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收入不佳 Facebook真的“非死不可电影”吗

非死不可?Facebook上的六宗罪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非死不可?Facebook上的六宗罪
本文作者:板砖
截止到2011年7月,全球Facebook的用户已经超过7.5亿。对于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来说,Facebook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acebook的主要功能当然是交友和聊天之类,不过就有一些思想比较“新潮”的不法分子,把Facebook也当成了犯罪场所,在那里和警方玩起了捉迷藏。
注意,这里说的可不是什么盗号骗钱的小偷小摸,都是些“非死不可”的大家伙。下面,果壳谋杀站就按照它们的严重程度,为大家总结了最近与Facebook相关的6大犯罪。
No.6 重婚终结者
小理查德o巴顿(Richard Leon Barton Jr)是一个34岁的美国男子,前一阵在密歇根州马斯基根结婚。结婚本应是人生一大喜事,可是实际上他在罗德岛已经有一个妻子了,并且尚未离婚。
要在过去信息不通畅的年代,可能这事根本不会有人知道。而现在,我们有了Facebook!某一天,巴顿的第一任妻子发现自己在Facebook上被巴顿解除了好友,她立刻感觉有点不对劲。进一步人肉调查后,她在某个朋友的相册里发现了他与新老婆的结婚照。这事儿没得商量,重婚可是重罪,警察局见吧!
其实巴顿一直也不是省油的灯。2004年,在与第一任妻子网上相识之前,他曾经以非法入侵罪和印制、使用假币的罪名被判刑,而在假释期间他却擅自离开住所来到了罗德岛,竟然还结了婚!
在他的罪行暴露后,他的第二任妻子非常惊讶。其实更值得惊讶的是他的智商——重婚之后将第一任妻子踢出好友,这难道不是等着秘密被发现吗?最终,巴顿被逮捕并以重婚罪被判处4年监禁。
No.5 嚣张哥,造个炸弹来分享
在Web 2.0时代,人人都是网络上的主角,发个生活照和大家分享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如果你在非法制造炸弹之后还要上Facebook宣传一番,那只能说明你的大脑出了点问题。
美国马里兰州大洋城(Ocean City)就有这么一位嚣张哥。此人名叫欧内斯托o加西亚-布里斯托(Ernesto Garcia-Bristo),为在美外籍人士。他在策划一桩谋杀时,顺手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张自己手持2个自制雷管的照片。怎么样,十分拉风吧?
不过其实这位老兄已经被美国移民局注意很久了。根据官方记录他在2008年已被驱逐出境,但是他在Facebook发布的位置信息显示,他居然还在美国境内,于是他的账号遭到了调查人员的长期监控。
这张自制雷管的照片让移民局没法再淡定下去。更悲剧的是,照片下面的评论反映了他确实不是在Cosplay:“哥们儿,那玩意儿是你造的吗?”“靠,肥仔,你不记得了么,这是咱俩一起造的啊,这回让那个【哔—】好好享受一下。”根据照片以及评论,警察第一时间逮捕了这位嚣张哥。
No.4 你在开心农场偷菜,我从开心农场偷钱
阿什利o米切尔(Ashley Mitchell)是一名29岁的英国黑客,侵入了以“开心农场”(Farmville)知名的游戏公司Zynga两名员工的账户,盗取了4000亿虚拟币——据Zynga公司估价,这些虚拟币的总价值可能达到700万镑。
米切尔偷这么多钱当然不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农场,而是用来在Facebook上贩卖。交易记录显示,在过去的2个月,他出卖手头虚拟币总量的1/3,得到了5万多英镑的回报。
可是米切尔又是怎么被抓的呢?所谓成也Facebook,败也非死不可。他在一次侵入Zynga公司系统的时候,可能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农场,不慎登陆了自己的Facebook账号。这一行为被网络运营商记录了下来,于是警方通过这些活动记录抓获了米切尔。在罪行被揭发后,他被判处2年监禁。
No.3 血腥直播
“我要杀了我的孩子!”“你个贱人,等着报复吧!”“结束了,一切都是我干的!”这3条惊悚的状态来自澳大利亚人拉马赞o阿卡(Ramazan Acar)的Facebook。在其背后,是一起残忍的谋杀:阿卡用日本刀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杀死后抛尸荒野,而这些状态都是发给他的前女友,女孩的妈妈,达绅特(D’Argent)看的。
阿卡前不久刚与达绅特分手。在将他们的女儿米米(Mimi)接回家后,阿卡就导演了这一出悲剧。他告诉女儿要带她去买牛奶,结果却将女儿乱刀捅死后开车抛尸公园。法庭上,阿卡毫不犹豫地认罪了。事实上即使他不认罪,凶器、尸体、证人以及他在Facebook上的状态都足以构成他犯罪的铁证。
此外,Facebook和新浪微博上也都出现过自杀的血腥直播。
No.2 恋童癖大叔变身妙龄少女
詹姆斯o多林斯(James A Dollins)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42岁大叔,这位猥琐大叔使用一组性感的美女照片作为头像,注册了一个Facebook帐号。同时他为这一账号制作了一系列背景资料:姓名是凯莉o莱金(Kelly Redkin),年龄19岁,来自弗吉尼亚的一所学校。他通过这一账号向未成年的男孩提出性要求,或者是要求他们将自己的裸照发过来,可见这个大叔是个不折不扣的恋童癖。
当然,大叔的行径还是很快暴露了。一位母亲跑到警局报案,声称自己13岁的孩子遇到了陌生女生提出奇怪的要求。警方细致地调查了这一账号,最终揭发了猥琐大叔的骗局。在大叔被捕时,这个假冒的凯莉已经有了很多好友,其中包括不少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得逞,造成的危险将会十分严重。
No.1 用Facebook谋杀
19岁的帅小伙杰森o罗德里格斯(Jason Rodriguez)最近死于一起枪击案,而另一名年轻男子尼弗斯(Nieves)被证明是这起谋杀的制造者。庭审记录揭示,罗德里格斯在死前正与一名20岁的女孩交往,而她就是尼弗斯的前任女友。
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这应该是一起源于感情的谋杀案。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谋杀案,尼弗斯紧跟时代潮流,将Facebook作为了制造谋杀案的平台。
尼弗斯也是通过虚假的Facebook账号作案的,只不过他的布局手法比上面提到的那个猥琐大叔高明一些:他专门注册了新的E-Mail账户并用其注册了名为泰o安(Ty Ann)的女性Facebook账号,同时他又用Ipod Touch软件生成了虚假的手机号,并以此与罗德里格斯联系。
剩下的内容也就比较明白了:尼弗斯在Facebook上利用安的身份与罗德里格斯搭话,为了让他相信,尼弗斯甚至雇了一位美女与他进行视频通话。勾搭成功后,尼弗斯向其提出单独见面的要求,骨子里花心的罗德里格斯当然接受了这一请求,在深夜独自前往约定的地点,结果不但没有一夜情,反而被乱枪打死。
不过,上述措施虽然欺骗了罗德里格斯,却骗不过警方。最终,警方通过监控Facebook以及手机所获得的数据锁定了尼弗斯,并顺利将其逮捕。
相对于传统的不法分子,相信警察更喜欢那些身为“SNS达人”的罪犯。
你可能感兴趣
乳品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资本主义的堕落sns网站教唆人们犯罪,社会主义的红色sns网站通常用来反腐。。。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47)
地球科学、心理学专业,科学松鼠会成员
乳品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资本主义的堕落sns网站教唆人们犯罪,社会主义的红色sns网站通常用来反腐。。。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哎,看到将“facebook”翻成“非死不可”,忽然很有些感慨。这个翻译方法,其实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曾经大规模用过,但用的场合却很沉重:是否应该废除死刑,以及在死刑废除之前,是否应该实际执行死刑。2010年03月,时任“法务部长”的王清峰向“行政院院长”吴敦义提请辞职并获得批准。而他辞职的导火索,就是她曾公开表示,在其任上绝不会签发执行死刑的令状(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死刑的最终执行令由法务部长签发,而在中国大陆地区,相应的令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首席大法官签发)。而在其任上的21个月中,果真一份执行令也没签发过。当时岛内的报纸为此曾发起过热烈讨论,在某次听证会上,司法部为此制作的海报上曾用过如下的标题: “废死不可,or 非死不可?”
引用少个螺丝的回应:资本主义的堕落sns网站教唆人们犯罪,社会主义的红色sns网站通常用来反腐。。。+1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PS:实际上,到王清峰女士辞职之日时,因为前几任“司法部长”对签发执行令状也很不不积极,导致全台湾省实际上好些年都没有执行过死刑了,积压的死刑定谳待决犯人共44人。(没看错,几年间积累的死刑犯人就44个人!)
地球科学、心理学专业,科学松鼠会成员
我在想,为什么不弄成七宗罪。。
果壳网心事鉴定组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
看到题图,我下意识地擦了下屏幕??
咱别歪楼行不?有话说发帖子行不?引用馒头老妖的回应:哎,看到将“facebook”翻成“非死不可”,忽然很有些感慨。这个翻译方法,其实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曾经大规模用过,但用的场合却很沉重:是否应该废除死刑,以及在死刑废除之前,是否应该实际执行死刑。2010年03月,时任“法务部长”的王清峰向“行政院院长”吴敦义提请辞职并获得批准。而他辞职的导火索,就是她曾公开表示,在其任上绝不会签发执行死刑的令状(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死刑的最终执行令由法务部长签发,而在中国大陆地区,相应的令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首席大法官签发)。而在其任上的21个月中,果真一份执行令也没签发过。当时岛内的报纸为此曾发起过热烈讨论,在某次听证会上,司法部为此制作的海报上曾用过如下的标题:“废死不可,or 非死不可?”
信息安全专业,物理爱好者
引用Lithium锂的回应:我在想,为什么不弄成七宗罪。。我觉得要是能用七宗罪的各项罪名对号入座最好,不过那样像懒惰这样的就没有真正的法律上的罪名了吧……
引用少个螺丝的回应:资本主义的堕落sns网站教唆人们犯罪,社会主义的红色sns网站通常用来反腐。。。+1
心理学硕士,科幻控,翻译控
「同时他又用Ipod Touch软件生成了虚假的手机号,并以此与罗德里格斯联系。」我就是比较关心这个是怎么做的。。
心理学硕士,科幻控,翻译控
并且导读再次出现了「Facebook能干吗?」这个引人遐想的笔误啊。。
这些跟社交网站有什么直接联系吗,愚众智商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笨蛋,马鹿。
我經常幻想那些頭像照片都是美女的用戶背後是中年謝頂啤酒肚香港腳大叔一邊扣鼻屎一邊用的,恩,果然是有這樣的變態,讓你們在社交網絡上勾搭美女!
国际关系学学士
引用0.618的回应:看到题图,我下意识地擦了下屏幕??+1
= = 非死不可。。。
AMO物理博士生
犯罪也是要跟得上潮流的步伐的么。。。
引用科学女流氓的回应:犯罪也是要跟得上潮流的步伐的么。。。+1
终于知道天朝为啥要墙了它了
犯罪的不是工具是人 米田共能退散么
有关部门已经断绝了我们使用非死不可犯罪的可能性……
心理学控,人类性行为研究爱好者
怎么看标题都会误解成上Facebook的六宗罪……
英语教育硕士
哎,看到这个不得不感叹一下,网络世界虽然给我们交友沟通带来的许多便利,可是也带来很多问题,这就叫双刃剑吧……
这就是为什么要有GOOGLE+,大房一个圈子,二房一个圈子……
提示(叮咚):Ipod Touch的正确写法是iPod touch哟~该大的要大,该小的要小,不然就不和谐了有没有?lol
最后这位虽然作案前期计划的很周全,但也掩饰不了他那个蠢得冒油的动机啊
为什么他们的犯罪就像他们的连续剧一样五花八门。。。
哈哈,非死不可,硬掰有理。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間成立10多年的成功企業 所加持的創業良機
1.不用推銷,不必面對拒絕
2. 在家上網工作,讓電腦24小時幫您賺錢
3.利用兼職的時間努力,賺取全職的收入
4. 全新商機,亞洲華人市場幾乎真空
5. 透過網路,賺取來自全球超過58個國家的收入
6. 免費加入體驗系統成果,再考慮要不要加入
指導員: 沛妤
skype:mika770517
免費下載skype &&&
同时转发到微博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关注互联网前端科技与应用,为来访者提供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如果你觉得小站有些价值的话,请点击关注或喜欢,这是对站长的最大支持。&&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此日起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告知。
Facebook入华,还要迈过多少坎?
近日,网传Facebook已经租下北京市中心的一处物业,计划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北青报表示,从财富金融中心开发商香江国际内部人士处传来消息,脸谱已签约财富金融中心,租期或为3年。不过,财富金融中心官方并未对此回应,脸谱总部发言人戴比&福斯特也拒绝就公司是否在北京开设办事处进行置评。Facebook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由来已久。实际上,早在2007年底Facebook就开始为在中国开展业务进行布局,其曾以中文名&美国菲丝博克公司&在中国申请注册了60多个不同商标。同年,Facebook就还注册下.cn域名,坊间一度传出Facebook将于当年入华的消息。而李嘉诚随后于2008年3月证实已向Facebook投资逾1亿美元,而同年6月这家SNS网站还推出了简体中文版本。但随后三年,由于种种原因,Facebook入华计划被搁浅。据笔者观察,每每传闻流出,Facebook总是对此不可置否,事情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在笔者看来,此次Facebook入华传闻依旧只是一个传闻,即使Facebook真的入华,或许也是&非死不可&。&
政策的不明朗Facebook入华将面临最大绊脚石就是大陆对其政策不明朗问题,这也将是其最大阻碍,其中包括遵守中国政府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用户和网站的透明、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等。想进来?并没那么容易,必须跟大陆进行多轮谈判,当然也没这么容易。即使入华后又能怎样?谷歌或许就是Facebook的活生生的写照,当然除非扎克&伯格愿意无条件配合大陆的所有要求。从2010年底访华后,扎克伯格又多次访华,先后拜访了百度CEO李彦宏、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新浪CEO曹国伟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试图与上述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合资企业,均以失败告终。国内的合作方无法确定,牌照难以落实,主管部门也一直没有松口的迹象。日Facebook 递交IPO申请书中就写到,目前世界上尚有四个国家无法访问Facebook,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不仅仅是在中国,Facebook在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政策障碍。此前,Facebook在印度遭遇高等法院警告,原因在于Facebook网站有&不恰当内容&。据路透社报道,一位法院法官警告某些网站,它们将有可能在印度遭遇限制访问。而在土耳其,今年3月份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甚至威胁将关闭土耳其境内Facebook网站,以阻止他的政敌在这两个网站上发布音频文件,埃尔多安称该音频文件&捏造&他涉嫌腐败的事实。在印度和土耳其尚且如此,Facebook进军大陆市场的政策障碍可想而知。扎克伯格内心或许深知,只要有让大陆方面在政策上松口,才能把Facebook送到中国来。&
文化水土不服俗话说:&外来的和尚难念经&,本土化改变则成为外国企业在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Facebook在美国无疑很成功,但在中国,未必尽然。淮南之橘,淮北为枳,生存的土壤不同,中美互联网的应用也有比较大的差异,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众所周知,国外包括雅虎、谷歌、MSN在内的互联网巨头进入中国后纷纷折戟。而且社交类网站的成功与否不是由技术来驱动,而是由用户来驱动,中国的用户习惯和欧美国家不同,能在欧美获得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有时难以有所作为。所以,Facebook即使进入中国,也不会对中国当前的互联网生态格局造成太大影响。1999年,雅虎加入中国的门户网站市场与中国的门户大佬激烈竞争,2005年8月,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收购,时间过去6年,中国门户网站已经被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雄踞着;2005年,MSN正式加入中国大陆市场,但被QQ打的惨淡退出;Google来到中国以后,成绩也并不理想,当面临着和百度竞争时,节节失败,市场份额是一降再降。而在2004年,和Facebook同类的MySpace聚友网进入中国SNS市场以后,也面临着众多的强大竞争对手如校内网、开心网、QQ校友等。如今的聚友网早已被腾讯朋友,人人网等中国SNS埋没在地下了,聚友网退出了中国的主流SNS地位。为何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后都不能摆脱被&水土不服&的厄运?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这些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以后,并未真正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用户的文化特征和心理需求。只是简单的把界面由英文翻译成了中文,结果不好当然是可想而知了。除了产品与用户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企业内部也存在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一些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加入中国市场以后,肯定是在中国招兵买马,但是因为不懂中国人的人性,把国外的管理模式照搬到中国,这种内部管理的不协调也是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事实上,Facebook早在2008年就开发了简体中文版,但由于使用者大多是欧美职业经理人,既没清楚了解中国市场规律,又缺乏和本部沟通,所以在华开展的业务一直不温不火,没有成效。&
同类产品渐入衰落Facebook入华只能说是&黄花菜都凉了&,国内模仿Facebook的同类产品人人网、开心网都已经半死不活。曾经的人人网、开心网靠着社交游戏风靡盛行一时,但由于未能及时找到新的商业支撑点,如今用户已经丧失殆尽。人人网、开心网在各项服务上也未能覆盖用户的主流需求,用户认知度也不高。再加上微信、微博等社交产品的冲击,实际上已经被判&无期徒刑&。人人网赴美国上市之初,被称为中国的Facebook。当时,投资者给人人的估值是Facebook在私有市场交易价格的2倍以上。然而,自2011年上市至今,人人的股价已经下跌五分之四。目前在中国SNS产品除了QQ空间活的还好以外,其他的都已经死亡。Facebook在此时进入中国市场只能说是赶了个晚集。目前互联网也从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SNS网站本质上是能算是Web1.0时代的产品。Facebook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的社交行为已经从传统PC互联网转变到了移动平台,WhatsApp、Snapchat、微信等则都是为移动平台设计的产品,因此这些产品展现出的活力远远大于Facebook。据统计,Twitter在美国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率为26%,而Facebook及其最近收购的照片共享平台Instagram的受欢迎率则均为23%。这说明而Facebook在国内其实也已经是步入衰退期,此时进入中国,实在是不合时宜。Facebook步入中国市场,真的是想&非死不可&吗?&
总结:Facebook入华仍有太多的坎需要迈过,而即便能够幸运的破解政策的首要难题,伴随而来的是文化水土不服、同类产品等社会化媒体的竞争。Facebook在中国能存活多久也是个未知数,入华实在是存在太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中国向来是美国众多企业垂涎的理想地,一直也是美国互联网公司最难攻克的市场,而Facebook即使入华,也似乎应验了其中文发音&非死不可&。Facebook能否顺利入华,入华之后又能否逃过&非死不可&的厄运,我们最终只能拭目以待。(由吴俊宇授权发布)
Facebook 把我们都耍了吗?
&社交网络能够影响人们的心情,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基于你看到的信息和与你互动的人群,来让你产生某种感受。而这些感受也正是人们使用 Facebook 或 Twitter 的初衷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感受恰恰是社交网络有意操纵而为之,结果会怎样?&这正是围绕一项新调查研究争论的核心,来自 Facebook 的研究员有意调整了用户信息流(news feeds)当中积极和消息内容的数量,意在尝试发现社交网络是否能导致某种同样的&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也就是一个人&捕捉到&(catching)通过与他人互动而捕捉到别人的情绪&&在真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在这项试验中,Facebook 的数据科学家亚当(Adam Kramer)和他的同事们调整了信息流的算法,使得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会看到更多含有积极词汇的内容,另一些情况下则会相反。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研究员们对这些用户进行观察,看看他们是否受到了影响。目睹其他人开心或忧伤是否会让人去发布更开心或更忧伤的内容呢?结果显示,的确如此。&研究结果证明了情绪感染现象的存在,&研究结果中写到,&好友通过网上社交媒体表达的情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就我们所知,这是首次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的大规模情绪感染试验。&&
侵犯隐私?&这项试验的确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不过可能并非像研究者们所预期的那样&&一部分 Facebook 用户可是被吓到了。如果 Facebook 能够稍微调整一下算法就影响人们的情绪&&不仅是积极还可以消极、负面&&是否这就意味着 Facebook 在未征得用户明确允许的条件下,已经故意让数千名用户变得更伤感了?&如果这个试验在一家学术机构进行,那么后者需要清除所有的法律障碍,由该机构的评审委员会完成这项工作,通常要确保操纵情绪的行为不会导致任何意外伤害。但是参与这项研究的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员们并没有去搜集用户的数据;他们只是在 Facebook 搜集了数据之后进行观察而已,在这个案例中,他们成为了学术评审对象的一个特例。至于 Facebook 负责搜集数据的研究员,他们的行为基于 Facebook 的数据使用条款,也就是用户在注册的时候确认过的,允许 Facebook 实施此类的试验。&
心理学家怎么说?&跳出这个争论焦点,还有另一个问题:Facebook 是否一开始就操纵了用户的情绪呢?想要知道人们感受最好的方式,其实也是最终结的方式:去问。情绪的心理学研究最经常使用的一个标准评价,积极和消极影响周期(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让人们在曲线的不同维度上评估自己的感受。通常这是弄清一次情绪操纵试验是否有效的唯一方式:人们的反应是否被显著地改变了。&Facebook 采用了一个不同的作法。为了判断用户发布的一条消息是积极还是消极,研究员们使用软件程序对内容预言进行扫描,这种程序被称为 L.I.W.C.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一旦程序发现一个积极或消息的词汇,就会相应地把这个用户消息做标识。尤其关键的是,为了保护隐私,Facebook 调整了代码这样研究员们就永远无法看到实际的文字内容,仅仅是标识而已。这种作法同样意味着研究员们无法就每一条内容的细微差别做独立的解读。语境、标点、用辞都不在 L.I.W.C. 的考虑之列&&所有这些都没有在考虑因素之内。&理解情绪可要比搜索关键词复杂多了&&尤其是这些字词在完全脱离了语境的情况下,正像在这次试验中这样。&他们寻找的不过是某个表示情绪的词是否存在而已,&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艾里奥特(Elliot Berkman)这样对笔者说道,他的研究方向就是社会和情感神经科学(social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仅仅因为使用了某个单词就以此判断某人是在表达或经历某种情感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飞跃&(a huge leap)。&同样一个乐观或消极的词汇能够涵盖许多含义,其中有许多含义和当时的兴趣没有关系。发一条&你难过我很抱歉,&并不代表发送者自己在难过&&只是你知道某人难过而已。情绪&&&我觉得棒极了&,与反应&&&你看这幅画!太棒了!&也是不一样的。语境非常重要。&即便是人们在看到 Facebook 上的内容后改变了自己的用辞,这一点也不说明什么。&研究结果显示在获取不同信息之后人们改变了使用的词汇,但是我们仍旧不知道这个过程意味着什么。&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伊桑(Ethan Kross)在 Facebook 用户情绪的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他表示,&究竟是情绪感染还是情绪状态的变化?还未可知。&&
真正的发现&Facebook 的社交化和公开性让人们发布的消息更加难于被解读。假设我们观察到的确实是一个积极(或消极)的信息,而且算法也能够察觉出语气和语境。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代表真正的幸福感,而不是用户假装在表现自己更加幸福?社会比较和社会信号(social comparison and social signaling)就是这样一种效应:人们会和接近的人互相比较,再释放出某种信号,认为他们就是自己看到的那种类型。如果想让人们觉得你整天在五星级餐厅用餐,去阿斯彭(Aspen)旅行,很可能你会把悲催的外卖描绘成更令人激动的东西&&或者干脆就不写进你的信息流里。&在这种语境下,人们并没有变得更开心,他们试图想借由自己内容积极的消息出人一头&&或者至少显示出他们没有落后。当积极的内容减少之后,人们的幸福感可能并没有减少&&他们可能只是觉得不太需要去为了与好友保持步调而自我夸大了。如果 Facebook 的研究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的话,可能只是告诉我们当在一个社交群体时人们会做出模仿他人的举动而已。&研究结果描述篇幅较少的一个发现能够支持这一理论:当人们读到的情绪化内容较少时,他们发布情绪化内容的机率也会减少。艾里奥特建议了一种新的试验方式,研究员们可以选择中性词汇,增加出现次数&&比如去散步或是午餐&&接着看看这些用户是否会发布同样活动的内容。&
可能性&Facebook 这项试验的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展示了这家网站能够用来研究其他问题的可能性。此次的情绪研究当中,Facebook 调查的目标群体超过 50 万人,时间长度为一周;这还不到 Facebook 全部用户的 1%。有了这一无可匹敌的工具,心理学家能够开始研究各种现象。&拥有庞大数据的 Facebook 能够支撑小型实验室样本无法完成的研究项目。就此次的情绪试验来说,我们无法确定获得的数据能够回答 Facebook 试图解释的问题。而未来的一个潜在应用案例,实际上已经在某些社交网络上进行测试了,就是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寻找有精神疾病或抑郁症征兆的内容信息。&&让数据告诉我们一些通常情况下无法知晓的事情吧,&艾里奥特说,&可能你甚至都不了解你自己呢。&
Facebook还将继续主导世界吗?
最近一个资深的人分析了最几十年是谁主导世界,有主导了多少时间。在每一次的转身,就会有一个新的领导者出现,发现现在新领导者的主导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IBM,差不多有25到30年的时间,然后是微软主导了12至15年,再是谷歌六到八年的时间,现在是主导,可以说它始于2010年。
有Facebook主导的时间已经快结束了吗?或许你可以阅读Hunter Walk的报道&试图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交图就像你试图把手放在水里&,那样你就可以明白很多东西。一个社交图谱就能控制一切吗?作为证据,Walk提供Facebook的收购及其克隆Snapchat特性称为Poke的信息。关于Poke的惨败指它没能杀死Snapchat,并不是Facebook没有取其精。如果你真的是优胜者,那是不应该发生的。
Facebook还将继续主导世界吗?[/p]这是Walk的假设,如果世界在不断变化和新材料不断兴起也成为流行,Facebook无法继续购买或复制的每样出现的新东西。Facebook将继续成功的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有用,他们甚至可能是最大的单一图,但这不会是唯一的结果。
Walk说过,首先,每个新一代的领袖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服务,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好像是真的。最近,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许多。我的侄子在上初中时,告诉我他和他们的朋友都使用Google+,而不是Facebook。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把Facebook作为一种垃圾,适合那些住在很便宜的地方的父母,然而对孩子来说非常棒。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Facebook想试图摆脱所有的正规方式,它更容易有时重新开始与一个新的网络并创建一个新的社交图。黑客的干扰难道Facebook结束了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来回顾2012年或2013年的最高点?这似乎不那么牵强。特别是因为Facebook并不完全像全球管理公司经营最好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但完成了所有要增加的东西,但并不完美,不是一个好方法。看看今年Facebook刚刚在2012年出现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拙劣的IPO,因涉嫌假公济私和政府调查和崩溃的股票价格。然后是Promoted Posts计划,激怒了品牌和使得推动马克&库班(Mark Cuban)直接关注其他网络。Find Friends Nearby启动之后,然后并没有发布;一个移动广告网络推出了,然而也没有发布。这种转变到移动对IPO来说被列为S-1风险,但这伤害了股票,突然移动被说成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没有遇到某种危机。但两个星期前,出现在Instagram。
在新年的第一天收到一个安全漏洞的消息,任何人查看别人的私人信息和照片。Facebook迅速堵住这个漏洞,这是黑客常见的做法。把事情迅速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但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公司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随着每一个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Faceboook已经设法保持领先。但更多的竞争是在未来,今年和明年和后年,从某种程度上讲,Facebook无法跟上。Via &本文由方李鹃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Zynga既是今年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
F应用程序度量提供者AppStats已经做了在2012年顶尖的社交游戏的一些分析,发现Zynga不仅是最大的输家,也是今年最大赢家。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Zynga在今年遇到了许多事,一次大规模的裁员,高级领导人员也纷纷离开了Zynga。大年临头各自飞,留下太多的困难给Zynga。该公司发现Zynga每天已经失去超过1900万活跃用户,分布在7个赛区。另一方面Zynga的Farmville2(开心农场)游戏在今年是最大的赢家,自从Farmville2发布之后,每天新增840万活动用户,但增加的活动用户不能抵消较少的用户。
Candy Crush Saga游戏是从来自英国的,居榜单第二,在榜首Farmville 2之后。在今年,每天增加730万活跃用户。并在昨天,在社交游戏统领的一年,AppStats也加冕了。
Zynga既是今年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
Adventure game Dragon City是由西班牙的开发者Social Point开发的,它成立于2008,距今并不是很长久,但在今年位居第三,在今年每天有460万活跃用户增加,发展特别快。SongPop是一个很热门的,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开发商Freshplanet开发的,也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在2012年的榜单上位居第六。Rovio公司的Angry Birds Friends也进入了前十,占有一席之地。
输家看完了今年的赢家,再审视2012年最大的输家,Zynga出现在这个排名是相当显著的。从公司的许多方面来讲,这一年是相当糟糕的一年。2012最大的输家的列表条款是依据日常活动用户减少来拟定的,位居前三是留给了CityVille、CastleVille和FarmVille。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游戏都属于Zynga公司的。
Zynga既是今年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
总之,前十名中的最后三名也是属于的,它在今年包揽了前三和后三,前十有七个是Zynga公司的,感觉非常有趣。在前十名的中,Zynga的总损失超过1910万活跃用户。正如AppStats在报告的一样,Zynga的主要的挑战是自己,每天的下降主要的活跃玩家都是来自游戏Farmville和 CityVille,两者都已经在2012年开发了续集,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现在的局面。看看2013年的新游戏票是非常有趣的,随着竞争加剧,尤其是来自于自欧洲社会的游戏开发者,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在大家面前。根据AppStats, 2012年排名第四的最大的输家是Electronic Arts游戏The Sims Social,每天总损失240万的活跃用户。值得庆贺的是Playdom和Tetris Online(俄罗斯方块)游戏排在前十。Via &&本文由方李鹃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测试功能:向“陌生人”发信需付费
你会花多少钱去接触陌生人?Facebook正在优化其消息系统服务,其中最有趣的变化是,该服务允许&陌生人&通过付费方式将信息发送到收信人的&收件箱&,这是该公司为探索新商业模式而推出的又一项举措。目前Facebook的信息系统会将来自好友的重要信息发送至收信人的&收件箱&,而来自&陌生人&的信息则会被归入该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其他&文件夹。这一文件夹在大多数时候会被用户忽略,但有时其中也包含某些有效信息。
Facebook公司在周四的一篇博文中宣布,目前正在测试一个解决方案,以帮助避免用户收到这些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绕过可怕的&其他&文件夹,并把有用的消息直接出现在收件人的收件箱。据国外媒体报道,发送一条消息将需要花费一美元。Facebook在博文中指出,这个功能特定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比如可以帮助那些想针对某项工作与其他人接触的用户,同时,付费服务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垃圾邮件。
博文中说:&一些评论家和研究人员注意到,将成本强加到发送方可能会有效阻止不必要的信息,并促进更多有效的信息交流。&目前该功能只提供给部分美国Facebook用户进行测试,测试期间收费为每条信息1美元(约合6.2元人民币),现在,很多公司并没有使用这个功能的权限,用户每周只会收到一次这种付费的信息。Facebook也将为收件箱推出新的过滤选项。如果你选择&基础过滤&,从你的扩展网络中的朋友和常用联系人那里来的信息都将会转到收件箱中。通过严格的筛选,这将限制你收到的几乎都是来自你的朋友的信息。这次更新同时允许Facebook会员接收通过Android应用程序Messenger发送的信息。Facebook正不断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测试服务如和Facebook礼物功能等,这次的付费信息功能也经过了数月的测试,一旦这个功能大行其道,这未尝不是一个既能解决垃圾邮件、又能获得收入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本文由郭彬彬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对其他公司的品牌改革,Mark Cuban做出表率
科技亿万富翁和Dallas Mavericks的老板马克&库班(Mark Cuban)说,他受够了Facebook将业务转移到别处。将消息发送到他的团队的粉丝和追随者。两周前Cuban收到来自上一个屏幕的收费,社交网络想要起诉他赔偿3000美元, 然而,Dallas Mavericks正在考虑搬到Tumblr或新的MySpace作为主要网站。&现在Cuban告诉我,他做的超过之前考虑的。而且不仅是Dallas Mavericks,这里有70家左右公司,他已经投资了。我们正在更加积极地移到Twitter和减少与Facebook的接触,Cuban通过电子邮件说道。我们不会放弃Facebook,我们仍然使用它,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添加追随者,我们的品牌可以达到非Facebook平台上第一。&Cuban和其他公司Facebook成员在嚎叫,因为社会网络的新规则很难到花更少的钱,就能达到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在9月Facebook改变了算法,通过成员控制信息。其结果是,一些品牌大幅度下降。
Facebook对其他公司的品牌改革,Mark Cuban做出表率
这不是勒索,我们是为了打击垃圾邮件Facebook使用的算法对帖子做了一个排行。其中使用了很多因素,包括你的朋友经常登录Facebook和他们选择看什么。Facebook不断修复排行,更有效率,该算法在9月比平时的改变更大。Cathcart说,但它的目标是减少垃圾邮件。不过,Facebook似乎比以往更坚定加快其收入,特别是首次公开发行以来,它的股价暴跌超过50%。Cuban说公司越渴望收入但会适得其反。
在一个电子邮件谈话,他列出了离开Facebook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寻找其他地方吗?这不是可行的举措,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持续评估替代品。我们已经迫使更多的Twitter,新的Myspace看起来很有前途,Instagram、Tumbler和其他更开放的东西,越来越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是关于Facebook的负面影响,我们将不再推动喜欢或用户,因为我们不能达到他们所有人的要求。为什么我们投资扩展我们的Facebook的观众规模,如果我们必须支付到他们?这太疯狂了。在许多方面,它已经在Facebook上炸毁。他们的搜索收入已严重贬值到每个品牌的跟踪,完全改变了消费者互动的模式。
在品牌上已经做了一个糟糕的投资品牌投资让消费者喜欢他们的Facebook页面,假设每一个喜欢的是相同的,品牌可很容易达到用户的要求。事实并非如此,我意识到Facebook未曾有100%用户覆盖一个品牌的追随者。我认为这是Facebook的一个反思,寻找更多的收入,上市以来成本达到Facebook追随者价值低于Facebook的品牌价值。
Facebook对其他公司的品牌改革,Mark Cuban做出表率
我不会购买Facebook股票,但我不会在这里购买。我认为他们必须确定他们的业务现在是正确的和他们如何利用它赚钱。我不相信没有人比他们清楚的吧。
使用Myspace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疯狂实际上,Myspace正在经历一个重新格式化,看起来不错。这里有一个大于零的机会,它可以收集相当多的势头。除了Myspace、Twitter和Tumblr都准备好了,愿意并且能够支持品牌活动,即便没有控股的追随者作为额外收入。Instagram可以接触到追随者,和Tumblr拥有,Facebook没有。Facebook从来不允许达到100%。我认为断言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不允许100%达到。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品牌,记得大多数品牌没有社交媒体部门,他们依靠常识。如果有人喜欢你的品牌,它看起来就像是常识,我说你可以期待你的帖子达到100%。
我宁愿支付预付一笔费用正确的价格是电荷预付一笔费用为品牌。在当前的系统有完全的不确定性的代价。甚至更糟的是,至少对我们的大小品牌,你需要为每一个帖子处理定价,这里会浪费时间。让我加入,我不是要脱离于一些Facebook专家。我有一堆小公司通过SharkTank和其他投资使用Facebook在正常的程序。他们不应该竭尽全力找出Facebook有细微差别的受众群。这种复杂性,恕我直言,Facebook会自食其果。&
本文由方李鹃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测:Facebook在第三季度会取得很好的收入
Facebook向公众发布了第二季度收益,在周二和早期的初步迹象表明第三季度比在7月宣布在《社交网络》的结果好。令人吃惊的是华尔街似乎再一次爱上该公司,因为现在似乎有一个实际的方案,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与许多网络公司相比,Facebook采用商业惯用模式:第一个是免费的。该产品是给那些免费用户,渐渐地他们喜欢上它,上瘾,最后就会心甘情愿的花钱。
但与很多其他科技公司不同,Facebook承诺在早期不会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这意味着当竞争对手面临许多压力,如LinkedIn,由于订阅模型平均向用户每月收取几美元,Facebook已经为了弥补不足,通过展示广告向用户每月收取40美分。
预测:Facebook在第三季度会取得很好的收入
当你有超过十亿用户,每个月向一个用户收取几美分,加起来仍然是一大笔钱,但是远不及华尔街曾希望Facebook能挣到的钱。
一个更好的广告策略
在今年7月它公布了第二季度收益,分析人士估计Facebook能达到自己的要求。但该公司的股价仍然下跌,主要是因为其高管在与分析师的会议中未能提供公司具体的成长计划。
Facebook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证明它的的行动比说的更有说服力。它为iOS和发布更快的移动平台。更快的平台意味着更多的内容消费,也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服务。它让自己的伙伴更好地了解它的广告工作,说服广告商在Facebook上传广告,还是可能导致一个离线购买。
数字媒体管理公司Spruce Media已经看到其客户会花更多的时间在Facebook做广告,导致的结果是会改进项目和移动平台,根据首席运营官Lucy Jacobs(露西&雅各布斯)说的。她预计在这一季度里支出增加更多,她的客户利用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和通过Facebook的平台推广文章。
预测:Facebook在第三季度会取得很好的收入
&总体上Facebook支出健全。&她说,&我们看到顺序地增加消费和广告商会兴奋关于公司的新广告产品。&但最大的变化是今天早晨的华尔街日报的无关广告。那就是为什么投资者再三思考观看Facebook的股票。
超越广告业务
《华尔街日报》迷恋于Facebook Gifts,它是一个产品,用户可以彼此送礼物。还包括真正的、物理的礼物,而不只是在线的礼物。它非常适合Facebook用户的生日提醒,更不用说当祝贺礼物,当有人发布订婚,找到一份新工作,添加一个新的婴儿或任何其他的生活事件作为简单的祝贺。不像,你不需要知道收件人地址。
为什么华尔街喜欢产品和为什么用户需要谨慎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发送礼物,Facebook可以得到你的信用卡号码。该报指出:Facebook可能正在构建一个相当大的业务,送礼信用卡数据开辟了一个新的范围的收入机会。
本文由方李鹃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当你往Facebook上传自己的照片或者朋友的照片时,你有没有想到他们将成为的基石呢?或者说,这项新的功能有可能让你或者你的朋友被所有人羡慕、嫉妒或者嘲笑呢?如果你现在说不想,可能已经有一点点晚了。
最近Facebook推出了一项能够通过识别面部而查找到名字的功能。该公司在四月宣布,Facebook在&给朋友照片标记&这项功能上,将会有所变化。改变后的系统将会自动扫描那些已经上传到Facebook中的所有图像,并自动分析出该用户的名字。这项计划将在几周后开始正式实行。但实际上早在去年,Facebook就已经开始了对这项技术的测试。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目前,Facebook已经将5亿多用户资料自动加载到了它的数据库中。虽然该公司也提供了该功能的可选项&&用户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来取消这一功能,但即使是用户取消了这一功能,实际上他们仍然已经扫描了照片,只不过它不显示出来而已。
并且在Facebook的这条消息发布不久后,就引起了业界一场不小的骚动。由于这项功能在让用户自己选择之前,就已经替用户做出了选择,实际已经自动帮助&绝大多数用户做出使用这项功能&的选择,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为他们的隐私而感到担心。
谷歌曾研发出一个能够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当你用这部手机为路人拍照后,这个软件将帮你寻找出这个路人的名字,但是这个软件最近被谷歌公司雪藏了。谷歌执行董事长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说道,这是谷歌第一次研发出软件但不发布的案例,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软件涉及到大家的隐私问题。
&但谷歌没有放弃这项面部识别技术,它被应用于谷歌的街景测绘项目,用于对街景照片中那些被无意拍摄到的行人,进行面部模糊以保护他们的隐私&,这是谷歌工程总监哈特穆特内文,在最近一次采访时谈到的。当他被问到如果,在应用后取得用户认可并获得成功,他们是否会因为之前的&放弃&而感到沮丧时,他说:&让他们去惹这个麻烦吧,用户肯定会有抵触的。&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谷歌公司的Picasa和苹果公司的iPhoto,实际上都是提供这个类似功能的照片管理软件。他们会识别每个人的面部特征,以此来快速组成一张图片。但谷歌还尚未启用这一软件的网络相册功能,人脸识别的应用也不能进行&在线操作&。
而如果人脸识别的范围,被缩小到只有百来张照片的个人电脑时,软件的分析将肯定无法准确核对他们的身份。但是根据Facebook公司最近的声明,他们每天都有超过1亿张照片上传到Facebook网站。照此计算,每天扫描如此之多的照片,并有如此多共享的数据来源,那么分析比将变得&可怕得精准&。
面部识别功能与Facebook首席执行官,在11月向记者表达时的意向已经背道而驰。&在人名标记在研发出来之前,我想大多数人认为要想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最好的办法就是面部识别技术。&他说:&但实际上,事实证明如今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人名标记。&一些专家也同意扎克伯格的这个看法。
&人脸识别技术将永远无法建立巨型的数据库&ipplex的首席执行官欧朗&迪亚拉蒙说。然而他又说,&如果我在Facebook上有超过400名联系人,那么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库进行面部识别才是有效的办法。&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Facebook的用户已经安装了一个可以调用图片并进行扫描、可以确定照片中人名的应用程序。而它的名字,就叫照片寻找者。&这个建立时间只有3年,却有多达230亿张图片上传的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吉尔&赫希说。
如果你不想Facebook来帮你去给每一个朋友标记,我们建议您禁用此功能:
&&1、进入隐私设置选项
2、点击&自定义设置&
3、找到&分享事情&选项
4、下拉至&推荐我朋友的照片&
5、选择&是&或&否&
此番Facebook新功能的推出,各国用户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抵触,笔者还不得而知。但是由于它所依靠用户群过于庞大,所以必然会产生千丝万缕的隐私问题。而如何保护这些用户的隐私,将是其中不可逃避的话题。也许就是一次小的隐私泄漏或者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功能,将会引起蝴蝶效应般的后果,造成所有人都所料危机的隐私泄露灾难。而如今Facebook&以超越谷歌的勇气&,成为第一个在此功能上吃螃蟹的人,但其到底是能品味其中鲜美的蟹肉,还是反被螃蟹夹伤,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系,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当你往Facebook上传自己的照片或者朋友的照片时,你有没有想到他们将成为的基石呢?或者说,这项新的功能有可能让你或者你的朋友被所有人羡慕、嫉妒或者嘲笑呢?如果你现在说不想,可能已经有一点点晚了。
最近Facebook推出了一项能够通过识别面部而查找到名字的功能。该公司在四月宣布,Facebook在&给朋友照片标记&这项功能上,将会有所变化。改变后的系统将会自动扫描那些已经上传到Facebook中的所有图像,并自动分析出该用户的名字。这项计划将在几周后开始正式实行。但实际上早在去年,Facebook就已经开始了对这项技术的测试。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目前,Facebook已经将5亿多用户资料自动加载到了它的数据库中。虽然该公司也提供了该功能的可选项&&用户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来取消这一功能,但即使是用户取消了这一功能,实际上他们仍然已经扫描了照片,只不过它不显示出来而已。
并且在Facebook的这条消息发布不久后,就引起了业界一场不小的骚动。由于这项功能在让用户自己选择之前,就已经替用户做出了选择,实际已经自动帮助&绝大多数用户做出使用这项功能&的选择,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为他们的隐私而感到担心。
谷歌曾研发出一个能够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当你用这部手机为路人拍照后,这个软件将帮你寻找出这个路人的名字,但是这个软件最近被谷歌公司雪藏了。谷歌执行董事长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说道,这是谷歌第一次研发出软件但不发布的案例,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软件涉及到大家的隐私问题。
&但谷歌没有放弃这项面部识别技术,它被应用于谷歌的街景测绘项目,用于对街景照片中那些被无意拍摄到的行人,进行面部模糊以保护他们的隐私&,这是谷歌工程总监哈特穆特内文,在最近一次采访时谈到的。当他被问到如果,在应用后取得用户认可并获得成功,他们是否会因为之前的&放弃&而感到沮丧时,他说:&让他们去惹这个麻烦吧,用户肯定会有抵触的。&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谷歌公司的Picasa和苹果公司的iPhoto,实际上都是提供这个类似功能的照片管理软件。他们会识别每个人的面部特征,以此来快速组成一张图片。但谷歌还尚未启用这一软件的网络相册功能,人脸识别的应用也不能进行&在线操作&。
而如果人脸识别的范围,被缩小到只有百来张照片的个人电脑时,软件的分析将肯定无法准确核对他们的身份。但是根据Facebook公司最近的声明,他们每天都有超过1亿张照片上传到Facebook网站。照此计算,每天扫描如此之多的照片,并有如此多共享的数据来源,那么分析比将变得&可怕得精准&。
面部识别功能与Facebook首席执行官,在11月向记者表达时的意向已经背道而驰。&在人名标记在研发出来之前,我想大多数人认为要想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最好的办法就是面部识别技术。&他说:&但实际上,事实证明如今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人名标记。&一些专家也同意扎克伯格的这个看法。
&人脸识别技术将永远无法建立巨型的数据库&ipplex的首席执行官欧朗&迪亚拉蒙说。然而他又说,&如果我在Facebook上有超过400名联系人,那么通过建立一个数据库进行面部识别才是有效的办法。&
Facebook+面部识别=严重隐私问题
&Facebook的用户已经安装了一个可以调用图片并进行扫描、可以确定照片中人名的应用程序。而它的名字,就叫照片寻找者。&这个建立时间只有3年,却有多达230亿张图片上传的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吉尔&赫希说。
如果你不想Facebook来帮你去给每一个朋友标记,我们建议您禁用此功能:
&&1、进入隐私设置选项
2、点击&自定义设置&
3、找到&分享事情&选项
4、下拉至&推荐我朋友的照片&
5、选择&是&或&否&
此番Facebook新功能的推出,各国用户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抵触,笔者还不得而知。但是由于它所依靠用户群过于庞大,所以必然会产生千丝万缕的隐私问题。而如何保护这些用户的隐私,将是其中不可逃避的话题。也许就是一次小的隐私泄漏或者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功能,将会引起蝴蝶效应般的后果,造成所有人都所料危机的隐私泄露灾难。而如今Facebook&以超越谷歌的勇气&,成为第一个在此功能上吃螃蟹的人,但其到底是能品味其中鲜美的蟹肉,还是反被螃蟹夹伤,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系,转载请注明出处:
反对歧视同性恋,Facebook照片全换紫色装
如果你昨天和今天早上都登录过,就发现你的一些朋友的资料照片都是紫色的。号,美国各地的人们在学校、社会组织和公司,包括Facebook总部,穿紫色服装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变性人受欺凌的现状进行抗议。
昨天是GLAAD(同性恋反歧视协会&)最有精神的一天,因为Facebook让众多用户同步支持反对歧视同性恋活动。作为对Twibbon网站的援助,众多Facebook用户的资料照片都是紫色风格,其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站,可以提高你最喜爱的档案照片质量。
反对歧视同性恋,Facebook照片全换紫色装
访问Twibbon GLAAD的竞选网站,在那里你可以选择你的Facebook或Twitter头像,GLAAD还提供了一个表单张贴区域,你不只是找更讨人喜欢的到紫色过滤器。
在这样开放的一个时代,更多的人通过Facebook接触到你的存在的可能比实际物理存在更容易,Twibbons已经取代了LiveStrong的领头羊地位,带领人们抗议歧视同性恋。
在2009年,因为Twibbon的《盗梦空间》,超过1200万人改变了他们的Facebook照片,以支持那些多种多样的抗议维权活动,诸如乳腺癌援助、阻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虽然Twibbon自称&解决社会问题的1号组织&,也被用户和坎耶&维斯特邮报嘲笑。
两年前,Mashable的亚当在Twibbon上,完成了一个超过100万点击的印象深刻的活动,吸引了超过9万Facebook和Twitter用户,组成了一个支持乳腺癌的宣传组织。
互联网,支持中国社会事业
但有些商家打着乳腺癌预防宣传的幌子,在Facebook上为他们品牌的文胸做广告,这是变相的欺凌女性?在2009年,Twitter用户长着绿色头像,以示声援伊朗示威者,讽刺的是由于他们缺乏互联网自由根本没有办法看到。
借助于互联网的抗议,本质上是网络对现在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深化的体现,也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又一证据。现在,很多问题都可以搬上网络解决,大道国家政策制定意见收集,小到几个志趣相投的人相约相聚。
毋庸置疑,互联网的能力无限。希望众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社交网络,拿出公德心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解决;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借助网络大力推动中国的社会事业发展!
本文由袁丽娟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改版:通知信息右靠 用户表示不满
用于尝试的k再一次改版了,不同的是产品的调整,相同的是用户的不满。
Facebook再次改版
Facebook操作界面总是不停地在改变元素,为了保持新鲜感,社交龙头经常针对部分用户试水,试试看微小地方的新功能调整效果如何。这次Facebook测试的是上方栏位,将原先置于左侧的&朋友邀请、信息、通知&三大功能移至右侧,TechCrunch猜测这次调整是为了让用户更容易看见右侧广告栏位;此外,这次调整包括将右侧&首页&连结移除,由于左侧Facebook的Logo点选后也有同样功能,可以导回首页涂鸦墙,因而将不必要的&首页&删去。Facebook官方也证实了目前正在针对上方栏位进行设计,不过由于还在测试阶段,无法透露太多细节。
通知信息右靠 用户表示不满
《The Next Web》 提供了下方截图:
关于这项测试,Facebook 照例回应这只是Facebook 一如往常会做的测试;而读者则是一如往常地不认同Facebook 的改版方向,表示Facebook 改变搜寻框位置,倒不如优化搜寻结果比较实在。
这项小改版目前还只是在测试,若真的实现了,左右换边对使用者而言可是非常大幅度的惯性改变,虽然Facebook 一直都有训练我们重新建立使用习惯的能耐。TheNextWeb网站认为Facebook一次接一次的改版,似乎不太在乎使用者习惯,倘若功能服务因改善而更好使用,当然是好事一件,不过却常常在改版后让用户抱怨连连。
回顾Facebook历次改版:均遭用户反对
  2006年9月:Facebook推出News Feed,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展示好友最近的活动。&状态更新&当时尚未大行其道,因此该信息流中展示的消息都来自用户的个人资料页面。
反对者组织了&停用Facebook一天&的活动,借此表达对隐私被侵犯的不满。而当Facebook允许用户在News Feed中隐藏自己活动后,他们则宣称&任务完成&。但这项功能现在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2008年9月:Facebook面向用户推出了新版页面,用多个独立且可以定制的标签对网站分区。用户认为这一设计&非常非常丑&,并且组织了数万用户抗议。最终,标签被转移到Facebook的侧边栏,但这一理念至今依然存在。
  2009年3月:Facebook再次进行大规模改版,这一次主要围绕状态更新展开,目的是更好地与Twitter竞争。信息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并且在屏幕右侧突出显示(这与Facebook最新的改版恰好相反)。
这一次改版引发了用户空前的抗议,共有170万用户要求Facebook放弃本次改版。为了安抚用户,Facebook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调整,但仍然坚持使用新的设计,至少暂时如此。
  2009年10月:Facebook再次对主页改版,推出了一种算法,以便对状态更新进行排序,而不仅仅是按照时间排序。同年早些时候移除的一些内容又被恢复,包括好友申请是否被接受以及关系现状。换句话说,Facebook对2009年3月的用户抗议做出了让步。
但用户仍然不满,共有超过100万Facebook用户要求其恢复原先的版面。部分用户甚至要求Facebook将News Feed更新重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010年11月:Facebook悄然缩小了News Feed更新的字号,用户在Twitter上抱怨这一行为,而Facebook同样在Twitter上回应。
  2010年12月:Facebook对资料页面进行改版,最主要的是将用户信息浓缩成一份摘要,并展示在页面顶端。文字上方还附带一张用户图片。Facebook官方博客的评论几乎都是负面的。
  2011年6月:Facebook针对部分用户测试了一项名为&Happening Now&的功能,在屏幕右侧展示了一个独立的信息流。很多参与测试的用户都很讨厌这项功能,其中部分用户甚至组建了一个名为&Facebook Happening Now仇恨者&的小组。
  2011年9月:推出的&时间轴&(Timeline)和&开放图谱&(Open Graph)的升级。&时间轴&为用户提供一种查看&生命故事&的方式,其中可以将用户多年来在Facebook上共享的所有&故事&、发布在其上的照片以及使用过的应用集中在一起。Facebook最新升级的&开放图谱&将增加该社交网络的&粘性&。扎克伯格称,用户借助&时间轴&和新增加的功能&Ticker&,能够看到好友在做什么。
  2011年12月:此次更新推出了将个人信息以时间轴方式展示的&生活画报&(Timeline)功能。&生活画报&功能将自动把用户的照片、文字状态和好友关系等要素组织在时间轴上进行展示。该功能曾在9月份的Facebook大会上进行展示,但直到今天才正式向全世界用户推送。
本文由最科技王琪仕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纪录的Facebook:下一个10亿还会远吗?
创纪录的Facebook:下一个10亿还会远吗?
目前Facebook的用户数量创下了新的里程碑,达到了10亿,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都在使用Facebook。马克&扎克伯格在俄罗斯演讲时谈到:&这一数字是惊人的、震撼人心的,是我这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八年前,也就是2004年2月Facebook成立,社交网络开始迅速的席卷全球。多年来由于隐私问题一直跌宕起伏,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广告和用户界面也在不断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表明社交网络带给人们的冲击是巨大的。
这则消息对Facebook来说是也一个推动,特别是继今年早些时候之后。漂浮的5月股市使公司的价值已经下降超过了500亿美元。一些不满的投资者推出了一系列的诉讼,针对Facebook、纳斯达克和个体商贩,他们声称由于纳斯达克的技术故障和Facebook向某些内定的投资者披露信息,导致自身损失了大量的金钱。
不过还有一些投资者对此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Facebook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10亿人在使用它,同时它也是企业营销的重要工具以及将世界各地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基础。它还成为了非营利机构的工具,并为大量的开发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它已成为一种西方文化现象,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随着10亿用户的里程碑,Facebook也拥有令人羡慕的统计数据。网站自成立以来,已经积累了约1.13万亿的&like&用户,以及1403亿朋友之间的联系和2190亿照片。用户每天上传的照片数量超过3亿张,另外由于像Spotify这样的应用程序,每天也有约6260万歌曲播放。
创纪录的Facebook:下一个10亿还会远吗?
尽管Facebook的应用程序长时间的受批评,但仍然有约600万人通过移动平台访问他们的Facebook账户,10个中有1个是仅通过手机访问。
成功地领导自己的公司达到了10亿用户的目标,而下一个10亿目标预计时间会更长,不过离我们会远吗?Facebook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其中有近45%的美国人使用。
相比于亚洲,由于本地网站的竞争,仅有7%的人使用,像非洲仅有6%的人使用Facebook。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在一些不太流行的地方做出了努力,包括最近去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
而返回到现在著名的IPO,Facebook还需要向投资者证明它是一个可以挣钱的网站,目前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和游戏,但是他们正在探索其他方案以带来一些额外的收入,这些措施包括为用户提供付费文章以及一些潜在的交易,像英国政府就利用Facebook帮助公民获得公共福利。
本文由金鑫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扎格伯格一直未对这几个问题作出正面回答
Facebook似乎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后的路备受大家的关注,前不久Facebook准备生产自己手机,Facebook的每一步都呈现在大家面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Facebook月度活跃用户达到了10亿。这意味着什么呢?是否知道想更多的信息。
在今天的独家采访Matt Lauer(马特&劳尔)在NBC的今日秀,扎克伯格说:&当我有话要说的时候我才出去说。&但这并不完全准确,当扎克伯格遇到好的事情,才喜欢出去说,即使如此,只有采访时是精心安排的。
这就是为什么扎克伯格对他的婚礼比公司的股票表现更为惨淡。Matt Lauer似乎对他们的衣服比在深挖的公司计划赶向移动发展更为有兴趣。首席执行官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有五十亿的手机用户,Facebook可以捕获更多客户。
扎格伯格一直未对这几个问题作出正面回答
技术和商业报刊不是更谨慎,到目前为止在被广泛流传的故事,TheNextWeb的 Emil Protalinski侵袭Facebook的大新闻,甚至Bloomberg假定是给定的下个十亿。
未经要求的和悬而未决的问题:我希望Lauer曾问扎克伯格下列问题
1、Facebook官方记录在9月14日第十亿个用户注册。为什么延迟了,预计它将在8月达到十亿用户,与预测结果相差了一个月之久,是否预计太早了?(一些报道暗示了一个事实:Facebook遇到了麻烦,有虚假账户,最好的办法是等待,直到它肯定有十亿个真正的用户)。
2、究竟什么是一个活跃的月度用户?它已经被广泛的报道删除一个Facebook账户是多么困难,但是我听说轶事报道的人禁止使用他们的账户,要么永久关闭或长时间的Facebook流放。是否有一个上升的用户数量,在10亿个统计图中吗?
3、我们如何理解在9亿至十亿个滞后时间,这与8亿和9亿相比?对我来说,这表明Facebook已经达到饱和的市场。
但即使是那些问题掩盖了更大的问题,10亿用户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但这是一个任意的里程碑。如果是认真的对话,现在是该说些什么。是时候让股东知道如何公司希望达到20亿用户和告诉用户他们的经验会如何变化,Facebook作为上市公司身份迫使其更关注收入和减少对其最初连接世界的使命。
6大原因致使Facebook购买收集信息服务
Facebook肯花费10亿美元,也就表明他并不排斥花钱来跟随主流趋势和购买服务。
前段时间,Google斥资,曾被疑为抗衡Facebook。现在Facebook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App应用,那么以下的6个原因正好可以说明Facebook为什么要购买手机信息服务:
1、Facebook手机服务中断
Facebook在互联网上是第一个如此成功的社交巨头,为许多电脑用户提供了很多应用,但它需要将自己的游戏装在手机里。许多人都对Facebook&的手机应用程序失去了信心,他们更愿意选择用Twitter直接发布消息,享用其他服务。&Line和KakaoTalk这两个应用程序除了基本的信息之外,还允许用户给朋友打电话,无论他们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6大原因致使Facebook购买收集信息服务
尤其在亚洲及其他的新兴市场,手机拥有者远超过电脑操作者,大多数人依赖手机获取一些信息。手机短信无疑可以加速和买进市场,增加,对移动用户来讲它逐渐成为主要的通信门户。
2、手机在新兴市场占主导地位
自从2007年以来,西方市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流,在前5年之中网站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在英国顺利进行之后,在亚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有近十亿用户注册。
而亚洲、中东及未开发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大,Facebook要做两件事:首先,大幅度提高这些地区传递信息的应用程序。手机用户与朋友互动可以增加用户的数量。同样,它面临的问题和竞争对手也很多,必须不断适度增减移动信息应用,为他们的平台带来更多的用户。
3、增加用户参与度
现在的用户数量不能满足Facebook的需求,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用约束性的服务来实现业务的增长和收入有点难度,因为它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访客。
事实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新服务,,东南亚转向Line,韩国转向KakaoTalk&,印第安人转向Nimbuzz&和其他一些服务,这完全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
6大原因致使Facebook购买收集信息服务
4、探索新的收入机会
当谈论到手机时,Facebook&已经开始推广自己的应用程序和业务,公司将付出很大的努力做好它,通过提供专业的移动业务来提高它的存在度,享誉全球。
在韩国超过90%智能机安装了KakaoTalk,它正在试验虚拟货币、游戏和应用程序。Nimbuzz也使用虚拟货币的增值服务,包括像调用和特性。
毫无疑问,移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仍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收入可观,这些早期迹象表明:将其添加到Facebook的诀窍,有可能造成强大的收入流,至少会帮助偿还部分收购成本。
5、竞争威胁日益增长的移动应用
这些跨平台的应用会受到威胁,移动通讯的现象发生在亚洲及新兴市场,在这个阶段很难说这些应用程序在美国是否能成功。在海外购买一个有潜在的好处,Facebook已经证明它热衷于在新兴市场推广自己的手机应用,因此添加了一个移动通讯appp。
6大原因致使Facebook购买收集信息服务
6、是收购,而不是复制
Facebook可能倾向于开发它的信息独立服务或扩展其网络聊天功能。这些独立的应用程序遥遥领先于Facebook的版本,只支持Facebook消息(邮箱的收件箱)而不是实时聊天。例如Line应用程序支持共享游戏和应用程序、语音通话、快速聊天和其他功能,Facebook的应用程序就不行。
购买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Instagram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对Facebook整合现有的服务呈现出明显的挑战。现在Instagram被分开,但这项服务可以通过一个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集成。同样,一个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到系统中去,而且Facebook有能力这样做。
手机等移动设备在今天变得更有影响力,然而,达成收购消息服务行业既昂贵又有风险,但同时又有着更大的股权奖励。
本文由方李鹃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世界上最可爱的Dog”和 Facebook不得不说的秘密
今天,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伟大的世界之谜被科技新闻网站AllThingsD作家Mike Isaac解决,Isaac找到了被称为 &世界上最可爱的Dog&&BOO的主人。
&世界上最可爱的Dog&和 Facebook不得不说的秘密
你不得不承认BOO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狗,你用谷歌可以搜索到它的各种可爱状,并且去年已经有相关书籍问世。
据Isaac介绍,BOO属于的融资商Irene Ahn,她于2008年加入。
Ahn是BOO&妈妈&的身份之前从来没有被发现,她用艺名J.H. Lee来吸引人们对她狗长久的关注,她的狗令世界各地的近5亿Facebook的粉丝唏嘘。
Whitney说,并没有多少致富的人会去出版书籍,但据她说,BOO的第一本书是《非常成功》,12.95美元的标题,自去年夏天以来,已被译为10语言,葡萄牙,芬兰,法国,德国,挪威,意大利,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其中中国的语言版本在台湾火热出售。
&世界上最可爱的Dog&和 Facebook不得不说的秘密
BOO的第一本书的成功给他赢得了第二次机会,他的第二本书书名为《小Dog在大城市》,这是关于Boo和他的朋友讲他们的城市San Francisco,它的零售价也将是12.95美元。纪事书籍也发布了一个以BOO为主题的日历,售价为13.99美元的。此外,BOO将联合美国广播公司一起出版以冈德毛绒玩具为主题的。
虽然Whitney没有确认其主人身份,但她关于BOO的主人却谈了不少,她还表示,Boo和他的主人住在旧金山且淡泊名利。
本文由王根娣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面部识别功能,谷歌观望且挪威官方质疑
继苹果推出之后,Facebook现在又推出面部识别功能,不管是手机还是社交网络,或是搜索引擎,不容置疑,更好地解决个人,互联网服务类产品的新出路。
Facebook面部识别功能,谷歌观望且挪威官方质疑
近日,Facebook从挪威官方拿到面部识别探针。挪威官员正在调查Facebook不断改良的面部识别功能,担心这些技术可能威胁到挪威人的个人隐私。
&如果Facebook也监控挪威用户,在挪威这是一个违反隐私法的行为。&挪威数据保护部门沟通主任斯卡拉布雷爱,在该机构的网站发表了一份关于Facebook监视功能的声明中这样说。
挪威数据保护当局,上个月刚刚花了一些时间调查Facebook如何存储和分析了聊天用户之间发送的私人消息,但该机构关注人脸识别功能是最近才发生的。
&Facebook的面部识别功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现在还不清楚这项功能是否真的有用。&挪威数据保护专员比约恩&埃里克&索恩告诉彭博社记者。
Facebook面部识别功能,谷歌观望且挪威官方质疑
&Facebook有数以百万计人的照片,在Facebook的数据库中还有些什么材料,这是我们需要严肃讨论的问题。&挪威数据保护当局已经花了数年时间,直接与Facebook特别是与在欧洲爱尔兰的公司总部,积极讨论隐私问题的保护。
<p style="margin-bottom: 10.0padding: 0.0border: 0.0line-height: 25.10年,Facebook在自己的面部识别技术投资上的态度很严肃,同年开始确定了图片推荐标签。到2011年6月,新功能趋于完善,可以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实行,早在今年7月公司就在部分地区推出了面部识别技术。
上个月,《社交网络》报道这项技术面临一些艰难的问题,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隐私倡导者明尼苏达州领导的参议员阿尔&弗兰肯,表示&我认为面部识别的信息非常敏感,用户必须有意识地选择让自己变成会被识别的事物。&
其他网络,如,已经认真决定暂时不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认为这是一种经验性的选择。 &我们承认,当谈到这些私隐问题时,谷歌的回答格外小心,对于面部识别功能,一旦我们有了用户可接受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我们会选择采用面部识别技术。&《发现我的脸》项目的领导者哈特穆特&内文说。
本文由袁丽娟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揭秘Facebook背后的大功臣们
揭秘Facebook背后的大功臣们
了解Facebook背后的那些大功臣们吗?Facebook的在线新闻发布室也没有解答这一问题,那里只列出了他们的CEO马克&扎克伯格,COO(首席运营官)Sheryl&Sandberg以及CFO(首席财务官)&Mike&Ebersman的名字。但是最近在沃尔玛总部本顿维尔出差的扎克伯格与Facebook高管们的一张合照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线索。据路透社说,该组织是Facebook的高级管理团队!
但是还是有些重要人物没有在这张照片里。比如说Facebook的公关主任Elliot&Schrage。但扎克伯克的这张照片还是我们探索那些与他一起工作的高管们最好的证据。
揭秘Facebook背后的大功臣们
照片从左到右,他们依次是:Mike&Vernal、Greg&Badros、David&Fischer、Kate&Aronowitz、Sheryl&Sandberg、Mike&Schroepfer、Chris&Cox、Lori&Goler、Eric&Antonow、Dan&Rose、Dan&Creekmore、Camille&Hart、Sam&Lessin、Mike&Fox、Galyn&Burke、Javier&Olivan、David&Ebersman、以及Matty&de&Castro。
工程总监:Mike&Vernal
Vernal毕业于哈佛大学,2008加入Facebook之前他在微软工作了6年。他现在负责Facebook的第三方开发者平台。
工程和产品副总裁:Greg&Badros
他是在谷歌工作过六年的老员工,曾致力于AdSens和Gmail以及其他产品开发。在2011年,他被委以重任,负责Facebook的盈利产品。
广告和全球业务副总裁:David&Fischer
Fischer在谷歌可以说是Sheryl&Sandberg&2号,在Sandberg离职后,他接管了网上销售和运营业务。2010年,他跟随Sandberg加入了Facebook,现在仍然做着跟以前类似的工作。
设计总监:Kate&Aronowitz
在2009年加入Facebook之前,她曾在eBay工作过六年,在LinkedIn工作了一年。
首席运营官:Sheryl&Sandberg
白宫、财政部以及谷歌的老员工,于2008年加入Facebook。她最近还被提名为Facebook董事会成员。
工程副总裁:Mike&Schroepfer
Schroepfer负责Facebook的数据中心。他的工作对于保持网站的正常运行以及在降低成本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产品负责人:Chris&Cox
Chris&Cox是Facebook产品的心脏和灵魂。
人力总监:Lori&Goler
Facebook现在的产品负责人Cox也曾负责过HR。现在,2008年加入Facebook的Goler成为了人力总监。她曾在迪斯尼和eBay工作过。
揭秘Facebook背后的大功臣们
产品行销:Eric&Antonow
在加入Facebook之前,Antonow曾过负责谷歌Chrome浏览器系列的产品行销工作。根据他的LinkedIn资料,他带领着负责用户和平台的团队。在他早期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在Giant&Step工作过,那是他印象里最酷的互动网站之一。
业务发展副总裁:Dan&Rose
Sandberg最近还祝贺Rose加入公司六周年了。他是之前也是亚马逊高管,他是Facebook的元老级员工,是负责Facebook业务的关键人物。
Facebook销售:Dan&Creekmore
Creekmore的LinkedIn资料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了。不过可以说明的是他在曾在NetRatings和&BzzAgent工作过,拥有漫长的销售职业生涯。
COO行政助理:Camille&Hart
Hart在谷歌时就是Sandberg多年的助理,她也是跟着Sandberg来到了Facebook,不过在工作了不到一年之后就离开投奔了旧金山Giants。四个月之后,她又回到了Facebook。可能是Sandberg出高薪竭力想让她回来吧。
产品经理:Sam&Lessin
在2010年Facebook友好收购了自己的初创公司Drop.io之后,Lessin也随之来到了Facebook,这样扎克伯格就能与Lessin并肩作战了。它监督改版了Facebook的个人资料页面,将它改成了时间表格式。
全球垂直营销总监:Mike&Fox
Fox是Time&Warner前销售主管,于2009年加入Facebook,帮助具体行业中的大品牌找出怎样利用社交网络更好地宣传自己产品的方法。
客户行销经理:Galyn&Burke
Burke现在正在出差访问沃尔玛,因为是她负责管理Facebook与零售业巨头的关系。从她的访问记录来看,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去本顿维尔(沃尔玛总部所在地)。
国际发展业务主管:Javier&Olivan
Olivan现在的工作很繁琐但同时也很重要:确保Facebook在人们从台式机到移动设备的转变中一直紧密相连。
首席财务官:David&Ebersman
大家可能在猜想Ebersman在Facebook内部的声誉会不会因为波动不断的IPO而受到影响。可能有人会发现,他并不在扎克伯格这张照片的中间。
销售主管:Matty&de&Castro
关于Castro可查的信息很少,他是Facebook的销售主管,2009年时他还是业务主管,从那以后他就上升到了销售队伍中。
本文由张紫薇、邬云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独家揭秘:马克扎克伯格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独家揭秘:马克扎克伯格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很少会有这种情况:一家上市公司CEO公开声明,自己将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方案。但马克&扎克伯格就是在Facebook的上周财报电话会议中这样做的。
不管是对于使用者或是投资者,我们都知道,Facebook一直是一个人手并不充足的公司。前几年,Facebook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招聘,由此看来,竟是另有隐情了。
&&这是扎克伯格隐在心里的秘密。
公司会这样告诉新加入的员工:&Facebook的低雇佣率意味着公司更高效的办事效率。&这已成为公司里著名的杠杆理论。
独家揭秘:马克扎克伯格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有限的员工也使全体员工们得以携手共创Facebook的平台战略:Facebook开发和完善拥有特点和产品的核心市场产品,之后再一齐交给第三方开发人员使其进入用户端,这样,他们就可以持续创作出具有新产品、新特点和新应用程序的工程了。
Facebook会聪明的从第三方开发人员中获取价值:Facebook不做游戏,但它可以让Zynga做;Facebook没有音乐播放器,但它可以让Spotify做;Facebook没有书签服务;但它可以让Pinterest构建。
在Facebook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重申了这一战略:
&与我们要服务的全球群体而言,我们的团队是相当精简的。所以要使全球人真正的融入到公司,我们就必须活用我们的杠杆原理,充分利用我们的员工来构建系统和软件。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在这里工作的原因之一。相信我们创作出的所有这些消费品,甚至不止是经我们手生产出的消费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让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益处。但仅仅靠我们自己制造出所有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所以我们更侧重于建立一个平台,让世界资源充分为我们所用。&
但之后,他说了一句震惊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然,我们还是需要制作出更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扎克伯格谈论Facebook的平台战略已有很长时间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他如此具体的说出平台产出的可能性,或许Facebook在将来的某一天就可以与其他竞争对手在平台上来一场真正的较量。
本文由张一丹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关注我们:腾讯微博
颓废的Facebook,扎克伯格究竟犯了什么错?
面对不景气的公司股市,扎克伯格试图避免较长时间的交易活动,来控制Facebook股市的持续下跌。但令他万万那没有想到的是,至今还颓靡的Facebook正是因股市过高而酿成了现在的悲剧。
在Facebook还未上市的时候,28岁的扎克伯格就已经开启了一段奢侈烂漫的生活。以为未来大局已定,自己的事业成功是早晚的事,却将他要建立世界顶级社交网站的使命遗忘在一边。而现在的事实是,Facebook的股票一路大跌&&与开始IPO时的股价相比,跌了将近40%。
颓废的Facebook,扎克伯格究竟犯了什么错?
Facebook要解决的第一层问题就是国会新通过的互联网泡沫法律。如何智慧地应对这项将黑暗投向社交网络的法律,对扎克伯格而言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扎克伯格仍需大量资金。他需要为他的计划而投入同步的资金,以在激烈的科技战争中领先。他仍然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地选择发行股票的时间,以及股票发行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扎克伯格曾将目标转向风险资本家,但由于证券监管的限制以及风险家的不可靠,使扎克伯格放弃了这个念想。为使Facebook不再只是一个私人公司,扎克伯格最终选择了在2012年5月份进行(IPO)。
颓废的Facebook,扎克伯格究竟犯了什么错?
等待8年之后,终于结成IPO的Facebook,竟因此又遇到了任何人都想不到的问题。在各大报刊的大肆宣传报道下,被称为&硅谷最火&的Facebook造成了太多的期待,以致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都在暗中寻找退出的机会。摩根士丹利银行家凭着他15年的经验,将Facebook的IPO价格定在38美元(很显然的,过于猖狂的高额股价)。为了避免股票过剩的尴尬局面,Facebook的首席财务官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增大了股份的购买量,以为之后股票的出售量减压。
虽在采访中,伊博斯曼表面上说&Facebook仍是之前的Facebook&,但有一点不容忽略的事实&&Facebook的斗志已大挫。
Facebook惨败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初创企业无法逃避资本市场的原则。而今的Facebook在短时间内或许已经没有办法进入移动领域,在当前,更实务的做法是寻找一个合理的货币政策。或许,Facebook可以像!&&谁又敢说没有这种可能呢?
颓废的Facebook,扎克伯格究竟犯了什么错?
本文由张一丹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Facebook,你会为了华尔街出卖消费者吗?
Facebook又屁颠屁颠地跑去华尔街了。近来它的股份又下降了,而且降到了五月那次混乱的上市以来最低的水平&&降了超过40%。压力又爬上了Facebook的肩膀,以至于Facebook比以往发广告发得更有攻击性了。
Facebook,你会为了华尔街出卖消费者吗?
Facebook应该能扛住这个压力。我们很容易忘掉Facebook在所有指标上其实是一个健康的、稳步增长的公司。去年37亿美元的收益中Facebook盈利10亿美元。上个季度,利润增长得如同分析家们预期的那样好,收益也增长了32%,在疲软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时,这个收益增长率能算得上金牌增长率了。但是投资家们还不满足,他们期待更多。他们想爬上一艘收益火箭,&嗖!&一声能发射到另一个星球上去。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什么地方都会有的。金融服务是个大麻烦,零售业的生产和消费支出减少了,汽车制造商也遭遇了麻烦,部分是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尽管股市整体上已经将近三个月处在最高点了,但是&这个季度的企业利润将遭遇今年最低&。最近其它科技公司的IPO,,也让人大失所望。Facebook自身要为华尔街膨胀的期望承担大部分责任,在7年的投机回合中,它一直在螺旋上升它的估值,最后在一年半之前以500亿美元的估值私下里卖掉了它的股票&&差不多就是这个公司今天的价值。然后,公司的CFO David Ebersman给Facebook的IPO定价,估值1040美元。所以,许多投资者想看到Facebook飞速增长也不足为奇,但是Facebook已经发誓要把顾客放在第一位,顾客们对他们的私人数据和私人关系是怎样被使用的是无可厚非地敏感。在近日的Facebook业绩发布会上,Facebook的高管们煞费苦心地说,他们已经放弃了一个有前途的广告方案,只是因为这个方案需要仔细地对用户进行测试。关于Facebook优先考虑的广告产品,即我们所知的&赞助故事(sponsored stories,一种广告服务模式)&,Ebersman 说:&我们会带着这种广告缓慢前进。&Ebersman 继续说:&我们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前进太快了,以至于发现我们处在了一种对用户参与正在造成影响的状况,这种状况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也很难去管理它。&COO Sheryl Sandberg后来回应Ebersman的话说:&我们非常谨慎的&&在限制赞助故事的数目上。在用户体验上,我们会一直都这么小心翼翼。&这是一个聪明的方法,无论Facebook广告发得多么激进,如果用户弃之而去,它的收益还是会下降。如今Facebook进退两难,这都是它自己一手造成的。一方面,咄咄逼人的投资商们催着它发更具&攻击性&的广告,另一方面,使用者们也要求Facebook尊重他们的隐私,总有一方得失望了。我估计得是华尔街失望了,Faccbook会对消费者更好,这样也相当于向华尔街承认了它不是自己最近所说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但是无论何时Facebook想清楚了该怎样利用它庞大的用户基础,投资商们还是会卷土重来的。而另一方面,如果Facebook赶走了它的一些用户,在未来的任何时候,它还想再次登上那么高的估值就很困难了。
本文由曾靓晨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144144人关注
144144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死不可 大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