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的三国志13赤壁之战剧本和官渡之战剧本

当前位置:
>>>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
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④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⑤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③④B.①④C.④⑤D.③⑤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综合的能力。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著名的战役。审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是表述不正确的。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袁绍、孙权、刘备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都是统治阶层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故选C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主要考查你对&&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屯田制:屯田制是曹魏为恢复、发展生产、保证军需而实行的政策。196年,曹操下令实行屯田。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将流民按军事制度组织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军屯即在军队的驻扎区,有士兵极其家属耕种土地。屯田制的实行,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军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军需措施。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管理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中央官员兼任州郡县的中正官,负责评选本区域的士人,将之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后来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经济发展政策:
曹魏屯田图:&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发生的决战。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示意图:&官渡之战的过程: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的过程: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军,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足鼎立: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三国鼎立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158189741177073189261176076199643当前位置: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巨鹿之战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淝水之战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选D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主要考查你对&&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屯田制:屯田制是曹魏为恢复、发展生产、保证军需而实行的政策。196年,曹操下令实行屯田。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将流民按军事制度组织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军屯即在军队的驻扎区,有士兵极其家属耕种土地。屯田制的实行,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军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军需措施。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管理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中央官员兼任州郡县的中正官,负责评选本区域的士人,将之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后来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经济发展政策:
曹魏屯田图:&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发生的决战。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示意图:&官渡之战的过程: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的过程: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军,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足鼎立: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三国鼎立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7777168781199310706291793521628784发现相似题《三国鼎立》案例
1、要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我想应具有四个鲜明特征:(1)突出目标的整合;(2)催生过程的灵动;(3)实现“四基”的扎实;(4)聚焦人格的生长。因此本案例就是想要充分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
二、案例《三国鼎立》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亦英雄……”
老师附旁白: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在这段历史中,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
《三国鼎立》【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板书】
&(1)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多媒体显示),了解背景;
&(2)播放《官渡之战》录象,增强教材的直观性;
&(3)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
(4)学生动脑动口,讨沦“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老师归纳总结(明确)(多媒体显示),过渡到下一目的教学
2.赤壁之战 【板书】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
(2)结合观看的录像,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设问“关于赤壁之战你了解了多少?”
&&(3)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隆中对”;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
然后由老师来完善。
(5)教师展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3.三国鼎立的形成&【板书】
(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
(2)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①和②;
(3)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老师注意完善补充;
(4)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1、依据内容概括总结: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2、历史已经过去,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巩固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套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知识树,让学生摘知识树上面的果实。
三、教学效果
一是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二是学生自己手动口编演课本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课堂,三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探究、建构知识。
四、教学反思
我这篇设计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挂图、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及(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画面及主题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完成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编演课本剧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演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另外通过播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教学片段录像,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整个课堂师生气氛轻松融洽。
五、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课内容精彩、充实,学生的情绪也很高涨,但还有稍许的不足:一是学生的认识上还比较肤浅,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二是大部分学生由于掌握的资料的不够,只是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完成作业,还不能够自己寻找针对性的材料来补充课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考点】;.【分析】本题查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同点.【解答】官渡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末年,这两次役与成对峙的局面无关,们都古代少多的著名战役,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的是取统治权.故C.【点评】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需灵活官渡之战和赤壁之的相史实.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郭洪涛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899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3官渡之战触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