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共有50多个首都,如南皮华宇棉业有限公司、建业、洛阳、长安、成都、襄阳、陈留、许州等还是单机游戏求游戏名字

新元史卷45-卷49
新元史卷45-卷49
【民国】柯劭忞&
●卷四十五·志第十二
  ○五行下
  《洪范》曰:“土爰稼穑。”失土之性,稼穑不成,时则有饥馑,为地震山崩,天雨土,花妖虫孽牛祸。其征恒风,其色黄,是为黄眚黄祥。
  中统元年五月,泽州饥。二年六月,塔察儿部饥。七月,桓州饥。三年五月,甘州饥。闰九月,济南路饥。
  至元二年四月,辽东饥。五年九月,益都讥。六年十一月,济南及固安、高唐二州饥。七年五月,东京饥。七月,山东淄、莱等州饥。
  八年正月,西京、益都饥。九年四月,京师饥。七月,水达达部饥。十七年三月,高邮州饥。十八年二月,浙东饥。四月,通、泰、崇明等州饥。十九年九月,真定路饥。民流徙鄂州。二十三年七月,宣宁县饥。二十四年九月,平滦路饥。十二月,平江、嘉兴路,湖、秀二州饥。二十五年四月,浦台县饥。十一月,兀良合部饥。二十六年二月,合木里部饥。三月,安西、甘州等路饥。四月,辽阳路饥。闰十月,武平路饥,檀州饥。十二月,蠡州饥。河间、保定二路饥。二十七年二月,开元路宁远等县饥。四月,浙东婺州饥。河间任丘、保定定兴二县饥。九月,河东山西道饥。二十八年三月,真定、河间、保定、平滦、太原、平阳等路饥。杭州、平江、镇江、广德、太平、徽州饥。九月,武平路饥。十二月,洪宽女直部饥。大都饥。二十九年正月,清州、兴州饥。三月,大宁之龙山县、里州之和中县饥。东安、固安、蓟、棣四州饥。三月,咸宁、昌州饥。闰六月,南阳、怀孟、卫辉等府路饥。三十年十月。京师饥。
  元贞二年四月,平阳绛州、太原阳曲、台州黄岩饥。
  大德元年六月,广德路饥。七月,宁海州文登、牟平等县饥。三年八月,扬州、淮安筹路饥。四年二月,湖北饥。三月,宁国、太平二路饥。九月,建康、常州、江陵等路饥。六年五月,福州饥。六月,杭州、嘉兴、湖州、广德、宁国、饶州、太平、绍兴、庆元、婺州等路饥。大同路饥。七月,建康路饥。十一月,保定路饥。七年二月,真定路饥。五月,太原、龙兴、南康、袁州,瑞州、抚州等路,高唐、南丰等州饥。六月,浙西饥。七月,常德路饥。八年六月,乌撒、乌蒙、忙部、东川等路饥。九年三月,常宁州饥。五月,宝庆路饥。八月,扬州饥。十年三月,济州任城饥。四月,汉阳、淮安、道州、柳州饥。七月,黄州、沅州、永州饥。八月,成都饥。十一月,扬州、辰州饥。十二月,山东饥。
  至大元年二月,益都,般阳、济宁、济南、东平、泰安大饥。六月,山东、河南、江淮等路大饥。二年七月,徐州、邳州饥。
  皇庆元年六月,巩昌、河州路饥。二年三月,晋宁、大同、东川、巩昌、甘肃等路饥。四月,真定、保定、河间等路饥。五月,顺德、冀宁二路饥。六月,上都饥。
  延佑元年六月,衡州饥。七月,台州饥。十二月,归德、汝宁、沔阳、安丰等府路饥。二年正月晋宁、宣德、怀孟、卫辉、益都、般阳等路饥。汉阳路饥。三年二月,河间、济南滨、棣等处饥。四月,辽阳盖州及南丰州饥。五月,宝庆、桂阳、澧州、潭州、永州、道州、袁州饥。四年正月,汴粱饥。五年四月,上都及辽阳饥。六年八月,山东济宁饥。七年四月,上都,济南蒙古军饥。五月,大同、云内、丰州、东胜州饥。沈阳路饥。八月,广东新州新兴县饥。
  至治元年正月,蕲州蕲水县饥。二月,河南汴梁、归德、安丰等路饥。是春,般阳饥。五月,胶、濮、二州饥。七月南恩、新州饥。十一月,巩昌成州饥。十二月,庆远、真定二路饥。二年三月,河南、淮东、淮西诸路饥。延安延长、宜川二县饥。奉元路饥。四月,东昌、霸州饥。九月,临安河西县饥。三年二月,京师饥。三月,平江嘉定州饥。崇明、黄岩二州饥。十一月,镇江丹徒、沅州黔阳县饥。十二月,归、澧二州饥。
  泰定元年正月,惠州、新州、南恩州,信州上饶县,广德路广德县,岳州临湘、华容等县俱饥。二月,庆元、绍兴二路,绥德州米脂、清涧二县饥。三月,临洮狄道县、石州离石县饥。四月,江陵、荆门州、监利县饥。五月,赣州、吉安、临江等路,昆山、南恩等州饥。八月,冀宁、延安、江州、安陆、杭州、建昌、常德、全州、桂阳、辰州、南安等路属州县饥。九月,绍兴、南康二路饥。十一月。泉州饥。中牟、延津二县饥。二年正月,梅州饥。禄劝、英德二州饥。闰正月,河间真定、保定、瑞州路饥。二月,凤翔路饥。三月,蓟、邠、徐、邳四州饥。济南、肇庆、江宁、惠州饥。四月,杭州、镇江、宁国、南安、浔州、潭州等路饥。五月,广德、袁州、抚州饥。六月,宁夏路饥。九月,琼州、成州饥。德庆路饥。十二月,济南、延川等路饥。三年三月,河间、保定、真定、卫辉、中山、顺德、宁夏、建昌、大都、永平、奉元饥。四月,济南饥。十一月,沈阳、大宁、永平、广宁、金、复州,甘肃亦集乃路饥。四年正月,辽阳诸路饥。二月,奉符、长清、莱芜三县饥。建康、淮安、蕲州属县饥。四月,通、蓟等州,渔阳、永清等县饥。七月,武昌江夏县饥。
  致和元年二月,乾州饥。三月,晋宁、冀宁、奉元、延安等路饥。四月。保定、东昌、般阳、彰德、大宁五路属县饥。五月,河南、东平、大同等路饥。七月,咸宁、长安、泾州灵台饥。
  天历二年正月,大同及东胜州饥。涿州房山、范阳等县饥。四月,奉元耀州、乾州、华州及延安、邠、宁诸县饥,流民数十万。大都、兴和、顺德、大名、彰德、怀庆、卫辉、汴粱、中兴等路,泰安、高唐、曹、冠、徐、邳等州饥。江东、浙西二道饥。八月,忻州饥。十月,汉阳、武昌、常德、澧州等路饥。凤翔府大饥。三年正月,宁海州文登、牟平县饥。怀庆、衡州二路饥。真定、汝宁、扬、庐、蕲、黄、安丰等路饥。二月,河南大饥。三月,东昌须城、昌邑县饥。沂、莒、胶、密、宁海五州,临清、定陶、光山等县饥。巩昌兰州、定西州饥。四月,德州清平县饥。
  至顺元年,秦州饥。二年二月,集庆、嘉兴二路及江阴州饥。檀、顺、潍、密、昌平五州饥。六月,兴和路高原,咸平等县饥。九月,思州镇远府饥。十二月,河南大饥。三年四月,大理、中庆路饥。五月,常宁州饥。七月,滕州饥。八月,大都宝坻县饥。
  元统元年夏,两淮大饥。二年春,淮西饥。七月,池州饥。十一月,济南、莱芜县饥。至元元年春,益都路沂水、日照、蒙阴、莒四县及龙兴路饥。夏,京师饥。是岁,沅州、道州、宝庆及邵武、建宁饥。二年,顺州及淮西安丰,浙西松江州,台州,江西江、抚、袁、瑞四川。湖北沅州卢阳县饥。三年。大都及济南、蕲州、杭州、平江、绍兴、溧阳、瑞州、临江饥。五年,上都开平县、桓州,兴和宝昌,濮州之鄄城,冀宁之文州,益都之胶、密、莒、潍四州,辽东沈阳路,湖南衡州。江西袁州,八番顺元等处皆饥。六年,顺德之邢台,济城之历城,大名之元城,德州之清平,泰安之奉符、长清,淮安之山阳等县,归德邳州,益都、般阳、处州、婺州四路皆饥。
  至正元年春,京畿州县、真定、河间、济南及湖南饥。夏,彰德及温州饥。二年,保德州大饥。三年,卫辉、冀宁、忻州大饥,人相食。四年,霸州大饥,人相食。东平路东阿、阳谷、汶上、平阴四县皆大饥。冬,保定、河南饥。五年春,东平路须城、东阿、阳谷三县及徐州大饥,人相食。夏,济南、汴梁、河南、邠州、瑞州、温州、邵武饥。六年五月,陕西饥。七月,彰德、怀庆、东平、东昌、晋宁等处饥。九年春,胶州大饥,人相食。钧州新郑、密县饥。十四年春,浙东台州,江东饥。闽海福州、邵武、汀州,江西龙兴、建昌、吉安、临江、广西静江等路皆大饥,人相食。十七年,河南大饥。十八年春,莒州蒙阴县大饥,斗米金一斤。冬,京师大饥,人相食。彰德、山东亦如之。十九年正月至五月,京师大饥,银一锭得米仅八斗,死者无算。通州民刘五杀其子而食之。保定路莩死盈道,军士掠孱弱以为食。济南及益都之高苑,莒之蒙阴,河南之延津、新安、渑池等县皆大饥,人相食。二十一年,霸州饥,民多莩死。
  太宗五年癸巳十二月,大风霾七昼夜。
  至元十六年,保定二十余路大风害稼。二十年正月,汴梁延津、封丘二县大风,麦苗尽拔。二十四年,西京、北京、隆兴、平滦、南阳、怀孟等路大风。三十一年七月,棣州阳信县大风,拔木发屋。
  元贞元年,金、复州大风损禾。三年,顺德大风。
  大德二年五月,卫辉、彰德大风损禾。八年九月,潮州飓风,海溢。十年二月,大同路暴风。
  至大元年秋,归德大风。
  延祐七年八月,延津县大风,昼晦,桑陨者十八九。
  至治元年三月。大同路大风,走沙土,壅没麦田一百余顷。二年十二月,大同、卫辉、江陵属县皆大风。三年三月,卫辉路大风,桑陨蚕死。
  泰定元年八月,永嘉县大风,海溢。三年七月宝坻、房山二县大风折木。八月,盐官州溢。大都昌平等县大风一昼夜,坏民居九百余家。四年五月,卫辉路辉州大风九日,禾尽偃。是年,通州、崇明州大风。
  天历三年二月,胙城县、新乡县大风。
  至顺元年,卫辉路大风。七月,广平、真定、肥城、保定曲阳大风。二年十月,吴江州大风。是年,柳林行官大风拔木。
  元统元年三月,绍兴萧山县大风拔木。
  至正元年七月,广西雷州飓风大作,涌潮水,拔木害稼。二年十月,海州飓风作,海水溢,溺死人民。四年七月,温州飓风大作。七年正月朔,大都大风。十三年五月乙丑,浔州飓风大作,坏官舍民居,屋瓦门扉皆飘扬七里之外。十四年七月甲子,潞州襄垣县大风拔木。十六年,温州大风。十七年六月,温州飓风。十八年正月,大风起自西北,仆益都万岁碑。二十一年正月癸酉,石州大风拔木,六畜皆鸣,人持抢矛忽生火焰,抹之即无,摇之即有。二十四年,台州路黄岩州海溢,飓风拔木,禾尽偃。二十七年三月庚子,京师有大风,起自西北,飞砂扬砾,昏冥蔽天,逾时风势八面俱至,终夜不止。如是者连日。自后每日寅时风起,万窍争鸣,戌时方息。至五月癸未乃止。二十八年正月,上都风霾。二月,上都大风昼晦。
  至元四年六月。中都、顺天、东平等处蚕灾。七年五月,东平、大名等处蚕灾。十七年二月,真定七路桑有虫食之。二十二年五月,真定、广平、河间、大名、济南蚕灾。二十三年五月,广平等路蚕灾。二十五年七月乙巳,保定路唐县野蚕成茧。二十九年,真定之中山、新乐、平山、获鹿、元城、灵寿;河间之沧州无棣,景州之阜城、东光;益都之潍州北海县,有虫食桑皆尽。
  元贞元年四月,真定平山、灵寿二县有虫食桑。二年五月,随州野蚕成茧。
  大德元年六月,平滦路虫食桑。五年四月,大都、彰德、广平、真定、顺德、大名、濮州虫食桑。七年五月,济宁等处虫食桑。
  至大元年五月,大名、广平、真定三路虫食桑。
  至治元年五月,保定路飞虫食桑。
  致和元年六月,河南德安屯蠖食桑。
  天历二年二月,真定平山县,河间临津等县、大名魏县虫食桑。四月,濮州鄄城县、大名路,六月,卫辉蚕灾。三月,沧州、高州及南皮、盐山、武城等县虫食桑。
  至顺元年三月,濮州诸县虫食桑。五月,沧州、高唐州虫食桑。二年二月,深、冀二州虫食桑。三月,真定、汴梁二路,恩、冠、晋、冀、深、蠡、景、献等州亦如之。五月,东昌、保定二路,濮、高唐等州虫食桑,六月,济宁路虫食桑。七月,辰州、兴国二路虫食桑、伤禾。三年三月,高唐、深、冀等州,大名、汴粱、广平三路虫食桑。四月,东昌、济宁二路及曹、濮等州虫食桑。
  至元八年六月,辽州和顺县、解州闻喜县虸蚄生。十八年,高丽,夏津、武城县蟊。二十三年五月,霸州、漷州蝻。十月,兴化路仙游县虫伤禾。二十四年,巩昌虸蚄为灾。二十七年四月,婺州螟害稼,雷而大作。螟尽死,岁乃大稔。
  元贞元年六月,利州龙山县、盖州明山县螟。二年五月,济州任城县螟。
  大德七年五月,济南、东昌、般阳、益都等路虫食麦。闰五月,汴梁开封县虫食麦。九年七月桂阳郡蝝。
  至大元年五月,东平、东昌、益都等路蝝。
  皇庆二年五月,檀州及获鹿县蝻。
  延佑七年七月,霸州及南邑县蝻。
  泰定二年七月,奉元路咸阳、兴平、武功蝻。三年,风翔府岐山等县虸蚄害稼。
  天历二年,淮安、庐州、安丰三路属县蝻。
  至顺元年七月,宝庆等路田生青虫,食稼。
  至正三年六月,梧州青虫食稼。十年七月,同州虫食稼。知州石亨祖祷于元妙观,雨三日,虫尽死。十九年五月,济南章丘、邹平二县蝻,五谷不登。二十二年春,卫辉路螟。六月,胶水县虸蚄生。七月,掖县虸蚄生,害稼。二十三年六月,宁海文登县虸蚄生。七月,莱州招远、莱阳二县,文登州、宁海州虸蚄生。
  大宗十年八月蝗。
  中统三年五月,真定、顺天、邢州符路蝗。四年六月,燕京、河间、益都、真定、东平蝗。八月,滨、棣等州蝗。至元二年七月,益都大蝗。十二月,西京、北京、顺德、徐、宿、邳等州、路蝗。三年,东平、济南、益都、平滦、洺磁、顺天、邢州、中都、河间、北京、真定路蝗。四年,山东、河南北诸路蝗。五年六月,东平等路蝗。六年六月,河南北、山东诸路蝗。七年三月,益都、登、莱蝗。七月,南京、河南诸路蝗,八年六月,上都、中都、大名、河间、益都、顺天、怀孟、彰德、济南、真定、卫辉、平阳、归德、顺德等路,淄、菜、洺、磁等州蝗。十五年,濮州蝗。十六年四月,大都十六路蝗。十七年五月,真定、咸平、沂州及涟、海、邳、宿等州蝗。十九年四月,别十八里部东三百余里蝗害麦。二十一年六月,中卫屯田蝗。二十二年四月,大都、汴梁、益都、庐州、河间、济宁、归德、保定蝗。七月,京师蝗。二十五年七月,真定、汴梁蝗。八月,赵、晋、冀三州蝗。二十六年六月,东平、济宁、东昌、益都、真定、广平、归德、汴梁、怀孟蝗。二十七年四月,河北蝗。二十九年六月,东昌、济南、般阳、归德等路蝗。三十年六月,大兴县蝗。九月,登州蝗。三十一年六月,东安蝗。
  元贞元年六月,汴粱陈留、太康、考城等县,睢、许等州蝗。二年六月,济宁任城、鱼台县。东平须城、汶上县,开州长垣、清丰县,德州齐河具,滑州,内黄县,颍州太和县蝗。七月,平阳、大名、归德、直定等处蝗。八月,德州、彰德、太原蝗。
  大德元年六月,归德、邳州、徐州蝗。二年二月,归德等处蝗。四月,江南、山东、两淮、江浙、燕南属县百五十处蝗。六月,山东、河南、燕南、山北五十处,辽东、大宁路金源县蝗。三年五月,扬州及淮安属县蝗,有甃食之。十月,陇、陕蝗。四年五月,扬州、南阳、顺德、东昌、归德、济宁、徐、濠、芍陂蝗。五年六月,顺德路淇州蝗。七月,广平、真定等路蝗。八月,河南、睢、陈、唐、和等州,新野、汝阳、江都、兴化等县蝗。六年四月,真定、大名、河间等路蝗。七月,大都涿、顺、固安三州及濠州钟离、镇江丹徒蝗。七年五月,益都、济南等路蝗。六月,大宁路蝗。八年四月,益都临朐、德州齐河县蝗。六月,益津县蝗。九年六月,通、泰、靖海、武清等州县蝗。八月,涿州良乡、河间南皮、泗州天长等县及东安、海盐等州蝗。十年四月,大都、真定、河间、保定、河南等路蝗。六月,龙兴、南康等路蝗。十一年五月,真定、河间、顺德、保定等路,六月,保定属县,七月,德州,八月,河南、真定等路蝗。
  至大元年二月,汝宁、归德二路蝗。五月,晋宁路蝗。六月,真定、保定二路蝗。八月,淮东蝗。二年四月,益都、东平、东昌、顺德、广平、大名、汴梁、卫辉等路蝗。六月,檀、霸、曹、濮、高唐、泰安等州,良乡、舒城、历阳、合肥、大安、江宁、句容、溧水、上元等县蝗。七月,济南、济宁、般阳、河中、解、绛、耀、同、华等州蝗。八月,真定、保定、河间、怀孟符路蝗。三年四月,宁津、堂邑、茌平、阳谷、平原、齐河、禹城七县蝗。五月,合肥、历阳、蒙城、霍邱、怀宁等县蝗。七月,磁州、威州,饶阳、元氏、平棘、滏阳、元城、无棣等县蝗。
  皇庆元年,彰德、安阳县蝗。
  延祐七年六月,益都蝗。
  至治元年五月,霸州蝗。六月,卫辉、汴梁等处蝗。七月,江都、泰兴、通许、临淮、盱眙、清流等县蝗。十二月,宁海州蝗。二年,汴粱祥符县蝗,有群甃食蝗,既食而复吐之,积如丘垤焉。十二月,汴粱、顺德、河间、保定、济宁、濮州、益都诸路蝗。三年五月,保定路归信县蝗。七月,真定诸路蝗。
  泰定元年六月,大都、顺德、东昌、卫辉、保定、益都、济宁、彰德、真定、般阳、广平,大名、河间、东平等路蝗。二年五月,彰德等路蝗。六月,德、濮、曹、景等州,历城、章丘、淄川、茌平等县蝗。九月,济南、归德等路蝗。三年六月,东平须城县、兴国永兴县蝗。七月,大名、顺德等路,赵州,曲阳、满城、庆都、修武等县蝗。淮安、高邮二路,睢、泗、雄、霸等州蝗,八月,永平、汴粱、怀庆等路蝗。四年五月。大都、南阳、汝宁、庐州等路蝗。洛阳县有蝗五亩,群鸟尽食之,越数日。蝗又集,又食之。六月,大都、河间、济南、大名、陕州蝗。七月,藉田蝗。八月,冠州、恩州、大都、河间、奉元、怀庆诸路蝗。十二月,保定、济南、卫辉、济宁、庐州五路,南阳、河南二府蝗。博兴州,临淄、胶西等县蝗。
  致和元年四月,大都蓟州、永平路石城县蝗。凤翔岐山县蝗,无麦苗。五月,颍州及汲县蝗。六月,武功县蝗。
  天历二年四月,大宁兴中州、怀庆孟州、庐州无为州蝗。六月,益都路莒、密二州蝗。七月,真定、汴梁、永平、淮安、卢州、大宁、辽阳等路属县蝗。八月,保定行唐县蝗。三年五月,广平、大名、般阳、济宁、东平、汴梁、南阳、河南等路,辉、德、濮、开、高唐五州蝗。
  至顺元年六月,漷、蓟、固安、博兴等州蝗。七月,解州、华州及河内、灵宝、延津等二十二县蝗。二年三月,陕州诸路蝗。六月,孟州济源县蝗。七月,河南阌乡、陕县,奉元蒲城、白水等县蝗。
  元统二年六月,大宁、广宁、辽阳、开元、沈阳、懿州蝗。八月,南康诸县蝗。
  后至元二年七月。黄州蝗。三年六月,怀庆、温州、汴粱阳武县蝗。七月,武陟县鹰食蝗。五年七月,胶州即墨县蝗。是年秋七月,螟生牧野南,有鹄鹆自西北来,啄螟食之尽。
  至正四年,归德府永城县及亳州蝗。十二年六月,大名路开、滑、浚三州,元城十一县蝗。十七年,东昌茌平县蝗。十八年夏,蓟州、辽州、港州昌邑县、胶州高密县蝗。秋,大都、广平,顺德及潍州之北海、莒州之蒙阴、汴梁之陈留、归德之永城皆蝗。顺德九县民食蝗,广平人相食。十九年,大都霸州、通州,真定,彰德,怀庆,东昌,卫辉,河间之临邑,东平之须城、东阿、阳谷三县,益都路之益都、临淄二县,潍州、胶州、博兴州,大同、冀宁二路,文水、榆次、寿阳、徐沟四县,沂、汾二州及孝义、平遥、介休三县。晋宁潞州及壶关、潞城、襄垣三县,霍州赵城、灵石二县,隰之永和,沁之武乡,辽之榆杜、奉元,及汴粱之祥符、原武、鄢陵、扶沟、杞、尉氏、洧川七县,郑之荥阳、汜水,许之长葛、郾城、临颍,钧之襄城、新城、密县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七月。淮安清河县飞蝗蔽天,自西北来,凡经七日,禾稼俱尽。八月,大同路蝗。二十年,益都临朐、寿光二县,凤翔岐山县蝗。二十一年六月,河南巩县蝗,食稼俱尽。七月,卫辉及汴梁荥泽县、郑州蝗。二十二年秋,卫辉及汴粱开封、扶沟、洧川三县,许州及钧之新郑、密二县蝗。二十五年,凤翔岐山县蝗。绩溪县蝗。
  至元十六年四月益都乐安县朱五十家,牛生■〈牜孛〉犊,两头四耳三尾,其色黄,既生即死。
  大德九年二月,大同平地县迷儿的斤家,牛生麒麟而死。
  至大四年,大同宣宁县民灭的家,牛生一犊,其质有鳞无毛,其色青黄,类若麟者,以其享上之。
  泰定三年九月,湖州长兴洲民王俊家,牛生一兽,鳞身牛尾,口目皆赤,坠地即大鸣,母不乳之。具图以上,不知何兽,或曰“此瑞也,宜俾史臣纪录。”
  至正九年三月,陈州杨家庄牛生黄犊,火光满室,麻顶绿角,间生绿毛,不食乳,二日而死。十年秋,襄阳车城民家,牛生犊,五足,前三、后二。二十六年春,汴梁祥符县牛生犊,双首,不及二日死。二十八年五月,东昌聊城县钱镇抚家,牛生黄犊,六足,前二后四。
  至元二十四年,诸王薜彻都部雨土七昼夜,没死牛畜。
  大德十年二月,大同平地县雨沙黑霾,毙牛马二千。
  至治三年二月丙戌,雨土。
  致和元年三月壬申,雨霾。
  天历二年三月丁亥,雨土霾。
  至顺元年三月丙戌,雨土霾。
  后至元五年二月,信州雨土。
  至正三年三月至四月,忻州风霾昼晦。二十六年四月乙丑,奉元路黄雾四塞。
  至元元年十一月,兴国路地震。四年八月,汉阳地震。二十一年八月,松滋、枝江地震。九月戊子,京师地震。二十六年正月丙戌,地震。二十七年二月癸未,泉州地震。丙戌,泉州地复震。八月癸未,武平路地大震。二十八年八月乙丑,平阳路地震,坏庐舍万八百区。
  元贞元年三月壬戌,地震。
  大德六年十二月辛酉,云南地震。戊辰,亦如之。七年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阳尤甚,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平阳赵城县范宣义郇堡徙十余里。太原徐沟、祁县及汾州平遥、介休、西河、孝义等县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河州北城陷,长一里,东城陷七十余步。八年正月,平阳地震不止。九年四月己酉,大同路地震,有声如雷,坏庐舍五千八百。压死者一千四百余人。怀仁县地震,二所涌水尽黑,其一广十八步,深十五丈,其一广六十六步,深一丈。五月癸亥,以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太原路为冀宁。十一月壬子,大同地震。十二月丙子,又震,十年闰正月,晋宁、冀宁地震不止。三月,道州营道县暴雨,山裂百三十余处。八月壬寅,开城路地震。
  至大元年六月丁酉,巩昌陇西、宁远县地震。云南乌撒、乌蒙地三日而大震者六。九月己酉,蒲县地震。十月癸丑,蒲县、陵县地震。二年十二月壬戌,阳曲县地震有声。三年十二月戊申,冀宁路地震。四年三月己亥,宁夏路地震。七月癸未,甘州地震,大风,有声如雷。闰七月甲子,宁夏地震。
  皇庆二年六月己未朔,京师地震。丙寅,又震。七月壬寅,又震。
  延佑元年二月戊辰,大宁路地震。四月甲申朔,大宁地震,有声如雷。八月丁未,冀宁、汴梁等路。陟县、武安等县地震。十一月戌辰,大宁地震如雷。二年五月乙丑,秦州成纪县北山移至夕川河,明日再移,平地突如土阜,高者二三丈,陷没民居。十一月乙卯,宣德县屡震。三年八月己未,冀宁、晋宁等路地震。十月壬午,河南地震。四年正月壬戌,冀宁地震。七月己丑,成纪县山崩。辛卯,冀宁地震。九月,岭北地震三日。五年正月甲戌,懿州地震。二月癸已,和宁路地震。丁酉,泰安县山崩。五月己卯,德庆路地震。七月戊子,宁远县山崩。八月,伏羌县山崩,秦州成纪县山崩,朽壤坟起,没畜产。
  至治二年九月癸亥,地震。十一月癸卯,地震。
  泰定元年八月,成纪县山崩水溢,壅土至来谷河成丘阜。十月庚申,奉元路同州地震。三年十二月丁亥,宁夏路地震。四年三月癸卯,和宁路地震如雷。八月,巩昌通渭县山崩,碉门地震,有声如雷,昼晦。凤翔、兴元、成都、陕州、江陵等路地同日震。九月壬寅,宁夏地震。
  致和元年七月辛酉朔,宁夏地震。己卯,大宁路地震。十月壬寅,大宁路地震。
  至顺二年四月丁亥,真定涉县一日五震或三震,月余乃止。三年四月戊申,大宁路地震。五月戊寅,京师地震有声。八月己酉,陇酉地震。九月丁酉夜,京师地震有声。
  元统元年八月,巩昌、徽州山崩。九月庚申,泰州山崩。十月丙寅,凤州山崩。十二月丙申,巩昌成纪县地裂山崩。癸卯,安庆灊山县地震。辛亥,秦州地裂山崩。十二月,饶州德兴县,余干、乐平二州地震。二年五月,信州地震。八月辛未,京师地震。鸡鸣山崩,陷为池,方百里,人死者众。
  至元元年十一月壬寅,兴国路地震。十二月丙子,安庆路地震,所属宿松、太潮、灊山三县同时俱震。庐州、蕲州、黄州亦如之。是月,饶州亦地震,二年正月乙丑,宿松地震。五月壬申,秦州山崩。三年八月辛巳夜,京师地震。壬午,又震,损太庙神主,西湖寺神御殿璧倾,祭器皆坏。顺州、龙庆州及怀来县皆以辛巳夜地震,坏官民庐舍,伤人及畜牧。四年春二月乙酉,奉圣州地震,保安州及瑞州路新昌州地震。六月,新州路灵山裂。七月己酉,保安州地震。丙辰,巩昌府山崩。八月辛丑,宣德府地大震,改宣德为顺宁府。丙子,京师地震,日凡二、三,至乙酉乃止。密州安丘县地震。六年六月己亥,素州成纪县山崩地裂。
  至正元年二月,汴梁路地震。二年四月辛丑,冀宁路平晋县地震,声如雷鸣,裂地尺余,民居皆倾仆。五月,济南山崩水涌。七月,惠州罗浮山崩,心二十七处,坏民居无算。十二月乙酉,京师地震。三年二月,钧州之新郑、密县地震。六月乙巳,秦州秦安县南坡崩裂,压死人畜。七月戊辰巩昌山崩,人畜死者众。十二月,胶州及属邑高密地震。四年八月,莒州蒙阴县地震。十二日,东平路东阿,阳谷、平阴三县及汉阳地震。五年春,蓟州地震,所领四县及东平汶上县亦如之。十二月乙丑,镇江地震。六年二月,益都路益都、昌乐、寿光三县。潍州北海县,胶州即墨县地震。三月,高苑县地震,坏民居。六月,广州增城县罗浮山崩,水涌溢,溺死百余人。九月戊午,邵武地震,翌日地中有声如鼓,夜复如之。七年二月,益都临淄、临朐,潍州之昌邑、胶州之高密、济南之棣州地震。三月,东平路东阿、阳谷、平阴三县地震,河水动摇。五月,临锱地又震,七日乃止。河东地坼泉涌,崩城陷屋,伤人民。十一月,镇江丹阳县地震。九年六月,台州地震。七月庚寅,泉州大风雨。永春县南象山崩,压死者众。十年,冀宁徐沟县地震。五月甲子,龙兴宁州大雨,山崩数十处。丙寅,瑞州上高县蒙山崩。十月乙酉,泉州安溪县后山鸣。十一年四月,冀宁路汾、忻二州,文水、平晋、榆次、寿阳四县,辽州之揄社,怀庆之河内、修武二县及孟州同时地震,声如雷霆,圯房屋,压死者甚众。八月丁丑,中兴路公安、松滋、枝江三县,峡、荆门二州地震。十二年二月丙戌,霍州灵石县地震。闰三月丁丑,陕西地震,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尤其,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有不见其迹者。会州公廨墙圯,得弩五百余张,长丈余,短者九尺,人莫能开挽。十月丙午,霍州赵城县霍山崩,涌石数里,前三日,山鸣如雷,禽兽惊散。十三年三月,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地震。七月,汾州白彪山坼。十四年四月,汾州介休县地震,泉涌。七月,孝义县地震。十一月,宁国路地震,所领宁国、旌德二县亦如之。淮安路海州地震。十二月己酉,绍兴地震。十五年四月,宁国敬亭、麻姑、华阳诸山崩。六月丁丑,冀宁之德州地震。十六年春,蓟州地震,凡十日,所领四县亦如之。六月,雷州地大震。十七年十月,静江路东门地陷,城东石山崩。十二月丁酉,庆元路象山县鹅鼻山崩,有声如雷。十八年二月乙酉,冀宁临州地震。五月,益都地震。十九年正月甲午,庆元地震。二十年二月,延平顺昌县地震。二十二年三月,南雄路地震。二十三年十二月丁巳,台州地震。二十五年十月壬申,兴化路地震,有声如雷。十二月洛阳山鸣。二十六年三月,海州地震如雷,赣榆县吴山崩。六月,汾州介休县地震。绍兴山阴县卧龙山裂。七月辛亥,冀宁路徐沟县,石、忻、临三州,汾之孝义、平遥二县同日地震,有压死者。丙辰,泉州同安县三秀山崩。是月、河南府巩县大霖雨,地震山崩。十一月辛丑,华州蒲城县洛岸崩,雍水,绝流三日。十二月庚午,华州之蒲城县洛水和顺崖崩,其崖戴石,有岩穴可居,是日压死辟乱者七十余人。二十七年五月,山东地震。六月,沂州山石崩裂,有声如雷。七月丙戌,静江灵川县大藏山石崖崩。十月丙辰,福州雷雨,地震。十二月庚午,又震,有声如雷。二十八年六月,冀宁文水、徐沟二县。汾州孝义、介休二县,临州、保德州,隰之石楼县及陕西皆地震。七月,辽阳鸡鸣山崩。十月辛巳,陕西地又震。二十九年正月,中都地震。
  至元元年十月壬子,恩州历亭县进嘉禾,一茎九穗。十一月丁酉,太原临州进嘉禾二茎。四年十月辛未,太原进嘉禾二本,异亩同颖。六年九月癸巳,恩州进嘉禾,一茎三穗。七年夏,东平府进瑞麦,一茎二穗。三穗、五穗者各一本。十一年,兴元凤州进麦,一茎七穗;谷一茎三穗。十四年八月,嘉禾生襄阳。十七年十月,太原竖州进嘉禾六茎。十八年八月壬寅,瓜州屯田进瑞麦,一茎五穗。二十年癸巳,斡端宣慰司刘恩进嘉禾,同颖九穗、七穗、六穗者各一。二十三年五月,广元路阆中麦秀两歧。二十四年八月,浚州进瑞麦,一茎九穗。九月,中兴路生嘉禾,一穗九茎。二十五年八月,袁州萍乡县进嘉禾。二十六年十二月,宁州民张世安进嘉禾一本。二十九年二月壬申,泽州献嘉禾。三十一年,嘉禾生京畿,一茎九穗。
  大德元年十一月辛未,曹州禹城县进嘉禾,一茎九穗。九年,嘉禾生应州山阴县。
  至大三年九月,河间路献嘉禾,有异亩同颖及一茎数穗者,敕绘为图。
  皇庆二年八月,嘉禾生浑源州,一茎四穗。
  延祐四年九月,南城产嘉禾。七年五月,鄱阳进嘉禾,一茎六穗。
  至治元年十月壬子,左丞相拜住献嘉禾,两茎同穗。二年八月,蔚昌府献嘉禾。
  泰定元年十月,成都县谷一茎九穗。
  后至元四年五月,彰德临彰县麦秀两歧,有三穗者。
  至正元年,延平顺昌具嘉禾生,一茎五穗。冀宁太原县有嘉禾,异亩同颖。三年八月,晋宁临汾县嘉禾生,有五穗至八穗者。六年,洛阳产瑞麦,一茎三、四穗。十年,彰德路谷、麦双穗。十六年,大同路秦城乡嘉禾生,一茎二穗、五穗,有九穗者。有异茎而同穗者。二十六年五月,洛阳县康家庄有瑞麦,一茎五穗、双穗、三穗者甚众。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
  ○地理一
  自唐末疆域分袭,历五代至宋,辽与西夏尚据边垂。金灭辽克宋,赵氏南迁,划分南北。又历百余年,而元兴。迨世祖取江南,中国始统于一姓焉。元之疆域,九州而外,幅员尤广。世祖以前,阿母河、别失八里俱置尚书行省。至元初,别失八里、火州、斡端等处俱置宣慰司。又太祖分东边之地封诸弟,分西北边之地封诸子。其后,皇孙旭烈兀建国波斯,与术赤、察合台之后,并为三大藩。职方之志,宜考其山川与其疆域之沿革,以次于十一行省之后,不应如旧史《地理志》之褊狭也。然旧志实本于《大一统志》与《经世大典》,官修之籍既不足征,其局于褊狭宜哉。今为《地理志》亦仍前史之旧,订其舛讹,补其夺漏而已。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中书省。统河北、山东西之地,谓之腹里,领路二十九,州八,属府三,属州八十三,属县三百四十四。
  大都路。金之中都曰大兴府。太祖十年,克中都,改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世祖中统元年,车驾幸燕京。五年,建为中都,大兴府仍旧。至元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筑新城而迁都焉。京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德钵,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大内南临丽正门,正衙曰大明段,曰延春阁。宫城周回九里三十步,分六门,正南曰崇天,崇天之左曰星拱,右曰云从,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厚载。崇天门外有石桥三,中为御过星拱门,南有御膳亭,亭东有扶辰堂,为百官会集之所。厚载门北为御苑,外周垣红门十有五,内苑红门五,御苑红门四,大明门在崇天门内,大明殿之正门也。日精门在大明门左,月华门在其右。大明段为登极、正旦、寿节会朝之正衙。寝殿后连香阁,文思殿在寝殿东,紫檀殿在寝殿西,宝云殿在寝殿后。凤仪门在东庑中,麟瑞门在西庑中。凤仪门外有内藏库二十所。嘉庆门在后庑宝云殿东,景福门在殿西,延春门在殿后;延春阁之正门也。懿范门在延春左,嘉则门在延春右。延春阁寝殿后有香阁。慈福殿又曰东暖殿,在寝殿东。仁明殿又日西暖殿,在其西。景耀门在左庑中,清灏门在右庑中。玉德殿在清灏门外,有东西香殿。宸庆殿在玉德殿后,有东西更衣段。隆福殿在大内西兴圣之前。光天门,光天殿正门也,崇华门在光天门左,膺福门在其右。光天殿后有寝殿。青田门在左庑中,明辉门在右庑中。寿昌殿又曰东暖殿,嘉禧殿又曰西暖殿。文德殿在明辉门外,又曰木丹北殿,皆木丹木为之。盝顶殿在光天殿西北,后有盝顶小殿。香殿在宫垣西北隅,有前后寝殿。文宸库在宫垣西南隅。酒房在东南隅,内庖在酒房北。兴圣宫在大内西北万寿山正西。后有寝殿。兴圣门,殿之北门。明华门在左,肃章门在右。宏庆门在殿之东庑中,宣则门在西庑中。凝晖楼在宏庆南,延颢楼在宣则南。嘉德殿在寝殿东,宝意殿在其西。山字门在兴圣宫后,延华阁之正门也,东西殿在阁西左右。芳碧亭在延华阁后圆亭东,徽青亭在圆亭西。兴哥儿殿在延华阁右,木香殿在殿后。东盝顶殿在延华阁东版垣外,后有寝殿。盝顶之制,三掾其顶,如之平,故名。西盝顶殿在延华阁西版垣外。学士院在延华阁后。万寿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华岛,至元八年赐今名。广寒殿在山顶,中有小玉殿。仁智殿在山之半。金露亭在广寒殿东方。壶亭,又曰线珠亭,自金露亭前复道登焉。瀛测亭在温石浴堂后,荷叶殿在方壶亭前。温百浴室在瀛州亭前。圆亭,又曰胭脂亭,在荷叶殿稍西,为后妃添妆之所,八面介福殿在仁智殿东,延和殿在西。更衣殿在山东。太液池在大内西,仪天殿在池中圆坻上。半山台在仪天殿前。御苑在隆福宫西,香殿在石假山上,殿后有石堂。红门外有太子斡耳朵荷叶殿,上有香殿,左有圆殿,在山前圆顶上。歇山殿在圆殿前,东西亭在殿后东西,水心亭在殿池中。棕毛殿在假山东,偏后有盝顶殿。仪鸾局在殿前三红门外西南隅。九年,改为大都。十九年,置留守司。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二十七年,改都总管府。至大中,本路达鲁花赤莫吉,买灵椿里周氏地十九亩,建公署。旧领通、蓟、涿、霸、雄、保、遂、安肃、檀、顺、易十一州,太宗十一年析保、雄、易、遂、安肃五州为顺天路,后又升安次、同安二县为州,漷阴县为漷州,与雄、易二州并来属。至元二十三年,又析雄、易二州棣保定路。延佑三年,升缙山县为龙庆州来属。旧领大兴、宛平、安次、漷阴、永清、宝坻、香河、昌平、武清、良乡十县,太宗七年析安次县隶霸州,至元十三年升漷阴县为漷州,以武清、香河二县隶之。户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一万一千三百五十。领院五,左、右警巡院二,初设警巡院三,至元四年省其一,以左右二院分领坊市。南城警巡院,大德九年,增置。分治四隅警巡院二。至大三年,增置。
  县六:
  大兴,赤。金改辽析津县为大兴县,元因之。宛平,赤。金故县与大兴分治郭下。良乡,下。永清,下。宝坻,下。昌平。下。皇庆二年徙县治于新店。
  州十:
  涿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太宗八年,升涿州路。中统四年,复降为州,旧领范阳、固安、新城、定兴、奉先五县。固安升为州,新城后隶雄州,定兴后隶易州。领县二:
  范阳,下。倚郭。有盝顶殿。房山。下。金万宁县,后改奉先。至元二十七年改今名。
  霸州。下。宋故州,治文安县,属河北东路。金改治益津县,居中都路。旧领益津、文安、大城、信安四县。金升信安县为镇安府,元初并入本州。至元四年,置保定县。旧志:金置信安军。乃镇安府之误。领县四:
  益津,下。倚郭。中统四年省。至元四年复置。有平曲水寨。文安,下。大城,下。保定,下。金隶雄州,至元二年省入益津,四年复置,改隶霸州。
  通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领县二:
  潞县,下。倚郭。三河。下。
  蓟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领县五:
  渔阳,下。倚郭。丰润,下。本玉田县之永济务,金大定二十七年升为县,后避讳改丰润。太祖十年,升为润州,至元二年省入玉田。未几,以当冲要,复置。后又废,十三年再且。玉田,下。遵化。下。平谷。下。本渔阳县大王镇,金升为平峪县。至元二年,省入渔阳县。十三年复置,省峪为谷。
  漷州。下。金漷阴县,属大兴府。至元十三年,升漷州,漷阴县旧治在城南隅,升州后迁治于河西务,至正间复移旧治。以大兴府之武清、香河二县来属。领县二:
  香河,下。本武清县地,辽析置。武清。下。
  顺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旧领温阳、密云二县,元初省县入州。
  檀州。下。辽故州,金初省入顺州,元初复置。
  东安州。下。金安次县,属大兴府。太宗七年,改属霸州;中统四年。升为东安州。
  固安州。下。金固安县,属涿州。宪宗九年,改属霸州。又改隶大兴府。中统四年,升为固安州。下。
  龙庆州。下。金缙山县,属德兴府。至元三年,省入怀来县。五年,复置,改属宣德府奉圣州。延祐三年,升为龙庆州,改隶大都路。皇庆元年,建行宫凉殿。至治元年,又作行殿于流怀池。领县一:
  怀来。下。金怀来县,后更名妫川,属德兴府。元初复旧名,延佑二年改属本州。
  上都路。金恒州地。元初为札刺儿、兀鲁特两部分地。宪宗六年,世祖命刘秉忠建城于恒州东、滦水北之龙冈。中统元年,赐名开平府。五年,建为上都。有重城。外城用十六里三百三十四步,南、北各有一门。东、西各二门。内城周六里三百三十步,东、西、南各一门。正南门曰明德门,内有大明殿,门左曰星拱,右曰云从。有仪天殿,门左门曰精,右曰月华。宝云殿,侧有东西暖阁。宸丽殿,侧有东西香殿。玉德殿,后有寿昌堂、慈福殿。有紫檀阁。连香阁、延春阁。其前拱辰堂,为百官议政之所。后御膳房、凝晖楼,侧有绿珠、瀛州二亭。有金露台。世祖又迁宋汴京之熙春阁于上都,为大安阁。阁后为鸿禧、睿思二殿。城东南又有东、西凉亭,为驻跸之处。至元二年,置留守司。五年,置上都路总管府。十八年,升上都留宁司,兼行本路总管府事。户四万一千六十二,口十一万八千一百九十一。领院一:
  警巡院。
  县一:
  开平。上。金清塞县,中统元年改今名。
  府一:
  顺宁府。金宣德州,属西京路。元初为宣宁府,太宗七年改山东路总管府。中统四年改宣德府,仍隶上都路。延佑五年,改隶大都路。泰定元年,复隶上都留守司。后至元三年,以地震改顺宁府。旧领录事司,宣德、宣平二县。元初以宏州之顺圣县来属。至元二年,省录事司入宣德县。领县三:
  宣德,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德兴府之龙门县入之。二十八年,又割龙门县地属云州。宣平,下。金置县于大新镇。元初移治辛南庄。顺圣。下。
  府领州二:
  保安州,下。金德兴府,属西京路。至元三年,改奉圣州,后至元二年以地震改保安州。旧领德兴、妫川、缙山、望云、矾山、龙门六县。中统四年升望云县为云州,至元二年省矾山县入永兴,元初改金德兴为永兴县。龙门县入宣德府之宣德,三年省缙山县入怀来,元初改金妫川为怀来县。五年复置缙山县,改隶宣德府,延祐三年徙怀来隶龙庆州。领县一:
  永兴。下。倚郭。至元六年省入本州。未几复置。延祐六年并入奉圣州。
  蔚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至元二年,省州入灵仙县,隶弘州。是年复为蔚州。至大元年升蔚昌府。后复为蔚州,隶宣德府。领县五:
  灵仙,下。灵邱,下。飞狐,下。定安,下。广灵。下。
  州五:
  兴州。下。金故州,属北京路。至元三年改属上都路。旧领兴安、宜兴二县。天历元年,升宜兴为州。后至元五年,省兴安县入本州。
  宜兴州。中。金宜兴县,属兴州。元初省入兴州。至元二年,复置。天历元年,升为州。俗称小兴州。以兴州为大兴州。
  松州。下。金松山县,属大定府。中统三年,升为松州,仍存县。至元二年,省县入州。
  桓州。上。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省。至元二年,复置。
  云州。下。金望云县,属德兴府。中统四年,升为云州,仍存县,改属宣德府。至元二年,省县入州。二十八年,复析宣德之龙门镇置望云县,隶本州。领县一:
  望云。下。金龙门县。属德兴府。至元二年,废为镇。二十八年,置县。
  兴和路。上。金抚州,属西京路。元初省,宪宗四年复置。中统三年以州为内辅,升为隆兴府,建行宫。至元四年析隆兴府自为一路,行总管府事。至大元年降隆兴路为源州,隶中都留守司。四年,罢留守司,复置隆兴路总管府。皇庆元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户八千九百七十三,口三万九千四百九十五。旧领柔远、集宁、丰利、威宁四县。集宁县升为路,丰利县并入高原。中统三年,析大同府之怀安、天成二县来属。领县四:
  高原,下。倚郭。金柔远县。中统二年改今名,隶宣德府,三年来属。怀安,下。金属大同府。中统三年来属,后废。至元中复置怀安县于阳门站。天成,下。金属大同府,中统三年来属。威宁。下。金威宁县。旧志作咸宁,误。元初属宣德府,中统三年来属。
  州一:
  宝昌州。下。金昌州,领宝山县,属西京路。元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改隶本路,置盐使司。后省州,存县。延祐六年,改宝山县为宝昌州。
  永平路。下。金平州,属中都路。太祖十年,改为兴平府。后又改兴平路。中统元年,又改平滦路,置总管府。大德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旧领卢龙、迁安、抚宁、昌黎、海山五县。至元四年,省海山县入昌黎。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九,口三万五千三百。领司一:
  录事司。中统元年置。
  县四:
  卢龙,下。倚郭。迁安,下。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县,后复置。抚宁,下。至元二年与海山县俱省入昌黎。三年复置。四年,又与海山县俱省。七年复置,仍省昌黎县入之。昌黎。下。至元十一年复置。十二年以海山县故地来属,改隶滦州。后复隶本路。
  州一:
  滦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元初属永平路。旧领义丰、马城、石城、乐亭四县。至元二年省石城县入乐亭,三年改入义丰。四年又省马城县入义丰。延祐七年并永平滦邑县于石城,是石城至元后复置,本路又有滦邑县,均不可考。领县二:
  义丰,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本州。三年复置。乐亭。下。元初尝置漠州,寻废,复为乐亭县。
  德宁路。下。大德九年以黑水新城为静安路,延祐五年改为德宁路。领县一:
  德宁。下。大德九年置静安县,延祐五年改今名,赵王不鲁纳食邑沙、静、德宁等处。
  净州路。下。金故州。太宗八年置,属西京路。后升为净州路。延祐七年丰州修路碑有德宁天山分司宣慰使。是旧无净州路,置路在仁宗以后。领县一:
  天山。下。本榷场。金大定十八年置县。元因之。
  泰宁路。下。金泰州,属北京路。元初隶辽阳行省。延祐二年改为泰宁府,四年升泰宁府为泰宁路。是年四月仍以泰宁路隶辽阳省。后改隶中书省。领县一:
  泰宁。下。延佑四年置。按金泰州属县一,为长春。其省并年分阙。
  集宁路。下。金集宁具,属抚州。元初升为路。领县一:
  集宁。下。本市场。金明昌三年置县。元因之。
  应昌路。下。至元七年,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清于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海子本藩驻夏之地,建城邑以居,遂名其城为应昌府。二十二年,改为应昌路。至正初罢之,拨属鲁王马某沙王傅府。十四年复置,领县一:
  应昌。下。
  全宁路。下。元贞元年。囊家真公主请以应昌路东北七里驻冬之地,建城邑,名曰全州。大德元年,升全州为全宁府。七年,又升为全宁路。至正初罢之。十四年复置。领县一:
  全宁。下。
  宁昌路。下。延祐五年,置宁昌府。至治二年,升宁昌府为下路。增置一县。领县一:
  宁昌。下。至治二年置。
  沙井总管府。领县一:
  沙井。丰州西北有沙井故城,驸马赵王分地。
  保定路。下。金保州,又改顺天军,属中都路。太宗十一年,升顺天路总管府。至元十二年,改保定路。旧领清苑、满城二县。太宗十一年,析中山府之庆都来属。后又以行唐、唐县、曲阳、新安、傅野隶之。户七万五千一百八十二,口十三万九百四十。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二年置。
  县八:清苑,中。附郭。满城,中。唐县。下。金隶中山府,后来属。庆都,下。金隶中山府。后来属。行唐,下。金隶真定府。后来属。曲阳,下。金隶中山府。元初改恒州,置元帅府。以阜平、灵寿、行唐、庸县隶之。元帅府罢,仍为典阳县,改属保定路。新安,下。金新安州附郭置渥城县。至元二年,州、县俱废,改为新安镇,入归信县。四年,割入容城。九年,复置新安县,来属。博野,下。金隶蠡州。至元三年,省入蒲阴县。十一年,复置,改属本路。
  州七:
  易州。中。金故州,属中都路。太宗十一年,改隶顺天府。至元十年,隶大都路。二十三年,还隶保定。旧领易、涞水二县。元初析涿州之定兴县来属。领县三:
  易县,中。倚郭。元初存州废县。至元三年复置。涞水,下。定兴,下。金析范阳县黄村,一名皇甫镇,置定兴县。本属涿州。后来属。
  祁州。中。金故州,属河北西路。元初隶真定路。后改隶保定路。旧领蒲阴、鼓城、深泽三县。太宗十年,升鼓城为军民万户所。至元三年,以深州之束鹿县来属。领县三:
  浦阴,中。倚郭。金旧县。旧志至元三年置,误也。深泽,下。至元二年并入束鹿县,三年复置。束鹿。中。
  雄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旧领归信、容城、保定三县。太宗十一年,析雄州三县隶顺天路。至元二年,省保定入霸州益津县,归信、容城二县与涿州之新城县俱改隶大都路。十年,改本州隶大都路。十二年,改隶保定路。二十三年,以本州隶保定路,复以归信、容城、新城三县来属。领县三:
  归信,下。容城,下。金已隶本州。旧志金隶安肃州,误也。新城。下。金属涿州。太宗二年,升新泰州。七年,复为县,隶大都路。十一年。改隶顺天路。至元二年。隶雄州。十年,改隶大都。二十三年,复来属。
  安州。下。金故州,治高阳县,后徙治渥城县,属中都路。旧领渥城、葛城、高阳三县。至元二年,省州与渥城入归信县。寻复置安州,治葛城县。领县二:
  葛城。下。依郭。金升高阳之葛城乡为县。高阳。下。元初改属河间路,后隶本州。
  遂州。下。金故州,领遂城一县,属中都路。至元二年省州与遂城入安肃州为镇。后复置州,隶本路。
  安肃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元初改隶保定路。旧领安肃一县,元初省。
  完州。下。金永平县展中山府,又改完州。至元二年,降永平县。后复为完州。初隶真定路,改隶本路。
  燕京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真定路。上。金真定府,后河北西路。元初,升真定路总臂府。旧领中山府,赵、邢、洺、磁、滑、浚、卫、辉、祁、威、完十一州。后割磁、威隶广平,浚、滑隶大名,祁、完隶保定,邢录顺德,洺隶广平,卫辉自为一路。又以冀、深、晋、冀四州来属。旧领真定、藁城、平山,栾城、获鹿、行唐、阜平、灵寿、元氏九县。至元中,析行唐县隶保定路,以潞州之涉县来属。户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六,口二十四万六百七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九:
  真定,中。倚郭。玉华宫在衙城之北,为睿宗神御殿,奉安御容。有新城镇。藁城,中。金故县。太祖十七年,升永安州,以无极、宁晋、新乐、平棘四县隶之。太宗七年,复为藁城县。栾城,下。元氏,中。获鹿,中。金故县,后升镇宁州。太宗七年,复为获麂县。平山,下。灵寿,下。阜平,下。涉县。下。金隶潞州。元初升崇州,改隶真定。后废州,仍为涉县。至元二年,省入磁州。后复置。
  府一:
  中山府。金故府,属河北西路,领祁、完二州。太宗十一年,析二州隶顺天府。后为散府,隶真定路。旧领安喜、新乐、无极、永平、庆都、曲阳、唐县七县。永平升为完州,与庆都、曲阳、唐县俱改隶保定路。领县三:
  安喜,中。新乐,下。无极。下。
  州五:
  赵州。中。金改宋赵州为沃州,属河北西路。元初仍为赵州。旧志太祖十五年割所属栾城、元氏隶真定。按二县本隶真定路,旧志误也。领县七:
  平棘,中。宁晋,下。隆平,下。临城。中。柏乡,下。高邑,下。赞皇。下。至元二年,并入高邑。七年,复置。
  冀州。上。金故州,属河北东路。旧领录事司,信都、南宫、衡水、武邑、枣强五县。元初析衡水隶深州,复置新河县。后又省录事司入信都。领县五:
  信都,中。倚郭。至元初,兴录事司俱省入本州。后复置。三年,省录事司入之。南宫,上。枣强。中。武邑,中。新河。中。太宗四年,析南宫县地置。
  深州。下。金故州,属河北东路。元初,隶河间路,置元帅府。太宗十年,改隶本路。旧领饶阳、安平、武强、束鹿、静安五县。后析安平、饶阳、武强隶晋州,束鹿隶祁州,以冀州之衡水来属。领县二:
  静安,中。倚郭。本下博县,宋改静安。衡水。下。
  晋州。金鼓城县,属祁州。太祖十年,升为晋州。太宗十年,改鼓城等处军民万户所。中统二年,复为晋州。领县四:
  鼓城,中。倚邦。饶阳,中。安平,下。太祖十九年,为南平州行千户总管府事,领饶阳一县。太宗七年,复改为县,隶深州。宪宗潜邸,隶鼓城军民万户所。中统二年,仍为安平县,隶本州。武强。下。元初置东武州,领武邑、静安。太宗六年,降州为县,隶深州。十一年,析属祁州。中统二年,改隶本州。
  蠡州。下。金故州,属河北东路。元初,改隶真定路。旧领司侯司、博野一县。至元三年,俱省入本州。后复置博野县,改隶保定路。十七年直隶中书省,二十一年还隶本路。
  顺德路。下。金邢州,属河北西路。元初,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中统三年,升顺德府。至元元年,以洺州、磁州来属。二年,析洺磁自为一路,改本府为顺德路总管府。旧领邢台、唐山、内邱、平乡、任、沙河、南和、钜鹿八县。宪宗五年,析平乡县追武镇置广宗县。旧志作武道镇,误倒。户三万五百一,口十二万四千四百六十五。领司一:
  录事司。
  县九:
  邢台,中。倚郭。钜鹿,中。内邱。中。平乡,中。广宗,中。宋故县。金改宗城,属洺州。元初复为广东。后省入平乡县。宪宗五年,复置,属本路。至元二年,又省入平乡。寻复置。沙河,下。南和,下。至元二年,省入沙河县。寻复置。唐山,下。至元二年省入内邱县。寻复置。任县。下。至元二年,省人邢台。寻复置。
  广平路。下。金洺州,属河北西路。太宗八年,置邢洺路总管府,以邢、磁、威隶之。宪宗二年,改洺磁路,止领磁、威二州。至元十五年,改广平路总管府。旧领永年、广平、宗城、新安、成安、肥县、鸡泽、曲周、洺水九县。元初,省宗城入洺水县,新安入洺州,又析洺水隶威州,成安隶磁州。户四万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万九千八十二。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永年,中。倚郭。曲周,中。肥乡,中。鸡泽,下。元初省入永年。后复置。广平。下。
  州二:
  磁州。中。金故州,属河北西路。太祖十年,升为滏源军节度使,求真定路。太宗八年,仍为磁州,改隶邢洺路。旧领隶事司,滏阳、武安、邯郸三县。至元二年,省真定之涉县及成安县入滏阳,省武安县大邯郸。后复置武安、成安二县。至元三年,省录事司入滏阳。领县四:
  滏阳,中。倚郭。武安。中。元统二年,移石山寨巡检司于清水寨。邯郸,下。成安。下。
  威州。中。金故州,属河北西路,治井陉县。太宗六年,改隶邢洺路,以洺水县来属。宪宗二年,徙州治于洺水。旧领洺水、井径、威三县。至正间,省威县入本州。领县二:
  洺水,中。倚郭。本隶洺州。定宗二年,改隶本州。宪宗二年,徙州治于此。井陉。下。宪宗二年,徒县治于天长入镇。
  彰德路。下。金彰德府,属河北西路。太宗四年,置彰德总帅汁,领卫、辉二州。宪宗二年,降彰德为散府,与卫、辉二州并隶真定路。至元元年。复立彰德路总管府,领怀、孟、卫、辉四川。二年,又析怀孟为一路,卫辉为一路。旧领安阳、林虑、汤阴、临漳、辅岩五县。至元四年,升林虑为州。六年,并辅岩入安阳县。户三万五千二百四十六,口八万八千二百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安阳,上。汤阴,中。临漳。中。
  州一:
  林州。下。金林虑县。后升林州。太宗七年,行县事。宪宗二年,复为州。至元二年,复为县,省辅岩县入之。六年,复为州,割辅岩入安阳县。
  大名路。中。金大名府,属大名府路。元初因之,置大名路总管府。旧领元城、大名、魏县、冠氏、南乐、馆陶、夏津、朝城、清平、莘县十县。冠氏升为州,馆陶、朝城析隶濮州,夏津析隶高唐州,莘县析隶东昌路,清平析隶德州。以恩州之清河县来属。户六万八千六百三十九,口十六万三千六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元城,中。倚郭。至元二年,并入大名县。后复置。大名,中。倚郭。太宗六年,立县治。宪宗二年,迁县治于府城内。至元九年,置县治于旧所。南乐,中。魏县,中。清河,中。金故县,属恩州。太宗七年,改属本路。
  州三:
  开州。上。金故州,属大名府路。旧领濮阳、清丰、观城、长垣四县。元初,析观城隶濮州。至元二年,又析大名路之长垣、东明来属。领县四:
  濮阳,上。倚郭。东明,中。大宗七年,割隶大名路。至元七年来属。长垣,中。初隶大名路。至元二年来属。清丰。中。
  滑州。中。金故州,属河北西路。元初,改隶大名路。领县二:
  白马,上。倚郭。内黄。中。
  浚州。下。金故州,属河北西路。至元二年,改隶大名路。旧领黎阳、卫县。后并黎阳入本州;升卫县为州,隶卫辉路。
  怀庆路。下。金怀州,展河东南路,以与临潢府怀州同,改南怀州,后又去南字。元初因之。太宗六年,行怀孟州事。宪宗七年,改怀孟路总管府。中统二年,仍为州,隶真定路。至元元年,以怀孟隶彰德路。二年,复自为一路,以淇州隶之。三年,又以淇州隶卫辉路。延祐六年,以仁宗潜邸,改怀庆路。户三万四千九百九十三,口十七万九百二十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河内,中。清化镇有庙学。修武,中。武陟。中。
  州一:
  孟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以水患徙治今城。故城谓之下孟州,新城谓之上孟州。元初。治下孟州。宪宗八年,复徙上孟州。旧领司候司,河阳、济源、王屋、温县四县。至元三年,省王屋入济源,并司候司入河阳。领县三:
  河阳,下。济源,下。太宗六年,升为源州。七年,复为县。温县。下。
  卫辉路。下。金卫州。属河北东路。旧治汲县,以水患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城为倚郭县。宪宗元年,还州治于汲县。中统元年,升卫辉路总管府。户二万二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二万七千二百四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中统元年置。
  县四:
  汲县,下。倚郭。新乡。中。获嘉,下。胙城。下。
  州二:
  辉州。下。金河平县,又改苏门县,升为辉州,属河北东路。元因之,改隶本路。旧领山阳县。至元三年,废山阴为镇,入本州。
  淇州。下,本卫县之鹿台乡。宪宗五年,以大名、彰德、卫辉籍余之户,置为淇州。又置临淇县为倚郭。中统元年,隶大名路。至元三年,改隶卫辉路,省县入本州。
  河间路。下。金河间府,属河北东路。至元二年,升河间路总管府。自河间路以下四路、七州,旧隶山东东西过宣慰司。至大二年改直隶中书省。旧领河间、肃宁二县。至元二年,割济南路之临邑来属。又析济南路之齐东,景州之宁津,陵州之青城来属。户七万九千二百六十八,口十六万八千五百三十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河间,中。倚郭。肃宁,下。至元二年,废为镇,入河间县。后复置。齐东,下。金齐东镇。刘豫置夹河巡检司。金乱,大兵南下,城之。宪宗三年,置县,属河间路。四年,又属济南路。至元二年,仍隶本路。县管窎户郊外皆章邱、邹平地。宁津,下。金属景州。至元二年,改隶本路。临邑,下。金属济南府。太宗七年,改隶本路。宪宗三年,还属济南。至元二年,复属本路,析县南之新市入济阳。青城。下。太宗七年,析临邑、宁津地置,属济南路。中统间,改隶陵州。至元二年,改隶本路。
  州六:
  沧州。中。金故州,属河北东路。元初,改隶河间路。延祐元年,徙州治于长芦镇。领县五:
  清池,中。乐陵,中。县治咸平镇,至正未迁治棣州旧城。南皮,下。无棣,下。至元二年,省入乐陵县,以县治入棣州。寻复置,又分其西界于故城置县,仍属本州,谓之西无棣县。盐山。下。至元二十五年,以沧州之军营城为沧溟县。其省、罢年分阙。
  景州。中。金故州,又改观州,治东光县,属河北东路。元初,改隶本路。至元二年,复为景州。元初,徙治蓚县。旧领东光、阜城、将陵、吴桥、蓚、宁津六县。宪宗三年,升将陵为陵州,宁津改隶河间路。领县五:
  蓚县,中。元初升为元州。后复置。故城,中。元初隶河间路。至元三年省为故城镇,入陵州。是年,复析陵州西南界置故城县来属。阜城,下。东光,下。吴桥。中。金升将陵县之吴川镇为县。
  清州。下。金故州,属河北东路。太宗二年,升清宁府。七年,复为清州。旧领司候司,会川、兴济、靖海三县。至元二年,省司候司及靖海、兴济入会川县。后复置二县。领县三:
  会川,中。靖海,下。兴济。下。
  献州。下。金寿州,又改献州,属河北东路。旧领乐寿、交河二县。至元二年。省州及交河入乐寿,改,隶河间路。未几,复置。领县二:
  乐寿,中。附郭。交河。中。金析乐寿县置。
  莫州。下。金故州,属河北东路。旧领任邱一县。至元中,复置莫亭县。领县二:
  莫亭,下。倚郭。金析任邱地,置县。后省。至元中复置。任邱。下。至元二年。省入河间县。后复置。
  陵州。下。金将凌县,属景州。宪宗三年,改隶河间府。是年,又升为陵州,隶济南路。至元二年,复为县。三年,仍为州,还隶本路。移建州治于旧治西北七里。
  东平路。下。金东平府,属山东西路。太祖十五年,国王木华黎承制授严实东平行台。太宗二年,以实为东平路行军万户。实卒,子忠济嗣为万户行总管府事。至元五年,始以东平为散府。九年,升下路总管府。户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一百四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须城,下。倚郭。东阿,中。宋徙县治于金桥镇。阳谷,中。以水患,宋徒县治于孟店。汶上,中。金太和八年,改汶阳县为汶上。寿张,下。金迁县治于竹口镇。后复旧治。平阴。下。至元十三年迁今治。
  东昌路。下。金博州,属山东西路。元初,改隶东平路。至元四年,升为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改东昌路。旧领聊城、堂邑、博平、荏平、高唐五县。至元七年,升高唐为州,直隶中书省,析大名路莘县来属。二十六年,析堂邑属地置邱县。户三万三千一百二,口十二万五千四百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聊城,中。倚郭。初随博州隶东平路。至元四年,析为博州总管府治。十三年,改东昌路总管府治。堂邑,中。宋以水患,徙城于旧治东十里。莘县,中。博平,中。宋以水患徙县治于宽平镇,又割明灵砦隶清平。荏平,中。邱县。下。本为平恩镇,隶曲周,后升为县。至元二年,省入堂邑。二十六年,宣慰司言:“差税词讼,距堂邑二百余里,往返不便。平恩有户二千七百,升县为宜。”乃复置邱县隶本路。
  济宁路。下。金济州,属山东西路。旧治钜野,后徙治任城。太宗七年,割隶东平府。至元六年,还治钜野。八年升为济宁府,治任城。寻仍治钜野。十二年,复置济州。是年,又以钜野为府治,济州仍治任城为散州。十六年,升济宁府为路。置总管府。至正八年,迁济宁路于济州。十一年,置中书分省于济宁。旧领任城、金乡、嘉祥、郓城四县。后析任城县隶济州,嘉祥县隶单州。至元六年,复置钜野县。八年,以济州之郓城、砀山、丰县来属。十二年,置肥城县。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五万九千八百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七:
  钜野,中。倚郭。金废县,分其地隶嘉祥、郓城、金乡三县。至元六年,复置。郓城,上。金以水患,徙治盘沟村。至元八年,复还旧治。肥城,下。至元十二年,以平阴辛镇寨东北十五里旧城置此县,以平阴县孝德等四乡隶之。金乡,下。旧隶济州。至元二年来属。砀山,下。金隶单州,又改隶归德府。后圯于水。宪宗七年,复置,改隶东平路。至元二年,省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改隶本路。虞城,下。金属归德府。后圯于水。宪宗二年,复置,改隶东平路。至元二年,省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改隶本路。丰县。下。金属徐州。宪宗二年,改隶济州。至元八年,直隶本路。
  州三:
  济州。下。至元十二年,别立济州于任城,省县入州。十五年,迁济宁府于济州,以钜野行济州事。是年,复于钜野置济宁府,州仍如旧。二十二年,复置任城县,隶本州。领县三:
  任城。下。倚郭。鱼台,下。金隶单州。太宗七年,改隶济州。至元三年,省入金乡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府。十三年来属。沛县。下。金隶滕州。太宗七年,移滕州治此。宪宗二年,省州入县。至元二年,省入丰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路。十三年,来属。
  兖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改隶济州。宪宗二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本路。领县四:
  嵫阳,下。曲阜,下。泗水,下。至元二年,省入曲阜。三年,复置。宁阳。下。至元二年,省入嵫阳。大德元年,复置。
  单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改隶济州。宪宗二年,属东平府。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本路。旧领单父、成武、鱼台、砀山、楚邱五县。成武、楚邱改隶曹州,鱼台改隶济州,砀山改隶归德府。至元后,析济州之嘉祥县来属。领县二:
  单父,下。倚郭。元初与单州并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后省入本州。至元二年,复置。三年,还属济州。后改隶本州。嘉祥。下。金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至元二年,还属济州。后又改隶本州。旧治山口镇。后迁横山之南。金大定中,徙治萌山,城之。
  曹州。上。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二年,直隶中书省。旧领济阴、定陶、东明三县。至元三年,析济南路禹城来属,又析单州之成武、楚邱二县来属,改东明县隶开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一,口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领县五:
  济阴,上。成武。中。定陶,中。禹城,中。楚邱。中。金初隶曹州,后改属归德府。又以限河不便,改属单州。元初,还隶本州。
  濮州。上。金故州,属大名府路。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五年,直隶中书省。旧领鄄城、范县。元初析开州之观城,恩州之临清来属。至元三年,析东平路之馆陶,至元五年析东平路之朝城来属。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口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领县六:
  鄄城,上。朝城,中。馆陶,中。有永济镇。临清,下。观城,下。范县。下。旧志:原属东平府,至元二年来属。按此县金已属濮州,旧志误也。
  高唐州。中。金高唐县,属博州。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七年,升州,直隶中书省。置高唐县为州治,析东平路之夏津、武城来属。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口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领县三:
  高唐,中。倚郭。夏津,中。武城。中。宋以卫河决,徙城于旧治东十里。泰安州。中。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五年,直隶中书省。旧领奉符、莱芜、新泰三县。至元七年,析济南府之长清来属。户九千五百四十,口一万七百九十五。领县四:
  奉符,中。长清,中。莱芜,下。新泰。下。至元二年省入莱芜。三十一年,复置。
  德州。中。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旧领安德、平原、德平三县。至元二年,析济南府之齐河,大名府之清平来属,直隶中书省。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口十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二。领县五:
  安德,中。治洊冈。平原,下。齐河,下。清平,下。德平。下。
  恩州。中。金故州,属大名府路。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七年,直隶中书省。旧领司候司,历亭、武城、清河、临清四县。元初,析清河隶大名府,武城隶高唐州,临清隶濮州。至元二年,又省司候司及历亭入本州。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金冠氏县,属大名府。元初,隶东平路。至元六年,升冠州,直隶中书省。户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万三千四十。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至大二年,以益都、济南、般阳三路,宁海一州,隶宣慰司,余并令直隶中书省。按河间、东平、东昌、济宁四路,曹、濮、高唐、泰安、德、恩、冠七州为山东西道,至大以前宣慰司兼辖山东东西道,以河间路为治所。《方舆胜览》:河间路领以山东东西追,可证也。刊本作河东山西道,乃字误。至大二年以后,宣慰司始专辖山东东路,移治益都路矣。又至正六年,改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都元帅府。
  益都路。金益都府,属山东东路。太祖二十一年,李全以益都降,授全益都路行中书省。全败死扬州,其妻北还,仍为行省,传其子李璮。中统三年,璮反。伏诛,仍置益都路行中书省及益都路总管府。至元三年,罢行省。二十四年,移宣慰司治益都。旧领益都一府,潍、胶、密、莒、沂、滕、峄、博兴、登、莱、宁海、行泰安州、行淄州十三州。至元二年,析登、莱二州入般阳路,省行淄州入益都县,行泰安州入沂水县。三年,省益都府入本路。九年,析宁海州直隶中书省。旧领益都、临朐、寿光、博兴、监淄、穆陵、乐安七县。后穆陵并入临朐,博兴升州,又割淄州之高苑县来属。户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益都,中。倚郭。至元二年,省行淄州淄川县入之。淄川县置于颜神县,废为巡检司。县旧治北城,俗称东阳城,金移治南城,俗称南阳城。临淄,下。至元三年,并入益都。十五年,复置。临朐,下。金析临朐,置穆凑县。元省穆陵。仍入临朐。至元二年,并入益都。二十五年,复置。高苑,下。宪宗七年,省行长山县入之,本属行淄州,来属木路。乐安,下。寿光。下。
  州八:
  潍州。下。金潍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旧领司候司,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北海。是年,省各州录事司、司候司入倚郭县。至元三年,省昌乐县入北海,领县二:
  北海,下。州治改。昌邑。下。
  胶州。下。金胶西县,属密州。至元二十四年,旧志作太祖二十四年,误甚。据《齐乘》改。于县置胶州,析莱州之即墨县、密州之高密县来属。领县三:
  胶西,中。州治所。即墨,下。高密。下。后至元三年。立潍川乡景芝杜巡检司。
  密州,下。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旧领司候司,诸城、安邱、高密、胶西四县。后胶西、高密二县析隶胶州。宪宗三年,又省司候司入诸城县。领县二:
  诸城,下。州治所,有中外二城。安邱。下。
  莒州。下。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旧领司候司,莒、日照、沂水三县。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莒县。皇庆二年,析沂水地,置蒙阴县。领县四:
  莒,下。州治所。后至元间,参政马睦火以城大难守,截去西南北三面,止修东北隅为今治。沂水,下。至元二年,省行泰安州泰安县入之。后至元二年,立穆凌关巡检司。日照,下。蒙阴。下。皇庆二年,析沂水之龙寨镇置。旧志:旧名新泰。中统二年。省入沂水。按新泰省入莱芜在至元二年。后复置,旧志误也。
  沂州。下。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领县二:
  临沂,中。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之。至正十六年,置河南廉访司。费。下。治祚城。
  滕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隶益都路。旧领滕、邹、沛三县。至元初,析沛县入济宁路。领县二:
  滕县,下。州治所。宪宗三年,省司候司入之。至正戊子,升徐州为路,割滕、峄、邳、宿四州隶之,迁滕县于薛城,割滕之西南四乡治之。东南六乡,州自治之。邹县。下。
  峄州。下。金兰陵县,属邳州。元初,于县置峄州。至元二年,又省县入州。李璮为益都路行省,以其姻亲胡甲知沂州,峄州畏其逼,尽割州东二十里外与之,后遂因而不改。
  博兴州。下。金博兴县,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州。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
  济南路。上。金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初,改济南路。旧领淄、凌二州。至元二年,析淄州隶淄莱路,陵州隶河间路,以滨、隶二州来属。户六万三千二百八十九,口十六万四千八百八十五。旧领历城、临邑、齐河、章邱、禹城、长清、济阳七县。至元二年,析临邑隶河间路,长清隶泰安州,禹城隶曹州,齐河隶德州,析淄州之邹平县来属。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历城,中。倚郭。金末,土人阻水立县,号曰水寨。元初,始移置今县。章邱,上。邹平,上。济阳。中。新市镇,旧属临邑。至元二年,并入本县。拨户一千二百四十,置长官司,管抚下差税,直隶本路。曲阳镇,有庙学。
  州二:
  棣州。上。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滨棣自为一路。中统三年,改置滨棣路安抚使司。至元二年,与滨州俱隶济南路。旧领司候司,厌次、商河、阳信三县。元初,析沧州无棣县之半来属。其半仍属沧州。至元二年,省司侯司入厌次县。领县四:
  厌次,中。倚郭。商河,中。信阳,中。宋大中祥符间,与厌次县互易其地,元因之。无棣。下。元初,析无棣县半入沧州,以县之三乡来属。沧州亦有无棣县,故此县又称东无棣。
  滨州。中。金故州,属山东东路。旧领司侯司,渤海、利津、蒲台、沾化四县。至元二年,省司候司入沾化县,析蒲台县隶般阳路。领县三:
  渤海,中。倚郭。利津。下。本渤海县之永利镇,金置县,元初因之。沾化。下。宋升招安镇为县,金改为沾化。
  般阳路。下。金淄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济南路。中统四年,升淄州路,以淄、登、莱三州隶之,治淄州。至元二年,改淄莱路。二十四年,改般阳路。旧领淄川、长山、邹平、高苑四县。大宗在潜,置新城县。旧史本纪作至元十九年事。至元二年,析邹平隶济南路,高苑隶益都路,以滨棣路之蒲台县来属。户二万一千五百三十,口十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五。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淄川,中。倚郭。长仙,中。新城,中。本长山县驿台镇。太宗以人民完聚,置县曰新城,以田镇、索镇隶之。至元十九年,并淄莱路田索二镇,仍于驿台立新城县。蒲台。中。本下县。至元二年,升中。
  州二:
  莱州。中。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至元元年,改隶本路。旧领录事司,掖、莱阳、即墨、胶水、招远五具。至元二年,省录事司入掖县。二十四年,析即墨县入胶州。领县四:
  掖,中。倚郭。西田场有庙学。招远,下。本掖县地。金初,置青峰县。后改今名。莱阳。下。
  登州。下。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至元元年,改隶本路。至正十一年,立山东分元帅府于本州。领县四:
  蓬莱,下。州治所。黄县,下。福山,下。伪齐刘豫以登州之雨水镇为福山县,杨疃镇为栖霞县。栖霞。下。
  宁海州。下。金故州,属山东东路。元初,隶益都路。至元九年,直隶中书省。户五千七百十三,口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二。领县二:
  牟平,中。州治所。文登。下。
  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
  大同路。上。金西京大同府,属西京路。元初因之。至元十九年罢。后复置。二十五年,改大同路总管府。至大元年,省宣慰司,以大同路隶中都留守司。司罢,复置宣慰司,隶中书省。旧领大同、云中、宣宁、怀安、天城、白登、怀仁七县。元初,析怀安、天城二县隶宣德府。至元二年,省云中入大同县。三年,置平地县。金大同府旧有宁边州、宁边县。至元中,分其地入武、朔二州。户四万五千九百四十五,口十二万八千四百九十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
  大同中。倚郭。白登,下。至元二年,废为镇。隶大同县,寻复置。宣宁,下。平地,下。本平地寨。至元二年,省入丰州。二年复置。怀仁。下。
  州八:
  弘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旧领司候司。襄阴、顺圣二县。金贞祐二年,置大宁县,旋废。至元中,析顺圣县隶宣德府,又省司候司及襄阴县入本州。
  浑源州。下。金浑源县,属应州。后升为州,仍置浑源县及司候司。元初,改浑源县为恒阴。至元四年,司候司与县俱省入本州。
  应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领县二:
  京城,下。州治所。山阴。下。至元二年,省入金城县。后复置。
  朔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旧领录事司,至元四年省入鄯阳县。领县二:
  鄯阳,下。至正末,孛罗帖木儿使其将姚伯颜不花截旧城西北,筑新城。马邑。下。金置固州。元初省。
  武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旧领司候司及宁远一县。至元二年,析宁边州之半来属。四年,司及宁远县俱省入本州。
  丰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旧领录事司及富民一县。至元四年,俱省入本州。
  东胜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旧领东胜一县。元初置录事司。至元二年,析宁边州之半来属。四年,省录事司及东胜县入本州。
  云内州,下。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因之。旧领柔服、云川二县。元初,废云川县,置录事司。至元四年,省司及柔服县入本州。延佑六年,置南云县隶本州。其省罢年分阙。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
  冀宁路。上。金太原府,属河东北路。太祖十三年,置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宁路。本隶中书省。至大元年,与晋宁路俱改隶肃政廉访司。旧领阳曲、太谷、平晋、清源、徐沟、榆次、祁县、文水、交城、孟县、寿阳十一县。金割寿阳县之西张寨置晋州,元初升孟县为州。至元二年,又省晋州入寿阳县。户七万五七千四百四,口十五万五千三百二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十:
  阳曲,中。倚郭。文水,中。平晋,下。祁县,下。旧隶宁州。至元二年,州废。隶本路。榆次,下。旧隶晋州,至元二年,隶本路。太谷,下。清源,下。金晋州治此县。州废,隶本路。寿阳,下。交城,下。徐沟。下。
  州十四:
  汾州,中。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元初,置汾州元帅府,后罢。至元二年,复行州事。旧领西河、孝义、介休、平遥、灵石五县。元初,析灵石县隶霍州,仍置小灵石县。后省小灵石县入介休。领县四:
  西河,中。孝义,下。至元三年,析温泉县之半置巡检司,隶木路。平遥,下。元初,改隶太原路。至元二年,仍属本州。介休。下。元初改隶太原路。至元二年,仍属本路。
  石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元初,隶太原路。旧领司候司,离石、方山、孟门、温泉、临泉、宁乡六县。至元二年,省温泉县入孝义,升临泉县为临州。后司候司与孟门、方山二县俱省入离石。领县二:
  离石,下。倚郭。中统二年,省入本州。三年,复置。宁乡。下。太宗九年,改隶太原府。定宗二年,改隶石州。宪宗九年,又隶太原府。至元三年,仍属本州。
  忻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元初,隶太原路。太宗元年,升为九原府。后复为州。按至元三年以崞、代坚、台四州隶忻州,其时忻为九原府,故有属州。领县二:
  秀容,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本州。四年,复置。定襄。下。
  平定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元初,隶太原路。旧领平定、乐平二县。至元二年,省平定县入本州。领县一:
  乐平。下。倚郭。至元二年,与平定县俱省入本州。立巡检司。七年,复置。
  临州。下。元初,徙治于旧城北四十里。金临水县,属石州。中统二年,改临泉县,直隶太原路。三年,升为州。
  保德州。下。本岚州地。宋置保德州。金因之,属河东北路。元初,又析置芭州。宪宗七年,省倚郭保德县入本州。至元二年,省芭州及隞州河曲县入之。三年,又以省入管州之岢岚州故地来属。四年,析岢岚之地复隶管州。
  崞州。下。金崞县,属代州。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升为州。大德元年,又升为隞州,巡检司为河曲县,至元二年,隞州与所属之河曲县,均省入保德州为巡检司。大德元年,又复置河曲县。隶本州。后复省。
  管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元初,隶太原路。旧领静乐一县。太祖十六年,省静乐入本州,并省岢岚州及岚州之楼烦县、宁化州之宁化县入之。至元三年,析岢岚入保德州。四年,复隶本州。
  代州。下。大德五年,兴屯田于太和岭,分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为七屯。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元初,隶太原路。旧领雁门、崞县、广武三县。元初,崞县升为州。中统四年,省雁门县入本州,省广武县入崞州。
  台州。下。金升代州五台县为台州,元初因之。
  兴州。下。金升岚州合河为兴州,元初因之。
  坚州。下。金升代州繁崎县为坚州,元初因之。
  岚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北铬。至元二年,省入管州。五年,复置。
  孟州。下。金升太原府孟县为孟州,元初因之。
  晋宁路。上。金平阳府,属河东南路。元初,置平阳路总管府。大德九年,改晋宁路。旧领临汾、襄陵、洪洞、赵城、汾西、岳阳、浮山、和川、冀氏九县。赵城改隶霍州。至元三年,省和川、冀氏入岳阳县。四年,复置冀氏,并岳阳入之。后复改冀氏为岳阳县。旧志作猗氏,误。户十二万六百二十,口二十七万一百二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临汾,中。倚郭。襄陵,中。洪洞,中。浮山,下。后至元二年,立十八盘巡检司。汾西,下。岳阳。下。
  府一:
  河中府。金故府,属河东南路。宪宗在潜,置河解万户府。领河中府及解州府,置录事司。旧领河东、临晋、虞乡、猗氏、万泉、河津、荣河七县。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省万泉入猗氏,并录事司入河东,罢万户府,本府仍领解州。八年,解州直隶平阳路。十五年,复置万泉县。领县六:
  河东,下。府治所。万泉,下。至元十四年,县尹皇甫祐改建新城,废旧治。猗氏,下。荣河,下。金升为河州。元初,复为荣河县。临晋,下。河津。下。
  州九:
  绛州。中。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又升晋安府。元初。置绛州行元帅府。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旧领录事司。正平、曲沃、稷山、翼城、太平、垣曲、绛、平水八县。至元二年。省录事司入正平县。平水,金徙置汾水之西,国初省入何县,阙。领县七:
  正平,下。倚郭。太平,中。曲沃,下。翼城,下。金升翼州,下。元初,复为县。稷山,下。绛县,下。垣曲。下。至元二年,省入绛县。十六年,复置。
  潞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元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太宗三年,复为潞州,隶平阳路。旧领录事司,上党、壶关、屯留、长子、潞城、襄垣、黎城、涉八县。金末,升涉县为州。至元三年,复为涉县,析隶真定路,并隶事司入上党。领县七:
  上党,下。倚郭。壶关,下。长子,下。潞城,下。屯留,下。至元三年,省入襄垣县。十五年,复置。襄垣,下。黎城,下。至元二年,并涉县、偏城等十三村入之。
  泽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以与北京泽州同,加南字,后又去南字。元初因之。旧领司侯司,晋城、端氏、陵川、阳城、高平、沁水六县。至元三年,省司候司、陵川县入晋城,省端氏入沁水。后复置陵川县。领县五:
  晋城,下。高平,下。阳城,下。沁水,下。陵川。下。
  解州,下。至元二十九年,运使那海建运城,名凤凰城。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元初,隶平阳路。旧领司候司,至元四年省入解县。领县六:
  解,下。安邑,下。闻喜,下。夏,下。平陆,下。芮城。下。
  霍州。下。金升平阳府霍县为霍州,元初因之。旧领赵城、汾西、灵石三县。后汾西改隶平阳府,又置霍邑为附郭县。领县三:
  霍邑。下。倚郭。赵城,下。灵石。下。旧隶汾州,后改隶。
  隰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又改南隰州,后复去南字。元初因之。旧领隰川、大宁、仵城、永和、石楼五县。元初。以仵城本隰州之仵城镇,仍省入隰川,蒲县本隰州属县,金兴定时升为蒲州,仍降为县来属。领县五:
  隰川,中。州治所。大宁,下。至元三年,省入隰川。二十三年,复置。石楼,下。永和,下。蒲县。下。
  沁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元初,隶平阳路。旧领隶事司。铜鞮、武乡、沁源、绵上四县。至元三年,省录事司入铜鞮。十年,省绵上县入沁源。领县三:
  铜鞮,下。倚郭。沁源,下。元初,改建县城,据紫金山之半。武乡。下。至元三年,省入铜鞮。后复置。
  辽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又改南辽州,后复去南字。元初因之。旧领辽山、榆杜、和顺、仪城四县。至元三年,省仪城县入和顺。领县三:
  辽山,下。倚郭。榆社,下。至元三年,省入辽山。六年,复置。和顺。下。至正十四年,达鲁花赤木不刺徙县城于旧治西南。
  吉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南路。元初属平阳路。旧领司候司,十二乡、乡宁二县。中统二年,省司候司入十二乡。至元二年,省十二乡入本州。领县一:
  乡宁。下。至元三年,省入本州。后复置。
  中都开宁路。大德十一年六月。筑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建为中都。至大元年,置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是年十二月。置开宁县,以大同路隶中都留守司。四年,罢中都留守司,开宁路及所属开宁县均废。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领和宁路。
  和宁路。上。始名和林,亦名哈剌和林。本乃蛮故地。太祖灭乃蛮,建四大斡儿朵于其地。二十年,分封诸子,以哈剌和林之地与少子拖雷。太宗始定都于此。七年,城和林,作万安宫。九年,营迦坚茶寒殿,在和林北七十余里。十年,营图苏胡迎驾殿,在和林北三十余里。鲁卜鲁克和林纪行书:宪宗三年,奉命至和林,为哈剌阙栾之都。有大街二:其一撒剌先人所住,中为市场;其一支那人居之,皆工匠。二街之外,为朝贵之大邸第。又佛堂十二,回回教寺二,基都教寺一。四围以土为城,开四门。傍城外有大离官,内有殿,又有仓廪库。定宗、宪宗皆都之。世祖中统元年,迁都大兴,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又分都元帅府于金山之南,和林止设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复置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二年,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四年,以都元帅府并行宣慰司事。十一年,罢宣慰司都元帅府,置和林总管府。皇庆元年,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宁路总管府。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地理二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类聚》:辽阳路有澄州,知澄州当废于大德以后。及所属临溟、析木二县,复州及所属永康、化成二县,贵德州及所贵德、奉集二县,沈州、来远州,宜丰县、石城县俱废,以婆娑府、广宁府、盖州、懿州为四路,直隶中书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府,降广宁路为散府,懿州路为州,以隶之。省鹤野县入辽阳。十五年,析广宁,仍自行路事。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来属。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壬子年抄籍数。领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省警巡院及鹤野县入之。
  州二:
  盖州。下。金故州,属东京路。元初,升盖州路。至元六年,降为州,隶东京总管府,省所属熊岳、汤池、秀岩三县入建安。八年,又省建安县入本州。旧史《成宗纪》元贞元年六月,盖州明山县螟。旧志无明山,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皮哪里有黄金回收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