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外国桌游俱乐部名字的名字:一个玩家翻出问题卡,其他人打出自己手牌中的词语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一生必须要玩的81款桌游(上)试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桌游配套】我的桌游名人堂(一)
想写这个题目很久了,一直没动手,今天刚好有点闲暇,索性就开个头,以后慢慢更新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榜单。
玩桌游好多好多年了,从毫无所知,到盲目选择,再到有目的性的购买,算是经历了自己对桌游这个集合了各种文化和知识的产物的认识过程。要选一些心目中的最佳桌游,心里的这根标准线是覆盖了多个维度和考量的。如果单从机制或者背景或者美工等等去判定,可能都会有点偏颇。于是我就想着从实际的体验中去选,美工漂不漂亮,机制惊不惊艳,背景吸不吸引,都抵不过喜欢反复玩的真实感受。自己对这个榜单也没有限定数量,只要玩了一定次数,引起购买欲,又经常拿出来玩几盘的,都可以加进来,但这并不代表会随意选择,更不会人云亦云,因为这个榜单只会是我自己心目中的桌游名人堂。
(申明:入选不分先后,以下图片主要来自于BGG)
入选1号-Isle of Skye:From Chieftain to King
选择这款2015年的新游戏作为首个入选,或者很多人会又点诧异,毕竟经典的好游戏太多,但我这个打铁趁热的做法其实只是想说明我真的非常喜欢这款规则简单但互动极佳的游戏。这位设计师这两年出了几款游戏,比如,已经汉化的《Mombasa》,以及轻策《Oh!My
goods!》,每款差别都很大,看上去都不像同一个设计师的作品,这点和当年Stefan Feld很像,他早期的《Notre
Dame》和《In the Years of
Dragon》就和现在大部分作品差别很大。说回斯凯岛,他的主要亮点有2个:1个是特别的拍卖机制,玩家必须要平衡好手上的现金和每回合板块的标价,时刻关注对手板块,以及悄悄低价购买自己摸到的板块,这需要对所有玩家的期望有个预判,这也是这个游戏有味道的地方;另1个亮点则是拼图方式,看似非常类似经典的卡卡颂拼接规则,但允许道路不连接这么一个小改动却让整个拼接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加上每次游戏只会出现4个计分板块,这使得每盘游戏的拼接策略都会有很大的不同,重玩性极强,变化极多。我认为一款好的游戏,往往应该具有规则简单,互动好和变化多等优点,而这款游戏全部具备,所以毫无争议地进入我的桌游名人堂。
入选2号-Saint Petersburg
第二个入选的作品是大名鼎鼎的《Saint
Petersburg》,喜欢这款游戏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是我接触的最早的几款德策游戏之一,而且因为有excel电子版的存在,使得我刷这个游戏至少几百盘。玩的多了,自然就会有感觉,对各种线路的尝试,根据场面情况,随机应变地进行卡牌组合,这种方式加深了我对这款老游戏的好感。看似只是刷钱和刷分,但如何掌握好节奏,该刷钱的时候刷钱,该换分的时候换分非常重要,虽然卡牌的翻开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游戏的魅力就是在如何控制和管理这种随机性。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圣彼得堡增加了一个新的阶段,使得游戏的元素更多了,虽然并没有改变游戏的实质,但确实也多了一些变化。另外新版的美工与老版有巨大差别,个人而言更喜欢新版的UI,但看看老版那种带有历史感的画风,也确实有着特有的味道。
入选3号-Mykerinos
说起这款游戏,就不得不提魔都的资深玩家m大。想当年正是m大使用了这款游戏图案作为头像,才让我关注到了这个游戏,用m大的话说,这可是一个满分游戏。我完全同意!这款套着考古背景的小游戏确实非常精致,随机组成每次游戏的版图要求玩家因地制宜地放置自己的考古队员,而非常平衡的人物技能使得玩家在不多的几个回合中控制好将队员放入博物馆展览的节奏,特别要注意的是,类似于人物板块背后的那些2,3分数都可能是决定游戏最终胜负的关键,所以要精算每一次得分机会,Yes,it's
a big game in a small box!
入选4号-Dream Factory
如果说RK有什么代表作,肯定不得不提梦工厂。这款曾经涉及版权问题的拍卖佳作一直是大部分桌游玩家的珍藏。这款游戏除了仿真式美工的老版本和经典式动画美工的版本外,最近还发现有类似于波兰版的电视剧版本,给我感觉真的会成为第二个极多版本的“现代艺术”。RK擅长拍卖机制和小游戏设计在这个游戏设计中体现的很淋漓尽致,bidding加上set
collection的机制让游戏结构很简单,但策略线路却又很多。拍卖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玩家必须通过叫价来影响互相的决定,而set
collection又让这款游戏的背景代入感优点凸显出来。这些因素放到游戏中,就变成要求玩家在每次拍卖时仔细计算性价比,以合理的代价邀请到导演摄影特效等各种电影元素。游戏中大量的奖项设置非常有意思,特别是金酸梅奖让获得高星数不再成为唯一的需求,适时地拿取一些低星元素冲击这个10分奖项很可能成为获取胜利的突破点,当然作为一个拍卖游戏,这个游戏带来的欢乐度更为明显,到了周末全家人或者朋友间一起来上几局,真的是让身心放松的绝佳体验。
入选5号-Codenames
现今的桌游设计师中,如果论及创造力,大家一定会首推VC大师。Vlaada设计的游戏机制各种各样,引入的元素也非常多,比如《Space
Alert》中的CD语音元素等,比如《Pictomania》中的画图元素。而VC所在的CGE公司去年推出的《Alchemists》又把手机app元素带入桌游设计,仿佛只要和VC搭上关系,就会带来很多玩家所意想不到的idea。这款戴着毛线帽子的Party
Game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点不毛线,如何高效且准确地传递信息,让队友获取正确信息又不让对手察觉线索非常关键。无穷的英文单词数量和各种5x5的setup牌(还可以4个方向转)组合让这个游戏的重玩次数变得无限多。而最最重要的是游戏过程中,大家比拼脑洞带来的乐趣总是能让大家频频捧腹,这么一个小小的桌游考验了知识的比拼,涉猎领域的比拼,默契程度的比拼,以及抽象能力的比拼。Master常常为了从几个完全不相关的元素中抽取出相同点而费劲脑力,这种简单而刺激的脑力体验让大家对这款游戏爱不释手。
入选6号-Keyflower
记得多年前魔都另一位资深玩家Daniel曾经写过一篇非常赞的key系列介绍,于是画风清新脱俗的key系列就引发了很多国内玩家的追捧,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如果说抛开画风,key系列中迄今设计最佳的作品一定是keyflower。国内代理商游人码头当时在推出汉化版本时,还特意来问我名字翻译怎么好,最后游人选定了奇伍德花季号正是源于key系列的背景-一个关于keywood的故事。游戏的主题机制仍然是拍卖,但不同于RK那种传统拍卖设计,Richard
Breese使用了很特别的拍卖机制,通过米宝颜色和数量来增加拍卖维度,结合米宝在板块间的移动让拍卖变得很策略性很强。另一个特点是拥有板块的玩家并不一定有优势,对手可以通过放置自己的工人到你的村庄来执行行动,所以你需要考虑bidding板块,还需要考虑高效地使用这些板块,因为游戏总共就是4个回合(对应一年的四个季节),游戏节奏非常非常重要,寻找板块的combo效果,防止对手低价使用自己的板块都是需要思考的核心点,加上拼图元素,让这款看似简单的游戏充满了策略度,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把这款游戏列为自己top10之一。
入选7号-Santiago de Cuba
选择这款冷门游戏入选我自己的桌游名人堂或许大家会比较意外,但是在茫茫的BG中挖掘一些被遗忘的明珠不正是很多桌游爱好者的乐趣之一吗?这款游戏有一款同背景的标准版本《Cuba》,那是一款类似于《Puerto
Rico》的作品,并也结合了一些类似于《Lancaster》的voting机制,也是一款很不错的作品,只是得分线路相对集中在运货方面。而这个有着小古巴别称的版本却透露出一些标准版所不具备的灵气,比如setup时人物技能和建筑位置的随机组合,让每次游戏线路变得不同;还比如玩家自主选择货物买卖的数量限制,让玩家可以控制对手蹭运货的机会;再加上游戏的节奏是可以被玩家的行动选择所影响,适时地rush游戏可能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获胜手段。由于游戏中获取的VP
token是暗的,所以玩家必须对对手累计得分有一个比较较为准确的记忆和判断,出了要卡住最主要对手的行动选择,控制手头的现金流也非常重要,现金流一断是非常可怕的。还是这句话,真正好的游戏盒子不一定大,配件不一定多,机制不一定复杂,但设计一定很巧妙,而这款被遗忘的轻策游戏正是一款设计灵动的佳作。
入选8号-In the Year of Dragon
Feld一直有着水平稳定且高产的设计名声,而这款龙年是他想对早期的作品。抛开游戏的中国背景不谈,但从游戏机制看,龙年有着非常特别的地方,比如行动每回合行动板块的组合,比如每回合事件的随机性,再比如人物技能的选择。玩家需要控制好在朝廷的影响力,以确保自己的游戏顺位靠前,同时尽量避免因行动板块随机组合造成的对手卡你行动情况,因为玩家只有一套人物牌,算上2张百搭牌,每种人物获得次数是有限的,早了可能会因为人物中途死亡而无法再获取,晚了又可能造成使用时机的错失,规划好自己的线路,抵抗住对手的限制是这款游戏的核心策略,每回合结束的人物刷分是主要得分手段,游戏最后会有一次和尚加分和人物数量加分,这可能会带来一次分数飞跃,所以除了中途领先,还需要关注对手的最后一次加分情况,避免规划了很多回合后被对手一下反超的悲剧情况发生。这款游戏绝版了多年,但最近国内另一家很大的桌游商一刻馆出版了汉化的版本,算是让很多玩家有了体验到的机会,不过如果你希望收集Alea大盒系列,那么或许德文版和英文版会是你的更佳选择。
入选9号-The Great Heartland Hauling Co.
如果没有这款游戏,可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Dice Hate Me这家公司。一个小小的盒子,简单的Pick &
Delivery机制,随机的卡牌组合版图,加上一些公司技能,让这款小游戏变得非常丰富饱满。游戏中玩家需要根据每局版图情况,合理地选择运货线路,避免过路费和超重费,将低价货运到高价地点卖掉获得收益。管理好手上有限的5张手牌,利用好公司技能,关注好对手的运货线路是这款小游戏策略嘴丰富的地方。游戏中每1块钱都很重要,往往最终的胜负就在3~5块钱之内。每个地点的货物数量也是有限的,每次一个地点只能停一辆卡车,这让玩家不得不在这块并不算大的版图展开争夺,于是玩家互动变得很强,加上游戏人数弹性也很大,最多可以5人,并且一局游戏耗时30分钟左右的时间长度可以让其在很多情况下爬上你的桌子。
入选10号-Egizia
又是一款绝版多年的游戏,估计玩到这个游戏的玩家并不会很多,去年在Asmodee某大的帮忙下,我幸运地拿到了一盒德文版,虽然不如英文版方便(因为卡牌上还是有一些简单的文字量),但这完全不影响我对游戏的体验和赞赏。游戏是非常讨巧的古埃及背景,扮演长老的玩家需要顺着尼罗河建设埃及方尖塔,金字塔和神庙等,同时还需要保证自己的粮食收入和石料充足。机制方面特别的是玩家只能顺流而下,一旦错过了一些卡牌就不能回头了,但是如果玩家想多拿卡牌,那么走在前面的对手很可能就把好效果卡牌抢走了,所以如何平衡这点很重要。游戏的得分主要来自于狮身人面像卡牌,获得并完成尽量多的任务通常是获胜关键。由于建筑的建造位置有限,同时建造位置的得分又是慢慢提高的,其中金字塔还有每行的额外加分奖励,所以一边造建筑一边完成任务才是王道。这款游戏出过很多语言版本,除了最早的HiG德文版,还有英文版,法文版和波兰文版,可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之大,相信不久以后中文版可能也会出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桌游店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