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第一书记走好开步棋该怎么走

再看兴化,下一步棋到底怎么走_兴化股份(002109)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再看兴化,下一步棋到底怎么走
兴化股东大会也迟迟没有音信,从3月1日转成ST之后,兴化股价波动很大。单看股价走势来看一直不断刷新16年新高,大盘一直守在3000点上下波动,兴化已经跑赢大盘走势。5月之后随着股东大会与方案的逐渐透明,从长远来看兴化肯定不会像博元那样一直跌入新三板。根据监管机构信息,日公告的控股股东华信泰已经履行及代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 3.8亿元并未真实履行到位。为掩盖这一事实,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诺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而且,博元投资财务造假的金额巨大。博元退市是因为财务信息造假,这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逆的,但是兴化股份只是因为连续两年经营亏损导致发出风险预警公告。所以很多唱空的人认为兴化只要不过股东会最终一定会像博元一样退到新三板根本不可能。只要公司主营业务战略转型、多元化发展,重新打造公司产业结构、恢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那作为国有背景企业未来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再看近几个月的交易量,董事会过后交易量不降反升,很多人都猜测大股东但是股东大会不能通过不停吸筹。这些事情我们不去猜测,单看交易量来说4月份半个月股东人数增加近500人,股权更加分散,超大单数量不断增加。如果真的会有大股东吸筹情况,那一季报一定会披露出来,但是显然大股东吸筹情况根本不存在。那试问这些大单都是什么样的股东持有?为什么会持有?谁会拿这么多钱跟兴化赌一把?很简单,他们看的不是这次资产置换的表明,而是看到此次资产置换之后兴化仍然有发展空间。
再看此次资产置换方案,都一致看到延长石油的天然气项目会给兴化股份带来不同程度的利好。但是对于兴化化工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大雷。兴化化工财务数据低迷,未来两年内可能会继续拖累兴化盈利能力。单就兴化化工来说,兴化化工握有“乙醇科技示范项目”就足以支撑未来财务数据提升依据。这就是兴化股份走的一步棋,收购未来潜力资产,来促使短时间爆发。而且延长石油真的傻吗?这样的并入不会三方并表吗?如果三方没有明确未来战略转型后的走向,谁都不会敢往下走。
从延长石油集团提供的公开资料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另外三家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陕西省属的最大企业。截止2011年底,全集团总资产1773亿元,从业人员10.6万人,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78位、效益200佳第46位、纳税总额居全国企业前20位。在国家和陕西省“以油养油、采炼结合、滚动发展”政策的扶持下,陕北石油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的开发格局。现在哪还有比这剂强心针的进入可以迅速改变兴化股份现有局面更重要。
延长天然气项目确实很有前景,目前管线输送能力为11.2亿方/年,远期输送能力可达天然气38亿方/年。国家也是大力提倡天然气项目
认真看完了,似乎说的还蛮有道理的!比 团结!(我也是看过太阳的后裔的潮人)
从一般意义上说,兼并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经济实体为达到1+1>2的效应,合而为一的操作过程。而重组往往强调从某一本体公司的角度出发,运用战略性思维,对企业的资产构成、权益负债类型或其他企业运作内容所作的重大调整。企业重组通常的分类方式如下:资产重组(包括收购与出售),所有权重组(包括分立、分拆、多级股权融资、股权置换、财务重整、清算等),以及为实现其他战略(比如股权激励、接管防御)而进行的重组。换个角度,如果兼并强调2+2>4,则企业重组中更多体现出4-2>2和3+1>2+2的效应。 重组操作的后果,必然要反映在股价上。
再跟你们分享一个有意义的案列。有人说,1998年是资产重组年,因为这一年全国共有657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8.5%,其中重组额在亿元以上的有82家,占总数的12.5%;在重组高潮迭起的下半年,还出现了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法人股及吸收合并等新的重组形式。 上海巴士股份在1998年6月进行的资产重组,作为中国首例有吸收合并性质的案例,被评为1998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组案例之一。 三次资产重组:第一轮:出资6000万元,收购原属公交总公司21家三产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第二轮:出资1.35亿元与上海公交控股、浦东新区、上汽公交、上海三电合作。共同打造公交王国 第三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吸收合并、调整股本结构的实施方案。勇开先河,将上海公交控股公司 所属上海一汽公交公司、上海一电公交公司与营运有关的资产(车辆、设备),经评估作价2.25亿元并入巴士股份,巴士股份向公交控股折股发行5000万股,折股价为每股4.50元,公交公司因此对巴士股份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21.47%增加到34.58%。巴士...
楼主有心了,写的很好,支持。
任何不同程度的资本运作,最终都将会反应到股价之中。不管你们认为兴化股份这次是有多大程度的“赌”,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步棋是现在兴化一定要下的,如果再不走下去,这无疑是对兴化股份自身的伤害。无论你是准备中长期持有这只股票,还是要短期持有,都应该看到兴化股份资本战略本质。从短期盈利来说尽快完成股东大会是可以看到既得利益的。从中长期发展来说,兴化股份只有转型才能改变硝酸铵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局面。
重仓等着回本,希望能涨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感谢楼主倾力分享,我也同样看好兴化,希望此次重大资产置换后,手里的票子能翻一番!会持续关注楼主分享,辛苦啦!
必须给个赞
写了那么多,还是想把垃圾化工资产注入公司?是延长集团的托吧!无论你如何说,只要化工资产注入,投反对票是不会改变的!
谢谢楼主分享!
湖南岳阳网友
写了那么多,还是想把垃圾化工资产注入公司?是延长集团的托吧!无论你如何说,只要化工资产注入,投反对票是不会改变的!
和我想的一样
和我想的一样
除非有盈利保证,否则坚定投反对票。
写的什么玩意啊,要么是托要么是智力低下,不说了
感觉有机会啊
我也是这个想法,只有有化工资产就必须反对!
广东广州网友
反对,只有有化工资产就必须反对!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互联网+幼教行业痛点渐显,掌通家园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来源:速途网
  近日,以远程幼儿监控切入幼教市场的掌通家园宣布,已于6月份获得赛伯乐华创、亿润投资、新东方过亿元联合投资。掌通家园两年四次五亿融资的“现象级”事件引发业界的关注,也让“互联网+幼教”再次成为业界热议的对象。  那么,掌通家园为何能够频受资本青睐?互联网+幼教行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其未来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内外部环境助推掌通家园的发展  随着的发展,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80、90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互联网+幼教行业迎来人口红利与新一轮的变革机会,千亿级别市场前景使得幼教市场成为各大资本“掘金”的另一块“宝地”。  掌通家园是神州鹰旗下一款连接父母、幼教老师的家园共育互动A,主要从民办幼儿园入手打造“互联网+幼教行业”生态圈。在2015年10月至今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掌通家园完成了四次不同程度的融资,资金规模达5亿元。  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幼儿园总数为22.37万所,其中民办园14.64万所,整体民办率达65%,公办和其他部门办园不足35%;同年,我国在园总人数为4264.83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2302.44万人,占比约54%。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  也就是说,掌通家园的发展除了自身产品模式、技术等优势外,所处的大环境也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掌通家园融资的背后是刚需巨大的幼教市场,以及资本对幼教领域的普遍看好。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在接受速途教育采访时表示,“就互联网+幼教这一领域来说,资本看中的主要是入口和流量。具体来讲,这种平台型的产品会切入大量的幼儿园,进而拥有很多的用户群体,而由此带来的流量在未来会有很多的变现空间。”  掌通家园董事长兼CEO叶荏芊在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17年6月,掌通家园已覆盖全国50666所幼儿园,拥有120万付费账号,平均每天新增100家幼儿园,园丁端每天20万的日活用户,家长端每天200万日活用户。  目前,掌通家园的变现方式是,对B端幼教机构,以成本价交易,对C端家长,主要以视频变现为主,孩子每学期在校情况的视频售价为150元。  幼教行业的机遇在于内容和技术的双轮驱动  据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1601亿元人民币,且未来将持续增长。其中,互联网学前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30.4亿元人民币,预计2019年交易规模将达66.9亿元。  虽然从多方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幼教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但也存在行业痛点。  幼教投资人杨明豪告诉速途教育,目前,互联网+幼教市场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做互联网的不懂幼教行业,幼师、园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由此衍生的产品及服务很难被大规模的使用;另一方面,做幼教的不懂互联网,传统的教育行业尤其是幼教行业,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缺乏系统化的平台,双方难以达到无缝连接。”  杨明豪认为,互联网+幼教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幼教行业与科技类企业的结合,借助硬件设备,如视频监控、可穿戴设备以及AI教学等的帮助,来对幼教领域进行有效的布局。  现如今,不少教育企业针对幼儿教育推出家园互动或家园共育APP,希望起到连接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持续不了很长时间,通过短信推送的方式,让家长进入APP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可长此以往很难保证家长不会厌烦这种推送方式,以及会一如既往的查看。此外,该领域的部分企业没有太大的扩张,基本路线及方式走的都相当谨慎,只是解决了视频上的东西,内容上有待进步。”  对于互联网+幼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王磊表示,“内容、技术输出的公司将会更好的利用互联网优势。”  而杨明豪则认为,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这个行业的BAT,且以资本路线的方式占领市场,也会有一部分企业“走向死亡”。  综合来看,受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幼教行业已进入发展的时期,竞争也愈发激烈。不管是这一市场的“先入者”,还是“后来者”,如何以最好的姿态切入幼教市场,通过科技创新与优质内容的提供,满足幼儿园、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异常重要。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万达棋至中盘 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document.write("")
发帖人:斜阳梦思
王健林心情大好。日,上午9:30,王健林敲响了港交所开市的铜锣,万达商业在港交所挂牌。全球最大的房地产IPO、香港近三年最大的IPO、民企在香港最大的IPO,万达商业创下诸多之最。在开市的前几分钟,他拿起锤子在空气中挥了挥,模拟敲钟的姿势,并笑言让记者拍照,难得见到他如此幽默的时刻。
这一刻,王健林等了10年。早在2005年万达就打算到香港上市,后来又两次在国内A股申请上市。10年辗转,有政策的因素,也有对万达赖以成功的“以售养租”模式质疑的因素。作为商业地产龙头,万达的持有商业物业租金贡献率很低,主要还是靠销售物业。如果不能上市,没有资本支撑的万达如同坐在火药桶上,万达模式会始终被人质疑。而这个危险不排除,万达宏大的产业版图始终没有稳固的根基。
这10年,万达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识。5000亿的资产规模、气势磅礴的多元投资和大手笔收购,万达已是公认的传统行业执牛耳者。即便和那些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做比较,万达也毫不逊色: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地段都有万达综合体,它还拥有庞大的线下消费人群,正在开拓的线上业务。国际上,民营企业万达已成为中国形象的一部分,王健林是极少数在西方世界有影响的企业家。
现在,已经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万达是一家什么样公司。在上市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健林说:“万达是中国生活消费综合性平台提供者。”万达从开发商进化成了平台。这个平台上有这些新业务:文化、旅游、金融、O2O。王健林说,它们将成为未来万达的支柱产业。
“考虑到其独特模式和内涵,(万达上市)是全球大消费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黄朝晖说。2012年本刊对万达模式曾有解析(参见2012年19期封面报道《消费之王》),指出它是正在到来的消费时代巨头。那么上市之后的万达,还能讲出什么样的新故事?
万达被低估了吗
12月23日早晨8:45分,王健林从香港四季酒店出发,步行前往港交所,同行的还有卢志强、马蔚华、蒋锡培、曹国伟、董明珠等30位著名企业家。他们特地来见证万达上市。
“作为一位在投行混迹了20年的老兵,我参加过无数上市仪式,但中国这么多顶尖企业家到场,这还是第一次。”中金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黄朝晖说。高盛、瑞银、戴德梁行等诸多知名中介机构到场祝贺,参加这次上市仪式的嘉宾总人数接近100位。港交所主席李小加、CEO周松岗还有各部门负责人悉数出席,这样隆重的礼遇并非每家公司都能获得。
尽管场面很隆重,万达上市首日却跌破发行价——开盘股价冲上48.2港元的高点,盘中一度跌近9%,收盘价为46.75港元,收跌2.6%。万达选择的上市时机并不太好,这一天A股开盘大跌,港股最近也连续阴跌,投资者情绪低迷,而圣诞假期将近也影响了交易的活跃度。“万达在资本市场遇到挫折一直比较多。今年上市是最顺的一次,结果还赶上了香港‘占中事件’,这对万达上市时机有影响。”万达一位高管说。
“我一点也不担心万达的股价,”在万达上市现场,瑞银证券一位高管对本刊记者断言,“万达商业很快会成为香港恒生指数股,因为大的投行基本都会配持。”目前入选香港恒生指数股的,都是香港和中国大陆最具实力和背景的公司,比如和记黄埔、九龙仓、华润、中国海外等等,还没有大陆民营企业入选。他看好万达模式,认为万达模式不能复制,虽然很多人模仿,但是只有万达能做成。12月24日,万达股价反弹,收盘价48.65港元,涨4.06%。
根据万达招股说明书,万达商业此次IPO计划发售6亿股,其中在香港公开发行的只有3000万股,国际配售5.7亿股。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5.32倍的认购,国际配售获得了8倍的超额认购,其中3.38亿股由科威特投资局、中国人寿、平安资产管理等11家基石投资者认购。除了豪华的股东团队,万达此次上市是直接发H股,而不是民营企业通常发行的红筹股。直接发行H股要绕开很多监管政策,做起来非常麻烦,所以龙湖、SOHO等民营房地产公司都是红筹上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万达的能量和实力。
上市之后,万达商业总股本将达到44.748亿股,以发行价48元计算,其总市值为1714亿人民币左右,这一估值大幅低于国际投行对其的估值。据了解,高盛、瑞信、汇丰、花旗等国际知名投行中多数对于万达商业资产净值预期都超过3000亿人民币。那么,万达被低估了吗?
可以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计算:目前万达有10座万达城,每个项目投资都超过200亿,仅此一项便超过2000亿;此外万达有159座万达广场,其中100家已经开业。仅凭简单计算,就能得出万达商业地产被严重低估的结论。但这样的估值也有其内在原因。
根据万达招股说明书,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万达商业地产营收分别为508亿、591亿、868亿,绝大部分来自房产开发和销售,而不是物业租赁和管理。2013年,物业销售收入占营收的86.4%,物业出租与管理带来收入占比为9.8%,酒店经营收入占比3.7%。但这种“以售养租”模式的前提是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产生巨额现金流。2011年,万达商业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达359亿(主要来自物业销售),但201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大幅降至115亿,2013年进一步降到68亿,2014年上半年惊现负89.5亿。此外,2017年7月前万达的在建工程还需投入2389亿元。万达商业地产还有1449亿应付款及总额近1800亿银行贷款及未偿还债券。万达银行账户虽然目前有748亿现金,但资金缺口也很惊人。
业界评论,万达“以售养租”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沦为“以融养租”。正是商业模式转型及巨额资金缺口带来的不确定性,拉低了万达的估值。
相关人士透露,王健林对万达估值、融资额都不太满意。按照最初的计划,万达计划融资40亿-60亿美元,最终实际融资37亿美元。但不上市的万达始终是王健林的心病。商业地产比住宅更依赖资本,不解决资本的问题,万达就是坐在火药桶上。国内房地产金融工具极为匮乏,且融资成本很高。虽然上市融资额并不理想,但是万达已经打通了海外融资通道,上市以后在国际上发债拿到低息的钱就很容易。
万达多元化、国际化产业布局堪称宏大。但没有资本支撑,它在价值上始终无法形成一个闭环。此外,大公司越透明越安全,外部约束会帮助它成长,庞大的万达如果长期处于不透明状态,危险系数会增加。2013年以来,王健林多次表示“上市就是要让万达越来越透明”。王健林的目标是让万达成为国际化的公司,不上市也无法与国际化战略相匹配。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北冥有鱼)
(抱着柯基看星星)
(花魁今晚不接单)
(niceeeehearttt)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第一步走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