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游戏迷如何与长大的儿子相处处

小学生沉迷游戏有何心理原因
日前,一则“深圳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家长诉至法院”的新闻引发热议。其实这类新闻并不少见,浙江某小学五年级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合肥10岁孩子偷用父亲1万多元为手机游戏充值;福州某三年级小学生半小时为游戏充值5000多元……熊孩子大手大脚偷用家长的钱玩游戏的新闻在各地屡见不鲜。据腾讯2016年财报显示,《王者荣耀》坐拥2亿用户,涵盖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上班族的多个年龄段玩家,日活跃用户峰值高达8000万。而2017年,《王者荣耀》的数据更加惊人,每天有8000万至9000万场对局。而有报道显示,《王者荣耀》一大特点就是玩家低龄化严重,小学生玩家占据《王者荣耀》用户57%以上,成为《王者荣耀》的主力军,小学生沉迷游戏成为巨大隐忧。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孩子沉迷《王者荣耀》不仅仅因为游戏好玩那么简单,其背后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教孩子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深圳李先生家一家三口生活颇为拮据,多年省吃俭用才积攒下3万多元钱。万万没有想到,家里11岁儿子偷偷将父亲的银行卡关联到QQ上,银行卡总共207笔交易记录全部转向了腾讯财付通,为玩《王者荣耀》偷偷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家长一怒之下将腾讯诉至法院。梅竹副主任医师告记者,孩子沉迷《王者荣耀》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网络世界充满神秘新鲜,容易吸引孩子,独生子女又相对比较孤单,父母工作忙陪伴少,孩子就会在网络世界里寻求慰藉,弥补在现实中缺失的东西;“其次,和同龄孩子交流需要谈资,《王者荣耀》的火爆不仅仅在于其休闲娱乐的游戏功能,还演变为小学生们的社交软件,甚至还有小朋友会说‘不玩这个游戏就交不到朋友’,而在游戏里玩得级别越高就会受到小伙伴们的羡慕和崇拜,有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是游戏打得好,从另一个渠道获得价值感;“再有,通过游戏来发泄不满、愤怒、压抑等情绪,充值买好装备,在游戏中的战斗力就更强,这种所向披靡的感觉能缓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困顿和负面情绪。”梅竹副主任医师提醒,要劝孩子别沉迷游戏,不能用强行禁止的方法,而是要“以退为进”,“如果家长强行没收手机、平板电脑禁止学生玩游戏,反而增加孩子的好奇心,甚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通过上网吧或借手机等方式继续偷偷玩。”梅医生建议,家长不妨有空时玩一下孩子喜欢的游戏,不仅能产生共情,还能更深入了解孩子痴迷游戏的真正原因。家长也可以定期带有“目的性”的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游戏,“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关爱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就不会把家长作为对立面,会主动和家长交心沟通,谈谈自己最近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关系相处如何、同学间流行哪些话题、遇到哪些困惑等。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能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对于涉黄涉暴的内容及时予以警示和制止,教会孩子区分善恶美丑,并且要教孩子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110吗?我被人追杀了!快来救救我!”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公安局接警台的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而当工作人员询问对方在哪里被追杀时,电话里却传来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在《王者荣耀》里被人追杀,已经被杀死好几次了。”梅竹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很多学龄前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时会混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游戏世界里,被杀后可以满血复活,但是现实中生命只有一次,被杀后不可逆,而在游戏中的追杀会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产生紧张感甚至恐惧。”借游戏人物纠正被扭曲的历史此外,《王者荣耀》还存在扭曲历史、亵渎古人的问题。该游戏中的人物名称以及形象设定借鉴了历史人物,但经改编以后,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大相径庭。例如,在这款游戏中,荆轲成了风情万种的女刺客。梅竹副主任医师称:“小学生玩家对历史没有过深接触,会被游戏误导,作为家长,可以借着孩子对游戏人物的浓厚兴趣,给孩子上一堂真正的历史文化课,顺便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历史书给孩子看。”要真正将孩子从游戏中拉出来,还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梅竹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平时门诊中,有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报了各种学习辅导班填充孩子的业余时间,如果家长能真正关心孩子喜欢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报一些孩子乐于上的兴趣班,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可以大大减少孩子对于游戏的依赖。还可以带孩子多外出旅行、参观博物馆、进行户外运动,充实孩子的休息时间。”梅竹副主任医师建议,可以采取限制游戏时间,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好规矩,一旦规矩定好了就不能被打破,家长要学会温柔地坚持,“孩子之间也需要谈资,一味禁止孩子玩游戏,会让他们在学校里无法融入小伙伴,但是每次玩游戏要遵守约定。比如规定好孩子只有在双休日可以玩游戏,且每次只能玩1小时,家长在时间结束前15分钟可以给孩子做个提醒。”“如果时间到了,孩子撒娇甚至哭闹着要再玩5-10分钟,家长不能心软,因为这是孩子在试探家长的心理底线,今天你同意给孩子多玩10分钟,下次孩子就会得寸进尺想要多玩15分钟,如果孩子实在很想继续玩,家长可以明确告知提前协商好的打破规矩的处罚,如对孩子说‘你今天多玩的时间要从下一次玩游戏的时间里扣,你自己选择。’而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等同于学习读书的时间,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空间,不要打扰他们。”“顺手牵羊”不代表偷,培养正确金钱观对于孩子偷拿父母钱为手机游戏充值,梅竹副主任医师提醒,切不可轻易给孩子贴上“偷窃“的标签,要分清楚具体缘由:幼儿期和学龄前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主义时期,尚没有“物品所有权”的意识,会觉得只要是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别人有的自己也应该有,比如会拿其他孩子的零食、玩具等,有些孩子到了小学一二年级还会有这种现象;家长如果一直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也会拿别人东西。比如,孩子想吃薯片,家长会觉得这是垃圾食品不让吃,孩子看到小伙伴有自己想吃却吃不到的零食,就会拿来自己吃起来,或者偷拿父母的钱买来吃;一些父母工作很忙,忽视关心孩子,有些孩子就会故意偷家里的钱引起父母注意;也有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太强势,控制欲过强,导致孩子内心压抑,通过拿别人东西来发泄情绪故意惹怒家长,以达到报复的目的;有些小朋友想做孩子王,在同学里称老大,就会用拿别人东西的方式来虚张声势;家境好、性格温顺的孩子,会受到校园霸凌威胁,被迫偷家里的钱财。父母发现孩子有“顺手牵羊”的习惯,不能一味纵容包庇,但也不能反应过激,梅竹副主任医师举例道,比如之前有个“7岁女儿顺手牵羊,妈妈报警希望将她关几天”的新闻,这位母亲的做法就不可取,“这会让女儿蒙羞有负罪感,影响她的心理健康。应该教孩子明确‘我’的界限,明确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允许才能玩,而且要记得还给小朋友,不能随便带回家。”同时,梅竹副主任医师称,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比如深圳这个孩子偷了家里3万元玩游戏,有可能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些钱就是他家里多年的积蓄,不知道3万元究竟有多少价值。建议家长在孩子学龄前,就用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多少面值的钱,能买哪些东西。比如,家长给孩子买了1000元的乐高玩具作为礼物,但孩子可能对1000元究竟是多少没概念,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1000元可以买200包薯片。无论家境有多优渥,也不建议给小学生太多零花钱,要教育孩子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kittyyu]
热门搜索:
时隔一年马蓉还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2018高校毕业生人数或创新高,AI领域年薪30万起。
这里安静又好玩!
捡起最美“申”秋。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父亲是游戏迷 4岁儿子也玩游戏至凌晨_玩家资讯_新浪游戏_新浪网
父亲是游戏迷 4岁儿子有样学样也游戏至凌晨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德行如何很大程度上孩子就会学成那副德行。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做家长一定要做出好榜样,而不是像本文里的那位父亲,整日当着4岁儿子的面打游戏。
  近日,家住沭阳县城北小区的小李在亲友们的“炮轰”之下决定痛改前非,彻底与网游说再见,因为4岁的儿子在他的“熏陶”下也染上了游戏瘾。为了儿子能够健康成长,也为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小李决心脱离游戏的“苦海”,回归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去。
  “昨天有个亲戚过生日,我带着孩子去吃饭。席间,一个亲戚疑惑地问我,孩子的眼睛怎么肿了,是不是熬夜了?我就告诉她,因为自己晚上要通宵玩网络游戏,老婆出差又不在家,怕儿子打扰自己,所以就把手机给他玩游戏。可是,手机都被玩没电了儿子还不肯睡,一看时间都凌晨2点多了。一番连唬带哄的,儿子才睡着。”小李说。
  本来想当个笑话说给亲戚们听,谁知却招来一片“炮轰”。“大家都说这样下去,孩子的眼睛非出问题不可,问我孩子熬夜的情况持续多长时间了我也说不清。反正只要晚上老婆不在家,基本上都拿手机哄孩子,没考虑过时间。”看着亲友们投来的白眼,小李才察觉到自己的问题。
  “吃饭期间,儿子又吵着闹着要手机玩,我就教训了他两句。亲戚们的不满情绪一下子就全爆发了,本来是庆生宴,转眼变成对我的批斗会了。”小李惭愧不已。孩子的舅妈直接批评小李说:“难怪你老婆经常说你不顾家,只知道玩电脑,看见孩子之后,就知道你是怎么对老婆,怎么教育孩子了。”
  提起自己和妻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相处模式,小李也找到了问题所在。他说,在自己没沉迷网络游戏之前,夫妻的感情很好。之后,两人就经常因为玩游戏一事吵架。妻子是做化妆品销售的,经常要四处奔波,一回到家看见自己在玩游戏,气就不打一处来,就责怪他忽视家庭。
  小李说,第二天他就带着孩子去医院眼科做了检查,医生说孩子的眼睛没什么大碍,只是用眼过度了。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玩电子产品,更要杜绝在黑暗的状态下玩。
  针对幼儿过度玩电子产品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记者采访了市工人医院医师吴继玲。吴继玲表示,12岁之前,孩子的视力处在不断发育的完善期,视力状态处于不稳定时期,眼睛调节机能十分脆弱。这时,任何增加用眼负担的行为和不良刺激都会影响视力发育。孩子眼球长时间不断地注视、追随对眼睛伤害极大的电子显示屏,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视疲劳,有时还会出现刺激性症状。长时间盯着屏幕看对孩子眼睛泪膜也不利,会导致干眼症等视力问题的产生。(来源:中国江苏网 编辑:Alenvi)
  11:20:57
  10:39:45
  10:11:11
  14:41:58
  10:49:46
  10:03:26
  11:17:34
  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目前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的最新网络游戏评测排行榜,涵盖内所有新游戏,力图为中国游戏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新网游推荐平台。
  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是以由新浪游戏专业评测员组成的评测团队为核心,以游戏的画质、类型、风格、题材等游戏特性为依据,对中国(大陆港澳台)、欧美、日韩等地区正在进行测试或正式运营的新网游产品进行评测并打分后产生的权威游戏排行榜。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将网络游戏从六大项、二十八个小分项与同类游戏进行横向比较,再将该游戏与自身的不同版本进行纵向对比后,由评测中心根据加权平均数得出最后的游戏分数,并以游戏测试及上线时间点为分组,根据每款游戏的CGWS分数在每个季度发布排行榜榜单,实现了排行榜的透明化和实时化,帮助玩家准确、迅速地找到心目中的理想游戏。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GWR!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孩子沉迷游戏 家长不必恐慌
中国教育装备网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我带20个娃去乌镇游学,坐车或者等餐的时候,所有小孩齐刷刷地争分夺秒低头玩游戏,这个“壮观”场面把我惊呆了――尽管我知道孩子对智能手机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甚至有强烈的依赖。
  观察了一下,大孩子玩的基本是“我的世界”,小一点的孩子玩“贪吃蛇”。面对这帮手机控,两天的游学时间里,我常常陷入严肃的思考和深深的担忧。
  湮堵不如疏导
  先把自己的担忧和焦虑解决掉,才能心平气和做父母。手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需要以平常心看待,这是出发点。
  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不喜欢玩手机游戏,那才是不正常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是天性。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重要原因是游戏过程中有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创造,乃人之为人最过瘾的部分。这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可以自我做主的时候,多带劲啊。在自由中,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充分发挥,而游戏提供了这个自由创造的可能,孩子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相对于充满管束的家庭和学校,孩子在游戏里得到的快乐,弥足珍贵。
  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质。当年“任天堂”流行,掌上游戏机不也是孩子的最爱吗?家长不也曾经跟孩子展开“殊死争夺”吗?也没听说玩掌上游戏机的孩子以后都成了坏孩子。
  以未来的眼光看,要是孩子不懂得智能信息设备,只知道刷练习题,真会落伍于将来的电子时代。
  当父母知道手机游戏的意义,以及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再来反思我们怎么看待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就没那么焦虑了。
  这几年,我读了不少家教书,结合自己做父亲的经验,发现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无非是接纳,父母自己心情平和最重要。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他喜欢玩游戏也好,喜欢无所事事也好,都是你的孩子。所以父母看到孩子沉迷于游戏,第一时间就要告诫自己不要发怒,平静下来,别太过强硬地干涉。
  否则,因为手机跟孩子起冲突,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甚至带孩子参加成年人的饭局,聊天聊得高兴,看孩子无趣,就扔给他一只手机,这无疑会增加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所以,父母要学大禹治水,湮堵不如疏导。
  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而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中,时间管理尤为关键。家长要转变观念,结束威权式的管束,让孩子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一切自外而来或者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束,对孩子是不起作用的,即便起作用,也是反作用。
  我看这些孩子聚在一起爱玩游戏,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孩子之间互相影响,我儿子菜虫一个人在家时,玩游戏的劲头并不很大,和同龄人在一起就玩得不亦乐乎;原因之二可能是有些孩子的父母对游戏控制得较为严厉,一旦“虎口脱险”,我又基本不管,他们自然玩得兴高采烈,放纵乃至放肆。
  我之所以不管,是因为深知强制式命令在教育中是无效的,我希望孩子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也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后来在熄灯就寝之前没收孩子们的手机,纯属无奈之举。
  建立自我管理时间的习惯,其实是一种能力。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可以建立一种守时守信的生活习惯与说话算话的信用体系。守信的关键在于父母率先垂范,有一说一,说到做到,孩子自然不会赖皮。时间长了,就能做到有规律地生活作息,时间管理习惯也就培养起来了。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未来的小规划。比如,先制定一个小目标,在完成预定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菜虫的暑假很忙,参加两个夏令营,坐一次邮轮,暑假作业就规划在这三次活动之间的时间。结果,他不急不躁地提前完成了各项他不太情愿但必须去做的事情,而且也没耽误他玩手机。
  在游戏中走向创造
  我曾经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孩子们与最厉害的软件公司执行总裁对话。面对孩子们玩游戏的热情,那位总裁说,游戏玩得好并不厉害,做游戏的设计者才厉害。游戏的设计者,创造了一个世界,有上帝的感觉。
  的确,最过瘾的事情,真的就是创造本身。我接着问孩子们还有什么工作可以享受到创造的快感?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很靠谱:当作家、作曲、导演、设计师……不一而足。
  其实,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与同龄人的交往等,都远比手机好玩。想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去户外、跟同龄人一起玩。我有两个好朋友都是非常称职的爸爸,周末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带孩子玩,我经常把菜虫托付给他们。打枪战、骑自行车、游泳、看电影、逛博物馆,项目繁多。其中一个爸爸还被群友授予“诺贝尔教育奖”。
  当孩子的闲暇时间被这些有意思的活动填充之后,他们从中获得了生活的意义,也就不需要单一地从手机游戏里获取自我实现的感觉了。
  所以,孩子的需要跟成年人是一致的,既意义感。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刷作业,他不沉迷于手机游戏才怪。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蔡朝阳)
责任编辑:彭传培
本文链接:
微博关注:
教备网在线客服:
客服联系热线:
投稿/访谈/求购/报价:
商务合作/广告代理:
邮箱:ceiea@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ceiea@  客服热线:7 、 、310352  传真: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号  ICP备案号:皖ICP备号
 网络实名:教备网您的位置:&&&&孩子爱玩手机,沉迷游戏怎么办?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爱玩手机,沉迷游戏怎么办?家长可以这样做
日 10:34阅读次数:9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用手机玩游戏,家长没看着的时候甚至可以玩一整天,很多孩子的视力也急速下降。孩子爱玩手机,沉迷游戏怎么办呢?聪明的家长都是这样做的,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暑假,又有几个朋友带孩子去医院散瞳配眼镜了,最小的刚上一年级。
聊起来,发现这几个孩子平时都喜欢玩游戏,家长虽然会管,但也没有太严格限制。
都知道过多的玩游戏不好,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呢?
我特地“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亲子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她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年龄不等,但有些回答,却大同小异,出奇地一致。
问:你家孩子喜欢玩游戏吗?
答:喜欢啊。
问:你会为这事发愁吗?
答:不会,我觉得还好吧。
问:你会禁止孩子玩游戏吗?
答:不会。一点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适度就好了。
经过长期的“磨合”,这些妈妈们都发现,让孩子一点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随着孩子长大,游戏更带上了社交属性,班上同学都在玩,不玩的孩子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游戏,已经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一味地禁止,只会把孩子逼到对立面,想方设法地钻空子——家里不让玩,就到外面玩;设了密码,就千方百计地破解;表面不玩了,学会了偷着玩……
压制得越严格,反弹得越强烈。
百堵不如一疏。与其这样,还不如想办法和游戏“和平相处”,引导好了,这件事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几位妈妈情况不同,共同之处就是,基本不会为孩子玩游戏这件事苦恼,把它当成孩子的正常需求,适时适度地玩就好。
下面就是这些妈妈们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1. 约定规则,限制玩游戏的时间。
我采访的妈妈里,90% 都会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少数不限制的,也是因为孩子自己会控制游戏时间。
有的是每天中午固定玩一个小时;有的是周五周六周日,每周三天,每天30分钟;有的是晚饭后半小时。
约定好了,就严格执行。
有的妈妈一开始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会有些变通,但时间一长,发现心软反而助长了孩子钻空子。
说到做到,按规矩行事,不再讨价还价,彼此反而很轻松。
时间长了,孩子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什么时间学习、玩游戏、做其他事情,他自己就会有一个统筹规划。
畅畅上四年级,非常喜欢爱看跑男,但周末只有30分钟看手机看的时间,那么他就要学会取舍,决定是看跑男,还是玩游戏。
在著名的棉花糖心理实验中,专家发现,面对棉花糖的诱惑,表现出自控力和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长大后会更事业有成,人生也会更幸福。
在玩游戏这件事上,游戏就成了“棉花糖”。
只要规则制定得合理,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从小学会了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
(调查数据也显示,限制玩游戏的时间会大大降低孩子沉迷游戏的几率。)
2. 告诉孩子游戏的危害,对一些风险提前防范。
很多妈妈都提到,她们会找一些新闻报道给孩子看,提前告诉孩子玩游戏有哪些严重的后果,比如有的小孩充值充了几十万元,不加节制玩游戏毁了身体等等。
18岁以前的孩子,心智还未成熟,他们只觉得游戏好玩,根本意识不到沉迷进去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提前告诉他们,先入为主,在他们头脑中植入这些概念,会比等事情发生了再敲打,效果要好得多。
好几个妈妈都提到了蓝鲸游戏。
她们会先了解这个游戏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样一步步控制人,诱导人自杀的,然后把游戏的本质和危害讲给孩子听。
相当于提前给孩子打了预防针,在内心设置了一条警戒线。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心中就有了警惕性,会提醒自己不要掉进去。
3. 帮孩子把好第一关,培养孩子辨别选择的能力。
一个朋友说,她会和孩子一起下载游戏,看看哪个游戏不适合小孩玩,就删掉,从一开始就把好关。
孩子班上有四十多个人,小孩子们各种排列组合的QQ群就有200多个,这位妈妈把所有的QQ群都“审”了一遍。
有些孩子会转发比较血腥的图片,说收到的人要转发到10个群,不然会怎样怎样,还会碰到社会上的发红包群。
这位朋友就会给孩子讲解,这些信息背后的人的意图,他们真正想要做什么。
孩子会睁大眼睛问:真的吗?
她才发现,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大人一看就明白的套路,涉世未深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如果没有防范和引导,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要帮助孩子把好关,同时培养孩子自己的辨别能力,这是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4. 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
一个妈妈说,她没有太多限制儿子玩游戏。
儿子在读重点高中,每天晚饭后,美其名曰休息一下,也就是他的玩游戏时间。
一般也就玩半个小时,孩子自己就不玩了,因为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事情要做,要,要弹,要剪片子上传到B站,要和同学们一起骑行……
那么多有趣的事,都忙不过来了,游戏自然而然只占了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有意识让孩子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围魏救赵,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很多家长禁止孩子玩游戏时,会说:别玩游戏了,学习去,看书去!
当孩子的生活中只剩下学习和玩游戏,他不时刻惦记着玩游戏才怪呢。
不让玩游戏,很多孩子宁可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也不愿意去看书学习。
孩子需要快乐,需要放松,需要友谊,现实中找不到,他就会到游戏中找。
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他在生活中找到乐趣,交往几个说得来的、高质量的朋友,有趣的现实生活会比有趣的虚拟游戏更有吸引力。
(有调查发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比例为12.8%,四五线城市的这个比例为34.1%,相差了近三倍。
重要原因就是,经济越发达,孩子的娱乐活动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上面分配的注意力就越少。)
5. 放下你的手机,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当你指责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别忘了看看自己在家里是怎样的状态。是不是也整天抱着手机刷微信刷剧刷淘宝?
很多家庭,晚上经常是一幅“安静和谐”的画面:一家三口,妈妈看电视,爸爸刷手机,孩子玩平板电脑,各自全神贯注,互不打扰。
大人身体力行地刷手机,孩子耳濡目染,有样学样,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是也太考验孩子的意志力了?
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机。
空出来的时间,就用心和孩子玩吧,做各种游戏,亲子阅读,到户外玩,讲睡前故事……只要有心,能想出很多花样来。
(调查研究也证明,亲子关系也是孩子沉迷游戏的重要因素。家庭亲子互动的频率越高、亲子活动种类越丰富,孩子沉迷于游戏的比例就越低。)
说了这么多,其实,当孩子沉迷游戏,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反省自己。
同样的网络游戏,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沉迷于此,毁了一生,有的孩子会控制适度,不耽误走上人生巅峰?
只能说,游戏是一个问题,但不是最主要的那个问题。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家庭。这个家庭能不能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和情感支持。
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内因,游戏只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样的感冒病毒,有的人被传染了,有的人安然无恙,区别就在于自身的。
为什么孩子沉迷游戏?
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很多都能从家庭环境中找到共性,比如:
父母控制过多,过于严厉,打骂孩子是家常事;
父母和孩子缺少交流,只关注学习,忽视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父母关系不好,情绪不稳定,家庭气氛比较压抑……
生活在这些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当他不玩游戏的时候,被迫回到现实中来,就会感到空虚、孤独、压抑和挫败感。
这些负面的感受连大人有时都承受不了,何况孩子。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负面感受,只是下意识地想逃避。
逃到哪里去?只能逃到游戏里去。
游戏可以让他放松,让他宣泄,让他开心,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全能的控制感。
在游戏中,他不惧怕失败。失败了,没有指责,可以一次次重来。
过关了,会有各种奖励,会有同伴的祝贺,这些成就感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
在游戏中,他会收获友谊,感到和同伴之间的连接,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孤独的一个人。
在游戏中,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人存在下去必须要有的精神力量。
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
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在游戏中全得到了。
两相对照,他在游戏里有多开心,他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多失落,这才是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孩子沉迷游戏,不如说他像落水的人想紧紧抓住救命稻草。
所以,当孩子沉迷于游戏,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问问自己:孩子需要的这些心理营养,我们给够了没有?
一味地禁止、打骂、围追堵截,只会把孩子推向游戏的怀抱。
我采访的这些妈妈,平时和孩子的关系都不错,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她们的孩子,都没有太多问题,有的还很出色。
这些妈妈,并不是在玩游戏这个问题上有多么神奇的做法,而是平时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就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尊重孩子的感受,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
孩子得到了充足的心理营养和情感支持,就像吃饭一样,在精神上“吃饱了”,知道了真正营养又美味的食物是什么味道,自然不会无节制地去吃垃圾食品。
游戏不是带娃神器,也不是洪水猛兽。
孩子玩游戏,不能不管,也不能全管。
在管和不管之间,如何拿捏这个尺度,需要父母们的智慧。
而最大的智慧,就是反省自身,作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怎样的家庭环境,是否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接纳。
这才是根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迷妈妈天才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