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何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安徽教育》2002年24期
如何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0【正文快照】:
从小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比给孩子任何财富都重要。但是,优良品质不是靠强行灌输或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换来的,而是通过父母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一、从小事做起。比如,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念贻;[J];化学教学;1980年02期
,姚荣生;[J];安徽教育;1980年04期
滁县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万道坤;[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J];安徽教育;1980年06期
姜继永;[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常春元;[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焦迅;[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J];安徽教育;1980年10期
;[J];安徽教育;198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玉星;王开贞;;[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俞中元;谢廷杰;;[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韩淑芬;范仲;;[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张晓红;张建英;;[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赵晨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吴东升;;[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高晓红;;[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李秀俊;;[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滑红霞;;[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穆桂花;;[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艾方容;[N];北京日报;2000年
陈若葵;[N];中国妇女报;2000年
广东廉江市幼儿园
赵维玉;[N];中国妇女报;2000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州立大学
陈增曙博士;[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徐爱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胡壮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呈呈;[N];重庆商报;2000年
艾琳;[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蒋科禄;[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廖荣富;[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爱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刘雅丽;[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李凌;[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田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彭海蕾;[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刘云艳;[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丁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高敬;[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余珍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张丽华;[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文;[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赵华民;[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郭建军;[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田保华;[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胡金生;[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李晓岚;[D];黑龙江大学;2001年
高雪梅;[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榕芳;[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唐晓娟;[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陈英;[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分类:&& 更新:&& 阅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时,常常表现出遇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懂去考虑其他同伴的感受,表现为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碰,同伴有困难时不知道应该去帮助。在经过一系列活动及日常渗透关爱教育之后,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去帮助同伴了,有幼儿摔倒时,会有几个幼儿同时跑过去扶他,有人拍土、有人安慰。当玩具掉在地上时,几个幼儿也会不约而同地去捡起来,在班里主动帮助别人的现象多了。这些显着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幼儿的进步。通过养动、植物的移情训练,幼儿关爱同伴的效果十分明显,调查统计数字显示,幼儿一入园时的调查表统计数字来看,有70%的幼儿不会去关爱别人,现在有95%的幼儿能够主动去关心帮助同伴。 &&& (二)、教育研究成果: &&&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研究出了一套关爱他人的适宜的教育方法、一套不同年龄幼儿应达到的关爱他人教育目标以及关爱他人教育的系列活动案例和几点体会。 &&& 1、关爱他人的适宜的教育方法: &&& (1)、自然学习法 &&& 我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引导幼儿饲养动、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名称、外形及习性,激发爱心。在自然教学情景下,引导幼儿面对自然实景,通过“感、摸、触、悟”等内心体验,获得感性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产生目标取向。 &&& (2)合作学习法 &&& 我们开设了玩具公园,让幼儿自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来玩,如长毛绒玩具、遥控玩具、积木类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惯性玩具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和延伸到教学活动之外的教学情景之中,让幼儿在共同玩的过程中达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快乐”的目标。这类目标是在幼儿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 (3)、开放学习法 &&& 在为幼儿园设计帮助残疾人活动时,我们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观察残疾车辆,观察残疾基础设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如何帮助残疾人,并将这一活动从教学活动延伸到教学以外的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多种多样,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唯一答案的局面,显示出每一个作出反应的幼儿的可达活动目标。 &&& (5)、社会学习法 &&& 我们设计的系列活动《关心残疾人》,就是通过参观、游览、访问等活动方式,让幼儿熟悉、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及道路交通。知道幼儿园附近有医院、超市、学校、快餐店、公园等等。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在社会参观、访问、浏览、经历之中,获得直接的社会体验,他们会把自己获得的体验融入游戏中,幼儿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达成自身生成的活动目标&&&[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合作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关子栏目
&&&&&&&&&&&&&&&&&&&&&&&&&&&&
本站最新幼儿教育
&&&&&&&&&&&&&&&
本站推荐幼儿教育
&&&&&&&&&&&&
网友热评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直接反映幼儿社会交互性的渠道,如果能够实现幼儿与同伴的成功交往,就能通过受欢迎程度响应其同伴交流敏感性及带来的种种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到各位读者,更多内容请浏览()。
  摘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角色游戏,正好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交往契机。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幼儿掌握交往技能,从而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交往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交往是不可避免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人生体验,尤其是自幼儿时期开始就应该注重交往,适应个体发育与成长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转变。幼儿可以经由社会交往来进一步加深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程度,降低任性性格的养成可能,改善过分自我的不良行为,有助于扩展社会活动范围,增强调节能力,顺利张扬适宜适度的个性化,实现社会行为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良性循环。通过大量理论和实践可以得出,幼儿能够通过角色游戏实现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以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角色身份,再现不同环境的社会生活,使其能够尽早体会成人经历,深化社会理解,促进相互交往。因此可以说,角色游戏的特殊性在于增益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文以此为基础,逐步展开角色游戏的内涵,探讨其对于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相应能力的培养功能。
  一、 相关概念简述
  交往是贯串我们一生的活动,幼儿却是我们一生的起点站。因而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行为就变得非常的具有意义。而接下来,我们也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直接反映幼儿社会交互性的渠道,如果能够实现幼儿与同伴的成功交往,就能通过受欢迎程度响应其同伴交流敏感性及带来的种种影响。学界专家定义的幼儿交往能力,主要指的是参与交往活动时幼儿所感受到的同伴关系,并对其加以处理、协调和适应的能力之统称。对于成人来说,交往能力包括了各种各样成熟化的交往技能与策略,想方设法地扩展与巩固人际关系。而幼儿显得比较稚嫩,基本上是以分享与合作等较少冲突的方式来锻炼交往能力。幼儿交往能力反映出该阶段交往策略的初级化,仅仅指向浅层次的交往认知,并未延伸出高水平的个体交往技能。
  (二)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富有相当广泛的创造性,幼儿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结合大胆的想象与模仿,反映出自己理解的现实生活。角色游戏主要包括主题、游戏规则、情境假设、游戏动作、物品假想和角色扮演。受限于生活范围,幼儿多会扮演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如小伙伴、老师和爸爸妈妈等。老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要强化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设定好主体情境与游戏规则之后,交由幼儿进行角色把握,合理演绎。
  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意义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意义
  如果幼儿不知道怎样与他人相处,那么他会不断徘徊在孤独寂寞的道路上,同时还会形成强烈的自卑感,这会为他未来的成长造成巨大的阻碍作用。实际上,人在社会生活中习得正确、良性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处于人类成长的萌芽阶段,在对其开展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关于其交往技能的培育活动。
  (二)角色游戏的意义
  幼儿园一般都会设立各种各样的游戏,其中,最受儿童欢迎的当属角色游戏,进行这样的游戏时,儿童会表演和再现日常生活的相关场景,模拟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并从中获得社会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增强人际智能水平。不仅如此,开展游戏活动时,幼儿也能够了解怎样保障自身的合理权益,如何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使游戏顺利进行。所以,笔者经常会开展各式各样的角色游戏,提升幼儿园小班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自身的智力心理因素
  现在,幼儿在和同龄儿童开展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摆在最为主要的位置上。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过于膨胀就会严重阻碍其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这类群体往往仅凭自身的喜好和利益而行动,不能理解他人,因此无法有效地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幼儿来说,外在表现为固执己见,不能关爱他人,难以和谐相处。
  没有分享的理念,也不善于协作。在实习期间,通过观察,发现极少数幼儿具备良好的交往技能,并且大部分幼儿还没有形成交往的概念,不善于分享与协作。因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般只会关注自己有兴趣的玩具内容,排斥与他人共同分享。开展集体游戏时,往往也难以一致,从而阻碍了交往。
  2.幼儿园管理引导因素
  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幼儿因争抢玩具、言行激烈而出现摩擦。在这一过程中,谁都不愿意忍让对方,严重的还会造成大大出手的后果,假若他们具备正确的交往技能,就可以有效防止摩擦的产生。不过因为幼儿的思维与行动还处于成长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对其不良行为加以指正,使幼儿学会恭谦礼让、团结友爱,形成温和的性格。
  (二)造成幼儿交往能力匮乏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与社会原因
  我国目前大量的家庭都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很多幼儿被父母等长辈过于宠溺,并将这种自我中心的心态代入了和同龄人交往的环境下,一旦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就会变得任性而暴躁。
  同时,目前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认为在幼儿时期就应该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他们觉得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不需要培养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提升,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2.幼儿园环境原因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
  四、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的措施
  (一)养成愿意与人交往的习惯
  交往的重要部分是语言,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语言,大部分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就是因为不会如何与之交谈。教师可与幼儿扮演亲属关系的角色,例如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教师再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进行交谈,从而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语言,如打招呼、告别、表示感谢、接受以及拒绝时常用的语言。
  (二)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前文提出,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以至于幼儿的交往对象大多数为成人,特别是家人。家人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造成了幼儿任性、以及自我的性格。所以,在游戏中,常常与同伴之间出现矛盾:
  1. 角色分配
  几个幼儿想扮演同一个角色,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幼儿轮流或者是进行猜拳来解决,让幼儿自己进行协商。
  2. 材料分配
  游戏时,出现了一些新玩具,这些玩具,会成为幼儿争夺的焦点,每个幼儿都想得到新玩具,在这里就发生的争抢,从而造成玩具的损坏。这时,教师应进行引导,玩具是如何坏的?现在玩具坏了,不可以玩了,应该怎么做?让幼儿进行讨论,得出应该轮流玩玩具的结论。
  3. 角色交往
  这是最困难的一点,需要产生矛盾的双方达成一致的想法,最终再提出合适的方案。所以在这里,教师可先不出来解决矛盾,把机会让给幼儿,让他们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交往的技能。如果幼儿无法解决,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幼儿该如何做。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相关推荐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76300" data-title="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data-image="">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人们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娱乐形式。经过不断地改造以及代代流传,以其鲜明的通俗性以及地方性广受幼儿的欢迎,为幼儿玩乐带来了更多的趣味以及活力。本文通过介绍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研究如何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积极的效用。关键词:民间游戏传统幼儿活动引言:民间游戏有着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是一种底蕴浓厚的文化艺术,具有生动有趣的玩乐过程。将幼儿置于民间游戏之中,会使其在玩耍的同时感受到民族精神文化,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道德修养,为今后的个体成长奠定能力基础。一、&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民间游戏来源于劳动人民长久的生活实践,以其通俗、易学、有趣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民间游戏加强幼儿的体质锻炼。如果单单是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反复练习跑、跳、走等动作,幼儿往往会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配合。而民间游戏以其具体、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幼儿乐于参与其中,在玩乐的过程中完成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达到增强自身体质、健全自身体魄的目的。例如,在“丢手绢”的游戏中,跑跳的形式伴随儿歌完成动作,加强了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互相追逐的孩子在经过不断地运动后,将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奔跑速度。其次,民间游戏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发展。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等优良品质,使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得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的情感升华。例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母鸡”需要保护身后的“小鸡”不受“老鹰”的侵犯,在直面阻拦以及身后救援的过程中,“母鸡”增强了责任意识以及关爱他人的能力,“小鸡”则懂得了团结互助的集体力量,同时“老鹰”在反复的奔跑中也会提高竞争意识。在这样的角色互置中,使幼儿受到各类情感的激发,在与他人的相处交流中增强了自身的个性发展。最后,民间游戏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实践机会。幼儿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角色、内容、场景多变的民间游戏恰恰可以满足幼儿想象的好奇心,在反复模仿以及练习中促进了自身的创造性发展。例如,“家家酒”是最普遍也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在医院这个情景中,幼儿通过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完成医生看病、护士打针、病人吃药等一系列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需要幼儿平时细心观察生活,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反映现实生活情景。模仿需要观察,在自身观察力以及模仿力提升的同时,幼儿的想象力也在发生着变化,为创造力的发展准备了能力条件。二、&如何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发展1、&以激发幼儿兴趣需要为目的,营造民间游戏氛围将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之中,达到激发幼儿兴趣需要的目的,需要营造一定的民间游戏氛围。由于某些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久远性,幼儿还不是很熟悉,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这时,教师需要创设民间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例如,在室外设置器械区,放置跳绳、沙包、皮筋、毽子等器具,邀请高年级的学生指导、表演,引起幼儿的关注,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游戏的技巧,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游戏的转变。2、&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原则,构建民间游戏课程教育是为了幼儿更好地成长,为了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幼儿园应该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原则,构建民间游戏课程。一方面,筛检适合的民间游戏,融入到基本课程之中。并不一定所有的民间游戏都适合幼儿参与,甚至一些游戏还会威胁幼儿的安全。所以在将民间游戏引入课程前一定要经过选择。像“打石头仗”“拍花花手”等不利幼儿发展的游戏要给予摈弃。对于存在落后观念却形式丰富的游戏应该经过适当的改变与创新,使各阶段的幼儿都能够得到有益身心的体验。另一方面,开展民间游戏要注意创造性的融入。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幼儿参与游戏,享受玩乐,并不能实现民间游戏真正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游戏开展前,应该设定主题,通过将游戏融入到主题之中,实现教育以及娱乐的目的。例如,在“过年了”的主题活动中,融入“抬花轿”的表演游戏以及“穿新衣”“迎新年”的童谣说唱,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3、&以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为根本,创新民间游戏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为幼儿的生命成长带来自由与创造。所以,以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为根本,创新民间游戏,使幼儿得到更加轻松的体验,促进自身的能力发展。民间游戏虽然形式多样,但是一些难度较大的玩法并不适宜幼儿。例如,跳皮筋复杂多样的花样远远超出了幼儿的能力水平。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将原先的跳皮筋改成踩皮筋、钻绕等简单的动作,而且可以在幼儿玩耍的同时放置童谣伴奏,使原先不被幼儿接受的复杂游戏重新得到欢迎,赋予新的活力。通过不断变换游戏形式以及添加游戏要素,使游戏适应幼儿的成长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性以及自主性。三、&评价与反思:总之,在学前教育中引入民间游戏,不仅可以起到发扬民族传统的作用,还可以使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激发自身自主创造性的能力。虽然对于如何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发展还没有完善的教育计划,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地完善,但是,民间游戏中蕴藏的教育契机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才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以及能力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参考文献:【1】庞丽娟主编.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王小英.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内在的连结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3(7):25-29.【3】秦元东.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转化:儿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2(4):41-44&&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