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模组cad数据库对于数据平台有什么作用?

25被浏览4129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经过几年发展,物联网技术日益成熟,企业需求渐趋复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单一的设备连接和管理需求转向数据分析和场景应用。
技术层面,物联网与大数据呈现融合趋势。一些物联网云平台公司开始将品牌做厚,涉足数据分析、业务应用等方向,提供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服务。
机智云,是国内较早一批入场的第三方物联网PaaS平台供应商,以设备接入管理服务为主营,在业内有着不俗的口碑。据机智云创始人黄灼表示,截止2017年上半年,机智云拥有注册企业用户超过10000余家,设备连接总量超1000万台。
今年9月,黄灼提出,在原开发平台基础上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板块,打造微服务架构,降低企业应用开发门槛,打开物联网新局面。
多次技术创业,由软件技术支持转身物联网云平台
黄灼曾在美国创立全美最大的云打印服务公司Mimeo,负责技术研发。2005年与同窗刘琰创立机智云,早期为北美企业提供云架构和软件技术服务。2008年,黄灼回国出任IoT软件平台机智云CEO。次年,机智云受邀成为亚太地区首批苹果MFi智能手机外设硬件设备软件技术供应商,专注设备连接。
2010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外逐步兴起,国内硬件出口量增长迅速,机智云开始向硬件厂家提供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推出机智云1.0,初具物联平台特征。但当时国内物联网市场尚未开始,机智云凭借国外业务支撑,挺过了市场的萌芽时期。
随后几年,物联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国内外产业巨头纷纷布局,像IBM的Watson(2011年),GE的Predix(2014年);与此同时,市场上也诞生了一大批物联网初创公司,如Seebo(2012年)。
在国内,随着传感器和通讯模组价格下调,终端硬件、联网、数据处理等技术日渐成熟,为物联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受政策、资本、需求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物联网行业发展整体利好。2012年前后在中国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2014年,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客户、产品和数据的基础下,机智云正式由软件技术支持公司转型为智能硬件云服务开发与云服务平台公司,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基于物联网和数据服务的应用开发平台,成为国内首批提供IoT开发平台的物联网公司之一。随后推出的几个版本中,在平台结构、兼容能力、功能模块、协议覆盖、数据服务等方面逐步提升,打磨完善其物联网云平台的发展。
数据分析需求剧增,物联价值决定市场空间
近两年,随着各行业物联网化进程加速,简单的设备连接管理已不能满足成熟型客户的需求,对海量设备数据的挖掘分析、智能决策的需求日趋凸显。黄灼决定顺应市场规律,对平台进行一次大的技术完善,继续降低物联网连接管理门槛。
2017年9月,机智云5.0发布,在原有物联基础开发平台基础上,增加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两个应用开发服务,开放了应用适配开发能力。企业不需要定制化代码开发,通过对应用组件进行拖拽排列,即可开发出符合业务需求的管理后台、应用模块。
此外,第三方开发者是物联网应用创新的重要组成,构建应用开发者生态是机智云的另一特色。
据黄灼介绍,目前活跃在机智云平台上的开发者已有八万余人,四成来自企业技术部门。机智云通过API接口、SDK和IDE开发环境、代码自动生成等软件工具,支持开发者进行小批量设备联网试用,鼓励其进行应用开发、服务输出。
由于物联网正日渐渗透于行业业务系统,诞生众多像共享经济、分时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机智云也在尝试新的盈利模式,从传统的授权服务费转向流量分成、订阅等模式,探索参与运营管理,变现能力逐渐变强。
客群层面,机智云起步于电子消费类客群,在智能硬件、智慧家庭、健康医疗里积累较多。目前阶段,机智云着力布局产业商用客群,包括零售业、租赁场景、新能源单体设备管理和预测性维护、公寓运营等多个领域。
黄灼认为,现阶段物联网在商用领域的作用成效更加直接,包括节省成本、提升服务、优化运营、创造新的盈利点、促生新的商业模式等能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Industrial IoT比Consumer IoT体量大很多,物联创造的价值将成为衡量市场空间的标准。
近日,爱分析对机智云创始人兼CEO黄灼进行专访,现将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重点布局商业客群,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新产品
爱分析:最近一年,机智云有哪些重要变化?
黄灼:我们把物联网分为消费类、产业商用类、政务类三个市场。
面向消费者的家电、家居类产品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每年持续增长,今年新签约了万达、霍尼韦尔、江森自控等。政务类市场,以智慧城市、智能公寓为代表,我们为国家电网提供充电站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全国联网的充电桩市场中,我们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产业商用类物联网发展更快,每年保持4-5倍增长,现阶段在重点布局。我们从设备制造商切入市场,选择有设备运维性管理需求的客群,逐渐延展到它服务的企业。
去年,我们取得技术突破,新拓展了分时租赁等行业应用。客户从我们原先的接入服务,延伸到运营服务,我们直接参与运营的项目,月均流水达千万规模,像商用清洁设备、自助游艺设备等。
爱分析:新发布的机智云5.0有哪些特点?
黄灼:未来产业发展,只做硬件设备连接管理是不够的,从机智云5.0开始,将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形成三足鼎立的技术架构。
去年一年我们有321次版本发布,机智云5.0把企业需求碎片化的功能做了整体封装、集中升级,方便企业开发使用。比起上一代产品,机智云5.0有两大亮点。
一,大数据产品。我们把物联网与大数据(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是一个有物联网属性的BI系统,以产品化的应用组件方式呈现。
二,AI产品。我们将自己在人工智能产品线的成果统一封装成AI引擎,包括语义识别、视觉识别、智能硬件优化系统、预测性维护系统等。比如语义识别,通过合作伙伴的语音引擎得到文字的理解含义,我们再通过场景还原语义认知,做场景化分析。
爱分析:如何融合这三方面内容?
黄灼:我们把这三块的内容用API的形式集成到在线协同开发平台。
过去两年,很多客户在物联网化后,业务发生了变化,像售后服务、经销商管理等,业务升级需求迫切,我们帮一些企业规划、打造了各种运营系统、售后系统等应用,企业侧需要更大的系统集成。
但我们帮客户开发或教客户开发的速度太慢,所以打造了一个快速开发业务应用的在线协同应用开发平台&机智云5.0,把企业经营所需的共性部分模块化,客户可以通过简单配置我们开发的应用组件,形成它自己的业务逻辑,并且可以使用我们提供的API 做二次开发,对于定制需求较高的定制模块,我们也鼓励平台上的应用开发者参与开发成标准组件,再共享给企业客户,客户再配置到新的业务中。
爱分析:如何保证共性模块、定制模块的持续更新?
黄灼:一,机智云自身产生越来越多相对标准的、基于物联网的业务系统功能模块,覆盖率可达80%,可以满足目前企业基本需求,企业可以直接用。
二,我们有开发者生态,开发者基于机智云5.0可以做更多的行业通用技术模块、功能模块,再输出给B端客户,是物联网应用开发市场的雏形。
我们想打破企业自己做应用、不共享的高成本、低效开发模式。用机智云协同性的模式中,企业、机智云、开发者协同把各行业的解决方案落地。
爱分析:机智云的语义引擎有何优势?
黄灼:我们通过对接入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学习到场景中各数据维度的变化。机智云的优势在于对设备、空间、人和服务数据的理解,有场景化能力。我们与科大讯飞、思必驰等合作,将其语音能力到我们的语义引擎中。
爱分析:智能硬件优化包括哪些?
黄灼:物联网的价值之一就是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优化,除了对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的监管外,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运营优化,用户直接能感受到的比如设备报警、耗材更换等服务升级,商用企业则更多是安全、能耗优化需求,举个例子,通过预测性分析可以使太阳能财能最大,电能耗能最小,并且系统持续优化,降低成本。
过去硬件设备用简单规则操作,现在会加入更多的时间、&天气、供给、需求、环境等等第三方数据,需要进行复杂智能控制。我们通过平台数据分析能力,弥补传统企业不具备的多维度、实时性等数据决策能力。
爱分析:目前接入了哪些第三方数据?
黄灼:有两类,一,开放的第三方数据,如BAT地图的人流、热地图;二,合作伙伴获取的数据,如用户画像。
爱分析:平台上的开发者哪几类?
黄灼:我们服务于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目前有八万多名,企业技术部门开发者增速很快,超过40%。像万达用我们的平台做二次开发,解决商场里面的联网设备管理、消费行为分析等问题。将我们的能力延伸到一个新领域,再推给它的供应商,进而也变成了我们的开发者。
我们也持续扶持个人开发者,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很可能个人开发者背后是企业或创业团队。在盈利模式上开发者不直接产生营收,但如果开发者接入的设备数量、占用的资源到一定量级,就变成商业行为,会升级成企业客户,变成付费的企业账号,转化率持续增加。
爱分析:消费类和商用类产品如何定价?
黄灼:&消费类产品使用机智云公有云平台,机智云提供产品和技术授权,允许基于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和服务,收取一次性收授权管理费。面向特定场景,基于平台的私有云定制化集成部署,收取平台建设和部署费用。
对于商用产品类,除了上述两个定价模式,还面向特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获取应用服务收益,比如资产租赁类商用产品按月、年订阅收费。
爱分析:业务流程能举个案例?
黄灼:一,接入层,通过我们认证的通信模块或者使用我们提供的GAgent连接协议,将设备连到机智云云端,选择云端设备连接服务模块,实现智能化控制。公有云收取设备管理费用,私有云定制化集成部署,收取平台建设和部署费用
二,业务层,根据特定场景需求,使用手机APP和云端后台服务,根据选择的业务应用付费服务,有经销商管理、售后服务、设备租赁、数据分析等应用服务组件,配置后实现标准服务,如有定制需求,可进一步咨询。
三、数据层,如果需要大数据和AI定制需求,可以通过咨询方式给予增值服务。
爱分析:数据流转中,SDK是嵌在APP还是传感器?
黄灼:一种是云端跟设备通讯的SDK,一种是云端跟移动端应用层(APP)通讯的SDK。
云端跟设备端的通讯,我们称为GAgent,封装了硬件SDK,用于数据转发,是设备数据、机智云、应用端(APP)的数据交互桥梁,可以移植到Wi-Fi/GPRS/PC端等实现数据设备与云端数据交互。
对于云端跟移动端的通讯,我们提供交互的SDK,封装了移动端(包括PAD等设备)、云端和设备端的通讯过程,包括配置入网、发现、连接、控制、心跳、状态上报、预警通知等,目前包括三个版本IOS、Android、APIcloud。
爱分析:机智云是否提供硬件设备?比如通讯模组、网关等。
黄灼:机智云本身不生产硬件,与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企业,平台具有兼容性,企业的选择性较高。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我们提供认证的通信芯片、模组、网关,企业可直接选型使用,也可以使用我们提供GAgent自行开发。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我们提供一站式软硬件服务,封装好标准的软硬件方案,支持二次开发。
爱分析:最终应用开发是否需要企业完成?
黄灼:我们提供很多标准化功能组件模块,开放了应用适配开发能力,通过在线可视化应用组件和图形化操作界面,托拉拽式快速开发物联网、大数据和AI应用服务,企业不再需要大量投入的定制化代码开发,通过应用组件配置进行排列组合,即可开发出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管理后台。
另外机智云提供大量原生应用模块,企业还可以使用机智云提供的API开发新的应用模块,也可以让机智云平台上的应用开发者开发定制化应用模块。目前我们在智慧家庭里积累较多,之后逐渐在商用、零售业、租赁场景、工业单体设备管理和预测性维护、公寓运营等领域。
开发者转化是重要获客,分成、订阅成新收费模式
爱分析:场景配置是否需要付费?
黄灼:根据业务需求添加应用模块,收取费用。我们帮客户加速了解决方案落地,客户综合成本降低,我们的收费点在设备接入、应用,两个层面。
爱分析:目前商用客户数有多少?
黄灼:客户数在几百个,接入设备量级是变化的,以倍级速度增长。
爱分析:机智云采用哪种获客方式?
黄灼:主要有两种方式:
传统的B2B直销和合作伙伴。物联网云服务的核心是技术,行业内部主要依靠口碑传播,企业会主动找方案,我们有30-40%的客户来自于口碑,每天在我们网站上访问的IP地址在1-2万量级。我们也通过合作伙伴引入硬件客户,也与原厂和运营商一起共同服务他们的原有客户。
互联网化的开发者生态转化。通过提供基于数据服务的应用开发环境,培育开发者生态,形成商业转化。一种转化为直接客户,另一种转化为为大客户服务的应用开发团队,逐步建立基于机智云开发平台的开发者生态系统。
爱分析:服务大客户时,是否需要以做项目为主?
黄灼:大客户的业务由自身发展需求决定,大部分客户的首要需求是设备接入,然后是企业云平台建设,再延伸到数据分析及其它。目前我们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就可以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随着后期接入设备数量和数据增长,客户可以进行简单配置,修改UI界面即可。高程度的定制部分由我们的认证开发者生态完成,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监管和运维工作,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标准化新的应用组件。
爱分析:大客户项目交付周期有多久?
黄灼:标准化产品整个交付和部署周期在3-4个月,主要时间用于业务逻辑梳理和技术磨合,实施部署周期2-4周完成交付。
爱分析:团队规模与结构如何?
黄灼:整体团队200多人,80%是技术人员,人数最多的是研发。
爱分析:目前阶段,主要成本有哪些?
黄灼:主要是技术研发、云平台建设和产品布局,市场营销。
爱分析:在您判断,毛利率空间有多少?
黄灼:现阶段软件类服务平均毛利在40%-50%之间,但这个值不断变化的,随着标准化服务的规模化效应,成本会越来越低,毛利率会大幅增加。
消费物联市场需要时间,市场具备营收能力
爱分析:消费类物联网发展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黄灼:消费类每年有翻倍增长,最大的制约在于消费者付费意愿。对消费者而言,智能控制、人机交互是增值服务,不是需求痛点。目前阶段,制造商通过接入获取消费者使用行为,提供更便捷的售后服务。像在家电领域,联网能力逐步成为标配,制造商驱动比较明显。
市场层面,物联成本对整机的占比不大,整个3C行业都在寻找产品升级与用户习惯的平衡点。整体来讲,智能家居是必然趋势,但需要时间积累。
爱分析:物联网平台目前有哪些关键技术点?
黄灼:成熟的物联网平台需要具备较强的云、管、端等研发能力,包括软硬件兼容能力、数据采集(协议转换、边缘数据处理)、数据接入、数据管理、资源调度与管理、多租户管理、开发工具(工具集成、开发运维一体化)、业务系统应用服务、数据建模分析与应用、物联网安全等关键技术点。
目前机智云平台是具备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应用使能和业务分析的全栈物联网云服务平台,跨多领域,嵌入式、通信、云端、移动端,安全等。我们把数据分析能力作为工具和产品,结合咨询服务,提供给客户。
爱分析:在物联网领域,国外巨头、行业标杆、云厂商相比,机智云作为第三方云平台有哪些优势?
黄灼:物联网市场空间足够大,目前整体还在发展阶段,格局尚未形成。
国外巨头需要适应政府和企业需求,做技术服务本土化,也会给本土企业带来很多机会。我们目前做设备管理,不切产线。行业标杆以自建平台为主,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但受品牌壁垒、自身业务局限,很难规模化服务,在平台建设上仍需外力帮助,是我们的目标客群。云厂商的业务是分层的,专注点不同,与我们是竞合关系,在未来的互联互通上需要第三方参与。
机智云的竞争力在于,第一,我们在设备通信、嵌入式有优势,与BAT拉开差距。第二,数据上网后,我们的大数据与AI能力,与传统行业拉开差距。第三,场景理解,随着客户的增多,我们会逐渐变成垂直行业专家。
爱分析:据您判断,目前物联网市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黄灼:传感器和连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数据分析层在快速发展,整体市场开始进入营收阶段,我们自己的收入每年翻倍。
爱分析:对标公司有哪些?
黄灼:海外对标是C3IoT。
爱分析:下一步的公司整体战略是什么?
黄灼:我们有计划IPO,首选在国内上市,今年实现盈亏平衡,明年盈利。数据采集器、pda、手持终端到底有什么区别?-筑龙博客
这家伙没有什么简介。
这家伙什么标签都没有呢。
数据采集器、pda、手持终端到底有什么区别?
数据采集器、pda、手持终端到底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对数据采集器、pda、手持终端这几个词分不清他们的区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北京思必拓给大家简介下:  其实,按照功能和使用场合不同,是很好区分的。  数据采集器又称盘点机,它是将条码扫描装置与数据终端一体化,带有电池可离线操作的终端电脑设备。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理、自动传输功能。  PDA又称为掌上电脑,按使用来分类,分为工业级PDA和消费品PDA。工业级PDA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常见的有条码扫描器、RFID读写器、POS机等都可以称作PDA;消费品PDA包括的比较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的游戏机等。 是指具有WinCE、Android等操作系统,内存,CPU,屏幕和键盘,具备数据传输处理能力,自身有电池,可以移动使用。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这几个词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他们很可能指的是同一种功能或者应用场合的机器。那么,对于大多数用户,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和区分呢?  一般来说,数据采集器、盘点机,多指条码数据终端,多用于条码采集和序列号采集,主要针对条码来进行。随着二维码的普及,数据采集器和盘点机也慢慢融合加入二维码的功能了。  而PDA、手持终端,往往指的是安卓机或者WINCE机器。这些机器往往功能强大,又称为智能机。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功能上差异很大。可以包含一种到多种功能。  基本的功能模组有:条码扫描模组、RFID识别模组、蓝牙模组、wifi模组、GPRS模组、磁条卡模组、接触式智能IC识别模组(如银行卡IC识别、身份证等证件IC识别等)、GPS模组、数据存储模组(ROM、RAM、FLASH、SD、TSD、EMMC、TF、USB等模组或读取模块)、打印模组等等。各种模组的组合,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帮助终端用户,采集和统计、存储对应的数据或者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讯。  经过上面的简单叙述,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了。了解更多可登入官方网站:  北京思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必拓),证券代码:832442。是国内领先的手持智能终端的设备 制造商。具有深厚的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功能定制技术背景。专注于物联网行业技术的产品化,并提供优良 服务。在“手持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及“”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致力于打造物联网PDA 第一品牌:思必拓物联。联系方式:
云肖肖的最新博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同时发布一条微博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心得分享】NB-IoT对接方案——(1)相关名词解释 和 基本业务流程简介 ...
&&最新回复: 14:19:55
本系列将帮助开发者理顺基于华为OceanConnect平台的NB-IoT对接方案。汇总贴:本文为该系列第一篇,旨在介绍对接方案中的相关的“名词解释”和“两个基本业务流程”。希望通过最简化的介绍,让开发者对整个方案从总体上有所了解,明白方案中涉及的各个组件的作用和依赖关系,从而便于之后研发工作的开展。名词解释:* 南向设备:开发者自行开发的终端硬件设备(包含多个传感器和MCU)。* 北向应用:开发者自行开发的服务端应用(基于华为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提供的RESTful接口)。* NB-IoT:窄带物联网,华为等公司主推的物联网通讯用蜂巢网络。* NB芯片/模组:类似于3G/4G通信模组,将设备端数据打包发送到指定平台的硬件模块。* SoftRadio:用于模拟NB模组、基站、核心网的PC端软件,可用于在缺乏NB模组和NB实网环境时的设备对接调试。* OceanConnect:华为物联网全联接平台,南向设备和北向应用通过该平台交换数据和信令。* 设备Profile文件:描述设备“是什么”、“能干什么”的json格式文件,上传到OceanConnect平台(上传时是zip包格式),设备绑定平台和提供服务的关键配置文件。* 编解码插件:用来对NB设备上报的数据进行解码,同时对下发给NB设备的信令进行编码的插件,对接前需上传到OceanConnect平台。基本业务:1,数据上报* 概念:数据上报是物联网业务中最基础的一项。终端设备将需要上报的数据通过NB-IoT网络发送到华为物联网平台,而后北向应用通过RESTful接口获取这些数据(或平台主动推送已订阅的数据)。* 流程:1, 南向设备采集数据、并将数据按自定义规则进行编码,例如:将温湿度实时数据编码成000102;<font color="#,设备通过串口,以AT命令的形式,发送已编码数据到NB-IoT模组或SoftRadio模拟器,例如:发送”AT+NMGS=3,<font color="#0102/r/n”;3, NB-IoT芯片/模组或SoftRadio模拟器,接收到AT命令后,将payload(例如:<font color="#0102)后,自动封装为CoAP协议的消息,并发送给事先配置的华为物联网平台;<font color="#, 华为物联网平台收到数据后,自动解析CoAP协议包,根据设备profile文件,找到匹配的编解码插件,对payload(例如:<font color="#0102)进行解析,解析为与设备profile中描述的service匹配的json数据,并存于平台之上;5, 应用服务器通过北向数据查询接口(RESTful)获取平台上的数据;同时也可以提前调用订阅接口,对数据变化进行订阅,则之后所有的数据变化,平台都会通过POST消息,发送到制定的服务器。2,信令下发* 概念:信令下发是另一个物联网的基本业务。应用服务器通过物联网平台,发送信令到南向设备,而设备也将做出一些对应的响应。* 流程:<font color="#, 应用创建信令(命令的相关项需要和设备Profile中的描述一致),发送到平台;<font color="#, 如果平台判断设备在线,则立即下发信令;如果平台判断设备离线,则信令将缓存于平台的数据库中;<font color="#, 南向设备在某时刻上报数据,平台收到数据后,将检索对应设备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有效未下发的信令,如有,则下发该信令;<font color="#, 信令通过编解码插件进行编码(json到16进制码流),并被发送到设备端;<font color="#, 设备收到信令,执行完毕,返回信令执行结果;<font color="#, 平台收到上述执行结果,通过编解码插件的解析,获取信令执行的结果,修改对应的信令状态。开发者到底有哪些组件需要开发?通过上述两个基本业务的介绍,主要是为了让开发者明白以下4个组件是如何配合完成工作的:* 南向设备* 设备Profile文件* 编解码插件* 北向服务器端应用而开发者的主要开发工作,也就是围绕上述4个组件展开的。下一篇将重点介绍:NB-IoT对接方案的开发流程。 本帖最后由 HughesYu 于
20:28 编辑
能否补充个图啊。楼主
好。如果能有及时发现这篇帖子就更好了,顺带楼主能否整理个顺序出来 1
第一篇先看哪个 第二篇看哪个,学习起来有条理
一弯清溪 发表于
14:30好。如果能有及时发现这篇帖子就更好了,顺带楼主能否整理个顺序出来 1
第一篇先看哪个 第二篇看 ...
你需要的是这个么?
HughesYu 发表于
15:24你需要的是这个么?/ict/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5&page=1& ...
已经看完了 感谢分享
编写设备Profile文件是不是要有设备的具体信息,例如型号什么的,为什么我们公司的让我自己去找啊
神威如龙1122 发表于
14:24编写设备Profile文件是不是要有设备的具体信息,例如型号什么的,为什么我们公司的让我自己去找啊 ...
这些型号是你们自定义的。
我先问问,“编解码插件”是一个已经编写好的插件,还是需要开发者自己来编写?这个“编解码插件”如何使用?如何调用?
覃立敏 发表于
17:41我先问问,“编解码插件”是一个已经编写好的插件,还是需要开发者自己来编写?这个“编解码插件”如何使用 ...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写这个文章也就是为了说清这个事。您先看一下这几篇文章,看完你应该就有答案了
整理得很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 是否包含第三方商业秘密:
第三方商业秘密是指第三方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价格信息、路标规划、商务授权、核心算法和源代码等。如有疑问,请联系:(各社区公共邮箱)。
如果附件按钮无法使用,请将Adobe Flash Player 更新到最新版本!云智易:物联网平台、数据价值变现的核心环节
摘要:物联网平台,做的不只有连接。
指导 | 凯文
撰写 | 关蕾
摘要: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物联网平台处在信息与数据的汇聚点,是其核心环节,备受各方关注。以云智易为代表的第三方物联网平台初创公司凭借快速的市场反应,在细分行业逐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为传统企业实现物联需求。云智易较早介入该领域,解决数据从设备传至平台、赋能客户自主开发等问题,为商用类和消费类客户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下一个信息产业里程碑。据工信部预测,我国物联网市场总体规模在2020年将达1.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速达15%。
根据数据流向和处理方式,物联网可分为传感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
传感层,通过传感器等终端器件获取信息,并从网关接受控制命令。相比之下,低能耗是传感器的主流趋势特点之一。网络层,通过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方式接入互联网、电信等通信网络,实现信息在传感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传递。应用层,需要凭借对行业专业的深刻理解,在物联网平台上做场景应用开发,完成物体信息的智能化应用。
在物联网创业公司中,传感层相对成熟,入场的创新公司较少;网络层的主体玩家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创业公司多以自建网的方式切入;应用层需要较高的行业专业门槛,入场的创新公司也不算多。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平台贯穿了这三个层级,一端链接设备,一端对接客户,是产业链中核心枢纽,具有终端管理、连接管理、应用开发、业务分析等能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物联网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一,垂直行业龙头,如美的、海尔;二,创业公司,如云智易、机智云;三,云厂商,如AWS IoT;四,少量的硬件厂商,如模块、板卡厂商。
物联网平台市场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多样化格局,除了上述角色以外,仍会有新的玩家加入。第一,电信运营商借助网络资源优势,或将介入平台业务,美国电信巨头AT&T重点布局物联网平台建设,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物联网运营商;第二,软件公司或将凭借自身对擅长行业的理解,介入物联网平台与应用开发领域,行业化的物联网平台产品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发展。
国内市场,云智易是较早介入物联网平台领域的创新型公司之一,属于第三方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每年在稳步增长。
云智易创始人雷巧萍认为,物联网平台是信息与数据的汇聚点,亦是实现真正意义的数据价值变现的核心环节。
2010年,云智易核心团队的早期业务聚焦在M2M(Machine to Machine)领域,为企业客户建立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平台,在行业内最早推出全球化的连接平台,积累了一大批企业客户,包括联想、一汽等行业头部公司。
随后几年,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智能硬件、物联网也随之逐渐兴起,大环境下的芯片、模块都得到重视和迭代发展。2014年,独立出全新品牌云智易物联平台,对之前的业务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服务的客群也由商业级客群,拓展至消费级客群。
雷巧萍解释,云智易物联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在解决设备互通互联问题的同时,更能为客户提供成熟的开发环境,方便开发者做平台扩展、二次开发和集成,将开发的能力赋予客户。
目前,云智易重点服务的行业有照明、地产、家电、商业运营,在重点的垂直领域提供更完备成熟的应用服务,力求做出场景产品。已实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照明能源、智慧路灯、智能安防、生活电器、智慧社区、空气和水环境、商业资产管理等领域。
雷巧萍认为,物联网在早期对能够对售后服务产生高价值、获得新能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消费及商用产品会更适合。
近日,爱分析专访了云智易创始人兼CEO雷巧萍,精选部分与读者分享如下。
从连接到场景应用,四个平台协作共建
爱分析:云智易从成立至今,业务和战略上经历过哪些重要变化?
雷巧萍:云智易早期业务是建立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平台,主要服务企业客户。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设备连接不是全部目的,核心是为了解决设备的实际问题或创造新价值。
2014年,我们做了业务和战略的调整,以自己的平台为主体,以物联网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型物联网业务。在连接平台X-Link的基础上做了技术拓展和产品完善,相继又推出了开发平台X-Develop、运营平台X-Operation、数据平台X-Data。
爱分析:这四个平台是在业务流程上是环环相扣的?
雷巧萍:是的。我们关心的是设备能够安全快速的全球连接,能够快速开发需要的应用,再基于它的数据做运营。
相比之下,连接平台和开发平台是通用的,覆盖面广,兼容多样化的协议、模组、联网方式。运营平台和数据平台是做具体场景应用的,可以用运营平台的功能性组件,也可以接入数据平台进行预测性的服务。
一,连接平台,把设备数据、状态等采集回来,解决数据源和设备管理的基础问题;
二,开发平台,相当于应用使能平台,支持软硬件的物联网开发,客户通过可视化界面自行配置设备数据端点、状态值,不需要编程,减低企业实现物联网开发的门槛;
三,运营平台有一定的行业属性,但做了非常小颗粒的模块化处理,尽可能降低组件本身的行业属性,但支持多个组件组合出不同行业适合的方案。
比如地理位置追踪,我们地理位置模块由很多小组件构成,在共享经济里会关心是否在电子围栏内,需要加入围栏组件;在路灯场景中,位置只做标识作用,用平台现有的地理位置模块便可满足需求。
四,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分析、可视化、机器学习等数据服务,平台能力和数据接口成熟、开放,可与企业自有系统快速集成。
这四个平台是层叠的,在最上面可配置出不同的应用方案和场景。
爱分析:物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有哪些差异?
雷巧萍:我们站在物联网的角度,去做在物联平台里的大数据相关工作,脱离了物联网之外的大数据不是云智易的关注点。我们关心的是,在物联网场景下的大数据应用价值,包括数据源、应用场景等几个维度。
所以,我们的大数据平台是物联网平台上的一个部分,将数据能够服务于场景,实现场景下的价值是第一位。
爱分析:通常情况下,数据存在哪里?会对接哪些数据源?
雷巧萍:两种方式,一种公有云,一种独立部署。云智易的PaaS层X-Link连接平台不依赖于任何一家IaaS。
数据主要来源于IoT设备,同时也会导入外部数据源。外部数据源有两种,一种来自企业,一种是独立的第三方数据,包括全域的数据和专业数据。
爱分析:数据分析工作是云智易在提供支持?
雷巧萍:是我们在做,客户得到的是一个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客户也可以导出这部分数据到外部业务系统和其它数据做分析。
爱分析:在对客户输出时,客户对这四个产品的认知度有多少?
雷巧萍:面对客户时,我们有一个理念上的变化,选择以一种应用的物联网SaaS服务呈现,不传递太多底层信息,降低客户的应用门槛。
爱分析:和客户合作的流程是怎样的?
雷巧萍:我们核心是解决数据从设备传到平台,数据的呈现方式、以及客户做场景开发的问题。
首先,将普通设备变成智能设备,需要加入联网的模块/模组,比如WIFI模组,模块具备云智易标准的嵌入式SDK;第二,选择的联网设备烧录之后,登录平台,配置设备端点,定义应用协议,大部分通用设备应用协议都定义好了,从硬件来看已经实现了联通。第三,客户在平台上可自行做场景开发,我们核心是把开发的能力给客户,而不是直接帮客户完成开发。
在客户开发平台过程中,我们提供一系列的标准开发工具,包括硬件模拟器、软件APP模拟器、批量产测工具等。标准件之外,我们也提供不同行业的快速模板,比如应用协议模板、端点模板,便于工程师上手,同时软硬件并行开发,缩短上市周期。
爱分析:后两个平台更偏向应用场景,上面的模块包括云智易提供和客户开发两种形式?
雷巧萍:是的,一种是我们围绕不同场景开发的通用模块,比如支付、传感器互联互通、地理位置等,属于标准件;另一种是更上层的模型,表达更复杂的业务逻辑,通过平台API开放给客户,客户自己可定制开发和发布个性化的应用。
爱分析:如果开放API接口,如何考虑平台的承受能力问题?
雷巧萍:我们设计平台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平台的承受能力,参考大客户复杂需求设计,经全球实测,我们X-Link连接平台能力是行业第一;
二,X-Develop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成熟度,比如提供和开放产测工具,更注重客户的市场化需求;
三,平台接口,作为物联平台,我们上层开放的restful接口、API接口,是行业里面最多的。
爱分析:和GE lighting如何合作?云智易平台和GE Predix有哪些差别?
雷巧萍:云智易与GE Predix在技术角度有一些重合,在场景上差异较大,并不形成对标和竞争。
Predix擅长的场景在制造、能源等,围绕工控领域的智能制造体系,支持工业通信方式为主,与CANBUS、MODBUS、PROFIBUS等系统对接。
云智易切的场景是商业和消费品场景,支持非工业级的通信方式,与WIFI、蓝牙、ZigBee、NB-IoT低功耗广域网等系统对接。
爱分析:云智易有哪些合作伙伴?
雷巧萍:我们有自己的合作生态,包括IoT的上下游,芯片厂商、板卡厂商、模块厂商、运营商、地产商、软件企业等。
如果客户没有固定的供应商,我们可以根据客户产品的差异性,为其引荐硬件合作伙伴。比如有些空调只为采集数据,不向用户开放这个功能,这种会建议用NB-IoT;如果做远程控制和调试,我们会建议用WIFI;也有一些产品会同时选择两个模块,制定业务规则做切换,我们会建议WIFI和2G。
爱分析:下一步公司战略计划?
雷巧萍:客观的说,市场还没有到爆发性增长阶段,仍保持几何倍数增长。我们将利用先发优势继续巩固市场位置;在技术产品层面,继续在运营和数据层去实现物联网价值,做场景下的物联网平台;商业上继续倾向高价值的方向,包括单体价值、规模价值。
2B、2C两种客群,物联价值主导定价
爱分析:整体团队结构?
雷巧萍:整体团队100多人,70%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互联网、通讯领域。
爱分析:从客户种类来看,2B客户和2C客户哪个多一些?重点布局哪些行业?
雷巧萍:两种客户各占一半。目前主要聚焦在照明、地产、家电行业、环境类。
爱分析:销售方式有哪些?2014年之前的客户与现状的客户会重叠吗?
雷巧萍:直销加合作伙伴。在客户层面,在商业设备上是有重叠的,在家用设备上是没有。
爱分析:商业客户如何定义?
雷巧萍:单一台设备而言,需要将物联网属性赋能,是我们的服务范围。但如果是生产线设备,属于生产制造环节,这部分还未触及,主要差异性较大。商业客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重视服务的,一个是预期通过物联网改变原有商业方式,如快递柜、共享设备、租赁、高耗材设备等。
爱分析:平均客单价是什么规模?
雷巧萍:大客户是上百万/年,平均客单价在30-60万/年。
爱分析:营业成本包括哪些?
雷巧萍:资源投入,带宽和存储空间,服务成本。
爱分析:现在客户数是什么量级?
雷巧萍:现在平台收费客户在上百家。
爱分析:长期来看,当整个业务模式稳定时您认为毛利率空间有多少?
雷巧萍:两部分,一个是连接层的毛利,相对固定;一个是运营层、数据层的毛利,可以增值的部分,在相对稳定情况下,可类比SaaS软件级别的毛利率,大概40%,包括研发成本。
爱分析:跟电器厂商合作采用怎样的收费形式?
雷巧萍:从两个维度定价,一个是设备数量,一个是在平台上使用的SaaS服务。比如同样十万台设备,一个客户只需要最基础的连接和开发平台,一个客户除了连接还需要多种SaaS服务,两者的定价就会有差异。
还有一些服务包,提供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客户更好的落地,也是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所或缺的。
爱分析:一台电器变成智能电器,增加一套物联网解决方案,这部分的成本增加,厂商如何去考虑?
雷巧萍:从云平台角度来讲,无论是基础连接还是上层服务,单台成本和未来边际成本都不算高。但由于应用上物联网,联网模块加上板卡硬件的改造,会产生一系列的费用。比如云平台对于家用设备来讲,可能一台增加二十块钱,但是要硬件模块和产品改造会较高。
在消费类2C产品里,如果对成本非常敏感,又没有切实的创新点的产品,在这个阶段不适合上物联网;在商用类B端产品里,如果物联网能够赋予产品新的能力,为售后服务持续产生高价值,或者联网已经是同类产品标配,或者为了采集数据而改进产品,这个问题就不会被考虑。
平台层或有垄断厂商,多种技术将长期共存
爱分析:家电物联网行业,平台层现在有哪些玩家?
雷巧萍:一,设备制造商,如美的、海尔;二,创业公司,如云智易;三,云厂商;四,少量由硬件做平台的供应商,如模块厂商、板卡厂商。
美的、海尔在做自己的物联网平台,有些家电制造商也在与我们合作。云厂商也会涉及物联网,像阿里、亚马逊都发布了相关产品和服务,在原来IaaS层上面长出了一些,称之为IoT平台,解决非常基础的连接问题。对于未来,我们视它为合作伙伴。
爱分析:无论是消费级的还是商用级的,未来市场格局是怎样?
雷巧萍:个人观点,在这个行业未来会有以下几类企业,一类企业在某垂直领域做的相对较深;一类企业在IaaS层做底层支撑;一类是像云智易这种第三方平台的角色;此外,一类是有软件企业,按照其擅长的行业切入,不一定都是直接竞争关系,有可能选择合作方式。
消费、商业级的平台层未来会有2-3位垄断的头部公司,我认为可参考现有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爱分析:未来在格局上,是不是意味着一部分服务大客户,一部分服务中小客群?
雷巧萍:所有的软件服务会有这样一个模型,30%客户贡献70%收入。软件企业都想把30%扩大一些,往腰部拓展,抗风险能力高。腰部客户的随流性趋势更强一些。
爱分析:国外对标公司有哪些?
雷巧萍:没有完全对标的企业,我们会关注些物联网应用层服务企业,例如C3IoT,但它的应用领域与我们不同,我们在看它的商业架构和设计理念。
爱分析:近几年通信行业里出现的ZigBee、LoRa、NB-IoT技术,您如何判断低功耗广域网市场的未来格局?
雷巧萍: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共存,各自有适合的场景,差异性较大。只是在一段时间内,谁代表了某一种趋势,大家关注就会多一点,像NB-IoT目前还没有太多商业应用,但由于整个市场的推动,现在大家都在关注。
NB-IoT和LoRa的应用场景不同,LoRa与ZigBee竞争更强一些,如果未来NB-IoT起来了,ZigBee、LoRa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讨论技术优劣,就推动力而言,NB-IoT在国内会推的更快一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星工厂连接模组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