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评价综合评价

如何评价《水浒传》里的吴用?
如何评价《水浒传》里的吴用?
沉迷学习不可自拔
很多人说《教父》是男人圣经,黑社会宝典,待人接物行事处事都有。这评价并没有过高,《教父》确实秒杀中国绝大多数小说。但仅就对黑社会的理解与刻画而言,跟水浒传西游记比还是嫩了点。从吴用是否能当梁山老大也可以窥一窥水浒传的深度。当了老大就得承担老大的责任,比如你自己开公司,赚了你就大赚一笔,赔了你就可能要倾家荡产,裤子也得当出去。而当个小弟拿薪水,比较旱涝保收,公司赔了大不了换个单位。事实上,招安时朝廷也只是商量着要杀宋江卢俊义两个老大,别的小弟不杀。所以有人会想当老大,有的会想当小弟。拉一伙人称霸一个菜市场,你也是老大;给李嘉诚、王健林当智囊出谋划策也是小弟。但前者这样的老大能给后者这样的小弟提次鞋也会高兴好几天。所以当不当老大跟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吴用也不具备当老大的素养。首先,吴用缺乏当优秀老大的冲天霸气。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说过,优秀的君主要有狮子和狐狸的双重性格。没有狮子那种霸气冲天的狠恶就干不好好君主,是因为对外你没有霸气,别人觉得你懦弱,会更容易侵蚀你团体的利益。对内,你不够霸气老好人一个,他们肯定不会很听你的话,对你交代的任务偷懒抹滑,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想干尽量少的活拿尽量多的钱。而有了这种霸气冲天的狠恶,工作就好开展很多。比如,很多人都觉得呼延灼、关胜等名将一被俘,宋江一解缚一下拜,立刻就因为宋江“义气过人”投降了,太假。实际上只要看看秦明就知道,宋江好声好气让他投降他不投降,于是全家被弄死,还被宋朝定为反贼。关胜你现在不投降,就想想秦明的下场,我宋良辰有一百种方法弄的你生不如死,你信不信。因为宋江的那种冲天霸气的狠恶,谁敢不信?人不狠站不稳是有道理的。吴用也够狠够恶,像为了逼朱仝上山让李逵杀死三岁的小衙内,逼卢俊义上山弄的他家破人亡,说是丧尽天良毫不为过。但他缺少的是那种施行狠恶时候的狮子般的冲天霸气。李逵砍死小衙内后,朱仝找他们算账吴用说“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分付如此。”后来朱仝见见到宋江时,宋江又说“前者杀了小衙内,不干李逵之事,却是吴学究因请兄长不肯上山,一时定的计策。”很多人分析他们谁说了谎,认为宋吴二人把责任推来推去。其实,两人都没有说谎。首先,一个领导有威信说话好使,是因为属下都相信听他的肯定有好处,不听他的肯定有坏处。宋江要是当着这么多的人的面说这随时都能被戳穿的谎会损害自己的威信,纯属脑子被驴踢了。同时吴用也没说谎。事实应该是,吴用出了坏主意,然后经宋江拍板同意。但吴用不敢承认,所以只给朱仝说宋江是决定人。相比之下,秦明武力不输于朱仝,地位高于朱仝,性子又是霹雳火,不像朱仝这样的忠厚长着,被害了全家之后怒说“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宋江却当面就说“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就是老子干的,你敢咋地吧,何等的霸气。梁山上都是啥样的人?有关胜这样的名将,有李应这样的土豪,有鲁智深这样倒拔垂杨柳的莽汉子,有有仇必报不惜犯险杀官员全家的武松,有称霸一方的穆弘,有性烈如火的索超,有江上杀人越货的张横,有眼高于顶的花荣,有皇族后裔柴进,有精细狠毒过人的石秀。没有谁是吃素的。就是让你管理办公室里几个吃素的,这个嫌他比他加班长了,那个嫌他比他奖励少了,你能很容易震住吗?比如孙立,武艺高强足可以进天罡,杀起同门来眼都不眨足够狠毒,又有赫赫战功。但为了惩治他这种连同门都杀的行为,同时打压登州系,就是把孙立排到了地煞第三。千万不要说义气为重,排名不重要。因为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团体来说排名都是极重要的。任何新闻报道常委排名都不能乱,几个当官的、黑道大哥一起喝场酒座位都是有讲究的。你要不信的话,下次开会时把一把手二把手的座位排错,看看会有啥惊喜。一个办公室里的老实人好好干了,你该给他的待遇没给,他也得找你闹。何况孙立这样杀人不眨眼的“提神”。没有宋江这样冲天的霸气,孙立气势汹汹地来找吴用,就凭几个坏主意,加老好人的似得劝说,能震的住?石秀劫法场救了卢俊义之后,被抓到梁中书面前,大骂:“我听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你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做三截。”吓得梁中书沉吟半晌,终于不敢杀他们。因为他知道宋江的霸气,杀了他手下的人,后果必然很严重。而吴用缺少那种冲天霸气,要当了老大,既不能震住一伙骄兵悍将,又不能让降将爽快投降壮大梁山,还不能让别人不敢随意侵犯梁山。其次,吴用缺少当老大的那种赌徒性子。今天当高官,明天可能进了监狱;今天是独霸一方的黑老大,明天可能被砍死;今天是一市首富,明天可能赔的倾家荡产;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并且能混成实权高官、黑老大,首富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所以说无论你多智勇双全,背景深不可测,在命运面前都是弱小无力的。有时混到高层就是一场赌局,押错了宝,无论你多大能力,无论你爹是谁都救不了你。当老大的收益大,风险更大。只从书里看,梁山第一届老大王伦被自己人火拼死;第二届晁盖被别人射死;第三届宋江被毒死,死亡率百分百。再拓展点看,和梁山一样强大的强盗首领方腊被凌迟,民团老大祝朝奉先被割脑袋灭满门,曾长者被灭满门。而朱武放弃了少华山老大,先让史进后被梁山收购,图个清静无为,保全了性命。鲁智深上梁山放弃了三山老大,得个圆寂。乱世中当老大风险尤其高。吴用拉拢三阮抢生辰纲的时候,也是说跟晁盖去干,而不说跟我吴用去抢,包你一辈子吃香喝辣。他是很谨慎的,这种事让晁盖挑头。太祖评价叶太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历史上,诸葛亮能力足够,但辅佐刘备,而不自己拉拢一帮人甩开膀子干革命。吴用这样的威力弱化版的诸葛武侯,都多少有着谨慎的性格。而刘备则充满赌徒性子。一路从失败走向失败,徐州被吕布夺了之后来到许昌,曹操给他的评价是“天下英雄,使君与操”。凭他的名气、能力与曹操对他的赏识,如果肯跟曹操干,混个排名前五的常委决不成问题,自己单干那是凶多吉少。即使我们知道后来的历史,看到刘备兵败当阳,以及入川的很多时候都是命悬一线也觉得惊心动魄。但刘备即使在荆州被打的丢妻弃子后,仍敢赌,最后赌成了汉昭烈帝。刘裕、宇文邕、李世民、铁木真莫不如此。当然,失败的就更多了。宋江就是个充满赌徒精神的人,从他在清风山收服燕顺、王英、郑天寿就可以看出来。宋江被清风山的喽啰抓住之后,绑在柱子上冻了几个时辰,等三大王醒了之后剥他的心肝做醒酒汤。一直等马到上要开剥的时候,宋江才说了声“可惜宋江死在这里。”被燕顺听到原来这位就是著名的江湖大哥宋江啊,立马放了,下拜。如果宋江一开始就说“快去报告你们大王,我就是宋江。”肯定也会被放了,并被待为上宾。但这样只能跟他们结成泛泛之交。哪有制造场误会——被他们抓住冻个半死差点杀了,让他们欠自己个大人情结的关系深?所以,宋江非要等到马上要动手了再说。但这样风险很大——如果动手的时候,大王不在旁边,小喽啰又不当回事,宋江只能乖乖作人杂汤了;又如果小喽啰开剥之前先在后面一棍子打晕,省得他乱动麻烦,宋江也没啥咒念。但宋江就是敢赌——要么死,要么收几个铁杆小弟。同样,如果秦明真想不开,一狼牙棒打过来,宋江除了拿脑袋跟狼牙棒比硬,也没啥招。在黄山门,宋江刚“挺身过去,跪在地下”,欧鹏等一排箭射来,宋江也只能当刺猬。所以说,为啥晁盖的势力比不过宋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江的小弟很多都是用命赌出来的。另外劫法场后,宋江立刻号召攻打江州、无为军也是一场豪赌。先不说劳师远征是否一定能打过,只说那些好汉们一定愿意跟宋江去打吗?如果宋江说了一顿,多数人都不同意去打,那尴尬场面会让他很没面子,降低威信。在场的分为三系人——晁盖为首的梁山旧部,李俊为首的江州系,宋江嫡系。处于晁盖的角度他会愿意打吗?首先不说不一定能打过,就算是成功了,也只会增加宋江神话般的威信——刚从法场上出来,就带领百十号人把钱粮茂盛的江州的知府打的不敢出门。让自己以后跟宋江争权的斗争中处于被动,任何一个一把手都不愿意二把手功劳能力远超过他。出于李俊、穆弘等人的角度考虑,一个能庇护盐枭,一个是镇上说一不二的一霸,名望、豪宅、香车、美女样样多的是,打了江州就只能上梁山了。让他们放弃这样的生活,去到一个湖心岛上跟着几千口强盗受军事管制操刀砍人去?逗什么乐。如果晁盖李俊提前通通气,或有默契的话,两派一起否决,那宋江的提议只能泡汤。但他们并没有时间交流,李俊看到晁盖这样的梁山大哥肯不远千里来救宋江,会觉得宋江深不可测;晁盖看到宋江以一个囚徒身份来到江州,就能让李俊等地头蛇“冒死”救他,也不敢断然否认宋江的提议。宋江就赌晁盖、李俊都不敢赌对方会不支持宋江。因为你自己不想打,别人都说想打,你也只能跟着干,传出去还会落下不义气、胆小的江湖名声。结果宋江赌赢了,威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一举把江州系拉入梁山极大地增强了梁山实力。若以吴用谨慎的性子,恐怕他提议都不敢提议。吴用从来就没做过轻身涉险的事。有人可能说,吴用不是化妆了去造访卢俊义吗,要不认出来不也很危险吗?这样认为只能说太没社会经验,梁山没事还打俩州城借粮呢,石秀救了卢俊义,砍死几十个人后,梁中书都不敢杀他,现在人家没招惹你,你没事把人家二当家抓了,你这不是嫌自己命长吗吴用去会卢俊义就如入无人之境。吴用缺乏赌徒精神,注定了无法让自己领导的团队力量迅速壮大。梁山被招安的时候,朝廷只杀宋江、卢俊义两个老大,其余小弟被分散开,有的小弟还能升官。注意,并没有要拿吴用开刀,但吴用认为”北讨南征,建立功勋。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虽然是花荣说的,但也代表吴用想法。他这样认为倒没有什么错误,下一步朝廷继续开刀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他了,到时候不仅死的惨,而且会安排个丢人的罪名。当然了,也可能没事。但以吴用谨慎的性子,做了保本的选择——自杀只是身死,却不会名裂。因为你肯自杀,大家都省事,面子上也都过的去,就不会再去败坏你名声挫骨扬灰了。就像当年希特勒要杀隆美尔,告诉他如果肯自杀,就会得到体面的国葬,家人也不会受牵连。他要不肯呢,对隆美尔来说肯定会被安上叛国徳奸等罪名宰了,手下元帅被宰希特勒面子也不好看啊。所以以吴用缺乏赌徒精神的性子,当了老大肯定不能让梁山迅速发展壮大,也不能让自己在跟别人的争权夺利斗争中占上风。更重要的是,吴用缺乏作老大的担当。有小弟愿意跟你混,你才是老大。怎么样小弟才愿意跟你混呢?因为你长得帅,因为你武功盖世,因为你人品好,因为你人格魅力大,因为你够狠,因为你会忽悠,因为你会用毒药控制人,因为你有王者气质,因为你有主角光环?非也非也。那都是三流小说、鸡汤告诉你的骗死你不偿命的东西。要想你走到哪里,人都愿意把你当王,只需具备并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就是《道德经》说的,让跟随你的人“求以得,有罪以免。”只要人犯点法条子要抓,得罪谁要被砍死,你给摆平;想要房子你给解决,想泡马子,你说句话就有一堆让他挑,想要地位,你拍拍他肩膀,别人都敬他三分。你就是当面骂他娘,当牲口使,让他去刀尖舔血,也有一堆人抢着去。要是他犯了啥事,找你摆不平;想要点啥你解决不了;你觉得你是龙傲天他就愿意当你小弟,他一定会用怜悯傻子的目光注视你。吴用带李逵去请卢俊义的时候,李逵惹了点事——把店小二打的吐血。吴用赔偿之后“自去埋怨李逵”,后来还说”你这厮苦死要来,一路上呕死我也!今日入城,不是耍处,你休送了我的性命!”一点也没有你李逵跟着我,犯点啥事我吴用自会给你摆平的气度。当然,吴用对任何人都没发现有这种气度。对比之下,看看李逵遇到宋江时做的那两件事——把渔霸张顺打了一顿,无故把卖唱的少女打晕了。很多人觉得这都是无所谓的事,但仔细想想,这事大极了。张顺不仅是渔霸,而且从他说要金色鲤鱼,就“一霎时却凑拢十数尾金色鲤鱼来”可以看出来,他还是个极有威望的渔霸。你把称霸几个菜市场,没他发话就没人敢卖菜的黑老大打了,会是啥后果?一个靠卖唱糊口的少女啥都没做,就被一个壮汉差点打死了。搁现在会不会爆红网络?李逵就会被千夫所指,名声坏透了,走到哪都有人背后指指点点。这恶果不比打个黑老大差。但宋江都轻轻松松给他摆平了,并且一句抱怨李逵的话都没有。还有后来打死殷天赐,随意杀死朱贵推荐的韩伯龙,李逵天生就是不惹事会死星人,正因为如此虽然他能打,能杀,狠极,也混的肉都吃不起,住的地方都没有。但跟了宋江,大碗酒大块肉随意,地位也从不入流的混混变成人都敬着——这就是”求以得”;想犯啥事随意,自有大哥我给你摆平——这就是”有罪以免”。所以杀人中的战斗机李逵,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宋江——“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都不怕。”有人觉得李逵对宋江死心塌地是因为宋江“孝义”,那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不比宋江还孝义。还有人说是因为宋江会洗脑。没人是傻子,没点真金白银,或者别人相信跟着你干就会有真金白银,谁愿意给你卖命。同样还有李俊,能成为江州系老大,有童威童猛两个死心塌地的小弟,也是因为他能也会给他们提供犯私盐的庇护。李忠、周通的桃花山投托二龙山,也是因为呼延灼来攻打,希望鲁智深、武松能保护他们。鲁智深也有很强的当老大的欲望,以他卓绝的武力跟唯我独尊的霸气,确实能压服一些人,当个几百人的老大没问题。但规模再大点就不好使了。就像现实中单靠能打,称霸一两条街可以,想称霸一个镇的规模,只靠能打能杀就绝不可能了。鲁智深并没有像宋江那样有那么强的大哥担当,他的习惯是武力压服,所以白虎山、桃花山一直跟二龙山不怎么往来。有了事——青州慕容知府抓了孔宾,也给摆不平,所以三山最终投托梁山。吴用就更没有大哥担当的习惯了,从头到尾就没见他给哪个小弟摆平事。所以,吴用只适合当一个出谋划策的二当家、三当家,而决不适合当个独当一面的大当家。至于吴用为啥倒向宋江,那就很简单了——你在一个县级企业里当二把手,现在你跟另一个人合作,你们的企业就能跟马云、王健林平起平坐,而你就是里面的参谋长三把,谁能拒绝了这样的诱惑?宋江没上梁山前,梁山只是个七八百人的强盗窝,能跟济州府相安无事就心满意足了。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更确切地说是宋吴合作之后,强盗事业开始一日千里地蒸蒸日上。打祝家庄,打高唐,打青州,北京大名府都敢打,最后几万人把朝廷来围剿的兵都打败了几次,按张顺的话说就是“纵横天下,谁不惧我?!”为啥晁盖当老大跟宋江当老大差别这么大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晁盖只具有狮子的性格,宋江具有凶残霸气的狮子跟奸诈狡猾的狐狸的双重性格,而吴用只具有狐狸的性格。宋江收小弟的手腕极其多样,可以像对秦明一样歹毒至极,也可以像对李逵一样甜蜜至极。为啥收武松的时候,不像收薛勇的时候耍心机,邀武松一起上清风寨,武松不答应,宋江不像对秦明一样对他呢?要知道秦明仅仅是不跟大哥交朋友,武松可是跟大哥交朋友了,大哥让你跟着你不跟着,严重多了。因为武松的性子是恩怨必报,宋江要像对秦明一样对他,就等着血洗宋家庄吧,武松也比薛勇精明,耍了手段早晚能看出来,会讨厌宋江的。收武松只需要也只能真心对他好,所以宋江在武松面前一直当一个苦口婆心的老大哥。宋江像个狡黠的狐狸,一下就能嗅出收这个小弟用哪个法子最合适。而晁盖只能摆摆狮子的架子,心机手腕要欠缺的多。连个被俘市级的黄安都收服不了。还因为爱好不同。黑客帝国中先知给尼奥说“有权力的人最想要什么?更大的权力。”宋江是个权欲极盛的人,到哪个地方有机会就收拢几个小弟,这对他来说本身就是种乐趣。有这种乐趣,手段也自然会逐渐上去。而晁盖则要相形见绌太多,除了一开始的生辰纲集团,以及接收的王伦班底外,基本就没主动收过谁。鲁智深也喜欢拉拢小弟,但主要靠武力硬压,所以数量质量都不咋地,还不如晁盖。所以宋江有最强大的班底,能架空晁盖,几次过招就打服鲁智深不是偶然。而吴用根本就没这爱好。在拉拢小弟方面,宋江是满分,晁盖是及格,鲁智深是30分,吴用是零蛋,另外李俊是80分。吴用倒向宋江也不是上来就眉来眼去情投意合的,一开始吴用也是帮着晁盖抵抗宋江的。但吴用逐渐看到宋江能把江州系弄上梁山,路上又收了黄山门,极大地壮大了梁山的势力,又有杨林、石秀等因宋江的名声来投的。宋江又及时邀请“天机星”共同研读天书,其实就是拉拢吴用共掌机密,以后让吴用当总参谋长。后来在二人的合作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提升了威望与功劳,壮大了势力。你跟一个人合作投资,投一次大赚一次,想不跟他越来越亲近也难。女怕嫁错郎,男怕站错行。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学历,不是能力,也不是爹是谁,而是站队。吴用作为一以谋略见长的人才,几次选行站队都很有水平,不论是撺掇晁盖起家,还是上了梁山果断火拼王伦,还是这次投靠宋江,都让自己收益翻翻。晁盖也觉察出了这窘境,所以想用战功来挽回,结果实力不逮,指挥不力,送了性命。综合看吴用,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如果没有他战争中出谋划策,施毒计拉入上山,梁山绝不可能这么壮大。有人说过读书人什么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忍不让他当官。有点道理,所以古代有科举,现在有公务员考试,保证给大量的读书人一个上升的渠道,免得成为社会不稳定分子。吴用没爬上去,又有一肚子坏点子,非常怀才不遇,成为了最坚定的造反者之一。现在不少人说,智取生辰纲其实很愚。有道理,因为想破案时根本没啥难度,何局长的弟弟何清一个举报就把案子破了。对于晁盖来说亏是吃大了,原来拥有大片庄园悠哉悠哉地过小日子,又是村干部,又有威名,这下子只能上梁山刀尖舔血去了。如果能一直当个老大也没问题啊,关键是以晁盖的能力手腕,占据梁山这个好地方,要么被火拼要么被架空。晁盖威风八面的日子也就维持了从火拼到宋江上山一段时间,最后窝窝囊囊地死于非命。但在吴用的角度看,不打劫生辰纲只能作个穷的一文不名的教书匠。打劫了生辰纲,官府如果像去年一样不愿意查就可以发笔横财,如果查就上梁山做出一番事业,稳赚不赔。刘唐给晁盖报信并提出建议之后,晁盖看着刘唐这刚被二十多个人吊打了还吹自己能打一两千人的二百五样,心里实在没个底,只夸了夸刘唐牛吹起牛来真不是盖的“壮哉,且再计较”之后,就把刘唐晾起来了。等吴用赞同后,晁盖才下决心。晁盖给了雷横十两银子救了刘唐之后,刘唐觉得这下晁盖亏大了,要是能抢回银子晁盖一定很感激他。也不想想,晁盖这村主任正好有理由给县公安局长送钱之后,以后有什么事都会好办,要真伤了局长,村主任一百两银子也摆不平啊。于是刘唐雷横打了起来,吴用把他们拉住,晁盖来了气的大骂刘唐“畜生不得无礼!”吴用给晁盖说:不是保正自来,几乎做出一场大事。这个令甥端的非凡,是好武艺。小生在篱笆里看了,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架隔遮拦。若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生慌忙出来间隔了。这话说的很有水平,先说快伤了雷横性命吓吓晁盖,让晁盖觉得幸亏吴用来了,欠他一个大人情。要说刘唐快送命,晁盖才懒得管。又吹的刘唐武艺神乎其神,给足了刘唐面子,一石双鸟。还有很多人认为吴用救宋江时用错图章时差点害死宋江,实在愚不可及。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想想如果成功救了宋江上梁山,那将形成晁盖领导的旧部,跟宋江领导的清风山系斗争的局面。当时宋江并没有露出惊人的扩张能力,跟拉拢吴用的意思,两派又旗鼓相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斗争不休,对梁山对吴用都不是什么好事。而除掉宋江则能让清风山系群龙无首,梁山旧部可以将他们消化进来。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黄孔目让宋江的行刑日期往后推了五天,然后梁山在那天赶到劫法场救了宋江。因此宋江上了梁山,宋吴合作,吴用成了名震天下的三当家,也因此最终吴用自缢而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祸是福,让吴用再选一次,他是愿意一辈子当个穷教书匠,还是愿意成为名震天下的军师然后身死,谁能说清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沉迷学习不可自拔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网罗匠心之作,乐享品鉴生活。
作者最新文章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真格学网-IT技术综合网站
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
来源: &责任编辑:小易 &时间: 19:27:28
对《水浒传》的评价是什么?问:要100字答:《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北宋宋江农民起义为题材,怒斥了昏暗的政治官场,高度地评价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全书贯穿着“水可载舟,亦可负舟”的先启,把宋江等108位好汉的精神一一给予美化,把忠义的含义上升到另一个境界,从而来告诫封建统...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问:毛主席对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这一观点是否赞同。如果是,为什麽鲍鹏...答:日,毛泽东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员芦荻谈了对《水浒传》的一些看法。芦荻向毛泽东请教了关于几部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毛泽东先讲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几部书,然后谈到了《水浒传》。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做了记录并整理出来:“...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图2)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图4)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图6)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图8)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图10)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图12)本网有用户碰到这样的问题:对《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形象做出评价,具体问题如下:一个人就够了,字不要多。顺便再说一个诸葛亮和刘备的成语和典故金圣叹对水浒的点评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对《水浒》的态度,总的来说是矛盾的。他自幼喜读《水浒》,认为“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但对《水浒》中鼓吹“犯上作乱”的内容,却又明确加以否定。他评点《水。防恶意抓取,请查看原文,,真格学网提供内容。本网根据需求用户需求,为用户寻得以下其他网友提供的解决方法(内容来自百度知道、360问答、sogou问问、知乎等专业问答平台),方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观点,具体如下:下列说法中,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答:水浒。防恶意抓取,请查看原文,,真格学网提供内容。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1:《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答:《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前半部写官逼民反,梁山好汉斗官军;后半部写宋江受招安、打方腊,以悲剧告终。书中人物妍媸毕露,对比鲜明。好汉林。防恶意抓取,请查看原文,,真格学网提供内容。《水浒传》林冲 如何看待《水浒传》中众英雄好汉对女性的态度?答:《水浒传》着力刻画了男性的英雄形象,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仇视,对女性的生命权利漠视,有关的情况何原因解释如下:《水浒传》对女性生命的漠视的现象和深层次原因。防恶意抓取,请查看原文,,真格学网提供内容。  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水浒传》简介答:《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防恶意抓取,请查看原文,,真格学网提供内容。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典故:【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三顾茅庐――(刘备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水浒传的含义问:水浒传的含义?答:《水浒传》在标榜“忠义”的同时,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小说中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而又能“仗义疏财”。在儒...。防恶意抓取,请查看原文,,真格学网提供内容。历代名人对《水浒》评论有哪些?问:恶意灌水的一律举报谁有啊?不少于8条好的加分!~答:张恨水与《水浒传》[/font]古耜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俗小说的巨匠,张恨水与中国古典小说关系密切。这并非单指由一百一十多部长篇作品、近三千万言构成的张恨水的小说世界,同中国古典小说之间存在无法切割的文化血缘,是中国小说传统在新的...《水浒传》对你的影响是什么答:《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前半部写官逼民反,梁山好汉斗官军;后半部写宋江受招安、打方腊,以悲剧告终。书中人物妍媸毕露,对比鲜明。好汉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石秀等个个正气凛然,勇气过人,行侠仗义,抱打不平。为朋友出...金圣叹对水浒的点评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对《水浒》的态度,总的来说是矛盾的。他自幼喜读《水浒》,认为“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但对《水浒》中鼓吹“犯上作乱”的内容,却又明确加以否定。他评点《水浒》的最初动机,就是因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
本文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价水浒传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