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 长征长征老战士是哪里人

红色密山长征红军老战士在密山 连载四
文/ &陈兴良&张耀彬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是英雄的三五九旅解放密山七十周年,撰写此文纪念亲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东安航校红军老战士黎 &明黎明大校 中国民航总局原副局长,副部级离休干部、老红军黎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1995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黎明同志原名张世正,1914年4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933年8月,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四方面军任副排长、排长、连长等职,在战斗中三次负伤。他1938年1月受党的派遣赴新疆学习航空技术理论,1942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4月,黎明同志在党的关怀营救下回到了延安,被派到东北航校工作,先后任飞行队长、中队长、校长等职,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飞行专业人才。1960年8月,他调任民航总局副局长、党委常委,为民航的专业航空、教育训练、机务维修乃至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黎明同志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迫害,被非法拘押达6年之久。1977年12月空军党委及民航总局党委为黎明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黎明同志复职后,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表现了一位老同志对党的忠诚和宽阔的胸怀。1982年,黎明同志离休后,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民航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持了革命晚节。赵 &群赵群大校&1915年8月生于四川达县,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科长、处长。参加了长征。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1946年被营救回延安,1947年2月到密山东安航校任科长、六航校副校长、校长。1956年被授予空军大校。金 &生金生大校&1915年9月生于江西省吉安,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红军,1936年9月在长征途中调到五军团政治部任青年科长,随西路军参加了所有的大仗、恶仗,多次死里逃生,在祁连山40多天没见过房子。部队失利,弹药粮食奇缺,多次死里逃生到达新疆,受到陈云同志接待。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机维修,毕业后集体入狱。1946年被党营救回到延安。1947年2月到东安航校任指导员、协理员、机械厂厂长、大队政委、华北军区航空处机械大队大队长,军委空军后勤部油料处处长,华北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志愿军空军工程部部长,东北军区工程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3年1月调三机部四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调度局局长、飞机局局长兼总调度室主任,党的八大代表。享受副部长级待遇。1998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曹麟辉曹麟辉大校&1910年生于福建龙岩,1929年跟随毛主席朱总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长征期间在红五军团后卫掩护党中央机关,担任宣传员、干事、文书、书记,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西渡黄河,失败后经陈云、滕代远迎接到新疆迪化,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机械专业学习,后集体入狱。1946年经营救返回延安。1947年2月到密山东安航校任材料厂厂长,科长、处长。空军工程部器材处长,订货部副部长,志愿军中朝联合司令部外场部器材处长,负伤后回国。1955年被授上校衔,1965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77年6月逝世,享年67岁。张 &毅张毅大校&1917年12月生于湖北麻城,1931年参加红军,长征期间任李先念警卫员,三过雪山草地。西路军失败后进入祁连山打游击。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1946年经党中央营救回延安。1947年2月到密山东安航校任训练科长、处长、航校代校长,民航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兰空训练部长、副军长,1962年晋升大校军衔。刘忠惠刘忠惠大校&1916年出生于四川阆中,1933年参加红军,任红四方面军十师班长、排长、连长,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1947年任东安航校飞行管理主任,长春二航校大队长,飞行团长、师长、兰空副参谋长、顾问,1960年晋升大校。1994年在西安病逝,享年78岁。丁 &园丁园大校&湖北大悟县人,1930年在家乡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任通信员、班长、译电组长,东安航校队长、中南军区空军工程部副部长,福州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沈空工程部顾问,1960年晋升为大校。1994年4月在沈阳病逝,享年79岁。李 &奎李奎上校&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长征期间任徐海东红25军手枪连连长,入延安摩托化学校学习,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1947年2月到密山,任东安航校飞行教官。1948年在密山由杨光、陈岩介绍与三梭通小学教员包敬安结婚。按正军职待遇离休。黄思深黄思深上校 1914年生于湖北孝感。1931年参加红军任红军独一师战士,保卫队队长、宣传员、排长。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机要员,参加西路军浴血奋战,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机械,东安航校机务二队指导员,厂长,空军工程部外场部副科长,海军航空兵工程部副部长,东海舰队航空兵工程部部长。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刘子宁刘子宁&1918年9月生于四川绵阳,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任通讯员,班长、副连长,随李先念参加西征,血战河西走廊,1938年入新疆航空队学习机务。任东安航校科长、队长,哈尔滨空军一厂(东安厂)副厂长,民航太原站站长,民航北京管理局处长,民航杭州空勤疗养院院长,享受司局待遇,1997年病逝于杭州享年80岁。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什么值得买?
朋友来了不用酒,捧出景色也醉人.,
修罗不堪正蹉跎,仙凡黄昏多.几重天??嗦!事由诸多,命定怎奈何!姑且乱说,演一回,...
文章来源于网络 搜狗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点击 阅读原文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猛击上面看夜遇女人,
1919年,孙中山著建国方略,书中对武汉进行了宏伟构想.他写道:"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
亲,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欣赏哦!,
点击上面"娇贝尔"关注&&&&&&&&&中医养...
考考你 一家世界著名的大酒店招聘经理,前来应聘的人非常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
破阵子 燕子欲归时节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瑞昌生活唯一微信号:rc332200九江地区十强自媒体品牌关注45万瑞昌人的喜怒哀乐展示瑞...
美国违背诺言,从中作梗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按照有关...
西格绍尔SP2022手枪,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一位红军老战士的长征记忆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余玮
浏览次数:
E-mail推荐:
老红军王定国
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
&&& 1913年冬天,四川营山安化乡一个姓王的贫苦佃农家庭迎来一个女孩,取名乙香。
&&& 20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小乙香一家处在社会最底层,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乙香六七岁时便不得不像个小大人一样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那时候,她跟随父母外出给人家干活,推磨、养蚕、洗衣服,什么活都干。在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时,小乙香抱着和自己一样高的磨棍,从天黑推到月照东墙。说是推磨,实际上是把磨上的横棍捆在肚子上,用整个身子推着磨盘转,同时也防止困倦摔倒。主人家有时候给几文铜板,有时给点麦麸子。麦麸子拌着切碎了的红苕叶子,便是小乙香一家人的“美味”。
&&& 贫苦生活却锻造了小乙香倔强的性格和刚直的本性。被军阀抓了壮丁的三叔从兵营里偷偷逃跑了,拉兵的头目和当地的土豪便用铁链子锁走了小乙香的父亲,并要王家请客摆平此事。平地起风云,这件事使本来就没有根底的王家不亚于一场地震,小小年纪的乙香毫不胆怯,她冲来人说:“人是你们拉走的,跑不跑我们又不知道,凭什么抓人要钱?”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竟敢如此顶撞,恼羞成怒的恶棍们狠狠地把小乙香揍了一顿。为了平息此事,王家只得把栖身的茅棚卖了两吊钱,给当官的送礼。一家人只能在街上租了半间草房,凄惶度日。
&&& 即使一家人倾尽全力去“讨生活”,仍摆脱不了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因为贫穷,乙香的一个妹妹活活饿死了;后来,父亲染病身亡,家里没钱安葬,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4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
&&& 15岁的乙香也被送给一个李姓人家做媳妇。缠着小脚的她每天在田里一身泥一身土地干活,婆婆生气时就揪着辫子打她。每次被打后,乙香都会跑回自己家,在母亲那儿寻求一点安慰。
&&& 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乙香有两个舅舅,都是耿直刚强的农民,他们与地下党员杨克明、张静波等人成了好朋友。乙香家租住的房子靠山的一边地下有个门,如果有人从前门进来,屋里的人可以从后门出去,靠着大山的掩护就能避开追捕。因此,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乙香家里开会,谈论一些穷人翻身、男女平等的事儿。
&&& 因为这个房子在街上,可以搭几个桌子以卖酒作掩护。每天,乙香和母亲在前面卖酒,看到有可疑的人,就通知杨克明、张静波他们从后门离开。负责放哨的乙香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同样不知情的母亲只是对外称这些人都是自家的亲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
&&& 以卖布做掩护的地下党员杨克明给乙香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乙香当时是个聪明能干、性格开朗、能说会讲的姑娘,她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懂得一些革命知识,后来就到处去向农民宣传。
&&& 渐渐地,乙香不回婆家去了,她帮着送信、放哨。在杨克明的鼓励下,乙香剪了长发,放开了刚裹不久的双足。“放了脚走路安稳,走山路快,干活有劲。剪了辫子,大人想揪着辫子来抓我也不容易了。”就是这么朴素的想法,让乙香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
&&& 李家族长知道后,派来几个人,要抓乙香回去。舅舅和朋友们凑了40多块银元,结束了她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领红九军打到营山,解放了乙香的家乡,成立了营山县苏维埃政府,乙香在其中担任内务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这时起,代表过去的“乙香”不见了,“王定国”这个名字伴随了她的一生。
&&& 由于四川军阀杨森的反扑,为了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支援红军作战,成立了400多人的营山县妇女独立营,王定国任营长。她带领妇女营的同志们手持梭镖大刀,和男同志一起冲入敌人阵地,杀顽敌,抓俘虏,英姿飒爽。
&&& 1934年初,党派王定国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纸和笔,王定国和同学们就相互在别人的背上学写字;而且,全凭记忆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当时苏维埃颁布的《劳动法》《土地法》就是他们的教程。虽然学习时间不到3个月,但之前不识字的王定国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字,如“人”“风”等字。
&&& 在苏维埃学校学习时,王定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工作队,奔赴红江县。在这儿,她结识了著名的红军女将领张琴秋,“那时她很年轻,皮带上别着一把小枪。”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5年回国后,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王定国把张琴秋称为“没有授衔的将军”。
&&& 在张琴秋的领导下,王定国与同志们一起向贫苦农民做宣传工作,扩大红军,平分土地,组织农民给前方作战的红军送粮米、做军鞋,还拿起武器勇敢作战,保卫革命政权。
&&& 强渡嘉陵江
&&& 1935年3月,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于塔山湾主渡口打响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几万名红军分批乘船开始渡江。当时,王定国就在其中的一条船上。在国民党部队的层层拦截和48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下,当时只有24岁的保卫局连长王定国眼看着身边的很多战士还没有战斗就已经牺牲在江中。
&&& 如今,王定国一想起那时的场景,头脑里就会响起飞机的轰隆隆声―――飞机来了,红军战士就地卧倒;飞机飞走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飞机上扔下无数炸弹,无处藏身的红军战士倒在血泊中。在老人眼前,那些残酷的镜头似乎如同昨天一样鲜活滴血。
&&& 红四方面军强渡成功后,迅速摧毁了国民党200余里的钢铁防线,吸引了几十万的国民党部队,为中央红军的胜利北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嘉陵江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的第一场战役,也是他们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经历的最大、最艰苦的一场战役。所以至今王定国对这场战役仍然记忆犹新。
&&& 强渡嘉陵江后,王定国没有想到,接连不断的危险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比敌人的枪炮更可怕的是饥饿。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沿途老百姓都离家逃跑,将能吃的东西都藏了起来。走在前面的部队把沿途能吃的都吃了,后面的部队就没法找到能吃的东西了。很多红军战士饿死在路上,饥饿也使王定国骨瘦如柴,当时她的体重还不到50斤,随时可能倒下。
&&& 虽然这些危险和苦难让王定国记了一辈子,但是,几十年过去后,王定国却更乐意向人们讲述长征中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对此,她有一个看法,“如果说我要告诉人家这个事情非常非常难,是要付出生命代价,是要什么的,把这个事情说得很难,可能人家以后就不敢再去做这种事情了。”今天,王定国以轻松的口吻讲述着过去的经历,其中有血雨腥风,也有阳光雨露,一如她在回忆录《后乐先忧斯世事》中平静、安详但又饱含热忱情感的笔调。
&&& 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雪山顶上
&&& 1935年,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合,部队决定扩大宣传队伍,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到隶属于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的前进剧社,任服装道具股股长,主要负责演出的服装、道具、化妆等工作。王定国回忆,当时,剧社条件非常简陋,她想了很多办法应对。没有道具,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前,她到当地老乡家里借门板、桌椅作道具;服装是有什么穿什么,譬如,演地主的时候就穿上从地主家里拿来的衣服,演老百姓的时候就穿借老百姓的衣服;而化妆则都是王定国自己设计的,先研究一下人物,再想怎么去体现人物,用墨汁画眉毛,用买的红纸做口红。
&&& 在艰苦的行军中,王定国和剧社的同志们每到一处,顾不上休息,就到战士们中间,教唱歌曲,排演节目。在翻山越岭的时候,他们从队头走到队尾,用激越、诙谐的快板和歌曲,鼓舞同志们克服困难。
&&& 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经两河口来到毛儿盖,作短时间休整。休整期间,两个方面军的战友互相慰问。王定国随剧社到红一方面军驻地慰问演出,演出之后,听说周恩来副主席正在生病,剧社的易维精政委和周武功队长带领王定国等剧社各股长共六七个人前去看望。虽在病中,周恩来仍和大家亲切交谈,夸奖剧社同志说:“你们剧社这些女孩子又行军,又打仗,又演出宣传,真是不简单!”|<<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下一篇:无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虽然离开了艰苦的长征岁月,但不少老红军回首往事,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禁哭出声来。耄耋老人秦师依然念念不忘昔日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秦师记得,在过草地时,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的生命,甚至于他们在第三次过草地时,已经无需向导,前面牺牲战友的尸骨,已经成为指示他们行军的路标。  据秦师的三儿子介绍,老人常念叨长征时的战友,也很想去找他们,但一直没有找到。他参加红军时几乎是队伍最小的,如今在世的更少了。
(原标题:我省长征老战士仅剩3人在世)一位红军老战士的长征记忆
人民政协报
&&& 老红军王定国
 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
  1913年冬天,四川营山安化乡一个姓王的贫苦佃农家庭迎来一个女孩,取名乙香。
  20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小乙香一家处在社会最底层,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乙香六七岁时便不得不像个小大人一样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那时候,她跟随父母外出给人家干活,推磨、养蚕、洗衣服,什么活都干。在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时,小乙香抱着和自己一样高的磨棍,从天黑推到月照东墙。说是推磨,实际上是把磨上的横棍捆在肚子上,用整个身子推着磨盘转,同时也防止困倦摔倒。主人家有时候给几文铜板,有时给点麦麸子。麦麸子拌着切碎了的红苕叶子,便是小乙香一家人的“美味”。
  贫苦生活却锻造了小乙香倔强的性格和刚直的本性。被军阀抓了壮丁的三叔从兵营里偷偷逃跑了,拉兵的头目和当地的土豪便用铁链子锁走了小乙香的父亲,并要王家请客摆平此事。平地起风云,这件事使本来就没有根底的王家不亚于一场地震,小小年纪的乙香毫不胆怯,她冲来人说:“人是你们拉走的,跑不跑我们又不知道,凭什么抓人要钱?”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竟敢如此顶撞,恼羞成怒的恶棍们狠狠地把小乙香揍了一顿。为了平息此事,王家只得把栖身的茅棚卖了两吊钱,给当官的送礼。一家人只能在街上租了半间草房,凄惶度日。
  即使一家人倾尽全力去“讨生活”,仍摆脱不了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因为贫穷,乙香的一个妹妹活活饿死了;后来,父亲染病身亡,家里没钱安葬,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4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
  15岁的乙香也被送给一个李姓人家做媳妇。缠着小脚的她每天在田里一身泥一身土地干活,婆婆生气时就揪着辫子打她。每次被打后,乙香都会跑回自己家,在母亲那儿寻求一点安慰。
  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乙香有两个舅舅,都是耿直刚强的农民,他们与地下党员杨克明、张静波等人成了好朋友。乙香家租住的房子靠山的一边地下有个门,如果有人从前门进来,屋里的人可以从后门出去,靠着大山的掩护就能避开追捕。因此,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乙香家里开会,谈论一些穷人翻身、男女平等的事儿。
  因为这个房子在街上,可以搭几个桌子以卖酒作掩护。每天,乙香和母亲在前面卖酒,看到有可疑的人,就通知杨克明、张静波他们从后门离开。负责放哨的乙香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同样不知情的母亲只是对外称这些人都是自家的亲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
  以卖布做掩护的地下党员杨克明给乙香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乙香当时是个聪明能干、性格开朗、能说会讲的姑娘,她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懂得一些革命知识,后来就到处去向农民宣传。
  渐渐地,乙香不回婆家去了,她帮着送信、放哨。在杨克明的鼓励下,乙香剪了长发,放开了刚裹不久的双足。“放了脚走路安稳,走山路快,干活有劲。剪了辫子,大人想揪着辫子来抓我也不容易了。”就是这么朴素的想法,让乙香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
  李家族长知道后,派来几个人,要抓乙香回去。舅舅和朋友们凑了40多块银元,结束了她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领红九军打到营山,解放了乙香的家乡,成立了营山县苏维埃政府,乙香在其中担任内务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起,代表过去的“乙香”不见了,“王定国”这个名字伴随了她的一生。
  由于四川军阀杨森的反扑,为了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支援红军作战,成立了400多人的营山县妇女独立营,王定国任营长。她带领妇女营的同志们手持梭镖大刀,和男同志一起冲入敌人阵地,杀顽敌,抓俘虏,英姿飒爽。
  1934年初,党派王定国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纸和笔,王定国和同学们就相互在别人的背上学写字;而且,全凭记忆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当时苏维埃颁布的《劳动法》《土地法》就是他们的教程。虽然学习时间不到3个月,但之前不识字的王定国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字,如“人”“风”等字。
  在苏维埃学校学习时,王定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工作队,奔赴红江县。在这儿,她结识了著名的红军女将领张琴秋,“那时她很年轻,皮带上别着一把小枪。”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5年回国后,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王定国把张琴秋称为“没有授衔的将军”。
  在张琴秋的领导下,王定国与同志们一起向贫苦农民做宣传工作,扩大红军,平分土地,组织农民给前方作战的红军送粮米、做军鞋,还拿起武器勇敢作战,保卫革命政权。
&&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关注微信公众号"麻辣未闻",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编辑:段莹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客服电话:010-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红军老战士的人生长征--《祖国》2013年21期
红军老战士的人生长征
【摘要】:正王定国老人亲历长征,因此她的长征情结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之中,不仅感动着她自己,也感染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王定国,百年的人生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红军老战士——长征给了王定国勇气和力量,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文盲女到革命家——14岁参加革命后,刻苦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女子到著书立传;农家女成长为今天的社会活动家,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癌症老人——75岁,癌症切除手术在她身上留下30
【关键词】:
【分类号】:K828【正文快照】:
王定国老人亲历长征,因此她的长征情结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之中,不仅感动着她自己,也感染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王定国,百年的人生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红军老战士——长征给了王定国勇气和力量,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文盲女到革命家——14岁参加革命后,刻苦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小唯;[J];陕西林业;1994年04期
郎镇岳;;[J];中华魂;2006年02期
;[J];老友;2013年08期
白原;;[J];诗刊;1978年03期
杨牧;;[J];诗刊;1978年04期
鲍明路;;[J];诗刊;1958年01期
戴京;[J];国家安全通讯;2000年02期
姚伦;[J];人民公安;2001年13期
正畅;[J];党史纵横;2004年03期
海蕴;;[J];贵阳文史;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周其亨;;[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温景义;;[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陈昊苏;;[A];铁流19(下)——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纪念特刊[C];2002年
;[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宋金友;[N];大理日报(汉);2006年
徐汇东?通讯员
曾宝瑜;[N];光明日报;2007年
本版编辑 李剑 田玉忠
高传开;[N];人民武警;2007年
徐勇;[N];人民武警;2007年
王睿;[N];人民武警;2007年
李天顺;[N];人民武警;2007年
潘国利;[N];宝鸡日报;2008年
宋金友 何文金;[N];大理日报(汉);2008年
王兴达;[N];人民武警;2008年
郭阳 周显波;[N];人民武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图书馆 长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