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骑士才能夏狩星级突破才能今年的瓶颈

25年深圳破壁之问:渐进改革能否突破体制瓶颈_网易新闻
25年深圳破壁之问:渐进改革能否突破体制瓶颈(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5年7月中旬,深圳街头突然竖起行为艺术家舒勇制作的公益广告牌,舒勇说,他想通过作品使深圳人面对现实,思考深圳未来的辉煌要靠什么来实现。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力主“改革办”的复出。
25年前华侨城原址景象。
25年后华侨城以现代化面貌示人。
日,深圳25岁的生日。
从1980年到2004年,深圳GDP年平均增长28%,达到去年的3423亿元;人均GDP超过7100美元,居全国首位,成为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
25年后的今天,面临着政策优势的风光不再以及土地和能源紧缺、环境容量透支、人口压力的不堪重负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
深圳的突破在哪里?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关于深圳未来的争论在这个城市25岁生日之际,被高度提及。
“继续发挥先导舰、破冰船的作用。”8月17日,深圳五洲宾馆,市委书记李鸿忠面对记者说,深圳的地位不会改变。
□本报记者刘炳路深圳报道
暴雨倾城,香槟冲天。
8月20日下午3时,深圳南澳浪骑游艇会码头,由六位深圳业余帆船手驾驶的双体帆船“骑士号”抵岸,181天前,他们从法国拉罗谢尔港口出发,横跨欧非拉7个海区航行1.1万海里,在见证了台风、海盗、团结、友爱之后,安全回家。
如“骑士号”的“壮举”一样,25年前,在中国的南海边,一个边陲渔村承载着3万“船员”的梦想开始拓荒、奋斗,他们和来自全国的上千万拓荒者一起,在这片海边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发展奇迹。
“速度奇迹”
“20.5元、21.3元、22.1元……”
8月19日下午,深圳新洲路与红荔路口,一辆出租车在红绿灯的指示下停住,计价器仍在以每分钟0.8元的速度跳着。
“时间就是金钱嘛1这名司机说,别看每分钟八毛钱,他也不愿意等,他必须“争分夺秒”挣够每月1.5万元的份钱。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业区,这个25年前被定格的象征着特区理念的标语牌依然屹立在马路边。
深圳25年来创造的经济增长速度也着实将这一特区理念诠释的淋漓尽致。
深圳市政府材料显示,从1980年到1994年,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生产总值以35%的递增速度历时9年突破100亿,再经过5年突破了500亿。
1994年后,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家给予深圳的“特殊政策”变成普惠政策,但这并未能阻挡装深圳速度”神话的缔造,GDP的增速仍在20%以上,先后突破1000亿,2000亿,3000亿,达到去年的3423亿元。
8月17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用“地均产值”的概念向记者阐述深圳发展的“速度奇迹”:去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生GDP1.75亿元、税收6000万元,与此相对,每万元GDP能耗0.55吨煤,这“一高一低”的两个指标在全国的大中城市均排在首位。
四个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在系列耀眼的经济指标的背后,深圳今天正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
土地、空间有限,对于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仅剩200多平方公里,且大多数在关外,今年供应的1269万平方米的土地便全部分布在关外,即使这样,如果以每年10平方公里的速度开发,20年以后,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将无地可用。
同时,在快速的发展面前,深圳的环境压力巨大,在深圳没有一条河不黑不臭,尽管这个海滨城市有着自然的环境优势,但是去年的阴霾天气多达1/3.
能源、水资源紧缺。8月16日,四十余辆车等候在上步路加油站,须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加上油,一场油荒袭击广东,而对于本就没有能源的深圳来讲更是“火上浇油”,市内一度一半以上的油站关门。
如果说能源危机是每个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那么水资源的缺乏对于深圳来说尤为严重。
深圳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7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按照目前深圳发展速度和用水量,到2010年,每年的用水总量将达到21.05亿立方米,将缺水8.5亿立方米,每天缺水250万吨。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称“抽干东江的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求”。
而对此用水量是有关方面按照户籍人口500万计算出的,但事实上,深圳到底有多少常住人口呢?
8月17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介绍的情况是,目前深圳户籍人口约167万,非户籍人口800多万,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倒挂”问题(相关报道见本报24-25版)。
如若是按1000余万的人口规模去计算,深圳未来年缺水不知道是多少?
此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被就任之初的市委书记李鸿忠形容为“对深圳形成了倒逼之势。”
而按照许宗衡的说法,深圳提出到2010年实现人均GDP1.2万美元,届时需用土地是目前可用土地的2倍,需用水电和环境资源也是目前的2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增加一倍。
何以形成上述的四大问题?
乐正,深圳市社科院院长,自2003年始,每年主编出版一本《深圳发展报告》蓝皮书,他给出的答案是,特区成立以来,深圳还是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大量电子工厂的建立,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以低要素的成本拉动了经济指标,但是赚取的多是“加工费”,而这种摊大饼的方式,自然资源用完了就难以为继。
拉美国家就一度曾依靠这种低要素成本快速拉动经济增长而陷入资源困境,在深圳响名的因特虎网站创始人老亨在谈及此问题时说,深圳必须杜绝“拉美化”、走出制造业的“怪圈”。
而此问题,被认为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但在乐正和老亨看来,作为开放较早的深圳来讲,这一问题则会最早显露,其提出解决之道也必然再次为全国的经济转型带去经验。
&& 求解产业升级
面对着深圳当前出现的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在乐正看来,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大事”。
他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深圳看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深圳正是从少年向青年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只要解决好了都不是问题。
乐正认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达到人口的置换,就是吸纳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到深圳。
自前年起,人们又重新感受到深圳金融业蓬勃跳动的复苏脉搏。深圳市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挂牌、国内首个地方支持金融业发展的金融18条政策出台、中小企业板块启动、重奖落户鹏城的金融机构、成立深圳市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政府与金融企业定期对话……
与此同时,泛珠三角合作框架的建立,增大了深圳作为供应链节点的腹地范畴和影响力。从深圳物流业的增长数据来看,深圳正成为国际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做法是,除继续发展原有的金融、物流、高科技三大支柱产业,在今年的第四次党代会和两会上,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深圳一点文化氛围都没有。”来自吉林的王越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他说下班后要想找个看电影或者书店的地方都不是很多,更别说看一些话剧等舞台剧表演则更少。
在深圳很多人看来,深圳最缺失的就是文化,周末只能上街购物。那么,在这样一个城市搞文化产业,空间有多大?
深圳市文化局一位官员给出的答案是,文化产品最终要转化为商品,而深圳拥有最开放的市场,而不像内地很多拥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只能固封在那个城市或者地区。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同此说法,他认为,因为深圳有着高科技的产业,在发展动漫、创意设计和影视音像等方面都具备先天的条件,另外,深圳的印刷业同北京上海相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一个例子是,在深圳布吉大芬油画村,原来只是一个自由聚集的油画市场,现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靠的就是市场,多有来自国外的客户。
另一方面,深圳市也在想尽办法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来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在2004年底,深圳举办了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2005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纲要》指出,我市将重点发展传媒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印刷产业、视听产业、歌舞娱乐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八大优势产业。
深圳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胡野秋形容为,是依此“唱响春天的故事”。
“半步”策略渐进改革
在深圳的很多企业和经济专家看来,深圳的经济发展现在就像一双“大脚”,穿在一双较小的鞋子里,这鞋子除了经济体制的东西,还有一些政府部门的东西,这些都和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曾为深圳的未来撰写多篇网文的民间人士老亨说,深圳最大的贡献是让人们的梦想得到实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来到深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能否让淘金者圆更大的梦,必然和改革有关。
“深圳要把每年都作为改革年13月25日,李鸿忠就任市委书记后,在其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虽然特区没有了政策优势,但是一定戴牢特区这顶帽子,不能使深圳流于一般的城市,要敢闯敢试,来解决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
一个月后,4月29日,由李鸿忠力主的深圳市改革办成立,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兼任,成立4个月的时间,这个改革办一直蒙着面纱。
在8月11日,深圳举行的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情况介绍会上,南岭首次向媒体介绍,主要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方案和措施。
对于有否大项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已经细化的措施,这位新任主任说在年底前会有一些东西出来,并且强调,会从一些局部逐步做起。因为一项改革方案的形成,需要经过多方的调研、考察。
而李鸿忠将此称为“半步”策略,不求大步,推行渐进式改革。
8月17日,在李鸿忠和许宗衡与记者的见面会上,两位掌舵人也没有谈及具体的改革内容。
而据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透露,深圳将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据其介绍,此条例只针对政府,为改革创新立法。
据一位了解此项改革的学者介绍,此项条例主要旨在通过立法使改革目标明确,程序规范,改革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协同改革机制,建立改革评价纠错机制。
乐正认为,在GDP还是政府官员主要政绩指标的情况下,相对发展经济来讲,改革必然要违背目前一些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具有很大风险,乐正说,曾经完成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的深圳,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提特区也不提改革”或许与此风险有关。
改革办复出?
实际上,三年前一场关于“行政三分制”的改革至今并未被人忘记。
2003年初,时任深圳市市长的于幼军提出“行政三分”,就是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行政三分制”的全新政府架构,设置若干决策局、执行局和一个监察局,决策局只有决策权而没有执行权,而执行局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监察局和审计局将作为监督部门直属市长管辖。
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此方案准备当年上半年即在深圳试行,但最后没有结果。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获知的消息是,此改革方案上报后未获批复。
在由中国基金会主持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公共政策创新研究”课题,在对深圳的“行政三分制”研究之后,对其困难分析为“既要对深圳政府进行创新性改革,又不能涉及深圳的政治体制”。
而据《香港商报》相关报道,在2003年深圳召开的一次“制度创新与特区发展”高层专家咨询评审会上,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曾指出,“将政府的决策权集中在几个专门的决策部门是不现实的,因为现行的政府决策往往在政府的常委会上进行,并不是一个、两个决策部门说了算。”
实际上,这也是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对深圳下一步的改革所担心的问题。
“如果是自上而下的,就好办了。”乐正表示,在没有获得中央或者有关决策层的同意后,一些涉及体制的改革风险太大,而一旦有了“尚方宝剑”,难度自然减校
在深圳社科院教授杨立勋看来,与此相关的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明确深圳是经济特区,如今国家对特区的定位并没有改变。
一个事实是,在2004年深圳市第7次机构改革中,原深圳市体制改革办公室被撤销,其职能合并到市发展与改革局。
而当时正被认为是深圳的“迷惘期”,不知道特区如何特下去?而改革办这一机构的撤销,更让深圳人困惑:“改革办都撤了,深圳的改革是不是不再继续了?”
无疑,今年李鸿忠力主改革办的复出,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李鸿忠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改革时希望干部发挥“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培养“工兵”意识,就是要“探雷挖雷”,敢于“牺牲”。
期盼深港合作
在深圳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深圳和香港的关系也同样被各方关注。
8月17日,许宗衡市长谈到深港合作表示,将在“粤港合作”的框架下推进。
深圳市政府将在今年组团拜访香港特区政府,将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管理、司法体系和公共管路服务等几个方面考察学习。
如果实现这将是深港两地政府间的第二次亲密合作。
去年6月,时任市长的李鸿忠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香港,并签署了“1+8”合作协议,这个被称为带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合作,实现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建立起了深港政府间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
许宗衡表示运行良好,双方已经举行了11次非正式交流会,在口岸建设、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合作。
事实上,香港是深圳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大约占60%.
因为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的特殊地理优势,在香港回归之后,深圳人一度期盼着能和香港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2003年,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被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一场关于深圳发展前途的大讨论,被认为倡议最多一个构想就是建立“深港都会圈”,以促进深圳和香港进一步融合。
对此,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也力主建立“深港都会圈与珠三角经济区”,他认为应该由港深引领,将濒临深圳的东莞惠州等地都融入进来,共同发展。
以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和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两研究所有关学者为代表提出“深港自由贸易区”,即将现在的一线关撤掉,将特区向香港一样,完全变成自由贸易区。
据了解,此做法深得深圳企业和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认同,但并未能实现。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二线关问题。深圳特区边上树了“一道墙”,以此隔开经济特区和内地,这道线被香港人和深圳人称为二线关,深圳与香港之间为一线关。
这一曾经将特区圈起来的关卡,目前已无实际的意义,货车基本不检查,边防证也成了象征性,深圳官方一些人士说,此二线关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深圳经济的发展,深圳官方早就希望撤掉关卡,将区外的宝安、龙岗纳入其中,一起规划发展。
据介绍,每年全国两会,都有来自深圳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的建议,此也被认为带有地方政府的意愿,不过,全国人大至今未予表态。
“这些问题还是要看中央。”乐正说,这些问题都不是深圳说了算。
“深圳创造”
8月11日,深圳五洲宾馆。来自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十三部委的官员组成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调研组”与深圳的上百家企业座谈关于“自主创新”。
这一天距特区纪念日刚好15天。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一位官员说,从今年初开始,国家调研组已经八次抵深,旨在了解深圳自主创新的经验。
今年,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被国务院附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研究如何从政策优势转向制度创新。
而据有关方面介绍,此前,深圳高层也曾去北京拜访有关国家部门,争取此“试验田”,但未果。
如此情况下,对于能源、土地等各种资源吃紧的深圳来讲,在面对着“特区不特”没有任何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开始自己提出“创新”。
“建设自主创新城市”,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深圳第四次党代会上被确定下来。
8月17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介绍的创新情况是,200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值3266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3.09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6.7%.
但是,一个事实是,对于并没有高校资源的深圳市来说,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是摆在深圳面前的一大问题。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局长王学为介绍,深圳市有大大小小700多家研究机构,90%都是设立在企业,2004年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20亿元,占GDP2.9%,大多数的专利都由企业发明、创造。
王学为认为,深圳在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试验田”的任务之后,正在走入“积极探索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主导也在企业,这样有活力。
深圳华为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去年实现销售额462亿元的深圳民营企业,年申请专利超1000件,远远将获得政策优势较多的大唐电信等落在后面。而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在深圳还有比亚迪、迈瑞等多家。
对于自主创新,政府需要做些什么?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局长王学为说,帮助企业解决科研人才和技术不足至关重要,这也被认为是弥补“高校不足”的做法就是,深圳采取引进“实验室”作为高科技产业船新的“孵化器”。
今年上半年,第一批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落户深圳。
在深圳市高新办副主任林波看来,还远远不够,今年10月份,第二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落户高新区,总计将有约6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落户深圳,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软件、火灾、新材料、声学、数控技术、模具、医药等,几乎全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领先者。
深圳市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市副市长刘应力在一份讲话中说,要彻底将“深圳制造”转变为“深圳创造”,并提出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56%提高到65%。
8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题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章,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自主创新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一推动力量。
实际上,深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闯”出来的经验也被国家所关注。
“不仅要做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要勇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今年4月6日至7日,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深圳,寄望深圳能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闯出一条新路子,并希望借此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政策。
深圳市公安局新近公布的人口数字显示,在1035万人口中,户籍人口仅171万,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 韩一鸣 摄
深圳各界人士看望病房中的丛飞,这位歌手共资助178名贫困山区的孩子。
864万暂住人口的“和谐追求”
8月26日,深圳特区25周年的日子,深南大道邓小平画像对面,“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八个字被标注在一巨幅广告牌上。
这被认为是新特区内涵下深圳的追求目标“从量到质”的改变。
就在这个城市25岁生日之际,一场浩大的“清无”运动刮起,在特区,有11万家无牌无证经营的各类店铺,被认为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带来的结果。
深圳市公安局新近公布的人口规模是1035万,户籍人口171万,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
大量的暂住人口将社会治安和环境等系列问题带给深圳的同时,他们也建设了这个美丽的城市,虽然不能变成“主人”,但他们同样以自己的爱心来缔造着这个城市的文明,比如像丛飞一样的义工。
另一方面,他们将税收交给这个城市之后,也在积极地主张自己各项权利,比如非户籍人江山为了争取选举权七上法院。
对此,深圳市也试图从多方面来保障这些外来人的利益,来最大程度达成一种协调,建立人口倒挂下的和谐深圳。
握手楼与无证户
8月18日凌晨3时,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岗厦,约200多人蹲在一个篮球场上。
当晚,深圳福田公安分局对该地进行了突击清查,他们中有人销售赃车,有人组织卖淫,有人藏有砍刀,有人制造假身份,最后43名犯罪嫌疑人被带走。
他们都是流动人口。像他们这样没有户籍的外地人,在深圳大约900来万。
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因为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城中村”问题在深圳表现得尤为严重。
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共有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城中村241个,其中关内城中村91个,关外城中村150个,总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15万,其中原住民35.8万人。
在“城中村”,大量外地人的租住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让城中村问题难以根治。
布吉村的郑均这样解释自家楼房增加的过程,原来是茅草屋,后来盖了二层小别墅,然后推倒兴建了5层高的楼房,最后紧挨着原来的楼又起了一栋8层楼,他说每个月的租金可以收到3万元左右。
无疑,在深圳很多原“村民”为了赚取高额的租金,开始见缝插针的搭建,构成了庞大的违章建筑,当地人给出形象的名字叫“握手楼”。
一则说法是,在2001年,深圳市出台一文件规定对原搭建的违章建筑“过往不究”,曾有大批当地人趁机搭建。
不可否认,“城中村”问题给深圳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等系列的问题。除此之外,更大的一个问题是,产生大量无照无证经营。
据深圳有关部门此前初步统计,目前深圳各种无证无照经营户将近11万户,平均每2户有证有照个体工商户就对应1户无证无照经营户。其中,90%从业人员为外来人口。
为何在深圳会有如此之多无证经营?
对此,深圳市社科院有关专家的解释是,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带来人口增加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人口的涌入,而深圳在公共设施及服务、包括福利等方面相对滞后,所以出现大量各类无证店铺的情况。
深圳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胡野秋认为,大量黑诊所、药店的出现就是和大量的外地人看不起病有着直接的关系。
8月17日,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向记者介绍,从7月份开始,深圳开始大规模的“清无行动”,决定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无证经营进行清理,同时也对集中在这些地区的社会治安进行整治。
为此,李鸿忠还多次到现场指挥。
他们的政治权利
对于深圳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倒挂,有关专家认为,更为深层次的一个问题是,人口严重倒挂背后的政治权利平衡问题。
“如何体现他们的权利,是能否体现深圳和谐民主的一大问题。”8月19日,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说,按照规定,只有户籍人口才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样,如何在人大、政协等机关体现非户籍人口的权益就成为一大问题。
曾就深圳问题撰写多篇网文的民间人士金心异担心,170万户籍人口选出来的300余位代表是否真正能够代表1000万非户籍人口的利益?他认为,让别的代表去传达,不如真正选出自己的代表去参会更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事实上,深圳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在第三届人大代表中共有两名非户籍代表,本届中增加到八名,而这些外来代表中多为在深圳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或者商人,能否代表1000万非户籍人口也同样被人质疑。
深圳当地一媒体记者说,在关外的宝安区,公务员绝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当地人,很少有外地人能够加入进行,在政策的执行及一些措施的制定上,恐难以做到平衡。
与此相关,在深圳,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一些民间组织提出以“纳税人”的概念来化解“深圳政治结构失衡”难题。
尽管此提法并未得到官方的回应,但在深圳社科院一些专家看来,也同样是反映了人们追求落实权利的愿望。
事实上,深圳的一些外来人都在积极的主张着自己的权利。
江山,湖北武汉在深人员,在深圳工作已有9年,2003年12月在深圳独树社区碧岭华庭购买房屋并入住。
今年4月份,独树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江山意欲参选,而按照广东省有关部门《关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对非户籍选民的规定包括4条:户籍不在本社区、但在本社区有自有产权的固定居所、有固定合法生活来源、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并享有政治权利的居民,同时需要当地户籍所在地的居(村)民选举委员会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本人不在户籍所在地进行本届选民登记的证明。
之后,江山陆续将上述的资料交至社区,但他还是被挡在了选举之外,为此他7次到法院将独树社区居委会选举委员会告上法庭,结果以败诉告终。
“这表明了他们主张权利来参政议政的愿望。”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介绍,虽然各居委会社区委员会主任的工资只有800元,但每当到换届选举的时候,都会有多人参选。
“不是为了钱,是想主张权利,作这个城市主人的愿望。”乐正解释。
如《中国日报》驻深一名记者所言,在深圳,这种主张权利的氛围特别浓厚,尤其是外地人。
1991年,深圳天景花园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业主委员会,尽管当时的初衷是为了在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起一种协调作用,但是在深圳市文明办一位官员看来,如今,这一社区组织在很多社区成为民众表达意愿体现权益的一种方式,而其中有大量没有户口的外地人参与。
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共成立业主委员会600多个。
深圳景洲大厦由业主委员遣散原物业,自主聘任了物业公司,社区居民李国华最大的感受就是,“服务态度好了”,这让他这个外地人觉得受到了尊敬,他说自己也像是深圳人了。
8月20日,特大暴雨袭击深圳,宝安区龙华街,21岁治安员程茼从被淹的民房中背出3名小孩1名孕妇和一位老人后,当他趟齐胸深的水回去看看还有没有人时,房子塌了,将他埋在下面。
程茼,来自湖北,他没有这个城市的“一纸户口”。
来自湖南在一家饮用水公司做客服工作的李良林并不觉得程茼的行为有什么“特别”,他说,虽然他也没有这个城市户口,甚至连暂住证也没办,但他觉得属于这个城市,“没有歧视,没有排斥。”
对于深圳来说,大量外地人的加入,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使这个竞争激烈的移民城市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冷冰冰,相反还很和谐和友爱。
丛飞,一个在今年7月份响彻全国的名字,这位普通的深圳歌手多年来共资助178名贫困山区的孩子,花费300余万。
他只是深圳普通义工中的一名。
湖南郴州人张国庆曾对深圳有如此多的义工感到不解———为何在深圳这样一个高度追求经济、贫富差距悬殊、竞争激烈的移民城市,很多连归属感的外地人都没有却做起了义工?这个问题,在他来深圳10余年后得到了解答。“这里对人包容,而且有一种倡导精神,努力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同时,更尊重别人的权益,甚至给别人取得自己权益的机会”,他说,这是公平和民主的体现。
据深圳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深圳义工现登记在册6万余人,团体会员441个,建立了53个服务中心、255个工作站、143个服务基地,全市参加过义工服务的市民超过300万人次。
深圳市文明办主任段亚兵说,这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另一个让人想不到的是,只有一百多万户籍人口的深圳是全国无偿献血人数和数量最多的城市。
日,深圳第一人民医院中心血站,10多名年轻人在那里等候献血,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外省人,并且均没有户口,一位医生说,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到这里献血。
深圳市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从1993年5月有无偿献血记录以来,截止到去年,深圳共有75万人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超过1.5亿毫升,由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救治的伤者患者超过30万人次。
保安员刘国庆来自湖南农村,他用吐痰来阐述自己对深圳文明的理解,他说在老家会想都不想就随便吐,而在深圳,他不会。“否则我觉得和这个城市太不融入”。
另一方面,来深圳淘金的移民们也在不停地帮助外地人。
深圳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深圳多年来共帮扶了全国10个省(区)、60多个县(市),各类资金共计75.15亿元;深圳市经合基金累计提供6.3亿元低息借款,帮助贫困地区建设“造血型”项目265个;深圳人在全国建设了150多所希望小学;深圳花费2433万元资金,为西部地区培训干部11000多人次,被外省领导誉为“最根本的扶贫”。
口子能放多宽?
对于人口倒挂问题,深圳市拟放宽人口政策吸纳部分暂住人口落户。
近日出台的被称为“1+ 5”的系列有关户籍迁入规定等人口管理文件,其中也提出将适当适度地扩大户籍人口规模。
对此,在每年的深圳两会上,也都有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相关提案和建议。
但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也表示,放宽多大的口子,还是一个问题,按目前的社会福利机制,深圳会背上沉重的社会包袱。
但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在考虑务工者的利益。今年5月30日,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深圳的最低工资再次提高,特区内最低工资690元/月;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最低工资580元/月。
另外,今年3月1日,《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办法》也开始试行,这部在国内首次推出的针对劳务工医疗保障的新办法规定,只要所在单位每月缴费8元、个人缴费4元,外来工看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报销费用,每人每年可报销的医疗费可达6万元。
这或许是长期困扰外来工“看病难”的一条有效的解决办法,据介绍,这项办法试行以来,全市已有50万劳务工参与。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改变性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