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能玩什么游戏 intel core i9 7980xe00x nvdia gtx 1080gt

Intel Core i9-7900X搭配X299晶片組效能評測,最強10核心PC處理器上陣
文.圖/陳兆宏
為將x86處理器效能推向更高峰,Intel於Computex 2017正式發表Core X系列處理器,再次向世人證明自己在x86處理器市場的龍頭地位!這次Intel一共發表了9款全新產品,包含Core i5、i7,以及首度推出的i9家族處理器,皆採用全新LGA 2066插槽設計,搭配最新的X299晶片組處理器,將賦予玩家們更高的極致效能。
這次,就讓我們來看看Intel Core i7-5960X的效能,對上全新的Intel Core i9-7900X的效能大評比!
---------------
專題報導主內容(1)
X299產品展示(5)
---------------
全新Core X家族共有9款處理器,有5款6/19優先開放預購這次Intel發表的9款Core X系列處理器,依照效能等級的高低分成6月、8月、10月共三個階段來上市,細節如下:
Intel最新極致版桌上型處理器:Core i5 X、Core i7 X、Core i9 X,以及燙金的Core i9 Extreme家族。每個包裝上面都有個X的標誌,並有VR Ready的Logo!
6月19日預購,隔週出貨:
(01) Core i5-7640X (4.0GHz,4C4T):美金 242(折合台幣 7,310元)
(02) Core i7-7740X (4.3GHz,4C8T):美金 339(折合台幣 10,240元)
(03) Core i7-7800X (3.5GHz,6C12T):美金 389(折合台幣 11,750元)
(04) Core i7-7820X (3.6GHz,8C16T):美金 599(折合台幣 18,095元)
(05) Core i9-7900X (3.3GHz,10C20T):美金 999(折合台幣 30,178元)
(01) Core i9-7920X (12C/24T):美金 1,199(折合台幣 36,220元)
10月出貨:
(01) Core i9-7940X (14C/28T):美金 1,399(折合台幣 42,262元)
(02) Core i9-7960X (16C/32T):美金 1,699(折合台幣 51,325元)
(03) Core i9-7980XE (18C/36T):美金 1,999(折合台幣 60,388元)
第一階段的最強處理器: Core i9-7900X,效能實測這次我們取得了Intel於6月19日開放預購的最高檔Core i9-7900X處理器,以及華擎的X299 Taichi主機板,先來看看這次的處理器吧!
這次的Intel Core i9-7900X處理器,基礎時脈為3.3GHz,為10C20T的設計
Intel Core i9-7900X處理器採用LGA 2066的設計,必須搭配X299主機板使用
這次搭配的主機板是ASRock (華擎) X299 Taichi的主機板
X299主機板採用LGA 2066插槽設計,至於扣具位置則與X99相同,故可直接拿X99的散熱器來使用
ASRock X299 Taichi主機板的背部
Intel Core i9-7900X (左)與Intel Core i7-5820K(右)的CPU比較
Intel Core i9-7900X (左)與Intel Core i7-5820K(右)的CPU比較,背面
測試配備(1) X99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GHz 8C/16T
主機板:ASRock X99 Taichi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133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SSD: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2) X299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GHz 10C/20T
主機板:ASRock X299 Taichi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666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SSD: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Core i7-5960X vs. Core i9-7900X效能大比拼CPU-Z內容之CPU部份,左為Intel Core i7-5960X,為LGA 2011設計,22奈米製程,快取為8*(32KB+32KB)+8*256KB+20MB的設計:右為Intel Core i9-7900X (CPU-Z仍標示成i7,後續的新版會修正),為LGA 2066設計,14奈米製程,快取為10*(32KB+32KB)+10*1024KB+14MB的設計
CPU-Z內容之Memory部份,左為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使用正規的DDR4-2133效能,而右邊為X299 + Intel Core i9-7900X,效能可發揮到DDR4-2666
使用CPU-Z的Benchmark簡單測試,左為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的得分,右為效能,而右邊為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右邊的效能已可超過AMD Ryzen 7 1800X的8C/16T
使用CPU-M Benchmark測試CPU的效能,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平台的得分,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還快26.8%!
使用wPrime計算質數所需的時間,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平台在32M時所需時間,只要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時間的65%!而在1024M的計算中更只要61.5%!
使用CineBench R15測試OpenGL、CPU單核心與多核心在著色效能上,可發現OpenGL部份的效能差不多。而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平台在CPU多核心與單核心獲得2169cb與187cb,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1324cb與139cb分數,分別快了63.8%與34.5%!
使用AIDA64的快取與記憶體效能測試,可得知右邊 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平台的記憶體讀寫效能與延遲時間,都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的表現還要佳
在相同顯示卡的情況下,使用3DMark的Time Spy場景(DX12)測試結果,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平台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的分數還多4.3%
在相同顯示卡的情況下,使用3DMark的Fire Strike Extreme場景(DX11)測試結果,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平台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的分數還多2.7%
至於整體性能方面,使用PCMark7測得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的平台,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的分數還多18.7%
使用最新PCMark10,來測試整體系統效能表現,同樣測得右邊X299 + Intel Core i9-7900X的平台,比左邊X99 + Intel Core i7-5960X平台的分數還多13.7%
測試結論從上述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Intel的全新Core X系列處裡器,由於L2快取容量提升,因此在做密集運算時效能會提升。不過也由於L3快取容量減少一些,因此在一些大資料量的資料運算中,可能效能會稍微降低一點點,但這不影響整體的效能表現。
由於Intel Core i9 7900X採用10核心、20條執行緒的設計,因此在執行多線程軟體時,再加上可原生支援到DDR4-2666,在記憶體存取上都比較快,再搭配新一代應用程式都以多工來設計,可發揮多核心CPU的執行效果,讓i9整體的效能表現,能夠贏過先前的處理器產品。
在兩大x86處理器大廠們,在未來的高效能處理器的效能大戰中,其核心數的設計會越做越多,讓其整體性能可以提升,發揮出極致效能,讓追求效能的玩家們可以更順暢的玩電腦、玩超頻,而內容創作者在創作時也能獲得更快的反應,以及更少的等待時間。總之,未來x86 CPU兩強對決、彼此競爭之下,玩家們才會有更好更超值的產品。就讓我們期待8月份與10月份更強勁的全新Core X處理器的誕生吧!
相關連結: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开启酷睿新时代 Intel Core i9-7900X处理器性能测试
日 07:28&&&出处:&& 作者:孙斌&&
  最近AMD与Intel重新燃起了在CPU行业的争霸战火。针锋相对的你来我往颇有几分上世纪美苏争霸的气势,AMD虽然技术上略有落后,但另辟蹊径采用核海战术成功打响了翻身仗,获得了一定的优势。而Intel也迅速反击,在台北展上正式发布了酷睿X系列处理器,同样适用多核战略,并且一改以往酷睿i7至尊系列作为旗舰的策略,发布了全新的酷睿i9系列CPU替代以往的至尊系列成为新的旗舰。目前酷睿i9系列的入门级产品酷睿i9-7900X已经正式上市,我们也刚刚拿到了这款全新的10核心20线程的怪兽。规格  酷睿i9系列将有包括10核、12核、14核、16核甚至18核等多款产品上市,这款“只有”10核心20线程的i9-7900X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i9系列CPU中的小兄弟。前文说到,酷睿i9事实上是之前的i7至尊系列CPU的后继产品更名而来,甚至在一些测试软件中仍然会被识别为酷睿i7-7900X。  这颗CPU与Intel上一款10核心旗舰酷睿i7-6950X相比拥有着更高的主频,3.Hz的基本频率相比i7-6950X有着300MHz的优势,但这还远不是酷睿i9的亮点所在。酷睿i9-7900X的睿频频率达到了惊人的4.hz,而通过睿频MAX3.0技术,其中两枚核心可以最高睿频到4.5GHz,达到与酷睿i7-7700K这样的游戏定位CPU相同。以往旗舰多核处理器单线程性能羸弱的情况得到了逆转。  酷睿X系列处理器均采用了全新的A2066接口,使用全新的X299系列芯片组。  左酷睿i9-7900X,右酷睿i7-6950X与LGA1151接口的酷睿i7-7700K对比  从接口规格来看,虽然相比LGA2011多出了55个针脚,但事实上的CPU大小基本上完全一致。一个有意的现象是我们手中这颗酷睿i9-7900X的针脚镀金颜色明显要比其他CPU淡上许多,不知道是否是因为ES版本的原因。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测试平台使用的部分硬件  ROG STRIX X299-E GAMING  华硕ROG STRIX X299-E GAMING为华硕第一批上市的几款X299芯片组主板中最高端的一款,用料非常奢华。最高支持高达4133MHz主频的内存,同时也支持华硕独家的AURA神光同步技术。同时搭载了性能强大的WIFI模块,以及支持8声道的SupremeFX高水准电竞声卡。  芝奇幻光戟DDR4-3200内存,本次测试中为了与以往测试相统一,将其设定为2933MHz。华硕STRIX-GTX GBPS  新版本的GTX 1080采用了11GBPS版本的GDDR5X显存,性能上有着一定的提升,而华硕这款产品还使用了与GTX 1080Ti相同的散热器,散热效能非常强大。Intel睿频MAX 3.0技术  全称为英特尔(R)睿频加速 Max 技术 3.0,可以Intel(R) 酷睿 X 系列处理器上使用,该技术识别处理器速度最快的两个内核,并且令这两个体质内核承担主要运算任务。也就是说将处理器中的核心按体质排序,选择最佳的两个核心进行进一步的超频。酷睿i9-7900X就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拥有两枚4.5GHz最大睿频的核心。这一技术需要主板和桌面驱动程序的同时支持。测试模式说明  根据Intel官方标称酷睿i9-7900X的最大睿频为4.3GHz,睿频MAX 3.0频率为4.5GHz。但我们实测发现,在X299-E GAMING这款主板上,BIOS默认设置为“省电模式”最大睿频频率被限定在了4.0GHz,两枚睿频MAX 3.0核心也不能稳定在4.5GHz上。将主板设定为“一般”模式后,CPU主频达到了官方给出的数据。所以本次测试我们将以“一般模式”为酷睿i9-7900X的满血成绩,鉴于测试中这一模式的功耗水平和发热情况远高于“节能模式”,或许“节能模式”对一部分玩家来说更加实用,所以我们也将这个模式加入了测试中。设置“一般模式”可以发挥Core i9-7900X的实际性能(图中内存未设置)一般模式下的核心满载频率达到理论值节能模式下被限定在4.0GHz处理器性能测试CineBench R15&  CineBenchR15是一款非常常见的测试CPU浮点运算能力的软件,可以比较线性的表示CPU的单线程与多线程性能水平。  凭借远高于酷睿i7-6950X的频率,酷睿i9-6900X在多线程性能上取得了26.7%的巨大性能优势,单核心性能更是有着高达33.7%的优势,甚至在单核心性能上已经追平了睿频同样为4.5GHz的酷睿i7-7700K。酷睿i9-7900X的性能强大得令人咋舌。CPU-Z  CPU-Z自带的CPU性能测试程序,通过大量的整数运算对CPU的性能进行评估。由于最新的1.80版本更改了测试分数的规则,为了读者可以更好对比阅读历史评测数据,我们选择使用1.78版本进行测试。  在CPU-Z的性能测试中,同为10核心20线程的两款处理器多线程得分差距达到了26.7%。单线程仍然表现抢眼,与游戏用途的酷睿i7-7700K十分接近。7-Zip  7-Zip是一款高效的压缩软件,其内置的基准测试可以通过对处理器的压缩解压缩测试得出综合成绩,可以很好的体现CPU的多线程性能。  在7-Zip压缩解压缩测试中,酷睿i9-7900X仍然表现强势,领先酷睿i7-6950X的幅度达到23.7%。更是成倍强于酷睿i7-7700K。Sandra算数处理器  Sandra是一款非常专业的CPU性能测试程序,内含多种模式,其中算数处理器测试的是算数和浮点运算性能。  在这个测试项目中酷睿i9-7900X相比酷睿i7-6950X的性能优势提高到了43%。Skylake-X新架构的优势开始显现。Sandra 多媒体处理器  此测试项目专门测试处理器对图形渲染的性能,更强则表示在视频、图形渲染方面拥有更强的表现。  由于采用全新架构,酷睿i9-7900X每个核心内置了2组512FMA,多媒体性能上形成压倒性优势是毫无悬念的,在这一项目中,领先幅度甚至达到了一倍以上。AIDA64 内存读写测试  在内存读写方面,酷睿i9-7900X仍旧表现出了非常强势的姿态,领先幅度分别达到了22%和31%。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测试是最常用的多线程性能测试工具,但目前最新版本只支持到了16线程,无法体现出20线程的i9-7900X和i7-6950X的完整性能,所以本次测试不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功耗测试及总结功耗测试  前文我们说过,之所以将主板默认的“节能模式&加入测试,是因为酷睿i9-7900X在拥有强大的性能的同时,满血状态的功耗水平十分令人咋舌。那么究竟有多高呢?我们使用AIDA64内置的稳定性测试工具进行了满载烤机测试,用功耗仪记录功耗数据。  在“一般模式”下,全平台功耗达到了惊人的532W,除去不到200W的GTX 1080显卡和芯片组的功耗,我们可以相信此状态下的酷睿i9-7900X功耗接近300W。而“节能模式”却只有373W左右,与Intel宣称的140W功耗相对接近一些。可见,Intel酷睿i9-7900X理想的多核睿频4.3GHz双核睿频4.5GHz的状态终究属于一种“官方超频”,实际运行起来的功耗水平着实令人咋舌。& & 而发热方面更是惊人,我们更换了多款240水冷散热器基本都达到了9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相信如果想要获得比较靠谱的散热效果,更强的冷排或者分体水冷将是必然的选择。总结  超高的主频是酷睿i9-7900X相比前代产品性能大幅度提升的关键,但也带来了发热和功耗上的不理想。这也是为什么主板厂商要在BIOS默认中将频率有所限制的原因。本文所述酷睿i7-7900X的“一般模式”成绩事实上是一种超频状态,实用性并不强。如果你正在关注这款新的旗舰CPU,不妨调回头去,仔细端详一下“节能”模式的性能表现,那将是你将这款7499元的处理器带回家之后能享受到的实际性能。不过即使是所谓的“节能模式”,10核心20线程的酷睿i9-7900X也表现抢眼,完全压制住了上一代的旗舰酷睿i7-6950X,更不要说价格上4500元的差距。显然,如果你需要一颗尽可能强的CPU,它毫无疑问是你目前唯一且正确的选择。  虽然这块 CPU 的功耗高的吓人,但是对于影视后期的专业人士来说这部分并不重要,只要电源能带的动,工作室能交得起电费就行。其实说到底,i9-7900X 与常见的消费级 CPU 定位并不相同,大家不必纠结功耗的问题。  题外话,Intel这一次的产品策略如此激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从侧面说明,老对手AMD的回归给沉寂许久“挤牙膏”式发展的CPU市场带来了久违的竞争氛围。Intel逐渐将相同价位的处理器更新到拥有更多核心的产品来应对AMD的挑战,很有可能会直接拉动整个PC行业的回暖。我们能够花比以往更少的钱买到更强的电脑,无疑是所有消费者都喜闻乐见的,而且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样的情况将更多地发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本文编辑:孙斌关注泡泡网,畅享科技生活。■
CPU核心:十核 接口类型:LGA 2066 三级缓存:13.75 MB L3 核心类型:酷睿i9 X系列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1Mesh新总线核战先锋&&&2017年注定是PC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X86&架构CPU市场在沉寂多年后再度形成了龙虎相争的竞争态势、区块链与山寨币概念的盛行严重干扰了GPU市场秩序,此外存储芯片价格的上扬传导到了所有PC整机和配件价格上。在这混乱的局面中,有生命力的公司在用自己的技术刷新人们的认识。在最重要的CPU领域,Intel&祭出了性能占优的酷睿i9&X系处理器,AMD&奉献了性价比突出的Ryzen&锐龙处理器。今天我们就要为大家评测这个夏天双方“堆核”大战的序曲产品——酷睿i9&7900X。影音渲染?&i9&7900X对比测试&&&i9&7900X&已经发布了月余,其基础理论数据已经广为人知,本文主要侧重这款处理器在高频DDR4&内存支持下影音渲染方面的应用表现,兼顾图形和游戏,为准专业用户和高性能PC发烧友提供一些借鉴。i9&7900X&最大的技术特色在于三点,分别是Mesh总线的架构革新(含L2\l3变化)、AVX&512指令集的加入以及高频内存的提升,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Core&i9&系处理器信息&i9&7920X&刚刚确认基准2.9GHz&&&酷睿i9&系列处理器是Intel桌面处理器新品牌,其核心代号为Skylake-X,是第六代酷睿i7高端Broadwell-E系列处理器的直接后继者。众所周知,Intel&高端HDET&消费级处理器移植自Xeon&E5&系列单路、双路处理器的芯片,在架构更新上慢于LGA115X&为代表的普及型消费处理器平台。&&&在第六代酷睿时代,i7&6950X、i7&6900K&等LGA&2011-V3插槽高端处理器,是E5&2600&V4&系列Broadwell-EP&架构的移植马甲。Broadwell-EP&总共拥有三个原生Die(芯片),LCC&Die有2列10个核心,MCC&Die有3列15个核心,HCC&Die则有4列24个核心。i7&线程,由MCC&15核心的Die屏蔽而来;i7&K&分别为6核和8核处理器,&由LCC&10核心的Die&屏蔽而来;E5&6&V4&最高端的22核心至强处理器,由顶级的HCC&24核完整Die&阉割而来。新的Mesh&总线进步很大&&&到了第七代酷睿时代,HDET平台同样来自Xeon&平台的移植,已经发布的i7&X/7900X的Skylake-X系列拥有四通道内存,是Skylake-W系列单路Xeon服务器CPU的马甲版,其中6到10核心使用LCC&Die,即将发布的12核到18核使用HCC&Die。Core&X&系&大幅度升级&&&Skylake-X系与此前产品序列不同点在于,相比于Skylake四核产品,增大了L2缓存容量,削减了L3缓存容量(每核心下降到1.375MB,大量零头出现);相比于之前的Broadwell-EP处理器,Skylake-X系放弃了Ring环形总线,架构层面迭代成了新的Mesh网格总线,提升了通讯效率。此外,Skylake-X系加入了AVX&512指令集的支持,也优化了IMC内存控制器,主频和内存都能达到此前HDET平台无法企及的极高频率。2平台信息-锐龙与18核E5对垒Ryzen&&平台配置&&&i9&7900X&是Core家族拿得出手的最强“打手”,面向的是高性能消费平台,涵盖设计师、影音工作者、游戏用户、极限超频发烧友等各个方面。i9&7900X&第一次实现了六核以上CPU默认4GHz以上的满载睿频频率,还支持Turbo&3.0技术。为了验证i9&7900X&的实力,也为了让消费者升级或装机更有目的性,我们选择了六款具有代表性的处理器,总共三个平台进行对比严整。测试平台信息&&&参加测试的处理器如上表所示,i7&6900K&是第六代酷睿i7&同样9字号的序列,对比i9&7900X可以充分验证定位类似、价格也接近的两代产品提升幅度;R7&1800X&是AMD&锐龙平台的旗舰八核处理器,同i7&6900K有一较长短的实力,在ThreadRipper平台到来前将充当AMD阵营大哥大的角色;i7&7700和i5&7600K&是目前甜点级普通平台七代酷睿代表,同i7&6800K用户一样,他们是i9&7900X潜在的升级用户群覆盖对象。测试处理器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本代i9&将要发布18核心的i9&7980BE,即将到来的AMD&ThreadRipper处理器也拥有最多16个核心,这个夏天“核战争”一触即发。为此,我们特意找来了最近很火的“洋垃圾”处理器典型代表——Haswell-EP&架构旗舰18核的E5&2696&V3,看看新i9&面对架构略微落后但核心多得多的选手能否战而胜之。&&&此次测试为了充分发挥i9&的高频内存实力,也为了让AMD&Ryzen&7系列CPU拜托低频内存的瓶颈限制,我们使用了四条三星B&Die入门级产品——芝奇幻光戟DDR4&G&内存,在各主版上全部采用XMP模式运行(E5&2696&V3限制DDR4&2133)。在散热方面,受制于条件,Intel平台使用酷冷MasterLiquid&Pro&240冷排,AMD&平台使用猫头鹰D15S&旗舰风冷散热器。所有测试均在Windows&10&1703系统下进行,各个CPU搭配NVIDIA&GTX&1080Ti旗舰公版显卡,使用384.76公版。i9&7900X&ES工程样品&&&需要说明的是,华硕X99&特种部队主板和微星Z270银环蛇的XMP模式都会自动加载类似“增强睿频”一类的便捷超频功能。考虑到本次测试条件限制未能加入高频的i7&7700K,我们开启了i5&7600K的增强睿频模式,将其锁定在4.2GHz,其余处理器都保持默认频率。X299测试平台安装中&&&i9&7900X&比较特殊,在微星主板的初版BIOS中,他的默认频率设定“AUTO”模式下单核睿频非但不生效,反而会下降到1.2到4.0GHz之间的未知频率(CPU-Z识别1.2GHz,Cinebench&R15单核成绩等于移动i7&6820HQ),满载不受影响。我们给微星X299更新了最新BIOS后,该现象得以缓解,但单核睿频仍然无法突破4.3GHz,不能达到标称的双核Turbo3.0&4.5GHz睿频,故我们将频率设定改为“Per&Core”模式,实现最高4.5GHz、满载4.3GHz的应有状态。芝奇&幻光戟内存&三星B&Die芝奇&幻光戟内存&三星B&Die&&&“Per&Core”模式下i9&7900X的满载频率和任务负载不能保证完全正常,某些程序——比如调用AVX&256指令集的HWBOT&中,Per&Core模式的i9&7900X&成绩与四核i7&非常接近,表现异常,只有改为Sync&ALL&Core&全核锁定4.3GHz才能恢复正常。因此,在这些程序中我们使用全核4.3GHz模式。竞争对手&AMD&Ryzen&R7&1800X&实拍&&&此外,X299主板的M.2&PCI-E通道分配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在实践中发现i9&7900X可能与三星OEM&的SM961&固态硬盘有一定兼容性问题。无论SM961插在哪条M.2插槽上,也无论GTX1080Ti如何安放,SM961安装的系统中以《古墓丽影10》、《全境封锁》等游戏表现全部失常,性能损失百分之四十左右。不过SM961中的&,以及硬盘自身读写测试毫无异常,所以本次测试的所有游戏项目都在东芝SATA&TLC&SSD中进行。3AIDA 64 高频内存神威AIDA&64&高频内存神威&&&&第七代酷睿Kabylake-S系列处理器相比于Skylake-S提升了内存IMC性能,可以更容易地实现DDR4&3600以上高频,i9&7900X为代表的Skylake-X系CPU拥有同样特性。i9&7900X&DDR4&3200&四通道i9&7900X&DDR4&3800&四通道&&&&经过实际验证,我们发现i9&7900X&搭配入门级三星B形DDR4&颗粒时可以轻松拉到DDR4&3866的频率,时序还可以接受;在尝试DDR4&4000四通道时我们发现进入系统后四通道可以识别,但是运行测试时出现了掉通道的情况,带宽不正常,相信需要细致调节小参来进一步尝试。i7&6900K&DDR4&3200&四通道R7&1800X&DDR4&3200&双通道i5&7600K&DDR4&3200&双通道&&&&四通道加上高频内存让i9&7900X的带宽非常充沛,默认满载4.3GHz时&DDR4&3866读写带宽就逼近100G,如果主频或者内存频率小幅度继续拉升,突破绝不是问题。这么高的带宽几乎是AMD&R7系列锐龙处理器的两倍,后者虽然对四核i7、i5内存同频吞吐方面不落下风,但更少的总带宽还是落入了下成。&&4高频优胜 H264视频转码视频转码测试&&&&视频转码方面,我们将利用如下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具体设置如下:&&&一:X264部分&&&&&1:利用&Gui&9.90&软件将Nvidia&Experience&录制的&分辨率《守望先锋》游戏视频文件(2.39GB)切割成五段100S视频(最后一段不满),方便后续步骤进行。&&&&&&&&&2:利用Mediacoder将第一段转码成1080P&MP4封装、H264编码,码率5Mbps,记录时间。&&&&&3&:运行独立的X264&HD&&,得出帧率,相互验证。&&&二:X265/HEVC部分&&&&&1:运行X265&HD&Benchmark,得出成绩进行对比。&&&&&2:&运行Hwbot&265&Benchmark,得出成绩进行对比。&&&&&&&&&&3:&&Media&Encoder&CC转码整段视频为HEVC&1080P编码模式,记录时间。&&&&&4:利用Mediacoder将第一段文件转成HEVC&1080P编码模式,码率同为5Mbps,记录时间。非Benchmark&测试所使用的原始视频帧截图非Benchmark&测试所使用的原始视频文件信息&X264&HD&Benchmark&Media&Coder&X264&转码&&&&&在X264转码方面,R7&1800X&相比i7&6900K&有微弱幅度的优势,但是八核心的他们面对兼顾高频和更多核心的i9&7900X都没有还手之力,差距很大。&&&i7&6800K&相比之下比较尴尬,虽然他身后的对比对象是i7&7700而非i7&7700K,但频率仍然要高一些,和他的性能差距幅度也不大。&&&总的来说,X264&转码方面AMD&和Intel处理器同规格同核心相差并不悬殊,但i9&7900X为代表的新一代平台拥有成熟的工艺,可以让高频和多核完美融合,技术实力更胜一筹。至于我们特意找来的E5&2696&V3,因为线程实在太多,让主流软件无法充分利用,实际表现并不好,仅仅略好于八核心平台,要充分发挥超过24线程CPU的解码能力,需要使用者熟悉各种新锐优化方式,调用.bat命令行自己撰写压片代码才行,有些超过了i9、i7、R7&对应的消费级范畴。&5AVX 建功 H265/HEVC转码AVX&建功&H264/HEVC转码&&&&与H264发展历经十余年铺垫不同,2012年8月爱立信公司推出首款H.265编是H265/HEVC的滥觞,整个H265编码的发展史都浓缩在短短的最近五年之中。H265可以让同画质下视频码率大幅下降,从而实现节省空间,增强网络流媒体可穿属性的作用,未来发展十分光明,但同时也对通用处理器的解码和编码能力剔除了更高的要求。&Media&Encoder和PR采用相同引擎&自2015.1开始支持HEVC&截图配属i9&7900X&&&由于H265编码发展速度较快,他的编码器迭代速度也非常快,加上目前相关应用环境才刚刚发展到普及的前夜,所以主流的视频转码多半默认未能集成该功能,或者需要手动安装相关升级包,或者自带集成的解码器版本老效率低,情况不一而足。我们的测试选取了两个来源于外网的,分别是X265&HD&Benchmark&0.1.4和HWBOT&X265&2.0,他们的效率就不尽相同。X265&Benchmark&HWBOT&X265&转码Adobe&MediaEncoder&X265&转码Meida&Coder&X265转码&&&由于H265/HEVC编码是未来两三年桌面CPU的关键考点,所以我们选择了更多的测试方向,力求真实客观地位用户提供指导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与H264编码中Broadwell架构表现一般,但与七代酷睿单位核心频率表现强势但受制于核心数量总成绩瓶颈的现象不同,在H265转码测试中,Intel和AMD处理器强弱取决于测试程序对HEVC&编码器的优化程度——越新的编码器下运行的脚本,AMD表现越差,Intel表现越强。&&&当然,目前512位AVX&暂时还很少有应用,测试软件都不多,但i9&7900X还是体现出了“”一般的实力,横扫对手。E5&2696&V3继续受制于测试软件的线程利用率,无法充分表现出自身优势,在部分软件中同八核心i7&和AMD&R7&无法拉开差距。6专业多面良配 3D渲染对比专业多面良配&3D渲染对比&&&&在专业的图形渲染方面,我们使用著名的Cinebench系列和Corona&进行对比测试。 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Corona&Render渲染器是业界后起之秀,在渲染质量和速度上其实非常优秀,可以直接类比的对象就是Vray。他可以在3Dsmax&和C4D等软件中渲染使用,代表性很强,效率也还不错。重要的是,这款软件目前提供了1.3版本的独立Benchmark,体积仅有200MB左右。对那些执着于评判CPU综合性能(不仅仅是多核优化或者频率高低)的爱好者来说,也算是“不服跑个分”主义的良好载体。Cinebench&R11.5Cinebench&R15Corona&Benchmark&&&&渲染领域一直是CPU并行化优化最好的领域,E5&2696&V3&终于大显神威发挥出了自己的火力全开实力,只是他的满载频率不够高,加上相差三代的架构劣势,让这款18核心处理器的渲染实力仍然只是同i9&7900X基本相当。10核心的i9&7900X&可以同18核心的E5&2696&V3&至强处理器分庭抗礼,固然占了一部分高频内存的便宜,也充分证明了第七代酷睿强悍的架构和工艺水平。&&&&由于对比对象的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出了八核心的i7&和R7&还能提一提,在渲染方面少于六核的处理器全部都成了玩具。这里值得注意的是,X99平台的i7&6900K对高频内存的支持是不够完美的,Cinebench&R15中可能有掉通道的情况出现。&&73DMark与VRmark理论图形与VRmark理论图形&&&3Dmark&系列历来是处理器测试的重点之一,既因为他能够反映处理器的物理运算能力,也因为他能代表处理器的综合图形性能。VRmark则是Furturemark公司的新产品,相对来说对频率更加敏感。3DMark&Time&Spy3Dmark&Firestrike&EXVRMark&&&在3Dmark系列中,Time&Spy&代表的&12&Demo多核优化更加充分,四核平台在总成绩和物理成绩上都明显不能满足需要,但超过10核心后也不能充分利用了;Firestrike&EX更加接近传统游戏,频率有很强的作用,VRmark同理。&&&AMD&Ryzen&7&1800X&物理成绩和总成绩表现都不错,略微落后i7&6900K;i9&7900X&仍然是毫无疑问的最强者。只是在VRmark中,i9&7900X表现比较异常,可能与Windows&对新处理器调度兼容性有关。&&8多面全能 单机网游大作检验多面全能&&单机网游大作检验&&&&i9&7900X除了理论上的架构优势,更实际的优势是兼顾了多核和高频,按道理应该通杀所有游戏。我们选取了六款大作,涵盖3A大作和暴雪系CPU敏感类型,看看他的表现。生化危机7&游戏测试古墓丽影10&游戏测试GTA&V&游戏测试守望先锋&游戏测试辐射4&游戏测试&游戏测试&&&&实际情况来看,可能与ES版自身兼容性或者主板BIOS兼容性有关,i9&7900X并没有在所有游戏中占据绝对优势——GTA&V&表现稍差、辐射4&出现了诡异的倒数成绩。不过在强调频率的2&和强调多核心DX12&模式古墓丽影10中,i9&7900X都没有失手,表现出了王者的气度。&&&&在对比对象中,E5&至强处理器的低频和AMD&Ryzen&的游戏弱势“争议”其实都无足挂齿——即使在狂吃频率的星际2&中,他们也完全够用。反倒是在吃多核心的主流新锐大作中,低频E5&和R7&完胜四核i5&\i7。历史趋势浩浩荡荡,2017年的今天,是时候放弃高频思想了。&9温度初窥 I/A 新品趋势展望温度初窥&I/A&新品趋势展望&&&i9&7900X&TDP比较高,达到了&140瓦,根据信息综合得知其实际满载功耗还要更高,所以我们不敢造次,直接为其安装了240一体水冷冷排。笔者最开始使用了淘宝商家赠送的普通服务器用硅脂,发现包括九州风神船长240、酷冷至尊MasterLiquid&Pro&240、海盗船H110i&GTX&在内的三款240一体冷排都无法完成i9&7900X的AIDA&64&FPU拷机工作。三款水冷在廉价硅脂接触情况下都在几十秒内让这颗i9&达到了100摄氏度并且迅速降频到3.3Ghz附近。笔者随后更换了信越7921硅脂,在高端硅脂的协调下,i9&7900X可以被压制到默认满载4.3GHz&85摄氏度的温和水平上。散装硅脂几十秒内上百度降频&&&&如上表,我们对i9&7900X的性能做了初步总结,不考虑游戏时,这款处理器相比八核心平台领先百分之四十左右,可以说无愧于我们“”的标题。目前的环境中,常见的“多核优化”软件至多能够用到20到24线程,比如&系列软件就是这样。过多的核心并不能在典型任务环境中摆脱边际效应,有些浪费。使用高性能硅脂后&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内软解8K&超清分辨率江南Style失败&核心占用率上不去&不支持&&&&反过来说,单纯的四核心平台即使频率再高,哪怕在游戏中也开始不够用了,稍微专业一点的软件中四核就会变成“玩具”。如果不想变成一样的“玩具”平台,桌面发烧友还是需要适中的核心数量和合适的频率。Skylake-X&系和AMD&Ryzen锐龙R7系列处理器都是这方面的良好选择,都能完美应对典型游戏和常见准专业的基本需求。酷睿i9&X系处理器拥有更高的频率和更完善的软件优化,在多数应用中更胜一筹。Lighroom&刚好可以吃满10核心再多不行&此次因硬盘问题未能对比测试这个夏天好像“终结者2017”&I/A&核战白热化&&&&&&&&当然,AMD&12到16核心的ThreadRipper&系列处理器还有十几天就要发布,i9&7900X的12核大哥i9&7920X&也已经箭在弦上,更多的i9&即将源源不断奔赴“热核战争”,我们不能说他们都没用,但最值得工作娱乐兼顾用途的高性能发烧友群体关注的,还是目前的i7&7820X/i9&7900X几款产品。&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10暂无报价
摄影手机硬件笔电平板
最新科技资讯下载ZOL 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ntel core i9 7960x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