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冒险岛生命森林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理解

⑦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⑧“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选自《中国青年报》日);(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的环境描写,如“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C.全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了“;D.死亡始终与林义杰如影随行,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E.林义杰说“
⑦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义,也因此而开始改变。小时候,他拼命跑,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功成名就后接着跑,是因为他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而再接下来,又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孩,对他哭着说谢谢。这个女生的家人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自杀了。听了林义杰的演讲,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⑧“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选自《中国青年报》日)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的环境描写,如“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是为了突出比赛环境的恶劣,并以此来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 B.林义杰和同伴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这体现出他和伙伴的乐观和大无畏精神。 C.全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的林义杰。 D.死亡始终与林义杰如影随行,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让他的目光从始至终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 E.林义杰说“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这体现了他一直以来奔跑的目的。 (2)林义杰“个性执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第①段和第⑤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①平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
②半年以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
(4)第⑦段写道“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 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什么内涵?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B.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C.乔安山同志是雷锋的战友,他在雷锋的影响下,无时无刻不忘为人民服务,做了许多好事。 D.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曝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部电视剧虽然有些粗糙,受到了一些人尖锐的批评和指责,但是笔者认为,作品的主流是无可厚非的。 ....B.战后,“皇姑屯事件”得到全面详细的证实,包括策划事件的首魁河本大作也自认不讳,东京审判对此事件更有明确的结论,可以说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C.省级三好学生李俊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仅仅在学雷锋活动月中所做的好事就多得擢发难数。 D.本次集训,国奥队教练组更倾向于人情味,但由于教练组事前已给队员们打了预防针,所以即使管理显得很松,可队员们却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1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16.仿照给定的句子再写两句话。(6分)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还可以规划将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将下面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在不影响句意的前提下,可以改变个别词语)。(5分) ①“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 ②鲁迅先生见过“雷峰夕照”的真景。 ③“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 ④这是鲁迅先生所认为的。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它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写成诗歌,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12月考试参考答案
10 .略 11(1)(5分)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 (2)(6分)①交代背景,为情节的发展铺垫蓄势;②师借猎貂的方式和结果来塑造人物形象;③暗示小说主题,赞美忠孝节义,鞭挞便捷辱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渲染气氛,烘托“十面埋伏”的苍凉悲怆的意境,也写出于山的投入和听众的如痴如醉;②呼应结尾,暗示了生存条件的恶劣、生存竞争的残酷和结局的无奈;③照应标题,也赞美了金娃为了穷伙计们的生计为了给妻子治病勇于付出的品质和师徒之间的纯真感情及人性的美好。 (4)(8分)观点一:三皮为小说主人公。①从情节看,三皮的三次“猎豹”就是小说的核心情节②从主题思想看,三皮最能表现“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这一主题思想;③从手法上看,紫貂着墨不多,只起到衬托三皮的作用。 观点二:紫貂为小说主人公。①从标题看,小说以“紫貂”为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从情节看,紫貂贯穿小说始终,两“救”一“掏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从主题看,紫貂寄予了作者的价值倾向与感情寄托,鲜明的表达了“惩恶扬善”这一主题。 12. (1)BC(A“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中“直接”不当;D“从始至终瞄准了”有误;E“一直以来奔跑的目的”有误) (2)①拒绝父亲的劝说,选择“奔跑”作为自己的“正途”,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②危难刚刚过去,他又签下死亡协议书,而一直坚持在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参加各种超级马拉松比赛。
③在孤立无援的时刻,他什么都得自己死扛。(在中国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逊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6分) (3)①运用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形象,并与其艰难而辉煌的经历形成反差,突显其个性。②用“护送他们的军队”的不幸来说明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表现他的执着个性、坚强品质。(6分) (4)“对待生命的态度”的内涵:①要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理想(正途);②为了理想要全力以赴(尽力),要拼命,要有股狠劲儿;③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获得快乐;④“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每点2分) 文言参考译文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年时即有奇特的节操,慷慨激昂有经略四方的志向。宣和年中,任秀州司录。发生洪灾,民众大多失业。洪皓报告郡守请求自任救荒事务,开仓降价卖粮给民众。民众突然涌聚,洪皓害怕他们发生纠纷争斗,于是用青白色旗帜将他们分别开来,并用颜色在其手上做出识别的记号,命令严格而恩惠遍及每一位民众。浙东向朝廷运送的粮食经过城下时,洪皓报告郡守扣留下来,郡守不答应,洪皓说:“我愿以一条性命换取十万人的生命。”人人对他切骨感激,称他为“洪佛子”。 当时计议派遣使者到金朝,张浚推荐洪皓。洪皓到达太原,滞留将近一年,金朝对待宋朝使节的礼仪日益怠慢。等到洪皓一行到云中,粘罕强迫洪皓、龚王寿两位使节出仕刘豫。洪皓说:“不远万里衔命而来, 不能奉迎两帝南归,只恨自己无力杀死叛逆刘豫,又怎么能忍心侍奉他呢!留下也是死, 不担负刘豫的官职也是死,我不愿苟且偷生,愿就鼎镬死而无悔。” 粘罕大怒,准备杀掉他。旁边有一金将用眼光阻止剑士,跪下为洪皓求情,得免死流递到冷山。
冷山土地贫瘠气候寒冷,是金陈王悟室的部落。悟室敬佩洪皓,让他教授八个儿子。有两年不供给食物,盛夏时以粗布为衣,曾经大雪柴尽,用马粪燃火煨麦充饥。有人献攻取四川的计策,悟室拿来询问洪皓,洪皓极力反驳他。悟室有时回答有时沉默,忽然发怒说:“你当和好的官员,但口气如此强硬,以为我不能杀掉你吗?”洪皓说:“我自忖应当死去,只是贵国没有杀害使节的借口,愿意投水而死,你们可以说我坠落深渊而死。”悟室为他的忠义感动而止。后来兀术杀死悟室, 牵连悟室党羽数千人,只有洪皓与悟室议论不同几乎被他处死, 因此得以免死 绍兴十年(1140),通过间谍赵德,写下机密事情数万字,藏于破烂棉絮中,归来交给高宗,说:“顺昌之战, 金人震惧魂飞魄散, 燕山珍宝全部转移到北方。打算放弃燕京以南地区。王师急忙撤还,自丧良机,现在再次举兵北伐仍然可行。”不久,金朝皇帝生子大赦天下,允许使者还乡,洪皓与张邵、朱弁三人都在派遣之中。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高等教育、78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等内容。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月考 文综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隐藏&& 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月考 理综试题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2 卷(非选...  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月考英语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8 页, 第Ⅱ卷第 9 页至第 10 ...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月考 理综试题 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开滦二中 2013 届高三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隐藏&& 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月考 数学(文)试题说明:一、本试卷共 4 页,包括三...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月考 数学(文)试题 说明:一、本试卷共 4...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0 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1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导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第二轮),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一.阅读一篇传记,1、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2、抓住文本中的叙事和描写,4、通过分析文本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形式,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阅读传记要要有两种意识,现代文的应试阅读首先要通晓大意,文本意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第二轮)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一.阅读一篇传记,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这些内容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2、抓住文本中的叙事和描写,分析传主的个性、情感,把握传主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3、通过作者遣词造句的倾向和作者对传主的评述,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观点态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传主事迹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文本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或运用效果。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传记要要有两种意识
整体意识。现代文的应试阅读首先要通晓大意,整体把握,为下一步准确解题做准备。关注点:一分清层次结构,文章分为哪几层,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二明确写法,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语言的特点等;三是领会重要语句内涵及作用,哪些语句跟中心事件、中心任务、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 文本意识。考生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作者的理解,不能以生活的经验代替文章的意思。 三.传记答题方法 a、审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如果是问答题,我们要关注文点,即问题的关键处;如果是简答题,我们要关注关键词。 b、要点意识。评分时是按要点评分。 c、规范意识。要注意答案的准确、规范。准确:是指答是所问,符合文意。规范:一是格式规范,给人条理清晰的感觉;一是语言规范,通顺、明晰,尽量用文章中的句子或词语。 四.传记的表现手法: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有双线并行,从描写技法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等。下面重点说明几点。 1.引用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自己的话语,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 同学、学生、友人、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
引用的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增强真实性)。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2.表达方式 ⑴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⑵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⑶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 作用: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 3..选材与结构 ⑴从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⑵从结构安排角度: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4.艺术手法 (1)、象征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对比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3)、衬托
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它可以突出强调表现的主体事物,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感受,在文中可以丰富文章的表现技法,深化文章的主题。 (4)、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探究题的答题要领 ①有明确的观点;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④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具体说,就是: ①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一般来说,这类开放性的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唯一性。只要不涉及是非性论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既可以肯定褒扬某种做法也可以指出其不足。
简述答题无需标新立异,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综合权衡,稳妥立论。在保证立论正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选择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
②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③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引申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 ④ 语言精练,条理清楚,结构得当。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奔跑在死亡边缘
①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人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2004年,一场7天6夜、全程27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 2
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但他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的经验,3个小时之后,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的冠军。那年,他28岁。平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几年来,这位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的赛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②想起那次死亡经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逊雨林,他又捧回了亚军奖杯。
③如果不是个性执着,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父亲曾含泪劝他:“阿杰,学体育没出息的!你好好听我劝。”在这个没上过大学的老维修工心里,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的文化人,才是正途。实际上,是高中的一次比赛让林义杰确信,奔跑就是自己的“正途”。那次比赛前,教练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说:“我尽力。”教练却狠狠打他的头,叫着:“要拼命!”林义杰回忆说:“尽力,就是你跑到终点后,还有力气坐下来喝茶聊天;拼命,就是跑到终点后直接送医院。”凭着这股狠劲儿,这个台湾小伙子终于跑出了一片天,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夺冠。 ④渐渐地,他发现,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他的目光开始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而从那一刻起,死亡也始终与他如影随行。 ⑤2006年11月,林义杰和美国人查理、加拿大人雷伊,组成三人团队横越撒哈拉。队伍后面,跟着联合国的官员、好莱坞的大牌导演。通过记录这场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及,全程5900公里的撒哈拉穿越之旅,引起人们对非洲水资源危机的关注。沙漠的太阳分外毒辣,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途经乍得境内的撒哈拉沙漠,是一个遗留地雷区。虽然一行人可以绕开雷区,可流沙会裹挟着地雷四处流淌,随时都有触雷的危险。穿破了11双鞋子,遭到一次劫匪的攻击,111天后,林义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半年以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
⑥他曾在中国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逊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而最难挨的是那些孤立无援的时刻,其他人多是三五人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只有他,一个亚洲小个子,什么都得自己死扛。
⑦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义,也因此而开始改变。小时候,他拼命跑,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功成名就后接着跑,是因为他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而再接下来,又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孩,对他哭着说谢谢。这个女生的家人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自杀了。听了林义杰的演讲,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⑧“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选自《中国青年报》日)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的环境描写,如“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直线下降”是为了突出比赛环境的恶劣,并以此来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的态度。 B.林义杰和同伴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这体现出他和伙伴的乐观和大无畏精神。 C.全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 3
哈拉沙漠的人”的林义杰。 D.死亡始终与林义杰如影随行,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让他的目光从始至终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 E.林义杰说“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体现了他一直以来奔跑的目的。 (2)林义杰“个性执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第①段和第⑤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6分) ①平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 答:
②半年以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回程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 答:
(4)第⑦段写道“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林义杰“对待生 命的态度”有什么内涵?你如何看待他的态度?请结合原文,联系实际作简要说明。(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 5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出国留学、办公文档、外语学习、人文社科、教程攻略、党团工作、考试资料以及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冒险岛2生命森林在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