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这样一个传奇女英雄,对于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的描写为什么一笔带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首《木兰辞》记载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喜欢平淡生活。    一千多年来,我们一直喜欢花木兰的故事,因为故事里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渴望和平,远离战争,还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008年由赵薇,陈坤,周迅,甄子丹等主演的古装魔幻电影《画皮》,在2008年国庆档取得票房大捷,赵薇亦获得金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的殊荣。《画皮》的成功预示着中国电影黄金十年的到来,以赵薇,陈坤等为代表的大陆年轻演员,将在这个最好的时代绚烂绽放。    日,赵薇,陈坤再度搭档,并携手胡军,房祖名,徐娇主演,Vitas,李玖哲友情客串的古装史诗巨献《花木兰》,又将打响2009年贺岁档大片第一炮,期待与您共赏。
        电影《花木兰》预告片
  /%D5%D4%DE%B1/shipin/play/c60e592b5952     电影歌曲演唱:孙燕姿《木兰情》、张靓颖《木兰星》、Vitas
    张靓颖版《木兰星》播放地址  /v_show/id_XMTI5MzQ3MzM2.html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赵薇的单人版海报,分为两个部分,海报的上半部选取的是花木兰身着将军服饰,面向魏军士兵的场景。赵薇眉目低垂,这个花木兰军旅生涯的横截面,揭示了女英雄花木兰通过其过人的才华在男人扎堆的军营里成长为一员大将的传奇经历,同时又表现出,作为一个女子,在为国尽忠,奋勇杀敌之后内心的挣扎与疲惫。海报的下半部则是赵薇双膝跪地的侧影,环顾四周,尸横遍野。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在战场上生存下去是多么的艰难。也是对上半部赵薇黯然表情的一种补充说明。  
  陈坤版的海报下半部分选取了同样身着将军战甲的陈坤,挥剑指挥千军万马的场景。说明了陈坤扮演的北魏王子同样是个将才,是一个心中有全局,忧国忧民的人物。而上半部分的人物肖像,目光笃定,略显忧郁,眉目之间还透露出淡淡的贵族色彩。非常贴合人物的身份特征,结合之前陈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他所扮演的角色是“花木兰背后的男人”,令人忍不住遐想,这个文武双全的王子不知道要为花木兰做出怎样的牺牲。  
  房祖名一手拿刀一手持盾誓死捍卫国家的画面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房祖名在饰演的“费小虎”跟随花木兰征战沙场,将重新定义“花木兰”背后的又一个男人。而李玖哲的形象则显得正义而勇敢,与他之前声称的出演“恶霸”有很大出入。而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能让一个恶霸成长为一名精忠报国的勇士,悬念同样留待电影《花木兰》上映之后揭晓。
  俄罗斯海豚音王子VITAS的参演是电影《花木兰》的一大看点,他在影片中的角色一直扑朔迷离。此次曝光的单人版海报中,VITAS一袭白衣,长发飘飘、张开双臂的造型十分抢眼。由于之前片方星光国际一直对VITAS的角色严格保密,此次曝光的VITAS单人海报可谓备受期待。  
  而与VITAS白衣翩翩,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表情相比,胡军的单人版海报则显得非常凶狠,表情狰狞。胡军身披金甲,身后是浩浩荡荡的柔然大军,北魏危在旦夕,令人对北魏的国家命运担忧。而一贯出演大侠和正义先锋的胡军此次在花木兰中出演反派,是胡军的一次自我挑战,至于究竟是演大侠的胡军好看,还是演枭雄的胡军更精彩,悬念就只有留待电影《花木兰》上映之后才能揭晓了。  
  李玖哲
  沙发 \(^o^)/·
  饰演小花木兰的徐娇此次的单人版海报选取了徐娇的古装女生扮相,表现了徐娇出道以来少见的女生柔美。在场景方面,也着重体现了花木兰童年时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温馨场景。
  之前在戛纳电影节一亮相便大获好评的头盔红唇概念版海报
  前排占坐
  赵薇这次女扮男装,饰演代父从军的古代传奇女子花木兰,于海报中她以一身战斗盔甲的造型现身,英气十足,与花木兰这位女将形神俱似。至于男主角陈坤同样以武将造型示人,据悉陈坤于戏中饰演军队的将领,率领千军万马上阵,与花木兰并肩作战。      陈坤与赵薇于戏中亦有段感情戏,两人于军中位高权重,加上花木兰于大家眼中是个男子汉,故他俩不能互相表达爱意,身不由己。另一张海报以胡军为主角,神情凶恶,非常配合他戏中饰演的外族侵略者的角色。      《花木兰》是赵薇、陈坤继《画皮》后再度合作的作品,在《画皮》中,赵薇挺身力救被妖魔迷惑的陈坤,今次在《花》片中刚反过来,陈坤饰演赵薇身后力挺她的男人。陈坤打趣说:“中国的圣女贞德背后还是需要有人帮忙,我就是给这个伟大的古人做辅助,去做些打杂的事情。”    
  花木兰,花木兰,很喜欢预告片和木兰星mv里赵薇的表演。。
  期待花木兰!!!!
  大漠孤烟直
  相拥的那张好美呀,太有感觉了
  一个不小心让别人抢到了沙发
  顶一个~!
  .cn/s/blog_4dfdpo.html  转载自:大婷—那些与美丽有关的事 新浪博客  
    其实早都想写下这句为赵薇加油,奈何一直没能抽出时间。         赵薇,我想应该是我一直喜欢着的女星。喜欢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因为是双鱼座的,和我一样;第二,她的大喇喇。这一点也和我一样。说白了,就是喜欢她的那个劲儿~~~~那个有够单纯的劲儿。           见到赵薇是因为工作,因为她即将上映的新电影《花木兰》。也是因为工作原因,我提前看到了这部电影,当然看的不是最终的版本。剧情现在还不让公布,我只能说赵薇就是我心中的那个花木兰。那个有情有义的花木兰。这一点她也不置可否,她的原话是:“除了我,没有人可以演花木兰。”加上陈坤的原话:“没有赵薇,我想我不会接这部戏,在我心中花木兰就是赵薇。”这不是在为电影造势,而是来自于我们的真心评判。        为什么花木兰一定是赵薇?没有看过的人一定很好奇。我说,因为赵薇演出了花木兰身上的刚强和内心的柔软。我也听了很牛的影评人说这个花木兰不是他们心中的那个聪明的中国女性的化身,而是一个不够讨巧的花木兰。但是我想说,这个花木兰够真实,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敢爱敢牺牲的伟大的女人。           我们在策划这期节目的时候是按照《木兰辞》的内容走的,但是回头一想,也觉得仅仅一首《木兰辞》能涵盖的花木兰实在是太片面了。所以按照《木兰辞》拍出来的好莱坞版《花木兰》会是一个轻快的节奏。好看有余,回味不足。而这版花木兰很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悲情的结束,看完以后让人觉得这个花木兰当的是在不值当,为了国家什么都搭进去了,何苦来着?         但细细品味,才觉得这竟是如此的真实,一个女孩子年轻轻就上了战场,血腥的杀戮,粗鲁的男人生活,注定要牺牲的爱情,和女人最重要的青春竟然是如此残酷地失去。赵薇在疆场上呐喊,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兄弟而去心甘情愿地选择了牺牲,我想换作任何一个女人,这些都不可能是轻松的。            花木兰生活的年代已经远去,现在回想才明白战争的慌乱带给人们会是多么大的苦痛,不免感慨现在的生活是如此地值得珍惜。而今的花木兰如果存在又是幸或不幸呢?花木兰的价值在于贡献于国家,我们的价值又该怎样去体现呢?
  期待这部片子很久了,一定会去看的!作为一名女性,新时代的女性,我觉得都应该去看!还会拉男友一起看,让他也看看我们女性是多么的伟大,不是只有你们男性才能创造历史!!
  期待花木兰,祝票房大卖
  《花木兰》海报以黑、青色调为主,庄严大气,整体风格延续了电影预告片所呈现的恢弘史诗般的气势。主海报中,赵薇的将领造型英姿飒爽。  
  应该会不错,期待~
  顶一个 ~
  [小广,禁。]——花窈然——-- kktyty-- 操作时间: 15:45:45 --
  我的任务就是每天一顶,直到花木兰上映!!
  李玖哲那张看起来怎么这么呆啊
  海报 太有感觉了      期待
  花木兰,绝对要顶起,每次看预告片,都得用震撼二字来形容自己心中对花木兰的感受!
  期待!我一定会去看的~
  赵薇介绍说,拍《花木兰》这样的打戏很辛苦,而且很多拍摄场景在沙漠,“一拍完戏,就要去漱口,因为嘴里都是沙子了。”赵薇在戏里还要骑马,她笑言“一开始很怕马,现在我骑马比陈坤他们都厉害了。”虽然戏拍得累,但赵薇表示:“我挺喜欢拍这个戏的感觉。戏拍完了,我感觉自己瘦了,人也结实了,浑身有股花木兰的男人劲。”       由于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可能不同的人对花木兰有不同的理解,赵薇表示很难满足所有人的想象,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去演。“导演故意把我拍丑,因为他认为打了12年仗的花木兰,肯定会很显老。我则认为,就算是男人也分很多种,男人也有阴柔型的,所以我不想把花木兰演成那种粗鲁的男人样子。导演开始觉得我演得不够狠,毕竟花木兰是将军,后来我也进行了改进。”       赵薇坦言,花木兰这个角色内心一直在挣扎,很痛苦,“电影拍到一半的时候,感情都要崩溃了,后期我就一直有哭戏,天天哭。”至于片中与陈坤的感情戏,赵薇回答“全凭大家想象了”,不愿多作透露。   
  花木兰的风暴马上就要到来!大爱!
  不是,我看到上面的花将军图,我就是还想再顶,^_^
  预告片太震撼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期待花木兰
  支持小赵
  11月27日,不见不散!
  顶一个,赵薇同学的帖子总是要留一爪子滴
  喜欢薇薇
  巾帼女英雄
  驰骋沙场
  快点上映吧,,想看啊。。。
  木兰情完整版出来了?
  这样的地方拍气,小赵肯定被折腾得够呛。
  木兰与黑风
  我为了不影响打开帖子的速度,我不敢随便贴图啊,可是上面贴的那几张花将军图,实在是太爱啦
  相依相偎
  作者:双吉时光 回复日期: 15:43:26 
    这样的地方拍气,小赵肯定被折腾得够呛。  --------------------  拍戏              
  看新版的预告片,让我们看到了赵薇更深层次的转变。身为薇迷的我常常在看赵薇的片子时会游离于戏剧之外,赵薇的很多片子我都看不到片子的好坏,其他演员都会在看片时的我的眼界之外。而这次新的预告一出来一下子就打动了我,里面的赵薇,陈坤,房租明包括李玖哲竟然是那么的好。陈坤坚定的表情,房租明被赵薇按住时的那句:这就是责任。总之是让我为之动容,我看好花木兰。
  四目相望
  什么时候上映?期待ing...
      
  期待花木兰
    木兰是伟大的中国女性的象征    电影能拍好吗 怀疑      
  花木兰
  作者:八卦笑王子 回复日期: 15:47:23 
    什么时候上映?期待ing...  ------------------------  11月27日上映,(*^__^*) ……  
  陈坤在电影《花木兰》的形象将“一反常态”,彻底颠覆了之前优雅、帅气的形象,竟以一张刀疤脸示人,形象十分沧桑。      陈坤出道以来塑造的形象多以优雅、帅气示人,不论是《云水谣》中的陈秋水,还是《画皮》王生,无不是风流倜傥,优雅中略带忧郁。此次为了出演电影《花木兰》陈坤却不惜牺牲“色相”,在英俊的左脸上从右往左被狠狠地划了一道三四厘米长的大疤。据化妆师介绍,陈坤每天光贴这一道疤就要多花两个多小时。遇到战场厮杀的戏,则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为陈坤“毁容”。化妆师最开始为陈坤毁容的时候,有些“不忍心下手”,反是陈坤鼓励她“下手要狠”。    而对于自己从艺以来的首次“毁容”,平时非常注重形象的陈坤倒是表现得非常坦然。陈坤表示:“演员造型是为角色服务的,不是任何角色都适合光鲜的外表。我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军队的首领,经历了多年的战场厮杀,有伤是很正常的。刀疤加在脸上更加强化了人物的战斗形象。”对于陈坤的新形象,好友赵薇表示陈坤“即便被毁容也还是挺帅的。”
  阴郁而贵气的眼神
  面对入侵者时变得凶狠无比
  杀了他,这是命令!!
  呼啦啦火速来顶贴  支持赵薇加陈同学~  支持花木兰~!
  主任辛苦了,顶一个先!
  我喜欢花木兰
  好像还不错
  呼啦啦火速顶贴  支持赵薇和陈同学  支持花木兰    天涯不要吃我的话   同样的话说两遍好傻哟
  顶  热切期待花木兰  楼上质疑电影的那位,争气点儿,人家美国人都帮你把动画版做出来了,自己国家的还不能拍电影出来了?
  戏外抓拍
  支持薇薇和坤坤,预祝大卖!
  我准备拿纸巾进影院,我估计我会看哭.....
  頂一下  快上快上  想看啊
  小广告,鬼束。-- mina-- 操作时间: 09:23:39 --
  花木兰幕后阵容强盛    导演:马楚成  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1997《甜蜜蜜》  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1998《玻璃之城》  主要作品  导演:《生日快乐》《夏日的麽麽茶》《星愿》《东京攻略》  摄影:《甜蜜蜜》《玻璃之城》《色情男女》《方世玉》《川岛芳子》《爱在别乡的日子》    剪辑:邝志良  6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剪接:2008《门徒》2007《墨攻》2002《特务迷城》《紫雨风暴》1996《烈火战车》1995《重庆森林》。  1次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1988《七小福》  主要作品  《泪王子》《亲密》《窃听风云》《天水围的夜与雾》《新宿事件》《生日快乐》《如果爱》《男人四十》《台北晚九朝五》《心动》《千言万语》《大内密探零零发》《甜蜜蜜》《色情男女》《东邪西毒》《秋天的童话》    动作设计:董玮  2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1998《神偷谍影》2000《紫雨风暴》  1次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2002《特务迷城》  主要作品  《十月围城》《证人》《画皮》《墨攻》《英雄》《杀手之王》《阿飞正传》《英雄本色》      美术指导:余家安  主要作品  《大事件》《向左走向右走》《钟无艳》《河东狮吼》《大块头有大智慧》《夏日么么茶》《瘦身男女》《愈快乐愈堕落》《半生缘》《玻璃之城》《暗花》《真心英雄》《阿郎的故事》《东方不败》《黄飞鸿》《东方三侠》《济公》      摄影:张东亮  主要作品  《锦衣卫》《见龙卸甲》《跟踪》《甜蜜蜜》《野兽刑警》《黑金》《醉拳2》      编剧:张挺  夏衍文学奖得主  电影《看车人的七月》获得2004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剧本创作大奖以及最佳男主角(范伟)  电视剧《警察李“酒瓶”》获得金鹰奖及“五个一”工程奖    音乐总监:  李伟菘,李偲菘,小柯,张亚东,易家扬,
  顶啊。。
  顶~!~!~    11月27号~~~    电影院。
  顶!~!~    11月27号,    电影院。
  房祖名会饰演赵薇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也是在军营中唯一一个从头至尾都知道她女扮男装身份的人。    戏外的两人
  房祖名加盟《花木兰》首次挑战大戏,向导演主动请缨武戏戏份。更可贵的是,房祖名在拍摄打戏的时候还拒用替身,坚持自己上阵,大有挑战老爸成龙的架势。对于房祖名在片中的打戏表现赵薇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一场戏是我们俩之间对打,而且还要在对打中打翻身旁的火盆和火炉其实也是挺有难度的,但是我们两个人都没有用替身,跟他对打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他真的有遗传他爸爸成龙大哥的武打基因,几个回合我们就很顺利的过了。”       对于赵薇的赞扬,房祖名笑言:“原本我可以做的更好的,小时候老爸督促我练功,有人看着的时候我就很认真,没人看着的时候就会有些偷懒,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悔,不然现在功力会更强的。”       据悉,房祖名在饰演的“费小虎”跟随花木兰征战沙场,将重新定义“花木兰”女人背后的又一个男人。
  我看了2次房祖名上快乐大本营的节目,越来越觉得这孩子真是可人疼啊,^_^
  这部片子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顶顶顶!!!      期待11月27日
盛大上映!!
  活泼伶俐的小木兰
  手拿弹弓,保护同伴
  童年的花木兰与费小虎
  赵微是驮大便
  赵薇戏外与小演员们合影
  看这剧照感觉大小花木兰还蛮衔接的
看到商丘木兰文化节大小花木兰手拉手的画面再配上搏浪鼓的音乐
太有爱了      /%D5%D4%DE%B1/shipin/play/bb209f679711dbac4bec51af    O(∩_∩)O~
  顶你!
  海报很有质感,预告也很感人
  这张好有爱~
  海报预告片都很好,徐娇那张海报很喜欢,希望大卖
  房小囧
  《花木兰》的预告片简直太有震撼力了,强烈支持赵薇新片,票房大卖。
  花木兰预告片截图    
  花将军
  砍啊!!!!!!!!
  这是军令!!!    花木兰的第一次杀人
  杀!!
  满脸血污
  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文&&言&&文
当前位置:
&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
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
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
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⑵ 远征沙场时的思乡心理的描写。远在边塞的木兰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触景生情,想起家中慈爱的双亲,想起家的温暖。
⑶ 辞官还家后&著我旧时裳&和&对镜贴花黄&的行为描写。木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还原成&女儿身&,从她&开、坐、脱、著、理、贴&一系列欢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一颗爱美、爱生活的心。
3、你认为诗中刻画她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明确:诗中既写出了她的英雄气,更写出了她的儿女情。正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在国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艰恶的沙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样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这样选材更有利于刻画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4、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四、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指导过程中串入对本诗修辞手法的简要讲解。
〖教学反馈〗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 惟闻女叹息( )
⑵ 问女何所忆( )
⑶ 愿为市鞍马( )
⑷ 万里赴戎机( )
⑸ 策勋十二转( )
⑹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⑴ 《木兰诗》出自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的五言抒情诗,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⑵ &归来见天子&段,突出了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 )
⑶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几句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的木兰见伙伴的喜剧性的场面。( )
⑷ 《木兰诗》全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
3、用原文填空:
① 旦辞爷娘去,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旦辞黄河去,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怕,________。
② 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③ ________,对镜贴花黄。
④ 文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 &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_, &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
4、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一句与例句使用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例⑴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例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例⑶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例⑷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问答题:
① 木兰替父出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②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③ 写出&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一段中所用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④ 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案例推荐】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教学重点〗
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 zh&(织布梭子)
可汗 k& h&n
鞍鞯 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i(缰绳 )
胡骑 j&(战马)
戎机 r&ng(军事)
朔气 shu&(北方)
金柝 tu&(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 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 zhu&(穿)
傍地走 b&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安能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部分
二、(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
1、分析第二部分:
⑴ 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⑵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2、分析第三部分:
⑴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⑵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3、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4、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
6、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7、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三、课外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教学目的〗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
(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抒:zh&,织布梭子。不能念 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 h&n 专用名词,不能念 kě h&n。
鞍鞯:ān jiān 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i,僵绳。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 y&n。
胡骑:j&,战马,不能念 q&。
戎机:rǒng,军事。与&戍&的念 sh&,当防守讲,形音都不相同。
朔气:shu&,北方。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与&析&的念 xī。当劈开讲,音义都不相同。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穿。与&著作&中的&著&,念 zh&,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
傍地走:b&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
5、教师范读全诗。
6、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7、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⑴ 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绢&,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⑵ 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
8、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⑴ 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⑵ 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奔驰遥远征途)。
9、布置作业:
⑴ 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⑵ 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⑴ 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板书:夸张)。
⑵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⑴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⑵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板书: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
4、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7、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津沽高中 田克君
【练习题库】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可汗( ) 鸣溅溅( ) 胡骑( )
朔气( ) 金柝( ) 百千强( )
十二转( ) 云鬓( ) 相扶将( )
2、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⑶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3、为全诗每一小节取一个小标题,并划分全诗的结构层次(用&//&线)
⑴ 例:第一节:停机叹息
⑵ 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理解鉴赏
1、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你认为哪些部分写得比较详细,哪些部分又写得比较简略呢?想一想,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2、古代民歌善使用铺排的手法。如:本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试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体会民歌的这种特点。
3、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⑴ 木兰征战十年,九死一生,好容易得胜还朝,领赏封爵,她为何要辞官还乡呢?
⑵ 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木兰重返故乡做回女儿身的快乐?为什么作者要如此细致地描绘这一情形?
⑶ 诗的最后一节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含义?
4、对于这首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塞肃杀之声。角:军中号角。
②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勒,刻石记功。
1、这首词勾勒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图景?你从哪些词句可以感知?
2、哪些词句可以反映出将士们浓烈的思乡之情?
3、此词慷慨悲凉,其中是否传达出了将士们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k& h&n jiān jiān j& shu& tu& qiǎng zhu&n b&n jiāng
2、 ① 对偶 ② 互文 对偶 ③ 互文 排比
3、⑴ 从军缘由 踏上征途 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 亲人团聚 附文赞美
⑵ 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理解鉴赏
1、详写从军缘由,离别、征途中的心理活动,辞官还家,亲人重聚等内容,略写十年军旅生活。这样写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态,使得她的英雄性格更为丰满,形象更加真实感人。
2、前一句渲染了紧张而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后一句渲染了木兰回乡,亲人重聚的激动、欢乐之情。
3、⑴ 说明她不慕功名利禄,热爱和平生活。封建礼法不允许(两个答案均可)
⑵ &开我东阁门&&贴花黄&。作者意在表现木兰既有勇敢刚强的一面,又有可爱骄柔的一面。这正是这一形象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⑶ 比喻。作者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辩雄雌的比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一点都不逊色于男子。
三、拓展延伸
孤寂凄清、荒凉、肃杀。秋。
【资料链接】
《木兰诗》:古代妇女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的赞歌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作者将女主人公放在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一场战争的背景中加以刻划。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在于对这场战争本身作全方位的描述,而只是将它作为抒写一种思想认识的媒介。因而整首诗作在时间上有大跨度,在地点上有大转移,在人物上有大变换,大场面上有大铺叙。诗作对木兰从军的缘由、准备、战地的艰辛生活以及立功回朝、自请还乡等情节,都有简洁而必要的描述。作者借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出对古代妇女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的充分肯定,对古代妇女在获得与男子同等条件下能够发挥出杰出的聪明才智,立下卓越功勋表示极大的欣喜与敬佩。为突出创作主旨,诗作大量使用排比句,以风趣的铺叙渲染出或紧张或热烈的场面气氛,还特别注意句子的押韵、对偶句的使用,使得诗句流丽,音韵铿锵,诗风明朗生动,质朴刚健。这样诗作以轻快明朗的刚健笔调刻划出木兰有血有肉、光彩照人的女中豪杰形象,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与激情赞赏。
诗作以木兰的停机&叹息&引出&可汗大点兵&的事由。&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极写国家局势之严峻,前线形势之吃紧,急需补充大量兵员。可是家庭的现状却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让年迈的&阿爷&走上惨烈撕杀的战场,木兰实在不放心也不忍心,可家中实在没有能够顶替&阿爷&的男儿,怎不叫人烦恼?&可汗大点兵&的背景为木兰代父从军、发挥其潜在智慧与才能提供了契机。可是,在&男治乎外,女治乎内&的封建礼法约束下,妇女是不能随便在外抛头露面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非一般女子所能为,更非一般女子所敢为。它需要非凡的胆识与勇气。在国家安危面前,木兰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作出抉择:&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沉重的&叹息&中作出这一决定,既表现出木兰孝顺父母、关心体贴年迈的&阿爷&的儿女柔情,又昭示出木兰深明大义、顾全国家大局、敢于浴血卫国的赤子情怀。作者对女主人公这种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的英勇行为是由衷赞赏的,因而以欢快的笔调,整齐的排比句将木兰&替爷征&的准备工作写得紧张急切而井然有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既渲染出家庭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喜悦。&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的排比句式,极写征途的遥远、军情的紧急、行军的匆忙神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反复咏叹,则是真切刻划木兰在生活的骤然变化中产生的微妙心理。这里既有她热血沸腾、气概豪迈的一面,渴望奔赴沙场,杀敌卫国,也有她紧张担忧、思亲恋家的一面,她毕竟还是闺中少女,未曾远出家门,更兼这次代父从军是隐匿了女儿身份、有违于&女治乎内&的社会礼法。作者细腻地刻划木兰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能够真实而立体地再现木兰形象,丰富其英雄性格。木兰倘若就此打退堂鼓,溜之大吉,本是符合当时社会的正统要求的,只会受到称赞,而不会遭责难。但木兰开弓没有回头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她抓住这次能与男子一样显示自己身手的难得机遇,以矫健豪迈气概奔赴战场,将一显自己女儿身手的可能真正变成现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作者特意为历经漫长边地生活的女英雄留下的一幅星夜巡逻的剪影,其中倾注着作者对这位浴血卫国的巾帼英雄的无限敬意。在纷飞战火中,木兰与她的男性伙伴们一道守边御敌,冲锋陷阵,经受了各种摔打锤炼,她的潜在智慧与作战才能也因此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漫漫征战中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终于凯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见。这是她以&男儿&身份受到天子特别的重视、赏识与嘉奖,倘若她的&女儿&身份能够公开的话,不知人们对立下如此卓越战功的她会怎样刮目下待。只可惜当时的木兰绝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
木兰最终&不用尚书郎&,是因为她自有秘密在,确有难言之隐,不能就官受禄。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说,这是颇有戏剧意味的。无论如何,立功回朝,受到天子的接见与奖赏,这本身便是当朝最高统治者对这位巾帼英雄潜在智慧与才能的直接肯定。木兰最终坦然辞官谢赏,一心只想回归故里,依旧过自己朴实的农家女生活。踏上解甲还乡道路是时势使然,别无选择,木兰及其家人对此有清醒认识,因而无悔亦无怨。作者对此结局也无异议,所以满怀喜悦之情,着意描写木兰与家人团聚的动人场面。这里既有家中爷娘&相扶将&、阿姊&理红妆&、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欢乐气氛的渲染,又有木兰归家后喜不自禁地开东阁门、坐西阁床、著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的激情流露,更有同伴&皆惊忙&的烘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伙伴们的&惊忙&更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伙伴们的&惊忙&既是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那么长时间而未被发现破绽的谨慎、机敏的惊奇,也是对木兰敢于代父从军的过人胆识与无畏勇气的钦佩,更是对女儿身的木兰在漫长征战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智慧、非凡身手、卓越才能的由衷赞叹。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叙写完了,作者还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木兰代父从军的经历点燃了作者的思想火花,激荡着作者敏锐的心灵,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诗作最后以兔子同跑,难辨雄雌的奇妙比喻,鲜明而形象地揭示其创作主旨:&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妙趣横生的比喻令人玩味不尽。木兰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非常时期,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特殊情况下,秘密从军,这一偶然的机遇使她与男儿们一道浴血沙场,杀敌卫国,使她发挥了自己作为普通妇女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作者由此欣喜地认识到只要为普通妇女提供能与男子一样拥有施展才能的平等机会,她们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妇女们本来就富有聪明智慧与杰出才能!尽管作者还未能象明朝末年的人那样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子&明确大胆地说出来,但作者确实借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激情地为古代妇女的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唱出了一曲动人的赞歌。
本文刊于《语文天地》2002年第12期
北朝民歌的奇葩 语言运用的经典──《木兰诗》铺排方式及其作用
北朝民歌《木兰诗》是我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我国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并以精美的语言和多种方式的铺排手法见长。在叙事时常抓住能更好刻画木兰形象的地方加以铺排。铺排时又多用排句、叠句,回旋复唱,摇曳多姿,弥足玩味。
一、按心理铺排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一问一答的铺排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当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气,因为它是口头传唱的民歌嘛!其目的是引出木兰的自述,她是为父亲被征而发愁。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对后面说出的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一铺排注重了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二、按方位铺排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拟,意在表达&许多地方&。按东西南北方位词语铺排,除了工整贴切、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外,还能很好地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充分地表现了木兰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三、按时空铺排
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时间从每天的&旦&到&暮&;地点从家乡到黄河、黑山直到燕山。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同时有见其迤逦行军、艰苦转战。透过&不闻&、&但闻&的重复词语,可以想见木兰的离乡思亲之情。这八句按时空铺排,是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例子。
四、按辈分铺排
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六句按&爷娘&&阿姊&&小弟&的长幼顺序进行铺排,写木兰在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一家人准备为木兰洗尘,都是写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点。
五、按动作铺排
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其中的&开&&坐&&脱&&著&&理&&帖&,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不厌其烦铺排具体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木兰归来后对故居产生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作铺垫。
六、按性别铺排
如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首先,这样铺排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结尾这四句的比喻,既质朴,又风趣,它来源于劳动生活,文人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它带有木兰对伙伴的调侃意味,笼罩全篇,回翔照映,余韵不尽。
铺排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它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木兰诗》用铺排手法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木兰诗》其它教案
《木兰诗》课件下载
热门语文文档
《木兰诗》知识扩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主征战沙场的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