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有人写我想我变成了巨人巨人要1到4年级小学生写的

4年级写作: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年级写作: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我的图书馆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最大的阻碍,在于你自己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生活中时不时会接触到这类人,写下自己的一点看法。问题:我是一个挺有上进心的人。但我每次的做事模式都是:接到一个任务后,立一个很大的志向,觉得自己日后一定会非常非常努力,一定会创造奇迹,把这个事情做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好。接下来就是,拖延拖延拖延,看似在努力,其实是把时间都分配在了并不专注的玩儿上面,快到了去验收结果的时候,就变得异常焦虑,希望时间可以倒流。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重复这样的过程。 往往结果都是在我的突击下完成的,总觉得老天眷顾我或者我有一点点天资聪颖,任务的完成结果往往不是最好但和别人比起来也不差,当然这与我最初的目标是十万八千里的差别。我很想摆脱这样的现状。我读过很多的鸡汤但并没有什么用,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些建议。人是无法欺骗自己的,即使当时骗得了自己,事后也心知肚明。有自知之明又明知故犯的人最痛苦,因为深知不应该。患有拖延症的人都不想拖延,因为它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人生,而且知道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不会有好的后果。但为什么改变不了呢,是因为当再一次面对的时候,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身处迷宫,一条死路即使走无数遍最终依旧是走不出去,选择同样的起点,行同样的路线,又怎能期待不一样的结果呢?这类“空有大志”的拖延症患者接到一个任务,首先做的是立一个很大的志向,在脑海中幻想成功的辉煌。所以要走出这个怪圈,一开始就要做不同的选择。首当其冲的就是改掉三分钟热情,胸有大志的同时做到“鼠目寸光”,将远大的志向化作实际的目标,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计划。举个例子,在设定人生的财富追求时,若把世界首富当做志向就太过渺茫。对全世界99%的人来说,穷尽一生都难以实现,然而绝大多数人是可以拥有富足的老年生活,考虑到年方二八的你我难以预计遥远的将来到底会怎样,将目标再度缩小,比如年底买一部玫瑰金的iphone 6s,再或者,先养活自己,这就具体了。为什么小计划比大志向更实用,我能想到的原因有三。其一,两者要求的时间长度不一样,小计划可能是几个小时或几天,大志向可能是几年或几十年。童话故事里,动辄几个世纪;身处真实的现实世界,当下远比未来更重要。没有谁能预料五十年后的叙利亚会怎样,但你肯定知道中午要吃午饭,晚上要吃晚饭,除此之外,你还要睡觉。时间跨度不一样,对两者的掌控力也有区别,你能决定中午吃米饭还是面条,但此时此刻你却无法挽救战火中的所有难民。正因为如此,计划可以适时调整。但远大的志向一旦设立,就难以调整,它是我们内心的渴望与期盼,有强烈的感情支撑,前面说过了,你很难欺骗自己。其二,计划与志向均属于构想,无法替代现实,但通过努力都有实现的可能,前者实现的概率要大于后者。志向着眼长远,需要付出的努力非常多,是一场马拉松。并非所有人一开始就能跑几万米,体力和毅力的范围早就为这场苦战埋下了伏笔。一旦习惯用远大的志向给自己规划生活中的所有,无疑是将许多事情都当做了一场耐力跑。心存高远没错,但太过高远,难以成真,因此这些志向只停留在大脑皮层,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过,这是最大的问题。这样的重复越多,陷得就越深。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心也疲惫了,再迈出新的一步就很不容易。相反,计划的难度系数就小了很多,小计划更容易实现。几万米的距离太难,但坚持一下,100米还是能跑完的,跑完第一个100米,提升了一些信心,做些锻炼并加以调整,卯足劲200米也是能完成的。人生是由为数众多的计划构成,更是数不清的小计划,所以,并不是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长远志向来规划,许多小事还达不到动用志向的程度。要将两者分清楚,不然会很累,而且心神焦虑。其三,两者与人性的契合度不一样。我们都知道远大的志向是好,但其本质上是违背人性的,不仅过程痛苦,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所以难以坚持下去。以A股一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图作解释(本文不做投资建议):A股上市公司股票走势图假若日以19.21元/股的价格买入,在2015年上涨中卖出,最高收益超过10倍(粗略计算,不考虑分红拆股等因素,将这些因素计算在内,最终收益将超过10倍)。看到这里,很兴奋吧, 两年时间的投资,1万能变成10万,10万变成100万。但有多少人能在市场平淡时信心买入呢?又有多少人能耐心持有两年呢?该股一年内股票走势图因为期间的每一次涨涨跌跌,都会牵引着心情起起伏伏,尤其是看到自己每投资的1元变成1毛时,那种痛苦的是极其煎熬的。远大志向更符合长远利益,但诚如前文所述,大多数普通人经受不住短期的煎熬和痛苦,很快就放弃了。正因为如此,投资大家永远是极少数。为了长远的、更多的收益,为了不因暂时的困难而中断,我们需要各种现实可行的小计划,让自己在短期内愉快的坚持下去,不断调整与修正,以期符合长远志向。到底,人也是动物,需要及时的奖励和反馈,就和小白鼠一样。游戏的原理便是如此,数不清的关卡和繁琐的任务并不会觉得累,皆因利用了人性,丰富的奖励给精神上积极的反馈,大脑便会觉得趣大于苦,于是乐此不疲的沉溺其中了。我一直想长得更结实,羡慕好莱坞大片男主健硕的肌肉和有型的身材。一开始也立下大志,制定了周详的规划,可谓长远,但没过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除了无尽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之外,效果并不明显,别说六块腹肌,脉络都未显现。真正让我饶有兴趣坚持下去的一个缘由是,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就说,你现在比以前精神多了,也稍微强壮一些了。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承认这一点,在此之上再做出努力。之后,我将对自己苛责的要求降下来,不为难自己。每日锻炼一个小时还是半个钟,俯卧撑是做200个还是100个,数量上没有确切的规定,保证自己累就停下来。如今,我已经坚持锻炼一年了,期间的每一天并没有觉得很痛苦,相反,日积月累的变化给我的欣慰更大。知晓了病因,现在对症下药。前面说过,志向不能替代现实,计划也不能。计划不落地,终归是空中楼阁。公司会来许多新销售,他们心中一般有个坎,在拜访客户前,习惯在脑海中假想无数种可能,要是拒绝我怎么办?要是预约拜访不见我怎么办?就这样,在心里面不断的设限,最后就呆在办公室看新闻网页资讯去了,然后愈发空虚没底。计划要适可而止,不能落入不断演练的圈套。打几个电话,拜访一些客户,那种直接的收获超过无数个计划。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计划,况且没有实战经验的计划,最多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我们要允许自己犯错,不要企求一步登天,犯错没什么大不了,只有经过犯错,才能制定更为实际有效的计划。计划之后,最重要的是去做,这个世界的层级是依照做事的大小来划分的。阿里巴巴市值能达千亿美元,是因马云将全球大小商贩连接在一起互通有无,做了其他人做不到的事,而捡垃圾的人处于社会底层,是因为他做不了其他更大的事。没有人一开始就非常拖延,现在我们所呈现的样子,是所有过往综合在一起起作用,太多因素纠结缠绕在一起,就变得难解了。如是,摆脱困境也只能从一点一点做起,其余的交由时间发酵。小事做好了,慢慢的,大事也变得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做好小事呢?市面上有许多关于自控力、自制力的书,于拖延症患者来说,都是很悬乎的东西。想想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刷牙呢?因为我们既知道不刷牙的坏处,也知道刷牙带来的好处。牙齿变脏、口腔异味、长蛀牙这些坏处一方面影响我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影响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好处带来的收益则是不言自明的。你背单词,隔段时间就忘了,很痛苦。痛苦很正常,但痛苦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背50个单词太难,就背30个,背了忘,就再背。我们都是分利弊的理性人,既要看到暂时的痛苦,也要看到长远的收益。坚持了5天没什么效果,5个月后你却慢慢发现,一篇英语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变少了,六级考试也没那么难。小时候一开始刷牙,我们也抵触反抗,但知晓利弊损益之后,也坚持下来了。即使睡意朦胧,即使早上睡过头,我们坚持刷牙,不管刮风下雨。刷牙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例行公事,在基因的编码中,只要睡醒,就会触发这个程序。许多大事都可以化小,化作像刷牙这类小事。试问,如果我们将人生中重要的事,变成像刷牙一样,我们还需要痛苦坚持么?早已衍变成一种“自然而然”就去做的事,不需要耗费多大的力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愿你胸怀大志,同时“鼠目寸光”,不要想太多,制定切实可行的小计划,做好一件又一件小事。种下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10年前,仅次于它的最佳时间是现在。你的改变,从来都不晚。题图:来源于网络,原作者不可考。后记1:早上起来查看提醒,这篇文章是昨晚23:33推上首页的。发现评论中最晚是5:23,最早是00:46,亲爱的朋友,我在想你是起得早还是睡得晚呢。历史上许多牛人的作息都非常规律,按时早睡早起就是一个牛逼的行动,不要经常熬夜啊。。后记2:推荐一篇张佳玮的文章《》。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谢邀!&br&&br&民宿是一种家庭式旅店性质的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br&具有价廉、简洁、温馨,且离景区近等优势;是穷游住宿的极佳选择,同等于各种客栈、青旅类住宿服务场所;&br&&br&酒店是基于住宿、饮食基础上能够包含娱乐、健身、休闲等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br&较民宿有更高的安全性、私密性,服务全面及更加设施完备。
谢邀! 民宿是一种家庭式旅店性质的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 具有价廉、简洁、温馨,且离景区近等优势;是穷游住宿的极佳选择,同等于各种客栈、青旅类住宿服务场所; 酒店是基于住宿、饮食基础上能够包含娱乐、健身、休闲等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 较民宿有更高…
钱理群先生的精彩回答&br&&br&&br&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br&&br&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br&&br&  大学之不同于中学,最根本的转变在于:中学时你是未成年人,对你的要求很简单,你只要听老师的、听父母的,按照他们的安排去生活就行了;到了大学你就是公民了,可以享受公民的权利,但又不到尽公民义务的时候。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地受教育,而大学生是主动地受教育。当然在大学你还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听从课程的安排,那是国家教育对你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地设计和发展自己。有同学给我写信说我考上大学了,满怀希望进大学,结果一上课就觉得老师的课不怎么样,对老师不满意。我觉得其实每个大学都有一些不太好的老师,北大也一样!不可能所有课都是好的。中学老师不太好的话,会影响你的高考。但是在大学里,关键在你自己,时间是属于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你自己来掌握自己,自己来学习。不必像中学那样仅仅依赖老师,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我设计。&br&&br&  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大学是干什么的?你到大学来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我想起了周作人的一个很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一切都顺其自然。他说人的生命就像自然的四季:小学和中学是人生的春天;大学是人生的夏天,即盛夏季节;毕业后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人生的季节跟自然的季节是一样的,春天该做春天的事,夏天该做夏天的事。自然季节不能颠倒,人生季节同样不能颠倒。而现在的问题恰好是人生的季节颠倒了。我在北京老看见那些老大妈在那里扭秧歌,扭得非常起劲。按说这时候不应该再扭秧歌,是因为她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扭过秧歌,所以到老了就要扭秧歌,而且扭得非常投入、非常狂。我有时候就在想,“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可以的,如果“老夫”没完没了地在那里“狂”就不对了,到处都在跳就不大正常了。现在是老年人狂,相反,少年却是少年老成。这就出了大问题。所以我经常对北大的学生讲:“你此时不狂更待何时?”这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按照我的观点,儿童就是玩,没别的事,如果让儿童去救国,那有点荒唐。首先在大人方面是失职,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让儿童来救国;而对儿童来说是越权,因为这不是他的权利,不是他的事。但现在的中国经常发生这种人生季节颠倒的事。&br&&br&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br&&br&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br&&br&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br&&br&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的性格,发展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br&&br&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br&&br&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br&&br&  这里我想着重地谈一谈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知识分子说:“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所谓巨人都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那时候的巨人像达芬奇这些人,不仅是会四、五种外语,而且在几个专业上都同时发出灿烂的光辉。恩格斯说:“他们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这使他们的性格得到完整、全面的发展。在“五四”时期也是这样,“五四”开创的新文化的重要传统就是文理交融。比如鲁迅和郭沫若原本是学医的,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还有好多著名的科学家最初都是写小说、诗歌的,像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他的一篇小说就被鲁迅收入新文学大系,有相当高的水平;还有著名的建筑学家杨钟健先生、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具有很高的水平。丁西林是北大第一个开设《普通物理学》的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戏剧家。大家都熟悉、都羡慕的杨振宁、邓稼先,他们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人们在回忆他们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在一棵大树底下背诵古典诗词的画面,他们有很高的古典文学造诣。前几年我看了几篇杨振宁先生关于美学和外国文学的论文,谈得非常到位,造诣很高。在这里我不妨谈谈我的大哥钱宁——著名的科学院院士、黄河泥沙专家。我大哥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有一部关于曹禺的研究著作,最早告诉我曹禺还有《原野》这部戏剧的就是我大哥。他对《红楼梦》很有研究,我在他面前自叹不如。他对《红楼梦》的热爱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在临死之前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的想法——建立与“红学”相媲美的“黄学”,研究黄河文化。这样的一种想象力、这样的气魄让我非常佩服。自然科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一定是与人文交融的。那是一种科学的大境界!&br&&br&  我们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到第三代自然科学家,他们都是在两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问题是到了49年以后,由于这种文、理、工、医、农的合校大学体制的改变,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使得学生知识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狭窄。现在有些学者的精神气质、气度、精神修养上与前辈学者有距离,而这个距离不是临时努力读书能够弥补的。精神气质差异的根本的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在于缺少文理交融的境界。在一般情况下,学理科的人缺少文学的修养,缺少哲学的修养显不出他有什么缺欠。反过来一般学文学的人不懂自然科学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学理工的有没有文学修养和学文学的人有没有自然科学的修养就会显出高低了。知识结构的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问题,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境界。&br&&br&  理科学生首先要成为专业的人才,这个门槛是不容易进的。相对来说,学文科的是考试难,进了大学要毕业非常容易。而学理科的就不行,入学难,毕业的门槛也很高,理科的学生真正要把专业的知识学到手是非常难的――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懂理科,所以把理科看得很神圣。学理科确实可以把一个人带到一个陌生的全新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把眼光完全局限在专业范围内,发展到极端就容易把自己的专业技术的世界看作是唯一的世界,惟知专业而不知其他。这样就把一个人的精神天地局限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知识面越来越窄,兴趣越来越单调,生活越来越枯燥,这是很多理科学生都会经历的过程。这个时候你的精神就会平庸化、冷漠化!大家可以发现这几年出现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发生在理科学生身上的居多,一个就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硫酸伤熊”事件,还有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到了美国枪杀自己的导师。这都发生在理科学生身上,引起我长久的思考。这些学生在专业上已经很好了,但是由于知识的狭窄导致精神上的冷漠化,缺少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爱。当然这个问题文科生不是不存在,但理科学生更容易把技术看作是一切,这样实际上就把专业功利化、把个人工具化了,就成为了专业知识的奴隶。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现代科学技术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于理科学生来说首先要进入专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要做本专业的第一流的人才。但同时要走出专业,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要看到专业技术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对于理科的学生这个问题格外重要:就是你在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不然你就是奴隶!&br&&br&  在座的还有许多学外语的同学,在这里我还要对你们做一点忠告。我发现这些年外语学习越来越技术化、工具化,学外语就是学语言,缺少了对文化的学习。学英语、学俄语恰好缺少对英国、俄国的文化、文学的必要修养,这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曾经为北大外语系硕士生考试出我们专业的考试题,我就发现最简单的题他们都做不出来,连胡风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职业的危机,随着外语教育的发展,以后说外语对年轻一代是越来越寻常的事,如果你仅仅是把语言说得流利,而不懂得语言背后的文化,你就失去了优势。特别是到外国去留学,仅仅会外语有什么用处,仅仅是语言好形成不了你的优势,因为别人的语言也会很好。学语言也不是多难的事情,在学校里打好了基础,在外国呆几年,语言也会好得很。所以你必须要有文化,你学俄语,就必须对俄国的文化、文学有很高的修养。学语言的同学不要把你的专业就变成单纯地学语言,要注意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背后的文学,否则你同样成为一个工具。当年周作人就说:“不能只盯着英语文学,我们还有德、法,还有朝鲜、蒙古”。这就是世界眼光,尤其就全球化以后的发展大趋势来看,我们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学语言的人不仅要精通一种语言,还要旁通几种语言,这需要一种更开阔的视野。&br&&br&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自己。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br&&br&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br&&br&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严重。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br&&br&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尽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要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庄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较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解释。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注释,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代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掌握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们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必须下足够功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不断深造了。我刚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张读几本经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几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如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莎士比亚、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的,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础、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依靠。具体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论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潮时期,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富的人性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这是总结式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现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的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认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建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益处。&br&&br&  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师姑妄讲之,学生姑妄听之。你睡着了也不要紧,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较自豪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地方信息广泛,什么消息、什么人都有,听够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儿就比你高明。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然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熏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我做王瑶先生的学生,王先生从来不正儿八经给我们上课,就是把我们带到他客厅沙发上胡吹乱侃,王瑶先生喜欢抽烟斗,我们就是被王先生用烟斗熏出来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带学生,我想到什么问题了,就让学生到我家的客厅来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让学生受益。真正的学习就是这样,一边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基本的经典读熟、读深、读透,一边博览群书,不求甚解,对什么都有兴趣,尽量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这两方面努力,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你还有兴趣,那么就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就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博士生在专的基础上还要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br&&br&  三、沉潜十年:最诚恳的希望&br&&br&  我还要讲一个问题,读书、学习是要有献身精神的。这些年大家都不谈献身了,但是根据我的体会你真正想读好书,想搞好研究,必须要有献身精神。我至今还记得王瑶先生在我刚刚入学作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对我说:“钱理群,一进校你先给我算一个数学题:时间是个衡量,对于任何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要牢牢地记住这个常识——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这二十四小时就看你如何支配,这方面花得多了,另一方面就有所损失。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不能求全。”讲通俗点,天下好事不能一个人占了。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想把好事占全,样样都不肯损失。你要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研究上的成功,必须有大量的付出,时间、精力、体力、脑力,必须有所牺牲,少玩点甚至是少睡点觉,更没有时间来打扮自己。你打扮自己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怎么安排时间,我没有一个价值判断。你打扮自己、你整天玩,那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不能说读书一定就比玩好。不过你要想清楚,这边花得多那边就有损失,你打扮的时间、玩的时间多了,那就会影响读书。想多读书就不要过分想去玩、去打扮自己。这背后有一个如何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既要物质的充分满足又要精神的充分满足,那是一种理论的说法,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说法,或者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合理角度说的,落实到个人是比较难实现的。我认为落实到个人物质首先是第一的,所以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说得很清楚,生存、温饱是物质方面的,发展是精神方面的。在物质生活没有基本保证之前是谈不上精神的发展的。过去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要安贫乐道,这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要你安贫乐道的人自己在那里挥霍,我们不能安贫,我们基本的物质要求要满足,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br&&br&  但是你基本的物质权利得到保证了,比如你已经有助学金了,你已经基本吃饱了,你有教室,有宿舍让你住下来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那各位同学就应该考虑如何设计、安排自己今后的一生,并为此做好准备。如果你一门心思去追求物质也可以,但你就不要想精神方面要怎么样,不要喊“我痛苦啦!我痛苦啦!”有人在全心赚钱,同时又在想“我空虚”——你不要空虚,你就是要追求享乐那就这样做好了,不必要求全。将物质要求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那你精神方面一定有损失,这是肯定的。我对自己也有设计:第一,我的物资生活水平要在中等,最好要在中上水平。比方我需要有宽敞的书房,这不仅是一间书房的问题,这是一个精神空间的问题。我就希望有比较大一点的房子,这就与我的精神自由性联系在一起。但具备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以后,就不能有过高的物质要求,因为我要求我的精神生活是第一流的。我不能同时要求精神是一流的,物质也是一流的,我不能跟大款比,那我心理永远不平衡。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应该考虑好,如果你决心偏重于精神追求,在物质上就必须有牺牲,当然前提是基本物质要求要有保证。在基本物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你就不能拼命去追求那些东西了,这一方面你得看淡一点。有所得必有所失,这不是阿Q精神。面对大款我并不羡慕他们,但我也不鄙弃他们,他们有他们的价值,有他的追求。只要你是诚实劳动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东西,我尊敬你,但是我和你不一样,我追求的是精神。我讲的献身精神不是像过去讲的那样,什么物质也不要只是去献身,我不是这个意思。现在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得无厌,什么都想得全,恨不得什么都是第一流的,稍有一点不满就牢骚满腹,我见过很多同学都有这种问题,这是不行的。这是你做的选择,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反过来才又会有所得。&br&&br&  另外在学习上,必须要潜下来,我一再跟学生说:“要沉潜下来”。我有一个对我的研究生的讲话,这个讲话后来整理成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沉潜十年》。“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要沉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我觉得很多大学生,包括北大的学生都面临很多诱惑。北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诱惑太多,因为有北大的优势要赚钱非常容易。我想烟台诱惑少一点,这是你们的优势。还有就是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多北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非常兴奋,充满种种幻想。一年级的时候混混沌沌的,到了二三年级就觉得自己失去目标了,没意思了。看看周围同学不断有人去经商,去赚钱,羡慕得不得了。再看到有人玩得非常痛快,也羡慕得不得了,所以受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懒惰。现在大学生的致命弱点就是懒惰——北大有所谓“九三学社”的说法:早上九点起床,下午三点起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门心思想赚钱,一门心思想这样那样。有的人非常热心地做社会工作,我不反对做社会工作,但有的人目的性极强,过早地把精力分散了,就无法沉下来,缺少长远的眼光,追求一时一地的成功。同学们要记住你现在是人生的准备阶段,还不是参与现实,还不是赚钱的时候。当然你做勤工俭学是必要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是你不能在大学期间只忙于赚钱,要不然以后你会后悔的。因为你一生之中只有这四年是独立自由的,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的,赚钱以后有的时间赚,从政以后有的时间搞。这四年你不抓紧时间,不好好读书,受种种诱惑,图一时之利,放弃了长远的追求,底子打不好,以后是要吃大亏的,会悔之莫及。&br&&br&  我跟我的学生谈得非常坦率,我说:我们讲功利的话,不讲大道理。在我们中国这个社会有三种人混得好。第一种人,家里有背景,他可以不好好读书。但他也有危险,当背景出了问题,就不行了。最后一切还得靠自己。第二种人,就是没有道德原则的人,为达到目的,无论红道、黑道还是黄道,他都干。但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毫无道德原则的什么事都干,应该是于心不甘的吧。第三种能站住的人就是有真本领的人,社会需要,公司需要,学校也需要。所以既没好爸爸,又有良心有自己道德底线的人,只有一条路——就是有真本事。真本事不是靠一时一地的混一混,而是要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今后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社会,是一个发展极其迅速的社会。在这种发展迅速、变化极快、知识更新极快的社会,你要不断地变动自己的工作,这就靠你们的真本事。大家要从自己一生发展的长远考虑,就是讲功利也要讲长远的功利,不能从短时的功利考虑。我们不必回避功利,人活着自然会有功利的问题。大家应该抓好自己的这四年时间,把自己的底子打好。这样,你才会适应这个迅疾万变的社会。“沉潜十年”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不要急着去表现自己,急忙去参与各种事。沉下来,十年后你再听我说话,这才是好汉!因此,你必须有定力,不管周围怎么样,不管同寝室的人怎么样,人各有志,不管别人怎么做生意,不管别人在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有数——我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底子打好。要着眼于自己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自己的、也是国际、民族的长远利益,扎扎实实,不为周围环境所动,埋头读书,思考人生、中国以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这样沉潜十年。从整个国家来说,也需要这样一代人。我把希望寄托在十年后发表自己意见的那一批人身上,我关注他们,或许他们才真正决定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在这一批人身上,而不在现在表演得很起劲的一些人,那是昙花一现!沉潜十年,这是我对大家最大、最诚恳的希望。&br&&br&  在沉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的时候,会面临两个难关:第一,面对经典你进不进得去。你读《庄子》、《论语》、《楚辞》、《诗经》,甚至读鲁迅,都有这个问题。所谓进不进得去是讲两个障碍,第一就是文字关。现在中文系许多学生古文都读不通了,标点都不会点了,那你还谈什么进去,这就是文字关。还有更难的,中国的文化是讲感悟、讲缘分的。你读得滚瓜烂熟却不一定悟得到,找不到它的底蕴,体会不到它的神韵,也就无缘。有的人就是把《论语》、《孟子》都背下来了,但你听他讲起来还是隔的,所以很难进去。进去以后更难的就是出来的问题,因为东西方传统文化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博大精深。在你没读懂的时候你可以对它指指点点,你读得越懂就越佩服它,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你就被他俘虏了,跳不出来了;这样,你就失去了自我,还不如不进去的好。&br&&br&  我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有人问我:“钱先生,您和鲁迅是什么关系?”我说了三句话:第一、我敢说我进去了。进去很不简单啊,这是很高的自我评价;第二、我部分地跳出来了;第三、没有根本地跳出来。所以有人说“钱理群走在鲁迅的阴影下”。不是我不想跳,我当然想能跳出来超越鲁迅,能成为鲁迅的对手——那是什么境界啊!所有的学者都向往这样一个境界。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力量,没有足够的思想力量,没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跳不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你失去了自我,所以这是更难的一点。记得当年闻一多先生去世的时候郭沫若对他的一个评价:“闻先生终于进去了!但是闻先生刚刚出来的时候就被国民党杀害了。这是‘千古文章未尽才’。”我们讲“沉潜”也面临这个问题:你怎么“进去”又怎么“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大家对这样的前景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把它简单化。否则你沉了一年又进不去,觉得很苦就退出来了。更不能“三分钟热度”,受到某种刺激,比如说今天听了我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兴奋了,明天就进图书馆了,进了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或者遇到了“拦路虎”,啃不下去了,或者看到别人都玩得很痛快,觉得自己这么苦读,有点划不来,就不干了。这样不行,不能知难而退,要知难而进,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沉潜”就要有一种韧性精神。鲁迅曾经谈到天津的“青皮”,也就是一些小无赖,给人搬行李,他要两块钱,你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还说要两块,对他说道路近,他还是咬死说要两块,你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块。鲁迅说:“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就是你认准一个目标,比如说我要沉下来读书,那就死咬住不放,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失败,都不动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叫认死理,拼死劲——听说山东汉子就有这样的传统,你们的父老乡亲中就有这样的人,在我看来,要干成一件事,要干出个模样,就得有这样的精神,有这股劲头。这看起来有点傻,但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傻劲,而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但不要忘了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看到某些聪明人,特别是年轻的聪明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杞人之忧。当然,我也没有意思要将沉下来读书、思考这样的选择绝对化,神圣化,好象非得如此不可。我希望大家沉潜十年,不是说不沉潜十年这个学生就不行了,人各有志,是不必也不能强求的。但你如果有志于此,那我就希望你沉潜十年,你实在沉潜不了,那也就罢了,但是你得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事去做,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生存方式。&br&&br&  四、读书之乐: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br&&br&  话又说回来,读书是不是就只是苦呢?如果只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那我在这里号召大家吃苦我就不讲道德了。世上真正的学术,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愉快的。现在我讲学术的另外一个方面。这话要从我读中学时说起。我读中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很受老师宠爱,品学兼优。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劝我学文学,数学老师劝我学数学,当然后来我学了文学。高考时用今天的话说“非常牛”,所以我报考了取分最高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学校让我向全校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讲一讲为什么学习成绩这么好。我是南师大附中的学生,我的经验现在在南师大附中还很有影响,我们学校的同学老师到现在还记得我的经验。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说:“学习好的关键原因是有兴趣,要把每一课当作精神享受,当作精神探险。我每次上课之前都怀着很大期待感、好奇心:这一堂课老师会带着我们去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新大陆?我上课之前都作预习,比如今天讲语文我会先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一种好奇心去学习。” 这一点其实说到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动力就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朦胧的直感,后来才体会到这背后有很深的哲理。作为人的我和周围的世界是一种认知的关系。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有无数的未知世界在等着我去了解。而我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基于这样一种生命个体和你周围世界的认知关系,就产生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只有这种期待和好奇才能产生学习探险的热忱和冲动。这种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的原动力。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去探索未知世界,你就会有自己的发现。读一本书、一篇小说,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发现。同样一篇小说十年前读,我有发现,到十年后读我仍然会有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为什么你能有这样的发现,别人做不了?显然是你内心所有的东西被激发了以后你才能有所发现。因此你在发现对象的同时也发现自己,这是一种双重发现——既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我们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当你读一篇好的小说的时候,你自己内在的美和作品的美都一起被发掘出来了,于是,你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了,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样,对外在世界和对你内在世界的不断发现便给你带来难以言说的愉悦、满足感和充实感,所以就形成一个概念:“学习和研究是一种快乐的劳动”。金岳霖先生说读书研究是为了好玩,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从本质上说,学习和研究是游戏,一种特殊游戏。它所带来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br&&br&  读书是常读常新的。我读鲁迅的书有无数次了,但是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研究都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有一个问题,你如何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学习、探讨、发现的状态,从而获得永恒的快乐?很多同学是一个时期读书读得很快乐,有发现,但读得多了就没有新鲜感了,好像就这么回事。你得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才能保持永远的快乐——这是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真读书与假读书的一个考验。我也在不断地探讨这个问题,后来还是从北大的一个老教授、一位诗人——林庚先生那里找到了答案。林庚先生上的最后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林庚先生的绝唱。大概是八十年代的时候,系里让我组织退休的老教授来上最后一堂课。当时我去请林先生讲课时,他就非常兴奋,整整准备了一个月,不断的换题目,不断的调整内容,力求完美。他那天上课是我终生难忘的,他穿着一身黄色衣服,黄皮鞋,一站在那儿,当时就把大家镇住了。然后他开口讲诗,说“诗的本质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发现世界新的美。”然后他讲了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唐诗,讲得如痴如醉,我们听得也如痴如醉。这堂课上完了我扶他走,走出教室门口就走不动了。回到家里就大病一场,他是拿他生命的最后一搏来上这堂课的,所以就成了绝唱。他自身以及他的课都成了美的化身,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极高的教学境界。&br&&br&  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来看世界,发现世界新的美。所谓婴儿的眼光就是第一次看世界眼光和心态,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奇感。你读鲁迅的作品,打开《狂人日记》,不管你研究多少回了,都要用第一次读《狂人日记》的心态,以婴儿的好奇心去看,这样才能看出新意。我想起美国作家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提出的一个很深刻的概念:“黎明的感觉”。每天一夜醒来,一切都成为过去,然后有一个新的开始,用黎明的感觉来重新感觉这个世界,重看周围的世界都是新的。黎明的感觉,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新的,这时你就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有新的生命诞生的感觉。我想向同学们提一个建议:你们每天早晨,从宿舍到教室看够了烟台大学的一切。明天早晨起来,你试试用第一次看周围世界的眼光,骑自行车走过烟台大学的林荫大道,再看看周围的人、周围的树,你就会有新的发现。重新观察一切,重新感受一切,重新发现一切,使你自己进入生命的新生状态,一种婴儿状态,长期保持下去,就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类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大科学家,其实都是赤子。&br&&br&  今天讲大学之大,大在哪里?就在于它有一批大学者。大学者大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有一颗赤子之心,因而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刚才讲的金岳霖先生他天真无邪、充满了对自己所做事业的情感,而且是真性情,保持小孩子的纯真无邪、好奇和新鲜感。这样才能够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这就是沈从文说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们有星斗般的文章,又有赤子之心。说到真性情,我想稍微做一点点发挥,一个真正的学者,知识分子,他都有真性情,古往今来皆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苏轼哪一个不是有真性情的人,鲁迅也有真性情。而今天保留真性情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鲁迅说过: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中国多是些做戏的虚无党。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也可能包括大学生,连我自己在内都在做游戏,游戏人生。而且这戏必须做下去,而且如果谁破坏了游戏规则就会受到谴责,为社会所不容。所以我经常感觉到,现在我们面临全民族的大表演。我进而想起鲁迅的一句格言:“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敢”其实是和“真”联系在一起,在“敢”之外还应真说、真笑、真哭、真怒、真骂、真打。可怕的是“假说”、“假笑”、“假哭”,甚至“骂”和“打”也是“假骂”、“假打”,仅仅是一种骗人喝彩的表演。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痛苦,真实的深刻的欢乐。所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做个真性情的人的问题。大学之所以大,就在于它聚集了一些真性情的人。本来年轻的时候就是真性情的时代,人到老了,总要世故的。最真实的时候就是青年时代,就是在座的各位,如果这时你还没有真性情,那就完了。我现在发现,年轻人比我世故得多,我成了“老天真”了。人家经常说:“钱老师,你真天真!”这是季节的颠倒!你们才是该天真,我应该世故!&br&&br&  五、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br&&br&  要保持赤子之心很难,怎么能够一辈子保持赤子之心?这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经验,因为在座的还有一些将要毕业的同学,我想讲点当年我大学毕业后的遭遇以及我是如何面对的,这可能对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同学有点意义。大家一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比学校复杂千百万倍,大学期间是一个做梦的季节,而社会非常现实。人生道路绝对是坎坷的,会遇到很多外在的黑暗,更可怕的是这些外在的黑暗都会转化为内在的黑暗、内心的黑暗。外在压力大了以后,你就会觉得绝望,觉得人生无意义,这就是内在的黑暗。所以你要不断面对并战胜这两方面的黑暗,就必须唤醒你内心的光明。我为什么前面强调打好底子?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打好光明的底子,当你遇到外在黑暗和内在黑暗的时候,你心里的光明唤不出来,那你就会被黑暗压跨,或者和它同流合污,很多人都走这个路子。你要做到不被压垮,不同流合污,在大学里要打好光明的底子,无论是知识底子还是精神底子,内心要有一个光明的底子。我自己每当遇到外在压力的时候,总是为自己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这一过程中抵御外在和内在的黑暗。压力越大,书读得越多,写东西越多,我每一次的精神危机都是这样度过的。&br&&br&  我经常讲,我们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但我们是可以自己创造小环境的。我一直相信梭罗的话: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这句话可能听得比较抽象,我讲具体一点。我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家庭出身,由于我一贯自觉地走“白专”道路,所以尽管我毕业成绩非常好,但是就不准许我读研究生。他们说:“钱理群,你书读的还不够吗?正是因为书读得多,你越来越愚蠢。再读书,你要变修正主义了。你的任务是到底层去去工作。”所以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现在看是旅游胜地了,当时是很荒凉的。你想我是在北京、南京这种大城市长大的,我一下子到了一个很边远的底层,又正遇上饥饿的时代,饭都吃不饱。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的一个卫生学校教语文。我印象很深,一进课堂就看到讲台前面放了一个大骷髅头标本。卫生学校的学生对语文课程根本不重视,我讲课没人听。对我来说,这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是一个挫折、一个坎坷。话说回来,这对当地人来说不是坎坷,他们也那样活下去了,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坎坷。我当时想考研究生,想跳出来,人家不让我考。这个时候怎么办?我面临一个如何坚持自己理想的考验。我就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狡兔三窟。我给自己先设了两窟,我把自己的理想分成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现实的理想,就是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只要我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当时我分析,自己到这里教书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坎坷,但是毕竟还让我教书,没有禁止我教书,所以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成为这个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且进一步,我还希望成为这个地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现实目标,因为让我上课,就给了我努力的余地。于是我走到学生中去,搬到学生的宿舍里,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学生一起踢足球,爬山,读书,一起写东西。这个过程中,我从我的学生身上发现了内心的美。我全身心投入给学生上课,课上得非常好,我就得到一种满足。人总要有一种成功感,如果没有成功感,就很难坚持。我当时一心一意想考研究生,但是不让考,所以我从现实当中,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回报,我觉得我生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也很有诗意。我还写了无数的诗,红色的本子写红色的诗,绿色的本子写绿色的诗。我去发现贵州大自然的美,一大早我就跑到学校对面的山上去,去迎接黎明的曙光,一边吟诗,一边画画。为了体验山区月夜的美,我半夜里跑到水库来画。下雨了,我就跑到雨地里,打开画纸,让雨滴下,颜料流泻,我画的画完全象儿童画,是儿童感觉。我坚持用婴儿的眼睛去看贵州大自然,所以还是保持赤子之心,能够发现人类的美、孩子的美、学生的美、自然的美。虽然是非常艰难的,饭也吃不饱,但是有这个东西,我度过了难关,我仍然生活得诗意而神圣。也许旁边人看见我感觉并不神圣,但是我感觉神圣就行了,在这最困难的时期,饥饿的年代,文革的年代,我活得诗意而神圣。我后来果然成为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慢慢地在地区也很有名,我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年轻人,一直到今天,我还和他们保持联系,那里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基地。&br&&br&  但另一方面,仅有这一目标,人很容易满足,还得有一个理想的目标。理想目标就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的目标。我当时下定决心:我要考研究生,要研究鲁迅,要走到北大的讲台上去向年轻人讲我的鲁迅观。有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就使我一边和孩子们在一起,一边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读书,鲁迅的著作不知读了多少遍,写了很多很多研究鲁迅的笔记、论文。文革结束以后,我拿了近一百万字的文章去报考北大,今天我之所以在鲁迅研究方面有一点成就,跟我在贵州安顺打基础很有关系。但是这个等待是漫长的,我整整等了十八年!我一九六零年到贵州,二十一岁,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三十九岁,才获得考研究生的机会。那一次机会对我来说是最后一次,是最后一班车,而且当我知道可以报考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准备的时候,连起码的书都没有。当时我并不知道北大中文系只招六个研究生,却有八百人报考;如果知道了,我就不敢考了。在中国,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靠努力,更要靠机会,机会是稍纵即逝,能否抓住完全靠你,靠你原来准备得怎样。虽然说我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准备了十八年,我凭着十八年的准备,在几乎不具备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我考了,而且可以告诉大家,我考了第一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理想,到北大讲我的鲁迅,明天我还要给烟台大学的同学讲我的鲁迅观。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当初没有抓住机会,没有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我可能还在贵州安顺或者贵阳教语文,但我仍不会后悔。如果在中学或是大学教语文的话,我可能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我有些方面得不到发挥,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还是能在教学工作中,就象几十年前一样获得我的乐趣,获得我的价值。&br&&br&  我觉得我的经验可能对在座朋友有一点启示,就是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现实目标,没有现实目标,只是空想,你不可能坚持下来。只有在现实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你不断有成功感,觉得你的生活有价值,然后你才能坚持下去;反过来讲,你只有现实目标,没有理想目标,你很可能就会满足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抓不住这个机会。人总是希望不断往上走的,所以我觉得人应该有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两个目标,而且必须有坚持的精神。你想对于我,十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我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这十八年。所以一个人的选择是重要的,更可贵的是有坚持下来的恒心,有定力。这十八年有多少诱惑,多少压力,不管怎样,认定了就要这么做。你可以想见文化大革命那种干扰多大呀,不管这些干扰,你要认定我要这么做,认定了,坚持下来,你总会有一个机会。即使没有机会实现理想目标,你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大家可以体会到,在中国的现实下,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是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br&&br&  我就是把这样的经验带到我进入北大之后的几十年生命历程之中。在这后几十年中,我的生活仍然有高峰,有低谷,有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压力,身心交瘁,内外交困,但是我始终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一个人的生命、生活必须有目标感,只有大目标、大理想是不行的,要善于把自己的大理想、大目标、大抱负转化为具体的、小的、可以操作的、可以实现的目标。我把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编一本书、策划一次旅游或者到这来演讲这样的一件一件事情作为具体的目标,每一次都带着一种期待、一种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陶醉其中,用婴儿的眼光重新发现,把这看作是生命新的开端、新的创造,从中获得诗的感觉。我每一次上课都非常紧张——包括这一次上课。因为我要面对新的对象,虽然我讲的内容有讲稿,但是诸位是陌生的对象,我就很紧张。我这一套东西年轻人能不能接受?烟台大学的学生能不能接受?我是你们的爷爷辈,爷爷和孙子之间能对话吗?而且还是我所不熟悉的,一个远方海滨城市的孙子辈,能够听懂我的话吗?我在北京就开始准备,昨天晚上还在准备,一直到今天,我看了好几遍讲稿,反复琢磨,有一种新鲜感、一种期待感。现在从现场反应看来大家接受了我,我就有一种满足感。有些内容可能是重复的,但是在我讲来却充满激情,因为我有新鲜感,有一种创造感。尽管这是一次普通的演讲,但它是一次新的创造,是一种新的发现,包括对诸位的发现,也是对我自己内心的发现。而且我追求生命的强度,要全身心地投入。大家看我的演讲的风格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我曾经给北大的学生有一个题词:“要读书就玩命地读,要玩就拼命地玩。”无论是玩还是读书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这样才使你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这是我所向往的。&br&&br&  在我结束演讲的时候,送给大家八个字:沉潜、创造、酣畅、自由。这也是我对演讲的主题——“大学之大”的理解。我觉得“大学之为大”,就在于首先它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顺便说一下,我今天参观了贵校,我看你们的校园很大,宿舍很大,教学楼很大,这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大的生存空间。然后更主要是提供大的精神空间。所以刚才强调读书要广、要博就是要有一个大的精神空间。所谓大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里面,活跃着这样一批沉潜的生命,创造的生命,酣畅的生命和自由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状态作为底,在将来就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大生命,这样的人多了,就有可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至为整个世界,开创出一个大的生命境界:这就是“大学之为大”。
钱理群先生的精彩回答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
&p&在大学里要学会正确设置目标。&/p&&p&相信我,世上99%的人,要么没有目标,要么不会设置目标。&/p&&br&&p&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有这种感触,每天看似很忙,睁开眼睛有无数事等着完成。而每隔一段时间回顾,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忙碌了什么。&/p&&br&&p&总有前辈苦口婆心地教育着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这些东西:&/p&&p&英语、PPT、EXCEL、演讲、写作、运动……学好了「器」和「术」的层面,还有更深邃的「道」。要广泛阅读做好通识教育,要有批判性思维,要有宏大格局,要社交培养人际关系,要谈恋爱,要培养志趣爱好,要旅行……&/p&&p&真应了庄子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p&&br&&p&大学生们都很焦虑,在中学时期,他们习惯自己是「优秀」的,而到了大学,从前单一的评价体系崩坏了,他们无所适从,继而希望变成全方位的优秀者。所以他们特别贪婪,什么都想要。&/p&&p&特别上了知乎后,他们发现了更大的世界,更懵逼了。&/p&&p&我问过一个同学,你大学四年的目标是什么呢?&/p&&p&他果断地说,「要成为真正厉害的人。」&/p&&p&那什么是真正厉害的人啊?要怎么做?&/p&&p&「就是……综合素质很棒,有能力有格局有情怀……怎么做的话,不断学习呗。」&/p&&br&&p&一些热血而上进的大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最希望自己活成海绵,或者吸尘器,走哪吸到哪,看似每天充实,却是四处广撒网,难以取得长足进步。这半个小时学英语,这一小时做社团活动,看似在变得「更厉害」的路上狂奔,其实都是在原地打转浅尝辄止。&/p&&p&他们根本就不会设置目标。&/p&&p&要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要变得很厉害,要更有魅力。&/p&&p&这些根本就不是目标,是口号和美梦。&/p&&p&真正的目标是什么?&/p&&p&是清晰明确的,有时间约束,可操作执行,并且可以检验的。&/p&&p&「变得更厉害」该怎么执行?怎么检验?从何下手?&/p&&br&&p&举个正确的例子——&/p&&p&一个内向的大学生,带着「想要变得更厉害」的心态,发现目前他最大的短板是口才,于是设立目标,「要在三个月之内做到流利地公众演讲」。&/p&&p&把目标分解,做到流利演讲需要哪些要素。发声、形态、讲话素材、幽默感、逻辑思维……&/p&&p&然后指定目标路径,先看书学习理论性框架和技巧,然后找老师进行1对1练习指正,自己反复找话题练习,最后在公众场合练习。然后在零散时间,反复积累讲话素材。&/p&&p&然后在过程中不断自我反馈,不断修正。发现有一个弱点是语速太快,就反复练语速,反复听自己的录音。任何一个小缺点都可以通过大量重复性练习得到修正。&/p&&br&&p&一个马上要面试进入职场的学长,目标不应该是「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应该再明确一些,「要在一个月之内拿到offer」,于是要在一周内掌握面试技巧,一周内制作面试作品,一周内把简历完善。这样就清晰太多。&/p&&br&&p&当然,用开阔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当然好。这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把大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无限激活。但是,别再问「如何成为很厉害的人」这种大而无当的问题。&/p&&p&重新认识自己,把抽象的「厉害」解构成可落实的目标,才是你「厉害」的第一步。&/p&&br&&br&&p&-一个走过弯路大学生学姐的忠告&/p&
在大学里要学会正确设置目标。相信我,世上99%的人,要么没有目标,要么不会设置目标。 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有这种感触,每天看似很忙,睁开眼睛有无数事等着完成。而每隔一段时间回顾,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忙碌了什么。 总有前辈苦口婆心地教育着大学生,一定要…
谈三点感受:&br&&b&1.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罢了&/b&&br&在大学,你每天能够和室友一起去上课,一边玩手机一边听老师讲几句,在那里可以坐几个小时,中午挤食堂吃一顿可口的饭菜,下午没课有时候去参加社团,学生会,班级,学校(依据个人口味不同)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和会议,晚上把作业做一下 或者刷最近大家都在看的电视剧,晚上睡觉前发条朋友圈:今天做了。。。。,很开心,很充实,明天继续加油。&b&你觉得自己过得好累,事情好多,忙不过来。你不是忙不过来,你只是在瞎忙活,你不能为自己规划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有时候你也会想想这个问题,但是现实的安逸让你妥协了,大多数时候你都在逃避,你让自己默认不去选择,你不愿意承担选择后会出错的后果,你明明清楚无二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你就是管不住自己,在遇到想要努力的领域的大牛的时候你会为自己打一针强心剂:我也要像他这样厉害。可是三天之后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b&&br&可是你根本就不明白,不做出选择就是你的选择,就算你得到一个很受伤的结局之后还是不悔过。这种情况不同程度的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打球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宁愿刻苦的重复练习一个动作而不愿意纠正这个动作做出正确的姿势;高中的时候你更愿意做那些自己有优势科目的作业,而不是那些你急需补救的弱势科目,还会美其名曰:那些有优势的科目是自己感兴趣的。&b&大多数时候你不是感兴趣,你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更舒适的选项,乍看起来你确实也很勤奋,但是这种勤奋能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另当别论了&/b&&br&&br&&br&&br&&br&&b&2. 成就感阈值上升&/b&&br&在高中你只需要学习好就够了,&b&学习好都能有坐公交车不用投币的错觉&/b&,老师会围着你转,父母也对你呵护备至,周围的亲朋好友也会夸你,爸妈也很有面子,而且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品德这种东西居然也是跟学习成绩成正比的,评价标准是如此的单一,老师说的都是”如果不学习你的人生就完了“这样的论调,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要做的就只是学习,让自己在这个评价标准中得A,这样的生活虽然也累,但是你只要成绩能进步,考试考好了,家长老师都会夸你,&b&会有很强的满足感,你也会有更强大的动力,你会逼自己更加努力去获得来自外界的下一次夸奖,下一次成就感,其他的事情有人替你安排,而且你还很心安理得,你会觉得做学习之外的任何事都是在浪费时间。&/b&&br&但是大学里的评价每个人的标准太多了,你一下子应接不暇,高中那么优秀的你,在大学里当然也要不干示弱,贪心的你想包揽对你有利的每一件事,你要做班干部,要做社团骨干,要进学生会,要入党,要拿奖学金,要巴结老师,要积累给别人吹牛逼的资本,要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有女朋友,好像你不和室友打游戏都能把你归为不合群,你要得到各种你想要的利益,你要取悦各种人群,你什么都想要。&br&&b&你活得这么累,神仙也救不了你&/b&&br&&br&&br&&blockquote&&b&他们是希望回到高三,那种得心应手的状态,那种解出一道题就能获得满足感的状态,那种盲目地相信“熬过高三什么都会好的”状态,那种以为世界真的可以凭借一张卷子创造的状态,那种因为面前只有一条路而走得格外笃定的状态,那种做错了不过擦掉考砸了不过重来的状态,那种大学永远也没有办法给你的状态。&/b&&br&&br&&br&&b&大学的可恶之处或许在于,它看似给你提供了种种可能,各色社团各类选修通识,但事实上又有一套评价体系限制着你的选择。或许更可恶之处在于,我们都变得实际而精明起来,知道结识什么样的人脉可以把未来的天堑变通途,也知道选什么样的课老师给分很水什么样的社团加入后可以有更多的资源,于是我们活得如履薄冰生怕翘掉的哪一节课会给未来抹上污点&/b&&br&&b&也生怕得罪的哪一个人会让日子变得寸步难行。&/b&&/blockquote&&br&&br&&b&3.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乌合之众“&/b&&br&我们被安排了18年,到了大学得到了 苦苦寻求的自由,却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要的还是那种被别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生活,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詹姆斯.惠特摩 饰演的老布已经习惯了监狱中体制化的生活,50年的服刑结束后,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只能选择自杀一样,我们也不过如此&br&&img src=&/90dbc874f57f16963cf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0dbc874f57f16963cf4_r.jpg&&&img src=&/51d829c0dab15fe08f63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1d829c0dab15fe08f63f_r.jpg&&&br&&b&大多数人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再加上自己学识和能力上的浅薄,平庸的根本驾驭不了这突如其来的自由,你拥有的自由只能让你更空虚,更一无是处,你对任何事都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归属感,再加上你平庸的能力,不能全力以赴的你在任何事情的尝试上都失去了成就感,自卑,空虚,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就尽量让自己合群,跟随别人把体制要你做的事情做得中规中矩,不做出头鸟,用这种合群做挡箭牌掩饰自己的无能:反正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做的。&br&&/b&&br&&b&难道那些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努力的人不累吗?当然累,但是这种累和那种茫然无措的累是完全不同的 。极致的成功,极致的痛苦,有些人可以每天睡觉4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做那一件事,但如果给你,可能两天就放弃了, 这并不可爱,那些做着不被周围人认同的事情的人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外界质疑的压力,他们的生活有时也会混乱不堪,但他们很快就会让自己走上正轨,他们有清晰的方向,伟大的人都是执拗的,特立独行的,就是这样。&/b&&br&&b&在绝大多数时候努力与否和能不能成功没有必然联系,就像有人说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有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的。 真要比起来,有些人的起点你可能穷尽一生都够不到,成名与成功都应该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不在乎自己是否能逆袭成一个高富帅,或者得到一举成名对的机会,我相信我所涉及的这些领域能为我铺就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b&&br&&br&&br&&br&&b&你选择为什么事情所累和被生活推着往前走所累是完全不同的&/b&&br&&br&&br&&br&&br&&b&——————————————————————————————————————————-&/b&&br&分割线,阈值改过来了,谢谢大家的指正,嘿嘿。&br&很多人都在评论区询问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利用大学生活中的时间,我在这里传送一篇别的答主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br&&b&&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大学四年应当如何度过? - 大学生活&/a&&br&&/b&&br&&b&里面有很全面的一些解答,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其实很简单,就是生活热情和自律的问题:&/b&&br&&b&1.为自己规划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学术,从政,商界),默默朝着那个方向努力&/b&&br&&b&2.为自己培养几个关于音乐,运动,艺术的爱好,一定要保持自己对生活本身的激情,提升自己对美的欣赏水平&/b&&br&&b&3.时间充裕的同学一定要健身,锻炼身体,护肤,虽不用过分着重自己的外表,但一定要精神干练,别人看到起码要舒服&/b&&br&&b&4.广泛阅读,学有专攻,广泛涉猎,尝试静下心来读一些经典著作&/b&&br&&b&5.远离寝室,远离寝室,远离寝室,寝室真的是时间的黑洞,意志力的坟墓,屌丝的培养皿,就算是看电影也请你离开寝室看&/b&&br&&b&6.忘掉:合群,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如果你真的足够优秀,你肯定会有很多朋友&/b&&br&&b&7.生活中兼顾当下的乐趣和对未来的功效&/b&&br&&b&8.想象自己像一个追求卓越者一样去行动和约束自己&/b&&br&&b&9.把生活观念从马拉松式的“长跑”变成“短跑”,冲刺,休整,冲刺,休整&/b&&br&&b&10.内向的人一定要锻炼自己开口讲话,这也是我的缺陷,共勉吧&/b&&br&&br&&br&&br&&br&———————————————————————————————————————————&br&&br&&img src=&/529f0e9de17db76d558e7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29f0e9de17db76d558e74_r.jpg&&&br& 警告 :&br&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那么这个警告正是为你准备的。 &br&你所读到的本文中的每个词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钟的浪费。 &br&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 &br&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虚以至于你怎么都想不出另一个打发时间的方法吗? &br&
或许,你只是对自己所尊敬和信任的所谓权威者们过于信服,以至于无法移开你的目光。&br&
你只会习惯性地阅读别人告诉你你应该读的?&br&
你只会思考那些别人告诉你应该思考的?&br&
还有购买那些别人告诉你应该拥有的东西?&br&滚出你的房间,去寻找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停止没有必要的购物和猥琐的自慰。 &br&完成你手上的任务,开始一场战斗和搏击,证明你还是活生生的人类。&br&如果你不释放和找回你身上的人性,你将只是屏幕和数据上一个统计值。 &br&你已经被警告了…… &br& Tyler.
谈三点感受: 1.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罢了 在大学,你每天能够和室友一起去上课,一边玩手机一边听老师讲几句,在那里可以坐几个小时,中午挤食堂吃一顿可口的饭菜,下午没课有时候去参加社团,学生会,班级,学校(依据个人…
题主,希望你能认真看看我的答案。&br&&br&你的月生活费只有800,可以想见你的家庭经济不宽裕,而且你没向家里多要,你是懂事的,这让我很感动。&br&&br&有的答主让你认真念书别关心外表,我同意一半,学习当然重要,但是尤其从大学开始,每一天都是机会,每一天都可能遇到想要过一辈子的那个人,所以每天都要看上去合适。虽然很多知友高呼女权,但通常女人这一生,出生给了第一次机会,伴侣是第二次机会。分分钟都要把握。&br&&br&有的答主让你用800块好好吃饭,衣服和其他用品回家让妈妈掏钱买。哈,这样的答主很天真很萌,题主你的家境恐怕不允许。&br&&br&还有答主给你介绍了怎么认真地化妆打扮,你的经济和时间真的不允许你那么做,我也不希望你那么做,画着浓妆的姑娘通常都不怎样,他们不适合只能靠自己的普通家庭孩子。&br&&br&没错,我反复在提你的经济不允许。没错,这是现实,是改变不了的先天残疾。&br&&br&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又该怎么和你说呢,我还是说个故事吧。&br&&br&我大学时候有个舍友,她来自山区,是我们学校的调配生,父亲念过小学一年级都在沿海打工,母亲大字不识在家里务农。她的生活费是每月400,你没有看错,就是400。&br&她满腔热忱地来到大学,预备开始连续剧里精彩炫目的大学生活,加入社团,谈恋爱,追逐理想。&br&&br&可是很快她就发现人与人的差距是很大的,同寝的女同学父亲开着大奔送来上学,母亲会定时来换洗床单,身上的连衣裙是自己几个月生活费的价钱。而自己是一个人来学校,30元一件的地摊货都没有几件。&br&&br&别人都嫌弃食堂难吃,几个人一起去炒菜馆子拼桌吃。&br&可她呢,&br&早饭:4毛一碗的菜稀饭+5毛钱的肉包。有时候直接买个4毛钱的大馒头到教室接免费矿泉水喝。绝不会超过一元钱。不怕你见怪,连豆浆都不舍得喝。&br&午饭:1.2元一份的素菜+4毛钱(2两)的米饭,1.6元。当然一周会有两天中午要一份2.5元一份的肉丝吃。女生生理周期前会很饿,她平时这么节约更加缺营养,太饿的时候会加一个菜4两米饭,吃好几口饭才吃一口菜。&br&晚饭:要么和早餐一样,要么一份1.5元的素面。&br&&br&就算是400每月,她还要省出钱交电话费和买日常用品,甚至还能省出一条廉价到掉渣的连衣裙。&br&但是我听每次她和家里打电话都说钱够用。电话那头,农村女人说话声音很大,整个宿舍都能听见。&br&&br&大一开学不久宿舍说出去搓一顿,AA。她很犹豫又不想不合群,就去了。&br&那天吃的冷锅鱼,自助餐的一种,16元一位,其他5个女孩子都叫了饮料,她说她喜欢喝茶,饮料要另外付钱。&br&&br&后来大家知道了她的窘迫,出去吃饭也就不叫她了。包括逛街。&br&她学习很认真,每天早早起床,洗漱完就去操场边跑步边听听力。她的MP3没有显示屏,订学习资料送的。跑完步就回宿舍叫大家起床,然后自己提水壶去接免费的开水,顺道吃早饭也帮起不来的室友带早饭。再回宿舍拿课本去上课。&br&&br&其实同寝的有两个女孩子很不喜欢她。理由是她生活得太积极。&br&&br&每次口语课几乎只是她一个人和外教交流。大一的时候她的英语口语,大家都知道日本人说英语的感觉吧,她就是,来自小县城,语法和听写还勉勉强强,口语一塌糊涂。她一发言就有很大片的笑声。她非但不退却反而更加爱和外教说话,下课了还在交流,上下楼梯边走边说。洗衣服和洗澡都在练发音。后来毕业的时候她已经是外教最喜欢的学生了,纯正英式发音。&br&&br&大一的时候她很顺利地拿到了几千元的助学金,那时候宿舍就她没电脑,她想买,但光是助学金不够。&br&400块生活费终究是省不下来钱的。她开始做兼职。&br&那时候不比现在,站一整天发传单60元,这种工作还不是每天都有,况且除了周末,每天都有课,她是万万不愿意逃课的。&br&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份周一到周五晚上上班的小学辅导班,就是看管小朋友做家庭作业。每个月能拿到1800。她开心地给父亲打电话不用再寄生活费了。&br&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她终于买到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br&&br&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留了一个很土的厚厚的妹妹头,为了省钱,她整学期没去剪过头发,刘海长长了就用钢夹夹上去,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清爽的马尾。洗发水是9.9的飘柔,香皂是不到4元的六神。她刻意爱干净,很怕室友嫌弃她,她洗头洗澡很殷勤。发质很好,又粗又黑。&br&&br&大二的时候她上公选课喜欢上一个城里男孩,那男生热情开朗是学生会的活跃分子,又爱打篮球,花团锦簇,她明显很喜欢,望着那个男孩的时候两眼放光。但是她连开口问好的勇气都没有。&br&&br&之后她开始讲究起自己的外在来。在熄灯之前她也会开始折腾明天要穿什么了。她本就瘦,虽然不白,但也不黑。有天看她拿了一件衣服在镜子面前比划时黯然神伤。终于她开口了:“我想买衣服,你们可以陪我吗.&&br&&br&那之后,她开始用洗面奶,用超市里面便宜的水乳,会在床上绷腿塑身形了。衣服也多了,贵了。虽然一开始搭配常常会不伦不类,后来总算得心应手了。她变成了一个外型上很顺眼的女孩子。有天辅导员当着全班夸她漂亮,说她和刚开学的时候已经是两个人了。我看见她脸上的红晕和眼里的光。&br&&br&可是,他喜欢的人还是在她变得足够美之前有了女朋友。&br&&br&知道消息的那天她跑了无数趟,从六楼上上下下提着大家的水瓶去接开水。宿舍楼没有电梯,开水房也不算近。&br&&br&那之后她更加努力的学习,玩命地学习,轻松过了专八。日语过了2级。变得自信,冷静又主动。偶尔也会逃课了,做了有钱人家高中生的家教,按小时计费。&br&&br&她大二开始不再申请国家贫困生助学金,因为她年年都拿了学校的奖学金。有次还拿了国家奖学金。宿舍里那两位看不起她的大小姐也对她只有敬佩了。&br&&br&当然,她身上狭隘的东西也有,比如,她觉得抽烟的都是坏女生,过早有XING生活的女生都是坏女生。&br&&br&但是这一切都不影响她给题主的榜样力量。&br&&br&她以优秀的成绩毕了业,去了苏州一家日企实习后被抢签,去年还被公司公派到日本。&br&她现在的穿着穿衣品味也早已不是问题。&br&&br&追她的男生既有留学生也有富人。&br&但是她选择了一个普通家境的男生恋爱,当然,这个普通也比她自己的家境好太多了。&br&&br&&br&---------------------------------&br&看了上面那个例子,我想答主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br&&b&搭配和品味的基础是时间和金钱。&/b&&br&&br&所以,题主,&br&你要做善良而可爱的人,善良会让一切变得美好,相由心生,嫉妒,偏激,消极都万万不要。生活费的多少不能决定你是否可爱。&br&&br&你的任务是学习,往死里学。关于课外书,喜欢哪方面就看,大学课余时间多,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爱好了,充分利用大学最珍贵的免费图书资源,只有你有了知识才会变得坚强和有趣,才有改变未来的可能,生来贫穷并不可耻,但是任由贫穷就是可耻的。&br&&br&永远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身边的那些漂亮女生优秀女生都是你学习的榜样,改掉你的小家子气,学习好的礼仪谈吐以及处事方针,甚至可爱的肢体语言和沟通方式也是可以学习的。作为女生有很多男生没有的好处。&br&&br&言多必失,沉默即是力量,把说闲话的时间拿去做该做的事。&br&&br&去做兼职吧,前提是要保证学业不受影响。外在的改变有一部分是需要经济支撑的,800块怎么都不够。&br&&br&最后,我推荐几样好用又适合题主的物件。&br&&br&&b&关于脸部&/b&&br&一定要认真洁面,水乳要坚持用,护肤贵在坚持。你的经济能力限制你只能用一些cheap的,但是便宜的≠不好的。这个买适合自己又消费得起的就好。&br&&br&关于其他人说的化妆,我看现在还大可不必。&br&&b&在一堆浓妆女里素颜美过一切,而且省钱省心。&/b&&br&只不过&b&脸上有两处一定要修饰,一处是眉毛,一处是嘴唇&/b&。&br&修眉很简单也很省钱,一把几块钱的修眉刀修适合自己的眉形。眉形残缺的用便宜的眉笔画自己适合的眉毛就好了。&br&&br&嘴唇一定要涂。唇彩是锦上添花的一笔,可以让人看上去又精神又艳丽。但是记住你是一个学生,用淡色就好了。&br&我推荐这个很适合学生妹子的爱丽小屋5号色(初生玫瑰),价格在40元以内,某宝包邮。这个真的超级好用,入门级和手残党都能掌控,而且价格超级便宜,颜色又少女不恐怖很适合学生咧。最关键是涂了效果很好,男同学会很喜欢的。&br&&img src=&/840cd943aba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br&&br&如果存到钱了可以买MAC,相信我香奈儿和YSL不适合普通家庭的姑娘天天败。MAC有大牌的品质,价格也亲民,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变成了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