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 强化的替代性强化包括惩罚么

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教育理论-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作者:何少群
班杜拉学习道德理论及其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是在批评吸收传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起来的,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是从行为主义出发,吸收了人本主义学和认知心的思想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人格理论,在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在品德心理研究和道德教育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因此,联盟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也成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极具代表性的一派。该理论注重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对儿童品德的形成进行研究,强调社会学习和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内部因素对儿童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关注儿童如何在榜样示范的影响下学习特定道德行为,这对我们了解青少年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以及开展道德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道德认知的获得机制: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一切行为方式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并非本能论所认为先天拥有一个行为库。个体经由学习而获得行为和认知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以直接为基础的学习,也叫试误性学习,这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的,在直接经验其结果的强化性质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行为方式,是更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行为的起源。这是传统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由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在替代经验的基础上产生。这就是个体获得行为和认知的第二种途径: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这是人类获得新的行为更为普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替代学习,可以减少个体存活的风险,使人类的生存方式的社会传达过程成为可能。?  和其它类型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技能一样,儿童道德认知的获得以及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着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周围示范榜样(即道德原型)的观察和模仿,儿童获得了示范行为的符号表征,以形象或语意的形式加以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这样,儿童就习得了该示范原型的行为方式和技巧,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班杜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攻击性行为的信息符号,并在一定的外部强化下表现出该行为。同理,儿童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也是通过对示范榜样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并在一定的动机激发下转变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班杜拉认为,构成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来源的示范原型主要有三个方面:(1)家庭成员,包括父母、长辈和兄弟姐妹等,这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早接触的示范原型。(2)社区成员,包括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所在的社区成员,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3)书籍、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是儿童获得道德认知的重要示范原型之一。因此,教育者应注意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影响,净化社会环境,从源头上清除不道德行为对儿童的误导。而榜样示范的种类有多种,如行动的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的和参照的示范、参与性示范、创造性示范以及抑制或延迟的示范等等,各种示范形式因儿童的参与度以及示范原型自身的特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来选择特定的榜样示范形式,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  二、道德行为的诱发机制:动机强化?  班杜拉认为示范行为的习得与示范行为的操作是有区别的,正确认知的输入不一定有相应行为的输出,因而道德认知获得和道德行为表现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也就是德育现实中&知行脱节&的原因所在。只有当儿童在足够的动机和激励作用下,观察学习到的道德行为才会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强化是观察者再现学习行为的动机力量,它在道德行为获得和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1)外部强化。外部强化,即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强化。&任何一种行为的表现都会产生多方面的结果,个体是否在行动上加以表现,取决于他对预期中的收益和惩罚的权衡。&&预期的收益增加了行为表现的可能性,而预期的惩罚则降低了行为表现的可能性。&??[1]?这种预期中的收益和惩罚,就是人们获得的外部奖惩。学习者以直接体验到的结果(奖或惩)来调节他们的行为。家长、教师常通过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和惩罚、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诱发和调节儿童的道德行为和其他的认知学习行为。?  (2)替代性强化。替代强化,是指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通过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来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亦即榜样起到替代作用对学习者行为构成强化。通常,榜样的行为受到表扬和肯定会加强学习者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榜样的行为受到批评或处罚,会抑制学习者的类似行为。&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观察和体验在学习者身上起到动机的作用,这种替代强化在知识学习、技能获得和品德形成过程中有广泛的表现。&??[2]?教育者可通过对优秀榜样的肯定、褒扬及宣传来塑造典型,激发儿童学习优秀榜样的动机。?  (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指行为按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时,行为者又以自己支配的方式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3]?。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成人通过对达到标准的行为给予表扬,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为予以批评的方式向儿童提供道德评价标准,儿童掌握教育者所提供的行为标准,并用自我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这样,儿童自己确定某些行为标准,并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来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实现自我强化。?  这样,儿童通过观察而习得的道德认知在以上各种外内强化的诱发下,转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广东华图微信号:gdhtgey
华图教育参与微社区互动
广东华图认证官方微博
华图吧百度贴吧:华图
华图在线官方APP
  (/)提供如下信息:2016广东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笔试备考攻略之对比法。更多关于广东教师招聘,,广东人事考试的内容,请关注广东人事考试网/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对比法,即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者把事物中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而,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加强学习理解和记忆。比如,教育学中关于强化理论有两个高频考点,即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班杜拉在社会观察理论部分提出的强化理论,这二者如何区分,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这时就可以使用对比法,找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以求最大程度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具体来说可做如下对比:
  两种强化值不同
  &强化&一词是斯金纳从巴普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铃声)之后的无条件刺激(食物)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鸽子按压杠杆)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按压杠杆后食物的出现)。强化的作用是通过强化物来达到的,它们的呈现或撤出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巴普洛夫还是斯金纳,都更多的是强调外部实物的强化。
  而班杜拉的强化理论是在研究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在班杜拉看来,行为主义者如斯金纳强调外部环境的实物强化,而班杜拉进一步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据此,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根据强化物呈现方式的不同,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给予一个刺激物,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如小明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奖励他一个笔记本,希望小明下次还努力考一百分,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负强化:指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撤销一个刺激物,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如我们常说的&戴罪立功&,犯人立功后,就给他减刑,那么犯人下次还会努力的立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惩罚: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映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总结: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可以增强该行为(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使该行为得到增强。不同的是一个是给予刺激物,一个是撤销刺激物。
  说明:这里的负强化增加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良好行为,而且同一个刺激物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班杜拉的强化理论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如学生上课守纪律,老师对其进行表扬;孩子考试成绩好,家长对其进行奖励等。
  这种强化和斯金纳所说的强化是相同的。
  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作用。如教师在全班当众表扬某个学生的行为,不仅会对受表扬的学生起到强化作用,也会引起其他同学模仿这种受表扬的行为。这种强化就是替代强化。
  替代性强化把外部直接强化从对某一学生扩大到能观察到的所有学生,扩大了学习的范围。
  自我强化:指个人按照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如自己考了一百分,奖励自己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
  以上为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攻略之对比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章来源于广东华图教师分校师资中心)
  为了学员们更好的备战到2016年广东教师考试,为您推荐:
  以上是2016广东教师招聘备考技巧:笔试备考攻略之对比法的全部内容,更多广东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敬请关注广东华图/。
(编辑:广东分校)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
关键词阅读:
2576386人正在这里听课
2017广东公务员面试课程
2017事业单位面授课程
教师招聘考试课程
银行招聘课程【图文】班杜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班杜拉资料与贡献
大小:94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尔伯特.班杜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