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影武者者59到60级怎么用减负令

中小学生“减负”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_网易亲子
中小学生“减负”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期过半北京市教委再发减负令,严控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科目、次数,小学仅语数外三科可组织考试
本学期即将过半,在即将进行期中考试之际,北京市教委再次颁布令,重申小学除语文、、英语每学期期末可进行全校或全年级考试外,其他课程均不得组织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有关减负文件的通知》,对于学段的考试、科目和难度、次数进行了重申。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本次减负通知中,要求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而各区县除组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外,也不得在初中其他年级组织统一考试。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对中小学考试测试的规范中,进一步明确了校长是落实减负文件的第一责任人,除了要求学校自查自纠外,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也会在近期对部分区县和中小学校进行督促和抽查,一旦发现区县和学校存在违规行为,将按有关文件规定严肃处理。 (记者黄颖)
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教委要将减负通知传达至辖区内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于中小学作业教辅、考试测试等减负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而在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也发布过《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要求区县不得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老师、班级和学生进行排名。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北方网日新闻汇总
北方网日新闻汇总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
[1280][]&&
[1281][]&&
[1282][]&&
[1283][]&&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1297][]&&
[1298][]&&
[1299][]&&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1338][]&&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1346][]&&
[1347][]&&
[1348][]&&
[1349][]&&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1357][]&&
[1358][]&&
[1359][]&&
[1360][]&&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1366][]&&
[1367][]&&
[1368][]&&
[1369][]&&
[1370][]&&
[1371][]&&
[1372][]&&
[1373][]&&
[1374][]&&
[1375][]&&
[1376][]&&
[1377][]&&
[1378][]&&
[1379][]&&
[1380][]&&
[1381][]&&
[1382][]&&
[1383][]&&
[1384][]&&
[1385][]&&
[1386][]&&
[1387][]&&
[1388][]&&
[1389][]&&
[1390][]&&
[1391][]&&
[1392][]&&
[1393][]&&
Copyright (C) 2000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陈梦遥: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原因
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原因
【摘要】: 韩国基督教徒占总人口的比例约30%,远远高于其他东亚国家,为什么一个曾经的儒教国家会盛行基督教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文章认为,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基督教不同时期都有与韩国民族主义的契合点。将从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做出解释:
1.西学自强的民族主义:传统宗教的衰落导致信仰真空,韩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自强而引入基督教,为其传播提供了生存空间。
2.反抗日本的民族主义:韩国1910年沦为日本殖民地,教会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
3.反抗传统的民族主义:二战后在美国的影响之下,韩国人民将振兴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之上,提升了基督教在韩国社会的影响。
4.教会的本土化与扩张机制:韩国教会基层组织严密,并致力于教义的本土化,在此基础之上还积极从事海外传教活动,建立了一整套基督教扩张机制,推动了基督教的快速发展。
文章采取案例分析与历史回顾相结合的办法。
【关键词】:
韩国 基督教 信仰危机 民族危亡 民族振兴 扩张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78
【目录】:&
Abstract3-7&
第一节 序言7-15&
一、问题的提出及解释7-10&
1. 提出问题7-9&
2. 本文的解释9-10&
3. 文章的结构10&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10-11&
1. 文化扩张问题的理论意义10-11&
2. 提供深入了解韩国社会的知识11&
3. 传教问题的国际化11&
4. 国内缺少该专题的研究11&
三、文献回顾11-15&
第二节 韩国传统宗教衰落与基督教的进入15-26&
一、韩国传统宗教及其衰落15-17&
1. 巫教:传统信仰源泉及其衰落15&
2. 佛教:传统宗教中心及其衰落15-16&
3. 儒教:传统社会支柱及其衰落16-17&
二、基督教与韩国传统的契合17-18&
1. 开国神话与基督教17-18&
2. 巫教与基督教18&
三、基督教填补信仰真空18-24&
1. 西学与天主教传入19-20&
2. 民族开化与基督新教的传播20-22&
3. 新教快速传播的原因22-24&
四、与日本基督教比较24-26&
第三节 反抗日本与基督教的传播26-35&
一、日据初期基督教的心灵安抚作用26-29&
1. 日本侵略者对韩国人民的严酷统治27-28&
2. 基督教带给韩国人民精神安慰28-29&
二、1919 年后基督教会积极参与抗日活动29-32&
1. “三·一运动”中的旗帜作用29-30&
2. 对独立协会的配合作用30-31&
3. 西式教育的推广作用31-32&
三、与台湾教会情况的比较32-35&
1. 台湾基督教在日据时期没能发挥积极作用32-33&
2. 台湾基督教始终处于主流意识之外33-35&
第四节 民族振兴与基督教的发展35-44&
一、美国的榜样作用35-39&
1. 二战后美国的对韩援助35-37&
2. 美国教会的慈善活动37-38&
3. 榜样作用转化基督教优越论38-39&
二、教会教育及民主观念的扩张39-42&
1. 教会学校在社会的影响39-40&
2. 民主斗争中的精神支柱作用40-42&
三、与朝鲜基督教的比较42-44&
第五节 教会扩张机制与基督教的盛行44-54&
一、教会严密的基层传教体系44-51&
1. 家庭信仰与血缘影响44-45&
2. 学校教育与团契活动(fellowship)45-46&
3. 家庭教会与集聚效应46-47&
4. 海外传教与扩散效应47-51&
二、本土化的教会与教义51-54&
1. 祈福信仰51-52&
2. 纯福音教会—三拍子的祝福52-53&
3. 韩国特色的祷告53-54&
第六节 结论54-58&
一、结论54-55&
二、对韩国基督教未来的展望55-56&
三、对我国的启示56-58&
参考文献58-63&
中文文献58-61&
外文文献61-62&
网站62-63&
--------------------------------------
第1页,共58页第一节序言一、问题的提出及解释1.提出问题韩国是一个拥有儒教传统的东亚国家,但是据世界基督教数据库的统计,国内基督教徒人数达17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此比例位列东亚国家之首,(见图表1)。本文的问题是:为什么基督教在韩国如此盛行?图表1:东亚地区基督教占总人口比例中国日本蒙古北朝鲜韩国台湾东亚地区基督教占总人口比例数据来源:U.S.Census
Bureau,World Christian Database,International
Database,2005.(1)韩国国内基督教盛行基督教在韩国盛行,表现在四个方面:(1)教徒的比例高。韩国政府2005年社会统计调查报告书(KNSO)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总人口中佛教徒占22.8%,基督教徒占29.2%(其中新教徒占18.3%,天主教10.9%)1,而同处东亚的中国、台湾地区,基督徒比例都在10%以下,日本和北朝鲜则在5%以下。(2)增长的速度快。基督教19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到今天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宗教团体。其发展速度超过其他国家,尤其是到了1960年之后,几乎是每十年翻一番。(3)教会密布。“在韩国,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基督教会存在,无论是城市还是1参见韩国统计厅网站:。最后参阅时间:日。
第2页,共58页乡村,教堂林立,夜晚霓虹灯装饰下的十字架遍地,是韩国一大景观。”2(4)大型教会的蓬勃发展。1999年的韩国,大约有15家拥有超过1万固定信徒的“百万教会”,400家拥有1000人以上信徒的新教教会。3图表2:数据来源:Andrew
E·Kim“Korean Religions Culture and its Affinity to
Christianity:TheRise of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in South
Korea.”Sociology of
Religion.2000,p.61.(2)阿富汗人质事件:激进传教的韩国教会及其政治影响韩国基督教会不仅在国内积极发展教徒,还致力于从事海外传教事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传教国。4在发生的阿富汗人质事件之前,我们一般只知道在韩国基督徒在中国的东北和山东地区大肆传教,才意识到他们早已经将传教的触角伸向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源地的中东地区。在这起事件中,塔利班绑架的韩国人质真实身份是泉水教会的信徒,他们在前往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的一家医院的途中被绑架。塔利班方面的条件是韩国军队立即从阿富汗撤走,不然将处死所有人质。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枪杀了韩国义工团团长裴衡圭牧师和一名男性教徒沈圣珉。最终在韩国政府支付了巨额的赎身费之后,剩余人质被遣送回韩国。虽然韩国政府再三否认支付赎金之事,但一些国会议员以及韩国国民,都谴责政府“拿国民税金去跟恐怖分子妥协”。同时他们还将矛头对准教会,指责教会的领导为了搏出位(出风头)而不顾信徒的人身安全,使国家为恐怖分子左右,2崔俊植:《从韩国宗教实及透镜观察到的韩国文化》,《当代韩国》秋季号,第61页。3Andrew
E·Kim,“Korean Religions Culture and its Affinity to
Christianity:The Rise of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inSouth
Korea”,Sociology of Religion,2000,p.61.4同上。
第3页,共58页甚至有人认为教会应该偿还上亿美元的赎金。5韩国有数以万计的教会,阵容强大,许多教会同美国和欧洲有密切联系,政府不得不对教会颇有顾忌。此外,政府还不能忽视基督教徒这个庞大的选票群在大选中的作用。出于这些考虑,韩国政府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方式,赎金也不了了之。从中足以看出基督教势力对韩国政治社会的巨大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而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就是此次被绑架人质隶属的盆唐泉水教会的上级机构——韩国基督教长老会的长老之一。由此,我们不得不产生强烈的疑问:为什么在一个儒教传统东亚国家,会有如此多的人信仰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基督教?为什么这些韩国信徒会如此“虔诚”地信奉基督并致力于向外传教,甚至不惜远赴危机重重的阿富汗?这一问题关乎韩国在亚洲地区的文化定位,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2.本文的解释宗教在一个社会流行的原因必然是系统而复杂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各方面,是诸多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韩国的宗教传统、日本殖民时期、以及现代化时期基督教与民族主义相结合以及教会的扩张机制四个角度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1)西学自强的民族主义:韩国传统宗教特别是儒教的衰落,造成信仰的危机,为基督教的传播创造了机会。韩国人一直对宗教信仰具有热情,基督教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必然也有生存的空间。伴随着韩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叩关,儒教传统信仰开始式微,尤其在面对民族危机的困境时表现得无能为力,这种信仰的危机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督教作为西方先进文明的代表被主动引入韩国,作为民族自强的手段在上层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2)反抗日本的殖民主义:基督教在日本占领时期与民族主义结合,成为反抗殖民统治的旗帜。韩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从西方叩关到日本殖民再到南北内战,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同时,韩国人民也在奋力抗争。而教会在韩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摆脱殖民统治,尤其是在开化和反日运动中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对于韩国民众有很大吸引力。这一时期开始基督教与韩国的民族主义紧紧5见月媒体关于韩国阿富汗人质事件的报道。
第4页,共58页联系在一起。(3)反抗传统的民族主义:二战后韩国为了追赶西方的现代化,将民族振兴的希望与信仰基督教结合起来。二战之后,韩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韩国的各方面进程。在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以及近代以来东方文明的衰落,韩国人便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上。(4)教会的本土化与扩张机制:韩国教会非常激进,基层组织严密,并致力于教义的本土化,在此基础之上还积极从事海外传教活动,建立了一整套从家庭到学校再到教会活动的基督教扩张机制,推动了传教事业的蓬勃发展。3.文章的结构本文将分为六个小节。序言提出本文的问题并给出解释,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同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到第五节,将分别剖析导致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四个因素。第六节为结论,总结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原因,以及在最近韩国基督教发展的新形势,为进一步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二、本文的研究意义1.文化扩张问题的理论意义宗教问题从来都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基督教,由于其具有积极入世的特点,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渗透到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各方面。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这些核心观念无不与基督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福音的传播同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研究发现这种扩张的规律,对于面对西方文化入侵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借鉴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国内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信教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之中,教会组织不单单是精神上的传教,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对于西方的传教活动有所戒备。66见“韩国教会地下传教,挑动中国政府神经”,《星岛日报网络版》,日,网址:。最后参阅时间:日。
第5页,共58页2.提供深入了解韩国社会的知识认识一个社会,解读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如果从了解该社会的宗教信仰状况开始,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督教在韩国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韩国基督教问题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韩国。而且阿富汗人质事件以及在伊拉克等伊斯兰教国家传教的行为显示了这些组织的宗教狂热,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矛盾是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源泉,因而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也就非常需要对宗教问题进行深入探讨。3.传教问题的国际化冷战结束之后,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韩国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等伊斯兰教国家传教的行为,显示了教会组织的狂热,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国内缺少该专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的70、80年代韩国的基督教就非常盛行,但是至今也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很少有人对此加以研究。首先,没有专门研究韩国基督教盛行原因的文章或书籍,多数与此相关的书籍或论文侧重于描述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很少涉及对原因的分析。其次,提到韩国宗教信仰的文章,并没有在此问题上进行系统分析,因此多为对韩国基督教的一些感性认识,相对缺少理性思考。本文正是试图对这种盛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提供一种更为系统化的思路和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三、文献回顾1.中文文献国内外现有的关于韩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朝鲜半岛问题、韩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对文化研究的著作比较少见,尤其是专门研究韩国宗教的论著少之又少。
第6页,共58页东北师范大学的朝鲜族教授李正奎7、朴锦钟8曾撰写过若干相关的文章,他们主要侧重于分析比较韩国与中国在基督教传播上的差异,并简略提出了自己对原因的思考。学者王春来的《基督教在近代韩国》9,介绍了韩国基督教传播的历史过程,不过本书主要讨论的还是韩国基督教早期的传播情况。李元淳在他的《朝鲜西学史研究》10中从西学的角度研究了韩国历史上基督教的作用,不过他更加侧重于西学的角度。另外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是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崔俊直教授的论文《从韩国宗教的现实及透镜观察到的韩国文化》11,这篇文章对韩国社会流行的几种宗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他是从韩国的视角来观察韩国宗教的情况,因此更加接近事实真相,对于本文的论述有很大借鉴意义。《世界宗教研究》曾刊登了一篇韩国金英女士的论文:《韩国基督教对韩国现代化之价值观形成的影响》12,这篇文章从韦伯的新教伦理角度出发,对韩国内战之后迅速崛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韩国同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起飞的过程中,基督教新教在其中发挥了类似的作用。认为教会在韩国从开化到启蒙再到现代化整个过程中都充当了价值观基础。除了关于韩国宗教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有一些普适性的、宗教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对我有所启发,因为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地区滋生到得到认同都有一些共性。具有代表性的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于宗教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3,将宗教与社会变革、发展联系起来,认为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另外还有一些宗教社会学的相关书籍,比如罗竹风主编的《人·社会·宗教》14,对宗教的社会功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宗教具有社会整合的作用,促使人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虽然这些都是强调宗教的社会功能,但是明显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信仰原因的反向思考路径。7李正奎:《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6月。8朴锦钟:《韩国宗教的多元共存与韩国的宗教政策》,《当代韩国》,2004年秋季号;《韩国宗教的多元共存与韩国人的国民性格》,《世界民族》2004年第6期。9王春来:《基督教在近代韩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李基白:《韩国史新论》(厉帆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11崔俊植:《从韩国宗教的现实及透镜观察到的韩国文化》,《当代韩国》,2006年,秋季号。12金英:《韩国基督教对韩国现代化之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1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罗竹风:《人·社会·宗教》,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7页,共58页2.外文文献在基督教盛行的韩国,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基督教信仰上,却似乎对产生的原因并不关心,少有学者去分析,因而研究成果不多。韩国学者的相关著作中被翻译成中文的主要是金得榥教授的《韩国宗教史》15,书中对朝鲜半岛由古至今的宗教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其他的韩国的研究成果只能是从一些英文版论文中窥之一二。《基督教在韩国》(“Christianity
inKorea”)16对于基督教和韩国传统的结合以及对韩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近代以来基督教在韩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侧重点在基督教对现代化的作用方面。基督教和韩国传统——《基督教在韩国获得成功的原因》(“Christianity
andKorean Culture: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Christianity in
Korea”)17对韩国的传统宗教——巫教与基督教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认为宗教传统的影响导致韩国人比其他的亚洲国家更容易接受基督教。而美国传教与教会史学家塞缪尔·墨菲特(Samuel
Moffet)认为,“韩国的基督教(主要是新教)在传播社会公正,尊重科学和教育方面与儒教有相似之处,在寻求心灵的安宁和许诺来世方面与佛教有相似之处,强调祈祷能够得到回应以及现世愿望实现方面像萨满教。”18《当代韩国的新教传教活动的发展》“The
Protestant Missionary Movement in Korea:Curr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19对韩国的基督新教传教活动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并指出了这种活动发展的规律。这几篇文章从韩国视角分析问题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3.现有观点从文化兼容的角度:一种观点认为,韩国民众对基督教的狂热,说到底关系到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的问题。朝鲜半岛缺乏土生土长的文化,所以常常对外来文化表现出超常的热15(韩)金得榥:《韩国宗教史》(柳雪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16Park,Joon-Sik,“Christianity
in Korea,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Oct2006,Vol.30 Issue4.17Kim,Jung Han,“Christianity and
Korean Culture: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Christianity in
Korea”,Exchange,Volume 33,Number 2,2004,pp.132-152.18Samuel Hugh
Moffet,The Christians of Korea,New York:Friendship
Press,1962,p.52.19Moon,Steve Sang-Cheol,“The Protestant Missionary
Movement in Korea:curr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Vol.32,no.2.
第8页,共58页情。韩国占主导地位的儒教是外来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比,具有较大的张力和弹性,其对基督教传播的阻碍作用比较小。20而且传教士在韩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重视基督教的“本色化”(又称本土化),注意与韩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减少了传播的阻力。21而且,由于基督教是从中国间接传到韩国的,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缓冲,所以韩国人对基督教的接纳程度更高。22还有的学者认为韩国本土的萨满教的教义与基督教有契合之处,大量的萨满教徒在改宗基督教的问题上显得比较自然。而且,萨满教没有严密的分层级的教会组织,其教义排他性弱,其信徒也常常同时保有其他信仰,因此其信徒容易改宗类似的宗教。23从韩国的自身需要来看这一问题:有观点认为韩国没有经历过类似中国的西方列强侵略史,因此有可能接受来自西方的文化以此对抗日本侵略,有向西方寻求先进文化的动力。由于基督教来自先进的西方,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在近代韩国明显落后于西方的条件下,基督教对韩国民众产生了吸引力。而基督教确实带来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医疗卫生的发展。24韩国人对于现代化大生产和快速城市化的追求,享受现代化过程中的好处(科技、资源的运用)不可避免受到西方工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以上的这些回答都从某种角度对韩国基督教盛行的原因提出了解释,但是明显存在缺陷。宗教尤其是外国宗教的流传必然是一个复杂的原因所致,而且尤其传播的阶段性,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单个的原因;对于韩国基督教会所发挥的作用没有进行剖析,而基督教的基层组织是传播的最重要推动力。20参见孙雪岩:《近代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9卷,第5期,第108页。21参见王春来:《基督教在近代韩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章“韩儒对天主教的早期反应”和第6章“东学与西学:两种文化的融合”。22参见李虎:《中朝日三国西学史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页。23参见徐志啸:《基督教在中韩传播的比较与思考》,《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35-36页。及孙雪岩:《近代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9卷,第5期,第106页。24参见徐志啸:《基督教在中韩传播的比较与思考》,第35页。
第9页,共58页第二节韩国传统宗教衰落与基督教的进入韩国历史上有佛教、巫教、儒教等主要宗教,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巫教也即萨满教,从古朝鲜民族的宗教在朝鲜半岛定居开始就成为人民的思想根基;佛教是高丽、新罗和百济时期的国教;儒教则在朝鲜王朝时期占据统治地位。随着这些传统宗教的逐渐衰落甚至崩溃,造成韩国人的信仰危机,为基督教在韩国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一、韩国传统宗教及其衰落1.巫教:传统信仰源泉及其衰落韩国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屡遭异族入侵,国内也经常受到贫穷和疾病的困扰。由于巫教宣扬其对现世的祈祷和保佑,可以助人们求得摆脱厄运、长寿、健康、生男孩、发财和功名等等,所以对韩国人有很强的影响力。虽然韩国人也认为巫教是迷信,但是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还是愿意去向巫师求助。实际上韩国的音乐、舞蹈也可以追溯到巫教跳大神的活动。巫师在做法时,为了和神灵沟通必须进入忘我之境,最好的办法就是狂舞与唱歌,因此跳大神可以说是宗教仪式的一种。传说中韩国的始祖——檀君本身就是巫师,新罗王朝之前一直是神政时代。但是随着佛教和儒教在韩国的传入,巫教开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由于佛教的宽容性,成为国教并没有影响到巫教在百姓中的流行,但是在儒教盛行的时期,朝鲜的政治家们就开始对巫教采取行动,将巫师降为贱民,禁止他们进入都城等等。不过人们仍然愿意求助于巫师,连王妃也定期轻身来辟邪。25萨满教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此时的宗教色彩已经不明显。2.佛教:传统宗教中心及其衰落在现在的韩国,佛教在是仅次于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之中有70~80%同佛教有关,比如石窟庵和佛国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新罗、高25参见崔俊植:《从韩国宗教的现实及其透镜观察到的韩国文化》,《当代韩国》,2006年秋季号,第77页。
第10页,共58页丽王朝时,佛教一直作为韩国的国教存在,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保护和扶植。尤其是新罗时期,人们笃信佛教,甚至王子和皇亲中也有不少出家为僧的。新罗之后的高丽王朝也信仰佛教,《高丽大藏经》和《直指心体要节》两部佛教书籍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僧侣占据了社会最高的地位,70%的土地归寺庙所有。26但是在高丽时期,佛教逐渐衰败,并走向极端腐朽没落。到了朝鲜王朝时期,太祖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尊儒排佛,放逐僧侣,他们一下子从最高的身份被降为贱民,所有的寺庙都被赶到山上。成宗时更禁止供养僧侣,并毁佛像造兵器,出家为僧被视为违犯国禁。在朝鲜王朝历时5个世纪的统治时期,任何复兴佛教的努力都遭到儒家学者和官员的强烈反对。27直到16世纪末的“壬辰之乱”(1592年)时,日本丰臣秀吉率大军侵入朝鲜,当时的李朝皇帝宣祖逃到义州避难,禅僧清虚休静率领佛家门徒及招募的僧兵5000人,与明军一起作战,成为克复京城、赶走日军的主力军队。28宣祖在回到都城之后,赐清虚“国一都大禅师”的称号,至此,佛教禅宗才稍有恢复。但是直到朝鲜门户开放时,佛教仍然远离社会的主流,没有力量组织整合社会的理念。3.儒教:传统社会支柱及其衰落中国一般不把儒家看成宗教,但是韩国学者却认为儒教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形成了一整套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起到了精神安慰的作用,并有祭天、祭祖、祭孔的仪式,因此完全可以归为宗教行列。可以说韩国是典型的儒教文化圈国家。从高句丽时期开始,汉字就传入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建立之后,儒学成为了官定的国学。朝鲜时代,开国皇帝把儒教定为国教,程朱理学也就成为李朝500多年的统治思想。儒教对于韩国人具有特殊的意义,无论他们是否承认,韩国人中的绝大多数26参见(韩)尹以钦:《韩国人的宗教观》,第242页。27同上。2816世纪后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全国后,即图谋占领朝鲜,入侵中国。1592年4月,日本侵略军约20万人从朝鲜半岛的南端釜山登陆,5月攻陷朝鲜首都汉城,6月陷平壤,明朝发兵援助。同年,李舜臣率龟船舰队在闲山岛一带打败入侵者。1593年1月,朝鲜和明朝军队收复平壤,日军遂退据朝鲜南部诸道,伪称议和。1597年,日本再度集结大军,分水陆两路侵入朝鲜。1598年,朝、明联军反击,连续奏捷,李舜臣在鹭梁海战中予敌人以重大打击。随后,日军被迫从朝鲜全境撤出。公元1592年是旧历壬辰年,朝鲜文献将上述事件称作“壬辰倭乱”,中国称之为“壬辰之乱”。参见陈星桥:《漫谈韩国及韩国佛教的渊源与特色》,《法音》,2005年第11期,第23页。
第11页,共58页都是儒教的信奉者,遵从儒家的道德规范。虽然很多年轻人对此表示反感,宣称自己和“中庸”、“腐朽”的儒教没有关系,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受到儒教的左右,例如人们谨遵的“孝道”要求人们长幼、上下有序,“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大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经”,“仁义礼智信”29等观念也是深入人心,不过这种影响实际上已经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宗教信仰的色彩并不明显。朝鲜王朝重文轻武、军事力量薄弱,它效仿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但同时也被官员腐败所累,最后由于受到明治维新之后逐渐强大起来的日本的军事侵略而迅速垮掉。此后,逐步被日本占领,丧失了国家主权。这次失败,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失败,更标志着维系了500年统治的思想体系——儒教的失败。自李朝以来,儒教就是朝鲜社会文化的支柱精神。然而随着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列强破门而入,封建势力越来越力不从心,成为列强的附庸,儒学的正统地位自然而然受到沉重打击。而且,此时的儒学早就脱离民众,成为党派竞争的政治工具,形而上的理学、礼论脱离现实生活,枯燥无味,对一般的民众也丧失了吸引力。失去了精神支柱的韩国人,感到思想方面的贫乏。儒教虽然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并不能发挥其鼓舞士气、团结人民直面危机的作用。其他传统宗教——佛教、巫教面对日益严重的危机也不能拯救民族于水火,无力挽救处于危机中的国家。1910年,朝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朝鲜王朝覆灭。传统宗教衰落导致韩国社会精神信仰的危机,基督教才有了发展的空间。二、基督教与韩国传统的契合1.开国神话与基督教韩国的神话本身具有浓烈的宗教神学色彩。始祖檀君本是李朝建国时期的精神支柱,但是后来被用来作为反抗外来压迫、凝聚民族精神和巩固政权合法性的工具,以摆脱明朝在朝鲜的影响。29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孔子文化学院。文章出处:,日。最后参阅时间:日。
第12页,共58页与中国和日本不同,韩国有造物主一神论的观念,相信有自己的祖先——称为桓因。所谓建国神话,一般是描述古代开国君主的出生、成长、婚姻、政绩直到死亡的故事,它突出体现了“王权神授”的观念。在韩国最有影响的族源神话是《檀君神话》,檀君被普遍认为是朝鲜民族的共同始祖,《三国遗事》记载:“昔有桓因(谓帝是也)庶子桓雄,数以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白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30意思是说,古代的天神桓因,因为知道他的儿子桓雄心系天下,想下凡间管理造福世人,于是选了三座太白山作为祭祀和议政的地方,又给了他三道符,作为天神的标志,派遣他去管理人间。这是韩国先人对原初宇宙结构最早的幻想,恰恰与基督教信奉的上帝有很多相似之处:上帝也将他的儿子耶稣派往人间,救赎世人。这种相似性,使韩国人对基督教抱有亲近感。一些现代神学家企图根据檀君神话的三种神圣特性解释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概念,尽管只是一个神话,在心理上为韩国人理解基督教的道成肉身教义作了准备。教会技巧性的将基督教神学嫁接到既有信仰上是其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2.巫教与基督教巫教作为韩国人一直以来的信仰与宗教的源泉,对韩国人的行为与心态乃至文化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传教士正是在19世纪下半叶,巫教复兴时期进入朝鲜半岛的。“由于信奉巫教的韩国人认为,他们称作神的Hananim,是基督教中的天父,即耶稣基督之父,此正与基督教的上帝相合。”31这两者在韩国人心中的统一,为韩国人接受基督教提供了情感上的认同依据。而巫教通过巫师向神祈福的宗教仪式,与基督徒向上帝祷告、寻求寄托如出一辙,很多巫教徒也同时信仰基督教,信仰基督教的韩国人也不排斥巫教。这一认识为基督教在韩国迅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西方基督教有了与韩国巫教共存的社会条件。三、基督教填补信仰真空韩国的巫教、佛教和儒教尽管历史悠久,对韩国民众有很深刻的影响。但是30一然:《三国遗事》卷二《纪异》,孙文范校,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版,第102页。31孟慧英:《韩国萨满教印象》,何星亮主编:《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32页。
第13页,共58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宗教的在国难当头时的无助,无法发挥救亡图存的作用,这给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西方叩关,使韩国人看到了西方的强大与东方的逐渐衰落,于是摆脱中国的影响,寻求新的支撑成为必然选择。当初韩儒将天主教引进朝鲜的目的是希望在“以儒教为立国精神之大本”的氛围下,借此来调和与完善儒家学说。西方传教士从事传教事业的同时也给朝鲜社会带来一次变革的机会,从教育、大众启蒙,再到自由民权思想的传播,这些都为处于逆境中的韩国人提供了必需的自强武器。韩国史学家姜万吉认为:“那个历史时期,朝鲜人的确需要倾听一种教义,逃避现实的基督教义及时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如果当时没有特殊的环境,就不会有充足的理由迫使朝鲜人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转向了基督教。”321.西学与天主教传入天主教被正式引入朝鲜半岛并得到传播,与朝鲜赴华使节的努力分不开。朝鲜赴清使节随员李承薰曾在北京拜见彼得·格拉蒙神父,受洗入教并在回国后向亲戚朋友传教。33天主教由此传入朝鲜半岛,并引起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趣。他们从对教理感兴趣到信仰基督、传播教义,使天主教传韩有了相当好的上层基础。34此时的朝鲜社会经历了“壬辰之乱”,已经陷入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的社会危机之中,而封建统治者对此置之不理,依旧热衷于争权夺力、党派之争。一些开明士大夫阶层开始对传统思想进行了反思和批判,积极寻求能够挽救社会和民族命运的新思想。落后的朝鲜不仅需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而这种需要恰恰是接受基督教的最初动机。代表人物有李承熏、丁若镛、丁若钟、丁若铨、李檗、权哲身、权日身等。李檗在其《圣教要旨》中写道:“人类应该信仰天主,赎罪以求灵魂得救”35。丁若钟著有《主教要旨》,共两卷,上卷讲天主教教义,指出天主创造人类,因此人类必须崇拜上帝,并对传统的敬天、信自然、信鬼神等民间信仰进行批判;32姜万吉:《韩国近代史》,贺剑城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33杨昭全著:《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34参见【韩】姜万吉,《韩国近代史》,贺剑城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35【韩】李元淳著:《朝鲜西学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79~180页。
第14页,共58页下卷阐述教徒的义务。36这些教徒对天主教早期的研究和宣扬,开启了韩人宗教信仰领域的新局面,为韩国社会生活植入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37随着信徒数量不断增加,朝鲜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天主教团体。当然在李朝统治者看来,天主教思想和信仰活动已经威胁到当时的统治秩序,无异于儒教体制外的异端邪说。于是,年大院君摄政期间天主教受到王室政权的残酷迫害,并通过颁布“西教禁压令”对天主教加以镇压和根除。“乙巳秋曹摘发事件”38、“辛亥教难”39、“帛书事件”40连续三次杀害了大批的天主教徒。直到1886年大院君失势后,朝鲜被迫同法国政府签订《朝法修好条约》,外国传教士在朝鲜才有了人身安全和传教自由。19世纪初韩国正处在闭关锁国时期,天主教作为“西学”由韩人自主引入,它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博得了韩人的好感。但随后便被当作一种潜在威胁,遭到镇压,甚至销声匿迹。这种与当时社会制度和文化习惯背道而驰的外来宗教被当作一种潜在威胁,遭到镇压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但是,无论如何它确实首次在韩国的土地上播下了种子。2.民族开化与基督新教的传播新教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比天主教要晚近100年。19世纪70~80年代,韩国被迫开放门户,即开港。1882年的朝美、朝英等不平等条约,是朝鲜王室在权衡利弊后,接受李鸿章的劝说而签订的,对民众的心理造成了的冲击和引起的反响相对缓和。所以当1885年美国传教士阿彭泽勒夫妇与恩德伍德开始他们在朝鲜的新教传播时,面对的阻力不是很大。阿彭泽勒创办了第一个教会——汉城贞洞监理教会,恩德伍德创立了第一个36杨昭全著:《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4页。37同上,第页。38据史料记载:“前中人金范禹家,有李檗者,以青巾覆头垂肩,主壁而坐。承薰及若铨、若镛三兄弟及全日身父子,皆称弟子,挟册待坐。檗说法教诲,比之吾师弟之礼尤严,约日聚会,殆过数朔,士大夫、中人会者数十人。秋曹禁吏,疑其会饮赌技,入见则举皆纷面青巾,举止骇异。遂捉其耶稣像及书册物种若干”,将人员悉数收监。引自王春来著:《基督教在近代韩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8页391791年,由于祭祖传统和基督教教义相抵触,两名教徒因为不为丧母设立神主、不祭祀、不放弃基督教信仰而被处死。随即,反对天主教的儒生上书要求惩办天主教,李承薰被解除官职,教会骨干被流放或者死在狱中,史称“辛亥教难”。401801年,迫于政府的严厉镇压,天主教徒黄嗣永在素帛上写了一封信,企图致信北京主教寻求帮助。“帛书”被缝在信使的衣服夹层中,但是被查获。书信内容,包含有联系外来势力反对政府统治的意向,成为政府打击天主教的依据。
第15页,共58页长老教会,此后,各种新教教会派别都开始陆续在韩国开展传教活动,掀起基督教新教热,而且一直延续至甲午战争后日据之前。41新教的传播伴随着西方科学教育和思想文化的注入与普及,传教士们把自己活动范围扩大到教育和医疗领域,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韩国的新教传播是一场开化和觉醒的运动。(1)推进教育发展,提高教会地位。1894年甲午战争后至1910年间,东方的落后以及西方的强大,使得许多韩人开始对西方国家另眼看待,由不了解转为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对其抱有尊重和屈从的态度,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模式的活动逐步扩大。1901年至1910年间,基督教会设有专门学校4所(当时官立学校仅有三所),高等普通学校40所,普通学校601所,圣经学校40所,其他学校33所。42教会兴办的学校一方面为韩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更主要的目的是为新入教的基督徒接受教育提供方便。这就为基督教在非教徒中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提升了基督教在韩人心中的印象与地位。(2)治病救人是手段,传播福音是目的。传教士的最初以医疗技术作为开启福音之门的钥匙。因为直接宣讲不但不能引起民众的兴趣,而且还会遭到排斥和打击。通过免费施医赠药的办法,使受惠的民众切实感受到西方医学的灵验,逐步改变了对传教士的认识,不少人因此而成为信徒。虽然传教士施医赠药在开始的时候受到韩国民众的怀疑,来治疗的人很少,但是教会医生高超的医术和灵验的药方,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病人及其家属对传教士和宣教活动的态度,逐步打开了传教局面。传教士在韩国治病救人主要起到了两点作用:41同一时期的天主教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1866年,俄国军舰抵达元山港,以武力威胁李朝政府给予通商和定居自由。李朝政府陷入恐慌,派遣使者到北京商讨对策。天主教徒认为这是赢得政府对其好感的最佳时期,于是向执政的大院君进言,提出与法国、英国结成反俄同盟,抵御俄国人入侵的外交计划。为达成这一同盟,可以借助在李朝境内的法国主教做介来实现。但是此时执政的大院君收到来自北京特使发回的信件,误以为中国政府正在严厉打击西方势力。与此同时,威胁元山港的俄军已经撤离,大院君认为继续与法国结成同盟会导致清国的愤怒,于是终止了天主教的外交计划。并且,大院君根据法国主教暴露的踪迹,颁布宗教禁令,全国范围内对天主教实行大屠杀。行动不仅指向本国信徒,而且还包括外国传教士,遇害教徒有8000多人,9名外国传教士被捕,政府剥夺了他们回国的请求,将他们全部处死。在十年时间里,约有30000名教徒消失,教区的基础被摧毁。1873年,大院君失势,政权入王后手中。直到19世纪80年代门户开放以后,天主教才通过政府撤销宗教禁令,在朝鲜半岛取得合法传教的地位。42金得榥:《韩国宗教史》,柳雪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08页。
第16页,共58页第一,西式医疗手段在韩国的推广引起韩人医疗观念的变化,中医在社会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传统医学之中的不合理之处受到人们的质疑;传教士医生坚持不懈的宣传,使韩人对疾病产生的原因、预防手段、治疗手法有了更新的认识。第二,当韩人对西医的疑虑逐渐消散时,医疗与传教事业也就此分家,医师与牧师各司其职,医疗也成为教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服务面向全社会,这使教会医院深得人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拥护。在众多的实用利益中,医疗对于人们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教会医院在吸纳教徒、扩展传教区域方面起着很明显的效果。许多韩国人开始就是因为信主就会有人帮助治病、消灾,后来就信了。之后,他们每天做祷告,每周做礼拜,心里感觉到平静、舒服,逐渐在心里扎了根。这就是很多韩国人加入教会的原因。3.新教快速传播的原因(1)新教更加成熟的传教策略新教传教士们吸取了天主教的教训,在进入韩国后表现出对政府的礼貌和尊重,这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1885年,新教传教士们举行了首次礼拜,参加者仅限美国传教士和信徒。1886年4月,首次洗礼仪式的对象是美国信徒的子女以及一个驻韩使馆的日本人。“直到1886年下半年,参加礼拜的人员成分才扩展到其他外国信徒。每次礼拜与洗礼,传教士都事先通知朝鲜政府”。43从事医疗和教育工作,换取政府和社会民众的认同,这些举动也为传教事业的发展开辟道路。相比在街头布道演讲、散发福音传单、举行宗教仪式等等直接的传教方式,改用金钱、物质和医疗等带有公益性质的传教方式更能吸引民众入教。(2)韩国社会内部开化势力的推动新教传入时值19世纪末,李朝社会走向近代化,当时社会提供了让新教发挥作用的机会。韩国统治阶层中的开化派认为,以西方传入的基督教为平台,可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方面,面对韩国频频失败却无力挽救的现实,与其固守传统的儒教思想,还不如接受新的、更加文明的价值体系。43Chung-Shin
Park,Protestantism and Politics in Korea,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3,p.22.
第17页,共58页开化派的激进分子甚至认为,韩国国家的崛起只能由新教来完成,是“灵魂死亡的韩国人的再生”。44他们将西方的先进归结为信仰基督教,认为接受基督教文明是落后国家走向富强的最佳途径,利用基督教传教组织可以实现国家的开化。45因此,基督教就同民族自强、开化联系在一起,开化派渴望通过一系列改变使韩国成为日、俄那样的强国,成为真正的现代国家。基督教的传入,冲破了原有的儒教思想体系,使人们看到本来处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已经背负了不能承受的重担,国家内部没有足够的力量解决这种局面。促使政府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成为韩国基督教此时所承载的责任。(3)韩国政府变革以自强的需要虽然在李朝学者中,因为在变革的方式上产生了分歧,但是改变李朝传统社会的要求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体制的改变都应该存在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新教的发展,为李朝社会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体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在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之后,变法开化运动在韩国兴起,旧式教育体制已经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阻碍。在这场“启迪新知”的文化运动中,韩国政府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采取措施推进近代西式教育的引入。46与天主教不同,新教随着西方科学教育、思想文化而来,而且将教育、医疗作为传教的一个重要方面,再加上韩政府支持新式教育,传教士在兴办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亦被认可,最终确实起到了普及文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国家控制教会的发展速度,使社会逐步接受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为近代化打下基础。在循序渐进的容纳过程中,西方思想、流行文化及服装、改革措施、法律、礼仪、知识等方面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大的认可,这在社会上掀起一种思潮,即人们开始认为一些古老的习俗是荒谬可笑的。从最初基督教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到宗教自由令的颁布,在政府控制之下,社会逐渐对基督教显示出相当友善的态度。政府中也出现了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官员。教会对政府尊重的44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十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35页。45同上。46如1882年8月,韩国政府派遣以洪英植为首的60多名政府高官组成所谓的“绅士游览团”,赴日本考察西式教育体制。翌年,政府选派徐载弼、朴泳孝、金玉均连同61名青年学生赴日本留学。此后的连续几年,政府都分别派遣各种名目的团体出访美、日等国,进行教育方面的学习。见李虎:《中朝日三国西学史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88页。
第18页,共58页态度,帮助政府在对待基督教问题上树立了信心,这也是教会和政府间建立信任的有益尝试,并为此后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与日本基督教比较随着朝鲜王朝的失败,封建的君主不再是国家的领导者,而社会原有的意识形态支柱也随之被摧毁,人们需要去寻找其他的希望和拯救者,基督教作为西方先进文明的精神,此时为韩国民众提供了新的而且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宗教价值系统,作为以往传统衰落之后的一种补偿。因为通过信仰基督教来寻求希望和灵魂得救,这种信仰能够为处于绝望中的民众提供神的启示,也是走上韩国人民所梦寐以求的现代化的道路的途径。47一般说来,带有特殊性的民族主义,因其涉及到血缘、宗族等复杂的因素,与普世主义的基督教站在对立面上,二者之间应该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在韩国,基督教却同民族主义相结合,振奋了20世纪初的韩国民族主义精神,是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可韩国所经历的百年政治危机,尤其是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韩国人对于朝鲜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严重的幻灭感,自然对于这个制度的精神支柱充满失望,直接导致了韩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真空,基督教进入人们的心里成为新的寄托也就在当时成为可能。同韩国的基督教情况相比,虽然日本早在1个世纪之前就有了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但是即使是在今天,日本的基督徒也仅占全部人口的0.6%,48教堂建筑稀疏,散布在全国各地,仅有100多座,且多年久失修。对比之下,韩国拥有1700万的庞大教徒数目,全国拥有超过6万座教堂。49出现这种鲜明对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相对于日本的传统宗教——天皇崇拜为中心的神道教,日本人将基督教视为外来的异教。神道教在日本的历史悠久,与日本民族同生共长,深入人心,是日本民族不可割裂的文化精髓。如果放弃神道教而转信基督教就意味着对国家和传统的背叛。韩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传统宗教已经不能再为人民所信任和依47从1894年到190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爆发,韩国的基督教徒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人们选择教堂作为庇佑场所,是因为在教堂人们可以获得食物和疾病治疗。参见王春来:《基督教在近代韩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8根据日本国文化厅1999年的统计,日本最多的宗教团体是神道教,有8.5万个,占总数的46.8%,其次是佛教,有7.7万个,占42.4%,基督教仅有4千个,占2.3%。而1988年,日本的基督教徒数有170万左右,仅占总信教人数的0.8%。参见日本文部省文化厅编《宗教年鉴》,1999年版。49参见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15页。
第19页,共58页赖,接受基督教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诉求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宗教的衰落与近代开化、自强的需求,是韩国民族主义与基督教结合的一个契机,成为基督教传播的诱因。
第20页,共58页第三节反抗日本与基督教的传播1910年之后的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韩矛盾尖锐,基督教抓住有力时机,宣传民族自强和文化启蒙,成为人们的心理寄托。处于民族危机中韩国人对日本的敌对情绪,促进了他们亲近西方,通过基督教联合西方来对抗日本的态度。教会争取自由信仰的环境,韩国人民摆脱日本殖民的统治,二者达成共识,也就是说民族主义与基督教信仰之间实现了合流。因此基督教在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数据显示:1919年“三·一运动”时,韩人基督教有信徒19.6万人,1925年增加到26万人,1934年增长为33万人。50以三一运动为界,之前基督教所发挥的主要是对民众的精神安抚作用,之后基督教会则直接参与到抗日爱国运动中。一、日据初期基督教的心灵安抚作用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大大加速了吞并朝鲜的进程。189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岛条约》,1904年“韩日协约”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日的《日韩合并条约》,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朝鲜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那时起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韩国遭受了日本殖民者长达36年的残酷统治。51马克思说:“宗教是对现世苦难的一种抗争和控诉,是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52社会动荡正是宗教滋生发展的温床,而以福音传播为己任的基督教所宣扬的民主、平等和爱,给身受苦难,被死亡威胁的人许诺以永恒的生命和安宁,使人们有了精神上的寄托,成为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抚平创伤的精神家园。年日据时期的韩国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这成为基督教在韩国得到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50唐逸:《基督教史丛》(柳雪峰译),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1页。51参见【韩】金得榥:《韩国宗教史》(柳雪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5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页。
第21页,共58页1.日本侵略者对韩国人民的严酷统治(1)殖民掠夺与残酷迫害日据时期,殖民者不计后果的掠夺,使得当时韩人贫富分化非常明显,许多有产者变为无产者,贫困者更加贫困。尤其是占总人口80%的农民,过着极度艰难的日子,在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中,人们生存的机会变得十分渺茫。在韩基督徒也遭到日本当的残酷迫害。当时,基督教会的各项活动,例如医院、诊所和学校都受到了遍及全国的日本警察的严密监视,有很多学校被迫停课,大部分医院也面临倒闭。在这种压抑的形势下,基督徒积极主动参与到反日运动中,同韩国爱国者一同抵抗日本殖民者的侵略。(2)同化政策和殖民教育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以逐步淡化朝鲜的民族主义情绪、摧毁韩国的民族文化、压制韩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极力削弱朝鲜传统文化的影响。1910年,在日本总督府对有关韩国历史和地理的书籍进行的一次全国性搜查中,有20万到30万册书籍被没收烧掉。查禁书籍的范围包括韩国的读本,先前各世纪民族英雄的传记,以及有关独立、国家的诞生、革命等外国书籍的韩文译本。1911年,日本殖民者发布“教育令”,命令在韩国强制普及日语,不允许讲授韩国历史、地理等课程,90%以上的学龄儿童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成为文盲。日本人不仅加紧了对私立学校的控制,还加紧了对传统学校的控制,仅限于基础教育和初级技术等基本技能,以达到弱化学生的民族意识的目的。53日本对报纸等舆论更是严密控制,残酷压制反日救国之言论的流行。54传教士则不畏强权,勇敢地向日本政府倡议“韩国人应该拥有与日本人一样的教育”,55“韩国学生应该被允许学习完整的历史和地理”。56教会的信徒以教堂作为使用韩国民族语言和文字的阵营,坚持使用韩语进行祈祷,人们在教会的旗帜下进行抗日活动,抵抗侵略。于是,教会和教会学校成为文化运动的中心,向人们宣传上帝面前人53从1910年到1922年这12年间,私立学校数目显著减少,由2000多所减为600所左右。参见韩国在线网:。最后参阅时间:日。54【韩】朴英姬:《朝鲜义烈团的成立及反日斗争》,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679页。55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四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页。56同上,第159页。
第22页,共58页人平等,无论是尊卑、男女、老幼,并对传统的与基督教相抵触的价值观进行拒斥,比如等级观念、祖先祭祀、一夫多妻制等等。日本占领朝鲜,激起了韩国民族主义快速崛起。基督教此时成为反抗侵略的一个工具,在日本侵略时期,基督教会积极参与救国救民、争取民主的社会活动,迎合了韩国人振兴民族大业的心理需求。2.基督教带给韩国人民精神安慰对处于民族危机的韩国人来说,新教带来的福音是一种新的精神寄托。而韩国这一时期的新教发展,与其说是基督教热不如说是韩国人自我觉醒的文化启蒙运动。正如斯潘塞·J·帕默(Spencer
Parmer)所言:“当整个世界在他们眼前崩溃时,在那个历史时期,朝鲜人的确需要倾听一种教义,逃避现实的基督教义恰好在朝鲜历史的那段时期及时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时如果没有特殊的传播环境,就不会有充分的理由迫使朝鲜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转向基督教。”57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韩国逐步丧失国权,国内的主要矛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和韩国人民的矛盾。国家领导者的腐败、经济的衰退、社会的动荡使得很多韩国人失去生存的方向,教会的任务就是为失去方向的民族注入希望。韩国学者金希教认为:“中日战争后,韩国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导致了韩国空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使得韩国民众不再反对基督教,反而试图通过基督教来联合西方,共同对付日本。”58很多学校的学生每天抽出时间来学习圣经,为危机四伏的国家祈祷,将希望寄托在“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之上。以往对基督教排斥甚至是敌对的人也求助于教会。1907年1月发生了韩国教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平壤查经复兴会,标志着基督教在韩国开始复兴。许多信徒以真诚的眼泪和感激来祈祷,影响着首尔以及其他的韩国大城市,教会及神学学校的活动接连不断。基督教徒的数量在此期间有了显著的增长,基督教徒们将自己的信仰同罗马占领之下的以色列相比较,希望按照基督宗教文明来光复祖国、摆脱殖民统治。许多的教会以此为使命,自觉献身于民族独立事业,将反抗殖民统治,直接参与57斯潘塞·J·帕默:《世界宗教概览》(向红笳,徐晓冬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58金希教:《1905年以前韩中反基督教运动比较研究》,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四),1998年,第239页。
第23页,共58页社会运动作为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在韩国,新教传教初期的传教士中,清教徒人数较多。他们认为,韩国在政治上是无可救药的,而挽救韩国的真正道路是拯救韩国人灵魂的救灵运动。如上文所述,基督教传教士在韩社会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基督教接近韩人的心理需求,促使他们选择基督教,把基督教信仰当作精神寄托,以此来实现心灵上的平静与安乐。这一时期,出现了基督教入韩传教少有的顺利局面,基督教也由此深深地扎根于韩国这片有待开发的土地中。二、1919年后基督教会积极参与抗日活动1.“三·一运动”中的旗帜作用20世纪初韩国允许基督教公开传播,教会势力也随之迅速成长壮大,各种教会组织和教会企业纷纷建立,信教人数逐年增加。日据时期,基督教会一直是日本政府主要的打击对象,朝鲜总督对教徒的迫害日益加深,1910年以基督徒有谋杀总督寺内正毅的嫌疑为由,逮捕157名教职人员。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基督教仍然继续发展,1912年组织了韩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团体——长老教总会59。日,“三·一独立运动”爆发,全朝鲜半岛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60而在韩国仅有35年传教史的基督新教在运动中成为韩国民众争取民族独立的旗帜。61新教与各宗教教派联合起来进行全民族的运动,场所也多在新教教会,新教在独立运动中起到了联合各个组织的重要作用。虽然基督教倍受迫害,但是却成为民族独立的精神寄托,被当成亡国后维系民族团结的主要力量,它屡受挫折仍顽强不屈,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为韩人争取了一定利益,因此也更深得人心。以民族主义为诉求的基督教福音也给新教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59中韩友好协会网:《20世纪初日本统治的文化镇压》,。最后参阅时间:日。月1日至5月31日间,参加示威者达两百万人,1500多次,218个郡除7个外都发生了示威活动;包括学生、商人、农民等社会各界爱国人士,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高喊“韩国独立万岁”的口号,进行了一场撼动全国的示威活动。这场示威令日本当局大为震惊,他们对示威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并焚烧学校、教堂和私人住宅。据日本官方发布的报告,有46,948名示威者被捕,7,509人被杀,15,961人受伤,715所房屋被毁或被烧,再加上47所教堂和两所学校。61【韩】金得榥:《韩国宗教史》(柳雪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第24页,共58页教会为了抵御日本殖民者对教会势力的严格限制,有意识地支持一些韩国爱国者的活动,基督教争取信仰自由和民族独立的行为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博得了韩国人的好感,大批人为了解决社会的困难或寻求心灵的安宁而皈依基督教。当时的韩国民众有相当人是为了反日而入教,以争取民族和个人的生存权利。“为了救国家,信仰基督教”,62成为当时的信仰基督教的人民的心声。即使是住在韩国的日本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教会的扩张:“反对日本的人聚集在十字架之下,建立十字军来驱逐日本人”。632.对独立协会的配合作用这一时期的基督教机构与独立协会关系密切。各地方的基督徒认为爱国爱民族的信仰同独立协会的爱国思想是一致的,所以积极参加政治、社会运动。64独立协会所主张的民主思想包括:第一,国民的自由权(生命、身体、财产的自由权以及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权);第二,国民的平等权(废除社会身份制度、获得阶级平等、职业平等、男女平等);第三,国民的主权(主权在民,国民领导权、支配权、官吏弹劾权、政府交替权等);第四,国民的参政权等。65此外独立协会还要求向国民普及教育。作为市民运动,独立协会体现出现代化的精神,起着爱国启蒙的作用,并通过《独立新闻》(报纸)、《韩国基督会员汇报》,以及《基督徒新闻》等新闻媒体,提倡培养民主的自我负责性和爱国性。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政府勒令基督教组织参拜神社,但是很多基督教徒不肯屈从,顽强抵制,于是有200多教会被迫关门,很多教会领导人身陷囹圄,基督教徒也有不少死于非命。从表面上看,这是基督教的一场灾难,但基督教在压迫下求生存的斗争精神也给人以鼓舞。随着“三·一运动”(在文中将这个统一用法,是否全加引号)中被捕的牧师被当局释放,教会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争取民众,扩大教势,长老教与监理教以基督教青年会为中心,向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教徒,开办讲习所。62《韩国基督教会史》,大韩基督教书会,1975年,第213页。63李完烈:《韩末基督教和民族运动》,平民社,1980年,第120页。64参见(韩)金得榥:《韩国宗教史》(柳雪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18~319页。65同上。
第25页,共58页3.西式教育的推广作用独立协会提倡进行现代化改革,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而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学校向韩国展示了欧洲式的现代教育。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韩国基督教团体纷纷建立教会系统的学校,虽然客观上对西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传教。1910年日本占据韩半岛后,殖民政府视教会教育为潜在威胁,于1911年8月以帝国法令的形式颁布了《朝鲜教育法》(当时的名称),法令实行差别教育,声称教育应适应韩人的低等素质,把韩人培养成日本的忠诚臣民。这种情况之下,基督教界做出了更为理性的选择——联合办学,在原有文、理二科外,增设商科和农科,1915年另增加了包括圣经、英语、史、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日语、机械绘图、音乐、大学代数、三角学、伦理学、化学、物理学等课程。66新科目的增设,激发了韩人对知识的渴望,由于教会推行的新式西方教育机制在韩国很受欢迎,加之教会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建设,教会学校在韩国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据统计,1915年至1932年间,学院共有学生2500人,已超过当时日本所办学院的人数。67而且基督教教会教育并未因日本当局的压制政策受到不良影响,反而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近代韩国教育机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民众的角度看,19世纪末是李朝封建政治没落乃至灭亡的时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韩国人民将新教所带来的福音视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因而基督新教的信仰被视为自我觉醒的文化启蒙运动。在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当时,有种观点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是否踏上“文明”之路,而新教正提示了“文明”之路。富强繁荣的西欧众国都信新教,所以就更加证实了这种判断是正确的。许多人都认为只有新教才是“文明”的宗教,只有先进的美国的宗教才是值得信奉的宗教。而且,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备受煎熬的韩国人认为只有美国才是牵制日本的力量,所以对新教的信任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涨。总之,这一时期的殖民经历阻碍了韩国社会形成有独立性质的宗教。传统宗教——佛教被日本佛教同化后严重地削弱了其宗教机能,儒教行将毁灭。而基督66Holtom·D·C,editor,The
Christian Movement In Japan,Korea&Formosa.Tokyo:Federation of
ChristianMissions in
Japan,1924,p.21.67王春来:《基督教在近代韩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33页。
第26页,共58页教却在无形中与当时的韩国社会背景结合,与韩国人民的抗日复国斗争相结合,成为民族主义的温床。对传统宗教深感失落的韩国人接触到基督教理,有一部分人逐渐认可了这种新的价值观。基督教精神与这一时期的民族精神相互结合,促进了基督教在韩国的本土化进程。当然,对于韩国民众来说,完全接受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是它在人们心灵的重建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和平,使人们感到基督教能够使一切的不足变得充实。三、与台湾教会情况的比较台湾在社会背景方面与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基督教进入的开始都是以医疗和教育作为突破口,为当地的人们提供帮助,得到信任而立稳脚跟,台湾的原住民——平埔族的基督教信仰比例较高;其次,历史上都经历了很多的动荡,都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遭受日本人的同化教育和奴役,期间也有浩浩荡荡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爆发,基督教都是作为反抗日本的工具,在抗日时期有所发展;其三,在独立之后也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坚决反共,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接受过美国的大笔援助,并实现了20世纪60至8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在这两个地区的势力都比较明显;其四,政治上也经历了缺少民主的威权统治,蒋介石家族与朴正熙的军人统治都对经济的复苏和起飞起到了重要作用,民主化时期,基督教也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基督教在韩国的庞大势力,台湾的基督教无论在教徒比例68,还是在社会的势力与影响力,都远不及韩国。笔者分析原因如下:1.台湾基督教在日据时期没能发挥积极作用在日本殖民者最初据台的19世纪末期,台湾人民采取积极的武装斗争形式来反抗殖民者,但是教会却力求置身事外。有大约700名教徒被杀害,可见教会与日本人的关系非常紧张,但是教会很快做出反应,不是采取支持人民抗日活动的做法,而是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局面去谋求建立与日本各级要员的合作关系。68台湾人口有2300万,新教与天主教徒总数占台湾总人口的6%左右。参见林求真:《台湾教会印象》,《天风》1999年第11期,第18页。
第27页,共58页69武装抗日的时期,与教会有关的事件只有1915年的“瞧吧哖”事件,有22名长老会信徒被捕。70这些都说明,教会为了求得自身的保存而接受日本的统治。到了1916年之后,台湾的抗日活动转向文化、政治运动的形式,这一时期也只是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作为倡导者,虽然有一部分基督教徒的参与,但是这也是个人行为,是自身对于抗日活动认可导致的,并不代表了教会的身份去参加政治活动。虽然教会学校在这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已经逐渐被同化到日本的殖民教育体系中去。71为了得到当局的认可,而聘请日本教员。教学也多半采用日语。到了1931年,日本侵华之后,台湾教会已经身不由己,由传教士负责的神学院、学校、医院都被日本人强迫改组,归日本统治者掌管,因此教会渐渐沦为日本人战争服务的工具。而教会也本着“不过问政治”以明哲保身的原则,力图与民众的抗日活动拉开距离。这就与韩国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教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抗日而奔走呼号,教会领袖也成为抗日活动的领袖,不畏牺牲,带领人们同侵略者不懈抗争。在国破家亡的时刻,基督教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为其得到民众的认同、树立威信提供了契机,也奠定了基础。台湾的教会虽然求得了一时的生存,但是却在民众的眼里失去了威信,也就失去了扩大影响的机会。2.台湾基督教始终处于主流意识之外其次,二战前,台湾基督教台湾地区的教徒多分布在南部,即原著居民较多,而大陆迁徙过去的人信仰基督的比例相对较小。原住民在台湾人口中的比例仅占到2%左右。这一原因主要是教会在发展的初期,一直被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主流社会所排斥,上层社会的人少有教徒。接受教会传教的也是一些贫苦的百姓,这些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影响力也就局限于本族的人,因而就对基督教在岛内的广泛传播影响不大。而到了日据时期,除了殖民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精英阶层之外,基督教徒在月,偕牧师度假回台时,看到教会受到的伤害,便去拜见当时的日本总督乃木;1896年,乃木和其部下往淡水回访偕牧师并参观他的博物馆。而且,教会还与日本来台的基督徒积极接触,曾举行中日联合礼拜。见翁伟志:《日剧时期台湾基督教会的政治立场》,《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6月。70郑连明主编:《台湾基督长老会百年史》,台南:台湾基督长老会教会,1984年,第125页。转引自翁伟志:《日剧时期台湾基督教会的政治立场》。而且即使发生了这次事件,也只是教徒的个人行为,不代表基督教会的主动参与,因为在事件之后,长老会并没有对日本殖民者提出任何强烈谴责。71参见陈宏文译:《北部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历史》,台南:人光出版社,1997年3月。第55-56页。
第28页,共58页教会学校的影响之下接受日本的新式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精英。但是民众对于这些精英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是日本统治者的追随者。所以虽然长老会等在上层的影响扩大,在光复之后,政治势力也很大,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占大多数的民众认可,也不能实现福音的普及化。相比之下,韩国的基督教思想的传播从知识分子开始的,精英阶层的认同使得韩国社会对基督教有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还致力于基督教义、教理的研究,努力寻找与本土文化相契合的方面,为基督教在社会得到接受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看来,基督教在韩国和日本相似背景之下,其传播结果有明显差距。这种情况与民族危亡时期,基督教会的所作所为以及在民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有不可忽视的关系。而在光复之后教会的自身定位和传教策略也影响了基督教在台湾的发展。
第29页,共58页第四节民族振兴与基督教的发展韩国的基督教的成功就在于它积极入世,致力于满足韩国社会不同时期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上是韩国社会的救世主。二战后,韩国贫穷落后,亟需走上工业化道路,但是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还必须有一个全民的共同认知与合力——民族主义。基督教恰好适应了这种需要,与民族振兴的精神相结合,为1945年之后的基督教飞速发展插上了翅膀。战后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使生活极度贫困、渴望得到拯救的韩国人对西方的发达无比羡慕,近代开始就对本国的宗教传统倍感失落的韩国人,自然对代表了西方价值观的基督教无法拒绝,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信仰基督教上。而在经济现代化同时,基督教还是韩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民众要求民主的呼声。二战后到1980年代是基督教在韩国快速发展的时期,基督教徒人数有了更为显著的增长,天主教徒从1945年的18万增加到1980年代中期的110万,新教徒则由1940年代的50万增加到900万,占到总人口的24%,平均每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新教徒72。而根据一些教会的数据,1997年韩国的基督徒已经达到人口的40%,2002年上升至49%。73一、美国的榜样作用1.二战后美国的对韩援助美国的拯救者心理使得其在二战后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对经济破坏严重的国家进行慷慨援助,尤其是在同苏联冷战的前沿地区——欧洲、韩国。因此这两个地区受到的美国影响也是深远的。从1945年到1953年间,韩国经历了军政、过渡政府和大韩民国初创以及朝鲜战争,国家基本处于混乱状态,工农业生产存在严重的减产问题——1948年72Hyung
Chull Jang,Religion and Globalization:A Study of Cultural Hybridity
of Korean Protestantism in theEra of Globalization,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December 2004,p.220.73同上。
第30页,共58页的产量仅为1940年的21%,主要工业部门中,纤维工业下降了74%、化学工业下降了59%,食品下降了93%,金属工业下降了59%;农业产量也是大幅下滑,1948年的农业产量仅为1940年的72.4%,耕地面积也减少了21%左右。74由此引起的物资供应矛盾,物价暴涨,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虽然情况在1950年之后有所好转,但是仍旧严重依靠美国的资金和物质援助。早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政府便以各种形式为韩国的经济恢复、稳定和重建提供经济援助。从1948年8月到1950年1月,美韩先后签订了《韩美经济援助协定》、《韩美联防互助协定》、《韩美军事顾问协定》等一系列的协议75,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援助占到韩国财政收入的30%~40%,最高年份达到52.9%。76这样大的经济援助为战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韩国经济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为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腾奠定了基础。图表3:美对韩国经济军事援助(按照美国财政年度计算,单位:百万美元)2
62-76合计经济援助666.8 8.2 963.6
5867.8军事援助12.3 1.3 1.7合计679.1 9.5
12739.5韩国经济贫困的局面为美国的经济援助提供了需求,美国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置身于韩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之中。美国认为:对落后文明的改造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状况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促成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属于软性手段,是经济和军事手段的补充,以劝服的方式来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一些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应该大力培养亲美派和知美派,以此作为价值观传播的中介,其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共享美国价值的世界体系。毋庸置疑,随着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对韩援助,资金、装备、科学、教育、管理技术、文化等也随之输入韩国,韩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架构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因为美国的目的不仅仅是扶植韩国,更重要的是将其纳入西方阵营,在价值观上同美国保持一致。美国的也确实达到了目的,在遏制苏联、中国、捍卫74Edward.s.Mason,The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Harvard
University,1980,p.245.75崔天模:《美国援助与韩国和台湾的经济成长》,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76同上。77资料来源:杨永骝、沈圣英:《南朝鲜》,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版,第245页。
第31页,共58页美国在东亚的势力范围中起到了作用。从二战结束至朝鲜战争期间,韩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当时韩国国民不仅把美国看作是将韩国从可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解脱出来的“解放者”,而且还是参加“韩国战争”为守卫韩国而流血的维护自由的“救援者”。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给韩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的、经济的援助,所以韩国人还把美国看作是使他们得以生存的“恩人”。因此,许多韩国人把美国看作是特别的国家,怀有盲目的亲美感情。20世纪,基督教在西方社会逐渐失去吸引力,向海外寻找新大陆成为基督教会的共同目标。其发展的新特点在于这种扩张还粉饰以道德理想的色彩,即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义国家,要把上帝的福音——美国的社会及政治制度传遍世界。在政治上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开始不遗余力地将民主推向国外,在政治经济影响的同时,通过精神同化把包括韩国在内的后发国家变成皈依美国文化和政治原则的国家。当时颇为流行的社会福音学说就认为,宣传个人得救的福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弘扬改造社会的福音,从教育到社会服务再到社会政治的改革。其内在的逻辑被延伸为:落后文明的问题在于整个社会制度,需要用基督教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来改造亚非地区。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米德(Walter
Mead)在其《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一书中写到:“美国的传教活动是美国外交政策中部分‘被遗忘的历史’,它不仅限于某个或所有教派的宗教布道行为,还包括无数美国人的宗教工作、医疗工作、救济工作和全世界各种政治活动,在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与美国的关系日益强烈的世界共同意识方面,发挥了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大作用。”78实际上这一时期的美国对苏遏制、冷战思维也是其向外输出价值的重要原因,它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基督教与无神论之间争夺世界的斗争。2.美国教会的慈善活动基督教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为韩国做出了不少贡献,医疗机构、救助机构的78【美】沃尔特?拉塞尔?米德:《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曹化银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第32页,共58页发展很大地提高了教会在韩国社会的威望。韩国的教会得到美国方面的慷慨援助,使得教会在对韩国贫苦人民的救济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韩国社会处于短缺状态之时,物资不足、疾病、饥饿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着韩国普通民众的生活,而传教士以狂热的宗教献身精神向人们施医送药,其善举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因此被视为是具有神奇力量或者至少是卓越能力,信仰基督教并因此加入教会的人越来越多。当韩国刚从日本手中得到解放而再度面临内战之时,国家陷入一穷二白的状态,人们处于饥饿、潦倒甚至是绝望之中,求助于耶稣基督,便成为基督徒的唯一出路。此时大量的援助源源不绝的输送到韩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来源于基督教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批物资援助帮助韩国人民渡过了战后初期的艰难时刻,摆脱了饥饿的威胁。除此之外,美国教会也纷纷派遣传教士入韩,带来大量急需的食品、药品和衣物,并在韩国境内开设多个临时食堂,为饥饿家庭提供免费的食物;还在各地搭建一些避难所提供给无家可归的人。基督徒认为是他们的祷告发挥了作用,于是更加坚定了对基督的信仰;这些爱心救助活动也在非教徒的韩国人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基督教会有了更大的认同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韩国人有着很浓的感恩之心,他们认为“受到恩惠要感恩图报”,美国在战后对韩国的经济援助,使得韩国人非常感激。可以说,美国教会在战后的慷慨解囊、对韩国难民的扶助行动,一方面给处于贫困和饥饿中的韩国人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另一方面也对于韩国人的感情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救助中培养起来的好感自然使得基督教在韩国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人们相信这些传教士的行为是基督之爱在人间的见证,因此不少受过教会帮助的韩国家庭自愿入教。教会派遣大批传教士入韩所进行的救济活动,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基督信仰也在韩国人心中得到广泛的肯定。美国的对韩援助和扶植的确令韩国得以重生,推动了韩国60年代走上现代化飞速发展道路。作为援助的副产品,韩国的基督教在不知不觉中夯实了地位,也许这正是美国的真正目的所在。3.榜样作用转化基督教优越论韩国学者文正垠认为:“二战后,美国一度成为韩国人心中的解放者和拯救
第33页,共58页者,因而20世纪的50至70年代是韩国人是亲美时期。”79虽然这种说法不是非常地确切,因为在其中的一些时间段,韩国人也间歇的有较强的反美情绪,比如战后初期及朝鲜战争谈判时期。热烈追求文明与开化的韩国人比传教士更为积极地提出,世界上最富强文明的国家都是新教国家,新教是实现文明的根本,应该从信仰新教开始实现文明。传教士们通过展示自己居住的现代式住宅和先进的工具、现代的生活用品等,将现代文明同新教联系甚至等同起来,虽然他们的本意是对新教的美化,但是在新教教徒心中却是希望通过新教来使自己的国家达到和西方一样的文明程度。于是新教被视为比其他的宗教都要优越性的宗教,还发行了许多将新教与其他宗教对比体现其优越性的书籍,攻击朝鲜传统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儒教和佛教,说他们是亡国之教,逃避现实之教,新教优越论在韩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二、教会教育及民主观念的扩张1.教会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在韩国人看来,基督教及其大学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进程,它们不仅仅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带到了韩国,还传播了西方的宗教思想。以韩国的三育大学为例,它是一所由基督教开办的现代大学,其前身是始建于1906年的义明学校,原址在今天的朝鲜平安南道,1947年之后迁往首尔。80以前其主要的研究机构是神学研究所、基督教教育研究所、福音传道者问题研究所、圣经语言研究所。随着韩国社会的现代化,大学也在逐步实现世俗化,越来越倾向于重视现实生活、重视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化,并开设计算机、农学、文学、商务管理、医学、营养学、艺术学、幼教等专业。在增强学生技能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对学生在人格和信仰方面的培养,以基督教的道德原则来约束学生,向学生灌输社会服务的思想等等。可以说教会学校与韩国的现代化是同步发展的。韩国的教育体系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之下建立起来的,因此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不断地接受美国式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促使威权统治秩序支持率不断下降,大79Chung-in
Moon,“Changing South Korean Percep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September 11”.In
AZIYAKENKYU,Vol.50,No.2,Apr,2004.80参见李春泰:《韩国三育大学与现代社会》,《当代韩国》2001年秋季号,第97页。
第34页,共58页众逐渐对现行政治制度产生不满,向往西方自由民主制。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80年代韩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攀升,经济条件好的年轻人思想活跃,因而非常容易接受民主政治的意识,革新政治的呼声很高。这就为具有鲜明西方价值观特点的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民主斗争中的精神支柱作用传统的儒教统治秩序也是本质上崇尚权威,强调等级,这些都同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础—平等、自由不相容,因此民众渴望改变旧的传统,实现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武者德川家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