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冒险岛重炮手装备旅多少装备

抗战期间国军炮兵除了装备德国的二十三倍十五榴外还有什么重炮装备?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你好,据我了解,在日军轰炸重庆时,国军还小批量装备了德国大名鼎鼎的88mm防空火炮,可惜在主战场没用在反装甲上
八年抗战,国军师级以上将军阵亡两百人,陆军总共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
最早配备国军的步枪是八八式毛瑟枪的改良型—汉阳造,民国二十四年,国军开端大量配备民二四步枪,也即Kar98毛瑟卡宾枪,最先是中央军,随后其他部队采用,到抗战迸发
因为洁水品牌以前代理的就是德国阔盛的进口PPR管道,不过今年7月初德国阔盛和原代理商也就是洁水公司解除了合作关系,现在洁水已经和德国阔盛没有任何关系了。现在洁水
武器装备的自力更生之路  ??记抗战时国人自研和改装的武器   ?研编二式P-40E驱逐机75加仑外挂汽油箱图纸   “中运一号”运输机复制品   向应式半自动
那时候国军没有方面军这种组织,以地域划分若干战区设战区司令部。当时,集团军的编制非常混乱,规模大的,下辖2个步兵军、外加4-5个直属师或防卫区(师或旅级编制)。
飞利浦充电的好、因为我是剃须刀经销商、飞利浦是全国联保的、一般来说…飞利浦的五年之内不会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您可以去当地的维修部维修、只要不换零件、不超过保修
立升水器采用单级中空纤维净水技术,外壳用不锈钢外壳,净化水质非常差,它只能去除颗粒性大分子杂质,而对人体最有害的三氯甲烷、漂泊粉、工业化学污染物与重金属完全去不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1937—1938年)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 蒋中正
参谋总长 何应钦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 蒋中正
参谋总长 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 潜
  作战地区:
因为当前腐败、制度问题严峻,考虑到正确和明确的评价国民党和蒋介石会对后人对某党的会有思想上的影响,特别是现在一代代的年轻人思想觉悟,很多事实也已经隐瞒不了,一些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图片】抗战时地方军战斗意志战力装备排行榜【岷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0,477贴子:
抗战时地方军战斗意志战力装备排行榜收藏
一名日本老兵认为广西民团的战斗力远在英军和国民党中央军之上,其英勇与顽强甚至超过日军。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广西人一样英勇善战,日本根本没有机会侵略中国。说到激情之处,他连连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叫喊:“广西!广西!”
经典作品新视角的3D奇幻悬疑风冒险页游给你带来超一流的摸金体验!
绝不拉稀摆带的“袍哥”精神,造就不屈的川军,血战到底的战例比比皆是。整个抗战八年,无连级以上整编制投降的川军,出兵出粮出民工,四川对抗战功不可没。还有一个需要澄清的是,人称川军是“双枪兵”,一支步枪一支烟枪,很多人误以为是鸦片烟枪,其实那是指西南地区常抽的旱烟,只是烟具比较长,约一米左右。因为四川地区潮湿,人们通过抽旱烟来祛湿。
湘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阀部队在1937年淞沪会战后就不复存在了。湘军抗战是湘人融入进了中央军和其他部队,以各级优秀军官和士兵默默的拼杀在战场 。
粤军与日军打了5次战役,最著名的是十九军抵抗日军与淞沪战场。进行了20次较大的阻击战和牵制作战。毙伤俘日军2.5万人以上。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之战、广州战役和桂南会战。
太原沦陷之后,晋绥军转战晋西,始终战斗在表里山河。人们说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在太行山吕梁山,演奏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最强音,其中一些音符也出自千千万万晋绥军将士。
42万云南将士在一线浴血奋战。滇军60军之装备精良和作战英勇堪称“国之劲旅”,连当时的日本报纸都惊叹:“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滇军虽然作战的人数并不突出,但是,出省抗日的队伍是经过遴选的优秀官兵,也特别进行了装备,因此滇军的抗战成绩不俗。
近80万黔籍军人先后奔赴抗日前线,黔籍将士参加了淞沪、武汉、长沙、滇缅和湘西会战。贵州籍军人与其他西南和南方部队一样,善于山地作战,爆发力不强但很有耐力,作战灵活。
西北军体系有过抗敌英勇的二十九军,也领导爆发了西安事变,事变后蒋介石蓄意削弱西北军,西北军分崩离析,实力较弱的部队纷纷降日叛国,其中西北军将领投降日本的多达46人,为抗战投敌最多的地方军阀。
东北军逃离后,张少帅“馈赠”给日军的清单上写着:“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百万发,迫击炮约6百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约40万磅。”失去大好山河的东北军将士进入关内后,原东北军整编51军,在军长于学忠率领下赴淮河一线英勇阻击日军三个师团,消灭数千日军,乃东北军抗战亮点之一。抗日战争
正版入口第1舰队_页游开服_2017巨作,新服超值返利!
楼主介绍下 八路军
看来看去就咱们甘青宁新西北四省出力最少
岷县的几百人战死在中条山了
要不是东北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帖子主题:抗战时中日炮兵火力差距到底多悬殊!!!,,
共&1183&个阅读者&
军号:6890963 工分:422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抗战时中日炮兵火力差距到底多悬殊!!!,,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8年,战场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在这个问题上寻究或许才是对先辈浴血奋战的最好纪念。——炮兵火力对比,中日两军炮兵火力差距更为悬殊,这令中国军队很难正面抵挡日军攻势。抗战时期国军最好的火炮——德制sFH18/L32式150毫米榴弹炮对比了中日步兵部队的火力差距,中国军队普通部队一个师仅能敌日军一个大队 。但在抗战中,中国军队往往集结了更为巨大的数量优势,为何还是难挡日军的正面进攻呢?这其中主要因素是中日两军的炮兵火力差距更为巨大。中日炮兵的装备差距先看国军炮兵的装备情况。中国军队在抗战爆发之前,从德国购入了一定数量的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炮,这些火炮是具有30年代中后期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兵器,性能优于同期的日本火炮,很多时候也被人作为中国炮兵技术装备并不弱的证据。但这只是一种虚妄的自大而已,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比步兵部队火力差距更为明显,日军在炮兵上的巨大优势使得其在1944年前几乎所有的大规模会战都能取得巨大的火力优势。1935年,国民政府在武昌设立了陆军整理处,其炮兵整理部门将其可管辖范围内原有的火炮和近年进口火炮统一整编为预备炮兵部队,可以用于野战的火炮仅有567门,其中110门过于老旧被裁汰,剩余456门可用;装备战斗部队的包括山炮132门,野炮252门,榴弹炮32门。以下就是1935年国民政府军中央系部队预备炮兵的全部家当:1、炮兵第1旅装备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48门;2、炮兵第2旅装备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48门;3、炮兵第6旅装备德制克虏伯式75毫米野炮(L/29)72门;4、炮兵第8旅装备国产辽十四式77毫米野炮(L/30)72门;5、独立炮兵第4团装备日制三八式75毫米野炮(L/30)36门;6、独立炮兵第6团装备日制三八式75毫米野炮(L/30)36门;7、独立炮兵第8团装备国产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L/12)16门;8、独立炮兵第17团装备国产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L/12)16门;9、独立山炮第1、第2、第3营每营装备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12门;10、独立野炮第四、第五、第六营每营装备德制克虏伯式75毫米野战炮(L/29)12门;在进行对比分析前,我们需对山炮、野炮、榴弹炮的技术分类进行一个简单的认识:1、 野炮野炮,即野战炮,具有较高机动性的中口径加农炮,口径一般为65~80毫米,采用便于战场机动的轻便炮架。野战炮的身管较长,膛压较高,炮口初速高,平射精确性较好。但其炮架仰角较小,采用固定发射药,以较低角度射击为主,难以攻击遮蔽物后的敌军和战壕内的敌军,也不适于复杂地形战斗。野战炮的膛压高,口径小,所以弹丸壁相对较厚,炸药装填量小,爆炸威力弱。野战炮在传统上是采用榴霰弹攻击敌军步兵队列、以及后来出现的散兵线,在一战后因堑壕发展而逐渐式微。美、德、英等工业发达国家在二战已经基本完全淘汰野战炮,但是在苏、日、意等工业不发达国家还是二战的主力炮种。克虏伯75毫米野炮2、 榴弹炮榴弹炮,具有较高火力灵活性的大中口径火炮,用于野战的型号口径一般为105~155毫米。榴弹炮采用具有较高仰角的炮架,可以灵活的调整弹道,身管相对加农炮来说较短,炮口初速低,发射药有多个号数,配合仰角变化可以灵活调整射程。榴弹炮的弹道弯曲,可以在山地有效使用,也便于轰击掩蔽物和战壕内的敌军。榴弹炮的弹丸口径大,弹壁薄,爆炸威力大,如75毫米山地榴弹炮的炸药装填量可以达到75毫米野战炮的3倍。3、山炮山炮,即是小口径榴弹炮,主要用于大中型火炮不便机动的山地战场、以及其它作战地域。中国战场的山炮一般为75毫米口径,身管较短,重量较轻,可以在狭窄的道路上由一两匹马匹牵引,更可以拆卸为几个部件后由马匹驮载。中国军队装备的博斯福75毫米山炮1935年时的国军预备炮兵,野炮大多为老式的日本三八式野战炮和德国克虏伯野战炮,榴弹炮则是日本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和其东北仿制型号。这些野战炮的倍径基本为30倍口径上下,而榴弹炮更是只有12倍口径,都属于一战前的老式火炮,野战炮射程不足8千米,榴弹炮甚至只有5900米射程,同类武器在日军已经全面淘汰。较为现代化的火炮是少量的博福斯山炮,其作为山炮射程反而超过了当时国内绝大部分野战炮,达到9150米,其采用新式炮弹,装药量大爆炸威力出色,但是总数过少只有132门。国军的队属炮兵则以仿制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沪造山炮为主,沪造山炮的德国原型射程不足4000米,国产产品由于弹药质量差以及使用年限过长,因此射程更短,实际使用中射程甚至比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更短。此一项已在上一篇中日步兵火力对比中计入,不应再在炮兵对比中计入。另外,在当时中国军队中,阎锡山的晋绥军也有大约400门75毫米山炮,但晋造山炮在性能上也属于一战水平,而且火炮、炮弹质量更差,晋绥军作战地域也局限于山西及附近地区,所以也不再进入对比。1935年后,从德国购入了48门sFH18/L32式150毫米榴弹炮、40门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其中36门是开战后运入),这一批火炮性能优秀,但是装备规模太少,尤其是弹药国内完全无法自产,只能严格限制使用。战前购入的这些火炮,随着战争进程推进,不断损失,使得中国炮兵不断失血。因此在抗战中前期获得苏联援助的400余门山野榴炮,成为了抗战中期国内炮兵火力的支柱。而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日俄战争中就有相当丰富的重炮兵使用经验,攻击旅顺口要塞的战斗中,大规模使用280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攻克203高地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中也有其重要地位。侵华战争中的日军炮兵,也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其实力虽然对于欧美战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中国战场来说,也是一把可怕的战神之锤。以之前所述的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的态势,日军在关内共有24个步兵师团和5个独立混成旅团,不计入联队所属山炮,共有队属山野榴炮101个大队,编制1212门,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预备炮兵。1938年中国战场中日炮兵中型火炮数量对比。如前文所述,中国预备炮兵拥有88门德国制造的150、105毫米榴弹炮,弹丸威力大,弹道灵活,是中国最好的炮兵武器。但是日军即使在队属炮兵,就已经有多个师团配发了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其性能足以和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抗衡,装备数量更是数倍于中国军队的105毫米榴弹炮。日军预备炮兵,主要是由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组成的野战重炮兵联队、150毫米加农炮、大口径榴弹炮组成的独立重炮兵联队。1938年10月中国战场有四个野战重炮兵旅团,总兵力超过400门重型火炮,野战重炮兵联队主要武器包括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十四年式105毫米加农炮和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四年式榴弹炮装备重量较轻,可以灵活的配属给部队在各种地形使用,虽然射程较短,但是只要不遭遇中国军队数量稀少的德造150毫米榴弹炮也无太大危险性。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11900米也比中国的150毫米德造榴弹炮的13250米较近,但是150毫米德造榴弹炮重量达到7吨级,实际上已经相当于重型加农炮级别,机动性差,同时由于数量少,所以基本只部署在部分要地充当要塞炮使用,在野战中九六式榴弹炮已经足以压制中国军队任何炮兵兵器。而十四年式和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在射程上也足以和德造榴弹炮对抗,更不要说日军还有数量不低的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可以参战。即使在105、150毫米口径这个较小的级别上,日军也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另外日军还拥有大量的240毫米、280毫米、305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重炮,作为攻城炮正好可以对付主要用作要塞炮使用的德造150毫米榴弹炮。1938年中国战场中日炮兵重型火炮数量对比1939年3月日军进犯南昌,仅仅只有2个完整师团参战的情况下,日军投入了4个野战重炮兵联队,下辖72门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16门十四年式105毫米加农炮,合计重炮88门,还配属了独立重炮兵一个大队,150毫米加农炮4门,同时还有山炮44门,野战炮66门,总共集中了202门山炮以上火炮。而当面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兵力,但由于炮兵火力处于绝对劣势,战术又较为呆板,只有被动挨打。日军3月20日发起攻击,7天内就强渡修水,攻击前进上百公里,攻克南昌。中日炮兵的实战差距更大比装备水平差异更大的,是炮兵的技战术水平。日本炮兵虽然在列强中处于垫底水平,但是已经具备了间接瞄准图上作业能力,可以通过前方观察哨观察目标,在地图上找到目标的坐标点,通过无线电将目标位置报告炮兵部队,而炮兵部队不需要直接观察目标直接通过在地图上计算作业,直接射击。而中国炮兵,直到1950年,实际上还是以视野内直瞄射击为主,抗战期间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掌握了日军一样的间接瞄准射击能力。中国军官大部分看不懂地图,更不要说士兵的文盲程度,所以很难组织起具有测距、地形测绘和地图判读能力的炮兵观察哨。炮兵部队不掌握间接瞄准能力,在作战中是非常致命的。这意味着中国炮兵只能打击预先标定地域,很难对付在另外方向出现的日军部队,而在进攻中也难以组织有效的徐进弹幕配合步兵进攻。日军炮兵观测气球日军重炮兵阵地提到徐进弹幕,其实中国炮兵的弹药供应是更困难的阻碍。即使是国内能生产弹药的山野炮,受制于工业能力问题,弹药供应也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山野炮、反坦克炮等炮弹总共只生产了171.6万发,不够欧洲战场一个中等规模战役的需求。而日军方面,虽然其火力水平远远不足以跟欧美列强相比,但是对于中国战场水平已经足够。1941年11月,日军在战略重心已经基本转向南洋,对中国关内战场只提供最低限度补给的情况下,关内战场的弹药储备达到了30个师团会战份,其中山野榴炮弹药超过250万发,即使不考虑质量差异、口径差异,也相当于中国军队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消耗的炮弹数量。抗战初期忻口会战中,晋绥军炮兵集中八个炮兵团,在长达21天时间内,发射了4万发质量低劣的肥田粉炮弹,平均每天发射不过2000发,这已然是抗日战争史上(不计入缅甸方向驻印军炮兵)空前绝后的炮兵火力集结。而这种程度的火力集结,在日军来说只是一个师团攻击前进时的正常水平。而在1941年著名的上高会战中,中方参战部队包括王牌74军在内的4个军,整个会战期间仅发射区区450发山炮炮弹。这样的火力差距,已不是可以用语言、图表来表达的了。抗战,特别是中后期,中国军队是以血肉之躯来抵挡日军的钢铁大炮,这并不是一种对困难的修辞形容,而是对实际战场状况的描述。在上高会战中,国军只发射了450发山炮炮弹。抗战期间中日炮兵装备简介博福斯山炮在获得美援的M1式75毫米山地榴弹炮以前,中国军队最好的山炮是来自瑞典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博福斯公司是德国克虏伯公司设在瑞典的子公司,所使用的制炮技术均为德国的技术。此炮1930年开发成功,是当时最新式的山炮。国军所购型号炮管为口径之20倍,全重785公斤,炮膛内有28条膛线右旋,缠度为七度九分四五秒,发射时装药燃烧之气体压力最大为260MPA。炮弹重量为6.5公斤,初速分别是:一号装药250米/秒、二号装药230米/秒、三号装药450米/秒。最大射程9150米,高低射界-10°--+50°,方向射界-3°--+3°,由于炮膛线系右旋,射击所发"定偏"为右偏。该炮身具有的可拆卸防盾,厚约4.5毫米,以供炮组成员在射击时的基本保护,博福斯山炮最大的外形特点,就是它的防盾有一个明显弧线。两个轮子间宽95厘米,轮子直径90厘米,炮身可分成八部载件由八匹马驮载或二匹马挽曳。博福斯山炮射程大,接近于先进野战炮的射程,其炮弹采用优质钢材冷拔生产,内装烈性炸药超过700克,威力远超其他老式山炮的铸钢炮弹。但是优质炮弹只能依赖进口,而抗战期间国内主要生产铸钢炮弹甚至是铸铁炮弹,性能远不如原装进口炮弹。博斯福75毫米山炮日本四一式75毫米山炮家族日本四一式山炮,是日本在整个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火炮,也是中国军队大规模装备的一种火炮,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双方山炮兵的主体。该炮是日本第一种自主研发的现代管退式火炮,于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定型。该炮全重540千克,可以采用单马挽曳,同时宽度小,极为适合在中国的乡间土路上行驶,也可以分解成六部分,由六匹马驮载。火炮射程6千米,属于各国山炮中的中平水平,虽然威力不如博福斯山炮,但是其方便灵活的机动性更适合中国战场的使用。早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四一式山炮便开始进入中国,不过原装进口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主要是进行仿制,例如东北的张作霖,直系的吴佩孚,还有晋绥军的阎锡山都曾仿制过这种火炮,其中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产量最大。1924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造成功日本四一式75毫米山炮,命名为晋十三年式75毫米山炮。该炮最大射程6400米。为了大批量生产,该厂实行包工制,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每门炮由6000工日减少到1400工日,产量大大提高。1928年,该厂又对此炮进行改进,最大射程达到7000米。改进后的炮称晋十七年式75毫米山炮,年产量40门。到1929年,这个厂共生产75毫米山炮700门,是抗战期间国内山炮兵的绝对主力。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四一式75毫米山炮,命名为辽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其性能、结构与汉沪两厂75毫米山炮接近,最大射程6350米,所需材料从日本、奥地利等国进口,到1931年,共生产72门。九一八事变后,撤入关内的东北军携带了一些这种火炮,不过很快就消耗殆尽。日军四一式75毫米山炮克虏伯火炮家族在抗日战争中,一个较为奇特的情况,是参战双方都大量的使用了基于德国克虏伯M1903式75毫米野战炮而衍生的庞大家族系列火炮。除了中国在北洋军阀时期引进大量原厂火炮以外,还包括了日本仿制的三八式野战炮、三八式骑兵炮和三八改野战炮,国内的汉阳兵工厂仿造的克式野战炮,奉天兵工厂基于三八式野战炮仿制的辽十三年式野战炮等。M1903/三八式野战炮全重950千克,另配有牵引前车,六马挽曳。依靠液压后座-弹簧复进系统,理论最大射速达到20发/分。最大仰角16.5°,最大射程8350米。辽十三式和汉阳造克式野战炮基本参数与之接近,但受限于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水平,性能较差。弹药使用铸钢或铸铁炮弹,铸钢炮弹装炸药约450克,铸铁炮弹装炸药约230克,另可使用榴霰弹以杀伤暴露目标。在一战中,各国的野战炮皆暴露出弹道过于低伸,难以杀伤堑壕内目标的问题,同时因仰角太小限制了火炮射程,因此战后都对野战炮进行了改进。日本对三八式野战炮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更换了新式炮架,将仰角从16.5°提高到43°,射程增加到11600米,这就是三八改野战炮。改进后,火炮射程极大提高,同时对于工事内目标的杀伤力增长数倍,有效地提高了在攻击作战中的效果。日本在30年代也生产了性能更好的95式野战炮,采用开脚大架,针对摩托化牵引设计。在低水平的中国战场使用较少。克虏伯75毫米野炮,中国在清末就有引进。中国军队的德制榴弹炮1934年国民政府筹办重炮部队,通过对很多大牌军火公司样炮的比较,最终订单被德国的莱茵金属厂获得,该厂将原来生产的30倍径的150毫米火炮进行了改进,使倍径达到32倍以满足国军对火炮射程15公里的要求。最终该型火炮中国订购了24门,总价达到2088万元法币。该车放列重量6500千克,行军重量7000千克,必须采用摩托化牵引,随炮进口了亨舍尔T33G1 6×4牵引车,加上配套的卡车和摩托车,实现了全团摩托化。随后又订购了24门30倍口径炮,1937年交付完成。这48门火炮是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最先进的重型火炮,一直使用到剩余火炮在解放战争中全部被俘,才从国民政府军中彻底消失。该炮的炮弹威力巨大,但是国内无法为其提供高质量冷拔弹体,只能依赖少量库存弹药作战。1934年国民政府还购买了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共采购40门。全重约2000千克,最大射程10675米,该炮结构先进操作性良好,但是数量不足和弹药短缺使得该炮在战争中很少发挥作用。国军装备的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日军主要的野战榴弹炮1、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该炮是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配备的野战榴弹炮。该炮总重2800千克,身管长度为15倍口径,炮口初速每秒389米,最大射程8800米。该型火炮在1930年代后期已经较为落后,但是其炮车重量轻,弹丸重量大,面对缺乏远程反炮兵火力的中国军队仍然可以一逞淫威,该型火炮数量较大,是抗战期间日军野战重炮兵的主力。日制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2、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该炮口径150毫米,战斗全重4.1吨,炮弹重31.1公斤,炮弹初速每秒540米,射程12公里。该炮是日军在战争中最优秀的重型野战火炮,重量轻射程远,可以和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式150毫米榴弹炮相媲美。3、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该炮口径105毫米,战斗全重1750千克,炮弹初速454米,射程10800米。该炮在太平洋战争中广泛使用,也曾被用来射击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在中国战场出现较少。来自腾讯军事《讲武堂》栏目向艰苦奋战的抗日英雄致敬!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抗战时中日炮兵火力差距到底多悬殊!!!,,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53589 工分:370748
/ 排名:2500
左箭头-小图标
战争是消耗巨大的, 鬼子自己能生产炮弹、火炮,而中国是损失耗费了无法快速补充,这就是国力、战争实力的差距,鬼子欺负中国,但是遇到美国这包打全场的选手,看鬼子苦的,惊叹美军为什么有打不完的子弹。。。以美国的国力,不但美军的后勤毫无压力,而且全面支援了英俄中等同盟国的军需,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8670 工分:79710
左箭头-小图标
抗美援朝前几次战役志愿军的装备水平能达到国军的程度吗?即使后来苏联援助到达,步兵武器不过莫辛纳甘步枪、ppsh41冲锋枪、DP轻机枪,与中正式、捷克轻机枪比有绝对优势?美军航空兵、炮兵、装甲兵火力水平比之日军又如何?然而志愿军伤亡绝对比国军小,战果绝对比国军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58632 工分:14499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 小看了国民党军的炮兵力量,而且虽然提及了苏联的火炮援助,在计算数量时完全没有算进去,老蒋直接控制的独立炮兵就有500门上下,晋绥,广东,及前东北军遗留也不在少数,苏联援助的火炮是抗战中期的生力军, 武器差距没有想象的那样差距巨大。国民党军主要是指挥协调性差,然后是消极应战,不过主动集中优势力量寻找战机,一味等着挨打,等着援助,等着谈判- -是啊,苏联援助的76.2mm野炮没被算进去,各地军阀购买的法国施耐德火炮也没被算进去,而这两种火炮可是占了抗战火炮的半壁江山的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95764 工分:41003
左箭头-小图标
小看了国民党军的炮兵力量,而且虽然提及了苏联的火炮援助,在计算数量时完全没有算进去,老蒋直接控制的独立炮兵就有500门上下,晋绥,广东,及前东北军遗留也不在少数,苏联援助的火炮是抗战中期的生力军, 武器差距没有想象的那样差距巨大。国民党军主要是指挥协调性差,然后是消极应战,不过主动集中优势力量寻找战机,一味等着挨打,等着援助,等着谈判-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67439 工分:111
左箭头-小图标
请问,八路有几门炮?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80111 工分:2805
左箭头-小图标
国民党有炮不假。领导不让打,你有什么办法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73544
/ 排名:4124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胡说八道,国军抗战开始时候仅独立炮兵就26个团,老蒋16个团,阎锡山10个团,师属炮兵还有1000多门,当然比起日本还差不少,但也不是你所说的不堪一击。抗战期间,老蒋从美国苏联德国买的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有1000多门,加上抗战前老蒋两个150毫米重炮团,1个105毫米炮兵团,阎锡山的一个105炮兵营,还有70多门。主要是老蒋部队丢炮太快,每一战都丢一些炮,很多是被俘,壮大了敌人,缩小了自己4楼&你才胡说,不懂你可以去国家图书馆查看档案,那有记录中日双方武备情况,抗日初期中国火炮数量加上迫击炮(除掷弹筒外)才勉强达到近3400多门,但迫击炮数量就达了2568门(估计),这是以常备师装备为主,其他预备役师火炮数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中国火炮以榴野山为主的火炮只有500门+1938年苏联援助的400多门,总共接近1000门,到了抗日中后期,有了美援火炮数量才有改善,装备美械的王牌军火炮数量首次超过关内日军一般师团,接近甲种师团,但因为使用不当,损失也很大。7楼&胡说八道,你说的不过是老蒋能控制的部队的火炮,其他部队的火炮老蒋知道吗?抗战初老蒋的独立炮兵团有16个,另外还有战防炮团2个(96门),防空火炮1个团左右(60多门),阎锡山有山野炮10个团, 粤军有2个炮兵团,29军有山野炮,战防炮、防空炮100多门,其中山野炮4个营。刘湘有1个炮兵团,桂系有一个炮兵团,东北军还剩余1个炮兵团,韩复榘有1个炮兵团。镇嵩军有2个炮兵营。商震的32军也有3个炮兵营。就是杂牌的杂牌庞炳勋也有4门山炮。至于迫击炮,仅刘湘的嫡系部队就装备上千门。邓锡侯、孙震这些川军的杂牌,每个团还有4门。还有中央军20个整理师,每个师基本有1个炮兵营(8-12门),2个战防炮连(4-8门),24门迫击炮。给你说一下阎锡山的炮兵吧:民国时期的晋绥军是一支地方色彩很浓厚的军队,其从辛亥革命一直割据山西到1949年,与民国相始终,其能长期割据一方,除内部团结,山西地域相对封闭以外,其有着强大的军事工业也是重要原因。山西的军事工业是从民国初年开始,到1930年发展到最高峰,当时的太原兵工厂拥有员工万余名,每年可以生产步枪数万支,机枪数千挺,炮几百门,是当时全国第二大兵工厂。但中原大战失败后,该厂被勒令关闭,阎锡山重新上台后又以修械所的名义重启兵工厂,但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大降低。但仍然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被称为晋绥军两件宝的手掷弹和大炮,就是其军事工业的骄傲。在抗战开始前的几年其的大炮更是当时全中国最多的(当时最大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已经被日军夺取,其他兵工厂生产火炮很少)。太原兵工厂在抗战前生产的火炮有:1.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太原兵工厂1923年至1924年生产晋12年式200余门,36年,37年又生产200余门(抗战后停止),该炮炮身长600毫米,外加铁箍,用螺钉扣合,形似瓦罐,故称罐炮,其性能较差,但重量较轻,适合山地作战。2.晋造13年式75毫米山炮,该炮为日本四一式山炮的仿制品,25年至28年生产晋13年式800门。3.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为13年式75毫米山炮的改进型,改进后最大射程从6400米提高到7000米,是晋军抗战前主要装备。28年至29年生产晋17年式700门。4.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1927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德苏罗通105毫米山炮,该炮为12倍身管,横开闩,用弹簧复进驻退,初速300米/秒,最大射程为5965米,战斗全重853.5千克。1927年至1929年太原兵工厂生产晋16年式105毫米30门。5.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929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德苏罗通88毫米野炮,该炮初速525米/秒,最大射程为10500米。1927年至1937年,太原兵工厂生产150门。虽然,太原兵工厂抗战前生产过大量火炮,但抗战开始的时候阎锡山部队装备的火炮却大大少于这些数字,其原因主要为:1.战争的消耗,各次大战,尤其是中原大战的失败,使晋绥军火炮损失很大,如中原大战期间晋军进入山东一线作战的部队的火炮基本都损失了,大量火炮被破坏丢弃或被拥护蒋介石的部队缴获,其中仅韩复榘缴获火炮就编了一个炮兵团。而在中原大战之前,晋军也有大批大炮被西北军和奉军俘获,抗战前红军东征的时候也俘获有部分晋造山炮。2.阎锡山向北方军阀出售火炮,山西在民国期间较为贫穷,阎锡山为了地方建设就有计划的向北方军阀出售枪炮子弹,如军阀马鸿宾就用大量的鸦片,在阎锡山处换来了8门山炮。马鸿逵、马步芳以及榆林的井岳秀部也都曾购买过阎锡山的火炮。3.由于政治原因援助其他军阀,阎锡山在民国政坛纵横,经常拉一个军阀打另外的军阀,其雄厚的武器也是重要的拉拢手段,如其拉拢镇嵩军打国民二军就给了刘镇华一些大炮。中原大战拉拢西北军和万选才部的时候也送给其部分大炮,拉拢孙殿英去图谋大西北也给了他一批火炮(这些主要是淘汰了的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就是他的部下商震脱离晋绥军,阎锡山为了不撕破脸皮也给他送了1个完整的炮兵营。4.阎锡山造的火炮,质量较差,损坏率高,经常打几百炮甚至几十炮就出问题,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自然损坏和训练损毁的也有很多。5.阎锡山还有大量的火炮储备,以备战争的损耗。到1937年7月,阎锡山的晋绥军编为1个炮兵司令部,司令为周玳,司令部驻太原前坝陵桥,另外在太原城北新店一带有1个副司令部,副司令为刘振衡。晋绥军炮兵拥有10个独立炮兵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当时国军中央军通过多年的购买,如购买德国150毫米榴弹炮,购买博福斯75毫米山炮。收编,如收编东北军150毫米重榴弹炮一个团,75毫米山炮、88毫米野炮约3个团,收编西北军梁冠英部炮兵约1个团,总共才拥有16个独立炮兵团。晋绥军拥有的各炮兵部队如下:炮兵21团驻扎绥远,随傅作义的35军行动。炮22团驻扎太原大校场,炮23团驻扎后坝陵桥,炮24团、炮25团、炮26团、炮28团驻扎太原新店一带,炮兵27团驻临汾尧庙,炮29团驻大同,炮30团驻阳泉。这些部队的编制为:普通的75毫米山炮团,每团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3个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火炮2门。每团装备75毫米山炮36门。其75山炮团除炮兵23团有一个营为正宗日本生产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其他都装备的是仿四一式的晋造13年式或其改型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炮兵22团有2个重山炮营,每营3连每连3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门,共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2门。除10个炮兵团以外,阎锡山的总部还直辖88毫米野战炮一个营,装备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2门。重山炮1个连,装备晋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2门。以及一个观测通信大队。除此之外,晋绥军还有1个苏罗通高射炮连,装备有4门20毫米苏罗通高射炮。在战争开始后,阎锡山还利用拉不走的库存旧炮,在太原城组织了一个跑垒大队,该大队装备的基本都是75毫米的旧式山炮(没有炮车,只能固定发射),大约有30余门。可以说,在抗战初山西的炮兵实力相当雄厚,这也是阎锡山可以集中8个独立炮兵团,与鬼子在忻口会战正面对抗的物质保证。12楼&再加上张少帅的抗战初张学良的炮兵已经被老蒋吞并了,东北军只剩下一个炮兵团,也分编入各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50265 工分:67
左箭头-小图标
看看张学良送给日本多少装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50265 工分:67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胡说八道,国军抗战开始时候仅独立炮兵就26个团,老蒋16个团,阎锡山10个团,师属炮兵还有1000多门,当然比起日本还差不少,但也不是你所说的不堪一击。抗战期间,老蒋从美国苏联德国买的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有1000多门,加上抗战前老蒋两个150毫米重炮团,1个105毫米炮兵团,阎锡山的一个105炮兵营,还有70多门。主要是老蒋部队丢炮太快,每一战都丢一些炮,很多是被俘,壮大了敌人,缩小了自己4楼&你才胡说,不懂你可以去国家图书馆查看档案,那有记录中日双方武备情况,抗日初期中国火炮数量加上迫击炮(除掷弹筒外)才勉强达到近3400多门,但迫击炮数量就达了2568门(估计),这是以常备师装备为主,其他预备役师火炮数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中国火炮以榴野山为主的火炮只有500门+1938年苏联援助的400多门,总共接近1000门,到了抗日中后期,有了美援火炮数量才有改善,装备美械的王牌军火炮数量首次超过关内日军一般师团,接近甲种师团,但因为使用不当,损失也很大。7楼&胡说八道,你说的不过是老蒋能控制的部队的火炮,其他部队的火炮老蒋知道吗?抗战初老蒋的独立炮兵团有16个,另外还有战防炮团2个(96门),防空火炮1个团左右(60多门),阎锡山有山野炮10个团, 粤军有2个炮兵团,29军有山野炮,战防炮、防空炮100多门,其中山野炮4个营。刘湘有1个炮兵团,桂系有一个炮兵团,东北军还剩余1个炮兵团,韩复榘有1个炮兵团。镇嵩军有2个炮兵营。商震的32军也有3个炮兵营。就是杂牌的杂牌庞炳勋也有4门山炮。至于迫击炮,仅刘湘的嫡系部队就装备上千门。邓锡侯、孙震这些川军的杂牌,每个团还有4门。还有中央军20个整理师,每个师基本有1个炮兵营(8-12门),2个战防炮连(4-8门),24门迫击炮。给你说一下阎锡山的炮兵吧:民国时期的晋绥军是一支地方色彩很浓厚的军队,其从辛亥革命一直割据山西到1949年,与民国相始终,其能长期割据一方,除内部团结,山西地域相对封闭以外,其有着强大的军事工业也是重要原因。山西的军事工业是从民国初年开始,到1930年发展到最高峰,当时的太原兵工厂拥有员工万余名,每年可以生产步枪数万支,机枪数千挺,炮几百门,是当时全国第二大兵工厂。但中原大战失败后,该厂被勒令关闭,阎锡山重新上台后又以修械所的名义重启兵工厂,但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大降低。但仍然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被称为晋绥军两件宝的手掷弹和大炮,就是其军事工业的骄傲。在抗战开始前的几年其的大炮更是当时全中国最多的(当时最大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已经被日军夺取,其他兵工厂生产火炮很少)。太原兵工厂在抗战前生产的火炮有:1.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太原兵工厂1923年至1924年生产晋12年式200余门,36年,37年又生产200余门(抗战后停止),该炮炮身长600毫米,外加铁箍,用螺钉扣合,形似瓦罐,故称罐炮,其性能较差,但重量较轻,适合山地作战。2.晋造13年式75毫米山炮,该炮为日本四一式山炮的仿制品,25年至28年生产晋13年式800门。3.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为13年式75毫米山炮的改进型,改进后最大射程从6400米提高到7000米,是晋军抗战前主要装备。28年至29年生产晋17年式700门。4.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1927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德苏罗通105毫米山炮,该炮为12倍身管,横开闩,用弹簧复进驻退,初速300米/秒,最大射程为5965米,战斗全重853.5千克。1927年至1929年太原兵工厂生产晋16年式105毫米30门。5.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929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德苏罗通88毫米野炮,该炮初速525米/秒,最大射程为10500米。1927年至1937年,太原兵工厂生产150门。虽然,太原兵工厂抗战前生产过大量火炮,但抗战开始的时候阎锡山部队装备的火炮却大大少于这些数字,其原因主要为:1.战争的消耗,各次大战,尤其是中原大战的失败,使晋绥军火炮损失很大,如中原大战期间晋军进入山东一线作战的部队的火炮基本都损失了,大量火炮被破坏丢弃或被拥护蒋介石的部队缴获,其中仅韩复榘缴获火炮就编了一个炮兵团。而在中原大战之前,晋军也有大批大炮被西北军和奉军俘获,抗战前红军东征的时候也俘获有部分晋造山炮。2.阎锡山向北方军阀出售火炮,山西在民国期间较为贫穷,阎锡山为了地方建设就有计划的向北方军阀出售枪炮子弹,如军阀马鸿宾就用大量的鸦片,在阎锡山处换来了8门山炮。马鸿逵、马步芳以及榆林的井岳秀部也都曾购买过阎锡山的火炮。3.由于政治原因援助其他军阀,阎锡山在民国政坛纵横,经常拉一个军阀打另外的军阀,其雄厚的武器也是重要的拉拢手段,如其拉拢镇嵩军打国民二军就给了刘镇华一些大炮。中原大战拉拢西北军和万选才部的时候也送给其部分大炮,拉拢孙殿英去图谋大西北也给了他一批火炮(这些主要是淘汰了的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就是他的部下商震脱离晋绥军,阎锡山为了不撕破脸皮也给他送了1个完整的炮兵营。4.阎锡山造的火炮,质量较差,损坏率高,经常打几百炮甚至几十炮就出问题,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自然损坏和训练损毁的也有很多。5.阎锡山还有大量的火炮储备,以备战争的损耗。到1937年7月,阎锡山的晋绥军编为1个炮兵司令部,司令为周玳,司令部驻太原前坝陵桥,另外在太原城北新店一带有1个副司令部,副司令为刘振衡。晋绥军炮兵拥有10个独立炮兵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当时国军中央军通过多年的购买,如购买德国150毫米榴弹炮,购买博福斯75毫米山炮。收编,如收编东北军150毫米重榴弹炮一个团,75毫米山炮、88毫米野炮约3个团,收编西北军梁冠英部炮兵约1个团,总共才拥有16个独立炮兵团。晋绥军拥有的各炮兵部队如下:炮兵21团驻扎绥远,随傅作义的35军行动。炮22团驻扎太原大校场,炮23团驻扎后坝陵桥,炮24团、炮25团、炮26团、炮28团驻扎太原新店一带,炮兵27团驻临汾尧庙,炮29团驻大同,炮30团驻阳泉。这些部队的编制为:普通的75毫米山炮团,每团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3个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火炮2门。每团装备75毫米山炮36门。其75山炮团除炮兵23团有一个营为正宗日本生产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其他都装备的是仿四一式的晋造13年式或其改型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炮兵22团有2个重山炮营,每营3连每连3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门,共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2门。除10个炮兵团以外,阎锡山的总部还直辖88毫米野战炮一个营,装备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2门。重山炮1个连,装备晋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2门。以及一个观测通信大队。除此之外,晋绥军还有1个苏罗通高射炮连,装备有4门20毫米苏罗通高射炮。在战争开始后,阎锡山还利用拉不走的库存旧炮,在太原城组织了一个跑垒大队,该大队装备的基本都是75毫米的旧式山炮(没有炮车,只能固定发射),大约有30余门。可以说,在抗战初山西的炮兵实力相当雄厚,这也是阎锡山可以集中8个独立炮兵团,与鬼子在忻口会战正面对抗的物质保证。 再加上张少帅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50265 工分:67
左箭头-小图标
胡说八道!,在这里就能看到了真相!这样是在给消极抵抗者镀金给失败找借口,这样的思想就是把全世界最尖端的武器给你你以为是玩具,敌人拿个烧火棍来了你也吓得把尖端武器当玩具给扔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73544
/ 排名:4124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胡说八道,国军抗战开始时候仅独立炮兵就26个团,老蒋16个团,阎锡山10个团,师属炮兵还有1000多门,当然比起日本还差不少,但也不是你所说的不堪一击。抗战期间,老蒋从美国苏联德国买的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有1000多门,加上抗战前老蒋两个150毫米重炮团,1个105毫米炮兵团,阎锡山的一个105炮兵营,还有70多门。主要是老蒋部队丢炮太快,每一战都丢一些炮,很多是被俘,壮大了敌人,缩小了自己4楼&你才胡说,不懂你可以去国家图书馆查看档案,那有记录中日双方武备情况,抗日初期中国火炮数量加上迫击炮(除掷弹筒外)才勉强达到近3400多门,但迫击炮数量就达了2568门(估计),这是以常备师装备为主,其他预备役师火炮数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中国火炮以榴野山为主的火炮只有500门+1938年苏联援助的400多门,总共接近1000门,到了抗日中后期,有了美援火炮数量才有改善,装备美械的王牌军火炮数量首次超过关内日军一般师团,接近甲种师团,但因为使用不当,损失也很大。胡说八道,抗战初德国紧急卖给中国24门 15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榴弹炮约60门,37毫米战防炮200余门,还有几百门迫击炮,英国也卖给中国37毫米炮一批。苏联卖给中国大炮1140门,其中115毫米重炮80门。这些都被你吃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90963 工分:42241
左箭头-小图标
8楼&红军的炮兵还是蛮厉害的。还有解放军的没良心炮。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38106 工分:5883
左箭头-小图标
红军的炮兵还是蛮厉害的。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73544
/ 排名:4124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胡说八道,国军抗战开始时候仅独立炮兵就26个团,老蒋16个团,阎锡山10个团,师属炮兵还有1000多门,当然比起日本还差不少,但也不是你所说的不堪一击。抗战期间,老蒋从美国苏联德国买的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有1000多门,加上抗战前老蒋两个150毫米重炮团,1个105毫米炮兵团,阎锡山的一个105炮兵营,还有70多门。主要是老蒋部队丢炮太快,每一战都丢一些炮,很多是被俘,壮大了敌人,缩小了自己4楼&你才胡说,不懂你可以去国家图书馆查看档案,那有记录中日双方武备情况,抗日初期中国火炮数量加上迫击炮(除掷弹筒外)才勉强达到近3400多门,但迫击炮数量就达了2568门(估计),这是以常备师装备为主,其他预备役师火炮数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中国火炮以榴野山为主的火炮只有500门+1938年苏联援助的400多门,总共接近1000门,到了抗日中后期,有了美援火炮数量才有改善,装备美械的王牌军火炮数量首次超过关内日军一般师团,接近甲种师团,但因为使用不当,损失也很大。胡说八道,你说的不过是老蒋能控制的部队的火炮,其他部队的火炮老蒋知道吗?抗战初老蒋的独立炮兵团有16个,另外还有战防炮团2个(96门),防空火炮1个团左右(60多门),阎锡山有山野炮10个团, 粤军有2个炮兵团,29军有山野炮,战防炮、防空炮100多门,其中山野炮4个营。刘湘有1个炮兵团,桂系有一个炮兵团,东北军还剩余1个炮兵团,韩复榘有1个炮兵团。镇嵩军有2个炮兵营。商震的32军也有3个炮兵营。就是杂牌的杂牌庞炳勋也有4门山炮。至于迫击炮,仅刘湘的嫡系部队就装备上千门。邓锡侯、孙震这些川军的杂牌,每个团还有4门。还有中央军20个整理师,每个师基本有1个炮兵营(8-12门),2个战防炮连(4-8门),24门迫击炮。给你说一下阎锡山的炮兵吧:民国时期的晋绥军是一支地方色彩很浓厚的军队,其从辛亥革命一直割据山西到1949年,与民国相始终,其能长期割据一方,除内部团结,山西地域相对封闭以外,其有着强大的军事工业也是重要原因。山西的军事工业是从民国初年开始,到1930年发展到最高峰,当时的太原兵工厂拥有员工万余名,每年可以生产步枪数万支,机枪数千挺,炮几百门,是当时全国第二大兵工厂。但中原大战失败后,该厂被勒令关闭,阎锡山重新上台后又以修械所的名义重启兵工厂,但生产规模和能力大大降低。但仍然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被称为晋绥军两件宝的手掷弹和大炮,就是其军事工业的骄傲。在抗战开始前的几年其的大炮更是当时全中国最多的(当时最大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已经被日军夺取,其他兵工厂生产火炮很少)。太原兵工厂在抗战前生产的火炮有:1.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太原兵工厂1923年至1924年生产晋12年式200余门,36年,37年又生产200余门(抗战后停止),该炮炮身长600毫米,外加铁箍,用螺钉扣合,形似瓦罐,故称罐炮,其性能较差,但重量较轻,适合山地作战。2.晋造13年式75毫米山炮,该炮为日本四一式山炮的仿制品,25年至28年生产晋13年式800门。3.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为13年式75毫米山炮的改进型,改进后最大射程从6400米提高到7000米,是晋军抗战前主要装备。28年至29年生产晋17年式700门。4.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1927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德苏罗通105毫米山炮,该炮为12倍身管,横开闩,用弹簧复进驻退,初速300米/秒,最大射程为5965米,战斗全重853.5千克。1927年至1929年太原兵工厂生产晋16年式105毫米30门。5.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929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德苏罗通88毫米野炮,该炮初速525米/秒,最大射程为10500米。1927年至1937年,太原兵工厂生产150门。虽然,太原兵工厂抗战前生产过大量火炮,但抗战开始的时候阎锡山部队装备的火炮却大大少于这些数字,其原因主要为:1.战争的消耗,各次大战,尤其是中原大战的失败,使晋绥军火炮损失很大,如中原大战期间晋军进入山东一线作战的部队的火炮基本都损失了,大量火炮被破坏丢弃或被拥护蒋介石的部队缴获,其中仅韩复榘缴获火炮就编了一个炮兵团。而在中原大战之前,晋军也有大批大炮被西北军和奉军俘获,抗战前红军东征的时候也俘获有部分晋造山炮。2.阎锡山向北方军阀出售火炮,山西在民国期间较为贫穷,阎锡山为了地方建设就有计划的向北方军阀出售枪炮子弹,如军阀马鸿宾就用大量的鸦片,在阎锡山处换来了8门山炮。马鸿逵、马步芳以及榆林的井岳秀部也都曾购买过阎锡山的火炮。3.由于政治原因援助其他军阀,阎锡山在民国政坛纵横,经常拉一个军阀打另外的军阀,其雄厚的武器也是重要的拉拢手段,如其拉拢镇嵩军打国民二军就给了刘镇华一些大炮。中原大战拉拢西北军和万选才部的时候也送给其部分大炮,拉拢孙殿英去图谋大西北也给了他一批火炮(这些主要是淘汰了的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就是他的部下商震脱离晋绥军,阎锡山为了不撕破脸皮也给他送了1个完整的炮兵营。4.阎锡山造的火炮,质量较差,损坏率高,经常打几百炮甚至几十炮就出问题,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自然损坏和训练损毁的也有很多。5.阎锡山还有大量的火炮储备,以备战争的损耗。到1937年7月,阎锡山的晋绥军编为1个炮兵司令部,司令为周玳,司令部驻太原前坝陵桥,另外在太原城北新店一带有1个副司令部,副司令为刘振衡。晋绥军炮兵拥有10个独立炮兵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当时国军中央军通过多年的购买,如购买德国150毫米榴弹炮,购买博福斯75毫米山炮。收编,如收编东北军150毫米重榴弹炮一个团,75毫米山炮、88毫米野炮约3个团,收编西北军梁冠英部炮兵约1个团,总共才拥有16个独立炮兵团。晋绥军拥有的各炮兵部队如下:炮兵21团驻扎绥远,随傅作义的35军行动。炮22团驻扎太原大校场,炮23团驻扎后坝陵桥,炮24团、炮25团、炮26团、炮28团驻扎太原新店一带,炮兵27团驻临汾尧庙,炮29团驻大同,炮30团驻阳泉。这些部队的编制为:普通的75毫米山炮团,每团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3个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火炮2门。每团装备75毫米山炮36门。其75山炮团除炮兵23团有一个营为正宗日本生产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其他都装备的是仿四一式的晋造13年式或其改型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炮兵22团有2个重山炮营,每营3连每连3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门,共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2门。除10个炮兵团以外,阎锡山的总部还直辖88毫米野战炮一个营,装备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2门。重山炮1个连,装备晋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2门。以及一个观测通信大队。除此之外,晋绥军还有1个苏罗通高射炮连,装备有4门20毫米苏罗通高射炮。在战争开始后,阎锡山还利用拉不走的库存旧炮,在太原城组织了一个跑垒大队,该大队装备的基本都是75毫米的旧式山炮(没有炮车,只能固定发射),大约有30余门。可以说,在抗战初山西的炮兵实力相当雄厚,这也是阎锡山可以集中8个独立炮兵团,与鬼子在忻口会战正面对抗的物质保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4129 工分:10444
左箭头-小图标
所以战争中才会有一种人,他们善于用兵,即使实在实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还能集中优势兵力,做到以多打少,取得胜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96322 工分:15706
左箭头-小图标
从此帖可以看出一个自主的工业国家有多重要。。。。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74440 工分:110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胡说八道,国军抗战开始时候仅独立炮兵就26个团,老蒋16个团,阎锡山10个团,师属炮兵还有1000多门,当然比起日本还差不少,但也不是你所说的不堪一击。抗战期间,老蒋从美国苏联德国买的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有1000多门,加上抗战前老蒋两个150毫米重炮团,1个105毫米炮兵团,阎锡山的一个105炮兵营,还有70多门。主要是老蒋部队丢炮太快,每一战都丢一些炮,很多是被俘,壮大了敌人,缩小了自己你才胡说,不懂你可以去国家图书馆查看档案,那有记录中日双方武备情况,抗日初期中国火炮数量加上迫击炮(除掷弹筒外)才勉强达到近3400多门,但迫击炮数量就达了2568门(估计),这是以常备师装备为主,其他预备役师火炮数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中国火炮以榴野山为主的火炮只有500门+1938年苏联援助的400多门,总共接近1000门,到了抗日中后期,有了美援火炮数量才有改善,装备美械的王牌军火炮数量首次超过关内日军一般师团,接近甲种师团,但因为使用不当,损失也很大。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73544
/ 排名:4124
左箭头-小图标
胡说八道,国军抗战开始时候仅独立炮兵就26个团,老蒋16个团,阎锡山10个团,师属炮兵还有1000多门,当然比起日本还差不少,但也不是你所说的不堪一击。抗战期间,老蒋从美国苏联德国买的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有1000多门,加上抗战前老蒋两个150毫米重炮团,1个105毫米炮兵团,阎锡山的一个105炮兵营,还有70多门。主要是老蒋部队丢炮太快,每一战都丢一些炮,很多是被俘,壮大了敌人,缩小了自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9条记录]&分页:
&对抗战时中日炮兵火力差距到底多悬殊!!!,,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冒险岛2重炮手装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