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为什么能成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场

俄罗斯美国先后铩羽 为什么阿富汗会成为“帝国坟场”?
来源:云石
如果单单从扬名立万的角度出发,阿富汗还真要感谢本拉登。正是这位恐怖大亨的911“逆天之作”,使阿富汗这个蜗居亚欧大陆内陆的闭塞小国,在21世纪初始便闻名世界。而美国随即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更让这个原本无人理睬的贫弱小国,在十多年的时间成为全球持续关注的新闻焦点。
不过玩笑归玩笑,这种战火带来的聚焦,对阿富汗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虽说清除极端势力,对阿富汗长远发展大有裨益,但这一打就是十多年,自家地盘上经年累月的战火纷飞,任谁也不愿看到这种局面。
其实发动这场战争的美国也同样不是味。堂堂全球霸主,在这块蛮荒之地一打就是十年,最后却慌不迭的撤兵退场——这怎么看都有些颜面无存。
不过美国也不必太过懊丧。把时光倒退30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也同样攻打过阿富汗,也同样推翻了当时的政权。而苏联的下场更悲催——这场同样持续十多年,同样消耗大量国力的苏版阿富汗战争,不仅同样以狼狈退出收场,还直接触发了苏联的统治危机,成为其崩溃亡国的重要推手——相比之下,美国还能全身而退,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全球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均在阿富汗铩羽而归,这个中亚小国到底有什么魔力?云石君从地缘的角度来做个分析。
首先看一下阿富汗的基本面。阿富汗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心地带,疆域面积近6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万。地缘结构上,兴都库什山脉从东北横贯西南,是其与东亚和南亚的地缘分割线,伊朗高原由西延生向东,占据了阿国领土的绝大部分。
阿富汗全境多山,高原与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仅有以马扎里沙里夫为中心的北部边缘,和以坎大哈为中心的南部边缘为低地平原。而由于深居欧亚大陆内陆,阿富汗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降雨量非常之少,所以这两块极为稀有的平原,也大多是黄沙遍地的荒漠,可开发程度十分之低。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地缘条件。从内部看,阿富汗基本上没有任何高价值的地缘板块,国家发展潜力可想而知。
外部看,由于地处内陆,阿富汗完全没有出海口,周边又都是荒漠,高原、山脉、将它四面包围,形成了天然的闭塞格局。
还有一点,由于阿富汗地处亚欧大陆腹心,无论是以长江——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东亚文明,以恒河为核心的南亚文明、以新月沃地为核心的伊斯兰文明,还是以东欧为核心的俄罗斯文明,都与它相距遥远,且关山阻隔,所以阿富汗也很难受到其他主要文明的辐射。这种种因素聚合在一起,决定了阿富汗很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度。
只不过,虽然阿富汗自身条件恶劣,但在地缘格局上,身居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板块交汇之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却使它成为亚欧大陆主要地缘势力的冲突中心。不管是谁,只要将此处收入囊中,便获得了向周边其他板块投射地缘影响力的通道,对这些地缘势力构成巨大压力。
所以,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各大地缘势力的必争之处。
由于地缘关系上相对紧密,所以在农耕时代,这里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势力范围;但及至近代,伊斯兰世界整体没落,占据北亚和中亚的俄罗斯,和拥有南亚次大陆的英国又从南北两个方向,对阿富汗展开争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不落帝国解体,英国势力退出,苏联便成为唯一有能力对阿富汗施加影响的主要地缘势力。
但是,先头的伊斯兰也好,后来的俄罗斯也罢,对阿富汗的影响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太过遥远的距离,和阿富汗极端封闭的地理环境,大大降低了他们投射地缘影响力的能力。
就伊斯兰而言,虽然在古典时期曾将阿富汗纳入自身势力范围,但这种纳入只是文化上的。政治上,任何一个以中东为本部核心的伊斯兰政权,只有在最强盛的大一统时期,才有能力将这个既边远又闭塞的板块纳入麾下。一旦稍有衰落,阿富汗就成为最先独立的地区。从某种角度上说,阿富汗与伊斯兰文明的关系,和农耕时代越南与华夏文明的关系非常接近——文化上可以融合,政治上难以同一。
而俄罗斯的形势更为不利。在之前的《地缘政治47:逐鹿中亚!中国靠什么摆脱俄罗斯的掣肘?》中,云石君已对俄罗斯与中亚的地缘关系有过分析:由于俄罗斯国土呈东西走向,本部又位于最西端的东欧,其向亚洲投射地缘影响力的方向是由东至西;中亚由于远离东欧本部,又位于俄国矩形国土的南方,属于半岛型凸出部,远离俄罗斯的地缘主轴,故受其地缘影响较弱。
而阿富汗更处于中亚五国之南,属于中亚与南亚、西亚的交汇处,加之地理环境闭塞,基本上已是俄罗斯地缘影响力的末梢。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除非俄罗斯强大到极致,否则很难将其收入囊中。
不过,70年代也正好处于俄罗斯文明强盛的顶峰。所以苏联才敢悍然进军阿富汗,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的控制,辅之以自身的强大实力,进而撬动西亚、南亚甚至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当然,以苏联的强大实力,消灭阿富汗政权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对阿富汗消化吸收上,苏联却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
由于地缘关系太过疏离,俄罗斯东欧本部的地缘影响力很难辐射到这一地区,而且阿富汗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的可融合程度较低,所以俄罗斯无法通过经济和文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政治和军事上的高压统治,成为苏联控制阿富汗的主要手段。
但是,经济和文化上不能融合,意味着阿富汗对俄罗斯不存在依赖和认同。这种情况下,阿富汗人没有理由放弃独立自主的政治权力,听命于远在东欧的莫斯科。直白点说,阿富汗人的反抗意识是不可消除的。
而阿富汗以山地为主的内部地缘结构,也大大增加了苏联对其有效掌控的难度。阿富汗人可以凭借复杂的山地地形,大大削减苏联在军事上的天然优势。
当然,仅凭这两条,也未见得就一定能逼退苏联。毕竟苏联好歹也是个威风八面的超级大国,而阿富汗的实力几乎忽略不计。就算存在巨大的先天不足,但凭借完全不成比例的实力优势,只要苏联愿意多花些时间,依然有希望取得最终胜利。
但这个星球上,并不只是有苏联和阿富汗两个国家。至少,上的了台面的大国中,还有美国和中国,不愿看到阿富汗落入苏联手中。
美国虽然远在西半球,但毕竟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中国虽然当时国力羸弱,但却与中亚为邻。固然,地缘关系决定了,此时的美中,都无能力直接干涉阿富汗,但通过一些方式加以影响,还是可以做到的。
于是,以美国为主,中国打下手,大量的美元和武器输入阿富汗,落入抵抗苏联的阿富汗反抗势力之手。而以文明体系为认同标准的部分伊斯兰势力也加入其中——本拉登便是在此时进入阿富汗。
虽然美、中、伊的帮助都比较有限。但犹如最后一个砝码,改变了阿富汗的胜负天平。虽然这些支持不足以帮阿富汗直接赶走苏联,但也使苏联始终无法取胜,最终在实力消耗殆尽后狼狈退场。
苏联侵阿的惨败,证明了在阿富汗特殊的地缘环境下,任何一股外来势力对它的影响都相当有限。这决定了外来力量纵然实力超强,面对阿富汗本土势力时,也最多就能维持个微弱优势。就算侵入者不惜血本,但只要其他势力稍做帮助,本土势力就能将侵略者拖入泥潭。
鉴于阿富汗地处各大地缘板块交汇,地缘价值无比重要,想让其它势力坐视不理是不可能的。“帝国坟场”的威名,正是在这种让外来者内外交困的格局下得以形成。
不过也有例外。
苏联退兵后,阿富汗落入塔利班之手。而本拉登也以此为根基,创建基地组织,并在911中一战成名——而此举也遭来美国疯狂报复,美版阿富汗战争随即打响。
此时的美国正是如日中天,放眼全球无人敢惹。正是这份傲视群雄的实力,使它有能力以反恐划线,迫使中、俄、伊等周边势力都不敢向塔利班和基地施以援手,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在几乎不受任何外力干扰情况下经营阿富汗的难得历史机遇——这几乎是千载难逢!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阿富汗战争依然步履维艰,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回顾这段往事,有几个关键点:为什么美国要打阿富汗战争?仅仅为了本拉登,就值得美国劳师袭远十多年?除了反恐,美国还想通过阿富汗战争达成何种目的?最后为什么无法成功,只能黯然收场?这些问题,云石君在下一篇中解答。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57篇:中亚之阿富汗系列第1章。喜欢地缘政治的朋友,可以订阅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韩联社(Yonhap)5月22日报道称,朝鲜官媒劳动新闻(Rodong Sinmun)公…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电影叫《黑鹰坠落》吧!电影里面有这样一段,黑…
在890年代的老山前线,我军与越南特工不断上演侦察与反侦察之战…
城市里有高楼大厦非常的繁荣,宏伟的建筑让人感到气势磅礴。但如果…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
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作为“大国重器”,中国的首艘国产航母已经…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志,拥有航空母舰这个国家在国际…
目前俄罗斯海军的主要力量还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老式舰艇,这些舰…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兔进入帝国坟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