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德国士兵造型》我们是绞肉机里的士兵插曲是什么名字

《战地 1》中一战的士兵和武器现实中的原型各是什么?有哪些历史典故? - 知乎276被浏览48578分享邀请回答3684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6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当前位置: &
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
扫描到手机
09:22:41 &腾讯 & &
对于广大的游戏玩家尤其是FPS玩家来说,十月末就是属于玩家的节日。因为各大游戏厂商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个时间发售自己年度旗舰作品,这其中就包含EA的年度巨制《》(Battlefield 1)。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战地》系列与《使命召唤》系列几乎成为本世代FPS射击游戏的标杆,自然也成为了死对头。当然,小编作为一个FPS玩家自然也是乐在其中,深度沉迷两款游戏的不同体验而不能自拔。回顾历史,细细发现无论是《战地》还是《使命召唤》都有一个共同的“原点”,那就是从二战题材发迹之后不约而同的才开发的现代战争题材。而如今《使命召唤》系列已经逐步贴上了太空、科幻、未来等标签,而今年《战地》的新作则走起复古路线,被命名为《战地1》的“一战”题材题材游戏,在如今的FPS游戏界来说确实算是罕见的游戏作品。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两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惨痛浩劫,一直时刻警醒着世人和平是多么难能可贵。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人回想起闪击战、原子弹、特种作战等等一系列高大上的代言词,但如果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很多人印象里更多的是无休止的冲锋拉锯战以及单调的“拉大栓”。其实从历史与政治的角度去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而第一次世界战大更多的是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因不可调和的利益分配问题发起“瓜分世界”的战争(参考五四运动历史和“二十一条”)。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上面这些这一段看似与游戏无关,但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次世界战大作为企图重新划分世界的战争,其前提必然是科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与应用,因此很多在今天看来很古老的战争技术在那个年代恰恰就是撬动世界和平邪恶的杠杆,今天就我们一同进入到《战地1》当中,去探秘游戏中武器背后的故事。多功能国际范与超长待机王——Springfield M1903(春田M1903)在《战地1》中侦察兵所使用的武器依然是以搭配了狙击镜的栓动步枪为主,作为远距离实施精确击杀的兵种,装备一把精准的步枪是十分重要的。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谈起二战中有名的步枪“春田步枪”似乎只能去和“三八大盖”去进行三四名的季殿争夺,而冠军无疑是在毛瑟98K和莫辛纳甘M1891之中产生的。但是若论起使用寿命春田M1903无疑要完爆前二者,作为Gew.98的仿制品,春田兵工厂兵工厂在其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并且在一战时就装备了部队,该枪即使在今天依然被美国用于训练和检阅,说他超长待机一百年绝不夸张。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1898年,美国曾为夺取西班牙在古巴以及菲律宾等地的利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美西战争。在战争期间,美军逐步意识到西班牙军队装备的毛瑟步枪性能远胜于美军当时装备的.30克拉格-乔根森步枪,尤其是在圣胡安山战斗中美军付出了1700人代价,这使美军更加坚定了更换新型步枪的信念。最后在向毛瑟公司支付了专利费以后开始进行特许生产,并在1903年正式定型成为美军制式步枪。之所以这把武器能服役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本身功能强大。在一战期间部队以栓动步枪为主,源自于德国的精准工艺,才保证了性能优越。即使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的1938年,由于M1加兰德步枪的产量问题,春田M1903依然是美国现役装备量第一。随后为了适应战争发展的M1903也被普遍的改造成具有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直至1944年,雷明顿等多家公司曾被美国指定生产春田M1903步枪,至1944年停产时,该枪至少生产了130万支。当然除了因为美军四处征战而活跃在世界各地以外,在二战中根据租借法案春田M1903曾经大量装备于中国军队,并且广泛被使用在抗日战场上。甚至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他的身影出现。因其外观与中正式步枪十分相似也得了“花旗中正式”这样的称号。反器材武器鼻祖——K型子弹相信很多玩家从早期测试体验中就得知,在《战地1》的侦察兵装备中有一种叫做“K”型子弹的装备,它可以击穿载具装甲,并且确实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击杀载具中的乘员。如今提起特种作战,总是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把它和威力强大的反器材狙击枪联系起来,比如大名鼎鼎的——巴雷特。这一类主要针对远距离目标或者特种目标而射击的狙击枪可以发射包括穿甲燃烧曳光弹和远程狙击弹在内的多种弹药,普遍采用大口径的设计方案。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其实反器材武器更多的是脱胎于更早的反坦克步枪,因为装甲防护技术的日益进步,子弹早已不能满足对付坦克这种重型装甲目标,但是却依然对一些轻型载具在内的“软”目标具有相当客观的杀伤性。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反器材武器是德国的毛瑟1918T-Gewehr,这种武器在一战末期被开发出来,但并没有在一战中斩获太多战绩,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装甲技术的发展,反坦克枪也就很快被打入了冷宫。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让历史回到1916年的索姆河,英国在一战将坦克刚刚投入战场之初,德军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虽然火炮可以对坦克造成很可观的伤害,但是命中率和效率都不佳。后来偶然之间德国人发现其为狙击手和机枪配备的“K”型子弹可以击穿英国MK-Ⅰ陆地巡洋坦克,随后这种“K”型子弹被配发给了每一位前线士兵,这也足足让英国的坦克兵吃了一些苦头。所以本着在战争学习战争的道理,世界上第一款用于反坦克的武器其实就是这种“K”型子弹,然而好景不长,随后英国在新的马克-Ⅳ陆地巡洋坦克上强化了装甲厚度,“K”型子弹也就风光不再。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那么究竟是什么让K型拥有击穿5mm-10mm钢板的能力呢?其实坦克被真正的作为单独作战单元之前(譬如英国的巡洋坦克概念就是将坦克定义为单纯的支援武器),相对保守的坦克战术使得反坦克战术也同样保守,那时很多设计思想就是利用动能弹去破坏装甲从而杀伤成员,而“K”型子弹恰好是一种内含“碳化钨芯”的特殊子弹,这种子弹比普通子弹稍重一些,所以具有更加远的射程并且初速更快。但是历史是有趣的,一直在使用“K”型子弹的德军直到1917年缴获了两辆英军坦克之后才正式发现了“K”型子弹的这种效能。西方的“最后武士”——钉头锤一战之所以堑壕拉锯战为主,主要是因为当时武器自动化与轻量化的不足,又长又重的步枪虽然在远距离上能对敌人产生有效的伤害,但是在近距离就显得又笨又重,甚至还不如一把手枪来的实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近战武器也就开始暗地较量,来角逐王者。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虽然军用刺刀在十七世纪就被发明,但是在狭窄拥挤的堑壕之中展开白刃战之时装在步枪前端的刺刀还不如一把手枪甚至匕首来的实用。所以在这种时候作为白刃战时候的救命稻草一些上古级别的冷兵器也被就拿了出来,比如这样一把钉头锤。这时候有些玩家会问用匕首就好了嘛,其实不然在一战时很多士兵会身着带有钢板的护具,比如德国的风暴突击队。在面对这样的敌人时匕首就显得不太灵光,而且匕首需要命中要害部位才能使敌人丧失战斗力,而例如钉头锤这种钝器就显得十分简单粗暴,当然最重要的是十分有效。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在中世纪,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随着链甲和铠甲的发展刃器面对身着重甲的敌人想造成伤害也变得越来越难。这时人们发现用钝器越发实用,因为钝器所带来的伤害轻则骨折重则直接由于内脏损伤死亡,最重要的是相比于刀剑来说不需要太多技巧。而到了一战,这种钉头锤或者说是堑壕棒也同样发挥着预热,由于当时自动武器装备数量很少,所以在堑壕中主要是以白刃战和堑壕枪为主,这种远古钝器可谓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装备再好一砖撂倒”。战马的绝唱——骑兵如果说东方武侠文化中的侠客精神代表着锄强扶弱与重情重义,那么骑士精神就是照亮黑暗中世纪的一缕曙光。作为奠定西方封建制度的基石,骑士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其实在《战地1》之前的测试之中很多玩家已经体验过了扮演骑兵在游戏中驰骋并且偷袭敌人的快感,但相信很多玩家也发现骑兵似乎大多数情况下更是一个移动的活靶子。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应当说对于骑兵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骑兵。在战争初期由于自动武器装备的不足,这就给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机动灵活的骑兵留有了很可观的使用空间,可以担任突击或者远程奔袭任务。但是到了战争中期堑壕战变得十分普遍,面对深沟、铁丝网和重机枪组成的坚固防线,大规模使用骑兵已经成了一种作死行为。相信电影《战马》中集体冲锋的骑兵惨死在机枪阵地前的一幕大家还记忆犹新。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虽然大规模在证明战场使用骑兵已经不存在可能,但是在一些没有堑壕和机枪的真空地带使用骑兵执行迂回敌人后方等任务还是拥有绝对优势。比如在1917年的中东战场上,英国曾经指挥澳大利亚骑兵对拥有机枪和火炮的土耳其步兵实施了一次突袭,这次被称为“别士巴冲锋”的行动也誉为“最后一次成功的骑兵冲锋”。当然有所不同的是此时战马只是袋鼠骑兵的一种载具,在冲锋过后其实是下马作战的,这也是这次突袭损失微乎其微的原因之一。手中的潘多拉魔盒——毛瑟C96毛瑟C96作为游戏中载具驾驶员所装备的武器在很多时候可以挽救玩家于危难之时,因为《战地1》之中载具的驾驶员是拥有独立的装备系统,所以,毛瑟C96与传统兵种的步枪相比至少在弹容量上有很大的优势。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如果你看到这个名字感觉陌生,那么如果我说“盒子炮”或者“二十响”你绝对耳熟能详。没错毛瑟C96军用手枪就是我们常在抗日影视剧中见到的神器。但是励志取得本国订单的毛瑟公司此次却有一些失算,因为作为自卫武器来说毛瑟C96体积过大这其实他最大硬伤。不过这把武器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其一木质枪套可以作为枪托用来提高武器的射击稳定性,其二则是这把手枪居然有高达800甚至1000公尺的照门刻度。当然作为自卫武器的手枪而言毛瑟C96或许因为自身体积的原因显得不是那么合适,但无心栽柳柳成荫,虽然在国内遇冷但是在诸如俄国内战、中国军阀混战和西班牙内战之都充分证明了这把武器作为攻击武器其实更加合适,尤其是随后的M712改进型增加了全自动射击功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全自动手枪。而二十世纪初因为武器禁运,毛瑟手枪的在攻击性方面的优势深受国内军队的喜欢。除了最开始的采购以外,后期还开始了自行仿制,这样一把手枪也是见证了中国斗争岁月。最“热情”的死神——喷火器在《战地1》中在继承了《战地风云》系列中一贯的史诗级大场面之外,还遵循了前作的设定加入了可以拾取的特殊装备,比如身着重型钢甲的喷火兵就是一种近乎无敌的存在。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墨守陈规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恰好是一次打破常规的战争,后世各种各样武器与战术大多就是脱胎于一战,喷火器也是如此。当时为了应对堑壕战的反复拉锯,交战的各国都想利用新型武器去快速结束战争,在这种情况喷火器的诞生也就成了必然。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其实如果追溯历史,喷火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能找到十分古老的记载。但是公认第一支现代喷火器是由德国人发明的(德国黑科技真心多),并且在1915年第一次投入实战,那时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德军为了尽快打破在伊普尔与英军对峙的拉锯状态,派出了由前消防员组成的喷火分队,英军见到这种从十几米开外喷过来的火舌还没等喷火器造成太大的实际伤害就主动的丢弃了阵地。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后来喷火器在战斗中会除了直接通过火焰灼烧敌人之外,燃烧所产生的缺氧和高温以及有害气体都是对付如建筑、堑壕、载具内敌人的有效手段,从此各国也都开始研发自己的喷火器。看起来爱蹲坑到什么时候都拉仇恨啊。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喷火器不仅陆续研发除了轻型和重型,甚至还有专门注重防护性的喷火坦克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英国的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最早的冲锋枪——MP18突击兵作为《战地1》中挑大梁的存在,手持冲锋枪或者堑壕枪的他们似乎少了往日BF3或者BF4团队中间的存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各式各样的反坦克武器。虽然说冲锋枪在“一战”这个背景下绝对是毒瘤一样的存在,但是在《战地1》当中冲锋枪在远距离完全就是一种考验缘分的存在。不过突击兵是《战地1》中唯一可以有效克制载具的职业,所以《战地1》中的突击兵其实更像前作的工程兵。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谈起MP18这样一把冲锋枪,中国玩家可能印象更深的是那个“花机关”的绰号,这是因为在这把冲锋枪的枪管套筒上有着密密麻麻的套热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为了打破僵局首创了步兵渗透战术,这种战术则是最早的散兵进攻的雏形。这种战术的设想是利用炮火掩护让突击队员快速接近敌人或者穿越战线,对敌人纵深的重要目标进行破坏。而执行这种任务的暴风突击队很明显缺少了一种灵巧轻快的武器,随后MP18也就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当这支装备冲锋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榴弹发射器等等当时最先进武器的部队出现在敌人面前时,战线的瞬间崩溃成为了必然。但是仅仅在MP18冲锋枪投入到战场不久之后,局部的武器优势已经无力回天,意识到了冲锋枪可怕火力的协约国利用《凡尔赛协议》禁止德军装备冲锋枪。但是,接下来一批MP18冲锋枪很快的就流入到了中国,因为它恰好弥补了当时国内军队的火力空白而且制造简单深受中国军队喜爱。凡尔登绞肉机——马克沁机枪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最的转折点无疑是“凡尔登绞肉机”。在长达十个月的拉锯战之中,双方的步兵在不仅要面对堑壕和铁丝网构成的壁垒,同时还要面对由马克沁机枪组成的密集弹雨。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其实早在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就有一种名叫加特林的手动转轮机枪投入了实战当中,比如电影《最后的武士》当中就描写了武士向拥有加特林机枪的新式军队发起冲锋的一幕。但是这种手动转轮机枪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操作不方便、精度不足、机动性差等特点,所以自动武器在当时并没有收到很多国家的重视,直到马克沁机枪的问世,至少它引起了德国的重视。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崭露头角就创下了50人利用四挺马克沁机枪击败5000人麦塔比利人的战绩。但真正让敌人领教他的威力则是在索姆河战役之中,装备了MG08马克沁机枪的德军在一天之内就击杀了60000英军,从那以后马克沁就成为了全世界军队的通用标配。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随后机枪不仅成为了堑壕与堡垒的标配,更是被放置在包括战舰、装甲战车、飞机等等可以对付步兵地方。在《战地1》游戏当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马克沁机枪。第一种是在掩体上有固定马克沁机枪作为火力点,这种固定火力点固然火力强大,不过很容易被敌人报复和偷袭。第二种就是通过拾取如图所示的装备,与之前介绍的喷火器一样,玩家在拾取了重机枪之后装备之后会变成一名身着钢板护甲手持MG08重机枪的士兵,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缺点。但是鉴于《战地1》将其支援兵的机枪都设定成了即使近战也需要五枪才能杀敌,那么似乎多一些这种重机枪确实威力十足。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钢铁猛兽——坦克相信参加过《战地1》测试体验的玩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载具的强大,尤其是坦克。相比于之前一战地系列作品中坦克作为载具对抗的设定不同,在《战地1》当中坦克对于步兵的威胁十分大,虽然游戏中只有三种坦克,但是每种坦克都有一定改装系统,可以让玩家实现其他的战斗用途,比如我就喜欢用20mm炮的雷诺FT-17作为屠步利器。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接下来首先来介绍游戏中被称为“重型坦克”的A7V,这辆坦克在现实之中是德国研发的第一辆坦克,标配成员组可以达到18人,武器方面有用一门正面固定夹角的主炮,其余则都是机枪。在游戏中这辆A7V拥有三种改装方案,分别是能施放烟雾的突击型、具有紧急维修功能的突破型和火焰喷射型,而在血量定位方面A7V重型坦克是三种坦克中防御力最高的,但是相对而言机动性与灵活性也是最差的。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接下来是英国的马克型陆地巡洋坦克,MK-Ⅰ,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到实战的坦克,对于军事装备和战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实中MK-Ⅰ型坦克的正面只有一挺机枪,侧面搭配有固定夹角的火炮。在游戏中这种坦克在测试中有两种设定,一种是能给队友提供补给的支援型,另一种则是将1号驾驶位也变成火炮的坦克猎手型。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接下登场的是《战地1》中唯一拥有360度旋转炮塔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这种坦克由法国设计,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将炮塔做整周自由旋转的坦克,这种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坦克的战斗效率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因此FT-17也成为了现代坦克的鼻祖。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在游戏之中雷诺FT-17轻型坦克被定义为轻型坦克因此防御力十分薄弱,但是因为有用360旋转炮塔所以作战灵活可以在A7V和MK陆地巡洋舰的射界死角区域进行偷袭。同时这款坦克拥有三种改造方案,一种是拥有37mm火炮,一种是拥有大口径加农炮,而最后一种则是搭配了机炮。除了武器不同意外这三种配置还可以分别完成布雷、补给、施放烟雾等不同的任务。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历史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坦克战绩主要是由英国军队完成的,最初英国研发坦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援步兵、破坏敌方的机枪,这也就是为何MK-Ⅰ是“陆地巡洋舰”而不是“陆地战列舰”。值得一提是在坦克处女秀当中,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48辆试验车被紧急投入到战场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最后真正参战的其实只有不到20辆。从未见过如此钢铁猛兽的德军被完全碾压,甚至有三百名德军束手就擒。陆地之王也就从此一战成名。会呼吸的痛——毒气弹战地系列游戏中第一次出现具有毒气功能的装备实在《战地:硬仗》当中,而在《战地1》当中毒手雷和防毒面具无论在剧情还是多人对战当中都是存在感十足。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之所以把毒气弹这样一个装备放到最后去讲是因为化学武器对人类的伤害远远超过了其他武器,这种残酷是游戏所很难表现的。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化学毒气战恰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德国对协约国了第一次毒气攻击,氯气被德军从钢瓶之中释放出并且形成了一道“死亡雾墙”飘向了协约国的阵地,由于氯气密度大而且会灼伤人体呼吸系统,德军几乎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倾刻之间就占领了协约国的阵地。全是“黑科技”!揭秘《战地1》武器背后的故事在这之后防毒面具成为了一战主要参战国的标准装备,但这种面具虽然能对化学武器起到防护作用,但对化武战争和人性丑恶带来的伤害却束手无策。后记相信在这个时候很多玩家已经投入到了《战地1》的厮杀当中,作为EA的年度旗舰作品《战地1》在给我们带来全新游戏体验的同时,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人类历史上的文明浩劫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每一位玩家面前,无论是满目疮痍的城镇,还是硝烟纷飞的荒野都透出了战争所带来的那一份独特的凄凉。
(责任编辑:陈艾 CG03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战地1》月底开启公测 全新精英职业介绍_爱玩网_网易
《战地1》月底开启公测 全新精英职业介绍
《战地1》即将在本月底于全平台开启公测,与此同时昨天公布的全新预告片上还介绍了新的精英士兵职业。那么精英士兵和普通步兵之间又和不同?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战地1》中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士兵职业,这和我们在《星球大战:》中见到的英雄角色很像。不过在《战地1》中,这些士兵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全新的精英阶层士兵装备了与众不同的武器,使得他们的出现可能扭转战局。
目前《战地1》中有三个精英士兵职业:火焰兵、卫哨和坦克猎手。
火焰兵穿着的防火服,并拿着具有毁灭性杀伤力的火焰喷射器。当然了火焰兵由于面具的缘故,他们的视野会非常有限,而且行动力会较差。如果他们出现在地方阵营里,最好让友军的狙击好手去解决他。
卫哨出现在了本次德国科隆游戏展的预告片中,他们如同骑士一般身着铠甲并携带着水冷式机关枪。卫哨的防御能力很强,不过并没有什么面具保护。手里有投掷物的话会轻松很多。
坦克猎手则是擅长从远处摧毁敌方装甲车辆的特种士兵。他们使用着反坦克步枪(毛瑟13.2mm反坦克步枪),可以在安全的距离发动攻击。虽然这个特种步枪也能对付步兵,但更适合用来摧毁坦克的要害部位。只要一枪即可摧毁履带或炮塔。
《战地1》将在8月31日于PlayStation 4、Xbox One和PC上开启Beta公开测试。有兴趣的玩家可以加入尝试一番。
本文来源。
本文来源:
&&&作者:超昂草莓
&&&责任编辑:刘霄_NG2531
你可能感兴趣:
24小时评论排行
新游测试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战地1》意大利士兵照曝光 EA因头盔差点自摆乌龙!_电视游戏-新闻_新浪游戏_新浪网
不再自动弹出
《战地1》意大利士兵照曝光 EA因头盔差点自摆乌龙!
09:00:00& &来源:
  即将在本月发售的《战地1(Battlefield 1)》目前已经成为众多玩家关注的对象。而就在近日,EA的意大利分部就在其官方推特上首次公布了游戏中的意大利士兵“定妆照”。
《战地1》EA宣传险些自摆乌龙
  但这张意大利士兵的照片,却在推特上引起了众多玩家的讨论,因为一位细心的玩家很快就在评论中表示,照片中的意大利士兵的头盔其实是一战时法军的头盔,同时他也在评论中提供了当年一战时期的法军头盔。难道这是EA的自摆乌龙?
《战地1》EA宣传险些自摆乌龙
  但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我们在玩家们的评论中发现这其实并非游戏制作组的错。因为在一战中意大利士兵中确实有和法军非常类似的头盔。
《战地1》EA宣传险些自摆乌龙
  至于游戏中的法军“定妆照”是什么样的,我们恐怕还要等到游戏的DLC公布之后才能看到。因为从之前的报道中,我们已经得知,游戏的正式版中将不会有法军的出现,而其将在未来的游戏DLC中加入。
  《战地1》即将在本月21号在PC、PS4以及XboxOne平台正式发售。
  (来源:游侠 编辑:okami)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最客观的多平台游戏评测排行榜,包含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手游、端游、主机游戏、VR游戏、智能电视游戏及H5游戏,力图为中国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游戏推荐平台。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游戏排行榜CGWR!
新浪游戏APP
新浪游戏APP为广大玩家提供最及时、最个性化的聚合订阅游戏资讯,以及业内最丰富、最具价值的游戏礼包资源,首测资格、稀有道具,成为高玩就这么简单。新浪游戏APP论坛力求打造一个属于所有玩家的超大朋友圈,为玩家的生活增资添彩。新浪游戏秉承为玩家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不断优化创新,让我们一起创造快乐!
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是新浪游戏为全球手游玩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游攻略大全及专业游戏问答社区APP。“全民手游攻略”涵盖Apple Store游戏畅销榜前150名手游,网罗最新手游通关秘,帮助玩家畅玩手游;打造最全手游攻略资料站,帮你用最省钱方式吊打土豪。最火爆专业的游戏问答,让众多大神带你开启不同手游人生,寻找志同道合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新浪游戏大事记
16年01月14日
16年01月14日
15年12月15日
15年11月19日
15年11月16日
15年01月08日
14年12月27日
14年12月17日
14年03月27日
14年01月09日
13年12月27日
13年12月07日
13年10月11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地4中国士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