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西斯增加了什么新中俄领土重新划界给王国

近日,《辉煌中国》在央视热播,广大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国家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祖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深感荣幸。这个国庆长假,焦点不应只放在“八天”。别忘了享受和平年代繁荣昌盛的同时,去看看《辉煌中国》,感受这部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纪录片。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世界史笔记完整版
一、&古代西亚诸文明
云南大学(廖堃玲整理)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乌鲁克文化期(前前)是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的时代,铜器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文字已经出现。
捷母迭特&那色文化期(前前),产生了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最高祭司叫恩,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数以十计的城邦。
西亚八国:两河流域:北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灭赫梯和以色列,被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灭。南部巴比伦利亚:北部阿卡德,萨尔贡建立,第一次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组建常备军,被库提人灭;南部苏美尔(乌鲁克文化期,陶器,象形文字,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楔形文字),乌尔第三王朝,为埃兰人灭;古巴比王国(阿摩利人苏穆阿布母建,至第六王汉姆拉比时达到极盛,基本上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赫梯人灭,加喜特巴比伦,新巴比伦(伽勒底人沙波帕拉沙尔建立),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波斯灭。
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公元前1595,穆尔什里一世灭了古巴比伦;帝国时期与埃及争霸,为亚述灭:吕底亚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腓尼基:指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它不是一个统一国家的名称,城市国家(推罗,西顿),殖民活动,无宗主国与殖民地的隶属关系,腓尼基字母,北非殖民地迦太基:以色列&士师时代&(公元前1230占领迦南-1020年扫罗称王),士师即先知,实际为军事民主制首领,
伊朗高原:波斯:公元前558年,阿黑门尼德氏族首领居鲁士称王,反抗米底的统治,向外扩张,灭掉吕底亚,征服小亚沿岸各希腊城邦和埃兰,占领新巴比伦并且远征中亚占据了巴克特里亚,粟特和花剌子模,建立了波斯人自己的国家,其子2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大流士一世《贝希斯敦铭文》,希波战争,公元前330年为马其顿亚历山大灭;米底
四次改革:苏美尔城邦末期拉伽什国王乌鲁卡基那改革(苏美尔城邦末期,乌鲁卡基那推翻卢伽尔安达暴政,进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公民人数,撤销派往牧场和渔场的监工和税使,减轻居民的宗教费用,禁止欺凌老弱),约公元前2371年,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攻占拉伽什,改革失败,改革打击了贵族寡头势力,有利于人民。
公元前745年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将常备军分为多个8兵种,由国家供给军备,用充气的羊皮筏作渡河工具,改变对征服地区政策,使不同地方的人民混合居住),改革增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亚述随后发动战争,征服叙利亚,合并了巴比伦,确立在西亚北非的霸主地位,成为地跨西亚北非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公元前16世纪后期赫梯国王铁列平王位继承原则的改革(王位由长子继承,无长则次,无王子则长婿继承,国王不得杀害兄弟姐妹,国王亲属犯罪由本人负责,不得牵连家属,不没收其财产),改革调整了王室关系,巩固了王权。
公元前518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改革(划分行省,派总督管辖,分全国为五大军区,使其互相牵制,统一货币铸造制度,中央铸金币,行省铸银币,自治市铸铜币,修驿道,修埃及法老尼科未完成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运河,于中亚建水库,拉拢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定锁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力量,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三部法典: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法典》,目前人类所知最早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居民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全文共282条,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等。《赫梯法典》,制定于古王国时期,到帝国时期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该法典现在看到的有200条,从法典可知当时的赫梯王公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当时的土地可以买卖,有关死刑的量刑在帝国时期大为减少。惩罚变得较为人道。
两个帝国:亚述帝国(铁器时代第一个帝国);兴起原因:1.有利的国际环境,2铁器的使用。灭亡的原因:1.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2,军事贵族集团和商人僧侣集团的冲突不断,3,军队战斗力削弱,兵源不足,4,国际环境的变化,5,缺乏统一的社会经济基础。
波斯帝国(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灭),灭亡的原因:1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起义,统治集团内部的宫廷政变,2,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元气大伤,3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4,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
一次争霸:赫梯与埃及争夺叙利亚地区,卡迭什之战,公元前1283年,哈吐什尔与拉美西斯二世《银板合约》,该条约是历史上保留下来最早的国际条约。
一次暴动:高墨达暴动:公元前522年发生于波斯帝国的政变,因领导者高墨达而得名,暴动以当时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弟弟巴尔狄亚的名义起兵,高墨达本人自立为王,号召各地人民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斯,暴动得到了波斯人,米底人的响应,一度使波斯帝国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在冈比西斯暴卒后,大流士等7个波斯贵族于米底击败高墨达及暴动的主要成员,暴动历时7个月宣告失败,暴动被镇压后,大流士成为新的波斯国王。
二、古代埃及文明
三分王朝:文化期:巴达里文化(前前4000),母系社会
&&&&&&&&&&&&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前前3500),出现了私有权的符号,埃及处于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夕。&&&&&&&&&&&&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前前3100),出现了文字,国家,蝎王权标头,小国家(埃&&&&及人称为帕斯特,希腊人称为诺姆),画墓早古一中(:早王朝(王朝),相传美尼斯为第一王朝的建立者,纳尔迈调色板,纳尔迈权标头,马斯塔巴墓古王国(王朝),君主专制确立,王朝胡夫金字塔,哈佛拉狮身人面像,崇拜鹰神荷鲁斯,太阳神拉,出现涅杰斯
第一中间期(王朝),第一次平民奴隶大起义,贝督英人入侵,见《聂菲尔涅夫预言》,《对美尼卡拉王的教喻》
中王国(王朝),底比斯的孟图霍特普二世建立王朝,铜制工具普遍使用,出现了青铜器,玻璃制造业,强有力的涅杰斯
二新后(:第二中间期(王朝),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见《伊普味陈辞》,喜克索斯人入侵建立王朝
新王国(王朝),鼎盛时期,青铜普遍使用,出现了铁器,杜沙夫,脚踏风箱,垂式织布机,雅赫摩斯建立王朝,王朝的图特摩斯一世是埃及帝国的奠基者,图特摩斯三世是完成者,王朝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王朝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的争霸,岩墓
后王国(王朝),努比亚国王建立王朝,王朝进入铁器时代,法老尼科开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派腓尼基水手绕非洲航行,公元前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波斯建立王朝,公元前年为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埃及进入马其顿,希腊统治时代
十一法老:
美尼斯(相传建第一王朝);乔赛尔(始建金字塔);胡夫(最大的金字塔);蒙图霍特普二世(建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雅赫摩斯(建立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图特摩斯一世(埃及帝国的奠基者);图特摩斯三世(埃及帝国的完成者);哈特舍普苏特(第一位女性法老);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争霸),尼科(运河,腓尼基水手)
两个阶层:涅杰斯:古代埃及的社会阶层,他们原属下层自由民&,最早见于古王国时期。在第一中间期,涅杰斯形成了一个小私有者阶层,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主要来源,中王国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强有力的涅杰斯&,一部分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耕种,向他们交租,有的涅杰斯参与政权,成为高级官吏,但是为数众多的还是贫穷的涅杰斯。涅杰斯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的主要支柱,因而成为统治阶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涅木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兴起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属于该阶级的人可以经营王室土地,成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佣权,向法老缴纳租税,也服务于军队,或为法老提供其他服务。他们可以占有奴隶,担任官职,逐渐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埃赫那吞改革时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其财产也被没收,第王朝法老霍连姆赫布曾颁布敕令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保护王权自身的阶级基础。
一次改革:第18王朝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主要内容:废除对阿蒙神及其他人的崇拜,以阿吞神为唯一神,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将首都从底比斯迁至阿玛尔那,改称&埃赫塔吞&,国王也改称&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阿蒙霍特普四世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改革指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一次争霸:埃及与赫梯(拉美西斯二世与穆瓦塔鲁),签订《银版合约》(拉美西斯二世与哈吐什尔)&&&&&&&&&&&&&&&&&&&&&&&三、印度历史
四部吠陀:《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三教二派:婆罗门教:以崇拜婆罗摩(梵天)为最高主神的宗教,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主张&梵我一致&和&业力轮回&
早期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主要教义是苦、集、灭、道四缔和众生平等(仅限于宗教领域的平等)
耆那教:创立者筏伏摩那,耆那(战胜情欲者),主要教义:业报轮回,灵魂解脱,非暴力,苦行之义,用极端的苦行去换取灵魂的解脱
顺世论派:古印度唯物主义哲学学派,代表人物阿夷多翅钦舍婆罗,他认为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元素组成,人也是由这四元素组成,人的意识和身体是分开的,反对婆罗门教的杀生祭祀,否定种姓制度,认为人生来平等的
阿什斐迦派:古印度一个彻底的宿命论学派,代表人物末伽黎&拘舍罗,他认为世界是按既定的程序安排好的,修行和作恶对解脱不起作用,否定善恶各有报的说教,但也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
二个文明:哈拉巴文明:印度河流域古文明,以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主要文化成就:1.出现了铜器和青铜器&,2.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大麦、小麦、稻、棉,3.出现了纺锤,纺轮,染缸,表明纺织业发展很快,4.出现了计量工具,5,出现了城市,6,出现了文字。
吠陀文明:早期吠陀时代(前1500-前900),雅利安人处于氏族部落解体向国家过渡的时期,盛行自然崇拜,末期出现了婆罗门祭司集团,《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
后期吠陀时代(前900-600),进入文明社会,国家产生,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正式形成,《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所反映的时代。
一个种姓:瓦尔那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拥有解释经典和祭神的权力;第二等级刹帝利(行政贵族和军事贵族),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还可通过战争获取大量财富;第三等级吠舍(平民自由民阶层),政治上无特权,通过布施和纳税来供养前两个阶层;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非雅利安人),从事农、牧、渔、猎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无宗教生活的权力。
一个集团:伽提:孔雀帝国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吠舍,首陀罗中产生中产生的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这种集团叫伽提,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各伽提也具有职业世袭和实行内婚制的特点,《摩奴法典》中记载了50多种伽提。
一个贱民:旃荼罗:社会地位最底下,最受歧视的一个伽提,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
列孔霜国:列国时代(前世纪&前世纪),国,前四世纪&年代,难陀王朝摩揭陀征服居萨罗,逐步统一了北印度地区
孔雀帝国(前&前),旃陀罗笈多建,定都华氏城,至阿育王时期达到了鼎盛(佛教向亚洲其他地区传播始于公元前世纪中期阿育王时代)
巽伽王朝(前前),(前前)甘华王朝后印度处于分裂时期
公元世纪,月氏人中的贵霜部落建立了贵霜帝国,至伽腻色伽王时期(),印度西北部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在他的支持下,大乘佛教由中亚传入中国
王朝更替:笈多王朝:4世纪初,北印度陷入分裂,室利笈多家族逐渐强盛起来,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以吠舍离为首都建立了笈多王朝,超日王时期势力达到顶峰。笈多王朝处于印度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超日王的统治政策:①&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大臣,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县&②&经济方面重视水利灌溉,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造船业成就非凡,对外贸易比较活跃&③&征服西部和西北部地区
戒日帝国(612-647):6世纪末7世纪初,北印度再度陷入分裂状态,形成了四个王国,606年戒日王继承坦尼沙王位,率军收复了穆克里王国的曲女城,612年,两国合并,称为戒日帝国,是印度封建制度确立和形成时期。
统治方式:①&依靠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以及庞大的军事力量,中央有大臣会议,地方行政机构独立性日益加强。
德里苏丹国()1206年,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发生分裂,古尔王朝派往北印度的总督库特卜&乌丁&艾巴克趁机以德里为中心自立为苏丹,因前三位苏丹均来阿富汗突厥奴隶,亦称奴隶王朝,统治印度320年,历经5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1526年被巴布尔所灭。
政权形式:①&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政体&②&统治的基础是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③&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权神权于一身&④&中央设部,各部之上的首席大臣称维齐尔,废除传统的官位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⑤&地方划为23省,设总督统治&⑥&在边远地区处于半独立的印度封建王公统治的藩属土邦,王公在土邦内拥有广泛的权利,村社仍是政权基层组织,村长多为印度教徒担任。
莫卧儿帝国()1526年蒙古族后裔巴布尔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攻占德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沙加汗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泰姬陵)奥郎则布时疆域达到极点。
种姓发展:①&婆罗门和刹帝利仍然保持他的统治阶级地位&②&吠舍:戒日帝国时期专指从事商业的居民,根本不包括农民在内&③&首陀罗:吠舍种姓的下层村社自由民地位下降沦为依附农民,原首陀罗中的分成制农民和租佣农民逐渐转化为封建依附农民,两种来源的依附农民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首陀罗种姓,戒日帝国时专指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依附农民。
阇提制度:形成于印度中古时期,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业组成各种阇提,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护的权力,阇提之间相互隔绝,不准通婚,城乡居民全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
土地制度:㈠&德里苏丹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制,其土地来源于没收的印度封建主的大部分土地,苏丹名义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然后对土地进行分配:①&苏丹直接支配的土地&哈斯&,由中央财政部门管理,收入供中央政府开支和宫廷消费,②&以服军役为条件分给穆斯林战士的土地&伊克塔&,即军事采邑制,最初只限终身,14世纪后,苏丹准其世袭,变成了私人领地,③&神庙土地,苏丹赐给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土地&伊纳姆&和赐给清真寺的土地&瓦克夫&,占有者拥有是世袭享用的权力&④&印度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长占有的世袭领地,享有豁免田赋的特权,占有者称&柴明达尔&。
㈡&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土地制度:莫卧儿帝国征服的土地统称为&哈利萨&,即国家直属地:①&直属于国王的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八分之一,由政府租用给农民,官吏直接征税,收入用以维持皇室,宫廷和宫廷卫队&②&帝国的大部分土地按军功分给封建贵族做军事采邑,称为&扎吉尔&,占有者称&扎吉尔达尔&,初期不得世袭,采邑主按军阶和税收多少组建雇佣军,应召出征,对农民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审判权归地方政府,随着帝国衰落,演变为世袭领地&③&臣属于帝国的土著部落酋长和印度教王公及帝国直接统治地区的包税主(柴明达尔)占有的土地,在他们所辖的土地上有司法权,军事权,征税权,这部分土地私有&④&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也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二者的相同点与区别:相同点:①都认为土地国有,然后实行分封制,分给国王直辖,军事贵族,教会&②&都存在土地国有和私有&③&军事采邑制是有条件的分封制,受封者都需为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雇佣军,土地经历了由终身制向世袭的转变&。
区别:①&莫卧儿帝国时期所征服的印度国土统称为哈利萨,包括柴明达尔的土地&②&莫卧儿帝国时期柴明达尔不只包括土著酋长,印度封建王公,还包括帝国直接统治地区的包税地主,这表明包税制的发展和包税商人势力之大。
两个宗教:印度教:4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演化而来,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该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是三大教派的泛称,主神是相互关联而各具一相的神,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主张神人同性说,迎合了新兴封建主的需要。
锡克教:16世纪由纳那克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某些因素创立的宗教,在印度虔诚派的基础上,吸收了伊斯兰教的一神论和无种姓差别社会观,主张信徒一律平等,提倡修行,反对种姓制度,偶像崇拜和消极遁世的态度,有教团组织,宗教领袖,信徒多为低级种姓的人民,17世纪后,逐渐成为独立的宗教政治组织。
一次改革:阿克巴改革:背景:阿克巴统治时期(),帝国版图辽阔,各地规划不一,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阿克巴进行了改革。
措施:①&政治方面:皇帝&独揽军政法教最高统治权,皇帝之下除宰相外,设四大臣辅佐皇帝统辖中央机关,各部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设总督管军务,中央另派行政长官掌管税收和民政,实行统一的军衔等级制度并按军衔高低授予采邑。
实行曼萨布达尔制,化行政为军事组织,官吏多授予军级,曼萨布达尔分33级,最高者可拥有1万士兵,拥有5000名士兵以上的曼萨布达尔只能由皇室王子担任,各级曼萨布达尔主要履行军务,也同赋税与司法有关,军队的来源由各省长及军事采邑的封建主提供。
②&宗教和民族方面:取消传统的宗教和民族歧视政策,在统治阶级内部提拔了不少印度封建主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取消印度教徒的人头税和巡礼税,允许其宗教信仰自由,综合各种宗教教义,创立所谓的&神圣宗教&,企图借以统一各总宗教,消除矛盾。
③&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下令丈量全国土地,按产定级,作为征收地租的标准,取消包税陋习,除主要发展农业外,还特别支持发展工商业,重试修路。
④&社会风习方面:废除许多成规陋习,创立学校,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允许女子受教育。
意义:改革在一定程度缓和了各种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了收税中的舞弊行为,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改革并为消除莫卧儿帝国的危机,阿克巴死后,矛盾再次激化,帝国也逐渐衰落下去。
四、古代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公元前),分为前、古、新、后四王宫时期,古王宫时期克里特文明形成和初步发展,出现了卡马雷斯彩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线形文字A&,新王宫时期进入繁荣期,公元前1450年,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着克里特文明的衰落。
迈锡尼文明(南希腊早期奴隶制文明)(前),迈锡尼文明于公元前2000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前1600年建国(竖井墓王朝),前1500圆顶墓王朝,前达到鼎盛,形成线形文字B&,公元前1200多利亚人入侵遭到毁灭。
六个时代:爱琴文明时代(前20-12世纪)
荷马时代(前11-9世纪),特洛伊战争后北方的多利亚人趁机南侵灭了迈锡尼各古国,但未建立自己的国家,前年,希腊各地又回到了原始社会时代,,反映该时期历史情况的主要是《荷马史诗》,这一时期希腊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设有议事会,民众会和军事首长,用铁也较普遍。
古风时代(前8-6世纪),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重新普遍出现国家(城邦国家),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多集中与希西阿德的诗篇中,故称希西阿德时期。(一)、希腊城邦体制的特点:公民政治获得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王权日渐衰微,城邦公民政治具有最高权威。(二)、海外殖民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6世纪的200多年间,希腊殖民者在地中海、黑海地区建立数以百计的殖民城邦。形式:由某一城邦发起,它就是母邦,把部分公民移到海外另建家园,它就是子邦(殖民城邦),是古风时代希腊国家形成和扩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原因:⒈人口增加,耕地有限到海外找地&⒉土地兼并破产失地到海外另谋生路&⒊商业发展到海外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⒋政治失败被遣送出国或安排于外者&⒌遇到严重灾荒,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影响:⒈对土著居民是一场灾难&⒉对希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为古典时代奴隶制经济打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日益扩大,使得城邦分立的政治局面长期存在下去。
古典时代(前5世纪-4世纪中期),(一)、奴隶制经济的到了充分发展,分为斯巴达式和开俄斯式,农业中使用奴隶的情况:⒈斯巴达式的国有奴隶&⒉贵族田庄中使用的奴隶⒊自耕农和小农所私有和使用的奴隶。奴隶制经济(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的特点:⒈希腊奴隶使用很普遍,却以小规模为主⒉占优势的是小农和小作坊经济⒊商业经济的比重较其他古代社会大⒋不以本城公民为奴,所使用的都是外邦人和蛮夷。(二)、城邦危机:城邦经济是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为基础,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城邦争霸混战,军队将领大发战争财,与这种大奴隶主经济相对应的是公民中中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日多,从而加剧了社会分化,动摇了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导致了城邦危机。
马其顿统治时代(前4世纪晚期-2世纪中期),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战役希腊联军战败,失去了政治独立,公元前337,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于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希腊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的统治地位。公元前301年,伊蒲苏斯战役后,马其顿亚历山大分裂,安提柯王朝统治希腊,公元前168年,马其顿本土为罗马征服,公元前146年,希腊全境落入罗马统治之下。
希腊化时代(前334-30),时间上指亚历山大东征到托勒密埃及并入罗马帝国这一时期,是古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西亚文明、印度文明相融合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的希腊化国家有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
五次战争: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希腊同盟与小亚富裕城市特洛伊的战争,希腊联军虽胜,实则两败俱伤,多利亚人趁机南下,毁灭了迈锡尼文明。
美塞尼亚战争:公元前8世纪中期至7时期中期,斯巴达对美塞尼亚发动两次大规模战争,将美塞尼亚人变成希洛特。
希波战争:波斯帝国侵略扩张所引起的,导火线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米利都暴动。
第一阶段(前492-479),波斯对希腊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①&前492年,第一次进攻由于波斯海军遭到风暴,陆军又遭到色雷斯的进攻,半途而废。②前490年,马拉松战役,第二次进攻,雅典指挥官米提亚德指挥军队以少胜多,传令兵腓力普斯及马拉松运动。③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薛西斯率领波斯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希腊,在中希腊的主要道口温泉关与斯巴达王李奥尼达率领的7200人(核心是300斯巴达勇士)进行了首次大战。④公元前480年秋,萨拉米湾海战,希腊海军获胜,是希波战争的转折点。
第二阶段(前478-449),希腊进一步解放爱琴海和小亚沿岸的希腊城邦,前449年,双方缔结条约,波斯承认小亚各希腊城邦独立。
希波战争使得东西方文明的发展逐渐呈现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
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于雅典与斯巴达争夺希腊世界的霸权,导火线是底比斯进攻普拉提亚。第一阶段(前431-421),十年战争,初期斯巴达进逼雅典城下,雅典海军频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战争第二年雅典发生了瘟疫,此后双方互有胜负,最后雅典主和派得势,双方缔结合约,保持50年和平。
第二阶段(前415-404),以雅典发动西西里远征开始,前405年羊河之战,雅典海军全部被歼灭,前404年,雅典接受了斯巴达的苛刻条件,战争结束。此后希腊历史进入城邦危机阶段。
叙利亚战争: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埃及与塞琉古王国为争夺巴勒斯坦和南叙利亚一带而发生的5次战争,以塞琉古王国的胜利而结束。
四次改革:公元前9世纪末斯巴达来库古改革:主要内容:1,组成新的部落和选区&2,实行双王制,国王职位世袭&3,组成包括两位国王在内的30人议事会&,实际是掌握城邦实权的贵族会议4,由斯巴达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大会&5,设立五名检察官。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大的基础,对斯巴达古典时代的强盛产生了积极影响。
公元9世纪末至8世纪初雅典提秀斯改革:提秀斯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实际指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制城邦宪制的活动,希腊人称这一过程为&塞诺西辛&,主要内容:1,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2把国内公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能当官掌权,提秀斯改革将公民分为贵族和平民,为日后雅典贵族政治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是雅典国家初步形成的标志。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背景,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主要内容:1,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的债务及因债务而遭受的奴役&2,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分配政治权利,3,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除第四等级,其他公民均可当选,设立陪审法庭&4,制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强大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09年雅典克利斯提尼针对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的改革:1,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新的十个地区部落&2,以十人部落各选50人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3,改革军队,按部落征兵,10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4,实行陶片放逐法。克利斯提尼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两主政治:公元前541年雅典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梭伦以后雅典公民内部派别斗争又趋激烈,山地派领袖庇西特拉图在农民的支持下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僭主政治,执政内容:继续执行梭伦的立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其政治地位,以低利贷款给农民&2,集司法权于城邦政府,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削弱地方贵族对司法的干扰&3,注意发展工商业&4,大兴土木,促进了建筑业及有关行业的发展,还提倡文艺。总之,其掌权期间雅典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发展。
公元前443-429年雅典伯利克利的民主政治:推行公民大会实行一系列完善民主政治的改革,主要内容: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以职位高低略有不同&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有充分的权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机关&3,向担任公职和参与城邦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雅典民主制的局限:①&奴隶群众毫无政治权利,而且被列为专制对象&②&妇女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权利,自由民总数的一半被排除在民主政治范围之外&③&雅典对内民主,对外尤其是提洛同盟则极端专横&④&民主政治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
两个阶层:希洛特:斯巴达国有奴隶,指被斯巴达征服的美塞尼亚和拉哥尼亚原有居民沦为奴隶者,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村社,按户耕种斯巴达人的份地,每天向主人交纳大约一半的田地产量,战时随斯巴达军队出征,负担各种劳役,没有政治权利,可任意杀害,希洛特历史上曾经发动多次起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斯巴达奴隶主的统治。
庇里阿西人:古斯巴达城邦除斯巴达公民和希洛特之外的第三阶级名称,他们没有公民权但有人生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铺,不能参与任何&平等人公社&的政治活动,没有政治权利,却需纳税和服兵役,和希洛特一样是斯巴达国内阶级压迫的对象。
两大城邦:雅典、斯巴达
两大同盟:提洛同盟:公元前478年,爱情海地区希腊城邦组织的抗击波斯的军事同盟,因同盟金库设在提洛岛而得名。它的目的是为了继续对付波斯联合作战,后成为雅典称霸的工具。又称&雅典海上同盟&,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迁至雅典。公元前404年,由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雅典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纪后期,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参加城邦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大部分城邦而得名。该同盟由斯巴达分别与盟邦签订双边盟约组成,斯巴达是同盟的核心和领袖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主帅。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该同盟曾与提洛同盟联合与波斯作战,后两同盟争霸。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366年解散。
一个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进攻波斯,公元前332年,进入埃及建立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大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27年,进入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25年,返回巴比伦。
思想文化方面:(一)古风文化: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是荷马史诗和希西阿德的诗歌创作。①&陶器装饰仍以几何形图案为主,但也有表现贵族车马行列和海船作战的图画。
②&文学: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兴起了抒情诗,哀歌诗和长短格诗,著名诗人有卡里诺斯,女诗人萨福等。
③&哲学:有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小亚的米利都产生了第一个希腊哲学家泰利士,他认为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的本原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生万物。④&艺术:雕刻绘画向现实主义迈进,以神庙为主的希腊建筑形成了厚重朴实的多利亚式和秀巧多雅的爱奥尼亚式。
(二)古典文化:①&文学:重要成果有悲剧和喜剧这一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被奉为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索福克利斯(代表作《俄底浦斯》),幼里披底斯(代表作《美狄亚》),阿里斯多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代表作《骑士》,《云》,《鸟》,《公民大会妇女》等。
②&哲学:德谟克利特:完成了原子理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及其虚空,原子是最后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远动是原子的固有属性,原子聚合而生万物。在认识论上,认为人的感觉思想是由外在事物影像渗入而生,人的智慧才能依靠学习和实践。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提倡知德和一,认为美德基于知识,而二者的获得有赖于教育,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教学方法以谈话法为主,常在雅典街头与人辩论,反对雅典的激进民主,主张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他还认为人们求知首先应该承认自己无知,&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是其名言,后被告蛊惑青年罪,被判处饮鸠死刑,未留下任何著作,其言论和思想通过学生的记载而流传于世。
柏拉图:古希腊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唯心体系的哲学家。师从苏格拉底,创办希腊学园,在那里从事学术研究,著述和教学活动达40年。其哲学的核心是理念论,按照他的理念论有两个世界,即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理念世界史永恒的,真是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变幻无常的,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原型,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回忆说,主张知识就是回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集中体现在《理想国》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曾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返回雅典后于吕克昂体育场开设学园,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数十年,批判的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即是他的名言。承认物质客观存在,但却认为物质受形式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能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涉及文学,哲学,经济学,理论学多个领域,是逻辑学和政治学的奠基人。所著《雅典政制》和《政治学》是研究古希腊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及其重要的史料。
《雅典体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大约写于公元前329-328年,该书主要论述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据说亚里士多德考察并记述了158个希腊城邦的历史与现状,《雅典政制》是其中唯一残存下来的篇章,对研究古代雅典政治史具有珍贵的价值。
③&艺术:被近代文艺批评家称道的&高贵单纯与静穆的伟大&的古典时期风格,著名的雕刻家有米隆(《掷铁饼者》),波吕克利特(《持矛者像》),菲狄亚斯(主持了雅典卫城的重建工作)
④&史学:希罗多德:&史学之父&,代表作《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着重探究史实,所才史事经过一定的筛选,比较和分析,为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
修昔底德: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注意对史事去粗取精,辨伪存真,著作有很高的科学性。
色诺芬:《希腊史》
(三)希腊化时期的文化:①&哲学:斯多葛派:创始人芝诺,学说兼有唯物和唯心因素,承认事物是物质的,发展的,运动的,但认为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神性和命运,认为道德既是幸福,提倡过道德自然的生活,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其理想是建立一个由理性统治的国家。
伊壁鸠鲁学派:代表人物伊壁鸠鲁,他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宣扬无神论,认为人死魂灭,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其多主张的快乐并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这一派的生活简朴节制。认为最大的快乐是友谊,个人的幸福就在友谊和社会之中。
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梯尼,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主张,不说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公元前3世纪风行一时,该派人士坚持个人自由,自我满足,鼓吹根据自然生活,对社会持批判态度,对财富,地位无所追求。实际奠基人是狄奥多尼,他主张快乐来自一个人自然需要的满足,凡是合乎自然的事皆可于大众之前为之。他因主张这种生活方式而得到一个绰号&犬&,犬儒学派因此得名,该派思想是奴隶制城邦没落时期失望的下层人民消极思想的反映。
怀疑主义:创始人皮洛,核心思想:&一切不可知&,&肯定&是的不到的,&你不妨享受现在,因为未来无从把握&
②&文学:出现了科普诗,创始人阿拉图斯,田园诗,创始人提奥克里图斯。个人肖像剧增,群体雕塑和纪念性雕塑出现,亚历山大里亚,帕加马,罗的斯岛是当时三大雕塑中心。
③&史学:阿拉图斯回忆录,曼涅托《埃及史》,贝鲁苏《巴比伦史》,狄凯尔库斯《希腊生活》
④&宗教:具有混合主义特征和向一神教发展的倾向
⑤&科学:与哲学相分离,各学科日益专门化,欧几里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理,比重定理,斜面定理,浮力定理。
五、古代罗马文明
伊达拉里亚文明:公元前7世纪,伊达拉里亚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6世纪,进入鼎盛,势力南达拉丁姆和坎佩尼亚,北抵波河流域,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善于城市建筑和其他工商业技艺,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五次改革:王政时代后期第六王塞尔维乌斯改革:⑴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3个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把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把罗马乡村分为15个乡村部落&⑵&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为五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各等级提供数量不同的森都利亚&⑶&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公元前133-121年先后由格拉古兄弟推行的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⑴提比略担任保民官时规定:每户家长占有公有地限于500犹格,如有子,则其子尚可各占250犹格,但每户占地总数不得超过1000犹格,超占部分收归国有,化为30犹格的份地,分给无地农民,由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分地。⑵&盖约担任保民官时提出法案禁止被人民罢免的高级官员和保民官再次任职,非经人民审理不得判处公民死刑,恢复提比略的土地法案,又提出殖民法作为补充,规定元老院应在执政官选举前确定其卸任后担任哪一行省的总督,避免以最好的行省私相授受。法案未经通过,改革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107年执政官马略获得了朱古达战争指挥权推行的军事改革:⑴&取消财产限制,吸收无产者入伍,即以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士兵的服役期限延至16年,期满可从国家分的一块份地作为补偿&⑵&改革军团组织,实行联队制&⑶&对军队实行严格训练,把当时角斗学校的训练方法引入军队,以提高士兵的战术技能。改革改变了罗马以公民兵为基础的军事制度,使罗马军队变成以无产者为主要来源的职业军队。
公元前88执政官苏拉获得了密特里达提战争指挥权,稳定局势后进行的宪政改革:⑴&恢复独裁官的职位&⑵&扩充元老院,增至600人,恢复了元老院旧日的权力和特权,保民官的权力被剥夺殆尽&⑶&增加了执法官和财务官的人数,大兴土木,废除了向城市平民廉价配粮的制度。
公元前1世纪后期凯撒在内战和独裁期间所实行的改革措施:⑴&改组元老院,安插亲信,增至900人&⑵&增加高级官职的数目&⑶&改善行省管理制度,提高行省各城市的自治权,改进行省税收制度&⑷&扩大授予罗马公民权的范围&⑸&在意大利和行省建立至少20个殖民地,安置老兵和贫民10万人。取消部分债务,安置游民就业,对币制和历法进行了改革。
三个时代:王政时代:(前753-510),从罗慕路斯建城至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经历了七王,王政时代并非统一的制度,是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前四王时代处于军事民主制下,设置王(终身制,掌握军事指挥权,审判权,库里亚大会),元老院(王的咨询机构),库里亚大会(全体公社成员大会,决定公社一切重大问题),第六王塞尔维乌斯进行了改革,王政后期,伊达拉伊亚人在罗马建立了塔克文王朝。
共和时代:(前509-27),【共和国的建立、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西西里奴隶起义、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军事改革、同盟者战争、苏拉独裁、斯巴达克起义、前三头同盟和凯撒独裁、后三头同盟】,公元前509年罗马人驱逐塔克文家族建立了共和国,执政政权的是两名执政官,初期元老院增至300人,处于权力中心地位,末期成为最高行政和监督机构,共和国实质是贵族共和国。
帝国时代:(前27年-公元476年)
【公元前27-公元14年屋大维元首政治】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正式确立了元首制,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
屋大维元首政治的措施:⑴&提高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削弱其实际权限&始设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⑵&扩大元老和骑士的特权,使其成为元首制的基础&⑶&对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一方面镇压,另一反面则用各种施舍来收买他们&⑷&竭力维护奴隶制,颁布一系列法令来健全家庭关系,奖励生儿育女,提倡过节俭生活&⑸&恢复罗马的宗教崇拜和传统习俗,大兴土木&⑹&在行省中推行自治市制度,把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上层分子,实行税制改革⑺&缩编军团,创设近卫军,使罗马军队最后完成了向职业常备军的过渡。⑻&依靠军队继续推行扩张政策。
【公元14-68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提比略(使元首顾问会议成为较稳定的机构),卡里古拉,克劳狄(初步建立起一套官僚体系,广泛授予行省公民以罗马公民权,修筑供应罗马用水的输水管道),尼禄(暴君)。这一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以皇帝为代表的罗马大奴隶阶级的统治地位。
【68-69四皇帝时代】东部行省和多瑙河区军团拥立的皇帝韦伯芗战胜西部行省和近卫军推举的皇帝,建立弗拉维王朝。
【公元69-96弗拉维王朝】韦伯芗(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迫使元老院通过全权法,赋予他广泛的权力,图密善。
【96-192安东尼王朝】涅尔瓦(开创了以过继为基础的新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先河),图拉真(帝国疆域达到了极点),哈德良(在北部边境和不列颠修筑边墙,致力于整顿内政,元首顾问会议成为常设机构并增加了法学家为其成员,任法学家尤利安努斯把以前行政长官的一切敕令汇编成册,批准为&永久敕令&作为帝国法律的基础,征募行省居民参加罗马军团服役),安敦尼,马可&奥勒略(盛极而衰,蛮族入侵),康茂德(临近三世纪危机)。后五个皇帝全是行省贵族出身,在内外政策上都采用了有利于整个地中海区域奴隶主的措施,&黄金时代&。
【193-235塞维鲁王朝】塞维鲁(建立军事独裁是元首顾问会议成为国家最高机关,推行军队与官僚相结合的政策),卡拉卡拉(卡拉卡拉敕令:罗马帝国赛维鲁王朝君主卡拉卡拉于年颁布的敕令,敕令规定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境内的全体自由民,该敕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税源,使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和罗马公民一样负担遗产税及其他捐税,弥补财政空虚,是帝国时期扩大公民权的结果,在当时已无实际意义,历史作用在于行省的地位得到提高,与意大利的差别进一步缩小。)
【268-282伊利里亚诸帝】骑兵长官克劳狄及三位继任者都是伊利里亚人,崛起于行伍,他们采取联合元老院贵族的政策,并采取以蛮治蛮的方法,把蛮族移民安置于边境。
【284-305戴克里先】⑴&废除元首制,正式确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四帝共治制&⑵&将全国划分为100行省&⑶&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⑷&实行新税制,整顿币制,颁布&限价法令&&⑸&尊奉朱庇特,自称朱庇特之子,神化个人。
【305-337君士坦丁】323年战胜李基尼乌斯成为唯一奥古斯都,⑴&废除四帝共治制,委任自己的子侄治理部分地区,把罗马君主专制制度推向一个新阶段&⑵&以宫廷禁卫队代替近卫军,把军事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⑶&进一步扩充官僚机构,帝国行政制度彻底官僚化&⑷&330年,把首都迁至拜占庭,取名君士坦丁堡&⑸&顽固维护奴隶制&⑹&313年和李基尼乌斯联合发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⑺&323年,召集宗教大会,制定&尼西亚信条&,统一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
395年提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形成了东西罗马帝国,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头领奥多亚克废掉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和北非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灭了东罗马帝国。
三头同盟:前三头同盟: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凯撒达成秘密协议,建立前三头同盟共同对付元老院,公元前53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同盟破裂,公元前49年,凯撒攻占罗马,庞培逃亡埃及,为托勒密人所杀,公元前44年,凯撒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官,不久在元老院被刺身亡,是在个人独裁条件不成熟情况下形成的少数人独裁。
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在波伦尼亚会晤,达成协议建立后三头同盟,后来获得了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三方协议分治天下五年,安东尼统治高卢,雷必达统治西班牙,屋大维统治阿非利加,西西里,撒丁尼亚,意大利为三人共管,,前40年,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前36年,屋大维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公元前30年战胜安东尼,后三头同盟结束,罗马重新统一。
三次独裁:苏拉独裁、凯撒独裁、屋大维独裁
三步扩张:(一)对意大利的征服及统治:通过三次萨摩奈战争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地区,接着向南意大利扩展势力,公元前272年,除高卢人占据波河流域外,意大利半岛其余地区臣服与罗马。
并未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建立罗马公民殖民地,最普遍的是所谓的同盟者,内政保留独立自治,但丧失外交权。
(二)对西地中海的征服及统治: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前264-146)战胜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称布匿战争,置迦太基为阿非利加省,确立在西地中海的霸权。
(三)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及统治: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确立在希腊的统治地位,公元前189年,在马格尼西亚决战中战胜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塞琉古失去在东地中海的强国地位,前129年,吞并帕加马,置为亚细亚行省,至此建立起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罗马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建立行省来统治人民,行省被视为罗马国家的财产,是罗马奴役海外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一种形式,罗马在行省通常实行包税制,行省各城市地位不一。
三次战争: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1-88年意大利同盟者以马尔西人为核心发动的争取公民公民权的斗争。起义军以科菲尼姆为首都建立了国家,更名意大利,设元老院,执政官并自铸货币。,同盟者在战争中被打败,但罗马不得不把公民权授予波河以南的所有意大利同盟者。
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241),始于双方对西西里的争夺,迦太基战败,将西西里及其与意大利之间的岛屿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西西里成为罗马第一个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202),公元前216年,坎尼会战,汉尼拔重创罗马军队,公元前202年,扎玛决战,汉尼拔被打败,迦太基被迫接受合约,丧失一切海外殖民地,交出所有舰只和战象,不经罗马同意不得对外作战,赔款1万塔兰特。从此罗马确立在西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146)罗马挑起,迦太基被夷为平地,5万居民被买为奴隶,迦太基被化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
条顿堡森林战役:公元9年罗马与日耳曼部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公元9年,罗马统帅发鲁斯率领3个军团去镇压日耳曼人,结果被日耳曼部落首领阿尔米尼乌斯诱入条顿堡森林中,遭到围攻全军覆没,发鲁斯自杀身亡。条顿堡森林战役使罗马向北扩张受到限制,莱茵河成为罗马与日耳曼的边界。
一次斗争: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平民多次采取撤离运动,以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做出让步。
过程:⑴&公元前494年,平民举行第一次撤离,获得推举保民官的权利。公元前474年,平民会议获得了承认。
⑵&公元前451-450年,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
⑶&公元前445年,平民取得了与贵族通婚的权利
⑷&公元前367年,通过了著名的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取消军政官,重选执政官,两执政官之一需由平民担任
⑸&公元前326年,通过波提利阿法,禁止以人身抵债,实际上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⑹公元前287年,平民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独裁官,颁布了一项法律,重申平民决议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
一次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的古罗马奴隶起义
重要制度:库利亚大会:古罗马公民大会之一。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王政时代。每一库利亚包括10个氏族,当时罗马共有30个库利亚。大会由王召集,仅限成年男子参加,按库利亚分级议事,大概每个库利亚又按氏族分组。但通过决策时,30个库利亚各有一票表决权。大会有权决定战争,选举高级高职,通过或否决法律律令及审判重大案件,氏族血族关系在行使权利时有重要作用。
元老院:古罗马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王政时代是王的咨询机构,在王决策和处理内外事务中发挥顾问作用。共和国初期元老院增至300人,在国家政权机构中处于权力中心地位。掌握宣战媾和,国家安全,征募军队,财政预算等内政外交大权。苏拉担任执政官时期增至600人,凯撒独裁期间,改组元老院,增至900人,共和后期,元老院权力增大,实际上成为罗马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帝国时期,屋大维提高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削弱其实际权限,元老院失去其原来的重要性。
奴制兴衰: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罗马从家内奴隶制发展到发达的奴隶制。奴隶主要来自被征服地区的俘虏,家生奴隶也占相当数量。贫困者及其家属沦为债奴者很多。
公元1-2世纪,隶农制在意大利渐渐盛行,并扩展到许多行省。
从2世纪末到3世纪末,罗马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是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奴隶制社会矛盾激化而造成的。
隶农制:罗马帝国时期的一种土地剥削和人身依附关系,隶农最初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佣农,是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公元1至2世纪,由于意大利土地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出现危机,隶农制在意大利逐渐盛行,并扩展到其他行省。隶农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者手中取得土地,地租一般为支付货币,租约为5年。公元3世纪危机全面加剧了隶农制的人身隶属和依附倾向日渐增强这一过程,使隶农在实际上丧失了自由民身份和独立的经济地位,是隶农转变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依附农民。
思想文化方面:
(一)共和国时期的文化:①&宗教:信奉神袛多模仿希腊,也对东方国家的一些神袛崇拜,但通常信奉战神马尔斯和灶神维斯塔。还盛行对祖先的崇拜,相信死者亡灵是家庭和氏族的保护者。
②&文学:安德罗尼库斯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为拉丁文,又改编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诗人维尼阿斯和埃涅乌斯创作了历史剧和杂体诗,拉丁散文的开创者加图,著有《拉丁语研究》和《内战记》
③&史学:法比乌斯&皮克托:《罗马史》
加图:《创史记》,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者,前3卷追溯罗马城邦的起源,后4卷描述布匿战争的经过以及他生活时代的大事。
波里比阿:希腊人《通史》以罗马的对外扩张和政治演变为中心
萨路斯提乌斯:著有《咯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
凯撒:《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④&哲学:西塞罗: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家,雄辩家。公元前63年任执政官,凯撒死后热衷于恢复共和政体。发表反安东尼演说14篇,后三头同盟成立是被杀,在政治,法律方面的代表作有《国家篇》和《法律篇》,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互相联合才是理想政体。他认为罗马共和国是最理想的政体。认为自然法是真正的法律。在哲学方面是折衷主义的代表人物,哲学著作主要有《论善与恶的定义》《论神的本性》,探讨与人生幸福的名篇《论老年》《论友谊》,其思想直接影响过帝国时期的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这进一步影响了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
卢克来修: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并按照物质本身所特有的规律发展。
⑤&法律:公元前5世纪中叶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它后来成为罗马法发展的基础。同时逐渐形成了万民法,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权和契约关系的规范。
帝国前期的文化:①&史学:李维:《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
塔西托:《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
普鲁塔克:希腊人《希腊罗马名人传》
斯韦东尼阿斯:《罗马十二凯撒传》,开创西方史学纪传体的先河
阿庇安:《罗马史》,是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者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②&文学:屋大维统治时期被誉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对诗人恩宠有加,诗人则为元首歌功颂德
维吉尔《埃尼伊德》
贺拉西:《颂歌》歌颂罗马的伟大,赞美屋大维的丰功伟绩,《讽嘲诗》和《书简集》是教谕诗的范本。
奥维德:《变形记》《悲歌》《本都书简》
③&哲学:帝国前期唯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新斯多葛派相对流行,宣扬宿命和禁欲主义,完全蜕化为宗教伦理思想,代表人物辛尼加
琉善:公元2世纪唯物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神的对话》
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神是世纪的本原,人的肉体是罪恶的根源
裴洛:创立了逻各斯观念,并说逻各斯为神的最初启示和创造力,号召人们克服的物质罪恶。向神忏悔求救。
④&法学: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出现了一批研究研究罗马法的学者。由于观点不同,学者之间形成了普罗库路罗斯学派和萨比鲁斯派。公元2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级》。二﹑三世纪之交罗马先后出现了五大著名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格里哥安法典》和《格尔摩格尼安法典》,到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提奥多西法典》,这是罗马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到东罗马查士丁尼时代,则在上述基础上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罗马民法大全》。
⑤&自然科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科普麦拉:《论农业》
斯特拉波:《地理学》
提比略时代名医塞尔苏斯写过一部医学论著,残篇保留至今。名医盖伦是古典医学的集大成者著有《解剖过程》《身体各部的机能》等。
⑥&建筑:罗马宏伟的神庙是&万神庙&,始建于屋大维时代,完成了哈德良时代,韦伯芗至提图斯时代建造的大圆形竞技场,是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可容纳观众8万人。最壮观的凯旋门是提图斯在镇压犹太人起义后建造的。图拉真在征服西亚后树立了一个纪念柱,高的43米,此外罗马的驰道,浴池,高架饮水道(克劳狄建),桥梁建筑也富有特色。
六、拜占庭文明
基督发展: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上帝及上帝之子救世主(古希腊文称基督而得名)的宗教,基本经典有《圣经》,包括《新约》、《旧约》
历史根源:约公元1世纪中叶,产生于散居在地中海东岸(即巴勒斯坦和小亚西部)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产物。即基督教兴起的社会基础是穷人,被压迫者和弱势群体。
思想来源:①&犹太教的一神论,原罪说,&救世主观念&创世论
&&&&&&&&&&②希腊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新斯多葛派,新柏拉图主义,新毕达哥拉斯主义)
教父:公元2-3世纪开始,在教会出现了一批补充和解释教义的神学家,其中贡献较大,思想较纯正者被尊称为教父,他们竭力宣传基督教和帝国利益的一致性,一再表白拥护皇帝,力图向奴隶主政权靠拢,公元4世纪左右,教父学形成。
演变:①&教徒人数增加,成分发生了变化,大地主,大商人,达官贵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②&神职人员产生并控制了教会,主教集神权,财权,管理权于一身,形成了一整套教阶制度和教规,说明教会已被有产者控制。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这是基督教历史的转折点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统一了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确定了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皇帝对教会的最高领导权,这标志着基督教已完全蜕变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颁布法令,关闭一切异教神庙,禁止献祭活动,历史以该年作为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的开始。
基督教形成初期:正统派(保罗派):以中产阶级为中坚,劝人驯服忍让,爱仇如己,忍受现实苦难和绝对服从,相信君权神授
异端派:以下层犹太人为主体的彼得派
阿里乌斯派:亚历山大主教阿里乌斯反对三位一体说,基督的神性,主张基督徒安于清贫,反对教会上层享有特权,反映下层教徒的思想
拜占庭时期:保罗派:8-9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广泛传播的异端教派,早在7世纪已产生,受波斯摩尼教的影响,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现实世界有上帝王国和魔鬼王国两部分,教会和教阶属于魔鬼的产物,必须铲除,他们主张取消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社会明主派,积极参加圣像破坏运动,后被镇压,其信徒散逃世界各地,保罗派思想的种子被带到了欧洲许多国家。
蛮族入侵:西日耳曼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阿拉曼人
&&&&&&&&&&&&&&&&&东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
过程:①&阿的里亚堡之战罗马军团败于西哥特人,由此罗马境线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②&406年,西罗马撤回莱茵河上的驻军,帝国在莱茵河的边界完全敞开,大批蛮族涌入罗马境内
③&411年,西班牙建立了两个蛮族王国,南为汪达尔-阿兰王国,北为苏维汇王国,413年,汪达尔在北非建国,533年,查士丁尼派贝尼撒留远征北非,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
④419年,西哥特人在图鲁兹建立了第一个得到罗马帝国承认的蛮族王国,711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⑤&勃艮第人于5世纪中期建立勃艮第王国,534年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⑥&489年,东哥特人建立东哥特王国,554年被拜占庭帝国征服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①&奴隶制经济导致帝国经济的崩溃&②&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③&社会道德沦丧&④&各地人民起义严重削弱了罗马统治的基础
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意义:①&摧毁了腐朽的奴隶制,为西欧封建因素的成长扫除了障碍&②&改变了西欧的土地所有形式,日耳曼人重新分配的土地转变为个体小农土地&,以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西欧的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③&日耳曼的征服还引起了阶级机构的变化,封建主、农奴、依附农民逐渐形成&④&使西欧文明的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农村&⑤&客观上整合了罗马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三种异元文化,促进了拉丁基督教文化的形成。
蛮族战胜先进民族的原因:①&在政治上,军政合一,兵民合一&②&在军事上,拥有很大的军事优势,战备优良,包括战马,弓箭等,特别和马镫的使用让他们直立起来作战&③&游牧经济的规模大,使得游牧民族有很大的机动性&④&在身体素质上,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游牧民族,身体素质更好&⑤&在精神状况上,游牧民族尚武,非常强悍
王朝更替:查士丁尼时代(527-565)拜占庭历史上得第一个&黄金时代&,⑴&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镇压尼卡起义,组织力量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推行专卖制度,增收附加的土地税,充实国库&⑵&对外积极扩张,力图恢复罗马版图,重建奴隶制大帝国,先后灭亡了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
希拉克略王朝(601-711)希拉克略推行军区制改革
伊苏里亚王朝(717-797)立奥三世建立,自726年起,在各军区军事贵族的支持下,掀起了一场神像破坏运动
马其顿王朝(867-1056)拜占庭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
科穆宁王朝()普洛尼亚制的推行
安基鲁基王朝()
拉丁帝国()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国家
巴列奥略王朝()米哈伊尔八世建,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拜占帝国:版图包括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亚洲的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上游,以及非洲的埃及,利比亚等地
长期延续的原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独特的经济结构,农业生产以隶农和自由小农为主体,西方的奴隶制大地产危机对其影响不大,保证了农业的繁荣&,城市众多,工商业繁荣&③&长期有效的中央集权统治
封建化的特点:拜占庭的长期延续,使国家政策在它的封建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封建制度是在原奴隶制帝国国家机器的逐渐演变中形成的。
三次运动:巴高达运动:公元269年,高卢地区爆发的下层人民起义,起义者有奴隶,隶农,农民,他们组建军队,攻占城市,控制农村,杀富豪,分田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宣布脱离罗马帝国,这场斗争断断续续一直坚持到西罗马帝国灭亡
阿哥尼斯特运动:公元4世纪30年代,北非爆发的下层人民起义,阿哥尼斯特意为战士,奴隶,隶农,农民联合起来汇集起来,要求实行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彻底摧毁罗马奴隶制的统治,他们到处攻占奴隶主的庄园,焚毁债券,解放奴隶,动摇了罗马在北非的统治
圣像破坏运动: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立奥三世在各军区军事贵族的支持下,名为反对圣像崇拜,实则剥夺教会土地财产的圣像破坏运动,运动各阶段:
①&立奥三世从726年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圣像破坏运动
②&君士坦丁五世统治时期(741-775),圣像破坏运动达到高峰
③&伊琳娜女皇在787年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谴责圣像破坏运动,宣布恢复圣像崇拜,运动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④&813年,立奥五世即位后,圣像破坏运动兴起,进入第二个阶段
⑤&843年,狄奥多拉宣布重新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结束,但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未发生动摇,封建化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两次起义:尼卡起义:532年君士坦丁堡下层民众发动的反专制﹑反贪污﹑反苛税的起义,君士坦丁堡民众因在赛车场上支持不同服色的车队,形成了蓝党和绿党,蓝党主张中央集权,信奉正教,上层多系元老贵族和地主,绿党主张地方自治,倾向一性派,上层多系富商和高利贷者,在532年的赛车会上,两党下层发动起义,因起义者高呼尼卡(希腊文&胜利&)而得名尼卡起义,起义的目的是反专制,反贪污,反苛税,他们释放犯人,拥立新帝,最后被查士丁尼用阴谋手段血腥镇压
托马起义:821-823年在小亚细亚爆发的反对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农民起义,因领导者是托马故名,拜占庭帝国自9世纪以来阶级矛盾激化,城乡居民以各种形式反抗封建压迫,托马起义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起义的领袖按照人民的意愿,废除苛捐杂税,打富劫贫,参加者有农民,屯田兵,城市贫民和逃亡奴隶,起义者得到了保罗派的支持,起义军包围君士坦丁堡达一年之久,最终在政府的分化瓦解和外援下被镇压,起义并为能阻止拜占庭封建化的进程
一区一制:军区制:60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为了适应战时需要,保证军队兵源,筹集军费。开始在全国推行军区制,即以军区来代替行省,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区,各区军事长官一身二任,兼管民政,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国家颁给服军役的自由农民以世袭领地,他们平时务农,战时出征,成为屯田兵
普洛尼亚制:拜占庭科穆宁王朝为了协调各个封建主的利益而推行的土地制度,亦称&监领地制&或&恩准制&,政府把国家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其终身享有领地上的租税,不得世袭,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军役并按领地大小向国家提供相应的兵员,监领主拥有对土地上农民的支配权,农民需向领主缴纳租税,承担劳役,监领地制成为封闭性极强的封建大地产,普罗尼亚制使封建制度确立,但又是离心力的温床,加剧了帝国的分裂割据。
一部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法典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帝位,突出君权,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
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拜占庭文化特点:①&拜占庭帝国有的浓厚的希腊文化传统,并承袭了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②&拜占庭文化深受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影响&③&拜占庭文化深深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查士丁尼时代的文化:在文化上享有&第一个黄金时代的美誉&,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的《战争》﹑《秘史》﹑《建筑》,地理学家科斯马斯的《基督世界地志》,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文化:&黑暗时代&,狄奥多尔﹑约翰是圣像崇拜的代表人物,大数学家立奥成就卓越。凯撒&巴尔达斯在君士坦丁堡创建了一所高等学校,开设七门课程,引进异教时代的&七艺&进行教学(语法﹑修辞﹑辩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马其顿王朝时期的文化:&第二个黄金时代&,世俗文化与神学因素相结合,佛提乌斯对教育贡献大,最大学者是君士坦丁&塞浦路斯
科穆宁王朝和安基鲁期王朝的文化:&晚期文化&,狂热追求和模仿希腊的作品,&夸奈兄弟&
凯撒&巴尔达斯在君士坦丁堡创建了一所高等学校,开设七门课程,引进异教时代的&七艺&进行教学(语法﹑修辞﹑辩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七﹑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公元6-7世纪,半岛局势动荡,表现为:①&生存危机,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亚争夺也门国际商路,波斯占领期间又把商路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依靠商队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②&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积极矛盾日趋激化&③&信仰危机,多神崇拜体系开始松动瓦解,周边犹太教,基督教的一神教观念开始传入阿拉伯半岛,麦加从6世纪后期取代也门成为商业中心,这个时期正处于危机的中心。
创立者: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古莱希部落哈希姆家族一个没落的商人贵族家庭)
610年的某一天,他宣布已接受安拉的指示,并开始宣传新教,伊斯兰教由此产生。
622年9月的一天,偕少数信徒逃亡雅特里布,这一事件称为希吉拉,后来这一天被定为伊斯兰教元旦元年,将迁来的穆斯林(迁士)和当地的穆斯林(辅士)联合起来建立了穆斯林公社(乌马)。
630年占领麦加,632年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伊斯兰&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旨,穆斯林是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经典《古兰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教义:①&信安拉,②&信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③&信后世&,④&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
教规:五功:①念功,穆斯林一生都要念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②&拜功,穆斯林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③&课功,应志愿救济穷人,后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度&④&斋功,每年回历九月,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⑤&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历史作用:①&以共同的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团结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它的建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哈尼夫运动:6.7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兴起的一神教运动,哈尼夫运动反对多神崇拜,提倡隐修,以求&与神合一&,穆罕默德受其影响,创建了伊斯兰教。
王朝更替:⑴早期四大哈里发时期:①&阿布&伯克尔(632-634)第一代哈里发(先知的继承者),对内平息叛乱,对外发动了对叙利亚的战争
②&欧麦尔(634-644)发动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635年了占领叙利亚,636年征服巴勒斯坦,642年哈尼温战役征服萨珊波斯
③&奥斯曼(644-656)奥斯曼出自古莱希部落倭马亚家族,他的统治带有明显的君主专制性质
④阿里(656-661),656年出现军事民主派,661年刺杀了阿里
⑵&倭马亚王朝(661-750)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开创了阿拉伯帝国,中国史藉称之为&白衣大食&
穆阿维亚的统治措施:①&政治上平定叛乱,谋求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行世袭的君主制,帝国实质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哈里发的权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②&经济上,没收所占地区国有﹑贵族,无主地归阿拉伯全体穆斯林所有,穆斯林土地仅缴纳什一税。
③&在军事上继续大规模军事扩张,在东线至帕米尔为中国唐军所阻,北线征服了西哥特王国
⑶&阿拔斯王朝:(750-1258)&什叶派和阿拔斯派利用麦瓦利阿布穆斯林起义来加强自己的势力,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定都库法,762年迁都巴格达,中国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政治上建立了神权专制政体,建立了一套包括各民族成分在内的官僚机构,军队是哈里发政权的又一支柱,经济上,哈里发是帝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①&白益王朝(945-1055),艾哈迈德建立,信奉什叶派,定都设拉子,开始对现役军人授予伊克塔,作为服役的俸禄
②&塞尔柱王朝()塞尔柱建立,这时的哈里发只保留宗教首领的地位,政治地位已被塞尔柱苏丹所取代,将军事伊克塔推广到全社会,导致封建割据势力的增长
③&花剌子模突厥王朝()仍以苏丹名义独揽巴格达世俗大权1258年被蒙古征服
&沙里亚&:伊斯兰教教法,是立法的基础,内容包括宗教,政治,社会,家庭,个人生活准则及军事,刑事等,是穆斯林必须遵守的法规。
⑷&新兴诸国: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756-1492)倭马亚王朝后裔阿布杜勒&拉赫曼建,定都科尔多瓦,这是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开始
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年库特卜&乌丁&艾巴克建立,称奴隶王朝,先后历经五朝,奴隶王朝的第二位苏丹伊杜米斯被誉为奠基人,图格拉时疆域达到了顶峰,1526年被巴布尔征服
北非:①&法蒂玛王朝(907-1171)塞义德&伊本&侯赛因建立,信奉什叶派,中国史籍称之为&绿衣大食&
②&阿尤布王朝()萨拉丁建立,信奉逊尼派,击败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1192年迫使十字军主帅&&狮心王查理&签署休战条约,十字军保有从提尔到雅法的沿海地带,内地和耶路撒冷属于萨拉丁的辖区,基督教徒享有朝拜耶路撒冷的权利
马木路克王朝()艾伊贝克建,亦称奴隶王朝,外籍奴隶出生的将领在埃及建立的军事寡头统治,盖拉温收复了被十字军占领的全部领土,1517年为奥斯曼土耳其征服
阿尔及利亚:阿格拉布王朝(800-909)首都开拉万被视为第四个伊斯兰教圣地,建有海军,不断侵扰意大利和法国沿海,甚至深入罗马
小亚细亚:奥斯曼帝国,1299年,土耳其部落奥斯曼奥斯曼一世所建
对外扩张: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在统一国家形成以后,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在圣战的旗帜下,展开了强行吞并西亚,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扩张行动。扩张的过程同时是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
⑴.早期四大哈里发时代:(632-661)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对内平息了各部落的叛乱,巩固统治,对外向叙利亚发动了征服战争,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位期间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635年占领叙利亚,636年征服巴勒斯坦,642年消灭萨珊波斯,并占领埃及。
第二任哈里发奥斯曼先后征服呼罗珊,亚美尼亚,阿赛拜疆以及北非的利比亚地区,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统治时期,659年,由于贵族内讧,阿拉伯军队暂时停止了进一步扩张。
⑵.倭马亚王朝扩张时期(661&750):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建立倭马亚王朝,在平定叛乱后,继续大规模扩张,阿拉伯军队向东﹑北﹑西三面出击,在东线一支侵入阿富汗和中亚,直至帕米尔为中国唐军所阻(怛罗斯之战),一支攻入印度河流域;在北线,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未得手;在西线,占领突尼斯直至摩洛哥的马格里布,然后进攻西班牙,征服西哥特王国,732年,为法兰克军队所败。
到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建立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南到北非尼罗河,北抵里海和咸海南缘,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外扩张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封建化进程,建立起神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式国家,扩大了伊斯兰教的统治范围,但其残暴统治很快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不满。
三大教派:逊尼派:伊斯兰教正统派别,承认最初四代哈里发皆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者,除信奉《古兰经》,还按六部圣训集建立自己的学说
什叶派:以拥护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首领伊玛目为主要特征,经典除《古兰经》外,另有圣训,主要派别有七伊玛目派,十二伊玛目派,易斯马仪派&
哈瓦立及派:阿里继任哈里发后不久,拥护他的人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不满阿里政策的穆斯林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该派具有朴素的民主思想,661年刺杀阿里,阿拔斯时代衰微
一大主义:苏菲主义:苏菲阿语为&羊毛&,苏菲主义倡导苦行之道,其追随者大都身着羊毛粗衣故名,波斯神学家哈卒&巴士里倡导清贫宁静的生活方式,被视为奠基者,苏菲主义只是表现为独特的信仰方式和生活方式,采用隐遁的形式,在伊斯兰世界颇具影响,早期表现为禁欲倾向,8世纪中叶以后又发展了神秘论的内容,9世纪中叶以后泛神论思想大量渗入,10世纪末期,在伊斯兰世界各地形成了相应的教团组织教团的广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伊斯兰教在非洲和亚洲的进一步传播。
一种制度:伊克塔:泛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封建土地制度,始于四大哈里发时期,10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白益王朝开始正式对现役军人授予&伊克塔&(采邑),作为服役的俸禄,塞尔柱王朝时军事伊克塔制推广至全社会,伊克塔封建主一般只有土地征税权而没有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一般不住在封地,而是委托代理人管理,随着封建制度发展,伊克塔逐渐变为世袭,转为私有,伊克塔制度也流行于中亚,印度等地的伊斯兰国家。
思想更文化方面:
历史地位:①&把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创立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②&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可以说上承欧洲古典文明,下启欧洲复兴运动&③&阿拉伯人足迹遍及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三哲两天:金迪:力图将伊斯兰哲学和希腊哲学调和起来
法拉比:进一步将希腊哲学和苏菲主义加以糅合,把阿拉伯哲学推向高峰
阿维森那:完成了希腊哲学和伊斯兰教的调和
花剌子密:制定了《天文表》,推算出地球的体积和周长
白塔尼:著有《恒星表》
二历一地:泰伯里:阿拉伯史学家,著有《历代先知和帝王史》和《古兰经注》
马苏迪:被誉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著有《黄金草原》30卷,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宗教﹑风俗﹑文物等方面,是一部史地百科全书
花剌子密:著有《地形学》,阿拉伯第一部地理学专著
二医一数:拉齐斯:著有《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前者是天花与麻疹的最早著作
阿维森那:被誉为&医学之王&,其名著《医典》是一部包括卫生学﹑药物学和治疗学的医学百科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著作,成为基督教欧洲的医学经典
花剌子密: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关于代数学的最早著作
八﹑欧洲基督文明
法兰两朝:萨利克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居住在莱茵河口,后迁至高卢地区的卢瓦尔河和塞纳河沿岸(今法国北部地区)
墨洛温王朝(486-751):481年,克洛维成为萨利克法兰克人的首领,486年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确立了自己的王权,定苏瓦松为首都,开创了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执政期间的措施:①&将没收的大批罗马皇室土地分给亲兵和大臣,同时又保存了许多罗马大地产者,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法兰克贵族合流,形成新的地主阶级&②&剪灭政敌,统一全国&③&496年率3000亲兵在兰斯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511年,召开宗教会议,把教会变为封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④&编纂《萨利克法典》418条,偷盗,杀人放火,不遵守国王命令都要受到制裁
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第一阶段公元6-7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和大地产的形成,土地私有造成了一个广大的小自由农民阶级,而天灾人祸和封建主的压迫又使得自由农民纷纷破产,将土地献给大封建主以求保护,久而久之形成了依附农奴,封建大地产不断扩大
第二阶段是公元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采邑连同土地上的农民的一起分封的,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第三阶段是公元9世纪世袭领地的出现,,查理大帝时代加速了公社成员的破产和农奴化,为了取得大封建主的支持,查理广泛授予他们&特恩权&,使众多封建领地成为国中之国,加剧了封建割据,总之,自由农民的进一步农奴化,封建特权的兴起,世袭领地制的出现,标志着法兰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化的最终完成。
加洛林王朝(751-843)751年,矮子丕平在教皇的帮助下建立加洛林王朝
丕平献土:为了报答教皇对自己争夺王位的支持,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了教皇斯蒂芬二世的敌人伦巴德人,并将夺来的一块的土地(罗马和拉文那总督区)献给教皇,这是历史上罗马教皇国最初的渊源。
查理在位时期:①&对外扩张,全盛时期除了西班牙的整个西欧&②&加冕称帝,教皇立奥三世于800年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③&加强对内的统治,划全国为98个郡,任命伯爵管辖,边区设马克,由边侯管理&,年满12岁以上的人要宣誓向皇帝效忠&④&发展社会经济,统一货币,限制物价,颁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庄园敕令&&⑤&维护教会利益和神权统治&⑥&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事业,&加洛林文艺复兴&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查理曼帝国
西欧五国:英国:①&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公元5世纪,罗马人撤离
②&公元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不列颠岛,并先后建立了七个小国,称为&七国时代&
④&公元8世纪,在反抗丹麦人的斗争中,七国联合起来,有了英格兰的名称,阿尔弗列德国王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⑤&1066年,法国诺曼公爵率5000人渡海进攻英国,在哈斯丁斯打败英国军队,入主英国,诺曼征服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威廉下令在全境内进行广泛的土地调查,称&末日审判&
⑥&1125年,反对国王约翰的贵族联合骑士,教士,和城市市民发动叛乱,强迫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63条,教会有选举自己主教的自由,世俗国王不得干涉;不经贵族会议同意,国王无权征税;保障自由人合法的财产和权利;承认城市的自治权。,被誉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⑦&1154年,亨利二世建立金雀花王朝()
⑧&1258年亨利三世于伦敦召开征税的大会议,封建贵族全副武装来见亨利,提出了改革纲领&牛津条例&规定组成由15位贵族组成的贵族委员会,国王采取任何措施须取得他们的同意,1261年,亨利三世得到教皇的支持,宣布废除牛津条例,挑起了内战,1264年王党战败。
⑨&1265年贵族西门&孟福尔召集一次全国性会议,除贵族外,每郡两名骑士,每城市两名市民参加,被认为是英国国会最早的原型
⑩&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措战争经费,模仿1265年的模板召开一次新的会议,此后经常召开,确定了英国的国会制度,这届国会被被称为&模范国会&。1343年,国会又分上下两院,上院由僧侣大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一直延续至今。
法国:&①&843年,秃头查理分得的查理曼帝国西部疆域逐渐演变为法兰克王国,987年休&加佩被推举为国王,法国开始了加佩王朝(987-1328)的统治,诺曼底公爵,弗兰德尔公爵,勃艮第公爵分割王国,仅保留国王名义而已。从9-11世纪法国一直处于割据状态
②&12世纪后,国王同城市结盟,开始了反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
⒈&1202年,法王腓力二世宣布剥夺英国在法的全部领地,1214年又打败了英国,法国从此成为西欧强国&
⒉&法王路易九世()改革,加强国王法庭的地位,建立常备军和货币统一制度
⒊&同教皇的冲突,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对教会财产征收20%的所得税,得罪了教皇卜尼发八世,教皇宣布废除腓力的教籍,腓力则派兵至意大利囚禁了教皇,下一任教皇是法国人,教皇的驻地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法王扣押教皇作为人质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农之囚&()
③&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一﹑僧侣&二﹑贵族&三﹑城市富裕农民),三级会议的召开在法国确立了等级君主制,是法国政治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的重要步骤,新兴市民阶级成为法国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德国:①&843年,日耳曼路易分得查理曼帝国东部,逐渐发展为德意志帝国
②&911年,萨克森公爵亨利被选为王,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919-1254)
③&961年,德国国王奥托一世帮助教皇镇压了罗马贵族的叛乱,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奥托加冕,奥托建立的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包括今天德国和意大利中部,北部),但这个帝国有名无实,1806年为拿破仑军队所灭亡
④&&主教授职权之争&,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下令废除世俗的授职权,德皇亨利四世针锋相对,宣布罢免教皇,双方冲突越演越烈,1077年,亨利冒雪在卡诺莎城堡外跪了三天哀求教皇的宽恕,教皇才恢复了他的教籍,史称&卡诺莎觐见&,是王权屈服于教权的开始,1122年,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所有主教由教士选举,但皇帝和他的代表可以列席会议,发生争执时由皇帝裁决
⑥&政治的分裂和王权的衰落,12世纪后,封建割据进一步加剧,1358年,查理四世颁《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个教俗诸侯选举产生,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伯爵摄政,教皇不得兼任皇帝,把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
意大利:①&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先后遭受哥特人,伦巴达人,法兰克人,拜占庭人的入侵,形成封建割据局面
②&962年到1270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罗马教皇与德皇的对抗成为政治斗争的主流,经济上城市兴起和发达
③&年意大利战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共和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佛罗伦萨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班牙:①&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一带建国到711年阿拉伯人征服,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②&711年到1031年阿拉伯人统治时期,一度出现繁荣
③&1031年到13世纪下半期收复失地时期,1212年基督教王国(以卡斯提和阿拉冈为代表),在托罗萨彻底击败阿拉伯军队,这一收复失地的过程又称为&再征服运动&
④&13世纪下半期到15世纪末,西班牙统一国家形成时期,1479年卡拉提和阿拉冈王国合并,1492年攻占了阿拉伯最后一个据点
五制一特:采邑制度:法兰克墨洛温王朝宫相&马特推行的土地分封制度,查理把分封给贵族﹑骑士﹑教士的土地称为采邑,凡是得到采邑的人有权向领地内的人农民征税,并享有行政管理权,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者要为国王服军役。采邑制的实施把过去无条件的赏赐和完全私有的封建土地占有,改变为有条件的分封。
社会意义:①&采邑是连同居住在土地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因而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②&采邑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势力,奠定了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③&采邑所建立的以土地为纽带的封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后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萌芽。
农奴制度:农奴是西欧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者,他们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耕作,有独立的财产和家庭。农奴的特性在于除耕作自己的份地外,还要耕种庄园中领主的自营地,受劳役地租的剥削,为自己的劳动和为领主的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是分开的,封建主与农奴在生产中的支配与服从关系以法律形式和其他经济手段固定下来,体现为封建主对农奴的超经济限制。
与罗马隶农制的区别:隶农对土地的使用权不如农奴稳定,甚至没有生产工具和财产权,隶农的发展受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制约,有重新变为奴隶的可能。
庄园制度:庄园也叫采邑村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封建制度的基础,庄园的领主可以是国王,大贵族,也可以是一个骑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显著特征,在一个庄园中,一般包括领主的城堡住宅,教堂和神甫住宅,农奴住宅区,各类手工作坊,每个庄园有一个管家,代表领主主持庄园的一应事物。
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领主自营地由依附农奴耕种,收获全归领主,农奴则靠自己份地的收入为生。庄园是将一个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多种性质综合在一起的社会。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国家权威的再现,庄园制度逐渐衰落下去。
等级制度:中世纪西欧各封建主之间结成的政治关系,土地的封受使得封建主之间结成了一种上下级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二为&帮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其荣誉,财产和生命,二者的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结成关系时要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君封臣关系一旦结成,终身不变。对西欧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骑士制度:中世纪的西欧广义上凡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者可称为骑士,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整套培养骑士的制度和有关骑士的道德规范,骑士的品格是忠诚和勇敢,骑士作为封臣应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竭尽全力为封君服务,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诚实,礼貌,荣誉也是骑士十分看重的东西,14世纪以后,火药的出现使战争方式发生了变化,骑士制度逐渐崩溃,但骑士精神去流传下来,成为西方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恩权:法兰克王国封建主享有的政治权利,墨洛温王朝宫相查理&马特对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赐给封地称为采邑,查理大帝是为了取得大封建主的支持,通过敕封的形式将国家对地方的统治权让与拥有采邑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国家官员不得干涉,这种特恩权是众多封建领地成为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风云领土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