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西山游步道地图的定义

&|&&|&&|&&|&&|&&|&
& 滚动 & 正文
十里琅珰新增1200米游步道
日 09:01来源:
作者:王源
十里琅珰新增1200米游步道 这是一条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山道趁着天气好,爬爬山活动下身体,沿途看看风景坐着歇一歇甚是惬意。老底子边的“十里琅珰”,就是指五云山到天竺之间的这段山路,总共10里路左右,所以才叫“十里琅珰”。景区地质地貌以石灰岩为主,自然形成了峰峦叠秀,千姿百态的山林景观,是西湖群山中最高、最长的山岭,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视野开阔,是目前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西湖山林胜地之一。爱爬山的人都喜欢去十里琅珰,很多人都是从梅家坞的“十里琅珰”牌坊下出发,一路向上。不过,现在,从龙井村也可以上山,而且景色同样很棒。昨天,记者就去体验了一把。龙井茶园十里琅珰游步道的入口很好找,进入龙井村后,往十八棵御茶的方向那条路拐弯,就能找到入口。拾级而上,一开始,路两边都是农舍,路过时,阵阵茶香从里面飘出,茶农们正在忙着炒制新摘的茶叶。走了没多久,两头骡子从我身边路过,我很好奇地盯着它们看了半天。走了百来米,农舍渐渐抛在身后。路上,我遇到两位来自安徽的修路工人,他们正在把砖头敲成大小不均的形状,铺在地上。一位头戴草帽的师傅抬起头,眯着眼告诉我,他们做最后的“合龙”工作。“如果这个周末来玩,这条路肯定全都铺好了。”而且,这位师傅也告诉了骡子的用处,山路狭窄,坡度大,施工材料的运输主要靠骡子来搬运的。他用手遥指山顶:“看到没有,山顶上有个铁塔的地方,就是这段新修的游步道的终点。”沿着山路往上走,目之所及,都是如梯田一般的茶园,茶园 里还有星星点点的草帽——是正在忙着采茶的工人。还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的野花,特别是一种像绸带一样的花,这条游步道的妙处在于,越往高处走,天高云清,视线越发开阔。 到了山顶,我看了下时间,一路赏花拍照,花了50余分钟。如果想要一口气登顶,还是有点累的。采茶的老农告诉我,龙井村和梅家坞村就以山为界,山这面是龙井村,翻过山背,就是梅家坞的“领地”了。这一段十里琅珰的路,在梅家坞整治的时候,就已经一并修好。据西湖街道农业民政科副调研员陈凤仙说,龙井茶园的这条游步道,原来主要是采茶工上下山一条机耕路。因为山势陡峭,山路破碎,都是泥土路,特别下雨天,走起路来很不方便。所以,2月10日,开始对这条路整修,整修路段全长1200米。这样,连同梅家坞的路段,十里琅珰的游步道基本上都整修完毕了。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边晓丹 焦俊 图
编辑:王源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导读:林圩游船码头的设计将根据水位的变化情况采取梯级设置,第二部分分区规划设计,三、游步系统规划设计(一)游览步道,游览步道的设计宽度为1.5-2.5米,5、景观设计,5.1景观设计将自然与人工互相结合,在充分合理的布置建筑用地的前提下,将自然坡度,5.2建筑设计结合场地设计,同时设计蜿蜒曲折的山间游步道,6、竖向设计,6.1该场地内竖向设计趋向于多台阶、小挡墙、小边坡,设计一条由北至南通向炉西峡景林圩游船码头的设计将根据水位的变化情况采取梯级设置,并对码头附近的滩石进行工程处理,以使水库水位在常水位附近时能够确保游船通航。另外,如果水库水位在常水位线以下,林圩码头无法满足通航,则启用门潭码头作为旅游区的水上入口,同时,应配套设置电瓶车,解决门潭至林圩段的交通问题。
四、管理与服务中心 考虑到旅游区的实际情况,区内旅游管理与服务职能分三级配置,总体上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多个节点的旅游管理服务网络。其中,林圩为旅游区的管理服务中心,桂远、郑坑和梅歧为管理服务副中心,其他旅游区块分别配置相应的管理服务功能。 炉机主要建设茶室、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北海度假村要求按照度假接待标准匹配相应的住宿和休闲娱乐设施。 第四章 景区规划与项目设置 一、大尖山景区 该景区主要包括林圩接待中心及其东、西两侧的山林景观,面积约1.2平方公里。该景区是炉西峡旅游区最主要的接待服务中心和住宿度假中心,也是游客集散中心,以接待服务功能为主,兼顾一定的风景观光功能;主要建设如下景点及旅游项目设施:犁壁岗、观星台、大尖面、芦秀湾(临崖栈道)、象背岩、狮子山、云台岗、芦苇滩等。 二、天师台景区 (一)林圩管理服务中心 天师台景区以山岳风光最具特色,兼有黄山之大气、华山之险峻、三清山之超俗,是炉西林圩是炉西峡旅游区最主要的接待服务中心和住宿度假中心,也是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游客中心和畲乡山庄、畲乡风情度假屋、畲乡演艺馆等接待服务设施。 (二)管理服务副中心 桂远、郑坑和梅歧为旅游区管理服务的三个副中心。规划在桂远村附近建设游客中心和桂远山庄、外山寮度假营地等项目,配套建设停车场和区间交通线路;郑坑管理服务副中心设在郑坑乡东南侧的马湾、塘丘一带,主要设置旅游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旅游车辆中转站以及畲风特色街等项目;梅歧管理服务副中心设在潘坪,设置旅游咨询服务台、停车场和区间交通车等设施。 (三)管理服务节点
在横坑口、芦苇滩、北海度假村(郑坑林场)、天炉机等旅游节点。横坑口主要配置茶室、小卖部、摄影点等设施;芦苇滩主要配置茶室、小卖部和营地用品租借等服务设施;天峡旅游区的核心观光区之一,也是整个炉西峡峡谷游览的起点。规划以山岳观光为主要功能,并形成具有畲乡特色的宗教朝拜基地。景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主要设置驼龙石、象鼻洞、天崖洞、显龙阁(观景台)、天师台、东天门、宝剑峰、麒麟岗、三清峰(双子峰)、一线瀑(天女瀑)、铜锣映、西天门、七尖峰、骆驼峰等景点,其中,驼龙石、象鼻洞、养心滩、天崖洞、显龙阁(观景台)、天师台、东天门、宝剑峰、麒麟岗等景点规划修建游览步道通达各游览景点,并根据景观及地形条件相应设置观景台、景亭、摄影亭、小卖部等游览附属设施。 三、十八潭景区 十八潭景区主要包括横坑口至桂远村的峡谷区段,规划面积约0.8平方公里。十八潭景区以溪水、深潭、巨石最具特色,是峡谷游览的核心区段,也是整个炉西峡旅游区景观最亮丽的区段。规划以亲水、游憩观光为主要功能,兼顾旅游营地休闲、乡村旅游等接待服务功能。
9 主要设置如下景点及旅游项目设施:金沙滩、胡
潭、映山潭、黄石潭、怡景台、波光潭、珍珠潭、天石潭、巨石滩、炉西洞、天水栈道、仙人桥栈道和巨石栈道。 一、区外道路交通规划 四、三渡水景区 第五章 游览系统组织规划 目前,整个炉西峡旅游区规划范围内尚没有直接与外界相连接的交通道路,解决外部交通三渡水景区主要包括双港滩流域及其两侧山林景观,以及郑坑梯田和郑坑林场所在的区域,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规划三渡水景区以度假休闲、露营、远足为主要功能,兼具一定的山水观光功能。 林圩至新庆景青公路连接线:由林圩入口经湖坑、门潭康庄公路与新庆景青公路相连接,主要设置月牙潭、卵石滩、迎客石、三渡水、长青潭、二渡水、一渡水、云锦梯田(叶山梯田)、万垅梯田(道山梯田)等景点,规划以修建游步道路为主,连接各主要景点。三渡水、长青潭、二渡水、一渡水等几处景点应重点体现景区“三渡水”的特色,游览步道的设置应尽量满足亲水性的要求,局部可采用汀步与栈道的形式。
同时,充分利用“康庄工程”的建设机遇,规划建议将该连接线延伸至南排与景区内部道五、梅岐源景区 梅岐源景区主要包括桂远村上游的前坑溪流域及其两侧的山林景观,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该景区位于炉西峡的上游,也是最曲折狭长的景区,颇具原始野性,规划以徒步、探险为主要功能,适当结合梅岐乡的乡村自然环境开发乡村旅游。 主要设置石眼睛(象形石)、龙潭坑、九龙瀑(落差50米)、九龙潭、石柱峰、大源瀑(落差40米)、驮虎湾等景点。 该景区的景点建设以适当修建游步道为主,且游步道建设应就地取材,尽量保持粗犷、原始的生态特征,不宜追求精细,以体现自然本色;同时,各景点也以保持朴素原貌为准则,尽量减少人工辅助游览设施。
二、区内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旅游区五大景区之间的游览组织需要以及旅游区未来发展的需求,规划期内应逐步解决林圩至横坑口、潘坪至桂远村、郑坑至桂远村、以及郑坑至横坑口的景区道路交通问题。 路相衔接,通达桂远村。 潘坪至梅岐连接线:目前该道路为乡村道,全长约5公里,路面窄、路况差,交通安全隐患较多,应结合康庄工程进行改造,规划应达到重丘3级路标准,路面宽度为6米。该连接线由梅岐入口经潘坪通达桂远村。 上述3条对外交通道路对景区开发而言至关重要,但仅靠开发业主的力量进行建设难度很大,建议景宁县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完善外围交通配套措施。
郑坑至渤海连接线:由郑坑入口经渤海镇与新庆景青公路相连接,全长约10公里,目前为乡道,无法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规划建议拓宽路面达到重丘3级路标准,路面宽度为6米。 连接线道路长度约2.2公里,规划按照重丘3级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6米。 问题是景区开发的前提条件,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根据景区游览网络组织的需要,考虑外围交通道路的实际情况,规划主要设置以下3条对外交通道路:
10 其中,潘坪至桂远村、郑坑至桂远村、郑坑至横坑口的道路按照景区区间道路设置,路面宽度控制在5-6米,以满足景区小型旅游车辆的交通为主。 林圩至横坑口的道路交通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必须解决但难度较大。由于涉及旅游区的核心游览区段,考虑到生态景观保护的需求,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议采用分期贯通的实施方案:即一期(年),主要解决林圩至马鞍坑口的电瓶车交通问题,以满足游览组织的需要;二期(年)修建芦苇滩至横坑村的连接线,最终使林圩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与郑坑旅游接待服务站相互连接,形成旅游区的大交通环线。 另外,在大尖山景区的观星台与象背岩两个景点之间(相距约300米)可相应设置高空观光溜索,既可作为景点交通工具,又可作为游客参与娱乐项目设施。
第二部分 分区规划设计 第一章
大尖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 景区整体规划布局
该景区主要包括林圩接待中心及其东、西两侧的山林景观,面积约1.2平方公里。该景区三、游步系统规划设计 (一)游览步道 根据游览组织的需要,规划在大尖山、天师台、十八潭、三渡水、和梅岐源五大景区内均有游步道系统相互连接,构成各具特色、步移景异的游览网络。各大景区应结合各自不同的景观特点和地形地貌情况,因地制宜设置游览步道和相应的观光节点。 游览步道的设计宽度为1.5-2.5米,材质可采用石级步道、临水木栈道、岩石步道、竹木步道等多种形式,以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为基本目标,满足游客的游览、休憩、赏景、审美需求。 (二)游览索道 由于天师台景区高耸陡峻,游客登高难度较大,除了部分设置游览步道以外,远期规划在景区内设置观光索道,以满足游客游览赏景的需要,也有助于旅游区构筑完善的观光游览体系。 规划游览索道全长约1100米,整体落差约400米。上、下索道站可分别设在东天门(海拔766米)和天崖洞上方的台地(海拔约260米),观光索道采用双向封闭式吊舱。 是炉西峡旅游区最主要的接待服务中心和住宿度假中心,也是游客集散中心,以接待服务功能为主,兼顾一定的风景观光功能;主要建设如下景点及旅游项目设施: 犁壁岗:位于犁壁坑底部的北侧山岗,海拔317.4米,是大尖山景区较理想的观景点,修建山林游步道,山顶设置观景亭。 观星台:海拔394米,与林圩接待中心仅相距200米,山顶视域开阔,不仅是观景的理想场所,也是观日月星辰的极佳地点。修建山林游步道与犁壁岗、芦秀湾(临崖栈道)形成观光回路。 大尖面:海拔593米,是大尖山景区的一个重要制高点,也是观景的绝佳之地。规划在山顶修建观景台,占地约200平方米,配置旅游服务点;并修建上山游步道路,东北面与观星台相连接,西面与犁壁岗相连接,形成景区观光环线。 芦秀湾(临崖栈道): 介于犁壁岗与观星台之间,沿溪凿壁修建临崖栈道,构建富有亲水性的景区游赏空间组合。 象背岩:位于林圩西南侧山岗,海拔318.8米。山岗平缓开阔,有如象之背,是观景的理 11 想场所。修建山林游步道,山顶设置观景亭。 狮子山:位于林圩西北侧山岗,海拔341.9米,形如伏狮,与象背岩形成狮象护门之势,守护一方平安。修建山林游步道与象背岩形成景观小环线,满足林圩接待中心度假游客就近观景、健身等需求。 云台岗:位于象背岩西侧的山岗,海拔约560米,与大尖面遥相呼应。此处山顶平缓,视域开阔,是登高游赏、观景休息的理想场所。规划在山顶平台修建观景亭,并相应建设山林游步道分别与狮子山和象背岩相连接,形成局部游览观光环线。 芦苇滩: 位于角龙坑以北200米的峡谷拐角处,是一处芦苇丛生的河滩地,总面积约11700平方米。此处地势平坦,场地开阔,且离林圩接待服务中心较近,适合开展休闲旅游活动。规划开辟为休闲营地,设置度假木屋、帐篷露营地、沙滩活动区、卵石八卦阵以及景观小品等内容。
二、 林圩接待服务中心详细规划 1、 项目概况 林圩区块地处旅游区核心区域的东端,以现在的林圩村为核心,包括犁壁坑以南至晓库坑之间的水域,溪流两侧的高河滩地、后侧的缓坡地以及周边的山地。用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这里西距桂远从7公里,东距炉西坑口约11公里。滩坑水库蓄水后,这里正处在水库库尾,正常水位下水路将可直达林圩村。 本区块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水域、高滩和山地。由于位于滩坑水库库尾,林圩端河床海拔高度不到150米,远远低于滩坑水库海拔160米的高水位。根据滩坑水库做为调峰电站的功能,林圩河段的水位将基本稳定,将会形成约200多米宽的平静水域,其最高水位可以上溯至角龙坑附近;林圩村隔炉西坑被分隔在南北两个高滩上,高滩海拔南村155米-160米,北村150-170米左右,结合后侧的缓坡地则具有一定的用地空间,而高滩前则面临较为广阔、平静的水域,适宜开发各类水上活动,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林圩周围的山地包括东南侧的大尖山以及西北侧的山门岩,山峰突兀,悬崖陡立,山形多变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山上植被茂密,多阔叶树种,林相丰富。与南北村落相依的山体为游客登山健身、登高望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功能分区 林圩接待服务中心按照其作用和位置关系,可分为四个功能区――游客接待区、北区登高观景区、休闲娱乐区和南区登高观景区。 3、 规划布局 3. 1该区块由南北两块高滩地及其后侧的山坡地组成,隔溪遥遥相对。这里地处旅游区核心区域范围下游,滩坑水库的库尾地带,是游客的重要集散和游憩之地。部分滩地高度低于海拔160米高程,需要经过围堰填方后才能使用,经工程整治后具有一定的用地条件。 3. 2根据现场状况、开发商的要求和本着合理利用土地,营造良好旅游休闲环境的理念,保护好作为背景的陡峭山体的轮廓,以及山上的良好的植被,对于目标范围内的用地,在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对少量位于160米高程以下的目标用地将进行围堰,对于部分坡度较陡的用地进行平整,修整为以缓坡为主的山地地貌,以保证足够的可建设用地。 3. 3本项目地块是炉西峡旅游区的三大入口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北向客流主要由此入口。该地块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地块东部以山为屏,西南部面向宽阔的水面,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利用该地块北部160米高程以上部分作为主要游客接待中心和宾馆,并设置高级商务中心,为商务会议提供优质的场所和环境。该地块南部为一地势相对平缓的用地,但是基本位于160米高程以下,经围堰填方后,该用地将成为集娱乐、 12 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用地,主要展示畲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特色,建筑组合形成一半围合的广场,面向水面开放,形成极佳的景观环境,广场同时也成为畲族风情的演艺广场,可以举办各类演艺节目。南端设置了漂流码头,在常水位时,这里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漂流活动,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性。南北两个地块一动一静,各具特色,形成良好的互补。 4、 交通系统 4.1根据地形特点及建筑物特性,道路布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4.1.1
体现“山中有路,路在山中”的空间艺术效果和山区整体规划风格,使地形与道路形成有机的结合; 4.1.2
既保证交通组织畅通便捷,又使区块内的游客感受到良好的私密性和舒适的休闲环境; 4.1.3
避免高路堤、深堑路段; 在山脚下蜿蜒通过,即保证该地块的完整性,同时也使用地内的各类活动保持连贯性和安全性。 5、景观设计 5.1景观设计将自然与人工互相结合,在充分合理的布置建筑用地的前提下,将自然坡度较陡,高差较大的区域处理成立体绿化式景墙。在改造自然环境上,充分利用现有地形中的滨水地带,做成带状滨水景观带,形成一个有卵石、流水、鸟语、花香,充满山林野趣的景观,漫步里面,沾花香满衣,掏水月在手,令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区内的主干道、次干道、步行道,既是交通道,又是重要的景观道,道路两侧植被覆盖,是连接各景观绿地的纽带,步移景移,给游客带来回归自然的感受。 5.2建筑设计结合场地设计,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性,景观的均好性。建筑以景观面为主朝向。 5.3在自然山体的制高点及部分风景优美的景观视点上设置具有畲乡风情的观景平台及建筑,4.1.4
对有较高高差的台地间和台地与道路间采用阶梯式步行道连接,让步行者感受到小区通行便捷、安全。 4.2道路交通及技术标准: 4.2.1本项目道路走向基本沿等高线布置,共分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主干道宽6M,双向两车道,双边绿化带;次干道宽4M;游步道宽1-2米。
为游客闲暇时锻炼健身、登高望远提供必要的设施,同时设计蜿蜒曲折的山间游步道,让优美的景观时隐时现,增加该区块的吸引力。 6、竖向设计 6.1
该场地内竖向设计趋向于多台阶、小挡墙、小边坡。建筑均采用退台和掉层处理标高差4.2.2该项目为山地道路,道路纵坡基本控制在6%以下,局部受地形限制,控制在9%以下。道路交叉均为平面交叉,交叉口最小缘石半径6M以上。道路尽端都设有不小于12M直径的消防车回车场。 4.2.3根据客流方向及该区块地形,设计一条由北至南通向炉西峡景区内部的交通干道,北部地块的主干道基本以160米高程为依据,将地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南部地块的主干道问题。让建筑与花园镶嵌在山林中,与山林溶为一体。 6.2
因考虑景观视线的均好性和场地景观美化的需要,对该区块山地采取了竖向整治,将局部挖填,使整个山形坡向层叠有序,视线开阔,并同时考虑山体的稳定性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可行性,先建的建筑主要建在挖方场地上,后建的住宅放在填方场地上,让填土自然沉降稳定后再建设对建筑物基础处理更为有利。
13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党团工作、行业论文、IT计算机、工作范文、文档下载、办公文档以及炉西峡修规设计说明等内容。本文共7页
相关内容搜索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
您的位置:
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
部门名称:园林绿化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日
摘要: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是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研究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与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互动关系、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目标定位,并提出今后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景观廊道 发展 旅游经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神秀所钟,风景如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神秘奇异、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  如何在21世纪实现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总目标,如何发展作为&朝阳&产业的风景旅游业。本文试从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出发,着重分析研究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对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互动关系、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目标定位,并提出今后的相应对策。  一、保护开发西湖群山资源对杭州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1.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涵义及经济资源分析概览  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是集生态与环境、休闲与教育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线性景观元素,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各山景游步道及盘山公路,它们是旅游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烙印。从早期的古蹬道,到历年来陆续修筑的山景游步道及盘山公路,使众多具有数千年或数百年历史的文化遗迹如明珠般闪烁其间。但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尚有许多历史景观或被人为切割、或被遗忘湮没,即使许多景点被列入地方、国家乃至世界级的保护文物,但它们早已成为一些与原有旅游环境和脉络相脱离的散珠,日渐失去其应有的神韵。资料显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拥有山体面积57268亩,印证杭州古城文化的精粹所在大半隐没于西湖的群山峻岭。因此,将这些散落的明珠通过景观廊道串联起来,使西湖山体各景点串珠成链,连景成片,从而尽早展露西湖的&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完美凸现杭州&精致和谐,开放大气&的城市形象。2.当前发展山体旅游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① 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灵峰、北高峰、老和山、十里琅珰、虎跑后山、九溪、云栖竹径、五云山、棋盘山、凤凰山、玉皇山、南屏山、九曜山、吴山等近20公里山道全线贯通。这是近二十年来对西湖山林游步道及游览服务设施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整修改造。  ② 有着许仙和白娘子美妙传说的千年名塔雷峰塔、演绎梁祝爱情千古绝唱的万松书院等山景的重建和复建,钱塘江边月轮山&六和塔&景区和云栖竹径的扩建,吴山景区的二期启动,梅竺隧道的开通及开辟西湖南线交通新干线&&九曜山隧道的动工,西湖三大旅游项目的实施,已给发展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奠定了基石。  ③ 缓和假日经济的&井喷&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出现了中国特有的旅游现象&假日旅游&。假日旅游人流最集中的是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黄金周&期间。2001年西湖风景区接待游客1904万人次,其中假日&黄金周&期间接待人数占全年1/5强。假日旅游带来了庞大的客流量,但这种严重脱离常态的非均衡经济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突如其来的巨大客流超越了现有接待服务设施的承载力,引起局部性的不适应;有关接待服务的应急设施和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产生局部性的无序现象;由于消费过于集中,部分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下降。因此,随着假日经济的热启动,杭州加大了对山体旅游的投资力度,从而确立了山体旅游对推动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山体旅游热已成为缓解杭州以西湖为核心的旅游接待压力的大手笔之作,这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业购物、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甚至还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山体旅游热的持久,大量从事旅游景点商业企业管理的人才被量才录用,既强化了队伍建设,提高了旅游业队伍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就业高峰期&人满为患&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3.构筑山体文化景观廊道与发展杭州旅游经济的互动关系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经讨论过,旅游到底是经济还是文化,当时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后来,孙尚清先生组织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时提出一个观点,说&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阶段是文化&&经济产业&。这是两个功能重心的调整,也是一种性质的转化,更是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的意义所在。  在构筑文化景观廊道与加速杭州旅游经济发展中,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互动关系。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发展旅游经济就是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本身集文化、观光、休闲、生态于一体,是发展杭州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杭州三面云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西湖文化已名冠天下,而西湖三面群山资源仍待字闺中,其开发的潜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将直接影响杭州旅游经济的纵深发展。  二、面对&大杭州、大旅游&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如何构筑西湖群山景观廊道  旅游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傅文伟教授等在《旅游业的环境问题和非持续性发展》一文指出:它是指在不损害生态持续性、旅游地居民利益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满足下一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也就是说旅游发展必须克服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这样,山体旅游作为纯粹的生态旅游便应运而生。西湖群山景观廊道的建成和发展,是应对城市化日趋发展带来强大客源市场的扩容器,是实现&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1.发展山体景观廊道给杭州旅游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时代,旅游是现代城市产业板块群中最具活力、发展势头最为坚挺的龙头产业之一。  杭州在工业文明加速发展的今天,依然保留着部分历史遗留的柔美水性特质。城市建筑、道路布局、园林空间、绿化植被,连同文化和人性交织成秀丽、典雅、自然、宁静的特有品质,这是在我国乃至国外的著名城市中都数一数二的城市秉性,这也正是杭州可以非常突出地打造生态品牌的有利条件。  西湖群山廊道所蕴含的丰厚历史内涵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杭州旅游经济的内在推动力量。杭州旅游在文化建设上所作的努力,通过旅游不断提高城市社会群体的文化保护意识,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并能促进文物保护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2.发展山体景观廊道的目标市场定位  杭州发展旅游经济有四大优势所在:一是有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历史文化的优势;二是有三江两湖一山国家级风景旅游资源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杭州乐园、山里人家等休闲娱乐主题公园的资源优势;三是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所代表的人居环境优势;四是与上海咫尺相隔的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和市场优势。  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定位群体是中老年和学生族。主要是由于:中老年群体退休后,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在山间旅游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这是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而学生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山体旅游迎合了青少年好动、活泼、奔放、热情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竞技项目(如蹦极、野外生存训练等)的推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要积极实施与国内旅游市场有异的产品差别策略,以满足国际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要把山体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放在能代表中国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上,注重环境与生态保护,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度。国外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相比,他们更喜欢参与到旅游项目中来,山体文化景观廊道的推出,如新辟夕照山的雷峰塔、凤凰山的万松书院、吴山的城隍阁和鼓楼等山景成一条西湖南线文化旅游线,在景区内配置合宜的旅游项目强调参与性,提供切合本景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利于国外旅游者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强化景区的对外吸引力。  三、当前在发展山体景观廊道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得出:停留在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上将是危险和短视的,容易形成&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陷阱&。必须看到,当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置于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之中,要以环境的长远性、竞争性、对抗性、反作用力等鲜明特征为动力,从资源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1、山体景观现有布局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意境差距较大,旅游设施严重短缺以致山体旅游停留时间短暂。  当游客漫步山间,由于公共服务信息引导十分缺乏,景区导游牌、说明牌、指路牌几乎很少见到,对一路的摩崖石刻、泉、池、碑碣等蕴涵古杭州历史文化的遗存物一知半解,即便是沉醉景观的秀美,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目前杭州山景的树种配置作为解放以来&封山育林&的产物,尽管绿意盎然,但从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上分析,尚有很大距离。中国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它与诗文、绘画艺术水乳交融。中国古典园林既是艺术形态,又是社会物质财富。因此,天然的山水作为园林的基础,需要进行加工、修饰、整理。&筑山&(包括地表起伏的处理)和&理水&就逐渐发展成为造园的专门技艺。山体绿化,不仅仅是一个乔木、灌木、草合理布局的植被绿,而是一种技术、体制、行为的内在绿,结构、功能、过程的系统绿,以及竞争、共生、自生的机制绿,必须要在善于调节人力、人事、人心、人气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上有大手笔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  同时,由于沿途亭、台、楼、阁等可供休憩观赏的基础设施滞后,困扰景区已久的&如厕难&悬而未决,旅游市场预警、预报和通报制度不够完善,旅游交通和节假日餐饮与购物的供给能力不强,呼之未出的景观房产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仅靠青山绿水和简单划一的餐饮无法拉动真正意义上的内需,以致杭州山体旅游停留时间至今十分短暂。2、旅游商品创新不够,缺乏长久竞争力。  旅游商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再加上缺少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内涵的系统挖掘,不注重产品开发的创意与系列化,不具备个性化和参与性,不注重挖掘文化底蕴,使得我市旅游商品大多只有一次性消费价值,没有长久竞争力。而山体旅游商品更是一个空白点。在山间旅游时所购的杭州旅游纪念品 &西湖龙井&、&西湖藕粉&、&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等经年不绝的土特产在全中国的大型超市都设有专柜,富蕴景区特色的商品尚未得以开发。3、旅游业的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群内各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仍未真正形成,严重削弱了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新南线的建成,缓和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冷北热&的旅游格局,但灵隐和三潭印月老景点仍高居榜首,西湖仍然是杭州旅游文化的永恒主题,假日期间西湖一带人满为患,以致给交通、能源、园文等部门带来景区接待的沉重压力,这种状态造成西湖周边旅游业长期超负荷与山体丰富旅游资源长期闲置的现象,不利于杭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市场促销不力。 一是力度不够。虽然各地的促销积极性很高,但大都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缺乏统一指导,效果并不明显。二是手段落后。旅游商普遍反映杭州的旅游宣传品品种单调、数量少、缺乏特色;风景多、人情少;静态的多、动态的少,无法形成有效影响。三是信息提供不足。2001年,杭州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81.94万人次,但由于杭州旅游宣传上缺乏山体旅游的总体包装,大多数景点仍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境地,以致丰厚的山景资源无人赏识,也失却了无限商机。5、交通支撑体系不强。漫步山间林蔼,除了自备车,其余只能依靠行走,公共交通设施远远跟不上时下休闲时代的生活方式。比如,到玉皇山登山,只能到丝绸博物馆下车后前行一百米左右,有的游人到了山门前还在问路;游凤凰山、南屏山更得做好徒步的准备。致使游人虽诚心向往西湖群山探幽访古,但由于山道崎岖、交通极不通畅,往往只能望山而叹。6.缺乏理论研究体系。目前理论界对山体旅游的定义界定、运行机制的设定、旅游地位和发展目标的确立等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理论研究滞后,将会造成在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上缺乏细有力的理论支撑,甚至会造成自由发展的无序局面。比如,西湖群山中蕴藏着丰厚的道、佛、儒三教文化,如果能全面地体现三教的哲学、医学、体育、艺术等内容,其旅游价值会从单纯的宗教活动升华为宗教文化,产生1+1&2的效应。因此,加强理论研究,从西湖群山历史渊源、形成过程、表现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影响等多角度的旅游产品组合,解决当前发展山体旅游经济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依托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构筑山体景观廊道促进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是杭州定位世界&休闲之都&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将赋予杭州旅游经济发展以新的含义与诠释,无论是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城市建设、政府平台,还是旅游文脉、接待能力、休闲意识、运作模式,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势头。1.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为迎接更广泛的市场竞争和跨国集团的挑战,要通过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组建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旅游业集团,彻底打破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以发展大型旅游民营企业集团为主,围绕大型集团可适当规模地控股中小型旅游接待或景区项目开发联合体,使之实现资本扩张、品牌扩张与管理扩张。  通过证券市场或海外融资、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TOT(TRANSFER OPERATE TRANSFER)等方式募集发展资金。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目前旅游业企业集团扩张过程中资金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企业集团的扩张,并通过灵活运用借壳上市、买壳上市与资产换股等方式加速杭州旅游企业集团的市场化扩张,实现低成本运营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2.注重旅游形象策划,打造山体旅游品牌经营战略  从&天堂&品牌,可以推出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这一品名。结合环湖南线景区改造,优化、串联、整合城隍阁、万松书院、净慈寺、雷峰塔等山体文化景观廊道,精心设计好山体旅游&旅游名片&、&旅游宗旨&、&文化特征&、&经营理念&、&形象口号&、&定位战略&、&营销战略&、&竞争理念&、&旅游标志&、&旅游吉祥物&、&旅游视觉识别设施&、&旅游形象小姐&、&旅游形象宣传画&、&旅游公关礼包&、&景点导游册&、&广告平面规范&、&影视媒体规范&、&户外广告规划&和各种标志图等形象策划系列,才能形成从观念到视觉的冲击力,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打响高品位的山体旅游经营品牌。3.加大山体旅游宣传策划力度,全方位发展旅游经济  ① 集中力量抓好旅游宣传促销。一是集中力量做好入境旅游宣传。要审时度势,潜心研究,捕捉机遇,充分利用&入世&效应、&申奥&效应和&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宣传,树立信心,尽最大努力去占领市场。重点发展日、韩市场,不断扩大港澳台市场,积极巩固东南亚及其周边市场,努力开拓以德国、英国、法国、美国为重点的欧美市场和俄罗斯、印度市场。二是大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要继续巩固本省、上海、江苏三大客源市场。上海、江苏经济发达,毗邻杭州,交通方便,历来是重要的客源地,要利用西博会、国内旅交会等载体加强宣传促销,把更多的客源引进来。要努力开发寒暑假师生修学旅游和老年人旅游市场。提倡&浙江人游浙江&、&杭州人游杭州&。同时,要进一步开发珠江三角洲大市场;开拓北京、天津为主体的环渤海湾地区市场;积极开拓重庆、成都、武汉为主体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市场、山东市场和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市场。  ② 抓好各项促销活动。一是加强境外促销,全力以赴抓好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的赴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宣传促销活动和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德国柏林国际旅游展、英国伦敦旅游展和香港旅游展,抓好由省旅游局组织的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赴台湾推广活动、日本世界民间艺术展示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与上海、黄山联手赴海外市场促销。二是以旅交会和假日黄金周为抓手,大力拓展国内旅游。进一步办好2003浙江(杭州)旅交会,办好京杭大运河旅游线包装与推广研讨会,通过旅交会大力宣传杭州的山景,并积极利用上海申报2010年世博会成功的大好商机,进一步扩大杭州旅游知名度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4.紧扣&入世&商机,做强做大山体旅游经济市场&蛋糕&  据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这无疑对我市旅游业特别是发展山体旅游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突出表现为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单向度的国内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为了应对这种转变和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WTO提供的全球旅游市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更多的山体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走向世界市场,为旅游企业创造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经营环境。这是适应WTO规则,主动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杭州在全球旅游文化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构筑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任重而道远,要按照&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要求,打响&学在杭州,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品牌,讲求建筑语言极重审美,旅游信息系统便捷畅达,景观景点构筑工艺精细唯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一丝不苟,旅游节庆活动组织化、产业化和大众化,有效规范地制定营销目标、运用营销策略,从而建设出一批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风景旅游形象的山体旅游精品景点,努力把杭州建成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作者:佚名
Copyright(C) Allright reserved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东城区信息中心制作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滨海游乐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