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武术体操音乐的重点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武术
第六节&nbsp&nbsp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武术
一、体操运动
(一)发展过程
体操于20世纪初传入江苏。1949年前,这项运动在江苏各大中城市的部分大中小学中均有所开展:男子项目为单杠、双杠、跳木马(或跳箱)、垫上运动(技巧)4项;女子项目为垫上运动(技巧)、跳箱两项。
从1950年开始,体操项目在江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1955年春,设于苏州江苏师范学院内的江苏省体干班举办了第二届省运会体操赛,挑选了一批队员;10月,随同江苏省体干班迁到南京山西路老菜市集训;11月,成立了江苏省体干班体操班,女队教练为张永泽、堵道元,男队教练为张德余,男队员有潘学仁、李锡澄、郑洪涛、姚玉林、张启明、许振国、沈霞铎、聂性诚,女队员有孙锦华、周凤瑜、李学铃、顾文芳、顾湘珍、杨景铃、王则侠、殷银芳等。1956年,体操班作了一些调整,张启明、孙锦华分别到男女队任教练,调进唐尚智、阮国良、许振源、周广英等新队员。训练方法和手段基本上模仿苏联的模式。在1956年全国体操冠军赛上,江苏高民权获男子甲组跳马第二名,阮国良获男子乙组吊环第五名;男队获乙组团体总分第六名,女队获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和轻器械(剑操)团体操总分第五名,殷银芳获跳马第三名、高低杠第六名。1957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江苏男队获一级团体总分第四名,女队获一级团体总分第二名。1958年8月初,体操队随省体干班进入新建的南京体育学院,成为运动系体操班,借住在柳营红专大学,训练在体院体操房。为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当时分红、黄两队训练。领队为茅鹏,由陈重文、谈胜初分管男女队的训练工作,主要教练有谈胜初、孙锦华、费伯庸、陈重文、张启明;10月,参加了全国体操锦标赛,男队获健将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和一级组团体总分第六名,女队首次获健将组团体总分冠军和一级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年仅12岁的丁小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运动健将。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江苏男队获团体第六名,江苏女队获团体第五名。1960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江苏男女体操队双双获得团体冠军,成为全国著名的强队之一。这一时期的领队为茅鹏,男队教练为陈重文、杜大鹏、张启明,女队教练为谈胜初、孙锦华、费伯庸等。嗣后于1962年、1963年相继增补多名教练,其中包括施达昌、高民权、周广英等。
江苏体操队运动水平在60年代达到了高峰,其主要做法:一是为了保持江苏体操队的优势,于1963年选拔调进了一批10岁左右的小队员,狠抓基本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抓队员的技术动作质量和动作规范化,男子训练注重力量素质的训练。其中吊环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阮国良、唐尚智曾多次获全国冠亚军,阮国良在年的全国比赛中,曾7次蝉联冠军,并与来访的苏联吊环世界冠军阿扎良相媲美;女子训练注重在动作上创新,在难度上下功夫,当时的跳马、自由体操在全国有一定的优势;丁小平、鲁红妹、朱佩兰等队员的高难度动作在全国比赛中名列前茅,丁小平、尹锡南、阮国良、郑洪涛、唐尚智、朱佩兰等入选国家队。三是当时担任体操队领队的茅鹏和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贯彻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方针和“三从一大”的原则,当时江苏体操队训练要求之严格,训练时间之长,运动量之大在江苏省以至全国优秀运动队中,都是闻名遐迩的。在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上,江苏男女体操队均获团体第三名。
日12岁的体操运动员丁小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运动健将
年停止训练。1970年在强调为工农兵服务而训练的情况下,逐步使训练有所恢复,当时由军代表周长海主持体操班的工作。为解决后备力量的补充,于1970年从各市选拔一批小队员集训,从中挑选了一部分优秀苗子:男队员有张祖强、张晶、张波、朱艳军、史益平等6人,女队员有许临、丁鲁萍、王瑞华等10人。1971年全国体操集训比赛汇报表演中,江苏男队获团体第六名,尹锡南获全能第二,单杠第一、自由体操第三名;赵森宝获吊环第六名。此后,男队中潘辰飞、赵嘉伟、伍炳雨等人作为中国队的主力队员,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1973年,在全国体操比赛中,由尹锡南、赵嘉伟、伍炳雨、潘辰飞、黄龙组成的江苏男队获团体冠军。1974年,在全国体操比赛中,由丁鲁萍、谢锡凤等人组成的江苏女队获团体冠军,达到女队有史以来的第二高峰。在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由潘辰飞、张祖强、张晶、黄龙、赵嘉伟、伍炳雨组成的江苏男队以较大优势再次获全国冠军,达到江苏男队的鼎盛时期。他们在训练上讲究质量,抓难度,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第四届全运会上,由潘辰飞、黄龙、张晶、张祖强、张波等组成的江苏队再次获男子团体冠军。第四届全运会前后,女队中有朱雪亚、霍苏淮等,男队中有周圭圣、徐淦云等一批老队员相继退役,担任教练。
70年代后期,男队在训练上不断创新动作,个别单项在全国比赛中处于优势。江苏男子体操队曾创造不少难新动作,如双杠空翻两周加转体360°下(旋下);双杠后空翻分腿切杠成支撑等。由江苏教练员周广英、运动员张晶首先创新成功并在国内首次应用的吊环支撑前摆后翻经悬垂前摆上成支撑的新难度动作,经国家队李宁成功地用于国际大赛后,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李宁正吊”。
80年代初,江苏男队水平下降至全国8~10名。女队虽有个别队员在单项上有一定的实力,但总体实力较差,团体成绩处于全国10名左右。
江苏体操队自建队到1987年底,历任领队为:堵道元、茅鹏、周长海、李婉芳、谈胜初、钱义宽、陈重文、杨秋荣。历任男队教练为:张德余、张启明、陈重文、杜大鹏、陆象龙、施达昌、周广英、王振基、孟广才、杨秋荣、唐尚智、郑洪涛、尤启骏等。历任女队教练为:堵道元、张永泽、孙锦华、谈胜初、费伯庸、高民权、文国瑜、毛心芙、李平平、张惠芳、余培忠、张金祥、谢振华、范智、徐淦云、朱雪亚、霍苏淮、周圭圣等。
(二)主要成就
江苏体操队在全国比赛中,男队共获金牌20枚、银牌24枚、铜牌31枚、第四名29次、第五名23次、第六名30次;女队共获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10枚、第四名13次、第五名14次、第六名17次。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金牌3枚、银牌5枚。在亚洲比赛中,获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3枚、第四名1次、第五名4次。在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中获金牌1枚。在世界大赛中,江苏选手获第三、四、五名各1次。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获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3枚、第四名1次。共培养运动健将51名,其中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的有:男队的阮国良、郑洪涛、唐尚智、杨秋荣、周广英、陈开元、徐淦云、潘沂澄、尹锡南、潘辰飞、赵嘉伟、伍炳雨、周圭圣、黄龙、张祖强、张晶、张波、吴杰和女队的殷银芳、周凤瑜、杨景铃、顾湘珍、文国瑜、顾锡珍、毛心芙、丁小平、鲁红妹、殷惠芳、朱佩兰、丁鲁萍、许临、谢锡凤、王瑞华、张彤、王惠英、周秋瑞等。江苏体操队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阮国良、郑洪涛、唐尚智、尹锡南、潘辰飞、赵嘉伟、伍炳雨、丁洪伟、田家勤、吴杰、丁小平、丁鲁萍、朱佩兰、周秋瑞等,其中丁小平获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高低杠冠军,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夺得全部(5枚)金牌”之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潘辰飞、赵嘉伟在第七届亚运会上获团体金牌,周秋瑞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获团体铜牌和自由体操单项第四名。
江苏女子体操队在195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健将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江苏体操队曾代表国家和省出访苏联、印度尼西亚、法国、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先后派出援外教练赴突尼斯、阿尔巴尼亚、尼日利亚、墨西哥、法国、科威特、葡萄牙等国执教,得到了受援国家的好评。
截至日,代表江苏体操运动最高竞技水平的省体操优秀运动队拥有20名教练员和39名运动员(优秀运动员人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四位)。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男子吊环冠军阮国良
二、艺术体操运动
(一)发展过程
1980年,江苏省体委派原体操队舞蹈教师谢振华等人参加了由加拿大专家讲授的首期艺术体操训练班。随后正式成立了江苏省艺术体操队,隶属于南京五台山体育场,成为全国第一批省级艺术体操队之一。
建队初期(年),在领队刘坤、毛心芙和教练谢振华、钢琴伴奏马海燕等带领下,由8名省体操队退役运动员组成的艺术体操队,在既无固定场地,又无成熟经验的情况下,走出了自己的路。谢振华所培养的陶宇在1982年的四大洲艺术体操锦标赛上获棒操第三名、圈操第五名、个人全能第六名。1983年5月,在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中,朱闽等6人获团体亚军,陶宇获个人全能、带操两项第二名和球操第三名、绳操第四名、圈操第五名,褚俭获绳、球、带操3项第五名、圈操第六名;9月,在第五届全运会决赛中陶宇获个人全能第三名;11月,谢振华、朱闽、陶宇3人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十一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朱闽获团体第八名。这一期间,老运动员许临、丁鲁萍退役任教,选拔组建了二线队伍。1984年9月,在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上,江苏队李莉等6人获团体亚军,陶宇获棒操第三名和圈操第四名,吴艳获带操第三名和棒操第四名。
&nbsp1985年,教练、领队、运动员进行了调整,队伍一度处于低谷期。从北京体育学院分配来队任教的张惠琴和教练许临,克服困难,坚持训练,并培养了一些优秀苗子。1986年以后,在领队黄亦如、教练许临、张惠琴、伴奏李庆元、舞蹈老师谢玉清的共同努力下,艺术体操队配备了有四块地毯的专门场地,并将谢振华及她所选拔培训的一批少年运动员,从江苏省体育运动学校合并到五台山体育中心,使一线队伍整齐、梯队健全,成为国内一支劲旅。1986年9月,在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中王莹等6人获团体第三名(并列),李莉获带操第二名和棒、圈操两项第四名、球操第五名以及个人全能第六名,唐苏莉获棒操第六名。1987年6月,在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中,王莹等6人获团体第三名,李莉获个人全能、圈、带操3项第四名,球、棒操两项第五名,绳操第六名,唐苏莉获带操、圈操两项第六名。1987年12月,在第六届全运会决赛中,王莹等6人获团体铜牌,李莉获个人全能第六名。这一年,艺术体操队获全国比赛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1次。
江苏省艺术体操队在训练
(二)主要成就
在年期间,艺术体操队共参加10大赛事:参加四大洲艺术体操锦标赛1次,获个人第三、第五、第六名各1个;参加全运会两次,获团体前三名1个和个人第三名、第六名各1个;参加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5次,获团体第二名3个、第三名2个和个人第二名9个、第三名9个、第四名16个、第五名12个、第六名11个;参加瑞士和朝鲜国际艺术体操邀请赛各1次,获团体第一名1个、第三名1个和个人第六名1个。
截至日,代表江苏艺术体操项目最高竞技水平的省艺术体操优秀运动队拥有5名教练员和16名运动员(优秀运动员人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二位)。
三、技巧运动
(一)发展过程
民国时期,现代技巧运动传入江苏省。首先在铁路沿线的少数大、中学校中开展,南京的中央大学把技巧垫上运动作为体育课的内容之一。1949年后,技巧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50年代初,在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垫上运动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国家体委颁布的《体育锻炼标准》和《劳卫制》中,垫上运动均列为必测项目之一。有些学校还成立了技巧运动队。1956年,江苏技巧项目教练堵道元和运动员郑洪涛、周凤瑜等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技巧表演赛。表演项目有男、女单人和男子双人3项。1957年,技巧运动首次作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江苏为参赛而成立了技巧队。胡宏甫、陈炳生为首任教练,运动员有李锡澄、朱佩兰、刘敏涛、包士祥、吴书禹、王庆香、孟琪、周广云、鱼筱马、董宽恩等10人。训练工作靠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切磋,并向文艺界(京剧、杂技)学习,请省京剧团武功老师教翻腾,前、侧、后三个方向的空翻和挂串跟斗的连接,跟斗也是以基础为主。后期发展转体空翻,最大难度有直体转体720°和团身后空翻两周。配合项目则经常去杂技团观摩,学习训练倒立的经验和各种叠罗汉的组合方法。当时,运动员训练自觉性较高,在弹性、柔软性较差的棕垫上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每天训练长达6~7小时,成绩进步较快。混合双人和男子四人在全国一直保持着优势。混合双人静力难度有“站高单臂燕式平衡”、“后扳腿平衡”、“单手托火箭”等;动力性难度有“鱼跃接倒立”、“前手翻接脚空翻站肩”等。男子四人静力造型有“马步架头单臂倒立”、动力性有“轿抛直体360°站轿”、“连抛空翻站轿”、“空翻站肩”、“团身两周下”、“直体720°下”等。
1965年技巧队解散。1971年由都庆廉、万有瑞负责重建技巧队。他们参考国内技巧训练的先进经验,重视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技术水平进步较快。1975年,在第三届全运会上,技巧队参加了大型团体操“红旗颂”表演。不久,国内竞赛规则作了修改,增加了女子双人、女子三人项目,并制定了各项目的规定动作。训练内容比以往多了1倍,在动作设计上重视发展创新难度,男子单人进入鼎盛时期。197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技巧调赛中,江苏8人参赛,获一、二、三、五、六名,在国内首创直体空翻两周720°直体旋。1978年,在练习中首先完成1080°直体旋和团身后空翻3周等国际上没有的高难度动作。这一年,根据国际技巧规则,配合项目场地改为12米×12米,把音乐舞蹈与单人动作专项难度溶为一体,整套编排丰富多采,使技巧运动增添了艺术性、生命力。
日,国际技巧联合会通过接纳中国为会员国;从此,江苏技巧队进入走向世界为国争光的新时期。期间,领队为王庆香,总教练为都庆廉。训练中突出“难”、“新”、“稳”、“美”方针,在编排和艺术性上下功夫,取得了可喜成绩。男子单人和男子四人在国际和国内是优势项目,曾多次代表中国队参赛。1983年10月,江苏运动员胡星刚在第四届世界杯技巧赛中获得中国技巧运动史上的第一个男子单人世界冠军。男子四人静力造型,立柱高单臂慢起倒立处于领先地位,慢起单臂倒立是“绝招”。每周训练时数达40多小时,在编排上、艺术性上也有突破,每周保证有9小时以上舞蹈训练,男子四人第二套(动力型)“战马奔驰”在国内国际都获得了“优秀编排奖”。在音乐节奏感、舞蹈表现力、气质、一致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每周9个半天,3个早操用于训练。男子四人组于1985年9月在第五届世界杯技巧赛中获全能冠军。
江苏技巧队在训练
(二)主要成就
江苏技巧队在年间,先后有21人担任教练员,99名运动员入队,36人通过了运动健将标准。共参加了31次全国技巧比赛,获得203个名次,其中,金牌51枚,银牌56枚,铜牌31枚;共参加过7次世界比赛,包括男子单人运动员胡星刚和男子四人运动员王沛、赵杰、王立友、周传彪,他们先后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4枚;在国际邀请赛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技巧队曾到过英国、美国、法国、苏联等国访问比赛。
为解决技巧后备人才的培养,从70年代起,南京市、常熟县、武进县、仪征县、沛县等市县体委,相继举办了技巧重点班,着重抓技巧的基本功训练,并选拔组队参加全国少年(或业余体校)技巧比赛;80年代后又增加了省体育运动学校、常州市、无锡市等技巧训练点。以上单位为省技巧队输送了一批优秀技巧运动员,也有少数技巧运动人才是从业余体校体操队中选拔入队的。
截至日,代表江苏技巧运动最高竞技水平的省技巧优秀运动队拥有12名教练员和26名运动员(优秀运动员人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五位)。
四、武术运动
(一)发展过程
作为竞技体育的武术与作为民间体育的武术是同源的,所以这不再溯源,不再详述其发展过程。
(二)主要成就
省综合运动会武术比赛成绩&nbsp&nbsp民国时期,即在民国19年至24年(年)间,省内共举行4届综合性运动会,除第三届将国术(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外,其余3届均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在年间,省内共举行11届综合性运动会,其中有5届设武术比赛。这里,选录6届,述其梗概。
民国24年(1935年)9月,在镇江举行的第四届省运动会上,武术比赛项目有:拳术、器械、摔角、测力4个项目。获第一名的运动员有:拳术,张祚启(一区);拳术对手,顾庆葵、庄云初(四区);器械单人,吴志潮(五区);器械对手,周长护、金忠清(四区);摔角重量级,王子庆(七区);摔角中量级,吴福元(二区);摔角轻量级,丁大雄(二区);测力重量级,顾庆葵(四区);测力中量级,吴志潮(五区);测力轻量级,黄嘉麟(二区)。
1959年6月,第五届省运动会武术比赛在南京举行。徐州专区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南京市队、扬州专区队分获二、三名,徐州专区范学习获成人组全能、长器械类、短器械类3个第一名;南京市费玉侠获长拳术第一名;南京市钱源泽获太极拳术第一名。
1974年7月,第八届省运动会武术比赛由南通市承办。南京市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徐州地区队、徐州市队分获二、三名。男子甲组:苏州市彭贵洲获全能、规定拳、自选拳、自选器械、传统项目5个第一名。女子甲组:徐州地区张梅珠获全能、规定拳、自选拳、自选器械4个第一名;镇江地区刘素英获传统项目第一名。男子乙组:南京市董明彪获全能、规定拳、自选拳、自选器械4个第一名。女子乙组:淮阴地区程秀中获全能、规定拳、自选拳3个第一名;南京市龚幼春获自选器械第一名。
1978年5月,第九届省运动会武术比赛由无锡市承办。南京市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徐州市队、无锡市队分获二、三名。成年男子组:苏州市彭贵洲获自选拳、传统单练两个第一名;徐州地区王振田、张成忠分获长兵器、短兵器第一名;王振田、张成忠获传统对练第一名。成年女子组:南京市宗巧珍获自选拳第一名。少年男子组:南京市黄俊获自选拳、传统单练两个第一名,李伟获剑术第一名;无锡市余卓君、袁斌获传统对练第一名。少年女子组:南京市白丽娟获自选拳、传统拳单练两个第一名,龚幼春获枪术第一名;淮阴地区程秀中获刀术第一名;扬州地区刘玉获棍术第一名。
1982年8月,第十届省运动会武术比赛由徐州市承办。徐州市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徐州地区队、苏州地区队分获二、三名。成年男子组:连云港市张浩获全能、长拳两个第一名。省公安董明彪获传统单练第一名。成年女子组:徐州市宋洁获全能、长器械、短器械3个第一名。少年男子组:徐州市张安君获全能、长器械、短器械、传统单练4个第一名;徐州市张安君、郑惠获传统对练第一名。少年女子组:徐州市赵小艳获全能第一名。儿童男子组:徐州地区朱朝阳获全能第一名。儿童女子组:无锡市杨磊获全能、长拳、短器械3个第一名。
1986年8月,第十一届省运动会武术比赛由淮阴市承办。徐州市队获少年男子组和少年女子组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苏州市队、南京市队分获少年男子组团体总分二、三名;镇江市队、南京市队分获少年女子组团体总分二、三名。儿童组:无锡市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苏州市队、南京市队分获二、三名。男子少年组:苏州市吴强获全能、长拳、长兵、短兵4个第一名;南京市岳欣获传统单练第一名;常州市刁文兴、黄军武获传统对练第一名。女子少年组:南京市邱明获全能、长兵、短兵、传统单练4个第一名;镇江市陈旭娣获长拳第一名;徐州市李岩梅、孙小兵获传统对练第一名。儿童男子组:无锡市杨俊毅获全能、长拳、短兵3个第一名;儿童女子组:无锡市潘艳获全能、长拳、短兵3个第一名。优秀运动员部男子组:徐州市张成忠获全能、拳术、长兵、短兵、传统单练5个第一名。女子组:苏州市彭琪芳获全能、拳术、长兵、短兵4个第一名;徐州市韩晶获传统单练第一名。
参加全国武术表演比赛成绩&nbsp&nbsp在民国时期举行的国术国考、全国武术赛和全运会武术赛中,江苏武术界人士,有以个人名义参赛的,也有组队参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组队参加了国家举办的武术运动会、全运会武术表演赛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民国12~1987年间,江苏(含南京)武术界的团体或个人参加的全国性武术赛为50次左右,其中较重要的有下述20余次。
民国12年4月,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在上海举行,常州正德国技社社长徐震、教习马锦标和拳术教师杨朴组成代表队参赛。武术名家许太和(江阴人)、王怀琪(吴县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大会表演(许太和被大会推为“南拳代表”)。东吴大学技击队负责人刘光仁也参加了这届运动会。
民国17年10月1~7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一届国术国考。选手包括各省选派人员和中央国术馆师生,共400余人,大会裁判长是江苏国术馆的孙禄堂和马良。预试后有150多人参加正试。正试项目是散手、摔跤、长短兵器、对劈刺,采用淘汰制,共取最优等选手15名,优等选手30名。
民国18年1O月16日,第一次全国武术擂台赛(又名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举行。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任名誉会长,李景林任会长,钮永建等3人为顾问团成员。全国报名打擂的选手有100多人,报名表演的有192人。大会组织了有29人参加的评判委员会,中央国术馆的李景林为委员长,江苏国术馆武当门教务长孙禄堂为副委员长,少林门教务长金佳福任评判委员。擂台赛采取淘汰制。最后决出优胜者30名,其中最优者10名。
民国22年10月10~20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南京女队获女子国术锦标。南京的张英健获男子拳术(中量级)第二名;高师贞、孙如兰获女子拳术(轻量级)一、二名;温敬铭获男子剑术(中量级)第三名;孙如兰、李慧获女子剑术(轻量级)一、二名;阎善益、常贺勋获摔角(中量级)一、二名。
民国22年10月20~30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共有20个单位429人参加。考试委员会由戴季陶任委员长,钮永建、张之江任副委员长,正副评判委员长分别由李烈钧、何键、张之江、褚民谊担任。比赛科目有拳术、长兵、短兵、摔角、搏击等。
民国24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比赛的项目有拳术、器械、摔角、射箭、弹丸、举重等。江苏有9名男选手、中央国术馆有6名女选手参赛。太仓县的韦宏岐获猴拳第一名;南京市的张浩泉、张文广获器械双人第二名;马文奎获重量级摔跤第一名。
民国37年5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南京市何秀嫒获器械单人第一名,范之正和傅淑云获器械双人第一名,何秀媛和邹义侠获器械双人第三名。
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表演项目,江苏运动员费玉侠、钱源泽获二等奖。
~25日,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运动会上,江苏选手宋万熙、李振林获表演项目一等奖。
~19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十五单位武术暨射箭锦标赛上,江苏运动员王金宝获男子全能、男子传统项目两个第二名和长拳、棍术、剑术3个第三名;女子项目中,吴蓉珍获刀术第三名,周琪瑜、计月娥分获枪术第二、第三名。
~16日,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十九单位武术暨射箭锦标赛上,江苏男选手王金宝获全能、棍术两项第二名,长拳、剑术两项第三名和传统项目一等奖;藏治国获枪术第二名;钱源泽获表演项目一等奖。江苏女选手周琪瑜获枪术第二名、刀术第三名,吴蓉珍获刀术第二名。
196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作为表演项目,江苏运动员王金宝、钱源泽、李振林、孙荣益、藏治国、彭贵洲在大会上作精彩表演。
~15日,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会上,江苏运动员王金宝获成年组男子自选拳第一名、规定剑术和自选剑术两项第三名;张梅珠获女子自选刀术第二名。
~30日,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中,江苏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成年男子组:王金宝获个人全能、规定拳术、自选棍术、规定剑术4个第一名;彭贵洲获个人全能第三名和规定棍术、自选刀术两个第二名;王振田获规定剑术第二名;张成忠获少年组男子自选拳术第三名。在女子项目比赛中,张梅珠获成年组规定枪术第三名;宗巧珍获少年组个人全能、自选剑术两个第一名。
~2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武术被列为比赛项目。江苏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王金宝获规定长拳第一名和个人全能、自选棍术两个第二名;彭贵洲获规定长拳第三名。
日~9月7日,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武术汇报表演大会上,江苏张跃宁、张梅珠、白丽娟、张成忠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12日,在内蒙古临河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中,江苏队获甲组厨体总分第四名,彭贵洲获男子刀术第二名,王振田获男子枪术第三名。
~29日,在湘潭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中,江苏王振田、张跃宁分别获男子甲组剑术、枪术第三名。
~16日,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江苏孙荣益获一等奖、黄万祥获二等奖、许有生获三等奖。9月17~28日,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中,江苏张跃宁获枪术第一名,张安继获剑术第一名,王振田获枪术第三名,王金宝、张成忠、王振田获对练第二名。
~28日,在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江苏黄万祥的游身八卦、孙荣益的醉剑、时佩文的太极拳、王庆玉的月牙铲获优秀奖。10月12~23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中,江苏男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张安继获剑术第一名、传统器械一类第二名,张成忠获传统器械二类第一名、自选长拳第二名,王振田获枪术第二名,张跃宁获枪术、剑术两个第三名,王振田、张成忠获对练第三名;在女子组比赛中,白丽娟获刀术第二名。
~28日,在沈阳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江苏范学习的紫霞剑、沈力的九节鞭获成年组奖,张建民的棍术、郑惠的双剑获青少年组奖。10月18~29日,在福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中,男子组张成忠获传统双器械第一名、长拳第二名;张跃宁获枪术第一名、剑术第三名;张安继获剑术第二名、枪术第三名;王振田获枪术第二名。
~28日,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丁乙、张洁、彭梅林获优秀奖。10月18~28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中,因江苏男队参加电影《岳家小将》的拍摄工作,故只有女队参赛,程秀中获女子传统软器械第三名。
~19日,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江苏吴志泉获成年组优秀项目奖,荀凌云获少年组奖。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中,江苏队因出访,没有参加预赛,只参加了部分项目的表演。
江苏武术队在训练
~13日,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江苏何健川获优秀奖。10月27日~11月5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中。江苏张成忠获枪术第二名。
~30日,在银川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中,江苏张成忠获枪术第一名。
~20日,在徐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江苏孙敦亚、钱惕明、熊守年、徐培良、杨步华、王开吉、许寿康获奖。6月20~25日,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武术“鲁屏杯”比赛中,江苏男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张成忠获枪术、传统拳术一类两个第二名。9月22~25日,在南京举行的“熊猫杯”全国武术精英赛中,张成忠获全能第二名、枪术和传统拳术一类两个第一名、传统双器械第二名、自选长拳第三名;李伟获枪术第二名、剑术第三名;张成忠、李伟、马志明获对练第一名。
~10日,在杭州举行的“橘花杯”全国武术比赛中,江苏男队获团体第二名;张成忠获全能第三名、枪术、其他器械两个第二名;马志明获棍术第二名;张成忠、马志明、李伟获对练第三名。11月21~24日,在东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张成忠获自选枪术第二名。
截至日,代表江苏武术最高竞技水平的省武术优秀运动队拥有8名教练员和27名运动员(优秀运动员人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五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旭日东升武术体操音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