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1.15.1以后的版本,成立意大利还会苹果如何改变版本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站长在关注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a145fd-ua98).陈文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当前位置: ->
陈文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作者:陈文玲
&(日上午)
尊敬的剑桥大学副校长先生,尊敬的管理学院的院长先生,尊敬的剑桥大学的各位老师和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受到剑桥大学的邀请,能在剑桥大学的校长办公室与剑桥大学、也是世界闻名的最高学府各位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到非常荣幸!
我们知道,剑桥大学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大学,这是走出了很多名人,包括很多政治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巨匠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包括思想大家、文化大家、经济学大家,在英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中国的国家高端智库,调研组一行人这次来到剑桥大学,都感到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知道,12天前在今年7月7日,举世闻名的霍金教授在这里刚刚度过他75岁的生日,这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在剑桥大学走出了像牛顿和霍金这样的物理学家,走出了像培根很多的思想家,还有英国的首相、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数学、物理、医学、法学、文学这些巨匠,包括英国著名的诗人拜伦等,这些令世界敬仰的文人和政要。在霍金75寿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使我很感动,他说“一息尚存,希望不灭”,另外他说“要记住仰望星空,不能低头只看自己的脚下,要保持好奇之心,不论生活多么艰难,总会有你能胜任的事情”。我觉得这体现了一种英国人的奋斗精神,这也同样是中国人的奋斗精神。
1988年的时候,中国湖南出版社出版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当时我从书店买来以后认真地阅读。至今对这本书记忆非常深刻,他讲了宇宙的起源,讲了地球大爆炸,讲了黑洞,他的书开篇就提出:时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使我想到,人类从哪里来,人类要到哪里去?实际上我认为,剑桥这一位物理学家,他从书的开始就从宇宙的起源说明了“人类是命运的共同体”。
英国物理学家中还有一个名叫马丁·李斯的先生,他说:“不要认为大规模的移民火星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在地球上解决我们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也提出了我们必须是立足地球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也是说现在地球面临这些挑战风险都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
所以,今天讨论中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倡议的灵魂,是它所体现的思想光芒,这就是21世纪人类世界的价值观应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人类面对着相同的挑战,相同的困难,相同的问题,也有相同的进步,相同的机遇,相同的未来。如何选择?实际上人类面临着共同命运,昨天的选择决定了今天,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明天。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既是中国需要面对的,也是英国需要面对的,也是全球需要面对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对人类智慧的考验。我认为,当前世界存在着最深刻的矛盾,也是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八对:
一是贫富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富人和富国掌握了资源,掌握了财富,越来越多的穷人和发展中国家被富人所驱使,他们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被富人所剥夺,而全世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近几十年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投资的收益增速大大高于劳动收入的增长速度。2016年可能恰恰到了这样一个临界点: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拥有的财富超过了某种临界值。我2011年11月到美国参加中美“二轨对话”,我在华盛顿所住的酒店下边有一个小广场,那个广场上堆满了抗议的人群,这些人它打的牌子,或在胸前牌子和举的牌子上面全部写的是“1%和99%”。它的意思就是说1%的人占有了99%的财富;相反地说,99%的人只占有1%的财富,那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整个美国社会问题的爆发,他们认为就是1%和99%的关系问题。据统计近30年来,占人口90%的美国底层家庭拥有的总体财富所占比种持续下滑,从36%降至23%。现在全球还有8亿多人食不果腹,还处在饥饿之中。所以联合国的“新千年计划”以及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其中突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贫富矛盾。
&第二个矛盾是南北矛盾。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现在处在此消彼涨这样一个阶段。发达经济体从2007年GDP总值占全球的55%下降到目前的44%。金融危机过后,在经济下行的整体趋势下,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大举撤退。承受资本外流、外储缩水阵痛的新兴市场转向中国,寻求中国投资、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已经并将继续成为自然选择。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新载体,将自身发展战略、重大规划、基建项目与中国进一步对接,带动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加入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贸易便利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16年底,巴西、阿根廷等9个拉美国家同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几乎涵盖了拉美全部主要国家。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访华期间,双方在油气供应等领域签署多个大型能源和经贸协议,为中俄能源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指出,现有的世界体系建立于“中心—半边缘—边缘”的劳动分工基础之上,在欧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心、半边缘、边缘地带基本对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目前半边缘和边缘的国家渐次步入世界舞台中央,但是,国际规则、国际的标准、国际的治理还基本上按照原来发达国家占主体来制定的这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新兴经济体还有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国际的规则制定这些标准制定,还有国际的有戏方面整体上还处于劣势。
&第三个矛盾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矛盾。整个世界经济形态,经济的表征,经济的联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经济、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层次不穷,这种新动能,一方面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代表着这种旧的思维,旧的管理方式还顽固地站在新经济新动能的对立面,阻碍着新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革命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单一的技术革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动因,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全方位改变。互联网的诞生是继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信息存储与传播的伟大创造,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输、交换、储存方式,更改变了人们学习、沟通、交往和生活方式;不仅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更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与治理方式的变革,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互联网革命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快速推进,强烈地冲击和颠覆着人类经济与社会运行体系,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着颠覆性、泛在性、历史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第四个矛盾是世界经济低增长和高债务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现在越来越突出了,从2008年美国次贷风波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还没有真正走出低谷和全面复苏,今年虽然出现了一个拐点,但是它的基础还并不稳固。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2009年之后都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和2008年之前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008年之前世界贸易速增一般是世界经济增速的1倍到2倍,现在国际贸易的增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下(50%以下)。但全球的负债急剧增长,美国的负债按照美国财政部的统计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是历史以来最高的,占GDP的110%;日本的负债已经达到占GDP的240%,欧盟国家平均负债已经占到了95%。中国社科院李杨2015年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总负债率达到239%。所以,世界负债水平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峰。
第五个矛盾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当前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封闭主义非常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全球化因为资本要素的快速流动,国际化大流通时代的到来,它实际上步伐是在加快了,而且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这种链接,形成全球新的产业业态和产业布局,在全球配置资源。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云计算,使万物互联成为一种泛在的形式,在快速发展,它突破了国家的界限,突破了行业的界限,突破了领域的界限,成为一种相互交织的网络状态。区域经济一体化近几十年也在快速发展,多边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实际上这些年也在加快发展。但是,从近两年来看,一些国家再往回走,比如美国特朗普执政后退出TPP,重新开启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准备和欧盟重新谈判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这些都是在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多边转向双边。全球发展到底是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还是区域一体化,还是双边主义,抑或是保护主义?倘若关起门来使一个国家领先,把一个国家的利益凌驾在其它国家利益之上,甚至全球利益之上,不可能取得互利共赢的效果,这将是对世界新的考验。
第六个矛盾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矛盾。这在全球也非常突出。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和实体经济已经严重脱离。在我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学术论文里,曾经写道: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水中月镜中花,它应该与实体经济保持亦步亦趋的状态,而不能成为一种快速膨胀的、带有虚无主义的这种虚拟经济。
我在90年代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曾经引用英国经济学家阿莱的研究结论,他的一个研究认为,当时世界的虚拟经济已经脱离实体经济,在世界市场总的价值构成中,虚拟经济占了大多数,实体经济只不过是全球经济总量的2%。但是从现在看,它不是2%的问题,可能连百分之零零点几都到不了,虚拟经济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规模,金融衍生品过度膨胀,债务过度膨胀,杠杆率居高不下,这都说明了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两种经济已经严重失衡。
第七个矛盾是文化、文明与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原来被认为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博爱等,已经被基本放弃,美国白宫的核心人员曾经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美国不再输出价值观”,美国已经放弃了这种价值观的输出,也放弃了作世界警察的角色。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类共同认知的这种价值观?到底什么样的思想理念能引起全人类的共鸣,能为人类明天点亮灯塔,起到引领作用?这是人类面临非常重大的挑战。
第八个矛盾当前表现也非常突出,就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空前激烈。在某种程度来说,世界进入了一个“强权时代”或者叫“强人时代”,不少国家的领导人都希望本国领先,都希望是本国走在世界前面,都希望本国成为世界领导和领袖。特朗普是“美国优先”,雇美国人,买美国货,让美国再次伟大,实际上也是要让美国永远居于第一。他的说法虽然与奥巴马看起来不同,但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要维护美国霸权。奥巴马在任的时候,曾经在美国西点军校讲演时说,“美国还要至少领导世界一百年”。特朗普虽然没有说要再领导世界一百年,但是他要保持美国永远第一,把美国的利益置于所有利益之上,实际上还是要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普京总统在当选第一届总统的时候曾经说过,“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实际上也是想把俄罗斯做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印度莫迪总理一上台,就是要重新振兴印度的制造业,使“印度象”能够在全世界领先,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超过中国,印度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之间,还有中国之间保持一个巧妙的平衡,以实现他的印度梦。日本安倍晋三曾经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实行了一系列强国举措,也是想在全球把日本这个国家打造成成一个世界强国。中国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的时候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参观“复兴之路”的时候,提出“要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然,欧盟的国家包括英国我觉得几乎所有的大国都是在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变成世界上的强国。
这些有错吗?我认为没有错。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强大,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我觉得这是一种各个国家都必然会做的战略选择。但是,这么多国家都做了大国梦、强国梦,而为什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世界的响应,为什么中国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比别的梦想更加脚踏实地,更有可能实现?我想这个问题是需要深思。
中国在1949年之前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那是接近一百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我们国家建国初期的时候,钢铁生产能力只有几十吨。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再过五年可以有1000万吨到1500万吨钢……。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是一个大国,但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一个小国。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但是,中国现在钢铁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2亿吨,年生产钢铁已经超过了10亿吨,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占了全世界产能的60%。当然,这里边有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低水平的钢铁产能需要淘汰的问题,但是它毕竟和中国建国初期一穷二白,没有钢铁生产能力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也就是邓小平提出面向全球开放市场,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到现在只不过有40年的历史。中国在1978年的时候,GDP总量才2000多亿美元,我们占美国GDP的总值不到10%;2016年中国的GDP产值达到了11.2万亿美元,已经占到了美国的65%。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我指的是货物贸易,中国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14%。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球产值的25%。而在一战时期,制造业的中心在英国、德国、法国,二战以后转移到美国,之后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转移到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经济体。中国短短40年的时间GDP从位于世界第15位,到位于第2位,国际贸易从位于世界第27位到位于第1位,制造业产值从经过150多年后2010年重新回到世界第1位,人民币国际化从2010年起步,目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里的重要货币,这一个过程也仅有不到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走过弯路,也有教训,但是总体上取得的成绩还是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和自豪的,也是令世界瞩目的。
中国这些成功的做法,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教训,可以提供给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可借鉴的东西,我认为也是大家能够共享的一种财富。中国在人口达到12亿人的时候,曾经有8亿多人处于贫困之中。1994年国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年制定了十年扶贫计划,制定了第二个十年计划。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中国使7亿多人成功地脱离了贫困,中国脱离贫困的人口占到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到2020年,国家计划是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消除贫困人口,实现零贫困。现在政府计划每年使1000万人脱离贫困,最后如果在2020年还有没有脱离贫困的人口,政府出资来保障这些贫困人口,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实现零贫困。按照联合国最新的人口统计,中国现在是13.9亿人,也就是14亿人口,在一个14亿人的大国实现零贫困,在世界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我们修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80年代,这条高速公路只有20公里,从北京的二环到首都机场。现在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超过10万公里,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超过2.2万公里,它的运行里程是每小时在300公里以上,今年京沪高铁的运行里程将达到350公里/小时。中国现在又制定了面向未来2030年的高铁发展规划,我们的规划是形成全国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届时,全国的主要城市都被高速铁路网络所覆盖。
我们的港口在1978年的时候,只有原来的上海港、宁波港少数几个港口,而且港口的吞吐能力还很低,进出口贸易主要在香港转口。现在全世界排在前十位的港口,其中有七个是中国的港口,包括上海、宁波、天津、青岛、深圳等港口。我们建国初期只有少数几个军用的机场,1978年的时候也只有上海、北京、广州少数几个机场,现在已经形成机场网络体系。北京的机场吞吐能力一年下来近1亿人次,去年是9000多万人次,居于世界第一位,因为中国人多,所以它的机场流量也很大,上海8000多万人次,广州6000多万人次,全国过千万人次的机场接近20个。
中国造了全世界最长的桥,最高的桥,最深的桥,最寒冷地带的桥和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最近完工的港洲澳大桥,它的里程达到了55公里,是全世界目前最长的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长足进步,使全国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而且缩小了区域之间的差别。所以如果能推广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在更大的范围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那么就能使更多的国家得到好处,就能够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发展的机遇。
所以,中国实际上从自身的发展中领悟到很多的道理,觉得中国的发展如果能够造福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穷困的国家、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跳出了中国一个国家的局限,使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做法、中国的能力、中国的投资成为一个公共产品,就是中国在新时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习近平主席提出来“一带一路”的真谛,也就是说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还有,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在一些领域,在一些方面实际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并且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
大家都知道,深圳原来就是一个小渔村,现在经过40年的发展,它的GDP的总量已经达到1.9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它已经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这样的产值,更为重要的这里出现了一批创新型的企业、创新型的行业、创新的技术,有很多技术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比如说电动汽车、无人机、智能穿戴、智能技术在很多方面领先,再比如说深圳的华为、中兴通讯的装备能力在世界上也是最领先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新的商业业态在中国发展是非常之快的,有的时候快得让人瞠目结舌,人们的认识赶不上这种新业态的发展。比如说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企业,比如说摩拜的共享单车、OFO的共享单车、中国的滴滴出行,其实滴滴出行已经收购了美国的优步(Uber),业务发展在中国发展也是非常快的。共享单车在中国几年发展了27个企业,现在这些企业像摩拜单车已经发展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我想各位可能在报纸上看到了,有些像OFO共享单车已经发展到了美国的纽约。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变革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我想,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这个倡议以后,世界上都在看,中国到底发展的怎么样,中国到底向何处去,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当然都引起了世界上的关注。因为全世界包括国际组织,也包括美国2011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先后有20多个类似的计划,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受到关注度最高,大家响应程度最高,也是参与程度最高的一个倡议。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是要解决好“五通”的问题。
第一是政策沟通。就是说要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通过政策研讨、商讨,包括学者的商讨,包括智库的商讨,推动政府形成取向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复苏。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
第二是“设施联通”。所谓“设施联通”就是要通过经济走廊、经济通道的建设,还有网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连通能有更顺畅的通道,有更好的道路、更好的交通、更好的港口、更好的产业布局,这种设施的联通将为更多的国家带来好处,发展的机会。目前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正在建设之中,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建设已经启动,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第三是“贸易畅通”。也就是使WTO这个精神能够继续发扬,继续得到实施,推进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最大的贸易体,货物贸易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国家。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话、贸易便利化。2014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第四是“资金融通”。实际上就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它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因此,中国国际主席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3月份博鳌论坛上提出了“成立亚投行”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我所在的这个智库)也做了前期的一些研究,曾培炎理事长2013年1月提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金融机构,4月份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名义呈送国家领导人,得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中国提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之后,在当年4月31日之前就有57个创始成员国参加。英国是欧洲第一个响应并且参加亚投行的国家,英国首都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是除了香港之外的中国在境外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伦敦的金融城,中国的五大银行都设有分支机构。中国还建立了“一带一路”的丝路基金,它的注册资本是400亿美元,亚投行注册资金是1000亿美元。到今年5月份中国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亚投行已经有70个成员,目前达到了73个,到年底有可能到达到90个,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成员最多的多边银行。
还有“一通”,就是“民心相通”。通过这种教育的交流、智库的合作、学者之间的探讨,实际上都是要做深度的民心交流沟通,使大家彼此能够互相认知,使大家的心相通。如果民心相通,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推进和实施,就会非常顺畅的。我觉得,决定着“一带一路”建设能不能走得长远,它的决定性力量在于文化,在于理念,在于教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5月份会议上提出的,这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4年。“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在今年5月份的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参加了会议,世界银行的行长金墉先生参加了会议,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拉加德女士参加了会议,他们在会议上作了重要的致辞。7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138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会议,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朝鲜,当然也包括英国,英国特雷莎·梅专门派特使在中国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可以连通亚欧非(亚洲、欧洲、非洲),具有深远和巨大的潜力。这个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有着共同的宏观目标,都旨在创造机会,带来有益的全球公共产品。”他的这个说法很耐人寻味,也很有道理。也就是说,中国提出这个“一带一路”倡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中国的单一国家的意义,它已经体现了多边的意义,体现了全球的意义,就是按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说法,它其实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中国和联合国提出了2030年的计划有相同的宏观目标——为全球提供机会,成为全球的公共品。世界银行的行长金埇先生说,他说“在APEC会议上,中国的习近平对APEC成员说,‘亚洲各国就像一盏一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整个的发展灯火辉煌。’”他说世界银行支持中国政府为使亚洲灯火辉煌所作出的雄心勃勃史无前例的努力,他为中国而感到自豪。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完美无缺,并不是说现在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这不是中国面临的,而是各个国家都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风险。所以,中国需要向更多的国家学习,特别是发达国家、走在前列的国家学习。中国对于英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国家怀有充分的敬意,也有深深的谢意。这是我个人对英国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所谓敬意,我觉得英国在人类历史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曾经是照亮人类的灯塔。
我将英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概括为以下几句话,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请剑桥大学的各位同仁指正。
第一句话:我觉得英国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策源地。英国从钟表匠发明飞梭可以用于织布开始,在纺织工业方面突飞猛进。包括纺纱机、水利纺纱机、动力纺纱机,包括蒸汽机,这是一次人类的技术革命。
第二句话,我觉得英国应该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策源地。包括英国最先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包括英国实行的代议制、议会制、总统制,这些方面都在世界上是引领者。当然英国这种文官制度,我看了一些文献记载,有的也来自中国历史上的制度设计。英国的这种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在世界上复制到了很多的国家,也包括现在的美国。
第三句话,我觉得英国是现代经济学的策源地。我们学经济学的都必须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们学世界经济史必须要懂得凯恩斯主义。像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也是剑桥大学的,他们不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教授,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系。剑桥学派、牛津学派在世界上的影响之深远,在世界经济史上是非常厚重的一页。我认为它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比如说凯恩斯主义,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方面,大家实际上始终是在围绕着凯恩斯主义在讨论这个根本的问题。
第四句话,我觉得英国是现代知识和思想的策源地。像牛顿、霍金、达尔文、培根、李约瑟,我觉得这些智者都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知识和智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认识人类自己的智慧之窗。
第五句话,我觉得英国是现代文学、文化和文艺的策源地。特别是像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一代这些文学巨匠,像雪莱、拜伦这样的伟大诗人,但丁(当然但丁不是英国的),都是文学巨匠,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非常辉煌的人物。
第六句话,我觉得英国应该说是现代金融的策源地。它创造了现代银行,创造了现代银行的运营模式,而且伦敦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服务能力还是非常强大。我们昨天在英中贸易委员会座谈了一天,有很多英国的大企业参加,如汇丰银行、毕马威等,我认为直到现在来说,这些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在世界仍然是一流的。
最后一个印象是:英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策源地,包括卡尔马克斯、恩格斯,这些社会主义阵营所崇拜的思想领袖,马克思主义还是诞生在英国。
我们可能对英国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还不够深入,但是我觉得这些足够是让人对英国肃然起敬,为英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在历史上的辉煌肃然起敬。
中国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钩沉,古巴比伦、古埃及、苏格拉底都已经衰落了,但是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我觉得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在人类文化历史上唯一没有干涸的是中华文明,而且中华文明正在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所以,我觉得中国站在道德、道义的制高点,面向未来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之所以得到世界的关注和响应,我觉得还是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觉得中国是“得道者”。
昨天我们在和英国的一些企业讨论的时候,还有下午与英国著名智库IISS学者讨论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关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且提出在这个一个宏大的倡议中,英国有什么机会,英国企业能不能参与其中。我认为,我刚才所说的“谢意”,就是感谢,实际上英国已经参与其中了,而且是深度参与了。英国政府在欧洲第一个表态加入家亚投行,今年5月份这次北京的会议,英国政府派了特使去参加会议。除此之外,英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考虑怎么能够进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寻找到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政府之间,还有两个国家企业以及两个国家民众,沟通和连通的这样的道路。
昨天座谈中,英国一些企业提到他们在全球都有强大的服务网络体系。我想,未来的“一带一路”的建设从今年的5月份应该作为一个转折点,以前是按照古丝绸之路的沿线64个国家,加上中国65个国家;未来将按照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会议上所说的,“面向全球,做一个开放的平台”;按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的“成为一种全球的公共产品”。就像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它被全世界所使用,造福于全世界,成为机器替代人的体力劳动的一次伟大革命;就像电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电被全世界所用,照亮了全球;“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但是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在沿线国家之外的这些国家,像英国这么多企业家提出来愿意参与其中。我想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即“一带一路”倡议者是中国,但是,共商共建共享者应该是更多的国家。如果实现古特雷斯先生所说的“成为全球的公共品”,这也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新贡献。
再次感谢剑桥大学的邀请,感谢张祥成老师的鼎力支持,感谢刘冰一行人的热情帮助,感谢在座的各位今天抽出半天时间来听我在这里阐述我们的观点。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
注:日至2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课题组”到英国、瑞士、意大利进行相关调研,期间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女士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办公室演讲,并接受欧洲时报、意大利通讯社等媒体采访。
浏览次数:<span id='article_cnt_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漾有意大利版本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