。徐晃引军从辰时搦战,直至申时,蜀兵不动。晃尽教弓弩手向前,望蜀营射之。忽一人报与黄忠、赵云曰:“徐晃令弓弩乱射者,军必退也,可乘时击之。”又一人报曰:“曹兵后队果然退动。”蜀营鼓声大震,黄忠引兵左出,赵云引兵右出。两下夹攻,只一阵,徐晃大败,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卷之十五 赵子龙汉水大战)及(卷之十五 刘玄德智取汉中)
偷渡阴平袭成都
姜维撤退途中会合张翼、廖化等人, 商议后放弃地狭路多的白水关, 把防线退至天下险关之一的剑阁。诸葛绪未得军令私自攻打被杀败, 钟会在众人所谏下把邓艾管辖的败将押回洛阳由司马昭判刑。但不知邓艾是否听到钟会所讲的“便是邓艾有罪,亦多斩之”一句, 大怒曰:“吾与汝官品一般,吾尚久征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这里已埋下了他们不和的伏线。
在儿子一句国事为重的相劝下邓艾带数十骑来钟会营中共同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钟会询问邓艾一行随同人员有多少, 演义的注译云“会自此疑艾”。钟会令帐上帐下数百人列阵相迎, 邓艾见他们各不妄动甚有威仪, 心中不安便用言语挑问钟会如何取剑阁, 钟会反问下邓艾终说出取阴平小路一案, 钟会言不由哀的扮作欣赏并祝贺他马到功成二士争功到这时已基本成型了。
艾答曰:“以愚意,可引一军从阴平取小路,出汉中德阳亭,却袭剑阁。阁西一百里用奇兵冲之,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往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长驱大进,全功必获矣。”会大喜曰:“既将军如此高明,可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二人设席相别。会入帐与诸将曰:“多人只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众皆闻言,遂问其故。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安能进兵也?若蜀将但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队,此辈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能破乎?”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却说邓艾暗度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近闻武侯在日,曾拔一千兵守此险隘,后主废之。”艾深感不已,乃与众人曰:“我等有来路而无归路矣!(卷之二十四 凿山岭邓艾袭川)
钟会第一个论点就是小看了邓艾的行军能力或他这方面不及征战多年的将领, 阴平小路虽险但不是无法通过的, 路, 本来就是人走出来。至于第二点, 不错, 若主帅是诸葛亮的话邓艾就功亏一篑, 但阴平小路之寨久已废弃。邓艾成功后也不再理会钟会, 自己直接取成都立下比取汉中更大的功劳了。
钟会所虑也不无可取, 但姜维心思慎密方面就再一次露出死穴, 恩师临死前除传其兵法和连弩外, 就是千叮万嘱其要提防阴平小路; 退守剑阁时董厥也询问用不用在其它地方布防, 两次提醒下, 姜维自己还是在蜀汉生死存亡之战中犯下大错!
好比友谊赛中胜负场赛差不多, 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世界杯决赛败阵!
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要仔细。虽然险峻,久必有失。”……维曰:“公勿忧虑。若有维在,必不容魏来吞蜀也。且守剑阁,养成锐气,并力一战,敌人可退矣。”厥曰:“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彼一袭,成都瓦解矣。”维曰:“成都山危峻险,非易取之地,不必忧耳。” (卷之二十一 孔明秋风五丈原)及(卷之二十四 凿山岭邓艾袭川)
邓艾攻下江油城后向太守马邈索取地图后, 马上看出绵竹关是一处不得不抢的要地, 星夜派邓忠和师纂出击, 但被诸葛瞻父子击败。其后邓艾纳丘本计用招降信欲瓦解他们的意志, 不成后如前文所述, 诈败设伏, 诸葛瞻父子的确是战场上的初哥, 就这样中伏。败阵后向东吴求援, 但却然认为久守绵竹关非良策, 出击后居然又是中同一计身亡。此后邓艾一行无阻, 直抵成都迫刘禅投降。此后自封益州刺史和诸太守予随行军将, 以及上表灭吴计划书, 前面已述。
此时姜维还与钟会对峙剑阁, 收到后主投降的消息后蜀军人人悲痛, 姜维只好兵行险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钟会实行诈降计先保存兵权, 其后不停调起与邓艾的矛盾, 并鼓励钟会趁司马昭有疑邓艾之心时对其诬告、裁赋以达到先断魏军一臂。在司马昭令贾充率大军入川, 欲一同把钟会收拾之际, 姜维力陈益州据地为王的优势令钟会有反叛之心。借钟会之手杀光忠魏的将领后姜维下一步可能就是与钟会一同合作保守益州, 成功迫退后再把他干掉, 让后主复位。可惜天意, 或许称姜维无法做到绝对保密, “诈称魏已死的郭太后有遗诏讨伐司马昭迫魏诸将伙同, 不合作的全坑杀”这样的机密计划最终还是泄密, 居然被一个胡烈手下故人毋丘建偷走并告旧主, 父亲的他再让毋丘建告知予儿子胡渊, 最终与卫瓘合谋领魏军杀掉姜维和钟会二人平乱。
后主投降献蜀川,天亡安得计谋全?邓艾遭刑钟会丧,姜维一计害三贤。
小结: 姜维中数面夹击计下若无副将宁随计, 差点被困死沓中。决定蜀生死存亡之战中, 姜维不但忘记孔明遗言, 更满以为魏军无法从其它小路越过剑阁偷袭成都; 相反邓艾就靠此一举偷袭得手建奇功。若把邓艾迫至阶下囚也算的话总成绩邓艾胜八比六。
邓艾攻入成都后不久被收监; 姜维的计谋根本是外泄失败告终, 复不了国只害二士(邓艾字士载和钟会字士季)也非他本意。
总结: 姜邓二人的交手记录如下:
邓艾看出姜维洮西胜后不争关陇反攻险城狄道是其不智、邓艾以疑兵计退走姜维军、凭放哨马马力不济看出主帅无能从而料到姜维袭南安, 多重设计下迫姜维自投危地段谷遭伏、长城之战中姜维看出邓艾欲坚守至关中兵前来增援、一早料到姜维下次出祁山, 并在预期下寨地点挖下地道以便下次偷袭之用、一时呈能和深得孔明之授的姜维斗八阵、从司马望计诈作与姜维再斗阵, 实际暗袭刚失去的祁山九寨, 但被姜维识破、明知姜维定能识破王瓘的诈降计, 但在其以死报国之决心下还是让他实行、邓艾进兵时因地势为危地一时却步, 但被姜维排出的假魏军细作催促下自投罗网、邓艾看穿姜维料魏军必定以为蜀军只攻有粮之城而不救洮阳, 结果让司马望行反空城计设伏挫败蜀先锋、姜维下寨后被埋伏在侯河小城的邓艾看准时机袭营得手、邓艾料到姜维军攻兵力空虚的祁山, 姜维亦看出邓艾领军自救、鼓角喧天下姜维以疑兵计在邓艾眼底下退军、邓艾多重调兵并以新力军拖着姜维, 以便让奇兵袭下姜维本营和退回汉中的阴平小桥、姜维在恩师诸亮死前遗言和董厥再次提醒下还是不防阴平, 结果被邓艾成功渡阴平小路袭下成都。
整体战绩来说双方基本持平且以邓艾略占优, 而且在蜀生死存亡的一役中姜维在两人提醒下还是不防, 被邓艾得手, 这仗胜得最重要, 价值比先前的胜仗重要得多。
两人相互懂得的计略效果, 包括识破敌军企图将计就计、看准时机偷袭敌军、让敌自乱、诈降计、诈败设伏、利用地理知识行军抄袭敌军、一反己军的思维模式让敌中计(/看破敌军一反自己的思维模式所设的计)、数面夹击、疑兵计、攻敌至其无法自救、声东击西或围魏救赵、战略上分析己方形势。
姜维连钟会也中其诈降计, 这方面远胜邓艾; 邓艾连姜维的下寨地点也能估计并先挖下地道, 地理方面姜维也比不过邓艾。姜维也成功运用过韩信故智背水列阵, 不过此计只能对庸手使用, 邓艾大部分时间对战姜维, 助讨毋丘俭时他只是众多参战将领之一; 绵竹战诸葛瞻父子时已用诈败设伏计乱箭射杀之, 对邓艾这级数的名将来说他很大机会是听过这故事, 只是没表现过他到底会不会; 姜维行过扮敌军奇袭, 但很快被人以同一招击破; 邓艾也让司马望行反空城计。
不过姜维不慎的时候亦同样比邓艾多, 包括明知诈降的王瓘管粮车, 先胜邓艾后不但抢不回己方物资, 还料不到他会反攻汉中导致栈道被烧被迫减慢北伐进度、坑杀魏将之谋走漏消息令自己死于诸魏将之手、不防阴平更是当中最大的败笔。战略上同样有不智的地方, 包括邓艾分析其不争关陇反攻险城狄道、以及放弃诸地退守汉、乐二城, 犹如开门揖盗。邓艾只有累胜姜维下一时呈能和姜维斗八阵的一次。
自防方面两人半斤八两, 姜维杀不了黄皓自己避难沓中; 邓艾不知如何教司马昭放心下最终客死异乡。
姜维出场时间比邓艾早很多, 整体来说运用计谋方面略胜邓艾, 但不慎不智的情况也同样的比邓艾多, 如果采用成功运用一次加一分和失算扣一分的话, 点数上邓艾还是微胜姜维。
!!H时H!!H!!
|_`纞兒离開`_|纞兒没有兲使保护·分手以后的心碎 我是恶魔`我伤害了好多人``希望你们以后会快乐
主题帖子积分
正九品上儒林郎, 积分 1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9 积分
正九品上儒林郎, 积分 1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9 积分
三国演义的确写的很不错,难怪有人把他当教材读
了解历史帝国
联系历史帝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难思良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