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海龙

广州现1.5亿年“龙脉” 有全球最古老火山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邱伟荣
原文配图:南沙滨海湿地。
  广州“龙脉”旅游论坛举行 专家建言:广州“龙脉”可建国家公园
  广州日报讯 (记者赖伟行)今年10月,广州日报率先连续报道了经过地质科学考证,广州确实潜藏着一条十分独特的地质“龙脉”,从广州的最高峰天堂顶出发,环绕大尖山,肩托银龙顶,翻越帽峰山,俯身白云山,盘踞越秀山,饮水珠江石,绕行龙头山,倚坐莲花山,倚靠黄山鲁,直入龙穴岛。宽处超过10公里,遇窄处只有2公里左右,承载着广州城市文明的历史印记,周边更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昨今两日,广州日报社主办的2015广州龙脉旅游论坛在增城三英温泉度假酒店举行,与会专家和“龙脉”沿线景点的负责人,就广州地质“龙脉”的保护与开发展开热烈讨论。
  刘金山:
  广州“龙脉”有全球最古老火山颈
  退休前任职市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地质学专家刘金山教授,首先提出了广州地质“龙脉”的概念。在论坛上,他指出“龙脉”的历史竟然最长达18亿年。
  “广州为什么是山水城市?为什么台风几乎从不正面经过,中高强度地震也很少?”刘金山教授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揭秘了“龙脉”的前世今生。“古代相传中国神州大地上有九条龙脉,所以香港才有地名叫九龙,广州也有九龙镇 。”刘金山表示,古人认为“龙脉”就是绵延的山脉。广州“龙脉”的总长达到158公里,这条地质“龙脉”不但实现了对地貌和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的控制,也实现了对台风和地震灾害的控制。拥有这么优越的地质“龙脉”,在东南沿海地区都非常少见。刘金山介绍,“就在现在开会的三英温泉背后的山上,还有1.5亿年的侏罗纪火山和它的火山颈,而这个火山颈是全球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火山颈。”
  庄伟光:
  广州“龙脉”建国家公园成世界亮点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在论坛上表示,广州目前已经开发的景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也可能面临客流下滑的挑战。而地质“龙脉”的发现,其中蕴含的诸多世界级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正好可以为广州未来的旅游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转折点。未来可以考虑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上率先突破,作为广州乃至全世界的一个新亮点。
  庄伟光说,国家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能较好地处理保护和利用关系的遗产地管理方式。
  吴小云:
  三英温泉打造“龙脉”第一泉
  “看了《广州日报》的&龙脉&报道,我们第一时间就感觉很切合自身的特点。”三英温泉总经理吴小云表示,借助《广州日报》的平台,了解到广州“龙脉”的背景后发现,三英温泉的所在地原来就处在“龙脉”发端处的“龙头”位置,和从化同属于一个地质断裂带,因为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产出的苏打温泉,才具有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特别有效的功能。从规模和配套方面,未来三英温泉就希望可以借助挖掘出来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优势,把景区往“龙脉第一泉”的方向打造。而除了挖掘温泉本身的自然要素以外,“龙文化”本身也有健康的要素在内,未来三英温泉景区计划深挖周边的文化内涵,像派潭镇无污染自然条件下产出的绿色食品,就将打造为一个绿色健康的饮食体系。
  “&龙脉&周边的历史文化沉淀也很丰富,未来我们希望邀请到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到三英温泉周边采风,描摹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再把广州&龙脉&特有的风情展示给广大旅客。”吴小云说。
  杨川云:
  南沙湿地可打造“入海龙”概念
  “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了展现生态文明的阶段。而广州&龙脉&可以作为接下来广州旅游经济新的话题和概念,让游客认识到广州旅游不仅有文化的脉络,还有地质、生态的脉络。”南沙湿地公园副总经理杨川云表示,广州具有丰富的山水和滨海旅游资源,但目前依然有待整合。而南沙区域的景点可以先行整合,打造“入海龙”的概念,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把周边的妈祖文化、炮台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南沙湿地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整合之中,让游客在目的地上有更丰富多样的选择。
  “过去广州的概念,就是从白云山一直到越秀山、珠江,作为传统的城市轴线,而现在,在广州地质&龙脉&的引领下,广州的城市轴线可以一直往南、往北双向延伸,从北部的天堂顶一只延伸到南沙的珠江入海口。”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在论坛上强调“龙脉”一直延伸至入海口的概念,南沙打造“入海龙”概念可谓有地理上得天独厚的优势。
  陈永春:
  “龙脉”景区应各有特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龙脉&上的一分子,每个景区都应该要有代表自己的独有特色,作为招徕游客的卖点,避免重复。”百万葵园营运中心总经理陈永春分析,要把“龙脉”上的景点真正串成一个链条,景点各自的定位很重要,必须要明确景点各自的定位。像百万葵园就坚持以花作为主题,还把花的文化引入景点之中,用文化的理念吸引客户入园。
  张发俊:
  莲花山捧着“金碗”
  “一两个主题公园代表不了广州的旅游,莲花山也没走出广东。《广州日报》&龙脉&报道见报后,我们微信公号第一时间就转发,希望这条龙能走出去。”番禺莲花山旅游区宣传部经理张发俊表示,广州正好发现了这样一条“龙脉”,不仅是莲花山捧着“金碗”,整个广州可以说都是捧着“金碗”。
  丁泽荣:
  整合“一江两岸三岛”
  岭南印象园销售总监丁泽荣表示,借助“龙脉”的概念,希望可以整合岭南印象园周边“一江(珠江)两岸(大学城一期和二期)三岛(大学城小谷围岛、长洲岛、生物岛)”的旅游资源,把这些稀缺而又集中的旅游资源形成有机整体。从水路上看,未来可以考虑把珠江夜游拓展到大学城,甚至可以延展到莲花山景区;在陆路上,可以结合文化馆,以及大学城高校、岭南印象园等,组成更具有人文历史内涵的旅游线路。
(责任编辑:王彦懿)
原标题:1.5亿年侏罗纪火山深藏广州 有全球最古老火山颈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遵义”之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一曲古老的歌谣,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桐梓人”用火点燃了遵义历"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贵州遵义—传奇之城
2013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遵义”之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一曲古老的歌谣,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桐梓人”用火点燃了遵义历史的进程。它在秦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相辉映中缓慢前行,土司制度的千年兴衰使它深沉内敛;遵义会议的光芒把它推到史册中闪闪发光;国酒茅台让它享誉全球。而它的山山水水也如被窖藏在时间隧道最深处的国酒,任光阴默默地把美丽酿造成绝版,启开便香飘万里。 中国论文网 /7/view-4974833.htm  遵义是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上的一座山城,所以历史上它曾是巴蜀、夜郎等多国领地。唐初建播州,至明万历二十九年,平播之战后,播州改名为遵义军民府,从此遵义名取代播州,至今已400余年。   跌宕起伏的历史,打造了沧桑遵义。时间长河冲不走历史的痕迹,让我们在斑驳中感受这个城市的厚重和多彩。   海龙囤,湮灭不了的辉煌   海龙囤是一座中世纪军事古城堡,位于遵义海龙囤村龙岩山上。龙岩山三方峡谷断崖百丈,河谷海拔907米,囤顶为1354米,相对高差三百余米,始建于南宋宝祐六年(1257年)至今已达750年。海龙囤是播州杨氏十五世土官杨文为抵御蒙古大军修筑的屯兵要塞,是宋元明时代播州土司家族主要的军事堡垒之一,其创建时间比秘鲁印加帝国部族的马丘比古堡早300多年;面积比欧洲十字军东征攻克的以色列古堡大数倍。   其实,海龙囤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军事城堡,其上修筑的宫殿、朝堂、家庙、寝宫、仓房、医馆等是古代城市的缩影。海龙囤由播州杨保人、撩人设计建造,凝聚了汉、苗、仡佬、土家族等民族匠师的集体智慧,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地域民族特征。   如今这座被熊熊大火烧过的古堡,独立在龙岩山东麓400余年。欧洲旅游协会副主席迈克尔博士认为:海龙囤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为神奇的中世纪军事城堡,或者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空中城市”。   唐末,播州陷于南诏,乾符三年,杨氏祖先杨端从太原应诏入播,为杨氏子孙打下了这片江山。宋宝祐五年(1257年),已经控制云南的蒙军东出大理,逼近播州,播州土官杨文申奏朝廷后,“选诸路险要去处筑城,以为根柢”。于是在龙岩山上倚天险营建军事城堡,称“龙岩新城”即海龙囤。   时间倒回到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3年,杨应龙承父业世袭播州宣慰使。那时,明朝皇帝一向对西南土司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只要土司们效忠明朝,缴纳朝廷所需的贡赋,土司在自己辖地便是国王。然而,“播称沃土,人人垂涎”,川贵二省争相领辖播州。贵州更想借朝廷改土归流,将播州划入版图。杨应龙再也不能安心过“养马城中,百万雄狮擎日月;海龙囤上,半朝天子镇乾坤”的日子了,再加上他听信小妾田雌凤谗言,杀死结发妻子等诸多暴行,使土司领主集团内部分裂,贵州官员于是趁机挑衅,编造杨应龙四大罪,定为“谋反”,在紫禁城里激起了“征剿、平叛”的鼓噪,海龙囤上的“半朝天子”也开始了鱼死网破的挣扎。   据史料记载:兵部右侍郎李化龙督师24万官兵,把只有几万兵马的海龙囤围得铁箍一般,环而攻之,艰涩拼争。滚礌木石,交杂如雨……天心既吐,地险何凭,公元日,明军终于从囤西后关破城,喊杀之声震撼山谷,应龙兵败,与俩爱妾关上大门,燃房自缢。平播战争进行114天,官军血洗播州,斩首2万余人,繁华播州地化作焦土坟场。至此结束了杨氏自唐以来725年,传29世的土官、土司统治。   199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海龙囤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海龙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又在申遗,海龙囤的青石路上又有了纷至沓来的脚步声……   寻访先烈峥嵘岁月   遵义之美,美在以“伟大转折,出奇制胜”为标志的红色经典,浑厚磅礴,华光四射。红军纵横万里,最关键的会议、最重大的转折、最神勇的战斗都发生在遵义这块极富灵性的土地上。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在遵义崛起,给低谷中的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转机;作为伟大的军事家,遵义造就了他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作为伟大的诗人,他走笔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千古绝唱;作为伟大的书法家,他在全国革命纪念地中唯一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写了匾额。红军的长征文化,以及这些经典绝版的红色印迹,使遵义成为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不可不访的革命圣地,遵义也因此而成为人们的福地。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老城子尹路上。如果说长征是一部伟大史诗,遵义会议便是这部史书中最扣人心弦的激越乐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在遵义市凤凰路小龙山上,有一座庄严肃穆郁郁葱葱的山岗,当地老百姓称它为“红军山”,这里就是红军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前临湘江河,后靠凤凰山,陵园进门是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时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有77位烈士长眠于此。在烈士名录上,有七八个战士,年龄还不到20岁,看着石碑上镌刻的名字让人禁不住流泪。   红军烈士陵园里还有一座圆圆的坟墓,墓前高大的石碑上,镌刻着“红军坟”三个大字。遵义方圆数百里的乡亲,都知道小龙山上的这座红军坟,因为坟里葬着一个为解放人民群众而英勇牺牲的红军卫生员,他的名字叫龙思泉。   1935年1月中旬,红军来到遵义,得知城南7里远的桑木桠流行着一种疾病——伤寒,当时群众叫“鸡窝寒”,意思是像鸡那样,生了病便一窝一窝地死去。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听到这一消息,便奔赴前往救治。待乡亲们恢复健康,龙思泉回到驻地,发现部队已经离开,他根据桌上留下的字条,手提马灯急速追赶部队,行至密林深处时,树林里晃动的人影引起了他的注意,没容他多想,子弹朝他飞来,龙思泉倒在了草丛中,鲜血在马灯昏暗的光圈里润湿了土地。
  乡亲们听到龙思泉牺牲的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将亲人安葬在青山上,一年四季不断到坟前来祭扫。他们有什么苦难也到坟前来诉说。传说有一个老大爷生病无钱医治,梦中龙思泉前来替他看病,老大爷醒后身体便恢复了健康。于是,红军坟里埋葬的是“红军菩萨”的传说便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为了便于人民群众祭扫,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座坟从桑木桠迁到红军烈士陵园里,还为其塑了铜像,有意思的是卫生员本是男的,塑的铜像却成了女儿身,像观音菩萨,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   在青杜坡战斗遗址,我巧遇一位70多岁的老人,她说她的生命是红军给的。当年她的母亲背着她赶集,面对天上的敌机不知躲闪,7个红军战士一同扑到她母亲的身上,她得救了,但7个红军都牺牲了……   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两日婚姻一世情,令人唏嘘。   1935年1月,红军长征来到遵义,22岁的王泉媛和王首道均被调到保卫局工作,就在红军进遵义城的第7天,他们结为革命伴侣,新婚当晚王首道送给王泉媛一把从战场上缴获的小手枪和八发子弹,按照家乡江西吉安的习俗,王泉媛应该送王首道一双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但是,当时在急速的行军和打仗,根本没有时间和材料做。第二天,他们便随大部队撤出了遵义城。直到半年后的日,王泉媛随干部修养连到达两河口,先一步到达的王首道得到消息后,派通讯员送信,叫她晚上到他住的小木楼去,他们谁也没想到,新婚后在一起的第二个夜晚,便成了他们的最后一个夜晚,再见时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后。   19 37年3月,时任由1300多名女红军组成的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的王泉媛,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相遇。为了迷惑敌人,她命令全团官兵剪掉长发,一律男装,并改用三十军二八六团番号。经过40多天血战后,红军女战士们打响了妇女先锋团团史上最后一次激烈的战斗,敌人扒下了牺牲女战士的衣服,他们才发现自己挨冻受惊地把守了那么长时间,原来对手仅仅是一群女战士,于是他们怪叫着冲将上来。王泉媛最后被俘,在饱受敌人的严刑凌辱,历经艰苦逃出牢笼后,却又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沿途乞讨回乡。等到享受老红军待遇时,已是76岁高龄。   半个世纪后的1982年夏天,王泉媛从江西来到北京,请康克清作证为她恢复党籍,当她办完事准备离京时,被告知,已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首道马上要来看望她。听到这个消息,年近古稀的王泉媛心潮澎湃,在妇女联合会上,王首道向王泉媛缓缓走来,终于,王泉媛握起那双曾经是自己丈夫和战友的双手,两位老人唯有泪千行……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王泉媛来到北京看望病中的王首道。这次,王泉媛没有带任何礼品,只是带来了一双自己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王首道双手颤抖着接过布鞋,老泪纵横地说:“你没有忘记遵义时的诺言啊!”……   说到坎坷长征路,很多人会立刻联想起艰难困苦,慷慨悲壮等词语。在女红军纪念馆里有一段文字记载了那个非一般人能感受到的长征。   “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这是康克清讲述的对长征的感受。这个感受如此轻松愉快。无独有偶,朱德在长征中也有同样轻松愉快地感受,而且他的回忆很生动,甚至富有诗情画意,比如过草地,“当过草地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事,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地都是,还有大的森林与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   一些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感叹说:其实他们走过的那些地方,风景是非常美丽的,但大多人没有心思去欣赏,朱德和康克清却看得兴味盎然。长征文化是遵义文化的一部分,走红军路不仅是去踏一踏先辈的脚印,更要去吮吸长征的精神食粮,乐观是最美的精神大餐。   沙滩,晚清遵义文化的一缕月光   沙滩,位于贵州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47公里,它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沙洲的形状很像一把古琴,故又称琴洲。沙滩一带江水碧绿,两岸田园阡陌交错,翠竹环绕农家庭院,千古林柏掩映古寺,一派灵秀之气。从明朝末年到清明后期,沙滩孕育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誉为“沙滩文化”。   这片土地能涌现出沙滩现象,源于贵州文化的曙光。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教育家、书法家尹珍,开贵州文化教育先河,是贵州引以为豪的古文化现象。而沙滩文化,则是在这丰厚的文化土壤上滋长出来的必然现象。有人说沙滩文化的奠基人是黎恂,我认为他只能算是栽培者,是千百年前尹珍矢志传播中原文化,泽被故里撒下的种子,在那一时期的绽放。沙滩文化以郑、莫、黎为旗帜,章士钊诗:“西南面大儒,俱生牂牁郡”指的就是郑珍和莫友芝,他俩合作撰写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在学术界与著名的《水经注》、《华阳国志》相提并论。   莫友芝一生恪守其素,博览群书。李鸿章、祁隽藻荐于朝均辞不就,终成一代鸿儒。莫友芝逝世,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亲往祭奠,挽联云:“京华一见倾心,当时书肆论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新人”。   沙滩三贤中,唯有黎庶昌是走向世界的外交官,也是贵州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在清朝出使外国的大臣中,黎庶昌是最能动用外交手段,以其不卑不亢的气度和深厚的学识才华,使驻在国对中国外交官由轻视转为敬重的杰出外交家。黎庶昌在欧洲六年做过四国使馆参赞,游遍英、法、德、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等国,将游历时的所见所闻和考察后的所想所感写成《西洋杂志》一书,使生活在封闭、落后的清朝人大开眼界,大受触动。
  到遵义一定要去沙滩沾一沾文化的灵气,一个僻静的山乡,成了大儒之乡、诗文之乡、书法之乡,能培育出众多经世治国之才,五代连绵,学术文章冠冕一代,的确令人惊叹不已,实为黔北文化之渊薮。   赤水大瀑布, 中国丹霞第一瀑   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集山、水、泉、洞于一体,以丹霞滴翠和绿海青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似空谷幽兰、神秘多姿。   遵义有可与张家界、三峡、九寨沟媲美,却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赤水景区、中国茶海景区、乌江画廊景区和桫椤、宽阔水、大沙河、清溪湖、凤凰山、竹海等众多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有喀斯特草原地貌上发育最成熟、面积最大、雄伟壮观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有载入吉尼斯洞穴之最的双河溶洞;有地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长嵌沟……   赤水大瀑布又名十丈洞瀑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距赤水城区39公里处的风溪河中游,是贵州省境内除黄果树瀑布之外的又一大瀑布,瀑布高76米,宽80米,比黄果树瀑布高8米,窄1米。   如此美妙的景观,为何锁在深山人不知呢?其实早在明永乐年间,朝廷为修宫殿,曾派少监谢安到仁怀厅十丈洞一带伐运楠木,谢安恋此景色优美,竟滞留达25年之久。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进过一次风溪河,感叹不已,有诗记述其事云:   洞深十丈锁云烟,谢临栖迟廿五年,   采木使臣归未得,山中开菁已成田。   虽有诗吟颂,终非名家名篇,仍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县水电部门在风溪河开发水电,大瀑布才初步引起重视。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向世界公布了这一丹霞奇观,从此,游人纷至沓来。   赤水大瀑布以赤水大瀑布、中洞瀑布为特色景观,还拥有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会水寺摩岩造像、红军标语等等自然人文景观,景区原始幽静、林茂峰秀、丹崖艳丽、植物多样、山峦四季常青,常有云豹、麋鹿、猕猴等野生动物出没,是一处观瀑览胜,怀古寻幽的好去处。   画坛泰斗刘海粟先生来此一游,为大瀑布题誉为“空谷佳人”,这4个字道出了这一景区的气质和灵魂。据说晴天丽日,人行滩上,时而可见观景中的游人有佛光彩环护身,一人一环,人动环随,五彩缤纷,十分神奇,可惜我去时正值雨天,未见此奇观。   别说遵义,就其所辖的赤水市就有“千瀑之市”的光环,如果说丹霞大瀑布是大家闺秀,那么四洞沟瀑布群就是“小家碧玉”了,四个并联的瀑布似四小姐妹,各有风姿,而燕子岩瀑布,那展翅欲飞的飘逸,让人想起杨丽萍的孔雀舞,所以有人说,燕子岩是上帝栽培的艺术家……   “古生物化石”桫椤的避难所   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以“古生物化石”桫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桫椤多达4万余株,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上桫椤的避难所”。   站在那桫椤群落前,我想起了云南楚雄的恐龙化石,半山坡的恐龙都朝着一个方向偏着头遥望,它们遥望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赤水河谷吗?它们知道这里是避难所吗?   桫椤是1.8亿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地球上盛极一时的一种高大木本树蕨,由于曾与大型爬行动物共同生存于地球的同一时期,被认为是地球“爬行动物时代”的标志植物。但后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尤其是冰川的无情袭击,它们濒临灭绝,仅少数幸存。中国只有南方的贵州、云南、四川、福建等省区还有幸存,且都零星稀疏。唯遵义赤水溪谷阴湿的密林深处,悄悄摇曳着4万余株亿万年前的精灵。就在赤水河谷,有人做了实验,把一株桫椤稍稍往坡上挪一挪,也很难成活。也许正是对脚下土地的深情,它 才躲过了灭绝恐龙的那场灾难,或天塌或地陷?   其实,早在清道光年间《仁怀直隶厅志·物产志》中就曾记载:“桫椤,叶如凤尾,色青。”桫椤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古植物、古地质、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保护区生存的桫椤,普遍株高4-6米,最高达8-9米,茎苍枝秀,高大挺拔,形如巨伞,状如华盖,硕大的叶片分裂成羽状,有一种空灵之美。桫椤平均年生长还不到一厘米,古老却不苍劲的桫椤群落,已经不卑不亢地坚守了两亿多年。   清溪湖,三峡的昨天漓江的未来   清溪湖位于遵义市的绥阳县境内,是前两年清溪河筑坎截流建电站而形成的一座近50公里长,最宽处不足百米的狭长湖泊。第一次游清溪湖,便被清溪湖的水打动了,我常常用自身佩戴的两块玉作为参照物来向人介绍:那湖水,先是这玉的颜色,后是这翠的颜色,最后我会指指头上的蓝天告诉对方,清溪湖的水,游着游着就变成天空的颜色了。   清溪湖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溶洞散布,属中山峡谷地貌,两岸崇山峻岭蜿蜒起伏,人在船上,犹在画中。   清溪湖躺在群峰之中,像一颗横躺的大树,大大小小的支流是它的枝桠,伸进了千山万壑深处,最美是暴雨初歇,悬崖上千瀑齐泻,宛若天河决堤,特别是大雨骤晴时,会有千万道斑斓绚丽的彩虹随着瀑布悬挂在峭壁上,堪称世上一绝。   清溪湖景区最险峻的当数九道门,九道门由跪狮台边悬崖顶端的13根最大的石笋组成,石柱错落有致,异峰突兀,苍松翠柏点缀石上,甚是壮观。其中有几座山峰竟然如一根根天然石柱直上直下,拔地而起,山身上只有少许小树摇曳,唯有峰顶才有大树覆盖,像极了美国电影《阿凡达》里的悬浮山。   清溪河漂流在湖的上游,漂程11.8公里,平均宽度20米,两岸峭壁高达100—150米,漂时约2-3个小时。河内水质清澈,河道时而平坦时而湍急,怪石嶙峋,两岸峭壁犹如刀削,极其险峻,是一个集漂流、探险、观光、娱乐、避暑为一体的夏季旅游休闲地。
  双河溶洞,你还要长多长   双河溶洞,据说一直在不断地生长,因为国际洞穴探险组织一直在不断地探险,以够得着的尺寸来公布它的长度。双河溶洞所在地绥阳,是喀斯特地貌博物馆,水和石之间千年的舞蹈,舞出了迷人的喀斯特地貌,溶洞便是一个优美的造型。   双河洞群所在地,深山苍茫、群峰秀丽,洞长145.7公里,由上中下三层8条主洞118条支洞和4条地下河以及23个洞口相连组成,是中国罕见的一座最大最长的世界级景观洞穴系统,且分布十分集中,仅双河、桂花等4个村就有76个溶洞,可谓洞挨洞、洞连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水洞旱洞、异彩纷呈。洞内二氧化碳含量在400ppm左右,温度平常恒定在13℃—15℃之间,非常适合观光旅游。   双河洞群由石膏洞、水帘洞、莲花洞、桂花洞、山王洞、杉林洞等组成。各洞特色鲜明,石膏洞的“葡萄沟”,让人不禁想起新疆吐鲁番那晶莹剔透的葡萄;莲花洞的莲花,一池清水中朵朵莲花亭亭水上,好像不盈一握,但即使坐上去,那天然的石花石叶都不会倒下和断裂。洞群中最美丽的当属桂花洞,洞中有5000平方米的卷曲石,属亚洲之最,在这500米长的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有琼楼玉宇等你住,有罕见大鸟驮你飞……   洞中还有神秘怪异的泉水奇观,丰富多彩的生物奇观,古朴有韵的人文奇观,双河溶洞地质公园,是到遵义不得不去的地方。   其实,贵州的洞穴文化是非常厚重神秘的,从在岩灰洞里发现20万年前古人类桐梓人的踪迹,到明代哲学家王明阳遭贬来贵州洞中讲学,从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遭蒋介石关押到贵州山洞中,及至“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贵州的山洞也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甚至比其他文化更丰富多彩。   甘美之香飘万里   到遵义可以不去中国茶海品茶,可以不去著名古镇大同小憩,可以不去和仡佬族兄弟聊天。但是人到酒都了,怎能不品一品遵义的酒呢?可又有谁能品完呢?遵义生产的各类酒达360余种,以国酒茅台为龙头,全国驰名商标就多达10个,合法注册的酒厂达100多家,构成一个庞大的“酒氏家族”。   滋养这个家族的是一条来自云南楚雄的河—赤水河,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是美酒之源,因此被称为“美酒河”。赤水河又名大虺河、大涉水,因为沿岸部分地区为红色土层,每当雨水较多时,山水将红壤带入河水,河水变成褐色,故人们称之为“赤水河”。赤水河两岸崇山峻岭,峭壁悬崖,沿岸酒厂林立,酒香四溢,唯茅台镇让赤水河的“水”流向世界。   茅台酒,在19 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其浓郁诱人的酒香,让茅台酒的声誉,香飘世界,名甲天下。   其实,中国的历史隧道里飘满的都是酒香,如果没有“曲水流殇”,哪有《兰亭序》流芳;如果没有“酒入豪肠”,哪有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还有那“鸿门宴”萧杀的酒、越王勾践“一壶解疑三军醉”、“牛皋醉酒破金兵”……酒不仅熏香了诗文,也成就了将士。而遵义从来不缺酒,所以这里也就从来不乏大儒和将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