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蒙古文博客网时蒙古的生活状况

你可能还喜欢看成吉思汗为什么如此厉害;战争对蒙古人的诠释
成吉思汗为什么如此厉害:战争对蒙古人的诠释
成吉思汗为什么如此厉害:战争对蒙古人的诠释
中国人传统上并不善战,尤其在对外战争中,中国的优秀将才实在是乏善可陈。隋炀帝远征高丽,以强大的国力支持了113万大军(加后勤共200万)前去征伐,最终也没拿下这个全国人口加起来都不足200万的小国,再就是公元751年,唐大将高仙芝在坦罗斯撞上了新兴的阿拉伯穆斯林人,此战的大败使中国人失去了对中亚和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同时使大量先进科技如造纸术等流入中东和欧洲。这还是中国最强盛的隋唐时期。但是在13世纪的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元帝国的蒙古人在战争上的表现力却震撼了整个欧亚大陆。成吉思汗、拔都、速不台、哲别等等这些优秀的蒙古将领带领着他们的蒙古铁骑在东征西伐中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战例。追随着他们的足迹,我看到了蒙古人身上所具有的特殊性格和整个民族的独特气质,在分析他们战争中各各细节的过程中,也对当时的蒙古人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战争、蒙古人、战例分析、习性
准备要写这篇文是受到了日本学者桑原陟藏先生在《东洋史说苑》书中写的一篇名为《元代的蒙古人》对蒙古人方方面面的描述的影响,感觉作者笔下的蒙古民族具有的气质和中原地区传统的中国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力更是令人惊叹。在分析了一些蒙古人征伐的资料后,我发现这些战争体现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价值,更生动真实的表现了游牧的蒙古民族一些独特的气质。虽然只是从中发现了一些零碎的不很系统的方面,但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许多表现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去研究借鉴的。
蒙古人在元代占有东起朝鲜、西至俄罗斯、匈牙利,横跨亚洲大陆并延伸至欧洲的广大领地。蒙古族,这个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十三世纪的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广袤的元帝国。成吉思汗讨伐西域,速不台、哲别等征战俄罗斯,拔都征掠从俄罗斯、匈牙利、德国及意大利的广大区域,同样还有旭烈兀从波斯讨伐希腊等等,关于他们的征战神话,学者们已经有过很多很全面的描述与研究,所以我想从另一个方面通过分析蒙古人征战的一些细节所表现出的当时蒙古人的生存状态,来作一些有关他们习性的描述和发现。这些零碎的我们平时不太关注的内容,其中也有今天我们看起来颇为奇妙的东西,却恰恰是蒙古人成就大业的根本所在。
下面我们就分四个方面结合蒙古人的战争来阐释一下元代蒙古人是怎样一种状态,过着何种生活,而他们这些生活上的习性在其对外战争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神奇效果。
一、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人居住在亚洲内陆的温带草原地区,是“马背上的民族”,最出色的游牧民族。蒙古人在作战过程中所依靠的大多是他们的骑兵,在战争中蒙古人的骑术要比他们的敌人好得多。蒙古人从幼年开始边练习骑马射箭,七八岁则已经威风凛凛,在现今的阿尔泰山附近的一条小河—叶迷尔河附近,当时还是孩子的世祖忽必烈和他后来成为波斯王的弟弟旭烈兀迎接西征归来的太祖成吉思汗。时世祖11岁,旭烈兀8岁,他们在迎接途中打猎。旭烈兀射中麋鹿,世祖射杀野兔,据说他们二人得到了祖父成吉思汗的称赞。对中原地区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八岁左右射杀跑得飞快的麋鹿和野兔并非易事,而蒙古人却是射猎高手。
骑兵自然离不开战马,蒙古马无疑是他们作战最好的帮手。蒙古马通常在恶劣的条件下放牧,这使得它们的体格不很高大,但却很能吃苦耐劳,而且适应性很强,当时随便一匹蒙古马都可以在一天之内连续骑160公里而不需要进行长期的休息。到了战争的时候,一个蒙古人平均携带18匹马,同时骑18匹马是绝不可能的,其它的马是用来替换主人乘驾的那匹马。所以蒙古人的前进速度是外国人无法想象的快。这一点对袭击敌人是颇为有效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马背上的蒙古人,战马可以稍作休息或根本就用不着休息地连续奔跑,那蒙古人也可以不吃不喝地持续追击吗?我们了解蒙古战争的人都知道花剌子模战役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战略迂回。成吉思汗率领他的4个万人军队迂回了500多公里,穿越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克孜勒库沙漠,突然出现在博卡拉,穆罕默德的大后方瓦解了穆罕默德的整个防线。当时读到这些内容时,一方面惊叹蒙古骑兵的出其不意,同时也对蒙古将士安然穿过沙漠的耐力唏嘘不已。
参考了当时到蒙古旅行的一位外国人普拉诺.卡鲁皮尼(Pulan
Carpin又叫Plano
Carpini)的记录发现,蒙古人每天早晨喝一杯稗子粥便可以度过一日,这样小的饭量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而且蒙古人对食物也非常节俭,即使招待100位客人,他们也只是屠宰一头小猪。这么少的食物其实很难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分食到。不过,蒙古人只要吃很少的失误就能吃饱,用一头小动物招待一百位客人就足够了。像中原人那样奢侈地吃两三碗食物,对于蒙古人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且切下来的骨头是绝对不会扔掉的。这样奢侈的事情,蒙古人是不会做的。如果分给自己的食物有骨头的话,这个蒙古人一定会把骨头放到腰间的皮袋中,饿了就把骨头拿出来舔一舔,然后再放回皮袋中。舔过许多次,直到骨头索然无味才扔掉它。他们对食物真的是甚为节俭。从欧洲等地来到蒙古的的人们,包括前面所说的普拉诺.卡鲁皮尼和另外一些外国人,对蒙古人来说他们是客人,当然会得到来自蒙古政府的食物。不过,还是有人觉得粮食不够被饿哭。第一次发放的食物原以为是一顿饭的量,就全部都吃掉了,后来才听说那是十三顿饭的量,真是非常困窘。蒙古人自己的食量小就以为别人的食量也小。食量过少似乎对卫生有害,不过在战争中,蒙古人确是受益者。在追击中,他们几乎可以做到数日不食来穷追敌寇,肚子饿了,他们就下马对着自己骑的战马的马蹄部进行放血。马屁因拼命奔跑,蹄部就会极度充血,蒙古人啜饮马血后再跳上马继续奔驰,就这样他们可以连续作战十天左右。
善于骑马。中途无需饭食,加上极具耐力和足够备用的战马,造就了蒙军队即使今天看起来都相当可怕的机动性。这种机动战略将用兵如神、出其不意和施展诡计相结合的演练。它使敌人大惑不解,从而可以将蒙古军队至于敌人最没有料到的决胜位置。
在匈牙利战场上,速不台的主力部队分成了三个纵队,分别沿了三个相隔遥远的路线进入匈牙利以达到分进合击的效果。北方纵队和南方纵队最先出发,速不台在确认这两翼得到安全保护后,他的主力最晚出发,3月12日出动拿下鲁斯克隘口,3月15日前锋抵达多瑙河畔,在这三天里,蒙古人在积雪很深的敌国领土上推进了400公里,成就了历史上最迅速的军事行动之一。这一惊人的行动跟蒙古人少食的习性,自由练就的强健的体魄,精湛的骑术和战马的耐力绝对是分不开的。
正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蒙古人生活在亚洲内陆,许多地方的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人们必须和极端的温度,不稳定的降雨等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还需要随时应对野兽出没以及故部落之间争夺草原的战争,再加上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条件,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蒙古人民通常是在居无定所,时常迁移中艰难地生活。但正因为是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他们坚韧强悍的个性,善于克服困难的品质,成为一只最优秀的马背上的民族,这也因此成就了他们的一代帝国大业。
二、生活的组成部分—战争
蒙古人通常是选择冬季来发起战争的,秋季到冬春交接之初是蒙古人的战争时期。翻阅当时蒙古人征战的记录就会发现这一点共性的特征,而且这似乎可以看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不管发动战争的决策层目的为何。不用说,平时蒙古人的工作就是放牧。一旦发起战争,平时从事放牧的蒙古人都会征招入伍。军队里是没有军饷的。不管战争持续几年都不会引起外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都是无偿参军的。加入战争行列,他们可以分享战利品。参战的话就必定会得到战利品,到了冬季,草原上一片苍凉,生活物资奇缺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补充冬季的物资,得到战利品才发起战争。他们按比例通过专门负责分配战利品的人,仔细分配胜利的果实,作为生活物资。而且蒙古人肯定选择冬季来发起战争。他们绝不在夏天挑起战争。夏季是他们的休战期,其中理由很多。因为蒙古人是骑马作战的,所以,在夏季草料充足的时候,他们会让马匹充分休整,到秋季马匹就变得肥壮了。这种情形不只限于蒙古,匈奴以来所有的北狄人都是在秋季攻打中国的。中国人把防范北狄入侵叫做“防秋”。入秋之后,马匹肥壮,正好利用这一时期,这是他们选择冬季发动战争的理由之一。第二个理由就是蒙古人不耐热。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冬天是五谷收获完毕的季节,也是每个国家的百姓最富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可以获得的战利品最多。如果是夏天,百姓粮仓已尽,不能得到足够的战利品。所以,从获得战利品的这一点出发,蒙古人也选择冬季发动战争。还有一个选择冬季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冬季河水结冰,即使道路不好还有河道可以选择,并且用不着架桥。们古人非常怕水,河面结冰对蒙古人有利。夏季和里都是水,蒙古人对此甚是棘手。故此,冬季到来,就会有大自然赐予的冰桥,行动起来甚为方便。另外还有,到了冬季草木皆枯,视野辽阔。因为如果草木茂盛,蒙古人攻击他国时,就有可能受到意料之外的袭击。冬季即使进攻不熟知的国家也不用担心受到伏兵偷袭。正是从这些方面出发,蒙古人选择冬季发动战争。
前面第一部分的内容中说到在匈牙利战争中,速不台主力是在积雪很深的敌国领土上推进的,之后在4月份与匈牙利的骑兵在沙约河决战。虽然决战后匈牙利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崩溃了,蒙古人拿下了佩斯后,却没有马上过河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且利用整个夏季来养精蓄锐,到了12月份,多瑙河接了厚厚的冰面不再是一道屏障了蒙古人才大举西进,于12月24日拿下了匈牙利首都格兰,进而完全控制了整个匈牙利。这一战例只是众多战例中的一个体现而已,但就从这很小的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蒙古人即使是征伐中的强者,但也绝不错过调整自身的绝佳时机。在紧张的战士中,蒙古人也可以很从容地在匈牙利草原上从事他们的放牧工作,这也可以看出就如同蒙古人夏季放牧一样,征伐并不是蒙古人的目的只是他们生活节奏的一部分,参战获取战利品补充生活所需,得到草原扩展生存空间。
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便是,蒙古人攻打匈牙利时,大约是在秋季,放眼望去,一片五谷丰登的景象。那里的百姓得知蒙古人要打来了,连庄稼都没收就逃到山里去了。看着地里一派金黄,蒙古人却一筹莫展。事实上蒙古人,不仅是蒙古人,起他北狄等蛮族都是不种大米小麦的,捕猎的野兽是他们通常的食物,所以收割庄稼对蒙古人来说自然是不会的。于是蒙古人发出告示说,你们这里满地是宝,惊人做傻事不来收割,蒙古人是绝不会劫掠的,快些回来收割吧。当地人喜出望外地回来进行收割,结果就在收割完后,所有的人都被蒙古人杀害,收获的谷物也悉数被劫。从中我们很明显就可以看到他们征伐的目的还是为了是为了得到生活物资,在这一过程中战争充当了蒙古人谋生的一种工作方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战争中的表现力
前面我们从蒙古人的一些习性在战争中的优势表现和他们发动战争与生活的关系方面对蒙古人做了一些探讨,知道蒙古人的铁骑横扫亚欧大陆跟他们生存的状态和因此而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我们讲能完美的诠释一场战争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也大都具备了大体和蒙古人相近的条件,但是他们却远没有达到蒙古人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战争是对蒙古人的最高诠释,那么蒙古人的表现力是如何在战争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呢?我们还是需要追随他们战争的足迹来得到结论。
从发动战争上讲,蒙古人首先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前面说到蒙古人是选择冬季发动战争的,也从许多方面讲到了他们选择冬季出战的原因,从战争选择的时机这一点上,他们首先就给了自己最佳的状态。发起战争时,首先蒙古人要先召开大臣会议(蒙古语是kuriltai)讨论征伐哪里、何时出发、采用何种手段、以及队伍的分配方法、陆续调动多少士兵、总头领是谁等一切事物,都通过大臣会议来决定。一切都确定完备就会出征。确定征伐之处后,蒙古人会事先派使者进行劝降和交涉说:你们如何如何不好,我们意欲征讨,干脆投降吧。当然别人不会心甘情愿地投降。这是第二个步骤。第三个步骤是对方表示投降则让他缴纳相当数额的黄金谷物,如果对方不从劝降或没有按要求交纳财物,蒙古人就开始讨伐。这也可以说是蒙古人“师出有名”的一种方式吧。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五月,迦勒迦河之战初,速不台,哲别遣十位使臣到钦察部交涉征伐事宜,当时钦察部知道蒙古人要打来事先就请求俄罗斯的援助,俄罗斯诸位公爵认为蒙古人是来离间他们之间的联合便杀掉了十位使臣,而且挥师掳走了蒙古军队的前锋将。由此前戏展开了蒙古人对俄罗斯毁灭性的征讨。
在于对方交战时,蒙古人的作战方式也和中国传统的兵法有着巨大的不同,除了《孙子兵法》由于在战略上的高度概括性而普遍适用外,其他中国传统兵书大多集中于对行军布阵的探讨而完全和蒙古人的作战方法不挨边。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作战依靠的重点是步兵,但是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战场上多倚仗他们的骑兵。不同的兵种导致了他们在战术上的表现也各具特色。在此,我们重点要说的是蒙古人是如何在战争中从各方面充分地是自己扬长避短的。
首先,作战必须要依靠精良的装备,除了之前讲到的战马外,士兵的武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弓箭。在战场上,必定备有两张弓,三桶箭,以及保养武器的工具。蒙古人所用的弓是大型组合式弓,这种组合式弓要比英式大弓更有威力。蒙古式弓有防水保护,不受天气影响。它具有45公斤到75公斤的拉力,而英式大弓只有35公斤左右的拉力。这样蒙古式弓发出的利箭可以在200米之内射穿当时所有通用甲胄的保护杀死敌人。要知道现在的手枪乃至步枪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一点!由于蒙古人自幼骑射的习性,所以他们绝大多数人的骑射之术都十分了得,再加上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的强健的体魄在作战中配备上远强于对手的武器这便充分发挥了他们自身的优越素质,在战场上抢占了一大制高点。
其次,领导整个蒙古铁骑的将领用现代流行的话讲,都是相当有手腕的。说到将领必须提到的就是成吉思汗。他拥有高超的处理部落政治的才能,使得蒙古各部落都团结在他的周围,这一点是很多游牧民族所难以达到的。倚靠这种向心力,蒙古军队拥有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另外成吉思汗还为蒙古军队改进了武器的技术装备。吸收了中国人的一些工程和军事上的技术,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成吉思汗还使蒙古人成为情报战和心理战的能手。开战之前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详细的收集对手的各方面资料,同时也善于通过宣扬自己的强大和凶残来降低对手士气和战斗意志,如前提到的战前劝降就是一种心理站的方式。蒙古的主要将领如速不台、哲别、拔都等都是此道的高手。
成吉思汗和这些将领们不但拥有充分发挥蒙古人优势的战略战术手腕推动其战场上的机动灵活性、出其不意和分进合击(下面将在战略战术内容中具体讲到),更懂得凝聚人心为我所用和不断创新提升自己战斗力的重要性。他们,无疑是引领征伐大业的第一号人物,是整个团队的领导核心。
再次,就是表现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在战术理论上是很死板的,惯用一种曼古歹的战术,但在蒙古人身上实践起来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曼古歹这种战术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动猛攻,然后诈败后撤,目的就是成功的吸引敌军追击。在这一环节中蒙古人把马的快速奔驰和巧妙地控制以及时机的选择成功地结合到一起,在敌军还处于整顿军队的空当,一支经过特殊训练被挑选出的部队(曼古歹)突然迅速冲到敌军的面前在远处集结,然后如同暴风骤雨一般从四面八方向敌人放箭。因为其弓箭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在远距离下,蒙古人便可以给敌方造成强大的破坏力,同时不会受到来自敌方的威胁。蒙古军队很少在一开始便于敌人短兵相接,只有等到弓箭射击使敌方陷入混乱时才发起近战。骑射手在这一环节中全凭信号调整,每一次袭击发起都会先按信号撤退在远处集结,再发动进攻,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敌人被削弱或陷入混乱。才会动用重骑兵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我们可以发现,蒙古人在作战中,通常都会考虑保存自身实力,十分珍惜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一方面是由于蒙古族本身很少的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将领们对军队的高度重视,重视所有跟随自己的将士们。再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全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一点和我们心中所认为的游牧民族自由散漫的习性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战争中不会因为失败而放弃或随意的转求它法,而是不骄不躁地一次次发动进攻,努力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即使要改变战术,也绝对在保证把自己的军队置于最有利的位置上行动。我们说蒙古军队是十分善战的,在和匈牙利的沙约河畔发动的那场决战中可以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我们可以认为,一支蒙古军队和当时任何同等规模的起他军队正面交锋都可以完全获得胜利,但是蒙古人即使拥有如此善战的军队也极少和敌军展开正面冲突,而是小心寻找最能发挥自身战术优势的战场,将自己的优势和丰富的计谋相结合,使得蒙古人拥有当时最好的战术素养。如前面所说的,他们把作战视为一种工作的话,那么蒙古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尽心尽职的优秀职员,而如果把整个军队视为企业的话,那么这个企业也算得上是深得人心的单位。
在战略上,许多军事将领都喜欢把目标锁定在敌军的主力部队上希望以一场正面对决来展示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我们细看蒙古人的战例就会发现,他们却选择了敌人最没有料到的路线或行动方向,利用了敌人抵抗能力最弱的路线,屡屡击败强大的敌人。蒙古人经常会采用出其不意和分进合击的战略,这种战略也经常被杰出的将领所使用,像谢尔曼和早期的拿破仑都深谙此道,而蒙古人则是把这一战略发展到一个高峰,他们很好的把这两个原则结合起来,通过分进合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时又利用出其不意来确保分进合击的安全。这里我们也发现了,蒙古铁骑强大的机动性是这两个原则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正是蒙古军队卓越的速度,使得每一次打击都令人难以琢磨。亨利.利德哈特如此评价:“在中世纪里战略的最好例证并不出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士们充当了教师,使他们在战略方面得到了有益的教训。
如此,蒙古人凭借他们极强的机动灵活性、武器的优势、将帅的领导才能、完备的战略战术体系这四个重要的基础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战争机器。
经过一场精心安排的战斗,攻陷了敌方城池后,蒙古人会如何处置当地人呢?他们首先营救出城中的美术家和工匠,即使全城的人都被杀死,美术家和工匠也能够幸存。这些美术家和工匠会作为战利品分给大家,然后从其余民众中挑出一批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子作为俘虏用于战争攻打下一座城池,或者用于其他工程建筑。无论何时,无论征讨何处城池,蒙古人总是把最近攻陷城池的俘虏列为前锋,对方军士很伤脑筋,面对攻城的都是熟知的人,心理上便无心交战。蒙古将帅很好的运用这种方式和对方打心理战相对减少了攻城的阻力的同时也保存了自身的战斗力。另外要说的就是蒙古人是残忍的,这也是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所造就的民族习性有关,面对野兽不时出没的危险,解决的终极办法就是全部将其杀死以绝后患。战争结束,蒙古人占领城池后,难免会遇到城中不断的叛乱,将其全部杀死可以儆效尤,同时也完全杜绝了这种忧患。对于那些用于攻城或从事工程的俘虏,只要攻下新的城池得到新的俘虏,那些旧的俘虏便会全被杀死。蒙古人口是很少的,至今也是,当时战场上的蒙古人最多三十万人,如果全部把这些人都推向战争的死亡线上,他们就不能征伐世界了,让俘虏冲锋陷阵完了杀掉,因为留着这些没用的壮汉会产生谋反的危险,蒙古人没有足够的监督人员,杀了他们解除了忧患,也节约了监督人员。这和他们的生存法则是相一致的。根据伊斯兰教记录,花剌子模国的旧都玉龙杰赤,共有240万人被杀,尽管夸张了些,但也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蒙古人一定杀了不少人。很多战役的记载都有介绍蒙古人战争中的残忍,也就不一一再提了。
结语: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沿海农业民族,蒙古族作为一支游牧民族,在当时的战场上称雄一时和他们民族生活的环境,生存的状况是必不可分的。蒙古优秀的将领把他们民族优秀的品质完美的运用于战场上赢得了天下,同时这一场场光辉的战争也将蒙古人的性情、品质、民族气质生动的诠释出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蒙古国的女人生活现状 蒙古国百姓的真实生活
来源:网络 
12:26:40 
摘要: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 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 улс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
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
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7大的国家,也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人口约294万。
蒙古国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国实行私有化改革,并于1997年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年至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07年,蒙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宏观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蒙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8.3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9.9%。2008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8.5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64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的影响下,经济快速复苏,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2011年,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3%。
工业以肉、乳、皮革等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木材加工、电力、纺织、缝纫和采矿业也具一定规模。畜牧业是蒙传统的经济部门,也是蒙国民经济的基础,素有&畜牧业王国&之称,主要饲养羊、牛、马、骆驼。农业以种植麦类、蔬菜、薯类和饲料作物为主。2013年牲畜总数为4513万头,增长10.3%。
年间,共有中、俄、日、美、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向蒙直接投资,投资累计约98.3亿美元。主要投资部门为矿山、轻工、畜产品加工、商业、建筑等。
蒙古国出口主要为矿产品、纺织品和畜产品等;进口主要有矿产品、机器设备、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俄罗斯、欧盟、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2013年外贸总额106.27亿美元,下降4.5%,其中出口42.72亿美元,下降2.6%,进口63.55亿美元,下降5.7%。
蒙古国的女人生活现状: #FormatImgID_0#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拍客飞猫,来自中国的最北方----内蒙古。说起内蒙古,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大草原!可是当大家想到大草原的时候,你是否联想到了蒙古国呢?你知道吗?其实在100年前,蒙古国曾经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只可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蒙古国独立为一个国家。
蒙古国离我们内蒙古的地界是紧连着的。离我住的这里也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可是,你了解蒙古国吗?你了解蒙古国那些帅哥靓女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蒙古国,请随着我们拍客的镜头,去看一看蒙古国那些女人们的生活吧!
在蒙古国,目前人口有290多万,其中女性比例占51%,这种女多男少的现象在东亚比较少见,因此也出现了蒙古女性比较难嫁的现象。那么就让我们走上蒙古国的街头去看看那里的美女吧!
摘要:几前年,蒙古一些媒体纷纷刊发文章,提出了一夫二妻或多妻的好处,有的人甚至建议蒙古立法机构通过允许这样做的法律条款。 避免近亲结婚和淫乱行为。蒙古约有290万人口,女性占51%。单身母亲家庭有6万多个,其中不
几前年,蒙古一些媒体纷纷刊发文章,提出了&一夫二妻或多妻&的好处,有的人甚至建议蒙古立法机构通过允许这样做的法律条款。
避免近亲结婚和淫乱行为。蒙古约有290万人口,女性占51%。单身母亲家庭有6万多个,其中不少是未婚妈妈,还有一大部分女性结了婚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因此,有人认为,实行&一夫多妻&,就会减少单身母亲的数量。
近些年,蒙古牧区居民大量向城里迁移,留在牧区的大都是妇女。由此出现了不少同父异母的孩子。这些孩子并不知道他们可能是同一个父亲,将来结婚的可能性很大,直接导致近亲繁殖。据此间媒体报道,有的牧区已经出现近亲结婚.
蒙古国百姓的真实生活:
解密真实的外蒙古,贫苦百姓过着令人震惊的悲惨生活
这里是蒙古共和国的后杭爱省,仓巴只是普通的蒙古百姓,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这里寒冷的冬季使这个家庭曾经拥有过2000只羊在过去三年中损失了一半。为了寻找更温暖的草场,仓巴一家从北部的布尔干省迁移到了蒙古中部一个叫乌尔兹伊特的村庄附近。29岁的姑娘额尔德尼图雅拖着一匹在暴风雪中死去的羊走向她家帐篷附近一个小小的埋葬场
尔德尼图雅的丈夫巴特格格尔&仓巴,今年39岁,背着一匹夜里死去的羊走向他家帐篷旁边的埋葬常
仓巴家附近的一个帐篷,一场暴风雪之后被原住的牧民家庭放弃了。
额尔德尼图雅和她3岁大的小儿子图福勤,还有一只小羊羔。她的丈夫巴特格格尔已经带着6岁的大儿子离开帐篷去查看羊群了。
巴特格格尔&仓巴在冰原上照看着他的羊。
在温暖的帐篷里,额尔德尼图雅在给一只快要支撑不住的羊喂水。在那个三月的晚上,一家人把十几只羊领进了帐篷,为了它们免受严寒之苦。
摘要:这里是蒙古共和国的首都乌兰巴托的帐篷区,这的居民住在临时搭建的的定居棚里,既没有电,也没有城市的主要自来水供应。 从这个沉睡的醉汉肩上望过去,就是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这座居住着蒙古一半人口的城市
这里是蒙古共和国的首都乌兰巴托的&帐篷区&,这的居民住在临时搭建的的定居棚里,既没有电,也没有城市的主要自来水供应。
从这个沉睡的醉汉肩上望过去,就是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这座居住着蒙古一半人口的城市里,酗酒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儿的人口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一倍,城市无规划地盲目扩张,许多居民住在&帐篷区&的贫民窟里。等待那些放弃了游牧生活的牧民们的是高失业率和贫困,因为他们既不识字,也没有受过任何适应城市工作的技能训练。
于此同时,在离首都乌兰巴托几百英里之外,仓巴一家在连续两天的严寒中又有20只羊冻死了。
乌兰巴托城中的一处楼梯下面,齐格加符一家睡在如蜗牛壳般大的空间里。这一家人包括一位55岁的牧民和他的妻子,他们的两个女儿,还有一个4岁大的外孙。在一场暴风雪后,他们家的150只羊冻死了,于是他们决定搬进这座城市。现在他们靠着这位牧民妻子的一点微薄收入过活,她现在就在一家人住的这座建筑中作公寓保安员。
在乌兰巴托的大垃圾场,许多因环境恶化导致的难民找到了来到这座城市后的第一份工作:收集碎纸,再卖掉换钱。
这是齐格加符家26岁怀孕的女儿德云额尔德尼,她坐的地方是一户人住的楼梯间。
乌兰巴托的冬天很冷,温度最低能达到零下25摄氏度。因而冬季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难熬的季节,他们不得不深入地下,靠暖气管道躲避寒冬。天一黑,他们就像蚂蚁一样钻进公共设施里,不挡车道,更不需强拆,&绝对&无损市容。
乌兰巴托,已有8个月身孕的17岁少女Altanchimeg从&家&中爬出来寻找生计。Altanchimeg说,她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8年。
摘要:乌兰巴托,Altanchimeg正在梳头打扮,Tsetsegee(前)则在一旁借着烛光看书。 乌兰巴托,11岁少年Menhtor,已经学会酗酒的他迷迷煳煳地趴在家门。 乌兰巴托,烂醉的Menhtor倒在井盖上睡着了。 36岁的Erdenetsetseg,
乌兰巴托,Altanchimeg正在梳头打扮,Tsetsegee(前)则在一旁借着烛光看书。
乌兰巴托,11岁少年Menhtor,已经学会酗酒的他迷迷煳煳地趴在&家&门。
乌兰巴托,烂醉的Menhtor倒在井盖上睡着了。
36岁的Erdenetsetseg,坐在&家&中守着井盖一样大的天空。五年前,Erdenetsetseg来到了乌兰巴托,没有工作的她一直靠捡垃圾维持生计。
Erdenetsetseg躺在暖气道上睡觉。
为出入方便,Erdenetsetseg改用纸板做&家门&,为此,她还在纸板上抠了一个洞,便于空气流通。
Naranbaatar从&家&中探出头来,吹风晒太阳。
醉酒的Naranbaatar趴在洞口望着自己的&家&。
夜深了,男子开着&门&入睡。
18月大的男婴Munkhorgil正坐在&家&中的便盆上打着哈欠,或许应该称呼他&井二代&。
在蒙古乌兰巴托市中心,一位母亲在她位于地下的&家门口&与女儿相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蒙古国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