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业务精良的意思足的意思

【牢甲利兵】牢甲利兵的意思: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láo jiǎ lì bīng
英译用法来自成语故事相关谜语人气146次好搜搜索百度搜索释义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例句本文来源:牢甲利兵相关分享:上一篇下一篇与 "牢甲利兵 " 相关的成语láojiǎlìbīng第1个字是 牢 的成语第2个字是 甲 的成语第3个字是 利 的成语第4个字是 兵 的成语牢甲利兵的相关问答
以上内容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太复杂,看不懂不是我要的答案其他问题猜你喜欢相关词语相关近反义词相关歇后语相关诗词热门成语故事 1 【注音】jī quǎn b& n&ng 【出处】... 2 出处《论语·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 3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 4 【注音】xīng xīng zhī huǒ 【典故】若火之燎于... 5   【典故】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6 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 7 & & & &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8
目不识丁的成语故事动画
9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你可能感兴趣佛山市兵精良足沐足休闲有限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 &
佛山市兵精良足沐足休闲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影荫路17号十三座202、203、204房(经营场所须经审批机关审批),于 00:00:00
正式成立,联系电话为邓美兰,总经理,欢迎您前来参观指导 ,自佛山市兵精良足沐足休闲有限公司创建以来,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公司名称:
佛山市兵精良足沐足休闲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
企业单位 (制造商)
所 在 地:
公司规模:
注册资本:
注册年份:
保 证 金:
已缴纳 0.00 元
经营模式:
公司行业:
下图中的红点是佛山市兵精良足沐足休闲有限公司在佛山百度地图中的具体位置,您可以用鼠标放大缩小
&2016 佛山市兵精良足沐足休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注册或者来自互联网,网络交易请体防诈骗,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技术支持:&&
访问量:8&&军事基础知识题解(下)
&&&&&&&&&&&&&&&&
/ 军事基础知识题解(下) 
29.中国古代兵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据《中国兵书知见录》记载,我国古代兵书有 3380 部,尚存 2308 部。 它们不但是我国军事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在世界军事史中也享有盛 名。  据记载,我国古代军事著作萌芽于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已有军事与 战争问题的记录。西周时期产生了专门兵书《军志》和《军政》。春秋战国 时代,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改变,出现了专门指挥作战的将领 和军事家,军事著作也随着战争的需要而大量问世。比较著名的有:《孙子 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  另外,卫鞅的兵法、庞煖的兵法、儿良的兵法、信陵君集宾客所著的兵法也 很有名。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著作创作的一个高峰。战国以后,还 产生了专门论述战术问题以及“兵阴阳”(讲天候地理卜筮)和“兵技巧”(讲军事技术)的军事著作。 秦始皇焚书禁书,并未禁绝兵书。约在秦汉之间,又有名著《黄石公三略》问世。西汉王朝深知兵书的重要,立国之初就命张良、韩信序次兵法。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整理兵书。当时,共搜集到 182 家兵书, 其中战国兵书占大多数,经过删取,选定了 35 家。后来,步兵校尉任宏重新 编制分类,著《兵书略》,把兵家及其著作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 阳家和兵技巧家四大类。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汉魏以来,尤其是三国时期,由于群雄并起,战争频繁,产生了一批著 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著述也应运而生,如曹操发布的各种军令和诸葛亮撰 写的《将苑》等。  晋和南北朝时期,兵书无名篇传世,仅在《士志》、《士录》中有兵书 的著录。  唐代足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战争 和战备被渐渐淡化了。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兵书,是《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和李荃所著的《太白阴经》。我国古代兵书著述到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倭寇对边防的侵扰,军事研究越来越广。宋代开国后出现的第一部对后世有 影响的兵书,是许洞所著的《虎铃经》。该书论述了许多用兵的实际问题, 并汇集了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宋仁宗鉴 于武备废弛,边防屡吃败仗,下诏令召集官府有关人员编辑兵书。后费时五 年,编成了《武经总要》。该书序言由皇帝亲自撰写。这是我国第一部官修 的百科性兵书,它较为详细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军事制度。北宋神宗为了开 办“武学”,培养军事人才,又诰命朱眼、何去非等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颁布为武学必读之书,统称《武经七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它对宋以后军事学和战争实践影响很大。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很有特点 的军事名著。如何去非撰编的《何博士备论》,陈规、汤é编撰的《守城录》, 陈傅良编撰的《历代兵制》,以及无作者可考的《百战奇法》等。由于国家防务的迫切需要,明代的军事著述也很丰富。赵本学及俞大猷著的《续武经总要》,把明代以前有一定影响的二十二种步兵阵法,“绘为 图,纂为法”,又把汉唐以来文人俗儒编造的阵法一十七种辨假以非之,对 后世颇有影响。戚继光的两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对于整顿 边防、训练部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明代的另一部兵书《投笔肤谈》,仿 照《孙子兵法》的体系,明显地反映出明朝后期的御侮思想。明代的军事名 著中,还有评论历代战略防御的《洴澼百金方》,筹划沿海防务的《筹海图 编》,论述选练、作战的《阵纪》,辑录名将传略的《广百将传》,论述火 药、火器技术的《火龙神器阵法》、《火攻挈要》,以及类书型著作《登坛 必究》、《武备志》等等。  清朝为了宣扬文治武功,把兵书列为仅次于儒学的第二位。但统治者实 行“愚民政策”,却把一部分兵书列为“禁书”。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 书》,收录兵书仅二十种。这一时期的军事著作,更加重视从历史、地理角  度论述用兵之道,如《读史方舆纪要》、《灰画集》等。30.《孙子兵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基本内容?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为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全书共分 13 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 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 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约 6000 字。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是迄今最早的传世本, 但由于年久损残,内容不完整。现在我们看到的足本,都是南宋以后所刻印 或文印的。  《孙子》揭示了一般的战争规律,提出了战略上许多卓越的命题,总结 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历来为兵家所推崇,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兵法内容极其丰富,现简介其中几个方面。  (一)注重进步战争,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孙子》 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 战争是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他主张对战 争有备无患,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是“五事”和“七计”。“五事”、 “七计”包括了“民”对战争的态度、天时地利、将须的指挥能力、军队的 组织编制制度、训练程度、战斗力强弱,以及赏罚纪律等问题。孙武把“令 民与上同意”的“道”(“道”,指政治)放在“五事”、“七计”的首位, 表明他朴素地认识到了民心的向背、军心的稳乱这一政治因素与战争的关 系。这种思想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二)重视军队建设,提出了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的治中原则和选将标准。孙武认为,要使军队“上下同欲”,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必 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其“文”就是怀柔和重赏,使士卒亲附;其“武” 就是强迫和严刑,使士卒畏服。他非常重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把“智、 信、仁、勇、严”作为选拔将帅的标准,要求将帅具有赏罚有信、爱抚士卒、 勇敢果断、严明军纪的良好素养,有“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和高人一等的 指挥才能,并且要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三)揭示了“知彼刊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规律和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孙武认为,敌情是“三军之所恃而动”的依据,战前必 须认真地了解和掌握。在作战中,从进军、接敌到对峙、交战,都要十分重 视“相敌”,注意观察各种征候,准确判断敌情,在知己方面,孙武提出了 “识众寡之用”,“以虞待不虞”,“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制胜之道。 为了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武提出了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如充 分作好战争准备,了解敌我军力对比,兵力部署要从实际出发。进攻行动要 突然迅速,将帅指挥要机动灵活,等等。  (四)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孙子》反映出来的军事哲 学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顶峰。例如,他在论述制胜条件时,把“五事” 和“七计”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认为预测战争胜负“不可取于 鬼神”而“必取于人”,表现了鲜明的无神论和反无命的态度。他注意到了 时间和空间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 认为时间因素在战争中十分重要。在论述战争指导规律时,提倡从战场实际  情况出发,并重视军心士气的影响,贯穿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强调了 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作用。  《孙子》是我国一份极珍贵的军事遗产,具有根高的科学价值,但由于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糟粕,如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不可能揭示战争的阶级本质等。《孙子》间世后,已广为流传二千多年,并 早在唐代就被介绍到了日本,后来先后传到了法、英、德、俄等国,所到之 处,誉者无数,被誉为”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因此,它不仅对我国,而且 对世界各国的军事学术思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1.《吴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吴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六书》之一,相传为战国前期卫 国人吴起所著。《吴子》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为核心,对于战争目的, 作战指导和治军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  (一)明确提出了整军经武的目的是“图国家”。吴起认为,国与国“争 名”、“争利”、“积恶”、“内乱”和“因讥”,是引起战争的原因,要 避免战争,使同家强大,必须“外治武备”,“内修文德”。他把人事、军 事、国事视为一体,在一定意义上触及到了战争的政治性质问题。(二)提出了“因形用权”即根据不同敌情采取不同打法的作战指导思想。吴起十分重视对敌情、民性、经济状况和地理位置的分析,强调在总体 上把握一个国家的强弱,并根据不同特性而分别采取分之、恐之、激之、劳 之等方式去战胜他们。他列举了不失时机“急击勿疑”的数十种战法,指出 了力不如敌时应“避之勿疑”的几种情况。(三)提出了整军备武、明耻教战的治军思想。  首先,他强调安国之道,先戒为宝,认为要把“戒”作为国家长治久安 的首要条件,指出军队只要常有敌情观念并保持警惕、做好战备,就可作到 有备无患,确保国家安全。其次,他主张严刑明赏,以治为胜。认为兵不在众,“以治为胜”。所谓“治”,一方面是明法令,即规定明确的号令作为军队行动的准则,并用 严格的纪律约束将士,使军队“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另一方面是信奖赏,即对有功的将士二定给予奖赏,对于死亡将士的家属给 予妥善照顾,“著不亡于心”。同时,吴起也认为,单靠赏罚不能服心,所以他又强调:一要任贤选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二要爱兵如命,要求将帅对部下要“爱其命, 借其死”,以此激发士兵自觉的战斗精神。  第三,他推崇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把严格训练放在治军的首位,并看 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治兵》篇说道:“夫人常死其所不能, 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由于懂得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本事不高、 技艺不熟,所以特别强调教育训练的作用。  《吴子》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但由于阶 级和历史的局限,《吴子》也有一些片面的观点,如把将帅看作“得之国强、 去之国亡”的异常之才等。32.《司马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司马法》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按照《史记》的说法,《司马法》是战国中期齐威王召集大夫们追述的商周的古兵法,同时 也把春秋末期齐国将军司马禳直的兵法附于其中。所以《隋书·经籍志》记 载此书为司马禳苴所撰。总起来看,该书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以战止战”的义战观点。《司马法》主张:“杀人安人,杀之 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就是说,对于 那些能够使人得到安全、拯救百姓和制止侵略的正义战争,要给予肯定和支 持。但是,一旦进入敌国作战,就要严格军纪,不准烧子掳掠,并要求将士 敬老扶幼,不杀缴械敌人,并对受伤战俘给予医治和遣返回家,认为这是夺 取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  (二)“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的治军原则。《司马法》强调,要使全 军“力同而意和”,必须“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所谓“仁”、“义”, 就是对人仁爱、行事顺理。将帅要做到“见危难勿忘其众”,“胜利与众分 善”。《司马法》认为,“以仁为本”和“以义治之”,是治军的两个方面, 互为表里,刚柔相宜,不可偏废。  (三)先行“五虑”和“无复先术”的作战指导思想。《司马法》论述 了作战要先有准备的所谓“五虑”,即“顺天、阜财、悸众、利地、右兵”。 认为顺从大意、多备财物、悦服众心、利用地利和精良武器是应当及早谋划 的五件大事。至于作战中的“无复先术”,就是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人 的强弱来部署自己的阵势和兵力。(四)“战相为轻重”的军事辩证方法。《司马法》把战争中的诸因素抽象为“轻”、“重”两个对立方面,认为将帅的具体战术指挥为轻,全局 战略谋划为重。因此提出要求:在军事指挥上应当轻重相节,不可固执一端, 既要作到战略战术兼顾,又必须分清主次、“以重行轻”,用战略统帅战术。33.《六韬》是一本什么样的韦?有哪些主要内容?  《六韬》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为西周初年太 公吕望(姜子牙)所著,自宋以后一直被疑为伪托。全书就战争准备、对敌 斗争策略、作战指挥和战法运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重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强调战胜攻取必先”富国”、“爱民”,以此增强军事实力。认为要作好战争准备必须首先治理好国家,只有国富民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提出“人君必从事于富”,使人民安居乐业而心无他虑,而要增强国家的实 力,还必须懂得“爱民”这个“为国之务”。  (二)提出了“用兵之具、尽于人事”的全民防御战略。认为在天下安 定。国无战争之时不可忘战,因而战争的武器和用具要常修,防御敌人的守 备要常设。强调在平时筹划人民生产生活时就为战争作好充分准备。  (三)主张“全胜无斗、大兵无创”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六韬》 把下文战而全胜、无杀伤而完师作为最理想的战争策略,并为此而提出了一 系列作战指导方计。例如,战前对敌国实施“文伐”,即对敌方国君施以投 其所好、贿赂左右、离间近臣、窃取情报和轻其戒备等手段。实施进攻时, 强调采用“示形”方法,也就是采取战略佯动,击其不意以达到突然袭击的 目的。在作战中,要求作到“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四)提出了一系列以少击众、以弱敌强的战术原则。该书大量论述了 同敌人作战应当注意的问题。例如,对诱敌伏击、后发制人、突然袭击、速 战速决和密切协同、并力台战等战法,都有详尽阐述。  (五)在治军方面,特别重视“立将之道”。提出了选将的五个要求, 即“勇,智、仁、信、忠”。所谓“勇”,就是临战不惧;“智”就是不受 惑乱;“仁”就是能得众心;“信”就是下欺上下;“忠”就是事君不二心。 认为将领的表率行为是激励士卒精神、焕发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赏罚 有信、不分贵贱是提高将领威严,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为了求得良将,要 求任人唯贤,量才选将,并须“按名督实,选才考能”。34.《三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 一。相传黄石公所著。该书主要是讲安邦治国、统军驭将的政治谋略。主要 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张统军治国要选贤任能。《三略》围绕招贤纳士、驭将用人这 一中心阐述了封建的治国之道。认为贤人所归向的国家,将是天下无敌的。 因此,必须竭尽全力去“千里迎贤”,广罗人才,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加以 任用,并且要”崇礼”(崇尚礼节)“重禄”(加重俸禄),造成尊重贤士 之风。(二)强调将帅要有很高的修养和广博的知识。《三略》认为,一个良将必须“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论、能纳入、能采言、能 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用今大的话说,就是要廉洁、 镇静、公平、严整,能接受批评、明断是非、任用人才、采纳意见,并且要 知道敌国风土人情,研究山川地理,明了地形险阻,懂得掌握军队的权柄。(三)重视民众在战争中的作用。《三略》提出了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之本的观点。它指出:“庶民者,国之本”;“军国之要,察众心”;“制 胜破敌者,众也”;“以弱胜强者,民也”。因此认为,治理国家和统帅军 队要“务先养民”,即要爱护民众,减轻赋徭。不占农时,不使民贫。(四)提出了在作战中“不为事先。动而辄随”的观点。意思是不要事先主观规定,而要针对敌人的行动随机应变。强调“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 而在论述将与众、德与威、善与恶、柔与刚、弱与强等关系时,还注意到了 事物的对立方面以及事物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关系。它指出,战争“变动无 常”,所以行动要“因故转化”;柔刚弱强四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 在一定条件下,“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三略》也有一些剥削阶级的思想糟粕。比如,宣扬唯利是图,主张对 士卒实行严刑峻法和愚兵政策等。35.《尉缭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客?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它成书年代约在 战国中后期,有疑为秦王政时尉缭所著。该书主要论述了战争与政治、军队 与纪律、料敌与举兵、天时与人事等方面的问题。(一)“武为表,文为里”的战争观。《尉缭子》已经认识到战争是和政治紧密相联的,从而提出了:“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力表,文 为里”的说法。“文”主要是指政治,“武”主要是指战争,二者是“种”(根)与“植”(干)、里与表的关系,这种论述,相当明确地分清了政治 与军事的主从关系。  (二)“制必先定”的以法治军思想。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尉缭子》 主张治军必先建立法制,对军队实行严格的纪律和管理。在作战时,要求“明 赏于前,决罚于后”。对于违抗军令者,即使是有地位的将吏,也当杀必杀; 对于作战有功者,那怕是出身低微的牛童马目,也该赏则赏。而且,要求将 帅以身作则,激励部下,并强调要把军队训练作为必胜之道。  (三)“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指导原则。《尉缭子》认为,凡是 兴兵打仗,必须先研究敌对双方的形势,了解统兵的将帅,而后才能正确计 划军队的行动,否则,就会进退不定,生疑致败。为此,国君应在战前“谋 于庙”,衡量内外情况,精心进行运筹。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切不可轻举 妄动。  (四)不靠“天时”靠“人事”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尉缭子》反复 论述了在战争中求鬼神不如重“人事”的道理,并明确指出,重“人事”又 贵在“求己”。这就是说,要谋求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壮大 自己的军队,发展本国的实力。《尉缭子》一书也有过分夸大将帅作用的论述,还宣扬了用重刑、杀戮的手段强迫士兵作战的思想。36.《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它是后人根据唐太宗李世民同卫国公李靖讨论军事问题 的谈后而辑成的。全书没有完整体系,分别涉及军制、阵法、选将、训练, 边防等问题,着重讨论了作战指挥的原则。(一)“正亦胜,奇亦胜”的用兵原则。在唐代以前,孙子关于“凡战言,以正合,以奇胜”的话,一直被兵家奉为不可变更的信条,但《问对》 却说:“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认 为只要使用得当,融汇贯通。正兵既可挡敌,也可取胜;奇兵既可取胜,也 可挡敌,“奇正皆得”。这是对《孙子兵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二)“有分有聚”、“攻守两齐”的指挥艺术。在用兵问题上,李靖指出了适当分散或集中的重要性。认为军队该分而不分或该合而不合都是用 兵的败错,在攻守问题上,认为关键在于掌握战机,决定攻守的不是以敌之 强弱为由,而是看“可胜不可胜”,“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 而已矣。”指出攻与守都是为厂战胜敌人这一根本目的,只有坚持“攻守两 齐之说”,才算懂得用兵之道,  (三)“爱设于先,威设于后”的治军制胜思想。《问对》对“严刑峻 法”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治军必须有刑法,而又必须以“爱”为前提,为 将的只有真正爱护所属官兵,然后对违法乱纪的士卒施以严刑,士卒才会诚 服。所以,治军要以爱为主,以刑为次。  (四)“各任其势”、“因地制流”的教育训练方法。《问对》非常重 视军队的训练,认为“有制之兵”即训练有素的部队是很少打败仗的。对于  部队的教育训练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教,并灵活掌握。”兵形 象水”、“用之在人”,教育训练部队,随各自的情况而定。37.《孙膑兵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以与“吴孙子”孙武相区别),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兵书,战国中期军事家孙膑及其弟子所著。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孙 子等旱期兵家的军事思想,在理论上有些新的贡献。  (一)宣扬了用战争保卫国家和慎战的观点。孙膑认为:“战胜,则所 以在庄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强调战争的胜负 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因此,他明确主张“战胜而强立”,“举兵绢之”, 提出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国家安危问题,但他同时认为,战争胜败关系重大, 切不可“乐兵”、“利胜”,不能轻率好战,而要“事备而后动”,慎重对 待战争。  (二)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治军观点。为了治军,孙膑首先强 调“富国”,认为只有“富国”才能“强兵”。关于强兵,他提出要精选将 士,特别是拔选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条件的“王者之将”。同时, 要求明于赏罚,使将士严守纪律,令行禁止。(三)揭示了一些作战指导原则,他提出了“必攻不守,兵之急者”的观点,认为在积极的进攻中要打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其不意,攻其无 备,强调用兵前必先“料敌计险”、“便势利地”,以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 还专门论述了十种阵法,强调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四)论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道”的原理。孙膑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他明确指出,事物正反两面是“相当”的,即相互对立的,因 而看到万物“有胜有不胜”,“有能有不能”,以此推及战争,便明确提出 了战争中敌我、主客、众寡、强弱、奇正、险易等一系列矛盾对立的概念, 并论述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因之得出结论:在战争中少可以胜多,弱能够胜 强。于是进而断言:“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意思是说,决定胜负的关 键是能否正确掌握战争中的矛盾和规律。38.《制胜的科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制胜的科学》是俄国统帅亚·瓦·苏沃洛夫的一篇军事名著。它撰写于
年间,最初发表于 1806 年,随后的六年中再版八次。后由俄 军将领将其基本原则引入战术教材。此书中译本由解放军出版社于 1986 年出 版。  《制胜的科学》可称为军队的队列教令和战术训练教令。它由两个部分 组成:第一部分名为“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是示范计划和部队 的典型战术队列演习;第二部分名为“向士兵口授必须的知识”或称为“用 士兵的语言对士兵讲话”,它阐明了有关的战术指示,还提出了关于士兵的 基本准则。该书揭示了苏沃洛夫的战术和其军事训练教育体系的实质,体现了 18 世纪俄国先进的军事思想。 苏沃洛夫最重要的战术原则,综述为三项,即观察、快速和猛攻。观察的概念包括计算,冷静考虑所处环境的一切条件,善于利用地形采取行动。快速的原则是指对运动(机动)的要求。快速性应与行动的突然性相结合。 猛攻是指部队应在交战的决定时刻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  苏沃洛夫进行训练和教育的总原则与方法,是和他的战术观点完全相适 应的,并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他强调,各训练部分要和谐地配合在一起, “战时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制胜的科学》对于俄国的军事学术,曾经起过奠基作用;对于苏军的 作战训练和军事学术,则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参考意义。39.《战争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战争论》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一部经典性名著。作者卡尔·冯·克 劳塞维茨将军,是普鲁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该书写于 年,中译本由军事科学院翻译,商务印书馆于 1978 年出版。  《战争论》共 3 卷 8 篇 124 章,加上附录,69 万余字。第一篇论战争的 性质,是全书的总纲总则,大致上描绘了战争的总概念的轮廓。该篇主要论 述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自己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指出它具有三个特性:暴 烈性,概然性和偶然性;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并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战 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第二篇论战争理论,主要论述战争 理论应该包括对精神因素的研究,理论应该是考察而不是死板规定,理论应 该不与实践矛盾,应该运用战争经验和战争史例建立理论。第三篇战略概论, 主要论述五种战略要素,即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 计要素,特别着重论述了精神因素、集中使用兵力、数量优势等几个问题。 第四篇战斗,主要论述战斗的性质,目的和主力会战的原则,强调战斗是一 切军事活动的中心,主力会战是真正的重心。第五篇军队,主要论述军队的 编组、战斗队形、宿营、行军、补给等问题。第六篇防御,主要论述“防御 是更强有力的战斗行动类型”这一原理,指出防御不应是单纯据守,要有进 攻和反攻,要善于运用民众战争。第七篇进攻,主要论述进攻不是单一的整 体,进攻不能超过顶点,要集中兵力,包围迂回,速战速决。第八篇战争计 划,主要论述整个战争的组织以及战争与政治、战争与消灭敌人的关系,可 以看作是对全书的归纳总结。《战争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论述的问题范围很广,如战争的本质和战争计划的实施;军队的作战、编组、训练、补给,战略、战役、战术;进攻、 防御;一般战斗、特种战斗;正规军和正规战、民众武装和游击战;战争中 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战争理论的内容以及建立战争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等 等。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主要是关于战争本质、建立战争理论原则、精神要 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进攻与防御、运用民众战争和作战中的致胜因素等的论 述。  《战争论》反映了资产阶级初期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对战争本质等 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首先,第一次明确地阐明了战争的实质和战争 与政治的关系。其次,尖锐地批评了以前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大公和皮洛等人 的数学的战争理论,也批评了他们把军队的给养或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看作 是战争的唯一规律的理论,深刻地指出了精神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第三, 辩证地揭示了进攻和防御这两种作战形式的关系。《战争论》的作者毕竟是一个资产阶级军事学家,他的著作不能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因此,他不可能真正揭露战争和政治的阶级本质;免 不了要对战争的概然性和偶然性加以夸大。他宣扬战争的概念是随着防御产 生的,说是“因为入侵引起了防御,而有了防御才引起了战争”。这个观点 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常常成为侵略者开脱罪责的借口。  《战争论》出版一百五十多年来,在世界各国影响很大,被公认为是军 人的必读之书,美、英、日、德和前苏联等国的一些军界人士和研究者,都 把该书视为军事经典。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也对《战 争论》中某些观点给予了很高评价。40.《战争艺术概论》足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战争艺术概论》是论述战争艺术理论的专著,作者是资产阶级军事理 论家、瑞士的 A·H·亨利·若米尼,该书写于
年。中译本由解 放军出版社 1986 年出版。  全书共 7 章 47 节,近 39 万字。作者以大量战例为依据,从多方面对战 争理论进行了阐述。他首先给战争艺术下了定义,认为战争的艺术包括六个 不同的部分:战争政策;战略,或为入侵别国或保卫本国而在战场上巧妙指 挥大军的艺术;用于战役和战斗的大战术;战争勤务,即军队调动艺术的实 际运用;工程艺术,即对筑垒要点的攻守技术;基础战术。关于战争政策。作者主要论述了一个政治家要决定某个战争是否正当和适合时机而应当考虑的因素,或达到战争目的所应采取的步骤。作者指出, 战争的执行应该尽量地遵照战争艺术中的各大原则,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 又应该看到环境的需要,而作极大限度的自由运用。关于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作者认为,军事政策包括着所有与军事行动有关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以及那些足以影响到战争的进行,但是却又不 属于外交、战略和战术的范围之内的因素。作者主要论述了当一个政府拟定 它的作战计划时,必须考虑周详的政策性因素。作者强调,精神因素在战争 中有重大作用,因此要培养尚武精神,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军队的士气,提高 军队的战斗力。作者非常重视将帅的选拔问题,提出了将帅应具备的条件: 精通战争理论,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善于审慎地研究战场情况,制定良好的 作战计划;具有坚定、勇敢和公正的个性,不能嫉妒别人的长处和功绩。关于战略、战术和交战。作者认为,战略是进行战争的科学,战术是进行战斗的科学。战争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决定性方向上集中兵力和及时地使用 主力投入交战。他以历史上 20 次著名的战争作为依据,论述如何把战争的一 般原理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战略和战术情况上面。同时,具体探讨了在大战术 指导下进行防御战、阵地战、攻击战和遭遇战等问题。作者认为,进攻优于 防御,防御应该是积极的防御。  《战争艺术概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争的某些客观规律,受到了军 事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该书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很多种文字,几乎在全世 界流传。但由于受时代特点和阶级地位的影响,书中也反映出不少形而上学 和机械论的色彩,如断言战略的原理永恒不变、战略战术的原则在各个时代 都完全相同等。41.《制空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制空权为是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里奥·杜黑的一部代表作,现集包括四本书,即 1921 年初版的《制空权》,1928 年初版的《未来战争的可能面 貌》,1929 年初版的《扼要的重述》,1930 年初版的《19XX 年的战争》。 中译本由解放军出版社于 1986 年出版。  《制空权》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使用方面的许多问 题。该书特别强调:空中武器——飞机用于战争,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是战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从此,战争将成为全民的、总体的,不分前方后 方,也不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认为夺取制主权在未来战争中是绝对重 要的,“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丧失制空权就是战败”;夺取制空权只能靠 空军,而掌握制空权,就是要能阻止敌人飞行而同时自己却能保持飞行。作 者还明确指出:不能把制空权和空中优势混为一谈,也不存在局部的相对制 空权;强调制空权就是要完全制止敌人的空中活动。  《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简要地回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陆上战争和海 上战争,认为在战争指导上发生了许多错误,指出航空兵的出现将改变未来 战争的整个面貌,也将影响陆海军的作战行动,不正确估计到这一点将是极 端危险的。《扼要的重述》是杜黑对各种批评意见的答复,并顺便提出了在 未来战争中在地面取守势、在空军取攻势、并由空中战争决定胜负的主张。《19XX 年的战争》则以叙事的形式形象地阐述了对于一场未来战争的设想。设想是以德国为一方,法国和比利时为另一方,预计战争在 1932 年或 1933 年爆发,作者认为,法、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因而仍然坚持上 次大战的经验:德国是上次大战的战败国,陆海军的发展受到限制,而航空 工业和化学工业却有较大发展,故其作战思想有所不同,将把空中战场作为 决定性战场,试图用空中进攻来夺取战争的胜利。制空权理论提出以后,很快得到了发展和传播,在空中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杜黑的理论带有很大的预测性和主观性。他 正确地预见到空中战场的出现,但把空中战场肯定为决定性战场是武断的: 他论述了建设独立的空军的必要性,但对陆海军的航空兵持否定态度,对防 空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则是不正确的,他把夺得制空权定为“赢得胜利的必 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显然有些夸大。42.《战略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战略论》是一本论述军事战略的著作。作者是英国军事作家、军事理 论家巴·享·利德尔一哈特,该书初版于 1929 年,1954 年再次进行修订, 并在纽约出版。中译本由战士出版社于 1981 年出版。  《战略论》分为 4 编 22 章,加上附录,共 38.6 万字。作者以历代战争 的研究为基础,反复论证了一种“间接路线战略”。该书第一编叙述了从公 元前 5 世纪到 20 世纪这段历史中的战略,通过对 30 次战争中一些将领如何 运用战略的评述,提出了“间接路线”理论,并进行了说明和论证。认为在 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作者强调用各种 手段出敌不意地奇袭和震撼敌人,“使敌人在心理上和物理上丧失平衡”, 以至于不用正面强攻和决战,就能达到迫敌投降的目的。因此认为,“间接 路线和直接路线比较起来,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作者  指出,间接路线的艺术至少有两条原理:其一,“对于已经据有坚强阵地的 敌人,决不可以进行直接的正面攻击”;其二,“必须首先压倒敌人的抵抗 意志,尔后才能对他实施进攻”。  第二编和第三编分别叙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通过对两次 世界大战中主要参战国家和著名军事将领如何运用战略的评述,作者进一步 论证了“间接路线战略”理论,从而肯定“一个战略家的思想,应该着眼于‘瘫痪’敌人,而不是如何从肉体上去消灭他们”。 第四编专门论述了军事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作者认为,“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而把所有超出军事战略范 畴的一切东西都归之于军事政策,或称之为“大战略”。并且指出,大战略 的任务就在于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所有一切资源,以来达到战 争的政治目的。  《战略论》反映了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发展趋势,其间接法思想对西方 军界有过颇大影响。该书曾彼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西方的一些著名将领 把它奉为经典,某些国家的军事院校用它充当基准教材。但其理论原则和学 术观点,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于战略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战略同 社会背景的关系等问题,缺乏科学的探讨。43.《战争报导》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战争指导》是英国军事理论家 J·F·C·富勒少将撰写的一部理论名 著,被称为现代资产阶级战争理论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初版于 1961 年,由美 国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由解放军出版社于 1985 年出 版。这本着重于理论体系探讨的书,认真剖析了 17 世纪以来的三十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苏俄革命战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论述了 这些战争的指导得失,总结了指导战争的原理原则。作者通过战争史例的分 析,还阐述了战争观念的演进和战争性质的变化,介绍了一些名将的思想对 于战争的影响,并专门论述了拿破仑、克劳塞维茨、毛奇、福煦等名将的战 争观念和他们指导战争的原则。同时,也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政治、经济和 社会对于战争的影响。全书共分二十四章,加上前言,总计 25.6 万字。下面扼要介绍书中主要内容。  关于专制国于的有限战争,主要叙述三十年战争及其以后战争的情况。 关于拿破仑战争,介绍了拿破仑其人,以及拿破仑战争的要素、原则和缺点。 关于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他的战争观念和理论,认为他“误 解了拿破仑的进攻原则”,是他“把自己的绝对战争概念强加给了拿破仑”, 以致他“对于 20 世纪无限战争的广泛扩展,也负有大部分的间接责任”,但 承认“他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的透彻分析,却是无人可以与之相比的”。关 于美国内战,分析了工业革命对于美国的影响,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战略问题, 同时还介绍了战术的发展变化,指出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一书,曾在 战争中“广为流传”。作者推崇毛奇、福煦和布洛克,除了推崇两位名将的 战争指导原则之外,特地介绍了波兰籍犹太人布洛克先生,因为他曾指出“战 争已不再是一种有利可目的政治工具”,而且他对未来战争的预见,“有着  不可思议的准确性”。关于苏联的革命战争,扼要论述了列宁和苏联的军事 思想与战争观念,特别指出了列宁对于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的赞赏,以及对 他的”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工具”这一思想的援引、应用。关于和平问题,指 出了:大战略的目标是要求有利的和平,并不是要把对方完全歼灭”;虽然 核能给战争带来了重大影响,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爆发,主要取决了政 治、经济和技术等诸多的因素。  《战争指导》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关于战争的理论和指导战争的观 点。他把战争这个历史现象放在杠会生活领域中进行研究,注意到了政治、 经济和技术条件对于战争所起的作用,提醒人们不要为绝对的观念所束缚, 而要从综合的、变化的角度来研究战争的指导原则与方法。作者关于有限政 治目的的战争往往能使胜利者获得较大利益的观点,关于战争中敌友关系可 能发生变化,以及要懂得战争中野蛮行为的不合理性、要作到在战争中不使 你的敌人陷入绝境、要在敌人被打倒后明智地让他再站起来等观点,为读者 提供了值得思索的见解。当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富勒的著作不可能 没有偏见和错误。44.《军事战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军事战略》是一本全面论述苏联战略学的著作,此书由苏军前总参谋 长瓦·达·索科洛夫斯基主编,1962 年由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出版,1963 年修订重版,1968 年再次增订出版,中译本有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5 年的版 本,战士出版社于 1980 年出了补译版本。此书比较广泛地论述了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的战略和现代战争中的各种问题,由于该书的作者多系苏联的高级军官和军事专家,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官 方的观点。全书分为八章,共 50 多万子。下面扼要介绍主要内容。在结论中,作者主要论述了战略和战略学的概念、定义、范围、性质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战略与政治、经济、技术、精神因素以及和军事学说的 关系,战略学在军事学术中的地位,它与战役学、战术学的关系。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及其对新战争的准备,主要论述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准备新战争的战略的实质和内容。 关于现代战争的性质,主要分析和论述了现代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样式、爆发的原因和可能性。同时,还就未来战争可能具有的性质作出了结论。 关于军队的建设问题,主要论述了军队建设的决定因素和基本方向。作者指出,军队建设“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的性质、经济能力和它 所推行的政治、居民的数量、精神素质和民族特点。此外,一个国家的地理 位置、幅员的大小和国土的特点对于军队建设也发生一定的影响。”  关于作战方法,主要是从战略学角度探讨了以往战争和现代战争的作战 方法。作者认为,“和平时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军事科学和理论上的预 见对于作战方法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作者着重论述了核战争的战略思 想、原则,各军种的任务、组织形式、使用原则,战争阶段的划分,战略行 动的分类及作战方法等。  关于国家对反侵略的准备,主要论述了国家的战争准备的三个主要方 面:军队的准备、国家经济的准备和居民的准备。作者在论述中强调了研究  预想敌人对战争的看法的重要性。作者还探讨了民防的战略意义。  《军事战略》出版后,在苏联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对它褒贬 不一,但作为了解前苏联和西欧各国军队发展情况及其战略趋势的一部理论 专著,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5.《大战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主要内容?  《大战略》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美国战略问题的著作,作者约翰·柯 林斯是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该书 1973 年在美国出版。译本由战士出版社于 1978 年出版。全书分为六个 部分,共 27.4 万字。  《大战略》除重点叙述当代美国的各派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外,还叙述 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以及与军事战略有关的地理、经济和科学技术等问题。  作者在代序中叙述了战略思想的演变,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战略,是 指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便在一切可能想象的情况下满足国家安全目标的需 要,这在古代是稀有的东西。虽然如此,现代战略的基本观点却在古代全部 都有了。作者依次简要论述了世界上 29 个公认的战略创新人物。认为中国的 “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 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在承认存在威胁的前题下,探讨了大战略整个领域与国家安全利 益、目标、政策以及国家力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评述了 各种基本战略思想和战略原则。关于当代美国各派军事思想,作者主要论述 了美国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战略概念,如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 应战略和现实威慑战略等。作者宣称,在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中,有一项“是 保持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行动自由”。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美 国对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在“通往战略优势的通路”一章中,作者主要论述了成功的战略革新者的各种特点,介绍发现、动员、鼓励和指导军内外有才干的人的方法。作者 认为,克劳塞维茨、康恩、列宁、毛泽东和杜黑是五位具有革新思想的战略 家。他还指出,战略家必须具备才智、智力的主动性、敏锐的分析能力、坚 韧性、能言善辩、眼界开阔、有预见性等品德。《大战略》一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成果,其中一些观点有新颖和独到之处,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站在超级大国侵 略扩张的立场上论述问题,作者得出的一些结论是错误的。46.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战争和战役?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是我国的古代史。它经历了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这漫长的时期里,充满了大大小 小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可分期列举如下。  春秋以前,主要有: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商军击败夏军的 鸣条之战;周军大破商军的牧野之战。  青秋战国时期,主要有:齐鲁长勺之战;宋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 吴楚柏举之战;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齐燕即墨之战。  秦汉时期,主要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灭赵之战和灭楚之战;楚汉成皋 之战;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进剿匈奴的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 之战;新莽时期绿林起义军与王莽军的昆阳之战。  三国时期,主要有: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 军队的赤壁之战;吴蜀夷陵之战。    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有:晋武帝灭吴之战;东晋谢石击败前秦符坚的 淝水之战;北魏拓拔焘破柔然之战。  隋唐五代时期,主要有:隋文帝灭陈之战;李渊攻长安之战;李世民的 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之战;后唐李存勖灭后梁之战。  宋辽金夏时期,主要有:宋太祖灭南唐之战;西夏军击退辽军的贺兰山 之战;金军灭北来之战;虞允文率军阻止金军渡江的采石之战。元朝时期,主要有伯颜率军灭南宋的临安之战。 明朝时期,主要有:朱元璋灭元之战;朱棣远征漠北之战;于谦率军击败蒙古瓦刺军的保卫京师之战: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率军民抗击倭寇入 侵的抗倭战争。  在 1840 年以前的清代战争中,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康熙、雍 正、乾隆年间清军远征准噶尔部的几次作战。47.我国古代著名战争中有哪几次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明显影响?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战役当中,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并深受兵家 重视的,可举以下几次。城濮之战:指春秋时晋、楚两国间争霸中原的一次交战。晋国在战前灵活开展外交、政治和军事活动,孤立了楚国。当两国军队在城濮(今山东鄄 城西南)对阵决战时,晋军首先进攻,击败和诱歼了楚右翼军和左翼军。此 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在作战指导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 思想。桂陵、马陵之战:指战国时齐、魏两国间的两次交战。桂陵之战即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当时,魏国进攻赵国。为了援救赵国,齐军军师孙膑 设计使齐军先攻魏都大梁,然后在魏军回师援救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 恒西北)设伏,击败了魏军。此后魏国又进攻韩国,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 出兵攻魏救韩。孙膑用逐日减灶的方法造成部下大量逃亡的假象,诱歼魏军 于马陵(今河南范县以西)。这两次战役表现了孙膑军事上杰出的指挥才能, 争得了“诸侯东面朝齐”的局面。成皋之战:指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围绕争夺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大战。当时,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退保成皋,巧妙地运用正 面坚持、翼侧迂回和敌后袭扰相结合的战略,二失二克成皋,在相持作战中 疲惫、削弱了楚军,逼使项羽于鸿沟订立和约。此战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 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它为后世兵家提供了丰富的用兵韬略。  昆阳之战:指西汉未年以绿林起义军为主体的刘玄汉军和王莽的新军在 昆阳(今河南时县)发生的一场激战。当时,坚守昆阳的汉军只有八、九千 人,而攻城的新军多达十几万人,双方激战三个多月。后来汉军从郾城等地 集中万余兵力增援昆阳,内外夹击,歼灭了玉莽军主力。此战对于推翻王莽 反动统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指东汉未年曹操与袁绍为争夺中原进行的一次决战。当时, 袁绍率军 10 万直捣许昌,曹操以 2 万左右的兵力拒之于官渡(今河南中牟 境)。曹军不利持久对抗。操乃用谋,出奇兵袭敌粮车,继而奔袭乌巢,烧 毁袁军全部屯粮,并趁袁军军心动摇之机全线出击,俘敌 7 万余人。此战为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并为后代提供了把握战机、出奇制胜的用兵之道。    赤壁之战:指东汉未年曹操与孙权、刘备在长江赤壁(今湖北境)一带 进行的一次决战。当时,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率兵 30 万直取东吴。孙、刘两 军的主战派鲁肃、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孙权联刘抗曹。后 孙、刘联军 5 万人与曹军在赤壁隔江对垒,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等弱点,以长 击短,火攻破曹。此战对造成三国分立的形势起了决定作用。  肥水之战:指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决战。当时,曾多次击败过晋军的 秦王符坚志骄意满,率军 90 万南下灭晋,东晋将领谢石、谢玄率军 8 万与之 决战于淝水,晋军要求秦军由淝水西岸稍向后撤,以便渡水决战,符坚想乘 晋军半渡而击,令军稍退,不料一退不可收拾。晋军乘机渡水猛攻,大获全 胜。此战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东晋政权也得以延续。它是中国战史上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48.中国近代发生过哪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者向中国纷至沓来,劫掠财富, 抢占领土,力图把中国完全变为他们的殖民地。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武装侵 略,中国被迫进行了一系列反对侵略的战争。其中较重大的是以下几次。1840 年 6 月~1842 年 8 月,英国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 年 10 月~1860 年 11 月,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对中国发动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1876 年 7 月~1878 年 1 月,由于英、俄两国的侵略而引起的清政府收复新疆的战争。  1883 年 12 月~1885 年 4 月,由于法国武装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中 法战争。1894 年 7 月~1895 年 10 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中国而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 年 6 月~1901 年 9 月,抗击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 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1900 年 7 月~11 月,抗击沙皇俄国入侵我国东北的战争。1903 年 12 月~1904 年 9 月,抗击英军人侵我国西藏的战争。1911 年 8 月~1915 年 11 月,反对沙俄侵略蒙古的战争。1912 年 3 月~1918 年 10 月,反对英军分割西藏的战争。49.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战斗?  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有一些著名的战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 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史。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战例。 定海之战,指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军队在浙江定海进行的两次战斗。 第一次战斗起于 1840 年 7 月 4 日。当时,英军无理要求驻守定海县的清军投 降,遭拒绝后出动 4 艘军舰发起进攻。清军总兵张朝发率水师顽强抵抗,终 因船小炮少,力不支敌,致使走海被英军攻陷。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 师失地的战斗。第二次战斗是在 1841 年 9 月底,当时英军为了扩大侵华战争, 调集 31 艘舰船,载陆军 2100 多人,再犯定海。清军总兵葛云飞、郑国鸿、 王锡朋(史称定海三总兵)率守军 5000 余人与敌血战六昼夜,因组织指挥失  误等原因,战斗失利,三总兵先后壮烈殉国,定海再陷。 镇江保卫战:指鸦片战争中清军在镇江抗击英军入侵的一次战役。1842年 7 月,英军集中舰船 72 艘、士兵 7000 余名进攻镇江。驻守城内外的 4000 多名清军顽强抵抗,与敌人展开了巷战和肉搏战,给英军以惨重杀伤,但由 于力量悬殊而最终失利,副都统海龄自杀殉职。此战是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 受挫最大的一战。战后英军直抵江宁城下,逼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大沽之战: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天津的门户大沽口进行的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战斗。  1858 年 4 月的第一次大沽之战和 1860 年 8 月的第三次大沽之战,清军 都失败了,只有 1859 年 6 月的第二次大沽之战清军获胜。当时,英、法、美 三国以“护送”公使们进京换约为借口出动联军舰队,突然对大沽炮台发动 攻击,清军立即开炮还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联军遭到惨败,狼狈撤走。 此战击沉击伤英舰艇数十艘,毙伤英、法军 592 人。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镇南关大捷:指中法战争中请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 略军的一次作战。当时,在法军直逼广西国门的危急形势下,年近七旬的爱 国老将冯子村奉命赴关迎战。1885 年 3 月 23~24 日,冯子材设计引诱法军仓卒发动进攻,并乘法军千余人侵入关内,千余人屯在关外之际,亲自率军进行反击,歼敌近千人。 此战使中法战争发生了全局性的变化,法国茹费里内阁因此倒台。黄海海战:指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次大海战。1894 年 9 月 17 日,清北洋海军的 12 艘军舰护送陆军增援平壤,准 备返航时,突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 12 艘军舰的袭击。双方在黄海北部的大鹿 岛附近激战了五个多小时。日海军 5 艘军舰受重伤,死伤约 600 人;北洋海军 4 艘军舰被击沉,多艘军舰受重伤,死伤近千人。天津之战:指清军和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作战。  1900 年 6~7 月,八国联军为了打开通往北京的道路,陆续集结 1 万多 兵力,先后侵占了天津大沽炮台、老龙头火车站,接着又以“租界”为据点 向天津城内发起进攻。在津的 2 万多清军和一部分义和团对入侵者进行了英 勇顽强的抵抗,打死打伤联军 900 多人,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热衷于议和而力 求避战,终于使天津陷入敌手。此战是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伤亡最多的一 次。50.中国近代发生过哪些反抗压迫的武装起义战争?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各族人民所受的封建压迫丝毫 未减,民族压迫不断增强,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更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的苦 难。面对着残酷的压迫,人民被迫进行反抗,先后爆发了一系列起义战争, 这些起义中比较重大的有以下几次。1851 年 1 月~1866 年 2 月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1852 年 11 月~1868 年 8 月的捻军起义战争。1852 年春~1868 年 5 月的广西天地会“延陵国”起义战争。1853 年 9 月~1855 年 2 月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战争。1854 年 3 月~1872 年 11 月的贵州各族人民起义战争。1854 年 6 月~1864 年 5 月的广东天地会“大成国”起义战争。1856 年 6 月~1873 年 5 月的云南回民起义战争。1859 年 7 月~ 1865 年 6 月的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战争。1862 年 5 月~1873 年 11 月的陕甘回民起义战争。 这些起义战争虽然都失败了,但使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51.中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发生过哪些重要的起义和战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 年是第三个革命时期,即中国资产阶级领 导的辛亥革命时期。在这期间,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组织进行 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多次举行武装起义和战争,终于推翻了满清政府,创立 了民主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尔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和各派军阀所 窃取,于是又发生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军阀的战争。在这些起义和战 争中,重要的有下列一些。 年由同盟会组织领导的 10 次起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1906年 12 月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07 年 9 月的钦廉防城起义和12 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 年 11 月的安庆起义,1910 年 4 月的黄花岗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遭镇压而失败,但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等件。1911 年 10 月~1912 年 4 月的辛亥革命战争。这次战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  1913 年 7 月~9 月讨代袁世凯的战争。这次战争是辛亥革命战争的继续。 战争结果,资产阶级革命派遭到失败,北洋军阀势力乘机伸展到南方各省, 开始了全国性的封建军阀专制统治。1915 年 12 月~1916 年 7 月的护国战争。这次战争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达到了“铲除帝制,推倒袁氏,重建共和”的预期目的,取得了 共和势力对封建专制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1917 年 7 月~1918 年 11 月的护法战争。这次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对抵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和粉碎一切复辟帝制的阴谋起了一定作用。52.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进行了哪些起义?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工农红军,进行了反对国 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历史上称为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和游击战争的开展,是由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 屠杀所进行的武装起义开始的。  1927 年 8 月~1928 年 6 月,中共中央实行统一部署,在中国 12 个省 130 多个县(市)境内,组织领导工人、农民和一部分国民革命军,相继举行了 近百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当时最著名的起义是:1927 年 8 月 1 日由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9月 11 日由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2 月 11 日由张太雷等领导的 广州起义。在此期间,其他比较著名的起义有:鄂中鄂西起义,两次黄安(今 红安)、麻城起义,海陆丰起义,海南岛起义,确山起义,清涧起义,枣阳 起义,赣西赣南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渭华起义,苏中起义,等等。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1928 年 7 月~1931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还 陆续领导了许多起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平江起义,崇安起义,商南起义, 六(安)霍(山)起义,左右江起义,宁都起义,等等。  所有这些起义,先后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但是,残酷的屠杀没 能动摇革命工农的反抗意志和顽强斗争。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都积极参加 了土地革命战争,从而导致革命苏区和根据地的建立,加快了工农红军的发 展。53.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了哪些重要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这个时期,党领导 了各地武装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依靠人民群 众的支援,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形式,取得了反对国民党军队 进攻的重大胜利,并为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作出了贡 献。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战役有: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进剿”()和三次反“会剿”(29.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 次反“围剿”(34.10);黄安战役(~12.23);苏 家埠战役(~5.8);粉碎敌人六路围攻战役(34.9);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36.10),四渡赤水战役(~5.9);强渡嘉陵江战役(~4.21);陈家河、桃子溪战役(~15);天芦战役();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5.5);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 等。在这些战役中,以五次反“围剿”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为著名。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起于 1930 年 11 月,当时,蒋介石调动 10 万兵力,采取并迸长追的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朱 德指挥红一方面军 4 万人,采取诱敌深入,歼敌于根据地内的战略方针,以 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阻击、消耗、疲惫敌人,以主力实行中间突破,12 月30 日至 1931 年 1 月 3 日,五天内在江西南部连打两仗,歼敌一个半师,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战役起于 1931 年 4 月,当时,蒋介石调动 20 万兵力,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 3 万余人,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实行先 打弱敌、各个击破的战法,5 月 16 日至 31 日,十五天横扫七百里,在江西 南部、福建西部连打五个胜仗,歼敌 3 万余人,彻底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战役起于 1931 年 7 月,当时,蒋介石调集 30 万兵力, 自任总司令,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 剿”。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 3 万人,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8 月 4 日至 11 日在江西南部三战三捷,缴枪万余支。后又在老营盘、方石岭 等地打了两个伏击战,整个战役于 9 月中旬结束,共歼敌 3 万余人,从而粉 碎了敌人的“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起于 1933 年 2 月,当时,蒋介石调集 50 万兵力, 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这时, 毛泽车同志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排挤出领导岗位,但其正确的战  略方针仍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坚持从 战场实际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法,2 月 27 日至 29 日,在江西宜黄 县南部的黄陂、大龙坪地区,打了第一仗,歼敌两个整师。3 月 20 日,又以 大兵团在江西广昌的草台岗、东陂地区设伏,重创敌军两个师,又一次粉碎 了敌人的“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起于 1933 年 9 月,这一次,蒋介石调集了 100 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临近革命根据地 进行“围剿”。由于当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统治了党中央,极力推行 “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失寸土”的冒险主义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 作战方针、原则,使红军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辗转战斗在敌军堡垒之间, 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 年 10 月,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以失败而告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 1934年 10 月起,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行程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 转移。1935 年 10 月 19 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和当地红 军会师。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也先后到达陕北。在长征 中,红军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转战全国十一个省,作战 380 多次, 击溃了围追堵截的几十万敌军,终于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坚定了中 国人民对革命和抗日的信心。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备精良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