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速度为什么难拦截

关于弹道导弹拦截的问......
关于弹道导弹拦截的问题
导弹在飞行中的哪一阶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拦截?
就目前的拦截技术来讲,还只能在最后的俯冲阶段拦截,主要原因有两个:
1.天基激光武器还不成熟,还无法做到不取提前量,不用计算弹道,看到即打到。所以,上升阶段目前通常是打不了的。
2.这一段,通常在万里之外的敌国境内,不要说发现很难,就算发现了,也是鞭长莫及。
在太空的第二阶段虽然容易被雷达发现,并且容易计算出导弹的弹道,但是,拦截导弹通常飞不了那么远,如果要让它能够飞那么远,成本将大大增加,命中率将大大降低。
最后只能在俯冲阶段拦截了,其实这一阶段的速度并不是太快,并不比在大气层以外的速度高。
但是应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拦截必然.....
就目前的拦截技术来讲,还只能在最后的俯冲阶段拦截,主要原因有两个:
1.天基激光武器还不成熟,还无法做到不取提前量,不用计算弹道,看到即打到。所以,上升阶段目前通常是打不了的。
2.这一段,通常在万里之外的敌国境内,不要说发现很难,就算发现了,也是鞭长莫及。
在太空的第二阶段虽然容易被雷达发现,并且容易计算出导弹的弹道,但是,拦截导弹通常飞不了那么远,如果要让它能够飞那么远,成本将大大增加,命中率将大大降低。
最后只能在俯冲阶段拦截了,其实这一阶段的速度并不是太快,并不比在大气层以外的速度高。
但是应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拦截必然要向前几个阶段推进,天基激光武器的成熟,必将使拦截提前到大气层以外的第二阶段,甚至,垂直起飞的第一阶段。
弹道导弹的初始段根本不可能拦截!在发现对方导弹发射后再用自己的导弹去拦截?等你的导弹飞过去,对方的导弹应该已经飞到目的地了。除非你的导弹快过他10倍,这可能吗?
理论上,中段拦截是可行的。不管是通过卫星拦截还是地面发射上去拦截,对反应速度的要求都太高了。
目前实际应用的只有末段拦截。对付弱小国家的初级导弹还是有点效果的。
所以,最有效的拦截是消灭对方的发射井(塔、架)等,使对方根本发射不出导弹。
从理论上来讲,弹道导弹在初始段更容易拦截,因为弹道导弹在初始起飞段的速度非常慢,体积也很大,发出热焰使目标暴露。但是这种初始段拦截涉及到发射国本土拦截,政治上的风险太大;目前发展起始段拦截主要靠是机载激光武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
在实际应用中,在末段拦截成功几率更大,像美国发展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中使用的陆基"爱国者"型和海基"标准"型及"宙斯盾"系统也都是在末段拦截,也曾试验在中段拦截,但成功率要差很多.
迅航段最好拦截,因为导弹此时轨道简单,速度均匀,飞行平稳。
最难的是在最后的俯冲阶段 因为速度太快能达到5-6马赫
上升阶段容易但基本在国土范围之内拦截几率很小
在太空阶段是最容易的 但前提条件需要拥有外太空武器 比如在卫星上安装导弹
因为速度低,也没有大的机动!
但是发现困难!
大家都关注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专家:东风21D很难拦截 东风26反舰能力更强(图)-中新网
专家:东风21D很难拦截 东风26反舰能力更强(图)
日 10:09 来源:人民网  
  东风-26导弹
  9月3号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共有27个装备方队、40多种型号,500余台装备接受检阅。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今日关注》采访时表示,东风-21D具备弹头机动能力,很难拦截,东风-26属于中远程导弹,射程覆盖二岛链。
  在此次受阅装备中,弹道导弹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常规导弹第二方队展示了陆基弹道导弹东风-21D,该型导弹打击范围广、攻击速度快、攻防能力强,是解放军海上非对称作战的“杀手锏”武器。核常兼备导弹方队,展示了东风-26导弹,这型导弹可实施快速核反击,能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是核常通用的新型利器。
  东风-21D具备弹头机动能力 很难拦截
  尹卓表示,东风-21D是机动发射,就是阵地可以多样,避免在发射前被敌人发现打掉,这对于弹道导弹来说非常重要。这型导弹制导能力非常好,导航系统先进,除了北斗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导航系统,保证最后落点的精度。同时,它是机动弹头,先捕捉目标,然后打击,再入大气层以后,速度非常快,一般的防空导弹无法拦截。东风-21D进入大气层以后,弹头有机动能力,能够引导它捕捉目标,精确计算弹道,最终命中目标。
  总之,东风-21D变轨和弹头机动能力很强,而且是弹道导弹,速度很快,因此,拦截它非常困难。
  东风-26核常兼备 射程覆盖东亚
  尹卓说,东风-26是中远程导弹,射程覆盖二岛链,甚至二岛链以东的目标都能进行打击。基本上覆盖整个东亚。另外,它有核能力,如果敌方要对我动用核武器,东风-26可以对其周边的基地实施打击,这对对手来说,有很大的威慑力。另外,它作为常规导弹的性能也非常强,受阅的解说词称它具有反舰能力,能够在海上打击机动目标。它的常规弹头和东风-21D常规弹头类似。因为该型导弹研制更晚,有可能打击效果更好。弹道导弹打击海上机动目标非常困难,前苏联和美国曾研制了很多年,这也说明该类型导弹技术的复杂性。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2015中国有多少枚弹道导弹 中国弹道导弹能拦截吗?
  中国098“唐”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服役八年了,可携带64枚巨浪4射程三万公里,潜艇长280米,航速72节,潜航长达一年不靠换燃料!那么我国的大杀器有哪些呢?2015中国有多少枚弹道导弹,中国弹道导弹能拦截吗?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5月27日报道称,中国军方的战略概念从一般防御修改为了积极防御,意味着中国可能会通过先发制人的打击来实现自我防御。为此,中国明确表示要强化核武器和太空战斗力,并表明了建设大洋海军的决心。因此,中国与在全世界展开军事战略的美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中国国防部5月26日公开了标题为《中国的军事战略》的2015年国防白皮书。今年白皮书的发布时机,正值最近中美两国围绕中国在南中国海行动而产生的军事矛盾日益紧张之际。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5月26日说,相关海域出现紧张局势是因为有的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相关海域抵近侦察活动的频率,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报道说,白皮书上提出“积极防御”的概念,比中国现在的防御概念更进了一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一直奉行防御而不是攻击的军事战略。事实上,这次的白皮书上也明确写到“中国永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情况下,不会首先攻击”。  白皮书强调,随着国家力量增强,为守护中国在国内外各领域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中国军队应该“大有作为(中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总体有利)”。北京某军事专家解释称从军事上讲,积极防御的意思就是一旦捕捉到敌人的攻击征兆,就可对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白皮书中首先明确定义核武器是“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础”,表明了强化核战斗力的决心,并宣布中国第二炮兵部队将为此构建完善的核常兼备体系。也就是说,为应对可能的核战争,中国将增加核弹头持有量,巩固核打击能力。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将强化洲际导弹的打击能力。军事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拥有个可以搭载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和数百枚核弹头,未来核弹头数量可能最多增加到1万枚。  在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弹道导弹被大量使用,某些中国周边国家也装备有该型导弹,比如越南。  战略武器  从热兵器时代开始,随着武器装备性能的发展,逐渐开始区分为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所谓战略武器就指能够对敌方纵深战略目标实施攻击的具有大面积摧毁作用的武器。这种武器在战略上具有威慑、摧毁的作用和能力,比如洲际战略导弹、远程战略轰炸机、核动力战略潜艇等。而战略武器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战略导弹了,也就是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通常携带核弹头,射程至少是在1000公里以上,用于打击敌方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以及拦截敌方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导弹相对应的,就是战术导弹,也就是用于毁伤战役战术目标的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内,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核袭击兵器、集结的部队、坦克、飞机、舰船、雷达、指挥所、机场、港口、铁路枢纽和桥梁等目标。
&&&1&&&&&&
本文相关新闻推荐:
其他网友正在看老人有些困倦,将双脚伸进了炉堂取暖。
哪知气温骤降,海浪一波波往上冲刷着车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14:31:38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小冰
  关键词:中国东风21D导弹攻击流程竟然是这样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东风21D导弹攻击流程竟然是这样的事件是真的吗,中国东风21D导弹攻击流程竟然是这样的是什么意思,中国东风21D导弹攻击流程竟然是这样的最新进展,中国东风21D导弹攻击流程竟然是这样的事件最新消息
  原标题: 中国东风21D导弹攻击流程曝光 轨迹复杂多变难拦截
  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很显然,要“反舰”,那么导弹的弹道就不能完全在发射之前就被预定。至少在飞行轨迹的末端,导弹必须具有依据目标的运动状态而临时进行自由机动的能力,只有这样,反舰弹道导弹才能命中在大海中航行的军舰。图为反舰弹道导弹攻击航母示意图。
  结构上的独特之处
  从传统的定义来说,弹道导弹就是在发射之后,遵循预先制定好的弹道,以接近抛物线的轨迹飞行的导弹。弹道导弹必有的部件是惯性制导仪(机械惯性陀螺或激光陀螺),它能实时测量导弹的加速度,从而推算出导弹此时的飞行路径,并与预先制定的弹道作比较。如果陀螺仪测量出导弹偏离了预先制定的弹道,弹上相应的控制系统就发出指令,使导弹改变飞行状态,直至与预定的弹道吻合,这也是“弹道导弹”一名的由来。
  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很显然,要“反舰”,那么导弹的弹道就不能完全在发射之前就被预定。至少在飞行轨迹的末端,导弹必须具有依据目标的运动状态而临时进行自由机动的能力,只有这样,反舰弹道导弹才能命中在大海中航行的军舰。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典型”的弹道导弹,从目前国际上对此类导弹形成的共识来看,一般认为,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复合弹道导弹,它在弹道的上升段、中段与普通的弹道导弹一般无大的差别,但在弹道的末端,反舰弹道导弹的制导原理、制导系统与飞航式导弹相似。
  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就是这样的复合弹道导弹。尽管它的打击对象不是军舰,而是大战时苏联陆军设置的前进后勤基地、装甲集群驻屯地,但为了打击这些位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目标,“潘兴”-2 破天荒地在弹道导弹上同时安装了惯性制导、雷达地形匹配末制导两套制导系统。在导弹的上升段与中段,“潘兴”-2 维持抛物线弹道。当进入弹道末端、导弹重入大气层后,“潘兴”-2 的弹头即开始打开减速装置,使弹头的速度逐渐下降,从接近3000 米/ 秒降低到1100 米/ 秒。当弹头的速度降低到已不会引起黑障的时候,弹上的末端地形匹配制导雷达开机,扫描下方陆地,与输入导弹的电子地图进行比对识别。此后,导弹一边在大气层内滑翔,一边使用气动舵面,更精确地修订航迹,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复杂的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得“潘兴”-2 的外观也与其他弹道导弹显得不同。传统的单弹头弹道导弹,其弹头内只有战斗部,因而在导弹重入大气层时,只剩下一个圆锥体扎向地面。而“潘兴”-2 的弹头除了一枚战斗部,还需要安装整流罩、雷达、火控元件和飞行控制系统,因而“潘兴”-2的弹头又尖又长,外表呈流线型。弹头最前端是整流罩,内部装有雷达天线;接着是仪器舱,装有雷达的控制系统、火控元件;接下来才是战斗部。
  媒体公布的“东风”-21D 照片中,导弹头部也是又尖又长,这与“潘兴”-2 的外观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服役于1985 年的“潘兴”-2,安装的制导雷达体积、重量偏大,在其20 多年之后才出世的“东风”-21D,弹上搭载的雷达在小型化方面应当有巨大的进步,即便是用较小直径的雷达天线,也可能拥有比“潘兴”-2 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大角度的探测扇面。甚至“东风”-21D 有可能安装小型简易相控阵雷达,在获得更好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的同时,导弹本身的体积还能进一步缩小。从成本上讲,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高,但对于反舰弹道导弹这样一种本身就比较昂贵、所要对付的目标更昂贵的武器来说,换用小型相控阵给全弹成本带来的涨幅,或许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便不再投入资源发展中导,美国则早早将中程战略打击任务交给了核“战斧”巡航导弹。“东风”-21 导弹研制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部署在东北及华北地区,用于对苏联远东地区的要点进行威慑。90 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之后,“东风”-21 导弹的常规弹头型大量制造,主要部署在东南沿海。从结构上看,“东风”-21 采用二级布局,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推进剂配方均与“巨浪”-1 潜射弹道导弹相似。“东风”-21 的初期型外观上也与“巨浪”-1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90 年代起,我国陆续推出“东风”-21 的改进型,其中“东风”-21C 的整体性能已相当先进,该弹采用了末端机动变轨体制以增强突防能力,这为发展“东风”-21D 型反舰弹道导弹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东风”-21C 型导弹在弹头增加了变向机构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东风”-21D 型导弹则是在“东风”-21C 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以及星- 弹通信系统。
  导弹系统的构成
  反舰弹道导弹只是整个反舰弹道导弹作战系统的一部分。隔着两千多千米,发射一枚弹道导弹,就准确地命中一艘在海上自由航行的航空母舰,这显然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一个庞大先进的系统予以支撑。如果粗略地划分,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是由以下4 个部分组成:导弹武器、发射平台、信息获取平台、通讯/ 指挥系统。导弹武器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后三个分系统的情况。
  发射平台不仅是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它还包括了导弹的弹道设定系统、导弹基地,以及机动发射车的定位系统。发射平台必须连接在整个通讯/ 指挥系统中,以获取弹道导弹所打击的目标参数,并依据战役指挥机构的命令决定是否发射导弹、发射多少枚。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目前来看仍由二炮的中程弹道导弹旅来执行,这意味着还需要在二炮和海军之间“打通经脉”,在两个军种间统一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建立一条通畅的数据链和指挥通道。
  信息获取平台是整个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关键。从战役战术的要求来说,信息获取平台的使命是感知敌方水面舰艇战斗群的位置、航速、航向,以供反舰弹道导弹装订射击诸元。对敌方舰艇的监控应当是实时的,或至少是准实时的,否则反舰弹道导弹无法进行准确的射击,作战效率大打折扣。目前可用于对敌方水面舰艇实施监测的装备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群(约需15 颗以上的雷达侦查卫星组成群组);远程长航时隐身无人机;大型预警机。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前出的我方水面舰艇、潜艇,如碰巧在雷达/ 声呐探测范围内发现了敌舰,也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
  通讯/ 指挥系统负责将上述三个平台连接起来。这个系统整合全战区的装备与作战平台,使其相互协调。由于战区总面积可能超过50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的作战平台与探测平台多达数百个,因此需要一套庞大复杂的系统来保证将战区内的所有单元纳入统一的指挥体系中,并保证其能正常运行。这一套系统以卫星通信为基础,大部分设备与功能与当今的C4ISR 系统有相似之处,独特之处在于星- 弹通信系统,即通信卫星与飞行中的反舰弹道导弹直接联系,向反舰导弹输入敌舰新的位置和航向参数,即传统意义上的中段修正指令,进一步提高反舰导弹的命中率。当然,中段修正指令不是每次导弹射击都会用到,如果敌舰在我方探测平台第一次发现其踪迹之后,仍傻不愣登地维持原来的航速和航向,那么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不需中段指令修正。但这一套系统仍然需要建立起来,以应对复杂的对海作战环境。
  作战流程
  遂行反舰作战,第一步是必须发现目标。目前可由多个信息获取平台、以多种手段对目标可能海域进行探测。如敌方舰队正在进行通信或开启雷达,可以无线电测向装置对其进行概略定位。如果敌方通信时间足够长或是通信频段较为“原始”,无线电测向装置甚至可以精确定位,那么反舰弹道导弹就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立即发射。但一般情况下,精确定位需要对海搜索雷达或红外探测装置发现敌方舰队,并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这样不仅能对敌方舰队进行精确定位,还能准确地知道敌方舰队到底有几艘舰、舰种分别是什么,以便于指挥机构作出决策,我们到底要打掉对方多少艘船、打击哪几艘船。
  接下来的流程,是信息获取平台将获取的信息传回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解算出射击参数。如更高层级的指挥机构已作出“对敌方舰队实施打击”的决策并下放相应权限,参数就会发送至导弹发射平台,并立即输入到反舰弹道导弹,导弹随即发射。
  射程2500 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约2500 ~ 3000 米/ 秒,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约须20 分钟。如敌方舰队采取针对性的全速机动,在这段时间里,敌舰可能机动约10 海里。如弹上的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最大探测距离80 千米、雷达搜索扇面30&,理论上敌舰在20 分钟内是跑不出末制导雷达的搜索范围的。但为保险起见,还可根据信息获取平台传来的实时信息,让在太空中飞行的反舰弹道导弹进行一到两次中段修正。
  在接近目标所在区域后,导弹进入再入段,早已与一、二级助推器脱离的弹头张开阻力板,利用大气阻力减速。当速度降低到4 马赫以下时,包裹在弹头外部的炽热空气电离层消失,导弹雷达开机,主动搜索目标舰队,并依据雷达获取的敌方舰队信息,识别出哪一个目标才是导弹所要攻击的目标。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导弹与敌舰末端防御系统的对抗了。
  从上述作战流程可知,反舰弹道导弹并不神秘,它的所有分系统、平台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存在。搭建这样一个庞大的作战系统,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技术含量不亚于打造一支航母战斗群。不过这也是常理,世界上并不存在“投机取巧”的取胜之道。同时,反舰弹道导弹也并非不可拦截的,海基反导系统、高性能的区域防空系统都对反舰弹道导弹有一定的拦截能力。从中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反舰导弹并不是反航母唯一可行的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新添了一种反航母的手段。毕竟“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让敌方的防御系统、指挥系统疲于奔命,是一个非常有效、事半功倍的突破方式。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零刻网是一个有态度的、个性化资讯与交流平台,全方位的解读当...
982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为什么说弹道导弹难以拦截?
落落为君8619
难以拦截主要是针对中远程和洲际导弹而言的,这种导弹会飞入太空,所以速度非常快,我详细说下,希望楼主给个最佳啊弹道导弹助推阶段,也即是飞进太空前,还是可以拦截的,只是这个时间一般不超过90秒,从侦查、判读、计算火控数据,在发射拦截弹,时间一般不够用,所以只有拦截导弹距离弹道导弹很近才有可能飞进大气层后,在宇宙速度是非常快的,一般叫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也就是24倍音速),而且现代的导弹还会根据卫星和恒星进行变轨,拦截导弹要想拦截需要不断调整姿势才可能瞄准,这是个高难度技术活,另外因为太空没有空气,拦截导弹不可能通过爆炸拦截的,只能靠撞击!你想茫茫太空,要想两个细胞一样大的东西相撞,有多难?重返大气层后,也很难拦截,因为首先有一个电子黑障,这个里面什么东西都探测不到,也就不可能拦截,等穿出后速度一般是12倍音速,拦截导弹相向飞行拦截,两个人的相对速度就更快啦,而且这是导弹已经分离,弹头一般很小,一样非常难!所以美国发展了拦截系统,主要是上升阶段拦截,所以才把TMD系统搞到俄罗斯家门口,把宙斯盾开到中国周边,另外美国还发展激光拦截,因为光速更快,理论上不受导弹的速度影响,不过激光能量在空气中衰减非常快,目前还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所以美国想靠飞机在几万米高空拦截,受空气影响小,要是能搬到卫星上就更妙啦 这也是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主要原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巡航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