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在明末搞半硬帆战舰世界搞笑表情包

明末时大明和西方的海军的战斗力对比
导读:在明朝末期,陆战中佛郎机(短炮)比红夷炮(长炮)射速快,但射程不够,是一种近防武器,但海战的时候,作为短炮的佛郎机其实比红夷炮更有优势。对比一下1637年英国建成的“海上君王”号战舰和同时期郑成功的三桅炮船,我们会发现,短炮其实是一种非常不错海战的火炮。
  郑成功“三桅炮船”属于大型福船其“树三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 ,并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当看到西方战舰动辄就上百门火炮的时候可能认为火力十分强大,其实不然,因为这些火炮的总吨数就暴
在明朝末期,陆战中佛郎机(短炮)比红夷炮(长炮)射速快,但射程不够,是一种近防,但海战的时候,作为短炮的佛郎机其实比红夷炮更有优势。对比一下1637年英国建成的“海上君王”号战舰和同时期的三桅炮船,我们会发现,短炮其实是一种非常不错海战的。“三桅炮船”属于大型福船其“树三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 ,并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当看到西方战舰动辄就上百门的时候可能认为火力十分强大,其实不然,因为这些的总吨数就暴露了这些火炮的火力水平.英国的“海上君王”号是1636年1月开始设计,1月16日在伍利奇船厂建造,1637年10月下水,主设计师佩特本想该舰只需装备90门,但查理一世却硬要把炮数增加到104门(共重153吨),使之成为当时西方最大的战舰,重1683吨,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英国的这艘船是当时西方最大的,是英王要展现英国造船实力和战力的作品,代表当时西方的最高水平。在分析这艘战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个数字——“104门(共重153吨)”这是火炮的总吨数和门数,平均一门火炮才1.47吨,而当时英国的火炮重量如下:12磅炮1.5吨24磅炮2吨32磅炮2.5吨这平均才不到1.5吨的重量显然就暴露其火炮火力的问题,104门里必然是有许多低于12磅炮的火炮加入其中,才凑足了104门炮,而这些炮都非常小。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104门火炮的组合一定比16世纪那西方其他国家的战舰要厉害,因为这是17世纪西方最大的。不算这个若干尾炮一共才92门炮,若都是1.5吨的12磅炮,也得138吨,这剩下12门炮只有15吨的重量,连12磅炮都不如,可能是6磅炮及其以下的“火炮”。如果英国人想在这92门火炮加上更多的32磅炮和24磅炮,那他们得用更多的6磅炮或者更小的炮,这种小炮就几乎滥竽充数了。三桅炮船的“千斤佛郎机”是一种重炮,郑成功曾根据在泉洲获得了一门明朝嘉靖年间(1521年—1567年)制造的“发熕”仿制了许多重炮,其“重千斤,弹重二十四斤,远至四五里”,从重量来看是“千斤佛郎机”无疑,英国火炮都是以弹丸的磅数来划分的,因为这是炮战中威力的显现,而郑成功的“千斤佛郎机”弹丸重24斤,0.9072斤=1磅,24斤=26.45磅,可见郑成功的这种火炮比英国的24磅炮还要厉害。郑成功的三桅炮船配备有40门千斤佛郎机,就是有40门26.45磅炮。而郑成功的三桅炮船上还有8门明朝制造的红夷炮,其火力要比千斤佛郎机强,算是32磅炮吧,英国人要持平这两种火炮得付出100吨的代价。剩下56门炮53吨,显然是6磅炮以下一类的“火炮”,实在拿不上台面。这还不算凄惨的,因为我们只对比了火炮数量,还没有在中比拼射击速度……的24磅炮在100米距离上发射实心炮弹也能穿透5英尺厚的橡木,按照这个标准双方对轰,英国人吃亏就大了,那些6磅炮显然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别看它火炮多,火力却不怎么样,就是因为有许多滥竽充数的火炮,而即便如此英国人的射速度还很慢。佛郎机火炮是20秒三发,一门佛郎机一般配5-9发子铳,一分钟5-6发的射速很普通,而英国的前装火炮是每分钟1-2发,两军对轰,双方先各自向对手发射一发炮弹,然后等英国人装炮弹的时候要挨上至少四五发炮弹,那还打什么打?都成筛子了;)英军军规严格规定,不能远于400码开炮(365.76米),所以两舰对决的时候是近战,别想躲便宜,12磅炮对26磅炮,100米外人家能打穿5英尺橡木,这12磅炮基本就是摆设了。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佛郎机的射击速度是红夷炮的三到五倍,40门千斤佛郎机火炮在与英军接阵的时候,由于射击速度是其三到五倍,所以也就相当同样射击速度下120到200门26磅炮,英国人全部火炮才104门,这仗怎么打?所以到了1815年以后英国人醒悟了,把上的长炮全都改成了短炮,既降低了自身重量,又增加了同样载重条件下火炮的总数量,但射击速度由于不是明朝的后装火炮,仍然不能与明朝海军相提并论。作者:洞庭客 21:40 回复此发言--------------------------------------------------------------------------------2 回复:明末时大明和西方的海军的力对比其实,在海上作战,按照英军自己的军规都不能超过400码开炮,才300多米,要那么大的火炮射程有什么用?把长炮改短炮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这个选择明朝又领先了。明朝《武备志》里记载:“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这是讲射程稍远的火炮在海战中命中率低,又因为远射势必减小弹丸重量而导致命中后的效果降低,后来《武备志》中又提出:“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就是要求以近战强火力准确摧毁对方的观念。从明朝海军火炮配备来看,本身就是重佛郎机(短炮)而轻红夷炮(长炮)的,这就说明明朝对火炮威力和近战的要求体现得很充分颇具近代思维。不仅如此,明朝后期的海战战术战法也极为先进,郑成功获得“龙熕炮”后专门设计了一种炮船安置此炮,这种炮船后被称为“龙熕船”。在这种船上,前后各安置一门龙熕炮,海战时运用郑氏水师独步海疆的“五五制”战舰队形和指挥系统,即利用“五点梅花阵法”将对方“线形队列”分成几段,形成局部围攻以后,用轻巧的快船架设重炮进行艉射(Ring Fire),此战法比称霸全球的“纳尔逊战法”(Nelson touch)早出现了一百多年……可等到了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此时距离郑和宝船出海已近400年(1405年-1433年),距离万历年间明军500艘舰艇歼灭450艘战船于195年,距离明朝水师五度击败海上马车夫确立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154年,中国航海已经衰落到被人看不起,并加以耻笑的地步了……当时英国使团“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他们由此得出的判断是“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马嘎尔尼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的船只,至今已经有250年了,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过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中国更需要航海技术,因而中国人这种惰性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以上引自《停滞的帝国--的撞击》佩雷菲特 著)通过英国使臣的叙述,可见明帝国曾经作为海上和贸易强国的辉煌与荣耀已经被这群野蛮、愚昧的满清鞑虏糟蹋成什么样子了~!而可叹的是那时候称霸全球的“纳尔逊战法”(Nelson touch)还没有出现……若中华文明未遭受蛮族的入侵,凭借成熟的海战战术、强大的贸易能力(西方评价中国为一个银泵)、雄厚的工业基础(铁产量已是万吨之国)、地理知识丰富(《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以及在中国所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西学研究深入(明末是翻译西方著作的高潮,共有七千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文明将极有可能率先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说到这里有些偏题,其实即便资本主义发展不理想,但火器的发展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明末的兵书如《兵录》、《神器谱》、《武备志》、《西法神机》、《火攻挚要》、《筹海图编》、《军器图说》、《火龙神器阵法》等更是详细地记录了明军装备火器的制法、图谱以及火器部队的编制和战法,蛮族统治者在初期也饱尝这种先进的好处,不仅在中原及南方地区先进的火器是清军的利器,在对新疆这些一样具备骑射优势又有火枪的对手之征讨中,一样是因为有了先进的火炮而让清军有了优势,获得了胜利,击噶尔丹一役,即是用火炮摧毁了噶尔丹的骆驼阵,可为什么后来就衰落得到了无知的程度呢?说到底还是蛮族统治者因为害怕火器的厉害,一味对火器技术进行保密,生产进行压制,并限制使用,对火器发展不思进取,导致了大倒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少女 搞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