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在生活 圣严法师教禅坐 pan

通灵佛教网&||||||
圣严法师的话 欢喜自在
圣严法师的话
 欢喜自在
  ◆在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智慧一ΟΟ·113)
  ◆与其争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不如善自珍惜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心灵环保·094)
  ◆做一天人,就应勤勤奋奋地努力,尽人应尽的本分,至于有没有回馈,有没有收获,不用计较,不用执着。(修行在红尘·074)
  ◆少生烦恼,广结善缘,修福报,是净化人生不变的原则。(法鼓杂志049·002)
  ◆拥有名位财富,并不即是痛苦的根源,如果贪欲不已,不择手段而唯利是图,便是诸苦的原因。(智慧一ΟΟ·212)
  ◆每当心理混乱困扰之时,告诉自己,不要接受环境的摆布,不要接受烦恼的作弄,对人要存慈悲心,对事要有智慧心。如此一来,也就不致于那般的痛苦和烦恼了。(智慧一ΟΟ·129)
  ◆要把去恶行善的心提起,要把争名夺利的心放下;要把成己成人的心提起,要把成败得失的心放下;要把众人的幸福提起,要把自我的成就放下。(禅的世界·251)
  ◆要用诚恳虔敬的心,去对待一切的人与物。(圣严法师教禅坐·096)
  ◆要时时把握现在,处处活在当下,尽量避免造罪,努力种植善因。(圣严法师教禅坐·104)
  ◆恩惠就像流水,自上而下,顺流而行,因此,感恩的方法,就是承先启后,把从前人处所受的恩惠,再施予后人,绵延不绝。(圣严法师教禅坐·074)
  ◆人生有些波折,才能有些成长,所以不论顺逆,凡是成长成功的助缘,都应该心存感激。(圣严法师教禅坐·089)
  ◆以智慧和慈悲来看人间社会,人人都会尊重个人的权利,不会互相夺取彼此的权利。(禅门·174)
  ◆一个好人,不但对自己好,而且处处替别人着想。假使人人都对人好,我们这世界,便不会让你遇到坏事。(拈花微笑·080)
  ◆在安定和谐中,把握今天,才能走出明天来。在明确的方向感中,时时踏稳脚步,步步站稳立场。(法鼓山的方向·119)上传时间: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十天内免登录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1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2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3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4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5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6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7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8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9 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10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11 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 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12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13 在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 没有,也没关系”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了。14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15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16 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17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1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19 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20 感恩能是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21 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22 遇到好事,要随喜、赞叹、鼓励,并且虚心学习。23 少批评、多赞美,是避免造口业的好方法。24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25 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漂亮的话。26 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 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27 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28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29 踏踏实实做人,心胸要广大; 稳稳当当做事,著眼宜深远。享受工作30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31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32 “忙”没关系,不“烦”就好。33 工作要赶不要急,身心要松不要紧。34 应该忙中有序的赶工作,不要紧张兮兮的抢时间。35 不要以富贵贫贱论成败得失, 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36 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37 随遇而安,随缘奉献。38 成功三步曲: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39 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40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的经验。41 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42 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43 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烦恼愈少。44 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45 心随境转是凡夫,心随境转是圣贤。46 大鸭游出大路,小鸭游出小路,不游就没有路。47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48 “精进”不等于拼命,而是努力不懈。49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50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51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52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物过于在意, 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53 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 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与疲累。平安人生54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 来做一切的奉献。55 生命的意义是为了服务,生活的价值是为了奉献。56 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57 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贡献的大小。58 过去已成虚幻,未来尚是梦想,把握现在最重要。59 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60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辩,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61 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62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63 你是有哪些身份的人,就应该做那些身份的事。64 在安定和谐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鲜的明天。65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66 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67 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68 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69 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70 超越生老病死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71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72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73 每一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的小菩萨。74 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75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76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77 能不乱丢垃圾,随时清捡垃圾,都是做的功德。78 眼光,是你的智慧;运气,是你的福德。79 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80 经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无虞匮乏的富人。81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82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赶快以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来安心吧!83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幸福人间84 不要用压抑来控制情绪,最好用观想、用佛号、用祈祷,来化解情绪。85 好话大家说,好事大家做,好运大家转。86 大家说好话,大家做好事,大家转好运。87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话,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88 急须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89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欢欢喜喜有幸福!90 内和外和,因和缘和,平平安安真自在!91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关怀他人就有幸福!92 人品等于财富,奉献等于积蓄。93 奉献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94 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95 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96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97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98 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99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你就原谅和宽容他吧。100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101 以全心全力关怀家庭,用整体生命投入事业。102 戒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献、多与人分享。103 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104 学佛的人,有两大任务:庄严国土、成熟众生。105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106 烦恼消归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107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108 净化人心,少欲知足;净化社会,关怀他人。
本文来源:中国佛教网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圣严法师108自在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相当经典的大师语言,益处多多,免费奉上,请尊重上传版权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请
关注中图网
关注中图网
微信公众号
进入中图网
手机触屏版
作者:托马斯
福慧自在-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出版社:出版时间:
所属丛书:暂无
中 图 价:&15.6
(6.5折)定价:&24.0
免运费政策
北京满49元包快递
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本类五星书
5.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9
周易?科学?21世纪中国:易道通乾坤和德济中外
荀子名法专题研究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25.9&39.8
民俗与迷信-大家小书
中国哲学简史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马克思主义史-(第三卷)
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
金刚经.心经.坛经
塔木德:精华版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中图价:&15.6
微信公众号
圣严法师弟子:张国立、李连杰、朱德庸、林青霞、罗大佑等推荐。  随书赠送圣严法师原声讲《金刚经》mp3  福慧双至 功德无量  讲解佛法精髓,开启智慧人生。  圣严法师一生弘法利生,影响遍布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  流传广的佛教经典,大智慧大福德的源泉。
《金刚经》是佛教流传广、影响大的经典,旨在阐发实相无相、去除执著、解脱自在,获得大智慧大福德的道理。  圣严法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从净化心灵,提升自我;净化人心,造福社会;福慧双修,获得圆满人生的主题对《金刚经》的思想做了申发。  圣严法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声音依然亲切圆润,极富感染力。有如智慧的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洗涤我们的灵魂,澄净我们的心灵。听圣严法师讲经是生命的享受,将会获得心灵的升华。
绪言 介绍《金刚经》 一、《金刚经》的地位――诸经中之高  (一)从有我的烦恼,到无我的解脱  (二)从现实的生命,知究竟的存在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我无相,功德无量 二、《金刚经》的目的――广度一切众生  (一)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三)内以智慧为基础,外以慈悲作表现,福慧圆满,同成佛道第一讲 《金刚经》与心灵环保 一、环保的层面  (一)保护物质的自然环境  (二)保护人间的社会环境  (三)保护自我的内在环境 二、《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二)发菩提心  (三)保护初发心  (四)降伏烦恼心 三、《金刚经》的心灵环保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三)“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四、从有到无的心灵环保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二)大修行人的心理状况――住于现在的活动  (三)解脱者的智慧反映――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第二讲 《金刚经》与自我提升 一、《金刚经》的自我观  (一)自我的层次  (二)执著的自我  (三)假名的自我 二、《金刚经》的自我升华  (一)认识自我  (二)化解自我  (三)提升自我第三讲 《金刚经》与净化社会 一、《金刚经》的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中印度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  (二)社会环境的接触层面 二、《金刚经》的社会建设  (一)祗陀太子的事迹  (二)给孤独长者的事迹  (三)人间社会的互动关系  (四)以布施行与忍辱行建设人间、关怀社会 三、《金刚经》以法布施的心灵环保来净化社会第四讲 《金刚经》与福慧自在 一、福报与智慧是一体的两面  (一)福报的定义是:过去种福现在有福,现在种福未来有福  (二)智慧的定义是:当做的事要恰到好处地去做,当说的话要适如其分地说 二、《金刚经》的福慧双修  (一)修福当与修慧配合  (二)修慧是从修福中表现 三、依智慧修福德才能无碍自在  (一)戒、定、慧三无漏学  (二)行布施而不住相  (三)法布施功德大附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及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注附录 金刚经书法欣赏门 康熙御笔临董
《福慧自在:圣严法师讲金刚经》是佛教流传广、影响大的经典,旨在阐发实相无相、去除执着、解脱自在,获得大智慧大福德的道理。圣严法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从净化心灵,提升自我;净化人心,造福社会;福慧双修,获得圆满人生的主题对《金刚经》的思想做了申发。圣严法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声音依然亲切圆润,极富感染力。有如智慧的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洗涤我们的灵魂,澄净我们的心灵。听师父讲经是生命的享受,将会获得心灵的升华。
介绍《金刚经》  佛法认为万事万物皆是因缘所生,例如,建造一栋房子,必须有许许多多的条件、因素配合,不是一根柱子或一根梁木就可以完成的。我――圣严,今天不过是被佛教界或社会所衬托出来的一个人。我就像一个箭靶或箭垛,许多的功德并非是我的,而是跟我有关的周遭的所有弟子、信徒和朋友们的。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和相同的认识,所以成就出相同的事来,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所以对我的美言、荣誉,应该不是我的,而是属于所有大众的。  诸位已经看到这四个讲题的题目:第一天是“《金刚经》与心灵环保”,第二天是“《金刚经》与自我提升”,第三天是“《金刚经》与净化社会”,第四天是“《金刚经》与福慧自在”。  《金刚经》这部经非常深奥,也非常抽象,很不容易懂,也很不容易讲。要配合着我们实际生活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我这次是一项大胆的尝试,如果尝试失败,还请诸位原谅。  首先介绍《金刚经》,这部经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当高。佛法分成好几个层次,基础的佛法称为“人天乘佛法”,即是以人为标准、以生天的道德律为标准,或者是以“生为人间”的要求,以及“生为天界”的要求为基准。  “人天乘佛法”特别强调因果,即“如是因,而如是果”,是“有漏”、“有为”的,也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做什么事,必定会得到它的结果”,至于不为什么目的而做了什么事,是不是会得到结果呢?一样会得到结果。很多人做好事期望有好报,做坏事希望不得坏报,没有这样的事!所以,以人、天的标准来讲,都是“有为”的,“有为”就是有我的,以自我的利害为出发点,人间就是如此。  人间如此,那么天上呢?任何一个宗教都主张在人间修福报可升至天上,佛教也不例外。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出世的。很多人说佛教是“出世”的,出世是什么意思呢?出世就是逃避现实、厌离现实。我们的世间充满了烦恼、苦难和种种不合理的现象,生在人间是非常不幸的,即使最有福报的人降生人间,也并不是很舒服。所以,无论生在人间或天上都不究竟,都希望能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抵达佛家所谓的“涅”、“解脱”。但是光停留在这个层次,认为自己离开苦难就够了,至于其他人在苦难中怎样呢?不管他!这种“出世”,其实是“厌世”或“逃避现实”。  第三个层次是真正的入世,叫做“世出世”,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的束缚困扰。虽然也生活在我们的人间,也接受这世间的一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3年出家修行,日圆寂。
  著名佛教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分支道场遍及欧、亚、美、澳等各洲,门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1975年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为辅仁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博士生导师。
  举办多种杂志,在亚、美、欧各洲出版中、日、英文著作上百种。其中《正信的佛教》发行近四百万册,《信心铭》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宗教界精神领袖、教育家、慈善家、学者,长年在国内外为推动心灵环保、种族和谐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不遗余力。
  1998年被《天下杂志》评选为四百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被誉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 &&
书友推荐&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6.0&20.0&旧制度与大革命&10.4&29.8&四时绘-二十四节气风物录&9.6&30.0&京剧艺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9.0&30.0&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12.0&39.9&范曾插图鲁迅经典小说&14.4&45.0&莫问奴归处-亦庄亦谐话红颜&11.6&38.8&燕下都瓦当文化考论&4.5&15.0
&17.8&39.6
弗朗西斯.培根&13.4&29.8以赛亚?伯林&12.6&36.0郦波&8.1&18.0康文学&1.3&6.4&5.1&12.5李明新&(作者),&樊志宾&(作者),&张佐双&(编者)&6.3&19.8
友情链接: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严法师108句自在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