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传奇聂隐娘是传奇上映了没有

“聂隐娘”与四川有渊源|《聂隐娘》|聂隐娘|传奇_新浪娱乐_新浪网
& 综合 &&正文
“聂隐娘”与四川有渊源
  《刺客聂隐娘》剧照。
  最有可能写出她的裴铏
  曾任“成都节度副使”
  □电影《聂隐娘》没怎么看明白,大家纷纷找来原著看
  □“唐朝迷”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带动不少文学读者再次欣赏唐传奇
  电影《刺客聂隐娘》上映后,持续引发高热度关注,评价多元。有人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太复杂,情节看不懂。”但也有人认为,华丽的影像风格和文艺的对白台词,“美哭,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刺客聂隐娘》取材于唐传奇故事名篇《聂隐娘》,这也让很多文学读者,重新挖掘、阅读精彩诡异的唐传奇故事。《聂隐娘》故事的原创者,到底是谁?是怎样的创作情况,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华西都市报记者经过一番资料探究、采访专家获知,《聂隐娘》故事的出处,虽然目前不止一种说法,但出自裴铏所著的三卷本《传奇》,是目前通行度最广,最受认可的一种。而裴铏也与四川、成都有过不浅的渊源:他曾任成都节度副使,是当时的剑南道川西节度使高骈(晚唐名将,著名诗人)的副手。
  聂隐娘是谁?
  唐传奇里的神秘侠客
  电影《刺客聂隐娘》与唐传奇故事名篇《聂隐娘》相比,内容有所改动,但大概情节未变。聂隐娘为魏博(魏博是唐朝下辖的一个势利很强的藩镇)大将聂锋之女,和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两人青梅竹马。10岁时她被一女尼带走,并被训练成一个武术高手,能后脑藏刀,能快速杀人不留痕迹。聂隐娘15岁返家,以刺客身份,被动参与到当时政客的互相争斗之中。后因不能违背人伦之情,心存善良,而放弃刺客生涯,携手普通少年夫婿归隐。
  《聂隐娘》原文仅1700来字,短小、凝练、奇绝。唐代传奇故事流行“幽古隐秘之风”,《聂隐娘》是其中典型。故事中包括许多诡怪荒诞的元素,比如后脑藏刀,“飞剑”之术,少女不食,折纸成驴等等匪夷所思的奇幻之术。
  尤为令后人称道的是,这个传奇的故事中,还出现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唐代陈许军节度使刘昌裔)。这种真假交织、虚实结合的传奇,反而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特别魅力。以至于《聂隐娘》后来被小说、戏文不断延伸发挥的蓝本。有评论家甚至称《聂隐娘》是“中国第一篇真正的武侠小说。”这也让聂隐娘成为很多读者念念不忘的神秘女侠代表形象。
  聂隐娘来自哪?
  有说来自裴铏《传奇》
  《新唐书·艺文志》里记录,裴铏著有《传奇》三卷,多记神仙恢谲之事。但《传奇》原本失传,仅宋人编撰的古代文言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其中便包括《聂隐娘》一则。后世也正以此孤证来佐证《聂隐娘》出自《传奇》,也即出自裴铏之手。但这并不能完全打消一些“聂隐娘”可能出自他人之手的疑点。比如《聂隐娘》与裴铏在《传奇》中的其他诸篇的风格有较大差异。比如,裴铏所写故事发生地基本是他生活过的地方,而《聂隐娘》中魏博节度使、陈许节度使之辖区恰恰是裴铏所未涉足过的。比如《传奇》偏好写爱情与神怪,而《聂隐娘》则更偏于侠义,对爱情着墨不多,等等。
  虽然疑点甚多,但关于《聂隐娘》故事出自唐代裴铏所著的三卷本《传奇》,仍是目前通行度最广,最受认可的一种。
  裴铏是谁?
  曾为成都节度副使
  在清代编撰《全唐诗》卷597中有收录裴铏的诗一首《题文翁石室》“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谭继和,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古往今来,题写文翁石室的诗文有很多,裴铏的《题文翁石室》历来被记述,可见其有不凡之处。“在这首诗中,他既表达了对文翁重教兴学的赞扬和敬佩,又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意境不俗。”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所附上的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裴铏,高骈客也,官成都节度副使,加御史大夫。诗一首。”针对此简介,谭继和解读说,“由此我们可以获知,裴铏曾经在成都做官,是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川西节度使”,通俗称呼为“成都节度使”)、诗人高骈的幕僚、副手、助手。官职为‘成都节度副使’,也即是节度使助手的意思。正式官衔名为御史大夫。”有此一说
  裴铏在川细节资料稀少四川文史专家分析原因
  高骈,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晚唐名将,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文武双全。唐亁符三年(公元876年),高骈以剑南西川节度使身份,在成都主持修筑罗城,奠定了现代成都城的基本格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关于裴铏在成都做官的进一步细节,目前能查到的史料很少记载。华西都市报记者查阅多篇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专业论文,对此也并无最新发现,“生平不详”最为常见。
  对此,谭继和解释说,“裴铏虽然做过官,但官职并不高,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文人,以文学成就名世。而在唐朝的‘以诗取仕’的文化氛围中,儒家道统思想为主流,写小说属于雕虫小技,是小道,是末流。而在诗人群星璀璨的唐代,裴铏又不是很突出,所以,史料对他记载较少,甚至没有记载,也是不难理解的。”
  据谭继和研究发现,裴铏的《传奇》,“在古代也深受读者喜欢,不光市井百姓喜欢,当时的举人、秀才等读书人也争相阅读为快。唐传奇中精彩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也启发了包括《西游记》等后世文学的诞生。”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文学常识
   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逸事,后人称为唐人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之后,终于在晚唐时期开始衰落。
水煮娱专栏
神雕侠侣陈妍希和陈晓恋情公开,对待外界喧嚣,认爱很坦白。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聂隐娘》背后的唐代传奇(组图)_网易新闻
《聂隐娘》背后的唐代传奇(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影《刺客聂隐娘》海报张大千笔下的唐代女侠《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与张生《唐人小说》书影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
  侯孝贤执导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在刚刚落幕的戛纳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影片取材于唐代传奇《聂隐娘》,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神秘尼姑掳走,后成为一名技艺高超女刺客的故事。
  唐代传奇即唐朝的文言短篇小说,以传述奇闻异事而广为人知,“传奇”之名,源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聂隐娘》即出自该书。宋代以后,人们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唐代传奇也由此与唐诗宋词齐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唐代传奇的 兴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但当时的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乏具体的描绘,还不具备今天小说的形态。直到唐代,才有文人开始用优美的文笔写作,通过小说的内容,反映社会人情,描写人物心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唐代传奇。唐人传奇的出现,使得小说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从这个角度讲,唐传奇可以说是中国小说真正的源头。
  唐代传奇是由六朝志怪笔记小说发展成熟而来的,期间经历了发轫期、兴盛期和衰落期三个阶段。
  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数量较少,质量上也不够成熟,目前仅存《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和《游仙窟》等寥寥数篇。其中《补江总白猿传》为无名氏所作,影响甚大,记述了欧阳纥妻为白猿精劫走,欧阳率兵入山,在妻子帮助下计杀白猿,但妻已怀孕,后生一子,相貌如猿猴,“及长,果文学善书,知名于时”。
  欧阳纥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父亲,欧阳询貌似猿猴,所以他的仇人就策划了这篇文章来诋毁、侮辱他,可见以小说攻击异己古已有之。《补江总白猿传》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描写也颇为生动,故传于后世—这大概是当初原创者没有料到的一个结局。
  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大部分优秀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后人熟悉的唐传奇作品,大部分都是这个时间段的。
  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和兴盛期的火爆以后,在晚唐时期开始衰落,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后期单篇作品现存不多,影响也不大,但传奇专集却大量出现,蔚然成风。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郑还古的《博异志》和裴铏的《传奇》等,这些专集中的作品,也不都是编撰者自己的创作,有点今天作品合集的味道。由于专集的大量产生,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以前,但除了部分写得比较细致外,大部分篇幅短小,叙事简单,文学成就远逊于中唐时期。
  唐人小说里的名篇
  唐代传奇作品从内容题材上看,大致有四大主题:爱情、神怪、侠义和政治。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内容交叉,譬如神怪与情爱、侠义与政治等等。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经历了岁月和历史的打磨,流传至今,成为唐人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唐人小说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元稹的《莺莺传》,这也是唐传奇情爱小说的代表之作,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即脱胎于此。这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多种戏曲形式,其中的红娘、莺莺和张生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人物。《莺莺传》的作者元稹是洛阳(今河南)人,早年贫困,后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据说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本人,他根据自己婚前的一段恋爱经历写成了这篇小说。据史学大家陈寅恪考证,莺莺并非出身贵族的大家闺秀,而是谬托高门的娼妓或寒族女子。唐代上流社会“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正因为莺莺非名家之女,张生舍而别娶,才能得到上流社会的谅解,这也是元稹作《莺莺传》直书其事,并不忌讳的原因之所在。
  神怪小说中最有名的是《南柯太守传》,成语“南柯一梦”即源于这篇小说。故事讲述了广陵郡淳于棼经常和朋友在一棵大槐树下喝酒,一次酒醉,两位朋友扶他回家,忽然见到两位来自槐安国的紫衣使者,说是国王邀请他。淳于棼就和他们一同向槐树洞走去,到了洞里,见有山川道路,别有天地。拜见国王后,淳于棼被国王招为驸马,随即接任南柯郡太守,在职二十年,深受宠信。后来公主病死,国王让紫衣使者送淳于棼还乡,淳于棼回家后,见一同喝酒的两个朋友尚在,太阳也还没有落山,原来刚才是做了一个梦。说起梦中发生的事情,淳于棼便和朋友到槐树下一探究竟,只见树洞里有一团蚂蚁,聚居其中,积土筑成的城池宫殿,和梦中所见一模一样。小说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也是全文的主题所在,值得人们深思:“前华州参军李肇赞曰: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南柯太守传》中的那株古槐据说至今仍存,就在扬州城区的一个老巷里,只是已不见了当年“槐安国”的踪影。
  唐代侠义传奇开创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先河,《虬髯客传》是其中的扛鼎之作。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隋朝末年,李靖在长安谒见朝中高官杨素,杨素家妓红拂倾慕李靖,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结识了李世民。张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后张虬髯入扶余国自立为王。《虬髯客传》描写人物栩栩如生,文笔细腻生动,在唐传奇中属上乘之作,后世金庸等人创作的武侠人物身上就有张虬髯的影子。
  唐代政治小说的代表作是《东城老父传》,小说通过东城老父之口,描写了以唐玄宗为首的上层贵族斗鸡走马、奢侈无度的奢靡生活,揭示了开元盛世由盛转衰的根由,再现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状,对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与后果也有所提及,是唐代传奇中少有的批判现实主义佳作。
  与聂隐娘齐名的传奇女侠
  在唐代传奇里,像聂隐娘这样行走江湖除暴安良的侠女形象还有不少,比较有名的有车中女子、荆十三娘、红线女、纫针女和贾人妻等,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贾人妻和车中女子。
  贾人妻的故事出自薛用弱的《集异记·贾人妻》,讲述了在外地做官的王立因故落魄,沦落异乡,穷愁不堪,一日三餐也难以周全,每天只好到庙里去讨些残羹冷饭果腹。有一天王立乞食归来,遇到一美貌妇人,自称是商人的妻子(贾人妻),丈夫去世多年,在长安市上还有一家店铺,生活无忧,愿意和王立一起生活。王立听了喜出望外,于是两人就同居在妇人家里。妇人治家井井有条,做生意也十分能干,每天都去店铺料理生意,直到晚上才回家。一年后,育有一子,王立十分高兴。一天妇人突然回家对王立说:“我有个大仇人,怨恨彻骨,一直要找此人复仇,今日方才得偿所愿。我心愿已了,即刻便要离京,官人请自保重。”王立见那妇人手里提着一个皮囊,囊中有一人头,十分害怕,妇人又说:“官人莫慌,此事与官人无涉。真舍不得孩子,我要再喂他吃一次奶。”抚爱良久,随即提起皮囊,跃墙而出,体态轻盈,宛若飞鸟。王立回房看儿子时,只见孩子竟已身首异处。
  王立大惊失色,不敢在那里居住,后来他又外出做官,再也没有听到那妇人的消息。后世有人评论此事说:“为夫妇侠,为子母酷。”意思是说,贾人妻为人妇很侠义,但为人母却很残酷。
  车中女子故事出自《源化记》,讲述一名入京应试的举人,遇见一名车中女子,女子请举人表演飞檐走壁,但举人的轻功尚不如女子手下两名少年,女子告辞离开。举人觉得很不安,果然几天后,那两名少年借了他的马,第二天皇宫失窃,盗贼用的正是举人的马。举人被捕,被囚深达七八丈的坑里,车中女子以绝顶轻功救了举人,文中这样描述:“深夜,悲惋之极。忽见一物如鸟飞下,觉至身,乃人也。以手抚士曰:‘计甚惊怕,然某在,无虑也。’听其声,则向所遇女子也。云:‘共君出矣。’以绢重缚士人胸膊讫,以绢头系女身,女纵身腾上,飞出宫城,去门数十里乃下,云:‘君且归江淮,求仕之计,望伺他日。后来举人乞食返乡,再也不敢外出求取功名。
  唐人小说中的这些传奇女子,后来大都不知所终,这是她们共同的归宿,但她们的故事却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正是花容月貌的妙龄,心境却如古刹高僧一般淡定,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她们?无人知道。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聂隐娘》拍摄手记 怎么会拍出这种商业片镜头
澎湃新闻5月16日报道 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即将在戛纳电影节上映。电影取材于唐代裴铏短篇小说集里的,编剧为侯孝贤、朱天文、钟阿城、谢海盟。本文是故事大纲。本文是谢海盟写的拍摄手记的第一篇。造一座冰山编剧的工作,说穿了,是假定好剧情,接着便不断提问“谁谁谁(皆剧中人)在这样的状况下,会怎么反应?”“谁谁谁在这时候会做什么?”也不时穿插侯导口头禅式的发言:“我感觉,这时候谁谁谁应该做某某某事。”毕竟拍电影,最核心的还是“人”,人的性格对了、对事件的反应对了,剧情自然就开展。观众可以不理解角色,不晓得角色举措背后的意义,但导演不能,导演一定要完全清楚角色编码,情节可以一波三折,然而角色编码不能翻转。当角色性格够合理、编码够完整,角色便“活”起来,这时候还要编造出违反其性格的剧情,压根不可能,一看就是突兀的假东西,甚至蓦然会有此人精神分裂的错愕感。《聂隐娘》本出裴铏所著《传奇》,然几经改造,已是全新的故事了,可怜的原著男一号,陈许节度使刘昌裔,在电影里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剧中人物当然得从头塑造。塑造一个人物,我们称“造一座冰山”(典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每一个人物都是一座冰山,人物展现在电影中的部分,是冰山露在海面的一小角,然而这一小角要足够精确,免不了得打造完完整整的冰山,包括海面下隐而不见的大部分,这一大部分,具洞察力的观众是能够体悟出来的。或是我们自己用绘画作的比喻,一只树丛中的花豹,豹子露出树丛的部分是人物在剧中的展现。我们在描绘这头豹时,力求豹的形体正确,甚至每一片豹斑的位置都要精准,得先画出完整的豹(塑造完整人物、设定好严谨背景),再覆盖上树丛,决定这头豹的哪些部分露出树丛外(人物的哪些部分表现在电影中),如此即便移开树丛,豹的形体乃至豹斑也能精准地再连结成一头完整的豹。若是先画好树丛,再画花豹,那么当树丛移开,连结出来的很可能是头残破扭曲的豹,即便绘画技巧(编剧技巧)高超,能大致掌握形体,也很难让每一片豹斑都在正确位置。故而,哪怕是只有一场戏一句对白的人物,我们也非得将之建构得清清楚楚。为了海面上的一点冰碴,为了树丛后一撮豹尾尖,我们着实下功夫打造一堆冰山,画了好多豹子,有时难免自问是否必要,然而想到将来的自己也许会感激,便也不觉得是在做白工了。打造冰山,准备远远超出会呈现在电影取景框的东西,这是侯导拍电影不变的习惯。侯导自述这种创作习惯来自不得已,是台湾电影拍摄环境使然:遇上差劣的拍摄环境,很多东西拍不到就是拍不到,拍摄时时刻刻都要调整,只有建构了完整合理的人物角色,才会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有个几近于直觉的判断,避免发生与其性格全然违背的精神分裂状况。如此创作方式,有时也会发生喧宾夺主之事,如。《悲情城市》最初的构想与现在我们熟知的电影剧情几无相同,或许已有人不解,《悲情城市》何来的“城市”?这“城市”是九份山下的基隆港。原始版本是发生于现在版本之后,彼时,少女阿雪已然成年并接掌男丁凋零殆尽的家族事业,成为基隆港在地的大姊头。老《悲情城市》故事便是铺展在大姊头与来自香港的黑帮人物之间,这样的设计,是为配合当时片商提出的,由当红歌仔戏生角杨丽花与周润发分饰两人的构想。然而侯导照例建构大姊头的背景,她的过去、她的成长经历、她何以走到眼前这一步,却对大姊头的小叔产生兴趣,这位只存在于她童年记忆中的小叔,沉默老实,与家族事业全无干系,是电力公司的小职员,每每台风过后,会将修理工具与便当系上腰间,从山脚一路修电线杆修到山顶,幼年的阿雪也总爱跟着一起去。侯导追着这位小叔的设定,造就了今日我们看到的《悲情城市》。小叔和阿雪都还存在片中,惟叔侄俩主客易位,小叔便是梁朝伟饰演的林文清,职业由修电工转为开照相馆,阿雪的角色也未消灭,转为并不起眼却目睹一切的沉默见证者,《悲情城市》叙述的故事是原始《悲情城市》中大姊头的童年回忆,两部《悲情城市》互为前后传。(有关这一段叙述,唐诺在《尽头》中有几大段详尽描述,这里大约简述之。)我们问侯导,还打不打算拍原本的《悲情城市》?侯导诡笑了笑说不无可能噢,不过他现在比较想拍的是《聂隐娘》续集(那时《聂隐娘》都还未开拍!),故事的话,就是隐娘与磨镜少年渡海倭国不成,在海上漂流、生一堆小孩喽!惟话还没说完,就让天文吐槽喝止了。这是我擅自的观察,也许能补足侯导对冰山理论的坚持,并为之佐证。从筹备到拍摄《聂隐娘》期间,侯导外务不断,其中接触了包括金马学院学员在内的年轻朋友们,侯导提点他们拍片,尤其是拍摄纪录片时,万万不要有“够了”的想法,无论创作或取材,别替自己设限,认为“够了”,在这个阶段,永远没有“够了”这回事,“看到就拍”,不要想东想西这个会用这个不会用等等,只有把东西先拍下来,将自己的冰山建构完整了,才能决定露在水上的部分,则无论露出的是哪十分之一,脉络与逻辑都能非常完整。也许很难免的,讲求“快、狠、准”拍摄方式的年轻一代,会对这般得花上十倍心力(和财力)的创作方式不耐烦且觉得浪费(拜托,底片多贵啊!),然而始终坚持如此创作,岂不就是侯孝贤之所以是侯孝贤的原因?《聂隐娘》剧照就是不愿戏剧化如同两人世界,不拍出来不晓得效果如何,有些调整亦然,不把每一套修改拍过一遍,永远无法得知哪一种效果更好些。少年向隐娘叙述古镜之语以及自己身世的一段,剧本中原先是放在日暮时分,桃花源村村长家院子里,忙碌磨镜一整天后的少年收拾磨镜器具,对着好奇探看的隐娘解释。侯导第一次调整,将这一场改到了同一天的深夜,同样在村长家院子,也就是蒋家农舍,镜头由屋内倚着墙睡着了的聂锋,向左pane过狭小的前面门廊,来到院子中央升起的火堆,火堆旁的少年抚弄铜镜沉入了回忆中,久久方才察觉到隔火堆注视自己的隐娘目光,乃大方递出铜镜,娓娓道起铜镜从何而来、自己从何而来。这一场戏让妻夫木聪瞎担心了颇久,本以为整段对白完全要用中文来说,敬业如他,并非懒得学中文,而是担忧怎么讲都讲不好。侯导告诉他,绝不干逼演员硬说自己不熟的语言这种事,效果就会很差,演员不可能表现得好。所以《悲情城市》,他宁可让梁朝伟当个哑巴;,把梁朝伟的王莲生一角改作广州来的买办,仍说自己的母语,偶尔一两句生硬的上海话也符合剧情需要。妻夫木聪放了心,上戏时,自行调整了他的对白,调整不大,效果却自然很多。我们原先的设计是,少年第一句话“唐土古镜,妻家的传家宝,能避邪驱魔”用别扭的唐语道来,因语言不清,下一句“万物里,老久老久成了精的,能幻化成人形,炫惑人,只有铜镜可以照出原形,所以古来的入山道士,皆用明镜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直接改用日语(片中称倭语),接下来自己的身世一大段也用日语说,故而他要练习的只有第一句中文。在待戏时,却听他连接下来的“万物里……”也在练习,以为他搞错了要提醒他,才晓得是他要这么改的,认为下一句话直接改口的转折太生硬,遂改作中文续讲了“万物里”后,少年词穷了,轻微的“啊、呃”了声,尴尬一笑,用日语流利开始道来:“老久老久成了精的……”这样的改动非常好,侯导认为,这代表演员机灵,同时能充分掌握自己的角色。在日后的演员采访中,妻夫木聪自言最满意的就是这场戏。我们工作人员也普遍觉得把这场戏搬到半夜极好,一来是剧情安排,这是剧本中最忙碌紧凑的一天,日出前,田兴聂锋、元家黑衣杀手、隐娘等三组人马大玩连环追逐;到了早晨,隐娘与少年联手救下田兴聂锋;中午自村店出发,途经海蚀岩洞上山;过午到桃花源村,少年磨镜,隐娘看顾聂锋;暮色,两人终得偷闲,乃有了这段铜镜与身世之语……接下来,剧本就“一宿沉寂”带过,如此到了次日清晨,方才有了隐娘与精精儿殊死战。时间衔接上,似乎下午太过忙碌,而晚上空白了一大块没有任何交代,将这场戏由下午搬到晚上,正好填补了这空白,联系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二来是戏剧效果,调整到深夜的这场戏分外有味道,戏剧效果足。大九湖万籁俱寂的深夜,天幕澄黑,星河如缎,入耳惟有虫声唧唧,妻夫木聪独白的嗓音低沉好听,兀自回响在巨大的寂静下,宛若直叩心头。火堆旁的两人,火光明亮脸孔,轮廓更加深邃好看,尤其是专注听着少年独白的隐娘,眼珠子中映跃的火光,更衬其专注热忱,让人相信这场戏所传达的,尽管少年兀自用日语叙着,隐娘却是听得懂的。喜欢这场戏的人占大多数,那一晚收工,人皆沉浸在方才的美好氛围里,想听侯导好好点评夸赞一番,却见侯导搔抓脑袋,似不甚满意。“(这场戏)放在这里太刻意,好像安排的一样。”侯导也没明确指出哪里不好,但了解他的人都明白,侯导就是感觉不对。“好像安排的一样”,侯导的老习惯又发作了,但凡对侯导有点认识,都很清楚侯导这点好恶。“如果想出来的每场戏,都带有作用和目的,这个场景引起下个场景的发生,下个场景旋即又搭上下个场景,一个连一个的,侯孝贤立刻就显得不耐烦,龇牙咧嘴道:‘太假了。’此应该就是郭松棻说的,可以去‘圆’而故意不去‘圆’的那个意思罢。”书中是这么描述侯导此一习性,在他谈论这场夜戏时,当年“龇牙咧嘴”之色浮现无遗。至于我们劝他的,这场戏搬过来,一整天的时间线会比较完整,隐娘和少年不会天亮忙到天黑结果到了晚上没事做。侯导瞪大眼睛:“没事做就没事做,人哪有一天到晚都有事做的?没事做就去睡觉!”回头去翻翻天文的《恋恋风尘》一书,不难发现,从《恋恋风尘》到《聂隐娘》,侯导不见一丁点妥协。《恋恋风尘》主要记叙了该片前期的剧本建构与后期的剪接调整,各篇章着眼点不同,侯导不爱严谨的结构、不爱刻意安排、不爱直线叙事、不爱分镜、不爱设计的东西、不爱伸进来干预的手……总归一句话:就是不愿戏剧化。也许真是没办法逼他拍出一部商业片吧,先前拍摄玉玦或精精儿面具,稍微拍摄个特写镜头介绍一下这些关键物品,暗示说它们很重要以后还会一再出现请多看几眼噢!侯导才看着monitor便大摇其头。“我操,我怎么会拍出这种商业片镜头来?”侯导这么嗤笑自嘲着。不过我难免也学学天文,当侯导又对他认为太安排太戏剧化的桥段动刀时,向他抗议:“导演,我们又要少几千张票房啦!”侯导笑笑,照砍照删不误。到此渐渐能明白了,何以当初侯导宣示《聂隐娘》将是一部商业片,他会尝试大量戏剧化手法时,所有同他合作多年的老都耸耸肩,摆出一副“听听就好”的神色。结果这场戏调去了利川重拍,地点在谷地与岩洞交错间,电影里的时间则是稍早,在一行人要从村店登山道桃花源村的半途。侯导认为,人在行路时心思空白,容易东想西想,加上四周若隐若现的空谷山歌(是当地人真正歌唱的环境音,而非特意录制),仿佛能掺杂着当年新婚妻子莺舞于庭的乐曲,隐娘又是那么美(大家打趣笑道,还是除了采药老者的那头黑驴外,方圆几里内唯一的雌性生物),很容易就引发少年对故土的思念情怀。少年对隐娘自述身世,侯导希望“更不经意,更不安排”下发生,最终方案是在一行人午餐稍歇时,隐娘与少年为长辈收拾碗盘,不经意地谈起,比起张力十足的夜戏,改在这里似乎有点平淡,然而侯导依旧觉得太刻意,最好是“两个人连坐都不用坐下,站着讲完”,例如为马整理鞍辔,站在马边把话说完。可惜的是,在利川停留的那唯一一天已日暮西山,而大忙人妻夫木聪再也压榨不出一天档期,站着谈话的构想也只有忍痛放弃。拍摄这一场戏的余波,是芝嘉身为场记得盯着现场,惨遭蹩脚中文近距离洗脑,接下来到湖北外景结束,时不时会听到芝嘉用日文腔中文碎念着:“唐土古镜,妻家的……”
来源:腾讯视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责任编辑:duanwuzhong]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传奇 聂隐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