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国家的崛起奇迹秘籍之快可为奇迹为什么是奇迹又不是奇迹

印度奇迹能否赶超中国奇迹?_网易新闻
印度奇迹能否赶超中国奇迹?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印度奇迹能否赶超中国奇迹?)
漫画/曹一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过去三十年来全球经济最重大的事件,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1978年到2008年,中国GDP增速年均接近10%,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在1991年以来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开始加速,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年均经济增长在8%以上。最近两三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GDP增速降到7%以下,而印度经济增长似乎正在加速,目前GDP增速已经超过中国。据最新报道,印度目前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国奇迹似乎逐步褪去光环,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看好印度奇迹,越来越多投资者押宝印度奇迹。在这场经济赛跑中,谁将笑到最后?印度奇迹能否最终超越中国奇迹?就增长前景而言,笔者依然看好中国。在这场竞赛中,中国除在制造业水平、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外,最大的优势还在于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这是我国长期实施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战略的结果。上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教育水平迅猛提高,为我国经济增长构建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到20世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研究表明,1929年到1982年间,美国经济增长余值的28%可以从美国工人教育年限增加和质量提高中得到解释。年间,美国中等学校的注册率和毕业率显著增加;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等教育领先英国和法国30到40年;二战初期,美国18岁青年中一半以上是高中毕业生。20世纪多数时间里,欧洲主要国家的中学入学率都显著低于美国。二战之后一些新兴经济体如日本、韩国等,经济迅速起飞,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与其教育水平的发展密不可分。日本的全民识字率高达99%,韩国的识字率也高达97%。东亚是全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教育的发展重新步入正轨,取得了巨大进步。2008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8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均为1998年的6倍。2012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92.2%,印度仅为74%;中国成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而印度仅为4.4年。由于我国现代教育短期内得到迅速普及,大幅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在“龙象之争”取得了根本性优势。从美国、日本、韩国到中国,这些国家的经济腾飞都与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密切相关。当然,教育发展是很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政府的参与所起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在美国,由于联邦政府架构的特殊性,地方政府财政权力较大,20世纪美国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主要是地方政府推动的结果。而日韩等东亚国家的教育发展主要是中央政府推动的结果。中国从教育水平十分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教育发展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更是政府强有力推动的结果。上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来迅速发展,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大致相当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韩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预计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达到1.95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大众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ichard&Easterlin提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如此巨大?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各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中国和印度“龙象之争”谁将胜出?从Easterlin的研究中不难找到答案。
(原标题:印度奇迹能否赶超中国奇迹?)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的出现只有23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创性的发展道路。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成为拥有50个州、3亿多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大国崛起》材料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其状况,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穿西装,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人头马,学数理化,看的是《阿凡提》,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演绎的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前两则材料归纳总结,美国与日本的大国兴起历程中的相同点。请用二战中相关史实说明日本“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2分)(3)材料三中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存在怎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前两则材料叙述的美、日两国兴起的历程中借鉴哪些经验?(2分)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的出现只有23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创性的发展道路。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成为拥有50个州、3亿多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大国崛起》材料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其状况,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穿西装,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人头马,学数理化,看的是《阿凡提》,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演绎的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前两则材料归纳总结,美国与日本的大国兴起历程中的相同点。请用二战中相关史实说明日本“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2分)(3)材料三中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存在怎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前两则材料叙述的美、日两国兴起的历程中借鉴哪些经验?(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的出现只有23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创性的发展道路。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成为拥有50个州、3亿多人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大国崛起》材料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其状况,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穿西装,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人头马,学数理化,看的是《阿凡提》,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演绎的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前两则材料归纳总结,美国与日本的大国兴起历程中的相同点。请用二战中相关史实说明日本“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2分)(3)材料三中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存在怎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前两则材料叙述的美、日两国兴起的历程中借鉴哪些经验?(2分)科目:最佳答案(1)政治上走独创性的发展道路,经济上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相同点: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史实: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迫使美国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3)问题: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不对等。对于先进文化要吸收和借鉴,但应该保留自己原本的优秀传统文化。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中国奇迹”与“中国模式”解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奇迹”与“中国模式”解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中国奇迹_凤凰财经
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个中国奇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省长)夏巴斯·谢里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夏巴斯说,中国和平地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世界强国,应该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和正确领导。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省长)夏巴斯·谢里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夏巴斯说,中国和平地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世界强国,应该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和正确领导。
——访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夏巴斯·谢里夫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省长)夏巴斯·谢里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夏巴斯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巴经济走廊”不断推进表示肯定,对未来双方全方位合作表达了充分的信心。  夏巴斯·谢里夫 赵和平画夏巴斯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普通的党,而是一股“思想飓风”。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800多万党员,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创造的众多奇迹之一。中国的发展壮大最终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人民充满创造力的辛勤工作和数代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共产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英明决断保障了中国这条大船能够沿着正确航线一直向前。夏巴斯说,中国和平地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世界强国,应该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和正确领导。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最好见证。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在短短25年内使约七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共产党将其庞大人口转变成为人口红利,树立了一个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即人口增长可以从发展负担转变为提高生产力的正面资产。夏巴斯认为,在冲突不断、挑战重重的当今世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世界稳定和理性的源泉。中国已将过去几千年辉煌历史所造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了世界,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公正。中国还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实现全球多边治理的坚定倡导者。中国外交政策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思考,为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决策提供了样板,解决了既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又要将国家经济发展当作工作重心的问题。“中巴友谊与全方位合作就像小鸟和天空的关系。”夏巴斯说,“对巴基斯坦来说,与中国的友谊就像天空,我们奋力飞翔,不断达到新高度。”他认为,与中国发展自主的、无可置疑的友谊是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基石。在过去六十多年里,两国在绝对信任的基础上分享着牢不可破的友谊。虽然双方的领导人发生了变化,但对世界的立场和相互的认识没有变。对保持紧密强大中巴关系的共识没有变。这种“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的友谊是建立在两国人民心中相互热爱的特殊情感之上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将中巴友好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双方关系更加强健,扩展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多个领域的合作都得到了加强。2015年4月,习主席在巴议会发表历史性演讲,将巴基斯坦称为“铁哥们儿”,说明巴基斯坦在中国领导人心中占有特殊位置。夏巴斯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连通巴瓜达尔港与中国新疆的“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公路、铁路和油气管道的复合网络。在460亿总投入中,330亿美元将用于巴基斯坦的能源工程,“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将使巴基斯坦社会经济发展走上快行道”。他认为,作为目前中国宣布投资单个国家的最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将是本地区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推手,对巴基斯坦成为本地区的富国和强国有着极大帮助。在谈到旁遮普省与中国加强全方位合作问题时,夏巴斯指出,旁遮普是巴基斯坦的最大省份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的进步。根据旁省战略合作框架计划,中国是重要发展伙伴。我们倾力于能源项目和工程,如1320兆瓦的萨希瓦尔燃煤电厂和1000兆瓦的奎德-阿扎姆太阳能发电项目。这些项目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此外,在建的拉合尔“橙线”城铁项目是中巴友谊的另一例证。该项目开巴基斯坦之先河,是以最优惠贷款、由中国北方公司和铁路总公司联合修建的。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将“橙线”称为“中国送给巴基斯坦人民的礼物”。夏巴斯说,中巴友好将为我们两国提供更多绝好的经济合作机会,“中巴经济走廊”仅仅是两个兄弟国家独特合作的开端。“友谊的天空会激励翱翔的小鸟不断攀升,冲上云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61259
播放数:694405
播放数:451243
播放数:769501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中国奇迹:一种更健康的崛起方式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吴黎明 冯武勇
  2013年早春,北京人民大会堂,刚刚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记者联合采访。
  这是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元首后首次与中外媒体直接对话。有记者问:“中国经济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这将给中国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带来什么变化?”
  “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主席的回答坚定有力。
  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中国同世界关系大调整。“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对变化抱有开放的心态,自信、稳健、富有开创精神。”这是习主席给在场的俄罗斯记者安德烈·基里洛夫留下的印象。
  激荡、碰撞、融合,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千年长河里,当下的一幕,无疑最雄浑壮阔。
  世界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坐上了主桌”
  3月22日,当爆炸声在布鲁塞尔响起,不安的情绪从“欧洲心脏”向四处蔓延。一周前,叙利亚危机迈过5周年门槛,和平与安宁却仍如星辰般遥远。
  经济低迷、气候变化、“西方民主”迷思、“新冷战”风险……乱象与危机越来越频繁地成为观察世界的切片,越来越多的分析家将“失序的世界”挂在嘴边。
  没人怀疑,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不同以往、错综复杂的世界。问题是,拨开浮云与迷雾,世界的“真相”究竟怎样?
  2015年6月,德国阿尔卑斯山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七国集团峰会在一座古堡里“悄无声息”地举行。8个月后,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虽然只是一次部长级会议,却成为世界舆论的高光点。G20的热络与G7的式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时代》周刊感叹:“G7领袖控制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从G7到G20,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一道“坐上了主桌”。如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重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尽管出现增长放缓与不平衡的问题,前者仍以实现4%的整体增长,高于发达国家2%的增速。而只要它们经济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就将继续处于上升趋势。
  二战后风起云涌的亚非拉民族解放独立浪潮在新世纪延续为新兴力量的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经历着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不会有任何霸权主义强国。权力将会转移到一个多极世界中的一个网络和联盟之中。”这样的断言出现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为白宫提供决策参考的报告里,尤其意味深长。
  变局发生在西方与非西方力量对比之间,同样酝酿于国与国的关系之中。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打破了数百年来各大地缘板块相互隔阂的局面。国际社会从“丛林世界”走向“地球村”,谋求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中预言:“21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现在看来,当今世界正在这样的轨道上发展。
  中国大发展——“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
  “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实现复兴,其影响是深远的,使全球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这是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崛起的论断。
  易北河畔的汉堡港是德国第一大港。自1189年开埠,万国船只在此熙熙攘攘。潮起潮落、风起云涌,如今,中国的巨轮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天大约8200只标准箱来自或运往中国,占汉堡港日吞吐量的三分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恰在那一年,德国记者马庭·库摩在汉堡港码头的一艘轮船里举办了一次摄影展。1976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夜,马庭第一次造访中国,用相机记录下彼时中国的样貌。2006年,他故地重游,在同样地点、从同样角度拍摄了一系列照片。
  时间的对比强烈而震撼。长安街上,涌动的自行车流被各种款型的汽车取代;黄浦江东岸,寂寥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光溢彩的浦东新区……现在,马庭正筹划下一次中国之旅,他已迫不及待触摸中国的新脉动。
  有人用“石破天惊的历史巨变”形容“中国奇迹”。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快速的持续经济增长、如此幅员广阔的全面工业化、如此规模庞大的减贫成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说:“正如200年前英美的工业革命使它们得以超越中国,中国的工业革命也将使它赶上乃至超越英美。”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国际游客最大来源国……如今,已有足够多的头衔和标签佐证中国的崛起。然而,最意义非凡的发展或许来自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迈过50%的门槛,历史上第一次,生活在城市里的中国人超过了农村。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标志其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迎来经济结构转折性变化。
  曾几何时,这一幕难以想象。2016年2月25日16时许,满载100个标准箱的X8202次中欧班列从中国郑州圃田集装箱中心出发前往汉堡,开启它的第200趟欧洲之旅。
  300多年前,当“中国热”风靡欧洲,精美的中国瓷器与典雅的中国式园林走进普鲁士、奥匈帝国的王宫。如今,中国班列、中国制造与中国资本迈向更广阔欧洲天地。大发展的中国与世界水乳交融。
  世界重新发现中国——“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有人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今天的世界,争相为中国拍摄“家庭相册”。
  2016年春节,一部名为《中国新年》的英国BBC纪录片吸引了世界目光。
  无独有偶,一年多前,韩国KBS电视台也推出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创下韩国纪录片历史上罕见的高收视率。为了展现“华丽的中国时代”,摄制组走进浙江义乌小商品工厂,走入长江下游致富村,甚至深入中国公司收购的赞比亚矿区……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不是作为一个繁华但地理隔绝的古老帝国,也不是积贫积弱而被迫开放国门的过气王朝,而是一个阔步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现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接纳、欢迎中国的崛起,发现它越来越多的“美丽地方”。
  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与世界互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5年3月,英国提出加入申请后,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纽约时报》感叹,美国盟友纷纷加入,更多是因为“全球经济秩序正在缓慢但又确定地趋向认同中国的观点”。
  7个月后,伦敦白金汉宫为到访的中国领导人铺上了“最鲜艳的红地毯”,英国首相卡梅伦毫不讳言,他的国家要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此后不久,德法两国驻华大使罕见地在中国媒体发表联合署名文章,声言“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
  一直关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吸引过来,它们对中国的看法也有了改变……它们看到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中国深度反哺世界——“中国正寻求一种更加健康的崛起方式”
  广袤的东非红土地上,肯尼亚沃伊郡火车站见证岁月沧桑。在100年前英国人建成的米轨铁路上,间隔很久才有一列最高时速约20公里的火车缓缓通过。
  百米开外,由中国企业承建、客运时速120公里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正在快速铺展。这条占据东非铁路网咽喉地位的国际干线,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之一,也是肯内亚近百年来新建的首条铁路。
  “蒙内铁路将改变整个国家,我们对此充满期待”,26岁肯尼亚女工程师萨拉·蒙比两年前在中国获得电信工程学士学位,如今已是蒙内铁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蒙内铁路每修一公里可以为当地创造60个就业机会,这对就业率只有50%的肯尼亚来说,意义重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以兄弟般的热忱帮助东非国家修建坦赞铁路。如今,中国以更恢弘的气魄与非洲实现共同发展。意味深长的是,某些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扣上“新殖民主义”帽子的西方国家,似乎也开始转变态度。不久前,法国专门任命了一位法中在非合作伙伴关系事务大使。法国《世界报》说,巴黎想搭上“中国-非洲”列车,这种合作“非常诱人”。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狮子论”给世界留下极深印象。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狮子。”
  如今,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中国狮子”不断用共同发展的善意邀约,化解世界对“中国挑战”“中国威胁”的疑忧。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是其中最宏伟的计划之一,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繁荣发展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同向而行的强烈讯号。
  “美国主导整个美洲时创造了拉美国家的依附性法则,这种法则导致了拉美国家畸形的发展。而中国正寻求一种更加健康的崛起方式,与周边国家分享发展的红利。”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对“一带一路”的解读。
  琴瑟和鸣的新世界——“中国是国际体系的贡献者、建设者”
  2015年10月13日,北京中南海,成功访美归来的习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外界敏锐地观察到,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规则、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2015年注定因开启全球治理结构性变革的大幕而载入史册。亚投行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人民币“入篮”以及美国国会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的最终放行,标志着由新兴力量崛起撬动的世界变局进入了由量变向质变演进的新阶段。而其中,中国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力量。
  “在过去的200年里,中国先是全球大事件的受害者,然后主要是旁观者。而如今,中国在几十年里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国家……它也必须适应自身的崛起。”英国《金融时报》首席政治评论员菲利普·斯蒂芬斯如是说。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义利观,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与倡议,既是中国调试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因应之举,也悄然改变着“强权即公理”的全球治理潜规则,改变着零和博弈的“冷战型”国际秩序观。
  “中国不再只是国际体系参与者,而是一个贡献者、建设者。这是历史性角色转变。”中国国际问题学者阮宗泽说。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两会”后首位到访的外国元首德国总统高克时说:“正如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所说,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就如同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短短一言,主宾共鸣。
  从物质力量到思想力量,中国改变着世界。在变革的时代交响中,中国与世界正在共同点亮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参与记者:陈聪、柳丝、辛俭强、冯玉婧、丁小溪、王丙飞)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之崛起 奇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